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摄谱实验报告

棱镜摄谱实验报告
棱镜摄谱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3)

实验名称: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棱镜摄谱仪的调节方法和摄谱技术。

3.学会用照相法测定某一光谱线的波长。

二、实验仪器:

玻璃棱镜摄谱仪,汞灯,氦—氖激光器,氦—氖辉光器,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等。

三、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的构造

(1)准直管

准直管由狭缝S1和透镜L1组成。S1位于L1的物方焦平面上。被分析物质发出的光射入狭缝,经透镜L1后就成为平行光。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光源S射出光在S1上具有较大的照度,在光源与狭缝之间放置会聚透镜L,使光束会聚在狭缝上。

(2)棱镜部分

主要是一个(或几个)棱镜P,利用棱镜的色散作用,将不同波长的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

(3)光谱接收部分

光谱接收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照相装置。它包括透镜L2和放置在L2像方焦平面上的照相底板F,透镜L2将棱镜分解开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聚焦在F的不同位置上,如图(1)所示。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焦距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经L2聚焦后并不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适当地调整照相底板F的位置,方可清晰的记录各种波长的谱线。

图(1)

分别是波长为的光所成的狭缝的像,叫做光谱线。各条光谱线在底板上按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被摄光源的光谱图。若光源辐射的波长等为分立值,则摄得的光谱线也是分立的,叫做线光谱;若光源辐射的波长为连续值,则摄得的是连续光谱。

本实验用的小型玻璃棱镜摄谱仪,可用来拍摄可见光区域的光谱。其结构与图16—1所示的基本相同,但由于采用恒偏棱镜代替三棱镜P,因此,它的照相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光轴与准直管的光轴垂直如图(2)所示。

2.摄谱仪的性能

(1)色散

色散代表仪器的分光能力,是衡量复色光经仪器色散后各单色光分散的程度。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光谱,某一波长的谱线总是以最小偏向角的状态通过棱镜,由于不同波长的谱线有不同的最小偏向角,所以可用角色散表示棱镜色散的特征(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分开的角距离)。棱镜的角色散D为:

实际应用时,常使用线色散D1来表示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在光谱面上分开的距离

得:

式中,f2是聚光透镜L2的焦距,ε是底片与垂直光轴平面的夹角。显然,仪器的线色散数值越大,不同波长两谱线中心分开的距离越远。

(2)分辨本领

仪器分辨本领是指在用摄谱仪摄取波长为λ附近的光谱时,刚刚能分辨出两谱线的波长差。用R表示:

该式中λd 为能够分辨的两谱线波长差。显然λd 值越小,摄谱仪分辨光谱的能力越高。

根据瑞利判据,色散棱镜的理论分辨本领为:

式中,b 为棱镜底边的有效宽度。可见,要提高棱镜摄谱仪的光谱分辨本领,必须选用高色散率的材料制作色散棱镜,且底边b要宽。

(3)相对孔径

为了使照相底片上谱线能有较大的照度,缩短摄谱时间,在不计光通过摄谱仪系统的光能损失时,谱线的照度E主要决定于进光狭缝的亮度B和照相物镜L2。当透光孔径为D,焦距为f2时,相对孔径为D/ f2,即:

因此,要增加谱线的照度,可应用聚光照明系统,提高狭缝的亮度,并选用相对孔径大的照相物镜。

本实验将使用小型棱镜摄谱仪,通过拍摄氦氖辉光和氦氖激光的比较光谱,测定氦氖激光的波长。比较光谱就是将已知波长的谱线组和待测波长的谱线组并列记录在同一底片上,只要记录时,保持各谱线组不发生横向移动,便可使辉光放电谱线的已知波长,利用线性内插法,测知激光谱线的波长。

3.测量谱线波长

假设在图5—14—5中一个较小的波长范围内,摄谱仪棱镜的色散是均匀的,可以认为谱线在底板上的位置与波长有线性关系,即:

式中,λ1、λ2、λ3 为已知谱线的波长,介于λ1 与λ2 之间的待测谱线波长为λx ,它们在底板上的位置分别为n1、n2和nx。所以,待测谱线的波长为:

可见,只要在底板上测出谱线的位置n1、n2和nx,就可计算出待测谱线的波长λx。

四、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将光源S置于准直物镜1 L 的光轴上。

调节器时,先将汞灯点亮预热,竖直放置与入射缝等高,沿摄谱仪的底座导轨将汞灯移远,从暗盒中央向摄谱仪内观察,调整光源的位置,使光源的像位于照相物镜2 L的中央。此时,汞灯已位于1 L 的光轴上。

(2)在光源与狭缝1 S 之间加入聚光照明透镜L ,调节透镜L 的位置,使光源成像在入射缝上。若更换光源,只能调整光源的位置,而透镜L 的位置不应变动,以保证光源始终处在准直物镜1 L 的光轴上。

(3)取掉狭缝罩盖,在放置照相底板的位置上放一块毛玻璃,这时可看到汞灯的线光谱。调节照相物镜位置和缝宽,注意观察毛玻璃上是否所有谱线都清晰,若不清晰还需调节暗匣相对于系统轴线的倾角。

注意:在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将缝宽调到零,以免损坏刀口!

(4)慢慢转动转动螺旋,可调整棱镜的位置,使被观察的光谱段位于适中的位置,记录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数据分析处理:

其中:、

序号黄绿紫

1 1.357 4.91335.314 3.55633.957564.867

2 1.00

3 4.60335.058 3.60034.055564.724

3 1.207 4.94235.556 3.73534.349564.288

4 1.068 4.57135.321 3.50334.253565.220

5 1.104 4.73235.464 3.62834.360564.742

6 1.081 4.64935.304 3.56834.223564.933

7 1.418 5.02135.678 3.60334.260564.802

8 1.201 4.66235.371 3.46134.170565.361

9 1.382 4.78735.466 3.40534.084565.561

10 1.028 4.70635.398 3.67834.370564.536

标准差

合成不确定度

相对不确定度

六、误差分析:

1.使用移动显微镜测量光谱线的位置时,没有聚焦,使十字叉丝与谱线间有视差。

2.转动螺旋不得回程,引起误差,如若旋过,需转到一头过再反过转。

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完整)

姓名:小田田学号:5502211070 班级:本硕111班 实验日期:2012年10月23日(第八周) 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 我们知道物质的原子和分子都能够辐射和吸收自己的特征光谱。分析物质的辐射或吸收光谱,就可以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各成分的含量。由于光谱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对低含量元素的分析准确度较高,分析速度快。因此,它在科学实验和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 【实验目的】 1.了解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棱镜摄谱仪的调节方法和摄谱技术。 3.学会用照相法测定某一光谱线的波长。 【实验仪器】 玻璃棱镜摄谱仪,汞灯,氦—氖激光器,氦—氖辉光器,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等。 【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的构造 (1)准直管 准直管由狭缝S1和透镜L1组成。S1位于L1的物方焦平面上。被分析物质发出的光射入狭缝,经透镜L1后就成为平行光。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光源S射出光在S1上具有较大的照度,在光源与狭缝之间放置会聚透镜L,使光束会聚在狭缝上。 (2)棱镜部分 主要是一个(或几个)棱镜P,利用棱镜的色散作用,将不同波长的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 (3)光谱接收部分 光谱接收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照相装置。它包括透镜L2和放置在L2像方焦平面上的照相底板F,透镜L2将棱镜分解开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聚焦在F的不同位置上,如图5—14—1所示。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焦距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经L2聚焦后并不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适当地调整照相底板F的位置,方可清晰的记录各种波长的谱线。 分别是波长为和的光所成的狭缝的像,叫做光谱线。各条光谱线在底板上按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被摄光源的光谱图。若光源辐射的波长等为分立值,则摄得的光谱线也是分立的,叫做线光谱;若光源辐射 的波长为连续值,则摄得的是连续光谱。

经典实验讲义-菲涅尔双面反射镜干涉 (测量实验)

菲涅尔双面反射镜干涉 (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双平面干涉现象及测量光波波长 二、实验原理 如附图7所示的是双面镜装置是由两块平面反射镜M 1和M 2组成,两者间夹一很小的 附图7 菲涅尔双面镜 角?。S 是与M 1和M 2的交线(图中以M 表示)平行的狭缝,用单色光照明后作为缝光源。从同一光源S 发出的光一部在M 1上反射,另一部分在M 2上发射,所得到的两反射光 是从同一入射波前分出来的,所以是相干的,在它们的重叠区将产生干涉。对于观察者来说,两束相干光似乎来自S 1和S 2,S 1和S 2是光源S 在两反射镜中的虚像,由简单的几何光学原理可证明,由S 光源发出的,后被两反射镜反射的两束相干光在屏幕上的光程差与将S 1、S 2视为两相干光源发出两列相干光波到达幕上的光程差相同。与双棱镜实验相似,根据双棱镜的实验中推导出的公式/xd D λ=?,亦可算出它的波长λ。 三、实验仪器 1、钠光灯(可加圆孔光栏) 2、凸透镜L : f=50mm 3、二维调整架: SZ-07 4、单面可调狭缝: SZ-22 5、双面镜 6、测微目镜Le (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 SZ-38 8、三维底座: SZ-01 9、二维底座: SZ-02 10、一维底座: SZ-03 11、一维底座: SZ-03 12、凸透镜: f=150mm 13、He —Ne 激光器(632.8nm) 14、白屏H : SZ-13 15、二维调整架: SZ-07 16、通用底座: SZ-01 17、通用底座: SZ-01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十一(1) 图十一(2) 五、实验步骤 1、把全部仪器按照图十一的顺序在平台上摆放好(图上数值均为参考数值), 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而后放入双面镜。 2、调节双面镜的夹角,使其与入光的夹角大约为半度,如图十一(2)。(亦 可用激光器替换钠灯,白屏H代替微测目镜,使细激光束同时打在棱边 尽量靠近的双面镜的两个反射镜上,在远离双面镜交棱的白屏上看到干 涉条纹。) 3、然后如图放入测微目镜,找到被双面镜反射的光线。调节单缝的宽度并 旋转单缝使它与双面镜的双棱平行,用测微目镜观察双平面反射镜干涉

棱镜摄谱仪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棱镜摄谱仪实验报告 篇一: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的摄谱和光谱分析 第90组姓名:龚俊辉学号:pb05013225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棱镜摄谱仪并能用它摄取光谱线,对所摄取的光谱进行光谱分析. 实验器材:棱镜摄谱仪,氦放电管,电弧发生器等.实验 原理: (1)棱镜摄谱仪: 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可以平行光管、棱镜、光谱接收三部分,其原理如图 : 按所用的波长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三大类,它们所用的棱镜材料也不同;对紫外用水晶或萤石,对可见光用玻璃,对红外线用岩盐等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型棱镜摄谱仪,s 为光源,L为透镜,使s发出的发散光会聚后均匀照亮狭缝,

s1为狭缝,以控制入射光的宽度,缝前有光阑,以调节狭缝透光部分的高度.L1的焦距位于s1,这样可以产生平行光,经棱镜折射后再由L2和L3会聚到照相底板F. 本实验中所用的氦放电管是获得氦原子光谱的元件,管内充有一定气压的氦气,两端有金属电极,两端加高电压时,管中的游离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作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与管中的原子相撞使之处于激发态,当这些处于高能量的氦原子跃迁回到低能态时,辐射出光子. (2)光谱的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中使用铁谱作为已知谱,中间为氦谱作为 未知谱.因为铁光谱谱线丰富,而且几乎每一条谱线的波长都被准确地测定,故只要并列拍摄铁光谱与未知样品光谱.并对所摄的底片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即可求出未知谱线的波长. ?1和?2为已知的两条铁谱谱线,?x为未知谱线的波 长,l1,l2和lx分别为?1,?2和?x处的读数,当?1和?2很靠近 时,?2??1与l2?l1近拟成线性关系,因此我们由插入法可得: ?x??1?2??1 即: ?

大物实验——双棱镜干涉实验(七)

双棱镜干涉实验 学生姓名:陈延新学号:111050104 班级:应用物理1101 实验项目名称:双棱镜干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菲涅尔双棱镜获得双光干涉的方法; 2、验证光的波动性,了解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原理; 3、观察双棱镜产生光干涉现象和特点,用双棱镜测定光波的波长 4、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掌握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培养动手能力。 二、实验仪器: 单导体激光器,钠光源,扩束镜,双棱镜,二维调节架,透镜,测微目镜,测量显微镜,白炽光,光具座 三、实验原理: (1)、菲涅耳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所组成,故名双棱镜。当一个单色缝光源垂直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半个棱镜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1和S′2两个虚光源。与杨氏实验中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x值,D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即 △x=Dλ/d , λ=△xd/D (1) 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L,当D>4f 时,可移动透镜L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分别读出两虚光源像的间距d1和d2,则由几何光学可知: d=2 d(2) 1d (2)、实验装置 光具座,双棱镜,测微目镜,钠光源,可调狭缝 测微目镜是用来测量微小实像线度的仪器,其结构如图3所示,在目镜焦平面附近,的一块量程为8mm的刻线玻璃标尺,其分度值为1mm (如图3(b)中的8条短线所示)在该尺后0.1mm处,平行地放置了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一、名称: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 二、目的: 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三、器材: 1、分光计 (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 四、原理 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 示意图,图中所示三棱镜是横截面为等 边三角形的柱体。AB和AC是透光的光 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 棱角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 棱角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 光,固定载物台(或固定望远镜),转 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 棱镜AB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

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和。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II II '和(注意?I 与?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 ()()() 1211 22???????II I II I ??''= +=-+-? ??? 则三棱镜的顶角 ()() 1 1801802A ?????II I II I ??''=-=--+-??? ? 五、 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节 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 计进行调节。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 (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 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粗调是细调的前提,也是细调成功的保证。 2、细调 采用自准调整法进行细调,这是以在物面上成一个与物对称的像为依据来调整光路的方法,也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具体调整方法是: (1) 接上电源,打开开光,调节目镜,直到能够清楚地看到分划板上的双十字叉丝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用双棱镜干涉测光波波长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加深对干涉条件的理解. 2.学会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单色光源(钠灯),可调狭缝,双棱镜,辅助透镜(两片),测微目镜,白屏.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沿着几乎相同的方向传播,并且它们的位相差不随时间而变化,那么在两列光波相交的区域,光强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在某些地方表现为加强,在另一些地方表现为减弱(甚至可能为零),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干涉. 菲涅耳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获得了双光束的干涉现象.图中AB 是双棱镜,它的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将一块平玻璃板的一个表面加工成两楔形板,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A 较小(一般小于10).从单色光源发出的光经透镜L 会聚于狭缝S ,使S 成为具有较大亮度的线状光源.从狭缝S 发出的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其波前被分割成两部分,形成两束光,就好像它们是由虚光源S1和S2发出的一样,满足相干光源条件,因此在两束光的交叠.区域P1P2内产生干涉.当观察屏P 离双棱镜足够远时,在屏上可观察到平行于狭缝S 的、明暗 相间的、等间距干涉条纹. 图1 图2 设两虚光源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 ',虚光源所在的平面(近似地在光源狭缝S 的平面内)到观察屏P 的距离为d ,且d d <<',干涉条纹间距为x ?,则实验所用光源的波长λ为 x d d ?'= λ 因此,只要测出d '、d 和x ?,就可用公式计算出光波波长. 【实验内容】 1.调节共轴 (1)按图1所示次序,将单色光源M ,会聚透镜L ,狭缝S ,双棱镜AB 与测微目镜P 放置在光具座上.用目视法粗略地调节它们中心等高、共轴,棱脊和狭缝S 的取向大体平行. (2)点亮光源M ,通过透镜L 照亮狭缝S ,用手执白纸屏在双棱镜后面检查:经双棱镜折射后的光束,有否叠加区P1P2 (应更亮些)?叠加区能否进入测微目镜? 当移动白屏时,叠加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17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利用菲涅耳双棱镜可以获得两束相干光以实现光的干涉。双棱镜实验和双平面反射镜实验及洛埃镜实验一起,在确立光的波动学说的历史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用简单仪器测量光波波长的主要元件。 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获得相干光的光学元件,本实验用双棱镜实验装置测单色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和学习要求 1. 学习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单色光波长的原理和方法; 2. 进一步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整; 3. 学会测微目镜的使用; 4. 练习逐差法处理数据和计算不确定度。 实验原理 如果两列光波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位相差恒定,且振幅差别不太悬殊的情况下,它们在空间相遇时叠加的结果,将使空间各点的光振幅有大有小,随地而异,形成光的能量在空间的重新分布。这种在空间一定处光强度的稳定加强或减弱的现象称为光的干涉。获得相干光源,依其原理不同可分为分振幅法和分波阵面法,牛顿环和劈尖干涉是分振幅的干涉,双棱镜是利用分波阵面法而获得相干光源的。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作是由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约为1°)的直角棱镜合成的。若置波长为λ的单色狭条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再放一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图17-1)因为干涉场范围比较窄,干涉条纹的间距也很小,所以一般要用测量显微镜或测微目镜来观察。 图17-1 双棱镜干涉光路 现在讨论屏上干涉条纹的分布情况,分别从相干光源S1和S2发出来的光相遇时,若它们之间的光程差δ恰等于半波长(λ/2)的奇数倍,则两光波叠加后为光强极小值;若δ恰等于波长λ的整数倍,两光波叠加后得光强极大值。即 暗纹条件δ = (2-1)λ / 2 = ± 1, ±2 ,……(17-1)明纹条件δ = λ= 0 , ± 1, ±2 , ……(17-2)如图(17-2)所示,设S1和S2是双棱镜所产生的两相干虚光源,其间距为,屏幕到S1S2平面的距离为D,若屏上的P0点到S1和S2的距离相等,则S1和S2发出的光波到P0的光程也相等,因而在P0点相互加强而形成中央明条纹。

掠入射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掠入射法测量棱镜的折射率 二、实验目的: 掠入射法测定棱镜的折射率。 三、实验器材: 分关计、钠光灯(波长打=589.3nm )、棱镜、毛玻璃。 四、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为掠入射法。用单色扩展光源照射到棱镜AB面上,使扩展光源以 约90角掠入射到棱镜上。当扩展光源从各个方向射向AB面时,以90入射的光线的内折射角最大,为i2max,其余入射角小于90的,折射角必小于i2max,出射角必大于i lmin,而大于90的入射光不能进入棱镜。这样,在AC侧面观察时,将出现半明半暗的视场。明暗视场的交线就是入射角i^ 90的光线的出射方向。可以证明: 掠入射法 五、实验步骤: 1、由于扩展光源辐射进棱镜的入射角度具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在AC出射面观察出射光时,可看到入射角满足hmin < i^::90的入射光线产生的各种方向的出射光

形成一个亮区,存在两条明暗交界线。合理摆放钠光灯光源与棱镜入射面的位置,在望远镜中找出这个亮区。 2、旋转载物台,使入射到棱镜入射面的光线越来越少,当光源只有入射角约90"的入射光线射入棱镜,望远镜中观察到的视场将由亮区慢慢收窄成为一条清晰的细亮线,此时的亮线就是入射角i^ 90的光线的出射方向。记录此时亮线的角度 i lmin o 3、测量棱镜的顶角:?,计算棱镜折射率。 六、实验数据记录 棱镜顶角的测量数据 最小出射角测量数据 七、数据处理:

1、由棱镜顶角的测量数据可得: 干 59.515 能湎 6016 5 9.5°2 =59.5;38 4 2、测量不确定度 1(59.538,—59.5l5: +(59.538—59.537^ +(59.5:38 —60:16彳 +(59.5始8"—59.5^025 =0;4' 所以:一:—:.=59.538.04' 3、由最小出射角测量数据可得: 39.518' 3902' 3906'嘶08' = 3928' sin : 所以 n =n - n =1.59 — 0.07 平均值 Aa = 迟(X —X i J i 丄 所以hmin -kmin 二'■ i 1min =3928'二 O'4' 4、由 cos t " sin i 1min 可得: 平均值1min 2 cos 。+si n imin cos59.5‘38”sin39‘28' 丫 ;n :: sina 丿 sin 59.538 1 : 1.59 于也爲 <^1min = 0.07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

研究性实验报告 光的干涉实验(分波面法)激光的双棱镜干涉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摘要:两束光波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1)频率相同;2)振动方向相同;3)相位差恒定。产生相干光的方式有两种: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本次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就属于分波阵面法。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是一个经典而重要的实验,该实验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共同奠定了光的波动学的实验基础。 一、实验重点 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3)学习用激光和其他光源进行实验时不同的调节方法。 二、实验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可以看成是有两块底面相接、棱角很小的直角棱镜合成。若置单色光源S0于双棱镜的正前方,则从S0射来的光束通过双棱镜的折射后,变为两束相重叠的光,这两束光仿佛是从光源S0的两个虚像S1和S2射出的一样。由于S1和S2是两个相干光源,所以若在两束光相重叠的区域内放置一个屏,即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如图所示,设虚光源S 1和S 2的距离是a ,D 是虚光源到屏的距离。令P 为屏上任意一点,r 1和r 2分别为从S 1和S 2到P 点的距离,则从S 1和S 2发出的光线到达P 点得光程差是: △L= r 2-r 1 令N 1和N 2分别为S 1和S 2在屏上的投影,O 为N 1N 2的中点,并设OP=x ,则从△S 1N 1P 及△S 2N 2P 得: r 12=D 2+(x-2 a )2 r 22=D 2+(x+2a )2 两式相减,得: r 22- r 12=2ax 另外又有r 22- r 12=(r 2-r 1)(r 2+r 1)=△L(r 2+r 1)。通常D 较a 大的很多,所以r 2+r 1近似等于2D ,因此光程差为: △L=D ax 如果λ为光源发出的光波的波长,干涉极大和干涉极小处的光程差是: = k λ (k=0,±1, ±2,…) 明纹 =212 k λ (k=0,±1, ±2,…) 暗纹 由上式可知,两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是:

棱镜摄谱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普通物理实验(3) 实验名称:用小型棱镜摄谱仪测定光波波长 学院: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实验地点:座位号: 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原理。 2.掌握棱镜摄谱仪的调节方法和摄谱技术。 3.学会用照相法测定某一光谱线的波长。 二、实验仪器: 玻璃棱镜摄谱仪,汞灯,氦—氖激光器,氦—氖辉光器,读数显微镜,暗室设备等。 三、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的构造 (1)准直管 准直管由狭缝S1和透镜L1组成。S1位于L1的物方焦平面上。被分析物质发出的光射入狭缝,经透镜L1后就成为平行光。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光源S射出光在S1上具有较大的照度,在光源与狭缝之间放置会聚透镜L,使光束会聚在狭缝上。 (2)棱镜部分 主要是一个(或几个)棱镜P,利用棱镜的色散作用,将不同波长的平行光分解成不同方向的平行光。 (3)光谱接收部分 光谱接收部分实际上就是一个照相装置。它包括透镜L2和放置在L2像方焦平面上的照相底板F,透镜L2将棱镜分解开的各种不同波长的单色平行光聚焦在F的不同位置上,如图(1)所示。由于透镜对不同波长光的焦距不同,当不同波长的光经L2聚焦后并不分布在与光轴垂直的同一平面上,所以,必须适当地调整照相底板F的位置,方可清晰的记录各种波长的谱线。 图(1)

F1(λ1),F2(λ2),…分别是波长λ1,λ2,…为的光所成的狭缝的像,叫做光 谱线。各条光谱线在底板上按波长依次排列就形成了被摄光源的光谱图。若光源辐射的波长λ1,λ2,…等为分立值,则摄得的光谱线也是分立的,叫做线光谱;若光源辐射的波长为连续值,则摄得的是连续光谱。 本实验用的小型玻璃棱镜摄谱仪,可用来拍摄可见光区域的光谱。其结构与图16—1所示的基本相同,但由于采用恒偏棱镜代替三棱镜P,因此,它的照相装置中光学系统的光轴与准直管的光轴垂直如图(2)所示。 2.摄谱仪的性能 (1)色散 色散代表仪器的分光能力,是衡量复色光经仪器色散后各单色光分散的程度。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光谱,某一波长的谱线总是以最小偏向角的状态通过棱镜,由于不同波长的谱线有不同的最小偏向角,所以可用角色散表示棱镜色散的特征(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分开的角距离)。棱镜的角色散D为: D=dδm dλ ? ? √122? ? dn dλ 实际应用时,常使用线色散D1来表示相差单位波长的两谱线在光谱面上分开的距离 D1=dl dλ 得: D1=D f2′cosε 式中,f2是聚光透镜L2的焦距,ε是底片与垂直光轴平面的夹角。显然,

棱镜摄谱实验

实验1 棱镜光谱实验 光谱学研究的是各物质的光谱的产生及其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谱是电磁波辐射按照波长的有序排列,通过光谱的研究,人们可以得到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电子组态、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在化学分析中也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发射光谱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别的光谱:线状光谱、带状光谱、连续光谱。线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原子,带状光谱主要产生于分子,连续光谱则主要产生于白炽的固体或气体放电。 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今先进的光谱实验室已不再使用照相干版法获得光谱图形,所使用的都是以CCD 器件为核心构成的各种光学测量仪器。PSP05型CCD 微机棱镜摄谱仪测量系统采用线阵CCD 器件接收光谱图形和光强分布,利用计算机的强大数据处理能力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直观的方式得到我们需要的结果。与其他产品相比,PSP05型摄谱仪具有分辨率高(微米级),实时采集、实时处理和实时观测,观察方式多样,物理现象显著,物理内涵丰富,软件功能强大等明显的优点,是传统棱镜摄谱仪的升级换代产品。 【实验目的】 1.了解小型摄谱仪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摄谱仪的定标方法及物理量的比较测量方法(线形插值法)。 【实验原理】 1.光谱和物质结构的关系 每种物质的原子都有自己的能级结构,原子通常处于基态,当受到外部激励后,可由基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激发态。由于激发态不稳定,处于高能级的原子很快就返回基态,此时发射出一定能量的光子,光子的波长(或频率)由对应两能级之间的能量差i E ?决定。0i i E E E ?=-,i E 和0E 分别表示原子处于对应的激发态和基态的能量,即: i i i c E h h νλ?== (1-1) 得:i i hc E λ= ?,式中,i = 1,2,3,…,h 为普朗克常数,c 为光速。 每一种元素的原子,经激发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可发出包含不同频率(波长)的光,这些光经色散元件即可得到一对应的光谱。此光谱反映了该物质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故称为该元素的特征光谱。通过识别特征光谱,就可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 2.棱镜摄谱仪的工作原理 复色光经色散系统(棱镜)分光后,按波长的大小依次排列的图案,称为光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 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实验目的] 1. 观察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产生的干涉现象; 2. 测量干涉滤光片的透射波长(λ0)。 [仪器和装置] 白炽灯,干涉滤光片,可调狭缝,柱面镜,菲涅耳双棱镜,双胶合成像物镜,测微目镜。 [实验原理] 如图1a 所示,菲涅耳双棱镜装置由两个相同的棱镜组成。两个棱镜的折射角α很小,一般约为5 ~ 30'。从点(或缝)光源S 发出的一束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两折射光波如同从棱镜形成的两个虚像S 1和S 2发出的一样。S 1和S 2构成两相干光源,在两光波的迭加区产生干涉。 a 、 从图1b 看出,若棱镜的折射率为n ,则两虚像S 1、S 2之间的距离 a n l d )1(2-= (5-1) 干涉条纹的间距 λa n l l l e )1(2' -+= (5-2) 式中,λ为光波的波长。 对于玻璃材料的双棱镜有n =1.50,则 λa l l l e ' += (5-3) 可得到 e l l la ' += λ (5-4) 在迭加区内放置观察屏E ,就可接收到平行于脊棱的等距直线条纹。若用白光照明,可接收到彩色条纹。 对于扩展光源,由图2可导出干涉孔径角: ' 'l l a l += β (5-5) 和光源临界宽度: ?? ? ??+== '1l l a b λβλ (5-6) 从式(5-5)和(5-6)看出,当l'=0时,β=0,则光源的临界宽度b 变为无穷大。此时,干涉条纹定域在双棱镜的脊棱附近。b 为有限值时,条纹定域在以下区域内: λ αλ-≤ b l l ' (5-7) a) 图 1 双棱镜干涉原理图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

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菲涅耳双棱镜干涉 第一作者:曾繁治 学号:1451246 班级:140515 第二作者:柴英凯 学号:14051145 班级:140516 日期:2015年11月30日

摘要 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 Fresnel)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本文详细介绍了菲涅尔双棱镜干涉的原理,以及使用钠光作为相干光源的实验的方法、现象及数据分析过程。并通过对激光和钠光在相干光源的获取及等高共轴调节方法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得到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实验时调节方法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菲涅尔双棱镜,相干光,等高共轴调节

目录 摘要I 一.实验目的1二.实验原理1三.实验方案3 1. 光源的选择 3 2. 测量方法 4 3. 光路组成 4 四.实验仪器5五.实验内容5六.数据处理7 1. 原始数据记录7 2. 数据处理8 3. 计算不确定度8 4. 实验最终结果与相对误差计算9 七.激光与钠光等高共轴调节方法的对比9八.相干光源的获取方法12 1、相干性12

2、可观测性14 九.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14结论15参考文献16附:原始实验数据17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采用不同光源进行光路等高共轴调节的方法和技术; 2.用实验研究菲涅耳双棱镜干涉并测定单色光波长; 3.学习用激光进行试验时的调节方法; 4.观察双棱镜产生的双光束干涉现象,进一步理解产生干涉的条件。 二.实验原理 自从1801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 Young)用双缝做了光的干涉实验后,光的波动说开始为许多学者接受,但仍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认为杨氏条纹不是干涉所致,而是双缝的边缘效应,二十多年后,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1788-1827)做了几个新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在这些新实验中就包括他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它巧妙地利用双棱镜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了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图 1 图 2

双棱镜光干涉实验仪说明书

用菲涅耳双棱镜测量光的波长 自从1801年英国科学家杨氏(T.Young)用双缝做了光的干涉实验后,光的波动说开始为许多学者接受,但仍有不少反对意见。有人认为杨氏条纹不是干涉所致,而是双缝的边缘效应,二十多年后,法国科学家菲涅耳(Augustin J.Fresnel,1788-1827)做了几个新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的存在,这些新实验之一就是他在1826年进行的双棱镜实验。它不借助光的衍射而形成分波面干涉,用毫米级的测量得到纳米级的精度,其物理思想、实验方法与测量技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本实验通过用菲涅耳双棱镜对钠灯波长的测量,要求掌握光的干涉的有关原理和光学测量的一些基本技巧,特别要学习在光学实验中如何计算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实验原理 菲涅耳双棱镜(简称双棱镜)实际上是一个顶角A极大的等腰三棱镜,如图1所示。它可看成由两个楔角很小的直角三棱镜ABD和ACD所组成,故名双棱镜。当一个单色点光源S从它的BC面入射时,通过上半个棱镜ABD的光束向下偏折,通过下 半个棱镜ACD的光束向上偏折,相当于形成S′ 1和S′ 2 两个虚光源。与杨氏实验中 的两个小孔形成的干涉一样,把观察屏放在两光束的交叠区,就可看到干涉条纹。 图1 点光源通过双棱镜的折射交叠区观 察 屏

λχd D = 其中,d是两虚光源的间距,D 是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用测微目镜的分划板作为观察屏,就可直接从该测微目镜中读出条纹间距χ值,D 为几十厘米,可直接量出,因而只要设法测出d,即可从上式算出光的波长λ。 图2 二次成像光路 测量d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二次成像法”,如图2所示,即在双棱镜与测微目镜之间加入一个焦距为?的凸 L ,当D >4?时,可移动L 而在测微目镜中看到 两虚光源的缩小像或放大像。分别读出两虚光源像的间距d1和d2,则由几何光学可知: d=21d d 正如杨氏实验可把双孔改为双缝一样,为了增加干涉条纹的亮度,可把上述实验中的点光源改为线光源,只要线光源的方向与双棱镜的棱边方向平行即可。当然,若线光源与棱边不平行或线光源的宽度太大变成了面光源,则干涉条纹会相互重叠而模糊直至消失,这是光源的空间相干性问题。 实验装臵 本实验装臵由双棱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线光源和透镜等组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研究性报告-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析

大学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的改进及误差分 析

作者:12071112陈金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3.12.12 摘要 本文通过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测波长实验的改进,进行误差分析及讨论,运用数学工具对观测数据做出科学的分析处理,获得正确的结论,提高了实验能力和运用误差理论来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关键字:菲涅尔双棱镜焦距成像改进 Abstract

I ’ll focus on error analyses and further discussion in this essay through my improvements for Fresnel biprism interference experiment. As a consequence we acquired more accurate conclusions and advance our experimental skill in error analyses, in the assist of error theory and other mathematical methods. Key words: Fresnel biprism ,focal length ,formation of image, improvement 目录 一、实验原理 (6)

二、实验仪器 (8) 三、实验步骤 (9) (1)各光学元件的共轴调节 (9) (2)波长的测量 (9) 四、主要数据结果记录及分析 (9) 1、原始数据 (9) 2、数据处理 (11) 1)用一元二次线性回归方程计算x11 2)计算波长 (11) 3)不确定度的计算 (11) 五、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 (13) 1、扩束镜对虚光源s 1,s 2 位置变化影响13 2、探究测微目镜位置选择对实验误差的影 响 (14) 六、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的意义 (18) 附录 (20) 参考文献 (20) 原始数据照片 (21)

高二物理竞赛辅导光学例题

高二物理(暑假)竞赛辅导第四部分光学例题 第六讲波动光学 一.知识结构 1.光的干涉 (1)光程和光程差 (2)半波损失 (3)产生条件: (4)光的干涉的例子 ①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明条缝条件,暗条缝条件,相邻两条明条缝(或暗条缝)的距离 ②菲涅尔双面镜实验 : 如图所示,M1、M2是两平面镜,交角θ很小,从 狭缝S发出的光波经M1、M2反射后成为两列相干光 波,它们好像从虚光源S l、S2(是S的像)发出的一样, 由于θ很小,因此S l与S2很近.图中P是遮光屏, 用来遮住从S发出的光直接射向干涉区.来自虚光 源S1、S2的两列相干光波在空间迭加产生干涉现象, 在屏E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③菲涅尔双棱镜实验: 如图所示,ABC是一双棱镜,截面为等 腰角形,上下两个棱镜的顶角α很小.将一 照亮的缝S放在平行于棱镜的对称位置上, 由S发出的光波经过双棱镜分成两列相干光 波,它们好像从虚光源S1、S2(是S的像)发 出的一样.由于α角很小,因此S l、S2很近.这 两列相干光波在空间迭加产生干涉现象,在 屏E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④洛埃镜实验: 如图所示,M为一狭长平面镜,从狭缝S1发出的光有一部分成大角地射在反光 镜上,经反射后好像从虚光源S2(是S1的 像)发出的一样.由于入射角很大,所以 S1与S2很近.由虚光源S2发出的光与直接 由S1发出的光在空间迭加产生干涉现象, 在屏E上可以看到干涉条纹. 在以上三个实验中,对干涉条纹的计算在原理上与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相同.

⑤薄膜干涉 a.等倾干涉: 如图所示,两面平行的均匀透明薄膜置于空气中, 光线SA射到表面1的A点,一部分光沿AAˊ反射, 另一部分光沿AB折射,又经表面2反射,再从表面上 沿CCˊ方向折入空气,CCˊ∥AAˊ,经透镜L后会聚 迭加于光屏E上的Sˊ点.干涉的结果是加强还是减 弱,要由两部分光的光程差决定. 就整个平面膜层来讲,如果入射光为平行光,则 经两个表面反射的光也为平行光,经透镜后都会聚于 一点,其干涉效果比只有一束光要强. 就膜层上的某一点来讲,如果从各方向射向该点的光入射倾角相同(这些入射光线位于一个以入射点为顶点,以通过入射点的膜面法线为中 轴线的锥面内),经膜层反射后都有相同大小的光程差,因 此经透镜会聚后,会聚点位于同一个干涉环上,称为等倾干 涉环. 等倾干涉的光程差:如右图所示,设薄膜的折射率为n, 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0,考虑到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 质的交界面上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光线①和②的光程差为(AB+BC)一(AE+λ0/2). b.等厚干涉 等厚干涉条纹是相干光交叠在膜层表面的干涉现 象.如图所示,从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不同路径交叠 在膜面上的C点产生干涉,干涉结果是加强还是减弱,也 由两束光的光程差决定. 如图所示,若有一劈形薄膜,θ角很小,有来自同一光源 的单色平行光射向膜层时,由上下表面反射的光为相干光,由 于等厚处的两表面反射的光有相同的光程差,因此干涉图样是 一组平行于劈棱的明暗相干的干涉条纹,这种干涉称为等厚干 涉. 等厚干涉的光程差:如图所示,设薄膜的折射率为n,光在空气中的波长为λ0,考虑到光从光疏介质射到光密介质的交界面上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光线①和②的光程差为SA+n(AB+BC)一(SC+λ0/2). 2.光的衍射 条件: 中央零级明条缝的半角宽为 3.光谱和光谱分析 种类:发射光谱(连续光谱和线状谱) 吸收光谱 光谱分析:

棱镜摄谱和光谱分析

棱镜的摄谱和光谱分析第90组姓名:龚俊辉学号:PB05013225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棱镜摄谱仪并能用它摄取光谱线,对所摄取的光谱进行光谱分析. 实验器材:棱镜摄谱仪,氦放电管,电弧发生器等. 实验原理: (1)棱镜摄谱仪: 棱镜摄谱仪的构造可以平行光管、棱镜、光谱接收三部分,其原理如图: 按所用的波长的不同,摄谱仪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三大类,它们所用的棱镜材料也不同;对紫外用水晶或萤石,对可见光用玻璃,对红外线用岩盐等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是可见光范围内的小型棱镜摄谱仪,S 为光源, L为透镜,使S发出的发散光会聚后均匀照亮狭缝,S1为狭缝,以控制入射光的宽度,缝前有光阑,以调节狭缝透光部分的高度.L1的焦距位于S1,这样可以产生平行光,经棱镜折射后再由L2和L3会聚到照相底板F.

本实验中所用的氦放电管是获得氦原子光谱的元件,管内充有一定气压的氦气,两端有金属电极,两端加高电压时,管中的游离电子受到电场的加速作用飞向阳极的过程中,与管中的原子相撞使之处于激发态,当这些处于高能量的氦原子跃迁回到低能态时,辐射出光子. (2)光谱的定性分析: 本次实验中使用铁谱作为已知谱,中间为氦谱作为 未知谱.因为铁光谱谱线丰富,而且几乎每一条谱线的波长都被准确地测定,故只要并列拍摄铁光谱与未知样品光谱.并对所摄的底片进行测量,通过计算即可求出未知谱线的波长. 21λλ和为已知的两条铁谱谱线,X λ为未知谱线的波 长,X l l l 和21,分别为X λλλ和21,处的读数,当21λλ和很靠近

时,1212l l --与λλ近拟成线性关系,因此我们由插入法可得: 1 211 21l l l l X X --= --λλλλ 即: 1 21121) (l l l l X X ---+=λλλλ 由此便算出X λ的值. 实验中必须用投影仪将底片上的谱图放大以便识谱和读谱;台式投影仪上有读数装置,可以直接测量各相邻谱线间的距离,而光谱投影仪则需要将底片放到读数显微镜上来测量相邻谱线的距离. 实验内容: (1)使用摄谱仪摄谱: 粗调电弧,透镜,狭缝共轴.将透镜靠近狭缝,使透镜中心与光阑中孔等高,再将透镜移近电极架,调节两棒间隙与透镜心等高. 细调电弧,透镜,狭缝共轴,透镜的位置应使其出射的圆光斑直径在2cm 左右,使狭缝在光斑的中间. 在底片匣上装上毛玻璃,手执目镜帖在毛玻璃上进行观察,观察用光阑三个不同的孔时,光谱是否同样均匀明亮,高

双棱镜干涉

4.2 基于双棱镜干涉的光波波长测定 光的干涉是普遍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 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光在空间相交区域光强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涉 现象。可见光的波长虽然很短,但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条纹数却很容易用光学仪器测得.根据 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推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 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测量技术、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变研究和 照相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利用双棱镜获得双光束干涉的方法。 (2)观察双棱镜干涉图样的特点,加深对干涉知识的理解。 (3)学习用双棱镜测光源的波长。 (4)熟悉干涉装置的光路调节技术,掌握多元件等高共轴的调节方法。 实验仪器 双棱镜、辅助(凸)透镜、光学平台(光具座)、白屏、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1801年起,托马斯·杨在英国皇家学会连续宣读了数篇基于光的波动说分析干涉现象的论文,他所进行的著名的分波前双孔(缝)干涉实验以后被称为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将波动的空间周期性转化成干涉条纹的间距,通过对干涉条纹特性的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及实际意义的结论,从而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干涉原理及光场相干性的认识,在物理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在杨氏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加了相干波面的有效照明面积,从而增强了入射光强,使干涉现象明显,易于测量。该实验曾在历史上为确立光的波动学说起到了重要作用,提供了一种直观、简捷、准确的测量光波长的方法。 1.双棱镜的结构 双棱镜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形状如图4‐5‐1所示,其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很小, 一般为37'或40',从外表看,就像一块平行的玻璃板。

分光镜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用分光镜测三棱镜顶角 一、实验目的 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二、实验器材 1、分光计 (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 2、双面反射镜 3、三棱镜 三、实验原理 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 顶角的示意图,图中所示三 棱镜是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的柱体。AB和AC是透光的 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 夹角A称为三棱角的顶角; 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角 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 产生平行光,固定载物台(或 固定望远镜),转动望远镜光

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棱镜AB 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和。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II II '和(注意?I 与?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 ()()() 1211 22???????II I II I ??''= +=-+-? ??? 则三棱镜的顶角 ()() 1 1801802A ?????II I II I ??''=-=--+-? ??? 四、 实验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节 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计进行调节。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 (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 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 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粗调是细调的前提,也是细调成功的保证。 2、细调 采用自准调整法进行细调,这是以在物面上成一个与物对称的像为依据来调整光路的方法,也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具体调整方法是: (1) 接上电源,打开开光,调节目镜,直到能够清楚地看到分划板上的双十字 叉丝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 将双面反射镜放置在载物台上(下图)。这 样放置的优点是:若要调节反射镜的俯仰,只需要调节载物台下的螺钉2或3即可,而螺钉1的调节与反射镜的俯仰无关。转动载物台,使反射镜的一个反射面正对望远镜,再轻缓地左右转动载物台,通过望远镜观察,找到由反射镜面反射回来的光斑(模糊的绿色亮十字)。如果看不到,这说明从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