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教案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教案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教案

湖北师范学院

理论课教案

院(系、所、部)生物系教研室生物技术课程名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授课对象生物技术专业职称职务副教授

2007年1月22日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教学进度表

班级名称0403主讲教师石鹤

学生人数45辅导教师

开课学期20071开课系部生物系

系部生物系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填写日期06年9月8日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

第一章绪论

下游技术:对于由生物界自然产生的或由微生物菌体发酵的、动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的、酶反应等各种生物工业生产过程获得的生物源料,经提取分离、加工并精制目的成分,最终使其成

为产品的技术,通常称为下游技术,也称为下游工程或下游加工过程。

很多工业生物技术产品,包括现代发酵工业产品,其质量的优劣、成本的高低、竞争力的大小,往往与下游技术直接相关。

第一节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工作领域

一、技术范畴

从“下游技术“的含义上来说,除“物质分离”外,还涉及到“产品加工”,目前人们理解的下游技术大多数属于“物质分离”范畴。

?分离是混合的逆过程。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混合过程是一个墒增加的过程,它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它的逆过程——分离过程,不能自发进行,需要作功才能实现,而且需要有专门的过程和设备。例如将酒精与水分开。

?与目的产物混合的杂质包括:

1.生物反应过程中的副产物;

2.未消耗完毕的原料;

3.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化学试剂;

4.生产设备材料物质。

二、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历程

1.古代酿造业

2.第一代生物技术

3.第二代生物技术

4.第三代生物技术

(1)固液分离技术

(2)细胞破碎技术

(3)初步分离纯化技术

(4)高度分离纯化技术

(5)其他新型分离技术

第二节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

一、原料及产品特性

1、杂质:粗原料中带入大量的不参与发酵过程的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悬浮物,给下游过程的分离提

取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增加了下游操作成本,包括发酵废液的处理成本。

2、产品浓度很低:一些新兴生物技术产品,待处理物料中产品浓度很低,往往低于杂质含量,如L—

异亮氨酸为2.4%,青霉素为3.6%,每千克产品中核黄素仅含几克、胰岛素仅含几十毫克,而且对热、PH、有些甚至对光不稳定。

3、易挥发和氧化:用萃取技术提取有效成分(风味物质)时,如啤酒花需要先进行粉碎,般粉碎机的

机械冲击点处温度高达300℃左右,风味物质极易挥发和氧化造成损失。

4、小分子产品:因分子结构简单,性质相对稳定,分离技术的可选范围较大。

5、大分子产品:如酶蛋白,除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的一级结构外,还具有一定立体构象的二、三级

结构,甚至于四级结构,才呈现出生物活性。为保持分离操作后这些生物活

性物质的功能,甚至过度增加剪切率的操作也是不适合的。

6、产物为菌体细胞时:当发酵液进入旋转构件,以及菌体泥浆排出时存在的附加剪切力也会导致菌

体死亡。

7、产品的稳定性:生物活性物质的活性还易受温度、pH、金属离子、无机盐浓度、有机溶媒等环

境因素的影响。制约了下游技术的可选范围。

8、产品安全性:当生物技术产品是食品或药物时,溶媒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应考虑它们在品质

或气味上是否污染产物。萃取及色谱的分离介质甚至于膜分离技术

中膜材料的选择,有时也受到限制。

二、下游技术的一船工艺过程

某一具体产品的分离提取工艺与下列情况有关:

(1)是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

(2)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

(3)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

(4)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

(5)产品的市场价格;

(6)废液的处理方法等。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固液分离以除去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2)提取(初步分离):

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

(3)精制(高度纯化):

目的是去除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通常采用色谱分离,结晶特别是重结晶。

(4)成品制作:

成品形式与产品的最终用途有关,有液态产品也有固态产品,美观的产品形态也是产品档次的一个标志。

第三节生物工业下游技术的发展动态

一、传统分离技术的提高和完善

蒸馏、蒸发、过滤、离心、结晶和离子交换等传统技术由于应用面广且相对成熟,对它们的提高和完善将会推动大范围的技术进步。

二、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新型分离介质的研究开发

膜、树脂和凝胶是目前主要的新型分离介质。

2.子代分离技术

各种分离纯化技术相互结合、交叉、渗透,形成子代分离技术。膜萃取技术;膜蒸馏及渗透蒸发技术;离子交换色谱等。

3.其他新兴下游技术

双水相萃取、超临界CO2萃取、反胶团萃取。

三、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它包括三方面内容,即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产品、清洁能源。

?清洁生产工艺是生产全过程控制工艺,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实行综合利用,使废物资源化。

第二章下游技术的理论基础

?生物工业下游技术:尚无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本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有许多在本质上属于物质分离的范畴。因此,本章及后续内容将会经常使用“分离”一词。

第一节下游技术中的物理学过程

第二节下游技术中的化学过程

第三节下游技术中的生物学过程

第一节下游技术中的物理学过程

一、基础物性

“分离”可利用各种物质固有性质的差异。物性差异越大,利用价值越大。

二、分类

以物理学过程为基础的分离操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平衡分离过程

建立在相平衡关系上的。利用相的组成差别进行混合物体系的分离。表2—1为平衡分离的代表性单元操作。

2.拟平衡(速度差)分离操作

在混合物体系本身所占有的空间之外加一个能引起物质分离的势能场,在它的作用下,形成分离场。如表2—2所示。

3 .非平衡分离操作

1、2以外均划归其中,利用物质移动速度差和广义的、基于“屏蔽效应”的分离操作。如表2—3所示。

三、平衡论

1.相平衡基础

多组分混合物体系达到气液、液液、固液、气固二相平衡的条件是各相温度、压力相等,各相中各成分的逸度相等。

F=C一P十2

F—自由度;C—组分数;P—相数。

2 .气液平衡

非理想溶液:p i=p i*a i= p i*r i x i ;

式中:p i* —纯组分i的饱和蒸气压;

a i—组分i的活度,而a i=r i x i ;

r i—组分i的活度系数.可由有关公式求得。

当r i =1时,即为理想溶液,则;

p i=p i*x i (即拉乌尔定律)

3.溶解度

(1)气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p i=y i p=H x i

式中:p i—组分i的气相分压

p—总压

H—亨利常数

x i, ,y i —分别为组分i的液相和气相摩尔分数

(2)固体在液相中的溶解度(c i)

H T

-In(r i c i)=—— (1 - —)

R T m

式中Tm—固体熔点,详情可参考有关专著

R —摩尔气体常数

H —固体摩尔融解热焓

4.高压气体中的溶解度

超过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气体称为超临界气体,其特征是各种物质在超临界气体中的溶解度较大,而且在临界点附近溶解度变化很大,利用这个性质的萃取技术称为超临界萃取技术。5.液液平衡

X A r B

分配系数K=—— = ——

X B r A

X A ,X B —溶质在A、B两相的平衡浓度。

r A、r B —活度。

6.吸附平衡

物质从流体相(气、液)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过程。

气相:Q=kp1/n

液相:Q=kc1/n

Q —吸附量(mol/kg吸附剂)

k—吸附平衡常数

p—吸附质分压

c —吸附质浓度

n—大于1的常数。

7.固体吸收平衡

气体、液体成分移向固体的过程称为(固体)吸收。

P

c= — =Sp

H

C—固体中的溶质浓度

P——气相溶质分压

H——亨利常数

S——溶解度系数

C D∞Kp

全吸收量 C = C H+C D=Sp+ ————

1+Kp

C H—亨利型吸收量

C D—吸附型吸收量

C D∞—最大吸附型吸收量(事实上为一常数)

K —常数

四、传递现象

平衡(包括拟平衡)操作中,分离体系在达到平拖之前,要经历一个非平衡过程。趋向平衡态的速度取决于体系内各组分的质量传递的阻力。严格地说,达到平衡态的时间要无限长。但从工业生产角度,达到适当平衡度即可。达到这个适当平衡度的速度越快,生产效率越高。

另一方面,对于利用组分传递速度差进行分离精制的非平衡(速度差)操作,一个产生速度差的组分传递阻力差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只要适当的分离场的状态参数(全压、组成、温度、外部势能场等)保持不变,各组分间的物质相对传递速度差就保持不变。

因对流传递的阻力比扩散传递的阻力小得多,界面流体的境界膜厚度(膜内为扩散传递)要尽量薄。

1.传递通量

流体在分离场内的传递现象可用经典流体力学中动量(通量)传递、热量(通量)传递和质量t通量)传递规律(见表2—4)和作用于分离场的外加势能场来描述。

存在异相传递的情况下,物质在异相之间的境界膜中的扩散速度往往成为物质传递速度的限制性因素。

进一步分析可知,动量是朝着动量浓度降低的方向传递的;热(能)量是从高能量(温度)区向低能量区传递的;而组分A向浓度梯度下降的方向运动。

2.固相内的分子扩散

如浸取操作。由于固体中存在大量的水分,溶质通过这些水溶液进行的扩散符合Fick定律。

对于溶质A的扩散通量,简化后为:

dc A

N A=-D AB——

dH

式中:D AB— A通过B的扩散系数(m2/s),通常为常数

H—距离

C A—固体中的溶质浓度。

3.多孔体内的扩散运动

在具有连续空隙的多孔体(含粒子充填层)内,分子在这种细孔中的移动,可分为“细孔扩散”

和“表面扩散”两种机理。

(1)微孔内扩散:设多孔体内的空隙为,有效扩散系数为D e,则:

D

D e= ——

d

式中D——细孔空间的流体相中运动分子的扩散系数

d——与扩散有关的细孔曲折系数

(2)表面扩散:细孔内物质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细孔内壁表面物理吸附的分子在保持被吸附状态下

进行的运动,称为表面扩散。

吸附相=狭义吸附相+毛细管凝结相

4.粒子充填床层中的物质扩散

实体粒子充填床层内的扩散现象与多孔体内的情况基本相同。例外的情况是,当粒子充填层中的空隙比多孔体粒子内空隙大得多时,会引起流体透过方向上的返混。返混的规模与粒径大致成一定比例。

在多孔性粒子的充填层内,粒子间的一次空隙与粒子内的二次空隙构成二元结构细孔网络。在这种场合下,质量传递阻力应分别讲行考察。

5.膜内物质的质量传递

均质膜和多孔性膜中的质量传递机理不同。

均质膜持别是均质高分子膜内的质量传递是很复杂的,物质通过膜的传递速度是用膜两端的浓度差和膜内溶解分子的扩散系数来表达的。扩散系数与穿膜物质的种类和浓度有关。

均质膜并非绝对“均质”,也会有布朗运动和反混现象。

多孔性膜基本上与多孔体内质量传递相同。

第二节下游技术中的化学过程

一、化学性分子识别

液液萃取:利用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的分离。

如果在萃取溶剂中加入对原料中目标物质有特异性作用的成分(萃取剂、抽提剂),能达到高选择性。

1.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除了众所周知的范德华力、氢键力等,近年来备受注目的分子间作用力是疏水性相互作用力。

2 .分子识别

酶和底物的专一性结合。钥匙和锁的关系。只有底物分子才能进入这个口袋。酶分子正是通过对底物的多点识别才显示出它高效、专一的底物识别功能。

环状糊精也有一定的分子识别功能。

它是由6—8个葡萄糖环状结合而成的低聚糖.筒状,内部具空洞结构。

“皇冠醚”

皇冠醚有多种,均为大环状化合物。中心开孔,一些金属离子和氨基酸分子等正好能进入其中。

泡沸石(无机吸附剂如)

具有细孔结构的氧化铝、硅石类陶瓷,孔径接近分子水平时,则可用做分子筛。

二、下游技术中的化学反应

选择性分离纯化:

如柠檬酸工业中常用钙盐沉淀,以便于与发酵液中残糖及其他可溶性杂质的分离。

利用草酸与Ca2+反应,生成不溶性钙盐可除去杂质Ca2+。ZnSO4和黄血盐用于除去杂氨基酸和杂蛋白。

产品制造:

氨基酸或短肽能络合或螯合某些金属离子生产保健产品。补充人体缺乏又不易被人体吸收的

钙、铁、锌等微量元素,山梨醇和木糖醇可以通过葡萄糖和木糖经金属镍催化加氢工艺(高压)获得。

第三节下游技术中的生物学过程

一、特异性相互作用(锁钥关系)

(一)可逆性结合作用(除共价结合外)

1.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2.氢键结合

3.硫水性相互作用

4.对金属原子配伤

5.弱共价键结合

影响蛋白质立体构象的环境因素:

(1)热:热是影响蛋白质构象的最普通的因素。

(2)温度:温度的上升,使原子、分子的热运动更活泼,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氢键、金属原子配位作

用等变弱。但疏水性的相互作用因温度上升而加强。

(3)PH :PH对离子问的作用影响很大,pH也对蛋白质侧短上的氨基酸残基的离解度影响很大。

(4)静电性的环境变化:如在溶液中加入在水中能离解为阳离子和阴离子的强电解质(如食盐等无机

盐)。溶液离子强度增加,离子间相互作用变弱,氢铰也受到同样影响。

(5)试剂:在试剂中,尿素、盐酸肌、十二烷基磺酸钠等会对蛋白质构象造成影响。

二、亲和色谱

利用某些生物物质之间特异的亲和力进行选择性分离的色谱技术。

第三章发酵液预处理

发酵液成分:微生物菌体及残存的固体培养基外,还有未被微生物完全利用的糖类、无机盐、蛋白质,以及微生物的各种代谢产物。

目的: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继各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选择:对于胞外产物,经预处理应尽可能使目的产物转移到掖相,然后经固液分离除去固相;

对于胞内产物,则应首先收集菌体或细胞,经细胞破碎后,目的产物进入液相,随后再将细胞碎片分离。

第一节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改变

微生物发酵液的特性可归纳为:

①发酵产物浓度较低,大多为1%一10%,悬浮掖中大部分是水;

②悬浮物颗粒小,相对密度与液相相差不大;

③固体粒子可压缩性大;

④液相粘度大,大多为非牛顿型流体;

⑤性质不稳定,随时间变化,如易受空气氧化、微生物污染、蛋白酶水解等作用的影响。

这些特性使得发酵液的过滤与分离相当困难。

改善发酵液过滤特性的物理化学方法:

通过对发酵液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即可改善其流体性能,降低滤饼比阻,提高过滤与分离的速率。

一、降低液体粘度:加水稀释法和加热法

二、调整pH:等电点沉淀法

三、凝聚与絮凝

四、加入助滤剂:助滤剂是一种不可压缩的多孔微粒,它能使滤饼疏松,滤速增大。如:硅藻土、

纤维素、石棉粉、珍珠岩、白土、炭粒、淀粉等。

五、加入反应剂:不影响目的产物,可消除发酵液中某些杂质对过滤的影响,提高过滤速率。

凝聚与絮凝

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凝聚值:使胶粒发生凝聚作用的最小电解质浓度。反离子的价数越高,该值就越小,即凝聚能力越强。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絮凝剂:是一种能溶于水的高分子聚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数万至一千万以上,它们具有长链状结构,其链节上含有许多活性官能团,包括带电荷的阴离子或阳离子基团以及不带电荷的非离子型基团。

目前,最常用的絮凝剂是有机合成的聚丙烯酰胺。

第二节发酵液的相对纯化

发酵液中杂质很多,其中有些杂质不仅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利收得率,同时对后继提取和精制有很大影响。

一、高价无机离子的除去

发酵液中主要的无机离子有:Ca2+;Mg2+;Fe2+等。

二、杂蛋白质的除去

(1) 沉淀法:蛋白质是两性物质,在酸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阴离子(三氯乙酸盐、水扬酸盐)形成沉

淀;在碱性溶液中,能与一些阳离子(Ag+、Cu2+、Zn2+、Fe3+等)形成沉淀。

(2) 变性法:使蛋白质变性的方法很多,如:加热,调节PH,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等。其中最常

用的是加热法。

(3) 吸附法:加入某些吸附剂或沉淀剂吸附杂蛋白质而除去。

第三节固液分离工程及设备

范围:培养基、发酵液、某些中间产品和半成品。其中发酵液由于种类多、粘度大和成分复杂,分离最为困难。

方法:分离筛、重力沉降、浮选分离、离心分离和过滤等,其中用于发酵液固液分离的主要是离心分离和过滤分离。

一、离心分离

二、过滤分离

一、离心分离

原理:利用转鼓高速转动所产生的离心力.来实现悬浮液、乳浊液的分离或浓缩。

优点:分离速率快、分离效率高、液相澄清度好等。

缺点:设备投资高、能耗大。此外,连续排料时,固相干度不如过滤设备。

种类:多,按其作用原理不同,可分为过滤式离心机和沉降式离心机两大类。

1.碟片式离心机

2.管式离心机

3.倾析式离心机

二、过滤

原理:悬浮液通过过滤介质时,固态颗粒与溶液分离。过滤操作可分为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两种。澄清过滤:所用的过滤介质为硅藻土、砂、颗粒活性炭、玻璃珠、塑料颗粒等,填充于过滤器内即构成过滤层;也有用烧结陶瓷、烧结金属、粘合塑料及用金属丝绕成的管于等组成的成型颗粒滤层。

滤饼过滤:过滤介质为滤布,包括天然或合成纤维织布、金属织布,及毡、石棉扳、玻璃纤维纸、合成纤维等无纺布。滤饼过滤按推动力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即重力过滤、加压过滤、真空过滤和离心过滤。

1.板框过滤机

2.真空转鼓过滤机

3.硅藻土过滤机

硅藻土:较纯二氧化硅矿石。化学性能稳定,具有极大的吸附和渗透能力,是良好的介质和助滤剂。

使用方法:

(1)作为深层过滤介质,以过滤含少量(<0.1%)悬浮固形物的液体。硅藻土不规则粒子间形成许多曲

折的毛细孔道,藉筛分和吸附作用除去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

(2)在支持介质(滤布)的表面上预涂硅藻土薄层(预涂层),以保护支持介质的毛细孔道在较长时间内不

被悬浮液中的固体粒子所堵塞,从而提高和稳定过滤速率。

(3)将适当的硅藻土分散在待过滤的悬浮液中,使形成的滤饼具有多孔隙性,降低滤饼的可压缩性,以提高过滤速率和延长过滤操作的周期。

用量:预涂,500g/m2左右,2-4mm厚;加入,0.1%左右。

三、其他固液分离方法

1.切向流过滤:又称错流过滤、交叉过滤和十字流过滤,是一种维持恒压下高速过滤的技术。其操作特点是使悬浮液在过滤介质表面作切向流动,利用流动的剪切作用将过滤介质表面的固体(滤饼)移走,过滤速率就近似恒定。

(1)用泵循环使悬浮液流经过滤介质。

(2)在过滤介质表面加以搅拌造成流动,产生切向流。

2.双水相萃取

3.吸附法:优点在于设备简单、能耗低,主要的问题是很难选择合适的吸附剂,以保证目的产物不

致于被吸附而损失。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 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成本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和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 按药物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和蛋白质类(3)酶和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 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 二、生物药物提取分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在对生物药物进行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沉淀法,亲和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2、不破坏活性成分。 3、利于后续预处理。 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5、对设备要求不高。 6、成本较低。 7、最好对人体无害。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的主要工艺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检验包装 二、什么是目的基因?有几种获取方法?用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目的基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目的基因既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一般也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原本没有的基因。 获取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文库,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法;⑸逆转录(RT)-PCR法合成cDNA。 基本要求:不含多余干扰成分,纯度高;片段大小适合重组操作;结构、序列正确,达到一定数量。

初中生物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2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应用。 2、引导学生关注和评价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三)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知道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过程。 2、通过举例说明转基因技术在制药、遗传病诊治、农业、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认识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3、通过活动分析、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了解体细胞克隆技术的基本过程。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关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领会现代生物技术和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感悟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去关注和评价生物科学的发展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树立利用生物科学为人类服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2、活动:寻找科学家培养克隆羊“多莉”的成功奥秘。 3、现代生物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 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四、教学准备: 1、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布置课前收集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方面的资料。 五、教学步骤: 创设情景引入:

媒体展示:科学家改造的转基因的生物,如蕃茄、猴等。这些都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 一、活动:分析科学家利用细菌合成人胰岛素的研究过程。 提问:同学们知道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 出示资料: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多媒体展示) 提问:胰岛素是从哪儿来的?传统方法产生胰岛素的特点是什么?科学家用什么方法生产胰岛素?(学生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5图25—7, 提问:想一想科学家是怎样操作的?(学生讨论) 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合成胰岛素的操作步骤。(幻灯片展示其过程) 二、转基因产品: 媒体展示“转有人的a—抗胰岛素的酶的转基因羊”并提问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讲解“转基因羊”的一些特点。(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有关图片) 三、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技术与制药: 提问:(1)利用转基因技术制药有哪些特点? (2)目前有哪些转基因药品? (3)其前景怎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讨论提出的问题。 归纳小结上述三个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遗传病诊治: 出示资料:基因诊断肿瘤。(多媒体展示)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尽早诊断疾病呢?(学生思考并讨论) 1)转基因技术与农业: 提问:(1)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一些农作物新品种,你能举例吗? (2)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分析教材P129的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7—P129的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问题) 2、)转基因技术与环境保护: 提问:转基因技术在治理环境方面有哪些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29的内容并讨论。(学生回答)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生物技术制药

1.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 借助某 些微生物、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 的医药品。 2. 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3.疫苗:是指将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体、支 原体、衣原体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火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制剂。 4.反义核酸:包括反义DNA分子,或由部分RNA和部分DNA形成的RNA-DNA 嵌合分子,以及经高度化学修饰的寡聚核酸类似物。 5.载体分为: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①质粒载体涉及三个要素:复制子、选择标记、多克隆位点、几种质粒载体(克隆载体、表达载体、突变载体、报告载体)②λ噬菌体载体:常用于构建基因组文库和cDNA 文库。λ噬菌体载体通常分为插入型载体和置换型载体,插入型载体是指载体中一个酶切位点用于外源DNA的插入,置换型载体是指外源DNA通过置换载体上非必需序列插入载体。 6.目的基因常用的制备方法:化学合成法、PCR法、基因文库法、cDNA 文库法。 7.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程序:获得目的基因→构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规模培养→产物分离纯化→除菌过滤→半成品检测→成品加工→成品检测。 8.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过程:(1)摇瓶操作:了解工程菌生长的基础条件(温度、pH、培养基组分及C/N),分析表达产物的合成、积累对受体细胞的影响。(2)培养罐操作:确定培养参数、控制方案及顺序。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1)补料分批培养: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进行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使菌体进一步生长的培养方式。(2)连续培养: 将种子接入发酵反应器中,搅拌培养至一定浓度后,开动进料和出料的蠕动泵,以控制一定稀释率进行不间断的培养。 两阶段连续培养,控制和优化诱导水平、 稀释率、细胞比生长速率。(3)透析培养:利用膜的半透性原理使代谢产物和培养基分离,通过去除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来解除其生产菌的不利影响。(4)固定化培养:维持质粒稳定性(5)分批培养:DO-Stat 法: 调节搅拌转速和通气速率控制溶氧在 20%,补料的流加速率是关键。Balanced DO-Stat 法: 控制溶氧、搅拌转速、糖的流加速率,使乙酸维持在低浓度。 控制菌体比生长速率的方法:在最优表达水平获得高密度、高表达。9.基因工程菌发酵工艺的影响因素:(1)培养基的影响(2)接种量的影响(3)温度的影响(4)溶解氧的影响(5)诱导时机的影响(温度、氧、营养)(6)pH的影响(细胞生长期、外蛋白表达期)(7)诱

北师大初中生物八下《生物技术》教案

第25章现代生物技术 第一节发酵技术(第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1) 尝试制作甜酒、泡菜、酸奶等食品的发酵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2)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品尝一杯自制的酸奶等实践活动。 难点:工业化的发酵产品。 三、安排 1 四、教学模式 讲练结合式 五、教学过程

一、身边的发酵技术(板书) 提问:利用他们制作食品时,主要根据什么原理呢?[ (一)制作酸奶(板书) 1. 提问:为什么要将鲜奶煮沸呢? 2. 提问:人类在把细菌和真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时,应该给他们提供怎样的条件呢? 3.乳酸菌的发酵原理是什么? 4. 评价、鼓励。 制酸奶利用的是细菌中的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牛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5、请例举一种利用同样原理制作的食品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适宜的温度、现成的有机物、潮湿的环境。 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回答:利用乳酸菌将牛奶中的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乳酸,因此酸奶酸溜溜的。 四川泡菜、韩国泡菜还有我们自己制的泡菜。xx (二)制作泡菜(板书) 1、提问:为什么要用一圈水来封坛口? 2、提问:微生物从哪里来? 3、提问:在配料中为什么要加入白砂糖?小组讨论、思索、回答 造成无氧环境,因为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才能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微生物从菜坛子或配料中来。 白砂糖为微生物提供营养。 过度句:有没有那些同学参观过沼气池,知道沼气池是怎样利用微生物发酵的吗?(四)沼气发酵(板书) 用课件展示沼气池结构示意图(或观看课文P121图255)小组讨论、思索、回答主要成分是甲烷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定义 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的技术过程。 实质:是研究如何从混合物中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离出来的科学技术。 1.生化工程分离技术 预处理 结晶干燥 离心法:离心过滤、离心沉降、超离心 萃取法:有机溶剂、双水相、液膜、反胶团、超临界 层析法:凝胶过滤层析、反相层析、亲和、疏水相互作用、聚焦、离子交换 膜分离:微滤、超滤、 反渗透、透析、电渗透 2.生物物质常用的分离技术 氨基酸:结晶和离子交换法 蛋白质和多肽:离子交换层析、电泳 糖类:吸附层析 脂质:有机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层析 抗生素:有机溶剂萃取、离子交换、结晶和吸附层析 3. 生物分离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原则: 步聚少,次序合理,产品规格(注射,非注射),生产规模,物料组成,产品形式,产品稳定性,危害性,物性:溶解度、电荷、分子大小、功能团、稳定性、挥发性,废水处理 4.浓缩率:浓缩程度一般用浓缩率(concentration factor)表达,是一个以浓缩为目的的分离过程的最重要指标。浓缩率为m,mt=mx则目标产物未得到任何程度的分离纯化。 5.分离因子:分离因子又称分离系数。产品中目标产物浓度越高,杂质浓度越低,则分离因子越大,分离效率越高。 6. 回收率:无论是以浓缩还是以分离为目的操作过程,目标产物均应以较大的比例回收, 回收率R:

生物分离操作多为间歇过程(分批操作),若原料液和产品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C和VP。 1 生物产品与普通化工产品分离过程有何不同? 2 设计生物产品的分离工艺应考虑哪些因素? 3 分离纯化的回收率与浓缩率如何计算? 4 现代生物分离工程研究方向有哪些特点? 5 分离纯化指标有哪些? 简述pH对发酵液过滤特性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答:(1) pH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程度和电荷性质,因此适当调节pH值可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2)氨基酸和蛋白质在酸性条件下带正电,碱性条件下带负电,等电点时净电荷为零,两性物质在等电点下的溶解度最小,等电点沉淀法在生物工业分离中广泛使用。(3)如味精生产,利用等电点沉淀法提取谷氨酸,一般蛋白质也在酸性范围达到等电点;膜分离中可通过调整pH 值改变易吸附分子的电荷性质,减少膜堵塞和膜污染;此外,细胞、细胞碎片及某些胶体物质等在特定pH下也可能趋于絮凝而成为较大颗粒,有利于过滤进行。 第二章 1.预处理的目的:促进从悬浮液中分离固形物的速度,提高固液分离的效率: ⑴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包括增大悬浮液中固体粒子的尺寸,降低液体黏度。 ⑵相对纯化,去除发酵液中的部分杂质(高价无机离子和杂蛋白质),以利于后续各步操作。 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后处理的一相中(多数是液相); 2.预处理的方法 凝聚和絮凝 加热法 调节悬浮液的pH值 杂蛋白的去处 高价无机离子的去处 助滤剂 反应剂 3凝聚与絮凝:.凝聚与絮凝处理过程就是将化学药剂预先投加到悬浮液中,改变细胞、菌体和蛋白质等胶体粒子的分散状态,破坏其稳定性,使其聚集起来,增大体积以便固液分离。 凝聚和絮凝技术常用于菌体细小而且黏度大的发酵液的预处理中。 凝聚和絮凝是两种方法,两个概念。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2018年生物技术制药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填空题 1. 酶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微生物生产。 2.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什么? 基因组时代。 3. 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什么? 质粒载体和λ噬菌体载体。 4. 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可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不能用大肠杆菌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产素为什么? 因为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5. 菌体生存所需能量已菌有氧代谢所需能量在什么情况下产生代谢产物乙酸?

菌体生长所需能量 (大于) 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时, 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 6.cDNA 第一链所合成所需的引物是什么? cDNA 第一条链合成所需引物为 PolyT 。 7. 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考虑什么? 表达产物的功能。 8. 为了减轻工程菌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可采取什么措施? 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9. 根据中国生物制品规定要求,疫苗出厂需要经过哪些检验? 理化检定、安全检定、效力检定。 10. 基因工程药物化学本质是什么? 蛋白质。

11.PEG 诱导细胞融合? PEG 可能与可能与临近膜的水分相结合, 使细胞之间只有微笑空间的水分被 PEG 取代, 从而降低了细胞表面的极性,导致双脂层的不稳定,使细胞膜发生融合。 12. 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表达系统的表达产物,产物位置是什么? 胞内、周质、胞外。 13. 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什么? 重组胰岛素。 14. 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是什么? 温度 :哺乳类 37昆虫 25~28, ph7.2~7.4,通氧量:使 co2培养箱,不同动物比例不同。防止污染, 基本营养物质:三大营养物质维生素, 激素, 促细胞生长因子, 渗透压:大多数 260~320。 15. 不属于加工改造抗体的是什么? 单域抗体。 16. 第三代抗体是什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关注生物技术》教案-新版

第二节关注生物技术 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 2、学习调查方法,掌握调查技巧。 3、关注生物技术的社会伦理道德。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2、学习调查方法,学会书写调查报告。 3、伦理观、价值观的形成。 教学难点: 调查方法与技巧的掌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一些能充分说明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的事例,制作成课件。 2、将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制成课件。 3、提前一周布置调查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具体的指导。 学生准备: 1、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资料。 2、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由组成调查小组,通过讨论制定调查内容和对象,制定调查方案,设计好调查报告。在课前完成调查,并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在课堂上汇报作好准备。 3、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播放一段转基因生物培育过程的视频,引出生物技术话题。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汇报课前进行的“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关系”的调查结果。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调查结果,其他小组在倾听后可以提问,并对该组进行评价。教师在这个环节中是个组织者,更是个倾听者,其任务就是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成就的舞台。在学生汇报时教师不能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能轻率地进行评价。在学生汇报后再播放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应用的视频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益。 活动二:关注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 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辩题一:正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都是利益。反方——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不都是利益。辩题二:正方——只要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反方——虽然技术上可行,克隆技术也不能应用于人的克隆。 让学生选择自己的立场观点,持共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个辩论团,正反双方进行辩论。辩论前教师要提出辩论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特别要强调辩论过程中的语言文明和修养风度。教师在辩论过程中要充当裁判的角色,引导学生的辩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让每个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最后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往往是一把双刃剑,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带来了一些显在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科学技术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就看它被人怎样利用。如将生物技术用于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就将为人类带来福祉。反之将生物技术应用于战争,就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怎样应用生物技术,将是每个现代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即使人们应用生物技术的初衷是好的,某些生物技术也存在着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物技术的成熟继续被人们关注,人们会不断尝试着回答这些问题,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些领域里展示你的才华,将来解决这些难题的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活动三:自我评价,盘点收获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经过讨论共同完成,并在全班交流。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习题题目练习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生物下游加工过程的几个阶段 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提取(初步分离), 精制(高度纯化), 成品制作. 评价分离效果的重要参数:纯度,回收率,浓缩率。

第二章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分离 主要名词:凝聚、絮凝 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1.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 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剂,添加表面活性物质,添加反应剂冷冻-解冻,添加助滤剂 2.发酵液的相对纯化 (1)高价无机离子的去除方法 (2)杂蛋白的去除方法 沉淀法,变性法,吸附法。 3常用的固液分离方法: 重力沉降,浮选,旋液分离,介质过滤,离心。 (1)离心 离心机种类:碟片式。管式。倾析式。 (2)过滤(澄清过滤,滤饼过滤) 过滤机种类:按推动力分为4种重力过滤,加压过滤,真空过滤,离心过滤。 板框压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 第三章细胞破碎和包涵体复性 细胞破碎的主要方法和适用对象,了解基本机理

方法:珠磨法原理:进入珠磨机的细胞悬浮液与极细的玻璃小珠、石英砂、氧化铝等研磨剂(直径小于1mm)一起快速搅拌或研磨,研磨剂、珠子与细胞之间的互相剪切、碰撞,使细胞破碎,释放出内含物。在珠液分离器的协助下,珠子被滞留在破碎室内,浆液流出从而实现连续操作。 高压匀浆法原理:利用高压使细胞悬浮液通过针形阀,由于突然减压和高速冲击撞击环使细胞破碎,细胞悬浮液自高压室针形阀喷出时,每秒速度高达几百米,高速喷出的浆液又射到静止的撞击环上,被迫改变方向从出口管流出。不适用范围:易造成堵塞的团状或丝状真菌,较小的革兰氏阳性菌,含有包含体的基因工程菌(因包含体坚硬,易损伤匀浆阀) 珠磨法固体剪切作用可达较高破碎率,可较大规模操作,大分子目的产物易失活,浆液分离困难 高压匀浆法液体剪切作用可达较高破碎率,可大规模操作,不适合丝状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超声破碎法液体剪切作用对酵母菌效果较差,破碎过程升温剧烈,不适合大规模操作X-press法固体剪切作用破碎率高,活性保留率高,对冷冻敏感目的产物不适合 酶溶法酶分解作用具有高度专一性,条件温和,浆液易分离,溶酶价格高,通用性差化学渗透法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具一定选择性,浆液易分离,但释放率较低,通用性差渗透压法渗透压剧烈改变破碎率较低,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冻结融化法反复冻结-融化破碎率较低,不适合对冷冻敏感目的产物 干燥法改变细胞膜渗透性条件变化剧烈,易引起大分子物质失活 第四章沉淀法 1.蛋白质的表面特征 蛋白质组成 20种氨基酸构成的两性高分子电解质,包括疏水性氨基酸和亲水性氨基酸 蛋白质折叠趋势 疏水性氨基酸:向内部折叠的趋势 亲水性氨基酸:分布于蛋白质外表面的趋势 结果 在蛋白质三维结构中仍会有部分疏水性氨基酸残基暴露于表面,在蛋白质表面形成一定的疏水区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生物技术制药教案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 一教学方案 1. 本课程总学时 72 学时(四年制本科生),其中理论课讲授 54 学时,实验 课 18 学时 2. 本课程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实践性,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除课堂 教学衔接了其他的相关课程,同时还建立了实验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和科研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生命科学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3. 本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并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课堂教学及课后辅导 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4. 本课程实践性教学详见实验教学大纲 二课程作业与考核评价 1. 作业 1.1 预习作业:每堂课后布置课后预习作业,并要求做好预习笔记,以培养学 生的自学能力 1.2 课后作业:每堂课后布置书面作业,教师批阅后并给出参考答案,供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 1.3 课堂作业:根据需要在课堂安排一定的练习,并当堂讲评,以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与分析 问题的能力 2 考核形式与成绩评定

2.1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2.2 平时小测与作业以书面为主,口试为辅,占总成绩的10% 2.3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三教材和学习参考书 1. 教材 夏焕章,熊宗贵.生物技术制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学习参考书郭勇.生物制药技术(第2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G 沃尔什.生物制药学(原著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宋航.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天津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四本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进行考核,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考核分的70%;平时成绩占10%,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考勤等;实验占20%。 生物技术教案(章节备课) 学时:2 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一讲 教学目的 1. 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简史和要求 2. 熟悉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点重点:生物技术制药、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和特征难点难点: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特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发展史,1学时, 1. 生物技术的概念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生物技术药物,1学时,

生物技术制药 及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章绪论 药学一级学科分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 ★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 ?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 ?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 ?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 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 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 ?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 ?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 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 ?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 ?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克隆中要使用甲基化酶缺陷型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酶切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反应缓冲液组成 ?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等

生物技术制药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个概念5分,共50分 1. 生物技术制药 生物技术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药物制造的技术。 2. 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是指细胞在生命过程中,把储存在DNA顺序中遗传信息经过转录和翻译,转变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生物体内的各种功能蛋白质和酶都是同相应的结构基因编码的。 3. 质粒的分裂不稳定 通常将质粒不稳定性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不稳定性,也就是质粒由于碱基突变、缺失、插入等引起的遗传信息变化;另一类是分离不稳定性,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质粒不能分配到子代细胞中,从而使部分子代细胞不带质粒(即P-细胞)。在连续和分批培养过程中均能观察到此两类现象发生。一般情况下具有质粒的细胞(即P +细胞)需要合成较多的DNA、RNA和蛋白质,因此其比生长速率低于P-细胞,从而P-细胞一旦形成能较快速地生长繁殖并占据培养物中的大多数。 4. 补料分批培养 发酵培养基发酵培养基是供菌种生长、繁殖和合成产物之用。它既要使种子接种后能迅速生长,达到一定的菌丝浓度,又要使长好的菌体能迅速合成需产物。因此,发酵培养基的组成除有菌体生长所必需的元素和化合物外,还要有产物所需的特定元素、前体和促进剂等。但若因生长和生物合成产物需要的总的碳源、氮源、磷源等的浓度太高,或生长和合成两阶段各需的最佳条件要求不同时,则可考虑培养基用分批补料来加以满足。 5. 人-鼠嵌合抗体 嵌合抗体(chimeric atibody )是最早制备成功的基因工程抗体。它是由鼠源性抗体的V 区基因与人抗体的 C 区基因拼接为嵌合基因,然后插入载体,转染骨髓瘤组织表达的抗体分子。因其减少了鼠源成分,从而降低了鼠源性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并有助于提高疗效。 6. 悬浮培养 非贴壁依赖性细胞的一种培养方式。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生长或维持。某些贴壁依赖性细胞经过适应和选择也可用此方法培养。增加悬浮培养规模相对比较简单,只要增加体积就可以子。深度超过5mm,需要搅动培养基,超过10cm,还需要深层通入CO2和空气,以保证足够的气体交换。通过振荡或转动装置使细胞始终处于分散悬浮于培养液内的培养方法。 7. 贴壁培养 也称为细胞贴壁,贴壁后的细胞呈单层生长,所以此法又叫单层细胞培养。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必须采用这种方法。 8. 固定化酶 不溶于水的酶。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与水不溶性大分子载体结合或把酶包埋在水不溶性凝胶或半透膜的微囊体中制成的。酶固定化后一般稳定性增加,易从反应系统中分离,且易于控制,能反复多次使用。便于运输和贮存,有利于自动化生产。 9. 双功能抗体 将识别效应细胞的抗体和识别靶细胞的抗体联结在一起,制成双功能性抗体,称为双特异性抗体。如由识别肿瘤抗原的抗体和识别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CTL 细胞、NK 细胞、LAK 细胞)表面分子的抗体(CD3 抗体或CD16 抗体)制成的双特异性抗体,有利于免疫效应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 10. 组织工程 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在正确认识哺乳动物的正常及病理两种状态下的组织结构与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研究、开发用于修复、维护、促进人体各种组织或器官损伤后的功能和形态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新兴学科。 11抗体:由B细胞接受刺激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第四章现代生物技术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应用。 2.能够区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举例说出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教学重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难点】 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PPT课件、视频、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搜集生物技术和日常生活关系的资料,搜集生物技术涉及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资料。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大家可以举一些例子吗 学生:举例,如:玉米、番茄、大豆等等。 教师:播放克隆羊多莉视频,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创造多莉所应用的是什么技术。 学生:讨论回答是克隆技术 教师: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它们都属于现代生物技术,那么究竟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转基因技术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1资料分析内容,学生阅读讨论转基因番茄

的形成原理。接着用多媒体演示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什么是基因工程什么是转基因技术 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总结。 学生: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人工分离,修饰过的基因(外源基因)导入生物体(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的基因组中,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由于外源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性状的可遗传的变化,这种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教师:通过课前你们搜集的资料,大家说说你们所知道的转基因生物。学生纷纷发言,介绍各种转基因动、植物。 教师:应用转基因技术构建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就是用转基因生物生产和加工的食品。三、克隆技术 教师:刚才的视频短片中除了介绍基因工程以外,还介绍了一种现在经常说到的生物技术是什么 生: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内容,思考什么是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资料分析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克隆牛的形成原理。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1)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有计划地改造细胞的遗传结构,培育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一般是指通过无性繁殖形成后代。 师:通过同学们的阅读与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工程与克隆技术。那你们除了知道有克隆羊以外,还知道其他的克隆生物吗 学生回答,教师展示克隆猪、克隆猴等其他克隆生物的图片。 教师:我们学习了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你们能找出它们的区别吗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1)(DOC)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纲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⑴重组DNA技术 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 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4现代生物技术教案

6.4 现代生物技术 一、学习目标 1、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说转基因和克隆生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克隆技术与伦理。 4、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进入21世纪,生物种类的发现与研究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研究生物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通过影片与生活经验,你知道的生物技术都有什么? 生:回答(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等)。 师:你们回答的都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现代生物技术。 设计思想渗透STS理念,是我们生物教师的教学之重。通过多媒体介绍生物科技,学生直观地看到21世纪的生物技术,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投身这一领域研究的动力。 (一)转基因技术 导学问题(一) 1. 转基因抗冻番茄获得的外源基因是什么基因?如何转移到小鼠的体内? 2. 转基因抗冻番茄研究有什么意义? 3.转基因烟草为什么有良好的抗虫作用? 请同学们分组阅读、观察课本转基因抗冻番茄育成示意图的图片,探究问题。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阅读、讨论、交流。 教师进行学习指导、关键点拨。 (二)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导学问题(二)克隆技术及应用 1、阅读课本“探究竟·资料分析”,观察克隆牛的培养过程示意图。 思考完成以下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 (1)述说克隆牛的培养过程。 (2)在进行克隆实验时,克隆牛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3)克隆牛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4)与普通牛的繁殖相比,克隆牛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2、理解了克隆牛的培育过程后,看P99叶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克隆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导学问题(三)隆技术与伦理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你认为克隆人可以吗? 然后完成辩论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要求:参考课本P99的辩论说明,每小组共同找出一个论点进行辩论,最后进行小组表达交流。老师具体组织,并给以适当的指导。) 结合辩论的观点,得出我们如何对待隆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三)点收获,提出困惑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概念; 转基因技术: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成功培育出许多抗虫抗病的作物新品种; 我国科学家也成功地获得了转基因黄瓜、烟草、番茄、油菜等多种新品种; 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这不仅可能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反应,而且还可能解决可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四)比一比,试一试 1、克隆牛的卵细胞核来自于() 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其它细胞 2、克隆羊“多利”是将绵羊的乳腺卵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的。根据遗传学原理,“多利”面部毛色应时()A黑色 B白色 C黑白相间 D不能确定 3、下列繁殖新植物的方法中,不属于克隆的是() A利用扦插的方法,培育葡萄幼苗 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烟草 C利用马铃薯的块茎来繁殖新个体 D利用种子来繁殖玉米植株 4、克隆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