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2课时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2.3   第2课时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2.3   第2课时 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2.3 大气的压强

第2课时大气压的变化及应用

A组基础练【学B P25】

1. (2018·娄底)下列工具、物品或设施中,使用时利用了大气压强的是( D )

A. 天平

B. 温度计

C. 船闸

D. 塑料吸盘

2. 用离心式水泵抽水,叶轮转动时叶轮中心处的压强( C )

A. 等于大气压

B. 大于大气压

C. 小于大气压

D. 无法判断

3. 大气压强作用在房顶上的压力是很大的,但是房子并没有被压塌,其主要原因是( D )

A. 房顶建造得很牢固

B. 墙很厚,对地面的压强小

C. 墙把房顶支撑住了

D. 房顶上下面均受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4. 下雨前我们常会看见鱼儿浮到水面大口吸气,这是因为( D )

A. 下雨前气压高,水内溶氧不足

B. 下雨前气压低,水内溶氧太多

C. 下雨前气压高,水内溶氧太多

D. 下雨前气压低,水内溶氧不足【学B P26】

5. 医院在体检抽血时,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如图所示。使用时,导管一端的针头插入检查者的静脉,另一端的针头插入真空试管,血液便会自动流入试管。血液能够流进真空管的原因是( A )

A. 由血压压入真空管

B. 靠自身重力流入真空管

C. 被真空管吸入真空管

D. 空气把血液压入真空管

6. 民间常用一种“拔罐子”的方法治疗腰腿痛病。拔罐子时,先用火将小罐里的空气加热,然后将罐子猛扣在患者的皮肤上,等冷下来之后,罐子就会吸附在皮肤上。将罐子取掉后,可观察到皮肤上被拔的部位留下了圆形的血印。上述事实( A )

A. 只说明大气有压强

B. 只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C. 既说明大气有压强,又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D. 既无法说明大气有压强,又无法说明人体内部有压强

7. 在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生素,要用加热的方

法使溶液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生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C )

A.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 缩短加热沸腾时间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8. (1) 著名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接近于__105__帕,相当于__760__毫米水银柱高。

(2) 请你观察上图所示的三个不同地方烧水时的现象,从中可知北京当时大气压值__等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这个现象可以间接说明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__减小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9. 生活小妙招:糖糖爱上烘焙后经常要将蛋黄与蛋清分离,她用一个空矿泉水瓶就可以快速搞定。如图所示,先用手适当挤压矿泉水瓶,然后将瓶口对准蛋黄,稍松开手指,蛋黄就会进入瓶内,从而实现蛋白蛋黄分离。

(1) 请你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2) 再举一个与上述现象原理相同的事例。

解:(1)使用手适当挤压矿泉水瓶,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挤出瓶内空气,松开手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蛋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瓶内,从而实现蛋白蛋黄分离(2)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的例子很多,如吸管吸饮料时,是先把吸管内的空气吸走,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汽水被压进吸管里。常见的还有:吸盘吸玻璃、注射器吸药液、钢笔吸墨水、活塞式抽水机抽水等。

B组提升练【学B P26】

10. 近年来,大量人员涌向西藏,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去的。为了研究人们对高原生活的适应情况,科学家请一些人员进入密闭的实验舱,让他们“慢慢地飞向西藏”,然后进行各项测试。这里“慢慢地飞向西藏”的实际内容是( C )

A. 将实验舱用飞机运往西藏

B. 将实验舱升入高空

C. 减小实验舱内的气压

D. 增大实验舱内的气压

11. 用高压锅煮粥,熄灭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而普通铝锅

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熄灭时,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 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在沸腾

C. 熄灭后,锅内温度仍高于100℃,打开锅盖后,锅内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D.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灭后即使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12. 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会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如图),你会观察到烧瓶内的水第二次沸腾起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学B P27】

A. 两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相同

B. 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气体压强小

C. 两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相同

D. 第二次沸腾时比第一次沸腾时,瓶内水的沸点高

13.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小明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水烧开后,用温度计测得水此时的温度为99℃。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D )

A. 水的质量太多

B. 加热时间不够

C. 加热火焰太小

D. 此时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14. 根据“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如图甲所示。在水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__不变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温度即为水的__沸点__。水沸腾时看到瓶口周围有大量的“白气”,在“白气”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汽化__和__液化__。

(2) 待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水重新沸腾(或沸腾)__。此实验说明__气压减小,沸点降低__。

C 组 拓展练【学B P27】

15. 小明家的高压锅锅体直径为24毫米,排气孔内径(孔内直径)为4毫米。小明不慎丢失了锅的限压阀。当他到商店购买时,售货员告诉他,生产这个锅的厂家提供的限压阀有两种,孔径相同,质量分别为100克和60克。

(1) 请你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数据,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应该买哪一种限压阀。(说明书上的数据有:当大气压为105帕时,该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20℃;已知:水的沸点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取g =10牛/千克)

(2) 请你说明:如果买另一种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什么问题?

解:(1)由图可知,当锅内温度为120℃时,锅内压强p =1.8×105帕,此时限压阀受力:F 0+G =F ,设安全阀的质量为m ,则有:p 0S +mg =pS 可得:m =

(p -p 0)S g = (1.8×105帕-105帕)×3.14×(2×10-3米)210牛/千克

=0.1千克=100克

(2)如果买了另一种质量为60克的限压阀,使用时会出现锅内的最高气压值偏小,锅内温度不能达到120℃的后果。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的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学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现象实行简单归纳,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3.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发生的变化,另一类是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 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理解物质变化的两大类。 教学难点: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材料:蜡烛,蜡台,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3(其中一个有石灰水),,蒸发皿,瓷砖,抹布等。 自选材料:白醋,鸡蛋,易拉罐,碱,石灰水,吸管,白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很多多的变化。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 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理解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蜡烛是我们都用过的东西,太熟悉了,那么你对它的理解有多少呢?请同学们拿起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蜡烛,认真观察,把你们看到的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蜡烛油哪些特点?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观察的最仔细。 2、师问:通过观察,你们了解到了蜡烛的哪些特点? 生:回答。 3、师问: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们有什么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使蜡烛变化的方法 4、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要想使蜡烛发生变化,我们还要借助一些工具,看看老师都为同学们准备了那些器材。 师逐个拿起器材,生说出器材的名称。 5、下面,根据你们想到的使蜡烛发生变化方法,借助这些器材,设计实验,看看怎么做。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提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其它注意事项。 6、各项组根据汇报的试验方法实行试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记录。 7、汇报实验结果,师适时板书。 8、如果学生没有想到蜡烛燃烧的3 个实验,老师接着引导:过渡语:其实,在做蜡烛燃烧实验时,借助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瓷砖,我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让我们来看一看,怎么做。(出示课件) 学生读实验方法,师提出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八年级《大气压强》优秀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3.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4.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事实求是的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用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做好实验,从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设施 饮料瓶、热水、熟鸡蛋、玻璃瓶、一包软包装牛奶、吸管、吸盘两个、硬纸片、离心式抽水机模型、活塞式抽水机模型、酒精、棉花、多媒体。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a、马德堡半球实验:(16匹马向相反方向拉两个铜质半球,16匹马费很大的力拉开半球并发出像“放炮”一样的响声) b、一空铁皮罐,放少许水,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水烧开后,两种情况:①将未盖盖子的铁皮罐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保持原状;②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入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铁皮罐被压扁了,变成麻花状。 教师:从片中可看出半球和铁皮罐都受到了很大的力,那这么大的力是这样产生的呢?这些东西都是

和空气接触的,它们受到的力会不会是空气施加的呢?我们已知道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流动,空气也具有流动性,那我们周围是否也存在朝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呢?(板书课题:大气压强) 引入2 结合课本中的想想议议和演示实验:将一空的塑料饮料瓶注入一定的热水预热后倒去,再拧紧瓶盖,可看见瓶被压变形并听见变形时发出的声音,把瓶盖拧开,瓶又恢复原状,从而引入课题。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的存在(板书) 展示:地球被大气层包裹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通常简称为大气压或气压。刚才片中半球的铁皮罐发生的现象就是大气压引起的。 下面通过一些小实验让我们来感受气压的威力。 学生开放实验: a、用两个面积较大的吸盘,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同桌的同学拉开吸盘(注意用力的方向与吸盘圆 面垂直); b、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纸片不掉; c、在瓶中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用剥了壳的熟鸡蛋堵在瓶口,鸡蛋会慢慢进入瓶中; d、当你喝完软包装牛奶,吸尽袋内空气,袋子会变扁。 教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怎么测量呢? (二)大气压的测量(板书) 我们有一个实验粗略的估测大气压的大小。(教师演示教材第87页的想想做做)。 这种方法不是很精确。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1643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托里拆利实验(87页图14.3-3) 第一步:在玻璃管中装满水银; 第二步:将玻璃管倒立在水银槽中; 第三步:玻璃管中多余水银流回水银槽中,管中水银到水银槽中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 第四步:将玻璃管倾斜一些,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第五步:将一根细玻璃管和一根粗玻璃管按前述方法放入水银槽中,两管中水银柱高度仍为760mm; 第六步:将玻璃管向下压一些和向上提起一些(不脱离水银面),管内水银柱高仍为760mm。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建立在前一节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由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要求学生能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两部分,一是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了解浮力的应用。 学生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如何用测力计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及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但由于在很多学生的潜意识里认为:重的物体一定下沉,轻的物体一定上浮。来自于生活的前期经验和感性认识的错误性对很多学生有了主观想象力的干扰,自然会对结论产生影响。所以,如何能让学生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不受主观想象力的干扰,也是教学的重点。因此,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我在进行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条件教学时设计了师生共同参与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必要的介入,促进了学生对有关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探究活动的持续深入与发展活动,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运用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设计是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兴趣、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设计中为鼓励学生亲手操作,教材中没有安排学生实验。但我认为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时,最好让其亲自参与实验比较好,这样一方面可使学生从直观现象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加深对物体浮沉条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利用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也利于后边对“浮沉条件的应用”的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液体中的浮沉是由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决定的;知道如何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及其重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2)能综合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密度及二力平衡等知识讨论浮沉条件。 (3)得出用液体密度和物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来表述物体浮沉条件 (4)知道轮船、潜水艇和气球和飞艇的基本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逐步推理法和相关知识的整合。 (2)使学生意识到知识建构要自主、科学探究要合作、意志要体验,探究要持久深入的教育理念。

如何将气体换算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体积

由于交货单上,罐体内气体压强(fillin g pressure of gas)与罐体体积(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的乘积,与厂家填充气体体积(V olume of gas charged)基本相当,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1V1=P2V2,可以推测出厂家在向罐体内填充的气体体积,是按照一个标准大气压计算的。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在实际计算中,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1V1/T1=P2V2/T2 作为计算依据。 举例: 通盈氘气2011-01-06 V olume of gas charged 5600L 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46.0 L Filling pressure of gas ,temp 11.6Mpa @ 5℃ 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5600L的气体进入46L体积装钢瓶内,钢瓶测量压强为11.6Mpa ,测量时气体环境温度为5℃(转化为开尔文温度为278°)。 计算方法:需要首先将罐体压强换算为以kPa为单位,再带入气体方程进行比对 P1V1/T1 = 11.6*10 * 3/ 278 =5336 / 278 ≈19.19 倒推通盈填充气体时的气体温度T2= P1V1/19.19= 5600/19.19≈291.82(19℃) 为确保无误,另外抽测3组氘气交货单上的数据,进行同样计算,确认是否T2为恒定值 1.V 4500L CY 40L PRE 10.7 T1 8℃=281K T2=4500/(40*10.7*10*3/281)=295.44 (22.4℃) 2.V 5500L CY 45.0L PRE 12.0 TI 15℃=288K T2=5500/(45*12*10*3/288)=293.33 (20.3℃) 3. V4400L CY 40.0L PRE 11.2 T1 23℃=296K T2= 4400/(40*11.2*10*3/296)=290.71 (18℃) 通过计算可知, 1. 厂家在进行气体填充时的外部条件为20℃,1个大气压强(或换算出来的)。 2.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超过20℃时,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计算出的罐体内气体体积略大于厂家填充时的体积。 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低于20℃时,计算出的气体体积略小于厂家气体填充时的体积。 这是因为,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钢瓶体积V1=V2,温度T1,T2的变化,导致了P1 P2的改变。 结果: 在进行气体压强,体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知道目前使用的罐体内剩余气体压强和周围环境温度,即可以换算为2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

浮力的应用课时导学案

浮力的应用课时导学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上……”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他们是水平仍进海里的 B、海水密度等于人体的密度,人在海里自然漂浮 C、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大于其重力 D、人漂浮在海面上,浮力总等于其重力 2、一个鸡蛋沉没在一杯清水里,选择下列添加物(足量)加入杯内的水中,经搅拌后,最终可使鸡蛋浮起来的是 ( ) A.水 B.食盐 C.酒精 D.食用油3、目前,制造中国自己航母的呼声越 来越高,如右图所示是某位 网友提供的中国航母的设想图。一艘航母的舰载机飞离航母后, 则有()A.航母将上浮,所受浮力减小B.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下沉,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4、先在溢水杯中装满水(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水深为10cm,水的质量为 5kg,再放入一块重3N的木块,溢出的水全部用小烧杯接住(如图7所示).则 水溢出后溢水杯底受到水的压强是 ________Pa,小烧杯中水的重力等于 ________N。 (g取10N/kg) 5、一根木头重为1600N,体积为 0.2m3,漂浮在水面上,g取 10N/kg.求: (1)木头的质量;(2)木头的密 度;(3)木头受到的浮力. 第二部分:提升题 6、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五条 “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如图13-76 所示.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 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 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 力以及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 密度ρ1和ρ2的关系,有() A.浮力增大, 1 ρ= 2 ρ B.浮力减小, 1 ρ= 2 ρ C.浮力不变, 1 ρ> 2 ρ D.浮力不变, 1 ρ< 2 ρ 7、“库尔斯克”号 潜艇爆炸沉 没,这是因为 爆炸后 ( ) 图13-76

如何将气体换算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标准体积

. '. 由于交货单上,罐体内气体压强(fillin g pressure of gas)与罐体体积(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的乘积,与厂家填充气体体积(V olume of gas charged)基本相当,根据气体状态方程P1V1=P2V2,可以推测出厂家在向罐体内填充的气体体积,是按照一个标准大气压计算的。 1标准大气压=101325 N/㎡。(在计算中通常为1标准大气压=1.01×10^5 N/㎡)。100kPa=0.1MPa。IUPAC将“标准压力”重新定义为100 kPa。 在实际计算中,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即P1V1/T1=P2V2/T2 作为计算依据。 举例: 通盈氘气2011-01-06 V olume of gas charged 5600L Specification of Cylinder 46.0 L Filling pressure of gas ,temp 11.6Mpa @ 5℃ 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5600L的气体进入46L体积装钢瓶内,钢瓶测量压强为11.6Mpa ,测量时气体环境温度为5℃(转化为开尔文温度为278°)。 计算方法:需要首先将罐体压强换算为以kPa为单位,再带入气体方程进行比对 P1V1/T1 = 11.6*10 * 3/ 278 =5336 / 278 ≈19.19 倒推通盈填充气体时的气体温度T2= P1V1/19.19= 5600/19.19≈291.82(19℃) 为确保无误,另外抽测3组氘气交货单上的数据,进行同样计算,确认是否T2为恒定值 1.V 4500L CY 40L PRE 10.7 T1 8℃=281K T2=4500/(40*10.7*10*3/281)=295.44 (22.4℃) 2.V 5500L CY 45.0L PRE 12.0 TI 15℃=288K T2=5500/(45*12*10*3/288)=293.33 (20.3℃) 3. V4400L CY 40.0L PRE 11.2 T1 23℃=296K T2= 4400/(40*11.2*10*3/296)=290.71 (18℃) 通过计算可知, 1. 厂家在进行气体填充时的外部条件为20℃,1个大气压强(或换算出来的)。 2.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超过20℃时,换算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计算出的罐体内气体体积略大于厂家填充时的体积。 当填充气体温度(temp)低于20℃时,计算出的气体体积略小于厂家气体填充时的体积。 这是因为,按照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钢瓶体积V1=V2,温度T1,T2的变化,导致了P1 P2的改变。 结果: 在进行气体压强,体积计算的时候,只需要知道目前使用的罐体内剩余气体压强和周围环境温度,即可以换算为2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气体体积。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教案2

9.3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二)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学习了压强。固体能产生压强,液体能产生压强,那么气体能不能产生压强呢?请大家看书第121页(两分钟) 1.实验。我们居住的地球周周被空气层包围,空气层的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层。我们通过实验来观察大气层里的空气所产生的压强。这是一个茶杯,装满水,杯子里还有空气吗?用一个硬纸片盖住杯口,轻轻的把茶杯倒过来,大家看,硬纸片为什么不落下去?(配合板图)小纸片一定受到了来自大气层中的空气对它的压强。 2.实验。这是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警有什么现象?(配合板图)鸡蛋进入罐内。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3.实验。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配合板图)。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二、大气压强 以上的几个实验说明了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再做一个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的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1.马德堡半球实验。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2.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诸如马德堡半球拉不开,鸡蛋进入罐内,小试管的上升,小纸片的不落都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大气压和海拔的换算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怎么转换 标准大气压强Po= Pa= cmHg= mmHg Po=1.01325×10^5 Pa=76cmHg=760mmHg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 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高度(m)0 1 000 2 000 2 500 3 000 4 000 5 000相对大气压力10.8810.7740.7240.6770.5910.514相对空气密度10.9030.8130.7700.7300.6530.583

2019-2020年《大气压的变化》教案WORD版

2019-2020年《大气压的变化》教案WORD 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那什么叫大气压强呢? 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什么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多少帕斯卡?怎么算出来的?(p=pgh,大气压约为760毫米高水银柱)二、引入新课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如果大气变稀薄了,密度变小了,那大气压强还和原来的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说大气压要变化了,那它会怎样变化呢?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大气压的变化》(板书课题) 大气的密度变小了,大气的压强就变化了。那大气的压强和大气的密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套自制的仪器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以瓶内气体为例。瓶内放一敞口烧瓶,内装水银,倒置一托里拆利管,瓶内气体通过瓶口处的橡皮塞上的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管内水银柱上升在的高度处。橡皮管上我特设一止气夹,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影响大家健康。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怎样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从瓶内向外抽气体)为什么抽气就能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此时瓶内气压会怎样变化?请大家猜一猜,瓶内气压

可能变小,如果瓶内气压变小,则管内水银柱会怎样变化?(会下降)(瓶内气压变大→水银柱可能上升。瓶内气压可能不变→水银柱相应不变)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还是请事实来说话吧!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亲自动手抽气,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管中水银柱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用红线表示出水银柱上表面原来的位置。(也请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上来观察) 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水银柱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瓶内气压减小)由此你得出大气压强与大气密度的关系怎样?(大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强减小) 很好!那我们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同高处的密度一样吗?(利用课件)(不一样)它是怎样分布的?(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由此你能否推出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推出的?(生答)它和事实符合吗?其实在拖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后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沿着一高山自山脚到山顶设置了许多装有拖里拆利实验装置的观测站,在不同高度处反复测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利用课件展示并随机提问)我们将这些数据列成表格(一)。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能找到关于大气压强变化的哪些规律?(生答)很好!很善于观察!现有一登山运动员测出他所在的气压值为80千帕,你根据此表,能否知道他所在的高度为多少?过一段时间后,他又测一次气压值,结果只有62千帕,那他现在在多高的地方?由此你能否帮飞行员找到一个方便的确定自己所在高度的方法?生答:能,只须测出气压

(完整版)初中物理大气压强习题(附有答案)

大气压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著名的_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________实验第一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标准大气压相当于____厘米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合________帕,约________帕. 2.(05沈阳市(课改区))把钢笔水吸入笔囊中是利用了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将_______;水银柱的高度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已知实验室所在地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在如图所示的托里拆利实验 中,管内水银上方为真空,则管内A点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槽内B点 的压强为_______毫米汞柱. 5.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不小心管内进入了一点空气,测得的结果是730 毫米汞柱,而当时实际大气压的值是756毫米汞柱,那么管中水银面上方空气的压强是 ________毫米汞柱. 6.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内灌入的液体是_______.若管内灌入的是水,当玻璃管倒置在水里,要求管顶出现真空,玻璃管至少要约_____米;若管内灌入的是煤油,则玻璃管至少要约 _____米.(ρ油=0.8×103kg/m3)(在一标准大气压下) 7.(04湖南郴州)在标准大气压(1.0l×l05Pa)下,面积为20m2的房顶上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8.(05安徽省)在玻璃瓶内装一些水,用一个插有两端开口细管的塞子将瓶口塞 紧,如图所示,从细管的上端向瓶内用力吹气,当停止吹气后,你将看到的现 象是,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9.(04重庆北碚)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读出水银气压计的示数为74cm,当地大气压 强的大小为____________Pa(g=10N/kg,水银的密度为13.6×103㎏/m3),由此 可知,当地位置比海平面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0.(04福州)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水容易沸腾,是因为高原地区气压_______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____100℃。而人在该地区吸气困难,与在平原相比,吸气时肺的容积要扩张得更 ______些,肺内的气压要变得更 _______ 些。11.(05贵阳)高压锅是人们喜欢的节能、节时的炊具。再使用时,由于锅内气体的压强比外界大气压高,所以水的_________提高,食物可以很快煮熟。 12.(04芜湖)煮牛奶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的水不到100℃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13.酒精的沸点是78.5℃,如果测出酒精的沸点是78℃,则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于76cmHg. 14.(05天津市)若高压锅盖的面积约为450cm2,当锅内蒸气的压强达到1.6个标准大气压时,锅盖与锅体间的拉力为________N(已知外界大气压为1个标准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可近似取105Pa)。 15.(04福建宁德)注射器内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一定时,注射筒内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将_____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16.(04湖北黄冈)保温瓶中热水不满而盖紧瓶塞,过一段时间,瓶塞不易 拔出。此现象表明:体积一定时,气体的温度______,气体的压强____ __。假定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瓶口截面积为10cm2,拔出瓶塞至少需 要的力量是20N,则瓶内气体压强是_____. 17.如图所示,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然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

大气压强教案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教学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对前面压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同时也是为后面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准备的,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了解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的的能力,增进发放思维能力和现有知识区向最近发展区迁延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加强学生对新知识探究的兴趣,渗透物理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大气压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有关大气压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测大气压值的相关问题。在中小学教程网上找一些相关课件做参考,做成PPT课件给同学们讲解,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的实验方法、类比的分析引导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 1.教学引入: 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引入问题,启发学生:液体有压强,同样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有重量,气体是不是也应该有压强呢? 1)在矿泉水瓶中装水,然后在瓶子的不同部位用针扎孔,水会流出来。说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把瓶子内重新装满水,并快速地拧紧瓶盖,同学们看到水不会像第一次实验那样流出。让同学们对比两次实验,猜想其中原因。最后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得出:大气有压强,而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列举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观察力 1)先向矿泉水瓶中加入热水,晃动几下把热水倒出,马上拧紧瓶盖,把矿泉水瓶浸入冷水中,瓶子拿出后,学生们看到瓶子变扁了。启发学生讨论原因:瓶内气压变低,瓶外大气压不变,瓶外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大气压把瓶子压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在杯子内装满水,然后将硬纸盖在上面。然后小心地将杯子倒过来放手,纸不会下落,而且可以将水托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大气压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压计算题(学生版本)

大气压典型计算题 1、已知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100.8 g,排气孔的面积为7mm2.求: (1)锅内气体的压强最大可达多少?(2)设锅内压强每增加3.6×103Pa,水的沸点就相应的增加1℃,则锅内的最高温度可达多高?(g取10N/kg;外界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计算时取1×105Pa) 补充资料:高压锅的锅盖通过几个牙齿似的锅齿与锅镶嵌旋紧,锅盖与锅之间有橡皮制的密封圈,不会漏气.锅盖中间有一排气孔,上面套着类似砝码的限压阀将排气孔堵住,当加热高压锅(锅内有水、食物),锅内气体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体就会把限压阀顶起来,蒸气即可从排气孔排出锅外,这样就不会因为锅内压强过大而造成爆炸,以确保安全. 2、如图所示,压力锅锅盖面积450cm2,限压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0.05cm2,当锅内蒸汽达到2个标准大气压时,蒸汽对锅盖的压力是多大?当锅内蒸汽达到2.5个标准大气压时,锅内蒸汽刚好顶开限压阀自动放气,求限压阀的质量是多大?(g=10N/kg,大气压=1.01×105Pa) 解:

3、高压锅是应用液体沸点会随着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设计的,如图为水的沸点跟气压的关系图象。已知高压锅盖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12mm2,限压阀的质量为84g。请你通过计算并对照图来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多少?(g取10N/kg,大气压值取1.0×105Pa) 解: 4、测得一个24厘米高压锅的限压阀的质量为0.1千克,排气孔的内径为3毫米。如果用它煮水消毒,根据下面水的沸点与压强关系的表格,这个高压锅内的最高温度大约是多少? 解: 5、我市开发区某玻璃厂用圆形低压吸盘搬运玻璃。如图中为圆形吸盘,其直径为0.3m, 为一正方形平板玻璃,边长为1m,重125.6N。若吸盘能将该平板玻璃水平吸住并 提升2m,在此过程中。求: (1)平板玻璃的质量。(2)吸盘内外大气压的差。 解:

八年级上册科学大气压强教案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覆杯实验”的结论: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2.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或者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并补充。(吸盘挂钩、吸管、注射器、抽钢笔水)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 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 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十章课时练习:四、浮力 第2课时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四、浮力 第2课时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知识点1探究阿基米德原理 1.如图所示,在水桶中装满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缓慢地按入水中,在饮料罐浸没之前,越往下按感觉需要用的力越大,说明浮力越,同时观察到溢出的水,这个实验现象启示我们,浮力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我们可以设计实验分别测出物体受到的和进行比较. 2.某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探究过程: (1)石块的重力G=N. (2)石块浸在水中后测力计的示数G'=N,由此可得,石块所受浮力F浮=N. (3)石块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G排=N. (4)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G排. (5)由上述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这就是著名的 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知识点2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3.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只和物体的体积有关 B.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D.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4.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 N,浸没在水中称量时示数为4.7 N,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它排开的水重N. 5.把一个重10 N的岩石块浸在水中时,排开水的质量是400 g,它排开水的重力是N,受到的浮力是 N.(g取10 N/kg) 6.体积为2 dm3、密度为2.7×103 kg/m3的铝块,将它的一半浸入水中,铝块受到的浮力是N.(g取10 N/kg) 7.将一个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将物体浸没到某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恰好回到了零刻线,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排开液体的质量为.(g取10 N/kg)

八年级物理大气压的变化

二、大气压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那什么叫大气压强呢? 他的产生原因是什么?什么实验测出大气压强的值?约为多少帕斯卡?怎么算出来的?(p=pgh,大气压约为760毫米高水银柱)二、引入新课 大气压强是由于大气层受重力作用产生的,如果大气变稀薄了,密度变小了,那大气压强还和原来的一样吗?(不一样)这就是说大气压要变化了,那它会怎样变化呢?大气压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大气压的变化》(板书课题) 大气的密度变小了,大气的压强就变化了。那大气的压强和大气的密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套自制的仪器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以瓶内气体为例。瓶内放一敞口烧瓶,内装水银,倒置一托里拆利管,瓶内气体通过瓶口处的橡皮塞上的通气孔与外界连通,使管内水银柱上升在的高度处。橡皮管上我特设一止气夹,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影响大家健康。下面大家思考一下,怎样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从瓶内向外抽气体)为什么抽气就能使瓶内气体密度变小?(质量变小,体积不变,所以密度变小)此时瓶内气压会怎样变化?请大家猜一猜,瓶内气压可能变小,如果瓶内气压变小,则管内水银柱会怎样变化?(会

下降)(瓶内气压变大→水银柱可能上升。瓶内气压可能不变→水银柱相应不变)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还是请事实来说话吧!下面就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亲自动手抽气,其余同学认真观察管中水银柱的变化情况,并请同学上来用红线表示出水银柱上表面原来的位置。(也请持不同意见的同学上来观察) 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水银柱下降)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瓶内气压减小)由此你得出大气压强与大气密度的关系怎样?(大气密度变小,大气压强减小) 很好!那我们地球周围的大气层不同高处的密度一样吗?(利用课件)(不一样)它是怎样分布的?(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由此你能否推出大气压与高度之间的关系?利用什么推出的?(生答)它和事实符合吗?其实在拖里拆利实验测出大气压值后不久,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就沿着一高山自山脚到山顶设置了许多装有拖里拆利实验装置的观测站,在不同高度处反复测量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利用课件展示并随机提问)我们将这些数据列成表格(一)。观察分析这些数据,你能找到关于大气压强变化的哪些规律?(生答)很好!很善于观察!现有一登山运动员测出他所在的气压值为80千帕,你根据此表,能否知道他所在的高度为多少?过一段时间后,他又测一次气压值,结果只有62千帕,那他现在在多高的地方?由此你能否帮飞行员找到一个方便的确定自己所在高度的方法?生答:能,只须测出气压值即可!很好!那我们用什么来测气压值呢?生:气压计。很好!

浮力的应用

“浮力的应用”主题活动式单元 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刘朝霞(中教一级)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第十二章。 知识准备 A. 课前复习内容: (要求:列出与本课题相关的各个知识点、公式、原理等,并在重点之处作出标记。) B. 课前预习内容: (为了更好地学习本课内容,课前需要预习相关知识,且要标明页码、文章名。) C. 课前阅读材料: (为了便于理解本课内容,扩大知识视野,课前可以阅读相关材料。课本上有的,写明页数、文章名;课本上没有的,提供全文及图片等。) 活动流程 1. 应用史资料收集: A. 远古时代:(人类是怎样利用浮力的?) B. 古代:(人类又是怎样利用浮力的?有哪些进步?) C. 近代:(中国人利用浮力方面有哪些辉煌历史?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当代:(在浮力的利用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航空母舰的载重量有多大?) E. 未来:(在浮力的利用方面人类有哪些设想?设想的依据是什么?) 2. 常见浮力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A. 气体在气体(空气)中: (节日里放飞的气球能够飞上天空,其升空原理是什么?未充气的气球能否升空?为什么?充了空气的气球能否升空?为什么?能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什么气体?它为

什么能够升空?) B. 气体在液体(水)中: (观察水中的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解释你所看到的现象。) C. 液体在气体(空气)中: (观察雨滴或水滴的下落情况,回答水滴为什么是向下落的。) D. 液体在液体中: (用薄塑料袋装满水,扎紧口,制成一个“水球”。将它分别投入盐水、水、酒精杯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并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总结出物体的浮沉规律。) E. 固体在气体中:(观察羽毛、纸片、石头在空气中的下落情况,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它们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F. 固体在液体中: (将木块、塑料尺、铅笔、冰块、石块分别投入水杯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通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水杯中的冰块熔化后,杯中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 (2)为了使铅笔能直立在水中,你采取了什么方法? (3)分别将石块放在用小盆制成的“船”上时和将石块从“船”上投入水中时,杯中水面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3. 应用个案研究: A. 轮船 (1)船的发展史: (列举出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阶段。) (2)船的种类: (从用途上分;从动力驱动上分;从船的规模上分等。) (3)船的排水量: (“排水量”是什么意思?它表明了船的什么性能?查找出几个不同种类的船排水

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

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 周五,给同事解释标准大气压和工程大气压的区别时,虽然有点儿心虚,可还是很肯定的去解释,后来一查资料,发现解释的有问题。先道歉,因为我没有记清楚就乱说话,我以后注意,一定了解清楚了再说话,还有我以后学习东西应该认真,多查资料,多记东西。为了让我自己也能记清,特意写此篇日志。 先说标准大气压,标准大气压(QNE):是指在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其值为百帕(或760毫米汞柱高或英寸汞柱高)。标准大气压值的规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几次变化的。最初规定在摄氏温度0℃、纬度45°、晴天时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其值大约相当于76厘米汞柱高。后来发现,在这个条件下的大气压强值并不稳定,它受风力、温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于是就规定76厘米汞柱高为标准大气压值。但是后来又发现76厘米汞柱高的压强值也是不稳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g值也随纬度而变化。为了确保标准大气压是一个定值,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声明,规定标准大气压值为:1标准大气压=101325牛顿/平方米。 这个标准大气压是如何得来的呢由于大气压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比较大气压的大小,在1954 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对大气压规定了一个“标准”:在纬度45°的海平面上,当温度为0℃时,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既然是“标准”,在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时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确性。从有关资料上查得:0℃时水银的密度为×103千克/立方米,纬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为牛/千克。于是可得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 p水银=ρ水银gh =×103千克/米3×牛/千克×米 =×105帕。 这就是1标准大气压的值,记为1atm。 顺便说一下大气压和大气压值会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地球的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这些空气被称为大气层。空气可以向水那样自由的流动,同时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个压强被称为大气压。1654年格里克在德国马德堡作了着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这让人们对大气压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人们还不清楚。11年后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厘米长的细玻璃管中注满水银倒置在盛有水银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水银大约下降了4厘米后就不再下降了。这4厘米的空间无空气进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据此推断大气的压强就等于水银柱的长度。根据压强公式科学家们准确地算出了大气压在标准状态下为×105Pa。大气压的变化跟高度有关。大气压是由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层就越薄,那里的大气压就应该越小。不过,由于跟大气层受到的重力有关的空气密度随高度变化不均匀,因此大气压随高度减小也是不均匀的。 大气压的变化还跟天气有关。在不同时间,同一地方的大气压并不完全相同。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时,空气密度要变小,大气压也随着降低。一般说来,阴雨天的大气压比晴天小,晴天发现大气压突然降低是将下雨的先兆;而连续下了几天雨发现大气压变大,可以预计即将转晴。另外,大气压的变化跟温度也有关系。因气温升高时空气密度变小,所以气温高时大气压比气温低时要小些。 再说工程大气压,工程大气压实际上是为了方便工程中的计算,以10米水柱作为1个工程大气压(这是我的理解和以前看东西记忆,因为手头没有《流体力学》的书,所以我会找机会把其具体的文字根据找到)。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大气压是压强的一种单位。“标准大气压”的简称。实用上规定为760托。工程上为方便起见,规定1公斤每平方厘米(=托)为压强单位,称为“工程大气压”或“大气压”。但是我觉得这种解释很有问题,它把工程大气压和标准大气压搞成了一个概念,可实际两个是不同的,两个大气压是有数值差距的。 周五的时候还说到一个单位巴,当时谁也说不清其来历。这次在百度中也找到了答案,“在最近的科学工作中,为方便起见,有另外将1标准大气压定义为100kPa的,记为1bar。故现在提到标准大气压,也可以指100kPa。” 顺便留下一些压力单位之间的换算: 1千帕(kPa)=磅力/英寸2(psi)=千克力/厘米2(kgf/c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