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课时授课计划

课次序号:02 一、课题:§ 数列的极限

二、课型:新授课

>

三、目的要求: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

2.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四、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定义.

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精确定义的理解与运用.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

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张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七、作业:习题1–2 3(2)(4),5

~

八、授课记录:

九、授课效果分析:

$

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

复习

1. 函数的概念与特性,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

2. 数列的有关知识.

]

极限概念是由于求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的.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公元3世纪)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学上的应用.

设有一圆,首先作内接正六边形,把它的面积记为1A ;再作内接正十二边形,其面积记为2A ;再作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其面积记为3A ;循此下去,每次边数加倍,一般地把内接正1

2

6-?n 边形的面积记为()n A n N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

,,,,,, n A A A A 321

它们构成一列有次序的数.当n 越大,内接正多边形与圆的差别就越小,从而以n A 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也越精确.但是无论n 取得如何大,只要n 取定了,n A 终究只是多边形的面积,而还不是圆的面积.因此,设想n 无限增大(记为∞→n ,读作n 趋于无穷大),即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内接正多边形无限接近于圆,同时n A 也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这个确定的数值就理解为圆的面积.这个确定的数值在数学上称为

上面这列有次序的数(所谓数列),,,,,, n A A A A 321当∞→n 时的极限.在圆面积

问题中我们看到,正是这个数列的极限才精确地表达了圆的面积.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极限方法,已成为高等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阐明.

一、 )

二、

数列极限的定义

1. 数列的概念

定义1 如果函数f 的定义域f

D N {1,2,3,…},则函数f 的值域f (N ){f (n )|

n ∈N }中的元素按自变量增大的次序依次排列出来,就称之为一个无穷数列,简称数列,即f (1),f (2),…,f (n ),….通常数列也写成x 1,x 2,…,x n ,…,并简记为{x n },其中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一项,而x n f (n )称为一般项或通项.

对于一个数列,我们感兴趣的是当n 无限增大时,x n 的变化趋势. 以下几个均为数列: [

1,

12,23,…,1n n

-,... (1) 2,4,6,...,2n , (2)

1,0,1,...,11+(1)n n --, (3)

1,12-,1

3

,...,1(1)n n --, (4)

2,2,2,...,2, (5)

]

2. 数列的极限

当n 无限增大时,若数列的项x n 能与某个常数a 无限地接近,则称此数列收敛,常数

a 称为当n 无限增大时该数列的极限,如数列(1),(4),(5)均为收敛数列,它们的极限分别为1,0,2.但是,以上这种关于收敛的叙述是不严格的,我们必须对“n 无限增大”与“x n 无限地接近a ”进行定量的描述,让我们来研究数列(4).

取0的邻域U (0, ε).

1. 当ε2时,数列(4)的所有项均属于U (0,2),即n ≥1时,x n ∈U (0,2).

2. 当0.1ε=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10项外,从第11项起的一切项x 11,x 12,…,

x n ,…均属于(0,0.1)U ,即n >10时,(0,0.1)n x U ∈.

$

3. 当0.0003ε=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3333项外,从第3334项起的一切项x 3334,

x 3335,…,x n ,…均属于(0,0.0003)U ,即n >3333时,(0,0.0003)n x U ∈.

如此推下去,无论ε是多么小的正数,总存在N (N 为大于1

ε

的正整数),使得n >N 时,

|x n 0|

1

(1)0n n

---1n ≤1N

<ε, 即

1

(1)n n x n

--=∈U (0, ε). 一般地,对数列极限有以下定义.

)

定义2 若对任何ε>0,总存在正整数N ,当n >N 时,|x n

a |< ε,即(,)n x U a ε∈,

则称数列{x n }收敛,a 称为数列{x n }当n →∞时的极限,记为

lim n

n x →∞

a

或 x n →a (n →∞).

若数列{x n }不收敛,则称该数列发散.

注 定义中的正整数N 与ε有关,一般说来,N 将随ε减小而增大,这样的N 也不是惟一的.显然,如果已经证明了符合要求的N 存在,则比这个N 大的任何正整数均符合要求,在以后有关数列极限的叙述中,如无特殊声明,N 均表示正整数.此外,由邻域的定义可知,

(,)n x U a ε∈等价于|x n

a |<ε.

[

“数列{x n }的极限a ”的几何解释:

将常数a 及数列x 1,x 2,x 3,…,x n ,…在数轴上用它们的对应点表示出来,再在数轴上作点a 的ε邻域,即开区间(a ε, a ε),如图133所示.

图133

因不等式 |x n a |<ε 与不等式 a εN 时,所有的点x n 都落在开区间(a ε, a ε)内,而只有有限个点(至多只有N 个点)在这区间以外. 、 为了以后叙述的方便,这里介绍几个符号,符号“?”表示“任取”、“对于所有的”或“对于每一个”;符号“?”表示“存在”;符号“m ax {X }”表示数集X 中的最大数;符号“min{X }”表示数集X 中的最小数.

例1 证明 1lim

2n

n →∞0.

?ε>0(不妨设ε<1),要使

102n -12n <ε,只要2n >1ε,即n >(ln 1ε

)/ln2. 因此,?ε>0,取N [(ln

1

ε

)/ln2],则当n >N 时,有102n -<ε.由极限定义可

1

lim

2n

n →∞0.

,

例2 证明 1πlim

cos 4

n n n →∞0.

证 由于

1πcos 04n n -1πcos 4n n ≤1n ,故?ε>0,要使1πcos 04n n -<ε,只要1

n

<ε,即n >

1

ε

. 因此,?ε>0,取N

1ε??

????

,则当n >N 时,有1πcos 04n n -<ε.由极限定义可知 1π

lim cos 4

n n n →∞0.

用极限的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太方便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其他求极限的

方法.

`

二、收敛数列的性质

1. 唯一性

定理1 若数列收敛,则其极限唯一. 证 假设数列{x n }收敛,但极限不唯一:lim n

n x →∞

a ,lim n

n x →∞

b ,且a ≠b ,不妨设a <b ,

由极限定义,取ε

2b a -,则?N 1>0,当n >N 1时,|x n a |<2

b a

-,即 32a b -<x n <2

a b

+, (6) (

?N 2>0,当n >N 2时,|x n b |<

2b a

-,即 2a b +<x n <32

b a

-, (7) 取N m ax {N 1,N 2},则当n >N 时,(6)、(7)两式应同时成立,显然矛盾.该矛盾证明了收敛数列

{x n }的极限必唯一.

2. 有界性

定义3 设有数列{x n },若?M ∈R ,M >0,使对一切n 1,2,…,有|x n |≤M ,则称数列{x n }是有界的,否则称它是无界的. 《 对于数列{x n },若?M ∈R ,使对n 1,2,…,有x n ≤ M ,则称数列{x n }有上界;若?M ∈R ,使对n 1,2,…,有x n ≥M ,则称数列{x n }有下界.

显然,数列{x n }有界的充要条件是{x n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例3 数列2

11n ????

+??

有界;数列{n 2}有下界而无上界;数列{n 2}有上界而无下界;数列

{(1)1n

n --}既无上界又无下界.

定理2 若数列{ x n }收敛,则数列{x n }有界. 证 设lim n

n x →∞

a ,由极限定义,?ε>0,且ε<1,?N >0,当n >N 时,|x n a |

<ε<1,从而|x n |<1|a |. %

取M m ax {1|a |,|x 1|,|x 2|,…,|x N |},则有|x n |≤M 对一切n 1,2,3,…,成立,即{ x n }有界.

定理2 的逆命题不成立,例如数列{(1)n

-}有界,但它不收敛.

3. 保号性

定理3 若lim n

n x →∞

a ,a >0(或a <0),则?N >0,当n >N 时,x n >0(或x n <0).

证 设a >0,由极限定义 ,对ε2a >0,?N >0,当n >N 时,|x n a |<2

a

, 即2a <x n <32a ,故当n >N 时,x n >2

a

>0. 类似可证a <0的情形.

推论 设有数列{x n },?N >0,当n >N 时,0n x ≥(或0n x ≤),若lim n

n x →∞

a ,则必有

a ≥0( 或a ≤0 ).

推论中,若x n >0(或x n <0),我们只能推出a ≥0(或a ≤0),而不能推出a >0(或a <0).

例如1

n x n

=

>0,但lim n

n x →∞lim

n →∞

1

n

0.

4. 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

定义4 在数列{x n }中保持原有的次序自左向右任意选取无穷多个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称它为{x n }的一个子列.

在选出的子列中,记第一项为1n x ,第二项为2n x ,…,第k 项为k n x ,…,则数列{x n }的子列可记为{k n x }.k 表示k n x 在子列{k n x }中是第k 项,n k 表示k n x 在原数列{x n }中是第n k 项.显然,对每一个k ,有n k ≥k ;对任意正整数h ,k ,如果h ≥k ,则n h ≥n k ;若n h ≥n k ,则h ≥k

由于在子列{k n x }中的下标是k 而不是n k ,因此{k n x }收敛于a 的定义是:?ε>0,?K >0,当k >K 时,有|k

n x a |<ε.这时,记为lim k

n k x →∞

a .

定理4 若lim n

n x →∞

a ,则{ x n }的任何子列{k n x }都收敛,且都以a 为极限.

证 由lim n

n x →∞

a ,?ε>0,?N >0,当n >N 时,有|x n a |<ε.今取K N ,则

当k >K 时,有n k >n K

n N ≥ N ,于是|k n x a |<ε.故有 lim k

n k x →∞

a .

定理4用来判别数列{x n }发散有时是很方便的.如果在数列{x n }中有一个子列发散,或者有两个子列不收敛于同一极限值,则可断言{x n }是发散的.

例4 判别数列πsin

,N 8n n x n ??

=∈???

?

的收敛性. 解 在{x n }中选取两个子列:

8πsin ,N 8k k ??∈??

??

,即8π16π8πsin ,sin ,sin ,888k ????????????;

()164πsin ,N 8k k +??

∈??

??

,即()164π20πsin ,sin ,88k +????????????. 显然,第一个子列收敛于0,而第二个子列收敛于1,因此原数列πsin

8n ?

?

???

?

发散. 课堂总结

1.数列极限的定义:lim 0,,n n n x a N n N x a εε→∞

=??>?>-<当时,

; 2.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

【重磅】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上第七版教学大纲(64学时)

福建警察学院 《高等数学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一 课程编号: 学分:4 适用对象: 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课程地位 高等数学是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治学态度以及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方面将会发挥其独特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使其具有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尤其具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为后继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数学知识;二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掌握理解极限和连续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熟

悉导数与微分的基本公式与运算法则;掌握中值定理及导数的应用;掌握不定积分的概念和积分方法;掌握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掌握定积分在几何上的应用。 2、能力、技能培养方面:掌握一元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技能和常用的数学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微积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 1、理解函数的概念,了解函数的几种特性(有界性),掌握复合函数的概念及其分 解,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2、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掌握数列极限的证明方法、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 3、理解函数极限和单侧极限的概念,掌握函数极限的证明方法、理解极限存在与 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了解函数极限的性质。 4、理解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掌握无穷大和无穷小的证明方法。 5、掌握极限运算法则。 6、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 限的方法。 7、掌握无穷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运算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10、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课程教学大纲 (216学时,12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高等数学A是理科(非数学)本科个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它是为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1、函数与极限;2、一元函数微积分学;3、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4、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5、无穷级数(包括傅立叶级数); 6、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二、总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的安排三学期授课,分为高等数学A(一)、(二)、(三),总学时为90+72+54,学分为5+4+3。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说明:教学要求较高的内容用“理解”、“掌握”、“熟悉”等词表述,要求较低的内容用“了解”、“会”等词表述。 高等数学A(一) 一、函数、极限、连续、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函数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 2. 理解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 3. 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 4. 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 5. 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及换元法则。 6. 理解子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极限与其子数列的极限之间的关系。

7. 理解极限存在的夹逼准则,了解实数域的完备性(确界原理、单界有界数列必有极限的原理,柯西(Cauchy),审敛原理、区间套定理、致密性定理)。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 8. 理解无穷小、无穷大、以及无穷小的阶的概念。会用等价无穷小求极限。 9. 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和在一个区间上连续的概念,了解间断点的概念,并会判别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介值定理,最大最小值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会用导数描述一些物理量。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掌握基本初等函数、双曲函数的导数公式。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 4.掌握初等函数一阶、二阶导数的求法。 5.会求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一阶、二阶导数。会求反函数的导数。 6.理解罗尔(Ro lle)定理和拉格朗日(Lagrange)定理,了解柯西(Cauchy)定理和泰勒(Taylo r)定理。 7.会用洛必达(L’Ho sp ital)法则求不定式的极限。 8.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极值的方法。会求解较简单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9.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拐点,会描绘函数的图形(包括水平和铅直渐进线)。 10.了解有向弧与弧微分的概念。了解曲率和曲率半径的概念并会计算曲率和曲率半径。 11.了解求方程近似解的二分法和切线法。 三、一元函数积分学 1.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会求简单的有理函数及三角函数有理式的积分。 2.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及性质,了解函数可积的充分必要条件。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万学教育 海文考研 教学与研究中心 贺财宝 极限是考研数学每年必考的内容,在客观题和主观题中都有可能会涉及到平均每年直接考查所占的分值在10分左右,而事实上,由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性,每年间接考查或与其他章节结合出题的比重也很大.极限的计算是核心考点,考题所占比重最大.熟练掌握求解极限的方法是得高分的关键. 极限无外乎出这三个题型:求数列极限、求函数极限、已知极限求待定参数. 熟练掌握求解极限的方法是的高分地关键, 极限的运算法则必须遵从,两个极限都存在才可以进行极限的运算,如果有一个不存在就无法进行运算.以下我们就极限的内容简单总结下. 极限的计算常用方法:四则运算、洛必达法则、等价无穷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利用泰勒公式求极限、夹逼定理、利用定积分求极限、单调有界收敛定理、利用连续性求极限等方法. 四则运算、洛必达法则、等价无穷小代换、两个重要极限是常用方法,在基础阶段的学习中是重点,考生应该已经非常熟悉,进入强化复习阶段这些内容还应继续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强化复习阶段考生会遇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极限计算,此时运用泰勒公式代替洛必达法则来求极限会简化计算,熟记一些常见的麦克劳林公式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夹逼定理、利用定积分定义常常用来计算某些和式的极限,如果最大的分母和最小的分母相除的极限等于1,则使用夹逼定理进行计算,如果最大的分母和最小的分母相除的极限不等于1,则凑成定积分的定义的形式进行计算;单调有界收敛定理可用来证明数列极限存在,并求递归数列的极限. 与极限计算相关知识点包括:1、连续、间断点以及间断点的分类:判断间断点类型的基础是求函数在间断点处的左右极限;2、可导和可微,分段函数在分段点处的导数或可导性,一律通过导数定义直接计算或检验0()f x '存在的定义是极限000(+)-()lim x f x x f x x ???→ 存在;3、渐近线,(垂直、水平或斜渐近线);4、多元函数积分学,二重极限的讨论计算难度较大,常考查证明极限不存在. 下面我们重点讲一下数列极限的典型方法. 重要题型及点拨 1.求数列极限 求数列极限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抽象数列求极限 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因此可以通过举反例来排除. 此外,也可以按照定义、基本性质及运算法则直接验证. ★求具体数列的极限,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方法: a.利用单调有界必收敛准则求数列极限.

同济六版高等数学(下)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 1、向量在轴上的投影: 性质:?cos )(a a u =(即Prj u ?cos a a =),其中?为向量a 与u 轴的夹角; u u u b a b a )()()( +=+(即Prj u =+)(b a Prj u a + Prj u b ); u u a a )()( λλ=(即Prj u λλ=)(a Prj u a ). 2、两个向量的向量积:设k a j a i a a z y x ++=,k b j b i b b z y x ++=,则 =?b a x x b a i y y b a j z z b a k =1 1) 1(+-y y b a z z b a i +21)1(+-x x b a z z b a j +3 1) 1(+- x x b a y y b a k =k b a b a j b a b a i b a b a x y y x z x x z y z z y )()()(-+-+- 注:a b b a ?-=? 3、二次曲面 (1) 椭圆锥面:222 22z b y a x =+; (2) 椭圆抛物面:z b y a x =+22 22; (旋转抛物面:z a y x =+2 22(把把xOz 面上的抛物线z a x =22 绕z 轴旋转)) (3) 椭球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椭球面:122 2 22=++c z a y x (把xOz 面上的椭圆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4) 单叶双曲面:1222222=-+c z b y a x ; (旋转单叶双曲面:122 222=-+c z a y x (把 xOz 面上的双曲线122 22=-c z a x 绕z 轴旋转))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同济第七版)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的概念 1.两个无穷小的比较 设0)(lim ,0)(lim ==x g x f 且l x g x f =) () (lim (1)l = 0,称f (x)是比g(x)高阶的无穷小,记以f (x) = 0[)(x g ],称g(x)是比f(x)低阶的无穷小。 (2)l ≠ 0,称f (x)与g(x)是同阶无穷小。 (3)l = 1,称f (x)与g(x)是等价无穷小,记以f (x) ~ g(x) 2.常见的等价无穷小 当x →0时 sin x ~ x ,tan x ~ x ,x arcsin ~ x ,x arccos ~ x , 1? cos x ~ 2/2^x , x e ?1 ~ x ,)1ln(x + ~ x ,1)1(-+αx ~ x α 二.求极限的方法 1.两个准则 准则 1. 单调有界数列极限一定存在 准则 2.(夹逼定理)设g (x ) ≤ f (x ) ≤ h (x ) 若A x h A x g ==)(lim ,)(lim ,则A x f =)(lim 2.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11sin lim 0=→x x x 公式2e x x x =+→/10 )1(lim 3.用无穷小重要性质和等价无穷小代换 4.用泰勒公式 当x 0→时,有以下公式,可当做等价无穷小更深层次 ) ()! 12()1(...!5!3sin ) (! ...!3!2112125332++++-+++-=++++++=n n n n n x x o n x x x x x x o n x x x x e )(! 2)1(...!4!21cos 2242n n n x o n x x x x +-+++-= )()1(...32)1ln(132n n n x o n x x x x x +-++-=++ )(! ))1()...(1(...!2)1(1)1(2n n x o x n n x x x +---++-++=+ααααααα )(1 2)1(...53arctan 121 2153+++++-+-+-=n n n x o n x x x x x 5.洛必达法则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共49页

习题一解答 1.在1,2,3,4,四个数中可重复地先后取两个数,写出这个随机事件的样本空间及事件A=“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2倍”,B=“两个数组成既约分数”中的样本点。 解Ω={(1,1),(1,2),(1,3),(1,4),(2,1),(2,2),(2,3),(2,4),(3,1),(3,2),(3,3),(3,4),(4,1)(4,2),(4,3),(4,4)}; A={(1,2),(2,1),(2,4),(4,2)}; B={(1,2),(1,3},(1,4),(2,1),(2,3),(3,1),(3,2),(3,4),(4,1)(4,3)} 2. 在数学系学生中任选一名学生.设事件A={选出的学生是男生},B={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学生},C={选出的学生是科普队的}. (1)叙述事件ABC的含义. (2)在什么条件下,ABC=C成立? (3)在什么条件下,C?B成立? 解 (1)事件ABC的含义是,选出的学生是三年级的男生,不是科普队员. (2)由于ABC?C,故ABC=C当且仅当C?ABC.这又当且仅当C?AB,即科普队员都是三年级的男生. (3)当科普队员全是三年级学生时,C是B的子事件,即C?B成立. 3.将下列事件用A,B,C表示出来: (1)只有C发生;

(2)A 发生而B ,C 都不发生; (3)三个事件都不发生; (4)三个事件至少有一个不发生; (5)三个事件至少有一套(二个不发生)发生; (6)三个事件恰有二个不发生; (7)三个事件至多有二个发生; (8)三个事件中不少于一个发生。 解 (1)ABC ; (2)ABC : (3)ABC (4)A B C U U ; (5)AB BC AC U U ; (6)ABC ABC ABC U U ; (7)ABC ; (8)A B C U U 。 4.设 A , B , C 是三个随机事件,且 =====)()(,4 1)()()(CB P AB P C P B P A p 0,81 )(=AC P ,求A ,B ,C 中至少有 一个发生的概率. 解 设D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则D =A +B +C ,于是 P (D )=P (A +B +C ) =P (A )+P (B )+P (C )-P (AB )-P (BC )-P (AC )+P (ABC ). 又因为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4种方法

高等数学求极限的14种方法 一、极限的定义 1.极限的保号性很重要:设 A x f x x =→)(lim 0 , (1)若A 0>,则有0>δ,使得当δ<-<||00x x 时,0)(>x f ; (2)若有,0>δ使得当δ<-<||00x x 时,0A ,0)(≥≥则x f 。 2. 极限分为函数极限、数列极限,其中函数极限又分为∞→x 时函数的极限和0x x →的极限。 要特别注意判定极限是否存在在: (1)数列{} 的充要条件收敛于a n x 是它的所有子数列均收敛于a 。常用的是其推论,即“一个数列收敛于a 的充要条件是其奇子列和偶子列都收敛于a ” (2)A x x f x A x f x =+∞ →= -∞ →? =∞ →lim lim lim )()( (3) A x x x x A x f x x =→=→?=→+ - lim lim lim 0 )( (4) 单调有界准则 (5)两边夹挤准 (夹逼定理/夹逼原理) (6) 柯西收敛准则(不需要掌握)。极限 )(lim 0 x f x x →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ε δεδ<-∈>?>?|)()(|)(,0,021021x f x f x U x x o 时,恒有、使得当 二.解决极限的方法如下: 1.等价无穷小代换。只能在乘除.. 时候使用。例题略。 2.洛必达(L ’hospital )法则(大题目有时候会有暗示要你使用这个方法) 它的使用有严格的使用前提。首先必须是X 趋近,而不是N 趋近,所以面对数列极限时候先要转化成求x 趋近情况下的极限,数列极限的n 当然是趋近于正无穷的,不可能是负无穷。其次,必须是函数的导数要存在,假如告诉f (x )、g (x ),没告诉是否可导,不可直接用洛必达法则。另外,必须是“0比0”或“无穷大比无穷大”,并且注意导数分母不能为0。洛必达法则分为3种情况: (1)“ 00”“∞ ∞ ”时候直接用 (2)“∞?0”“∞-∞”,应为无穷大和无穷小成倒数的关系,所以无穷大都写成了无穷小的倒数形式了。通 项之后,就能变成(i)中的形式了。即)(1)()()()(1)()()(x f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1 )(1 )(1 )()(x g x f x f x g x g x f -=- (3)“00”“∞1”“0 ∞”对于幂指函数,方法主要是取指数还取对数的方法,即 e x f x g x g x f ) (ln )()()(=, 这样就能把幂上的函数移下来了,变成“∞?0”型未定式。

(完整版)同济大学___高数上册知识点

高等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一、 函数与极限 (一) 函数 1、 函数定义及性质(有界性、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2、 反函数、复合函数、函数的运算; 3、 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函数)(x f 在 0x 连续 )()(lim 00 x f x f x x =→ 第一类:左右极限均存在. 间断点 可去间断点、跳跃间断点 第二类: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 无穷间断点、振荡间断点 5、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与最大值最小值定理、零点定理、介值定 理及其推论. (二) 极限 1、 定义 1) 数列极限 εε<->?N ∈?>??=∞ →a x N n N a x n n n , , ,0lim 2) 函数极限 εδδε<-<-?>??=→A x f x x x A x f x x )( 0 , ,0 ,0)(lim 00 时,当 左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右极限:)(lim )(0 0x f x f x x +→+=

)()( )(lim 000 + -→=?=x f x f A x f x x 存在 2、 极限存在准则 1) 夹逼准则: 1))(0n n z x y n n n ≥≤≤ 2 ) a z y n n n n ==→∞ →∞ lim lim a x n n =∞ →lim 2) 单调有界准则: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3、 无穷小(大)量 1) 定义:若0lim =α则称为无穷小量;若∞=αlim 则称为无穷大量. 2) 无穷小的阶:高阶无穷小、同阶无穷小、等价无穷小、k 阶无穷小 Th1 )(~ ααββαo +=?; Th2 αβαβαβββαα' ' =''''lim lim lim ,~,~存在,则(无穷小代换) 4、 求极限的方法 1) 单调有界准则; 2) 夹逼准则; 3) 极限运算准则及函数连续性; 4) 两个重要极限: a) 1sin lim 0=→x x x b) e x x x x x x =+=++∞→→)11(lim )1(lim 1 0 5) 无穷小代换:(0→x ) a) x x x x x arctan ~arcsin ~tan ~sin ~ b) 2 2 1~cos 1x x -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2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下)期中考试试卷2 一.简答题(每小题8分) 1.求曲线?????+=+=-=t z t y t t x 3cos 12sin 3cos 在点??? ??1,3,2 π处的切线方程. 2.方程1ln =+-xz e y z xy 在点)1,1,0(的某邻域内可否确定导数连续的隐函数),(y x z z =或),(x z y y =或),(z y x x =?为什么? 3.不需要具体求解,指出解决下列问题的两条不同的解题思路: 设椭球面1222222 =++c z b y a x 与平面0=+++D Cz By Ax 没有交点,求椭球面与平面 之间的最小距离. 4.设函数),(y x f z =具有二阶连续的偏导数,3x y =是f 的一条等高线,若 1)1,1(-=y f ,求)1,1(x f . 二.(8分)设函数f 具有二阶连续的偏导数,),(y x xy f u +=求y x u ???2 . 三.(8分)设变量z y x ,,满足方程),(y x f z =及0),,(=z y x g ,其中f 与g 均具有连续的偏导数,求dx dy . 四.(8分)求曲线 ???=--=01, 02y x xyz 在点)110(,,处的切线与法平面的方程. 五.(8分)计算积分) ??D y dxdy e 2,其中D 是顶点分别为)0,0(.)1,1(.)1,0(的 三角形区域. 六.(8分)求函数22y x z +=在圆9)2()2(22≤- +-y x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七.(14分)设一座山的方程为2221000y x z --=,),(y x M 是山脚0=z 即等量线 1000222=+y x 上的点. (1)问:z 在点),(y x M 处沿什么方向的增长率最大,并求出此增长率; (2)攀岩活动要山脚处找一最陡的位置作为攀岩的起点,即在该等量线上找一点M 使得上述增长率最大,请写出该点的坐标. 八.(14分) 设曲面∑是双曲线2422=-y z (0>z 的一支)绕z 轴旋转而成,曲面上一点M 处的切平面∏与平面0=++z y x 平行. (1)写出曲面∑的方程并求出点M 的坐标; (2)若Ω是∑.∏和柱面122=+y x 围成的立体,求Ω的体积.

求极限的方法及例题总结

1.定义: 说明:(1)一些最简单的数列或函数的极限(极限值可以观察得到)都可以用上面的极限严格定义证明,例如:;5 )13(lim 2 =-→x x (2)在后面求极限时,(1)中提到的简单极限作为已知结果直接运用,而不需再用极限严格定义证明。 利用导数的定义求极限 这种方法要求熟练的掌握导数的定义。 2.极限运算法则 定理1 已知)(lim x f ,)(lim x g 都存在,极限值分别为A ,B ,则下面极限都存在,且有(1)B A x g x f ±=±)]()(lim[ (2)B A x g x f ?=?)()(lim (3) )0(,)()(lim 成立此时需≠=B B A x g x f 说明:极限号下面的极限过程是一致的;同时注意法则成立的条件,当条件不满足时,不能用。

. 利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求极限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和、乘、积、商的极限。通常情况下,要使用这些法则,往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先对函数做某些恒等变形或化简。 8.用初等方法变形后,再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求极限 例1 1213lim 1 --+→x x x 解:原式=4 3)213)(1(33lim )213)(1(2)13(lim 1221=++--=++--+→→x x x x x x x x 。 注:本题也可以用洛比达法则。 例2 ) 12(lim --+∞ →n n n n 解:原式= 2 3 11213lim 1 2)]1()2[(lim = -++ = -++--+∞ →∞ →n n n n n n n n n n 分子分母同除以 。 例3 n n n n n 323)1(lim ++-∞→

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引言 极限是描述数列和函数在无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的重要概念。极限的方法是微积分中的基本方法,它是人们从有限认识无限,从近似认识精确,从量变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方法,极限理论的出现是微积分史上的里程碑,它使微积分理论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极限如此重要,但是运算题目多,而且技巧性强,灵活多变。极限被称为微积分学习的第一个难关,为此,本文对极限的求法做了一些归纳总结, 我们学过的极限有许多种类型: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积分和的极限(定积分),其中函数极限又分为自变量趋近于有限值的和自变量趋近于无穷的两大类,如果再详细分下去,还有自变量从定点的某一侧趋于这一点的所谓单边极限和双边极限,x 趋于正无穷,x 趋于负无穷。函数的极限等等。本文只对有关数列的极限以及函数的极限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介绍.我们在解决极限及相关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的不同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综合求解,尤其是要发现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在求解方法上的区别与联系,以做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1数列极限的常用求法及技巧 数列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基础,它贯穿于微积分学的始终,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数列极限是极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列极限的求法可以通过定义法,两边夹方法,单调有界法,施笃兹公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本章节就着重介绍数列极限的一些求法。 1.1利用定义求数列极限 利用定义法即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 设{}n a 为数列。若对任给的正数N ,使得n 大于N 时有 ε<-a a n 则称数列{}n a 收敛于a ,定数a 称为数列{}n a 的极限,并记作,lim n a n a =∞ →或 )(,∞→∞→n a n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期 末考试试卷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数》试卷1(上) 一.选择题(将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 (A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B )()||f x x = 和 ( )g x =(C )()f x x = 和 ( )2 g x = (D )()|| x f x x = 和 ()g x =1 2.函数() 00x f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A )0 (B )1 4 (C )1 (D )2 3.曲线ln y x x =的平行于直线10x y -+=的切线方程为( ). (A )1y x =- (B )(1)y x =-+ (C )()()ln 11y x x =-- (D )y x = 4.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 (A )连续且可导 (B )连续且可微 (C )连续不可导 (D )不连续不可微 5.点0x =是函数4y x =的( ). (A )驻点但非极值点 (B )拐点 (C )驻点且是拐点 (D )驻点且是极值点 6.曲线1 || y x = 的渐近线情况是( ). (A )只有水平渐近线 (B )只有垂直渐近线 (C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垂直渐近线 (D )既无水平渐近线又无垂直渐近线 7.211 f dx x x ??' ????的结果是( ). (A )1f C x ?? -+ ??? (B )1f C x ?? --+ ??? (C )1f C x ??+ ??? (D )1f C x ?? -+ ???

高等数学(同济第六版)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高等数学(同济第六版)上册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1、极限(夹逼准则) 2、连续(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连续,判断间断点类型) 第二章:1、导数(学会用定义证明一个函数是否可导)注:连续不一定可导,可导一定连续 2、求导法则(背) 3、求导公式也可以是微分公式 第三章:1、微分中值定理(一定要熟悉并灵活运用--第一节) 2、洛必达法则 3、泰勒公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4、曲线凹凸性、极值(高中学过,不需要过多复习) 5、曲率公式曲率半径 第四章、第五章:积分 不定积分:1、两类换元法 2、分部积分法(注意加C ) 定积分: 1、定义 2、反常积分 第六章:定积分的应用 主要有几类:极坐标、求做功、求面积、求体积、求弧长 第七章:向量问题不会有很难 1、方向余弦 2、向量积 3、空间直线(两直线的夹角、线面夹角、求直线方程) 4、空间平面 5、空间旋转面(柱面)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1、函数的有界性在定义域内有f(x)≥K1则函数f(x)在定义域上有下界,K1 为下界;如果有f(x)≤K2,则有上界,K2称为上界。函数f(x)在定义域内有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在定义域内既有上界又有下界。 2、数列的极限定理(极限的唯一性)数列{xn}不能同时收敛于两个不同的极限。 定理(收敛数列的有界性)如果数列{xn}收敛,那么数列{xn}一定有界。 如果数列{xn}无界,那么数列{xn}一定发散;但如果数列{xn}有界,却不能断定数列{xn}一定收敛,例如数列1,-1,1,-1,(-1)n+1…该数列有界但是发散,所以数列有界是数列收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定理(收敛数列与其子数列的关系)如果数列{xn}收敛于a,那么它的任一子数列也收敛于a.如果数列{xn}有两个子数列收敛于不同的极限,那么数列{xn}是发散的,如数列1,-1,1,-1,(-1)n+1…中子数列{x2k-1}收敛于1,{xnk}收敛于-1,{xn}却是发散的;同时一个发散的数列的子数列也有可能是收敛的。 3、函数的极限函数极限的定义中0<|x-x0|表示x≠x0,所以x→x0时f(x)有没有极限与f(x)在点x0有没有定义无关。 定理(极限的局部保号性)如果lim(x→x0)时f(x)=A,而且A>0(或A<0),就存在着点那么x0的某一去心邻域,当x在该邻域内时就有f(x)>0(或f(x)>0),反之也成立。 函数f(x)当x→x0时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左极限右极限各自存在并且相等,即f(x0-0)=f(x0+0),若不相等则limf(x)不存在。 一般的说,如果lim(x→∞)f(x)=c,则直线y=c是函数y=f(x)的图形水平渐近线。如果lim(x→x0)f(x)=∞,则直线x=x0是函数y=f(x)图形的铅直渐近线。 4、极限运算法则定理有限个无穷小之和也是无穷小;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也是无穷小;定理如果F1(x)≥F2(x),而limF1(x)=a,limF2(x)=b,那么a≥b. 5、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lim(x→0)(sinx/x)=1;lim(x→∞)(1+1/x)x=1.夹逼准则如果数列{xn}、{yn}、{zn}满足下列条件:yn≤xn≤zn且limyn=a,limzn=a,那么limxn=a,对于函数该准则也成立。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6、函数的连续性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一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函数f(x)当x→x0时的极限存在,且等于它在点x0处的函数值f(x0),即lim(x→x0)f(x)=f(x0),那么就称函数f(x)在点x0处连续。 不连续情形:1、在点x=x0没有定义;2、虽在x=x0有定义但lim(x→x0)f(x)不存在;3、虽在x=x0有定义且lim(x→x0)f(x)存在,但lim(x→x0)f(x)≠f(x0)时则称函数在x0处不连续或间断。 如果x0是函数f(x)的间断点,但左极限及右极限都存在,则称x0为函数f(x)的第一类间断点(左右极限相等者称可去间断点,不相等者称为跳跃间断点)。非第一类间断点的任何间断点都称为第二类间断点(无穷间断点和震荡间断点)。 定理有限个在某点连续的函数的和、积、商(分母不为0)是个在该点连续的函数。 定理如果函数f(x)在区间Ix上单调增加或减少且连续,那么它的反函数x=f(y)在对应的区间

数列的极限及运算法则

数列的极限及其运算法则 学习要求: 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正确认识极限思想和方法是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2.理解和掌握三个常用极限及其使用条件.能运用化归转化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数列极限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并会求简单的数列的极限 4. 掌握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公式. 学习材料: 一、基本知识 1.数列极限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当项数n 无限增大时,无穷数列}{n a 的项n a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即n a a -无限趋近于0),那么就说数列}{n a 以a 为极限,或者说a 是数列}{n a 的极限.记作lim n n a a →∞ =,读作“当n 趋向 于无穷大时,n a 的极限等于a ” “n →∞”表示“n 趋向于无穷大”,即n 无限增大的意思n a a →∞ =有时也记作:当n →∞时,n a →a . 理解:数列的极限的直观描述方式的定义,只是对数列变化趋势的定性说明,而不是定量化的定义.“随着项数n 的无限增大,数列的项n a 无限地趋近于某个常数a ”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列的项 n a 趋近于a 是在无限过程中进行的,即随着n 的增大n a 越来越接近于a ;另一方面,n a 不是一般地趋近 于a ,而是“无限”地趋近于a ,即n a a -随n 的增大而无限地趋近于0. 2.几个重要极限: (1)01 lim =∞→n n (2)C C n =∞ →lim (C 是常数) (3)lim 0n n a →∞ = (a 为常数1a <),当1a =时,lim 1n n a →∞ =;当1a =-或1a >时,lim n n a →∞ 不存在。 3.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 与函数极限的运算法则类似, 如果,lim ,lim B b A a n n n n ==∞ →∞ →那么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 →)(lim B A b a n n n .).(lim =∞ → )0(lim ≠=∞→B B A b a n n n 特别:若C 为常数,则lim()lim n n n n C a c a CA →∞ →∞ ==g g 推广:上面法则可以推广到有限..多个数列的情,若{}n a ,{}n b ,{}n c 有极限,则 n n n n n n n n n c b a c b a ∞ →∞→∞→∞→++=++lim lim lim )(lim

同济大学版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数》试卷1(上) 一.选择题(将答案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 分,共 ?分) .下列各组函数中,是相同的函数的是( ) (?)()()2ln 2ln f x x g x x == 和 ( )()||f x x = 和 ( )g x = ( )()f x x = 和 ( )2 g x = ( )()|| x f x x = 和 ()g x = .函数( )() 20ln 10 x f x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 ) (?) ( ) 1 4 ( ) ( ) .曲线ln y x x =的平行于直线10x y -+=的切线方程为( ) (?)1y x =- ( )(1)y x =-+ ( )()()ln 11y x x =-- ( ) y x = .设函数()||f x x =,则函数在点0x =处( ) (?)连续且可导 ( )连续且可微 ( )连续不可导 ( )不连续不可微 .点0x =是函数4 y x =的( ) (?)驻点但非极值点 ( )拐点 ( )驻点且是拐点 ( )驻点且是极值点

.曲线1 || y x = 的渐近线情况是( ) (?)只有水平渐近线 ( )只有垂直渐近线 ( )既有水平渐近线又有垂直渐近线 ( )既无水平渐近线又无垂直渐近线 . 211 f dx x x ??' ???? 的结果是( ) (?)1f C x ?? -+ ??? ( )1f C x ?? --+ ??? ( )1f C x ?? + ??? ( )1f C x ?? -+ ??? . x x dx e e -+?的结果是( ) (?)arctan x e C + ( )arctan x e C -+ ( )x x e e C --+ ( ) ln()x x e e C -++ .下列定积分为零的是( ) (?)424arctan 1x dx x π π-+? ( )44 arcsin x x dx ππ-? ( )112x x e e dx --+? ( )()1 2 1 sin x x x dx -+? ?.设()f x 为连续函数,则 ()1 2f x dx '?等于( ) (?)()()20f f - ( )()()11102f f -????( )()()1 202f f -????( )()()10f f - 二.填空题(每题 分,共 ?分) .设函数()21 00x e x f x x a x -?-≠? =??=? 在0x =处连续,则a = .已知曲线()y f x =在2x =处的切线的倾斜角为5 6 π,则()2f '= .21 x y x =-的垂直渐近线有条 . ()21ln dx x x = +?

求极限的方法总结

求数列极限的方法总结 摘 要 数列极限的求法一直是数列中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从不同的方面罗列了它的几种求法。 关键词 数列极限、定义、泰勒公式、无穷小量 极限一直是数学分析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对数列极限的求法可谓是多种多样,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罗列出一些常用的求法。求数列极限的最基本的方法还是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也要注意运用两个重要极限,其中,可以利用等量代换,展开、约分,三角代换等方法化成比较好求的数列,也可以利用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夹逼性定理和单调有界原理是很重要的定理,在求的时候要重点注意运用。泰勒公式、洛必达法则、黎曼引理是针对某些特殊的数列而言的。还有一些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本文中都一一列举了。 1.定义法 利用数列极限的定义求出数列的极限.设﹛Xn ﹜是一个数列,a 是实数,如果对任意给定的ε〉0,总存在一个正整数N ,当n 〉N 时,都有a Xn -<ε,我们就称a 是数列{Xn}的极限.记为a Xn n =∞ →lim . 例1: 按定义证明0! 1lim =∞ →n n . 解:1/n!=1/n(n-1)(n-2)…1≤1/n 令1/n<ε,则让n>ε 1 即可, 存在N=[ε 1 ],当n>N 时,不等式:1/n!=1/n(n-1)(n-2)…1≤1/n<ε成 立, 所以0! 1lim =∞ →n n . 2.利用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对和、差、积、商形式的函数求极限,自然会想到极限四则运算法则. 例2: 求n n n b b b a a a ++++++++∞ → 22 11lim ,其中1,1<N 时,有Xn ≤Yn ≤Zn,且a Zn Xn n n ==∞ →∞ →lim lim ,则有

2-5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第六版本

2-7 1. 已知y =x 3-x , 计算在x =2处当?x 分别等于1, 0.1, 0.01时的?y 及dy . 解 ?y |x =2, ?x =1=[(2+1)3-(2+1)]-(23-2)=18, dy |x =2, ?x =1=(3x 2-1)?x |x =2, ?x =1=11; ?y |x =2, ?x =0.1=[(2+0.1)3-(2+0.1)]-(23-2)=1.161, dy |x =2, ?x =0.1=(3x 2-1)?x |x =2, ?x =0.1=1.1; ?y |x =2, ?x =0.01=[(2+0.01)3-(2+0.01)]-(23-2)=0.110601, dy |x =2, ?x =0.01=(3x 2-1)?x |x =2, ?x =0.01=0.11. 2. 设函数y =f (x )的图形如图所示, 试在图(a )、(b )、(c )、(d )中分别标出在点x 0的dy 、?y 及?y -d y 并说明其正负. 解 (a )?y >0, dy >0, ?y -dy >0. (b )?y >0, dy >0, ?y -dy <0. (c )?y <0, dy <0, ?y -dy <0. (d )?y <0, dy <0, ?y -dy >0. 3. 求下列函数的微分: (1)x x y 21+=; (2) y =x sin 2x ; (3)12+=x x y ; (4) y =ln 2(1-x ); (5) y =x 2e 2x ;

(6) y=e-x cos(3-x); (6) dy=y'dx=[e-x cos(3-x)]dx=[-e-x cos(3-x)+e-x sin(3-x)]dx =e-x[sin(3-x)-cos(3-x)]dx . (8) dy=d tan2(1+2x2)=2tan(1+2x2)d tan(1+2x2) =2tan(1+2x2)?sec2(1+2x2)d(1+2x2) =2tan(1+2x2)?sec2(1+2x2)?4xdx =8x?tan(1+2x2)?sec2(1+2x2)dx. 4.将适当的函数填入下列括号内,使等式成立:

同济大学高等数学1期末试题(含答案)

1. 若82lim =?? ? ??--∞→x x a x a x ,则_______.2ln 3- 2. =+++→)1ln()cos 1(1 cos sin 3lim 20x x x x x x ____.2 3 3.设函数)(x y y =由方程4ln 2y x xy =+所确定,则曲线)(x y y =在)1,1(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y x = 4. =-++∞→))1(sin 2sin (sin 1lim n n n n n n πππ ______.π2 5. x e y y -=-'的通解是____.x x e e y --=21C 二、选择题(每题4分) 1.设函数)(x f 在),(b a 内连续且可导,并有)()(b f a f =,则(D ) A .一定存在),(b a ∈ξ,使 0)(='ξf . B. 一定不存在),(b a ∈ξ,使 0)(='ξf . C. 存在唯一),(b a ∈ξ,使 0)(='ξf . D.A 、B 、C 均不对. 2.设函数)(x f y =二阶可导,且 ,)(),()(,0)(,0)(x x f dy x f x x f y x f x f ?'=-?+=?<''<', 当,0>?x 时,有(A ) A. ,0<>?dy y C. ,0?>y dy 3. =+?-dx e x x x ||2 2)|(|(C) A. ,0B. ,2C. ,222+e D. 26e 4. )3)(1()(--=x x x x f 与x 轴所围图形的面积是(B ) A. dx x f ?3 0)( B. dx x f dx x f ??-3110)()( C. dx x f ?-30)( D. dx x f dx x f ??+-3110)()( 5.函数Cx x y +=361 ,(其中C 为任意常数)是微分方程x y =''的(C ) A . 通解B.特解C.是解但非通解也非特解D.不是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