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史与文化

日本历史与文化
日本历史与文化

简析日本文化与经济

商学院14级物流管理赵霞2014012100 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和了解,让我们从各个方面对日本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尤其是日本的经济,科技,经济管理,教育等都是值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借鉴的。

二战之后,亚洲经济迅速发展,各个国家争相采取各种措施发展本国经济,可谓是群星璀璨,其中最为耀眼的恐怕就是从废墟到现代化经济大国日本了。尽管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滑坡,以至现在的日元大幅贬值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并且最近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又被中国所取代,然而它持续了四十多年的经济繁荣的确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它的经验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近年来世界经济整体滑坡,而中国却一枝独秀,仍保持了较大的增长。尽管如此,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从日本的经验中得出一些启示。在我看来,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其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严谨的国民性格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特征。

一、日本文化的特征

日本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全面西化的氛围中没有忘记保留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城市中,古朴典雅的寺院神社,丝弦演奏的民谣,依旧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日本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就连书法都显现出新旧结合、东西

交璧的特色。所有这些现象都归源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1)开放性

开放性是日本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日本文化始终有一种对外开放的性格,积极吸收先进文化,这主要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吸收中国的文化,在平安、奈良时期,以此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文化,对中国文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以至于使日本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烈的中国文化的色彩,成为中华文化圈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传入日本,给日本带来了稻米、青铜器和铁器。稻作农业和金属文化的传入,一方面使日本人脱离了原始状态,另一方面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融入的中国文化。第二个时期以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为标志。在明治维新之初,日本政府发布“五条誓文”明确提出了“求知识于世界”的原则,日本文化转而对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全面开放。在明治政府的“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放”三大政策的指导下,日本在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制度、学术思想乃至生活方式等各方面,都有选择地学习和移植了西方文明,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建成了近代日本资本主义文化,并使日本由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快速成长为世界五强之一,被称为“东方的不列颠”。第三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这段时期,主要移植了美国的文化制度。日本经济在此基础上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一个几近崩溃的边缘,迅速变为高度发达的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日本文化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后又消融了西方欧美文化,铸成了本身的开放机制。

(2)自卑感与优越感并存

日本文化的自卑感早在日本文化形成初期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近代以后,随着西学东渐,日本又为西方的“坚船利炮”所倾倒。一方面他们拜倒在西方文明的脚下,打出“脱亚入欧”的旗帜,走西化的道路,对西方列强在日本的强权百般忍让;另一方面,他们又用从欧洲学到的东西来向东方国家炫耀,对东方国家大动干戈。

早在古代,日本在向隋唐称臣的同时,模仿中华帝国的册封体系,令朝鲜半岛各国向其称臣纳贡。为了掩饰日本在与中国交往中的卑下地位。进入近代,日本文化的优越意识更加明显。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经过发奋图强,大量移植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很快跻身于世界五强之列。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日本的文人就大谈“日本主义”,相信自己是天下人类中“优等民族”、“神土国家”,极力宣扬所谓日本精髓“大和魂”。(3)内聚性与排他性并存

日本文化具有鲜明的内聚性与排他性。神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天皇及其祖先的神化。在战前它是一种民族意识,是日本精神的最高体现。战后,作为一般意识形态,仍在日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括神道教“大和魂”的主要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如下三点:①日本列岛神创论,日本国是“神国”、“神土”;②单一民族的“神民”观,大和民族是“太阳神”的子孙;③“大和”是“神国”中的“神民”所自然具备的、不为“异国之横道所惑之神”。和之“神国”、“神民”、“神髓”使日本人在接触外来文化时,自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和内聚力,与此相适应也必然会产生排斥力。所以“日本人总是把‘我们’与‘他们’即日本人同其他各国人民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

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高速发展,在世界引起轰动,其中最出色的是日本

企业的管理方式。日本式企业管理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日本企业实行的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他们构成了日本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三个有力支柱。透过这种制度的外表,埋在其深层的却是“集体主义”的经营思想。集体主义在日本的形成,重要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管理方式本身是日本文化的产物。

二、日本文化对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

1、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文化的精神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原动力

日本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远离大陆,民族构成单一,而且极少受到大规模入侵,使日本在引进外来文化方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卓越的模仿能力,很善于学习和吸取世界上一切优秀和先进的事物,这无疑为日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最强大且有效的原动力。

“忠”,使日本企业中的“终身雇佣制”得以实行,使员工对企业有着极高的忠诚,在日本企业,如果某个人为满足自己利益而跳槽,是会备受人们的责备和歧视的,人们对这种“不忠”之人嘘之以鼻,不愿与其为伍。而员工的利益则要视企业的效益及工龄而定,日本企业普遍盛行“年功序列制”,即薪酬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企业中干得越长,薪酬越高;企业的效益越好,薪酬越高。这样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企业对员工的高度负责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形成了终身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

“和”,则从观念上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使日本企业减少了人际关系的内耗,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的精神的主导和联系纽带。这种“和”作为管理方式,导致不断的讨论和妥协,

以成就企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谐。

2、强烈的务实精神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日本人特别务实,他们不喜欢抽象思辨、形而上学的思考,而倾向于事实、现象、经验、实证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日本人,在经济上有总体规划,又尊重经济规律,让激情与想象的热流注入客观规律的模子,浇铸出切实的产品,而不是恣意妄为及以主观想象的方式从事经济建设。他们务实求真,不尚空谈,不玩花架子,不搞自欺欺人的把戏,老老实实以辛劳和智慧来培植理想之花,因而能创造经济上的奇迹。但也正是由于这种缺乏深刻思辨能力的民族特性,决定了日本只能停留在模仿他国创新成果的阶段,决定了日本最多只能够成为一个二流强国和强权的追随者。缺乏理性和思辨的日本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却很少产生世界级的科学家、哲学家。

3、坚定的团队精神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日本历史大纲整理

日本の歴史 一.日本人の祖先 民族起源は不明点が多い 1)アジア蒙古人種に属する 日本人の乳児の多くが臀部(でんぶ)に蒙古斑(もうこはん)という青い斑紋(はんもん)があるところから 2)中国人の後代徐福東渡(徐福渡海) 代表的日本の伝承地:和歌山県新宮徐福公園/ 徐福上陸地/徐福の墓/ 阿須賀神社 3)中国、朝鮮、東南アジアなどからたくさんの人が日本に移住して文化を伝え次第に混血して現在の日本人になったと考えている 二.日本国の起源 決めることはできない紀元前660年に初代の神武天皇が建国し即位した暦では2月11日に当たる日本の建国記念日三.歴史わけ 1.原始*古代(およそ1万年前ー紀元後11世紀) ?縄文時代 ?弥生時代 ?古墳時代(大和時代+飛鳥時代) ?奈良時代(白鳳文化天平文化) ?平安時代(摂関政治国風文化) 中世(12-16世紀) ?鎌倉時代 ?室町時代(南北朝時代+戦国時代) ?近世(16世紀ー19世紀半ば) ?安土桃山時代 ?江戸時代 近代(19世紀後半ー1945年) ?明治 ?大正 ?昭和(1926 ー1945) 4.現代(1945以降) ?昭和(1945-1989) ?平成(1989-) 旧石器時代大陸人の渡来 縄文時代日本独特社会

弥生ー奈良時代外来文化の渡来 平安時代国風文化 鎌倉ー室町時代外来文化の吸収 戦国ー徳川時代日本独特文化 1、旧石器時代(およそ紀元前3万年ー紀元前1万年)?1946年岩宿打製石器 ?大陸と陸続き ?生活の単位ー血縁的な小集団 ?移動しながら生活していた ?植物採集狩猟 2.縄文時代(およそ紀元前1万年前ー紀元前3世紀)?日本列島の形成 ?磨製石器土器(新石器時代) ?縄文土器(草創期早期前期中期後期晩期)?竪穴住居血縁で結ばれた数十人定住化ー集落 ?狩猟や漁撈原始的な農耕 ?呪術の支配(アニミズム)土偶抜歯屈葬3.弥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ー3世紀中期) ?水稲の渡来灌漑設備 ?青銅器鉄器ー定着化 ?弥生土器ー壷(貯蔵)甕(煮焚き) ?後期:支配者の現れ集落 ?『漢書』地理志『後漢書』『魏志』 ? 東漢光武帝←漢倭の奴国王 ? 魏文帝→邪馬台国卑弥呼親魏倭王 4.古墳時代(4世紀ー7世紀) ?古墳(全方後円墳)埴輪や土器 ?大和王権(豪族の連合体)大王(おおきみ) ?呪術の支配 ?渡来文化: 5世紀以降漢字 6世紀儒教仏教 5.飛鳥時代(593年-710年) ?592年推古天皇飛鳥で即位した ?593年聖徳太子蘇我氏 603年冠位十二階(儒教ー徳仁礼信義智)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我眼中的日本文化 提起日本文化,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是一个日本动漫迷。因此,我对日本文化的了解,大部分来源于动漫。其余的对日本的印象,则是通过我们国内的报道,引进的日本电视电影得来的。 由于日本的那段不光彩历史,以及近年来日本右翼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一系列令人不齿的行径,令很多中国人为之愤慨。所以,每当我说我喜欢看动漫,或是说我要学习日语时,我的很多好友都会用一种很轻蔑的语气说:“小日本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好学的)。”之类的话。每次听到这种话,我都会想,我们的想法会不会太极端了,难道所有日本人或日本文化都是不好的吗难道他们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不见得吧。 我喜欢日本动漫,并且深受动漫的影响,所以我并不“仇日”,但我也没有因为动漫而“哈日”。我希望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看待日本文化。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存在就一定有它的价值所在。正如中国文化有它的精华也有糟粕一样,日本文化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其可取之处。 首先要说的是日本人很有礼貌。中国虽然自称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礼仪之邦,但是在礼仪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如日本。日本人非常注重对小孩子的礼貌教育。我曾看过一篇去日本大阪生活的中国人的文章,写的是每天早晨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都会看到幼儿园的园长站在学校的大门口,满面笑容的对走进校园的学生大声招呼说:“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学校大门,而

站在校门边的园长,就一个接一个的对走进校门的每一个孩子面带笑容地大声问候,不疏忽其中的任何一位。一开始他还觉得奇怪,后来也就习惯了,因为他的孩子上小学后也是如此,校长也会站在校门口问候每位学生,而且日本的学校似乎大都如此。如果学校有300名学生,那么校长每天早晨最多说300次“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但如果学校有800名学生呢也就是说,校长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守在学校门口等待孩子们的到来,有800名学生的话,校长每天就要问候800次!而且不仅仅是一天,而是风雨无阻,天天如此。这就不得不令人心生敬意了。这每天早晨的800此问候,不是给领导,也不是给上级,而是给自己的学生。试问中国的哪位校长会如此呢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没礼貌,虽说不是全部,但至少有一大部分如此。可是仔细想想,这“没礼貌”难道不是由学校、家庭、社会造成的么中国现行的教育方式存在很大的问题。幼儿园本应该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地方,可是现在的幼儿园并不是很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反而提前开发孩子的智力。家长们也是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忽视了最基本的礼貌教育,以至于后来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低下头,谦虚地向日本人学习学习。中国有句老话,叫“身教重于言教”,与其用语言去指点孩子说要如何如何才是懂礼貌,还不如从我们自己开始,用实际行动示范给孩子们看,什么是礼貌。因为在礼貌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大人告诉他“什么叫礼貌”,他也同样会做得很好。 暂且不说这篇文章,从动漫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懂礼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文化 周鸿达 经管系·10营销2班·1008010249 一、摘要 每个历史文化都有它的起源以及一些人们一直在探索的奥秘,那么日本的弥生时代是怎样形成的呢?当时的居民又是从哪里移居到这里的呢?这个时期又有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与文化呢? 文化虽然千差万别,而又各有各的特点,但是却能形成体系。特点相同、相似或相近的文化,组成了一个体系。本文主要讲述了日本弥生时期的历史即日本弥生时期是怎样形成的,弥生时代最早的弥生式陶器1884年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所以称作弥生时代。 关键字:弥生时代、吸收文化、水稻农业 二、前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灿烂的历史,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停的探索着,每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化都是丰富而多彩的,而他形成的过程又是扑朔而迷离,追随着古人的脚步,我们了解到日本文化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历史与发展,离不开世界各国对它文化的影响,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发展。每一个国家不能离开世界而单独存在。 在过去若干千年的人类历史上,民族和国家,不论大小,不论生存的长短,都几乎在世界的文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大小虽然不同,性质也不同,内容不同,影响不同,深浅不同,长短不同,但它们的贡献是一样的。人类的文化宝库是众多民族或国家共同建造而成的。也就是“文化多元主义”。 文化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文化一旦形成,就会立即向四面八方扩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交流,文化的传播。 弥生时代主要有什么文化?它主要有村落和农业纺织、铁器和石器、铜器、陶器。他们的历史与文化,与方方面面的原因有关,,有人说这一时期的发展是因为正值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期,秦王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而徐福为了躲避秦王的暴政而编造谎言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东渡,而秦始皇一心只为了长生不老相信了它的谎言。所以日本在弥生时期的迅速发展是因为徐福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它与以前的绳文时代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与开放,引进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与技术。 弥生时代是无产阶级社会向社会阶级过渡的时代。这时基本的社会组织是农村公社,他是伴随着水稻农业的确立而形成的。水稻农业是集约劳动,水田的开发、栽培和管理,灌溉工程的修建和维护,都需要大规模的协同作业。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的狭隘的原始公社不能适应这种型的生产形态,因此超越血缘关系的更大的

有关中国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的英语300字作文

作业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lf-check: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Peer Review: Finish the Editing Checklist attached. China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Japanese cultur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s show that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Chinese and Japanese came into contact. From then on, the two country have been keeping in touch with each other. In the history, China has advantages over Japan in the areas of science and economy. Therefore, there is a large amount of Chinese culture adopted by Japanese. Particularly, in the Tang Dynasty, which is the most splendent dynasty in the Chinese history, China left a permanent mark on the Japanese culture. As a consequence, in the historical and modern Japanese culture, it is noticeable that 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Japanese culture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In the first place,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language is evident. As is well-known, almost every Japanese name consists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deed, in a sense, Japanese language words originate from Chinese characters, though their pronunciation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dition to language, another important area affected by Chinese is life habits. Japanese traditional coat, kimono, has become a symbol of Japanese women. However, it is the cloth of Tang Dynasty tha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kimono. Turning to the subject of Japanese daily life, drinking tea is one of their important habits, but the tea, tea ceremony and tea sprit all dates from China. Finally, it may be incredible that the Chinese culture also has a mark on the Japanese cartoon, which is not outstanding in China relative to the language and life habits. Some characters in the Japanese cartoon are expert at Chinese kungfu, which is one of the Chinese symbols. Moreover,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cartoon inspired by the Journey to the West that is the most famous fairy books in China. Although the influence on cartoon is indirect, it suggest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China. In conclusion, in the areas of language, life habits and cartoon, China make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Japanese culture, regardless of the other important areas. However different Japan will be from China, 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Japanese culture is eternal. Comment and suggestion:The ad writing employs Classic syllogism to state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Japanese. It is coherent and understandable,but it doesn't have enough actual examples to support the idea.

日本社会与文化汇总

日本的国土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侧,是个岛国 –组成部分: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 – 国土面积 –总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中国的1/26 –从地形上看:山地61%、低地13%、丘陵11.7%、台地11%、水域2.4% –国土面积狭长,南北相距3000公里 –国土面积战前扩张,战后急剧缩小的历史 ?1886-1941 扩张 ?1951后缩小 人口 –2002年统计:1亿2692万5843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2%位居世界第8位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都市集中,山林偏远稀少 –低出生、低死亡 地形 –地势起伏、山脉纵横、河流、湖泊众多 –受地势的影响,日本的河流有短小、湍急的特点 –日本列岛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火山地震多发 ?1923年关东大地震 ?1995年阪神大地震 山脉、湖泊和河流 –“北湾山系”山脉:日本东北、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南部走向的山脉 –“南湾山系”山脉:西南四国和本州岛南部东西走向的山脉 –本州的飞禅山脉、木兽山脉素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1896年由英国人威斯顿命名) –富士山:日本第一高山。海拔3776米 行政区划1 –行政区划为都、道、府、县制 –1都、1道、2府、43县 –八大地方:北海道地方、東北地方、関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国地方、四国地方、九州地方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

日本文化常识

1.日本“成人の日”是每年的1月15日 2.日本在二战时期的战败投降日是1945年的8月15日 3.盂兰盆节时,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俗,这在日语叫做お中元 4.“雏祭り”在民间也叫做桃の日 5.在日本,每年的2月3号夜晚有撒豆驱鬼迎福的习俗。这一天被叫做节分 6.日本把沏茶、饮茶的规矩称之为“茶道”。而创立茶道的人是千利休 7.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是川端康成 8.《源氏物语》描写的是日本平安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 9.《源氏物语》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其作者是紫式部 10.写下《鼻》、《罗生门》、《河童》等小说,最后以自杀了结一生的作家是芥川龙 之介 11.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国都设在京都 12.日本着名的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 13.一部由紫式部撰写的、描写日本平安京中贵族生活的长篇小说是《源氏物语》 14.平安京就是现在的京都 15.相传为日本本土国技的、在“土俵”上进行比赛的体育活动是相扑 16.一个在唐代东渡日本,把佛教及中国文化、生产技术教给日本的中国人是鉴真 和尚 17.以“柔よく刚を制す”为其显着特征的体育活动是柔道 18.百人の歌人の歌を一首ずつ集めてできた歌集は《百人一首》です 19.日本最高的国家行政长官是首相 20.日本皇室的标志是菊花 21.连接日本本州与北海道的是青函隧道 22.1月1日的早晨日本人一般全家一起喝屠苏酒 23.日本全国划分为47个行政区域 24.日本的国土是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以及数千个小岛组成的。 国土总面积约37.78万平方公里。 25.“日本”4这一国名在日语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 26.日本的天皇仅为国家的象征,没有制定大政方针的权利 27.日语平假名是把汉字草书而来的;日语片假名是由汉字的偏旁部首衍化来的 28.日本的首都东京在明治维新以前叫江户 29.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和歌集叫《万叶集》 30.植根于本本土的自然宗教是神道教,其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叫神社 31.二战末期,日本的长崎、广岛曾受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 32.日本人把樱花开始开放的时间和由南向北推移所经区域的东西连线叫樱花前线 33.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有地震、台风、海啸、暴雨泥石流 34.《菊与刀》一书中写到:“日本人始终以耻辱感作为原动力的” 35.日本的书写文字通常由平假名、片假名、汉字构成。此外,还有用作标音的罗 马字 36.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部的一个岛国,自东北向西南成弧状排列。北面隔着鄂 霍次克海与俄罗斯相望,西隔日本海与朝鲜半岛、中国为邻,南面隔着东海有菲律宾等国。 37.日本最高的山是富士山,海拔为3776米,是典型的圆锥形休眠火山

日本史书中关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的记载

【内容提要】中世纪的日本,对唐代文物制度多所仿效,两者有相当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以往唐史界对此似乎注意不够。本文依据日本史书,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方面论述了中世纪的日本所受唐朝的重要影响,可供学界参考。 日本元正天皇养老四年(720)成书的汉文《日本书记》记载,推古天皇三十一年(623)七月,留学隋唐的学生福因,学问僧惠齐、惠光,药师惠日等回到日本,向天皇奏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这些人又多次建议召回已经学成的留学生、学问僧,让他们在日本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以“大唐国为蓝本来建立…法式备定?的天皇制国家”。〔1〕 自舒明天皇二年(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至宇多天皇宽平六年(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日本向唐朝先后正式派遣唐史20余次,除3次“送唐客使”、1次“迎入唐使”和2次未能成行外,实际入唐14次。〔2〕这些遣唐使和随船的留学生、学问们,在唐朝如饥似渴地学习着。特别是留学生进入唐朝国子监系统学习唐文化,据送唐客使伊吉博德记载,”所朝诸蕃之中,倭最胜”〔3〕。大批留学生学成回国,无不将其所学引进到日本,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差不多接收过去了,真可谓“全盘唐比”了。本文以在日本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大化改新”、奈良文化和平安文化为例,略加考察,以见其是如何“全盘唐化”的。 一、重要制度的影响 公元645年6月,日本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发动政变,迫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即位。中大兄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为内大臣,“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进退废置,计从事立”。〔4〕长期在华留学的高向玄理、学问僧僧旻这时被任命为国博士,充当最高国务顾问。学问僧灵云、惠云等亦因参预改新而被列为“十师”。大化二年(646)元旦,孝德天皇颁诏“改新”。首先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领地及部民,一律改归国有,变为公地、公民。与之相应的经济措施便是效法唐初实行的均田制,施行了“班田收授法”,每6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6岁以上的男子授田2段〔5〕,女子为其2/3,私奴婢给良民的1/3,死后归公。受田人承担租税,一如唐朝的租庸调制:租为每段2束2把〔6〕,庸为每人每年10日,调为每户交布1丈2尺。到文武天皇大宝元年(701),又颁《田令》,规定“凡给口分田者,男二段”,“凡国郡界内,所部受田悉足者为宽乡,不足者为狭乡。”《田令》中还规定:“凡职分田,太政大臣卅卌町,左右大臣大卅町.大纳言廿町”,“凡内外诸司公厩田,交代以前种者,入前人”。又有:“正丁(21岁至60岁)每人每年服役十日,次丁减半”〔7〕。“调”则分两种,有“田调”、“户调”之分。由此《田令》可见,不仅“口分田”、“职分田”、“公厩田”、“宽乡”、“狭乡”、“正丁”、“次丁”,租庸调等等名称均与唐朝相同.而日具体条文也颇相近。 在政治体制方面,“大化改新”废除了世袭氏姓贵族的称号臣、连、国造、伴造等,制定新官制和冠位制,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大化四年,根据国博士高向玄理和僧旻制定的方案,设置了二官、八省、一台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其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号称“三公”,与唐朝的太师、太傅、太保相当。左、右大臣之下有大纳言、少纳言、左辨官、右辨官。左辨官掌中务(管修史、天文)、式部(管官吏任免)、治部(管贵族婚娶、对外事务)、民部(管户籍、民政)四省。右辨官掌兵部(管用兵、治军)、刑部(管司法、刑罚)、大藏(管财政、利税)、宫内(管官田、官营手工业)四省。这与唐朝的尚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开始使用汉字记事,一方面,中国的阴阳、天文等知识传入日本。到6世纪,儒家经典、佛教等亦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揭开了日本精神文化的序章。 有上述可知,日本原初文化的萌发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从迄今关于绳纹、弥生和古坟文化的研究来看,日本原初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日本人在与外部自然的斗争中、在寻求和丰富自身物质生活的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一旦岛国日本与外界取得联系,外来先进文化便立即被导入,成为日本文化的生长激素。其次,在精神文化上,巫术和祭祀支配着原始社会日本人的社会生活,这种原始信仰为日本民族宗教-神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基矗第三日本原初文化的形成与日本民族、国家的形成几乎同步,二者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即以大和地区为中心,融合诸民族而形成为“大和民族”;“大和国”也终于统一了“百余国”,建立起天皇制国家。 大和国统一日本后,不仅吸取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且开始吸取中国的政治制度,特别在推古朝改革进程中(554-628),以圣德太子(574-662)为首的改革派精心研究中国经典,博采从中国和朝鲜传入的各种先进思想和文化,尤

关于日本奴性文化的资料

被男权矛盾性文化塑造出来的日本女人 日本浮世绘 在日本的文化中,有一种矛盾、复杂的思想存在,日本人认为女性不仅是美好的、贞节的,同时又是可怕的、肮脏的,有些日本人对于女性有性欲表现得很开心,但是有些日本人却对这件事情十分忧虑。 日本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本国的历史,外国的历史、佛教、儒

教、基督教都曾经对日本文化产生过影响,可是日本却从来没有脱离其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日本人强大的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没有改变,日本民间信仰和巫术的盛行,女人对男人的顺从和依赖也没有变化。在平安时代,政府大力提倡大唐文化,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全都会用汉语写作,而妇女则成为了日本本土文学的先驱。 当时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在政府准许、控制的一些地区里,人们都可以随心所欲。男扮女装的演员、男性卖淫者、妓女、木版画家在日本昌盛一时。在繁荣的17世纪,江户时代的城市民间文化在日本十分流行。很多音乐家、作家、演员、画家都活跃在这个平民喜爱的“淫荡世界”中。虽然娱乐和色情被官方严格控制,但是人们却依然把这些作为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日本这个民族可以说是一个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都是轻柔、温顺、礼貌、温和的,他们是用温和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而不是用生硬、冷淡的理论思想。日本和其他民族相比,要更受到感情的束缚。如果两个人之间出现了争论,若是西方人的话,就会生气的质问对方,难道不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吗?但是,如果是日本人,他们会把愤怒和不愉快掩饰起来,并温和地问对方,难道不能明白他的感情吗?所以说日本人都比较宽容、忍让,他们经常用不同的方式去维持表面的和平,出现冲突也会被礼貌和忍让所掩盖。 这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体现。在日本男女的交

《日本人のかわいい文化について》(关于日本人的可爱文化)学位论文

编号 江南大学太湖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本人のかわいい文化について 语言文学系日语专业 学号0734058 学生姓名徐岳 指导教师刘一梅讲师 二〇一一年五月

摘要 摘要 “可爱”是日本人在生活中提及频率比较高的词语之一,它的含义是对幼小、脆弱的事物包含慈爱的心情;另外也指对外形、动作、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体察到可爱之情的意思;还包括对小巧玲珑的日用品感到爱怜之意;其次对抱有好感的对象也可以使用。而日本近年来发展出了一种新的文化,即可爱文化。可爱文化接近日本美学价值,融入日本文化,又集中反映了日本当代人的思想变化,并与少女文化,动漫文化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到各个领域。可爱文化通过将事物简单化,夸张化以及温和化博得了年轻人的热爱,可爱风潮正在席卷全球。与此同时,中国也受其影响慢慢发展起自己的可爱文化。可爱文化的含义和来源是什么?可爱文化的现状和影响又是如何?特别对我国社会,以及经济的影响又有哪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对可爱及可爱文化的深入分析,揭示可爱文化的魅力所在,意图探寻可供我国可爱文化发展的参考资料,做为我国日后在相关方面的参考。 关键词:可爱;少女文化;次文化 I

II

要旨 要旨 「かわいい」は日本人の日常生活に使用頻度が比較的高い単語である。その意味は幼いこと脆弱であることに対して慈しみ愛する;またある形状、動き、性格、行動などに愛の意味を感じる;また小さいサイズの商品に愛意を感じる;良い印象を持てるものに使用することもできる。近年の日本は、新しい文化が表れ、「かわいい文化」というである。「かわいい文化」は日本の美意識や文化的価値にかなり近いが、日本文化に滲み込み、集中に現代日本人の心の変化を反映し、少女の文化、アニメーション文化と相互作用することにより、様々な分野に影響を与える。かわいい文化はものを簡単化し、誇張し、萌えさせて若衆の愛を獲得し、今現在この風潮が世界を席巻している。同時に、中国は徐々に自分のかわいい文化を発展している。「かわいい文化」の意味と源流とは何?「かわいい文化」の現状と影響は何?特に我々の社会的、経済的影響とその示唆は何?本論文は「かわいい」と「かわいい文化」に対して詳細な分析し、かわいい文化の魅力を掲示し、わが国のかわいい文化に参考資料を提供したい。 キーワード:かわいい;少女文化;日本 III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文化概述 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菊与刀。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中国传入日本的格斗运动。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仅使用拳和脚,与其它格斗运动相比,是一种相 当具有实战意义的运动形式。 合气道原来只是一种用于练习“形式”的运动,其基本理念是对于力量不采用力量进行对抗。与柔道和空手道等运动相比,没有粗野感的合气道作为一种精神锻炼和健身运动,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欢迎。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 毛笔抄录经 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也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能剧源于古代舞蹈戏剧形式和12世纪或13世纪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举行的各种节庆戏剧。“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而不是把它表现出来。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寿司是以生鱼片【刺身(さしみ)】、生虾、生鱼粉等为原料,配以精白米饭、醋、海鲜、辣根等,捏成饭团后食用的一种食物。寿司的种类很多,不下数百种,各地区的寿司也有不同的特点。大多数是先用米饭加醋调制,再包卷鱼、肉、蛋类,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鱼寿司时,饮日本绿茶或清酒,别有一番风 味。 日本文化史 日本文化有无自己的根?回答是肯定的。尽管日本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以到如得的外来文化为媒介,但它毕竟尽有自己的根。日本文化如同一棵树,它的根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若究其缘起,则可上溯到公元前数千年的绳纹时代。“绳纹文化与后来的弥生文化、古坟文化,是日本原出文化的三个时期。” 日本历史始于石器的出现,绳纹时代即是日本的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的那个时期的陶器表面带有丰富多彩的草绳模样,史称绳纹陶器。绳纹陶器历史久远,外观渐趋复杂,花纹日益丰富多彩,说明其时陶器工艺的成熟以及石器加工的发达。尽管当时日本已经处于新石器时代,但因岛国的地理位置,致使当时欧亚大陆的先进文化未能进入日本。绳纹人群居坚穴,仍以捕鱼、狩猎、采集为生,不知农耕。生产力的滞后,亦使其当时社会滞留在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巫术支配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也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 活。 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日本历史进入弥生时代。考古学家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掘出不同绳纹陶器的新式陶器,史称弥生陶器,史称弥生文化。弥生陶器器形简单,花纹也不繁杂,与绳纹陶器迥然不同,反映出一种新的审美情趣。一般认为,弥生陶器是从海外输入的,即可能是从大陆迁入的民族带去了新的弥生文化。新的文化虽然战胜原有的绳纹文化而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但外来人终被原住居民所同化,日本民族并未因之而断续。弥生时代的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先进的大陆文明经由朝鲜半岛传到了日本,促经日本很快进入以稻作农耕经济为主的农耕社会,石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弥生人从事农耕,种植粮食,共同劳动逐渐形成大的村落,父系社会制度取代了母系制度,阶级差别、政治支配关系也逐渐形成。当时,自然崇拜和巫术迷信依然支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农耕祭祀活动盛行, 成为弥生文化的一大特征。 从公元三四世纪到六七世纪,以畿内为中心,全国各地建造了许多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高冢古坟,标志着日本由弥生文化进入古坟文化的时代。古坟的建筑需要征集大批劳动力,坟内陪葬有镜、剑、勾玉等精致工艺品,象征着死者生前拥有强大权力。这与一般民众死后的简易安葬形成鲜明对照,说明强大的专制集权已经形成,即以畿内为中心的大和国终于在5世纪初统一了日本。这个时期,日本从大陆不仅源源不断地输入物质文明,而且开始导入大陆的精神文明。一方面,移居日本的汉人和朝鲜人即所谓“归化人”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 [日本社会的历史之南北朝阶段下的社会]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2年9月5日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 (3) 第1节 (3) 1.1 (3) 1.2 (3) 1.3 (4) 1.4 (5) 第二章 (6) 第1节 (6) 2.1 (6) 2.2 (7) 2.3 (7) 2.4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镰仓幕府灭亡后,1333年(南朝元弘3年、北朝正庆2年)6月后醍醐天皇重新即位,1334年改元“建武”,天皇的权力也进一步得到集中,设置中央最高机关记录所、杂诉决断所,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武一直是中兴的象征。近年来的历史学家都记成“建武政权”。 后醍醐天皇在朝廷的一切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只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引起武士阶层的普遍不满,北条氏利用后醍醐天皇推行新政的失误,其残党在各地纷纷起事,企图恢复北条的统治。其中以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势力最大。1335年7月北条在信浓地方豪族趣访赖重等支持下举兵,聚集各地残党,在武藏地区大败相模守足利直义的军队,攻下镰仓。8月,尊氏急领大军东征,收复镰仓,趣访赖重等自杀,北条时行逃亡。因时行占领镰仓后,称父高时以前为先代,而自称中先代,史称中先代之乱。1336年(建武3年)、倒幕大将足利尊氏率兵反叛,很快攻陷镰仓、建武政权终告瓦解。 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1392年,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逼降南朝,后龟山天皇把三神器(为天照大神所传八尺镜、琼曲玉、天业云剑)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关键词:后醍醐专制、中先代之乱、观应之乱、日本南北朝

日本文化常识

C 1.在?本的“镜开之?”要撤下正?供奉的粘糕,那天是 A1?15?B1?23? C1?11?D1?30? D 2.盂兰盆节?般是指哪个?期的前后? A农历8?15?B阳历8?15? C农历7?7?D农历7?15? A 3.?本除?夜在寺院?鸣的钟声是?次? A108B125 C110D128 C 4.?本的建国纪念?是? A7?9?B8?15? C2?11?D5?1? B 5.?本的?化之?是? A10?19?B11?3? C2?11?D5?3? B 6.?本1?份的第?个星期?是 A元宵节B成?节 C?正?D??节 D7.在3?21?左右,?本??般会去扫墓,请问这在?本被称为什么节? A清明节B劳动节 C敬?节D春分节 A8.?本的?童节是? A5?5?B6?1? C3?3?D4?1? A9.在京都?坂神社举?的有名传统节?,已经拥有1100多年的历史,其名称是A祗园祭B神?祭 C寝豚祭D天神祭 B10.?本每年冬季在北海道举?的著名雪节,是在下列哪个城市举?的? A仙台B札幌 C?增川D?宫市 C11.与青森县的“寝豚”节和秋?县的竿灯节?起被称为?本东北三?传统节?的是? A德岛县的阿波舞B吉??祭 C仙台七?节D函館港节 D12.在?本?到夏季就会在各地举? A服装节B游泳?会 C啤酒节D花??会 A13.在?本各地每年?到七?节,在商店街和车站等地就会挂有长条的装饰,它的名字是? A吹流B鸢 C灯篭D枝垂 B14.夏天看花??会的时候,?本?孩??般喜欢穿 A晚礼服B外出?浴? C连?裙D西服 C15.?本的?孩节,其?期是? A5?5?B6?1? C3?3?D7?15?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日本的第一次、第二次崛起历史演绎进程,对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日本在第一次、第二次崛起过程中日本民族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民族凝聚力、学习、教育等方面成为日本近现代两次崛起的重要资本的结论。 关键词:日本崛起;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 众所周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风险,该如何逃脱这一灾难,在于两国的对策。日本成功地规避了走向半殖民地的风险迅速崛起并超过了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跻身帝国主义俱乐部;而中国则步入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历史。 机遇在近代时期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是平等的也是竞争的,只是日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抓住了机会,而中国没有,从而导致了近代中日两国走向不同的命运,这也是因为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所引致的,如殖产兴业方面、对外来文化态度方面等等差异。但再追本溯源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欧美还未进入亚洲的时候这些意识形态就已经隐性存在,只是在欧美侵入亚洲时,这种意识形态作用在两国的发展上得到了体现。可以说,日本在近代崛起和中国在近代衰败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意识形态主要有对教育的普及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吸收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日本与中国是不同的。 一、日本的第一次崛起史 日本第一次崛起,即日本的近代崛起,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崛起,是与侵略扩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其外部因素跟内部因素。日本早在1853年黑船事件就已经客观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对于西方人的到来极力反抗,相反,他们是抱着欢迎的态度接受。他们起初也是被迫签订了很多跟中国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管是幕府,还是后来的明治政府都重视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也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国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岩仓使节团出行。日本使节团在出国学习期间也跟欧洲列强商谈过修改不平等条约遭到了列强的否定。由此日本使节们认为要想修改不平等条约必须自己强大起来,而这就必须要自己尽快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充实本国实力。由此他们认为富国强兵尤其是强兵至关重要。 为了摆脱被列强掠夺的命运,他们积极像西方列强靠拢,学习他们的技术、文化、体制等各方面知识并吸收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他们首先从内部实行了改革,即所谓的明治维新,主要有“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项政策。由此便引发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也使它具备了充当欧美在远东地区扩张马前卒的实力。尤其是军事上,在天皇和他的大臣们看来,“强兵”其实高于一切。尽管明知政府的财源未辟,收入不多,却将其中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用于军队费用。为了实现强兵,明治政府还推行了军事工业化优先的政策。此外,日本还大力进行军事制度改革。军事制度改革为日本走向扩张的道路奠定了基础。也由

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

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 ——为甲午战争120周年作 冯天瑜 甲午海战资料图片 19世纪中叶以降,中日两国分别以“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和“明治维新”(始于1868年)大略同期步入近代化进程。因变革深广度的差异,历三十年,至19世纪末叶,中日国力悬殊(弱方的清朝并不自知)。1894年7月,蓄谋已久的日本挑起战端,清朝消极应战,日军在朝鲜、辽东重创清朝陆师,在黄海完败北洋舰队。1895年4月,“海陆交绥,战无一胜”的清廷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日本控制朝鲜,掠占台湾,索取库平银二万万两赔款,加上“三国还辽”追加三千万两赔款,共相当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日本则得以在帝国主义路径上狂奔。 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前承16世纪丰臣秀吉征伐朝鲜、觊觎明朝,后启20世纪30—40年代的14年侵华战争,置之更广远的历史背景,则是日本自古以来国家战略的强势践行。日本侵华,有着久远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 自古即立“八纮一宇”说 地处东亚外缘的岛国日本,国土狹窄,资源不富,却“不甘处岛国之境”,很早就有强烈的对外扩张诉求,其掠占的首批目标是邻近的朝鲜半岛、台湾岛、库页岛以及中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东亚大陆乃至全世界则为其侵略的“远大目标”。 “雄飞海外”、称霸世界,是日本统治阶层千余年来的梦想。传说中的初代天皇神武天

皇便有“八纮为宇”狂想。“八纮”一词原出中国典籍《列子·汤问》《淮南子·地形训》,意指四方四隅。成书于8世纪、用汉文写作的古典《日本书记》借用此词,编造神武天皇建都诏书,内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意欲将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一宇(屋顶)之下,而这个“屋顶”,便是世界最高君主日本天皇。 此一妄念,自古代延至近代。明治维新伊始,即以天皇名义发布《宸翰》(御笔信)曰:“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富士山——引者)之安。”天皇的御用文人不遗余力宣扬此说。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日本“国柱会”成员田中智学把神武天皇“掩八纮而为宇”之语概括为“八纮一宇”,字面意思似乎是“四海一家”,实则宣示日本为统一全世界的霸主。1915年(大正二年)3月11日,国柱会机关报《国柱新闻》刊登《神武天皇の建国》一文,正式抛出“八纮一宇”说。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声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为其根本目标。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八纮一宇”成为日本帝国的国家格言,其军政机构悬挂两条幅,一为“武运长久”,一为“八纮一宇”。 古代日本的海外扩张 “八纮一宇”是日本千余年的国家方针。自大和国于4世纪末、5世纪初统一日本开始,即践行“掩八纮而为宇”的扩张计划。 日本古代有神功皇后“征伐三韩”的传说。4世纪末,倭王侵犯朝鲜,渡海攻破百济、新罗城池,并掳掠奴隶、布帛,后被击败,退回日本。 7世纪日本派兵介入朝鲜三国(高丽、新罗、百济)政争,被唐朝与百济联军重创,此为中日间第一次交兵的“白江之役”(见《旧唐书·刘仁轨传》)。 16世纪末,军事封建领主丰臣秀吉(1537-1598)初步平定战国纷争,立即向外扩张,先是迫使朝鲜、菲律宾、台湾琉球前来朝贡,进而大规模出兵朝鲜,试图以朝鲜作为征服中国的跳板。1577年,丰臣秀吉向其主公织田信长进言:“君欲赏臣功,愿以朝鲜为请。臣乃用朝鲜之兵,以入于明,庶几倚君灵威,席卷明国,合三国为一,是臣之宿志也。”(赖山阳:《校刻日本外史》第15卷)1590年(天正十八年)冬,已成日本实际统治者的丰臣秀吉致书朝鲜国王,宣称:“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400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史料日本》近世编,吉川弘文馆1964年版) 1591年(天正十九年)、1597年(庆长二年)丰臣秀吉两度派遣大军渡海,于釜山登陆,曾占领朝鲜京城、开城、平壤三都,剑指明朝,甚至宣称要迁都明朝京师北京,由日本天皇统治“明国”。因中朝联军在陆战和海战中击败日军,丰臣秀吉铩羽而归,一蹶不振,然其“必图朝鲜、窥视中华”的扩张侈念对近代日本产生久远影响。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启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