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成果总结

为适应国家与区域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需求、满足学科及科研交叉扩展发展的新规律,华南理工大学于1995年在国内率先进行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进行宽口径机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将机械制造、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合并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项目组根据新型工业体系发展迫切需求、结合国际工程教育发展规律、在学校大学科专业与科研发展的实际要求下,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机床、刀具、夹具、工艺及切削理论等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缩减了学时,于2001年在国内率先出版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中文版国家规划教材,且得到良好的普及应用。迄今,全国有46所教育机构、大专院校选用该教材,发行量超过3万册。

与此同时,项目组结合广东省家电、汽车、模具等优势制造行业与学校产学研合作对创新型和实践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教学实践环节进行大胆革新:以制造工艺为主线,融合切削变形测量、切削力测量、刀具角度测量、加工精度测量与加工误差统计分析、创新机构自主设计与制造等若干模块化实验,构建了综合性的课程创新实验平台——机械工程实验分中心,面向教学-科研-学生研究计划—课程创新竞赛等服务。该平台是“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对机械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面对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的日趋世界化,项目组于2002年率先在全校试行双语教学。在已有优质中文教材基础上,项目组与英国剑桥大学合作,编写出版了面向双语教学的优质英文教材《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同时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的教学合作,如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举办“3+2”本-硕学位联合培养试点班;定期邀请昆士兰大学、剑桥大学教师给本科生进行短期授课或开办课程讲座等。

近年来,项目组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编写了多媒体网络课件,建立了电子资源库,形成了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训练、从课堂教学到网络自习、从知识继承到知识创新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模式,使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8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及广东省名牌专业。课程建设成果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与体系的建设

项目组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学科扩展渗透及交叉融合的发展规律及国际大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确立宽口径专业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要求及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对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主干学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决定将原来机械制造专业的六门专业课(金属切削原理,刀具设计,机床概论,机床设计,机制工艺学,夹具设计原理)整合优化、有机重构成为一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并将该课程定位为学科基础课,做到基础扎实、重点突出,结构紧凑,内容先进。项目组根据新的课程内容与体系,于2001年编写出版了与课程相配套的中文教材“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该教材自出版以来,被国家教育部评选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6年该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至今已重印4次,发行量超过3万册,受到广大教师学生的欢迎。根据出版社统计,全国选用本教材、直接向出版社订购的本科院校就有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46所,反映该教材具有较大的影响面和较强的辐射作用,被使用学校、同行专家认为“是一本高质量教材”(湛江海洋大学)、“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北京理工大学庞思勤教

授)和“难得的教学参考”(广东工业大学魏昕教授),“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该教材获广东省第五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①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

项目组以“重基础、低重心、广知识、少学时、精内容、宽适应”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重基础”就是着重基本工程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工程规律,淡化细节,辅之以工程实例分析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低重心”力求课程内容的浅显易懂、易记和易学。“广知识、少学时、精内容”看似矛盾,实则可以统一,课程既要覆盖传统的机械工程冷加工范畴所有的知识点,又要增加先进制造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并涵盖机械加工的自动化进程。知识点广而又要“少学时”,内容上就要做到重点突出,选材精练,学时合理分配。“少学时”将过去6门课的总学时数360学时压缩了约80%,减少至62~70学时,为学生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修读选修课提供了可能,对于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起着积极作用。有了“重基础、低重心、广知识、精内容”作为前提,则课程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宽适应”就有了保障。

课程将传统的机械冷加工系统作为讲述对象,进行知识的系统设计与组织,使课程本身具有鲜明的系统性与适用性:机械制造冷加工系统由机床、刀具、夹具、工件和辅助工具构成,整个冷加工系统以零件的制造工艺为主线,以金属切削原理为基础,将机床、刀具、夹具等系统组成要素贯穿于工艺规程的设计中。在课程系统的功能要素中,以加工质量为目标,以制造效率和经济性为约束。其中,机床、刀具、夹具、工件和辅助工具构成了系统的本体要素;加工行为则将各要素组织起来形成了系统的内在结构;完成具有特定质量的特定加工表面则形成系统的功能;加工质量,制造效率和经济性则形成系统的优化

本构关系。而系统的结构或构成系统的每个环节(刀具、机床、夹具、工件等)均为系统的功能和优化目标服务。

②课程体系的构建方面

在保证自身内容适用性、系统性、独立性的基础上,与《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等12门系列化、模块化课程一起构成机械工程类的大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满足大专业课程体系对机械类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培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要求:包括结构分析能力、强弱电分析能力、典型机构与零件设计能力、工程材料制备与性能分析能力、制造工艺与装备的设计分析能力、机械与电子结合应用的能力。

(2)双语教学改革与双语教学资源建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是华南理工大学最早进行双语教学改革与试点的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前,项目组已进行了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与储备,如课程负责人曾志新教授,主讲教师刘旺玉副教授,全燕鸣教授等都曾在欧美等英语国家进修过,具备良好的双语教学能力;针对国内同类课程双语教材匮乏的现状,项目组从美国引进了全美机械类专业使用范围最广的原版英文教材,并编写了学习辅导书。由于中美教育体制的差别,同类课程内容差别较大,在学习和总结国外原版教材的编写风格基础上,项目组花大力气、下大工夫组织力量,于2002-2004年完成了《Fundamentals of machin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编写。该教材既保留了中文教材的编写风格,又在内容上与中文教材保持一致;既继承了优良的课程内容与体系,又方便了教学,受到了学生的好评。该教材2004年被教育部评选为“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国内有超过21所高校使用,被认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教材。另外,项目组还编写了双语教学课件。目前,双语教学课件已经过多次更新完善,成为

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的好帮手。2007年,本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在双语教学的改革过程中,项目组积极开展与国外著名高校——英国剑桥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剑桥大学的Jim Platts先生为双语教材的审阅、定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另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每学期定期选派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进行全英语教学。

(3)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无论是金属切削原理的理解与掌握,还是机床、刀具与夹具的设计及应用,或是零件加工工艺与加工质量的分析等均离不开具体对象。根据认知规律,学生在接受工程概念与原理时,需遵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指导实践的认知过程。学生学习本课程之前已经有过金工实习的经历,本课程的讲解通过案例分析充分唤醒学生的记忆,达到对感性认识的升华;接着进行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介绍;最后,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完成课程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认知过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以下模块组成:

①通过示教陈列柜方式将全书内容用实物模型表示,采用现场教学。

②利用综合性实验平台,以制造工艺为主线,结合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可完成验证性实验、概念认知型实验到综合创新型实验,通过制造工艺的主动设计,提高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③紧密结合学校“学生研究计划(SRP)”及本科生导师制、各类企业资助的结构创新设计比赛、国家大学生机械结构设计大赛、国家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及近年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环节,将机械类学生的创新型、技能型

训练提前到本科二年级进行,全面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④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及学院和项目组与多个企业间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引导机械类学生在暑假期间到企业、公司进行实习,如珠海格力电气、深圳中集集团、南海KEE拉链公司、广东新创意专利发展有限公司等,超过30%的学生在二年级结束后都有企业实习经历。

通过该课程的建设,机械工程实验分中心已成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实践基地和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每年接待本科生近千人次,由此获得国家、省市及学校各类赛事奖励近百人次。

(4)课程网络环境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长期以来,课程组不断致力于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的建设,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学生自学,而且也使得课堂授课形式更加形象化:如开发了多组三维辅助教学动画库;拍摄了多种切削加工过程的短片;构建了多种类型的工装夹具结构静态图库;完善了实验教学辅助视频等。同时,课程组与美国Autodesk公司合作,在共享平台上丰富了视频资料库。2007年,由课程组开发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课件获广东省多媒体软件优秀奖。

目前,课程网站采用了先进的动态网络技术,可实时进行更新,网站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和教学管理平台,方便了教学。同时不断地开发和丰富网络资源,如更新的课程中英文电子教案、含课程全程授课录象的网络课堂、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指导、考试试题、章节习题、设计案例等已全部上网。由项目组开发的教学资源(三维动画、视频、设计作品)等也全部上网,本着教育服务于全社会的宗旨,课程网站全部免费对外开放,不仅使本校学生受益,也扩大了辐射力和受益面。据统计在网站改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网站访问人数达万计。

(5)课堂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建设

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课堂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体系十分重要。项目组十分重视课程教学质量的监督,并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课程的课堂教学均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并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承担,课程组也十分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对第一次准备讲授本课程的教师,课程组进行助教、培训、试讲、听课制度,经过考核合格的方能上讲台。除了每学期学校的教学检查、学生评教制度外,课程组每学期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查访问,根据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整改。课程网站还开辟了专门的讨论、交流区间供学生反馈意见。(6)课程建设产生的主要标志性成果与特色

①2005年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②2007年获首批“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建设。

③中英文版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双语教材,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国内领先。

④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内容,开发的模块化与集成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成为工程训练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核心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机械类学生创新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⑤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实训基地及国际化合作教学模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与视野。

⑥促进了学科发展,使所在学科成长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及国家特色专业。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信,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在课程建设的道路上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耕耘,努力创新,将课程建设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下去,争创更好的成绩。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9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9篇)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1 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因为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然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所有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认真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美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时没有什么设计经验,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交流经验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不少知识,也经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许多东西,树立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会到在创造过程中探索的艰难和成功时的喜悦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富,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致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篇2 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有的一段经历,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当中实践可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能学到课堂上学不到东西。回想起那短暂的一个星期,往事还历历在目,各种酸甜苦辣,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实习,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也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星期的实习,通过了解工厂的生产情况,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知识,第一次亲身感受了所学知识与实际的应用,也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初审。通过这次生产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以前单一理论的不足,为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生产实习是我们制造专业理论学习之外,获得实践知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实习加深我们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巩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技能,并激发我们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通过现场操作实习和与企业员工的交流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培养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实习是对我们的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整个实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我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的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实习也在于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交际的能力,锻炼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总结报告 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的理念深化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从家国情怀、价值观与职业素养三方面深度挖掘机械原理课程的思政元素,通过知识引入与思政元素无痕嵌入,交相融合,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械原理改革与探索 一、引言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轻德育的现象。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方向定位不明确,只负责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专业教学中缺乏思政引领,大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而难以获得职业认同感。 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如何利用专业课的特色,充分发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的教学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融合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与探究专业知识的内涵,进行创新性的学习。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为国设计的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奉献专业的认识。 本文结合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从家国情怀、价值观、创新理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专业学习中导入思政元素,引领大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内涵,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让大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新性思维,灵活掌握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下面就结合“思政引领”下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谈谈课程

的改革与探索。 二、“思政引领”下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结合课程特色挖掘思政元素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学好本课程对大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职业前景。机械原理虽然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但和实践结合又非常紧密,根据课程的特色,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深入挖掘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以“思政引领知识传授”的理念,深入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 课程将教学内容分成五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特点,分别引入各种不同的思政要素来引领教学内容的传授。绪论模块主要介绍课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课程地位及学科前沿发展,该模块通过大国重器、著名科学家和前沿科技的引入,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的信念,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并投身到专业研究之中;机构的结构和运动分析模块,通过结构组成原理和构件之间的协调配合,引导学生学会自律和协作精神,通过运动分析,确定各构件在机构中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各构件在机构中的不同作用,让大学生学会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常用机构模块,根据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轮系、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引入机械之美案例,展现机构之美,引导大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利用机构进行创新设计;机械动力学模块,通过平衡和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1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智能制造的未来展望 摘要: *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重点探讨了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趋势和未来展望。*介绍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探讨了其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并详细讨论了机械制造技术的各种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制造、自动化制造、数字化制造和绿色制造。最后,*对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机械制造技术的新方向和挑战。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自动化制造,数字化制造,绿色制造。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它包括了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科学、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机械制造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能力。 二、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1.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智能制造通过自动化、精确化、智能化的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自动化制造:自动化制造技术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全面自动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数字化制造:数字化制造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的结合,实现生产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数字化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4.绿色制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制造已经成为机械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绿色制造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三、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展望 1.数字化和智能化: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和智能化。数字化制造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化制造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2.绿色和可持续: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绿色和可持续。绿色制造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可持续制造需要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微型化和模块化:未来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微型化和模块化。微型化制造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制造,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模块化制造可以提高产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成本和资源浪费。 四、结论 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未来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微型化和模块化。只有不断跟进新技术的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2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智能制造的未来展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第一章重点 车削加工:工件旋转作主运动,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称为车削加工。铣削加工: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称为铣削加工。 刨削加工:刀具的往复直线运动为主切削运动,工作台带动工件作间歇的进给运动的切削 加工方法称为刨削加工。 钻削加工:钻削是用钻头、铰刀或锪刀等工具在材料上加工孔的工艺过程。刀具(钻头) 是旋转运动为主切削运动,刀具(钻头)的轴向运动是进给运动。 镗削加工:镗削是用镗刀对已经钻出、铸出的孔作进一步加工,通常镗刀旋转做主运动, 工件或镗刀直行作进给运动。 磨削加工:用砂轮或涂覆模具以较高的线速度对工件表面进行加工的方法成为磨削加工, 主运动是砂轮的旋转。 成形法:成形法是用与被切削齿轮的齿槽线截面形状相符的成型刀具切出齿形的方法,所

使用的机床一般为普通机床,刀具为普通铣刀,需要两个简单的成形运动:道具的旋转运动(主切削运动)和直线移动(进给运动)。 展成法:展成法是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保持啮合运动的关系而切出齿形的方法,常用 机床有滚齿机、插齿机等,常用加工法有滚齿法、插齿法、磨齿法、剃齿法等。 内传动链:有准确传动比的连接一个执行机构和另一个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链。展成传动 链和差动传动链为内联系传动链。课本P26 外传动链:是动力源与执行机构之间或两个执行机构之间没有准确传动比要求的传动链。 速度传动链和轴向进给传动链为外联系传送链。课本P26 表面成型运动:表面成形运动是指在切削加工中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可分解为主运动 和进给运动。(来自百度) 滚齿原理? 滚齿属于展成法加工,用齿轮滚刀在滚齿机上加工齿轮的轮齿,它是按一对螺旋齿轮相啮合的原理进行加工的。滚齿时的运动主要有:(1)主运动。主运动是指滚刀的高速旋转。(2)分齿运动(展成运动)。分齿运动是指滚刀与被切齿轮之间强制的按速度比保持一对螺旋齿轮啮合关系的运动。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五篇 机械课程设计总结(一) 机械课程设计接近尾声,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们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整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两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 或许很多人认为课程设计两周时间很长,可我们却丝毫未感觉到时间的充裕,这些天我们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在寝室休息食堂吃饭其他时间就窝在基地做课设。这两周的时间大致的安排是第一周做选定题目、背景调查、需求分析和概念设计,这个过程中我们在网上收集资料,选定方向,提出初步的方案,经过几次不断地反复修改和讨论,我们基本确定了题目和实现原理。

第二周的任务就着重在详细设计。这个阶段我们分工明确,有条不紊,我和xx由于有一些建模基础,负责建模和动画,xx负责文档、图片的整理和说明书。我想这是我最充实的几天,经过概念设计后我们对方案都认为有深刻的了解,可是真正落实到细节,我们低估了它的困难性,每一个零件的尺寸、定位都需要确定,一个螺钉、一个轴承、一个卡簧都要装配,从来没有体会到装配原来也这么的有技术含量,经过四天的努力,我和xx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期间我想最痛苦的并非我,而是我的笔记本,几乎每次都是以死机而告终,最后装配体里一百多个零件,三百多个装配约束,只要修改一个尺寸,就要驱动很多零件的位置,最后做动画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删掉了如圆角、推刀槽、筋等一些结构特征,甚至一些不影响约束的螺钉螺帽和卡簧,即便是这样动画也渲染了近八个小时。 这期间痛苦过纠结过,郁闷过犹豫过,可是也只有经历过才能学到知识,我们使用的机构类型比较多,这促使我对机械原理的理论知识有了新的理解,槽轮中槽数的选择和拨盘圆销的选择、凸轮的轮廓设计和运动性能分析及其优化、齿轮的模数齿数的选择和变位系数的计算、曲柄滑块中急回特性的应用和杆长的设计,这每一点都要用理论来指导,例如,我以前从来真正不明白为什么变位齿轮的重要性,中心矩不是设计好的吗?为什么还要凑呢?只有自己亲手设计东西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所以也真正认识到学好机械原理的重要性。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是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技术工程系重点建设课程。多年来,学院和系部在专业与学科建设上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以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设为关键,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操作性建设为重点,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核心,尤其是通过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建立机电工程实训中心等方面的工作,使《机械基础》课程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学内容逐步充实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机电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可喜

成绩。 一、课程建设的背景与总体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开设到现在,一直被列为学院工科专业的主干课程。经过这些年的开发建设,《机械基础》课程从学科体系、教学手段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有了长足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建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其指导思想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系统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我们确定的《机械基础》课程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加强课程组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力争使《机械基础》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的要求。为打造机械类省级精品专业打下基础。 二、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教师队伍建设 从事本课程教学的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的达100%;这些高级职称的教师均是有企业工作背景的“双师型”教师,而且年富力强,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专兼职教师均有受过全日制高等本科(或以上)教育的经历。形成了年龄梯队和学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引进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副教授及硕士学位以上教师3人、材料成型或热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总结如下: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技术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机械制造问题。 -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 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 作打下坚实基础。 2. 课程设计的步骤: - 确定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 收集和研究相关资料,了解行业和市场需求。 - 设计解决方案,包括产品的结构、材料、工艺等。 - 制作样品或模型,测试和改进设计方案。 - 编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和结果,评估设计的有效性。 3. 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 课程设计应该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和要求相对应,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 课程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 -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和工程实施能力。 - 课程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做到安 全可控和环保可持续发展。

4. 课程设计的评价和改进: - 评价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质量,包括设计过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结果的实用性。 - 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了解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 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进和调整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通过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工程实施能力提升,为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做出贡献。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5篇)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10秋机械加工班的《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现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机械基础》是机械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这门课打下学习机械加工的基础,我们的教学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我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使学生学得更好,在讲课中力求通俗,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 1、踏实教学,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练好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在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

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认真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帮助他们解答疑难,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和问题。 2、拓展知识、技能,综合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努力拓展各方面知识提高各方面技能,经常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个人成长方面: 1、完善师德: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工作中,我始终以一个专业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 到教育事业中,给学生做出榜样。其次是关爱学生,我以一颗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以智力好坏定亲疏,以成绩好坏分优劣。再者,能与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能较好地与老师、学生相处,真诚热情,我始终坚信:一个伸手可以拥抱整个

《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及总结与《机械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合集

《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及总结与《机械基础》精品课 程建设中期自查报告合集 《机械制造及实习》精品课程学习体会及总结 作为焦作工贸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的一名教师,我有幸于20**年1月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国家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及实习骨干教师进修班。傅水根教授是一位经验极其丰富的机械专家和教学专家,傅教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努力学习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受益匪浅。通过傅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我对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概论、精品课程的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现在我结合了自己从事教学工作以来的浅薄经历,总结了一下本次学习,以便促进自己进一步学习与提高。 一、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教学根本立足实践通过学习,我对机械制造及实习的指导思想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机械制造实习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完成工程基本训练,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必修课程。该课程是以实践教学为主,我们在实践中一贯的思想是学习工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解《机械制造及实习概论》这门课时思路要有逻辑性、条理性并从四个方面讲述:机械制造实习的内容、机械制造实习的目的、机械制造实习的要求、学习时要求学生有安全的意识。通过傅教授的讲解让我深深体会到在讲授时,要立足于实践。通过傅教授的讲授,使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实践教学的理念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工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通过在实践过程中接触到的各种设备、使用的各种刀具、量具等,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践的经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高教学质量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启发式教学作为高校来讲,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机械制造及实习这一门特殊的课程来讲,通过学习我个人认为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总结(超详细版)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总结超详细版(3) 机械制造基础学习总结(超详细版) 1.3铁碳合金 以铁和碳为组元的二元合金。铁基材料中应用最多的一类碳钢和铸铁,就是一种工业铁碳合金材料。钢铁材料适用范围广阔的原因,首先在于可用的成分跨度大,从近于无碳的工业纯铁到含碳4%左右的铸铁,在此范围内合金的相结构和微观组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还在于可采用各种热加工工艺,尤其金属热处理技术,大幅度地改变某一成分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铁碳合金中合金相的形成,与纯铁的晶体结构及碳在合金中的存在形式有关。纯铁有三种同素异构状态:912℃以下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α-Fe;912~1394℃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称γ-Fe;1394~1538℃(熔点),又呈体心立方,称δ-Fe。在液态,在低于7%碳范围,碳和铁可完全互溶;在固态,碳在铁中的溶解是有限的,并且溶解度取决于铁(溶剂)的晶体结构。与铁的三种同素异构物相对应,碳在铁中形成的固溶体有三种:α固溶体(铁素体)、γ固溶体(奥氏体)和δ固溶体(8铁素体)。这些固溶体中,铁原子的空间分布与α-Fe、γ-Fe和δ-Fe 一致,碳原子的尺寸远比铁原子为小,在固溶体中它处于点阵的间隙位置,造成点阵畸变。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最大,但不超过2.11%;碳在α-Fe中的溶解度不超过0.0218%;而在δ6-Fe中不超过0.09%。当铁碳合金的碳含量超过在铁中的溶解度时,多余的碳可以以铁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单质状态(石墨)存在于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3C(渗碳体,6.69%C)是亚稳相,它是具有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石墨是铁碳合金的稳定平衡相,具有简单六方结构。Fe3C有可能分解成铁和石墨稳定相,但该过程在室温下是极其缓慢的。 工业上获得广泛应用的碳钢和铸铁就是铁碳合金,含碳低于2.11%的铁碳合金称为钢,含碳高于2.11%的合金称为铸铁。在碳钢和铸铁中除碳之外,还含有硅、锰、硫、磷、氮、氢、氧等一些杂质,这些杂质是在冶炼过程中由生铁、脱氧剂和燃料等带入的。这些杂质对钢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优秀5篇]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优秀5篇]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优秀5篇]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机械制造技术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机械制造技术总结(优秀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1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它涉及到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包括生产、加工、组装、测试和包装等步骤。机械制造技术的基础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生产管理,它涵盖了从力学到热力学等多个学科。在机械制造技术的实际应用中,自动化和数字化是两个重要的技术趋势。自动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且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数字化则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从而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的生产。机械制造技术涉及的设备包括各种机床、加工中心、传送带、机器人和检测仪器等。这些设备的设计和选择需要考虑生产要求、材料特性、生产效率和成本等因素。机械制造技术的研究方向包括智能化生产、绿色制造和精益生产等。

智能化生产旨在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绿色制造则关注环境保护,通过优化生产过程、使用环保材料等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精益生产则旨在消除浪费和不必要的生产步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制造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成功案例包括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电子产品制造和建筑业等。这些行业都需要高效、高品质的机械制造技术来支持他们的生产活动。总之,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项关键的工程技术,它为各行各业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机械制造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2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在当今的工业领域,机械制造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制造技术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本文将就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主要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详细的探讨。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历程机械制造技术是指通过计划、设计、制造和调试机器,实现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机械制造技术包含了广泛的领域,如材料科学、产品设计、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等。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的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始于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机械制造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融合,机械制造技术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我们一直实行“课程建设工程化”的方针,把这门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全面地抓好多方位的建设,各相关方面互相促进,形成有机的整体性发展。在抓好科研、教材、课堂、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本学科学术组织的建设。现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建设及教学改革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我校机电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它覆盖面广、应用广泛、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有较大的影响而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面对世纪,社会的竞争将是经济实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大众化教育, 通过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教育。为了整体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任课教师们不懈努力,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上新台阶,成绩显著。 二、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 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要搞好教学,需要教师的团结协作, 集体智慧的发挥也就是需要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梯队。对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我们以老教师为主体,配备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以老带新,使队伍不断壮大,内涵不断充实,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研室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教学研究活动,多人同时上该课程时集体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集体备课,课后对考试安排进行协商,考试后进行总结等活动,每学期教研室活动均超过了次。 一年来位教师从事课程建设及教学工作,具体如下: 职称结构:副教授人,讲师人,助教人; 年龄结构:岁以上人,—岁人,岁以下人。 主讲教师除了担任本课程的教学外,同时还担任其他教学工作。

(完整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及实施情况总结

(完整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材建设规划 及实施情况总结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选用面向 21 世纪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部省级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教材等高职高专教材。 2.积极提倡教师自编教材的同时,严格自编教材的立项、编写等工作,自编教材进行严格的审查。组织教师编写出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 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 完整的教材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配合、与新的教学实训设备相适应、符合教学大纲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要体现规范化,具有创新性与综合性,同时有 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在选用优秀教材的同时,加强自身特色工学结合教材建设。 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标准,计划编写三门工学结合的立体化的特色 教材。以行业要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 按照易教、易学、符合岗位实际需要的原则,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新工艺、新方法固化到教材中,开发适合本专业教学的特色教材。 4.提高教材质量,重点抓好专业主干核心课程的教材建设,集中力量 抓好专业主干课程教材和讲义的编写工作,编写重点放在师资力量较强、 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课程上。 三、实施措施 认真组织全国高职高专机械类规划教材和校内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 编写过程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研讨,保证教材的高水平与高质量;邀请校外兼职教师参与教材大纲的编写、内容的制定与讨论,机械一线技术人员的参与,使得教材实用性强,并与当前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真

实的反应机械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情况;重视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本套专业教材有近三分之一的实验实训教材,面向机械生产的实际,专门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培养;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部分教材配套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材,很大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教学效果。 利用企业办学优势、专业建设委员会专家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课程,保证课程建设的职业性与开放性;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成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的课程建设专门小组,保证课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根据课程建设激励制度,按计划分阶段落实课程建设任务;利用学校课 程网络资,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立课程反馈与评价制度,积极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学生的课程评价意见,及时完善课程内容。 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教材使用、检查和反馈评价,促进教材建设的全面发展。 明确任务,抓好落实。把教材建设任务落实到每门课程,由教研室 负责教材建设工作,作为教师参加专业建设及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教 研室既是教材需求和使用单位,又是教材编写任务的承担单位,在教材 建设中起着主体作用。 认真做好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 实验指导书和实践教学指导书的编写是教材建设的补充和完善。目 前尚未有国家正式出版的教材,我们组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骨干指导 教师按照实用性的原则认真编写修订各实践教学指导书。参加教 材编写的教师也得到很好的锻炼,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 这对提高我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有着重 要的作用。 4.建立激励机制 学院还在经费支持、评优奖励、经验成果推广等方面对教材建设工 作做出相应规定,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教 材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全体专业教师参与教材编写的积极性。把编写 教材作为教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列为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面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小结(3篇)_专业课工作总结

机械专业课程设计小结(3篇)_专业课工作总结 机械专业是一门以机械制造、设计及研究为主的学科,其专业性较强,对学生来说难 度也较大。在学习期间,课程设计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将就我所参与的三个 机械课程设计进行总结。 1.《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设计 这门课的课程设计是以汽车仪表盘为模型,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适合的模具。在这个 过程中,我深入学习了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流程和方法。此外,我还学习了如何应用3D建模和CAM软件进行设计与制造。 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在设计模型时,我需要了解汽 车仪表盘的外观尺寸和几何形状;也需要考虑模具材料的选择、加工精度、模具寿命等问题。针对这些困难,我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及同学解决了。 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并提交了设计报告。在课程设计中,我不 仅学到了很多基础的机械知识,还获得了更多的设计思考和经验,并更加深入了对于机械 工程的理解和认识。 本门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机械零件图,完成机械设计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 完整的机械零件。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对机械设计的全面了解,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加深了对机械设计中的原理的认识。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机械设计的难点及其解决方案。例如,在 零件设计时,我需要考虑到材料的选型、强度、寿命等因素,并在实践中运用先进的设计 软件,将设计思路按照要求转化为机械图纸。在制造过程中,我理解了机械零件制造过程 中需要考虑的工艺、材料、精度、切削工具等方面。在测试及验证阶段,我采用精密测量 仪器对零件进行了测试,并从实验结果中分析了机械零件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这门课程设计通过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工作流程,并对机械设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设计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机械系统要求,通过系统分析、选型、设计和分析,完成一个完整的机械系统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系统设计包括 了机械、电气、液压等内容,也更加深入了解了整个机械系统的工作流程及其各部件的原理。 在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进行系统分析和选型,将不同部件组合到一起 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机械系统,并将其设计成高效、安全、可靠、易维护的结构。在设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与成效 一、概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我国工程类专业中最重要的专业之一,其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制造业和自动化领域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概念、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和成效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课程思政的概念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 1. 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中,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也应该注重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荣誉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3. 关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和行业调研,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的成效 1. 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自觉,能够正确对待政治和社会问题,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2. 学生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增强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他们对专业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活动,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机械设计设计小结5篇

机械设计设计小结5篇 ; 机械课程设计设计小结 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自己能够独立完成了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自己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又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和背负恶劣的天气所付出的决心与毅力! 开始的时候感觉设计对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无非就是按照条条框框依葫芦画瓢的过程,有的时候感觉挺无聊的,反正按照步骤一定可以完成设计任务。其实不然,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取舍。就拿电动机型号选择来说,可以分别比较几种型号电动机总传动比,以结构紧凑为依据来选择;也可以考虑性价比来选择。前者是结构选择,后者确实经济价格选择。如何将两者最优化选择才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仅有三周,但是通过本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的课程设计,收获颇多。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努力。 本次课程设计充满困难和挑战,但是无论如何已经完成了,其中可能还有许多地方有不足之处,希望老师点评指出,以便我加以改正。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小结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一周略显得仓促一些。但是通过本次很充实的课程设计,从中得到的收获还是非常多的。这次的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有着深刻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光是我们组能够完成设计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段时间内使我们深刻感受到设计工作的那份艰难。而这份艰难不仅仅体现在设计内容与过程中为了精益求精所付出的艰辛,更重要的是为每一个精细数字的付出! 这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由于我们理论知识的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优秀5篇](2023)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机械制造技术总结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1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个涵盖多个领域的复杂过程,包括产品设计、材料处理、加工、装配、测试和质量控制等。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机械制造技术的各个方面,并介绍一些最新的技术和趋势。 一、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是机械制造过程的第一步,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现代产品设计通常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这可以使设计师更好地模拟实际生产过程,优化设计方案,并减少生产成本。 二、材料处理 材料处理是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和耐久性。现代材料处理技术包括高精度研磨、超细化切割、激光熔化焊接等,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加工技术 机械制造的加工技术包括铣削、车削、钻孔、切割等。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控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水切割等高效加工技术越来越普及。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四、装配和测试 装配和测试是机械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决定了产品的完整性和性能。现代装配和测试技术包括自动化装配线、高精度测量设备、实时监控系统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错误率,并提高产品质量。 五、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它包括定期检查、抽样检查、不合格产品处理等。现代质量控制技术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实时监控系统、数据分析

和报告系统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并降低不合格产品对品牌形象的影响。 六、最新技术和趋势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正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可以用于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生产复杂形状和定制化产品,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环保、节能的制造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总结 机械制造技术是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多个领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需要优化产品设计、提高材料处理和加工质量、保证装配和测试准确性、加强质量控制,并关注最新技术和趋势,以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篇2 机械制造技术总结: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 一、引言 机械制造技术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产品制造的各个阶段。本文旨在对机械制造技术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分析,以便深入理解其发展趋势和应用价值。 二、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 机械制造技术主要涉及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如材料选择、毛坯制造、热处理、机械加工、焊接、组装和检测等。这些技术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 三、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动态 1.数字化制造: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过程正逐步实现数字化。数字化制造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工具,实现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程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2.智能化制造:智能化制造是指将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应用于机械制造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总结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资源建设成果总结 一、构建“六选”模块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成才 根据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的岗位要求,融入智能制造产业最新岗位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按照群内专业服务对象相同、技术领域或专业基础相近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内容,形成课程教学标准,着力打造包含美育、劳育、体育、专业模块、双创教育等14个课程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详见表1),重点开发建设“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工艺与夹具”“智能装备装调与维护”等31门优质专业群核心课程(详见表2),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及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组合式选课,促进学生多元成才。 表1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

表2专业群课程设置

立足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探索专业大类招生,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学生“选专业、选方向、选课程、选X证书、选项目、选岗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基础全部或部分选择某一课程模块,形成多种模块化课程组合方式;课程内部采用项目模块化设计,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可选择不同项目模块组合新课程。学生通过模块化的组合学习,达成毕业基本条件,提升生产实践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服务学生多元成才。 对接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在课程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例如智能制造工艺课程模块里加入智能夹具设计知识,数字化设计模块加入典型产品快速成型制作,自动生产线模块加入数字孪生技术等新兴知识,这些知识随产业技术发展而动态更新。传承传统优势、持续技术升级,专业群课程内容可动态调整。 二、瞄准智能制造前沿技术,建设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 紧跟《中国制造2025》关于智能装备信息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方向,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目标,与西门子、广数等行业领先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共建新一代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教学资源库。 (1)行企校共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立开放共享机制 在智能制造领域中,根据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建设教学可用、实践可用、技术可用的优质资源库。整个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分为教学资源开发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两大部分。教学资源由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和考证培训资源三部分组成。管理服务平台由交流论坛、资料检索与维护、信息发布等板块组成。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