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蓝云

中国卫通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唯一拥有卫星资源、

自主运营管理的卫星运营企业。预计到2015年,中国卫

通将拥有15颗以上在轨商业通信卫星,覆盖范围包括亚

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并分别在北京、香港、

喀什拥有四个互为备份的地面测控监测中心。作为世界

第一流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中国卫通致力成为中国航空

机载卫星通信服务的提供商和运营商。为此,中国卫通

制定了一套较为先进、完整的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

决方案,可以为飞行中的客机开展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中国卫通的解决方案概述

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是指使

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Ku频段传输通道,通过安装在

飞机上的卫星通信系统和舱内通信设备,链接地面关口

站及地面通信网络设施,实现航班直接与地面通信网络

的互联互通,为飞机上的乘客提供互联网接入以及其他

电信增值业务。

飞机机载和机舱内系统主要由机载卫星天线、射

频系统、基带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机舱外部安

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033

Satellite

& Network

装有小口径的低轮廓机载卫星天线和射频系统,在机舱内安装一个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调制解调器和综合服务器。舱内无线通信系统是由无线接入系统和移动通信基站BTS组成的混合系统,将IP信号接入机舱内,通过舱内加装的无线接入系统,支持乘客使用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接入互联网。飞机到地面的通信信道为:在中国上空,使用中国卫通的Ku频段卫星和地面关口站连接乘客终端和地面网络,卫星通信使用FSS业务标准Ku频段,即10.7GHz/14.5GHz;当客机在境外飞行、中国卫通卫星覆盖不到时,使用外国航空公司签约的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覆盖,完成卫星和地面网络漫游通信。地面关口站通过中国卫通卫星地面站与中国地面关口站实现互联网连接。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网络可以用于公众服务,同时还可以为飞机导航系统提供备份通信手段。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体制和DVB-S2、TD-TDMA编码技术、扩频技术。地面关口站系统负责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数据连接和数据交换,每架飞机的最大下行速率可达40Mbit/s,上行速率可达2Mbit/s,计费平台系统与其他地面网络运营公司的计费平台连接,地面系统还包括网络管理控制及用户支持服务系统、全功能异地备份地面站系统,及数据交换管理系统。机载系统设备重量约70千克左右,设备较为轻便,可最大限度降低客机的飞行油耗,小口径天线使设备安装方便、快捷省时。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完全符合民航的飞行安全及相关标准。卫通系统的所有相关设备在满足商业使用之前,都要完成全套的地面和空中测试。目前卫通已开始了相应的地面测试,并验证了设计的电磁兼容性。中国卫通还将要与航空公司合作完成相应的空中体验测试。该测试将完全按照民航、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实施,完成试航取证。

此外,机载卫星通信天线系统要符合工信部颁布的相关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入网技术规范。

由于要考虑在境外飞行时,使用外国航空公司签约的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覆盖的情况,飞机舱内业务综合

服务器必须保持与地面综合业务服务器的连接,支持不同卫星系统之间的切换。

卫星数据链路由前向链路和回传链路组成。前向链路为:由地面关口站射频系统发射,经由转发器传输给卫星覆盖范围内所有正在飞行的飞机。在单个转发器上,前向链路最高速率可达40Mbit/s。回传链路为:由每个飞机的射频系统发射,经由转发器传输至地面关口站,回传链路数据速率可根据使用需求,设定在1~4Mbps范围内,根据业务需求和经济性考虑,一般设置在2Mbit/s的速率。回传信号可部署于多个转发器。

每架飞机可以同时接收和处理来自几个转发器的IP数据,IP数据流支持单播、多播以及广播方式。机载路由器只接收与自己相关的IP数据,并将它们转发至飞机上的局域网,供乘客使用。同时,在局域网中配备缓存服务器,以提高用户的上网速度,用户访问的网页在本地没有存储的时候,才通过卫星链路进行访问。

卫星地面关口站由射频系统、基带系统、网络运营监控系统、业务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地面固网接入系统和基础保障设施系统等组成。满足国家对信息传输、信息内容和数据存储安全管理要求。

业务服务发展的前景预测

2012年,中国内地航空客运市场达到了3.2亿人次,预计2016年将增长到4.5亿人次,民航客机数量突破4000架。3.2亿人次的客运量,即便有30%的旅客需要使用互联网,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在客机上开通互联网服务。

巨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国际航班方面,当前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飞行时,已开始提出利用中国卫星及地面网络为其飞机提供移动多媒体通信服务的要求。从技术上讲,当前飞机上打电话、上网的条件基本成熟,只要理顺政策监管,

并形成兼顾各方利益的合理的运营模式。专家组建议

形成合理运营模式,需要整合国内相关方面各自的优

势,搞好顶层设计,从简单实施开始,逐步完善。

当前,欧美及亚洲国家的十几家航空公司、超过

800架客机已安装了机载卫星系统,开展机载卫星移动

互联网通信的试航测试和运行试验,并且均成立了专

门的运营公司正式进入商业化运作。国外航空公司几

年前就开始进行空中WIFI服务的测试,并在飞行期间

对部分乘客进行了调查,其中有超过96%的乘客希望

使用这项服务。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及未来Ka卫星和

相关应用设备的广泛使用,航空机载卫星通信业务将

会有更大的卫星频率带宽资源可以使用,更好的系统

设备可以选用。航空机载卫星宽带通信业务服务项目

将带动航天产业链从卫星设计制造到卫星应用新领域

的新技术研发,为航天技术应用和航天服务产业两大

支柱板块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卫通开展了机载卫星多

媒体通信系统集成研发、系统地面演示测试和运营管

理政策研究工作,对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网络传输

和飞航测试的可行性、技术方案、政策法规、业务服

务内容开发、商业合作等范畴进行了全面研究探索。

中国卫通还将进一步在公司内部开展了深入讨论、论

证、对开展业务的风险和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论证。

中国卫通已开展与航空公司和地面固网电信运

营商的共同合作,航空机载卫星通信业务服务涉及

国家电信管理和民航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相

关系统设备和业务服务必须在充分考虑民航飞行安全

原则下,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民航飞行安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

知》、《中国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规则》、《中华

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等要求。系统

设备须满足符合相关型号认证、取得适航证,服从民

航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空中通信管理要求。同时,航

空机载卫星宽带通信业务服务涉及卫星通信和广播、

互联网通信等电信增值服务,中国卫通将按照相关电

信管理政策法规开展业务,为业务运营提供统一网络

运营监管和业务内容管理的技术运营服务,保障信息

传输、存储安全,以及用户数据安全。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作者:蓝云

作者单位:

刊名:

卫星与网络

英文刊名:Satellite & Network

年,卷(期):2013(8)

引用本文格式:蓝云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期刊论文]-卫星与网络 2013(8)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doc

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现状与趋势(三) ——2003年中国VSAT卫星通信市场发展状况及经营状况分析 一、2003年中国VSAT小站用户发展状况 截至2003年底,全国35家VSAT经营企业共计拥有小站用户34540个,比2002年的37872个减少了3332个,降幅为8.8%。其中单向数据小站26285个,比2002年28711个减少了8.4%;双向数据小站8151个,比2002年8922减少了8.6%;语音小站仅有104个,比2002年减少了一半以上。 2003年VSAT小站用户数有所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VSAT经营企业数量比2002年减少了5个,导致小站用户总数的减少; (2)VSAT经营企业受“SARS”疫情严重影响,致使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不能如期完成; (3)无线寻呼市场进一步萎缩,一些原来主要为无线寻呼提供服务的VSAT经营企业市场规模缩小,此类小站数量明显减少; (4)由于地面光网络的快速发展,使用价格大幅度下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VSAT败下阵来,只好退出部分市场,导致VSAT双向数据小站数量的减少; (5)另外,有一些较老的经营企业因系统设备已趋陈旧,传输带宽和传输速率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致使用户退租。 2003年,单向数据业务依然是VSAT卫星通信的应用亮点,双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与上一年基本持平,而语音小站减少一半以上,市场所占比例仅为O.3%。 近年来,VSAT单向数据小站所占比例逐年提高,2003年单向数据小站的比例已经达到76.1%,预计未来两年,单向数据小站比例还将进一步提高;双向数据小站也会有一定的发展,但所占比例不会增长语音小站比例只占O.3%,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所占比例上都在逐年减少,未来两年仍将保持这样趋势。 截至2003年底,单向数据小站用户数量为26285个,占到小站用户总数的76.1%,也是目前VSAT用户小站增长的主要来源。单向数据业务(如信息广播和远程应用服务等)已经成为了VSAT卫星通信业务的

地面高清接收多媒体播放一体机BS-TH666HD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4691233.html, 地面高清接收多媒体播放一体机BS- TH666HD 作者:从容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0年第13期 随着高清节目的普及,相应的高清接收机也逐渐普及开来,尤其是国标地面电视节目,在大中城市也陆续开播,由于不像卫星接收那样敏感,而且节目永远免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像深圳这样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可以兼收香港的地面波节目,加之本地广电部门的重视,在南非世界杯开播前夕,又更换了更大功率的发射设备,并对节目进行了调整,使得在深圳地区,不仅可以接收包括香港在内的5套高清节目(亚洲高清台、翡翠高清台、深圳高清台、CCTV高清、CCTV-1高清),而且还有18套免费的标清节目可以接收,共有23套地面波节目。节目增加了,相应的接收机价格也下来了,现在有一款既可以接收高清地面波节目,又可以做为高清播放机的二合一机器又出现了,这就是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机器,其价格更是令人惊喜,不足五百元。那么,这款机器究竟如何呢? 本机概貌 参加卫视传媒论坛娄军先生的团购已等不及了,只能提前先购入一台一睹芳容,这是一台型号为BS-TH666HD的小机器(图1),全铁壳机器,在当前大打价格战的时代已不多见了,而体积非常小巧,还没有一本16开的书本大,外观尺寸:234×170×37mm。外观中规中矩,平淡无奇,中间是国标地面接收机几个字,其上是一个四位七段的LED显示屏,用于显示频道号码,在操作菜单时 则显示菜单状态。左侧有一个USB端口,可外挂U盘和移动硬盘,用于本机录像或播放其中存储的高清节目。左侧只有三个轻触键:电源、频道加、减。 前面板的右侧上面则是一个读卡器,也就是说本机不仅可以通过USB接口读盘,还可以直接插入常见的SD卡,直接读取上面的内容或录制本机节目,右下角是本机的型号,而左下角则是本机的品牌BOXSAM,原来这就是博尚的英文名称。说起博尚,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它也是地地 道道的生产卫视产品的正规军。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BOXSAM),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专业生产数字卫星接收机的厂家,由于多做出口产品,知名度不高,倒是由于中星九号二期的村村通工程而闻名,不仅拿到了大单,而且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其产品涵盖DVB-S/T/C、国标的DMB-TH、及接收卡和USB接口盒,既然是正规厂家的产品,想必品质应该是有保证的。 本机价格虽低,但仍采用彩盒包装(图2),上面标识清楚、介绍全面,说明书也做得比较详细,遥控器外观似曾相识(图3),全中文标识易于识别。其后面板如图4所示,采用一入一出式的调谐器,一组色差输出,一组AV输出,一个HDMI输出,一个数字音频同轴输出,一个直流插座。本机

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方案

一、项目概述 当前,突发安全生产事件发生地点不确定,部分地区通信不便,特别是发生安全生产事件时,交通通信极易中断,因此执行应急监测时,为及时发送调查、监测信息,必须配备卫星通讯设备,保证应急信息传输通畅。本项目卫星通信系统建设主要包括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卫星通信系统两大部分。 二、项目建设目标与原则 2.1 建设目标 1、建设安监局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一台静中通应急指挥车,实现两者之间的卫星通信。并依托卫星网络,借助音视频编码设备,实现双向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通信。 2.2 建设原则 系统总体设计遵循“安全保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实用可靠、投资合理、运行方便、扩展容易”的原则,具体如下: 1、规范性: 各类设备、通信和控制软件及协议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 2、先进性: 系统设计和设备规格完全符合行业技术规范和技术发展潮流,适应主流技术发展的要求。采用当今成熟、先进的技术及设备,在功能和性能方面体现出技术发展的先进性。 3、可靠性: 系统应具有在各种情况下的高可靠运行能力。 4、安全性: 系统对于信息、设备和人身的安全上具有较高的保障。 5、电磁兼容性: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严格按照电磁兼容分析结论实施,保证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无相互干扰的协同工作。 7、可扩展性: 在技术发展和业务增加时系统具有较大的扩展能力。

8、经济性: 按照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确保系统中每一个环节的投入比例达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资金。 三、项目总体技术要求 ?卫星通信:采用卫星Ku波段转发器,实现中心站到任意现场的实时的视频、图像、话音及数据的传输和显示,保障省中心站对现场信息的实时掌控,为领导的指挥决策提供有效及时的现场资料和依据。 ?3G公网通信: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1、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要求 卫星地面中心站通信系统应具有卫星音视频传输及数据通信功能,实现与应急指挥车的互联互通,实现将中心站的各种信息传输到应急指挥车。 ▲中心地面站采用三轴控制(方位、俯仰、极化)天线系统具有一键通信标自动跟踪功能。 2、静中通应急指挥车要求 1)指挥调度功能 利用专用卫星通信系统,及时接收中心站的实时信息,监视现场情况,实现语音、图像、文字数据的双向通信,确保对安全生产现场实施指挥调度。 2)现场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 适用于各种复杂环境,能够采集安全生产现场图像、声音等信息。系统具有声音(包括通信话音)、图像、数据等各种信息处理存储能力,具有编辑、发送指挥信息能力。 3)通信保障功能 系统具有电话、音视频、计算机网络等有线接口,无线宽带图像传输等多种通信设备,具有安全生产现场指挥调度和远程通信的能力。 4)辅助决策功能 为领导及时了解灾情,提供生产现场情报,为抗灾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分析判断情况;辅助拟制各种保障方案和预案。 5)公网通信 利用中国电信或联通3G公网通信系统,实现图像、话音、数据的双向通信。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_忻向军

1 发展现状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概述 未来宽带卫星网络带宽由极高频(E H F)频段提供,如K a频段(20~30G H z),Q-V频段(40~50GHz)和W频段(76~110GHz)。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各种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表明了宽带卫星通信系统向高速率、极高频、双向和因特网接入发展的趋势。 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由一颗或多颗卫星组成。在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中,星上路由和星上交换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典型例子是低地球轨道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泰勒戴斯克”(Teledesic)系统,此系统于19世纪90年代提出并于2002年应用,其星座图由288颗低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实现“空间因特网”,向全球用户提供类似光纤网络服务质量(QoS)性能[误码率(BER)<10-10]的高质量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信息服务。尽管此系统复杂、昂贵并最终作废,但仍然是宽带卫星因特网系统的一个好例子。 近10年,“高适应”(Hylas)卫星、“太空之路”(Spaceway)、“电星”(Telestar)、“双向”(Tooway)、“狂蓝”(WildBlue)和“O3b”等系统表明了宽带极高频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所有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宽带通信应用与服务,如:高速、双向因特网接入(如视频下载、 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发展现状与展望 忻向军 张琦 王厚天(北京邮电大学) 随着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以及交互式多媒体业务的迅速增加,各行各业对宽带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宽带卫星通信将以其灵活、大范围的覆盖能力,成为无地面网络覆盖地区宽带接入的最佳解决方案。宽带通信卫星正引领着卫星通信的重大变革。Ku等商用频段能够提供的总容量已经无法满足与日俱增的用户带宽需求。Ka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由于其较宽的可用频段、远端设备小巧、点波束增益高、安装便捷等特点,代表了当代商用民用通信卫星的最高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欧洲、阿联酋等国均发展了Ka 频段宽带卫星,成为宽带卫星系统的主流发展方向。根据欧洲咨询公司预测,未来卫星宽带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到2019年卫星宽带接入用户数量预计可达约1190万人,主要来自于北美和欧洲,此外,南美约有130万,中国地区约有90万,南亚越有80万等,各地区将主要通过Ka频段多点波束卫星来满足用户快速增长的需求。Ka 频段宽带卫星将成为世界各地未来卫星通信产业重要的发展趋势,将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价值。

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招标文件 技 术 规 范 书 2013年4月

目录 1概述 (1) 1.1总体需求 (1) 1.2技术要求 (1) 1.3设计原则 (2) 2系统组成 (4) 3卫星通信设计 (5) 3.1卫星通信体制选择 (5) 3.2卫星链路计算 (5) 4X移动卫星通信站系统设计方案 (6) 4.1X移动卫星通信站功能 (7) 4.2卫星通信子系统 (7) 4.2.1x天线伺服控制系统 (7) 4.2.1.1x天线组成 (8) 4.2.1.2x天线系统设计要求 (8) 4.2.1.3x天线系统功能要求 (9) 4.2.1.4x天线系统技术指标 (9) 4.2.2卫星功放 (11) 4.2.3卫星调制解调器 (12) 4.2.3.1卫星调制解调器(网管) (12) 4.2.3.2卫星调制解调器(业务) (13) 4.2.4频谱仪 (14) 4.2.4.1便携式频谱仪 (14) 4.2.4.2机架式频谱仪 (15) 4.3视音频处理子系统 (17) 4.3.1图像采集 (18) 4.3.1.1单兵无线图像传输设备 (18) 4.3.1.2便携式摄像机 (20) 4.3.1.3装载平台室外云台摄像机 (21) 4.3.1.4装载平台室内云台摄像机 (23) 4.3.1.5装载平台两侧及后部摄像机 (24) 4.3.2图像处理与显示 (25) 4.3.2.1视频编解码器 (25) 4.3.2.2高清视频矩阵 (26) 4.3.2.3高标清转换器 (27) 4.3.2.4四联监视器技术要求: (28) 4.3.2.59寸头枕监视器技术要求: (29) 4.3.3音频系统 (30) 4.3.3.1数字调音台 (30) 4.3.3.2无线话筒 (30) 4.3.4VOIP语音网关 (33)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军事卫星通信系统的现状 及未来发展趋向 7’ 卫星通信在军事应用方面具有一系列的优点,例如:覆盖区域广,建设成本不随距离增 加而变化,快速延伸到新的定位点,高度灵活的网络功能,犬容量;可靠而大范围地对移动 体(舰船、飞机、车辆等)的通信服务j在战时可实现对指令和控制信息的转换和传输。军 用卫星通信不同于商业网络,它要受许多非常规性因素的影响,要具有在敌方威胁下生存的 能力。它可能遇到电子干扰,截获,通信信道/卫星控制链路的电子诱骗,空间或地面系统的实际破坏和来自于核战争的一些其他效应军用卫星通信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①在一个大范围的网络结构下提供有效的服务灵活性; ②具有为不同容量和不同终端尺寸的各种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j ⑨能适应大量低占空度(1ow-duty—cy cl e)移动用户需求的便利性; ④具有和其他网络或通信媒体的兼容性; @在不同管辖区域的卫星通信终端问的相互可操作性; @ 成本效益高和改善频谱的利用率。 2 战术卫星通信的增长 迄今为止,军事卫星通信系统还主要是有限制的固定终端,用大的天线和宽频带传输 高数据速率。战术军事通信的需求则要求发展可空中运输的终端,它可在狭小的道路上被很快运抵到一个新的位置上,并在短时问内开通,完成安全和可靠的通信。这些终端可随着部 队移动,运送到边远地区,并且敌方环境和恶劣气候条件下通信设备可短时间内建立起通 路。 由于高速移动的部件设备和运动平台(如舰船、飞机)指挥和控制的需要,卫星系统的 建造围绕较低的频段(UHF)发展,以满足关键战术通信的要求。UHF系统使用具有宽波 束的小型天线,它不需要高精度的点波束指向机构,且容易适合于移动平台。虽然,uHF 终端可以做得较小并相对价廉,但它可利用的带宽和扰干扰能力有限。需要改进的卫星通信 服务既来自于战术上的也来自战略上的用户需求,这样就导致了向更高频段的应用。随着卫 星通信系统应用的增长,一系列新的需求正在促进军事应用向更稳固和更灵活的系统发展。 3 抗威胁的对策 为了具备在不同情况威胁下能提供通信生存的能力,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与商用系统的要 1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4691233.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https://www.360docs.net/doc/fb14691233.html, 论文网论文大全 求是不同的。卫星通信具有固有的致命弱点:易受电子干扰和被非法截获。对卫星转发器的 干扰是一种严重的威胁;来自飞机或类似的这类平台有可能对下行链路进行干扰。因此,对 卫星或对地面,或对两者兼而有之,采取了一些对付威胁的手段。最为普遍采用的是频谱扩 展技术和天线调零技术。在军事卫星通信系统里,还采用了低截获概率技术(LPI)和复杂 的编码方法。 5.] 频谱扩展技术 频谱的扩展是一项取决于用户的抗干扰技术,即用户使用一种扩展功能来扩展其信号而 又不为敌方复制。接收机收到信号后则完成反方向的消去扩展功能。所需的信号超过干扰信

推荐-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方案 精品

便携式卫星通信系统

目录

1需求分析 根据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建设1套卫星机动通信系统以满足应急通信及现场新闻采访的需求,包括1套通信固定站和1套卫星通信便携站及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固定站和卫星通信便携站之间的通信采用现有卫星通信ku资源实现。卫星通信便携站将通过现场图像采集传输系统采集到的话音、数据及视频传送到卫星通信便携站,再经卫星通信便携站通过卫星传输到固定站和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 根据通信系统实际情况,卫星通信系统建设规模如下: (1)指挥中心建固定卫星通信地球站; (2)建设1套机动通信机动平台。 本建议书对用户需求分析要点如下: 1.1技术需求 根据通信系统需求,工程系统配置包括固定和机动两大系统: 1、位于指挥中心的固定站通信系统:包括 ●天线系统:Ku频段天线系统一套; ●主站室外单元设备:包括低噪声放大器系统一套,SSPA系统(内置 BUC)一套,安装在天线基座架上; ●室内单元设备:包括调制解调器系统一套;视频编码器和解码器一套;语音 网关一套;网管、监控设备一套; 2、应急通信机动平台:包括 ●卫星通信便携站一套; 自动卫星便携天伺馈系统、一体化卫星信道设备、BUC ●单兵图传设备一套; 1.2设计思路 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建立在满足用户当前需求和今后的扩展要求之上,采用以下设计思路: ●系统设计采用成熟技术,尽量减少技术风险,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原

则。设备故障部件或单元的替换、检查和修理应该很容易进行。硬件和软件 预留扩容能力,可方便的实现系统扩容。 ●设备布局充分考虑电磁干扰、散热及便于维护。 ●天线分系统技术指标满足IESS-207所规定的E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安 装设备满足IESS-308/310中有关的性能要求。 ●地球站系统所选用的设备均为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在用设备。设计寿命应 大于15年。在设计寿命内,地球站系统总的可用度应优于99.9%,满足每 天24小时有人/无人值守下连续运行的要求。 1.3设计依据 (1)遵循IESS-207 E-3标准地球站的性能要求和IESS-308和IESS-310最新版本中规定的中速、高速数据速率的电视业务、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相关标准: ●YD 5050-20XX 《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设计规范》 ●YD/T 5017-20XX《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 ●YD 5059-20XX《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YD 5098-20XX《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 发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本文综述了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介绍已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和关键器件,以及星上处理、交换技术等。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详细阐述困扰宽带卫星系统发展的一些新的技术问题。最后,展望未来宽带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 1、宽带卫星通信技术的现状 发展宽带卫星系统已成为当前通信的新热点之一。但要满足未来的需要,必须解决卫星网与服务质量(QOS)有关的系统设计问题。面对各种系统的竞争,如何在技术上保证提供业务肥价优质,以及占领市场,是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系统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前期的卫星宽带系统被称为卫星宽带接入系统。1996年,美国NASA的ACTS 卫星(Advan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Satellite)进行了155.54Mbit/s的ATM试验。目前,已经进入商用化的典型系统,如Direct PC和Direct TV都是根据大多数多媒体业务用户的业务特点(下载大量视频、音频和数据信息,但上载信息很小)而设计的。它们使用非对称传输方式来降低用户终端费用,并在北美获得较大的市场。欧洲也在积极发展这样的非对称系统。但是这些早期的应用离未来对宽带卫星系统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在市场定位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宽带卫星通信系统的研究,如欧洲先进通信技术和业务(ACTS,the European advance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services)计划的若干项目——SECOMS(satelliteEHF communications for mbile multimedia services)、ASSET(ACTS satellite switching end-to-end trials)、WISDOM(wideband satellite demonstration of multimedia)和ACCORD(ACTS broad communicationjoint trials and demonstration等,都集中在可提供2Mbit/s速率的新系统设计上。同时,以支持宽带业务为目的的一些同步和非同步卫星通信系统相继出现,1999年5月11日欧洲发射了ASTRA卫星,组成宽带、面向大众的“空中因特网”卫星系统。 现代宽带卫星系统的特点是工作在更高的频段、采用基于ATM的传输技术和主要提供多媒体和因特网业务。其市场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在线个人客户、多媒体业务提供商和在线企业集团。 目前,宽带卫星系统已采用Ka波段,而Ka波段传播特性受降雨衰耗的影响较大,这一点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从实验和实际应用的结果来看,采用自适应功率调整和自适应数字编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地面光纤网采用ATM技术来提供宽带综合业务。而误码率较高的卫星定带系统在采用ATM技术提供多媒体业务时,需考虑保证QOS的问题。一些国家,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对卫星ATM层和物理层性能测试的结果表明,ATM的性能可以满足ITU-TG.826和I.356的目标要求。如果系统采用RS块状编码、交织、FEC技术,卫星链路可达到准光纤链路质量,ATM可以作为卫星系统的数据传输技术。而具有星上交换处理的卫星ATM系统却有着光纤网络所不及的如下优点: ·卫星可以在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包括偏远地区、农村、城市和无人区)提供ATM业务。

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的设计

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的设计 作者:王春梅 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4期 【摘要】将FTTH宽带光线接入系统需要考虑现实情况,保证工程可以达到预先设想的目标,同时还应该注重细节,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按照工艺标准,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要合理的分工划分FTTH网络位置,明确组成内容,完成网络管理、光纤分配网络数据与广播接入系统的升级、优化。以下将从设备配置选型、设备标准检验、模型配置参数以及安装室外光缆交接箱这四部分内容进行论述。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研究 在光纤网络高速发展下,铜线网络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被光纤网络媒体替代,已经有限网络电视发展的必然,应用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优化网络信号传输表现,鉴于FTTH宽带光线接入系统在有限电视网络中的突出优势。为此,本文将主要围绕有线电视网络,FTTH宽带光纤接入系统设计进行论述。从结构方面出发,分析EPON与GPON,两者结构非常相似,同时两者在技术方面也有很多雷同之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两者又各有各自的优势,以下将依次分析设备配置选型、设备标准检验、模型配置参数以及安装室外光缆交接箱,希望对相关人员建设FTTH系统有所帮助。 1. 设备配置选型 规格代号、形式代号是组成电缆型号的主要内容,在进行研究工作之前,需要了解设备的规格代号与形式代号内容,光缆配线架又被称为ODF,进行相关设备配置选型工作时,需要明确工作要点,务必保证选择的设备,其空余容量可以满足工作要求,同时还需要掌握设备的所有配置情况,平衡经济与工作,投入有限的资金,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在FTTH建设过程中,针对光缆引入成端的内容,讨论ODF容量配置、参数,与此同时还应该明确设备的外形设计与颜色选取,保证设备引入机房后,与机房的主体背景不会格格不入,保证整体的美观性,还需要考虑到终端设备所属类型光缆光纤,应该使用相同的材料。除此之外,应该加强芯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2010年5月12日 摘要:本文阐述了船载卫星通信系统在海事搜救中的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 关键词:船载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技术 我国是国际航运大国,拥有辽阔的海域。1985年我国加入《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交通运输部在构筑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提出了将海事搜救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安全保障体系,对发生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的海上险情实施快速有效救助”的总体目标。 实现海上搜救的信息化、可视化、自动化已经是大势所趋,现代卫星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地保障了海上搜救中信息的传输。 文中详细阐述了海事搜救中对船载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解决方案和实际应用。通过最新的移动卫星通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海事搜救通信中实时图像、语音、数据的传输问题。 根据海事搜救的特点,将海事搜救实时通信指挥系统的需求归纳如下:实时图像传输,即将搜救船上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视频会议系统;建立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语音通话系统,实现电话、传真等功能;建立搜救船上局域网与指挥中心局域网互联,实现移动办公和现场指挥;建立搜救船上Internet接入,便于搜救时收发邮件和查找资料。 根据以上需求,提出采用基于全网IP的LinkStar高速卫星通信网络的船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 一、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解决方案 船载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包含以下几个部分: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卫星通信系统、卫星

地面站、指挥中心的通信专线或指挥中心远端卫星接收站等,其卫星通信系统链路原理如图1所示。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与通信卫星进行通信,通信卫星与卫星地面站进行通信,卫星地面站与指挥中心的专线,或通过与指挥中心远端卫星端站进行通信,从而实现搜救船与指挥中心的卫星通信。 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是实现船岸通信的最重要组成部件,需要保证船在航行过程中克服船的横摇、纵摇以及上下起伏,保持与通信卫星的稳定通信。 因此,船载卫星动中通天线的选择首先要保证的是在复杂的航行条件下天线能稳定地跟踪通信卫星。其次是它的通信能力,天线的通信设备要能支持较高通信带宽。第三,安装方便。对于海事局60米巡逻船而言,船上能提供的船载天线安装空间有限,因此安装方便非常重要。 在本文所述的解决方案中,选择的是以色列Orbit Orsat(AL-7103MKⅡ)船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如图2所示: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的SATCOM系统设计解决方案 过去二十年来,商用航空领域一直依赖卫星通信协调民用航空乘客出行。随着数据流量和物联网(loT)应用的增长,对卫星通信系统的需求已达到顶峰。 对于商用喷气机和大型客机而言,商用飞机的高带宽数据访问需求也增长显著。我们发射了支持更高频率的新卫星,以实现这种带宽增长。本文将考察这些技术趋势,以及可通过市场上提供的可定制架构实现所需性能并缩短上市时间的解决方案。 SATCOM介绍和历史 不断提高数据速率的需求正在推动SATCOM领域中的许多新发展。SATCOM链路的数据速率将从kbps提高至Mbps,这将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和视频传输。无人机的大幅增加为SATCOM链路创造了一个新的舞台。而且,商业航空航天市场中对数据和互联网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Ku频段和Ka频段不断发展,以支持最高达1000 Mbps的数据速率。同时,支持传统数据链路、最大限度减小尺寸、重量和功耗(SWaP)和减少系统开发投入也正在推动对开发灵活架构和最大限度提高系统重用率的需求。 SATCOM系统通常利用对地静止轨道(GEO)卫星—相对于地球表面静止的卫星。要实现对地静止轨道,卫星必须具有非常高的海拔高度—与地球表面的距离超过30 km。这样的高轨道的好处在于,覆盖大面积的地面只需要很少的卫星,而且由于知道其固定坐标,因此将数据传输至卫星较为简单。由于这些系统的发射成本较高,因此它们专为长使用寿命而设计,非常稳定,但有时也会有点过时。 由于海拔高度较高且存在辐射,因此往往需要采用额外的设备屏蔽或卫星屏蔽措施。而且,由于卫星离得太远,地面上的用户可能会有重大信号损失,同时还会影响信号链设计和元件选择。地面到卫星的距离较长还会造成用户和卫星之间的高延迟,这会影响部分数据和通信链路。 最近,人们提出了许多GEO卫星的替代方案或补充系统,无人飞行器和低地轨道(LEO)卫星也正在考虑当中。借助低轨道,这些系统可减小基于GEO的系统方面的挑战,但会影响覆盖范围,需要更多的卫星或无人飞行器才能实现类似的全球覆盖。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2008-12-25 19:48 【摘要】本文概述了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讲述了移动、卫星、光纤等通信方式。 关键词: 通信技术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 一、引言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交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通信作为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的巨大动力。电话技术的演变日新月异,传输媒介、交换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和通信方式的改变都是影响电信通信的因素。 二、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对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以往那种单一、低效的信息传输方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求所获取的信息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还要求获得信息的手段更加方便、快捷,并能对信息系统实现实时、交互控制。社会与市场的这种需求再加上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三、移动通信 为了实现客户对通信业务种类及数量的需求,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经历了模拟、GSM数字系统变革后,,又提供了一种能够全球漫游、支持多媒体等数据业务且有足够容量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既是码分多址技术(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码分多址无线电通信技术是第三代无线电通信技术, 目前已在北美、东南亚和韩国被大规模投入商用。以前的模拟手机只能在模拟网覆盖地区使用, GSM 手机只能在GSM 网覆盖区使用, 两大系统互不兼容, 造成频率资源的浪费。采用CDMA 技术的新型手机由于实行的是双模式, 所以无论是数字网, 还是模拟网覆盖的地区, 都能自动转换工作方式, 不但可以提高频率资源利用率10~20倍,而且给用户带来方便;二是通话质量高,接近市话效果;三是发射功率在0.1~2000毫瓦之间所以对,人体辐射小。四是断话率低,保密能力强,因此,倍受用户的青睐。另外, 低地球轨道卫星开辟了移动通信的新领域, 掀起了卫星全球移动通信的新浪潮。将多个卫星链接在一起, 把地球天衣无缝地覆盖起来, 由多个蜂窝交换机网, 可连通地球上任何一点, 从而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实现“电子地球村”的目标。 四、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在空间技术和微波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其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信号,可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飞速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中、低轨道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在内的新系统不断涌现出来, 归纳起来,分为非同步(含低轨道L EO、中轨道M EO ) 和同步(同步轨道GEO ) 两大类。以低轨道卫星为基础的系统, 具有时延短、路径损耗小、能有效地频率复用、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卫星应急通信解决方案 2007-3-16 13:56:54 阅读531次 为了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失,保障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应急处置的指挥效率,公安、军队、市政、电力、地震、气象、电信、疾病控制、防火等诸多领域急需建设应急通信系统,将突发现场的视频、音频和其他数据送至指挥中心,为其获取灾情信息,进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畅通、现场及时、数据完备、指挥到位”的技术保障。由于通信线路的限制,通常采用卫星通信作为应急通信的主用线路,卫星通信灵活多样,机动性好,但系统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因此系统平时应可用于一般的民用通信租赁,为商业用户提供高速率的话音、图像和数据传输,以降低运营成本;在遇突发事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成满足实际需要的应急通信网,迅速转变为应急战备状态,保证各种通信指挥系统的畅通无阻。 应急通信网络应具备以下特点: 1、平战结合,注重实用性 网络建设要考虑平时应用,尽量简化中心站和远端站的配置,提高利用率,在日常的工作中,整个系统资源可以用来处理民用通信:如电视会议、数据输出、视频传输等工作;当进入应急工作状态,指挥中心和整个系统资源将全部用来应付紧急公共安全事件,能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佳的资源调配和指挥,达到“一点感知,处处可知;闻警而动,处处协同;有备而战,临危不乱”的状态。 2、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 着眼于应急联动实际使用现状,以满足各业务部门的应用需求为前提,尽量利用和整合现有系统资源,避免重复投资,不搞“高、大、全”式的形象工程。注重网管建设,合理调配转发器资源。通过引进规范、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系统的成功实施,建立科学的运行保障体系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把硬件建设放在以需求驱动的基础上。 3、支持高速率数据通信 在以往的卫星通信应用中,单链路用户数据速率达3M-20Mbps的高速率通信需求不是十分普遍,随着视频应用的日益普及,通信和互联网的各类应用速率不断提高,基于卫星通信的单链路宽带数据通信需求正越来越多。因此系统应能够支持多种类和大流量业务,可提供不低于5Mbps速率的数据通信,并具备支持大型网络的能力,适应网络覆盖全国、辐射省市、地区的日益扩大的规模要求。 4、系统安全可靠,易操作,简化接口类型和协议,避免繁复的设备组合在多媒体数据交互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统一、标准的接口和协议,力求保持通信网络体系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为网络管理带来便利。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和未来展望

卫星通信系统发展简史和未来展望 作者:张关兵 班级:通信081 学号:200810404110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史和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卫星通信、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卫星通信在国际上和我国的发展历程、卫星通信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卫星通信发展展望。 关键字: 卫星通信北斗导航发展简史未来展望 1、卫星通信概述 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它是微波通信和航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为微波频段(300MHz~300GHz,即波段lm~ 1min)。这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的通信系统,则称为卫星通信系统,而把用于现实通信目的的人造卫星称为通信卫星,其作用相当于离地面很高的中继站,因此,可以认为卫星通信是地面微波中继通信的继承和发展,是微波接力通向太空的延伸。卫星通信是空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它主要包括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卫星直接广播三大领域。由于卫星通信具有覆盖面大、频带宽、容量大、适用于多种业务、性能稳定可靠、机动灵活、不受地理条件限制、成本与通信距离无关等优点。多年来,它在国际通信、国内通信、军事通信、移动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下面我们就从卫星通信的发展简史、现状、趋势等方面对卫星通信进行概括和综述。 2. 卫星通信中的主要技术 2.1 CDMA技术 CDMA(码分多址)系统通过采用话音激活技术、前向纠错(FEC)技术、功率控制技术、频率复用技术、扇区技术等技术手段,可使CDMA系统容量大幅扩大,同时,它还具有抗多径干扰能力、更好的话音质量和更低的功耗以及软区切换等优点。CDMA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及优越性而广泛应用于数字卫星通信系统中。特别是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全球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提供了条件,利用分布在中、低轨道的许多小卫星实现全球个人通信,已在国际上逐渐形成完善的体系。 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根据导频信号的幅度实现功率控制, 减少用户对星 上功率的要求从而增加系统的容量,减少多址干扰;CDMA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可

卫星基站方案

卫星地面站通信系统 技 术 方 案 北京大恒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第1章、 设计依据 本系统依据以下标准进行设计: z《城市人民防空通信技术机制》;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通用要求》(RFHB01-2008); z《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z《人民防空卫星通信系统固定地面站建设规范》(RFHB02-2008); z《北京市应急移动指挥通信系统建设使用管理规定》(京应急办【2007】2)z《人民防空指挥工程设计标准》; z《人民防空指挥所通信工程设计要求》; z《人防指挥所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规范》; z《指挥自动化一体化技术体系结构》全军指挥自动化建委办; z《310工程网络分系统》总参第61研究所; z《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 z《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防范行业标准》(GB/T74-94); z《国内卫星通信系统进网技术要求》(GB/T 12364-1990); z《国际移动卫星B船舶地球站技术要求》(GB 19491-2004); z《通信卫星有效载荷性能的在轨测试方法》GB/T 12639-1990;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总技术要求》; z《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发射、接收和地面通信设备技术要求》(GB/T 11444.4-1996); z《国内卫星通信网技术体制(试行)(上册)》(TZ 005-95(上)); z《国内卫星通信时分多址(60Mbit/s)方式进网技术要求》(YD 509-1991);z《卫星通信VSAT地球站电磁干扰的测量方法》(YD/T 1003-1999); z《可搬移式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296-1994; z《国内卫星通信TDM/QPSK/FDMA(2Mbit/s)系统进网技术要求》YD/T 613-1993; z《无线、微波及卫星通信设备型号命名方法》YD/T 638.10-1993; z《卫星通信船载地球站码分多址通信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 15869-1995;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现状及趋势

卫星通信关键技术最新进展 姓名:唐聪 班级:1402015 学号:1402015000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的需求增加,同时军队对 于卫星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未来移动通讯的发展需要,新一代的 卫星通信系统应该具备速率快、覆盖广等优点本文从分析目前卫星通信系 统出发,简述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卫星通信系统 的发展进行展望,以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 目录 0引言 (3) 1卫星通信 (3) 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3) 2.1卫星通信的特点 (3) 2.2功能 (3) 2.3卫星通信发展历程 (3) 2.4卫星通信面临的问题 (4) 3卫星通信系统体系结构 (4) 3.1体系结构分类 (4) (1)交互式宽带卫星Internet接入系统结构; (4) (2)非对称宽带卫星接入系统结构; (4) (3)宽带卫星骨干传输系统结构。 (4) 3.2应用方面 (4) 4卫星通信关键技术及进展 (4) 4.1随机接入技术 (4) 4.2多波束天线 (4) 4.3星上处理 (5) 4.4星间链路 (5) 4.5卫星频谱资源 (6) 4.6星地融合通信 (6) 4.7卫星宽带通信 (6) 5卫星通信发展展望 (7) 5.1通信卫星的发展趋势 (7) 5.2卫星通信的演进 (7) 5.3卫星通信的结合 (8) 5.4卫星通信宽带化 (8) 6结论 (8) 7参考文献 (9)

0引言 通信卫星始于1964年,当年在美国成立了国际通信卫星组织INTELSAT。1965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商用通信卫星晨鸟号(“Early Bird”)。之后,卫星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在军事领域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以外,卫星通信还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电视广播和语音广播,为地面蜂窝网络尚未部署的偏远地区、海上和空中提供必要的通信,为发生自然灾害的区域提供宝贵的应急通信,为欠发达或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等…但是卫星通信自身存在的弱点却使得它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地面固定、无线或移动通信系统的一种补充通信方式。例如:对于网络层存在的传输时延长、丢包率高及链路干扰等问题,需要采用新的算法和协议对网络层进行优化,从而使卫星通信适合于个人移动通信和宽带互联网接入;在物理层,由于卫星通信的视距传输特性,限制了部分区域特别是繁华市区的用户接入卫星网络,需要采用新的通信网络架构来推进卫星通信网络和地面通信网络的融合。近期,卫星通信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通信商业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卫星通信业务和通信模式的创新发展,使当前成为卫星通信历史上最活跃的时期之一。 1卫星通信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两个或多个地球站相互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是微波中继通信技术和航天技术结合的产物。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距离远,覆盖面积广,不受地理条件限制,且可以大容量传输,建设周期短,可靠性高等。 2卫星通信系统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 2.1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比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传输速率高; (2)为了独立于地面网络,多数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使用微波或激光星间链路实现卫星互连,构成空间骨干传输网络; (3)由于卫星链路的传输损耗大,在高速传输情况下,要求用户使用具有较大口径的天线。因此,短时间内卫星宽带系统将无法支持手持终端移动中的高速通信。 (4)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从图16.2中可见,利用静止卫星,最大的通信距离达18100km左右。而且建站费用和运行费用不因通信站之间的距离远近、两通信站之间地面上的自然条件恶劣程度而变化。这在远距离通信上,比微波接力、电缆、光缆、短波通信有明显的优势。 (5)广播方式工作,可以进行多址通信。通常,其他类型的通信手段只能实现点对点通信,而卫星是以广播方式进行工作的,在卫星天线波束覆盖的整个区域内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设置地球站,这些地球站可共用一颗通信卫星来实现双边或多边通信,即进行多址通信。另外,一颗在轨卫星,相当于在一定区域内铺设了可以到达任何一点的无数条无形电路,它为通信网络的组成,提供了高效率和灵活性。 (6)通信容量大,适用多种业务传输。卫星通信使用微波频段,可以使用的频带很宽。一般C和Ku频段的卫星带宽可达500~800MHz,而Ka频段可达几个GHz。

中国卫通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中国卫通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方案 +蓝云 中国卫通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唯一拥有卫星资源、 自主运营管理的卫星运营企业。预计到2015年,中国卫 通将拥有15颗以上在轨商业通信卫星,覆盖范围包括亚 太、中东、非洲、南美等地区,并分别在北京、香港、 喀什拥有四个互为备份的地面测控监测中心。作为世界 第一流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中国卫通致力成为中国航空 机载卫星通信服务的提供商和运营商。为此,中国卫通 制定了一套较为先进、完整的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 决方案,可以为飞行中的客机开展卫星宽带通信服务。 中国卫通的解决方案概述 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解决方案,是指使 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Ku频段传输通道,通过安装在 飞机上的卫星通信系统和舱内通信设备,链接地面关口 站及地面通信网络设施,实现航班直接与地面通信网络 的互联互通,为飞机上的乘客提供互联网接入以及其他 电信增值业务。 飞机机载和机舱内系统主要由机载卫星天线、射 频系统、基带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在机舱外部安 中国卫通航空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示意图

033 Satellite & Network 装有小口径的低轮廓机载卫星天线和射频系统,在机舱内安装一个用于接收卫星信号的调制解调器和综合服务器。舱内无线通信系统是由无线接入系统和移动通信基站BTS组成的混合系统,将IP信号接入机舱内,通过舱内加装的无线接入系统,支持乘客使用个人计算机等设备接入互联网。飞机到地面的通信信道为:在中国上空,使用中国卫通的Ku频段卫星和地面关口站连接乘客终端和地面网络,卫星通信使用FSS业务标准Ku频段,即10.7GHz/14.5GHz;当客机在境外飞行、中国卫通卫星覆盖不到时,使用外国航空公司签约的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覆盖,完成卫星和地面网络漫游通信。地面关口站通过中国卫通卫星地面站与中国地面关口站实现互联网连接。机载卫星通信系统网络可以用于公众服务,同时还可以为飞机导航系统提供备份通信手段。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采用先进的卫星通信体制和DVB-S2、TD-TDMA编码技术、扩频技术。地面关口站系统负责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的数据连接和数据交换,每架飞机的最大下行速率可达40Mbit/s,上行速率可达2Mbit/s,计费平台系统与其他地面网络运营公司的计费平台连接,地面系统还包括网络管理控制及用户支持服务系统、全功能异地备份地面站系统,及数据交换管理系统。机载系统设备重量约70千克左右,设备较为轻便,可最大限度降低客机的飞行油耗,小口径天线使设备安装方便、快捷省时。 机载卫星宽带多媒体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完全符合民航的飞行安全及相关标准。卫通系统的所有相关设备在满足商业使用之前,都要完成全套的地面和空中测试。目前卫通已开始了相应的地面测试,并验证了设计的电磁兼容性。中国卫通还将要与航空公司合作完成相应的空中体验测试。该测试将完全按照民航、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实施,完成试航取证。 此外,机载卫星通信天线系统要符合工信部颁布的相关卫星通信系统设备入网技术规范。 由于要考虑在境外飞行时,使用外国航空公司签约的卫星运营商提供卫星覆盖的情况,飞机舱内业务综合 服务器必须保持与地面综合业务服务器的连接,支持不同卫星系统之间的切换。 卫星数据链路由前向链路和回传链路组成。前向链路为:由地面关口站射频系统发射,经由转发器传输给卫星覆盖范围内所有正在飞行的飞机。在单个转发器上,前向链路最高速率可达40Mbit/s。回传链路为:由每个飞机的射频系统发射,经由转发器传输至地面关口站,回传链路数据速率可根据使用需求,设定在1~4Mbps范围内,根据业务需求和经济性考虑,一般设置在2Mbit/s的速率。回传信号可部署于多个转发器。 每架飞机可以同时接收和处理来自几个转发器的IP数据,IP数据流支持单播、多播以及广播方式。机载路由器只接收与自己相关的IP数据,并将它们转发至飞机上的局域网,供乘客使用。同时,在局域网中配备缓存服务器,以提高用户的上网速度,用户访问的网页在本地没有存储的时候,才通过卫星链路进行访问。 卫星地面关口站由射频系统、基带系统、网络运营监控系统、业务数据管理中心系统、地面固网接入系统和基础保障设施系统等组成。满足国家对信息传输、信息内容和数据存储安全管理要求。 业务服务发展的前景预测 2012年,中国内地航空客运市场达到了3.2亿人次,预计2016年将增长到4.5亿人次,民航客机数量突破4000架。3.2亿人次的客运量,即便有30%的旅客需要使用互联网,那么就非常有必要在客机上开通互联网服务。 巨大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国际航班方面,当前国外航空公司的飞机进入中国领空飞行时,已开始提出利用中国卫星及地面网络为其飞机提供移动多媒体通信服务的要求。从技术上讲,当前飞机上打电话、上网的条件基本成熟,只要理顺政策监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