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5

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5
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5

业的内涵、没有将私人服务与公共服务分开之前,就简单地倡导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结果误把为私人服务的市场产业与公共服务产业混为一谈,把市场产业等价交换原则与公共产业谁受益谁付费、成本分摊的原则混为一谈。这是导致中国社区服务商业化倾向严重,很难走出困境的主要缘由。

通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我们需要在理论上拨乱反正的基

础上,重新考虑发育社区公共服务的基本政策,研究其组织发展政策、组织协作与协调政策、融资政策、绩效考核政策,以形成一种社区内部的激励机制,达到鼓励社区公共服务经济向产业方向发育,努力使得社区居民从公共服务消费中的个人所获最大限度地接近他们的不同需求,取得尽可能高的公共服务产业的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

(三)重构中国社区公共服务的首要问题在于组织创新

1、组织创新的必要性

(1)从社区服务现状分析以公共服务产业的理论,观照中国目前的社区服务供给问题,可以从社区

组织方面,找出其行政化和商业化倾向严重的原因。

按照公共服务产业的理论,中国的街道办事处是唯一的社区公共

服务集体消费单位,社区服务中心是主要的社区公共服务生产单位,此外,社区卫生站、社区保障中心、职业介绍中心也是生产单位。但是,这些生产单位全部隶属街道办事处,几乎可以算作街道办事处里的一个部门,没有独立性或只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他们不能算作中国社区内的独立的生产单位,街道办事处其实是集社区公共服务的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于一体的排他式的垄断者。

广州逢源街道社区之所以出现多样化的社区公共服务的繁荣景

象,从组织角度看,一是突破了街道办事处一统天下的体制桎梏,广州文昌慈善会与街道办事处形成了共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的局面,也成为该社区的一个综合性集体消费单位;二是社区内有20 多个独立的居民自组织的社区小社团,他们除了在资金上要向慈善会申请,从而接受慈善会的监督之外,可以独立地招俫会员、组织活动,所以出现了大量提供和生产单项社区公共服务的集集体消费单位功能与生产单位功能于一身的组织。

上海罗山会馆从功能看已经属于社区的一个集体消费单位,它不仅与其他的集体消费单位例如社会发

展局支持的999救助中心、街道卫生站的生殖服务中心结成了协作生产的关系,而且还拥有一些完全独立的

生产单位作为合作伙伴,例如罗山敬老院、各个志愿服务队等,形成了一个公共服务提供和生产单位多中

心的产业秩序。

可见,搞好社区公共服务,这种多中心的产业秩序是必不可少的。而造就这种秩序的关键是发育社区

组织。但是这个社区组织不是指现有的社区内的准政府组织、新事业单位或官办社团,而是可以作为社区

公共服务集体消费单位与生产单位的独立的社区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现行的社区组织大都与现有体制同质,

处于传统行政体制系统等级网络的某个位置,所以基本上没有脱离以一体化的行政命令结构组织社区公共

服务的旧框架,与我们所要建树的排他性、非垄断性的混合型的社区公共服务产业的方向相悖。

(2)从强化公共意识分析

近年来,中国的社区服务商业化倾向之所以相当严重,究其缘由,与中国社会文化中缺乏公共意识有

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文化中公共理念与西方文化截然不同,对于“公”的解释,

是“天下为公”,“治国齐家平天下”,“天下”就是国家的天下,而不是百性的天下,“家”与“国”两者之间,“国”的治理要摆在首位,有

了“国”的治理,就能“齐家”和“平天下”。可见,“国”与“家”与“天下”是联体的,属于一个中心的一套系统思维。如此排斥国家以外的社会,与“私人”相对的社会的“公共”概念自然没有产生的土壤。难怪中

国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独立的民间的社会组织,更不可能像西方资本主义早期那样,出现由社会慈善组织而不是由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时期。

由此,中国的社会发育,不是走向强化“国”的道路,就是强

化“家”的道路,即不是私人利益就是

国家利益,不是商业化就是行政化。

这为我们重新构建现代化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需要引进与公共意识、公共理念、公共选择、公共决策、公共经济、公共服务等一系列与公共领域相关的概念。不过,这些异质性因素的引进和培育需要适合的土壤,环境条件的差异性过大,它们是很难成活的。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运用组织实践导入异质性因素比依靠观念输入要有效的多。

以组织方式导入具有异质性因素,需要“远邻效应”,即通过引进海外非营利组织的“制度移植”,

以各种形式推动中国的非营利机构在“价值理念”、制度结构、动员模式等方面发生变异”,“渐进式的

实现社会化的目标。”

(沈原,制度的形同质异与社团发育,2000:198)。

25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第二期 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2016年3月18日 编者按:广州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二有关人民团体,积极运用提案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三现将其中的重要建议分专题摘报市委二市政府二市政协领导同志参阅三 关于强化社区公共服务的建议 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许多提案对进一步强化广州市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婚姻登记工作予以高度关注,从不同角度提出建议三 一二建设社区服务综合体 曾俊健委员认为:应通过 互联网十物联网十”公共服务的方式,向社区居民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包括政务服务二民生服务二社区服务二快递服务二金融服务等,实现办事的 近办”二 易办”和 快办”三 1

建议: (一)明确目标实现对广州地域的全覆盖,在市区内,划分若干个 15分钟方便快捷生活圈”,每个 圈”内对应建设一个 综合体;实现跨界联合服务,跨部门二跨政企二跨层级二跨区域;实现公共服务的有序与整合,综合集约,将原本分散二割裂的若干项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为综合体,发展租赁,将综合体打造为一个开放二共享的服务平台,实现功能租赁二设备租赁二服务租赁;实现服务就在家门口,让市民在离家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就能方便地解决各类日常公共服务需求;发展社区服务装备产业,让社区服务自助终端设备的研发二生产企业在广州落地三 (二)投资二建设模式及规划布局 投资模式:可采用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与企业联合体共同投资二共享资源,有序地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各自为政和重复建设以及分割服务的问题;建设模式:可采用政府进行总体统筹与协调,提供建设需要的政策支持,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企业联合体负责社区服务综合体具体建设二运营和维护工作的模式;按照 机构人员统一二场所标识统一二流程内容统一二信息系统统一二服务标准统一二经费保障统一”要求,对社区服务综合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分为单体型二自助型和综合型,每个街道社区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具体建设工作三 2

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一、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现状 从XX年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以来,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一是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861万元,用于解决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问题。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截止XX年底,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万人,全市普遍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三是就业服务成效显著,截止XX年底,共组建了33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创建充分就业社区30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240个,引导社区居民实现就业和再就业2049人。四是卫生计生服务质量大大提升,截止XX年底,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室68个,建成社区计生服务室73个,配备专职计生专干87人,社区计生协会433人,城镇社区卫生计生公共服务络实现全覆盖。五是公共安全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构建起重点区域和重点单位的保安服务、群防群治防控和技防工程。六是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卓有成效,全市建成社区文化活动室45个,有21个社区拥有健身场所,42个社区配

备体育设施。 与此同时,城镇社区商业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各类便利店、餐馆、美容美发、家政等生活服务项目进入社区,形成了以社会福利和商业性互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 二、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市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如社区“一部三室三站一场”的建设尚未完全达到要求,城镇社区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尚未真正列入年度建设计划,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不尽人意,爱心超市建设未达要求,社区内机关单位的体育、文化设施一般不对社区居民开放,服务热线电话不健全,社区民间组织较少等等。 三、加快我市城镇社区公共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在社区建设中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在社区服务、居民环境、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方面,为社区居民

社区公共服务研究报告27

目前中国社区中充斥着大量的“形同质异”的“社区非营利组织”, 有的是政府化的“社区服务中心”,有的是私营化的社区老人院,从他们的“形”看,或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或是社团法人,但是,他们 的“质”,却与这些非政府非营利的组织名称大不相符,他们或是假公以营私,假非营利以营利,或是固守传统的体制内的组织和工作方式,完全摒弃市场机制。前者将自己混同于企业,后者将自己混同于政府。由这样的组织来担负社区公共服务的任务,可以想见,其后果必然导致社区生活中显而易见的悖论——社区服务的走向与组织所标榜的目标的背离。 要扭转这种名不符实的现状,从“形同质异”到“形质统一”,喊口号、下文件、抓典型、树样板的工作方式都没有作用,真正有用的是借鉴本土经验,看别人是怎么将异质性制度因素导入社区,建立像罗山会馆和文昌慈善会那样名副其实的社区非营利组织。 从上海和广州的经验研究,有两种导入方式: a、依靠体制外的优秀非营利组织,在托管社区公共设施中孵化新的非营利组织——这是罗山会馆的模式; b、以海内外交往、请海外非营利组织到社区办服务等多种方式进行组织学习,在模仿中创出新的非营利组织——这是文昌慈善会的模式。 这两种模式的共同条件,是政府行政机构给任务——托管社区公共设施、组织社区公众募捐;给政策——帮助解决公共服务的融资问题、进行评估和财务监督;给空间——。当然,罗山会馆和文昌慈善会之所以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直接上级部门的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一贯支持。在政府关于社区的创新性决策中,决定政府决策行为的个人权威要素大于组织权威,这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当着这种个人权威与“远邻效应”结合,往往产生出新的异质性的制度因素。上海与广州的经验都 证明了这一点。在社会创新的阶段,领袖人物往往起着关键的作用。 这是一种社会创新时期的“供求理论”模型,即“经济(社会)企业家和政治企业家都想推行自己的产品、服务和计划,而顾客和选民为解决他们感受到的困难寻找方法”,在这期间,我们看到了“选择 创新的尝试和失误并存的长期过程”。(沃尔夫岗。查普夫 1999)只是,当着创新的制度或秩序不断确立,个人权威与组织权威的关系就需要有意识地调整,尤其以个人权威促成非营利组织权威的建

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综述(2009年—2011年)

2012年4月刊 改革与开放 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应用方式研究综述 (2009年—2011年) 刘成晨杜永梅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社区信息化的本质在于社区的自治与自洽,与此同时,进行社区信息化的建设,特别是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社区信息化过程将无形的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网络空间”,以此来加快社区居民办事、购物、问政等一系列的生活问题。而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所做的研究综述。 关键词:社区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应用研究综述 一、导言 2007年,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共同起早了《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文件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的社区信息化定位为满足政府、公众、企业与社会多重要求。作为电子政务的延伸结果,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于网络服务平台的需求。 首先,在建设模式上,广泛采用的模式大多数都是由政治主导、公众、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建设。(李盛竹2009)而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积极的引入了各方的力量参与,很好的解决了诸如建设主体、投资主体、运营主体等方面的问题,并最大程度的贴近服务对象,使社区信息化成为了政府主导的社会行为。其次,社区信息化的构建直接决定了其能否持续的解决和满足社区以及居民的需求与问题。(杨莉,张红星,张俊国2009)并且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满足普通百姓对信息的实际需求,要实现住宅小区与城市公共服务网互通、资源共享。同样,杨莉等人在社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提到了要预留接口,为将来的升级做准备。当然,这样的一种建议是基于技术层面的。再次,社区信息化不是基于自我存在的。因为社区信息化是通过小区网站、论坛、博客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将社区居民链接起来的一个社区公共平台。(宋煜,王颖2010)笔者认为,无论是那一种对社区信息化的研究,特别是社区信息化的建设与模式探索,都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宗旨来构建和完善社区自治。这种自治的主要目的在于社区信息化能更好的为社区居民“便捷”的服务。于此同时,在理解社区信息化的建设时,我们还需要肃清一个本源性的问题:社区信息化的概念。 二、关于社区信息化概念界定 “社区”本身就作为社会学的专门术语,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Tonnies·F,1855—1936)于1887年在其著名的专著《共同体与社会》(Gemeie schaft andGesellschaft)一书中提出。至今,关于社区的定义已经超过了140多种,在其内涵通常是指在一个共同的生活区域内,由地理要素,环境要素,心理要素,经济要素和经济要素等共同结合起来,所形成的关系共同体。而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义,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于此,这也直接决定了社区信息化的主要含义。 李盛竹认为,作为社区信息化以服务居民生活的一种体系,在国外多数社区是通过中央,地方两级政府的电子政务体系,实现面向社区居民的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但是,并没有社区信息化这一称谓。而在国内,诸多学者和研究人士对于社区信息化的概念,已 经完全贴近“社区网络化与公共化服务”这一层面,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对于社区信息化的定义也是异同的。宋煜认为,社区信息化的目的是服务社区居民,因此必须结合社区业务的分析来了解需求。 并且,社区信息化还是和谐社区的技术支撑,因此,满足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技术需求应当成为推动社区社区信息化的首要目标。而邹凯,马葛生(2009)等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得居民满意,进而不断的提升生活质量。杨莉,张红星,张俊国等人认为,社区信息化是城市和全社会信息化的基础,是城市和整个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核心,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同时社区内部交通和城区的规划应该有序结合,建筑,绿化,道路组合也要相协调。王颖,宋煜等人在《中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宏观思考》中认为:社区信息化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一个沟通包括社区居民,组织在内的公共平台,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庸能够化解矛盾和纠纷,并在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实现社区自治。关于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基于它是一个基本的“技术平台”,其最终的目的都是通过这一平台来实现“沟通”,最终达到“和谐社区”或者是“社区自治” 的目的。当然,这样也实现了社区信息化的本质“社区自治”的要求。 三、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应用 社区信息化所涉及面宽,内容广,必然会涉及到如何操作的问题,而社区信息化是面向基层组织。这个基层组织从根本上说,主要有:①城市社区;②农村社区。并且如今的社区信息化不仅仅是起到一种在沟通社区居民与居委会,或者其他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还有为缩小城乡差距起到一定的作用。(李盛竹2011)但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原则就是“惠及居民,服务基层”。这也是社区信息化的基本方针,“政府主导,合力建设”,“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因地制宜,务求实效”,从而从根本上体现社区信息化的特性。 宋煜认为(2010)认为,社区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它的应用基本上存在以下几个特征:①提供综合服务的信息平台;②集中和分散相结合;③消除数字鸿沟。而王颖等人(2009)认为,社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方式有很多,既有统一的社区门户网站,呼叫中心,也有短信平台和有线数字电视,甚至包括电子阅览室,信息服务自助终端,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同时,她还强调,在利用社区信息化进行社区自治的时候,还需要将传统的信息交流方式利用起来。采取什么技术,如何操作,还需要看社区居 66 --

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 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沙河口区民政局 崔光德 我国正进入一个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 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对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 会保障体系、优化城市社区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一、社区工作者的发展前景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 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 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 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 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是承接社会管理和服 务的重要载体,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 重要基地。 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中从事劳动保障和民政福利、党 员服务和社区共建、精神文明和群团建设、治安和人民调解、 妇联和计划生育、城建和环保卫生等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 人员。 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 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 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1、在我国,社工” 除了具有上述一些专业性职能外,更作为广大人民群众和政 府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所以在居委会的基础上,随着职能 化、专业化的要求提高,产生了专门的社区组织。而“社工”

的职能全部体现在社区工作者的业务领域之中。社区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功能,并协助政府工作。在社区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的人性化管理、柔性化服务的专业特长,宣传倡导、组织动员的专业优势,有效整合资源、调动各方力量的专业特色,必将推动形成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2、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工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和专业,社工们是维系社会健康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青少年犯罪、老人陪护等扶持帮助社会弱势群体方面,已经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区是我国公共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工作者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专业力量。充分发挥社区工作者面向一线、面向群众提供近距离专业服务的优势,必将有利于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供给,有利于优化基本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让服务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二、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状况和存在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基本能够适应社区工作的需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 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的调查报告 时间: 7月8日至8月3日 地点: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太平社区 调查目的:了解社区服务情况,锻炼自己,认识社会,增加知识 调查对象:观音山街道太平社区 暑假如期而至,此间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我深入社区做了一系列的调查。我要看看我是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又手和大脑来面对社会,同时,也想经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想经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这次社会实践,我主要是经过在社区居委会服务来调查社区相关情况。调查情况如下: 一、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功能: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另外,经调查我太平社区也针对本社区内部具体情况对居名作出了如下承诺:(1)为社区居民最底保障服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2)为新居民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3)为育龄妇女优生优育指导,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4)为特困家庭提供关心服务,为待、下岗人员择业提供中介服务;(5)为七十岁以上老人办理优待证;(6)为青少年提供法律维权服务;(7)搞好社区建设,做好社区卫生服务 经过调查的这几天,我的确看到了居委会成员都履行了她们的职责,诚心诚意的为居民服务。太平居委会下设有工作室、党员之家、文娱活动工作室等。这些活动室的设立也大大的方便了居民,为社区工作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为现代社区建设打下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二、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财政、人事、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制定了发展社区卫生规划、编制、人才队伍、经费补助、医保引导等相关配套文件。以下是我重点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一) 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重视程度有较大提高。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卫生部门成立技术指导组开展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并联合市发改、编办政府各相关部门根据职责要求参与社区

人才市场公共服务建设亮点工作详解

吕梁人才中心吕梁人才市场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亮点工作 近几年,吕梁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人才市场)在市人事局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勇于开拓、努力进取、立足服务、拓展业务,为吕梁市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人力资源支撑服务。中心坚持人事人才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以“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让人才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为宗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人才市场场地建设、人事代理服务、市场招聘、人才派遣、人事人才网站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吕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一、千方百计,寻求机遇,解决“有市无场”矛盾 吕梁人才市场成立于1994年,与吕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同

属行署人事局所属事业单位,两块牌子,一套人员,合署办公,是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服务的专业机构。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后半年,经市委研究同意,经省编办批准,将我中心的机构规格提升为副处级建制,内设综合管理部、市场招聘部、人才交流部、人事代理部、人才开发部五个科级部门。但是办公场所一直靠自已租赁十几间房屋勉强开展工作,有市无场的现状,抑制了我市人才市场功能的发挥和事业的进一步发展。2004年经市政府同意我们租赁万和商贸城二楼作为人才交流场地,该场地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建筑面积620平方米,交流大厅内设有46个标准摊位,有近100平方米的柜台办公场所。目前人才中心(人才市场)共有近1100平米的办公场,去年,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又对其内部进行改造和装修,使人才市场场地的建设趋于完善,彻底解决了我市人才市场场地的矛盾,对我市今后人才市场各项业务的开展,进一步发挥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促进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奠定了

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101班

黄春艳目录

一、社区服务现状 (一)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依托社区组织,利用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面向社区成员开展的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区公共服务。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以公益性、非营利性为特征,主要通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益性组织、社区志愿者来完成,是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和解决民生的重要措施。 (二)社区服务现状 1. 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近湖开发区11个街道35个社区,强化了社区服务三级网络建设,先后建成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社区服务受理中心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19个,为开展社区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社区服务中心(站)通过开展“一门式”办公和“一站式”服务,既方便了居民又为政府服务职能转变提供了坚实平台。同时,设立家政服务站21个,创办社区服务网点50个,“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正在形成。

2.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为改变社区服务设施小、破、旧的状况,我县采取“立足自身、争取支持、资源共享、发动群众、政策减免”的办法,先后共投入资金380万元,重点用于改建、扩建、新建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含社区办公用房、社区警务室、社区活动室等设施)。目前,近湖开发区社区居委会全部解决了社区公益性服务用房,平均面积38.9平方米,52平方米以上的占社区总数的33%。同时,社区全都配置了电脑并安装了办公电话,配备了必备的办公用品和规范化的宣传图板,建立社区警务室32个、社区图书室4个,爱心超市21个,有17个社区解决了社区活动室。 3.社区服务队伍日益壮大 全县推行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通过注册登记,成立“夕阳红”老妈妈服务队、“共青团”青年服务队等群众性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服务不断规范。目前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达到31个,志愿者459名。每月义务劳动超过超过40小时。 4. 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扩大社区服务覆盖面,社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通过设立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事务所和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障工作站,深入开展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开发等多层次服务。不断加大老年人服务力度,建成“星光老年之家”等服务设施5个,老年活动组织18

某社区服务设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单位名称: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 2、单位法人类型:区政府派出机构 3、单位法定代表人:××× 4、单位性质:政府举办非营利性质 5、单位许可证件:××× 6、单位地址:泸州市江阳区××× 7、单位概况 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是江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江阳区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组建于1992年10月5日,1993年元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办事处位于泸州城西南部,东临长江,南与华阳乡接壤,西濒沱江,北邻南城街道办事处。面积12平方千米,所辖大较场、纪念标、南苑、刺园、龙透关、堰塘湾、康华苑、麻柳湾、山岩脑、百子图等10个社区居委会,有社区干部43人。 1.2 拟建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大山坪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1个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改扩建4个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纪念标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山岩脑社区服务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堰塘湾社区服务

站、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康华苑社区服务站)。 2、项目联系人:××× 3、项目建设地点:泸州市江阳区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 4、当地气候条件:拟建项目在泸州市江阳区的城区,地处川南,泸州的一月份平均气温7.8℃,七月份平均气温27.3℃,日平均温度≤+5℃的天数为8天,极端最低温度-0.8℃,极端最高温度40.3℃,年平均气温17.9℃。 5、项目用途或性质: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部分政府职能,主要是为所辖区域的人民群众服务,有三大类型服务,一是事务咨询,包括民政事业、社保咨询、计划生育、企业服务、税收咨询等;二是生活服务, 包括家政服务、设备维修、房屋工程、医疗保健等;三是其他服务,包括教育培训、金融保险等。 街道办事处及其社区建筑和设施属公共建筑性质。 6、建筑结构类型:框加结构。 7、总占地面积:×××亩,约××㎡,其中净用地面积××亩,约××㎡,代征道面积××亩,约××㎡。 8、建设规模:建筑面积共2400平方米。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街道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4个社区服务站改扩建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9、建设总投资:共360万元。 10、项目进展情况:

人事代理对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定位的影响

人事代理对公共人才服务机构职能定位的影响 李璟宁夏人才交流中心 摘要:本文从介绍我国公共人才服务机构中人事代理业务的产生、业务范围和特点出发,分别从法律、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个角度分析人事代理的实际性质,得出人事代理的不准确界定是造成目前我国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公共职能和经营职能难分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公共人才服务机构;人事代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人才服务机构面临公共性职能定位的选择,但现实中,多数政府人才服务机构公共职能和经营职能并存,难以分离,既影响未来自身的发展,同样影响人才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笔者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中一项重要的业务——人事代理业务的不准确界定,造成现实中人事代理业务的公共性和经营性两种性质集于一身,公共经营不分,最终,使得人才服务机构两种职能难以分离。一、 人事代理的产生 人事代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项目,它的产生完全因各种流动人员的需求而来,先是围绕档案开始,保管档案、保留档案里记载的干部“身份”、出具与档案有关的证明、管理党团关系,到与档案有关的代理,如集体户口、职称等,再到脱离档案、因人才中介产生的代理,委托招聘、保险代理等。 以下是目前政府人才服务机构中人事代理服务的业务范围和特点:

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代理的需求程度不同,代理项目的范围也不同,代理深度亦不同,但基本还是分为因档案管理产生的代理和与因人才中介产生的代理两类。前者主要以存档为前提,最初,是人才服务机构作为流动人才的虚拟单位,为个人提供人事代理,之后,因用人单位需求,先从管理档案开始,发展到代理其他人事事务。后者主要是因人才中介而产生,人才服务机构为用人单位提供招聘服务,用人单位由此产生其他人事管理业务的外包需求,不以保存档案为前提。 二、人事代理性质分析 以上两种人事代理,虽然名称相同,其实性质完全不同。 (一)法律角度 代理,民法通则里指:公民、法人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人才服务机构界定的人事代理,是公民或法人委托其代理各类人事事务。但代理的前提是委托人必须具备民事法律能力,对人事代理而言,委托人首先必须具备管理自己的各类人事事务的资格。但分析以上两种人事代理,结果却不相同: 1、因档案管理产生的人事代理 该类代理源自档案的存在,人才交流机构作为虚拟的管理机构管理与委托人档案相关的人事事务,但实际上因为档案并非委托人私有,所以委托人本身并不具备管理档案和其他相关事务的资格(有档案管理权限的单位除外),因此其委托行为并非代理行为,而仅仅是一种委托行为,委托有档案管理权限的政府人才服务机构管理,这是政府赋予人才服务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 2、因人才中介产生的人事代理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华智

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大民政”时期96156社区公共服务项目 及支撑体系运行机制(一) 符正成北京华智社会工作促进中心副理事长 第一节 96156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诞生前的社区 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 (1984年—2000年) 欧美国家早在100多年前已经开始发展社区服务并从理论上逐步成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及支撑体系。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以前,全国没有社区的概念,也没有社区服务的提法,更遑论社区服务项目。社会福利服务事务主要由职工所在的工作单位承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开始经济体制改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过“单位”管理社会,为职工提供社会福利的体制逐步解体,社会福利服务发生断档和空白。1983年民政部牵头开始探索社会福利改革的新路径,1984年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办”【2】,1986年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工作”【3】。社区服务把建立在由职工工作单位负责的社会福利和管理制度转变为按照城市人口的居住地、以居住地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和社会管理。在此背景下,北京市社区服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服务内容从填补社会福利服务的空白逐步发展成涵盖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公益服务、社区便利服务的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一、以福利服务为主体社区服务环境下的服务项目及支撑体系 从1981年开始在工业企业中试行以利润包干为主的经济责任制,从而使计划经济体制下生产单位承担职工终身福利的“单位制”逐步解体;企业为了减轻负担,把长年承担的,面向本单位职工的一些福

利服务推向社会,造成单位提供的日常的福利服务缺失;由于以前市、区、街道提供社会性的福利服务的设施近乎空白,建设相应的设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兴办福利服务设施,设立福利服务项目 1986年底,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召开现场会,推广东城区建国门街道社会福利社会办模式。紧跟着北京市民政局提出了建立起具有首都特点的四个层次(市、区、街、居委会)、三条线(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以街道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保障网络;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一厂(福利工厂)、一院(敬老院)、一所(残疾儿童寄托所)、四站(老年人活动站、精神病人工疗站、拥军优属服务站、综合服务站)的社会福利设施,并提供相应福利服务。至1990年底,全市10个区和4个县(通县、大兴、昌平、顺义)的城镇,兴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其中社区服务中心68个(包括7个指导站),敬老院50个,托老所15个,残托所34个,聋儿康复中心(站)10个,弱智儿童启智班56个,精神病人工疗站30个,神经伤残儿医院1个,老年人活动站1794个,残疾人活动站944个,老年人和残疾人婚姻介绍所461个,烈军属服务站1949个,综合服务站1125个,老年学校35个,老年人和残疾人康复站(中心)435个,老年人养护院2个,老年人庇护所2个,居民(家长)学校109个,家庭劳务服务站632个,各类咨询服务站(中心)208个【4】。以上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福利性的无偿服务,服务项目包括:计划生育服务、下岗工人职业介绍,棋牌活动,报刊阅览,残疾人服务,家庭矛盾调解,老年健身活动,老年互助社等等。 (二)福利服务项目支撑体系以设施建设,无偿服务为主体 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福利服务项目以相应设施为主阵地,街

(完整版)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学校名称: 姓名: 学号: 专业: 教育层次: 入学时间: 指导教师:

论文提纲 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 (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分析 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 2、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 3、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 4、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策制度不全 5、政府定位不合理,各部门缺乏协调规划 6、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7、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短缺,政府投入不足 8、居民参与意识不够,服务意识淡薄 二、社区公共服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够优化的社区组织 (二)社区职能和社区工作存在缺陷 (三)社区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协调 三、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一)理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二)社区自主管理权限的确定和保障 (三)丰富社区资金筹集方式

(四)改善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状况 (五)健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法律法规 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2、制定行业准入规则。 (六)拓宽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 (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作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成果、发展状况以及和谐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当前社区会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此外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社区

社区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社区服务活动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区服务现状的调查 一、导语:社区是一个有着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和 睦、守望相助、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体。社区的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我本次调查内容是按照广义的社区服务来理解的,即社区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安全服务、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社区老年服务、社区环境服务及社区商服务。社区参与是指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或事务的过程。作为社区服务的实体,居民的参与对于社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作用。没有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就不可能落到实处。所以现代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重视居民的参与和民主精神的实践。由此看来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相互联系并相互影响,这两者的关系必须得到妥善的处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2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的社区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城市社区服务的发展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

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距离。现阶段阶段我国的社区工作所呈现出的一种局面是:居民曾与度比较低,即使曾与也只是一种被迫参与,缺乏一种积极性,甚至有时候还会对社区工作呈现排斥反应。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着居民的参与度、居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以何种方式服务成为了当前需要迫切 弄清楚的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协调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深入了解社区这一组织的服务工作和居民的参与程度,我进行了此次调查。本次调查在友好社区。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可以明确该社区的服务和参与状况,从而为该社区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更好地进行社区建设,不断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最终使之达成一个和谐的共同体。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友好社区的全体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为总体,采取偶遇抽样来选择调查对象。以“不上门打扰”为原则,选择在户外的本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以最终的被调查人数作为本次调查的样本。共有户籍人口1524人。住宅户2700户,其中有商住用户418户。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在总结社会管理经验基础上,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实现了从“管理”向“治理”的重大理论提升。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该区创新探索建立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网、中国科技网、中国财经、中国报道等多家媒体对该区创新经验作了报导。该平台运行至今,共采集各类社会治理信息186726条,办结176377条,办结率达94.5%。 一、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背景动因 近年来,该区信访稳定信息传递、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等渠道相对单一。信访稳定信息的发现、上报仅靠基层政法综治等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往往导致信息不畅、信息滞后等情况的发生,影响了信访稳定事件的及时有效处置。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上,尽管有“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71580”区长热线等,但都是政府职能部门被动接受群众利益诉求,政府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效果不甚明显。为此,该区受省“综治E 通”在村(社区)划分综治网格、在网格中建立综治信息员,由信息员主动发现、上报综治信息的启发,对信访稳定信息发现、上报如何变单一被动为双向互动、对群众利益诉求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进行了

深入细致的思考与探索。因此,该区提出了在农村(社区)创新构建社会治理新机制、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的设想,即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以便进一步提升该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二、公共服务管理平台的基本框架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上下对接、部门互通、分级授权、信息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收集上报、分类处理、交办报办、督办反馈等机制,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区综治办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具体分为信息收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信息督办反馈系统等四个系统。 (一)信息收集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设在村(社区),以村(社区)社工为主体,社工志愿者为补充对信访类、稳定类、民生类、城镇管理类等信息、事项进行收集并向服务管理平台上报。 (二)信息分类处理系统。信息分类处理系统设在镇综治办和党政办,主要负责对社工或社工志愿者收集上报的信息、事项根据职责权限进行分类处理。 (三)信息办理系统。信息办理系统由各村(社区)、各职能部门、各党政领导组成,主要根据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交办、报办的信息、事项,及时处理、办结,并将处理结果、办结事项反馈信息分类处理系统(综治办、党政办)。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南阳搭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 推进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提升基层政府管理水平、物业服务水平的客观要求,是政府部门加强行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我们将要建立的城市智慧社区信息管理平台,是以街道办的行政主管部门为驱动,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管理部门、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共同参与,服务于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的综合性信息化工作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基层政府、物业服务企业、业主三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避免社会矛盾激化,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国梦。 通过E家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提升市内社区基层政府服务水平与物业企业形象,提高为业主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基层政府对物业行业的管理和服务力度,有效节约物业公司人力资源成本,拓宽物业公司创收渠道、增加业务收入,降低物业服务成本,加速辖区内物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网上物业服务及增值便民服务。 通过一些测试,E家智慧社区平台能够通过网络整合社区信息,为辖区居民开发统一的微信及APP便民服务平台,为辖区居民提供办事指南、民事协调、法律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物业服务、社区养老、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自来水费账单、电费账单、物业管理费、燃气费账单、有线电视费账单的在线支付。辖区居民可通过智慧社区APP平台查询政府办事项目,并可定时定点地进行社区办事预约、文化活动预约、图书借阅查询、公证服务预约等服务。 这种贴近民生的社区平台方面了居民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日后可以根据大数据将居民的浏览功能使用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 服务模式,这些方面可以涵盖交通、医疗、教育、文化、养老、出国等多个项目,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服务到门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度,更加方便快捷让居民了解政府政策。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论文摘要: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管理和发展的中心任务,也是衡量社区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这就造成了社区服务管理职能权限不明确、服务人员素质不高、社区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我们应针对市场经济形势下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采取对策,推动社区服务事业的良性发展。 社区的基本含义是一定地域内有归属感的人们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也可以说,就是一定区域内的初级社会。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在1887年出版的《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社区概念,正式创立了社区理论。此后,社区成为了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社区问题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发展,推动社区发展运动,不仅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推行社区发展中也受益匪浅。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素质、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作为地域社会共同体的社区,其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社会生活的价值。但由于我国城市目前仍然处在“亚社区”向现代社区的过渡阶段,因而无论是社区服务的理论体系还是实践格局,都具有过渡期的特征。也正是这种过渡期的

特征,造成了一些事关全局发展的问题。高度重视和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社区服务事业。 一、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发展历史回顾 (一)恢复和启动期 1987年7月,民政部在大连市召开的民政工作现场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了开展社区服务的设想,并指出社区服务就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动和组织社区内的成员开展互助性社会服务活动,就地解决本社区的社会问题”。 同年9月,民政部又在湖北省武汉市主办了一次全国性的社区服务工作座谈会,再次就社区服务的性质、目的与功能作了定位,即“在社区内为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它的目的就在于调解人际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这以后,民政部还举办了两期社区服务专题培训班。在民政部的倡导下,新时期大陆的社区服务开始恢复和启动。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将社区服务作为深化城市社会福利事业改革的重大措施来实施,作为推动民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落实,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来建设。到1992年,全国已有70%的街道开展了社区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民政部对社区服务的内容及功能的认识有着明显的缺陷。例如,大连会议将社区服务定位于“社区内成员开展互助性的社会服务活动”,而事实上互助性服务仅仅是整个社区服务很小的一个部分。又如,武汉会议将“各种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并列为社区服务的内容,容易造成将社会服务视为异于社会福利性服务的误解,

社区服务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2019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社区服务包括公共服务和物质、文化、生活等,本文将介绍2019社区服务调查报告。 2019社区服务调查报告(1) 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社区服务,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二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盗窃等各种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

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 社区服务理论己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社区服务是社区办服务,只局限于互助、自助现代社区服务是在社区内,由于居民生活需要,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由政府提供,社区组织或社区承办、配合的一项公共服务。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现代社区服务主要包括社区就业服务、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救助服务、社区卫生和计生服务、社区文体服务、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社区治安服务等内容。 一、泰山区社区服务发展现状 泰安市泰山区共有社区64个,近年来,泰山区委、区政府将社区建设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之一,以维护群众利益、方便群众生活为落脚点,在全区深入扎实地开展社区建设年和社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积极拓展社区服务,逐渐形成了以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为骨干,以社区服务站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络系统,为构建和谐泰山区奠定了基础。 1、社区服务载体逐步规范。近年来,泰山区坚持夯实基础、重心下移、贴近群众的指导思想,努力打造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一是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区里建立了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各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行政事务受理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目前,全区有40个社区,全部建成了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集计生服务、社会保障、物业服务、文化指导、信访接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