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2017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预防医学: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人群(个体+群体),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的标志: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3.研究方法上微观宏观相结合,预防为主。

4.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第一层(核心层):先天的个体特质。

5.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

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五早(+早报告+早隔离,传染病)。

第三级预防:及时有效的治疗。

6.流行病学基本原则:群体(最显著),现场,对比(核心),代表性。

7.发病率:新病例/暴露人口。

患病率:新旧病例总数/被观察人口,用于慢性病。

罹患率:小范围、短时间的新病例频率。

死亡率:死亡数/人群。

病死率:死亡数/全部病人,用于找出威胁最大。

8.散发:历年一般水平。

流行:显著超过历年。

大流行:跨省界国界。

暴发: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

9.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

系统抽样:按顺序机械。

分层抽样:分层再每层随机,抽样误差小,不适合大型。

整群抽样:分群再以群组为单位,抽样误差大。

多级抽样:综合运用。

10.观测法→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患有、未患,回顾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水平,判断关联程度。指标:比值比OR。

队列研究:正常人分暴露、不暴露,前瞻追踪结局,判断关联程度。指标:相对危险度RR=发病率比值。

衡量病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最好指标:归因危险度AR=发病率差值。

11.病无病

阳 a b

阴 c d

真阳性率:灵敏度=a/(a+c)。

真阴性率:特异度=d/(b+d)。

假阳性率:误诊率=b/(b+d)。

假阴性率:漏诊率=c/(a+c)。

粗一致性:符合率=(a+d)/(a+b+c+d)。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12.临床预防服务: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第一级+第二级。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

13.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信念、自信心),促成(技术资源),强化(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14.健康咨询5A模式: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15.吸烟:尼古丁→成瘾、心血管疾病;CO→低氧;多环芳香烃→致癌。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

控烟策略:MPOWER战略。

16.营养素需要量: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量。

17.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氨基酸模式,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最高:鸡蛋;最低:粮谷类。

含铁:动物肝脏、肉类。

含锌:海产品。

含Vit D:鱼肝油、奶油、鸡肝、鸡蛋,蔬菜水果和海水鱼较少。

粮谷类维生素主要是Vit B1。

18.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18.5→体重过低;18.5~23.9→体重正常;24.0~27.9→超重;≥28→肥胖。

19.指标:皮褶厚度,上臂围,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20.公害病:由严重环境污染引起的地区性疾病。

21.光化学烟雾:NOx,烃类。

22.大气污染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非特异性疾病,致癌作用。间接危害:温室效应(CO2、甲烷、O3、氟氯烃),形成酸雨(SO2、NOx),破坏臭氧层(皮肤癌)。

23.CO→失去携氧能力;甲醛→对上呼吸道刺激作用;香烟烟雾→肺癌。

镉污染→痛痛病;汞污染→水俣病;有机磷→致癌、致突变、致畸。

24.最常见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肉类;副溶血弧菌→海产品;葡萄球菌肠毒素→剩饭;变形杆菌→内脏。

亚硝酸盐:腌制肉,美蓝解毒。

砷中毒:**,可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消化道+CNS症状,二巯丙磺钠解毒。

黄曲霉毒素→肝癌;职业性接触石棉→肺癌。

25.物理性有害因素:高温作业(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噪声(暂时性或永久性听阈移位),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白内障,紫外线→电光性眼炎)。

26.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与疾病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群体发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好;重在预防,个体治疗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27.慢性病4种共同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

28.卫生系统功能:提供服务,创建资源,筹措资金,监督管理。

29.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社会准则:承认享有最高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一项基本人权;公平;伦理观;性别观。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梳理-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第六单元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一、卫生系统及其功能 (一)卫生系统与卫生组织结构 1.卫生系统 广义的卫生系统是指以改善健康为主要目的的所有组织、机构和资源的总和。它由资金、信息和知识、医疗产品和技术、卫生人力和服务提供、运输工具、通信以及全面指导和管理所组成。 狭义的卫生系统也可看作是在一定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的组织网络,旨在组织、分配和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为全社会提供卫生保健服务,通过保证公平、效益和效果平衡,卫生机构与服务人群的互动,实现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卫生体制 我国的卫生事业的性质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的卫生系统由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和卫生执法监督三部分组成。 3.卫生系统的功能和目标 (1)卫生系统的功能:WH0把卫生系统的功能归纳为四项: 提供服务 创建资源 筹措资金 监督管理 (2)卫生系统运行良好的关键因素:

①领导和执政能力; ②健康信息系统; ③卫生筹资; ④卫生人力资源; ⑤基本医疗产品和技术; ⑥卫生服务提供。 (3)卫生服务的需要、需求和利用 1)卫生服务需要: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差距而提出的对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服务的客观要求。其包括个体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2)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3)卫生服务利用: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即有效需求量)。 (4)卫生系统的目标: ①提高总体健康水平; ②提高卫生系统对人们的需求和期望的反应性; ③保证卫生资金筹集过程中的资金公平性。 反应性 是指卫生系统在满足人们对系统中改善非健康方面的合理性期望的程度。 反应性测量分为主观性指标如“尊重人权”和客观性指标如“以卫生服务

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考点梳理-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第三单元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 一、流行病学概论 (一)流行病学定义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层意思: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 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 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评价效果; ④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基本原则和方法 1.流行病学基本原理 (1)分布论:分析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 (2)病因论:探讨人群中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各种原因。 (3)健康-疾病连续带理论:机体由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4)预防控制理论:根据疾病发生、发展和健康状况的变化规律,疾病预防控制可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 (5)数理模型。 2.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 (1)群体原则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3.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描述流行病学:主要是揭示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现象。 (2)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是找出影响分布的决定因素。 (3)实验流行病学:主要是研究并评价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中的预防干预措施及其效果。 (4)理论流行病学:是通过对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深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以描述疾病流行规律、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检验疾病防治效果。 (三)流行病学的用途 1.描述疾病及健康状况的分布; 2.探讨疾病的病因; 3.研究疾病自然史,提高诊断治疗水平和预后评估; 4.疾病预防控制及其效果评价; 5.为医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 二、流行病学资料的来源与疾病分布 (一)健康相关资料的来源 根据信息的来源可将数据分为三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预防医学讲义0401

临床预防服务 第一节临床预防服务概述 一、临床预防服务的概述 1.定义临床预防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它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和第二级预防的结合。在具体的预防措施上,它强调纠正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推行临床与预防一体化的卫生服务。主要的工作范围是维护健康、促进健康以及减少导致病伤的危险因素。 “无症状(asymptomatic)”和“健康(healthy)”并非指病人目前没有任何主诉,而是针对某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特定疾病而言目前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这要求医生在处理目前病人疾病的同时,着眼于他/她将来的健康问题。 2.健康管理是指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健康管理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健康管理师。 3.临床预防服务的内容临床预防服务所针对的是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干预的内容通常有:求医者的健康咨询、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预防(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在选择具体的措施时考虑的是能够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预防方法,即指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并且是临床医生能够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提供的预防服务。 (1)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它是临床预防服务中最重要的内容。 (2)筛检:是指运用快速、简便和体格检查或实验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健康缺陷的人。 4.临床预防服务的意义医务人员以其特殊的方式与患者直接基础,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的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干预策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建议也有较大的依从性:医务人员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行为改变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保健的建议,有利于管理个人的健康状况,纠正不良的健康问题,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 5.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原则 重视危险因素的收集; 医患双方共同决策; 以健康咨询与教育为先导; 合理选择健康筛查的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临床预防服务。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估 1.概念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健康危险因素:收集危险因素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如不良的行为、疾病家族史等。 3.危险度评估指根据所收集到健康危险因素,对个人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和死亡危险性可能性的量化估计(结合OR值理解)。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临床执业医师就是其中之一。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预防医学章节考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七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原理和方法 【考纲要求] 1.流行病学概述:①流行病学的定义;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③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用途。 2.疾病的分布:①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②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③疾病的三间分布。 3.描述性研究:①现况调查的概念、种类和目的;②抽样调查的方法、优缺点、样本大小的估计;③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 4.病例对照研究:①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和样本量估计;②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指标及其意义;③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5.队列研究:①队列研究的概念和特点;②队列研究分析方法、指标及其意义;③暴露与发病关联强度的指标;④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 6.实验性研究:①临床试验的定义及特征;②临床试验设计三大组成部分及原则;③临床试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标准和指标。 7.病因探索:①现代病的概念;②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③确定病因与疾病因果关联的标准。 8.诊断和筛检试验:①诊断和筛检试验的概念;②诊断和筛检试验评价指标;③提高诊断和筛检试验效率的方法。 【考点纵览】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①观察法:描述性研究(现况研究、纵向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②实验法;③理论和方法研究。

2.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的区别及应用场合。发病率与罹患率均强调观察时期内的新发病例,区别在时间长短上。发病率适用于急性病;罹患率适用于疾病的流行或暴发;患病率强调现患人数,无论新发还是旧发,一般适用于病程长的慢性病。一般来说,患病率=发病率×病程。 3.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大流行。疾病分布即三间分布,指时间、地点和人群的分布。时间分布包括暴发、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地点分布包括国家间、国内省间、城市间、城乡间等。人群分布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社会阶层等。 4.现况调查是使用最广泛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不用设对照组,又于调查时因果并存,很难确定因果关系,只能提供病因线索。只能计算患病率而不能计算发病率,不适用于患病率较低的疾病调查。 5.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抽样误差排序一般为:分层抽样≤系统抽事≤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的代表性最好。抽样研究中估计样本含量影响因素:现患率、个体变异大,精确度、把握度要求高需样本例数多。 6.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设计、分析方法及评价指标,存在的主要偏倚类型及优缺点。病例对照研究属观察性研究,首先选择目前患有研究疾病和未患有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回顾过去的暴露(或某些)因素的情况,即由果及因。因此可从一种疾病寻找多种病因线索,获得结果快。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计算各种率,只能计算暴露比值,故评价暴露与疾病关系采用比值比,即OR。 7.病例对照研究偏倚主要是选择和信息偏倚。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①多:一果多因;②快:获得结果快;③少:样本需要量少;④省:省人力、物力、财力。 8.队列研究及设计要点。队列研究是首先选择目前投有患所研究疾病的人群,按暴露某因素分组观察一段时间。比较两组的.发病情况,即有因有果,确定疾病的因果关系,要强于病例对照研究。 9.队列研究的分析方法及各指标的意义。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的计算。相对危险度(R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正关联;RR=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复习预防医学名师辅导讲义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复习预防医学名师辅导讲义 第十篇 第1章 考纲要求 ①预防医学的概述:定义,内容,特点。②健康及其影响因素:当代健康观,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③三级预防策略: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三级预防策 复习要点 1.预防医学的概述 (1)定义 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其工作模式是“环境-人群-健康”。它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 (2)内容预防医学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行为科学 (3)特点 ③ 2.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当代健康观1986年,WHO提出了健康的新定义:“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的资源”。“为达到身心健康和较好地适应社会的完美状态,每个人都必须有能力去认识和实现这些愿望,努力满足需求和改善环境”。 (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4 ①社会经济环境包括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就业和工作条件。 ②物质环境包括生活和职业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及建筑环境等,都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③个人因素包括健康的婴幼儿发育状态、个人卫生习惯、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人类生物学特征和遗传因素。 ④卫生服务 (3)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 强调个体和人群健康是个体因素、卫生服务、物质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总结和指导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实践的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的结构从内至外分为5层: ①第一层即核心层,是先天的个体特质,如年龄、性别、种族、其他生物学因素和疾病易感基因等。 ②第二层 ③第三层 ④第四层是生活和工作条件,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是否有工作及职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2017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了临床执业医师必考知识点:预防医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预防医学: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人群(个体+群体),工作模式:“环境-人群-健康”。 2.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的标志:个体预防→群体预防。 3.研究方法上微观宏观相结合,预防为主。 4.健康决定因素生态学模型第一层(核心层):先天的个体特质。 5.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地方病、传染病、职业病。 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五早(+早报告+早隔离,传染病)。 第三级预防:及时有效的治疗。 6.流行病学基本原则:群体(最显著),现场,对比(核心),代表性。 7.发病率:新病例/暴露人口。 患病率:新旧病例总数/被观察人口,用于慢性病。 罹患率:小范围、短时间的新病例频率。 死亡率:死亡数/人群。 病死率:死亡数/全部病人,用于找出威胁最大。 8.散发:历年一般水平。 流行:显著超过历年。 大流行:跨省界国界。 暴发: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病人。 9.单纯随机抽样:最简单最基本。 系统抽样:按顺序机械。 分层抽样:分层再每层随机,抽样误差小,不适合大型。

整群抽样:分群再以群组为单位,抽样误差大。 多级抽样:综合运用。 10.观测法→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患有、未患,回顾暴露于可疑危险因素水平,判断关联程度。指标:比值比OR。 队列研究:正常人分暴露、不暴露,前瞻追踪结局,判断关联程度。指标:相对危险度RR=发病率比值。 衡量病因归因于暴露某危险因素程度最好指标:归因危险度AR=发病率差值。 11.病无病 阳 a b 阴 c d 真阳性率:灵敏度=a/(a+c)。 真阴性率:特异度=d/(b+d)。 假阳性率:误诊率=b/(b+d)。 假阴性率:漏诊率=c/(a+c)。 粗一致性:符合率=(a+d)/(a+b+c+d)。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 12.临床预防服务:医务人员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患者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实施个性化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第一级+第二级。内容:求医者的健康咨询,健康筛检,免疫接种,化学预防,预防性治疗。 13.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倾向(信念、自信心),促成(技术资源),强化(对行为后果的.感受)。 14.健康咨询5A模式:评估,劝告,达成共识,协助,安排随访。 15.吸烟:尼古丁→成瘾、心血管疾病;CO→低氧;多环芳香烃→致癌。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世界上第一个限制烟草的全球性公约。 控烟策略:MPOWER战略。 16.营养素需要量: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量。

最新最全最重要执业医师考试必背重点口腔预防

口腔预防学 第一单元绪论 (一)概念: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预防口腔疾病,维护口腔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口腔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口腔预防医学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口腔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口腔流行病学和口腔健康调查方法。 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如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卫生指导、控制牙菌斑的措施等。 2.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发生的前期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如定期口腔健康检查、高风险人群的发现和早期龋齿充填等。 3.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即对患者及时有效地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后遗症,尽量恢复或保留口腔功能。如牙列缺损和缺失的修复等。 第二单元口腔流行病学 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发生,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二)作用:1.描述人群口腔健康与疾病的分布状态。2.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3.研究疾病预防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4.监测口腔疾病流行趋势。 5.为制订口腔卫生保健规划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和实验流行病学。 (一)描述性流行病学;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一种。 提出病因假设。描述性流行病学主要有下面几种: 1.横断面研究:又称现况调查,调查目标人群中某种疾病或现象在某一特定时点上(较短的时间内)的情况。它的作用在于了解疾病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以便制定预防措施和为研究病因提供线索。 2.纵向研究:又称“疾病监测”,即研究疾病或某种情况在一个人群中随着时间推移的自然动态变化。也就是对一组人群定期随访,两次或若干次横断面调查结果的分析。它的作用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或某种现象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3.常规资料分析:又称历史资料分析,即对已有的资料或者疾病监测记录做分析或总结。如病史记录、疾病监测资料等。 分析性流行病学就是对所假设的病因或流行因素进一步在选择的人群中探索疾病发生的条件和规律,验证病因假设。它包括病例一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研究。特点是观察时间短、需要研究的对象少,适合研究一些病程较长。准确性较低,可靠性较差。 2.群组研究:又称队列研究,将特定人群按其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为两组。在时间上是先有“因”,后有“果”,属前瞻性研究。准确度高。 (三)实验流行病学:它有两个特点:①有干预措施;②设立对照组。实验流行病学主要用于:①验证病因假设;②预防措施。是一种前瞻性研究,可信度较高。 三、口腔健康状况调查:是一种横断面调查。(四)指数和标准:常用的龋病指数有DMFT、DMFS等,牙周健康状况用CPI指数,氟牙症用Dean指数。 1.普查:是指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一般为1~2天或1~2周,对特定人群中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的调查或检查,又称全面调查。普查的最大优点是能发现调查人群中的全部病例并给予及时治疗,或用作项目开发的依据。最大缺点是这种调查需要的工作量大,成本太高,所以只能在较小范围内使用。 2.抽样调查:优点为省时间、省劳力和省经费,且所得资料同样具有代表性。(1)单纯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4)整群抽样。(5)多级抽样。 3.捷径调查:经济实用。 (六)样本含量:变异大、患病率低。所需的样本含量就大,反之则小。 (七)误差及预防方法:。随机误差是在抽样调查过程中产生的变异,由于机遇不同所造成,不能完全避免,但可测量其大小,并能通过抽样设计和扩大样本来加以控制,可以做到减少抽样误差。偏倚则是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系统误差,应该设法防止。 1.选择性偏倚:防止的措施就是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流行病学抽样设计进行抽样。 2.无应答偏倚:漏查。未接受检查的人数达到抽样人数的30%,应答率仅有70%,结果就难以用来估计总体的现患率。 3.信息偏倚:2)因调查对象引起的偏倚防止的办法是设计中尽量提供可能的回忆目标,对一些敏感的问题采用间接询问法、对象转移法等技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3)因检查者引起的偏倚①检查者之间偏性。②检查者本身偏性。(4)标准一致性试验。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复习

1。营养:机体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体内的消化、吸收和/或代谢后,或参与构建组织器官,或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必要的生物学过程。 2。营养素:食物中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称为营养素,即通过食物获取并能在人体内被利用、具有供给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 3。营养素需要量:指能保持人体健康,达到应有的发育水平和能充分发挥效率地完成各项体力和脑力活动的、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必需量。 4.营养供给量:在生理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率而制定.安全率包括人群中的个体差异、在应激等状况下需要量的波动、食物的消化率、烹调损失、各种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并兼顾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等实际问题,而提出的膳食中实际应该含有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量.膳食营养素供给量略高于营养生理需要量。 5.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主要任务: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中的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以保护劳动者健康,提高其作业能力. 6.职业性有害因素: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的总称。 生产过程(化学因素:毒物、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细菌、病毒、霉菌) 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劳动强度、工具、体位) 生产环境( 厂房建筑布局,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7.毒物存在的形式: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存在的物质。蒸气:即固体的升华、液体的蒸发或挥发。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酸雾。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 .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大多数为0.1μm-10μm。 8。毒物吸收方式:主要为呼吸道:影响因素: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分压、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其次为皮肤:芳香族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氨基甲脂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消化道较少:常见于意外事故。 9.职业性损害: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 10.职业病:1.尘肺:13种。2.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皮肤病:8种.5.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5种。6.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3种.7。眼病:3种 8.耳鼻喉口腔:3种。9。肿瘤:8种。10。其他: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 11.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 12.职业病诊断:职业病的诊断应根据准确可靠的职业接触史、生产环境劳动卫生调查和临床检查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排除非职业性疾病,由集体作出诊断。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应综合分析: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后,出具诊断证明书(一式三份)。 13。职业中毒预防措施:遵循“三级预防”原则,推行“清洁生产”,重点做好“前期预防”。1.根除毒物2.降低毒物浓度3。工艺建筑布局4。个体防护5.职业卫生服务6.安全卫生管理 14。铅中毒毒理分布:铅大部分与红细胞结合,小部分在血浆;血循环中血浆蛋白结合铅可溶性PbHPO4;初期:肝、肾、脾、肺、皮肤;后期:骨(90—95%铅储存库),毛发,牙齿。难溶磷酸铅 15。铅中毒临床表现:慢性中毒 :早期表现为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1)神经系统:类神经症、周围神经病,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轻者表现为消化不良,重者出现腹绞痛、消化不良症状。口腔卫生差者可在齿龈边缘见到约1mm蓝灰色线,称为“铅线”(lead line).3)血液系统:多呈低色素正细胞型贫血.外周血可有红细胞增多.4)其他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可通过乳汁引起婴儿铅中毒. 16.铅中毒预防:1。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铅2.降低铅浓度:1)改革工艺(2)加强通风(3)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铅烟0。03mg/m3,铅尘0。05mg/m3。3。加强个人防护4.监测与监护.职业禁忌证:明显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明显的肝肾疾病、心血管器质性疾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7.个人防护用品:根据所防护人体器官或部位,分为7大类:1.头部防护类;2.防护服类;3.呼吸器官防护类;4.手足防护类;5。听觉器官防护类;6。眼、面防护类;7。防坠落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预防医学讲义0501

社区公共卫生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 环境卫生 食品安全与食物中毒 职业卫生服务与职业病管理 医疗场所健康安全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应急策略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背景知识) 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即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达新的易感者、形成新的感染,并且不断发展的过程。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预防控制策略 在疫情尚未出现时,针对可能暴露于病原体并发生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或传播途径采取措施。包括: ①加强人群免疫; ②改善卫生条件; ③加强健康教育; ④加强传染病监测; ⑤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 ⑥加强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 ⑦传染病的全球化控制。 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1)传染病报告:任何人发现传染病患者或疑似病例都应及时向附近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防疫机构报告。 (2)针对传染源的措施:①对病人的管理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②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接触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其发病或成为传染源。措施有: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 ③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措施: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或采取杀灭措施。 (3)对疫源地的管理措施:主要是进行消毒。疫源地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两类:①随时消毒: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如痢疾;②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一般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较长时间存活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非典)。 (4)针对易感者的措施:免疫预防、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 (注:需要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的时限取决于传染病的潜伏期) 二、计划免疫 1.定义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是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必背考点04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

第1章绪论(1〜2分) 一、槪念 (1)概念预防医学是研究人群的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2)特点预防医学的研究俄点是群体而不是个体;个体预防变为群体预防是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 (3)模式预防医学的工作模式:人群健康环境模式. 第2章医学统计学方法(3〜5分) 一、总体、样本 三、数值变最 1.两种趋势 集中趋势、离散趋势。 2,集中趋势 (昭昭老师速记:在集中趋势中反映正态分布的是算术均数;反映偏态分布的是中位数) 374

375

376 第3章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5〜8分) 一、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1. 特点 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在地区、时间、人群的存在方式及其发生、发展规律。 2. 疾病分布的测量指标 三、流行病研究方法 1.抽样调査 (1) 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査。样本代表性是 抽样调査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用于不明原因得病后的研究。 (昭昭老师速记:比如幼儿园里突然间有很多人得了腹泻病,就用此研究) 驀本原则 研究方法

377 4.现况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举例说明:调査一下吸烟和冠心病的关系,找到100个抽烟的(暴露组);】00个不抽烟的(未暴露 組).随访30年后.抽烟组中90人患冠心病,未抽烟组中10人患冠心病。 相对危险度 RR= (90/100)/(10/100)= 90%/10% = 9。 归因危险度 PAR=(90/100)-(10/100) = 90% — 10% =80% =0.8. (昭昭老师提示:其实明白了道理,算法是很简单的) (2)病例对照研究 ① 最有价值的OR (比值比)。OR =暴露比/未暴露比=病例组中(暴露人数/非暴露人数的比 值)/对照组中(暴 露人数/非暴露人数的比值)。 ② 现在要研究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找了 100个病人.追问病史.其中抽烟的有90人;又找了 100个 正常人,追 问病史,其中抽烟的有10人,请问它的OR 是多少? OR=(90/10)/(10/90 )= 81

2023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预防医学

临床防止服务 第一节临床防止服务概述 一、临床防止服务旳概述 1.定义临床防止服务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旳“患者”病伤危险原因进行评价,然后实行个体旳防止干预措施来防止疾病和增进健康。它是在临床环境下第一级和第二级防止旳结合。在详细旳防止措施上,它强调纠正人们不良旳生活习惯、推行临床与防止一体化旳卫生服务。重要旳工作范围是维护健康、增进健康以及减少导致病伤旳危险原因。 “无症状(asymptomatic)”和“健康(healthy)”并非指病人目前没有任何主诉,而是针对某些严重威胁生命旳特定疾病而言目前没有对应旳症状和体征。这规定医生在处理目前病人疾病旳同步,着眼于他/她未来旳健康问题。 2.健康管理是指对服务对象旳健康危险原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原因旳威胁、初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旳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防止并发症旳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防止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旳过程。健康管理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服务提供者重要是健康管理师。 3.临床防止服务旳内容临床防止服务所针对旳是健康人和无症状旳“患者”。干预旳内容一般有:求医者旳健康征询、筛检、免疫(接种)和化学防止(无症状者使用药物、营养素)。在选择详细旳措施时考虑旳是可以对健康者和无症状旳“患者”采用旳防止措施,即指第一级防止和第二级防止,并且是临床

医生可以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提供旳防止服务。 (1)求医者旳健康征询:它是临床防止服务中最重要旳内容。 (2)筛检:是指运用迅速、简便和体格检查或试验检查等手段,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未被识别旳病人或有健康缺陷旳人。 4.临床防止服务旳意义医务人员以其特殊旳方式与患者直接基础,通过实现个体健康危险性旳量化评估,获得控制疾病危险原因旳健康干预方略,能有效地调动个人改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旳积极性和积极性,患者对医务人员旳提议也有较大旳依从性:医务人员通过随访理解患者旳健康状况和行为变化旳状况,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止保健旳提议,有助于管理个人旳健康状况,纠正不良旳健康问题,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 5.实行临床防止服务旳原则 重视危险原因旳搜集; 医患双方共同决策; 以健康征询与教育为先导; 合理选择健康筛查旳内容; 根据不一样年龄阶段旳特点开展针对性旳临床防止服务。 二、健康危险原因评估 1.概念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征询或调查、体检和试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搜集多种与健康有关旳危险

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特点-口腔执业医师

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特点-口腔执业医师 预防医学的定义 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针对人群中疾病的消长规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究自然和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作用的规律;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以制定防治对策,并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 预防医学的特点 1、研究的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临床医学面对的是某一个患者,对某个患者进行诊断、治疗。 预防医学研究的对象是群体,甚至整个社会,它所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主要以群体为出发点,如某地发生了某种传染病,预防工作者首先要将传染病患者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对健康人采取预防接种,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健康人群不再受传染(针对保护该地区人群而采取的措施)这一点有别于临床医学。

2、预防医学工作的重点是健康人,而不是患者(没病先防)。如果某种传染病暴发流行,预防医学工作者就要从健康人群中筛检出患者进行治疗、隔离,对健康人免疫接种。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抢救患者,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控制,保护更多的健康者。 3、预防医学是把环境和机体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研究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例如:在克山病患者的研究中,预防医学就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克山病患者的影响。而临床上无论是研究克山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发病过程还是抢救治疗,都是以患者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的。 4、预防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前。而临床医学的对策和效益产生于疾病发生之后。 5、预防医学在研究方法上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更侧重向宏观领域发展。而临床医学更侧重向微观领域发展。

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临床执业医师就是其中之一。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考纲要求】 1.传染病:①传染病流行病学;②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③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2.地方病:①地方病的基本概念;②碘缺乏病的病因及防制;③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特点及预防。 3.职业有关疾病:①职业有害因素概念及来源;②职业有关疾病的种类和特点;③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4.心、脑血管疾病:①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②人群高血压病的防治及管理。 5.医源性疾病:①医源性疾病的种类及特点;②医源性感染的种类和污染途径;③医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6.恶性肿瘤:①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②恶性肿瘤的预防。 7.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临床预防服务的定义及内容。 8.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①初级卫生保健的定义及任务;②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义及特点;③社区健康的实施;④老年人社区保健的特点。 【考点纵览】 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的概念。 2.疫源地: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源向其周围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消灭疫源地必须具备3个条件:①传染源被移走或消失(住院、死亡或治愈);②传染源散播在外环境中的病原体被彻底

清除;③周围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发生新的病例或感染。 3.我国儿童的免疫程序。 4.列为我国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克汀病、鼠疫、布鲁菌病、克山病和大骨节病7种。 5.碘缺乏病的流行特点及主要病因。女性患病率最高在12~18岁内,男性在9~15岁之间.有代表性尿样中碘含量平均值低于5μg/L时,该地区就有发生碘缺乏病的可能;低于2μg/L时,该地儿童就有患典型的先天性克汀病的危险。长期以木薯为主食的地方易患甲状腺肿大。目前研究有些高碘地区亦可患甲状腺肿大,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目前认为甲状腺肿大的病因为缺碘和致甲状腺肿的物质。食盐加碘是最有效的防止碘缺乏病的措施。我国食盐加碘量为1/5万~2/2万,成人摄人量的安全范围为50~500μg。 6.适量氟预防龋齿,过量氟产生氟斑牙,严重者引起氟骨症。棍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我国地方性氟病病区主要分为:①饮水型病区;由于饮用高氟水而引起。它分布最为广泛,是最主要的病区类型。②生活燃煤污染型病区: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烧含高氟劣质煤而污染了室内空气、食物和饮水。③饮食及工业污染型病区:因饮食含氟量高的粗制茶及粮食、蔬菜等引起。预防氟中毒的关键是减少氟的摄入量,主要采取:①改用含氟量低的水源。②饮水除氟。③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质煤。④控制食物氟污染。 7.职业有害因素:在职业环境中存在并能对劳动者的健康和作业能力产生有害影响的因素。大多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包括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职业病强调的是职业人群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引起的机体损害。我国法定职业病有9类104种。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有剂量-效应关系,常群体发病,有些无特殊疗法。早期发现,预后较好。 8.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在所有因素当中,高血压是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钠摄入量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限钠补钾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钙摄人不足也可使血压升高。

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2017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今天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2017临床执业医师《预防医学》复习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考纲要求】 1.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①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②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2.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①集中趋势指标;②离散趋势指标;③正态分布的特点、面积分布规律。 3.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①均数的抽样误差;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③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④u检验和t检验;⑤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 4.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①相对数常用指标及其意义;②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 5.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①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②u检验和χ2X检验。 6.直线相关和回归:①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相关系数及其意义;②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7.统计表和统计图:①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②统计图的选择,制图通则。 【考点纵览】 1.总体、样本、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概率。 2.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为此要满足两个条件:抽样的随机化和具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3.抽样误差是个体变异造成的,故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统计工作由4个步骤组成:设计、搜索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其中以设计最为重要。因为它的错误无法用以后的步骤加以改变。 5.数值变量频数表能揭示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揭示其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指标有:①均数:应用于正态分布资料;②几何均数:等比级数资料;③中位数:偏态分布资料,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尤其适用。 6.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对于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只能用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对于所比较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应用变异系数。描述离散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7.正态分布的特征及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 8.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各种计算方法,特别注意各种方法适用场合及单、双侧问题。医学所用参考值是95%。 9.标准误的定义意义及与标准差和样本含量的关系。标准误是描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标准误大。说明抽样误差大;利用标准误可进行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10.标准误是描述变量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可用来计算标准误、变异系数和医学参考值范围。二者关系:增加样本例数可减少抽样误差。 11.t分布的特征,与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的关系。t分布和u分布都是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分布,只是t分布曲线顶端较u 分布曲线略低,两尾端上翘。 12.总体均数估计方法,特别是区间估计的计算方法及两要素的关系。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就是以一定的概率水准估计总体均数所在范围。小样本采用 t分布原理,大样本采用。分布原理进行估计。增加样本例数可减少抽样误差,使估计的区间更可靠。 13.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及每一步骤的注意事项。H0和H1假设都是对总体特征的检验假设。H0总是假设样本差别来自抽样误差,H1是来自非抽样误差,有单双侧之分。选择和计算检验统计量要注意资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 2008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 1.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2)定义、内容和特点 2.医学模式与健康观改变 (1)医学模式 (2)健康观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人类和环境 1.人类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组成 (2)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 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 3.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三、物理因素与健康 1.噪声

(1)噪声的来源 (2)对机体的影响 2.高温 (1)高温作业 (2)类型 (3)对机体的'影响 3.电离及非电离辐射 (1)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电离及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 四、化学因素与健康 1.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 (1)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2)常见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3)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特殊解毒药物和作用机制 (4)预防 2.铅 (1)接触方式及中毒类型 (2)毒理、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及防治措施 3.苯 (1)接触机会

(2)毒作用表现及诊断 (3)防治原则 4.汞 (1)理化特性 (2)毒作用表现及诊断 5.农药 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6.生产性粉尘 (1)生产性粉尘定义、特征 (2)影响矽肺(肺硅沉着症)发生的因素 (3)矽肺的预防和控制 五、食物因素与健康 1.合理营养 (1)基本概念:食物营养、营养素、平衡膳食 (2)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 2.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的疾病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病因及预防 3.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 4.食物中毒 (1)概念、特点

(完整版)预防医学知识点

是指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的全过程,是一种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他规 定了个体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应担负的责任。 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过程,促使人们自觉的采用有益于 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和减少危(wei)险因素的影响。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又称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由于地球表面化学元素分布不均, 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者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者过少,而引起的某些特异性疾病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广泛的环境污染,而引起对居民健康的严重危害和生态破坏称为公 害。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区域性疾病成为公害病。 :是指机体通过饮用或者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食用 被该水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的疾病,也称水性传染病 是生活在高弗区的居民通过食物,饮水及空气等介质,它是长期摄 入过量氟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氟斑牙和氟骨症。 :是指机体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因碘长期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症,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 方性克汀病 人体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速度较慢,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这种可减少人体对某些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氨基酸 :其余九种氨基酸,人体自身可以合成并满足机体需要的 :反映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指标。用被机体利用的蛋白质量与消化吸 收的食物蛋白质量的比值的 100 倍表示。生物价越高,表明蛋白质被机体利润长度越高。 :两种或者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 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 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目前认为n-6 系列的亚 油酸和 n-3 系列的α亚麻酸是人体必须的两种脂肪酸,前者可在体内转变为花生四烯酸,后者可在体内转变为20 碳五稀酸 EPA 和 22 碳六烯酸DHA。 是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和木质素的总称,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 海藻胶,木质素等。 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即每日膳食中应包括人体所必需的足够的热量及各种 营养素,并保持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避免缺乏或者过多,以满足机体代谢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者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是指食用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物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做食物 使用后浮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产生和存在的,对劳动者的健康安全和作 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者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飘荡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溶胶。 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伤害超出 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病理改变,浮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能力,这种疾病统称为职业病。 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指职业性有害因素并非是所患疾病唯向来接的原 因,而只是降低了机体的反抗力,表现为特定职业人群中该病的患病率升高,潜在的疾病显露和以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工作有关疾病。 :指对眼,呼吸道粘膜和皮肤具有刺激作用的一类有害气体,多具有腐蚀性。 :是指妨碍机体氧的供给,吸入,运输和利用,从而导致机体处于缺氧状态的一 类有害气体。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是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