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考试

中国艺术史考试
中国艺术史考试

中国艺术史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青铜器:青铜器是由青铜合金制成的器具,诞生于人类文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一种世界性文明的象征。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青铜器在2000多年前逐渐由铁器所取代。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和艺术价值,代表着中国4000多年青铜发展的高超技术与文化。中国的青铜器类型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2.饕餮纹: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此兽是古人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自己的想象而形成的。其中兽的面部巨大而夸张,装饰性很强,常作为器物的主要纹饰,与古代汉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能力,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神的崇拜。研究者称为兽面纹。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3.兽面纹(同上)

4.窃曲纹: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其名称是据《吕氏春秋》而来。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基本特征是一个横置的S形,正符合于“上下皆曲”的特点。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带有明显的由鸟纹、龙纹衍化而来的痕迹。

5.凤鸟纹: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象征吉祥。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确的鸟纹。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是二里冈期的变形鸟纹。殷墟时期已有鸟纹作为主要纹饰。西周早期起鸟纹大量出现,一直到春秋时期。商代鸟纹多短尾,西周鸟纹多长尾高冠。鸟纹包括凤纹、鸱枭纹、鸾纹及成群排列的雁纹等。凤鸟纹多饰於鼎、簋、尊、卣、爵、觯、觥、彝、壶等器物的颈、口、腹、足等部位。

6.唐三彩:汉族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造型丰富多彩,又以动物造型居多。器物形体圆润、饱满,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7.金文:中国古汉字书体的一种,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产生于商朝,盛行于周朝,至秦汉逐渐衰落。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8.曹衣出水:又称“曹家样”,是由北齐曹仲达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画法之一。《图画见闻志》说曹仲达的人物画,衣服褶纹多用细笔紧束,似衣披薄纱,又如刚从水中捞出之感,后人因之命名。“曹衣出水"是与"吴带当风”相对的一个概念,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9.吴带当风:是由唐代画家吴道子创造的中国古代人物衣服褶皱画法之一。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以之称美吴道子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与曹衣出水相反,主要是指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纹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前者笔法刚劲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后者笔法圆转飘逸,所绘人物衣带宛若迎风飘曳之状。

10.昭陵六骏: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11.荆关董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山水画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的并称。荆浩、关仝两人属北方画派,作品沉郁雄浑,气势宏大,尽显北方山河的雄奇;董源、巨然属南方画派,笔法细腻,写尽江南风景的秀美。"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使得中国山水画从选材到技法都有了巨大的飞跃,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代表作巨然《秋山问道图》。

1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该画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画了韩熙载的复杂心镜,也是古代人物画的杰作。

13.元四家:元代山水画代表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的合称。四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并兼工竹石,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画风虽各有特点,但主要都从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代表作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14.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主张神似,用意第一。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多用中锋侧锋逆锋来表达。代表画家有林良、沈周、八大山人、齐白石等。代表作徐渭《墨葡萄图》。

15.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工笔画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历史悠久,在唐代已经盛行起来。以线造型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工笔画一般设色艳丽、沉着、明快、高雅,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色彩审美意趣。代表画家有仇英、张大千等。代表作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

16.吴门画派:中国明代中期的绘画派别,亦称“吴派”。因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谓。一般认为始于沈周,成于文徵明。明代中期以后“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尤其是在文人士大夫当中受到重现。吴门派在山水画上成就突出,在人物画和花卉画方面也各有建树。它的出现既振兴了文人画,又规范了“浙派”末流技法粗陋之习,推动了明代绘画深入发展。代表人物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张宏等名家。代表作《落霞孤鹜图》、《西山爽气图》。

17.清初四僧:清初著名画家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的并称。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四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18.宋代五大官窑: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的并称。五大官窑的诞生正式开创了烧制的实用器皿与观赏器皿的瓷器时代,以极高的艺术成就闻名于世。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以青瓷为主,有玉石般的质感,造型庄重大方。官瓷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胎色铁黑,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哥窑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的典型特征。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定窑色调暖白,釉面细薄润滑,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

19.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另一种说法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一种蓝玻璃。明代永乐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从伊拉克萨马拉地区带回一批“苏麻离青”料。苏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在适当的火候烧造下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鲜艳色泽,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20.釉里红:(1)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釉里红系用铜红料在瓷胎上绘画,施透明釉后在高温中一次烧成。其红色用铜红料在釉下,故属釉下彩。

(2)汉代传统瓷器品种,属于元代中期景德镇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元代釉里红大多呈灰白色,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

21.开光:一般是指宗教开光,在宗教中,经过开光的神像具有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性,受到信众的顶礼膜拜,使法物具有特别的灵力。根据宗教不同,可分为佛教开光、道教开光等。开光最初来自道教,是道教仪式之一,能够荡涤掉开光物品自性中的尘垢,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开光物品中去,开光物品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

22.《画语录》:又称《石涛画语录》或《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作者为清代著名画家石涛,“清初四僧”之一。以“一画”的命题把山水画论提高到哲理的高度,主张“借笔墨写天地而陶泳于我”,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借古以开今”,反对“泥古不化”。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

大影响。

二、简述题和论述题

1.简述先秦青铜器的基本功能

(1)先秦青铜器一般按用途划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具与工具、货币、玺印、度量衡器、铜镜、杂器等12大类。其中食器、酒器、水器、炊煮器合称为礼器,是统治阶级用意区别尊卑等级的器物。各等级统治者可以享用的青铜器形制、数量、质量、品种和组合方式由青铜器礼制明确规定。

(2)在古代文献中,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纳是青铜器的第一位的基本功用,而纳的基本目的是“示和”。所纳对象即古文献所谓“实物”,实际就是牺牲(肉食)、黍稷(主食)以及酒醴之类祖先生前生活必需品。主要是把此类物品分别纳入鼎、尊等各类器物中,然后作以调和,以供祭祀祖先之用。

2.贯休、梁楷和陈老莲(陈洪绶)的绘画之间有何异同?试加以评论。

相同点:(1)都擅长画人物画。

(2)画风洗练散逸,能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

(3)善于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

不同点:(1)贯休最善于画罗汉像。他笔下的罗汉,大都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即所谓“胡貌梵相”。罗汉形象,既与唐代佛教艺术中经常出现的胡人形象的传统有相继承的一面;同时,由于唐代佛教艺术逐渐世俗化,形象越来越写实,而贯休所画则不类世间所传,而是更加夸张变形,变得奇崛怪异,使“见者莫不骇瞩”。

(2)梁楷的人物画多以佛教禅宗人物或文人雅士为题材,以禅意入画。他擅作洗练放达的减笔画,以逸笔渗入院体画,富有个性,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其次,梁楷绘画题材广泛,手法多样,人物、山水、花鸟画并精。

(3)陈洪绶所画人物形象面容奇古,形体伟岸,衣纹排叠遒劲,尤擅“易圆以方,易整以散”的装饰手法,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超乎时辈的装饰意匠。其次,陈洪绶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版画方面。重要版画作品有《九歌图》《水浒叶子》等,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同时,他在绘画上的修养十分全面,也能山水与花鸟。其花鸟画兼擅工笔与写意,极富装饰趣味。

3.西周青铜器的基本特点

(1)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青铜工艺沿袭商代后期凝重典雅的风格,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

(2)在此期间,青铜冶铸技术继续发展,铜器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但种类有一个较明显的淘汰和更新过程。

(3)西周时期有许多铸工精湛、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且多有长篇铭文,它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文化、艺术等的重要资料。

(4)分期特点:

一、西周早期:最有特色的变化在于铭文,出现了许多长铭铜器,如大盂鼎、小盂鼎等。其次,出现了新的器种和器形,主要表现在饪食器方面。在纹饰上也有较多变化,出现一些新的纹饰,如蜗纹;原有的一些纹饰,如凤鸟纹,得到了长足发展;传统的饕餮纹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不如商代晚期那样森严可怖;四是作为衬底的云雷纹减少。

二、西周中期:以鼎为中心的礼器系统已经确立,乐器有很大发展,钟的数量明显增多。新纹饰的出现,如窃曲纹等,构图简单,线条清晰,给人以明快的感觉。

三、西周晚期:商代的绝大部分酒器至本期已绝迹。商代以来纹饰的神秘气氛消失了,呈现出一种朴素明快氛围。青铜器铭文发展到巅峰时期,如毛公鼎一样的长铭铜器大批出现。

4.简述秦代雕塑的主要特点

(1)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将雕塑艺术视为宣扬统一功业、显示王权威严、美化陵园建筑、纪念功臣将帅的有力工具,在建筑装饰雕塑、青铜纪念雕塑、墓葬明器雕塑等方面,均有辉煌的建树,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2)雕塑风格严峻,形体高大,崇尚写实,透露着阳刚之美。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欲望的形象写照。它继承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注重人力、与自然抗争的崇高精神。

(3)以秦兵马俑为例,秦代雕塑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之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5.简述徐州狮子山汉墓的主要特征

狮子山汉墓是西汉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刘戊的陵墓,它位于中国东部江苏省的徐州市三环路狮子山,四千余件兵马俑是汉墓的重要陪葬品,它发现于1984年,时隔十年后,发掘了主人墓——汉墓。汉墓位于徐州东郊狮子山南麓,凿石为室,穿山为藏,墓室嵌入山腹内深达百余米。

其庞大的规模、恢宏的气势、奇特的建筑结构,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在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墓中出土各类珍贵文物二千余件(套),有金、银、铜、铁、玉、石、陶等质地,其中不乏倾城倾国的艺术珍品,如雕龙玉璜、弦纹玉环、雕花玉厄、螭虎纹玉饰、镶玉漆棺、铜扁壶等,均是国内考古的首次发现,尤其珍贵的是科学工作者根据王陵中残留的楚王遗骨,首次成功地复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国的汉代,盛行灵魂不灭,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认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由此产生了“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在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上也极力摹仿现实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随葬品方面尽量做到应有尽有,几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应物品与器具。

墓葬形制有二:一曰竖穴墓,葬具多以棺椁及黄肠题凑;二曰岩洞墓,如徐州的楚王墓、永城芒山的梁王墓及曲阜的鲁王墓等,这些墓多依山凿石造墓。这种墓气势庞大,结构复杂,有棺有椁,道长室多,工程浩大。

墓地的选择:楚王选择葬地,一般是各具一山,山头都不太高大,自为一体。在墓的前方,一定要有开阔的空地,远山近水,一览无余,独占一山,曰“占山为王”。

甬道:早期较宽大,一般剖面约为2×2米左右,较短。

6.简述中国建筑最主要的几种屋顶形式

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丰富,变化多端,基本的样式主要有: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悬山式、卷棚式、攒尖式等,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

(1)庑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等级,多用于皇宫或寺观的主殿,如故宫太和殿、等。单檐庑殿顶多用于礼仪盛典及宗教建筑的偏殿或门堂等处,以示庄严肃穆,如北京天坛中的祈年门等。

(2)歇山顶:等级仅次于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

常用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和住宅园林中,也有单檐、重檐的形式。如北京故宫的保和殿就是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又称挑山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次仅次于庑殿顶和歇山顶。是我国一般建筑(如民居)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也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

(4)硬山顶: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造型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坡,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硬山顶出现较晚,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在皇家建筑及大型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5)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所有的垂脊汇聚在顶部一点,即宝顶。有几条垂脊就叫做几角攒尖顶。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西安钟楼、颐和园的郭如亭等。

(6)盝顶:一种较特别的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7)卷棚顶: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7.简述谢赫“六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美术史上的意义

主要内容:见于南齐谢赫的《画品》:“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1)“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2)“骨法用笔”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

(3)“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4)“随类赋彩”是说着色要与所画的物象色彩相似。

(5)“经营位置”是说绘画的构图需要费心安排。

(6)“传移模写”是说临摹作品来学习基本功,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意义:(1)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

(2)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所谓“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8.列举汉代以前主要几种书体

(1)甲骨文:通行于殷商时期,是现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镌刻在龟甲兽骨上,大小不一,线条纤细,直笔居多,棱角鲜明,字型瘦削挺拔。已经具备了中国书法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2)金文:中国古汉字书体的一种,是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产生于

商朝,盛行于周朝,至秦汉逐渐衰落。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脱去板滞,变化多样,更加丰富。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上的金文很具有代表性,是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最长者。《毛公鼎》铭文的字体结构严整,瘦劲流畅,布局不驰不急,行止得当,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铭、《散氏盘》铭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3)籀文:中国古汉字中书体的一种,又称“大篆”“籀书”。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风格遒劲凝重,字体结构整齐,笔画匀圆,并有横竖行笔,形体趋于方正,笔势圆整。线条比金文均匀,无明显的粗细不均的现象。形体结构比金文工整,开始摆脱象形的拘束,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4)小篆:产生于秦朝,汉代被隶书所取代。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的六国文字,创制的一种汉字书写形式。字体优美,笔画复杂,形式奇古。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9.简述王维和李思训各自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地位

王维:(1)王维是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苏轼评价他的作品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擅长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

(2)他首先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即使墨色浓淡相互渗透掩映,达到滋润鲜活的效果,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巨大贡献。

(3)其次,他“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李思训:(1)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明代董其昌推其为山水画“北宗”之祖。

(2)对山水画的追求尚未脱离六朝以来求仙访道的范围,但他的绘画更多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中寄寓的情怀。

(3)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4)他的金碧山水画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代表作为《江帆楼阁图》。

10.简述唐代仕女画的主要特征

(1)画面人物大都是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

(2)造型上注重写实求真,女子脸型圆润饱满,体态丰腴健壮,气质雍容高贵,展示出大唐盛世下皇家女性的华贵之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

(3)长线条圆润流畅,短线条细劲有力,具有活泼、典雅、含蓄的特点。为了表现贵族妇女的慵懒、丰满绚丽,强调人物面部和肌肤的材质感,体现贵妇服饰的那种薄而透明的质感,线条不能用豪迈粗狂刚劲来表现,而要显示出那种俏丽丰满柔美的感觉。

(4)色彩上绚丽、恢宏大度,形成大唐丽人的典雅绚丽之美。由于主要表现的是大唐贵妇,故着色较为浓重,注重色彩的装饰性,形成绚丽富贵的效果。主要以暖色调为主,但是没有火气、燥气,而是具有非常新鲜清丽的感觉,色彩雅致,既温馨可人,又艳而不俗。

(5)分期特点:一、初唐:仍受到六朝遗风的影响,造型清瘦,平涂和分染交替使用,线色结合,植物色和矿物色薄厚相间。

二、盛唐:线条上以吴道子为典型代表,开创了一个“天衣飞动”的线条世界。在色彩上以张萱为典型代表,绚丽华贵、丰颐厚体,开创了盛唐仕女“曲眉丰颊”的新风格。

三、中晚唐:将吴道子、张萱二人的特点融合在一起,使仕女画进一步完善,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形成大唐丽人的仕女画典范。这一时期的工笔仕女画在题材上以贵妇的游春、赏雪、按乐、吹笛、理妆、啜茗、调琴、挥扇为主。画面于对比中求统一,在微妙中找变化,线条松快大气,色彩绚丽典雅。如《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等。

11.苏轼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

(1)明确地提出了“文人画”的概念,以区别于画工画。苏轼指出文人画的根本风格在于“取其意气”,即更看重写意传神,不同于画工画只注重写实的特点。这一论述成为文人画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2)提出了“形神兼备论”。认为以形论画近于儿童之见,在欣赏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形”的层面上,要深入到“神”的层面中。苏轼在《王维吴道子画》一诗写道:“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其“超脱于形迹之外”的绘画理论对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提出“诗画一律”论,认为诗和画在规律上是一致的,诗的审美追求和绘画的审美追求具有共同性,即“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认为绘画和诗有着相似的创作规律,相似的欣赏原则,相似的创作目的和相似的审美类型。为了证实自己的艺术主张,苏轼以王维的画作为依据,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谓“画中有诗”,则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无形的诗的情趣。这一理论将绘画提高到了和诗歌创作同等的艺术地位,从而对绘画在中国艺术体系之中的地位和风格发展有了重要影响。

(4)综上,苏轼对中国文人画的影响在于从绘画观念上为宋代绘画提出了美学指导,即不求形似和自我表现,从而开辟了文人画新风,使中国绘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表现技法上,其“重意轻形”的主张也使得部分后世文人画逐渐脱离现实生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2.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1)首次提出“书画同源”“用笔同法”的观点。他认为书画不仅同体同源,而且笔法相同,并且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促进。张彦远的“书画同源”与“书画同法”理论对后世影响深大,对之后书画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2)提出品评绘画作品的五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对谢赫的“六法”作出了进一步的阐发,强调“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在阐述顾恺之等经典画家的笔法风格特点时,指出了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的“疏”“密”二体的发展线索。

(3)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原则。认为生动的神韵是形似的目的,反对琐碎的描述。

(4)强调绘画艺术的传统性,主张表现绘画对象的时代特点和地域风貌。

(5)强调绘画的社会功能。承前人之言,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强调了绘画对于成就教化,人伦方面的作用;从“天”与自然的角度强调了穷神变,测幽微方面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

的结合。更为重要的是他将绘画与六经并论,认为绘画艺术的地位与经、史同等,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比前人更全面更深入。

13.简述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对绘画品评标准

(1)提出品评绘画作品的五个等级:自然、神、妙、精、谨细。在中国美学史上最早对谢赫的“六法”进行了阐述和发挥,把形似和神似作为“气韵生动”的核心内容,强调通过象形来表现对象的骨气。崇尚自然美,以“自然”为艺术美的最高准则和理想。

(2)张彦远在绘画品评问题上立了两个座标:一个是横坐标。对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提出一个标准。他首推自然一等,提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体现了庄学精神。所谓“自然者”,应该是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作品,能够使人感到有一种生活气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真情实感,而不是虚假的,矫揉造作的。张彦远所谓的“自然者”,就绘画技巧而论,就应该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就是石涛所说的“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境界。

(3)另一座标是纵坐标对不同时代的作品有一个品评标准,即在《论名价品第》一节中所定的三古。即:“今分为三古以定贵贱。以汉、魏、三国为上古,……以晋、宋为中古,……以齐、梁、北齐、后魏、陈、后周为下古,……隋及国初为近代之价。”

14.简述宋代绘画繁荣的原因

(1)政治上,北宋的统一消除了封建割据造成的分裂和隔阂,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着相对安定的社会局面。南宋虽然偏安江南,但由于物产丰盛,经济、文化都得到继续发展并超过北方,给文人提供了安定的创作环境。

(2)经济上,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坊和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未有的繁荣。为绘画艺术提供了大量题材内容。

(3)文化上,市民阶层开始崛起,城市文化生活空前活跃,绘画的需求量明显增长,绘画的服务对象扩大,为绘画发展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

(4)文人士大夫将绘画视为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热情高涨。

(5)受宋代理学的影响,画家视野扩大,深入现实生活,注重对物的体察,刺激了山水、花鸟画的长足发展。

(6)继承了隋唐的绘画艺术和理论。

15简述郭熙的绘画理论

(1)郭熙的绘画理论经其子整理成《林泉高致》开篇阐明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强调对真实的山水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验,要“身即山川而取之”。提倡广泛游历、多看真山真水,在创作中把高明的格调体现在溪山烟霞之中,收到夺造化之功,穷尽要妙的艺术效果。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历练积累之路,对于很多后世学画者有着具体的指导意义。

(2)强调绘“可游可居之境”,画出士大夫渴慕林泉的理想佳境,主张山水画家应“所养扩充”“所经众多”“所览纯熟”“所取精华”,在文化、生活、技巧各方面有全面的修养。(3)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郭熙还强调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呈现其不同状貌。他详细列举了数种不同的山、石、水、木的特点,主张表现技法应因势象形,不拘泥于特定的笔墨法则。

(4)提出“三远说”,即“高远”“深远”“平远”,表现了超脱尘俗的意趣。

(5)注重绘画创作的精神专一,重点强调了作画态度,主张做到主观情感和客观境界的相融。

16.简述明代家具的基本特征

(1)总体上来说,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

(2)材料上,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出产的优质木材,如花梨、紫檀等,也有一些采用木质轻松、纹理细直的木材,如桐木等。木材色泽柔和,纹理细密,木质坚实而有弹性,呈现出动人的质地美,由此形成了明代家具轻巧、挺拔、简洁的特点。

(3)样式丰富多彩,从功能上可分为椅、几、橱柜、床榻、台架、座屏等六大类。

(4)制作工艺精细合理,全部以精妙的榫卯结合部件,制作上采用攒边等作法。坚实牢固,能够适应冷热干湿变化。

(5)造型匀称而协调,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与功能要求极相符合,没有多余的累赘。各个部件的线条均呈挺拔秀丽之势。刚柔相济,线条挺而不僵,柔而不弱,表现出简练、质朴、典雅、大方之美。

(6)装饰以素面为主,局部饰以小面积浮雕或透雕,以繁衬简,朴素而不寒简,精美而不繁缛。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中国艺术史》课后章节测试满分答案

第一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艺术? A. 山水画 B. 京剧 C. 书法、山水画、京剧都是 D. 书法 2 【单选题】(20分) 根据本节内容,哪一个研究方法是“艺术史的分期、断代的研究”? A. 文献研究法 B. 田野调查法 C. 图像学研究法 D. 观念史分析法

3 【单选题】(20分) 以下哪句说法是正确的? A. 中国艺术史它不是历史学,它只是来研究艺术为主。 B. “艺术”史研究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与考古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思想史研究等交叉。 C. 究其艺术的本质概念就是艺术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 D. 现在的艺术并不是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影视、设计等艺术综合体。 4 【单选题】(20分) 进化论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进步的,始终是向前发展的。这种进步是以()为标志,以物质工具为尺度。 A. 物质资源 B. 艺术 C. 生产力 D. 社会制度

5 【单选题】(20分) 河姆渡文化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A. 魏晋以后到晚清 B. 原始艺术 C. 夏商周三代艺术 D. 秦汉艺术 第二章测试 1 【单选题】(20分) 以下选项中,()比较典型地反映了新时期时代先民建筑的结构规整、功能齐全、礼制初现的样态。 A. 石寨山遗址 B. 丁村遗址 C. 白羊村遗址 D.

半坡遗址 2 【多选题】(20分) 黄河下游有()和()这两种文化。 A. 河姆渡文化 B. 半坡文化 C. 北辛文化 D. 大汶口文化 3 【多选题】(20分) 原始艺术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区。 A. 长江中下游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黄河下游地区 D. 黄河中上游地区

答案--中国美术史试题4套汇总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4套)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2分,20分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B )。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D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3、《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4、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著是( 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5、“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6、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7、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8、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9、《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 宁 D.燕文贵 10、《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1、徐悲鸿国画代表作品是( A )。 A.《愚公移山》 B.《松影瀑声图》 C.《水声山色图》 D.《百寿图》 12、六朝时期谢赫所著的( A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美术史论专著,在画史上享有不朽的声誉。 A《古画品录》B《叙画》C《历代名画记》D《画山水序》 13、王蒙的山水常用(A )皴。 A牛毛 B披麻 C豆板 D解锁

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2016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1、上林苑瓦当 1)作品名称及年代:西汉上林瓦当 2)作品内容:该面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 上林瓦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瓦当上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加 以规矩方正,与当时的汉印文字(缪篆)风格一致。 3)书写时文宇笔划依照当面的弧形而弯曲有致。汉代瓦当当面边际凸 起的弦纹一般只有一道,真品中有双重弦纹的极为罕见。该块上林 文字瓦为单弦纹,文字竖读,疏落有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 2、徐州北洞山彩陶俑 1)作品名称及年代:徐州北洞山彩陶俑(西汉) 2)作品内容: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其颜色丰富 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和谐, 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绘均不相 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形式多样。 男子保持佩刀剑的习俗,但有一部分失去了实际使用价值, 主要是显示仪容。汉代礼服的服色有具体规定,一年四季按 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季夏(即立秋前) 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3)作品赏析: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 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 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3、汉张迁碑 1)作品名称及年代:汉张迁碑 2)作品内容:碑文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 令张迁的生平事迹及为人。 3)作品赏析:《张迁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 但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雄强拙厚, 线条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方正严整、 端正朴茂,寓平于险,外敛内张;字形大 小不拘一格,方扁一任自然;整体布局上下呼应,左右连贯。全碑气息宽博宏 大,堪称汉碑中的上品,为研究汉篆的上佳范例。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

中国美术史试题库(一) A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王堆汉墓帛画描绘的主题思想是( B)。 A、天地神话 B、引魂升天 C、墓主生活 D、仙人出行 2、已知最早的纸本绘画《地主庄园图》出土于( A)。 A、吐鲁番晋墓 B、昭通霍氏墓 C、安丘冬寿墓 D、酒泉丁家闸墓 3、描绘宫中嫔妃生活哀怨的作品是( C ) A、虢国夫人游春图 B、捣练图 C、挥扇仕女图 D、簪花仕女图 4、“昭陵六骏”浮雕中具有情节性的作品是( A )。 A、飒露紫 B、拳毛騧 C、白蹄乌 D、特勒骠 5、《潇湘图》的作者是五代画家( C )。 A、荆浩 B、关仝 C、董源 D、巨然 6、首次提出山水画“三远”的论着是(B )。 A、图画见闻志 B、林泉高致 C、画继 D、山水纯全集 7、“元四家”中山水画章法稠密的画家是( C )。 A、黄公望 B、吴镇 C、王蒙 D、倪瓒 8、明代纯以彩色在熟纸绘绢上作写意的画家是( B )。 A、边景昭 B、孙隆 C、林良 D、吕纪 9、清代从摹习古法掌握前人经验与程式入手的绘画教科书是( D )。 A、顾氏画谱 B、程氏墨苑 C、十竹斋画谱 D、芥子园画传

10、与经享颐、何香凝共同组织“寒之友”社的画家是( D )。 A、居廉 B、高剑父 C、高奇峰 D、陈树人 11、作为使用工具的( B ),既是人工制品的鼻祖,也是造型艺术的端倪。 A.壁画 B.石器 C.物件装饰 D.雕塑 12、魏晋时期被奉为“正书之祖”的书法家是( C )。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钟繇 D.陆机 13、阿房宫是( A )最重要的宫殿建筑群。 A.秦代 B.汉代 C.东周 D.战国 14、霍去病墓的主题雕塑是( B )。 A.《避邪》 B.《马踏匈奴》 C.《羽人骑天马》 D.《牵牛像》 15、《读碑窠石图》作者是( A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燕文贵 16、《韩熙载夜宴图》作者是( D )。 A.周昉 B.黄荃 C.周文矩 D.顾闳中 17、.五代画家董源山水画代表作品是( A )。 A.《潇湘图》 B.《溪山行旅图》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整理

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商周青铜艺术1、青铜器分期 二里头文化期夏代青铜器的基本特点:(前19C----16C) 1)少数青铜礼器已经做得比较精巧,器壁匀薄; 2)夏代青铜礼器的装饰基本是圆点,园块和几何纹饰; 3青铜器形体受陶器影响,为商代提供了参考。代表器物:乳钉纹爵。 商早期(盘庚迁殷)青铜器特点:(前16C----15C中叶) 1)商代青铜器一般比较匀薄,纹饰边线清晰深峻,镂刻技术高超,含铅量高; 2)出现了圆锥形款足(中空),扁足(实心)。 3)纹饰大多为复杂的兽面纹器物:饕餮乳钉纹方鼎 商中期青铜器特点:(前15C中叶----前13C) 1)器物比早期厚重,尤其口部; 2)品类增多; 3)出现了斝(jia)(圆筒底体的)圆底爵开始; 4)宽体觚(gu)喇叭状的觚; 5)纹饰纹样装饰特点加强,浮雕出现 6)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个别器物上发现做器者本人的族氏徽记。 商晚期前段青铜器的特点:(前13C----前11C) 1)方形器大为发展; 2)纹饰方面,动物形象比较具体,有主次之分; 3)铭文多为一二字,为器物所有者的族徽(出现铭文); 4)器物方面代表器物:司母戊(后母戊)鼎,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商晚期后段青铜器特点: 1)器物方面,无肩尊和扁体卣是新出的典型器,出现车马器; 2)纹饰最为发达,艺术装饰水平达到高峰(动物,神怪为主的兽面纹空前发展); 3)有较长的铭文,铸工精细,内容增多(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 4)出现蹄形足圆鼎较多,双耳簋,平底爵消失代表器物:人面钺,四羊方尊,大禾人面方.. 鼎,虎食人卣. 西周青铜器特点:周人有计划有目的的改变(殷)商人礼器重酒的习俗体制,而建立起重食的礼器。 1)新出现了方形簋,西周早期,利簋;大盂鼎,三足圆鼎 2)长篇铭文盛行(祖先功业和自身业绩)记载了史事;3)出现了新纹饰(鸟兽)。 西周中后期: 1)鼎,簋,鬲规范化,大克鼎 2)波曲纹的出现。最大的簋,害夫簋;铭文最长的鼎,毛公鼎;水器,虢季子白盘;颂壶东周春秋早期:(前770----前7C上半叶)子仲姜盘 春秋中期:(前7C上半-----6C上半)立鹤方壶(复杂美感、立鹤莲花) 春秋后期:(前6C下半-----前476年)越王勾践剑 战国时期:(前476----前221)镶嵌图像纹壶犀牛尊错金银工艺 2、青铜器文饰: 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kui)龙或夔凤图案。它形象狰狞可怕,用来“辩神奸”的图腾符号。春秋时代基本消失。 3、青铜器铸造工艺: ①陶范:内外范两层拼合成中空铸模,铸造铜器,完成后打碎内外陶范 ②失蜡法:春秋以后采用的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它用石蜡做成器物模型,陶土包在外面做成外模,

中国美术史内容要点

中国美术史重点整理 一章:史前中国美术 1. 石器时代—人类以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 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区别,划分及特点。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1万年前),人们将稍加打制的天然石块 (半成品)作为生产工具,目前发现200多处化石和遗物。 初期(300万年--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西侯度文化、元谋人 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山西襄汾丁村)21-17 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新人广西柳江、内蒙河套、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18000 出现了很多饰品,鸵鸟蛋皮,山西朔县峙峪遗址石墨磨制的的装饰品,骨针,钻孔贝壳,石珠等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 4000年左右),以磨制石器为典型代表的 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对整个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人们已经 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农耕和畜牧,陶器和原始纺织业出现,原始建筑 和村落出现。 陶器:用红土、沉积土、黑土、黏土、瓷土等作为胚胎,用或低温烧 制而成,有横穴式、竖穴式,850度到1000度左右。 1921 河南(红陶和彩陶)半坡型(人面鱼纹盆、彩陶船型壶),庙底沟型(曲腹小平底碗、卷唇曲腹盆) 甘肃(彩陶)石岭下类型(叶形纹彩罐、鲵鱼纹小口平底瓶),马家窑类型(尖底瓶、四系双耳才陶瓮),半山类型,马厂类型(小口折沿宽肩 罐) 龙山文化1928 山东(蛋壳黑陶,红陶、灰陶、白陶)蛋壳杯、陶鬶 大汶口文化(黑陶) 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青莲岗文化(红陶和彩陶)河姆渡文化(黑陶)、良渚文化 绘画:图案和图画我国最早的绘画艺术—新石器彩陶上的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彩陶装饰、居址地画、岩画、其他器物纹饰刻画等。 《鹳鱼石斧图》仰韶半坡彩陶,墨彩,中国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画幅最大的作品。

中国美术史考研复习资料

中国美术史部分 名词解释 (一)史前及先秦美术 1、彩陶:是在打磨光滑的陶胚上用天然的氧化铁和氧化锰作颜料进行描绘,经入窑烧制后,橙红色的胎底上形成黑、红、白等色图案的一种陶器。 2、黑陶: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碳而成的,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密致。 3、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以粉碎后的瓷石制坯,烧成温度约1200℃,已经基本烧结,器表多施釉。商周的青釉器皿已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处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4、舞蹈纹彩陶盆:马家窑出土,高14cm,口径29cm,底径10cm。盆卷唇平底,内壁绘有四道平行带纹,最上一道较粗,口沿处也有一圈带纹,上下两组纹饰间有舞蹈三组,每组两边用弧线分割,两组弧线间还有一条斜向柳叶形宽线,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着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辨发,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之意。 5、金有六齐:金指合金青铜,是红铜与锡、铅的合金。齐是调剂的意思,也就是比例。锡使青铜质硬,铅使青铜质软,其中主要是铜与锡二者的配比。 6、失蜡法:是一种先进的青铜铸造方法,以蜡做模,用细腻的稀泥将做好的蜡模糊上,再将范内的蜡模熔化,外范与内范之间的就是模,再往模内灌注铜液,待冷却后去除器物。 7、莲鹤方壶: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土河南新郑,高126cm,宽54cm,重64.28kg。全器从造型到装饰充满了灵动的生意,通体满饰纠结的龙螭纹,器耳、器足和扉棱皆设计为生动灵异的怪兽。镂空的莲瓣围绕的壶顶,中立一昂首展翅欲飞的鹤。 8、岩画: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一般以动物血或皮胶作调和剂)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画在岩壁或岩石上的图画。 9、饕餮纹: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夔龙或夔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辨神奸”的图腾符号。 10、徐黄异体:指徐熙、黄筌二人都画花鸟画,因二人社会地位不同,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志向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各自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后人称之为“徐黄异体”。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2. 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出土地点是1949_年在长沙陈家山 3. 《步辇图》中所画的皇帝是_唐太宗李世民 4. 吴道子的生活时代是唐朝 5. 五代荆浩所著的山水画论是__《笔法记》_ 6.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城市是__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_____ 7. 顾闳中传世的著名画卷是__《韩熙载夜宴图》_____ 9. 南朝谢赫提出“六法”中的艺术最高准则是___气韵生动____ 10. 中国古代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11. 我国唐代最享盛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是__李思训_____ 13. 五代南唐山水画家董源的传世作品有__《潇湘图》_____ 14. 中国古代皇帝中最爱好花鸟画而且在花鸟画中具有相当成就的是___宋徽宗赵佶____ 15. 明末以画肖像而著名的画家是___曾鲸____ 16. 清初在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是__八大山人_____ 17. 元代前期倡导书画同法,并在绘画、书法上都有较高造诣的是___赵孟頫___ 18. 阎立本生活的年代是___初唐____ 19. 展子虔《游春图》的艺术形式是___青绿重彩____ 20. 湖州竹派的开创者是___文同____ 21. 黄公望创作的著名山水画长卷是___《富春山居图》____ 22. 倡导“南北宗说”的画家是____董其昌___ 23. 新石器时代半坡型彩陶的典型装饰纹样是____《人面鱼纹彩陶盆》___ 25. 唐代以画仕女著称的画家有__张萱、周昉_____ 26. 唐代王维被誉为“___文人画的鼻祖_______” 27. 北宋初年以画寒林平远著称的山水画家是___李成____ 28. 以生动自然的花鸟形象打破黄筌画风对宫廷绘画垄断的北宋画家是___崔白____ 29. 北宋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被辑成《林泉高致集》一书。 31. 明代后期在水墨写意花卉画中最富有成就的画家是__徐渭_____ 32. 大同云冈石窟创建于__北魏_____ 33. 中国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美术创造是__青铜器_____ 34 龙门石窟的所在地是____河南洛阳___ 35. 顾恺之的传世绘画作品有__ 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_____ 36. 宋代画家范宽被誉为“宋画第一”,其代表作品有__《溪山行旅图 37. 元代山水画《渔庄秋霁图》的作者是___倪瓒____ 38. “扬州八怪”中最擅画墨竹的是___郑燮____ 39. 明人“吴门四家”中有一位工匠出身的著名画家是___仇英____ 40. 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是___《人物龙风帛画》和《御龙人物帛画》 41. 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最早被列入国家科举制是在___北宋____ 42. 克孜尔石窟所在地是___新疆____ 44. 《画继》的作者是__ 邓椿_____ 45. 在中国绘画史上,最早创“披麻皴”的是___董源____ 46. 在明代万历年间,把欧洲圣像油画带入中国的是___罗明尔坚____ 47. “以形写神”说最早由顾恺之提出来的。 49. 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件最富特色的青铜器是___《莲鹤方壶》____ 50. 中国最早的一部绘画通史是___《历代名画记》____

中国艺术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 862 ] 考试科目名称: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绘画、书法部分约30分 雕塑部分约20分 音乐部分约30分 舞蹈部分约20分 戏曲部分约20分 文学部分约20分 建筑园林部分约1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中国艺术史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1、系统掌握中国历史上主要的传统艺术部类之发展源流与脉络。 2、掌握中国历史各阶段主要的艺术家及其艺术成就。 (二)考试内容: 内容主要限定在中国古代艺术史方面,涉及少量的20世纪以来的艺术。考查的主要艺术部类是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文学六大传统艺术。对于中国的建筑、园林与书法,亦应有一定的了解,应在宏观上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每阶段的独特成就。 1、原始社会的艺术 ①结合原始社会的实际情况,理解原始艺术之实用性先于审美性的特点。 ②原始艺术“三位一体”的内涵。 ③巫术与原始艺术的关系。 ④原始社会中绘画和雕塑的类型及特点。 ⑤原始岩画、舞蹈形彩陶盆等原始艺术的文化史地位及意义。 ⑥原始社会在乐器制作方面的成就。 ⑦“构木为巢”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 ⑧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及其文化象征意义的了解。 2、商周时期的艺术 ①商周时期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它们在艺术上的主要成就。 ②商代青铜雕塑的类型、成就及饕餮形等纹饰之审美涵义。 ③商周时期玉雕的发展情况。 ④“律吕”、“八音”、“丝竹”、“五声音阶”等概念及其对中国歌舞的贡献。 ⑤商周在钟、鼓、磬等乐器的制作方面的情况。 ⑥商周时期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周易》、《尚书》。 ⑦对皇家园林——周代灵台的了解。 3、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 ①绘画方面的主要类型及收获。 ②理解墨子的“非乐说”。 ③《乐记》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乐记》文本的解读。

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2016中国艺术史考试备选题目 1、上林苑瓦当 1)作品名称及年代:西汉上林瓦当 2)作品内容:该面瓦当在陕西西安上林苑遗址出土,属西汉时期产品。上林瓦 当显然为苑名的题书。汉代瓦当上的篆书是以小篆为基础加以规矩方正,与 当时的汉印文字(缪篆)风格一致。 3)书写时文宇笔划依照当面的弧形而弯曲有致。汉代瓦当当面边际凸起的弦纹 一般只有一道,真品中有双重弦纹的极为罕见。该块上林文字瓦为单弦纹, 文字竖读,疏落有致。瓦边平整较为宽阔。 2、徐州北洞山彩陶俑 1)作品名称及年代:徐州北洞山彩陶俑(西汉) 2)作品内容:神态逼真,宛若真人,惟尺寸稍小,其颜色丰 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色调配置 和谐,衣纹线条流畅飘逸。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 绘均不相同,面部表情生动细致,眉目、胡须纤细如毫, 形式多样。男子保持佩刀剑的习俗,但有一部分失去了实 际使用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汉代礼服的服色有具体规 定,一年四季按五时着服,即春季用青色;夏季用红色; 季夏(即立秋前)用黄色;秋季用白色;冬季用黑色。 3)作品赏析:这些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 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我国西汉时期陶俑艺术的精品,对研究西汉诸侯王的仪卫制度 和服饰剑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3、汉张迁碑 1)作品名称及年代:汉张迁碑 2)作品内容:碑文内容为故吏韦萌等追念县令张 迁的生平事迹及为人。 3)作品赏析:《张迁碑》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但 也参以圆笔,笔画严谨丰腴,雄强拙厚,线条 挺直中有俯仰变化;结构方正严整、端正朴 茂,寓平于险,外敛内张;字形大小不拘一 格,方扁一任自然;整体布局上下呼应,左右连贯。全碑气息宽博宏大,堪称汉碑中的上 品,为研究汉篆的上佳范例。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的整体风貌1、气韵生动:中国艺术的内在精神 2、阳刚与阴柔: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3、和: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 中国史前艺术(玄想与务实) 旧石器时代艺术石器 新石器时期艺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艺术磨制石器与玉器(玉兽面纹锛) 彩陶和黑陶虚灵飞动(彩陶鱼纹盆黑陶高足杯) 岩画与建筑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时代) 青铜器司母戊鼎 青铜器的用途主要在于祭祖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 青铜器是如何反应奴隶制的:A、青铜器是国家、政权、统治的象征。 B、青铜器可以用来区分统治者的身份和权利。 C、当时的酷刑被雕铸在青铜器上,史称刑鼎。 D、铸造青铜礼器前的一整套礼节仪式也体现了政治统治的内容。 战国时期艺术 以儒家和老庄美学思想为主体的先秦美学显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早熟性和其他一系列不同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特征。艺术视角逐渐从天上转向人间,从鬼神转向现实人生。 写实手法占据上风。 战国时期艺术概貌 1.绘画和雕塑走向独立 战国帛画(我国绘画的开端)《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2.青铜工艺技法多样,有模印、线刻、金银错、鎏金、镶嵌、失蜡法 3.建筑、书法、纺织等也有较大的发展。 瓦当,音乐《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甲骨文、金文 秦汉艺术 秦代艺术概貌 (一)秦代建筑艺术具有帝家风度 1.宫殿建筑:咸阳宫、阿房宫 2.陵墓:秦始皇陵 3.秦长城 ★秦代雕塑艺术具有写实风格秦陵兵马俑武士群俑将军俑骑兵鞍马俑 艺术特色:巨大广博细微精深 与青铜器神秘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 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定。 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张之处。 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二)秦代书法:秦篆李斯小篆 汉代艺术概貌(气势古拙)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中外美术史10套)

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中国美术史一 一、填空题(40分) 1、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是以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2、依陶器的用途可分为器,器和器。 3、春秋时代的青铜器,具有社会大变革时代的艺术特色。 4、画像石是用于构筑、、或的建筑石材。 5、秦汉时代表示威仪等第的建筑物是。 6、“为冢象祁连山”,指的是汉代的墓址。 7、《魏晋胜流画赞》的作者是,《画山水序》的作者是,《叙画》的作者是。 8、唐代画家的,忠实地表现了千余年前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往来。 9、“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提出的。 10、五代时期的画家创造了北方重峦峻岭和江南的秀丽风光,北方以、为代表,南方以、为代表,形成两种不同的风格和画派。 11、宋代画家王希孟的,代表了画院青绿一体精密不苟,严格遵依格法的画风。 12、“元四家”指的是、、、。 13、“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出于明代画家的《》中。 14、清初专攻花卉创为没骨画法的画家是。 15、清初“四僧”中的,提出“一画论”。 16、“金陵八家”龚贤的画风有与之分。 17、清代木板年画中,年画,年画,年画被称为三大年画产地。 18、“海上三任”是活跃在上海画坛的、、。 19、近代画家即“弘一法师”,从日本回国后,致力于艺术教学。 20、民国时期“岭南三杰”指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根据现有资料,可知画像石萌发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是() A、洛阳永宁寺 B、登封嵩岳寺塔 C、慈恩寺塔 D、五台山佛光寺 3、唐代与吴道子齐名的雕塑家是() A、韩伯通 B、宋法智 C、吴智敏 D、杨惠之 4、开创金碧山水一派的画家是() A、李思训 B、王维 C、王洽 D、吴道子 5、突破“黄家富贵”成规的画家是() A、赵昌 B、易元吉 C、韩若拙 D、崔白 6、被称为古代山水画中巨作的是() A、鹊华秋色图 B、浮玉山居图 C、富春山居图 D、春山欲雨图 7、明清都城所建坛庙气势最大艺术性最高的是() A、天坛 B、地坛 C、日坛 D、月坛 8、被称为“万园之园”的苑囿建筑是() A、颐和园 B、圆明园 C、承德避暑山庄 D、拙政园 9、清代以画《鬼趣图》讽刺现实而著名的画家是() A、黄慎 B、华€€ C、金农 D、罗聘 10、被视为“海派”名家,但未定居上海的画家是() A、张熊 B、胡远 C、虚谷 D、吴昌硕 三、名词解释(15分) 1、青铜器 2、瓦当 3、米氏云山 四、简答题(20分) 1、战国帛画反映的内容及艺术特点是什么?

中国美术史复习要点

第一章.原始美术 1 .原始美术的特征:混沌性 ①原始美术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物 ②原始美术尚未有明确的门类划分 2.仰韶文化彩陶的分期 1.早期:半坡类型:《人面鱼纹盆》、《鱼纹盆》 2.中期:庙底沟类型: 3.晚期:马家窑类型:《舞蹈纹彩陶盆》 3. 玉器刻纹在形式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左右对称 刻线圆转流畅 构图匀称 形象具有威慑力 4. 陶器的发明具有怎样的意义 陶器的发明,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发明,也是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说明人类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新石器时代的艺术成就集中体现在彩陶上,它表明,人类已经有了自觉的审美意识。 5.中国古代建筑的萌生时期,是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 6、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大型公用建筑,被认为是后代宫殿建筑和宗庙建筑的开端。 第二章.先秦美术 1.三代青铜器类型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1.武器和生产工具 2.生活用品 3.乐器 2.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有两种基本的方法,即块范法和失蜡法。 3.青铜纹饰的造型特点 首先,纹饰依形而饰,形状与器形完美统一。 其次,装饰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最后,装饰多采用对称的格式 4.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 1.初期:相当于殷商前期:还明显具有陶器的某些特点,器形幼稚古朴,简率凝重,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无纹饰,大型铜器则以单层凸起饕餮纹和弦纹为主,无底纹。 2.盛期:大致为商后期至西周初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大都体现出鲜明的“祭器”“礼器”性质,蕴涵着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造型特别庄严、古朴,纹饰繁缛精美。代表作品:《司母戊大方鼎》、《人面盉》 3.转折期:大致为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这时的青铜艺术开始呈现出典雅和谐的美。青铜器的形制较以前简便有些器物装饰极为简洁。代表作品:《毛公鼎》、《散氏盘》、《颂壶》 4.衰落期: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始:青铜艺术所承载的的社会、宗教、政治意义消失了。青铜器呈现出世俗化的精巧气象代表作品:《立鹤方壶》、《宴乐攻战铜壶》 第三章秦汉美术 1.秦始皇陵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排列有序,军容严整,以宏伟浩大的气魄体现了秦始皇率领军队统一中国的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考试用)上课讲义

中国美术史基础知识 一、史前-秦汉美术史 1、旧石器时代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和许家窑人的石球体现出一定的造型规律。 2、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彩陶工艺的成就最突出。 3、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最鲜明的装饰纹样。 4、花瓣纹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中最流行的装饰纹样。 5、河南临汝阎村出土的鹳鱼石附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一件代表作。 6、1982年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出土一件泥塑女神头像。 7、良渚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玉器是琮。 8、山东龙山文化中黑陶工艺成就最为突出。 9、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漆器出土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 10、兽面纹(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样。 11、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大批商代晚期的青铜雕塑。 12、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商代后期青铜器的典范作品。 13、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青铜器的杰出代表。 14、青铜器铸造中的失蜡法出现于春秋中期。 15、湖南长沙楚墓曾出土两幅帛画,即《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 16、散氏盘铭、毛公鼎铭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的杰出代表,具有重要的书法史价值。 17、秦始皇陵兵马俑群位于陕西临潼,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大、真、多。 18、西汉霍去病墓石雕运用了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19、江苏连云港孔望山摩崖造像的年代当属东汉晚期。 20、马王堆1号汉墓T形帛画的主题思想是引魂升天。 21、河南永城汉梁王墓是西汉前期的一座壁画墓。 22、位于河南洛阳的卜千秋墓是西汉后期一座代表性壁画墓。 23、东汉后期代表性壁画墓有河北望都1号汉墓、河南密县打虎亭2号汉墓、内蒙古和林格

中国美术史重点复习资料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器艺术 1、器及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器代表新石器彩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1、色泽多样化,2、黑制作成熟,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术。 河姆渡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大汶口、龙山]) 仰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绘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安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史前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塑。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良渚: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意味。 北方红山:采用圆雕的技法,描绘生活中或神化中的动物,造型生动活泼,带有较强的装饰性。 第二章先美术 (一)先青铜艺术 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 ***** 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中外艺术史考试大纲及推荐书目

《中外艺术史》考试大纲及推荐书目 一、考试要点与相关能力要求 1.考查考生对中外艺术发展历史的系统了解,主要包括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中国设计史、外国设计史等内容。 2.考查考生对中外美术历史、中外设计历史的熟悉程度、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 二、考试题型 本门课程考试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题目形式可参考推荐书目各章后的思考题。 三、考试范围 第一部分中外美术史 一、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史前美术 一、旧石器时代美术 美术的起源、美术的早期形态 二、新石器时代雕塑 陶塑、泥塑、石雕、玉雕、骨牙雕 三、新石器时代绘画 彩陶装饰画、壁画与地画、岩画 四、新石器时代工艺 陶器、石器与玉器、其他工艺 五、新石器时代建筑 第二章夏商周美术 一、青铜器 先秦、二里头文化青铜器、商代青铜器、西周青铜器、春秋战国青铜器 二、雕塑 青铜雕塑、石雕、玉雕、陶塑、漆木雕 三、绘画 壁画、帛画、漆画 四、书法

陶器、玉器、漆器、其他工艺 六、建筑 第三章秦汉美术 一、雕塑 陶塑、石雕、玉雕、青铜雕塑、木雕 二、绘画 帛画、宫殿壁画、墓室壁画、装饰画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 画像石、画像砖 四、书法 秦代书法、汉代书法 五、工艺 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织绣、金银器 六、建筑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一、绘画 墓室壁画、石窟壁画、漆画、画家与传世作品、画史画论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院雕塑 三、画像砖与画像石 画像砖、画像石 四、书法 三国西晋书法、东晋书法、南北朝书法 五、工艺 瓷器、织绣、其他工艺品 六、建筑 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 一、绘画 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寺观壁画、版画、画家与传世作品、画史画论 二、雕塑 陵墓雕塑、石窟雕塑、寺观雕塑 三、画像石与画像砖 隋代画像石、唐代画像石、五代画像石与画像砖 四、书法 隋代书法、唐代书法、五代书法 五、工艺 陶瓷器、金银器、织绣、其他工艺 六、建筑 第六章宋辽金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概括汇总

1、彩陶/仰韶:绘黑红色装饰。装饰法则:适应使用条件,注意视线接触面最佳效果,根据部位和曲率装饰;对比分割双关多效法。 黑陶/龙山文化: 1、新石器晚期。早期龙山:粗灰陶,蓝纹绳纹;河南龙山:绳纹,多单把陶鬲;陕西龙山:鬲绳纹罐;良渚文化:圈足镂孔;典型龙山文化以山东中心,采用轮制,弓玄纹划纹或素面磨光。大而光的蛋壳黑陶。、鬼脸式腿的鼎。 2、陶轮、封窑技术。坚实耐用,灰色或黑色。黑薄光纽。以造型见长,、、鬲、豆、杯、鼎。 纹样发展: 1、原始-彩陶几何纹生产编织,商周至六朝-动物纹天神宗教观念,隋唐后-植物纹思想解脱生产发展。 2、商饕餮,周窃曲,战蟠螭,汉四神云气,六朝莲花,唐牡丹,元松竹梅,明串枝莲。 明式家具: 1、硬木家具。花梨、紫松、楠木优质硬木。椅凳、几案、箱柜、床榻、台架、屏座6类。 2、造型洗练,庄重敦厚,精工巧作,典雅大方。古代家具典范。 3、意匠美(巧而得体,精而合宜,适用耐用,色调深沉,质感坚实,情趣高尚);材料美(优质木材,本身色纹,不用油漆,自然之美);结构美(榫卯构成,结实精细,构架合理,不用钉胶,攒边做法使面不变形,增加美观);工巧美(面的处理,优美比例,恰当尺度,线流畅自然,牙子、卷口形成曲线,曲直对比。

泥面塑: 1、泥人张:天津张氏泥塑工艺,源于清代,现第5代。鲜明的现实主义,真实刻画形象神态。用色敷彩,自成特色体系。 2、惠山泥人:江苏无锡惠山,400年。浓厚的装饰性和民间特色。不强调如实描写,大胆的省略夸张。简:突出主题刻画重点,满:虚实相生,明:色彩明快对比强烈。 2、陶瓷砖石 未干工具压花纹,胎质灰黑,山形螺旋—烧陶 合纹样,二方连续,红黄黑白灰交替。—胎骨坚硬,紫或紫黑,泥条圈叠成型。

中国美术史试题及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中国美术史青铜艺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 A、礼器 B、乐器 C、兵器 D、车马器 2、秦陵兵马俑三号坑设计的是( C )。 A、主题部队 B、混合部分 C、军事指挥部 D、弩兵 3、创造“秀骨清象”风格的画家是( C )。 A、曹不兴 B、卫协 C、陆探微 D、张僧繇 4、开创我国青绿山水端绪的作品是( A ) A、游春图 B、江帆楼阁图 C、明皇幸蜀图 D、千里江山图 5、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敞肩拱桥是( A ) A、安济桥 B、广济桥 C、宝带桥 D、安平桥 6、宋代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的画家是( b ) A、李成 B、范宽 C、许道宁 D、郭熙 7、元代学识深厚的少数民族画家是( C ) A、钱选 B、李衎 C、高克恭 D、王渊 8、明代擅长“易园以方,易整以散”装饰手法的画家是( A ) A、陈洪绶 B、崔子忠 C、丁云鹤 D、吴彬 9、瓷器中的“粉彩”出现于( C ) A、嘉靖时期 B、万历时期 C、康熙时期 D、雍正时期 10、《点石斋画报》的主要执笔人是( A ) A、吴有如 B、郑曼陀 C、张聿光 D、马星驰 二、单项选择题(10分) 1、A 2、C 3、C 4、A 5、D 6、B 7、C 8、A 9、C10、A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0分) 1、黄河流域半坡彩陶纹饰最多的是( D ) A、兽面纹 B、凤鸟纹 C、几何纹 D、鱼纹 2、秦汉时代表**仪登第的建筑物是( A ) A、门阙 B、墓表 C、享堂 D、坞壁 3、首先提出“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一绘画功能的是( B ) A、顾恺之《画云台山记》 B、谢赫《画品》 C、宗炳《画山水序》 D、王微《叙画》 4、我国第一部绘画断代史著作是( B ) A、历代名画记 B、唐朝名画录 C、贞观公私画史 D、续画品

中国美术史答案

1、原始社会彩陶有哪些类型?分别叙述其时代年限、造型及装饰 的特色。 早期以象生性花纹为主的半坡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左右,圆底或平底较多,造型风格朴实厚重,纹饰有人面纹、鱼纹、鹿纹等较写实的形象,少量几何纹,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中期以象征性花纹为主的庙底沟类型彩陶,年代距今6000年,代表性器形有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盈而稳重,纹饰以写实的鸟纹为主,较多几何纹。虚实相生,构思巧妙。晚期以几何形花纹为主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包括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左右,造型有瓮、壶、罐、盆、钵、碗等多种多样,纹饰以黑色和黑红相间的波状纹、垂幛纹和旋涡纹为主,动感强烈。半山类型距今4500年左右,代表器型有长颈小口宽肩大腹双耳罐,造型丰富,稳重大方,纹释以黑色为主,黑红兼用的螺旋纹、锯齿纹、菱格纹等为多,有阴阳双关的效果。马厂类型距今4000多年,代表器型小口折沿宽肩罐,造型高耸稳重,纹饰以四大圆圈纹,方格线纹和蛙形纹为多,风格粗狂简率。 2、试述商周时期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鼎是商青铜器中最尊贵的器物,有的成为政权的象征。商代的鼎有方圆大小等不同的形制,大多庄重威严,装饰华美,具有非凡的气势。青铜器铸造已达到较高水平。1939河南安阳的司母戊方鼎为商代后期王室所铸祭器。是已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造型宏伟庄严。为长方形,龙纹组成兽面纹装饰带。商代妇好墓青铜器460件, 1938湖南宁乡出土的四养方尊,器口张开,口沿下饰以开放的焦叶纹,器身遍布云纹、夔龙纹、和兽面纹。设计新颖,结构复杂,制造精巧,成功之做。 西周前期的青铜器仍沿袭商后期的风格样式,但铭文开始逐渐增多,西周中期青铜器中的酒器明显减少,风格趋向简朴、具有恐怖神秘色彩的兽纹、夔龙纹等纹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并出现了长篇铭文,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形成典雅和谐、洗练朴素的风格。大盂鼎为西周初期所铸,歧山出土。毛公鼎为西周后期青铜器中代表性器物。虢季子白盘造于西周中晚期,为长方形。壶为中后期及春秋时流行的酒器。颂壶为西周晚期时器物,。 3、说明霍去病墓石雕群的创作年代、主题思想、艺术风格及历史 意义。 强大的西汉王朝继承和发扬前代优秀艺术传统,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外来艺术,从而使汉代的雕塑艺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汉代雕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强大王朝的艺术,以深沉雄大的气魄体现出充满自信和创造活力的时代精神。汉代雕塑在中国雕塑史上具有典范的意义。秦汉雕塑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古代文献记载,汉代盛行大型石刻、金属雕刻作为宫殿、园囿等建筑布局的特定设置。目前可以见到的汉代雕塑作品多为陵墓雕塑,其中以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最为杰出。 霍去病墓石雕群为汉代陵墓雕刻中最杰出的作品。霍去病(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17年)是汉武帝时的名将,能征善战,曾六次率军抗击匈奴,夺得祁连山、焉支山及河西走廊,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