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城关第三小学

山阳县城关第三小学
山阳县城关第三小学

为孩子一生幸福植根

——山阳县城关三小校园文化建设掠影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秀美如画的苍龙山,山脚下的城关三小校园里早已书声琅琅。迎着蓬勃的朝阳,这所年轻的学校又开始了自己崭新的一天。

山阳县城关三小位于县城东段,其前身是原城关镇中心学校,2006年更为现名。实施“普九”、“普实”及“两创”以来,为了适应县城东延、生源剧增和现代化教学的新形势,县委、县政府把三小建设列为重点项目予以实施。学校历经三年建设,现在设施齐备,师资精良,已成为山阳县一所重点小学。

近年来三小一班人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良好契机,结合学校实际,本着“人本性、实践性、文化性”的原则,以生命化教育为理论依据,在广泛征询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珍爱生命,植根育人,奠基一生”的办学理念。

【采访校长:珍爱生命即学校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认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建立“珍爱生命”的观念,真正把教师、儿童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去关照、呵护、锤炼,让他们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得以健康繁荣生长;“植根育人”取扎根之意,表明我们的教育重在“树根立魂”,即我们将用植根的精神在学生小学阶段植下民族精神之根、传统文化之根、现代文明之根、基础知识之根、优良习惯之根、健康心理之根。寓意我们的办学和教育理念是做扎实、根深蒂固的基础教育。同时我们把“植根”同样用在教师的职业发展

上,让爱的种子和现代教育思想的种子在教师心里牢牢扎根。让“植根”成为教师的职业追求,把教育的过程作为“植根”的过程,为学生的生命之树蓬勃茂盛奠定一生的基础。】

根据这一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宏观育人目标,即“培养承接民族传统的现代有根一代”。把“民族人文精神”做为立身之本,把“现代科学素养”做为强身之道,在二者结合的基础上,求得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民族魂、中华情和现代素养的根植于民族土壤的“有根的一代”。

根据这一宏观目标学校又确立了具体的“六植根、六育人”育人目标,即:植民族精神之根, 胸怀一颗爱国之心;植传统文化之根, 培养一身文明行为;植优良习惯之根, 养成一生良好习惯;植基础知识之根, 彰显一门突出特长;植健康心理之根, 拥有一种乐观心志;植珍爱生命之根, 炼就一副健美体魄。

提出了人性化的教风:形象——崇高的工作,学习——智慧的工作,合作——快乐的工作。提倡教师树立职业自信心,以高尚的职业情操待自己、待学生;提倡终身学习,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智慧地工作。建立团队考评机制,引导教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工作效率,愉快地投入工作。同时对学生提出了“美、学、玩、做”的学风要求,鼓励每一位学生“美出修养与文明,学出习惯与特长,玩出健康与情趣,做出责任与新奇”。一系列办学理念和学校精神的提出为学校内涵化发展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

核心理念确立之后,如何使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成为

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三小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他们本着“立足本地,着眼未来,三年成示范,十年不落后”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建设——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建设策略,最大限度发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资源的育人功能。以“植根”这个办学理念核心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通过积极创造古今对话、中外通融、科教携手、博学高雅、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来体现学校“博学、艺术、趣味、实用”的校园文化风格。

班级彰显个性文化,办公室营造书香文化,部室提倡功能文化,功能厅提出开放式教育文化,走廊装点出艺术文化,餐厅营造出饮食文化,厕所布置出卫生文化。“国学文化长廊”环境古朴典雅,文化展板设计巧妙,为学生营造了“弘扬民族精神,诵读国学经典”良好文化环境;世界文化巡礼长廊,带领学生走进世界知识殿堂;音乐艺术文化长廊让学生了解音乐家、音乐知识、培养艺术情操;书画长廊展示了著名书画家作品和学校特长班学生绘画手工作品,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手绘文化长廊让学生们在心愿树上粘贴自己的心愿,寄托美好希望。

这棵画有身高刻度的成长树,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这面庄严宏大、寓意深厚的文化墙,也常常牵绊着孩子们的目光。这些利用走廊空间建设的开放式功能厅,则为学生课间随时进行阅读和音乐学习提供了幽雅的环境,不受时间限制、无需办理书籍和器乐借阅手续,充分体现了学校开放式教育的育人特色。

为深入培育、弘扬校园文化,学校大力开展校园文化进课堂、进教材活动,开设了“诵读国学经典”阅读课、写字课,编写了《三小学生必备古诗词汇编》、《三小学生必读书目》、《三小学生文明礼仪手册》、《三小学生习惯养成汇编》、《古诗词教学优秀教案汇编》、《新新芽学生作品汇集》等一系列校园文化校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推“六带进”、“六还给”活动,即把情感带进课堂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把激励带进课堂使举生体验成功的辉煌;把关爱带进课堂使学生得到人文的滋养;把信任带进课堂使学生充满自信的力量;把尊重带进课堂使学生懂得文明的教养;把创新带进课堂使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还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自己去利用;还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自己去活动;还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还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自己

去面对;还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还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把握。通过“六带进”和“六还给”探索实践,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起蓬勃的生命活力。

学校遵循“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培养人”的育人思路,精心设计安排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如“弘扬民族精神,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书香校园”活动、“三八”感恩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活动”、“校园文化植根节”活动、清明烈士陵园扫墓活动、“六一”儿童节“植民族精神之根,歌唱爱国歌曲”活动、“我写古诗词”硬笔书法竞赛活动、“安全植我心”演讲赛活动、“植良好习惯,做文明少年”手抄报比赛活动、“我画美丽校园”绘画比赛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活动等等……,这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主题突出、育人目标明确、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身心,提高了素质,也为校园文化建设赋予了新的内涵。

学校重视信息宣传通道,通过校园网站生命教育论坛、心灵驿站、“新新芽”校园广播等平台,全方位弘扬校园文化。利用宣传栏、报栏、校园之窗、升旗仪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先进文化;另外,还开设校园文化研讨活动,文学、艺术、心理、等方面的讲座课,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先进文化覆盖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室里的名言警句、楼道里的细心叮咛,花丛里的温馨提示......都从细微处建立起立体的校园文化宣传通道。

班级是校园文化确立、培育、弘扬和推进的主阵地,学校充分发挥班级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学校理念、文明标语的确立都在学生中广泛征集,各班又根据学生特点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确立了各具特色的班级命名、班级文化特色以及班级奋斗目标。“三味书屋”班提出打造“书香班级”的目标,“小蚂蚁”班提出团结就是力量的班级

口号,“小蜜蜂”班以勤劳、智慧、好习惯为班级养成特色教育、“雏鹰展翅”班以放飞理想、智慧成就人生为班级座右铭……各班级在开展活动中,即能遵循学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又充分彰显班级个性,使学校文化活动呈现出“百花竞艳春满园”的喜人局面。

重视细节是三小文化建设的一大特色。在规划中他们对每一个空间、每一个角落的装饰文化风格、文化主题、文字内容、都进行系统的论证考量,做到大方面成系统、小细节见精致,细化了每一处的文化特色。留恋驻足于这个艺术精品走廊,你会发现正面是名家书画和剪纸等艺术作品,侧面则配合装点着学生优秀书画手工作品,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在学习中提高的氛围。而综合教学楼的这些走廊文化,每层都有一个主题两大功能。一楼悬挂的是学校竹简雕刻校训,二楼悬挂名家书法题词和学校育人目标,三楼悬挂的是民俗作品。每一层楼、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墙壁的设计都在规划之中,做到了文化风格总体统一、个性呼应。在管理中,他们制定了系统规划、分步实施、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的保障机制,各负其责,强化考核,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在规划中有条不紊的开展,成系统、具特色、见品质。科学的管理机制明确了学校向内涵化发展的方向,也增强了三小人打造品牌学校的信心。

卓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升了三小的办学品味和办学水平,使学校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长足均衡的发展。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等诸多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学标兵”等荣誉称号。

【采访校长: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为学校素质教育发展指明了方

向,使学校素质教育更具内涵化,更具有特色、更符合学校自身特征,为学校长远发展,提高品位奠定了基础。经历两年校园文化建设后,回头再来审视我们走过的路,我们欣慰,也充满了自信。我们相信文化兴校战略一定能带领我们实现既定办学目标。但从教育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应该说我们只不过是刚刚踏进探索校园文化建设的门槛,前面的路还很长,任务也更艰巨,我们将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为我校校园文化内涵化发展、长久化发展、实效化发展而不懈努力。】

【全体教师画外音旁白:“我们是土地之子,我们播种,浇灌,培育又一代土地之子。让我们用土地般质朴的语言、坚强的行动,赤诚的心灵去从事教育,承担自己的责任,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植根。让我们格外用心、勤奋、坚强、阳光,始终保持着对教育的爱,以爱精心培育每一个生命健康、茁壮成长,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但永远不要去计算结果,因为所有的生命注定都有回声,教育会彼此呼应,相互孕育”。】

大庆石化第五小学

大庆石化第五小学 2019年部门预算及有关情况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二、预算编报范围 三、机构设置情况 第二部分部门预算表 一、财政预算收支总表 二、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表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分类支出表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情况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政府经济分类支出表 七、“三公”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表 八、部门收支总表 九、部门收入总表 十、部门支出总表

第三部分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三、关于一般公共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四、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五、关于政府性基金预算经济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六、“三公”经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的说明 七、其他重要事项说明 第四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部门主要职能 我校秉承“创办教学质量高加特色的学校,塑造业务素质优加专长的教师,培育综合能力强加特长的学生”办学理念和“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的育人理念,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二、预算编报范围 2019年纳入我单位部门预算管理的科室包括:大庆石化第五小学 三、机构设置情况 (一)机构设置

我单位由1个内设科室构成,即大庆石化第五小学。全年人数82人,在职人员37人,其中公务员0人,事业单位人员37人,退休人员45人。 第二部分 2019年部门预算表 附表:部门预算信息2019公开报表。 第三部分部门预算安排情况说明 一、关于部门预算收支总表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9年总收入预算9267686.50元,总支出预算9267686.50元。收支总额比2018年预算减少419019.00元,主要原因是人员增加及原有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增加。 (一)总收入预算9267686.50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二)总支出预算9267686.50元,其中:教育支出6192530.50元,社会保障和就业2118444.00元,卫生健康435024.00元,住房保障支出521688.00元。 二、关于一般公共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的说明 我单位2019年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9267686.50元,按预算功能分类支出情况如下: 1、社会保障和就业(类)行政单位离退休(款)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项)1501860.00元;机关事业单

沈阳市向工街第三小学简介

一路风雨一路歌 记沈阳市皇姑区向工街第三小学 沈阳市皇姑区向工街第三小学更为人们熟知的名字是“向工三校”。该校始建于一九六五年,次年十一月交付使用,一九七八年启用今天的校名。学校位于涟水街10号,沈阳市第四十四中学正南四百米,大成火车站东北一公里;地处皇姑区最西部,与于洪区接壤。 向工三校硬件方面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占地9156.44平方米。新教学楼于一九九九年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322平方米;配有标准的实验室、语音室、音乐教室、多媒体教室、美术教室、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及简易的计算机室。冬季教学楼全部供暖。操场面积4836.44平方米,带有三合土跑道。 向工三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学校现有教师三十九名,学历均达标;其中高级教师三十四名,一级教师四名,高级工勤技能人员一名。他们中有二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十五人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二十一人被评为区级优秀课教师(学校师资方面的详细信息见下表)。学校建立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师考核、后勤管理等方面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完善了校长负责制。学校在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中将各指标量化;此举激发了教学活力,强化了管理效能,为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62831% 415177% 41% 7723占职工总 四级岗位工勤技能专业技术555146413635中大大硕区市业务骨 中少合5% 3%8%% % % 5% % 3%% 5% 3% % 数 1111 (中级工) 人员1 5 2 4 2 6 1 6 初级职务2 1 3 811 72 13161 282 16 1 24832中级职务职务 21310111221620130216130939总计教师人数岁及以上岁至54岁岁至50岁岁至45岁岁至40岁岁及以下专 学专科学本科士骨干骨干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干共党员 数民族女 男计 项目 向工三校生源基础条件较差。学校位于皇姑区西部经济困难区域,地理位置又很偏僻。学生主要来自皇姑区福居、昆西、通水、马圈子这四个社区。上述社区人口总数约一万一千人,自谋职业及下岗再就业人员比例过半,外来人员约占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简介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简介 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满足老年人日间照料的需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的社会日间照料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努力把西街辖区建设成为品味高雅的精神家园、关系融洽的温謦家园、舒适祥和的美丽家园。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西街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7月。投资70余万元,建成总面积300㎡.内设内设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卫生室、心理疏导室、网络室、餐厅、健身室、沐浴室、室外健身器材区等,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膳食供应、生活照料、保健康复、心理疏导等服务,可以读书、看报、上网、聊天、打麻将、打扑克、健身,吃饭有餐厅、累了可以休息,心理不愉快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谈心,身体不适可以到卫生室看医生,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满足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完善了养老日间照料体系。,为辖区内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上门服务。辖区内共有住户2828户,常住人口8628人,流动人口约878人,有60周岁以上老龄人口1866人,占社区总人口21.62%。其中:60-70岁老年人1496人,70-79岁老年人266人,80-89岁老年人99人,90岁以上老人5人,空巢、独居老人8人,低保老人132人,残障老人31人。 二、指导思想 坚持人本理念,立足社区,小型分散,方便实用和“关爱、真诚、沟通、服务”的为老服务原则,通过实施“一卡、一证、一档、一个网络、一支队伍、一个基地”的规范运作,整合社区各类资源,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组织机构 社区成立以支书书记为组长、分管老龄工作的专职社工为副组长、义工代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依托社区原有的服务设施,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组织成立服务社区的义工队伍,开展助老结对活动和组织文体活动等。 四、服务对象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第一篇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第一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第一篇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田村小学位于威海市世昌大道西端,占地平方米。现有学生近1200名,教师54名,是威海市首批“规范化”学校。 学校始建于1913年(民国二年),原名“忠义学校”,1945年,更名为“田村完全小学”,1984年,被评为山东省“农村窗口学校”。2007年,高区管委与办事处共同筹资,新建了面积6700多平米的综合教学楼,楼内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器乐室、声乐室、心理咨询室以及乒乓球、美术、书法等专用活动室配备齐全,实现了办学条件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学校,创优质教育品牌”为办学目标,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实践创新,培养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工作思路,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办学特色,坚持走素质教育之路,逐步探索形成了“育人为本,素质为重,关注发展”的办学模式。学校先后荣获“中央教科所小学学具应用研究优秀实验学校”、“山东省小学思想品德多媒体课件开发优秀实验学校”、“威海市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实验学校”等十多个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分别与英国南墩公园小学、新疆昌吉市第十小学结成友好学校。 学校拥有一支锐意改革、充满活力的教师团队,“厚德博学,严谨高效,合作创新”的教风及先进的教育理念,打造了田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在职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0%,中级以上职称占65%。被评为省、市级以上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名,威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师德标兵近20名,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奖2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教学刊物发表论文(或评选获奖)200余篇。 特色之一: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进青少年对中国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端正品行,学校以“传统文化”和“经典诵读”两大实验课题为依托,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研发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必修课程紧密结合,开设了国画、书法、体操等十几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选修课程,逐步形成了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体系。2006年,在威海市课改现场会展示了“古韵诗香快乐行”优质课,被评为山东省传统文化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学生习作、书画、电脑绘画等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500多人次,威海日报、晚报、威海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特色之二:多元立体评价,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着激励尊重的原则,学校实施了以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的发展性评价机制,评选出田小“文明礼仪小标兵”、“校园小歌手”、“舞蹈小明星”、“运动小健将”、“星级少年”、“雏鹰少年”等20多项荣誉称号,为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开创了广阔的空间。 特色之三:协同教育,构建家校学习共同体。为了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学校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嘉年华”、“家书月月通”、“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爱心团队”等活动,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参与到学校各种教学活动中来,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建立起有效的“家校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学校、家庭教育同心、同向、同步。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第二篇

六年级下册DoReMi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市第五小学

六年级下册D o R e M i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 市第五小学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 Re Mi_傅燕莉_音乐组_电子备课_塔城市第五小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备课 - 音乐组 - 傅燕莉 发表日期:2013年3月28日作者:傅燕莉编辑:傅燕莉 有133位读者读过此文【字体:大中小】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Do Re Mi 第三单元《Do Re Mi》 教学内容: 一、表演《Do Re Mi 》。 二、聆听美国影片《音乐之声》插曲。 三、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一、知道音乐记谱法是人类为记录、保留、传播音乐而创造的。 二、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 》,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三、学习五线谱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 音乐剧《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Do Re Mi 》是该剧中着名唱段之一。 历史发展中的乐谱,人类记录音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记普法。力图准确地记录下来音乐的各种要素。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Do Re Mi》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欣赏并学唱歌曲《Do Re Mi》,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加深对影视音乐的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解,增近友谊。 2、知识目标:学习歌曲《Do Re Mi》,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能力目标: (1)认识并唱准歌曲和歌曲中的七个基本音和三个变化音,了解千

变万化的旋律都是由这七个基本音和变化音构成的; (2)能用欢快的情绪和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Do Re Mi》; (3)为歌曲创编歌词,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Do Re Mi》并能准确演唱;为歌曲创编歌词。 教具: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验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播放奥斯卡颁奖视频。 师:刚才我们观看的是第81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同学们你们知道奥斯卡金像奖吗?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3、师: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有一个叫玛丽亚的修女,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并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得到慈母般的温暖。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段影视资料(播放多媒体《音乐之声》) 师:请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注意观察:玛利亚是怎样教孩子们唱歌的孩子们喜欢吗播放电影片断。 师:玛利亚用七个音编成了故事,并给每个孩子安排一个唱名,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认识“DO、Re、Mi、Fa、Sol、la、Xi”这七个音。 4、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唱一首新歌,这是一首,好听又风趣,既有中文也有英文的歌曲。为了唱好这首歌,老师先考大家几个英文单词的读法和意义,看谁的英文水平最棒! doe ray me far sew la tea 母鹿光线我远方缝纫啦茶 师: 这几个单词从意义上看好像没什么内在的联系,它们只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一个有趣的试验,当老师对某个单词作小小的改动后,这些单词在读音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这些单词读起来和七个音符的唱名“do、re、mi、fa、Sol、la、si”很相似。 师:对了,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七个唱名在五线谱中的位置。 师:好了,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这七个音。(柯尔文手势)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简介

××镇便民服务中心简介【镇情概况】××镇地处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平方公里,辖××个行政村××个社区,××个村(居)民小组,××万人。近年来,城关镇党委以“在孟津科学务实发展进程中挑大梁、走前头”为目标,开拓进取,务实重干,顺应新常态,奋力新作为,保持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态势。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市133个乡镇中位居11位、省百强乡镇××位。先后荣获市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文明乡镇、先进乡镇党委、征迁改建工作先进乡镇、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中心历程】为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为民服务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和谐社会,根据上级部署,2010年11月,我镇建立城关镇便民服务中心。2012年6月,依托原有场所对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设置6个服务窗口,增添了办公、便民设施。2015年1月,中心迁新址,位于镇政府西侧100米。目前,中心设党群服务、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三资管理、国土城建、惠农补贴、企业服务等8个窗口办理39项审批服务事项,现有工作人员××名,是集信息与咨询、管理与服务、投诉与监督为一体的镇级综合行政服务平台。 【主要措施】“中心”成立以来,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准则,秉承“便民规范廉洁高效”的服务宗旨,不断在改革创新中求证自身价值和生命力,沿着强化协调联合和管理

监督的路径探索创新,通过优化功能配置、重组业务流程、加强监督管理、延伸服务平台等途径不断增强整体行政服务功能。“中心”实行服务事项(办理事项、办理程序、办理时限、所需资料、收费标准、人员职责、联系电话)的“七公开”操作,并对进入“中心”的部门、窗口、服务事项进行了6次调整,不断深化和完善“中心”服务功能;对内推出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十不准”行为规范、中心工作制度、AB岗工作制度、群众评议等制度,实现审批服务的提速提质;加强宣传,印发镇便民服务手册、各窗口办事指南、村便民服联系卡、一封公开信等,让群众清楚有事到哪里办,找谁办,怎么办,方便群众办事;切实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社会监督和文化凝聚,共创“情满中心”的服务品牌,以文化力增强服务力,以凝聚力催生竞争力。 【镇村联动】为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成立村级便民服务站,覆盖全镇××个村(社区),采取“当场办理+全程代办”的服务模式,在镇现有39项业务中有19 项业务村可以全程免费代办,涉及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民政救助等33种表册全部下放到村。村民可以自主选择委托村干部代办或到镇直接办理。村(社区)实行AB岗值班制度,每天有2名村(社区)干部值班,秘书、民调员、计生专干为村代办员,镇包村干部为村协办员。镇村联合开展民政、计生、劳保等业务的流动巡回服务、以党团员志愿者为依托的志愿者服务、以突出问题、特殊领域、特定对象等为

安康市第一小学

安康市第一小学 安康市第一小学创建于1932年,原名安康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安康市教育局直属小学,省级示范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1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164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3个,学生2885人,教职工101人,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49人,达本科学历27人,专科学历62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教师总数的88%。学校长期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逐步形成了“诚实、勤奋、团结、创新”的纯朴校风,“严谨、勤奋、爱生、进取”的良好教风,“文明、守纪、勤学、向上”的浓厚学风。 校容校貌 学校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追求的目标,并在精神文明建设、创佳评差、安全、卫生、体育、艺术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技教育、青少年集邮和信息技术等工作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先后上百次受到中、省、市表彰。1996年被安康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1998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校园”;2000年2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标兵单位”称号;1991年被全国集邮联合会授予“全国集邮先进集体”;1995年被全国少工委授予“全国雏鹰大队”;1997年被省教工委、省教委评为“创佳评差”最佳单位和冬季锻炼先进学校;1998年被省教委授予“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先进学校;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体育、卫生先进学校”;被省档案局评为“省一级机关档案室”;同年学校美术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研究专题列为省上科研项目(到2002年底获省第六届科研成果一等奖);语文组被省教科所誉为“陕西省基础教育系统先进教研组”;2002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被教育部誉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2001年4月被市教育局授予“示范小学”,12月被省教育厅誉为“陕西省示范小学”;2002年底被市政府督导室、市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2003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首批“素质教育优秀学校”,被省邮协评为“青少年集邮示范活动基地”,被全国集邮联评定为“青少年集邮示范活动基地”。2004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以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05年省集邮协会授予“青少年集邮文艺作品比赛” 组织奖,5月省教育厅、省文化厅授予“第二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组织奖,12月被省文明办、省教育厅评为“三讲两实践”优秀奖。2006年1月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誉为“文明单位标兵”,2月被陕西省教育工会评为“先进工会组织”,8月被省教育厅誉为“十五课题研究先进集体”,12月被省教育厅评为“艺术教育示范学校”。 2007月3月被省教科所誉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示范学校”,7月被省体育局、省教育厅评为“田径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8月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共青团中央、文化部、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展示大会参与 奖”,9月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誉为“陕西省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10月省集邮协会授予“青少年集邮展览优秀组织奖”,11月被省教育厅授予“基础教育科研兴校明星学校”。2008年3月被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省教育厅、省公安厅授予“平安校园”,4月被省教育局体育局共青团省委评为“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1月被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誉为“校本教研先进单位”,12月被省爱卫会评为“卫生先进单位”。2009年2月被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邮政局、省少工委、省邮政公司誉为“第四届全国少儿书信文化活动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被省文明办、教育厅、团省委、省邮政局、省少工委、省邮政公司誉为“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书信文化活动陕西赛区优秀组织单位”,12月被省教育厅、市教育局评为“《小学习作教学调查报告》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文本类三等奖”,省基础教育课改我校1人获先进个人;省义务教育新课程优质课展评我校1人获二等奖;省基础教

六年级黄河之滨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市第五小学

六年级黄河之滨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市第五 小学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第四单元—-《黄河之滨》_傅燕莉_音乐组_电子备课_塔城市第五小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备课 - 音乐组 - 傅燕莉 发表日期:2013年4月23日作者:傅燕莉编辑:傅燕莉 有126位读者读过此文【字体:大中小】 六年级第四单元—-《黄河之滨》 第一课时:《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珍惜,热爱生活。 二、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让学生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进行歌唱。 四、。了解变化拍子并感受由四四拍转为四二拍的速度,情绪变化。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一、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二、解决变拍子的情绪力度、速度转化。 三、用划拍法解决第六小节的后半拍起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闭上眼睛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 火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运输,载人。 师:那你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火车生活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在抗日战争时期火车被日寇所占用,但是我们有一支活跃在铁道上的游击队,他们破坏了日寇的铁路运输,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当他们在面临敌人危险时却毫不畏惧,在休息期间还休闲自在地弹起了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好,我们

现在就一起来听听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由吕其明作曲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听完全曲,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速度慢到快到慢。 生:情绪抒情到节奏紧凑激动再抒情。 情绪上听出了变化,那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生:三段。 哪三段一起来仔细地聆听歌曲,注意在感受情感和旋律的同时并想象每一部分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再次聆听歌曲。分段学唱歌曲 (1)师:第一段在哪(1—8小节)画面:夕阳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个人悠闲自在地谈起了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学唱第一段 跟琴唱谱唱错的地方纠正 主要解决第六小节的时值难点解决用划拍来解决 填上歌词来唱:这一段是几几拍的 四四拍旋律优美抒情,带着这种情绪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填上歌词来演唱,注意连音线的地方不要断。 (2)找出第二段(9—31小节)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战士们英勇抗战的场面。它的情感,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节奏变得紧凑,情绪也变得激动) 听老师范唱说说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演唱,注意老师声音力度. 生:特别的强劲有力 学唱谱(放慢速度) 主要解决后十六分节奏先念节奏再用啦来哼唱(像机关枪扫射,非常干净利落) 用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唱谱 找动词,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动词 填进歌词来演唱在演唱过程中由切分又出重音记号部分 师:这一段它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抗战的情景,现在让我们欣赏片段,感受当时的情景 用四二拍指挥图示来指挥第二段

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简介新

立足养成实中求新构筑幸福教育人生 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 乌鲁木齐市第三小学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红山脚下,创建于1910年,位于沙依巴克区友好南路736号。是一所全日制小学,学校占地面积967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731平方米,有一栋三层教学楼,1个师生食堂,1个塑胶运动场,微机室、音乐室、劳技室、美术室、合唱室、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围棋室、多功能厅、体艺馆、体验馆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体、音、美、卫生设备及实验仪器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有OA办公系统、数字化校园、数字监控系统。校园文化氛围浓郁,达到“四化”标准,为学生发展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文化底蕴丰厚,是沙区唯一的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455名,教职工89名。其中党员教师29名,团员教师14名,中级职称教师49人,初级职称教师24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学校现有自治区课改先进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级优秀班主任2人、市级诚实守信先进个人1名、沙区级“十佳德育工作者”1人、优秀班主任4人、学科带头人2人、骨干教师3人、教坛先锋2人、兼职教研员3人。学校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党支部书记兼校长1名,副校长、工会主席、德育主任、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总务主任、大队辅导员、团支部书记、德育干事各1名。近年来,学校在自治区教育厅、市、区教育局各位领导

的热情关心、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学校领导班子携全体教职工不懈努力,继承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荣获“中国创新学校”、“国家优秀外语实验学校”、“中国青少年尚德电力杯创意大赛团体铜奖”、“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乌鲁木齐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德育工作示范校”、“市级依法治校工作示范校”“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市级民族团结手拉手先进集体”、沙区“群众满意好班子”等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做法、特色及成效“德”乃为人之本。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科研领先,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明确“民主和谐、活力充沛、艺术特色浓厚”的办学目标,形成“文明、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校训,确立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即通过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自主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的路线图来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2005年以前,学校以德育为突破口,从狠抓常规管理和养成教育入手,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成为沙区一流学校。从2006年开始,在张燕校长的带领下,学校从“现实与未来、目标与期望、态度与方法”三方面考量,确立了“从细节开始”的德育理念,旨在培育“双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凸显“三特”(有教育个性的“特色教师”、有独特班队文化的“特色班

城关小学杨绵

第 五单元 授课时间:第9 周 学生学习活动过 修改意见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 寓言二则 第1课时课型新课 教学目标 重点与难点 1、 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解文言文词义句义,能讲述文言故事。 3、 有感情朗读,能背诵此文。 4、 懂得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的道理 文言文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会方法,理解意思,熟读成诵, 明白 道理都是重点,也都是难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启发教学,集体讨论 师生互动,交流学习 教具学具 录音机、小黑板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 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 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 .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学生看老师收集 的小资料,一起来读 学生思考矛与盾 得出结论;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 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 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 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学习课文 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课文大意 讨论得出寓意: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

南山路小学简介

南山路小学简介 南山路小学位于南大街南端,隶属城中区领导下的一所公办小学,1957年由青海省第二建筑公司筹建劳动局南滩子弟学校,有5个教学班,200余名学生,25名教职工,占地16余亩,1976年3月交城中区管辖,改名为西宁市南山路小学。29年来在城中区委、区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不断改造危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999年由于南绕城路的修建,学校旧教学楼和平房教室全部拆除,重新修建了一幢占地面积为3520平方米,能容纳25个教学班的教学大楼,并把旱厕改造为水厕,燃煤锅炉改造成燃气锅炉,并建成了占地为2400平方米的小足球场和250米的环形跑道,同时进行校园绿化,绿化面积为3360.5平方米。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为1600多人,教职工72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有54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拥有两个微机教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课件室,一个语音室,13个教室安装了电子白板,教学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雅。 多年来,学校以教科研为首,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改革,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了以“少年军校”为品牌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一支敬业、协作、创新,教有特色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塑造了一批批“文明、好学、自信、有朝气、学有特长的小学生毕业生”,学校先后完成

市级科研课题《少年军校在提高学生素质作用中的研究》和区级科研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 持久而执着地创建特色学校是南山路小学全体教师的奋斗目标,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里融合交织,给教育发展积淀了丰厚的底蕴,形成了一个个特色板块,以先进超前的教育理念和独树一帜的办学思想,成为教育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六年级黄河之滨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市第五小学完整版

六年级黄河之滨傅燕莉音乐组电子备课塔城市 第五小学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六年级第四单元—-《黄河之滨》_傅燕莉_音乐组_电子备课_塔城市第五小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电子备课 - 音乐组 - 傅燕莉 发表日期:2013年4月23日作者:傅燕莉编辑:傅燕莉 有126位读者读过此文【字体:大中小】 六年级第四单元—-《黄河之滨》 第一课时:《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学唱歌曲,使学生对历史有所了解,启发学生珍惜,热爱生活。 二、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让学生给这首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进行歌唱。 四、。了解变化拍子并感受由四四拍转为四二拍的速度,情绪变化。 教学重点: 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一、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歌曲。 二、解决变拍子的情绪力度、速度转化。 三、用划拍法解决第六小节的后半拍起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闭上眼睛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火车) 火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生:运输,载人。 师:那你们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火车生活是用来做什么的吗?在抗日战争时期火车被日寇所占用,但是我们有一支活跃在铁道上的游击队,他们破坏了日寇的铁路运输,有效地打击了敌人。当他们在面临敌人危险时却毫不畏惧,在休息期间还休闲自在地弹起了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好,我们

现在就一起来听听这首被人们广为传唱,由吕其明作曲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说说歌曲的情绪 师:同学们,听完全曲,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有变化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速度慢到快到慢。 生:情绪抒情到节奏紧凑激动再抒情。 情绪上听出了变化,那这首歌曲分为几段 生:三段。 哪三段一起来仔细地聆听歌曲,注意在感受情感和旋律的同时并想象每一部分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再次聆听歌曲。分段学唱歌曲 (1)师:第一段在哪(1—8小节)画面:夕阳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一个人悠闲自在地谈起了土琵琶唱起了动人的歌谣。 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 学唱第一段 跟琴唱谱唱错的地方纠正 主要解决第六小节的时值难点解决用划拍来解决 填上歌词来唱:这一段是几几拍的 四四拍旋律优美抒情,带着这种情绪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填上歌词来演唱,注意连音线的地方不要断。 (2)找出第二段(9—31小节)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战士们英勇抗战的场面。它的情感,节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节奏变得紧凑,情绪也变得激动) 听老师范唱说说老师是带着怎样的情绪演唱,注意老师声音力度. 生:特别的强劲有力 学唱谱(放慢速度) 主要解决后十六分节奏先念节奏再用啦来哼唱(像机关枪扫射,非常干净利落) 用有弹性的声音完整的唱谱 找动词,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动词 填进歌词来演唱在演唱过程中由切分又出重音记号部分 师:这一段它表现了战士们英勇抗战的情景,现在让我们欣赏片段,感受当时的情景 用四二拍指挥图示来指挥第二段

城关小学2020年工作总结

城关小学xx年工作总结 我校在上级党委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认真抓好师德建设,努力探索校本教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管理,求真务实,不断提高课堂效益,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按质按量完成了年初提出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德育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1、健全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完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将思想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班队”德育主阵地作用,开展以“文明礼仪”和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迎国庆,爱我中华”等为主题的班队会,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墙报、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形势教育,宣传和表扬身边先进突出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4、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召开社区、家长会,争取社会、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聘请校外辅导员或者法制副校长,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逐步形成德育教育合力。 5、通过品德课、班会课、主题队会、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五五”普法考试。 6、以活动为载体,以养成教育为立足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清明节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xx年5月女教师参加台江县第二届职工运动会篮球比赛获:第一名、xx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比赛中获:第一名、7月我校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合唱比赛获:一等奖、今年8月参加房开杯女子篮球比

最新小学简介

***市***区**小学简介 一、学校概况 **小学位于**乡西部,西与龙泉、曲沟相接,紧临**西高速上道口,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厚。学校于1972年建校,主要招收**东西村的学龄儿童。选址合乎要求,布局合理,人口规划、学校规模较合理,服务半径为1500米,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建校发展至今,占地面积4335.17平方米,建筑面积1534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9个,学生351人。三、五、六年级为单行班,每班均不超过60人,一、二、四年级每个年级2个班,人数控制在45人以下,其中二年级每班38人,学校无超大班。学校严格按编制和学科配齐教师(豫政[2011]26号和豫政办[2002]46号),设有校长1人,副校长1人。校长通过培训并持证上岗,具有教师资格,本科学历和小学高级职称,符合任职条件。各学科专任教师配备齐全,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和教师聘任制,所有教师全部具有国家规定教师资格。教师学历结构符合要求,我校有19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学专科学历6人,高学历达到78.9%,学历达标率100%;教师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中高级占比68.4%;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是一支作风踏实、教书育人、勇于进取、乐于奉献、政治业务素质好的队伍。近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基本实现了美化、净化及地面硬化。在校园环境整体布局上努力营建书香校园,彰显我校特色。 二、办学特色

我校一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兴校、质量强校”的管理策略,贯彻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理念,不但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注重音、体、美、劳的教育。学校在学校师资匮乏的情况下,为了让农村孩子得到全面发展,立足本土,因地制宜,创建了以剪纸为特色的校本课程文化。剪纸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让学生领略“剪纸文化”这一民间瑰宝,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注重了学生特长和艺术素养的培养,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弘扬民族精神,还通过举办剪纸展览和贴窗花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美化校园生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目前学校的剪纸活动将更加追求横向发展,在原来以窗花、蝴蝶、动物、海洋生物为剪纸内容外,今年增加了人物肖像、生肖图案等剪纸内容,学校正在积极探索和发展中。 三、点滴成绩 我们认真规范学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德育、常规管理、教学管理、艺教、体育等工作有序发展。几年来,在上级组织的魅力教师评比、教师优质课大赛、说课、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中,我校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校园剪纸文化更是2014、2015年连续入选市、区亮点示范学校,《**青年报》记者也两次到校采访我校的剪纸文化,并于2014年12月11日在《**青年报》“成长周刊”版面进行了登载,并展示了部分学生作品。2016年被**省校园文化艺术促进会、《**校园》编辑部“十佳校园文化特色学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正在构建和谐、民主、务实、高效的运行机制;我们坚信在

普定县第五小学学校规划

普定县第五小学2017—2020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普定县第五小学 2017年11月6日

普定县第五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7—2020年)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本着承上启下、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国家、省、市、区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导向,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促使学校更快更好地发展,结合学校实际与发展需要,制定我校未来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一)学校概述 普定县第五小学始建于1957年创办的民间私塾,后曾历经民办,公办。现有专任教师61人,开设有22个教学班,学生1166名。占地面积3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20平方米,硬件建设日趋完善。目前,学校配有学生食堂、学生宿舍、实验室、仪器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录播室、计算机教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等,各办公室配置齐全,完全能满足目前办学需要。 近年来,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的工作思路,以奋斗目标凝聚人,以教学改革培养人,以事业发展提高人,以机制改革激励人,以民主和谐的人际氛围团结人,以公正务实的形象感染人。 (二)学校优势 1.地域位置 位于普定县城西南黄桶街道青山村,距离县城四公里,与穿洞文化遗址、普定县火车站毗邻。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交通便利。是一所针对返乡农民工、外来务工创业人员子女的生源学校。 2.校园基础设施 2016年秋季,我校新教学楼、学生食堂投入使用,校园齐全的教学用房、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教学硬件为我校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校园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师生成长。 4.制度保障 学校有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几年来,学校的管理改革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致力于建立规范完善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不仅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面貌井然有序,而且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5.师资队伍 教师专业发展欣欣向荣。近几年我校通过“专家引领,全员培训、校本培训、外出交流和集体备课”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自觉意识,促进其个体与群体的品质跃升。在一批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下,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迅速崛起,成为各学科的中流砥柱。 (三)困难与不足 1.师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龄化,在编教师平均年龄43.7岁;专业化水平层次不齐,缺少学科把关

迭部县城关小学简介

迭部县城关小学简介 迭部县城关小学创建于1971年,是迭部县直唯一的普通类重点小学。学校占地面积15794平方米。现有教职工7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0人,资格合格率100%,教师队伍结构良好。在校学生1284人,24个教学班,所有教学班均按新课标要求开齐开全了各门课程,三年级以上开设了英语课和信息技术课,利用课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创编特色校刊,设立广播站、少年先锋督查岗,“三操两课”落实到位,学生操行合格率98%,体育达标率90%以上。办学条件达到国家二类标准,校园全面实现了“四新一亮”(校舍新、桌凳新、讲台新、围墙新、电灯亮)和“四化”(绿化、硬化、美化、净化)建设目标。装备了电子备课室、学生计算机室、多功能会议室、8个多媒体教室,建成了校园局域网、校园广播系统、电子屏幕、安全监控器等,“五室四配套”全面达标,馆藏图书18463册,“两箱三仪”和音、体、美教学器材配备齐全。迭部县城关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科学育人、质量立校”的办学宗旨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劳动的育人目标,实施“从严治校、以人为本、文明修德、求实创新”的治校工程,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强化校本培训。教师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有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9人,州级以上优质课教学竞赛获奖教师7人,州级以上优秀教师、园丁奖8人,州级岗位能手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学校先后被评为“甘南州先进学校”、“甘南州标准化学校”、“甘南州德育工作示范学校”、“甘南州‘四项工程’建设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学生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在全州小学毕业会考中语数英三科合格率均名列前茅。 迭部县城关小学 2012年11月8日

赞皇县简介

[编辑本段] 基本概况 赞皇县地处N37°26′—N37°46′,E114°2′—114°31′,位于石家庄市西南部,与高邑、元氏、井陉以及邢台市的临城、内邱诸县相毗邻,北距石家庄市44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04公里,西临煤海山西,东近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全县辖11个乡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赞皇镇通府街1号。邮编:051230。行政区划代码:130129。区号:0311。拼音:Zanhuan g Xian(Zànhuáng Xiàn)。 [编辑本段] 行政区划 赞皇县辖2个镇、9个乡:赞皇镇、院头镇、南邢郭乡、南清河乡、西阳泽乡、黄北坪乡、许亭乡、嶂石岩乡、张楞乡、西龙门乡、土门乡。 [编辑本段] 历史沿革 县境内有山名赞,相传周穆王讨逆战胜于此,封为赞皇山。隋开皇十六年置县时,以山谓县称,称赞皇县。 春秋曾属鲜虞国和晋国,战国时又先后属中山国和赵国,晋为常山国房子县地。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赞皇县,因山得名。宋熙宁五年至元祐元年、元至元二年至七年曾两次并入高邑。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并入元氏县,1961年复置赞皇至今。 2000年,赞皇县辖2个镇、9个乡:赞皇镇、院头镇、南邢郭乡、南清河乡、西阳泽乡、黄北坪乡、许亭乡、嶂石岩乡、张楞乡、西龙门乡、土门乡。总人口230 532人,各乡镇人口:赞皇镇53540 院头镇21491 西龙门乡22657 南邢郭乡21087 南清河乡19550 西阳泽乡23727 土门乡13378 黄北坪乡12463 嶂石岩乡6954 许亭乡20376 张楞乡1530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2002年底,赞皇县面积1210平方千米,人口23.04万。辖2个镇、9个乡,5个社区居委会、212个村委会。县政府驻赞皇镇同府街1号。 [编辑本段] 地理气候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分为三大类:西部、西南部为深山区,面积184.9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22.23%,海拔大都在500m以上,山峰连绵,巨壑纵横为其特点,这里土质肥沃,除了较多的生长着乔灌木用材林外,还生长着核桃、柿等经济树木;中部为浅山区和丘陵区,面积578.41平方公里,占69. 52%海拔在100—500m之间冈峦起伏、沟谷交错为其特点,这里土质大都贫瘪,且多是岗坡旱地,灌溉条件较差,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东部为山前平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