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与分析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众多的湖泊,但也面临着湖泊富营养化的挑战。本文将对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进行评价与分析。

一、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影响

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导致湖泊水体生物生长失衡的现象。主要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无机盐和有机物。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农业化和工业化,这些活动导致了大量的废水排放和过度施肥,使湖泊富集了大量的营养物质。

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过多的营养物质使湖泊水中悬浮物和浑浊度增加,降低了水的透明度,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多样性。其次,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导致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形成大规模的赤潮,不仅影响水质,还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中毒藻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二、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为了评价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1. 水质指标:包括总氮、总磷、透明度等指标,可以通

过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水体透明度。

2. 藻类指标:通过监测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可以

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一般来说,绿色藻类和蓝藻的数量

较多,说明湖泊受到较严重的富营养化影响。

3. 底泥指标:湖泊底泥中含有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通

过采样和分析底泥样品,可以评估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历史变化。

4. 生物指标:富营养化会对湖泊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群

落结构产生影响,通过监测湖泊中的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判断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通过以上指标的评估,可以对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

三、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分析

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的几个典型城市湖泊进行了富营养化分析。

首先,对颐和园的西湖进行了水质监测和藻类监测。结果显示,西湖的总氮和总磷含量较高,透明度较低。同时,湖泊表面出现了大量的绿色藻类和蓝藻,说明西湖受到了较严重的富营养化影响。

其次,对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湖泊进行了底泥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湖泊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富含大量的氮和磷。这表明湖泊已经受到了长期的富营养化影响,底泥中的营养物质的释放会进一步加剧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

最后,对颐和园的大水法进行了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监测。结果显示,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少,生物多样性较低,而富营养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城市湖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这对湖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四、富营养化防治措施与建议

为了控制和减轻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 加强污水处理:加大对污水的处理和处理设施的建设投入,减少废水的直接排放,避免污水中的富营养物质进入湖泊。

2. 合理施肥:农业用地要合理施肥,减少过度施肥造成的氮、磷排放,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进入湖泊。

3. 建立湖泊保护区:通过设立湖泊保护区和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加强湖泊的保护和管理,避免湖泊受到不合理开发和利用。

4.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增强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湖泊的污染和破坏。

综上所述,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加强科学评价和分析,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轻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建设湖泊湿地生态系统

为了减轻和控制北京城市湖泊的富营养化问题,建设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防治措施。湖泊湿地是由湖泊、湿地和周边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自净和自我修复能力。以下是建设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 湖泊沿岸绿化:增加湖泊沿岸的绿化带,种植适应湖泊环境的湿地植物,例如芦苇、香蒲等。这些湿地植物具有较强的吸收和降解富营养化物质的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湖泊中的富营养化问题。

2. 湖泊沿岸景观规划:在湖泊沿岸进行景观规划,增加

湖滨公园、湿地公园等湿地景观,提供观赏和休闲的场所。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湿地资源,可以吸引游客和居民前往湖泊周边,减少对湖泊的污染和破坏。

3. 湖泊水质治理:加强湖泊的水质治理,采取适当的技

术手段,如人工湿地、水生植物修复等,改善湖泊的水质。人工湿地是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系统,可以有效去除湖泊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和污染物,提高湖泊水质。

4. 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包括湖

泊自然保护区、湖泊景观保护区等。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限制不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湖泊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5. 强化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加强对湖泊环境的监测和

调查,掌握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变化趋势。通过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促进科普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湖泊保护知识,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湖泊的污染和破坏。

综上所述,建设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控制和减轻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增加湖泊沿岸绿化、规划湿地景观、治理湖泊水质、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湖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湖泊保护工作,推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是北京城市面临的严峻环境挑战之一。湖泊富营养化不仅会造成水质恶化,还会破坏湖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增加湖泊沿岸绿化、规划湿地景观、治理湖泊水质、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强化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以及促进科普宣传和教育。

首先,增加湖泊沿岸绿化是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举措。通过植被的修复和种植,可以增加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率,减少水体的曝光面积,降低水温和水体的蒸发速度,从而减缓湖水富营养化的速度。此外,湖泊沿岸的植被可以过滤和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湖泊受到的污染源输入,改善水质。

其次,规划湿地景观是保护湖泊生态系统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湿地具有良好的自净能力和水质净化作用,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通过合理规划湿地景观,保护和恢复湿地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湖泊富营养化的风险,并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

第三,治理湖泊水质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其他污水处理设施,对排入湖泊的污水进行处理,可以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含量,改善湖泊水质。此外,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雨水污染的治理,减少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输入,也是保护湖泊水质的关键措施。

第四,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是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限制不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湖泊受到的人为干扰,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同时,建立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湖泊的监测和保护工作,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五,强化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是制定防治措施的科学依

据。通过加强对湖泊环境的监测和调查,我们可以掌握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和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和机制,为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促进科普宣传和教育是推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解决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可以减少对湖泊的污染和破坏。通过组织各类宣传活动、举办讲座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湖泊保护知识,倡导环保的生活方式,可以实现公众的环保参与和共同推动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

综上所述,建设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解决北京城市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措施。通过增加湖泊沿岸绿化、规划湿地景观、治理湖泊水质、建立湖泊保护区网络、强化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以及促进科普宣传和教育,可以有效保护湖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湖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参与湖泊保护工作,也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湖泊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r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m—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的相关关系rij及rij2值※ ※: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ij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 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⑴ TLI(chl)=10(2.5+1.086lnchl) ⑵ TLI(TP)=10(9.436+1.624lnTP) ⑶ TLI(TN)=10(5.453+1.694lnTN) ⑷ TLI(SD)=10(5.118-1.94lnSD) ⑸ TLI(CODMn)=10(0.109+2.661lnCOD)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Mn)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 富营养 (Eutropher) 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实验报告 篇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实验二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2.掌握总磷、总氮测定方法 3.评价水体(情人坡、外山村河、风则江)富营养化程度 二、方法原理 总磷(磷钼蓝法):在酸性溶液中,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po43-)。随之用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与之反应,生成磷钼锑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把它还原为深色钼蓝。砷酸盐与磷酸盐一样也能生成钼蓝,0.1μg/mL的砷就会干扰测定。六价铬、二价铜和亚硝酸盐能氧化钼蓝,使测定结果偏低。

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检测法):总氮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转变为硝酸盐后,再以紫外法进行测定。 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K2s2o8+h2o→2Khso4+1/2o2Khso4→ K-1+hso4-hso4-→h++so42- 加入氢氧化钠用以中和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压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波长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 A=A220-2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cm) 干扰及消除:①水样中含有六价铬离子及三价铁离子时,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以消除其对测定的影响。②碘离子及溴离了对测定有干扰。测定20ug硝酸盐氮时,碘离 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0.2倍时无干扰;溴离子含量相对 于总氮含量的3.4倍时无干扰。③碳酸 盐及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可消除。④硫酸盐及氯化物对测定无影 响。 方法的适用范围:该法主要适用于湖泊、水库、江河水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1. 外部养分负荷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和计 算湖泊接受的外部养分负荷和湖泊自身的处理能力来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2. 水质监测法是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定期监测湖泊的水质参数,如营养盐浓度和浊度等,来评估湖泊的营养状态。 3. 水华发生频率评价法是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一种方法,通过记录和统计湖泊 发生水华的频率和规模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4. 湖泊透明度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透明度是反映湖泊内溶 解性物质、浮游生物等因子的重要指标,透明度较低可能表明湖泊存在富营养化问题。 5. 氯叶藻生物量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测量湖泊水体中 的氯叶藻生物量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6. 叶绿素a浓度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叶绿素a是湖泊中浮游植物的重要生物标志物,测量湖泊水体中的叶绿素a浓度可以反映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 7. 湖泊底泥养分含量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分析湖泊底 泥中的养分含量,如氮、磷等元素,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8. 藻类多样性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调查和记录湖泊中 不同种类藻类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 9. 湖泊生态系统变化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方法,通过分析湖 泊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变化,如鱼类种群结构和水生植物分布等,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 化程度。 10. 湖泊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调查和记录 湖泊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如浮游植物和动物种群的密度和多样性等,来评估湖泊的富 营养化程度。 11. 水生植物覆盖度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测量湖泊中水 生植物的覆盖度来评估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 12. 水体色度评价法是一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水体的颜色和透明度可以 反映湖泊水质的改变,较高的颜色值可能与富营养化有关。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eco)

附件1: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m j j TLI Wj TLI 1)(`)( 式中:)(∑TLI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 —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 (j )—代表第j 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 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 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 式为: ∑==m j ij ij j r r W 122 式中:r ij —第j 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 的相关系数; m —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 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 及r ij 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 的相关关系r 及r 2值※ ※: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 ij 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 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⑴ TLI (chl )=10(2.5+1.086lnchl ) ⑵ TLI (TP )=10(9.436+1.624lnTP ) ⑶ TLI (TN )=10(5.453+1.694lnTN )

⑷TLI(SD)=10(5.118-1.94lnSD) )=10(0.109+2.661lnCOD) ⑸TLI(COD Mn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 ) 酸盐指数(COD Mn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 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 富营养(Eutropher) 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 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在同一营养状态下,指数值越高,其营养程度越重。 注:此规定由总站生态室负责解释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一、本文概述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湖泊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组成部分,其健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如氮、磷等)含量过高,导致水生生物过度生长,水质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本文旨在探讨湖泊富营养化的评价方法及其分级标准,以期为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介绍湖泊富营养化的定义、成因、危害,并重点阐述现有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最后提出合理的分级标准,为湖泊富营养化的监测、预警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二、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是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湖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 指数评价法:这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通过选取一系列与富营养化相关的水质参数,如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根据它们的浓度或生物量,按照一定的公式或模型计算出综合指数,

以此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常见的指数评价法有卡尔森营养状态指数(TSI)、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等。 多元统计分析法:该方法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湖泊的多个水质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影响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进而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常用的多元统计分析法有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CA)等。 生物评价法:这种方法基于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来评价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常用的生物评价法有生物量法、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生物指示种法等。生物评价法能够直接反映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因此在湖泊富营养化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遥感评价法:利用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高空平台获取湖泊的遥感影像,结合地面实测数据,对湖泊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遥感评价法具有覆盖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大尺度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以上四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湖泊的具体情况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评价,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湖泊富营养化与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但许多湖泊正面临着富营养 化的问题。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如氮、磷等,从 而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这种过度生长会对水生态系统产生严重 的影响,从而对湖泊的健康造成威胁。 一、富营养化的原因 湖泊富营养化通常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农业、城市化以及工业化 等活动会导致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化肥的使用、污水的排放和 农业废弃物的倾倒都会向湖泊输送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进入湖泊后,被浮游植物(如藻类)吸收利用,从而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的现象。 二、富营养化的影响 1. 水质恶化:富营养化会导致湖泊水质下降。藻类过度生长会消耗 水中的氧气,导致缺氧现象的发生。同时,藻类大量繁殖会使湖泊水 体变绿,甚至出现水华现象,从而破坏湖泊的生态平衡。 2. 破坏生态系统:藻类大量繁殖会导致浮游动物数量暴增,这些浮 游动物会捕食浮游植物和其他生物,从而破坏湖泊的食物链。湖泊的 生物多样性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生物甚至可能灭绝。 3. 经济影响:湖泊富营养化对经济也有重大影响。富营养化导致水 质变差,使得湖泊无法供人们饮用、进行农业灌溉以及进行水上交通 等活动。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形成水华,对旅游业等产生负面影响。

三、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为了评估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可采用以下指标: 1.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可以通过检测湖泊中的氧气含量、水中溶解氧、营养物质(如氮、磷)、浊度等参数进行评估,从而判断湖泊中是否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 2. 生物指标:直接观察湖泊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变化,如浮游植物的种类丰富程度、浮游动物的数量以及底栖生物的组成等,可以揭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 生态指标:通过评估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组成、能量流动等参数,可以对湖泊的健康程度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判断湖泊营养级结构平衡与否,了解食物链关系是否稳定等。 四、富营养化治理与保护 为了减缓富营养化对湖泊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 管理废水排放: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的处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相应标准,以减少营养物质的输入。 2. 合理利用化肥:加强农田管理,减少化肥过量使用,避免化肥的流失进入湖泊。 3. 治理湖泊沉积物:定期清理湖泊的富营养化沉积物,以减少藻类生长的底物。

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

作者: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1、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方法: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Wj—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的相关权重。 TLI(j)—代表第j种参数的营养状态指数。 以chla作为基准参数,则第j种参数的归一化的相关权重计算公式为: 式中:r ij—第j种参数与基准参数chla的相关系数; m—评价参数的个数。 中国湖泊(水库)的chla与其它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r ij及r ij2见下表。 中国湖泊(水库)部分参数与chla的相关关系r ij及r ij2值※ ※:引自金相灿等著《中国湖泊环境》,表中r ij来源于中国26个主要湖泊调查 数据的计算结果。 营养状态指数计算公式为: ⑴ TLI(chl)=10(2.5+1.086lnchl) ⑵ TLI(TP)=10(9.436+1.624lnTP) ⑶ TLI(TN)=10(5.453+1.694lnTN) ⑷ TLI(SD)=10(5.118-1.94lnSD) ⑸ TLI(COD Mn)=10(0.109+2.661lnCOD) 式中:叶绿素a chl单位为mg/m3,透明度SD单位为m;其它指标单位均为mg/L。 2、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评价指标: 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3、湖泊(水库)营养状态分级: 采用0~100的一系列连续数字对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进行分级: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 30≤TLI(∑)≤50中营养(Mesotropher) TLI(∑)>50 富营养 (Eutropher) 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 60<TLI(∑)≤70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 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

湖泊富营养化监测方法及水质改善策略

湖泊富营养化监测方法及水质改善策 略 湖泊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水资源,提供了水源、饮用水、农 业灌溉等多种用途,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不断增加,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湖泊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因此,开展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和水质改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泊富营养化监测是指对湖泊富营养化状况进行定量评估、实时监测和长期监测的过程,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湖泊富营养化程度、水质状况和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水质改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下面将介绍湖泊富营养化监测的方法以及水质改善策略。 湖泊富营养化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水质监测、环境调查和 生态评价等。水质监测是最常用的湖泊水质检测方法,通过采集湖泊水样并进行分析,评估湖泊水质状况。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叶绿素a、浑浊度等。环境调查主 要包括湖底沉积物采样和湖泊周边环境状况的调查,通过了解湖泊周边环境的变化和沉积物中的富营养化状况,评估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和富营养化来源。生态评价是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方法,通过对湖泊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了解富营养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水质改善策略。首先,建立环境规划和管理制度,制定湖泊保护和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强湖泊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加强湖泊周边地区的环境保护,减少湖泊富营养化的源头污染物输入。其次,开展湖泊富营养化的综合治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手段控制湖泊中的营养盐浓度,包括湖泊深层水体引流、沉淀和曝气、生物修复和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等方法。此外,加强

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湖泊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湖泊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在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和水质改善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 下几点。首先,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站和监测网络,使监测数据能够准确、快速地反映湖泊水质状况。其次,加强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水质传感器等,提高湖泊富营养化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此外,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湖泊富营养化监测和水质改善经验,提升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治理的水平。 总之,湖泊富营养化监测方法及水质改善策略是保护湖泊 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通过科学有效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湖泊富营养化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质改善。同时,湖泊管理和公众参与也是解决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湖泊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第$(卷第,期 "##"年$#月中国环境监测 YOZN[\O]SOTUVM\ONT\[NOPNOWXNOU {\V0$(K\0, vQT0"##"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 王明翠$/刘雪芹"/张建辉$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摘关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 $###(&. 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富营养化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而目前现有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混键 词!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分级标准 文献标识码!5 文章编号!$##"%+##")"##".#,%##46%#& 因此有必要统一评价方法和分级标准/以便加强对湖泊的管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2乱/ 中图分类号!("43 789:;9= %/S)/^###"*/W.J5KLMNOPQRNTUVWXNOUYOZN[\O]SOTUVM\ONT\[NOPWSOT[SSN_NOP$XNOU !bR05T/T‘aD !V’S’Qm=no@GADUgSSRT[\dXNQUTN\OZUVRUTS]STX\hVUccNfNQUTN\OcTUOhU[h

0kUOhQVUccNfjTXSVUgSSRT[\dXNQUTN\OTlcOSQSccU[jT\eRNVhURONf\[]]STX\hNO\[hS[T\]U OUPSTXSVUgScUOhd[\TSQT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在自然因素和或.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营养盐输入湖泊水) 体/使湖泊逐步由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的一种现象2 自然界的湖泊随着自然环境条件的变迁/有其自身发生p发展p衰老和消亡的必然过程/由湖直泊形成初始阶段的贫营养逐渐向富营养过渡/ 在自然状态下/湖泊的这种演变过程至最后消亡2 是极为缓慢的/往往需要几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2但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这种演化过程大大加快/富营养化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2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科学p 统一的评价方法/以便加强对湖泊的管理/保护湖泊生态环境2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就是通过与湖泊营养状态有关的一系列指标及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湖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投影寻踪聚类方法用于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因子识别是成功的/方法操作简单/易于计算机编程实现2该方法依据数据自身特性进行分析/避免了权重经验或人为确定的任意性/评价结果能客观反映样本的真实特性2同时/该方法还能给出指标相对权重及其重要性排序/并通过逐次筛选实现关键因子的识别/可指导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治理/避免盲目性2该方法可推广应用于其它类似的综合评价问题的分析研究2 r$s李长孙0区域水资源水质综合评价方法rs0中国环t 境科学/$**&/$&)$.!+&%+60收稿日期!"##$%$"%"&’修订日期!"##"%#(%"# 作者简介!王明翠)女/湖北荆州人/高级工程师0$*+,-./ 陈守煜/李成林0模糊模式识别在碧流河水r"s王国利/ 库评价中的应用rs0大连理工大学学报/$**6/&6t)+.!+**%6#&0r&s李祚泳0城市综合环境质量的物元分析评价rs0环t 境科学/$**+/$+),.!6+%6(0 杨志峰/张远0kr4s李魏/4###标准中重大环境因素uv$的判别方法rs0中国环境科学/$***/$*)4.!&&&%t

北京河湖体检报告

北京河湖体检报告 一、引言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一直备受关注。河湖体检是评估河 湖水质和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将对北京市河湖体检报告进行详细分析。 二、体检指标与评价方法 河湖体检主要采用水质、生物学指标和水生态系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水质指 标包括水温、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等;生物学指标包括浮游生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等;水生态系统指标包括河湖景观、沉积物质量、生态系统健康等。 三、河湖体检结果与分析 1. 水质指标评价 根据体检结果显示,北京市大部分河湖水体水质状况良好。pH值在6.5-8之间,符合鱼类和水生生物的生存要求。而溶解氧指标反映水体的呼吸能力,表明水体内的氧含量良好。氨氮和总磷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高浓度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现象,但北京市绝大部分河湖的氨氮和总磷含量在安全范围内。 2. 生物学指标评价 生物学指标是评估河湖生态环境健康的重要依据。浮游生物是水体营养状况的 指示物种,丰富的浮游生物数量表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低。底栖动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敏感指示物种,其种类和数量与水体富营养化呈负相关关系。水生植物是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净化能力的重要评价指标。根据河湖体检结果,大部分河湖的生物学指标表明水体环境相对良好。 3. 水生态系统评价 水生态系统评价主要包括景观评价、沉积物质量评价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景 观评价体现了河湖的生态功能,并评估了水域面积、湿地面积等参数。沉积物质量评价反映了水体污染程度和重金属累积情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考虑了水体环境、生物多样性、物种数量等指标。根据河湖体检结果显示,大部分河湖的水生态系统相对健康。

大气温度变化对湖泊水温和富营养化的影响分析

大气温度变化对湖泊水温和富营养化的影响 分析 湖泊是地球上重要的水体,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湖泊的水温和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将探讨大气温度变化对湖泊水温和富营养化的影响。 首先,大气温度变化对湖泊水温产生直接影响。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温度升高, 进而影响湖泊的水温。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已导致许多湖泊的水温上升。水温的上升会改变湖泊的生态环境,影响物种分布和生态系统功能。高温会加速湖泊水体中的物质代谢速率,影响藻类的生长和寿命。此外,水温的升高还会导致湖泊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从而对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其次,大气温度变化也对湖泊富营养化产生重要影响。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和水体生态系统失衡。气候变暖引起的湖泊水温上升,加剧了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高温使湖泊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解速率增加,释放出更多营养盐。此外,高温也改变了湖泊中的水体循环和混合方式,使得湖泊底层中的营养物质上升至水表层,为藻类生长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 湖泊富营养化对水生生物和湖泊生态系统产生多重影响。过度富营养化会导致 湖泊中的藻类暴发性繁殖,形成水华。水华不仅使湖泊水质变差,还会导致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此外,水华还会消耗湖泊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湖泊富氧化和鱼类死亡。湖泊富营养化的问题也给人类带来困扰,如水源污染、饮用水安全和旅游业发展受到影响等。 针对大气温度变化对湖泊水温和富营养化的影响,保护湖泊生态系统显得尤为 重要。首先,减缓气候变化是解决湖泊问题的根本途径。全球各国应联合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温室效应,从而减缓气候变化速度。此外,需要注重湖泊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湖泊富营养化与生态环境保护 湖泊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资源,它们孕育着丰富的生物种类和多样的生态系统。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中水体营养物质过量积聚的现象。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氮、磷等。湖泊自然富含一定量的营养物质,它们是维持湖泊生态平衡和支撑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然而,当人类活动引入大量化肥、农药和生活废水等,这些营养物质超过湖泊自身承载能力时,湖泊就会进入富营养化的状态。 湖泊富营养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首先,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水华的爆发。蓝藻是一类光合植物,其繁殖速度非常快,当湖泊中营养物质过多时,蓝藻便会迅速增殖,形成大面积的水华。蓝藻水华不仅破坏了湖泊的水体透明度,还会释放大量的有毒物质,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毒害甚至死亡。 其次,湖泊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湖泊生物多样性。大量的富营养化物质会改变湖泊中的水体环境,导致一些水生动植物无法适应,并逐渐消失。这不仅损害了湖泊的生态系统,还会对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造成巨大影响。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因此,有效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是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关键所在。首先,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确保农田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后才排入湖泊。其次,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确保城市废水排放达到标准。此外,还可以采取湖泊生态修复措施,比如适度开展湖泊植物修复和湖泊浮藻切割,以减缓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除了控制湖泊富营养化,保护湖泊生态环境还需要注重维护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湖泊和周边地区相互作用,它们的生态系统是相互依赖的。因此,我们要做到湖泊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保护湿地、河流和其他湖泊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湖泊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淡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环境污染的增加,湖泊的富营养化现象愈发普遍。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水质和生态环境异常的一种现象。本文将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影响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首先,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有多种。最主要的是人类活动带来的过度养分输入。工业生产、农业施肥、城市化建设等都会导致大量的氮、磷等养分物质进入湖泊。此外,污水排放和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也会对湖泊的养分平衡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气候变化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原因之一。气候变暖会导致湖泊水体温度升高,光照增强,从而促进藻类和其它浮游生物的生长。这些因素共同作用,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程度不断加剧。 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首先是水质恶化。高浓度的养分会促进水中藻类和 细菌的繁殖,导致水体变绿,甚至出现浓度过高的毒藻水华。水华会造成湖泊水质恶化,阻碍光合作用,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下降,给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威胁。其次,湖泊富营养化也会影响湖泊的景观价值和旅游业发展。富营养化的湖泊水体浑浊不清,湖水味道难闻,这对于游客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影响因素。此外,富营养化还会影响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破坏湖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生态环境的退化。 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源头控制和治理措施。首先是源头控制,即减少养分输入。要加强对工业、农业、城市污水等的治理,严格控制养分的排放。这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加强环境监管和规范。其次是治理措施,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水体流动调节、湖泊截污和水体深层通气等。化学方法主要通过添加草鱼和氧化剂等方式来改善湖泊富营养化。生物方法则包括藻类和浮游植物的生物控制和植被修复等。以上措施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结合具体湖泊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理。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 湖泊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对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将探讨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应对这一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湖泊的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地质、气候、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泊的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为富营养化的发生提供了条件。人类活动也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例如,农业活动中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工业废水排放、生活垃圾倾倒等,都会导致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加。当这些营养物质超过了湖泊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能力时,就会引发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水质恶化:湖泊富营养化会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水体中的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得浑浊,同时还会引起水的pH值、溶解氧等参数的变化,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生物多样性下降:湖泊富营养化会改变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过度繁殖的浮游生物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造成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死亡。富营养化还会改变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导致

生态系统失衡。 生态服务功能减弱:湖泊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之一,具有调节洪水、提供水源、补充地下水、维持气候等多种功能。然而,湖泊富营养化会使这些功能减弱甚至丧失,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加强污染源控制:针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形成原因,应加强对农业、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控制。例如,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从源头上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放。 生态修复:针对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的湖泊,应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例如,通过种植水生植物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水质;加强湖泊的水量调节,改善水文条件,促进水生生物的繁衍和恢复;加强湖泊周边的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公众教育和参与: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湖泊富营养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树立保护湖泊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也需要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到湖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来,形成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湖泊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会导致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湖泊水体逐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影响。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已经成为了我国水环境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相关知识。 一、富营养化湖泊的形成原因 富营养化湖泊是指湖泊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过高,导致水体中藻类、浮游生物等富集过多,进而引起湖泊生态系统的失衡和水质恶化。富营养化湖泊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城市和工业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排放过多。这些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它们会进入湖泊水体中,促进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湖泊周边的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如农业种植、城市建设等,都会导致湖泊周边的土地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入湖泊水体中。 3.湖泊中的水动力条件不佳。如湖泊水体的流动性不足、底泥淤积等,会导致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难以被有效地清除。 二、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理论 针对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有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 1.营养盐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首要任务是控制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减少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营养盐控制主要包括源头控制、中游控制和下游控制等措施。 2.生态修复理论。生态修复理论认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应该

是一个综合的生态修复过程,需要在控制营养盐的基础上,进行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物理修复等方法。 3.湖泊水动力学理论。湖泊水动力学理论认为,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需要考虑水动力学条件的改善,包括水体的流动性、水深、湖泊底部的泥沙等因素的调整和改善。 三、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实践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实践需要结合具体的湖泊特点和治理需求,采取科学的治理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实践: 1.营养盐控制。营养盐控制主要包括限制农业、城市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管理,采取湖泊水体内部的营养盐控制措施,如水生植物的种植、人工放流等。 2.湖泊生态修复。湖泊生态修复主要包括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方法。植物修复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促进水体中的有机物质的降解和营养盐的吸收,从而减少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生物的生长。生物修复是通过引入一些具有富营养化生物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加速水体中有机物质的降解。物理修复是通过改善湖泊水动力学条件,如水深、湖泊底部的泥沙等,促进水体的流动和混合,加速营养盐的沉淀和清除。 3.湖泊监测。湖泊监测是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湖泊水质、营养盐浓度、富营养化生物等指标的监测,及时掌握湖泊的变化趋势,为湖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潘家口水库秋季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

潘家口水库秋季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评价 王丽婷;柴增凯;肖伟华;刘玉才;王建华;尚静石 【摘要】基于多断面水质实测数据,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营养指数法,选用DO、TP、TN、NH3-N和CODMn这5项影响较大的评价因子对潘家口水库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除郭家庄南断面不存在水温垂向分层外,其他几个断面都存在水温分层现象;水库水温整体上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②从DO等5个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水库总体水质为Ⅴ类,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TN是制约水质级别和富营养化的关键因素;③水库水质在水深方向和水流流动方向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上游水质要明显优于下游水质,表层水质要优于底层水质;④对比春季和夏季水质状况,潘家口水库的秋季水质明显要差许多,夏季水质状况最好;⑤燕子峪至坝前段DO过低,大量鱼类死亡,可能是水体富营养化和网箱养殖过于集中造成大量碳化合物分解耗氧以及产氧量下降等一系列因素所致.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2014(030)002 【总页数】6页(P21-26) 【关键词】水质评价;富营养化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营养指数法;潘家口水库【作者】王丽婷;柴增凯;肖伟华;刘玉才;王建华;尚静石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95;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水文局,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

验室,北京100038;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4 与河流相比,水深比较大的水库、湖泊,由于流速小、深层紊动掺混能力差和风力的表层混合作用,其温度、泥沙以及水体中溶质浓度沿水深方向和水平流动方向都有显著的变化。在综合评价湖泊水库水环境质量以及夏季水温分层方面,国内相关学者[1-5]做了许多探索。潘家口水库作为天津、唐山等城市的主要水源地,建成以来就受到科研和管理人员[6-8]的格外关注。潘家口水库的来水量特点是,时间上分配很不均匀,一年之内的来水主要集中在7—9月,秋季进入枯水期。秋季是保证潘家口水库水质安全和供水安全的关键阶段,研究秋季潘家口水库水环境质量状况对保障潘家口水库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获取 目前在年际、年内以及不同水期对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多,但缺少对枯水期河道型水库水质在垂向和流动向分布规律的研究。由于冬季水库水面结冰,不适合水质监测,因此安排2010年秋季10月29—31日在潘家口水库采集水质数据,详细分析潘家口水库水质在秋末的特殊分布规律,评价潘家口水库的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以期为枯水期潘家口水库的供水安全保障提供参考。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承德、唐山两市的滦河干流上,总库容为29.3亿m3,多年平均径流量24.5亿m3,属多年调节水库,其功能以供水为主,兼顾防洪、发电和灌溉。多年来,潘家口水库水质一直符合国家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潘家口水库水深最大可达80 m,向北绵延60多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