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_方龙龙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_方龙龙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_方龙龙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方龙龙 俞连根 吴林祖 陈海荣

( 杭州大学资源与海洋工程系 杭州310028 浙江省气象局 杭州310021)

摘 要

运用灾害系统理论,从杭州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和市政建设现状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内

涝积水的成因,并针对杭州的实际情况提出减灾对策和相应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关键词:杭州 内涝积水 减灾

1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灾情现状

1996年6月29日起,受弱冷空气和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梅雨一直稳定在浙北一带,杭州市区及其上游分水江、新安江、富春江流域和周边郊区东、西苕溪中上游普降暴雨.截至7月2日20时3天雨量近300mm ,其中,6月30日凌晨2时起24小时雨量在200mm 以上.加上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运河水系水位暴涨(7月2日拱宸桥站水位高达

3.47m ),造成杭州市区严重的内涝积水灾害.尤其是江干、乔司、下沙、九堡、宁围不少农田和一半以上“菜园子”基地水淹历时长达3天以上,部分对外公路交通中断,西湖湖水满溢(7月2日水位高达7.69m ),游船停航,城区数十处低洼地区出现大面积积水,其中,30余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进水,最深达80~100cm .仅市区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7.98亿元之巨!

此外,80年代后杭州市区汛期灾情较为严重的还有1982年7月11日、1983年6月26~30日、1984年6月12~14日、1987年7月22日、1988年8月8日和9月2日、1991年6月6日和7月2~5日和1993年7月1~4日等.依此统计出现频率平均每年0.6~0.7次,即重现期约三年两遇.

2 城市内涝积水的成因

作为城市自然灾害之一,内涝积水也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在其孕育、生成、发展和成灾过程中,无不与自然环境诸要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关.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灾害成因分析必须涉及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等灾害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2.1 汛期降水集中,暴雨频繁且存在城市“雨岛”效应

内涝积水均由暴雨所致.杭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内降水分配极不均匀,有春雨期、梅雨期和秋雨期(台风雨)之分.其中,汛期5~9月降水最为集中,受137

第13卷第3期

1997年5月 科技通报

梅雨锋(低涡切变)、台风和局地强对流天气系统影响都可能出现较大的降水.据杭州历年气象资料统计,1日和1小时最大雨量曾分别达189.3mm (1963年9月12日)和77.6mm (1987年7月22日);年平均暴雨日(日雨量≥50m m)为3.0天,最多为10天(1954年);年平均大暴雨日(日雨量≥100m m)为0.5天,最多为2天(1963、1988年);梅雨持续期最长达77天(1954年5月18日至8月2日),梅雨量最多为1186.5m m (1954年);有影响台风平均每年3.0次,最多为5次(1959年).由于季风存在不稳定性,杭州降水和年际变化较大.目前气候背景正处于自1982年开始的多雨期,暴雨出现较为频繁[1].

另外,城市及其发展对降水有增幅作用,尤其在汛期更为显著.这主要是由于:(1)城市“热岛”效应使市区及其下风方向的对流强度加大;(2)城市地面粗糙度较大,所产生的阻滞作用使降水系统移速减缓,雨时增长;(3)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凝结核丰富,易促使水汽凝结成云致雨.于是常产生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的现象.据研究,80年代以来汛期的降水量市区比郊区的偏多值每年平均递增约2~4mm ,其累积值至今已达30~60mm ,这势必会直接增大暴雨的出现频率和强度.

2.2 依山傍水地势平坦低洼,自然排水不畅

杭州市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京杭运河南端,地处浙西中山丘陵向浙北河网滨海平原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高丘及其延伸的低丘海拔高度一般为400~50m 不等,而北部和东部平原则以半山—武林门—古荡—留下一线为界,其以北以西水网发育湖塘较多,地面高程为2~5.5m ;其以南以东是市区主要建成区,地面高程为4.5~4.7m [2].钱塘江南接千岛湖汇新安江、兰江、富春江、分水江和浦阳江之水经市区以南向东北注入杭州湾.这种三面环山,一面临江,中间平坦低洼的地势格局客观上给自然排水增加了难度.汛期,浙西北天目山、昱岭和龙门山一带暴雨中心的大量降水直接汇入钱塘江各支流和东、西苕溪.下泄的洪水若遇高潮位海水顶托(因天文影响或台风侵袭所致),常会对杭州市区造成更大的威胁.如1974年8月19、20日,受13号台风影响杭州地区普降暴雨,过程雨量100~300m m (市区113.9mm ),正值特大天文潮汛,闸口站最高潮位达9.44m ,超历史最高纪录.江干区四季青围堤和西湖区龙山堤塘数处溃决,江水倒灌,沿江损失巨大.又如1984年6月12、13日,浙北地区出现大暴雨,东苕溪流域平均降水257m m(市区为196.6mm ),瓶窑站最高水位8.98m ,超过历年最高水位0.35m,左岸北塘倒塘进水,右岸西险大塘发生严重险情,这次洪水使杭宁、杭徽公路交通中断,杭长铁路一度停车,杭州市区街道、居民区大面积积水,西湖湖水满溢.

2.3 下垫面状况的改变,建筑密度的提高促进径流城市化

在杭州城市发展进程中,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状况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改造,填平河塘,筑路建房,不断增加建筑密度扩大建成区范围.由于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改变就可能产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负面效应”.如1973年浣纱河改建为人防坑道,原河道改为暗渠排水;50年代古新河开挖时宽度为38m ,因沿河单位民居不断占用,至90年代初最窄处仅为4m ;中、东河80年代虽经重点改造为合理截流制排水,但雨水与溢流污水带入大量的颗粒物质及沿河部分单位居民污染物的任意排放,淤积严重,其深度分别厚达70~100cm 和120~140cm (1995年3月),上述河道由于过水断面减小,大大降低了原有的排水能力.又如80年代为扩大建筑用地,下城区

138

科技通报 13卷

潮鸣地区万寿、三岔、王美人等七十二塘先后被填,人为减小蓄水容量18万m 3,相应也增加了该区的排涝负荷.另外,近几年来大规模旧城改造和新区的开发中,因建设项目投入时期不一,同一地区某些工程互不协调、施工管理不善以及部分单位和居民任意倾倒垃圾等,使原有下水管道被堵塞、破坏,从而留下不少灾情隐患.如1996年“6.30”暴雨中,上城区劳动弄、西湖区松木场河西、古荡湾、拱墅区运河两岸的拱宸桥街道、湖墅街道及杭州丝绸博物馆等地段严重积水都暴露出诸多问题.

2.4 排水设施设计标准偏低

杭州市区下水管道基本上都是按低限设计的,管道管径偏小.因此,一旦出现暴雨,雨水就难以迅速通过管道排出.我们曾对下城区武林路、延安北路与中河北路之间的体育场路、中山北路、建国北路与环城东路间的体育场路、所巷至东园路、游泳巷至回龙庙前、凤起路、建国北路等八个路段的排水管道和中、东河断面的过水情况(1995年3月)进行计算分析.当出现一年两遇或一年一遇暴雨时,上述八个路段中有三个路段发生积水(规定排涝时间大于一小时则认为积水严重).当出现两年一遇暴雨时,就有近五个路段发生严重积水.事实上,旧城中不少地段现有的管道设施都存在陈旧、老化现象,有些淤塞严重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排水功能.如,下城区建国北路和中山北路管道铺设年代已久,多处腐蚀破裂、塌落;潮鸣地区回龙庙前与游泳巷叉口处,路面以下为粉砂质土,管道逐年下沉,最大沉降幅度达90cm.这些管道虽屡屡复修,但一遇暴雨即不能适应排水要求 .

2.5 绿地不足径流增大

杭州作为我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绿化工作成绩斐然,但绿地分布极不均匀,如剔除西湖风景区,则城区各项绿地指标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为19.1%和23.2%(低于国家的标准6个和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仅为1.89m 2(低于全国平均

4.1m 2的水平).更应指出的是,尽管一方面市政园林部门一直为落实城市绿化,保护和扩大城市绿地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毁绿”“占绿”“见缝插针”,挤占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兴办“三产”,破墙开店,规划确定的绿地不少被移作他用.据调查,除翠苑、景芳、采荷个别小区外,本市其它新建小区绿地面积无一能达到市府规定35%的绿地指标;城区主要道路绿化面积亦无一能达到15%~20%的国家标准.近年来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中也鲜有符合规范的配套绿化,有的甚至成为“不毛之地”或“水泥丛林”.虽然城市绿地对降水的截留量在特大洪涝过程中分析意义不大,但“毁绿”“占绿”会缩短集水时间,增加地表径流量使径流城市化的效应是不可忽视的.3 减灾对策

暴雨与伴之而来的内涝积水是杭州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它除具有与一般灾害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致灾因子的多样性、灾害关系的连发性、成灾机制的人为性、灾害损失的严重性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同步增长性.因此,减灾对策必须遵循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城市减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步实

139 3期 方龙龙等.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施,综合治理.

3.1 进一步增强防灾抗灾的减灾意识

减灾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减灾工作的领导,特别是决策者们首先要完成防灾指导思想上三种认识的根本转变.即(1)要将“防灾就是控制和征服自然”转变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防灾需要人类与自然建立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尽力减小自然变异对人类的不利作用”;(2)要把“防灾资金的大量投入是得不偿失”转变为“防灾也是一种经济建设,它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3)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危害”转变为“科学技术发展本身并不意味着灾害的减少和危害的降低,但它为防灾提供了基本的手段和途径”[3]

.同时,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和其它形式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减灾教育,形成一个全社会抓减灾的舆论环境,要求市民自觉遵守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有关法规,积极主动参与减灾工作.

3.2 建立有效的防汛排水体系

有效的排水体系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平安的一个前提.

3.2.1 提高钱塘江堤塘和西险大塘的防洪能力

钱塘江和苕溪是汛期洪潮危及杭州的主要水系.据杭州河段水位分析,“钱塘江汛期水位常达9.0m ,遇平均江道条件,高潮位顶托时百年一遇高水位达10.35m ,超过大多数地段的

塘顶高程”[4].因此,将目前钱塘江堤塘的防洪能力从20~30年一遇的标准提高到100~500年一遇已是刻不容缓 .另外,作为抵御东苕溪汛期河洪确保杭州安全的直接屏障西险大塘在1996年“6.30”水灾中,仍暴露出大塘防洪标准较低、河道狭窄、防洪治理尚不配套等薄弱环节.据报道,有关部门已提出东苕溪流域的综合治理建议,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加固西险大塘,并在加强对青山水库维护的同时,搞好中苕溪上游的控制性水利工程.这是十分必要的.

3.2.2 疏浚苕溪、运河水系河道

保障接纳杭州城区雨水的河湖水系的畅通无阻是宣泄雨水的外部条件,为此应结合太湖水系整治疏浚苕溪运河河道以降低其洪水位.

3.2.3 完善全市性系统的标高控制

杭州市区地面高程一般为5~7.5m ,不少地段甚至低于钱塘江水位和西湖常水位(7.15m ).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新开发区与旧城区,道路与居住区,先建设区与后建设区的标高不相配合的矛盾.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全市性系统的标高控制,并将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在执行中加强管理严格把关,杜绝大面积新低洼区的产生.

3.2.4 提高市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

针对杭州原有基础设施底子较薄而在城市建设上又存在“地面发展快,地下欠账多”的情况,(1)维修、疏通、改造现有下水管道,充分发挥其应有效用,提高市区尤其是五大区的主要下

140

科技通报 13卷

据杭州日报1996年12月16日报道,“我市将在下个世纪初完成钱塘江两岸的标准堤塘建设任务”.“其标准为具吴淞基面

水管道的设计标准.(2)疏浚中河、东河和古新河等市区主要排水河道,并加强河政管理,以确保其汛期的排水功能.

3.2.5 疏浚西湖,扩建泄水闸

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总集水面积28.4km 2(其中湖面为5.66km 2

),常水位时平均水深为1.55m ,适当疏浚西湖将水深增加0.3~0.5m ,改善西湖水体质量与调蓄能力.同时扩建圣塘闸,增加泄水口,增大泄洪流量,以减轻汛期湖水漫溢的危害.

3.2.6 保护城市生态,增加城市绿化空间

绿化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有效地调节径流量和减少雨水初期污染.因此,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中,必须适当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确保相应配套的绿化(地)面积指标.并强化城市园林管理,保护原有市区绿地,杜绝“毁绿”“占绿”现象的继续发生.

3.3 加强城市防汛减灾基础工作的研究

其目的和作用是为杭州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3.3.1 风险图

风险图反映某特定区域内不同频率(重现期)洪涝积水受灾范围的地域特征.因而在制定城乡建设总体规划中,尤其是对防汛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及其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它为开办灾害保险新险种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3.3.2 灾害评估和减灾效益分析

准确客观地确定和评价灾害损失是进行灾害性评估和灾害分级管理的关键,而认清减灾效益机制并进行减灾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分析则有利于促进减灾工作的良性发展.这对于减灾投入的宏观决策,减灾规划的制定和具体减灾行为的设计与实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3.3.3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GIS (Geog raphic Inform ation Sy stem )是一种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采集、

存贮、管理、检索和综合分析有关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地理信息,并以各种形式输出数据和图形产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对综合分析自然、社会和经济活动的空间数据具有极大的潜力.在GIS 支持下,它既能快速而详细地对灾害信息进行一系列处理,建立数据库,又能进行综合分析、模拟、预测预报,及时为宏观决策和救灾工作提供各种判断结果的科学依据.

3.4 增加城市防涝排水工程的资金投入

城市防汛排水工程建设需要投放大量的资金,却没有直接的经济产出,“宁可得病多花钱治,不愿无病少花钱防”,也许这是杭州市政地下基础设施发展较慢的一个原因.以下城区为例,1990~1994年连续五年,下城区用于该地区防涝排水设施维护、设备购置、绿化等方面投资逐年减少,超支负差百分比依次为21.2%、39.9%、28.5%、45.5%、80.9%.囿于资金短缺,许多预建和改翻建项目或不能及时实施,或只能修修补补治表不治本.

事实上,城市的防灾工程也是一种经济建设,它是通过“以负换正.减负得正,负负得正”效益来获得经济效益的,即其必要的经济投入增强了御灾能力,则会减少因灾带来的经济损失.据国内外研究,防(减)灾的效益比*一般可达1∶6到1∶40,甚至1∶100[3].而就全国而言,在141 3期 方龙龙等.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成因分析及减灾对策

目前技术条件下,因灾损失的30%是可以通过防灾工作减免的.对杭州这个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夏半年降水集中,汛期暴雨频繁的城市来说,为排水工程建设投入必要的资金以确保做好防汛减灾工作,这不仅可避免城建工作中的恶性循环,而且能减少损失使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速度稳定提高.

4 结 语

杭州城市内涝积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1)杭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汛期降水集中,暴雨频繁,而其特有的地势地貌格局则是成灾的客观外部条件;(2)城市排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欠债”较多,标准偏低,缺乏全市性统一有效的防汛排水体系;(3)城市生态尚未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因此,减灾对策中可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是 加强防灾的统一领导,增进全民的防灾意识,克服侥幸心理,防患于未然; 调动积极因素,开展杭州城市防汛排水的研究工作并组织统一的抗灾力量; 根据地理环境特点,综合治理,特别是提高杭州主要水系(钱塘江和苕溪)堤塘的防汛抗灾能力,结合太湖水系整治降低运河洪水位;(4)加强市政法规建设和行政管理,优化城市生态环境;(5)增加市政排水管道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相信,杭州城市内涝积水灾害是可以抗御的,其减灾效益必将会有效地促进杭州城市的持续发展.

致谢:杭州大学资源与海洋工程系92级学生项秀宝、

谌群芳、赵明同学参加本课题调查和计算工作.参 考 文 献

1 王裕锴.近代杭州气候变化特征及展望.浙江气象科技,1995;16(1):13~16

2 杭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杭州市志(第一卷)(自然环境篇).杭州:中华书局,1995:253

3 申曙光.论灾害防治指导思想的转变.灾害学,1995,10(3):76~78

4 浙江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浙江省首次防灾抗灾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杭州:1989

Analyses of Water Log Cause and Disaster

Reduction Countermeasures in Hangzou City

Fang L onglong Yu liangen W u L inz u Chen H air ong

Th e Department of Resources and Oceanic En ginerr ing Hangz ou Un ivers ity,310028

M eteological Dep artment of Zhejiang Pr ovince Abstract

T he w ater lo g in city is a kind o f complex natura l and social phenomenon and is a kind o f ser io us disa st er w hich influences the so cial economica l co nst ructio n and citizen liv ing or der in Hangzhou.U sing the disa st er systematical t heor y,the cause of w ater log in city is discussed based o n the aspects of geo gr aphica l env ir on-ment,t he clima tic chang es and cur rent situatio ns of municipal constr uction.T he counter measur es of disa st er reductio n and the co r responding eng ineering st eps and no n -engineer ing steps are sugg est ed ba sed o n the situa-142

科技通报 13卷

城市内涝排水分析与对策的简析

关于西区城市排水现状分析及对策的报告 一、西区概况: 西区(一期)由衢江沿江平原和丘陵组成,平原海拔一般在60~65米之间,最低海拔为59米,丘陵海拔在70~85米之间,最高处海拔89.36米。 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衢江水位标高:1955年6月20日65.76米;1967年6月20日65.28米;1998年7月24日65.09米;2011年6月16日64.11米。衢江警戒水位为61.19米,危急水位为63.69米。 报告中将提到“九华山路地块”。九华山路地块指:九华山路(花园岗路以北)以东地块及紧邻九华山路(花园岗路以北)西侧的地块。 二、综述 为更好的解决西区排水问题,尽量减少降低暴雨天气下内涝带来的影响,结合6月份暴雨天气造成的影响,现就西区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雨水系统、污水系统两部分进行简要现状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然后根据现状各点存在的问题,提出全面系统的对策,包括建设时序、雨水排涝泵站建设的可行性、日常管理、应急措施等。 三、雨水系统 (一)具体已建和规划待建雨水管网(含雨水排水口)见图。 黑色管网为已建,蓝色为规划管网;雨水排水口除A、C、J(暗红色的标注)其余已建成。 (二)6月16日,暴雨时西区范围内积水处(照片)、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1、“积水点A”: 仙霞路江源路路口仙霞路特种设备门口 江源路冠发君悦北门口九华山路职业技术学院公交站 亭川老小区 b、问题及原因:简要如图,具体如下 在“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下西区存在的排水问题:

目前西区规划(含已实施)的雨水管网以“石梁溪、衢江的五十年一遇洪水位为城市耐淹水位”为标准,西区绝大部分地区(除九华山路地块)自然地势标高高于“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因此在遇到五十年一遇洪水时九华山路地块将排水不畅(主要为排水口N不畅),产生内涝,需设置强排泵站排除积水。 6月16日上午,因为排水口N处洪水位到达64.11米(五十年一遇洪水65.52米),已高于排水口N处管子标高,并高于部分九华山路道路标高(九华山路道路标高约63.965~66.366米),所以造成职业技术学院公交站和联通门口处道路积水(两处道路标高都低于64.11米)。 因此当衢江排水口N处洪水位达63.965米时,九华山路低处就将开始积水(还未考虑由于排水速度低造成的因素)。如果到达五十年一遇洪水65.52米,从花园岗路(仙霞路以东)、九华山路(园花岗路~衢州一中门口)及仙霞路部分路段(仙霞路标高约65.0~65.5米),道路及周边地区(如亭川小区)到将被淹没。 c、解决方案:简要如图,具体如下 建议尽快按《衢州市西区(一期)排水专项规划》(修编)中的雨水管优化方案实施。尽快建设2号雨水强排泵站,以排除当“衢江排水口N处洪水位达63.965米时,九华山路低处就将开始积水,产生内涝的问题”。远期适时断开在盈川东路与九华北大道交叉口南侧向九华北大道方向的雨水管;建设优化方案图中所示红色的雨水压力管道(C点处直接经过在建五星级酒店与规划国土局之间,后沿市政公园排入石梁溪的可能性;B点尽量向上游延伸,靠近月亮湾公园);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1绪论 1.1理论背景 近年来,在几次强降雨过程中,北京、武汉、杭州、重庆、广州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引起了全社会对城市排水系统空前的关注和思考.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呈上升趋势,城市建设也在逐步的发展,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推进.城市给排水管网作为市政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城市之间以及市郊地带不断的延伸.在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城市给排水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很多的城市继续沿用20世纪甚至更晚到解放前的给排水管道,在效果和使用的效率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的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排水、供气、供暖等市政管道系统的建设.作为市政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系统是由各种水塔、管道等多种基础设施构成的输送水系统.从使用材料、管线的方案,设备的配置等个方面都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工程,无论哪个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技术的经济指标.因此,优化配置好排水管网,可以降低管网的投资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管网系统的可靠性,从而降低能耗,达到新技术的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发展,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新城区的规划和老城区管网的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污水指标,选择老城区的排水机制,规划水处理厂的布局,解决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雨水系统的规划、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1.3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污水系统和雨水雨水两部分.通过排水现状如排水管网、城市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布置、河流水系等的调查分析,分析现存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改造意见.另外对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做一些阐述. 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 我国许多大城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排水系统,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经济与人口的急剧增长,原规划排水量标准偏低,排涝标准低,规划建设的污雨水管道管径偏小;建设分布不均匀,污雨水管道系统建设滞后;城市排水河流河道浅并淤积严重,对排涝不利;城市污水处理程度不高等.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给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也在逐步的增加,建设速度也在逐步的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新的给排水系统与原有的管网系统的对接配合问题是难免的,新系统设计与设备的配置也会存在着是否合理的问题.(1)主要的寄出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和规划设计滞后,主要表现为只是重视城市建筑物的规划而忽略了市政工程的管线规划,重视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工程管线配套.(2)在工程的管线设计过程中,设计院也经常缺乏资料和长远的考虑,并没有结合实际的综合管线设计.(3)在设计方法上,一般大多数的工程技术员都是采用传统的计算模式进行,这样导致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优化的切入点自然地也会存在一些难题.(4)对于现在的那些城市里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常常没有考虑到它们功能上的专门优化,从而导致水压不稳、检修等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郭小东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区雨水可渗透地面越来越少,而市区降水汇水面积却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对我国排水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现存的整体弊端,试图提出一些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城市排水系统改扩建及规划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排水系统;水体污染;城市内涝 中图分类号:TU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44-03 44 --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城市内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姓名:学号班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数量迅速增加,规模不断扩大,随之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疑难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城市排洪问题。近几年,国内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包括北京、南京、长沙、广州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屡次遭遇内涝。深入分析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提出应对城市内涝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径流 引言 2010 年,住建部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对351 个城市的调研,调查表明在 2008-2010 年的 3 年间,将近有 62% 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内涝发生 3 次以上的城市有 137 个。基本上是逢大雨必涝,面对全球气候异常,频繁出现暴雨,部分城市出现一定程度的内涝也属正常,但我国大中城市广泛、频繁受淹,显然说明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1 受涝原因分析 1.1 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频繁出现的内涝凸显了城市排水能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地面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竖立起来,城市硬化地区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径流增大,但是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却与其发展严重脱节。城市建设档次提高了,排水设施还依然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和做法;有的城市道路建成了,而排水设施还未配套;有的城市排水设施已列入建设规划,但很不受重视,项目经常受到排挤,久久不能实施;有的城市降低规划排水系统标准,仅解决当下面临的短期问题。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建设水平,不适应特殊气象条件,已是较为普遍的问题。 1.2 局部地段排水建设标准偏低 当前城市排水设施规划设计中,按照《城市排水规划规范》要求采取 1-3 年的重现期标准,重要地段采取 3-5 年的重现期标准。而大部分城市早期建设的排水系统执行的还是较低的标准,很多省会城市是 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地级城市是 0.5-1 年的排水重现期标准。 1.3 排水系统老旧 在城市发生的内涝中,老城区往往是受涝的重灾区。由于大部分城市的老城区仍在使用早年建设的排水管道系统,这些管道当年的设计标准和建设标准都比较低,管沟规格小、雨水口少、管道破损淤塞严重,排水能力大打折扣,在遭遇强降雨时就不堪重负,再加上地面坑洼,雨水泄流路径不畅,很容易形成成片积水。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建设方案(初稿)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建 设 方 案 XX有限公司 XX年XX月

城市内涝监测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繁荣,大中城市的建设也在突飞猛进地高速发展,城市圈也在已经不断扩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和保证出行的畅通,许多城市建设了不少的立交桥和下穿隧道。近年来,由强降雨引起的城市下穿隧道及立交桥下低洼处存在大量积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随之而来的诸多效应中,有许多因素加剧了汛期街道积涝的情况。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等受到了严重影响或损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随着城市人口资产密度的提高,同等淹没情况下损失增加;且城市的中枢作用使得次生影响和间接损失加大,严重时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我国城市抗涝形势非常严峻。 因此,已经引起市政、城管、防汛、路政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一方面要积极修建并管理好排水设施,另一方面建设城市内涝监测系统,也极为必要,它既可以为决策机构的领导提供道路积水的实时信息,也为市政排水调度管理机构提供支持,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为广大老百姓提供出行指南。 逢大雨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种通病。 二、建设目标 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三、项目需求 1、建立基于传感网络技术的实时、可靠的涝情数据监测系统。为涝情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降雨量监测、积水深度监测、积水面积监测、风速风向监测、GPS地理位置信息。 2、 发现、排除堵情。 3、 制。 4、建立稳健的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传感数据与控制设备与指挥中心的连接。 5、结合当前已建成的视频监控系统并作适当的补充建立基于GIS的城市实景涝情平台。 6、建立涝情预警网络实现街道、小区、学校等人口集中区域的涝情预警。主要包括广播、 短信。 7、建立涝情WEB发布平台与移动设备访问终端实现市民的远程访问为市民提供直观的出行指南。 四、建设方案 4.1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本着实用、可靠、先进以及经济四大原则,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协调配置,发挥应有的效果,具体要求是: 实用——有的放矢地进行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突出重点,兼顾全局。分清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的主次,以安全监控为主要目的,有选择地将监控对象纳入系统,使系统既经济合理,又满足科学管理的需要。 可靠——设计方案和仪器的选择要考虑运行期的长期稳定可靠。设备以国内外著名工控产品为主,采用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的仪器。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2011 年六月,国内普降大雨,二十余大中城市相继发生严重内涝;2012年7月21日,北京又遭遇61年来特大暴雨,截止今日城区内涝造成37人死亡,经济损失拭目以待。最近,其它城市暴雨内涝也比比皆是从技术角度看,城市内涝主要是由于国家排水设计规范所采用的低设计标准造成的。防洪规范GB50201—94,规定了对人口超过150万的城市,防洪标准采用重现期>=200 年,这是合理的城市防外洪的标准,但不能指导城市排水系统的设计。国家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规定城市排水设计重现期为0.5 年到5 年,按照规范中这一排水设计标准建设的城市排水系统,城市一两年内涝一次是理所应当的。此规范只规定了雨水收集系统的低设计标准,缺乏城市整个排水系统(包括管道和地表排水通道)防御高重现期强降雨能力的规定。从管理角度看,近几年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应有的配套排水设施没有跟上,给原本超负荷工作的下游排水系统造成更大压力,有些建设项目缺乏水力评价,破坏了地表排水通道,这些都会使内涝频率更高,危害更加严重。 据有关报道,国内某一大城市为了改变频繁的大面积内涝,在全城范围内不惜开挖主要道路,甚至是新建道路,来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可是耗费巨资、按照国家排水规范改造后的排水系统,仍然让该城市裸奔在2011 年之夏的暴雨中。 下面以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市的排水建设为例,介绍较为合理的城市排水规范及设计研究方法,为国内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1,澳大利亚水文水力学发展概况 总体上,澳洲是除南极洲外降雨最少的一个洲。但是受热带气旋的影响,人口分布密集的沿海和部分内陆地区也会有特大暴雨袭击,洪涝泛滥给澳洲农业、矿业及城市造成很大危害。因此,澳洲政府非常重视水文水力学的研究及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Australia Rain Fall and Run Off 是澳洲水文水力研究理论及其成果的集大成,它提供了全国各地降雨基础设计资料,在指导地方具体防洪排涝工作方面也很给力。另外,各州及地方政府针对本地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也都有各自的补充性规定。这些完备的水文气象基础资料及成熟的水文水力分析方法,为本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

综合分析城市内涝成因,雨水入渗的通道几乎完全被硬化地面所阻隔是关键,投入不足、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又加重了城市的内涝。 多年来,城市雨水排放一直在一个怪圈里徘徊:人们总是试图通过加大城市的排水能力, 来缓解伴随城市地域扩大和地表硬化面积增加所带来的积水问题,但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规模总是领先于城市排水能力的更新,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排水管网只能是超负荷运转。大多数城市运用的雨污合流制为主的排水模式,更使得这种情况雪上加霜。 “按照现有的城市排水设计标准,重要地区按照3—5年重现期设计,只要超过5年重现期的暴雨,必然会导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而目前济南市地下排水管道长达2000多公里,指望短期内全改造一遍显然不现实。”济南市市政设计院副院长聂爱华认为,城市排水体系标准的提升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并且,排水标准也不可能无限提高。 在专家们看来,城市内涝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是目前采取的治涝措施单一,未 走综合治理之路。 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面对全球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洪水风险始终存在,人类不应单纯与洪水抗争,更应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调整人与洪水的关系。”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张克峰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城市管理者应进一步转变防洪除涝理念,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实现从“控制洪水”到“管理洪水”、“利用洪水”的转变,最终实现人与洪水的和谐共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实换个角度看,雨洪水不是人类面临的自然灾害,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局长贾玉良也表示,“我们应该在积极应对雨洪灾害的同时,科学开展雨洪 水利用,使其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让洪水猛兽也展现出似水柔情。” “加强雨洪水研究与利用,尤其对以泉为名片的济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贾玉良解释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大量硬化,济南市通过降雨获得地下水的补给量在逐年减少,每年 约3000万立方米雨水白白流失。济南市东南部、南部等泉水补给范围内拦蓄降水、涵养水源能力明显减弱,严重影响泉水补给。 有研究资料表明,泉域内以现有开发方式每占用1平方公里土地,泉水将每年减少29.2万立方米的补给能力。贾玉良表示,利用雨水补给地下水,较地下水回灌等措施对保泉和供水更具操作性,雨洪水利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投资规模小、投资分散、运行成本低,既可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又能有效增加雨水下渗量,涵养回灌地下水源,能从根本上增大泉水喷涌量。 力求恢复雨水的生态功能 “世界发达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同样遭遇过城市内涝问题的困扰。”济南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副局长罗卫东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探索,他们及时转变思想观念,将人与洪水、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充分纳入到城市建设体系中,有效解决了城市内涝问题。比如,美国加强立法防内涝, 强制性要求就地滞洪蓄水,兴建地表回灌系统;德国则采用人工湖、透水砖铺装人行道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同时积极倡导小区雨水零排放。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基于5G智能遥测终端的城市内涝监测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全球极端天气现象频发带来的暴雨天气增多,沿海城市受台风影响等诸多因素家具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次数和强度。城市积水造成公用设施受损,使交通、电力、通讯、网络传输、水源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坏。 城市内涝(积水)监测预警系统是基于水位雨量传感、图像识别、预警发布、物联网等技术研发设计的一套监测预警系统。系统对积水点进行实时的水位监测、降雨量监测,通过无线物联网传输给远程管理平台或移动手机用户、预警信息屏。当达到预警阈值时,预警信息屏文字提示预警,远程管理平台、手机用户实时接收到预警信息提示。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张。 项目意义 通过城市内涝监控系统可以做到常监测、早预警、早准备,在雨季来临前可以结合以往数据以及降水预报信息对城市内各个区域的水况进行预先分析,对可能因暴雨出现洪涝的地方进行相应的处理,减少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同时对水位上升区域的群众做好预警工作,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保障群众人身安全。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简介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道路积水通行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数据和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的走势,以便辅助政府决策,提升安全管理保障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建立分析预警模型,监控中心通过数据研判,生成内涝积水预警,通过LED显示屏与短消息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发布警告信息,尽快启动相应预案。 系统组成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由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传输装置、机房信号接收及处理装置、监测机房及计算机管理系统、无线传输装置、调度指挥中心五部分组成。

其中调度指挥中心平台主要接收无线信号数据,实时通过软件管理 平台展示相关信息及管理预警信息,相关处理结果将自动存储备份。 调度中心机房都是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而建设的,主要配置大屏电视、 监测终端、服务器群、软件管理平台及辅助设备。 城市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已建立开放的数据接口,通过专线网络或宽 带允许的情况下走公用互联网,根据政府监管部门需求,适时查看或 远程支持专家在线功能。 平台架构 平台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分析、排涝管理、预报预警系 统管理五大部分。 ●在线监测:以GIS地理信息系统、模拟数据图在线视频等多种方式,全方位体现低洼区域积水的实际运行参数情况,保证监测信息全面、 及时、准确。 ●数据分析:针对排涝运行中的各项指标集中分析,提供历史数据查询及多个安全指标数据对比的功能。

●排涝管理:对排涝及其相应的预案信息、基础资料、周边环境、数据报表等进行集中管理,使排涝管理更加信息化、自动化。 ●预报预警:实时分析和解读各监测数据,做出单项或多项对比报警功能,对出现的预报预警情况,进行在低洼区LED提示屏,并在预报预警的处理过程中建立消除机制,保证预报预警得到及时的处理。 ●系统管理:为信息发布平台提供了良好管理支持,使信息发布平台更加灵活、更易扩展。 方案特点 ●采用激光水位计进行水位监测,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低功耗,采用蓄电池+太阳能电池供电方式,不受现场电源供电限制。 ●采用无线传输方式,突破地域限制,适应性强。 ●水位涨落趋势预测,危险等级的评估。 ●历史数据长久保存,便于数据的深层次挖掘。 ●支持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当前状态。 ●支持室外屏、短信平台、微信等多种途径发布信息,受众广泛。 ●系统平台采用模块化开发设计,便于平台功能扩展增强。 技术案例

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有关优化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至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我们通过控制变量进行一些列分析,尝试为研究城市排水系统应对暴雨内涝提出一点建议。 标签:暴雨;内涝;排水系统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暴雨内涝此起彼伏,以往鲜亮的城市在瞬间变成“水城”,交通中断、出行不便、财产损失,人身伤亡,各种问题逐步显现,暴露了一个个看似实现了“现代化”的城市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的问题。 2 原因分析 仔细分析,暴雨侵袭造成损失是天灾也是人祸,就其原因分析大致有如下:(1)国内整个管网设计及施工水平标准较低,部分设施老化。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1到3年一遇,能够适应每小时36-45毫米的降雨,而纽约是10至15年一遇,东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除了设计标准不高,城市排水系统还存在老化的问题。(2)排水设施建设落后,排水系统不健全。中国不少城区排水系统还是雨水和污水合用一根管道,排水管沟基本小于3米,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排水管沟还能跑汽车。(3)城市建设引发积水问题突出。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大面积硬化,每逢大雨降临,难以渗入地下的雨水涌向排水管网,增加了排水管的压力。(4)管理缺陷造成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城市地下系统由于长期养护运行经费不足,导致排水设施管养人员不足、不稳定,技术素质低,远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规范化管理要求。 3 原因探究 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即是要分析广州市暴雨洪涝的流量Q,就要对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进行有关的控制变量分析,于是我们控制如下几个变量,分别尝试的得到几种结果。 根据我们所查资料,得出广州市雨水管道计算方法如下: 雨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ψq F和q=■来说; Q:雨水设计流量

城市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xx内涝问题分析报告 2011年入夏以来,中国多个大城市因暴雨出现内涝。多位专家受访时称,城市内涝不仅是大城市的问题,据统计2008年到2010年间,全国351个城市中的60%在降雨量达到50厘米以上时曾发生过内涝。城市内涝问题表面上看是一种因极端天气造成城市排水不畅的现象,但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城市内涝不仅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市民出行;而且严重的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气流季节性异常,我国极端天气频发,很多地方出现特大暴雨,有些城市甚至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短时内大量降雨,造成城市排水系统瘫痪。 二、城市框架拉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积也急剧扩大,这不仅会造成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容易出现强降雨;而且使地面雨水渗透力严重下降,当出现暴雨天气时,雨水大量涌到排水管道,容易造成排水管道拥堵。 三、排水设施投入不足。我国大多数城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一直是“重地上、轻地下”,地下排水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历史欠账较多,存在着排水设施不完善、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管网布臵不科学等问题。四、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城市内涝或者城市积水方面的规定,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标准、规范,还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因此,有关部门在监督建筑物地下设施规划、设计时,缺乏法律依据。 五、管理体制不完善。长期以来,市政设施建设维护,都是由城市建设部门负责,现在提倡水务一体化,很多城市成立水务部门;但是有利于城市排水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城市排水设施管理维护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因此,要本着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症下药、多管齐下,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城市内涝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浅谈 摘要: “检验一座城市或一个国家是不是够现代化,一场大雨足矣......”名作家龙应台的这句话,在近日武汉、南昌、上海等多个城市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后,屡屡被人们提及。随着首都北京迎来一场强降水,致使部分地区出现积水情况严重,一些道路基本中断,地铁站渗水险些被淹再次升级了城市内涝的严重性。也充分暴露出城市在现化代建设的进程中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严重落后。本文对城市内涝的原因及一些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字:城市内涝;排水系统;城市排水标准; 近日,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雨,武汉、杭州、南昌等地因暴雨发生严重内涝。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为便。也使人们开始普便关心起这个平时不引人注目的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合理性及建设的可靠性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什么才是城市现化代的标准的深思。随着城市化建设现代化的发展,城市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排水系统不仅只是一个排放的过程,而且对城市的规划和环境保护起到深远的影响。具体的原因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从中国现状看,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比以往任何一个中国城市化的进程都要快。而基础建设的标准方面却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中国各大城市的排水系统不仅设施达标标准低,而且施工质量也无法达到长期使用的标准。为防范城市内涝。国外的城市排水标准普遍比国内要高,美国纽约是“十至十五年一遇”(一年一遇是每小时可排36毫米雨量)标准。日本东京是“五至十年一遇”标准。法国巴黎是“五年一遇”标准。而在我国,北京市是“三年一遇”至“五年一遇”标准,特殊地区“十年一遇”标准。可想而知这样低的标准要求怎么可能满足日益快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速度。 其次是规划不合理。按理说,城市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是先建地下管道后建城,而中国是先建城市再建管道。这样就限制了建设排水管道的合理规划性。更谈不上因地制宜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各地区的排水系统和排水体制。 其三是各级政府们对于排水管道的保养维修方面也不够重视。众所周知的巴黎的下水道可以发展旅游,且不说咱们国家的排水系统发展成可以旅游的景点了,就是基本的环境卫生都成问题,有的城市的下水道人们都是掩鼻而过的。本来低标准的情况下,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长期使用标准,再对已有的排水系统不保养维修,可想而知。这样的排水系统能起到人们预想的要达到的效果吗! 最后一点是国家对于城市内涝问题不够关注。中国的现状是有钱盖楼,却没有政府愿意把钱投在地下看不到的排水系统上,这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防城市内涝早已上升到法律的高度。比如,美国防城市内涝的法律制度,对城市内涝防范、治理措施,规定得相当详尽;德国有《城市内涝保险法》,不仅减轻

城市内涝监测方案设计

深圳商智通安防设备有限公司 城 市 内 涝 监 测 方 案 2016年2月23日

一、系统概述 1.1行业状况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加速,高楼一座座拔地而起,宽敞整齐的街道一条又一条的延伸出来。地下排水排污管道的被人长期忽视,随着城市不停扩大,街道不停的生长,地下排水管还是很原始,一场暴雨,就会让城市严重内涝水浸。商智通安防设备有限公司在有丰富的平安城市安全建设经验的基上,打造出一套利国利民内涝检测系统,此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城市下水管道水位,汽体,涵洞水位,水浸地点的水位,当这一些地点出现险情时会第一时间通管理平台,手机APP,手机短信,手机采信,LED显示屏,高音喇叭向城市管理者,广大市民通报险情,及供决策者制定解决险情的方法,降低因内涝而带来的损失. 1.3系统简介 在不受环境的影响,无电无网的情况下能得到实时监控、采集数据等,采用太阳能供电模式,成本较低,拥有强大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拥有产品的保障性,在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还设计了趋势分析、报警、及时提示等功能,真正做到城市内涝安全动态的实时监控,实现智能信息化管理。该系统全面采用高清、智能、GPRS、2G\3G\4G网络应用技术,与物联网结构体系、局域网、通讯网无缝连接等技术结合,将监控、报警、广播集于一体,整套系统由前端主机IPC对接任何485接口传感器采集数据及抓拍图片,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给客户手机APP和终端管理平台,基于云服务器的安全提示系统可容纳上万个点的数据采集、传输。当设备出现任何的故障,自动检测功能通过故障提示平台以短信方式告用户,现场发生的任何情况,报警信息图文并茂及时告知用户,保障信息100%用户收到,通过手机端和PC端及时掌控现场的状况,也可以对现场进行点对点广播,一点对多点广播。开放式平台,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可做定制化服务,使系统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功能齐全、性价比高、操作维护更加简便。 1.2指导思想 ?构建一套数字高清网络监控系统; ?实现1080P以上高清晰图像质量; ?提供海量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防丢失机制; ?建设智能管理化监控平台; ?建成的系统具备高可管理性、高可扩展性、易维护易升级。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 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一、系统概述 1.1、需求背景 近年来,雨季及气候异常引起的城市内涝给市政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强降雨引发的河水倒灌、道路水淹、交通堵塞、桥梁建筑损毁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甚至生命损失。 为最大程度降低内涝造成的损失,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加强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为全面掌握城市内涝状况、实现排水统筹调度,我们要对河道水位以及地道桥、低洼路段的积水水位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起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 当前,XX 区数字化城市建设项目正在紧张建设,而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作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正在积极筹备中。针对XX 区的地理特点、气象条件、环境因素等多方面特点,制定出如下建议方案。 1.2、设计思路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业界最先进的DCS 理念来设计和实现。系统可分为多级监控中心,区主管部门内建立监控总中心,负责对整个区的内涝点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系统同时预留对外数据接口,如有需要可实现与市主管部门监控中心进行对接,实现各城区联网监测。 二、系统组成 道路积水预警系统(城市道路积水监测预警系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 监测中心: GPRS GPRS 市级监控总中心(功能预留) 地道桥 积水监测点 河道 水位监测点 GPRS 低洼处 积水监测点 区级监控总中心

硬件构成: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大屏、短信报警模块、交换 机等。 软件构成:城市防汛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软件。 通信网络:GPRS 网络、INTERNET 公网(监测中心绑定固定IP )。 监测设备:水位/积水监测终端 现场仪表:超声波水位计、压力式水位计、雷达液位计、电子水尺等。 系统拓扑图: GPRS INTERNET 打印机 服务器 显示大 屏 监测中心 GPRS 值班员计 算机 短信报警模块 监测中心局域网 交换机 河道水位监测点 低洼处积水监测点 道桥积水监测点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水位监测终端 DATA-9201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关于治理排水系统内涝的提案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市区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城区内湖泊、池塘等天然蓄水场地越来越少,水泥屋顶和路面等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多,城市自然的滞洪调蓄能力越来越小。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城区地下管网及排水河系建设不配套的现象,近年来,每逢雨季城区排灌、雨污不分,城市防洪排洪能力弱。无论是西城中心城区还是东城新开发城区在雨季特别是暴雨来临之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同时在县区的各小区及主要街道也是经常出现内涝问题,积水较深的地方积水深度甚至能超过50cm。 城区内涝的出现不利于文明城市的形象,因此建议: 一、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基础建设。 在国外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汽车在巨大的排洪渠道甚至是地下的排水管道中追逐,而我国很难见到规模庞大的排水系统,因此在我们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在心间城区开建之前就规划好地下管道并且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辅助地面排水明渠设施防止几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突降暴雨,并逐步对老城区现有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和更换,以发挥排水设施抵御暴雨的能力。 二、大力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化害为利。 城市雨水收集系统一方面可大幅降低强降雨造成的危害,另一方面也可将宝贵的雨水资源收集起来,充分利用雨水,化害为宝。国内如太原、北京、南京、郑州等城市已在推广雨水收集系统。建议在借鉴其他国家治理城市内涝成功案例和总结我国部分城市推广雨水收集系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较好的案例在我市推广。 三、建立城市蓄洪区,实行老旧社区排水沟改造。

在旧城改造和新建城区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区蓄洪区的规划设计。在城区的老旧社区低洼地带无排水沟处开挖排水沟,已有排水沟但太小或未与内河排水沟相连的应进行疏浚排水沟和适当扩大后并与内河管道相连,在常遭水淹的地方应备有抽水机抽水以防内涝。对现有仅存的一切能缓解城市内涝的地方进行严格的保护,严禁蚕食。在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规划设计时,优先考虑使用透水性好的材料。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应急自救能力。 一是通过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排水系统是一件关乎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大事,保护好排水系统便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使保护城市现有的排水系统、护城河道通畅、不任意侵占泄洪通道和排水设施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二是加强在面临突发灾害(包括应对洪水和内涝灾害)时应急自救能力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以处置得当的自救方法降低灾害中的人员伤亡。

浅谈城市排水现状和内涝原因及对策

浅谈城市排水现状和内涝原因及对策 近几年,频频发生城市积水、造成交通堵塞甚至伤亡事故,站在城市里淌河、看海、划船、戏水,成了近几年城市的一道风景。城市频频内涝,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统的种种问题。作为给排水人,在此从专业的角度谈谈城市排水工程的现状及内涝原因。 一、城市排水的意义 城市排水管道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它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也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它的任务是及时收集、输送城市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其作用是及时可靠地排除城市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使城市免受污水之害和免受暴雨积水之灾,从而给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生存和生产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正常进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排水现状 我国排水系统发展较晚。改革开放前,我国给水排水一直作为福利性的公益设施,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下,发展缓慢。主要表现在给水工程数量少、规模小,排水处理工程近于空白。改革开放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用水量急增,水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水环境污染加剧,使得城镇供水与排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使我国加大了排水系统的投入与建设。目前,我国给水排水工程投资逐年增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在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中给排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我国在城市给排水系统中一直倾向于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城市给排水体制关注的比较少,城市给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城市给排水管网领域的现代科学与技术已大大落后,与先进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理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也使得我国的排水工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立法工作严重滞后; 2、规划滞后; 3、排水体制规划混乱。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城市内涝的现状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本文立足于湖北省宜昌市,选取了多个典型地段进行了详细调研,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用绿化带进行涵水来消减绿化带的创新型方法。 关键词:城市内涝;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1概述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严重积水的现象。近20年来,我国多个大中城市频繁遭遇内涝灾害袭击。特别是2012年入夏以来,北京、南京、武汉、南昌、长沙等地相继发生严重内涝灾害,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12年6月,宜昌也遭到了暴雨的袭击,致使20多万人受灾。城市内涝频发,不仅威胁着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的正常发展。 宜昌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雨水丰沛,多在夏季,较长的降水过程都发生在6~7月份。本文选取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宜昌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性的社会调查,对探究内涝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现状,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问题,减少其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实地调研及原因分析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及历年城市内涝问题的相关新闻报道中,统计出宜昌市城市内涝多发地段及给人民群众以及社会所带来的受灾情况,选取了三峡大学、得胜街、广场路、果园一路以及李家湖社区等多处典型地块进行了调查研究。 2.1三峡大学调研情况及分析 三峡大学位于宜昌市西陵区,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学校占地面积3787亩,绿地及河湖面积约占39%,主干道为大学路。该路全长约为2公里,为四车道道路,路宽16.1m,两旁绿化带宽5m,人行道宽9m。大学路相邻两排水口间距约为40m。排水口长为1.5m,宽42cm。大学路共71个排水口(为双排水口),路东35个,路西36个。大学路上排水设施完善,没有被破坏或堵塞的现象。沿街设绿化带,宽5m,两旁的绿化面积达到大学路面积的30%。 遭遇连续暴雨时,大学路图书馆前一段约500m长的路段会出现严重积水,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原因及解决措施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内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排水效果。针对城市内涝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内涝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践表明,重视城市内涝的预防筹备,对于解决城市内涝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前言 城市内涝是指强降雨或连续性降雨超过城镇排水能力,导致城镇地面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般积水深度达到15-20cm将导致影响交通和产生其他灾害,可视为发生城市内涝。 近年来,城市内涝问题频繁发生,城市一定程度上陷入瘫痪,交通道路受阻,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设施,排水设施支持和服务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排水设施出问题时引发的城市内涝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导致地下电缆出现故障,随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将会影响群众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发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 城市内涝原因分析 对城市发生内涝的原因进行分析,可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城市降雨热岛效应导致降雨量增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内的人口数量大量增加,交通运输量加大,建筑群建造的更加密集等许多因素导致城市内温度明显高于郊区的稳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直接改变了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而形成热岛效应,而城市热岛效应会直接影响降水,导

致降雨强度增加,同时,因为城市发展的需要不断发生的人工降雨,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另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这给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压力,比如强降雨的发生直接考验着城市的排水系统,比如一些城市内的降雨强度和范围超过历史最高记录[1]。 2.2排水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在城市土地利用过程中,许多城市的地表大都被水泥、沥青等进行加铺,导致地面出表面硬化的情况,由于城市的建设直接改变了地表径流状况,土地表面硬化导致地面摩擦阻力减小,导致水流的径流量增加,表面硬化的地面的雨水储存功能大大下降,导致地面雨水不能渗入地下,同时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对于排水管网的建设没有进行详细研究和规划,缺乏长远而科学的发展规划,一些地方的排水管网建设设计不科学,甚至出现与城市排水主管道不相连的情况,同时没有考虑城市建设安排和建筑布局对排水的要求,以及忽视了当地特殊地理条件和气候可能造成排水影响,因此由于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以及没有严格按照排水设施标准进行建设,导致排水设施不能很好的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2.3雨水管渠设计精度较低 目前国内雨水流量的计算主要采用推理公式法,这种计算方法在计算汇水面积较小的区域时有足够的精度,但对于汇水面积较大的区域则会产生较大偏差。欧盟和美国对推理公式法的适用范围均有明确的规定。欧盟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200公顷或汇 水时间小于15分钟的区域;美国规定推理公式法仅可应用于汇水面积小于65 公顷的区域。超出标准的区域需采用计算机水力模型辅助设计。计算方法的问题导致雨水流量的计算结果精度较低,造成雨水管渠的设置不甚合理[2]。 2.4排水设施维护管理不到位

深圳市大鹏新区内涝成因及整治措施分析

2016年第12期 2016 Number 12水电与新能源 HYDROPOWER AND NEW ENERGY总第150期 Total No. 150 DOI: 10.13622/https://www.360docs.net/doc/fc10469621.html,42 -1800/tv.1671 -3354.2016.12.007 深圳市大鹏新区内涝成因及整治措施分析 何九^小丨 (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水务局,广东深圳518108) 主商要:分析了深圳市大鹏新区内涝的主要成因,结合国内外城市内涝的治理经验,以上企沙村为例,提出了内涝整治的 一系列工程措施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和对策的实施可有效地消除内涝带来的安全威胁。 关键词:大鹏新区;城市内涝;成因;治理 中图分类号:TV212.5 +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3354(2016)12 -0023 -04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Waterlogging in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HE Jiuzhou (Urban Management and Water Affairs Bureau of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Shenzhen518108, China) Abstract :Causes of the waterlogging problem in Shenzhen Dapeng New District are analyzed.Treatment experience of such waterlogging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ies is summarized.Then,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waterlogging treatment are proposed.Practice in Shangqisha Village shows that thes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threats caused by waterlogging. Key words:Dapeng new district;urban waterlogging;causes;treatment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面硬化m面积也急剧 扩大,部分城区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存在排水管网系统不完善、老城区排水标准较低、部分 管渠河道齡积严重、行洪排涝能力不足、雨水口人为堵 塞、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加剧了城市内涝的发生。我国 大中城市近年来屡遭内涝灾害[24],居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城市内涝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各 城市各有其特点,内涝成因各异,因而应对之策也不可 能整齐划一。 深圳市大鹏新区因成立时间较短,新区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主要排水系统未经过系统性的规 划与建设,现有排水设施及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另由 于开发建设导致新区原有防洪排涝体系破坏,城市内 涝的问题日趋严峻,导致近年来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本文以深圳市大鹏新区为研究基础,从分析其内涝的 成因入手,结合国内外治理城市内涝的经验,提出内涝 整治工程和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措施。1内涝现状 1.1内涝灾害 大鹏新区包括葵涌、大鹏、南澳3个街道,对大鹏 影响比较严重的暴雨是2014年“3. 31”、“5. 11”、“5.23”三场,暴雨造成大鹏新区3个办事处管辖区均 有不同程度内涝,经调查,整个大鹏新区共发生内涝 41处(葵涌31处、大鹏7处、南澳3处),受涝总面积 19.71万m2,最大内涝面积5. 0万m2,积水最大深度 1.6 m,最长淹没时间8 h,转移群众146人。对2014 年几场降雨造成的水毁工程进行了调查,暴雨期间大 鹏新区3个街道河堤损毁或#塌点共17处,仅王母河 #塌点就有7处;南澳西涌社区新居委大楼河堤挡土 墙#塌,岸墙损毁,河底掏空,长度35 m。大棚新区内 涝区域见表1。 2〇M -05 - 11日的暴雨导致葵涌河坍塌约5 m;大鹏王母河;W塌约13 m。大鹏迎宾路第一工业区、布 新社区、坪西路水头沙加油站路段积水严重,造成多起 收稿日期=2016 -09 -29 作者简介:何九州,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工作。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