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程简介-2022012084

会计学课程简介-2022012084
会计学课程简介-2022012084

《会计学》教学大纲

《会计学》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即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充分考虑到与后续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学等课程的衔接,为其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因此除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容外,还必须加强作业练习,借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掌握从事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本课程可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多媒体授课则效果会更好一些。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经济科学出版、由郭道扬、朱小平主编的《会计学》,建议总学时为54课时(18×3)。

由于会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因此实验教学就成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配合教学,便于学生能够更探入地掌握教学容,我们安排了会计手工实验共计12课时,网络实验6课时。实习时任课教师与实验室联系,由实验室统一安排。不占用正常的教学时间。

说明:为了便于教学,因此对本书容作以下调整:将本书第二章的第一节至第三节作为第二章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一)讲解,将本书的第四章改作第三章讲解,将本书的第二章的第四节至第九节改作第四章的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二)讲解,将本书的第三章改为第五章来讲解,将本书的第五章改为第六章来讲解。相应的,将本书的第六章和第七章改为第七章和第八章来进行讲解。

学习《会计学》课程的参考书目

1.朱小平等主编《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1月

2.家澍等主编《会计学导论》立信会计,1999年

3.峰主编《会计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2000年

4.王俊生主编《基础会计学》中国财政经济,2001年

5.俊瑞、晓明主编《会计学》人民,2002年1月

6.娄尔行主编《基础会计》财经大学,2002年11月

7.夏成才主编《会计学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7月

8.炳辉主编《会计学原理教程》中国金融,2003年7月

9.金跃武主编《基础会计》高等教育,2003年9月

10.冬荣主编《会计学》中南大学,2003年9月

11.素艳主编《新编会计学》清华大学,2004年2月

12.雄胜主编《会计学概论》大学,2004年11月

13.班景刚主编《会计学》立信会计,2005年1月

14.海波主编《会计学原理》立信会计,2005年2月

15.信元主编《会计学》财经大学,2005年1月

16.徐金仙、引主编《基础会计》立信会计,2005年2月

17.薛洪岩主编《基础会计》立信会计,2005年7月

18.文贤等主编《会计学原理》复旦大学,2005年1月

19.屠芳、梅劲主编《西方会计学原理》立信会计,2005年8月

20.王建刚、周萍华主编《会计学基础》经济管理,2006年2月

21.星主编《会计学原理教程》机械工业,2006年1月

22.【美】Robert N.Anthonyt等著《会计学基础》清华大学,2002年

23.【美】Carl S.Warren等著《会计学》,2003年8月

24.【美】Peter J.Eisen著《会计学》人民,2004年1月

25.【美】Penne Ainsworth等著《会计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10月

第一章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时数:3课时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种人们的主观活动,是人们有意识地对客观经济活动过程作出的反映,是经济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工作的客体,即能够用货币表现的客观经济活动。

二、会计职能

(一)会计核算。就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二)会计监督。就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的关系。

三、会计目标

现代会计的终极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节会计假设与会计行为规

一、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

二、会计核算的行为规

会计规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法律规、职业道德规和会计准则规,我国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可分为两类: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准则:真实性原则,有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二)确认计量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

第三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为了进行会计核算对会计对象的分类,将会计对象分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收入、费用、利润

第四节会计学科的分类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二、营利组织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三、宏观会计与微观会计

(一)社会会计

(二)社会责任会计

(三)环境会计

第二章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经济业务发生后编制会计分录——过账——试算平衡的原理,掌握会计恒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要求重点掌握复式记账法的基本原理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教学时数:6课时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及配套习题

第一节会计恒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在数量上恒等关系的一系列等式,最基本会计恒等式用公式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尽管纷繁复杂,但从对基本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来看,不外乎9种类型,但均不会破坏基本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关系。

第二节会计科目与账户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按照其经济容所作进一步分类的标志。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来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会计科目和账户的设置原则

三、账户的格式和结构

第三节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后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一种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特点

(一)以“借”和“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

(二)“借”和“贷”的涵义

对不同性质的账户,“借”和“贷”具有不同的涵义,资产类账户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初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记贷方减少记借方,期初、期末余额在贷方,费用类账户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类账户结构与费用类账户结构相反。

(三)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三、对应账户和会计分录

四、过账和试算平衡

五、借贷记账法举例

第三章企业基本业务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掌握筹资、购进、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会计核算,掌握财务成果的构成,收入与费用的确认计量及财务成果的核算。

教学时数:18课时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及配套习题

第一节企业生产经营过程

一、资金筹集业务

企业筹资的渠道主要有所有者的投资和债权人的投资。

二、购进业务

购进业务指工业企业为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而通过市场取得必要的材料物资所进行的经济业务。

三、生产业务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生产产品,包括资产的耗费和产品的形成两方面容。

四、销售业务

从生产过程制造完工的产成品验收入库开始,到产品销售给购买方为止的过程称为销售过程,这一过程进行的经营活动为销售业务,包括销售产品,结转销售产品成本等。

第二节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核算

一、筹资业务的核算

(一)所有者投资的核算

(二)债权人投资的核算

二、购进业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二)购进业务的会计处理

三、生产业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二)生产业务的会计处理

四、销售业务的核算

(一)账户设置

(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第三节企业财务成果的确定与分配

一、收入的确认

(一)收入的性质

(二)收入的计量

(三)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

二、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费用的性质

(二)费用的计量

(三)费用确认的具体方法

三、成本的计算与结转

(一)成本计算与结转概述

成本计算是对应计入一定对象的全部费用进行归集、计算,并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二)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三)资产转化成本的计算

⒈存货盘存制度

⒉存货的计价方法

⒊发出存货成本的结转

(四)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

四、相关账项的调整

(一)收入的账项调整

(二)费用的账项调整

五、财务成果的确定与分配

(一)财务成果的确定与分配业务

(二)账户设置

(三)财务成果确定及分配的账务处理

第四章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账户的分类方法,掌握会计凭证的意义、种类和填制要求;掌握账簿的意义、种类、登记方法、错账更正方法及结账、对账方法;了解会计计量的基本要素,了解财务报表的种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格式。

教学时数:12课时实验课时8课时(练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1课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1课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2课时,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2课时,错账的更正方法2课时。可由任课教师在讲解本章容时,自由安排实验时间,实验资料由会计实验室提供)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及配套习题

第一节账户的分类

一、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可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五类账户

二、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可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三、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

可分为盘存账户、资本账户、结算账户,期间账户,跨期摊提账户,成本计算账户,计价对比账户,财务成果账户,调整账户等九类账户。

第二节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会计凭证是用于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文件。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种类和容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和填制,用以表明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包括合规性、合理性审核和技术性审核

三、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在单位会计部门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的,载有会计分录,并作为登账依据的书面文件。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容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和格式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四)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

(五)记账凭证的审核

四、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本节讲解结束时,对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进行实验。

第三节账簿

一、设置账簿的意义

账簿是由格式相同的账页组成,用来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经济业务、加工会计信息的账户体系。

二、账簿的基本构成

三、账簿的种类

(一)账簿按其用途可以分为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辅助性账簿

(二)账簿按其形式可分为订本式账簿、活页式账簿和卡片式账簿

四、账簿的设置

(一)总账

(二)明细账

(三)日记账

五、账簿的登记

(一)新账簿的启用与交接

(二)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

(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

(四)总分类账与明细类账的登记

登记总账与明细账时要做到依据相同、方向相同、期间相同、金额相等。

六、账簿记录错误的更正

(一)划线更正法

(二)红字更正法

(三)补充登记法

七、结账和对账

(一)结账

(二)对账

1.账证核对

2.账账核对

3.账实核对

本节讲解结束时,对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登记、错账的更记方法等进行实验。

第四节会计计量方法

计量就是根据特定的规则将数额分配给被计量客体的过程。会计计量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核心环节,贯穿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等诸种会计方法的始终,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计量尺度

二、计量单位

三、计量属性

第五节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根据企业日常的账簿、凭证等会计资料进一步加工形成的,能够通过货币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情况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编制规则的书面文件。基本财务报表有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一、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活动成果的报表。

(一)单步式利润表

(二)多步式利润表

二、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一)账户式资产负债表

(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第六节会计循环

按一定程序依次继起的账务处理方法体系称为会计循环。

第五章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会计信息系统的涵,掌握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处理容和处理标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核算组织程序。

教学时数:6课实验课时2课时(实验账务处理程序中的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实验资料由会计实验室提供)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及配套习题

第一节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是利用指标和数据对会计主体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的特征和状态进行的描述。

二、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组成,输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的会计信息的有机整体。

第二节会计核算基本程序

一、会计信息的确认

(一)会计信息确认的概念

会计信息的确认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辩认和确定经济信息是否作为会计信息进行正式记录并记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二)会计信息确认的标准

(三)会计要素的确认

二、会计信息处理过程

三、会计信息的利用

四、会计信息质量

(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二)提供会计信息的限制条件

第三节会计核算基本组织程序

一、概述

(一)概念

会计核算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相结合的方式。

(二)种类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2、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3、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4、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

5、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二、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程序

(二)特点及其适用围

(三)记账凭证核算程序的改良

三、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一)程序

(二)科目汇总表的编制

(三)特点及其适用围

四、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程序

(二)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

(三)特点及其适用围

五、分录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一)程序

(二)分录日记账的编制

(三)特点及其适用围

本节讲解结束时,进行科目汇总表核算织组织程序的会计实验。

第六章财务报告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性质、结构及编制方法,了解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的基本容及报表的审核,报送、审批程序,了解财务报表的分析。

教学时数:6课时会计实验8课时(其中会计报表的编制2课时,网络综合实验6课时,采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综合实验)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及配套习题

第一节财务报告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报告的作用

财务报告是根据账簿记录和其他日常核算资料编制的,用以反映或表述某一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总括性书面文件,也是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最重要的手段。

定期编制财务报告对于满足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财税部门及国家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二、财务报告体系的组成

(一)财务报表与其他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表的分类

三、财务报表的设计原则

四、财务报表的编制要求

(一)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备工作

(二)编制财务报表的要求

第二节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性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是一个静态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三、资产负债表格式和项目的分类

四、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资料来源

(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填制方法

第三节损益表

一、利润表的性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它属于动态报表的畴。

二、利润表的作用

三、利润表的结构

四、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五、利润表的附表

(一)利润分配表

(二)主管业务收支明细表

第四节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的性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会计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影响状况的财务报表。属于动态报表。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三、现金流量及其分类

第五节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

一、编制财务报表附注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容

三、其他财务报告

第六节财务报表的报送与分析

一、财务报表的审核报送与审批

二、财务报表的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方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容

本章讲解结束时进行会计报表编制的实验,实验资料由实验室提供。在前边手工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软件进行会计电算化实验。

第七章会计控制工作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会计机构的设置、企业会计岗位责任制及会计工作者的责任,掌握会计规体系的构成、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政策的主要容。

教学时数:1.5课时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节会计组织部门

一、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机构是由会计人员组成的、负责组织领导和进行会计工作的职能部门。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

(一)会计机构的类别

(二)会计机构的任务

二、会计岗位责任制

在企业会计机构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会计业务需要设立会计工作岗位。为避免不同岗位会计工作的脱节,企业应加强岗位间工作的相互协作,以保证会计工作任务按质、按期完成。

第二节会计规

会计规是关于会计工作的法律、规章、制度、标准的总称。

一、会计法

《中华人民国会计法》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立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

二、会计准则

(一)会计准则的涵义

会计准则是指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所依据的标准和规则。

(二)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简介

1.国际会计准则

2.美国会计准则

(三)中国会计准则

三、其他会计规

四、企业会计制度

(一)企业会计制度的涵义与制定原则

(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本容

五、企业会计改革

(一)会计政策的涵义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

理方法。

(二)会计政策的容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第三节会计工作者的责任及职业道德

一、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

(一)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

(二)总会计师的职责权限

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要求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它是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

(一)会计职业道德理想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

(三)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第八章会计控制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掌握会计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容、现代会计的全面控制观念,并应着

重掌握会计控制系统的构成、会计控制体系的运作原理。

教学时数:1.5课时

作业:课后思考与练习题

第一节会计控制系统概述

一、会计控制的概念

(一)会计控制观念的形成

(二)会计控制的概念

会计控制是会计组织部门为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以法制为依据,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程序,采用专门方法与手段,履行受托责任与行使管理权力,使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活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运行的过程以及体现在这一工作过程之中的能动管理作用。

二、会计控制的依据与指导思想

(一)现代会计学与会计控制工作的依据

(二)现代控制工作的基本变化

第二节会计控制系统

一、经营循环控制分支系统

(一)市场控制

(二)计划控制

(三)过程控制

(四)成本控制

(五)库存控制、价格控制与行销控制环节

(六)部审计控制环节

二、决策过程控制系统

(一)预测环节

(二)决策环节

(三)计划环节

(四)建制环节

(五)审核环节

(六)监督环节

(七)追踪决策环节

三、会计控制系统的工作组合

四、现代会计工作的控制体系

(一)会计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

(二)会计控制系统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

(三)会计信息的利用与相关信息的综合利用

1.会计部信息的利用。

2.部财务会计信息的输出利用。

附录:

会计学课时分配

自考《高级财务会计》名词解释

1、财务会计: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2、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3、外币:“外国货币”的简称,是指本国货币以外的其它国家或地区的货币。 4、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以及可用于国际支付的特殊债券、其它外币资产。 5、外币报表折算:是指为满足特定的目的,将一种货币单位表述的会计报表换算成所要求的另一种货币单位所表述的会计报表。 6、外币会计:是以记账本位币核算和监督企业各项外币业务活动的专门会计。 7、汇率:又称“汇价”或“外汇牌价”是指用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时的比价或比率;或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8、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 9、间接标价法:是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合成一定数额的外币。 10、即期汇率:是外汇买卖成交后第二个工作日应交割的外汇汇率。 11、远期汇率:是属于预定的外汇买卖,按事先约定的将在未来一定时日,据以交割的外汇汇率。 12、汇兑损益:指企业发生的外币业务在折合为记账币时,由于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记账本位币的折算差额和不同外币兑换发生的收付差额,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或损失。 13、单一交易观点:指企业将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均分别视为一笔交易的两个阶段,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购货成本或销售收入,最终取决于它们结算时日的汇率。 14、两项交易观点:指企业发生的购货或销货业务,以及以后的账款结算视为两笔交易,外币业务按记账本位币反映的采购成本或销售收入,取决于交易日的汇率。 15、外币记账:指反映外币交易时,在将外币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记帐的同时,还要在账簿上用交易的成交货币记账。 17、远期外汇买卖:是指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买卖外汇的数额、汇率、交割时间,到规定的交割日期,卖方交汇,买方付款。

会计专业课程简介(英文)

Outline of Accounting Essentials of Accounting Content: This course is the basic course of Accounting. The objective of accounting is supplying accounting information, elaborating the theories and the methods of accounting. The content includes: First, the basic theories of accounting, like accounting objective, function of accounting and so on; Second, the essential method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alculation, like basic methods of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ing,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setup of voucher and ledger, double entry, fills in the accounting document and ledger, the cost calculation, prepare the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o on. Third, the basic technology of accounting calculation, the end of the period, makes a trial balance sheet and closes account, prepares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so on. Object: students majoring accounting References: “Basic Accounting”, the first edi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ess in August 2000, the first printing in 2000,WU Jian. “Basic Accounting”, Lixin accounting press, DING Yuansheng. Financial Management Content: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necessary fundamental knowledge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e. The main content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corporate finance, Discounted Cash Flow Valuation, Interest Rates and Bond Valuation, Stock Valuation, Net Present Value and other Investment Rules, Making Capital Investment Decisions, Return and Risk: The 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 (CAPM), Risk-Cost of capital and Capital Budgeting, Capital Structure, Dividends and Other Payouts, Short- Term Finance and Planning. Object: students majoring accounting References: “Financial Management”, China financial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leading group office, 2002.10.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tent: This course 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of the Accounting Major. Based upon the course of “The Essentials of Accounting”, oriented to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entered with accounting reporting to outsiders, with the four basic accounting assumptions as prerequisite, with the six accounting elements as basics, this course is mainly on the general transactions and event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identification, measuring, recording and reporting. Through the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导论 (一)经济学的定义 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1.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2.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3. 为谁生产。生产出来的产量和劳务用什么样方式分配到社会的各个成员中,即怎样分配。 (三)微观经济学的含义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经济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以及改善这种运行途径,其中心理论为"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一层次,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以取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以最优的经济决策取得最大利润。第二层次,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是作为某一市场中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和供给双方)在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层次,分析所有单个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这又要取决于所有单个市场(如产品市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的共同作用。 (四)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考察作为总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总需求。消费者和厂商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 (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首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其次,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再次,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最后,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六)微观经济学包含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供给、需求及价格理论;第三章:介绍消费者行为理论;第四章:生产分析;第五章:厂商的利润和成本;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第11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第二章 需求 (一)需求的定义 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的表示:需求表、需求曲线和需求函数。 需求表:它是一张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的商品的不同的价格与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上拟合的一条曲线。 需求函数:假定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化具有无限的分割性,把商品价格视为自变量,把需求量作为依变量,贝U:D=f (P) 即为需求函数。 (二)需求规律(需求定理)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需求曲线的特例。 (三)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1. 商品本身价格。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越高,需求越少,反之则反是。 2. 相关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价格不变,而其他相关商品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 3.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反是,劣等品除外。 4. 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会减少。 5. 消费者对未来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即将上升时,社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因为理性的 人会在价格上升以前购买产品。反之,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预期需求量。 6. 人口规模和结构、政策等。 正常商品与劣质商品的区分: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则为正常商品。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如果会减少商品的需求量,则为劣质商品。 替代品和互补品:第一,替代品,这是指两种可以互相替代的商品,如,馒头的价格不变而花卷的价格上升时,馒头的需求量上升。第二,互补品,这是指两种互相补充使用商品,如照相机和胶卷,胶卷的需求量与照相机的价格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照相机价格上升,胶卷的需求量下降,两者呈现反方向变化。

全国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高级财务会计试题及答案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的记账本位币为美元,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该企业日常核算使用的货币为美元 B.该企业的财务报表需要折算为人民币 C.该企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交易属于外币交易 D.该企业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交易不属于外币交易 2、根据中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实际收到的外币投资额在折算为记账本位币时,应采用的汇率是( B ) A.合同约定汇率 B.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 C.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 D.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3、甲、乙公司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甲公司与乙公司进行合并,合并后的法人资格均保留,这种合并方式称为( A ) A.横向合并 B.新设合并 C.纵向合并 D.混合合并 4、企业集团内部甲子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对乙子公司进行吸收合并,在合并过程中为发行股票而发生的佣金等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C ) A.财务费用 B.管理费用 C.资本公积 D.投资收益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子公司必须提供的资料是(A ) A.子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 B.子公司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期间的说明 C.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和利润分配的相关情况 D.子公司采用的与母公司不一致的会计政策及其影响金额 6、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中,如果合并日被合并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价值,在编制控制权取得日后首期合并财务报表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C ) A.在账簿中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并增加资本公积 B.在账簿中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并增加营业外收入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54—3—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内容提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是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它的 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有:概率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数字特征及数理统计的有关内容。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 讲授,总学时为54学时。 修读对象:理工科(非数学专业)本科学生 教材:浙江大学盛骤等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范正森等,概率统计方法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赵衡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全程学练考,东北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Management 【36—2—3】 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 内容提要:管理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和介绍企业或一般社会、经济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熟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和统计分析的 基本方法。同时,只有在掌握了本课程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市场营销、 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内容。 修读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教材:《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管理学教程》陈克人民交通出版社 《管理学》芮明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36—2—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内容提要:微观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的基础课程。学生通过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分 析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修读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教材:《微观经济学》叶德磊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经济学》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基础会计Basics of Accounting 【56—4—1】 内容提要:本课程是以经济学为理论指导,充分运用数学和管理科学技术,研究如何建立和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对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反映监督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会计理论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理

微观经济学考试重点整 理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436440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引论 1、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广泛而松散的名词,它可以泛指大量与经济问题有关的各种不同文献、资料和统计报告等,这些材料包含三种类别的内容:一,企事业的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二,对一个经济部门或经济领域或经济问题的集中研究成果;三,经济理论的研究和考察。 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演变(4个) 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3、西方经济学企图解决的两个问题? 第一,在意识形态上,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信念;第二,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并把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可见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既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又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经验总结。) 4、对西方经济学应持有的态度? 西方经济学的双重性质可以决定我们对它所应持有的态度:在整个的理论体系上或整体倾向性上对它持否定态度,而在具体的内容上应该看到它的有用之处。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由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一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二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三是分析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也被称为“理性人”或“经济人”。它是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它存在于微观经济学的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15页图2-1 +文字说明) 4、需求曲线?(18页)

2018年4月自考高级财务会计00159试题及答案

2018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高级财务会计试卷 ( 课程代码 00159) 本试卷共7 页,满分l00 分,考试时间l50 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 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 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 l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外币应付账款由于汇率变动所产生的汇兑差额应计入 A .财务费用B.库存商品 C.投资收益D.主营业务收入 2.采用货币与非货币项目法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下列项目中应按现行汇率折算的是 A .存货B.无形资产C.应收账款D.实收资本 3.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联合成立一个新的企业,用新企业的股份交换原来各企业的股份,这一合并按照法律形式分类属于 A .新设合并B.吸收合并C.控股合并D.混合合并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表外披露内容的是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判断依据 B.合并合同或协议中约定的将承担的或有负债情况 C.被合并方上一会计年度资产负债表日以及合并日的公允价值 D.被合并方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的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量等情况 5.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将非全资子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视为整个集团的负债,少数股东享有的净收益视为一项费用,这一处理体现的合并理论是 A .实体理论B.母公司理论C.子公司理论D.所有权理论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原则的是 A .一体性原则8.真实性原则 C .汇总性原则D.以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 7.如果乙公司是甲公司同一控制下的非全资子公司,则下列各项影响合并财务报表中 少数股东权益数额的是 A .乙公司的赊销政策B.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

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积极心理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现状与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的具体落实,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受传统心理学影响,课程在教学内 容设置上偏重心理健康的标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心理疾病的预防 等消极心理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习惯于在单位时间里传授更 多的知识,致使教学形式机械单一,充斥其间的是太多的讲解,师生 双方缺乏教学热情和互动,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多数学生养成 了被动的性格,缺乏求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查阅统计 了14个出版社1998~2010年出版的20种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材 或专著。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目标主要定位于心理问题的评估 和矫正上,往往重心理疾病的诊治轻心理问题的预防,重心理障碍的 咨询轻心理发展的咨询,对学生心理发展教育不足。然而,消除负性 心理品质不等于培养起了正性心理品质;知道了怎样避免负性情绪, 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增进正性情绪;知道了怎样克服悲观、自卑、嫉妒 等不良人格,不等于学会了如何发展乐观、自信、宽容等积极人格。 这种状况不仅与课程以体验性为主、加强自我教育的课程性质不相融,也违背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课程教学目标。 二、国内外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的应用现状 国内外积极心理学课程主要有以下两大目的: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署 名性格力量;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这些性格力量的运用。它旨在 三个层面提高学生的幸福体验。第一个层面是情绪层面,即,帮助学 生多体验正面、积极的情绪,并减少负面、消极情绪的体验。第二个 层面是生活投入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全心投入他们从事的事情中,尽 量体验“心理流畅”。第三个层面是生活意义的层面,即帮助学生在 各种生活事件中寻找生命的意义。通过这一系列课程设置更关注人生

会计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会计专业介绍及课程设 置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会计学专业介绍及课程设置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知识及会计、审计、评估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工作以和科研、教学方面理论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会计学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了实践性教学,使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要求。设有会计电算化实验课、会计与审计案例分析,财务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具有设备较先进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为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Specialty introduced:This specialty aims to bring up business management discipline senior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s with ability and knowledge of management, economics, laws,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evaluation etc., being able to do practical accounting work, researches and teaching in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The accounting specialty emphasiz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with practice, allowing students to adapt swiftly to social demands by off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courses lik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Experiments,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Case Studies, Accounting Analysis etc. are offered. The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Lab is equipped with relatively advanced equipment to provide good environment for bringing up applied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二、课程设置: 学科基础课(40学分):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 经济学、管理学原理、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与程序设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版)

微观经济学重点概念 1. 经济人 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2. 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 需求函数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函数。 4.供给 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5.供给函数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6. 均衡价格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7. 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8. 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应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它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指一个经济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 10.静态分析 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11.比较静态分析 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 12. 动态分析 需要区分变量在时间上的先后差别,研究不同时间点上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13. 弹性 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动时,由它引起的另一个经济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14. 弧弹性 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15. 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6. 需求的价格弹性 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会计类自考本科高级财务会计简答题大全

1. 盈利预测期间的确定应符合哪些要求? 解答提示:预测期间的确定应符合以下要求:(1)如果预测是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做出,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该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2)如果预测是发行人会计年度的后六个月做出,则预测期间应为自预测时起至不超过下一个会计年度结束时止的期间,但最短不得少于12个月。 2. 租赁业务按照租赁资产投资来源的不同可分为哪两类?各自有何特点? 解答提示:按租赁资产投资来源的不同租赁业务可分为直接租赁、杠杆租赁、售后回租和转租赁。(1)直接租赁,是指由出租人承担购买租赁资产所需要全部资金的租赁业务。(2)杠杆租赁,是出租人的租赁资产主要依靠第三者提供资金购买或制造,再将资产出租的租赁业务。(3)转租赁,是指从事租赁单位一方面租入其他企业的资产成为承租人,而另一方面又将租入的资产再转租给他人而成为出租人的租赁业务。这种具有双重身份的租赁业务称为转租赁(简称转租)。(4)售后回租,是指企业(买主兼出租人)将其拥有的自制或外购资产售出后在租赁回来的租赁业务,对此又称“返回租赁”。 3. 融资租赁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解答提示:(1)承租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①企业以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照租赁协议或者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以及投入使用并办理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汇兑损益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原价。②因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而产生的负债作为企业的长期负债处理。③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和账务处理方法,与自有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及账务处理方法相同。④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与自有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的处理方法一致。⑤对租赁资产的改良工程支出,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并按一定的期限摊销。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期满后,按照租赁协议规定,如果承租人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在租赁开始时,其租赁费用中应包括这部分行使选择权而廉价购买资产权的价值;如果在租赁开始时不能确定是否会行使廉价购买选择权的,则在租赁付款额中应包括由承租人担保的租赁资产的余值。如续租,则按租入新的固定资产一样进行处理,如果将其退还出租方,则冲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2)出租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①融资租赁业务是金融企业以融资方式为其他企业购买设备,并将所购设备租给企业使用,收取租金以补偿其购买设备的成本、融资利息、经营费用、税款和一定利润。金融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可按总额法进行核算,也可按净额法进行核算。②融资租赁业务获得的营业收入应包括融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记入租赁收入,并应按租赁业务种类或租赁单位进行明细核算。 4. 融资租赁的总额法和净额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提示:总额法指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包括租赁资产成本、利息、手续费等。总额法可以全面反映租赁业务的状况。但这种方法设置会计科目较多,核算手续比较繁琐。净额法即出租人应收租赁款只包括租赁资产成本,这种方法核算比较简单,但由于起租时账面不反映租金、利息、手续费等,故难以在账面上全面反映业务情况。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积极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01325-0 课程学分: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名称(中/英):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课程总学时:51讲授学时:51实验学时:0 授课对象:应用心理学专业 开课学期:4 主讲教师:吴继霞 指定教材:《积极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郑雪主编,2014 一、课程目标: (1)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个性特征、积极的情绪对生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培养天才等方面。 (2)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不仅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它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 (3)课程达成目标 倡导探索人类的美德,如爱、宽恕、感激、智慧和乐观等方面的内容。(4)课程简介 需要良好的愿望、信念、激情,更应该也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复杂的行为。 二、课程内容 绪论 1、教学内容 课程介绍&教学目标

第一节、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第二节、积极心理学研究什么 第三节、积极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 2、教学要求 了解:积极心理学诞生的背景和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理解:什么是积极,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研究意义和价值; 掌握:积极心理学的涵义、研究主题、应用领域。 3、重点 积极心理学的涵义、研究主题、应用领域。 4、难点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和应用领域。 第一章幸福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情绪 第二节、幸福 第三节、增进幸福 2、教学要求 了解:幸福的心理机制、作用和测评方式; 理解:幸福的概念及障碍; 掌握:幸福的影响因素及增进幸福的策略; 应用:能够运用增进幸福的策略; 课程教育性: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3、重点 幸福的影响因素及增进幸福的策略。 4、难点 幸福的心理机制和测评方式。 第二章积极特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格特质理论和个性优势 第二节、奉行价值观―性格优势和美德分类体系 2、教学要求 了解:特质和特质理论; 理解:积极特质的作用; 掌握:积极品质的动机; 应用:运用相关理论,培养积极品质。 3、重点 积极特质的作用、动机。 4、难点 积极特质的作用、动机。 第三章希望和乐观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积极幻想

课程名称会计学

课程名称:《会计学》 主讲教师:蒋力副教授 学时学分:48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教师简介: 蒋力,会计学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 主要讲授课程包括: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审计学等课程。 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包括合写)、撰写专著三部(包括合著)、参与翻译、编写教材两部,参加省部级项目三项。参与撰写的专著《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新论》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课程简介: 《会计学》是一门为财经类非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财务会计核算(确认、计量、报告)的方法,企业财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与报告,管理会计的基本技术、方法等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应当必备的财务与管理会计基本方法、基本知识,为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王新红 学时学分:48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教师简介: 王新红,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1999年),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投资学、投资银行学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 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主要是从需求和供给模型入手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和企业的行为;要回答的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的问题。其中包括市场均衡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在完全竞争、垄断性竞争、寡头和垄断情况下的企业行为;另外还将介绍福利经济学和博弈论。经济学原理是商科的基础课,通过学习此课程,可以更好地理解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活动的本质;并为学习其他的商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王新红 学时学分:48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教师简介: 王新红,美国阿拉巴马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1999年),北京语言大学国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的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单个消费者或家庭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的满足。其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学问。 所谓资源配置,就是指把现有资源用于生产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或劳务的过程。相对于人们的欲望而言,经济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因而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必须决定资源用于何种物品的生产以及如何实现有效率的生产。此外,在资源的所有权既定的条件下,一定的资源将是获得产品的唯一途径。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问题归结为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即社会利用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生产哪些产品,产量有多大;如何生产,即采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生产;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从而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核心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因而社会不得不以有效率方式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经济学要研究社会如何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又怎样决定资源的配置。因此,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人。 边际效用是指某种物品的消费量每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边际的含义是增量,指自变量增加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在边际效用中,自变量是某物品的消费量,而因变量则是满足程度或效用。消费量变动所引起的效用的变动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特定商品或服务,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不断增加,对消费者产生的满足程度的增量不断减少。 水对人来说是必需品,在生活中很常见,把它加工处理成达到要求的生活用水或工业用水的成本,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故很容易得到.;而钻石挖掘难度大,在自然界的产量较少,从地下把它采取出来再加工成饰品的成本又较高,故较难得到。人们从水的消费中所得的总效用远远大于人们从钻石的使用中所得的总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不是由商品的总效用而是由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即P=MU/λ. 那么,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得到的水越多,增加一个单位的水给人们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边际效用很低,所以水的价格自然也就很低了。钻石作为一种奢侈品,可以给人们用来表达情感、炫耀财富,但数量很少,所以增加一个单位的钻石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很大,即钻石边际效用很大,价格就比水高。

自考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资料

高级财务会计(2016年版)总复习20170916 第一章外币会计 考点一:日常业务期末结算 1、发生业务→即期汇率 2、期末结算时→即期汇率 3、差异调整“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实收资本→即期汇率 购汇→银行卖出汇率;售汇→银行买入汇率 非货币性账户无关,如:交易性金融资产 考点二:报表折算 1、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 “所有者权益”中的前三个→交易发生时的即期汇率(历史汇率) 2、利润表项目→平均汇率 3、换算出“未分配利润” 4、差异计入“其他综合损益” 第二章企业合并 考点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A的立场) ①换出按账面价值 ②换入按账面价值 ③“①”和“②”之差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余额不足冲减的,依次调整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④需调整留存收益 ⑤合并费用一般费用→管理费用 发行股票费用→冲减溢价(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发行债券费用→计入债券成本(借:应付债券) 2、会计分录 ①借:B的资产项目【账面】 贷:B的负债项目【账面】 换出资产【账面】 资本公积(轧差) ②借:资本公积(属于A) 贷:盈余公积【B的账面】 未分配利润【B的账面】 ③借:管理费用 资本公积 应付债券 贷:银行存款 补充:假设A公司以某项固定资产对B公司进行吸收合并 ①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时: 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②以固定资产实现合并时: 借:B的资产项目 贷:B的负债项目 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轧差) 考点二: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 1、、处理原则 ①换出按公允价值,差额作资产处置损益(存货:视同销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营业外收入) ②换入按公允价值

会计学课程简介word版

《会计学》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40133001 课程名称:会计学 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先修课程:经济学 课程内容: 《会计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会计学》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该课程内容是以会计核算方法为主线来展开阐述的,包括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核算的理论基础,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账户和借贷记账法的运用,账户的分类,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的方法,会计报表的概念、作用、结构和内容,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学的基本理论诸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等。 执笔:孙玉甫、张雅杰、薛洪岩、纪寿乐 审核: 批准: 2006.7

《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40133001 学时:51学时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 一、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会计学》是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阐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如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经济学专业、国贸专业、财政学专业、金融学专业)学生明确会计的基本职能、特点及对象,深刻理解会计假设和会计记账基础,理解并掌握会计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记账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具体应用,掌握会计凭证、账簿的基本内容和实务操作中的要求,能够阅读和编制、分析基本会计报表,明确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种类和各种会计核算组织形式的执行程序。学习本课程的任务是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经济类、管理类各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习时要着重掌握会计核算的各种基本方法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总论 1、教学目的、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的产生、作用、概念和内容。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理解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熟悉现代会计的基本组成内容,掌握会计的概念。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是为理解以后各章内容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会计为什么而存在 一、会计存在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二、会计的产生 三、会计的含义 第二节会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一、服务于公司股东 二、服务于其他公司外部集团 三、服务于政府部门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微观经济学题库 第一章导论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种资源是最不具稀缺的?() A、医生; B、苹果; C、铁矿石; D、经济学课程; E、空气。 2、下列中的哪一个属于规范经济问题?() A、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由什么引起的? B、政府应该雇用所有失业的工人吗? C、消费者如何对较低的价格做出反映? D、收入和储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经济的调节 B、企业获取报酬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分配稀缺资源及不同的用途 D、人们靠工资生活 4、经济学主要是研究( )。 A、与稀缺性和选择有关的问题 B、如何在证券市场上盈利 C、何时无法作出选择 D、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 5、“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的资源最终要被消

耗光 6、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市场上贩卖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7、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 A、供给大于需求 B、失业或者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 D、资源得到最适度分配使用 8、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 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一 种物品的生产才能导致另—种物品生产的增加 C、改进技术会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 D、经济能力增长惟一取决于劳动力的数量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 B、通货紧缩 C、资源增加或者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减少,资本品生产下降 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 A、怎样生产 B、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11、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 )。 A、 1982年8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到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