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八极拳

中华武术】八极拳
中华武术】八极拳

【中华武术】八极拳

八极拳十大要求:1)姿势舒展(十字劲)2)手脚相随(眼随手转,拳脚齐发)3)下盘稳固(腿不过裆,脚不离地,无蹿蹦、跳跃步法)4)劲力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缠丝劲和“拥搓”步法)7)以气吹力(吐气发声,以声助势,以气催力)8)刚柔相兼(以“四六”为主,用“拥搓”步法)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八极拳要领:劲力:讲求崩、憾、突击。崩,如山崩之势;憾,如震撼山岳;突击,为用法突然,动作干脆。须贯通於肩、肘、拳、胯、膝、脚六个部位。发力瞬间要劲如崩弓,发如炸雷,势动神随,疾如闪电。以刚劲为主。行气:要求始于闾尾,发于项梗,源泉于腰,行步若淌泥,气要下沉,忌浮。八极拳身法九要:(1)意正身直,(2)松肩气下,(3)外方内圆,(4)含胸拔顶,(5)抖胯合腰,(6)手脚相合,(7)气力贯通,(8)三盘连环,(9)意守丹田。技击手法:讲求寸截、寸拿、硬开硬打、挨。戳。挤、靠、崩、撼、突击。口诀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搂、七硬、八摔。八极拳技击讲究彼不动,我不动,彼若不动,我以引手诱敌发招,随即用崩开裹迸之法强开对方之门,贴身暴发,三盘连击,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举成功。八

极拳拳歌:头要顶,颈要挺,身要直,胯要坐动作干脆,发力刚猛挨、帮、挤、靠无处不到八极拳拳诀:拳似流星眼似电,腰如蛇形脚如钻;闾尾中正神贯顶,刚柔圆活上下连;体松内固神内敛,满身轻俐顶头悬;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八极拳练功歌诀: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练寸接寸拿寸出入,四练自由架式懒龙卧,五练心肝胆脾肾,六练筋骨皮肉合。八极拳步法歌诀: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逍遥。八极拳技击歌诀: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贴身近发,三盘连击。《八极拳谱》八极拳法猛连环,震步放炮助气力。近身背山远顶肘,插掌弹腿是一绝。大缠小缠大翻身,马步撩阴势难挡。退肘挂塌绊子腿,抡臂高弹不可欺。气归丹田压黄土,并步压肘收势终。

扎子:1.起势2.挑拳勾踢3.震步压肘4.马步顶肘5.左格肘6.马步贯拳7.右格肘8.十字撑拳9.转身并步栽拳10.左抱拳11.反砸铲腿12.扣裆13.马步反砸14.右格肘15.十字撑拳16.上步托手17.马步塌掌18.震步双托手19.马步双按掌20.虚步穿掌21.大翻身22.大缠23.左大缠24.小缠25.马步撩拳26.刁手马步推掌27.退肘挂塌28.右左格肘29.跪步栽拳30.

马步双顶肘31.转身并步塌掌32.开裆33.齐裆步34.双推掌35.上步刁手36.马步塌掌37.转身碾步38.马步推掌39.刁手退步40.马步推掌41.转身抡臂拳42.双架手43.小缠44.震步高弹腿45.马步反砸46.转身并步栽拳47.左抱拳48.反砸铲腿49.扣裆50.马步反砸51.右格肘52.十字撑拳53.上步托手54.马步塌掌55.转身合击掌56.小缠57.震脚弓步冲拳58.转身双架手59.小缠60.震脚弓步冲拳61.上步卸手62.插掌弹腿63.勾手弓步塌掌64.转身弓步崩拳65.刁手弓步推掌66.刁手退步67.弓步推掌68.并步压肘69.收势《关于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

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开胸肘:两手发撕勒劲。右拳距口一拳许,要以后手催

前肩。

摆肘捆人:左手出合力。左手展开后拳稍里侧,肘尖与左拳向两极送力。

打虎式:由前式变本式时,右手以松肩和挺拔力顺腿下按;后手向斜上方翻拧,两掌根挣力。

迎面掌:以向前迈步即打出为合。后脚并拢时,稍带趋步。

牵缘手:右手向回牵动时,出斜按劲,左手出圆抱劲,左掌根与右臀出合挤劲。

双手接拿:接拿要快,出顶肘时全靠松胯、拧腰,摆肩发力。

揣裆:揣裆时,两肘不得后背,两脚跟稍提起,并向内合揣;向下时要碾步,扣裆,提顶。忌弯腰低首做势。

托枪式:以双手齐出向正前方冲击,落步即松肩摇身,右手随之拉回为最得力。右手抽回时要塌肩,而出左胯要向前松(送)。后脚出蹬劲,前脚出碾步,前臂与腿呈一线,肘与膝相对,后脑、臀部与后足跟呈一线。

回身拧按:可回身连挤带按,也可抱式后再按,要从丹田发力。按挤时,松肩翻手吐力,后腿不能(被)带动,全恃合膝,坐腰以刹步。

捋手:定式时,前腿出碾蹬劲,身要前挤,前腿稍弓,要扣裆合膝,后肘要松,发力要以腰带膀,以膀带手。

中平掌:要以腰带膀,要塌肩,右手出掖力。

撩阴腕:要转身即发,右手出甩劲,并以肩向前送力;后手向外翻拧,松肩下按。

挂搭:以腰带膀,出腰,切胯。

五、小架各式用法及变招

小架虽仅二十余式,然八极精华已尽寓其中矣。习者多以其式样简单而轻视之,实则变化多端,且涵盖了各种拳术之精华。现拆解几式如下:悟空问路,此式虽简单,实含逗开截击闭五法,乃对敌出手之正宗。其中有虚有实,有拳有手,有腿有肘。所谓逗引者,引敌出手也。敌不出手,我则由虚变实;敌出手,我则由实变虚。所谓开者,即硬开门也。上开有举有挑;中开有撑有搁,有托有捋;下开有按有砸,亦有掖。所谓进击,其法有撑锤、撑掌、定心肘、虎扑、猿猴献果、抱肘、探马、侧按、跨步等,均由此式变出。所谓截者,截敌臂,切敌手也。所谓闭,有进步封闭、侧身抽身、含胸抽手、封闭等法。此式为一切招法之根本。离开此式,一切招法将无从谈起。小架以此式为第一,良有以也。

定心肘,有肘击、臂击、甩掌等变法。

摆肘捆人,捆手也。可变探马。歌云:“悟空问路头一请,王小捆猪不用绳;伸手抓住五和尚,单手成了功。”

打虎势,按阴掌也。为敌近身后之指法。

双手接拿,六合手也。可变探马,上下插掌,可两旁

分手打猛虎爬山,掖裆掖喉,上下变化,极为灵活。

托枪式,抱肘也。可变跨缠、折缠与大缠。

阎王三点手,打抱招法也。可用摆腿,可进打抱肘、探马等。

跪膝,出上掌下搂,赶船,搬砖,掖横。

穿袖,可变缠、提、截腿、肩击、胯打等。《八極拳教材拳譜》

回目錄區

八極定樁

一、蹲步雙伸

(馬式) 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開左步與肩同寬,腳掌內緣平行,此為預備式。屈膝蹲坐,膝彎內側成90度夾角,雙膝前頂、不可外張,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拳距約雙掌寬度,手肘下墜、亦不可外揚。含胸拔背,身軀端正輕鬆,臀部不可向後翹起,胯部沉坐圓活、不可僵硬。收勢時靠肘起立。二、提膝

(獨立式) 身形併足直立,雙手握空拳置臍下高度,提左膝至中門腰部高度成右獨立式,腳尖下壓護住立足之膝蓋,雙拳由小腹直接伸至胸前高度,雙拳、膝蓋成三角形,獨立之足五趾抓地、膝蓋微屈保持彈性,腳尖微外擺。左右交替。三、頂心肘

(馬式) 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朝右前方頂出右肘,拳心外翻、

小臂約垂直地面,左拳坐腕扯至左腰旁,拳心朝下,小臂略與右大臂平行。靠肘起立,左右互換。四、黑虎偷心

(弓式) 先由預備式蹲坐成馬步,收左拳,右轉腰胯90度捅出左平拳,同時右小臂由中門滾壓平扯回右腰,肘尖與左拳前後相對,前膝頂、後膝蹬直,保持身形端正。轉回馬步左右互換,靠肘收式。五、蟒蛇纏身

(馬式)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變掌外撐,左上右下,頭向右轉、目視右側,雙臂均成弧型有撐展之意,左掌在前額,右掌在胯前。靠肘起立,左右互換。六、崩捶

(不丁不八式) 身形略左轉下蹲,步型外張,左膝頂、右胯坐,左小臂由下朝左側崩撩,手肘微屈,右拳後扯至右腰際。轉回馬步靠肘起立,左右互換。七、金雞抖翎

(馬式)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手開掌,右手由下朝右側撩起,坐腕彈掌,掌心朝前,後掌亦坐腕撐頂至左腰外側,目視右方。靠肘起立,左右互換。八、雙栽

(馬式) 身形蹲坐成馬步,雙拳隨沉坐之勢向前下方栽出,拳心朝下,雙臂平行伸直,約與大腿平行,頭要頂、尾要收,肩臂拔張,目視雙拳。靠肘含胸起立,收式。回目錄區

八極活步樁

一、蹬腿身形直立,併步抱肘,併膝下蹲,墜肘平伸雙臂,保持上盤不變,屈膝蹬出左腳,腳跟與右膝同高,身體不可有起伏,順著重心前移平穩落步成左弓步,再蹬出右腳,出

腳時不可刻意提膝抬腳,輕離地面即快速出腿,交互蹬腿前進。二、獻肘提右膝成獨立式,雙臂向前握拳平伸,再搭成右上左下之十字手,掌心朝下,身體向前傾倒,落步轉出右胯成馬步,同時頂出右肘,左手扯回左腰。向右轉正提左膝成獨立式,雙臂平伸,換邊交替練習。三、大纏出右腳成不丁不八步,雙手握拳,右臂斜前崩出,左手置腰際,左轉腰胯成左弓步,帶回右臂,左掌於左膝內側搭住右腕,再右轉

腰胯將雙手縱向右帶,須帶過肩高再摔落,同時墜右腳提籠換步,雙手摔至兩膝間,左腳虛點右腳側,左膝指向前進方向,提右掌至左肩窩,身形收蓄,再竄出左腳成不丁不八步,崩打出左臂,右手握拳扯回右腰際。換邊交替練習。四、小纏出左腳成左弓步,右立拳前伸成拗步捶,腰胯左擰將右臂帶至左腰,左掌即搭握右腕處,再向右擰腰,同時提右腳至左足側墜步做提籠換步,雙手壓定於右腰際,再衝出左腳成弓步,保持握腕衝出右平拳。上右步成左拗步捶,換邊交替練習。五、衝捶出右腳成弓步,右立掌前撐,再衝出左腳成馬步,同時捅出左立拳,右手採抓回右腰際。身形左轉成左弓步,左拳成立掌採抓,再上右步出拳,身形不可起伏,左右交替練習。六、抖翎身形左轉蹲坐左腳,右腳虛點左足側,右掌落置於兩膝間,左立掌置右肩窩,身軀微弓,目視右側,橫竄出右腳成馬步,雙臂以肘外頂領勁,將右掌

背向右側抖彈,左掌坐腕撐於左腰外側。右轉身形,上左腳虛點於右腳側,換邊交替練習。回目錄區

熊步

一、壓踝身體完全蹲坐,以臀部碰到腳脛為度,雙手握空拳輕貼臉側,以低架子邁出左腳,步幅以一肩寬為度,胸口貼住左大腿,下巴頂住膝蓋,左肘尖儘量朝左腳尖前方地面碰觸,壓踝關節時,雙腳底皆不可虛浮翻起。交替邁出右腳練習。二、踢脛併步屈膝半蹲,上身保持輕鬆端正,左腳向前邁出一步,右腳跟進,以腳背拍擊左腳脛部與小腿末端,力道以使左腳在地面摩擦前移3~5公分為度,碰觸應為面的接觸,勿成點的撞擊,以免腳脛受傷。交互邁步踢脛。三、墜步下盤成馬步蹲坐,上身端正輕鬆,手臂自然下垂,左腳向前提高至小腿中段高度,腳底與地面平行,重心前傾,使左腳自然墜地,撐住全身重量,保持馬步高度,右腳則隨之提胯,再向前邁出一步之距,交替走步,上身隨落步而左右晃動,不可彎腰哈背。四、提籠換步併步屈膝半蹲,上身保持輕鬆端正,提左腳至小腿中段高度,再墜步至右腳側前方,右腳立刻虛提,並前傾重心,右腳向前挫出一步,以腳掌觸地挫磨,左腳跟進一小步,功架成四六步。前腳墜步不可擋在後腳正前方,阻礙上步的順暢。再提右腳,墜至左腳側前方,挫出左腳,交替走步。回目錄區

虎形

一、雙撐掌以馬步功架站定,收雙手回胸前成十字手,掌心朝內、左內右外,向右轉胯成右弓步,順轉身之勢雙臂向兩側平伸,掌心朝下,收小腹、提胸背,儘量使肩頭向兩側伸展,不可僵硬兩肩及後翻肩胛,目視左手方向。配合細長呼吸慢撐,放鬆後再回正交替伸展,共做十次。二

、弓步捶以馬步功架站定,收左拳回腰際,右轉腰胯成右弓步,同時完成捅出左立拳,再收小腹、提胸背,使胸挺背平,出拳高度以心口為準,使兩手大臂對稱外撐、並略為下沉,務使雙肩與脊椎組成工整的十字,不可聳前肩、翻後肘,撐滿慢放墜肘回正,交替練習十次。回目錄區

八極架

1抱肘

2左蹬腿

3右蹬腿

4提膝

5獻肘

6黑虎偷心

7蟒蛇纏身

8左衝捶

9頂心肘

10靠肘

11馬步雙栽

12大纏絲13崩捶

14撩襠捶15十字腿16馬步捶17吊步捶18小纏絲崩19捅捶

20金雞抖翎21左撐掌22右撐掌23雙挑

24收式

回目錄區

八極拳

1獻肘

2挑打頂肘3右橫打

4左橫打

5轉身下勢6擊襠捶

7右蹬腿

8反砸

9弓步左探掌10雙撐

11虎撲

12落步掌

13轉身撐掌14進步左撐掌15進步右撐掌16進步左撐掌17進步右撐掌18採摟勾絆19掛塌

20大纏絲

21崩捶

22跪膝

23退步左撐掌24退步右撐掌25退步左撐掌26退步右撐掌27採摟勾絆28掛塌

29千斤墜

30崩捶

31落步砸

32連環腳

33反砸

34轉身下勢35擊襠捶

36右蹬腿

37反砸

38弓步左探掌39雙撐

40收式

回目錄區

八極六式

1捅捶

2俯捶

3鑽捶

4撐掌

5橫打

6衝捶

回目錄區

八極卅二式

1獻肘

2撩陰掌

3扁樁腳

4挑打頂肘5護心拳

6左衝捶

7泰山壓頂8左雙撞

9右雙撞

10金雞抖翎11右蹬腿12落步砸13左橫打14雙勒手15雙綁手16右衝捶17頂心肘18右攔捶19掩手捶20砲拳

21右頂肘22右撞肘23反砸

24轉身下勢25擊襠捶26左撐掌27雙撐

28托窗

29虎撲

30右切掌31撩陰掌32收式

回目錄區

小八極

1抱肘

2蹲步雙伸3左蹬腳

4右蹬腳

5提膝

6獻肘

7黑虎偷心8蟒蛇纏身9虛步探掌10托塔

11單鞭

12閉襠捶

13連環捶

14頂心肘

15馬步雙栽16大纏絲崩捶17右衝捶

18右小纏崩捶19弓步撩捶20左小纏崩捶21叫掌

22提膝下勢23拗步單鞭24金雞抖翎25左撐掌

26右撐掌

27退步雙挑28收式

回目錄區

六大開

1貼山靠

2弸

3猛虎硬爬山

4塌掌

5挑打頂肘6虎撲

回目錄區

八極連環拳1獻肘

2撩陰掌

3扁樁腳

4頂心肘

5右攔捶

6左攔捶

7右崩掌

8左崩掌

9迎面掌

10左腋掌11反撩陰12掛塌式13轉身托窗14跟步插肚15推窗

16落步掌17轉身撐掌

18左塌掌19右衝捶20採摟勾絆21掛塌式22千斤墜23擠身靠24崩撩掌25貼山靠26捨身下勢27擊襠捶28進步撐掌29左鑽捶30右砲捶31頂心肘32穿山靠33蠍子腳34落步砸35偷心拳36收式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八极拳不但有丰富的套路,而且有巧妙的技击,甚至可以说技击是八极拳的"灵魂",是支撑八极拳发展的支柱。笔者从秘传的技击术中选出二十几个实用招法,供广大读者学习,以提高搏击的水平。攻防练习需要由两个人配合进行,本文图中穿蓝衣者为甲,穿白衣者为乙。 一、提胯打 乙左手击甲,甲迅速下蹲让过,同时用右手看住乙左手,右腿直接向乙裆跨进并向前拥身,利用腰胯挤靠的撞击力,使乙失去平衡,身体向后摔倒。 二、抱提 当乙向后倒地时,甲用右手反掳拽乙左手,同时左手向晨光横抱,顺着乙倾倒的的方向加力击去。另一种打法是,甲不抓拿乙,而是右脚前挑乙的左腿,或者右膝向前顶撞乙左腿迎面骨。 三、黑虎提 1.甲主动进攻乙,右腿向乙左侧跨进一步,右手用力向下按压乙头,同时猛地上提左膝,撞击乙头部,利用手的下按下膝的上提合力击乙。甲做此动作时,要用左手护住裆部,防止乙反攻打裆。甲还可以在提膝撞乙时,用左手或左肘击打乙的头部;也可以用双手抱住乙头向自己怀里拧转摔乙。 2.如果乙用手下按甲膝,进行防守,甲可以借势落膝,用左脚猛地跺击乙左脚面;也可以借势向前蹬腿,用左脚踹向乙的裆部。 四、狸猫爬树 1.甲主动进攻,左腿向乙右侧后跨进一步,双掌直接向乙脸部抓去。甲进身时速度一定要快,要贴紧对方,防止乙起腿击打甲的裆部。 2.乙如果用向前撞身的方法连防带打,甲可以顺势缩回身体,右手变作切拦手,砍向乙的咽喉或颈动脉处。甲也可以转身变为坐顶,用肘顶撞乙胸部,用左手抱截乙右手。 3.甲用切拦手或抱截打乙时,上盘应该向上、向外发寸劲,下盘也可同时用脚向里勾提乙腿,将乙摔倒。 八极拳实战技法剖析

五、夜里偷挑 1乙打甲,甲不招不架,身形下缩,向乙右方挤进,左脚放在乙右脚后"埋根",同时右手向前悠打乙的裆部;或者将掌变拳,击打右腿上的要穴:血海穴。 2.甲大进身打裆的同时,可以用右肩向乙的右肋撞去。不要怕乙的右后下砸,因为乙下砸的力越大,甲借乙力前撞的劲就越大。在用肩撞顶乙的同时,用左手扣抓锁住乙的右脚腕,向怀中提带,使乙摔倒。 六、顺步挂塔 交手时,甲抢先踩向乙的中门,身形偏转向下,再上右脚落于乙左腿里侧,借转腰之势,右脚向后用力往乙脚踝子骨上磕挂,右手同时击打乙肋或背部,使乙向前摔倒。 七、反臂截拿 乙被甲用上面的"顺步挂塔"摔倒,可弯腰用手撑地,然后迅速起身,用力向左进身,凭身撞和胳膊向外横挎对甲打出一招"拥挎",把甲摔出。甲在没被摔倒时,左手扳住乙横扫过来的手腕,右手按住乙肩,双手往外向下用沉坠劲,可使乙的肩臂关节节脱臼或受到伤害。 八、插花步 乙快速向甲进击,抢入中门,身形下走,对甲形成威胁。甲要立即身形左变,双脚随着身转碾动,双腿自然拧成交叉状,此时甲左脚可以向后发力挂乙的左脚摔乙;或者甲的右膝直接向前发力跪磕乙的左国部(左膝盖的后面),同时用右臂打盘时,直击乙背,上下合力将乙向前摔出。

古拳八式精解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繁多,各种流派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技击手法可谓万紫千红,各不相同。其实细心总结归纳,根本之处是相通的:最后只有八个字为代表。这正如音乐一般,再复杂的花腔都离不开七个基本音符。只要熟练掌握了武术中的八式,由此可化攻防的千招万式。八式即:封、闭、闪、胯、钩、掳、、打。 今将其内含用法精解以供搏击爱好者参考。 一、封 技击一道,不可专门去注意如何击人,应当先使敌无所显其技,在敌的技击动作刚萌芽之时即将其封杀,这才是拳技之上策。封法多以封缠之法达到以手封手,以足封足,对方受封部位无法动弹,从而创造出空当予对方以痛击。 例:敌我双方相峙而立(图1)。 1、假设对方前移右步用左直拳朝我方面部击打而来之际,我方迅速右脚右摆步,右掌朝上斜拍格对方左臂外侧,并朝其右侧推阻(图2);紧随前上掌左臂反格压其左臂。尽量使其左手臂封阻住其右拳的发出(图3)。在敌手被封阻的瞬间,我方迅速发出右踹腿,踢击对方胁肋部,将其踢跌而出(图4)。 2、假设对方突垫步近身用右踹腿朝我方腰腹部踹击而来之时,我方立即提起左脚,在对方进步刚起腿之际,朝前踩敌前腰部,将其攻击腿封阻住(图5)。如果说对方借势右脚落步而弹出左腿撩击向我裆部时,我方腾步左转体,左脚落步之机,用右脚踩踏敌右小腿胫面,并向下踏力使其胫骨受创(图6)。此时,我方乘势前拥身左横勾拳猛击敌右耳门,将其打跌(图7)。 二、闭 闭乃关闭的意思。在技击中,要善于关闭门户,将敌的攻击拳脚闭之于门外。拳谚有云:“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即是此意。不论是攻击还是防御,两者都要兼而有之,不然,则攻敌反被敌乘隙反击,守敌而破绽百出,无一是处。在传统门派中,对此是相当重视的,并以歌诀形式传授后学。如“你忙我不忙,两手护胸膛”,“上顾头,下护裆”等等。下面试举峨

八极拳

https://m p .we i x in .qq .com /s/f e lgXEWyYRS e yg52A nh x f w 史上最全武学宝库: 2.抱:肢体由外向内揽扣合拢的力量和打法都是“抱”。例如,“砸抱”是用拳头或前 “卧立炮”是用拳打;“吃根”是用膝磕。 整劲向前冲撞而出,这就是“顶”。例如,“双羊顶”是用头撞;“两仪顶”是用肘法;1.顶:施用的部位与攻打的目标置于同一水平线上,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上,用超技艺。 六大开是利用人体八大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臀)发力击打对方的高笔者自视基本具备了以上三点,斗胆把“口头传”的六大开简要整理如下。 第一,传承的内容是否纯真;第二,拳师的素质是否全面;第三,弟子的领悟是否到位。具有时效性和随意性,所以口头传的六大开理论是否准确、系统及完整,取决于三个条件:中,这就是六大开的“口头传”。“口头传”也可以看作是对“文字传”的诠释。因为口语和歌诀也有详细的理论分析,只是它没有表达在笔墨上,而是发挥于拳师临场指教的口舌为了探究阴阳变化,历代学者皓首穷经,连篇累牍地对《易经》进行破译。六大开的字诀为了说明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哲学家阐述五种物质(水火木金土)的相生相克之理;的弟子,才能通晓本门学说。为了让世人了儿解禅宗和修习佛法,智者编写语录进行解说;用最精要的语言概括高超的技艺,再通过现身说法,指点迷律。因此,只有得到耳提面命来,拳法丰富多彩,招术变化万千,生花妙笔也写不尽其中的奥妙。大师们只能字斟句酌,内容是六十四卦,有谁能说它们没有或不是理论呢?“真传一个字,假传万卷书。”自古以能!古人云“大道至简”。禅宗“不立文字”,五行学说的核心是“金木水火土”,《易经》的本门弟子背得滚瓜烂熟,武林人士也耳熟能详。屈指可数的四十八个字能称之为理论吗?理论部分包括“文字传”和“口头传”两个内容。文字传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诀和歌诀,六大开可以分作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以领悟要旨。八极拳毫不例外,六大开就是这种情况。 公之于世,也往往是三言两语带过,没有明师的口传身授,门徒和大众只能一知半解,难拳种都有自己最高的功法绝技,它们对外对内都有不同程度的严密封锁。即使迫不得已见,百川灌河笑大方”,六大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简单。中国武术历史悠久,门派众多,各个么高明之处,不过是极普通的几个文字和拳架罢了,称不上八极门的精华。“一叶障木林不扑、贴山掌、缠丝崩、猛虎硬爬山)和一趟六大开拳。据此,有的人就以为六大开没有什中堂立,打开神拳往后传)。在六大开的演练中,一般只能看到六个大势(拦捶、搨掌、虎歌诀(一打顶肘左右翻,二打抱肘顺步赶,提挎合练单扬打,顺步绕身便是缠,翻打顶肘根据八极拳老谱的记载,六大开非常简明,只有字诀(顶、抱、单、提、挎、缠)和面的认识,这才敢于“现身说法”,欲使六大开秘传大白于天下,供同好者研习指正。笔者习练八极拳多年,自忖有明师的传授和深切的体悟等有利条件,对六大开有了比较全全部掌握拳理和技艺的人更是寥若晨星。对于六大开,八极门人普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面纱。然而,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八极门众多弟子中,真正明白六大开的人并不多,能够六大开的文章,大家都对八极拳的核心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探讨,试图撩起六大开的神秘着社会的进步,观念的更新,此种状况已有所改变。最近这几年,武术刊物上出现了介绍是入门弟子,也难以得到全部真传,甚至终生看不到六大开的拳理和演练,引为憾事。随与搏击术的精华,是八极门的极品。因此,前辈们携艺自珍,轻易不露六大开,即使问题上,看法还是一致的,都认为“六大开极其艺”,也就是说,六大开囊括了八极拳基本功流传至今的八极拳已经形成12支不同风格的流派。但是,不管哪种流派,在最重要的六大开八极拳“六大开”指南

八极拳哲理与文化内涵探真一

前言 八极拳亦称开门八极拳,是我国一百三十一种传统武术拳术之一,有着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并且“八极”和“开门”两字当中蕴含着非凡的思想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者通过认真解析先秦至现代一些思想家、专家、学者、教授对此词的有关论述,从十个方面揭示出其本原真意,同时对八极拳的命名、源流和社会地位也进行了剖析,最终阐明八极拳是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源远流长、“拳道合一”的文化瑰宝,确立了“八极拳是哲理拳”这一全新命题。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它的兴衰直接和我们的民族命运始终相连。 武术,是中国固有的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运动,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多学科综合性学说。八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当中的一种拳术,不但具有特殊的养生健身效果、纯熟的攻防实战技巧和迷人的无穷神韵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东方哲学思想,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与实践,它体现出的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士所理解、认可和应用。如今,八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并且走向了全世界。 那么,八极拳的文化内涵到底表现在哪里呢?它蕴含的哲理又是什么呢?据中国武术协会理事、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武汉体育学院教授江百龙先生在他编著的《武术理论基础》一书中说:“武术在中国独特的山乡田园色彩浓重的氛围之中产生,便渐渐地将民族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精神的物化产品三种文化形式有序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统一体,即东方武术哲学,例如太极拳、形意拳、八极拳、八卦掌等都有形无形地显现出武术哲学思想形态”。江先生把八极拳同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排到一起,而且没有提到其它任何一个拳种,这说明八极拳不是简单动作的组合和拼凑,而是深深地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不断吐露散发出“阵阵”的远古文化气息和清香。 众所周知,太极拳中暗含着太极阴阳哲理,形意拳中暗含着五行生克哲理,八卦掌中暗含着九宫八卦哲理,这三种拳术都被世人称为“内家拳”和“内功拳”,其形极简,其意却都极深。为了阐释八极拳所蕴含的哲理内容,笔者不揣浅陋,朔古探源,现就“八极”两个字的含义,展开分析论述,从古到今,从外到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浅到深仔细地研究搜索先哲们的经典著作和观点,以字解、词解、句解和外延引证的形式求其“本来”的真意和面目。 一

论八极拳劲与力

论八极拳的劲与力 文/李小林(神枪李书文玄孙) 人生具来的力俗称为胎力。在武学中的术语称之为生力。气力是先天赋予人体自然本能生存的组成部分。先天自然本能之力经过后天的锻炼可以提高能量,进而转化成武学中所说的熟力,这个转化过程称之为换力阶段。气为人之生命之源泉,气如同精、神一样,是一种能量。精、神的能量是刺激性能量,是靠人体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气在人体中也是一种无声、无形、无味之体,是靠人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而产生的。人体的呼吸系统功能经过后天锻炼,循序渐进地调整呼吸频率,安定精神,可以达到改善肺部等功能先天不足,为超运动量所需。气是武术技击之根本所需,先天自然本能的气与力经过后天科学合理性锻炼(即养气和练气)合协,逐步形成气与力的完美协调能量。人体周身内外各部位经过全面协调一致的锻炼所产生的整体力是穿透性的劲,亦称“透劲”。人体局部经过协调锻炼未与气合协的力量是弹性力。 手掌在攻防格斗中使用率是比较高比较强的。以掌面,掌心、掌背、掌根等为攻击手段的推、按、削、砍、扫、撩、挂、截等手法。习武者为了获得强大的打击效果经过承受力各种功法训练,从适应阶段开始操练,循序渐进,能使人体受练骨质与肌肉增强或获得超常的抗击打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打击的威力。比如有过几年经过系统科学的武术功力习练者和一名经常在从事力量训练者相较而言,在力量方面也许练力者力量更大些而在击打威力上我相信习练武术功力者更为强些。道理很简单,练力者他在一掌击打时使出的只是手臂甚至手掌上的力量而有功力者则可以将全身的能量集于一点在击打的瞬间爆发出来,而这种爆发是以气催力,力达掌部形成穿透力。(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力量大不好,力量是转化为劲的基础,劲是力量的升华,而是强调出现两种不同的效果,是各自操练的功法不同,手段不同,效果就不同。 自古以来,善习技者贵劲不贵力。人体向外发力有两种,一种叫作力,(施加力、局部劲)一种叫作劲(寸发力,整体劲)力方而劲圆,力长而劲短,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浮而劲沉,力纯而劲锐,力显而劲稳,显于局部者叫力,八极冶为一气者叫“劲”。力刚而僵,劲柔韧,柔如锦里藏针,不触则柔,一触则刚。即“粘人硬似铁”所谓力方者是一种躯体局部机械呆力,并非全身内外协调之力。所谓劲圆者,即是全身内外协调一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关于八极拳小架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

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 ”,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 ”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 八极拳精义、拳理、基本功八极拳始祖引用“八极”一词定为拳名,非常绝妙。“八极”属古地理概念,“八”为数字,“极”为顶端,远端之意。“八极”系天地间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淮南子·地形训》记载曰:“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紘,八紘之外乃有八极”。“殥,犹远也紘,维也,维络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紘也”。此为“八极”一词之正解。 八极拳,行拳必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发八面。警,慌、毒、猛、烈、神、急。内存八意方可先机制胜;外俱八形始堪进退;应敌时身体中正,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以稳重厚实而博人。“八意”“八形”“八面”均以“极”字为宗旨。此为“八极拳”之所由来也。本拳又称开门八极拳,盖取应敌进招不离硬开门之意也。八极拳内存八意,八意者:警、慌、狠、毒、猛、烈、神、急是八种攻防意识,需精心修炼,达到极限为目的。警:是极其高度的警觉意识;慌:是指在慌乱中,处变不惊,镇定自如的意识;狠:是指极其凶狠、凌历的意识;毒:是指极其残忍毒辣的意识;猛:是指极其勇猛剽悍的意识;烈:是指极其强烈狂暴的意识;神:是指极其神速顽强拼博的意识;急:是指极其快捷急发的意识。八极拳外具八形。八形者:龙、虎、

熊、猴、燕、犬、鹰、鹑。八形要象形而取其意,用其神。龙:龙能隐潜腾伸,呼风唤雨,翻江搅海,隐形无踪,出没无常。进步捷如风,变化如蛟龙。虎:勇猛、凶残、霸气、猛进、猛扒、猛撞、猛插、猛楼、猛按的威猛之气势。熊:沉稳、镇定、坚实、厚重,蹲靠、硬碰、硬撞、挤靠、上掀、拔根。猴:机警快捷、动如疾风、快如闪电、愣打、快接、急弹。燕:敛体束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侧锋而入,见隙即钻。犬:凶猛剽悍,反应敏锐和非凡的听觉和嗅觉。鹰:目锐、利爪、束身闪钻,迅猛快捷,急冷狠抓。鹑:极快的起动。急突善钻的高超技能。发招似鹑突也。外俱八形:模仿八种动物的习性特点,用其神,取其意,化其技。八极拳“劲发八面”不偏一隅,方能稳重厚实,健力而博人。八极拳习技贵劲,不贵力。人体向外发力有两种,一种叫“力”一种叫“劲”,力方而劲园,力长而劲短,力涩而劲畅,力迟而劲速,力浮而劲沉,力强而劲锐,力显而劲隐,显于局部叫力,八极冶为一气者叫“劲”。力是劲的源泉,而劲是力的精华。全身内外协调一致集中于一点,击打在人体上八极拳称之谓整劲,就是把人体训练有素的能量集中到一点释放出来,如同火山爆发,称之谓“爆发力”是八极拳的精髓。练功为健身,打拳为致用,身不健而招无用,只有内外兼修,形神俱练,方能达到身心健康与技击神化之境。八极拳劲道: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

八极拳十八绝手

一、白蛇缠身 白蛇缠身为先攻手法,是先发制人的技法,主要击打对方的太阳穴。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掌随上左步反劈对方左胫部,对方用手臂格挡时,我顺势变捋手猛下拉对方左小臂,同时右拳随上右步击打对方左太阳穴,随势右拳变掌下划到对方臀部抵住,同时左掌上托对方下颌,左腿提膝顶击裆部,把对方击倒在地后,右脚随左脚落地下踩对方胸口. 2.要点:左腿上步时走向正门直线,脚尖落在对方的双脚正中,一定要位,接连动作要快、猛、狠,快如闪电,给对方造成无法反抗的能力。 二、五鬼探头 五鬼探头为先攻法,先发制人,主要击打对方双眼。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上步抓击对方面门,对方用手向上拨时,左手用力下压,同时右手五指猛探击对方双眼,右腿横铲踢对方膝关节,随势双手回肋部随右脚落地闷击对方胸口。 2.要点:上左步时左脚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动作要连贯,猛、准、狠,一气呵成。 三、黑虎掏心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左手随左步反拍对方面门,紧随右拳猛击对方胸口,随势右脚猛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左腿上步应落在对方右脚外侧,击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右脚侧踢时要左拧身90度,动作要连贯,快似流星,本招对方胸口时拳心向上,万无一失。 四、仙人照镜 仙人照镜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用右直拳击打我面时,同时我用左拳背随上右步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双手变掌随上左步由下向上捧托对方下额,同时右膝提起顶击对方裆部,随势用头随右脚落地把对方顶倒在地。 2、要点:开始上右步落脚处应是百前方45度,本招术要求与对方出拳到位几乎是同时,也就是说对方右拳到我左拳也随时击倒对方裆部,使对方防不胜防,措手不及。 五、怪蟒挡路 怪蟒挡路为防进反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出右直拳击打我中路胸口时,我右小臂随上右步左拧身拦挑对方右小臂,右拳不停随上左腿用拳击打对方裆部,随势右腿侧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上右步时右脚尖对准放于右腿后侧,上左步时左腿放于右腿后侧,本招的特点是防守严密,使对方无法还击。 六、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为先攻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胸口。 1、实战:面向对方一步距离时,我右手掌心朝上左步,五指直点击对方双眼,同时右脚提起,动作不停,右脚侧踢对方胸口,随势右拳右脚落地击打对方面门。 2、要点:上左步时右脚落在对方右脚外侧,本招术特点是,整体结构严密连贯,要快、猛、狠。 七、小鬼推磨 小鬼推磨为截腿手法,主要击打对方裆部。 1、实战:对方用右脚摆踢我中上路时,我双手随上左步(左前方45度),抱住对方右小腿,双手不停前推上对方右小腿,同时左脚震起右脚踢对方裆部,右脚不停下踢对方膝关节。 2、要点:双手随上步时要迎着对方来腿,因为越靠近越使对方发不出来力,这招体现了八极拳技击特点,就是挨膀挤靠。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 金刚八极拳具有八卦掌的步法、螺旋劲法,戳脚的腿法,劈挂、通臂拳的放长击远等技法及金刚拳的转环。主要拳路有“六大开”、“八大招”,“六肘头”、“金刚八极架”八趟、“八极对接”、“金刚八式”等套路。 金刚八极拳的主要劲法有十字劲、沉坠劲、转环劲、爆炸劲、弹崩劲、震碾劲等。 金刚八极拳内外兼修的练法主要通过“两仪桩”、“旋极桩”等桩功训练,消除后天的浑浊之气、蛮拙之劲、僵硬之劲,使得体内的逆气转为顺气,浊气化为精气,达到内外兼修、阴阳和合、内柔外刚、浑圆一体、刚柔相济。所有的拳式虚实分明、快慢相间,上下相应,三盘连击,一气变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远在六合以外,近在一身之中,一动一静,一言一默非口传心授而不易得其精妙。该拳有“罗手者,天地转也”之说。腰步盼前顾后,运动方式讲究“圆”、“远”、“直”,远为极端,圆为太极,直为卦象,贯穿于手、腰、腿、脚,遇方则方、遇圆则圆。 金刚八极拳,内存八意、外具八形,劲打八面,八意:惊、慌、狠、毒、猛、烈、神、急;八形:龙、虎、熊、猴、燕、鹑、鹰、犬。 金刚八极拳主要步法有:拥搓步、抢步、震碾步,四六不丁马,进退一趾滑,劲起于脚,发于腰,达于手,可谓八极八极脚不离地。 金刚八极歌诀

上步顶肘中堂立,斜身绕步呈刚强,要打津拳朝天起,倒退一步闭了裆,两手一开分天地,抢步跪膝命难防,抱肘捋腕分前后,遮裆护耳归中堂。意薄身正直,十趾抓地牢,两膝微下蹲,松胯易拧腰,两肘配两膝,八方任飘摇。 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 金刚八极拳风格,鹿腹鹤形熊立身,惊牛疯象龙虎形,虎踞龙盘狮吼腾,招招式式一团风。 练独立如入摩,练着观封闭拔,练内外筋骨合,练刚柔弹脆硬,练变化巧准快,练气动闪如电,不必远求尚美观,只在眼前中间变,动手发招要留德。 金刚八极十大技法 1(姿势舒展2(手脚相随,上打下封,紧逼硬攻3(下盘稳固4(寸劲短快5(变化突然6(拥搓代缓7(以气催力8(刚柔相济9(阴阳顿挫10(神形兼备,沉坠劲为根基,十字劲为崩炸之力,缠丝劲是柔中含刚。 金刚八极八大要素 1(神如箭驰2(意如闪电3(身如旋蛇4(手法如魔5(进如风钻6(闪如火灸7(避重击虚8(抢位攻中 金刚八极进手之法 进手之法讲究神进,意进,身进,力进,抢步闪进,封手侧进。拳本无招法,无形有机变,步灵无定式,功发有阴阳,出手有螺旋,神机内崩撼,全身稳如山,支点力如簧,发力不露形,形变不露象,潜力如丝连,提胯化攻合,缠绕体宜中,无形无式,无招无象。善用方位角度的变化,重心力度的机变,巧用杠杆力、离心力原理,硬开硬打。出手划圈,出脚走边,进招封手侧进,远闪近缠,以闪为进。闪打闪进,离开即闪,逢手则缠。闪中打,打中闪,缠中打,打中缠,闪进缠打,打打缠缠,闪闪打打。闪后打,缠中打,打中缠,你直打,我斜打,你斜打,我拧步拨打,不招不架,不动不打,见招打招,见式打式,发招连珠炮打法,静则抱元

八极拳与巴子拳不是一回事

关于八极拳的渊源和名称的由来,目前国内外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就是台湾刘云樵先生的“巴子拳”说,这种观点至今在被很多八极拳门人沿用和肯定,致使国家武术权威人士也持此说并屡屡见诸报刊和各种综合图书。 刘先生在他的《八极拳》一书中说:“八极拳是贯通古今的著名拳法,其发源地是河北省沧县东南乡,在此地俗名‘巴子拳’。中国北方,‘巴’字的发音与‘耙’字相同,而且有时会把‘巴’当作‘耙’的简体字来使用,因此,‘巴子拳’本来是‘耙子拳’的意思”。同时刘先生还引用了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上的一段话: “古今拳家,①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六步拳、猴拳、囡拳,各式各有所称,而实大同小异;②至今之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翻、十二短,此亦善之善者也;③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④山东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少林寺之棍与青出棍相兼,杨氏枪法与巴子拳棍,皆今之有名者。” 紧接着,刘先生又解释道: “由此可知,此拳法在明代已是相当有名,但因为‘巴子拳’非常粗俗,因此清康熙年间的门人吴钟将它改称‘八极拳’。在北方‘巴子’和‘八极’皆为八声,所以声音非常接近,而且多为口传,故常有音不变而文字改变的情形。” 以上是刘先生的观点,可是笔者经过研究考证,却与先生的观点不同。不同之处有两个方面:一是“巴子拳”之名并不粗俗;二是巴子拳并不是指八极拳。 下面笔者就阐述自己的理由: 刘先生认为“巴子拳”粗俗,主要是在1947年出版的《国语辞典》当中有“巴子”一词,上面的解释是:“巴子:北方谓女阴,又戏为口之代称;南方小儿语,为男阴。”如我们在电视剧和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当中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骂人话“你妈拉个巴子”。的确,这样的话确实难听又粗俗,是对别人的严重蔑视和侮辱。不过这样的话在北方司空见惯,后来竟发展成为粗鲁男人的口头禅。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巴子”有这样的含义就认为“巴子拳”粗俗,正像“坏蛋”和“小坏蛋”、“鬼”和“小鬼”一样,“坏蛋”、“鬼”指的是歹徒和恶人,而“小坏蛋”、“小鬼”指的则是大人对小孩的昵称,说小孩活泼机灵的意思。我们不能因为加了一个字,就说“小坏蛋”和“小鬼”是阴险毒辣的小孩。同样,我们不能因为“巴子”后加了个“拳”字,就认为“巴子拳”也是粗俗的。试想,“巴子拳”的创造者能给自己的拳术起一个难听的名字吗?戚继光能将一个粗俗的拳种收进自己的书中并称为“今之有名者”吗?何况,“巴子”这个词还有别的更有人文色彩的意义。 下面,我们翻开《辞海》,上面对“巴子”的解释是: “巴子,古族名,国名。主要分布在今川东、鄂西一带,相传周以前居武落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廪君为著名首领,后来向川东扩展。武王克殷,封为子国,称巴子国。春秋时期对川东、鄂西的开发有重要的贡献。” 可见,“巴子”指的是古代一个民族和国家,可以理解为一个地名。 再看巴子拳,《纪效新书》上记述的一段话,主要是总结介绍古今武术各大门派和拳种。前面文中的①②③④为笔者所加注,主要是分一下类。①类讲的只是宋太祖的拳,包括三十二势长拳、六步拳、猴拳和囡拳;②类讲的只是温家拳,包括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二十四探马、八闪翻和十二短,都是以招式的数量来命名的拳术;③类讲的是吕红八下和绵张短打,都是以人名命名的拳术;④类讲的是山东省拳派、少林寺(河南省)、青田(福建省青田县)、巴子(四川省)三个地方的拳棍,都是以地名命名的拳术和棍术。由此可以推断出,这里的“巴子”指的确实是一个地方。因此,“巴子”的“巴”并非“八极”的“八”。 为了让大家对“巴”有一个较为真实详细的了解,笔者就多费一些话,把知道的情况说一说。

八极拳八顶与八式

八极拳肘法丰富,招法繁多。为使练拳者迅速地掌握实战技术,先师们以易学好用为标准,从套路中筛选出具有实效的招势,组成了“八顶”与“八式”(又称“金刚八式”)两个短小精悍的套路,供弟子们演练。虽然它们只有十六个动作,但内涵丰富,变化多端,攻势凌厉,是八极拳中的精品,不可轻视。 “八极”是:挑扑、背顶、转挂顶、抱头顶、滚靠顶、翻顶、折缰顶、闭提顶。“八式”是:撑捶、扑西掌、降龙式、伏虎式、劈山掌、探马掌、虎抱捶、圈抱掌。“八顶”朝西练过去,“八式”朝东打回来。“八顶”与“八式”可以作为一套整拳来练,也可以拆开单操或双人过招。通过正反势、左右劲等练至精熟,不仅利于实战,而且能够健身。 一、起势 1.身朝西方,目视前方,并步垂掌,直立;双手握拳,由裤缝向前平端提起,两臂与地面平行,拳眼朝上(图1)。 2.两拳变掌,掌心朝上,平提起置于头上方变掌下落至颈后侧,掌心向下(图2)。 3.双掌由耳侧下落,掌心朝前,掸拂两侧衣襟;接着两臂弯屈上提,两手由耳根向前水平推出,右手变拳贴于左掌心(图3~图4)。 4.身体右转90°,右足向斜后方退一步,左足跟随并步,屈膝下蹲,左手变拳和右拳同时下落于胯前,双臂弯屈,拳心向下;身朝北方,头颈左转,眼视西方(图5)。 要点:动作1至动作3要全身放松,神定意静,舌顶上腭,自然呼吸;动作4鼻吸口呼一次,气沉丹田,屈膝落拳要有沉坠劲。 二、挑扑顶 1.身体左转90°,左足向左斜前方上一步,右足跟抬起向外碾转,成三角八棱步;同时双臂向左前上方绷挑,拳眼朝上;身朝西方,眼视前方(图6)。 2.身体左转90°,右足向左足前跨进一大步,左足随之?滑跟进,拧腰坐胯成马步;同时右臂弯屈变肘外顶,右拳竖于右颊下一拳远处,拳眼朝肩,拳心朝斜上,拳头松握,为“开口拳”;左拳沿右肩前下落,至左胸下屈肘抱住,拳眼向内,拳心向下,距体一拳远;身朝南方,头颈右转,眼视西方(图7)。 要点:两个动作要紧密连接,一气呵成;双足蹬地,整个身体有向前冲撞的劲意;右足擦地向前?出,落地后脚跟外转碾震;身体坐胯下沉,有沉坠劲;两臂有右前顶左后拉的十字劲;右肘有朝前下的扑劲和顶劲;双臂绷挑时用鼻吸气,右肘顶时嘴呼气发“哼”声。 技击作用:1.双臂向上绷挑对方击我之拳,右肘扑顶对方胸部。 2.绷挑对方臂后,双拳变掌弧形下落,夹击对方肘部;或腕部里翻,掌心朝外,猛然推撞其胸部。 三、背顶 身体左转90°,左足蹬地,右足后退一步,左足随之向后滑动一步,成坐步;同时双肘逆时针转动,分别由两肋后顶,拳心朝上;身朝东方,头颈不动,眼视西方(图8)。 要点:步法是退步?滑,身体背部有向后挤撞的劲意;绕肘时用鼻吸气,顶肘时呼气发“哼”声;呼吸要快,和动作、劲力要协调一致。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教学与训练的注意事项 八极拳是中国古老的优秀拳种,是与中国传统哲理完美结合的拳术,它深邃的哲学思想,丰厚的文化内涵,系统的训练内容,淳朴的演练风格,实用的技术体系,深受国内外武术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 但是,系统介绍八极拳的书籍、资料、录像极为匮乏,虽然2000年笔者编辑的第一本系统详实介绍八极拳的《霍氏八极拳谱》问世,当时,欣慰之余,还是觉得意犹未尽,《拳谱》毕竟有它的局限性,很多内容无法体现,而且八极门内的朋友们也都期望有一本更系统详细的资料,很多八极拳爱好者也都来电询问能否编写一本更具操作性的书籍,还有的武术研究人员向我索取八极拳的资料。 为了满足广大八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同时也为研究中国武术的人士提供一份详实的八极拳资料,现把霍氏八极拳的系统内容整理成书,编写成《传统八极拳教程》,既称为教程,就要具备操作性、实用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性、系统性,使之成为从事八极拳教学人士的一份详实的教学依据,成为八极拳习练着的良师益友。《传统八极拳教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霍氏八极拳部内容及训练方法,教程的编写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霍氏八极拳的过程,并总结多年从事八极拳教学的实践经验,尽可能全面地、系统地整理霍氏八极拳的内容,将原汁原味的八极拳展现给广大读者。编写时掌握的原则是:在技术特色上体现原有风貌,在练习内容上保持完整系统,在理论阐述上精心归纳整理,揭示其法则性的本质和原理,尽力使该书不负教程之命名,不负众望所期待。 本教程全部完成可达到100多万字,现已完成《传统八极拳教程》第一部分的写作,全书约近40万字,其中动作路线图800余幅。主要内容包括:武术概述、武士精神、八极文化、源流沿革、教学与训练、主要技术分析、基本技术训练、拳术训练(八极小架、八极拳、八极对接、劈挂掌图解)、实用技术(金刚八式、六大开、八大招、应手拳图解)、八极拳精要等章节。近期将与读者见面,届时广大读者将一睹霍氏八极拳的全貌真容。其内容除笔者撰写、演练之外,《霍氏八极拳精要》内容取自《霍氏八极拳谱》,这两部分内容是由霍文学先生撰稿、笔者编辑整理的;《八极文化概述》一章主要由胞弟李树森先生执笔撰写;《八极对接》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八极对接第一名获得者李志强(吉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格斗教研室主任)和吴海勇演练并撰写说明;《劈挂掌》一节由笔者之徒、全国八极拳比赛两项一等奖获得者闫树圣演练并撰写说明;《六大开合练》一节由笔者首徒、全国八极拳比赛挖掘项目一等奖获得者魏国军演练并撰写说明;全书的动作照片由笔者之徒夏吉星执机拍摄。《传统八极拳教程》之后将陆续撰写《八极拳内功练习》、《八极拳实用功法》、《八极拳主要器械》、《八极拳实战训练》、《八极拳文化概论》等部分,使《教程》更加系统完善。 教程的编写得益于霍家四代人的无私传授和大力支持,也是两代霍家弟子集体智慧的结晶。笔者随霍家习武二十余载,时时被霍氏八极拳纯正的功夫、精妙的技艺、

八级小架

八极拳小架 作者:郭清海 武当2008年4期字数:271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一、小架各式名称 悟空问路,定心肘(开胸肘),摆肘捆人(二郎捆人),顺势抽肘(凤凰单展翅),按阴掌(罗汉式,打虎式),迎面掌(打洋炮,单扬掌),牵缘手(甩手按裆),双手接拿(六合手),顶肘揣裆(双缠扎锤),托枪式(前进跨步),穿掌进步(阎王三点手),跪膝,回身按搡(抱拿搡撞),捋手(小缠),撞锤,左撞锤,左捋手,右撞锤,穿袖,中平掌(斜身拗步双展翅),撩阴腕,左右平掌,退步插手。(挂搭)搜裆缠肘,收式。 二、小架歌 双拳齐出站中央,开步两肘勒胸膛;双手一合分左右,拧身扣步左手扬;右手高挑打洋炮,甩手退步忙护裆;双手接拿顶肘式,两拳平对急揣裆;前进跨步托枪式,三点手,跟步跪膝把裆藏;回手按搡横拉车,要打捋手两头忙;斜身拗步双展翅,转身撩阴式难防;退步挂搭人难识,搜裆缠肘归中堂。 小架变化歌 悟空问路出开胸肘,双拳一合出二郎捆人;按阴掌出指上打下,控目掌出禁闭敌人;上步出迎面掌,左手掸开出牵缘手;护裆出双手接拿,揣裆出前进跨步;揣裆跨步出阎王三点手,跪膝出上撑下搂;转身出抱拿,撞锤出小缠;穿袖出中平掌,拧身出撩阴腕;退步出插

掌,搜裆出缠肘。 三、小架练习要领 八极架子定式极其重要,此拳之根本也。 小架第一式定式歌日:“十趾抓地头顶青天,怀抱婴儿肘拄泰山;两肩松下气沉丹田,拔背含胸膝扣裆圆;尾间中正不依不偏,两目平视呼吸自然。” 又云,“十趾抓地头顶天,怀抱婴儿肘拄山”,此式练习时要提顶吊裆,拔背含胸,松肩下气,合膝收臀,碾步松胯。 练习时要发六合劲,要以意引气,以气行力,手足相合,身心相印,要有吞有吐,有松有放,后肘催前肩,前肩催两手,内外上下要完整一气,即所谓劲整也。总之,劲之发也须以意为指挥,运气以促力,根在脚,发于腿,主于腰,达于两肩,出于趾指,气力相辅,力由气法,气促力走。一极动,百极应,一者不具,则失其髓。又所谓“三催”者,即步催,身催,手催也。有似止而力仍前贯之势,劲断意不断,形断而神又相连。吞,即蓄;吐,即发。吞吐是否适中,外求于形,内求于气。要极刚猛,亦极自然。刚中寓柔,柔中有刚。气上发于鼻,下按于丹田。上身要正直,下身要弯曲。开拳用力,发手如握虎尾,前肘如顶泰山。即所谓“动中含静,静中含动”。停似走,走犹停,神也。要不滞不散,不迟不断。以上所言乃定式发劲之要旨也。 发要急,变要快,定要稳;行如龙,动如虎,步如猴,抽身换影疾若惊鸿;要明五行,存八意。 五行者,即心动如火烟,肝动如飞剑,肺动如雷响,脾肾紧相连。五行一齐放,气势可冲天。 八意者,即八式也。外形必须协调一致。气由心生,起鼻尖,落丹田。 练架子及八极拳最忌者为,腆胸弯腰,敞膝翘臀,耸肩缩颈,身躯不正,内外不合,上下不随,上身发力过大,练空不存:卷。 四、小架各式之练习 悟空问路:向前迈步时忌向前侧身。变开胸肘时,绵腰直向前,而身不要侧身出。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作者:吴连枝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62 文章录入:子牙河] 八极拳的内容特点及法则 一个完美的武术门派不但要有完整的理论,还要拳械相兼并有固定独特的特点法则和套路,是八极武术独立门户的根本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生命源和潜在力。 “开门”是八极门的总特点故称“开门八极拳”。何为“开门”其意有四:一、“开门”即始立门户,独树一帜;二、技法变化讲究“六大开”,巧也、猛也、开门无阻也;三、开门八窍,慧人心脑,晓理、悟性、明德,以一理生万变为自然;四、开门不闭门,独立不独存,“天下武林是一家”,提倡外传内引,开门交流,取长补短,永无止境。 “十大形意”是八极拳的身法特点。清同治年间,孟村“八极新传”记有:“一练拙力如疯魔;二练软绵封闭拨;三要寸接寸拿寸出入;四要自由架式懒龙卧;五要五藏气攻到;六要五行周身合”。吾之祖训拳谚:“手似太极,身似形意,怀揣八极”。所谓手似太极,是指八极之招法(即“手”)须阴阳变化至极;“身似形意”是指八极拳身法之圆活,腾挪须象“十大形意”;“怀揣八极”是指习八极拳法者须达到“八极”(“八”为阴阳变化,“极”为巧妙变化至极,趋于“无形”之境界。)这里所指的“太极”、“形意”、“八极”并非指的是武术门派。所谓“十大形意”,就是八极拳之身法要求运用“龙、虎、熊、猿、蛇、鸡、鹿、鹏、鹤、鸵”十种动物在运动搏击中所善用的“抖、缩、愣、含、惊、崩、撑、挺、竖、横”的“十大劲别”,体现在八极拳法中,以提高练者稳健、快捷、多变、勇猛、含蓄、虚实之效。 八极拳吴钟公初创时期,“吴家拳”主要“三拳”八极小架,八极单对打,四朗宽;“三刀”:“四门刀,提柳刀,春秋大刀”;三棍(棍棒一样):“袖棍,乞丐棍(亦称八棍头),行者棒”;以及行劈拳(十二趟)、六大开拳等。吴钟公之女吴荣出嫁后,将夫家(戴氏)长拳、华拳、六角式、太祖拳、太宗拳、飞虎拳、桃花散(对练)等长拳套路引入孟村吴门,并与师弟吴溁(永)、吴钟毓共贯以八极拳理。至祖父会清公进一步改革套路,将八极小架由一路增为三路,又增编黑虎拳,引进劈挂掌(亦称抹面拳)青龙拳,双刀、对练器械引进刀进枪、三节棍进枪等。至先父吴秀峰再创开拳,连手拳,十二形抱拳;由桃花散与八极对打创编了一至四路扶手对练;引进罗汉功拳、八仙剑、青龙剑等。从八极拳理论上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是八极门新的里程碑。 八极门“三位一体”的拳法套路结构: “八极小架”为八极拳最基础的套路,吴钟公时仅一趟,由会清公编为三趟,秀峰公编为十二趟。八极小架是“易学易练,老死难精”的入门基础。 八极小架由十六个动作组成,是以吴氏“两仪”为框架“搭建”的。其动作朴实无华、简单大方,而内涵深奥的“架子”之桩功基础,演练时一招一式、一动一静,一动则发如炸雷,一静则似如处子,速度越慢越能提高“站桩”之功力。八极小架的科学性、全面性,八极拳法浓缩性,均达到不可挑剔的最高境界,实为八极门人必修和永修套路。君不知,八极小架初学者和八极拳法精通者,对“架子”的内涵理解是有天壤之别的。八极小架称谓“小架”,并非还有“大架”相对应。凡持“大八极、小八极、死八极、活八极”之说者皆为讹误。 八极小架是以“两仪”为“架子”,以《易经》八卦图为理论基础思路形成的套路。 两仪定乾坤,乾坤动而又左顾右盼生“四象”之态。乾为父、坤为母,生六子,得乾爻生艮、坎、震,得坤爻生兑、离、巽。两仪变化生六大开:顶、抱、单、提、胯、缠。

八极拳文化与理论研究之――八极拳与“六合”

谈完了“八极”的本含真义,还有一个重要的词要搞清楚,弄明白,那就是“六合”,因为在八极门中,“六合大枪”是本门技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的八极大家除了苦练拳术外,都要兼练六合大枪,从而被武林中人称为“神枪”。那么,大枪以“六合”命名,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六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简单的诠释。 1、目前,武术界对“六合”含义的理解通常都是心意六合拳(形意拳的前身)《九要论》中的说法,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这种阐释和内涵在很多拳种中应用并被视为拳法秘诀。八极拳也不例外,在《罗疃八极拳谱?八极拳精义》中记载:“……六合之理不可忘,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为外三合。内外三合,气力相连,阴阳相克,全凭丹田为主……” 据马国兴先生解释,拳术的六合理论,源于上天、下地、东、南、西、北四方的“天地六合”说。人体身形一成,便具此上之头顶,下之足底,前胸腹,后背臀,左侧面,右侧面的六合一体之形,凭此之形不经修炼,不能用之于攻防。 2、《淮南子?地形训》中:“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椒真训》中:“夫天地所覆,地之所载,六合所包,阴阳所吁,雨露所濡,道德所抉,此皆生一父母而阅一和也”。“若然者,下揆三泉,上寻九天,横廓六合。”这三段话中,“六合”的意思都是指天地上、下、东、南、西、北六个方向,引申为无比广大的空间,也就是整个宇宙。可见“六合”与“八极”竟是同一含义,这一点,在“诗仙”李白的两首诗中得到证明,一首是《秦王扫六合》、一首是《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其中《秦王扫六合》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里的“六合”,指天地四方,“扫六合”就是扫荡四面八方,引申为统一中国的意思。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有“何不令皋繇拥彗横八极,直上青天扫浮云。”这两句是对尧讲的话。皋繇是尧舜时的大臣,主管刑法之事。“彗”是指扫帚。拥彗,就是手拿扫帚扫地。横八极,就是横扫八方极远之处。 为了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紧密对应关系,我们再看一看《本经训》中的记载:“帝者体太一,王者法阴阳,霸者则四时,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笼天地,弹压山川,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覆露照导,普汜无私,蚍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纪纲八极,经纬六合”的意思是管理八极,规划六合。细心的读者一定看明白了,“八极”就是“六合”。古人在书写文章时,如果同一段文字中出现两个相同的词,就要变换一下,以避免词汇的重复与雷同。如前面“地形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极之内,照之以日月,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很显然,“六合”与“四极”指的是一个意思,都是四面八方之意。而且,在《庄子.大宗师》中,庄子也将“六合”变换成了“六极”。文中这样说: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段话的意思是:道是真实而又有信验的,但又是无为和无形的;可以心传却不可以口授,可以用心领悟却不可以用眼见;道本身就是本、就是根,还没有天地之前,自远古以来道就存在着;它引出鬼帝,产生天地;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而在六合之下却也不算深,先于天地存在却不算久,长于上古也不算老。 另外,《庄子?天运》中也有“六极”一词的出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与所乎?巫咸昭曰:‘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天下戴之,此为上皇。’”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体在运行吗?大地在静止吗?日月在争着回到各自处所吗……?巫咸昭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本来就存在着六合五行,帝王顺着它就能安治,违背它就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