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桂劲松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1年1月

模拟路由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内容

1.模拟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每轮交换后路由表的变化。

2.实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的最短路径算法。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锻炼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技术,锻炼学生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完成通信编程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协议本质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实验者利用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提供的通信功能,模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初始化、路由信息扩散过程和路由计算方法;

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信息扩散过程;

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计算方法。

三、实验原理

编程语言:JAVA

编程工具:MyEclipse

实验实现方式:单机模拟实现

核心方法: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分析:布置好各个模拟路由,以及路由的路程权值如何获取。

接着就是核心算法的实现,如何计算任意两个路由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用到的是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按照从给定起点到图中顶点的距离,顺序求出最短的路径,首先,它求出从起点到最接近起点的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然后求出第二近的,一次类推,推而广之,再第i次迭代开始之前,算法已经确定了i-1条连接起点和离起点最近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些顶点、起点和从起点到顶点的路径上的边,构成了给定图的一颗子树Ti,因为所有边的权值都是非负数,可以从与Ti的顶点相邻的顶点中找到下一个和起点最接近的顶点。和Ti的顶点相邻的顶点的集合称为“边缘顶点”,以他们为候选对象,Dijkstra算法可以从中选出一个最接近起点的顶点。为了确定第I 个最接近的顶点,对于每一个边缘顶点u,该算法求出它到最近的树中顶点v的距离以及从起点到v得最短路径长度dv的和,再从中选出具有最小和的顶点。

此次实验主要是运用路由算法来处理路由当中的一些问题,利用Dijkstra算

流程图:

核心算法代码如下。

其中每个顶点用一个类来封装含有两个属性,一个是路由编号,一个是到某个路由的最短路径初始值为无限大。

void Dijkstra(int * arcs[],int * R[],int RL[],int vexnum){

//迪杰斯特拉算法

int v0; //定义源节点

bool * visit=new bool [vexnum];//已经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的集合

cout<<"请输入起始节点:";

cin>>v0;

cout<

for(int cnt=0;cnt

RL[cnt]=arcs[v0][cnt];

if(RL[cnt]

R[cnt][0]=v0;

R[cnt][1]=cnt;

}

} //for

RL[v0]=0;//源节点的标志

visit[v0]=TRUE; //初始化已经找到最短路径的点集合

for(int i=1;i

int min=INFINITY;

int v=v0;

for(int j=0;j

if(!visit[j])

if(RL[j]

v=j;

min=RL[j];

}

visit[v]=TRUE; //离v0顶点最近的v加入到s集

for(int k=0;k

if(!visit[k]&&(min+arcs[v][k]

//modify shortest r[j] and RL[j]

RL[k]=min+arcs[v][k];

updateRouteLen(R[k],R[v],k,vexnum);

}//if

}//for

delete[] visit;

visit=NULL;

}//Dijkstra

完成核心算法后,对于每个路由器运行一次Dijkstra算法就可以计算出该路由到其他各个路由的最短路径。

四、实验过程及结果

本实验用6个节点进行模拟,首先输入节点个数,再依次输入节点的标识符和到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和距离。以end为结束符。

运行结果如下:

请输入路由节点总个数:

6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a

请输入节点:a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

b

请输入节点:a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f

3

请输入节点:a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b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a

8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c

3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f

5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d

2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

请输入节点:b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c

请输入节点:c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b

3

请输入节点:c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d

10

请输入节点:c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d

请输入节点:d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c

10

请输入节点:d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b

2

请输入节点:d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

6

请输入节点:d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e

请输入节点:e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b

4

请输入节点:e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d

6

请输入节点:e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f

4

请输入节点:e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请输入路由节点标识符:

f

请输入节点:f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a

3

请输入节点:f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b

5

请输入节点:f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

4

请输入节点:f 的邻居节点的标识符及其到邻居节点的距离:End

路由表结果

五、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主要的就是一个著名算法的运用,当然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链路路由算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

从这次的实验中我不但学会了一个新的算法,进一步锻炼了我的编程能力而且我也对路由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六、附录:源代码

package dstverctor;

/**

* 描述两个路由节点之间关系的类

*

*/

public class DistanceNode {

//public RouteNode src;//源节点

// public DistanceNode(RouteNode src){

// this.src = src;

//}

public String dst;//目标节点

public int distance;//两者之间的距离

public String path;//经过的第一个路径节点,即线路

public DistanceNode next;//下一个节点

public DistanceNode(){

}

public DistanceNode(String dst,int distance,String path){ this.dst = dst;

this.distance = distance;

this.path = path;

}

/**

* 根据节点标识符,得到路由节点到指定节点的距离

* @param key 指定节点标识符

* @return 如果找到,则返回这个关系类节点,否则返回null。* int

*/

public DistanceNode findNode(String key){

DistanceNode dn = this;

while(dn!=null){

if(dn.dst.equals(key)){

return dn;

}

dn = dn.next;

}

return null;

}

/**

* 根据key向链表中修改或增加一个节点,如果存在dst.equal(key)的点并且他的distance大于要插入的distance,则更改其distance,否则向链表末尾插入新节点* @param key

* @param distance

* @param path

* void

*/

public void addNode(String key,int distance,String path){

DistanceNode dn = findNode(key);

if(null!=dn){//如果找到了节点

if(dn.distance>distance)

dn.distance = distance;

}else{

DistanceNode dn1 = this;

while(dn1.next!=null){

dn1 = dn1.next;

}

DistanceNode node = new DistanceNode();

node.distance = distance;

node.dst = key;

node.path = path;

dn1.next = node;

node.next = null;

}

}

public void print(){

DistanceNode dn = this;

System.out.println("目地节点:"+dn.dst+" 距离:"+dn.distance+" 线路:"+dn.path);

while(dn.next!=null){

dn = dn.next;

System.out.println("目地节点:"+dn.dst+" 距离:"+dn.distance+" 线路:"+dn.path);

}

}

}

package dstverctor;

/**

* 描述两个路由节点之间关系的类

*

*/

public class DistanceNode {

//public RouteNode src;//源节点

// public DistanceNode(RouteNode src){

// this.src = src;

//}

public String dst;//目标节点

public int distance;//两者之间的距离

public String path;//经过的第一个路径节点,即线路

public DistanceNode next;//下一个节点

public DistanceNode(){

}

public DistanceNode(String dst,int distance,String path){ this.dst = dst;

this.distance = distance;

this.path = path;

}

/**

* 根据节点标识符,得到路由节点到指定节点的距离

* @param key 指定节点标识符

* @return 如果找到,则返回这个关系类节点,否则返回null。

* int

*/

public DistanceNode findNode(String key){

DistanceNode dn = this;

while(dn!=null){

if(dn.dst.equals(key)){

return dn;

}

dn = dn.next;

}

return null;

}

/**

* 根据key向链表中修改或增加一个节点,如果存在dst.equal(key)的点并且他的distance大于要插入的distance,则更改其distance,否则向链表末尾插入新节点* @param key

* @param distance

* @param path

* void

*/

public void addNode(String key,int distance,String path){ DistanceNode dn = findNode(key);

if(null!=dn){//如果找到了节点

if(dn.distance>distance)

dn.distance = distance;

}else{

DistanceNode dn1 = this;

while(dn1.next!=null){

dn1 = dn1.next;

}

DistanceNode node = new DistanceNode();

node.distance = distance;

node.dst = key;

node.path = path;

dn1.next = node;

node.next = null;

}

}

public void print(){

DistanceNode dn = this;

System.out.println("目地节点:"+dn.dst+" 距离:"+dn.distance+" 线路:"+dn.path);

while(dn.next!=null){

dn = dn.next;

System.out.println("目地节点:"+dn.dst+" 距离:"+dn.distance+" 线路:"+dn.path);

}

}

}

package dstverctor;

/**

* 路由的唯一标识符类

*

*/

public class RouteKey {

String key;//路由节点的唯一标识符

RouteKey next;//路由表中的下一个路由节点

public RouteKey(){

}

public RouteKey(String key){

this.key = key;

}

public void print(){

RouteKey rk = this;

System.out.print(rk.key+" || ");

while(rk.next!=null){

rk = rk.next;

System.out.print(rk.key+" || ");

}

}

}

package dstverctor;

/**

* 路由节点

*/

public class RouteNode {

DistanceNode old;//老路由表

DistanceNode current;//新路由表

中南大学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高赛文的小仙女 指导老师:雷向东 姓名:igot7

目录 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三、实验过程 (3) 四、实验结果 (14) 实验 2 使用 LRU 方法更新 Cache (15) 一、实验目的 (15) 二、实验内容 (15) 三、实验过程 (15) 四、实验结果 (18) 实验 3 通道处理过程模拟 (20) 一、实验目的 (20) 二、实验内容 (20) 三、实验过程 (21) 四、实验结果 (22) 实验 4 单功能流水线调度机构模拟 (23) 一、实验目的 (23) 二、实验内容 (23) 三、实验过程 (23) 四、运行结果 (24) 实验总结 (24)

实验 1 对指令操作码进行霍夫曼编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指令编码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使用编程工具编写一个程序,对一组指令进行霍夫曼编码,并输出最后的编码结果以及对 指令码的长度进行评价。与扩展操作码和等长编码进行比较。 问题描述以及问题分析: 我们举例说明此问题,例如: 有一组指令的操作码共分七类,它们出现概率如 下表所示: P1 P2 P3 P4 P5 P6 P7 0.45 0.30 0.15 0.05 0.03 0.01 0.01 对此组指令进行HUFFMAN 编码正如下图所示: 最后得到的HUFFMAN 编码如下表所示: 最短编码长度为: H=0.45*1+0.30*2+0.15*3+0.05*4+0.03*5+0.01*6+0.01*6=-1.95. 要对指令的操作码进行HUFFMAN 编码,只要根据指令的各类操作码的出现概率构造HUFFMAN 树再进行HUFFAM 编码。此过程的难点构造HUFFMAN 树,进行HUFFAM 编码只要对你所生成的HUFFMAN 树进行中序遍历即可完成编码工作。 三、实验过程 观察上图 1,不难看出构造 HUFFMAN 树所要做的工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1 一、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针对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设计和解决问题的潜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练习和掌握新而实用的开发技术,为毕业设计做好技术准备和课题调研等工作。按规范化方法逐步完成毕业设计工作。 2、实习要求:深入学习java技术了解软解开发的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的主要资料 在实习阶段我理解了四个月的日语学习,三个月的技术强化和三个月的项目实践。透过四个月的日语学习我透过了日语J—TestE级的考试,也学习了很多JAVA技术。在这期间我们做了一个模拟项目:课题是物流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使用的框架是Struts和Hibernate,用的技术是java,开发平台是myeclipse,数据库是mysql。 Java语言从它向世人打招呼的那一天开始它就把自己定位在了致力于网络应用软件开的语言,它的跨平台、安全性、完全的面向对象,使它成为了互连网应用软件开发的一个新的宠儿。Java是一种跨平台,适合于分布式计算环境的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具体来说,它具有如下特性:简单性、面向对象、分布式、解释型、可靠、安全、

平台无关、可移植、高性能、多线程、动态性等。 Struts有一组相互协作的类(组件)、Serlvet以及jsptaglib 组成。基于struts构架的web应用程序基本上贴合JSPModel2的设计标准,能够说是MVC设计模式的一种变化类型。Struts是一个webframwork,而不仅仅仅是一些标记库的组合。但Struts也包含了丰富的标记库和独立于该框架工作的实用程序类。 Struts有其自己的控制器(Controller),同时整合了其他的一些技术去实现模型层(Model)和视图层(View)。在模型层,Struts 能够很容易的与数据访问技术相结合,包括EJB,JDBC和ObjectRelationBridge。 在视图层,Struts能够与JSP,XSL等等这些表示层组件想结合。 Hibernate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对象关系映射框架,它对JDBC 进行了十分轻量级的对象封装,使得Java程序员能够随心所欲的使用对象编程思维来操纵数据库。Hibernate能够应用在任何使用JDBC 的场合,既能够在Java的客户端程序使用,也能够在Servlet/JSP 的Web应用中使用,革命好处的是,Hibernate能够在应用EJB的J2EE 架构中代替CMP,完成数据持久化的重任。 Hibernate的核心接口一共有5个,分别为:Session、SessionFactory、Transaction、Query和Configuration。这5个核心接口在任何开发中都会用到。透过这些接口,不仅仅能够对持久化对象进行存取,还能够进行事务控制。 由于是对日软件外包,所以我们要先学习日语。日语是世界三大

中南大学算法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算法分析与设计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涂茂麟 学号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303 指导老师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 DFS与BFS 3 实验二最近点对问题 7 实验三拓扑排序 10 实验四 N皇后问题 12 实验五 0-1背包问题 16 实验六最短路径 20 实验一 DFS与BFS 实验目的:实现深度优先算法、宽度优先算法 实现原理: 深度优先搜索: 从图中某顶点v出发: (1)访问顶点v; (2)依次从v的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对图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至图中和v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 (3)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访问,则从一个未被访问的顶点出发,重新进行深度优先遍历,直到图中所有顶点均被访问过为止。

广度优先搜索: 已知图G=(V,E)和一个源顶点s,宽度优先搜索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探寻G的边,从而“发现”s所能到达的所有顶点,并计算s到所有这些顶点的距离(最少边数),该算法同时能生成一棵根为s且包括所有可达顶点的宽度优先树。对从s 可达的任意顶点v,宽度优先树中从s到v的路径对应于图G中从s到v的最短路径,即包含最小边数的路径。该算法对有向图和无向图同样适用。 具体设计: 1. 数据结构 采用邻接链表作为图的数据结构。 public class Graph {//图 public VNode[] arrVnode=new VNode[100] ;//头结点数组 public int vexmun,arcmun;//节点总数、边界总数 public int time;//记录打开、关闭节点的时间 } public class VNode {//节点类 public int data;//节点的内容 public boolean visited=false;//是否访问过 public boolean ifclosed=false;//是否被放在关闭的表中 public int distance=10000;//距离某一点的最短距离

中南大学计算机取证技术实验报告

计算机取证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张健

目录 目录------------------------------------------------------------------ 0实验一事发现场收集易失性数据------------------------------------------- 1实验二磁盘数据映像备份------------------------------------------------ 6实验三恢复已被删除的数据--------------------------------------------- 10实验四进行网络监听和通信分析------------------------------------------ 15实验五分析Windows系统中隐藏的文件------------------------------------- 19和Cache信息------------------------------------------------------------ 19实验六数据解密--------------------------------------------------------- 25总结-------------------------------------------------------------------- 27

实验一事发现场收集易失性数据 实验目的 (1)会创建应急工具箱,并生成工具箱校验和。 (2)能对突发事件进行初步调查,做出适当的响应。 (3)能在最低限度地改变系统状态的情况下收集易失性数据。 实验环境和设备 (1)Windows XP 或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2)网络运行良好。 (3)一张可用U盘(或其他移动介质)和PsTools工具包。 实验步骤及截图 (1)将常用的响应工具存入U盘,创建应急工具盘。应急工具盘中的常用工具有cmd.exe; netstat.exe;fport.exe;nslookup.exe 等 (2)用命令md5sum创建工具盘上所有命令的校验和,生成文本文件commandsums.txt 保存到工具盘中,并将工具盘写保护。 Windows上面没有这个命令 (3)用time 和date命令记录现场计算机的系统时间和日期,第(4)、(5)、(6)、(7)和(8)步完成之后再运行一遍time 和date命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毛绪纹 实验2-1 PPP 与 PPPoE 学习 实验配置说明 该实验主要用于观察PPPoE和PPP的数据封装格式;其中,PC1到ISP1段的链路使用PPPoE,ISP1已经配置为PPPoE服务器;ISP1和ISP2之间的链路使用PPP; 实验目的 了解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了解PPPoE协议的封装格式; 实验步骤 任务:观察PPP协议和PPPoE协议的数据封装格式 步骤1:准备工作

单击主窗口右下角 Realtime 和 Simulation 模式切换按钮数次, 直至交换机指示灯呈绿色 步骤2:建立PPPoE连接 单击拓扑图中的 PC1,在弹出窗口中单击 Desktop 选项卡,选择桌面上的 Command 工具,在其中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的 IP 地址信息, PC1 在初始状态下并未配置 IP 地址;选择 PPPoE 拨号工具,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拨号信息,即用户名User Name和密码Password :ISP1 预设了两个用户名,分别为 user 和 admin,密码与用户名相同;输入拨号信息后单击 Connect 按钮,建立 PPPoE 连接;关闭 PPPoE 拨号窗口,重新打开 Command 工具,输入 ipconfig 命令查看 PC1 是否获取到 IP 地址;如已获取到 ISP1 预设的地址池范围内的 IP 地址,则表示 PPPoE 拨号成功; 步骤3:添加并捕获数据包 进入 Simulation模拟模式;设置 Event List Filters事件列表过滤器只显示 ICMP 事件; 单击 Add Simple PDU添加简单PDU按钮, 在拓扑图中添加PC1 向 PC2 发送的数据包;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捕获数据;此时PC1 上出现信封图标,并在信封图标上闪烁“√”图标;此时可再次单击 Auto Capture/Play自动捕获/播放按钮停止捕获数据包; 步骤4:观察PPPoE协议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PC1 到Switch0 或者 Switch0 到 ISP1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的第二或第三个数据包;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 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 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 步骤5:观察PPP协议的封装格式 选择事件列表中 ISP1 到 ISP2 的数据包,即事件列表中第四个数 据包; 单击其 Info 项上的色块,在弹出的 PDU 信息窗口中选择 Inbound PDU Details 选项卡;观察 PPP 的封装,将鼠标焦点置于协议某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周建权 学号:0909122820 班级:信安1202

目录 第一章概要设计 (3) 1.1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 (3) 1.2 开发环境简介 (3) 第二章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 2.1 数据库 (5) 2.2 MVC架构模式 (5) 2.3 Web应用服务器 (6) 第三章系统分析设计 (6) 3.1 系统功能 (6) 3.2 系统构架 (7) 第四章系统实现 (9) 4.1 数据库设计 (9) 4.2 系统公共模块设计 (11) 4.3 前台销售模块详细设计 (12) 4.4 后台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14) 第五章完成情况 (15) 5.1前台基本功能界面 (15) 5.2后台基本功能界面 (20) 第六章使用说明 (22) 6.1网站访问方式 (22) 第七章总结 (22) 第八章参考文献 (22)

第一章概要设计 1.1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 Internet上的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主要内容包括:电子商情广告;电子选购和交易、电子交易凭证的交换;电子支付与结算以及售后的网上服务等。主要交易类型有企业与个人的交易(B to C方式)和企业之间的交易(B to B方式)两种。参与电子商务的实体有四类:顾客(个人消费者或企业集团)、商户(包括销售商、制造商、储运商)、银行(包括发卡行、收单行)及认证中心。电子商务是Internet 爆炸式发展的直接产物,是网络技术应用的全新发展方向。Internet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全球性、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也成为电子商务的内在特征,并使得电子商务大大超越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仅会改变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且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行与结构。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实现一个类似网上书店或者网上花店等电子商务网站,要求利用ASP或者JSP技术实现,后台数据库为 SQL server或者ORACLE。 1.2 开发环境简介 我们选择MyEclipse10 + SqlServer2008 + Tomcat6.0 + JDK7.0一系列开发工具及环境,利用servlet + jsp + javabean技术开发网上购花平台。 Servlet(Server Applet),全称Java Servlet,未有中文译文。是用Java 编写的服务器端程序。其主要功能在于交互式地浏览和修改数据,生成动态Web 内容。狭义的Servlet是指 Java语言实现的一个接口,广义的Servlet是指任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桂劲松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完成时间2011年1月 模拟路由算法的实现 一、实验内容 1.模拟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每轮交换后路由表的变化。 2.实现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中的最短路径算法。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锻炼环节。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技术,锻炼学生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完成通信编程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协议本质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要求实验者利用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提供的通信功能,模拟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的初始化、路由信息扩散过程和路由计算方法; 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信息扩散过程; 掌握链路状态算法的路由计算方法。

三、实验原理 编程语言:JAVA 编程工具:MyEclipse 实验实现方式:单机模拟实现 核心方法: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 分析:布置好各个模拟路由,以及路由的路程权值如何获取。 接着就是核心算法的实现,如何计算任意两个路由之间的最短路径问题。用到的是dijkstra算法。 Dijkstra算法按照从给定起点到图中顶点的距离,顺序求出最短的路径,首先,它求出从起点到最接近起点的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然后求出第二近的,一次类推,推而广之,再第i次迭代开始之前,算法已经确定了i-1条连接起点和离起点最近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这些顶点、起点和从起点到顶点的路径上的边,构成了给定图的一颗子树Ti,因为所有边的权值都是非负数,可以从与Ti的顶点相邻的顶点中找到下一个和起点最接近的顶点。和Ti的顶点相邻的顶点的集合称为“边缘顶点”,以他们为候选对象,Dijkstra算法可以从中选出一个最接近起点的顶点。为了确定第I 个最接近的顶点,对于每一个边缘顶点u,该算法求出它到最近的树中顶点v的距离以及从起点到v得最短路径长度dv的和,再从中选出具有最小和的顶点。 此次实验主要是运用路由算法来处理路由当中的一些问题,利用Dijkstra算 流程图: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题目:基于Winpcap的网络流量统计分析 指导教师:张伟 目录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P3 二、功能类设计 --------P3 三、界面设计 --------P3 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P4 二、功能类实现 --------P4 三、界面实现 --------P5 第三章源代码清单及说明 一、CaptureUtil.java --------P7 二、MyPcapPacketHandler.java --------P9 三、PacketMatch.java --------P9 四、Windows.java --------P13 第四章运行结果 --------P19 第五章心得体会 --------P21 第一章总体设计 一、实体类设计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二、功能类设计 (1)网卡获取 (2)包的抓捕 (3)包的处理 三、界面设计 (1)布局 (2)按钮功能连接 第二章第二章详细设计 一、实体类实现 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个包的数据结构设计。

本程序采用Java编写,基于win10pcap。Win10pcap是winpcap在win10系统上的适用版本。Java对于winpcap使用jnetpcap进行支持。对于T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在jnetpcap的jar包中大部分已经封装好了相关的实体类型。对应如下: ARP 实体类: UPD 实体类: IP 实体类: TCP 实体类: UDP 实体类: 而对于其中的广播数据包,其判断我利用捕获到的IP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判断,若其目的地址为,则认为其为广播数据包。 二、功能类实现 (1)网卡获取 电脑上的包的发送与接受都得通过网卡来进行,所以为了完成局域网数据包的捕获和统计,我首先要做的是获取到电脑上的网卡列表,然后选择一个网卡进行包的捕获。而相关代码在jnetpcap 的官网的示例代码1中可以找到,从中可以学习到的是jnetpcap的各种使用方法。 在我电脑上可以捕获到三个网卡,一个是本机自身的物理网卡,另外两个是虚拟机模拟出的虚拟网卡。 (2)包的抓捕 Jnetpcap中包的抓捕也是有着固定的格式的,这在官网的示例代码中也是可以找到的,只要设置好相关的参数,就可以进行抓捕 具体方法如下,利用Pcap对象的loop方法。就是实例化一个Pcap对象,然后调用其loop方法。第一个参数arg0 代表循环次数,第二个参数就是传入一个PcapPaketHandler或其子类的对象,这个对象类型是要由我们自己编写的对包处理的方法。 (3)包的处理 在这里对捕获的包的处理我是编写了一个PcapPacketHandler的子类,然后重写了nextPacket()方法。在这个方法里我把捕获到的包当作参数传递个具体的处理方法packetMatch.handlePacket(packet)。 packetMatch.handlePacket(packet)方法是由我自己编写的。handlePacket是packetMatch的一个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调用。在这个方法里面,它会把捕获到的包的包头和T CP、UPD、ICMP、ARP、广播数据包五种类型的包的包头进行一一比较,以确认是否抓到了了相对应的包。 这儿还用到的就是jnetpcap的内部的一个方法,就是packet.hasHeader(arg0),通过在arg0传入已在jnetpcap里封装好的包的类型的实例,可以很好的判断该包是属于什么包类型的,是T CP、UPD、ICMP、ARP还是广播数据包。 然后内部对于各种包的信息的输出也有很好的支持,可以直接使用相应的toString方法,就可以输出各种相关信息。 (4)网络流量统计 对于各个捕获到的包,分别针对各种类型的包设计了一个Double变量用于统计其传送过来相应包头的大小,并在停止抓包后将统计的数据输出在最下方的TextArea里面。 三、界面实现 本程序在设计GUI时使用了Java的一个很好的插件WindowBuilder。 (1)布局 一开始使用Border Layout布局,安排好各个按钮位置,文本框位置。后来采用Absolute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践实验报告》 实验一:传输介质的实验 实验思考题: 1.左右两侧线序完全一致,但不是标准线序。问:能否当正线使用? 2.8根线中有4根是实际用于数据传输。问:是哪4根? 3.直通线和交叉线实际的应用环境是什么? 4.列出3中功能不同的测线仪,并简述其功能。 实验二:常用网络命令介绍 实验思考题: 1.如何通过常用网络命令判断目标主机的操作系统? 2.作为一名网管,应对于网络拓扑有详尽的了解。如何通过网络命令判断故障点。 3.分析网关的作用。 实验三:在Windows Server 2003 环境下配置WWW服务 实验思考题: 1.WWW服务的支撑组件事ISS,最新的IIS版本是什么?支撑WWW所必须的 IIS组件事什么?(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公用文件万维网服务) 2.同一IP能否搭配两个或多个WWW服务器?能 3.如何设计非80端口访问服务器?默认网站右键属性tcp端口浏览器输入 http://10.0.56.77:8080 4.Windows 默认的站点主目录是什么?C:\Inetpub\wwwroot 5.描述hTTP协议工作的过称及原理。 实验四:在Windows Server 2003 下搭建DNS 服务器 实验思考题: 1.把本机搭成DNS服务器,能否为主机某一网站分配两个或多个域名?能 2.在同一DNS服务器内,能否为不同的网站(不同的IP)分配相同的域名?不能 3.在实验实内为本机安装了DNS组件,但没有添加任何记录。在TCP/IP 属性里, 将本机的IP设成唯一的DNS 服务器。在外网连通的情况下,你能否通过域名 访问百度网站?不能 4.在TCP/IP属性里面,将本机IP设成唯一DNS服务器,在外网连通的情况下, 能否通过域名访问百度网站。不能 5.某主机IP掩码网关配置正常,未设DNS服务器,该主机能否访问某一网站,如 可以,通过什么来访问?能通过代理访问 6.反向搜索区域的作用 实验五:搭建DHCP 实验思考题: 1. 能否通过交换机充当DHCP服务器?如可以,用二层交换机还是三层交换机? 2. DHCP服务器的IP是否必须要和IP值在同一子网,说明原因,如果在同一子网, 该IP是否需要做排除?如果不做排除,地址租约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3. 设计一个实验,使租约生效。 4. DHCP服务器是否需要为客户端分配网关及DNS,描述原因。 实验六:用serv—u搭建服务器 实验思考题: 1. serv—u中组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用6篇)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1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微机的各个部件; 2、掌握将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的方法和步骤; 3、掌握每个部件的安装方法; 4、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5、熟悉并掌握DOS操作系统的使用; 6、掌握文件、目录、路径等概念; 7、掌握常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8、熟悉并掌握虚拟机上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装方法及使用; 9、掌握使用启动U盘的制作和U盘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方法; 10、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将微机的各个部件组装成一台主机; 2.调试机器,使其正常工作; 3.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配置。

4.安装及使用虚拟机软件; 5.安装WINDOWS7操作系统; 6.常用DOS命令的使用; 7.学会制作启动U盘和使用方法; 8.WINDOWS7的基本操作; 9.操作系统的基本设置和优化。 三、实验步骤 (参照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结合实验过程中做的具体内容,完成此项内容的撰写) 四、思考与总结 (写实验的心得体会等)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篇2 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误格式化的硬盘或者其他设备进行数据恢复,通过实验了解windows平台逻辑层误格式化数据恢复原理,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数据恢复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熟练运用这些软件对存储设备设备进行数据恢复。 二、实验要求: 运用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对电脑磁盘或者自己的U

盘中的删除的数据文件进行恢复,对各种文件进行多次尝试,音频文件、系统文件、文档文件等,对简单删除和格式化的磁盘文件分别恢复,并检查和验证恢复结果,分析两个软件的数据恢复功能差异与优势,进一步熟悉存储介质数据修复和恢复方法及过程,提高自身的对存储介质逻辑层恢复技能。 三、实验环境和设备: (1)Windows _P 或Windows 20__ Professional操作系统。 (2)原始硬盘(或U盘)一个,目标硬盘一个。 (3)或者可用U盘(或其他移动介质)和软件R-Studio_5.0和winhe_安装包。 四、实验内容: (1)熟悉R-Studio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2)熟悉Winhe_的操作界面和该软件的使用,掌握该软件的数据恢复方法,并运用该软件按步骤对硬盘或优盘进行逻辑层数据恢复。 (3)体会软件进行windows平台逻辑层数据恢复的运行机制,并进行比较不同的数据恢复方法和原理。 五、实验步骤: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 1. 目的要求 掌握双绞线(直连线、穿插线)的制作方法。 2. 实验容 制作双绞线网线 3. 网线制作实验步骤 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把双绞线的4对8芯网线按一定规那么插入到水晶头中,所以这类网线的制作所需材料仅需双绞线和水晶头;所需工具也较简单,通常仅需一把专用压线钳即可,这在上一篇已作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双绞线网线的制作其实就是网线水晶头的制作。 这类网线制作的难点就是不同用途的网线跳线规那么不一样,下面先来看最根本的直通五类线〔不用跳线〕的制作方法,其它类型网线的制作方法类似,不同的只是跳线方法不一样而已。 直通RJ-45接头的制作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下面以Step-By-Step方式一步步向大家介绍这类网线的制作方法,后面的章节及容也尽量按这一方式进展。 第1步:用双绞线网线钳〔当然也可以用其它剪线工具〕把五类双绞线的一端剪齐〔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线长度要求的网线〕,然后把剪齐的一端插入到网线钳用于剥线的缺口中,注意网线不能弯,直插进去,直到顶住网线钳后面的挡位,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一圈〔无需担忧会损坏网线里面芯线的包皮,因为剥线的两刀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距离通常就是里面4对芯线的直径〕,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如图1所示。当然也可使用专门的剥线工具来剥皮线。 【小提示】网线钳挡位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水晶头长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剥线过长或过短。剥线过长一那么不美观,另一方面因网线不能被水晶头卡住,容易松动;剥线过短,因有包皮存在,太厚,不能完全插到水晶头底部,造成水晶头插针不能与网线芯线完好接触,当然也不能制作成功了。 图1

计算机网络 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专业:任课教师: 班级:姓名:学号: XXXXXX学院

实验一、数通实验平台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数通实验平台仿真软件eNSP的使用方法,熟悉利用交换机构造小规模局域网络的方法。 2、实验要求 利用数通实验平台仿真软件eNSP提供的工具,构造一个由一台交换机、三台或三台以上终端构成的小规模局域网络,并验证其连通性。 3、预备知识 (1)交换机的原理 (2)IP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的概念 (3)利用ICMP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原理 4、实验步骤 这是实验的第一个现象,由三个终端和一个交换器组成的小规模局域网络,现在处于开启状态.

这是在设置client3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其中ip地址的末尾两个数字为自己的学号44。 图片是点开client1 后,在client1的命令行中ping client3所得的现象。 6、结果分析

(1)抓包结果成功以及client1 ping client3的成功也表明了这个小型局域网络是连通的。 (2)本次实验也成功地让我掌握了软件eNSP的基本使用方法、构建小型局域网络的方法、利用ICMP测试网络是否连通的方法。

实验二、以太网帧的构成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熟悉数通实验平台仿真软件eNSP的使用方法,掌握利用交换机构造小规模局域网络的方法,了解利用路由器构造小规模互联网络的方法,验证以太网帧的构成。 2、实验要求 利用数通实验平台仿真软件eNSP提供的工具,构造二个各由一台交换机、两台或两台以上终端构成的小规模局域网络,用一台路由器连接两台交换机,构成小规模互联网络;验证互联网络中两个局域网络的互通性,并分析其中的以太网帧构成。 3、预备知识 (1)路由器的原理 (2)IP网络、IP地址、子网掩码的概念 (3)利用ICMP测试网络连通性的原理 (4)以太网帧结构 4、实验步骤 (1)建立两个各由一台交换机、两台或两台以上终端构成的小规模局域网络;(2)配置终端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3)放置一台路由器,连接两台交换机; (4)配置路由器; (5)从一号网络的client1,ping二号网络的client3,测试不同网络的连通性; (6)抓包,分析以太网帧结构。 5、实验现象(请截图每一步的现象,并进行必要的解释)

中南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302班 指导老师: 学号: 姓名:

目录 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 (3)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3)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3) 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3) 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4) 五、实验总结 (6) 实验二Socket通信实验 (7)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7)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7) 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8) 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 (8) 五、实验总结 (15)

实验一分槽ALOHA协议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VB、VC++、VS或JAVA等集成开发环境编写仿真程序的方法; 2.理解并掌握分槽ALOHA协议原理。 二、实验内容与实现原理 1.实验内容: 编写仿真程序,对一定网络环境下MAC层的多路访问协议的分槽ALOHA协议进行实现。通过仿真,学习协议采取的介质访问管理,包括介质分配和冲突解决机制,并对协议的性能与理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实现原理 设置各站点初始产生包的时间点及产生包的时间间隔(均为随机值),得到所有站点成功发送1000个数据包的总时间以及这段时间内所有数据包的个数(包括各站点每次新产生的包以及由于冲突而重发的包),从而计算出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针对不同的包产生间隔,得到不同的每包时内尝试次数及其对应的吞吐量,将其画成一条曲线。 三、编程语言和实验环境

1.编程语言Matlab 2.编程环境Windows(MS Visual系列,VC/VB/https://www.360docs.net/doc/fc19219832.html,;) 四、实验具体设计实现及结果(含流程图及关键代码说明) 1.实验代码 for m=2:1:500 %m表示标签数,m=2,3 (500) n=1000; %aloha算法,m表示m个标签,n表示重发次数 A=rand(m,n); %生成一个0-1分布的矩阵,A表示m行n列的矩阵,元素为0-1之间的随机数 A1=0.5*A; %生成一个0-0.5分布的矩阵,假设随机退避时间服从0-0.5分布 B=cumsum(A1,2); %矩阵B是对A1每列相加得到的,每列的累加和,表示随机发送的时间 T=B(1,n); %T为标签均发送时间,即为观察时间,把矩阵B的第一行的最后一个元素赋给T C=1:1:(m*n); %生成一个向量 for i=1:m %将矩阵B转化为向量,赋值到向量C for j=1:n C(1,(i-1)*n+j)=B(i,j); end end D=sort(C); %将向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用于计算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 E=diff(D); %向量的微分,求两数据包之间的时间差,用于判断是否产生碰撞 T0=0.001; %每个数据包的宽度 N=0; %初始化N(发送成功的数据包) M=0; %初始化M,总共的数据包 for i=1:(m*n-1) %此循环用于计算M与N if D(1,i)<=T %只要小于观察时间T就加1 M=M+1; if i==1&E(1,1)>=T0 %对于时间轴上的第1个和第m*n个数据包只需判断一个时间差,其他需要判断两个 N=N+1; elseif i==(m*n-1)&E(1,(m*n-1))>=T0 N=N+1; elseif i~=1&i~=(m*n-1)&E(1,i)>=T0&E(1,i-1)>=T0 N=N+1; end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1. 引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提高对网络协议和技术的应用能力。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者能够掌握网络拓扑的搭建、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网络协议的实际应用。 2. 实验目标 本实验的主要目标包括: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网络拓扑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熟悉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 •熟悉网络协议的使用和分析。 3. 实验步骤 3.1 网络拓扑设计 首先,根据实验要求和需要,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考虑到实验规模和设备限制,可以选择一个包含两台主机和一台交换机的拓扑结构。确保拓扑结构满足实验要求,同时能够保证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硬件设备配置 根据网络拓扑设计,准备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两台主机、一台交换机和必要的网络线缆等。确保硬件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保证网络连接的稳定性。 3.3 软件环境准备 在两台主机上安装操作系统,并配置所需的网络软件环境。确保主机能够正常连接到网络,并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通信测试。 3.4 网络设备配置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确保交换机能够正常工作,并能够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

3.5 网络协议应用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应用。可以选择TCP/IP协议作为实验的基础协议,并通过配置和使用该协议,实现主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3.6 实验结果分析 根据实际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的总结。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我深入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掌握了网络拓扑设计、网络设备配置和网络协议应用等关键技能。通过实际操作和分析,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5. 参考文献 [1] 计算机网络教材 [2]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 参加人员: 一、实验名称: 简单以太网的组建 二、实验内容 1、观察教学机房,了解计算机网络结构,并画出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 2、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并了解每台计算机上使用的网络标识、网络协议。 3、制作 2 根直通双绞线和 2 根交叉线,并测试。 4、分别用制作好的直通线、交叉线以及串口线、并口线,连接两台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 1、教学机房网络拓扑结构观察计算机教学机房的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并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1)记录联网计算机的数量、配置、使用的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建成的时间等数据。

(2)了解教学机房设备是如何互联的。 (3)认识并记录网络中使用的其他硬件设备的名称、用途和连接的方法。 (4)根据以上数据及观察结果画出拓扑结构图。。 (5)分析网络使用的结构及其所属类型。 (6)打开计算机进入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记录主要网络配置参数。 2、直通线的制作按照 EIA/TIA568B 的标准,制作两段直通线。 (1)利用双绞线拨线器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 2~3cm。有些双绞线电缆内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若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裸露出部份太短,可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的下方剥开。 (2)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左方,蓝色对线拨向右方。 (3)将绿色对线和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橙色对线和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放在靠外的位置。 (4)小心拨开每一对线,而不必剥开各对线的外皮。特殊注意的是,绿色条线应跨越蓝色对线。正确的线序是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这里最容易犯错的是将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IP实验报告》 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计算机网络中IP地址的重要性和作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IP地址的配置和使用方法,以及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过程。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IP地址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 理解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 二、实验环境 1. 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2.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 三、实验步骤 1. 配置计算机IP地址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打开控制面板,进入网络和共享中心,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选择本地连接,右键点击属性,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手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2. 配置路由器IP地址 使用浏览器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3. 配置交换机IP地址 同样使用浏览器登录交换机管理界面,进入网络设置,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4. 测试通信 在配置完成后,进行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间的通信测试,确认能够相互通 信和数据传输。 四、实验结果 经过实验操作和测试,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的IP地址,并进行 了通信测试,实现了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五、实验总结 IP地址作为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IP地址的理解和掌握了IP地址的配置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不同网络设备间的通信原理。在今后的网络管理和维护中,将更加熟练地 进行IP地址的配置和网络设备的管理,确保网络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六、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深刻体会到了IP地址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 了网络配置和管理的复杂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深入研究网络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网络管理能力,为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和安全保障做出贡献。 以上就是本次计算机网络IP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理解网络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熟练掌握网络配置、测试和故障排除等技能。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和相关案例。 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的要求 1. 实验目的和方法 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中,首先应清晰地阐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即实验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2. 实验环境和工具 在实验报告中,要详细描述实验所使用的软硬件环境和工具,包括实验平台、操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协议分析工具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 实验步骤和过程 实验步骤和过程是实验报告的核心内容,应详细描述实验的每

一个步骤和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中的操作流程、实验的成功与失败情况等。 4. 实验结果和分析 实验结果和分析是实验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总结实验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5. 实验总结和建议 在实验报告的最后,应进行实验总结和建议,总结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果,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和未来拓展的方向。 二、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案例 1. 实验名称:网络文件传输实验 实验目的:学习FTP、HTTP协议,掌握文件传输的基本原理 和方法。 实验环境:Windows 7/10,FileZilla等软件。 实验步骤: 1)安装FileZilla软件。 2)配置本地站点和FTP服务器,连接FTP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一双绞线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绞线的类型和特点; 2、掌握EIA/TIA 568A与EIA/TIA 568B网线的线序标准; 3、掌握直通线、交叉线的制作和测试方法; 二、实验器材 压线钳、RJ45、网线; 三、实验内容 1、制作直通线和交叉线; 2、测试双绞线的通畅性;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压线钳及RJ45接头 1 压线钳 目前市面上的压线钳有好几种类型,实际的功能以及操作都是大同小异,我们以图为例进行说明,该工具有三处不同的功能; 图压线钳 在压线钳的最顶部的是压线槽,压线槽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线槽,分别为6P、8P 以及4P,中间的8P槽是我们最常用到的RJ45压线槽,而旁边的4P为RJ11电话线路压线槽;如图所示; 图压线槽类型 在压线钳8P压线槽的背面,可以看到呈齿状的模块,主要是用于把水晶头上的8个触点压稳在双绞线之上;如图所示; 图 8p压线槽背面

最前端是剥线口,刀片主要是起到切断线材,如图所示; 图剥线口 2RJ45接头 俗称“水晶头”,如图所示;RJ45接头没有被压线之前金属触点凸出在外,接头是连接非屏蔽双绞线的连接器,为模块式插孔结构;接口前端有8个凹槽,简称8P,凹槽内的金属接点共有8个,简称8C,因而也有8P8C的别称; 图 RJ-45接口 2、制作双绞线 制作直通线时,要求双绞线两端排序要么都是568A标准,要么都是568B标准;如按照568B进行制作,则两端的顺序如下: 端1: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568B 端2: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568B 1剥线 先确定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最短米,最长不超过100米;利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双绞线端头剪齐,再将双绞线端头伸入剥线入口,握紧卡线钳,如图所示,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取出端头从而剥下保护胶皮; 图剥线 注意:剥线刀口非常锋利,握压线钳的力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剪断芯线;只要看到电缆外皮略有变形就应停止加力,慢慢旋转双交线,把一部分的保护胶皮去掉;还需要注意的是:压线钳档位距离剥线刀口长度通常恰好为水晶头长度或稍长一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剥线过长或过短;若剥线过长看上去肯定不美观,另一方面因网线不能被水晶头卡住,容易松动;若剥线过短,则因有保护层塑料的存在,不能完全插到水晶头底部,造成水晶头插针不能与网线芯线完好接触,当然也会影响到线路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