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热敷法(研究材料)

中药热敷法(研究材料)
中药热敷法(研究材料)

中药热敷法

一、概念:是根据临床辩证、选用一定的药方,将药物粉碎后置入布袋中进行隔锅蒸,趁热敷于患者的局部,通过药力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怯风除湿,消肿怯瘀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1.各种软组织损伤、挫伤、扭伤、砸伤48小时以后,腰肌劳损等,疗效显著

2.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坐骨神经痛和颈椎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三、禁忌症:1.浓肿、危险三角区感染禁用。以防血管扩张导致炎症扩散,而造成严重的感染和败血症。

2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禁用,以免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3有明显出血倾向,各种脏器出血时禁用。以防加重出血。

4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水肿的病人,不宜大面积使用,以防止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减少血液对内脏器官的供应而加重病情。

5湿疹、恶性肿瘤病变部位及急性结膜炎患者禁止热敷,以免引起肿瘤扩散或使病情加重。

四、常用的药物:一般均选用活血化瘀、辛温解表、怯风散寒、活络止痛、续筋接骨等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下面是我院康复科热奄包的药方:

羌活、独活、秦艽、川芎、当归、伸筋草、威灵仙、三棱、莪术、细辛、桂枝、细辛、川牛膝、千年健、川乌、草乌、乳香、

千年健、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续断、赤芍、防风、桑枝等

从上面的药方中,我们可以看出,药方主要是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

1.去风湿类药:羌活、独活、秦艽、千年健、桑枝,这类药的药性:辛、苦、温,它们分别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

2.理血类药(活血祛瘀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川芎、桃仁、赤芍等。这类药的药性味:辛、温,都具有流通血脉(活血)祛除淤血的作用。

3.解表类药(辛温解表药):羌活、细辛、桂枝等,这类药的药性味辛,都具有发汗的功效,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温经通阳,燥湿止痛

4.补养药:(①补血药)如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②助阳药)如续断,味苦温,由补肝肾、续筋接骨的功效。

5.温里药:如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6.外用药:性味苦涩、平,具有清热、收敛,止血定痛的功效。

五、热敷(奄)包的制作方法:

(分两种):

第一种即将中草药打成粉状,用布袋(大小根据治疗部位定)装1/2—2/3满,封口,直接放入蒸锅内蒸2小时以上,将包内中药完全蒸透,温度冷却到60-70℃备用。

第二种即将中草药(药方加工过),直接装入布袋内(也可以装入一次性枕套内),装入1/3-1/2满(根据治疗部位大小定),封口;用前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使包内所有中药全部浸透,再将浸透的中药包放入蒸锅内蒸,让蒸包蒸透,冷却到60-70℃备用。

六、用物准备:热敷包、包布、中单、大毛巾等。

七、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向患者说明热敷的目的与配合要点,以取得合作。

2.取合理的体位,暴露热敷部位,并注意防寒保暖。

3.将备好的热敷包用包布包裹直接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覆盖橡胶单和大毛巾以保暖,热敷时间为20-30分钟。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并记录。

八、注意事项:

1.蒸锅内水要适中,不宜过满或过少,过满容易造成热奄包过湿,使热药水滴在皮肤上导致烫伤,过少则容易烧干锅而损坏蒸锅。

2.热敷包应现做现用,以防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中药发霉变质。

3.热敷包必须蒸透,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

4.热敷包的温度以病人耐受为宜,昏迷、麻醉未清醒者、老人、小儿温度不宜高于50℃。

5.热敷期间要勤巡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烫伤。

6.冬季要注意保暖,热敷结束需休息半小时后方能外出,以防止风寒侵袭。

中药热敷法

一、概念:是根据临床辩证、选用一定的药方,将药物粉碎后置入布袋中进行隔锅蒸,趁热敷于患者的局部,通过药力和热力的共同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怯风除湿,消肿怯瘀等作用的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1.各种软组织损伤、挫伤、扭伤、砸伤48小时以后,腰肌劳损等,疗效显著。

2.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坐骨神经痛和颈椎病等,有一定的疗效。

三、禁忌症:

1.浓肿、危险三角区感染禁用。以防血管扩张导致炎症扩散,而造成严重的感染和败血症。2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禁用,以免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3有明显出血倾向,各种脏器出血时禁用。以防加重出血。

4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水肿的病人,不宜大面积使用,以防止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减少血液对内脏器官的供应而加重病情。

5湿疹、恶性肿瘤病变部位及急性结膜炎患者禁止热敷,以免引起肿瘤扩散或使病情加重。

四、常用的药物:一般均选用活血化瘀、辛温解表、怯风散寒、活络止痛、续筋接骨等作用的中药进行组方。下面是我院康复科热奄包的药方:

羌活、独活、秦艽川芎、当归、伸筋草、威灵仙、三棱、莪术、细辛、桂枝、细辛、川牛膝、千年健、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续断、赤芍、防风、桑枝等

从上面的药方中,我们可以看出,药方主要是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1.去风湿类药:羌活、独活、秦艽、千年健、桑枝,这类药的药性:辛、苦、温,它们分别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络、止痛的作用。2.理血类药(活血祛瘀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川芎、桃仁、赤芍等。这类药的药性味:辛、温,都具有流通血脉(活血)祛除淤血的作用。3.解表类药(辛温解表药):羌活、细辛、桂枝等,这类药的药性味辛,都具有发汗的功效,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温经通阳,燥湿止痛4.补养药:(①补血药)如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②助阳药)如续断,味苦温,由补肝肾、续筋接骨的功效。5.温里药:如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6.外用药:性味苦涩、平,具有清热、收敛,止血定痛的功效。

五、热敷(奄)包的制作方法:(分两种):第一种即将中草药打成粉状,用布袋(大小根据治疗部位定)装1/2—2/3满,封口,直接放入蒸锅内蒸2小时以上,将包内中药完全蒸透,温度冷却到60-70℃备用。第二种即将中草药(药方加工过),直接装入布袋内(也可以装入一次性枕套内),装入1/3-1/2满(根据治疗部位大小定),封口;用前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以上,使包内所有中药全部浸透,再将浸透的中药包放入蒸锅内蒸,让蒸包蒸透,冷却到60-70℃备用。

六、用物准备:热敷包、包布、中单、大毛巾等。

七、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向患者说明热敷的目的与配合要点,以取得合作。2.取合理的体位,暴露热敷部位,并注意防寒保暖。3.将备好的热敷包用包布包裹直接置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覆盖橡胶单和大毛巾以保暖,热敷时间为20-30分钟。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并记录。

八、注意事项:1.蒸锅内水要适中,不宜过满或过少,过满容易造成热奄包过湿,使热药水滴在皮肤上导致烫伤,过少则容易烧干锅而损坏蒸锅。2.热敷包应现做现用,以防因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中药发霉变质。3.热敷包必须蒸透,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效。4.热敷包的温度以病人耐

受为宜,昏迷、麻醉未清醒者、老人、小儿温度不宜高于50℃。5.热敷期间要勤巡视,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避免烫伤。6.冬季要注意保暖,热敷结束需休息半小时后方能外出,以防止风寒侵袭。

中药湿热敷流程

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 接到医嘱,转抄(床号,姓名,湿敷部位。如:1号1床,张玲,右侧手背中药湿敷一次)。 查阅病历,对病人进行初次评估(姓名,现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如:张玲,右侧手背发痒,诊断:右侧手接触性皮炎。生命体征平稳,无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注意有无糖尿病史,因为正常湿敷的温度为50-60°,糖尿病病人皮肤耐受性差,要适当降低湿敷温度)。 七步洗手、戴口罩、携带治疗盘(内置有效期内手消和治疗单)→病房。 三核对(床尾卡、床号、姓名、手腕带,如:一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把你的手腕给我看一下)→核对手腕带→手消—解释(患者的病情,操作的方法及目的,不良反应,如:张玲,你的手背不知接触了什么东西出现红肿发痒,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开了中药湿敷,它是把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只是中药有些发黄,容易在你的皮肤上留下颜色,但此较容易清洗干净,中药是温热的,没有太大的刺激性,你能否接受此项操作,请把你的手给我看一下)→评估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皮疹、红肿、清洁度,如不清洁需协助清洁),→手消→询问(患者在以前接触的中药中有无过敏史,对热的耐受性,对温度有无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协助排便)→评估周围环境(环境清洁、明亮、安静、适宜操作)→交待病人(你稍等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来帮你敷药)。 回治疗室,备物:清洁治疗车,治疗盘,弯盘两个(一个弯盘内置镊子两把,纱布两块,另一弯盘内放纱布一块),量杯,水温计、一次性中单,内置药液的药壶,必要时备敷布及大毛巾。检查药液:1床,张玲,外用中药制剂。打开壶盖,倒适量药液于量杯内,用水温计测温度(一般50-60°),将量杯置于治疗车上。 携用物至病房→三核对,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湿敷部位→手消→检查中单有效期,铺于湿敷部位,置弯盘于适当位置,倒药液浸湿纱布,用镊子轻扭纱布以不滴药液为度,轻触患者手背试温,询问患者温度合适吗?将纱布敷贴于患者手背上→核对时间(15-20分),交待(张玲,有特别痒或者疼痛要

中药热敷法集锦

中药热敷法集锦 运用热敷法治疗某些疾病,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经》中称之为“熨”法。古代应用热敷法的方法有很多,有药熨、汤熨、酒熨、葱熨、土熨等。热敷的主要方法是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具有不同功效的方药,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热敷;有温热肌肤、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祛瘀止痛等作用。热敷法可分为湿热敷和干热敷两种。 (一)湿热敷热敷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一般在手法治疗后应用,既可增强手法的疗效,又能减轻因手法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1.湿热方 (1)传统推拿热敷方 组成:红花10g,桂枝15g,乳香10g,没药10g,苏木50g,香樟木50g,宣木瓜10g,老紫草15g,伸筋草15g,钻地风10g,路路通1 5g,千年健15g。 主治:关节扭挫伤,寒湿痹证,关节酸痛等。 (2)简化推拿热敷方 组成:香樟木50g,豨莶草30g,桑枝50g,虎杖根50g。 主治:因扭挫伤而引起的疼痛肿胀,并治肢体酸楚等。 (3)海桐皮汤 组成:海桐皮6g,透骨草6g,乳香6g,没药6g,当归5g,川椒1 0g,川芎3g,红花3g,威灵仙2g,白芷2g,甘草2g,防风2g。 主治:因跌打损伤而引起的疼痛不止。 (4 )五加皮汤

组成;当归10g,没药10g,五加皮10g,皮硝10g,青皮10g,川椒10g,香附子10g,丁香3g,麝香0.3g,老葱3g,地骨皮3g,丹皮 6g。 主治:伤后瘀血疼痛。 (5)散瘀和伤汤 组成:番木鳖15g,红花5g,生半夏15g,骨碎补10g,甘草10g,葱须30g。用水煮沸后,加入醋60g。 主治:跌仆损伤、瘀血积聚。 (6)八仙逍遥汤 组成:防风3g,荆芥3g,川芎3g,甘草3g,黄柏6g,苍术10g, 丹皮10g,川椒10g,苦参15g。 主治:因跌仆损伤而引起的体表肿硬疼痛,风湿疼痛,肢体酸痛等。 2.湿热敷操作方法 (1)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方剂。 (2)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 热煮沸数分钟。 (3)医者趁热将毛巾在药液中浸透后拧干。根据治疗部位的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外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也可放在上一块毛巾的夹层中)。一般换2~4次即可。 (4)患者也可自我治疗。将药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 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3.湿热敷注意事项

中药热敷法

中药热敷法 热敷法简史 热敷法是用纱布浸吸药液,敷于患处的一种外治法。古称溻法。从现有文献看,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及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到唐·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汁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辩证原则 中药热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使用安全、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芗与势力的协同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肤吸收,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祛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药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中药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中药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直达病所,使治疗更直接、更有效。 适用范围 1.各种软组织损伤痛。 2.糖尿病足。 3.急性皮炎、皮肤感染、皮肤溃疡。 4.各种骨科外伤中、后期的疼痛、肿胀等。 禁忌症 1.实症、热证、局部无知觉。 2.腹部包块性质不明,月经期、孕妇禁敷腹部、腰骶部。 3.大血管处、皮肤有破损处。 4.出血性疾病。 注意事项 1.敷药包前嘱患者排空小便。 2.随时观察,防止烫伤,患者感到局部疼痛,出现水泡应停止操作,给予适当处 理。 3.布袋、毛巾、塑料布用后清洗消毒备用(或专人专用),一副药可连续使用3-4 天。 4.夏季应防止药物变质,将药包的药物倒入盆内置阴凉处或放入冰箱冷藏。 操作程序 【目的】 1.缓解治疗颈、腰痛,关节痛,脘腹痛等。 2.减轻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淤血、肿痛(肿痛48小时后)。 【评估】 1.了解患者疾病的主要症状、部位。

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炎,又称冻结户、冰冻肩等。它是肌肉、肌腱及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形成关节内外粘连,阻碍肩的活动。 1、肩周炎发病的症状 肩周炎初发时表现为患者侧肩部一处或几疼痛不适,夜间比白天痛得厉害,劳累后更易加剧。疼痛的程度差异很大,有的钝痛,有的似刀割样痛,也有的为针刺样或牵拉样痛,疼痛范围大部分较广泛,多数疼痛延伸到上臂和肩后。疼痛厉害时,肩关节周围肌肉呈明显痉挛,严重时手不能梳头,甚至不能穿衣服。 2、预防肩周炎的方法 预防肩周炎,最理想又简单的方法是坚持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做操等,平时注意肩部保暖,夏天睡觉不要露肩吹风扇,不要在潮湿的地方睡卧,以防受风寒湿邪;防止肩部慢性劳损,不可突然做强力劳动或卸过重物体,以防肩部发生扭伤。 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应及时治疗,首选为推拿与针灸,肩部痛点用药物封闭能起到明显的消炎镇痛作用。其次可选用洗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煎汁,以木棒蘸取药汁来回击打肩部痛点及穴位,能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此低频应重视肩部功能锻炼,如手臂爬墙运动,用健侧上肢帮助患者进行内收、外展、屈伸运动。 3、肩周炎的中药外敷法 现介绍一种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外敷疗法:三七1克,红

花、桂枝、川乌、草乌、牛膝各5克,当归、鸡血藤、透骨草、川大活各10克,盐750克,将中药和盐一起炒热后装入布袋,选择肩骨禺、肩贞、肩骨、曲池、外关穴等穴位或部位外敷,温度以能忍受为度,如有烧灼感,可在远见卓识袋与皮肤之间加毛巾垫着。每次敷20-30分钟,每日一次,五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休息两天,再进行第二个疗程。此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等作用。 (实习编辑:臧书文)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双人核对医嘱(治疗单与病例核对),XX床,姓名,性别,年龄,治疗部位,中药热敷一次。 携治疗盘、快手消、治疗单于床旁,核对床尾卡。XX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问你今年多少岁,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手腕带。你好,我是今天的治疗护士,X女士,你今天感觉怎么样(…部位受伤后疼痛)根据医嘱,今天我要给你做一次中药热敷治疗,请问你以前有做过这项治疗吗?(没有)中药热敷呢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中药通过特殊的处理之后敷于你的患处,以达到减轻疼痛、消肿的作用,你了解这些后,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吗(愿意)请问你平时对中药过敏吗请问你受伤有多长时间了(前天受伤的)已超过48小时可以热敷,现在我看一下你受伤部位的皮肤好吗(充分暴露患处)评估皮肤:你XX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如不清洁需备温热水、小毛巾)。现在我评估一下你疼痛部位的范围好吗请问这里痛吗这里呢(确定疼痛范围,作标记)。现在我还需评估一下你平时皮肤有没有麻木或感觉减轻的情况,请我这里有感觉吗感觉麻木吗(没有)那这里呢(不麻)请你动一下你的脚趾头,好的。请问你平时有轻微活动就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吗(没有)。好的,一会儿我就将热奄包给你敷在这里可以吗(可以)热敷需要20分钟左右,请我你需要上卫生间吗(不需要)那你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快手消洗手。评估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适合操作。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无热敷禁忌症,意识清楚,能配合。 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及部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热奄包,温度60~70度(用布包好),大毛巾1块、小毛巾1块、一次性中单2张、快手消、治疗单)。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床位卡及手腕带,请问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做治疗了。取舒适体位。先铺一张中单在治疗部位下面,再次核对治疗部位,请你用手试一下这个温度适合吗充分暴露患处后,将热奄包与热敷部位皮肤接触试温度,适合后敷于患处,再铺一张中单保护床单位,最后用大毛巾盖上。 X女士,中药热敷已经给你敷好了,在敷的过程中,如果太烫你承受不了的话,请您把热奄包移开就可以了,如你有什么不适,比如心慌、胸闷、皮肤瘙痒等情况,请你及时按呼叫器,我中途也会过来巡视的。5分钟时间到,询问患者情况,观察热敷部位皮肤情况(皮肤微红,无水泡、无烫伤),你再敷一下,一会儿我再来看你。15分钟已到,再次询问患者情况,皮肤完好,微红,无水泡、无烫伤。撤出热奄包及治疗巾,用小毛巾擦净皮肤,整理衣物及床单位。X女士,中药热敷已经做完了,你感觉疼痛有减轻吗(好一些)那请你注意受伤部位平时不要负重,注意保暖,不要做剧烈运动,尽量卧床休息,30分钟不要外出,避免外感风寒。请问还有什么需要吗有事请按呼叫器。洗手、治疗单上签字。推车回治疗室,整理用物。大毛巾清洗后送供应室消毒备用,治疗巾丢医疗垃圾桶,小毛巾清洗消毒备用,包布清洗消毒备用,热奄包按规范处理,擦治疗车,再次洗手,摘口罩,签字。操作完毕。

中医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敷药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敷药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内科的哮喘、肺痈、高血压等病也适用此法。 【用物准备】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常用药物:青敷膏、金黄膏、伤科消炎膏等。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皮肤过敏者禁用。 2.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药湿热敷疗法

中药湿热敷疗法 热疗法是一种采用温热的方式来改善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消除风寒湿邪、气血郁滞、痰湿凝滞等病邪,达到邪去正安目的的治疗方法,古代称为熨法。《厘正按摩要术.熨法》曰:“每遇病者食积痰滞,结于胃脘,宜辛开苦降以治之。设误服攻下大剂,正气已伤,积滞未去,此时邪实正虚,无论攻下不可,即消导破耗之剂,并不敢施,惟有用熨法外治。”热敷可以分为湿热敷与干热敷。目前我院已开展的中药湿热敷疗法,有温热肌肤、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解表散寒、祛瘀止痛、调和脏腑等功效。我科在老年病专病专科建设中,积极开展中药热敷疗法,是我科具有较好的中医特色治疗特色手段之一,它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并末梢神经病变、中风、颈腰椎骨关节病、软织损伤疾病及各种痛证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中药湿热敷的原理及其适应症 中药湿热敷法使药物直中药热敷接透过皮肤,通过经络血脉信息传递,并利用不同药物的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并利用适宜温度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药物的强度,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从而起到行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清营凉血、消肿止痛、促进血管新生的功效。中药湿热敷疗法适合于各种闭合性损伤、肢体经络病、各种痛证。 二、中药湿热敷方法 操作时可直接将草药放入大盆内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可先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用毛巾或纱布蘸取中药液敷于患处,或直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三、中药湿热敷的注意事项 中药湿热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务必遵医嘱使用。还应注意中药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宜中药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重点询问有无糖尿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注意有无糖尿病史,因为正常湿敷的温度为50-60°,糖尿病病人皮肤耐受性差,要适当降低湿敷温度)。 1

中药湿热敷疗法简介

中药湿热敷疗法简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湿热敷疗法 热疗法是一种采用温热的方式来改善局部经络气血的运行,消除风寒湿邪、气血郁滞、痰湿凝滞等病邪,达到邪去正安目的的治疗方法,古代称为熨法。《厘正按摩要术.熨法》曰:“每遇病者食积痰滞,结于胃脘,宜辛开苦降以治之。设误服攻下大剂,正气已伤,积滞未去,此时邪实正虚,无论攻下不可,即消导破耗之剂,并不敢施,惟有用熨法外治。”热敷可以分为湿热敷与干热敷。中药湿热敷疗法,有温热肌肤、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解表散寒、祛瘀止痛、调和脏腑等功效。中药热敷疗法具有较好的中医特色治疗特色手段之一,它在高血压病、糖尿病并末梢神经病变、中风、颈腰椎骨关节病、软织损伤疾病及各种痛证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中药湿热敷的原理及其适应症 中药湿热敷法是利用药物及纱布(或者热敷导子)中药热敷透过皮肤,通过经络血脉信息传递,并利用不同药物的性味作用,由经脉入脏腑,输布全身,直达病所,并利用适宜温度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药物的强度,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从而起到行活血化瘀、运行气血、清营凉血、消肿止痛、促进血管新生的功效。中药湿热敷疗法适合于各种闭合性损伤、肢体经络病、各种痛症。 二、中药湿热敷方法 操作时可直接将草药放入热敷装置容器内煎煮,也可以将药物包入口袋内再放入盆中煎煮,煮好后,可配合先用热蒸汽熏蒸患处,待药液温度下降适中时,取出热敷装置容器内的热敷导子(袋)敷于患处,或直接将装药的口袋敷于患处,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日1~2次。 三、中药湿热敷的注意事项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二、适应症: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 三、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 2、操作方法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将调制好的药物平摊于棉垫上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3、护理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可加适量凡士林一起调制,一般1~2天后更换一次。 (3)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 四、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清洁。?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11.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2.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 中药外敷法是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治疗方法,古时又称贴敷。使用时将所需药物研成粉加适量赋型剂制成糊状敷贴患处。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外科的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等病。 【用物准备】 治疗盘、盐水棉球、药物、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若需临时配制药物,备治疗碗、药物、调和剂(如麻油或饴糖、水、蜜、凡士林)等。 【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患处,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碗内,将调和剂调制成糊状。 4. 取下原敷料,以盐水棉球擦洗皮肤上的药迹,观察创面情况及敷药效果。 5. 根据敷药面积,取大小合适的棉纸或薄胶纸,用油膏刀将所需药物均匀地平摊于棉纸上,厚薄适中。 6. 将摊好药物的棉纸四周反折后敷于患处,以免药物受热溢出污染衣被,加盖敷料或棉垫,以胶布或绷带固定。 7. 若为肿疡,敷药面积应超过肿势范围,一是防止毒邪扩散,起箍毒作用;二是通过药物作用以束毒邪,提脓拔毒。 8. 敷药后,注意观察局部情况,若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暂停使用,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 协助衣着,整理床单位。 10.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 皮肤过敏者禁用。 2. 敷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太薄药力不够,效果差;太厚则浪费药物,且受热后易溢出,污染衣被。 3. 对初起有头或成脓阶段的肿疡,以中间留空隙,围敷四周为宜,不宜完全涂布,以免阻止脓毒外泄。特殊部位如乳痈敷药时,可在敷料上剪孔或剪一缺口,使乳头露出,以免乳汁溢出污染敷料。 4. 夏天以蜂蜜、饴糖作赋型剂时,宜现配现用或冷藏保存。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

以使用。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 推车至病室 (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 七、操作过程 (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二)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浸湿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宜)。(三)现在为您敷药,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适吗? (四)镊子放入回收桶,看表计时。 (五)我会根据您的情况定时过来淋药,我们一会见。 (六)倒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 (七)将弯盘置于手臂下,药碗置于患者手臂旁,王女士我来为您淋药,您有什么不适吗?淋药时观察局部皮肤,您的皮肤微红无破溃、水疱,您有痒痛的感觉吗?因为使用的是中药,可能会使皮肤色素沉着,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您不用担心。 (八)洗手,核对,请再说一下您的名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九)看表时间到,王女士,为您撤去敷料。(用镊子撤敷料,同时撤出弯盘。)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 一、概述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中药外敷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锭等制剂,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历史来源 敷药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药学宝库中的瑰宝,亦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古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用一些植物或加热的石块、沙土等,敷于身体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消除机体的一些病痛,这可能就是敷药疗法的起源。随着人类创造文字,历代医著及相关书籍中逐渐有了关于敷药疗法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五十二病方》中载有用地胆等外敷治病的方法;《灵枢·经脉篇》载有治筋急的马膏膏法;《周礼·天官》载有外敷药物治疗疮疡;《肘后备急方》载有将生地黄或瓜蒌捣烂外敷治伤等。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全书收方151首,其中就有6首外敷药方。其后各代,敷药疗法均有发展,至清代《理瀹骈文》的问世,标志着外治法这一中医学分支学科的发展与成熟。其中,敷药疗法内容占有很大比重,该书外治理、法、

方、药俱全,并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重要论断,治疗范围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疾病。外治法在近现代继续受到重视,尤其是敷药疗法。本着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学者们以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了敷药疗法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使其在临床上广泛发挥效用。 二、作用 敷药疗法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敷药疗法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证。并且有许多优点,如:药物直达病所,奏效迅速;廉便效验,易于推广;适应证广;可减缓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并可弥补内治法疗效的不足。 三、方法 1、物品准备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教育热点网 2、操作方法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操作规程 【目的】 1、缓解因各种疮疡、跌打损伤等病证所引起的局部肿胀、红、热、疼痛,以及慢性咳喘、腹泻等病症。 2、达到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目的。【操作前准备】 1、遵照医嘱评估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 2、评估患者体质及外敷部位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5、物品准备: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0.9%生理盐水、 油膏刀、无菌棉垫或纱布、面纸、 胶布或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如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外敷部位,注意保暖。 3、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4、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 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 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5、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护理及注意事项】 1、调制的药物须干湿适中,厚薄均匀,根据药物作用,决定敷药厚薄,如消散药膏宜厚,创面生肌药膏宜薄,一般以 0. 2?0. 3cm为宜,大小须超出病变处1?2cm为度,对皮肤有腐蚀的药物应限于病变部位以内。 2、用水或醋调制的药物,容易干燥,干燥时可取下敷料加水或醋湿润后再敷,亦可将药物刮下,加水或醋重新调制再敷,一般2?3天后更换一次,亦有敷数小时即取下,如哮喘膏。

3、饴糖调制的药物,夏天易发酵,可每日更换药物或加适量防腐剂。 4、敷药后应询问病人有无瘙痒难忍感觉,并观察局部有无皮疹、水泡等过敏现象,若有过敏反应,应停止敷药,及时对症处理。 5、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6、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撒溢别处。 7、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8、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9、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10、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11、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2、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法是指将新鲜中草药切碎、捣烂,或将中药末加辅形剂调匀成糊状,敷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舒筋活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 一、适应症 敷药疗法通过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1、直接作用就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进入体内,随血液的运行到达病所,发挥药理功效而防病治病。 2、间接作用就是药物通过不断地刺激敷药部位的皮肤或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神经、体液、组织、器官等的功能而防病治病。 二、禁忌症 皮肤破损处禁用刺激性药物。 三、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内盛调制好的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块、棉纸、胶布、绷带。调制新鲜中草药需准备切刀、切板、乳调制中药末根据需要备好清水、茶水、醋、蜜、麻油、饴糖等辅形剂。 四、操作流程 1、敷药局部作清洁处理。

2、新鲜中草药须切碎、捣烂,平摊于棉垫上。药末经清水或醋、蜜等调制成糊状,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并在药物上面加一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 3、将药物敷于患处,用胶布或绷带固定。 五、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 2.应对敷药部位进行消毒。 3.敷药后,包扎固定好,以免药物流撒别处。 4.妇女孕期禁用有堕胎及致畸作用的药物。 5.小儿皮肤娇嫩,不宜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防止小儿将所敷药物抓脱。 6.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7.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 8.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9.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0.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11.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12.敷药疗法为辅助疗法,应作为临床明确诊断及遵医嘱治疗的补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药热敷操作流程 操作前洗手,双人核对医嘱(治疗单与病例核对),XX床,姓名,性别,年龄,治疗部位,中药热敷一次。 携治疗盘、快手消、治疗单于床旁,核对床尾卡。XX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问你今年多少岁,请让我核对一下你的手腕带。你好,我是今天的治疗护士,X女士,你今天感觉怎么样(…部位受伤后疼痛)根据医嘱,今天我要给你做一次中药热敷治疗,请问你以前有做过这项治疗吗(没有)中药热敷呢是使用具有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的中药通过特殊的处理之后敷于你的患处,以达到减轻疼痛、消肿的作用,你了解这些后,愿意接受这项治疗吗(愿意)请问你平时对中药过敏吗请问你受伤有多长时间了(前天受伤的)已超过48小时可以热敷,现在我看一下你受伤部位的皮肤好吗(充分暴露患处)评估皮肤:你XX部位的皮肤清洁、干燥、完整(如不清洁需备温热水、小毛巾)。现在我评估一下你疼痛部位的范围好吗请问这里痛吗这里呢(确定疼痛范围,作标记)。现在我还需评估一下你平时皮肤有没有麻木或感觉减轻的情况,请我这里有感觉吗感觉麻木吗(没有)那这里呢(不麻)请你动一下你的脚趾头,好的。请问你平时有轻微活动就出现心慌、胸闷的情况吗(没有)。好的,一会儿我就将热奄包给你敷在这里可以吗(可以)热敷需要20分钟左右,请我你需要上卫生间吗(不需要)那你休息一下,我去准备用物,马上过来。快手消洗手。评估环境,宽敞、明亮,温湿度适宜,适合操作。患者心肺功能良好,无热敷禁忌症,意识清楚,能配合。 七步洗手法洗手,戴口罩,准备用物。再次核对医嘱及部位。(根据患者受伤部位大小选择合适的热奄包,温度60~70度(用布包好),大毛巾1块、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药湿热敷操作规范 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目的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 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 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液、敷布数块(无菌纱布制成)、凡士林、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 操作程序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药液中浸湿后,敷于患处。 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 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中药湿敷疗法禁忌 (一)禁忌证 1、一般内科疾病不宜使用。 2.大疱性皮肤病及表皮剥脱松解不宜使用。 (二)注意事项 l. 纱布从药液中捞出时,要拧挤得不干不湿,恰到好处。过干了效果不好,过湿了药液漫流。 2.药液不要太烫,防止烫伤。 3.药物组成可根据不同的疾病,作适当的调整和化裁。 4.在应用湿敷疗法的同时,还可根据病情适当配合熏洗、药物内服和针灸等疗法,以增强疗效。 5.注意保持敷料湿润与创面清洁。

中药热敷法

中药热敷法 一、概念:是根据临床辩证、选用一定地药方,将药物粉碎后置入布袋中进行隔锅蒸,趁热敷于患者地局部,通过药力和热力地共同作用,以达到温通经络,活血止痛,怯风除湿,消肿怯瘀等作用地一种外治法. 二、适应症:.各种软组织损伤、挫伤、扭伤、砸伤小时以后,腰肌劳损等,疗效显著 .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坐骨神经痛和颈椎病等,有一定地疗效. 三、禁忌症:.浓肿、危险三角区感染禁用.以防血管扩张导致炎症扩散,而造成严重地感染和败血症. 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禁用,以免延误诊断影响治疗. 有明显出血倾向,各种脏器出血时禁用.以防加重出血. 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并伴有静脉回流受阻而引起水肿地病人,不宜大面积使用,以防止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减少血液对内脏器官地供应而加重病情. 湿疹、恶性肿瘤病变部位及急性结膜炎患者禁止热敷,以免引起肿瘤扩散或使病情加重. 四、常用地药物:一般均选用活血化瘀、辛温解表、怯风散寒、活络止痛、续筋接骨等作用地中药进行组方.下面是我院康复科热奄包地药方: 羌活、独活、秦艽、川芎、当归、伸筋草、威灵仙、三棱、莪术、细辛、桂枝、细辛、川牛膝、千年健、川乌、草乌、乳香、 千年健、川乌、草乌、乳香、没药、续断、赤芍、防风、桑枝等 从上面地药方中,我们可以看出,药方主要是由以下几类药物组成:.去风湿类药:羌活、独活、秦艽、千年健、桑枝,这类药地药性:辛、苦、温,它们分别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活络、止痛地作用. .理血类药(活血祛瘀药):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川芎、桃仁、赤芍等.这类药地药性味:辛、温,都具有流通血脉(活血)祛除淤血地作用. .解表类药(辛温解表药):羌活、细辛、桂枝等,这类药地药性味辛,都具有发汗地功效,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温经通阳,燥湿止痛.补养药:(①补血药)如当归、性味甘辛温,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地作用;(②助阳药)如续断,味苦温,由补肝肾、续筋接骨地功效. .温里药:如肉桂,性味辛甘、大热,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地功效. .外用药:性味苦涩、平,具有清热、收敛,止血定痛地功效. 五、热敷(奄)包地制作方法: (分两种):

中医热敷疗法妙用多[要诀]

中医热敷疗法妙用多[要诀] 热敷疗法妙用多 热敷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内经》中所述的“熨”法就是热敷法。古代应用热敷的方法很多,如药熨、汤熨、酒熨、铁熨、土熨等。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药物,以加强温通经络,活血祛瘀,散寒止痛等作用。 热敷疗法分为药物热敷,药物热敷又分为药包热敷,即将药物在锅内煮熟,用白布或纱布2-4块,包药置于患部或穴位上,一般每次约30分钟,每日1,2次;药液热敷,即将已配好的中药置于药锅内,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弃渣取汁,用2-4块纱布垫,浸泡于药液中,待充分浸泡后,取出挤去多余水分,置于患处,每次30-60分种,每日1—2次;姜、葱、醋 -2次。热敷,即分别将含有生姜、大葱的水或醋加热,趁热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其次,还有水湿热敷法,即将纱布或毛巾浸泡于热水中5分钟,病人取合适的体位,将毛巾或纱布捞出,拧去多余的水后,敷于患处;一般根据病情确定热敷时间,但不宜时间过长。 在这里补充的是,许多人用盐、沙、米和热水袋等热敷,即将盐、沙、米炒热或将热水装入袋中,敷于患处,也可达到一定的效果。 热敷法对眼部炎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其目的在于使血管扩张,加强局部营养,消炎、消肿及减轻疼痛。热敷法有敷布法,即将敷布用小毛巾或纱布垫均可。热敷时先把敷布放入水温约45度-55度的热水中湿透或置于锅内煮沸5分钟,用钳子或筷子取出绞干,待温度适宜(以病人能耐受为限)即敷在患眼上,盖上千棉垫或干毛巾保温,每次20分钟。为了保持敷布一定温度,应每2-3分钟更换一次。热敷次数可按病情而定,以每日2-3次为宜。每次热敷后需用

干毛巾擦干眼周皮肤。此外,在热敷前,应涂一层凡士林或其它油膏于眼睑及其周围皮肤上,以免皮肤烫伤。一般所用的敷布须经常消毒。 热敷疗法也常常用于妇产科疾病的防治,如外阴血肿吸收期、慢性盆腔炎等。具体操作方法:1(准备好热水袋、化学热袋、电热包等;2(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3(把制备完好的热源袋直接敷于患区,固定之,并用毛毯等包裹保温;4(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12次为一疗程。 热敷注意事项。1(热敷的温度,应以患者能忍受为度,防止烫伤和晕厥。2(毛巾须折叠平整,使热量均匀透人,且不易烫伤皮肤。3(热敷时须暴露患部,故须保持室内温暖无风,以免感受风寒。4(热敷后不要再用推拿方法,以防损伤皮肤。 5(女性在孕期不要敷腰骶部及小腹部。 热敷处方。 1(红花、钻地风、宣木瓜、乳香各10克,香樟木、苏木各50克,紫草、伸筋草、千年 健、桂枝、路路通各15克,没药9克。 2(稀莶草30克,桑枝、虎杖根、香樟木各50克。 3(当归、赤芍、红花、紫草、香附、茜草、元胡各10克,乳香、没药各6 克,鸡血藤25克。 4(当归、红花、没药、川椒、荆芥、防风各10克,独活、羌活、透骨草、伸肋草各12克,松节15克,桂枝20克,生麻黄30克。 以上四方适用于各种肌肉关节痛,水煎取药液热敷,忌口服。 冷敷及热敷疗法 冷敷疗法 冷敷可使皮下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轻局部充血,抑制神经细胞的感觉功能,减轻疼痛,具有降温、止血、止痛,防止继发感染和血肿增大等作用。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中医护理之中药湿敷法应用详述 湿敷法(古称溻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尽头,敷于局部,通过药液的渗透及冷、热原理,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解以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的一种外治方法。 历史源流 湿敷(溻)方首见于《肘后备急方》该书载:“又丹痈疽始发浸淫进长并少小丹擒方”《刘涓子鬼遗方》称本方为“擒汤方”,并叙述有“令极冷,擒肿上”及“温洗疮上,令恒湿”的冷敷和热敷两种方法。至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已载有数种溻方,如“揄肿方”,“治痈疽始作,肿赤掀热长甚速方”,“升麻揄汤方”,“大黄擒洗方”等,对于具体应用方法也有论述:“故帛四重内汁中”,“故帛两重内汤中”,“擒肿上,干易之,日夜数百度”,“常令湿”。这和现在临床常用的湿敷法是完全一致的。 作用机理: 热湿敷法通过热气和湿气作用于皮肤,扩张血管和汗孔,增加血液向皮肤的流量,有利于清除尘垢、分泌物和死亡的皮肤肌细胞;冷湿敷则对皮肤有滋补作用,通过冷的刺激,可使血管收缩,缩小汗孔,减少皮肤油脂和汗的分泌,还可抑制末梢神经活动,减少局部不适感,起到消炎、消肿、止疼、减少渗出的作用;若冷、热交替湿敷,可使肌肉和血管通过收缩、扩张的交替作用而增加弹性,排泄尘垢,提高皮肤的张力,从而使局部皮肤光洁,润泽。 湿敷方法: 湿敷法分为热湿敷和冷湿敷两种方法。二者均可将6~8层无菌纱布折叠为长条形状,一般湿热敷药液温度未50~60℃,冷湿敷药液温度为4~15℃,每次15~20分钟,将无菌纱布放在热、冷药液中完全浸泡,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的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敷于患处或所需施术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纱布(必要时频频将药液淋于敷布上或用塑料薄膜包裹,以保持温、湿度)。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操作前准备: 1、仔细检查患者,根据当前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以确定适应症,了解有 无禁忌。根据病情,确定处方; 2、评估患者体质、湿敷部位皮肤及心理状况; 3、检查应用的药品、物品是否齐备,并依次有序摆好; 4、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中需要配合的事项,以解除其恐惧心理,增强其 治疗信心; 携用物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关闭门窗,嘱患者取合适体位,使患者舒适,铺一次性中单,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 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治疗碗中,测量药液温度,达到合适温度后将无菌纱布在药液中充分浸湿,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纱布两端拧至不滴水为度,再次核对无误后,敷于患处,询问患者湿敷部位感觉,是否过热或有其他不适,并向患者讲明在湿敷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定时更换一次纱布或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合适的温度。操作完毕,擦干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 核对医嘱,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并签名。 实例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