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华东师范大学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华东师范大学雕塑与公共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版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

前言 一、专业简介 艺术设计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多年来,本专业不断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师资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斐然成绩。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方案编制依据文件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 9号) 3.《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4.《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 5.《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XXX〔2012〕49号) 6.《X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XXX〔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 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 7.《XXX职业学院关于制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8.《艺术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三、方案编制的思路及要求 1.树立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的高职教育新观念,在 基础和专业的关系上注重培养学生有扎实宽广的基础;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关系上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当前和未来的关系上注重学生未来具有自学、探索、创新和创业后劲提升能力的培养。 2.在对艺术设计行业进行广泛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提升和确定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完善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设计特色。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4准

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文学创作基本理论以及剧本创作能力和编导技巧的能力的人才,即能在剧院(团)、中小学、文化馆站、电视台、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作、创意策划、编辑、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能在国家机关及文化事业单位胜任与文字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并为其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文剧本写作,要基本掌握文学与影视、戏剧及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从事编剧、剧目编导的基本应用能力,接受影视、话剧与戏曲艺术创意和剧本写作方面的系统训练,了解不同剧本的文体特征,具有话剧剧本、戏曲剧本或电影、电视剧剧本的写作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基本了解和熟悉党和国家在影视、话剧、戏曲及文化艺术领域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基本掌握中文专业的知识并能应用,了解国内外戏剧、影视的研究与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以便于更好地从事相关工作;具备戏剧、影视的评论能力,能对戏剧与影视创作等现象进行初步的认识与评价。 3.掌握戏剧影视文学与相关交叉领域方面的基础知识、应用理论、创作现状和发展走势;具备一定的宣传策划与组织能力,能够策划与组织各类文化传播活动。 4.掌握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创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巧,熟悉舞台和影视拍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和鉴赏、批评能力。 三、主干学科 戏剧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 四、核心课程 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创作(含戏剧学概论、话剧影视剧本写作)、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影片分析、中外经典剧作导读、编剧概论、视听语言、电影发展史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各实践教学环节,严密组织,加强监督,确保学生真正利用实践活动获取创作经验,提升对人生的认知与感悟能力,进而提升创作能力。具体包括: 1.创作实践:组织学生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和积累创作素材,深刻感悟和体认生活。采风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创作采风,每两学期计一次成绩;二是田野考查,第六学期利用一周时间外出采风,选择黑龙江省周边具有民族特色或文化特色的地域进行专门采风活动,以最终形成的作品的优

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2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质——论中国古代雕塑的八大类型 吴为山 我之所以要谈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特质,乃在于近现代以来,西方雕塑的介入,导致了雕塑价值标准的偏离与混乱。原本优秀的中国雕塑传统在本土被排斥于主流之外。这“主流”指官方大型展览、重要的学术策展、学院的主干教学以及艺术的评价体系。与雕塑同样受西方影响的绘画则命运不同,因为绘画严格地分类为西洋画与中国画,且绘画有自身品评尺度并各循其道发展。按理,中国雕塑与西洋雕塑恰如中国画与西洋画的关系,中国雕塑也应循其自身规律发展。只不过近百年来,随着造“菩萨”的渐衰,“塑人”的兴起,导致写实的功用性要求愈高,西洋法价值凸显,又上个世纪50年代后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一统天下,文革的新偶像塑造,80年代的西方现代主义热和90年代至今的后现代风潮,使得中国传统雕塑一直处于边缘的、民间的、非正统的境地,甚至被斥为封建落后余絮。 纵观中国雕塑发展,就其精神性,受政治、宗教、哲学影响;就其造型,受绘画的影响,并在意象、抽象、写意、写实诸方面显示出其道、其智、其美,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我们不能满足于中国雕塑只存在于博物馆、石窟、墓道,应当提炼出影响着现在于未来的绝伦之底蕴、超拔之意志、高远之境界。这不仅在于弘扬民族传统,保持华夏独特韵致,更在于促进人类文化生态的多元发展。数年来,笔者在对中国雕塑的直觉感受和理性分析中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将中国雕塑归纳为八种类型的风格特征。并将风格的阐释诉诸于对中国雕塑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思考。 中国传统雕塑风格大致分为八种风格类型: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秦俑装饰写实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和民间朴素表现风。以下,就上述风格加以一一阐释。 一、原始朴拙意象风 原始的意象风,是原始人生命自然状态的发散表现,是直觉感受的表达。通过鲜明、夸张的表现与外貌特征的塑造,直截了当地表达心灵。原始意象风的生成基于原始人主客未分的混沌心理状态。雕塑的外型特征按基本形分类,眼睛的塑造或是两个凸球,或是阴刻线纹,或是凹洞。泛神论与空间恐惧在此演化为造型手法的稚拙与朴野,这种意象反映了原始人对事物的模糊直觉,在造型上体现为把对象归纳为简单、不规则的几何形,是盛行于后世写意风与抽象风的基础。 谢榛云:“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四溟诗话》)由此中国雕塑走上或拙或巧,或宁拙勿巧,或拙中见巧,最后达至由巧入拙之路。 二.商代诡魅抽象风 “虽不该备形妙,颇得壮气,陵跨群雄,旷代绝笔。”(谢赫《古画品录》) 与原始意象风呼应的是商代始大行其道的抽象风,东方的抽象,带着神秘主义色彩,它是万物有灵与抽象本能的结合。其神秘,富于图腾意味;其抽象,乃视复杂事物为简单之概念。三星堆青铜雕塑的特征集中体现了诡魅的抽象之风。它有别于根据美的原则简化组合、表达审美理想于意蕴的现代主义抽象构成。它像文字的生成一样,有象形、会意、形声,有天象、地脉,有不可知的虚无。因此,弧、曲、直、圆、方等线面体概括了对风、雨、雷、电、阴、阳、向、背的认识,此中有许多令人费解的密码。但从云纹图案、鸟头纹、倒置的饕餮,可以显而易见抽象风形成的原型。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摘要】:西方雕塑发源于古代希腊,古希腊人重视人体,将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曾占有主流地位。 【关键词】:古希腊雕塑、中国古代雕塑、装饰性、绘画性、意象性、语言精练、古代哲学精神、 中国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动生活及民俗雕塑。艺术门类有圆雕、浮雕、纪念性雕塑、案头雕塑、建筑及器物装饰雕塑等,雕刻材料也丰富多彩,除了青铜、石、砖、泥、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国原始雕塑主要以人和各种动物形象的陶塑为主,形象大多随意性很强,形象粗简、稚拙。商周时期的雕塑作品以青铜器铸造为主,青铜器上的纹案,主要有动物纹、几何纹。商代青铜礼器造型奇特,充满威严而神秘,崇高而怪异的美感。西周以后,其风格趋于写实而富于理性。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变得繁丽、华美。秦汉雕塑的粗浑、雄大,这个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魏晋的雕塑健朗和潇洒。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雕塑的鼎盛期,雕塑呈现丰富、端丽的风格,其成就首先表现在石窟雕塑上,如龙门石窟奉先寺石刻造像。世俗题材的增多和写实风格的发展是宋、辽、金时期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山西晋祠、山东长清灵岩寺、江苏直保圣寺彩塑,都生动传神地表现了世人情态,有很强的写实性。辽代大同下华严寺的菩萨造像体态优美,神情含蓄,衣饰华美,大有唐塑遗风。此外小型泥塑,在写实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古代艺术精华,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相当突出。 装饰性是中国古代雕塑孕育于工艺美术所带来的胎记,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也无论是明器艺术、宗教造像还是建筑装饰雕刻,都普遍反映着传统悠久的装饰趣味。最显著的例子是欣赏教材中云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佛像的对称式坐姿和图案化的袈裟衣纹处理,使之显出浓厚的装饰性。和写实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国佛像因装饰性的虚拟成分,更带有一种非人间性的神秘,但又包含一种亲切,因为装饰性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却又是中国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司空见惯的艺术真实,所以有此效果。同时,装饰性对于增强佛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美术欣赏) 一、授课时间(一课时) 二、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今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和难点: 1、了解祖国悠久的美术传统,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让学生了解一些雕塑基本知识,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 总称,并认识和区分圆雕与浮雕。 四、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机。 2、挂图、圆雕、浮雕原作一两件。 五、教学过程: 一、出示精美的雕塑作品,(圆雕、浮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以可塑的(如粘土 油泥)或可雕刻的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 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 两类。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重点欣赏《说唱俑》《艰苦岁月》。 2、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引

导学生讲出唱俑的特点。 ⑴.设问:作品表现了这艺人什么动作? 教师归纳学生讨论进行小节:这件生动的《说唱俑》将古代说书艺人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谐趣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显示了古代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给我们带来形象美的享受。 ⑵赏折《艰苦岁月》。 教师简述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老一少的两位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精神,他们衣衫破烂,双足赤裸,面容消瘦,老战士悠然自得革命战士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是一件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雕塑作品。 设问:①为什么红军战士穿得那么破烂? ②老战士和小战士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教师归纳:衣衫褴褛、面容消瘦的老战士和小战士形象反映了中国革命战争环境的艰苦,他们为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坚定而乐观地经受艰苦岁月的考验,让我们永远记住那悠扬的笛声,沿着他们斗争的道理奋勇前进。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的雕塑。 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作品: 《虎门销烟》是浮雕作品,刻画了广州虎门人民销毁鸦片,进行反英斗争的伟大壮举。

2018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艺术设计专业,专业代码:65010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学制三年(最长6年) 四、职业面向与职业岗位分析 1.职业面向 表1-职业面向一览表 2.职业岗位分析 表2-职业岗位分析表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以服务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面向家具、家电、箱包、首饰、广告、包装、电商等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产品造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产品设计创新能力的设计师,以及能够从事广告、包装、网页设计的高端技能型创新创业设计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职业素质:具有一定的创新意思和创业精神以及较高的产品设计提案的水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了解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的基础理论及职业技能相适应的专业技术知识。 (2)了解产品设计基础要素,掌握产品创新、开发和设计表达等技能。 (3)掌握产品材料性能、结构及加工方法。 (4)掌握产品结构及工程原理和人机工程等。 (5)掌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页设计理论和技能。 (6)了解本专业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 3.能力。 (1)具有创新意思及创业精神的产品设计人才。 (2)具有较强的产品手绘草图、手绘效果图能力。 (3)具有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的能力。

戏剧领域艺术硕士培养方案 - 南京大学研究生院

南京大学戏剧专业 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非全日制)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在戏剧(影视)以及相关文化艺术领域内的艺术涵养与创意表达、专业技能以及产业经营管理能力。通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充分的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剧场艺术或影像艺术创作技术,熟知戏剧影视艺术创作程序,成为胜任剧场、电影、电视及新媒体艺术作品编导及评论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员。为适应国家文化机构和文化产、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本专业还期望培养在未来能够从事艺术和文化活动策划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管理型人才。本专业同时也为有志于在戏剧与影视学领域内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提供发展平台,使其能够获得进一步深造所必备的学术视野与训练、合理的知识结构、独立研究以及国际交流的能力。 在此获得学位者的潜在职业方向为: 1、戏剧、电影、电视及新媒体艺术作品的编剧; 2、剧场、电影、电视及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导演、制片人,剧场或影视及新 媒体制作的创意者及其他技术人员; 3、传统或新兴媒体的文化、艺术领域记者、编辑; 4、从事文化艺术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务员; 5、文化事业单位的工作者或独立艺术工作者; 6、在文化、艺术产业中,从事市场策划、经营和管理工作; 7、攻读戏剧与影视学或其他文学、艺术学类博士学位。 二、招生对象及考试方式 南京大学戏剧专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非全日制)的招生对象为已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考生须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入学考试,取得复试资格。全国统考中的两门专业考试科目为:戏剧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戏剧影视艺术创作。复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与技能笔试和面试。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中国雕塑也是如此,它与中国画的观念一致的,而且贯穿着整个古代雕塑史。当我们站在了这个欣赏角度上,面对西方雕塑时我们不仅会看到从形到神都准确得像真人一般而且会感到中国雕塑所传达的人的生命力,精神状态和宗教境界等形而上的东西。 因为意象性产生了中国雕塑语言的精练,中国雕塑的造像不在于精准,而多发于感觉和理解,以简明的语方而以少胜多而对耐人寻味常给人运行成风,一气呵成,痛快爽利的艺术享受,以夸张变形来强调人与动物的神韵。中国古代雕塑产的重视“以形写神”也同中国画一样注重头部的刻画,中国古代有“头者精明之主也”之说,从原始时代起,人面或人头在工艺上就受到极高的重视,这种观念或许贯穿许多年,也因此中国古代雕塑及绘画中,头大身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然而,若究其比例之差乃吾之错误也,隆头部以外,艺者用充满韵律的身体衣没钱条件发挥美感,使人感受的不是比例结构比例的准确而是传神美化的功夫。 “温柔敦厚”是中华民族气质,受生活条件及地理环境,哲学思想,伦理道

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无锡文化艺术学校 锡剧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试行)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招生对象:小学毕业生。 (二)学制:六年。 (三)办学层次:中专。 二、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需要,具有良好的艺术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锡剧表演专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锡剧表演中等艺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素质、知识、能力。 (一)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努力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文明行为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自觉锻炼身体,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4、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能够在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二)知识要求: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要求掌握: 1、中专程度文科为主相关学科的文化基础知识。 2、锡剧表演专业的基础理论以及有关文艺理论基础知识 3、职业道德规范、就业和创业知识。 (三)能力要求: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 一般能力,要求具备: 1、较好的汉语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初步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初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3、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初步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求职创业的能力。 专业能力,要求具备: 1、较扎实的锡剧“唱、念、做、打”专业基本功。 2、较好的锡剧舞台表演能力。 3、一定的塑造角色和创新的能力。 4、初步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三、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美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中英文):美术学(Fine Arts) 专业代码:1304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觉悟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面向四川民族地区及四川盆周地区,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美术创作、美术教育、艺术管理及其它美术工作,有较强社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潜力,以及较强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培养规格 一级指标二级 指标 三级 指标 知识1.掌握美术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专业技法技能知识; 3.掌握中小学美术教育基 础知识; 4.掌握通识工具性知识; 5.掌握交叉学科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1.1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艺术概论、 美术鉴赏、艺术管理学等; 2.1造型学、色彩学、构图学、解剖透视学、 各类美术创作专门领域的技法理论等; 3.1教育学、心理学、美术学科教学论等; 4.1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5.1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毛 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 策、科学与人类简史等; 主要实践环节:油画风景写生、美术课程 教学技能训练等及其他课内实训; 能力1.具备本专业扎实基本功 和一定造型能力,了解和掌 握该专业创作技法和形式 特征; 2.具备应用一定的美术学 方法开展研究、创作、鉴赏 及评价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 1.1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各类美术 创作专门领域的技法、毕业创作等; 2.1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美术鉴赏、艺术 管理学等; 3.1美术学科教学论、美术课程教学技能训 练、教育学、性理学等;

艺校2019级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专)

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音乐表演专业(戏曲方向) 专业代码:650204 二、招生对象、学制及学历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学历:专科 三、就业面向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艺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艺术创造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从事戏曲舞台表演和教学的高水平专门人才。 四、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各文艺团体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掌握本专业的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戏曲艺术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能够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演出、文化宣传及文艺活动的策划、运作及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结构 (1)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团结合作,遵纪守法,具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文化(科技)素质。 具有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的高新技术和技能;养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美感,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专业素质 1.学习戏曲理论,了解戏曲的概念、种类及发展,了解西戏曲发展的历史,掌握戏曲

表演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戏曲表演、编排能力。 2.熟悉各种戏曲的风格特点,具有从事戏曲教学、表演及戏曲编排的基本能力,能教 会演懂创作。 3.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 4.了解心理学及教育学理论,具有较强的宣传能力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审美观 念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4)职业素质 熟悉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音乐表演的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5)身心素质 积极向上、心理健康,具有自我调控、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知识与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具有一定的体育健身知识和技能,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五、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的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技能)方向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教学课程安排

XXX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XXX版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Artistic Designing 专业代码:0504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实践能力和相关的产品开发与研究能力,能够熟练从事染织设计、服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品牌设计与策划,以及室内外环境设计的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素养规格与要求 毕业生应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差不多理论、观点和方法,具有坚决、正确的政治立场,牢固树立科学的进展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价值观;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适应;具有科学和人文的差不多素养、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专业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紧学习艺术设计方面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具备艺术设计思维能力和艺术设计方法以及艺术设计的差不多技能,具有在相关设计课题中搜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差不多能力,把握差不多的艺术科研方法,具备在本专业从事创新设计的良好素养与进展潜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把握系统扎实的艺术设计专业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获得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差不多技巧,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差不多能力; 2.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进展动态,具备从事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 3.把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差不多方法; 4.差不多把握一门外语;并具有扎实的运算机理论基础和熟练运用运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5.具有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文化艺术领域从事艺术设计、治理与策划以及相关产品开发与研究的能力。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 (一)学制:差不多学制为四年。 (二)修业年限:可依照学生具体情形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六年。 四、学科门类和学位授予 (一)学科门类:文学 (二)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有关课程,获得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146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43学分,公共选修课程9学分,专业必修课程28.5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6学分,实践环节29.5学分。 (二)毕业条件

中专-艺校2019级戏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五年制戏曲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戏曲表演 代码:650204 二、招生对象、修业年限、学历及教育类型 招生对象: 1、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2、小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修业年限: 1、3年 2、5年 学历:中专 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三、职业面向 四、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各文艺团体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戏曲艺术实际工作能力和技能。能够从事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演出、文化宣传及文艺活动的策划、运作及

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素质、知识和能力三个方面。 1.素质。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与道德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较好的文艺素养;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开拓进取。 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本文学、艺术知识和修养;基础科学技术知识等。 熟练掌握戏曲表演专业所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初步的戏曲表演能力。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创新精神。 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择业就业观正确;能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并较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在应聘活动中实事求是而又较好地表现自己;创业意识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成就自己的事业。 有较强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能准确、清楚、流畅、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较好地理解和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团结协作意识强,能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主动与他人协调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具团队合作能力;安全意识强;社会责任感强等。 2.知识。 学习戏曲理论,了解戏曲的概念、种类及发展,了解戏曲发展的历史,掌握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各种戏曲的风格特点,具有从事戏曲教学、表演及戏曲编排的基本能力,能教、会演、懂创作。 掌握一定的基础乐理知识。 了解心理学及教育教学理论。 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正确的审美观念。 3.能力。 具有一定的戏曲表演、编排能力。 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 具有较强的宣传能力和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 具有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五、课程体系及具体要求

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要素 1.专业名称:戏曲表演 2.专业代码:141000 3.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历 4.标准学制:三年制 5.教育类型:中等职业教育 6.学历层次:中专 二、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生应在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能力、演唱能力和编导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在各类社会文化机构、专业文艺团体、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表演、戏曲演唱、教学以及艺术策划、编导、管理与指导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二)素质知识和基本能力要求 1、素质基本要求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较高的专业和文化素养,具有一定的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开拓进取。 2、知识基本要求 (1)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学科背景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3)掌握戏曲、舞蹈、声乐、钢琴、表演、编导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 (4)熟悉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发展趋势; (6)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3、能力基本要求 (1)具有较强的音乐表演和编导能力,能够演绎不同风格、题材的音乐作品; (2)具有一定的艺术活动组织和编导能力; (3)具有正确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 (4)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具有读、写本专业一般外文资料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7)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表演技巧和编导技能。 (三)资格证书基本要求 (1)普通话等级证书; (2)英语应用能力B级以上证书; (3)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 (4)专业技能证书。 (四)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每门课程的综合评定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考试课程采取百分制;考核课程按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评定。实践类课程采取学生集中展示、考委打分的形式进行。 (3)学生必须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和要求,考核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三、职业能力与就业岗位分析 (一)工作岗位 1.各地区文化馆、电视台、各社区、街道文化站、企事业单位等艺术文化工作者; 2.声乐、舞蹈、器乐演员; 3.面向企事业单位、社区等艺术服务培训人员; 4.各级各类学校、艺术辅导班指导老师。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通过对音乐、舞蹈等艺术方面工作的调研,对本专业人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形成了表演艺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新版)

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语文教育专业 专业代码 660201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专科 就业面向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单位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公关等部门。 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1.适应我区和兴安盟地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文职、管理等岗位,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2.系统掌握语文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胜任教师、新闻媒体及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 二、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 (1)工具性知识 有较强的文学和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熟悉一门外语;具备计算机 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文学、社会学、美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礼仪规范等。 (3)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课件制作、标准普通话、计算机等级、外语等级等。 (4)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要求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本专业和相关专业各学科发

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理解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 2.专业技能结构: (1)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具有初步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开创新局面。 (3)具有初步的语文教研能力。 3.素质结构: (1)良好的政治修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修养。 学生毕业应在规定时间内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且成绩合格,取得普通话合格资格证书、英语三级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教师资格证书。 职业证书 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可通过考试取得如下资格证书。 1. 普通话资格证书(二级乙等以上); 2. 教师资格证; 3. 计算机等级证书(三级) 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建设思路 依照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语文教育专业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社会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构建知识、技能、素质有效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学分制、菜单式、模块化、开放型”教学。 1.强化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的培养,根据市场行业需求,强调高职教育的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强化实践性环节,建立以语文教育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体系。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美术教案

广西版美术教材第11册第2课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美术教案 江西省上饶市第一小学伍翀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了解雕塑的种类,以及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史,从雕塑的外型、色彩、花纹等方面去了解每个朝代雕塑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雕塑的发展史。 2.能从色彩、外型、花纹去欣赏。 3.说说自己身边的雕塑作品,能用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雕塑的朝代发展史。 教学难点: 找找身边的雕塑作品,能从多方面去欣赏它们。 工具准备: 课件、范画、校本教材。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师问:“雕塑材料有哪些种类?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生:材料有很多种,有石雕、铜雕、木雕等。 师简介:雕塑是集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雕塑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雕、石雕、牙雕、骨雕、漆雕、贝雕、根雕、冰雕、泥塑、面塑、陶瓷雕塑、石膏像等。雕塑的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 二、新授内容: 1.师:中国雕塑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它们。 1)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 这一时期雕塑的造型还都是依附整体器物上的饰物,均为粗略的,夸张式的,具有极强装饰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陶塑人像。石雕与骨雕人像仅有少

2)商周雕塑(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221年)。 青铜器艺术代表了商周雕塑的最高水平。此时的青铜作品虽然多具实用目的,但已初步具备了雕塑艺术的特性。一些夸张、变形、奇特的纹饰,渲染了威严神秘的气氛,形成了端庄、华丽、气质伟岸、形象乖张的艺术特性,突出反映了商周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环境的理解。鼎是这一时期典型的雕塑作品。而《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此期间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司母戊大方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周围则布满商代典型的兽面花纹和夔龙花纹。它凭借庄严的造型,庞大的体积和神秘的花纹,成为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3)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在雕塑作品上,秦追求写实逼真。最为壮观的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兵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其马俑身材矫健、活灵活现。人物雕塑更注重面部的形象刻画,神态万千、精细逼真,秦俑坑发掘的铜马车更是雕塑艺术史上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主导那个时代的高大、雄健的风尚。 4)汉代雕塑(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汉代雕塑作品的品种和数量相当丰富,呈现出的主体面貌浑厚简练、生动完整。这个时期雕塑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和园林的装饰性雕刻上, 其中汉朝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刻就是留存至今的一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石

美术绘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美术绘画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负责人:_______________ 二〇一八年四月

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 专业名称:美术绘画 专门化方向:摄影、数码后期制作、广告设计 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3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掌握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能力,能胜任摄影、数码后期制作、广告设计、室内设计等艺术设计、服务与管理一线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美术绘画设计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 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 (1)热爱祖国,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务,为人民服务; (2)具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诚信协作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文明行为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3)具备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文艺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拓展所需知识;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自觉锻炼身体,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5)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和审美观,能够在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6)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基本的就业和创业知识。 2.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产业文化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能力: (一)职业素养 1、具有科学、系统、辩证的人生观与社会观。 2、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3、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创造性的思维。 4、具有敏锐的艺术鉴赏力、洞察力以及良好的艺术修养。 5、具有商业经营意识和品牌营销理念。 6、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工作。 7、具有良好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共关系处理的能力。 8、具备独立制定工作计划、收集资料、采集信息及获取新知识等工作方法能力。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并掌握平面基础知识。 2、掌握平面设计中关于创意、美术基础知识、透视、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设计技巧和方法。 3、掌握招贴、字体、包装、品牌以及各种版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与行业规范。 4、了解印刷材料、印刷设备与印刷工艺的基础知识。 5、了解广告材料、广告设备与设计输出的基础知识。 (三)专业能力

影视制作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影视制作大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人物造型设计方向) 一、大类专业概述 重庆大学影视制作类专业含有戏剧影美术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三个本科专业及方向,从2017年起实行大类招生和大类培养,按照通识教育背景下高端影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大类专业配备了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验设备条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改进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教学规范、管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本学院拥有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电影领域、广播电视领域授权,该学科连续被评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为相应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学生进校第1-2年主要学习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和全校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大类学科基础课程包括艺术概论、绘画、摄影、构成、视听语言等课程类别。学生从第二年起可从戏剧影视舞美设计、人物造型设计、影视摄影与制作等三个专业及方向中选择主攻方向,在大类培养的同时逐步加强专业特长和个性化的培养。本大类专业毕业生能够在影视领域内取得较好的职业发展,表现出良好的竞争潜力,成为新锐的戏剧影视艺术创作或管理人才。 二、专业概述 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于2005年批准设立了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本科专业(人物造型设计方向),其前身为2001年设置的服装与化妆高等专科专业方向,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和探索,尤其是与国内先进院校同类专业的不断交流学习,结合本学院自身特点,本专业不断优化改良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确立了以数字影视与舞台美术设计为主要专业方向,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体系完整、教学规范、管理科学的专业培养模式。 本专业立足于以制作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依托综合性大学通识教育的优势,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批判精神和艺术鉴赏力等综合素质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在人物造型设计上的创意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训练,系统地掌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在绘画与构成、舞台与影视化妆设计、戏剧服装设计、时装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影摄影与剪辑以及舞台和影视制作流程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标准学制 四年 四、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戏剧影视文化产业,培养热爱文化艺术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戏剧影视人物造型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