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简介

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简介
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简介

临床研究(方法)学学科简介

●学科定义

临床研究(方法)学(Sciences in Clinical Research),为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学科成立于2013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招收首届研究生。临床研究(方法)学是专门用于指导和开展临床研究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它是在临床研究实践过程中,相关学科交叉融合,逐步形成的一门新的学科。

●成立背景

当今,临床研究水平已成为国家医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杆之一,被世界各国提到了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中国正经历着健康挑战的快速转变和健康保障体系的重大改革,但临床研究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国具有原创性的疾病预防和诊疗方法、技术和设备很少;临床诊治指南和规范缺少基于国人的研究证据。造成这类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现行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缺乏对临床研究方法和实践的系统培养。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将弥补这一不足,为国家培养熟悉临床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专业人才,满足我国临床研究相关行业发展的急迫需求。这对于提高我国临床研究水平,推动我国医药的创新和发展,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目标

本学科将着力培养掌握临床研究理论和方法,高素质、复合型的临床研究高级专业人才,满足各大科研型医院、跨国和本土创新型制药企业、临床研究科研机构、政府监管部门、CRO/ARO/SMO等类机构对此类高级人才的需求。

●下设专业方向

目前,本学科暂设以下6个主要研究方向:

?临床研究的伦理学实践

?临床研究项目开发与设计

?临床研究的数据技术与应用

?临床研究的统计设计与分析

?临床研究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

?新药与医疗器械临床研究法规与注册

●学科优势

?强大的师资力量。本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4人、外国专家1人、主任技

师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 6人、副主任技师1人和助理研究员4人。

此外,学科聘有客座教授10名,还将邀请来自政府机构、学术机构和企业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授课老师,共同组成“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的优质讲师资源。(详见附表1)

?高水平、专业化的临床研究平台。本学科的日常管理在北京大学临床研

究所,该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从事临床研究的教学、科研、服务、培训和组织协调的学术研究组织。包括美国NIH,英国MRC,澳大利亚NHMRC 和“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等立项资助的数十项临床研究创新课题正在开展,为培养临床研究高级专业人才提供了优良的实践平台。

?广泛、优良的临床研究资源。北京大学医学部拥有8所附属医院和13

所教学医院。其中,8所附属医院年门诊量总数超过千万,出院患者近30万人;医学各专业设置门类齐全,其中不乏国际国内领先学科;此外,还拥有5个通过资格认证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基本覆盖所有专业。这些优厚的资源和条件为临床研究(方法)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创新的双导师制度。目前,已与我所建立正式合作关系,并已征得其同

意确定参加本学科作为副导师的校内、校外专家共有16名(详见附表2)。

他们在各自的临床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和学科带头人,承担着国际国内重要的临床研究项目。他们的加入,与本学科的导师在专业上实现了互补,保障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临床研究实践基地。

?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能力。本学科已建立广泛的国际合作关系,聘请了

多名国际客座教授和大量国际师资,开发了多项国际合作课程,形成了国际化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本学科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输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附表1: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计划专职教师团队名单

附表2: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方法)学”二级学科计划副导师名单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仪器科学与技术 (英文)名称: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个古老而又极具生命力的学科。它伴随着人类最早的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开始而萌生。古代的测量器具尽管简单,但也基本具备了测量单位、标准量和标准量与被测量比对过程等测量的基本属性,如我国氏族社会已有“结绳记事”、“契木计时”的记载;大禹治水时使用了准绳与规矩;公元前221年,我国秦朝已形成量值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和器具;《汉书·律历志》中用“累黍定尺”和“黄钟律管”对长度进行了定义,其中用发出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之长来定长度标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发明创造,这种方法与几千年后的今天,世界上采用光波波长定义长度基准,从基本原理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此外还产生了朴素的测量方法,如利用平行光投影的相似现象间接地测量物体的长度;进而产生了以测量单位、标准量、测量量值与被测量值转换关系为基础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如日晷和浑天仪等。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尽管该学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处于学科的萌芽阶段。 直至1898年国际米制公约建立,初步形成了以米和公斤等为基本计量单位、相应的计量标准器与测量仪器、量值溯源方法与测量理论;进而衍生出作为该学科理论基础的测量误差理论和计量学等,学科基本理论框架初步形成。随着近代测量科学与仪器技术的学术价值和实验价值显著提升,近代测量科学逐渐从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等基础学科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近代科学的重

要基础学科之一。门捷列夫曾有著名论断:“科学是从测量开始的”,“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是科学的基础”。 现代测量学是前沿科学领域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学科之一。测量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性进展和新原理仪器的发明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前沿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这在历届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中得到集中体现。到2011年为止,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奖项目总数为352项,获奖总人数为547名,直接因测量科学研究成果或直接发明新原理仪器而获奖的项目总数为37(占 1 0.5%),总人数为50(占9.1%),如电子显微镜、质谱仪、CT断层扫描仪、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同时69%的物理学奖、75%的化学奖、92%的生理学和医学奖都是借助于各种先进的高端仪器完成的。 仪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一直与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医学等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发展与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的突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每次科学技术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都会推动仪器科学与技术产生跨越式发展。传统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牛顿力学、电磁学、经典光学、热力学、化学等为理论基础,建立了长度、力学、热工、电磁、光学、声学、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等计量测试专业与相应的测量仪器技术产业。 现代仪器科学与技术以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现代光学、电子学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助于现代新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如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光子技术、光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使仪器科学与技术进入以量子计量为标志的新阶段,如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原子频标计量技术、基于电子隧道效应的扫描隧道显微仪器技术、基于量子化霍尔效应的电参量计量技术研究等相继迅速取得突破,并发展成为新的仪器技术,进而促进仪器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具有与众多相关学科紧密交叉与融合的特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临床研究常用统计方法概述 金雪娟周俊时智英葛均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上海200032) 经过周密设计和科学实施的临床研究还需要规范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分析软件发展,近年来,统计理论和方法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师日常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很少有时间系统学习医学统计理论,及时了解一些实用、有效的新方法。在此,我们介绍目前临床研究最常用的一些统计分析方法,以实用、易懂为原则,重点综述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1 几个基本概念和统计量 1.1 数据的类型 数据(Data)是统计分析的基础。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数据类型。最常见的数据类型有两种,分类数据(Categorical Data)或称定性数据(Qualitative Data)和定量数据(Qulantitative Data) 或称计量数据(Numerical Data)。 分类数据类型:分类数据的分层大于2时,又称为多分类数据(Polytomous Data)。分类数据类型有无序(Nominal Categorial)和有序(Ordinal Categorieal)。无序数据如性别(男、女)、血型(A、B、O、AB 型)等。有序数据如肿瘤的分级(I级、II级、III级)、疼痛的程度(轻、中、重)等,以及在临床研究设计中,经常看到的“非常好、好、一般、差”这样的数据类型。不同类型的分类数据在统计分析方法上也不同,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x2检验所能全部涵盖的。 定量数据类型:包括连续性数据(Continuous Data),如身高、体重以及不连续性数据(Discrete Data),如妇女的产次,疾病的复发次数等。 1.2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量 最常用的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为算术均数(Arithmetic Mean),但其值易受极端值影响。可以采用 中位数(Median)、修整均数(Trimmed Mean,去除最大和最小值后的算术均数)或Winsorized均数(Winsorized Mean,极端值用最接近的非极端值替代后的算术均数)来代替。对于数值呈几何分布的资料,则可采用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临床研究论文中常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均数±标准误来表示定量数据的分布特征。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为方差(Variance)的平方根,表示个体数值与样本均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Standard Error)为均数的标准差,表示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离散程度,标准误越小,总体均数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t interval,CI)越窄,也就是说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代表性越好。虽然不同的统计学家对论文中应该引用哪种表达方式有争议,但两种方式均用于描述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在医学论文中,采用标准差或标准误应该说明。对于非对称数据只用均数±标准差或标准误表达是不恰当的,可以采用中位数结合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表示。 1.3 显著性水平(a)和P值

gcp学习

至期新药临床试验实施要点/原始记录内容

CRF(病理报告表)质量心的

严重不良事件 应在获知的24小时内向机构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申办方省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局注册司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不良事件记录

事件结束随访 应对所有不良事件的追踪到受试者恢复正常 详细记录处理经过结果有关不良事件文件记录在原始文件所有记录均有研究者签名和日期 当多个受试者发生相同不良事件而研究者手册没有应尽快报告申办方这一不良事件 缩略语英文全称中文全称 ADE Adverse Drug Event 药物不良事件

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 药物不良反应 AE Adverse Event 不良事件 AI Assistant Investigator 助理研究者 BMI Body Mass Index 体质指数 BE 生物等效性 CI Co-investigator 合作研究者 COI Coordinating Investigator 协调研究者 CRA 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 临床监查员(临床监察员) CRC Clinical Research Coordinator 临床研究协调者 CRF Case Report Form 病历报告表 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合同研究组织 CSA Clinical Study Application 临床研究申请 CTA Clinical Trial Application 临床试验申请 CTX Clinical Trial Exemption 临床试验免责 CTP Clinical Trial Protocol 临床试验方案 CTR Clinical Trial Report 临床试验报告 DSMB Data Safety and monitoring Board数据安全及监控委员会EDC Electronic Data Capture 电子数据采集系统 EDP 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IH 首次人体试验 FR Final Report 总结报告 GCP Good Clinical Practice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LP 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药物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IB Investigator’s Brochure 研究者手册 IC Informed Consent 知情同意 ICF Informed Consent Form 知情同意书 IC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armonization国际协调会议 IDM 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独立数据监察 IDMC Independent Data Monitoring Committee独立数据监察委员会IEC Independent Ethics Committee 独立伦理委员会 IND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新药临床研究

研究生考哪些科目

对于很多想考研的小伙伴们来说,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研究生考试到底考哪些科目。全国硕士研究生一共考4科,500分:外语、政治、专业课1、专业课2或数学。 1、研究生要考哪些科目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试科目: 必考科目:专业课、英语、政治 具体为:考研初试共五科,满分为500分。各个专业考试科目不同,一般为政治+英语+2门专业课(或者数学+1门专业课),不是所有专业都考数学的。理科及管理类一般都考,具体考试科目请参考自己拟报考招生院校历年招生专业目录。 全国统考公共课有政治(满分100分)、英语(满分100分)、数学(一、二、三)(满分150分);全国统考专业课有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农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满分均为150分)。除此之外,其它专业课均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阅卷。 2、考研考试科目有哪些 中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一般考四个科目,分别是政治、英语、专业课一和专业课二,总分为500分。 政治是所有考试必考的科目,分数为100分。而且考研政治只有一种类型的试卷,即所有考生的政治试卷是一样的。

英语,分数也是100分,但英语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两种试卷类型,不同专业的考生,试卷类型不一样。 专业课一(一般指的就是数学)分数为150分,分为数学一,数学二和数学三这三种试卷类型,不同的专业试卷类型不一样。 专业课二也是150分,是由所报考的院校自主命题的。所以报考不同的学校,专业课二是不同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3、研究生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要求报名时通过学信网学历检验,没通过的可向有关教育部门申请学历认证。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0705 地理学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 “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 -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 -193年)。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

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 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当今的地理学在不断创新传统研究领域的同时,日益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区域响应、人地关系的区域综合、全球变化与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关系、新型的和谐人地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新命题。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和区域分异的学科。地球表层是指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这

临床研究方法学(五)-治疗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继续教育?[临床研究方法学(五)]治疗学研究的设计与分析方法 杨岫岩杜苑苑 治疗疾病是临床医生的天职,治疗学的研究是临床研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各种临床决策,最终多是以治疗决策为目的。临床治疗逐渐由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过渡的今天,我们不但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还需要将不一定可靠的经验,通过科学的研究,去伪存真,使其成为可供循证的临床证据[!]。经验可以成为临床研究假说的依据,需要通过随机临床试验,验证假说,才能成为循证医学的依据。 !新的治疗方法的产生 虽然治疗学的研究强调采用随机临床试验,验证治疗学的假说。但是绝大多数新的治疗方法,都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在初期多是以描述性研究,即个案报道和病例组分析(单组病例的治疗分析,在临床流行病学策略中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实验性研究)的形式发表论文。实验性研究(随机临床试验)需要以描述性研究或分析性研究为基础。例如,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随机临床试验报告之前,国际上已有数百篇的病例报告和病例组分析;!""多篇甲氨蝶呤治疗红斑狼疮有效的描述性研究论文发表后,才开始出现这方面的随机临床试验。 一个治疗观点,如果经验上比较成熟,或理论上比较支持,可以形成该治疗有效的假说,而且研究费用也较低,就可以在对少数病例进行预试验后,开始着手进行随机临床试验。例如“尼美舒利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成人#$%&&病”的随机临床试验[’],虽然在此之前国际上还没有同样内容的描述性或实验性的临床研究报告,但是甲氨蝶呤治疗成人#$%&&病的描述性研究报告已经不少,从文献报道和经验也己知道尼美舒利比扑热息痛和传统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更强和更长效的退热作用,国际上尼美舒利不但用于关节炎,更多是用于肺部炎症,耳鼻喉科炎症,妇科炎症等。成人#$%&&病是一种非感染非肿瘤性炎症性发热,有充分的理论支持尼美舒利对其有效,因此,可以开始随机临床试验。 但是如果一个新的治疗观点,研究费用较高,或是理论上不够成熟,则需要从描述性的研究报告开始。例如“霉酚酸酯治疗环磷酰胺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是一个描述性的研究,通过随访一组环磷酰胺导致性腺抑制的狼疮肾炎,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后,观察其月经的恢复和狼疮肾炎疾病活动度的控制结果。霉酚酸酯是一个昂贵的药物,在研究之前,这个药对性腺有无抑制还不清楚,改用霉酚酸酯治疗后,已经停止的月经有无恢复的可能,也不清楚,只是有报道它对狼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内科 疮肾炎有效。如果没有描述性的研究作为基础,贸然进行随机临床试验,很可能会劳民伤财。 如果描述性研究提示有效,还需要进一步经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才能成为循证医学的有力证据。因此这类研究的结论,不是证实该治疗有效,而是提出该治疗有效的假说。这一句话之差,可以反映研究者对科学的严谨性,这是作者写论文时需要加以注意的[*]。 期刊确定一篇治疗学的描述性研究的取舍时,主要在于新颖性,而不是强求其“设立对照组”。例如,美国+,-的期刊《+.$/.%$%01-/2345$%04》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刊载了多篇甲氨蝶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描述性研究,均缺乏对照组,因为在此之前,全球均未见同样内容的随机临床试验。但是如果在多篇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出来后,你还写这个内容的描述性研究论文,肯定要被退稿。 ’随机临床试验 在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策略中,我国风湿科医生大概对随机临床试验比较有认识,因为各种抗风湿药上市前的临床验证需要采用随机临床试验。但是药物验证只是对某一个药物进行短时间的观察,不能够代表临床治疗学的研究。 ’6!随机临床试验的优缺点 随机临床试验是一种实验性研究的策略。它将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干预,对照组不给干预或给予传统的治疗,观察干预因素对结局的影响。由于随机分组,使之能有效地避免混杂因素的影响。如果加双盲,去除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主观因素造成的偏倚,其因果关系则更有说服力。所以随机临床试验备受循证医学的青睐,因为它可以为临床循证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但它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有些研究课题由于伦理学等原因无法实施。 当然,并非所有随机临床试验均需要双盲。有些试验是无法做到双盲的,如某病采用新的非手术疗法,以传统的手术治疗为对照,就不可能双盲;对于结局(73$8742)的评价具有客观标准者,不一定需要双盲;但如果结局的评价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则必须采用双盲,如研究某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要判断该药是否具有激素助减作用,如果研究者知道哪一组病人使用该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其减激素的速度,这种情况不得不采用双盲。 ’6’随机临床试验的统计学方法 ’6’6!!检验或!’检验的局限性:虽然!检验和!’检验常用于药物的临床验证,但在临床治疗学研究中,这远远不够。 !检验和!’检验只能在某一个点上进行比较,不能进行动 ? 9 9 *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年!"月第:卷第(期,/%;<-/2345$7&,=8$7>2.’""’,?7&:,@7A(万方数据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中国地理》考试大纲 ( 科目代码:845 )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及水平要求 《中国地理》是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专业课之一。考试目标是检测考生的基本素质和学科水平,要求考生: ①能够正确认识中国地理的基本格局、主要过程及其由此形成的地域分异规律; ②能够准确把握中国不同地理分区的资源基础、区域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方向; ③初步具备运用地理学的思维、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重大发展问题的能力。 合格考生应当达到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地理学相关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水平。考试对象为报考我校地理学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卷结构:考试满分为150分,试题分为简答和论述两部分,具体为: 简答题约60%

论述题约40%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中国地理区位 自然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人文地理意义上的中国区位。二、自然地理格局 地质构造与地貌形态。地质构造运动、特征及其效应;主要地貌类型、结构及分布等。 气候条件与水文特征。主要气候类型、特征及其成因;中国水系构造、成因及效应等。 土壤类型与植被分布。主要土壤类型、性质及其分布;植物区系结构、分布及成因等。 环境变迁与自然灾害。自然地理要素演化特征与中国环境变迁;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分布及成因等。 三、人文地理过程 人口增长与城市化。环境因素对人口增长、分布和迁移的影响;城市化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及其地域模式等。 资源开发与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时空进程及特征;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特色资源开发与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等。 环境保护与生态化。当代中国环境变化特征与重大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大环境工程等。 文化发展与现代化。中国主要地域文化类型及特征;当代文化发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3生态学一级学科简介 级学科(中文)名称: 生态学 (英文)名称:Ecological 一、学科概况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且是多元起源的。概括地讲,大致可分出4个时期: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时期;生态学的巩固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1、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公元16世纪以前) 2、生态学的建立时期(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末) 进入17世纪之后,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学做为一门科学开始成长。进入19世纪之后,生态学得到很快发展并日趋成熟。 3、生态学的巩固时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初期,动、植物生态学并行发展,出版了不少生态学著作与教科书。在动物生态学方面,关于生理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和动物群落学等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植物生态学在这一时期也得到重 要发展,出版的专著有《植物社会学》;《实用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群落学与植物群落学》(1945)等。由于各地自然条 件、植物区系、植被性质及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使植物生态学在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上各地有所不同,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几个著名的生态学派,主要有:北欧学派(Uppsala学派);法瑞学派;英美学派;苏联学派。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开始)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大量增长,带来了许多全球性的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等),涉及到人类的生死存亡,造成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威胁。上述问题的控制和解决,都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因而引起社会上对生态学的兴趣与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随着科学的发展,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许多环境问题都成为生态学学科发展中的前沿热点问题,生态学越来越融合于环境科学之中。特别是以人类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态学研究,更显得突出。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21 世纪的生态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限,未来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向解决社会当前面临的社会问题发展,并在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的作用。 如果说21 世纪前生态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主要是指出问题和提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到了21 世纪生态学则是转变到对解决问题途径的探索。当代生态学研究愈来愈注意与群众相结合,与社会发展和生产实际的需要相结合,并成为政府决策和行动的基础。当生态学介入生产和社会问题时,特别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时,就不可避免地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美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甚至进入哲学领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二、学科内涵 生态学诞生于19 世纪后半叶,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关系,重点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两者协同进化的规律,学科的核心理论是,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间及其生物的集合体间与其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这些生态系统都具有服务功能。关于生态学基本理论常因生命层次的不同而异,从系统的层面上,通用的理论主要是相生相克理论、系统开放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生态平衡与耐受极限理论等。目前,生态学仍处于新理论不断创建和发展中,如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物质多级利用理论等都对本学科乃至相关学科具有指导作用,已经成为许多新兴学科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具有进化观、整体观、系统观、层次观的显著

临床试验方法学

临床研究设计复习知识点梳理 一、临床研究设计:概要介绍及观察性研究 1. 临床研究设计中需要把握什么基本原则,在实施阶段哪些环节可能导致研究偏离这些原则? (1)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研究类型: ①情况描述——生态学研究、横断面调查和监测 代表性:以调查样本分布推而广之了解总体的分布,数据代表范围越大越好 a.普查:代表性最强,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和实施过程太难,因此很少使用; b.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保证总体中每一个调查对象都有已知机会被选入作为研究对象。五种基本形式: 简单随机抽样、等距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c.连续(全部)入选:例如医院连续入选3个月的患者,进而推断全年的情况。【除季节性的疾病】 d.数据统计方面可通过偏性分析和权重调整来增强样本代表性。 ②关联分析——包括: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社区干预、临床试验和现场试验 可比性:除研究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在组间均衡一致,使各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a.随机分组:当试验组和对照组来自同一总体时,可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平衡混杂因素。 b.因素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组保持一致,削弱对照总体自身的不均衡 性,目的是对两组进行比较时排除匹配因素的打扰,提高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进而提高研究效率。 c.数据统计方面可以标准化来调整,使不同组间更具有可比性。 (3)在实施阶段可能造成研究偏倚以上原则的环节: 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免造成研究偏倚,可能造成研究偏倚的环节有: a.入选具有科学性与否:影响代表性 b.随访是否及时和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 c.终点事件收集是否完整:影响代表性和可比性 d.生物样本采集、处置、运输和存储是否标准化:影响可比性 e.关键生物样本是否集中检测分析:影响可比性 2. 简述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举例说明它们分别有哪些优点(P103-4《流行病课本》) (1)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由因及果,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RR,Relatiive Risk)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0301法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法学 (英文)名称: Science of Law 一、学科概况 法学是高等教育中最早的专业之一。世界上早期的大学,如博洛尼亚、巴黎、牛津、剑桥等,均有法学专业。随着法治理念的成熟和全球性推广,法学教育始终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中国的法学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私塾性质的法学教育,至汉唐时期已经相当发展。不过,正规的、职业化的法学教育则出现于清末民初。近代中国法学始于19世纪中叶,继受了诸多西方法律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法学经历了引进初创(1949-1957)、遭受挫折(1958-1966)、恢复重建(1978-1991)、改革发展(1992—)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教育飞跃发展,形成了从大专、本科到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法学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的完整的法学教育体系,以及包括法学学士、法律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在内的多层次的高等法学教育学位制度体系;法学学科日臻完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法学法律人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法学研究繁荣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学教学质量提高,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日益系统化,培养方法不断改进,不同层级、类型的法学学位定位逐渐清晰、衔接日益合理,法学教学活动与科研、司法考试、法律实践、职业发展等联系更为紧密,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诊所式教学和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方式得到逐步推广。

二、学科内涵 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1)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法。这里的“法”包括通常所说各种意义的法: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等法律部门;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从空间角度说,包括本国法、外国法、本地法、外地法;从历史类型角度说,包括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从表现形态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纸面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法(如实际生效的法)等等。(2)法学还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即基于法产生的各种现象,如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现代化;法律秩序、利益、正义;法律观念、思想、制度、事实、规律等等。(3)法学还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法和法的现象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同其他事物特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这些相关问题可以更好的研究法学的主要问题。 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作为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法学学科分为五个子项,分别是“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以及不属于前述四类的统称为“法学其他学科”。理论法学的子学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法律心理学及理论法学其他学科等;法律史学的子学科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及法律史学其他学科等;部门法学的子学科包括:行政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

《医学科研方法学》

《医学科研方法学》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抽样研究中,标准误越大,越大的指标是E A. 系统误差 B. 样本含量 C. I型错误 D. 把握度 E. 抽样误差 满分:1 分 2. 统计上所说的样本是指D A. 按照研究者要求抽取总体中有意义的部分 B. 随意抽取总体中任意部分 C. 有意识的抽取总体中有典型部分 D. 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有代表性部分 E.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 满分:1 分 3. 某次研究进行随机抽样,测量得到该市120名健康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则本次研究总体为: C A. 所有成年男子 B. 该市所有成年男子 C. 该市所有健康成年男子 D. 120名该市成年男子 E. 120名该市健康成年男子 满分:1 分 4. 每份调查表可调查多个观察单位,称为B A. 简单表 B. 一览表 C. 组合表 D. 单一表或卡片 E. 调查表 满分:1 分 5.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抽样误差最大的是C A. 单纯随机抽样 B. 分层随机抽样

C. 整群抽样 D. 无法确定 E. 以上都不对 满分:1 分 6. 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到的面积为B A. 95% B. 45% C. 90% D. 不能确定 E. 1 满分:1 分 7. 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 A. 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观察指标 B. 随机化、重复、设置对照 C. 齐同对比、均衡性、随机化 D. 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E. 实验场所、研究人员、受试对象 满分:1 分 8. 欲了解目标人群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最适宜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B A. 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B. 抽样调查 C. 现场试验 D. 队列研究 E. 普查 满分:1 分 9. 为研究新药“胃丹灵”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40例胃炎和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胃丹灵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这种对照属于D A. 实验对照 B. 空白对照 C. 安慰剂对照 D. 标准对照 E. 自身对照 满分:1 分 10. 健康男子收缩压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B

考研初试考什么

考研初试考什么 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 启航考研龙腾网校老师介绍到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数学(数一、数二和数三)和专业课(统考和非统考专业课)。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面试、专业笔试、外语口语、听力等内容,考试内容由各学校自主命题。 2、初试主要考察你的理论实力;复试是在你通过了学校的入档分数线后参加的各自学校的考试,面试成绩、外语综合和专业课成绩加起来就是复试成绩。复试就不仅考察你的专业能力同时也考察你的临场发挥的能力,也就是看你的综合能力。 3、初试的内容和分值: ①公共课:政治、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 小时。 政治理论课(马原22 分、毛中特30 分、史纲14 分、思修18 分、形势与政策16 分)、 英语满分各为100 分(完型10 分、阅读理解60 分、小作文 10 分、大作文20 分)、 数学(其中理工科考数一、工科考数二、经管类考数三)满分为150 分。数一的考试内容分布:高数56%(84 分)、线代22%(33 分)、概率22%(33 分);数二的内容分布:高数78%(117 分)、线代22%(33 分);数三的内容分布:高数56%(84 分)、线代22%(33 分)、概率22%(33 分)。 这些科目的考试知识点和考试范围在各科考试大纲上有详细规定,一般变动不大,因此可以参照前一年的大纲,对一些变动较大的科目,必须以新大纲为准进行复习。 ②专业课统考专业课: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科目包括:西医综合、中医综合、计算机、法硕、历史学、心理学、教育学、农学。 最后启航考研龙腾网校老师表示其中报考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者,考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 分);报考农学门类者,考农学门类公共基础(满分150 分)。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0714统计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统计学 (英文)名称:Statistics 一、学科概况 统计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和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紧密相联的。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城邦政情”阶段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撰写“城邦政情”或“城邦纪要”,其内容包括各城邦的历史,行政,科学,艺术,人口,资源和财富等社会和经济情况的比较,分析。“城邦政情”式的统计研究延续了一两千年,直至进入17世纪--近代科学体系形成的鼎盛时期,以威廉·配第1676年提出的“政治算术”的经济测度和约翰·格朗特于1662年提出的人口变动测度方法为标志, “城邦政情”才逐渐被"政治算数"这个名词所替代,并且逐渐被演化为“统计学”。“政治算数"阶段与“城邦政情”阶段的分界标志是统计方法、数学计算和逻辑推理的结合,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方式更加注重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统计学”阶段是在"政治算数"阶段出现的统计与数学的结合趋势中逐渐发展形成的。十九世纪末,欧洲大学开设的"国情纪要"或"政治算数"等课程名称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统计分析科学"课程,它的出现是现代统计发展阶段的开端。 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统计学的基础形成时期,形成了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统计学基本框架。十九世纪初,数学家们利用概率论逐渐建立了观测误差理论、正态分布理论和最小二乘法则,使得现代统计方法有了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拉普拉斯1802年和法尔1861年在欧洲各国统计机构

广泛开展的经济社会调查活动中分别提出了抽样调查概念与技术;比利时的凯特勒于1835年至1846年间将概率论中的中心极限定理与正态分布理论引入社会经济数量研究的开创性工作。这些实践活动为统计学建立了一个基于数据或然性特征的研究框架。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统计学进入理论体系化发展与成熟时期。高尔顿于1886年和皮尔逊于1920年提出相关系数,用数学公式刻画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发现了回归现象。皮尔逊(1900)提出拟合优度检验,刻画观察现象与科学假说之间的距离,使得人们能够根据观测评价假说的合理性,对假说进行统计检验。费歇尔(R A Fisher,1922)提出方差分析方法,刻画和分析多因素对结果变量的主作用和交互作用。自提出相关系数和回归建模以来,统计学蓬勃发展了一个世纪,在数据相互影响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至此,围绕着以数据为核心探索数据规律特征、关系和变化及实际应用为目标的统计学方法论科学体系逐渐形成。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使得统计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科学成为现代统计科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为工具的复杂数据的规律认识正在向集成性、可视性、有效性、稳健性、可信性方向发展。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数据或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大量产生,数据分析已成为科学研究发现的基础、政府制定政策的依据、企业有效经营的支持。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中的问题更加复杂,与之相关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形态已发生巨大变化,人们认识到,各种现象和科学规律都蕴藏在观察和试验数据中,对数据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数据本身,复杂问题分析数据的获取,大规模数据的组织、处理和分类都会影响到模式和关系的稳健性。因此,统计学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从数据的生命历程中提供复杂数据研究范式和标准语言已成为当代统计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因此,社会对统计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对统计人才分析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在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政府与经济管理、金融与保险、生物医学与医药卫生、

最新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简介 一级学科(中文)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概况 化学加工过程可追溯到古代的炼丹、冶炼、造纸、染色、医药和火药等化学加工方法。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是19世纪末为适应化学品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工业化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1880年,“化学工程”概念首次被英国学者George E. Davis 正式提出。1888年,美国学者Lewis M. Norton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学士学位课程,标志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 1901年,第一部化工手册(George E. Davis)问世,孕育了“单元操作”思想。1915年,美国学者Arthur D. Little正式提出了“单元操作”概念,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不同工艺间相同操作“单元”所遵循的相同原理,实现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1935年,美国学者P. H. Groggins将此概念延伸至化学反应过程,提出了“有机合成中的单元过程”。此后,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研究方向逐渐丰富,单元操作原理和化学反应理论共同促进了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的迅速发展,工业催化也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抗生素产业的巨大需求催生了生物化工。

195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R. B. Bird等把相关物理和数学理论引入“单元操作”,将所有单元操作归纳为质量、热量和动量的传递过程,并阐明了传递过程基本原理。随后,传递过程原理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确定了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范畴和研究方法。传递过程原理和化学反应工程(“三传一反”)理论的发展,完成了学科由“单元操作”向“三传一反”过渡的第二次飞跃。 此后,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逐步形成了数学模型化的过程系统工程方法论,为解决学科复杂工程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后期,学科研究向更短和更长时间尺度延伸,跨越纳观尺度、微观尺度、介观尺度、宏观尺度和兆观尺度,逐步进入“多尺度、多目标”研究发展新阶段。 21世纪以来,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以及测试技术的发展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和新的发展机遇。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使得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服务的经济领域日益扩大,研究的范围不但覆盖了整个化学与石油化学工业,而且渗透到能源、环境、生物、材料、制药、冶金、轻工、公共卫生、信息等工业及技术领域,成为实现能源、资源、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资源的深度和精密加工、资源和能源的洁净与优化利用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并且支撑了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新兴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二、学科内涵 (1)研究对象: 化学工程与技术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过程工业(如石油炼制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工业、印染工业、制药工业等)中所进行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改变物质组成、性质和状态及其所用设备的设计、操作和优化的共同规律和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其核心内涵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若干问题

临床试验中的统计学若干问题 ——《小胖说统计》系列日志节选(一)

前言 “统计学基本上是寄生的。靠研究其他领域内的工作而生存。这不是对统计学的轻视,这是因为对很多寄主来说,如果没有寄生虫就会死。对有的动物来说,如果没有寄生虫就不能消化它们的食物。因此,人类奋斗的很多领域,如果没有统计学,虽然不会死亡,但一定会变得很弱” -L.J.Savage “统计思维总有一天会像读与写一样成为一个有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 -H.G.Wells 统计学研究的是来自各领域的数据,由解决其他领域内的问题而存在并发展。这一点对临床试验生物统计学也不例外,临床试验的大力发展催生并发展了统计在制药行业的应用。对于每个从事临床试验工作的人来说,我们并不都需要你通晓每种统计方法的由来,我们需要的是你用一种统计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判断临床试验中的问题。 基于此小胖结合自己在临床试验生物统计方面微不足道的经历,于2008年6月推出了自己的日志系列《小胖说统计》,初衷在于在不侧重复杂的统计理论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简单介绍一下临床试验中一些生物统计的基本知识,并希望能成为和广大临床试验同行进行交流的平台。 承蒙广大网友的抬爱,《小胖说统计》推出后受到了大家的认可,至今已发表约180篇博文。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应广大网友的要求,特对《小胖说统计》中的主要内容加以节选,所有内容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小胖说统计》系列日志将会继续进行持续更新,详细内容可参见以下链接: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6782811.html,/2113 https://www.360docs.net/doc/fb16782811.html,/ucenterhome/5612 在此对长期关注和支持《小胖说统计》系列日志的公卫论坛和药物临床试验论坛的广大坛友表示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