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____以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为例

曾维华,宋其龙,陈荣昌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污染控制与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摘要:在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穿紫河作为一条城市河流的实际情况,应用生态学、环境学和水文学理论,系统分析了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范畴和影响因素,对穿紫河不同时段下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得出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平均为2.92 m3/s,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与来水水质和河道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为穿紫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穿紫河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城市河道;穿紫河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4-0528-04

水是维持河流系统和谐结构和使之发挥正常功能的介质和动力[1]。处理好河流中水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保证河道内有足够的水量以满足河道生态系统与环境的需求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对常年性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很多[1~4],通常认为,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为了维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天然结构与功能,主要应该包括: (1)河流系统中天然和人工植被耗水量,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措施及天然植被和绿洲防护林带的耗水量;(2)维持水生生物栖息地所需的水量;(3)维持河口地区生态平衡所需的水量;(4)维持河流系统水沙平衡的输沙入海水量;(5)维持河流系统水盐平衡的入海水量;(6)保持河流系统一定的稀释净化能力的水量;(7)保持水体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功能所损耗的蒸发量;(8)维持合理的地下水位所必需的入渗补给水量等[2]。以往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河流基本上是有上游和沿途汇集的天然来水来满足需水要求;而城市河流由于人工控制设施众多,基本没有上游天然来水,大部分靠人工引水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国内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还比较少[5],特别是专门针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还没有。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研究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对于城市的水环境安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结合穿紫河沿岸污水排放的实际情况,对穿紫河不同时段下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定量研究。一方面为穿紫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穿紫河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城市河道生态需水理论进行一些探索。

1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与河流生态环境需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郑冬燕等认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主要包括河道内需水与河道外需水两大部分,两者相互影响[3]。本文所说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可定义为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只是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一部分,对于常年性天然河流,更应该强调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而对于基本无上游天然来水的城市河流,则更应该强调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作为城市生态环境需水的一部分,其研究可为城市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理论依据[6]。

1.1 城市河流生态环境功能分析

河流的功能有两个方面[7]:一是功利性功能,如为生产、生活提供用水,为航运、水上娱乐、养殖等提供水域,为水力发电提供能源等;二是生态环境功能,如为水生生物提供生存环境,对污染物的稀释和自净作用,保证河口地区生态系统稳定,以及输沙排盐、湿润空气、补充土壤含水等功能。功利最大性原理驱动人们只注重河流的经济功能,而忽视其本身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其结果必然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断升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降低,使得河道水量日益减少,污染日重,环境质量日差。

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应该根据河流的主要生态环境功能确定。在河流多种功能并存的情况下,应按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河流特点等,确定河流的主要(主导)功能,优先满足主导生态环境功能。近几年,随着城市的逐步发展,大部分城市水系原有的灌溉、饮用与航运等功能都已消失。在目前和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绝大多数城市水系主要功能将定位于排水和景观河道以及娱乐等功能。

1.2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范畴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主要受两类因素的影响:一类是河道生态系统本身的结构特征,如植被类型、水生生物数量、空间结构、格局、配置等因素,以及相应于河道生态系统所固有的结构特征、其自身存在着特定的生态环境需水阈值;另一类是影响河道生态系统的外界环境因子,诸如气候、日照、气温、降水、蒸发、风速、水文气象因子、以及城市河道沿岸排污口的排污均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产生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以河道自身的空间格局和外界排入河道的污水对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影响最大。

曾维华等: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529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8],如果河段河道一定,并按照年平

均状况计算,则任一河段的河道水量平衡方程可表示为:

Q t=Q m ±Q g+Q R+Q b+Q W-Q e-Q n ±ΔW(1)

上式中,Q

t 为任一河段河道中的总水量,m3/s;Q

m

上游进入该河段河道中的来水量,m3/s;Q

g

为该河段地下水

进入该河段河道的水量,m3/s;Q

R

为该河段降水量,m3/s;Q b为该河段支流汇入的水量,m3/s;Q W为河段废污水的排

入量,m3/s;Q

e 为该河段河道的水面蒸发损失量,m3/s;Q

n

为该河段河道两岸引用水量,m3/s;ΔW为该河段某一时段始末河道中储水量差值,m3/s。

从目前各城市河流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河流一般不作为两岸的灌溉水源,上游来水主要通过人工调控进入河道,其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主要由:水生生物栖息;维持水沙平衡、水盐平衡以及河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河面蒸发、景观效应和保持一定的地下水位等方面的需水组成。分析影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各因素见表1。由于外界环境因子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为了适应这种不确定性,河道本身需要调节生态环境需水的阈值以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可以界定为在一定水环境功能标准下,特别是在干旱年份,为了维持河流生态系统正常的生态结构与基本的水生生态环境功能不受破坏,河流所必须保障的最小需水量[4]。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所要满足的环

[9]

持水体一定的自净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河流稀释能力主要指的是河水稀释污染物,使其质量浓度降低的能力;而河流自净能力主要是指河流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将水体中污染物分解转化的能力,在整个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中,除保持水盐平衡所需水量是不定期需要保证的水量,其他各需水组成部分均要求全年各个时段都要有相应的水量保证。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是满足水环境功能目标的变量,其更注重的是河道的水环境需水,即维持河流水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在人类活动频发的城市河段,往往要求河道具有一定的纳污稀释功能,因此在综合考虑水质保护与水量维持关系情况下,确定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更具有实际的意义。

由于城市河道自身空间格局、外界影响因子和水资源调度的复杂性,进行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计算时,应该根

据各主要影响因素,计算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各组成部分,并分析各项水量之间相互满足的关系,整合出一个合适的水量作为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而不是对各项水量进行简单的相加。本文认为,在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各组成部分容易得知的情况下,其总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Q Y=Q l+Q s+Q f+Q d+Q e+Q c+Q u-Q R-∑Q0(2)上式中,Q

Y

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m3/s;Q

l

为维持

河道中水生生物栖息所需水量,m3/s;Q

s

为维持河口水沙平

衡所需水量量,m3/s;Q

f

为维持水盐平衡所需水量,m3/s;Q d为稀释水体中污染物所需水量,m3/s;Q e为维持河段水

面蒸发所需水量,m3/s;Q

c

为维持河道景观所需水量,m3/s;Q u为维持当地地下水位所需水量,m3/s;Q R为河段水面降

雨量折合流量,m3/s;∑Q

为以上各项需水重复量之和,m3/s。

1.3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特征

1.3.1 时间变化性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在年内随季节的变化而有所差异,仅以水面蒸发来说,受到年内太阳辐射的变化、空气湿度、气温、风速等季节变化的影响,其水面蒸发也有明显的变化;河道内的生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内对水分的要求也有明显的不同。

1.3.2 空间变化性

由于河道不同地段空间参数的差异,导致不同地段的河道环境承载力不同,地下水位、水生生物数量等也不一样,在不同的区段上,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自然也就不一样。1.3.3 功能目标变化性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受河流系统所起到的生态功能的制约。对生态环境的功能要求越高,河道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也就越大,而根据生态功能区划,即使是属于同一河流系统,在不同的区段起到的生态功能也不同,因而其河道在不同的区段上,其生态环境需水也就不同。

2 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2.1 穿紫河概况

穿紫河水系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城区北部,全长17.3 km,是常德市的一条环城景观水系。穿紫河沿岸有船码头、夏家垱、尼姑桥、柏子园、杨武垱、三闾、楠竹山、建设桥一机埠、建设桥二机埠、粟家垱和余家垱等共11个机埠(见图1)向河道内排放雨水和生活污水,各机埠现状均已经基本实现截污。穿紫河基本无上游天然来水,水污染严重,无法达到景观用水要求,需要采用引相邻的渐河河水入河道满足生态环境需水要求。

分析穿紫河河道来水,在没有降雨时,机埠收集的80%的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但仍有20%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穿紫河中;暴雨期各机埠所有的雨水都经机埠直接排入穿紫河,分别在柳叶闸和南碈处排入柳叶湖和沅江。因此,穿紫河河道来水主要由渐河河水、穿紫河沿岸各机埠排放的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混合水等组成。

水生生物栖息水生生物数量受人工控制明显

水沙平衡基本无上游来沙,两岸冲刷较小,泥沙含量小

水盐平衡不是沿海城市不用考虑

维持河流稀释和自净能力河水流速慢,流量随人工控制,水质受沿岸污染物排放影响大

河面蒸发较当地天然河流稍大

景观效应景观效应明显,通常为景观河道

维持地下水位

根据河底和护坡衬砌情况及当地地下水

530 生态环境 第13卷第4期(2004年11月)

2.2 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界定

穿紫河属内陆城市的一条穿城河流,不存在入海河流的水沙、水盐问题;河道内水生动植物极少,水生生物栖息所需的水量可以忽略;同时,该河流属于典型的南方水网地区河流,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河水水位和地下水位较高,用于保持水体调节气候、美化景观等功能所损耗的水量,以及维持合理的地下水位所必需的入渗补给水量等相对容易得到满足。因此,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主要矛盾集中在用于维持河流系统一定的稀释净化能力使水质达标和水面蒸发所需要的水量。

综上所述,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可界定为在不同时段内,为使穿紫河水质达到相应水环境功能标准(GB 3838-2002 IV 类水质标准),最少所需要的一定水质的水量。 2.3 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计算 2.3.1 控制污染物的选取

对可能排入河道的不同来水的水质进行比较(见表2),结合不同污染物在河道中的消解特性,分析得出影响穿紫河水体达到IV 类水水质标准的最大控制因子为COD cr 。因此,

cr 主要控制污染物。由于COD cr 为保守性污染物,研究河道长度相对较短,在此只考虑COD cr 稀释作用,而不考虑其降解作用,即不考虑河水对污染物的自净作用。 2.3.2 计算方法

穿紫河沿岸各机埠在一定时段内,向河道排放COD cr 的总量采用生活污水中COD cr 总量和降雨期由雨水带入河道内但尚未及时排走的COD cr 总量叠加得出。生活污水排放污染物总量采用城市规划预测的生活污水总量乘以污染物质量浓度得出。本文降雨地表径流中污染物总量的确定采用的是美国学者Schueler 在1987年基于美国NURP 推荐的一种称为简便方法的计算模型[10]:

L t =[C F ×Ψ×A ×P ×C ]×0.01 (3)

上式中,L t 为计算时段t 内径流排放污染负荷,kg ;C F 为用于对不产生地表径流的降雨进行校正的因子(产生径流的降雨事件占总降雨事件的比例),一般为0.9;Ψ为径流区平均径流系数,即径流量/降雨量,m 3/m 3;A 为径流集雨面积,hm 2;P 为计算时段t 内的降雨量,mm ;C 为污染物的

径流加权平均质量浓度,mg/L ;0.01为单位换算因子。 区域平均径流系数Ψ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区域地表不透水率I 是最重要的因素。Ψ和I 的经验关系式为:

Ψ=0.05+0.009×I (4)

上式中,I 为区域地表不透水百分数。

由于穿紫河在降雨时对河水进行抽排,降雨被及时排走,因此流域及水面上的降雨在降雨前后不对穿紫河河道内的水体总量产生影响,只是有一部分由地表径流带入的污染物残留在河道内;降雨期由雨水带入河道内但尚未及时排走的COD cr 总量可由下公式计算:

L r =λr ×L t (5)

上式中,λ

r

为降雨径流污染物残留系数,由当地排水

管理部门提供;L r 为计算时段t 内降雨径流残留在河道内的污染物总量,kg 。

降雨采用常德站保证率为95%的代表年份1972年的月平均降雨资料,水面蒸发采用最近25年常德站平均水面蒸发资料,利用式(7)计算,计算结果见表3。

Q e =E ×A ×3.86×10-10 (6)

上式中,E 为蒸发量,mm ;A 为河道水面面积,m 2。 选择在COD cr 完全混合情况下,使穿紫河水体达到IV 类水水质标准,所需要调用一定水质的水量,作为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公式如下:

Q Y = Q e +Q d (7)

Q d = [Q Y ×Q e +λr ×C r ×∑=n Q r r 1

+C i ×∑=n

Q i i 1

-C 0×

∑=n

Q i i 1

]/(C 0-C Y ) (8)

上式中,Q Y 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m 3/s ;Q i 为第i 个机埠月平均排入河中的生活污水流量,m 3/s ;Q r 为第r 个机埠月平均排入河中的降雨地表径流量,m 3/s ;C 0为污染物达标质量浓度,mg/L ;C Y 为引水污染物质量浓度,mg/L ;C r 为降雨地表径流污染物质量浓度,mg/L ;C i 为生活污水污染物质量浓度,mg/L ;n 为排污机埠个数。 2.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计算不同时段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结果见表3和图2。

CODcr 208 30 15 90.8 BOD 5 100 6 4 11.9

图1 穿紫河水系及沿岸机埠分布

曾维华等: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 531

河水流量为2.92 m 3

/s ,也就是说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平均为2.92 m 3

/s 。从表3和图2结果可以看出,穿紫河河道

月际间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变化与月际间水面蒸发量的变化以及沿岸各机埠的排污情况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月际间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变化较大,在沿岸各机埠基本实现截污的情况下,排入河中的生活污水量大大减少,降雨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成为影响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3 结论

(1)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对于河道周边城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满足程度对水环境功能定位和时间、空间而变化。南方水网地区,降雨丰沛,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主要用来满足改善环境(水质)的要求。

(3)城市水系因为基本不受上游天然来水的影响,其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与引水的水质和水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直接采用一定水质的引水量作为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 (4)城市水系的点源污染大大减少以后,非点源(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正成为城市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成为影响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点源污染治理的逐步完成,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将成为城市污染治理的新的目标。

(5)在本研究中,由于没有考虑河水流动产生的自净能力,实际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将比计算值略小。城市水系沿线水利调控设施众多,如何充分利用水利调控设施使河道里的水最大限度地“动”起来,增加河水的自净能力,应该是下一步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严登华, 何岩, 邓伟, 等. 东辽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需水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15(1): 46-49.

[2] 李丽娟, 郑红星. 海滦河流域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J]. 地

理学报, 2000, 55(4): 495-450.

[3] 郑冬燕, 夏军, 黄友波. 生态需水量估算问题的初步探讨[J]. 水电

能源科学, 2002, 20(3): 3-6.

[4] 卞戈亚, 周明耀, 朱春龙. 南方地区河流系统生态需水量系统组成

分析[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3, 1(4): 18-21.

[5] 姜翠玲, 范晓秋.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J]. 河海大学学

报, 2004, 32(1): 14-17.

[6] 田英, 杨志峰, 刘静玲, 等. 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J]. 环境科

学学报, 2003, 23(1): 100-106.

[7] 王西琴, 张远, 刘昌明. 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理论探讨[J]. 自然资

源学报, 2003, 18(2): 242-244.

[8] 雒文生. 河流水文学[M]. 北京: 水利电力出版社, 1992: 25-26. [9] 王西琴, 刘昌明, 杨志峰. 河道最小环境需水量确定方法及其应用

研究(Ⅰ): 理论[J]. 环境科学学报, 2001, 21(5): 544-547.

[10] 赵剑强.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与控制[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 2002: 85-90.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 of urban

river course: taking Chuanzihe river as an example

ZENG Wei-hua, SONG Qi-long, CHEN Rong-ch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State Joint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 Beijing 100875, China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f Chuanzihe river cours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quantification-ally was studied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of river course in domestic and overseas an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uanzihe river as an urban river. It was estimated that the average water requirement of Chuanzihe 月份 /mm /mm λr Q e /(m 3·s -1) Q d /(m 3·s -1) /(m 3·s -1

) 1 20.6 37.6 0.5 0.01 1.99 2.00 2 122.3 39.8 0.5 0.01 4.07 4.09 3 91.6 60.4 0.5 0.02 3.45 3.48 4 114.0 92.6 0.5 0.03 3.92 3.96 5 116.5 114.3 0.5 0.04 3.98 4.03 6 62.3 136.5 0.2 0.05 2.12 2.17 7 67.4 207.8 0.2 0.08 2.18 2.26 8 6.9 180.7 0.2 0.07 1.68 1.75 9 84.6 125.7 0.2 0.05 2.29 2.34 10 151.2 92.1 0.2 0.03 2.83 2.86 11 101.0 57.4 0.5 0.02 3.65 3.67 12

36.9

43.2 0.5 0.02 2.33 2.34

532 生态环境第13卷第4期(2004年11月)

river course is 2.92 m3/s with the maximum value of 4.09 m3/s in Feb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1.75 m3/s in Aug.

Key words: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 urban river course; Chuanzihe river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题

现代城市生态与环境学考试试题1 在对长江水质进行观察的时候,先设立观测点进行观测,再和历年的水质状况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是()。 1.0分 ?A、 个案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 ? ?B、 资料统计与现场观察资料相结合 ? ?C、 对比研究和定位研究相结合 ? ?D、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我的答案:B 2 绿化植物的美学不会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表现出来?() 1.0分 ?A、 大小和形状的搭配 ? ?B、 地形和品种 ?

色彩和质地的搭配 ? ?D、 光影和声音 ? 我的答案:B 3 数理模型分析是利用特征方程、公式,结合()分析、综合系统分析,再利用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分析城市水温、气候等的变化。 1.0分 ?A、 因素 ? ?B、 因子 ? ?C、 个体 ? ?D、 差异 ? 我的答案:B 4 现代城市生态学自然生态所研究的核心有气候特点、水温特点、生物特点、()。 0.0分

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 ? ?B、 环境现状 ? ?C、 环境污染和修复能力 ? ?D、 环境修复和容纳能力 ? 我的答案:D 5 现代生态设计的自然做工原理包括自然界没有废物、自然的自我组织和能动性、生物多样性和()。 0.0分 ?A、 设计和自然相协调效应 ? ?B、 生态位效应 ? ?C、 边缘效应 ? ?D、 最优设计效应

我的答案:A 6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和()自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济——自然——社会”三者合一的复合系统。 0.0分 ?A、 改变、顺应 ? ?B、 改造、维护 ? ?C、 改造、适应 ? ?D、 改变、协调 ? 我的答案:D 7 下列不属于城市人口承载力特点的是()。 1.0分 ?A、 多因素制约 ? ?B、 不确定性

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及其评述

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及其评述 钟华平!,",刘 恒",耿雷华",徐春晓"(!#河海大学,江苏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 "!$$"%)摘要:针对目前常用的水文指标法、水力学法、整体分析法和栖息地法,(大类河道内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就其适用 条件和范围作了相关评述。认为不同的估算方法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已有资料条件 和研究的目的,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生态需水;估算方法;河道内;栖息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资助项目("$$*12(!-!$() 作者简介:钟华平(!%0(3),男,江西赣县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政策法规研究。4/5678:9:;9<=>?=9@7#A=河道内生态需水通常是指河流为了维持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功能,河道应保持的流量。河道内生 态流量一般指维持水生和岸栖生物生存的最小需水量[!]。 国外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已形成了一些相对成熟的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基本可以分为:水文指标法、水力学法、整体分析法和栖息地法等(大类。不同的计算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选定生态需水评估方法应考虑下列因素:河流类型;人们的生态环境价值观;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收集资料的费用和困难程度等。 一些国家的生态需水评价,还依据计算的精度进行评价结果分级[!]。 ! 河道内生态需水评估方法!"!水文指标法(BCD@<8<>7A68E=DFG HFI9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论文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班级:城规102班 E-mail;785911260@qq.com指导教师;黄宗胜 (教授) 课程: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作者:胡彪 学号;1008070174 E-mail;785911260@qq.com (贵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城 市 规 划 102 班) 摘 要贵州大学新校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关 键 词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已建成两年有余,为了了解环境的总体和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活和社会 发展的适宜程度,以及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新校区的环境情况,做以下的研究。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环境质量延续共存 引言环境质量(environmental quality)是指一定 范围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生 存、生活和发展的适宜程度。贵州大学新校区的 建成两年有余,环境质量在逐步提高的同时,人 群对环境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人造环境与原生 态环境正在逐渐相互补充融合,人与环境的关系 也在随着环境矛盾的增加而联系更加紧密,目 前,校园人群对环境的关注度普遍不高。对于校 园生态环境是不是能够对美化校园各空间产生 作用,是不是有利于融入人群的生活,成为本次 研究的目的。由于新校区的生态系统范围较小、 结构相对大城市的生态系统简单,故其环境质量 的分析将较为明确,评价也较为准确。 第一部分为通风走廊人工环境区,第二部分以生活服务体育锻炼为主的第一生活区,第三部分是以教学办公和图书馆为主的教学办公学习区,第四部分是以原生态山区为主的原生态区,第五部分是生活服务为主的第二生活区。进行实地测量。提供计算绿地面积计算不同区域的绿地率及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的绿地率。1.2.2对植物配置进行统计研究1.2.3现场发放环境质量调查问卷,调查师生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发放100份调查问卷,问卷当场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得出师生对环境质量评价的满意程度。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准备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相机、 皮尺、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本、植物采集记录本 等。 新校区一期总体规划图 1.2方法选取贵州大学新校区一期建设范围为 研究对象; 1.2.1按空间结构和路网如图分为五个部 分,2结果与分析2.1校园各区域基本情况由于贵阳市是一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绿带环绕,森林围城,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都市,具有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低、空气清洁、水质优良、海拔适宜、夏季低耗能等气候优势。新校区在建设中很大程度受到其气候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在遭到建设破坏后能够较快的弥补及恢复。2.2各部分所占面积及比例第一部分占地9.82公顷,第二部分占地9.49公顷,第三部分占20.76公顷,第四部分占17.85公顷,第五部分占10.21公顷,合计68.13公顷。1.2.4现场访谈,记录,访谈者关心的环境质量问题和提供改善的措施建议。 用地面积比例图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估算方法探索论文

生态需水研究进展及估算方法探索论文 1国内生态需水研究进展 国内生态需水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1)20世纪70 年代末为初步认识阶段。先是探讨河流最小流量问题,主要集中在河流最小流量确定方法 的研究方面。以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的《环境用水初步探讨》为代表。(2)20世 纪80年代为探索阶段。针对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国家环境保护委员会在《关于防治 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中指出:在水资源规划中要保证为改善水质所需的环境用水,主 要集中在宏观战略方面的研究,对如何具体实施和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4(3)20世纪 90年代后期~21世纪初期为蓬勃发展阶段。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 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和1999年中国工程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等的 推动下,真正揭开了我国生态用水研究的序幕,有关生态需水研究的迅速开展起来,研究 对象也从河流生态系统逐渐拓展到植被、湖泊、湿地、城市等各种生态系统。如倪晋仁[13]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 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赵文智[14]在评述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需水量的概念及相关确定方法,并从恢复生态学和生态水文学的角度,确定干 旱区适宜人工植被的种类组成和格局;崔保山[15]从生态水文学原理出发,对湖泊最小生 态需水量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计算最小生态需水量的3种方法(1.曲线相关法; 2.功能法; 3.最低生态水位法);李九一[16]提出了沼泽湿地生态储水量的概念与内涵, 界定了其与生态需水量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两者的计算依据与方法,并以扎龙湿地为实 例进行了计算;杨志峰[17]从降水量概念和水资源量概念两个角度界定了城市生态环境需 水量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其类型和属性特征,建立了城市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方法体系。(4)21世纪初期以来的实证研究阶段。主要从水循环角度研究具体河流的河道生态需水,如渭河、黄河、海滦河、塔里木河等,研究重点也转向河道生态需水在实践中如何配置的 问题,另有学者从水量和水质相结合的角度重新认识生态需水[18]。综上分析,我国生态 需水研究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多从河流地貌学、 水文和水资源角度研究,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其内涵和外延均较 国外大,涵盖面较广。 2生态需水的分类及估算方法 生态需水估算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生态需水即河道内生态需水;二是陆地生态需水即河道外生态需水。生态需水估算应根据各种生态类型的需水特点,考 虑不同保证率下的生态需水状况。 2.1河流生态需水 已有的常见各类方法的代表模型、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见表1。以上各大类中都包含许 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关键是能够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关于生态环境需水量若干问题的探讨 崔树彬 摘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一个特定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的需水量。对其计算,国内外已有一些方法。但水土保持需水量不必作为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单独的计算,河道水沙平衡需水量也不宜纳入生态环境需水量。 关键词生态环境需水量定义计算 概念和定义 在美国,环境用水系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他美学价值类的水资源需求。主要包括:①联邦和州确定的自然和景观河流的基本流量。联邦制定了《自然和景观河流法》,将部分河流划定为自然风景类河流,以保护其不被开发或阻止开发与该法案目的不一致的水利工程。一些州也划定出本州的自然和景观河流加以保护。②河道内用水。指用于航运、娱乐、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景观的用水。③湿地需水。主要指湿地保护区的需水包括咸水湿地、微盐沼泽和淡水湿地的需水。④海湾和三角洲的流量。为保持和控制海湾和三角洲的环境(咸度、入海流量)而规定的需水量。我国1990年的《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将环境用水量定义为:“改善水质、协调生态和美化环境等的用水”。并进一步解释为:改善水质,即“对于河流,应保证枯水期的最小流量,使其得到一定的污径比,以改善水质”;协调生态用水,即“水生物受外界非生物环境的影响……一般可根据不同鱼类区系,鱼类组成及生理习性来考虑维持鱼类生态环境用水。为了防止入海河口泥沙淤积,维护河口地区生态环境,需要保持一定的河道径流水量”;美化环境用水,即“对于旅游区的水库、湖泊和河流,应考虑旅游景观和通航要求,保持一定的湖面和水深……在城市,主要应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水源条件,考虑城市的净化、绿化即公园湖泊等用水要求”;此外,还有为控制地面沉降的回灌用水,为减轻咸潮倒灌而加大枯水季河道水量用水等。 上述定义和概念基本上都是基于水体及与水体有直接联系的“水生态”和“水环境”的用水量。目前,我国水利界及社会各界所讨论的“生态环境用水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上述内容和范围。例如,由中国工程院组织43位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参加完成的《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认为:广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用的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等,都是生态环境用水”。“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是指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逐渐改善所需要消耗的水资源总量”。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计算的区域应当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以及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和问题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和季节性干旱的半湿润区”。狭义的生态环境用水主要包括“保护和恢复内陆河流下游的天然植被及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围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设;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湿地、水域等生态环境的基流;回补黄淮海平原及其他地方的超采地下水”等方面。由此可见,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论文

《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论文 环境保护与路色建筑 学院:林学院 专业:城市规划一班 姓名:张燕 学号:080313795 指导教师:赵红霞 职称: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2011年6月

环境保护与绿色建筑 摘要 提出绿色建筑的新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设计观和技术观。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建筑设计技术 引言: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环境的恶化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灾难。如何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2l世纪的地球公民,我们有责任共同努力,提倡绿色建筑建造我们绿色的家园。 正文: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就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即要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掠夺性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型发展模式,走上良性循环的生态型发展模式,促使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其中经济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社会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与目的,环境生态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建筑是三者的综合体。这种新的发展观必然导致产生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是21世纪建筑的基本任务,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何谓绿色建筑体系 绿色建筑体系是基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绿色”社会为内涵,“绿色”技术为支撑,“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

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中的栖息地模拟方法

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中的栖息地模拟方法 陈庆伟1,齐珺2 (1.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 100053; 2.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37)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生态需水计算中的栖息地模拟法,栖息地模拟法是根据指示物种所需的水力条件确定河流流量,目的是为水生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生境。代表方法包括IFIM 法(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CASIMIR法(Computer Aided Simulation Model for Instream Flow Regulations)等,其中IFIM应用最为广泛。IFIM法利用水力模型预测水深流速等水力参数,然后与生境适宜性标准相比较,计算适于指定水生物种的生境面积。 关键词:生态需水;IFIM;栖息地模拟 Habitat simul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Instream environmental flow Chen Qingwei1, Qi Jun2 (1. Bureau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MWR, Beijing 100053; 2. Beijing Municipal Research Institud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ijing 100037) Abstract: Habitat simulation is a way to determine the stream flow which based on required hydraulic conditions of indicated speci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suitable physical habitat for the aquatic. Representative methods include IFIM (Instream Flow Incremental Methodology), CASIMIR (Computer Aided Simulation Model for Instream Flow Regulations). IFIM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one. IFIM employs hydraulic models to predict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then compare it to the criteria of suitable habitat, and calculate suitable habitat area for indicated species. Keywords:Environmental flow;IFIM;Habitat simulation 1 引言 河流除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航运、泄洪等功利性功能外,还有一类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生态环境功能,如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补充土壤水分、纳污等。 水是维持河流系统和谐结构和使之发挥正常功能的介质和动力[1]。河流系统功能通常包括生态功能、环境功能和资源功能等。维持和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平衡,就是要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把河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兼顾河流的经济、环境和生态功能,使三者协调发展[2]。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集中于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对维护河流生态环境平衡所需要的水量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过量的开发河流水和占用水资源的生态空间,使河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加速了水资源危机,致使生态环境恶化。针对这一事态,国内外一些学者便展开了对河流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生态需水的概念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包括:河道内流量(Instream flow)、环境流量(Environmental flow)、生态流量(Ecological flow)、最小流量(Minimum flow)、生态需水(Ecological water requirements)、环境需水(Environmental water requirements)、河道流量目标(River Flow Objectives)。各种表示方法的内涵相似,研究思路和方法也大体相 作者简介:陈庆伟(1977-),男,河南周口人,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 E-mail: cqw@https://www.360docs.net/doc/fa14678983.html,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和乡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姓名:XXX 学号:XXX 指导老师:XXX

城市生态环境和乡村生态环境 区别与联系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从边界范围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某些共性,诸如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等。同时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又有身特点,如水资源短缺,人口高度密集,绿地缺乏乡镇工业的污染等等。 空气环境质量差,酸雨严重,“热岛”现象突出 我国城市均以含硫量较高的煤为主要燃料,城市空气呈现出煤烟型为主的复合型污染:空气污染极为突出。价值地形等各种原因,废气扩散困难,废气与空气中的水气混合形成酸雨。目前我国各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酸雨。一些城市因为地形的封闭性和城市内的山丘,引起局部气流复杂,加上人工建筑的影响,导致小气候环境变异,其中以“热岛”最为突出——城市中心区温度比郊区高1-3℃,它使人感到闷热,还诱发流感等疾病。 水体污染严重 水域的生态环境是影响城市环境的关键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大量的建设高楼大厦,部份河流阶地被占掉,这就使城区水文循环发生不可逆的变异,更严重的是,多数废水和废物未经处理就排入环境造成了水体污染,尤其是对隔水能了差的浅覆型地下水。 地面塌陷 这是地下水资源开发中突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合理开采地下水,能使水体呈良性循环,但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集中,过量地抽用地下水,不但使水位下降,一些泉水断流,也造成地面塌陷。 噪声污染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城建的不断发展,住房问题和的行业用地之间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和住房所以依赖的小型交通加剧了城市的空气污染,加上原有工业的发展,是的城市的噪声污染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和绿化之间的矛盾凸显,并且我国群众还尚未真正的觉察到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意识落后素质不高,导致森林覆盖率迅速持续下降,有些城市就连城中心的许多残丘、孤峰上的植被也被砍光,成为荒坡或采石场。植被的破坏,加速了水土流失,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形成是城市职能在空间上分配土地资源的结果。城市土地利用是产业布局在空间上的反映,它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城市主要职能的发挥,以及城市的形象。长期来,城市土地的无偿使用,一些企事业单位多占土地,重复征用土地的现象严重,加上土地管理层次未完全理顺,更缺乏科学的用地规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工业用地与居住区商业区混杂、城市基本缺少大众性的公共娱乐和休闲场所、交通用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1)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与计算 □胥洪军□朱东彪(河南省许昌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摘要:生态环境需水量是维持生态与环境功能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所必需的最小需水量,对人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许昌市东区水系治理及补源工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阐述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简介,从保持水生态环境的目标出发,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更合理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进行分析计算。 关健词:建设项目生态需水水资源论证计算方法 2002年5月1日,由国家水利部和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主要是从取水、用水、退水及其影响等方面,对建设项目取用水全过程进行分析计算,对建设项目用水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作用、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等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最终提出建设项目用水的水量、水质、工艺流程、排污等一系列方案,作为取水(预)许可申请的技术依据。在需水预测分析计算中,除考虑传统的农业需水、工业需水、城市生活需水外,从重视生态环境,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等方面考虑,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中还必需考虑生态环境需水问题。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对生态环境需水需要赋予更高的优先级。因此,在2005年5月水利部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 322—2005)中明确提出在需水预测中应包括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本文将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理论方法,结合水资源论证实践,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分析和计算进行初步探讨。 1.生态环境需水的基本概念 1.1生态环境需水的定义 对于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有不同的途径与观点,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者对于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还不能达成一致。从总体上来看,多数人认为生态需水是水资源短缺地区为了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持生态

生态需水计算的理论基础

2005年9月南京晓庄学院学报VO L.21,NO.5第21卷第5期JOURNA L OF NAN J I NG XI AOZH UANG C O LLEGE Sep.,2005 生态需水计算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探析 丰华丽1,郑红星2,曹阳3 (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3.河海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 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了生态需水计算的一般理论基础,对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评价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构建了一个较为明晰的生态需水计算框架。研究认为,生态需水的计算应该在水与生态系统关系的基础上,遵循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自然地带性原理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原理,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整个流域生态需水的估算,可分为河道外生态需水和河流廊道生态需水两部分。目前,河道外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基于蒸散发或基于生物量两种方法。河流廊道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分项合成法和整体耦合法。 [关键词] 生态需水;河道外;河流廊道;理论方法 [中图分类号] P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7902(2005)05-0050-06 水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因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范围和强度的不断地扩大和加深已经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安全。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需水量的挤占已成为生态环境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生态需水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球科学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国外,生态需水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生态系统。在我国,生态需水的研究处在发展阶段,但发展很快,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国内外生态需水的研究看,研究人员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生态需水的认识不尽相同,提出的概念也有所差别,同时尚缺乏生态需水计算理论和方法的系统研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研究认为,生态需水是指在特定的生态目标下,维持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总水量[1]。在这一概念的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生态需水计算的一般理论基础,构建一个较为明晰的生态需水计算框架,同时对现有的计算方法进行整理和分类,并评价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以期为生态需水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生态需水计算的理论基础 生态需水的概念是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以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提出的[1],其实质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BA610A-01),南京水利科学院基金项目(Y50402) [收稿日期] 2005-03-15 [作者简介] 丰华丽(1974-),女,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复习资料要点 第一章生态学概论 1、生态学: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P3) 2、生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及其她条件的总与。生境(生物的生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P6) 3、生态因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有两方面因素所组成: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P12) 4、种群: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与(P17) 种群的基本特征: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种群的动态参数: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与迁出、年龄结构与性别比、种群内禀增长率。 种间关系:种间竞争关系、种间捕食与寄生关系、种间合作与互利共生关系。 5、种群增长模式:内禀增长率(A)、实际增长率(B)、环境阻力(C):A—B=C(P20) 6、生态位: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与位置。(P22) 7、群落(即生物群落):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P24) 群落的特征:a)群落中的优势种;b)群落的物种多样性;c)群落的种间关联性;d)群落的交错区与边缘效应;e)群落的稳定性。(P25-26) 8、生态系统:就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P29) 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还原者;d)非生物环境(P29) 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 10、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a)生物生产;b)能量流动;c)物质循环;d)信息传递;(P35-39) 11、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P42) 1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1)反馈机制;2)抵抗力;3)恢复力(P43) 13、生态系统有两大部分(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非生物环境) 14、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答:(1)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a)生态系统就是动态功能系统;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C)生态系统就是开放的“自持系统”;d)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2)生态系统的类型: 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类: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陆地生态系统。 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生态系统 第二章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学的创始人:帕克(P46) 2、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就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包括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与城市社会生态学。(P46) 3、城市生态位:就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与活动所提供的生态位,就是城市提供给人们的或可被利用的各种生态因子与生态关系的集合。 4、城市问题产生的根源:1)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2)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

河流生态需水

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 倪晋仁1,崔树彬2,李天宏1,金玲1 (1.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研究所) 摘要:回顾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的进展,讨论了实现河流各项基本功能目标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分类、各类生态环境用水量的计算方法及其间关系。提出了河流生态环境用水量及其阈值确定的各项原则,包括功能性需求原则、分时段考虑原则、分河段考虑原则、主功能优先原则、效率最大化原则、后效最小化原则、多功能协调原则和全河段优化原则。 关键词: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功能;阈值;原则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9043603) 作者简介:倪晋仁(1962-),男,山西山阴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河流泥沙,环境科学与工程。 l 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 什么是生态需水量,对此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生态需水量应该是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需水量的总称,包括生物体自身的需水量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环境需水量,生态需水量实质上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栖息环境动态稳定所需的用水量。因此,生态需水量

不但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群体结构有关,而且还应与气候、土壤、地质和其它环境条件有关。只有在设定的生态环境标准下,生态需水量才具有明确的意义。 什么是环境需水量,对此迄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在美国,环境需水量系指服务于鱼类和野生动物、娱乐及其它具有美学价值目标的水资源需求[1]。在中国,环境需水量被看作为满足水质改善、生态和谐与环境美化目标的水资源需求[2]。环境需水量实质上就是为满足生态系统的各种基本功能健康所需的用水。只有在明确目标功能的前提下,环境需水量才能够被赋予具体的含义[3]。 然而,就像离开环境讨论生态或撇开生态谈论环境一样,生态需水量与环境需水量很难隔裂开来探讨。事实上,不管怎样表述,己有关于生态需水量和环境需水量的研究多数都基于“水生态”和“水环境”两方面需水的考虑。在不具备分别探讨生态需水与环境需水的条件时,如果将生态需水量与环境需水量结合考虑,则会自然地提出“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广义地讲,生态环境需水可以被认为是维持全球生物地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所需的用水,包括水热平衡、水沙平衡、水盐平衡用水等[4]。狭义地讲,生态环境需水可以被视作为维护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并有所改善所需的水资源总量,包括为保护和恢复内陆河流下游天然植被及生态环境的用水、水土保持及水保范围之外的林草植被建设用水、维持河流水沙平衡及湿地和水域等生态环境的基流、回补区域地下水的水量等方面[2,4]。广义的生态环境需水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名词解释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 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

黄河干流生态与环境需水量研究综述

【摘要】本研究在收集分析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紧密结合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特点, 界定了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组成。对宁蒙(下河沿—头道拐) 、龙三(龙门—三门峡)和下游3个重要河段的河道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及生态需水量、环境需水量耦合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黄河干流10个重要水文断面的适宜生态环境水量和最小生态环境水量。【关键词】生态需水量; 环境需水量; 水质目标; 河道湿地; 耦合研究; 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 代写论文以其占全国河川径流2%的有限水资源, 承担着本流域和下游占全国15%耕地面积引黄灌溉、12%人口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务。近20年来, 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 黄河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日益增加的污染排放量, 致使流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水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也导致了诸如河道频繁断流、河槽萎缩、水质恶化、鱼类产卵场退化、河口湿地面积萎缩等一系列问题,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整体呈恶化趋势。1 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及内涵国外对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始于20 世纪40 年代, 主要侧重于河道内流量的研究, 这期间有很多定量研究的方法( tennant, 7q10法, 河道湿周法, if-im法, r-cross法等等) 。在我国, 更多的是对流域生态需水和区域生态需水的研究, 特别是对西北内陆河生态需水和黄淮海流域生态需水的研究。尽管目前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需水量”方面研究很多, 但对其概念界定尚无统一的认识, 研究者多根据其研究目标及其要保护的主要功能提出相应的定义[ 1 - 3 ] 。基于对黄河生态系统、水文水资源特性、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及水环境状况的认识, 本文认为黄河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为: 生态需水量是指为维持黄河水生生物特别是鱼类的正常生存繁殖, 满足河道湿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基本功能和维持一定规模的水量。环境需水量是指为改善黄河水体水质, 基本满足其环境功能所需要的水量, 环境需水量实质上有着满足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概念。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河道内水生生物正常生存繁殖的水量; 二是维持河流水体功能水质的水量; 三是满足河道湿地基本功能的水量; 四是维持河口一定规模湿地的水量;五是有利于河口水生生物生存及河口生态修复的水量。黄河适宜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系黄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较佳水量, 此时系统状态较理想, 能够发挥较好的生态环境功能。在此状态下, 黄河系统的恢复目标为: 一是黄河水质满足水功能目标要求, 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 二是黄河主要保护物种鱼类能够获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遭到破坏的鱼类产卵场得到逐步恢复; 三是河道湿地和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能够得到维持, 发挥湿地应有的生态环境功能。最小生态环境水量是指维持系统生存所需的最低水量或底限阈值, 若低于该水量, 系统会发生退化。代写毕业论文对于黄河下游河道来说, 最小生态环境水量也是为了防止河道水体断流并发生功能性裂变, 维持河道水流循环的最小流量。2 理论及方法 2.1 生态需水量根据黄河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黄河缺乏长期的水生生物的调查及其生长习性的观测数据, 缺乏相应典型河段主要保护物种生理需水的基础研究支持, 另一方面考虑黄河水生生物并不丰富的实际, 因此, 现阶段很难做到完全生态学意义上的定量研究。足够流动的水体是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水量及其相关因子考虑,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利用历史流量法和水力学参数法来计算研究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这种保持河流一定流态的流量可认为是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因此研究利用历史流量法(tennant法和90%保证率设定法)计算河道基流,在环境水量研究的基础上, 考虑河口生态修复需水,结合水力学参数法, 对该流量级下的水文要素(如水深、流速、湿周等) 能否满足黄河鱼类的生存空间进行判别, 以体现保护鱼类生存繁衍和维持生境的生态水量需求。(1)tennant法: 脱离特定用途的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方法, 也叫tennant法或montana法, 是非现场确定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典型方法。该方法以河流水生态健康情况下的多年平均流量观测值为基准, 将保护水生态和水环境的河流流量划分为若干个等级,推荐的标准值是以河流健康状况下多年平均流量值的百分数为基础。tennant法生态环境水量计算的核心问题是必须给出一个预先确定的年平均流量。本研究采

城市河流、湖泊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附录A 城市河流生态需水计算方法 A.1 水文学法 A.1.1Q p法。又称不同频率最枯月平均值法,以节点长系列(≥30年)天然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Q)为基础,用每年的最枯月排频,选择不同频率下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最小值。频率P根据河湖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规模、来水等实际情况确定,宜取90%或95%。 A.1.2Ternnant法。依据观测资料建立的流量和河流生态环境状况之间的经验关系,用历史流量资料就可以确定年内不同时段的生态环境需水量,使用简单、方便。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量百分比见表A.1.1。 表A.1.2 不同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对应的流置百分比(%) 不同流量百分比对应河道内生态环境状况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 百分比(年内较枯时段) 占同时段多年年均天然流量百分比 (年内较丰时段) 最大200 200 最佳60~100 60~100 极好40 50 非常好30 50 好20 40 中10 30 差10 10 极差0~10 0~10 A.1.3频率曲线法。用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的历史资料构建各月水文频率曲线,将95%频率相应的月平均流量、月平均水位或径流量作为对应月份的节点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组成年内不同时段值,用汛期、非汛期各月的平均值复核汛期、非汛期的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 A.1.4流量历时曲线法、7Q10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水位)法等其他水文学法计算方法可参考SL/Z 712。

A.2.1 湿周法。水力学法中最常用的方法,利用湿周作为水生生物栖息地指标,通过收集水生生物栖息地的河道尺寸及对应的流量数据,分析湿周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建立湿周—流量的关系曲线。将曲线中拐点对应流量作为基本生态环境需水量,即维持生物栖息地功能不丧失的水量。 A.2.2R2CROSS法。以曼宁方程为基础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研究河段控制断面的河顶宽度,查表A.2.1得到环境流量所需的水力学参数:平均水深、湿周率和平均流速。然后再根据该断面建立的水深、湿周率和平均流速与流量的关系分别得到3个流量Q1、Q2和Q3,最后在3个流量中选出所需要的环境流量:如果是在夏季和秋季,那么平均水深、平均流速及湿周率必须全部满足,即生态流量为Q1、Q2和Q3中的最大值;(2)如果是在冬季和春季,3个水力参数满足两个即可,即为Q1、Q2和Q33个流量中的第二大值。 表A.2.2 R2CROSS法确定生态流量的标准 河顶宽度(m)平均水深(m)湿周率(%)流速(m/s) 0.3~6 0.003~0.06 50 0.3 6~12 0.06~0.12 50 0.3 12~18 0.12~0.18 50~60 0.3 18~31 0.18~0.30 ≥70 0.3 A.3 栖息地法 A.3.1生物需求法。对于有水生生物物种不同时期对水量需求资料的,水生生物需水量可采用式(A.3.1)计算: W i=Max(W ij)(A.3.1)式中W i——水生生物第i月需水量,m3; W ij——第i月第j种生物需水量,m3;根据物种保护的要求,可是一种或多种物种。实际计算中,可根据实测资料和相关参考资料确定生物物种生存、繁殖需要的流速范围,再依据“流速—流量关系曲线”,确定对应的流量范围,进而计算得到W ij。 当水生生物保护物种为多个时,应分别计算各保护物种的需水量,并取外包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