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的方法,根据临床具体病征施治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介绍针灸治疗几种常见病的方法

一.针灸治疗牙痛:

(一)概念: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症状之一。见于西医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周脓肿和牙本质过敏等。

(二)取穴:上牙痛:下关、合谷、内庭、牙痛穴

下牙痛:颊车、合谷、三间、牙痛穴

(三)定位: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弓,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

点处

内庭:足背第2、3趾间的缝纹端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弓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

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处。

三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牙痛穴:(奇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四)操作:下关穴可深刺1.5-2.0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合谷穴直刺0.5-1.0寸,内庭穴直刺0.5-1.0寸,颊

车穴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0寸,三间穴直刺0.3-0.5寸,

牙痛穴直刺0.5寸,强刺做捻转泻法,出现针感后,留针2.-30

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每次3分钟左右,每天1-2次

二、针灸治疗落枕

(一)概念: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经过多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是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二)原因:(1)肌肉扭伤,如夜间睡姿不正确,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发生静力性损伤,是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

(2)感受风寒:如盛夏贪凉,睡眠时颈背部受封着凉,使颈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临床诊断容易

(三)治疗

1.急性期(当天)不要按摩,针刺方法为宜。

取穴:昆仑、后溪、风池、阿是穴

定位:昆仑:处踝后方与跟腱之间

后溪:轻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内缘,掌横纹尖处

风池: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处

(四)操作方法:先针刺远端穴,昆仑、后溪直刺0.5-1.0寸持续

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

刺骨部的穴位,风池、阿是穴直刺1.0-1.5寸,施捻转补法

1分钟,各穴均留针20分钟。

拔罐法:阿是穴拔罐,可用三棱针点刺3-5点,闪火拔罐,出血量5-10ml,留罐时间5分钟。

(落枕穴位置:手背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2.恢复期(第二天后)

可在针灸基础上加上局部按摩(手法宜轻)

方法:站于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弓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

痛点稍用力,直至感到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

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

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三.“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

(一).大醒脑主要用于中风急性期(多用脑梗死,脑出血慎用)主穴:取双侧内关和人中,患侧三阳交

辅穴:患侧极泉、委中

(二).小醒脑主要用于中风恢复期及轻症患者

主穴:取双侧内关和印堂,患侧三阳交

辅穴:患侧极泉,尺泽、委中

(三).定位取穴:

内关: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

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肌腱之间。

人中:正坐仰靠式仰卧,于人中沟线上,中1/3交点内侧缘后方。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沿往下移1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

尺泽:仰掌、微屈时,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

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点

印堂:仰靠或仰卧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取穴。

(四).方法:

1.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

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

0.3-0.5寸,采用雀啄法(泻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

泪为度,再刺三阳交,沿胫骨内侧缘于皮肤呈45度角

斜刺,针尖刺到三阳交穴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

采用提插补法,针感传到足趾,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印堂穴刺入皮下后使针直立,采用轻雀啄手法(泻法),

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2.辅穴:

极泉穴:原穴沿经下移1.0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

毛,医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

直刺0.5-0.8寸,施提插泻法,患者有手麻胀

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宜。

尺泽穴:取穴时应屈肘或内角120度,医者用手托住

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施提插泻

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

以患侧前臂及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者用左手握住患肢

踝关节,以医者肘关节顶住患肢膝关节,刺

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度,进针1.0-1.5寸,

施提插泻法,易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附:1.针灸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颈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针刺刺激轻重分为三种:

(1)强刺激:进针深或大弧度捻转或用力提插或进针后手持针柄做震颤动作等均为强刺激泻法。

(2)中等刺激:轻于强刺激,中等手法,叫平补平泻法。

(3)轻刺激:轻于中等刺激,患者有轻度的针感,也叫补法。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并对临床疗效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4例(2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4例(26.6%),总有效率73.3%;实验组中痊愈的患者共计7例(46.6%),有效患者共计7例(46.6%),无效患者共计1例(6.6%),总有效率为93.3%,可以从数据看出,实验组明显比对照组的效果好(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的方法对偏瘫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对患者的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予以广泛应用和推广。 标签:中风偏瘫;中医针灸;效果 中风偏瘫属于脑血管疾病,临床证明该病的致残率极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肢体部分麻木、口歪眼斜等等,患者一旦中风,很有可能给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且留下严重后遗症[1]。本文通过对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疗效进行简单分析和对比,探讨中医针灸在治疗偏瘫中的应用价值,主要根据中医中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方法对患者进行调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医院收治中风偏瘫患者共计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其中,男性患者共计17例,女性患者共计13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为(48.2±4.4)岁。两组患者经过详细检查后证实为中风偏瘫,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服用西药、手术等方法帮助患者清除脑颅中的淤血或积水,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特别的注意和治疗。 实验组:采用重要针灸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所需器材有环球牌针灸和英迪808i电针仪。具体步骤如下:取患者侧卧位,瘫痪侧朝上,选用0.5-2寸的针对患者的百会、上星、印堂、凤池等穴位施针,每个穴位留针约30min,对内关、坚贞、手三里、足三里、血海、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解溪、太冲穴等刺针之后接通英迪808i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时长约为30min左右,根据不同患者的承受能力和个人体质停止治疗;施针后每个穴位艾灸3柱,当患者皮肤潮红即可停止。进行施针1次/d,1个疗程为15次。后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和身体其他症状[2]。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需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关注,在治疗用药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恶性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防治恶性肿瘤是当今医学界的一大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手术,放疗,化疗成为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给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 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特异性,存在着许多弊端.肿瘤患者也需要承受手术后并发症,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的痛苦,近几年针灸在减轻或消除了这些不良反应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1、治疗肿瘤 1.1杀灭癌细胞,缩小肿瘤瘤体。 古人使用针灸是治疗肿瘤的,具体临床疗效没有记载。现代医者在古人针灸治疗肿瘤的 方法进行改进,改用电针强刺激治疗肿瘤。选用HMB - 3Z ,HMB - 3T 和SKM - I 多源毫米波循经传导肿瘤辅助治疗仪,将毫米波导入穴位,例如胃癌取胃俞、中脘,胰体癌取上脘、梁丘,食道癌取天突,内关,肝癌取肝俞、太冲,肺癌取肺俞、太渊,膀胱癌取膀胱俞、中极;再通过经络的循经传导效应,将毫米波的能量施加到肿瘤上,同时配合其他疗法, 在各类肿瘤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此治疗方法可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瘤体。 1.2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针灸对实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种可溶性分子,均有

促进和调整作用,可纠正机体异常的免疫状态。通过针刺足三里、三

阴交、内关、上巨虚、合谷、太溪、太冲、阴陵泉、阳陵泉、大白、灵骨、肾关等穴位,艾灸神阙、关元、气海、足三里的方法,增强了机体对肿瘤存在的免疫应答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抑制肿瘤生长有重要作用。 2、对抗肿瘤化疗的毒副反应 放化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正常细胞,因此,患者治疗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等等,由于这些毒副作用的影响,一部分患者放弃了放化疗。 2.1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是肿瘤化疗最常见的早期毒副反应之一,也是中断化疗和化疗后并发感染造成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是关系肿瘤患者放化疗 后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针灸认为,艾灸膈俞穴能提高血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 可能是通过拮抗环磷酰胺对骨髓微环境及免疫细胞的损伤及其对损伤细胞的修复, 进而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 从而提高血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实验研究通过对比观察艾灸或针刺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环磷酰胺所致骨髓造血抑制大鼠得出, 针刺或艾灸膈俞穴以及常规西药治疗均能回升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化疗大鼠巨噬细胞诱生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能力, 尤以艾灸膈俞穴效果为佳。2.2胃肠道反应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源自中国的一种传统疗法,以经络理论为依据,利用针法和灸法来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激发人体的经气以及调整人体的机能,从而起到防治疾病的疗效。针灸技术在古代就是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针灸在临床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进行简单介绍。 (一)针灸对疼痛具有较好的作用 现代疾病中有绝大部分的疾病的治疗的同时要对疼痛进行治疗,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镇痛药物的出现,使疼痛得到了进一步的控制。但是,镇痛药具有持续时间短和会产生副作用等不足之处。相反的,针灸镇痛弥补了药物的不足,它可以对某些对镇痛药禁忌的适应症达到很好的镇痛效果。另外,由于针灸产生的是内源性的镇痛成分,所以针灸对人体软脏器不会产生刺激或刺激较小。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推荐的49种针灸适应症中就有跟大一部分与疼痛有关,由此可见,针灸在治疗疼痛上具有较好的作用,是值得我们信任的。[1] 全世界数百万的人们使用针灸经行镇痛,美国研究小组近几年通过对小鼠进行的实验室研究结果发现,针刺针刺能够激活痛觉抑制受体,并且发现了一种能够促进这些受体产生响应的化合物,它能延长针刺对痛觉的抑制。美国马萨诸塞州哈佛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Vitaly Napadaw表示:“尽管我并不知道这种效应是否也对人起作用,但它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2] 针灸通过对人体神经元的刺激抑制痛感,同时配合一定的按摩手法对治疗高强度劳动或人体部位长时间处于同一状态所产生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 (二)针灸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的积极作用 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发病原因有很多种,但都是通过影响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以及代谢异常,主要以高血糖以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的形式表现出来。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主要通过注射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饮食治疗等方式。而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的检阅发现,针灸对糖尿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灸并口服小剂量的降糖药的治疗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小剂量的西药治疗糖尿病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这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是减少或减轻了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此外,以不同的针法,灸法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以及各种并发症进行治疗,治疗的效果也是可观的。同时,针灸具有T2DM机体高胰岛素血症,改善胰岛素的抵抗作用,也能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血糖、血清胰岛素,调节内分泌系统,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较为显著。[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变血液的浓粘凝聚状态,而周围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得改变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重要原因。通过针灸可以有效地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并得以控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针药结合等方法技术会加以完善,理论更加充足,针灸对治疗糖尿病的效果也会更好。 [4]

针灸指南

附件5: 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1995年出版) 1、总论 1.1背景 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中国已经使用了2500年以上,其产生的年代还要早。公元前2~3世纪,针灸已经产生了系统的理论,这可见于《黄帝内经》之中。针灸作为一种显然是简便有效的临床方法于6世纪介绍到中国的邻国,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到16世纪初期,针灸传播到欧洲。 在过去的20年里,针灸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人们对针灸在治疗方面的运用越来越感兴趣,并想用现代科学的知识来解释针灸的作用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已经认识到针灸的潜在价值以及针灸对世界卫生组织“人人享有健康”这一目标所能作出的贡献。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一项关于传统医学的决议,承认传统医学疗法,尤其是草药医学与针灸,形成了恰当的技术方法,可以纳入国家的卫生战略规划中,并且敦促各成员国制定有关传统医学研究、培训及情报信息各方面的项目计划。两年后,于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通过了另一项决议,重申了草药医学与针灸的价值并且敦促各成员国根据其各自的具体需求与情况建立或进一步发展有关传统医学尤其是草药与针灸方面的项目计划。 1.2针灸研究 在世界范围内针灸被认为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卫生保健资源,然而针灸的使用却主要是基于传统及个人的经验。虽然针灸已为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适当的科学研究对于针灸的合理使用与进一步发展将是有益的。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事务地区委员会所通过的有关传统医学的两项决议鼓励各成员国在现代与传统医学观念的基础上开展评价传统医学(草药与针灸)的安全性与疗效的研究。评价针灸临床疗效的研究应当比研究其作用机理更受到重视,因为这种研究直接关系到针灸在卫生保健服务体系中的发扬与投入。 1.3针灸临床评价对本规范之需求 针灸临床及其相关的研究早已为一些独立团体所开展,但研究质量迥异。应当把各种可接受的结果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并作出结论。结合并运用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来保证研究课题的可靠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来讲是很困难的。现代科研的基本原则与方式方法的运用,如科研设计、科研实施、统计分析、论述与报告等尚不能为针灸研究者们恰当地掌握。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科研小组在日内瓦开会,建议由世界卫生组织出面健全强化针灸研究方法的规范,以确保研究结果的质量可以被接受。 2、术语解释 以下词汇在本文件中作为有特定意义的术语使用。 2.1 与临床评价方法有关的词汇 (1)有效性:有效性要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即检测结果要与被检测现象的真实状态相符。一般来说临床评价有两种有效性:

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综述

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综述 I

Summary of Acupuncture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t II

摘要 针灸在宠物临床上的应用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兴起的。本文通过对针灸原理和临床适应症的介绍,来探讨针灸在宠物临床应用的前景。 关键词:针灸;宠物临床;前景 III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pet clinic is from the ninety's of last century.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cupuncture and clinical indication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pet. Key words: Acupuncture ; Pet clinic; Prospect IV

目录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Ⅱ) 1. 前言 (1) 2. 针灸的作用原理 (1) 2.1 经络与穴位 (1) 2.2 循经与取穴 (1) 2.3 取穴的一般方法 (1) 3. 针灸在宠物临床的适应症 (2) 3.1 神经麻痹 (2) 3.2 椎间盘突出 (3) 3.3 隔肌痉挛 (3) 3.4 犬瘟后遗症 (3) 3.5 便秘 (3) 4. 结语 (3) 参考文献 (5) V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针灸目前临床应用广泛,它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灸的方法,根据临床具体病征施治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介绍针灸治疗几种常见病的方法 一.针灸治疗牙痛: (一)概念:牙痛是指牙齿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而言,为口腔疾患中常见症状之一。见于西医的龋齿、牙髓炎、根尖周围炎、牙周脓肿和牙本质过敏等。 (二)取穴:上牙痛:下关、合谷、内庭、牙痛穴 下牙痛:颊车、合谷、三间、牙痛穴 (三)定位: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弓,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 点处 内庭:足背第2、3趾间的缝纹端 颊车:在下颌角前上弓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 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处。 三间:微握拳,在食指桡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牙痛穴:(奇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横纹1寸处(四)操作:下关穴可深刺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合谷穴直刺寸,内庭穴直刺寸,颊车穴直刺寸或平刺寸, 三间穴直刺寸,牙痛穴直刺寸,强刺做捻转泻法,出现针感后,

留针分钟,留针期间,每隔5分钟捻转行针1次,每次3分钟 左右,每天1-2次 二、针灸治疗落枕 (一)概念: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经过多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是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二)原因:(1)肌肉扭伤,如夜间睡姿不正确,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发生静力性损伤,是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 (2)感受风寒:如盛夏贪凉,睡眠时颈背部受封着凉,使颈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临床诊断容易 (三)治疗 1.急性期(当天)不要按摩,针刺方法为宜。 取穴:昆仑、后溪、风池、阿是穴 定位:昆仑:处踝后方与跟腱之间 后溪:轻握拳,第五掌骨小头内缘,掌横纹尖处 风池: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凹陷处 (四)操作方法:先针刺远端穴,昆仑、后溪直刺寸持续捻转,嘱患者慢慢活动颈部,一般疼痛可立即缓解,再针刺骨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