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检测目标】

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试题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2、下列说法中,与“高瞻远瞩”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坐井观天

B.盲人摸象

C.高屋建瓴

D.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4、下列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B.唇亡齿寒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D.渔蚌相争,渔翁得利

5、今年中国股市暴跌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据分析,“中国股市下跌对此次全球股市下跌起了促进作用”。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B.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6、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D.管中窥豹

8、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星座运程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动指南,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这些大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运,这一切的未知数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财运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

A、否认了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D、是用虚构的主观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

9、鱼儿离不开水这之间的联系属于()联系

A.直接联系

B.间接联系C、部联系 D.外部联系

10、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可能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A全局和局部不可分割B局部联系对整体联系会产生影响

C局部离不开整体D整体总是大于局部,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二、不定项选择

11、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

A.联系的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主观性D.联系的普遍性

12、《中国青年报》报道,发菜是一种黑绿色藻类植物,形如头发,其食用价值和一般青菜一样,然而在却身价百倍,因为它谐音“发财”。发菜产于西北沙区,是固沙的主要植物。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务院严禁采挖,使人发出一片遗憾之声。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B主观臆造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错误的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D用孤立的观点认识事物是错误的

13、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

A.复杂多样的B.不可捉摸的C.因人而异的D.固定不变的

14、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当中B局部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D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A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观点

B违背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观点,割裂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C搞好局部就能好D割裂了头和脚的关系

16、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想问题、办事情要有全局观点

C不同事物互为因果D考虑问题切忌简单化和片面化

17、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而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藏库。这段话告诉我们()

A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性B要正确对待联系的客观性

C在把握事物时不能仅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D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8、目前已经传入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已多达400多种,入侵物种导致我国每年170多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灾难,这从方法论上警示我们()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C.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应该尊重联系、保护联系

三、非选择题

19、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滥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20、据《人民日报》报道,天津市蓟港铁路在征地拆迁补偿中,由于蓟县有关部门在评估中不讲原则,弄虚作假,慷国家之慨,使大笔拆迁补偿费落入个人腰包,使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蒙受了不小的损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后该部门的有关人员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罚,断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运用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分析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并说明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三、非选择题

19、(1)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有直接关系。

(2)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的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3)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20、(1)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中,既要重视个体,局部对整体的重要意义,又要把个别、局部问题放在同整体的联系中去认识。

(2)上述材料中的错误做法违背了整体和局部相互联系的原理,只顾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照此发展下去,最终会使局部利益也受到侵害。

(3)我们在人生发展中,既要充分尊重个人对集体、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复习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第二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目标定位】 框题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 度、价值观目 标 识记理解分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 体与部 分;系统 与要素 的含义 用 实例表 述整体 与部分、 系统与 要素的 关系 1.通过实例分析,学会从整 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在理解整体和部分关系的 基础上,分析实例,理解办事情 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3.学习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 实例,注意事物的整体性、有序 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培养辩证思维的 能力,既把握事物的整 体,学会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尝试用 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 工作;又要充分认识到 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 发展来推动整体的发 展 解析事 物的整体和 部分的关系, 尝试用系统 优化的方法 安排工作 【课前预习填空】 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部分是。 (2) 整体与部分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整体;部分。 (3)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4)整体与部分的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5)系统含义:系统是由统一整体。(6)系统的基本特征:、和。 (7)怎样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这种系统优化的方法对于安排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8)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意义。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又要。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评课稿

高一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评课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过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课堂预设实录 课前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歌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导入新课: 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沉浸在优美旋律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深感自豪!铁路,将全国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而我——也是乘坐着风驰电掣的动车,仅用了两个小时,就从“京津门户,九达天衢”的德州,来到“国际风筝之都”潍坊和大家相见。火车,与我们每个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火车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的运行,从而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一话题,一起走进本节课探讨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环节之一:整体、部分的含义 在探讨如何使火车更加高效、快捷、安全运行前,我们先来了解火车的发展历史以及发生在火车身上的小故事。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 1、火车发展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等阶段。 2、2011年7月23日,发展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据初步调查,其原因之一就是火车上的一个部件——通信设备因雷击出现了故障。 请大家自主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火车发展全过程与各阶段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全过程、各阶段) 2、通信设备作为火车局部,一旦出现问题,却影响了火车运行的全局。该部件与火车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局部、全局) 3、一列火车由包括通信设备在内的许多部件组成。这说明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关键词:一、多) 4、由上述分析中,你能概括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吗? 请同学们短暂思考。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 生:火车发展全过程是整体,发展的各阶段是部分。 师:那这就说明,从时间角度而言,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 生:整体是全过程,部分是各阶段。 师:哪位同学再来谈谈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 生:通信设备是部分,火车是整体。 师:你注意两个关键词了吗?这两个关键词是什么? 生:局部、全局。 师:那这就说明那个,从空间的角度看,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 生:整体是全局,部分是局部。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谈谈对第三个问题的认识?老师提示一下,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列的“一”、许多的“多”。 生: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一”,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多”。 师:哪位同学在上述三名同学的分析中,简练概括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 生: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整体和部分的第一个区别。(展示知识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 题》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通过学生对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的观察和理解,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本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本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3、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合作策划高二的学习方法,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成龙演唱的《国家》 新课导入: 师:刚才在课间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由成龙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这首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幻灯片)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习题精选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精选 一、稳扎稳打基础题 1.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阶段,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都分为阶段性 B.事物在其不同发展阶段上地位、作用是不同的 C.这样做符合邓小平理论的要求 D.要正确认识事物 2.之所以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是因为() A.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B.用发展观看问题才能达到辩证地看问题的目的 C.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发展观 D.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并不存在相对静止状态 4.“一万个后来者,不如一个开拓者。”从哲学上看,这句话的积极意义在于() A.鼓励人们看问题从整体着眼 B.要求人们不去重复别人做过的事情 C.鼓励人们要具有创新精神 D.鼓励人们提高活动的预见性和自觉性 5.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 ①把世界上的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②弄清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④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和凝固不变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的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C.人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决非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7.之所以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 D.整体总是大于部分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杨柳枝词》组诗八首,其首篇中有一句:“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诗人刘禹锡有《杨柳枝词》组诗九首,其首篇中有一句:“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此回答8—10题。 8.这两句诗蕴含着的深刻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开拓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 B.发展就是新事物全盘抛弃旧事物 C.事物发展、运动与变化相统一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原因,运动是事物变化的形式 9.“历史的脚步不会停止,并且不断地呈现新的内容。”这说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10.“必须放弃任何‘只顾今天’的哲学”,这是说() A.看重今天是错误的 B.事物的未来重于现在 C.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D.运动是绝对的 11.有的人总喜欢将我们年轻的社会主义祖国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简单的比较,最后得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结论。这样看问题的错误之处在于() A.混淆了两者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一组题为“可持续发展”四幅漫画,分别道出了被定为“某开发区”的经历,狩猎中心、木材超市、根雕蕊苑和沙漠公署我。这组温画告诉人们的哲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 C.违背客观规律就必须遭到惩罚 D.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任何组织,任何事业,只有不断地吐故纳新,才能生生不已,保持旺盛的活力。”这一论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新陈代谢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动力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③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代替④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④ 3.邓小平同志说:“不要拒绝变化,拒绝变化就不能进步。”这一观点反映了如下哲学道理() A.事物的变化就是进步 B.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能实现发展 C.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由于人的推动 D.只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4.资本主义在长达几百年的发展中,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我们所以说资本主义是旧事物,这是因为() A.又产生了比它更先进的社会主义社会 B.它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 C.它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 D.它自身具有无法解决的矛盾 5.恩格斯提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述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和其他社会制度相同

B.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变成别的社会制度 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的 二.辨析题 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就是发展。 参考答案 1.C 2.B 3.B 4.D 5.C 6.①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因此,发展体现了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②并不是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有前进的、向上的,也有倒退的、向下的,由旧到新、由新到旧,由坏到好、由好到坏,由落后到进步、由进步到落后等,都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只有那些上升的、向前的和进步的根本性质的变化才是发展。所以,发展的实质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③题中观点肯定发展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正确的,但误以为一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都是发展,又是不科学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_1【DOC范文整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能力,在处理问题时,既立足整体,又重视部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和处理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初步形成从案例中感悟提炼哲理并运用哲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三、教学难点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从刚才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七巧板的神奇。其实,七巧板的神奇之处不仅在于它可以拼接组合成各种图形,而且在这拼接组合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能给我们带来人生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借助七巧板,一起来学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这个框题。 师:刚才每个学习小组都拿到了一个装有七巧板的信封。现在就以七人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各执一板,完成右侧拼图。 我请一个小组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小组在座位上完成。比一比哪些小组拼得既快又好。 生:指名一个小组上黑板拼图,其它小组在座位上围成七人小组,完成拼图。 以下环节解决整体部分的含义 师:同学们,这是一幅由七块板拼接成的少女舞帕图。图案中,每块板就是整个图案的一个有机组成一一 生:部分 师:而整个图案就是一个—— 生:整体 师:整体与部分的内涵是不同的。请大家结合图形和拼 图的过程说说对整体、部分内涵的理解 生:首先我们从图形来看,每块板是图案的局部,整个图案是全局。再从拼图的过程看,整个拼图是一个过程,完成拼图

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把事物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一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 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同学们,你们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分别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和事。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师:那么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呢?首先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昨天、今天、明天。这幅插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甲:这幅插图告诉我们,今天由昨天发展而来,必将向明天发展而去。 生乙:由于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我们观察一个事物不但要了解它的过去,观察它的现状,还要预测它的未来。 师:是的,我们只有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才能使我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适应形势的发展。如果我们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或明天都是荒唐可笑的。因此,我们要把事情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师:那么我们如何用发展的观点考察分析一个同学的表现呢? 生:我们考察分析一个同学的表现,应该把他的成长看做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原有的基础,又要考察他现实的表现和水平。具体地说,一个后进同学,如果已经转变,正在进步向上,即使现在还存在一些缺点,也应该肯定和鼓励。相反,一个原来先进的同学,如果由于骄傲自满或其他原因正走下坡路,即使错误属于小过错,也必须严肃教育。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认识一个人是如此,认识其他事物都应如此。由于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而事物每个阶段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状况又是不同的,因而,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任何事物时,还必须注意什么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事物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对昨天,不能用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待衡量事物的过去,更不能苛求前人;对今天,必须立足于现实,既注意其与过去的历史继承,又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的趋势;对明天,要有预见性,就是科学地预测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 师:总之,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就要学会通观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记住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板书) 师:整个世界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破除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努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板书) 师:对于每个中学生来说,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生:在学习中,既要学好各门学科,打好基础,又要注意涉猎新的知识,既要认真学习别人的学习方法,又要创造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将来参加工作以后,我们还要加强学习新知识,大胆革新,勇于创造。 师:我们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就要有创新精神,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去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新事物只有在改革的进程中,才能逐步走向成熟。我们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案12(人教版必修4)1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要认识和明确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要认识和理解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能力方面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 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 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框的重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三点要求。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使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难点 “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回顾提问:唯物辩证法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变化发展的反面是什么?(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世界)对我们有什么指导意义?下面看故事体会 导入新课: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三国时,吴国大将吕蒙自幼从军,没有文化,常常闹出笑话。吴主孙权常常劝他学习。 鲁肃当上都督以后,仍认为吕蒙不过是一介武夫,有点儿瞧不起他。有一次,在与吕蒙的辩论中,甘拜下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吕蒙由没文化到有学问说明了什么?鲁肃怎样才能避免尴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 (教师归纳) 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人和物,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道理。 讲授新课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求学生翻书浏览,了解如何“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学生齐声朗诵三句话)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每一事物都是由其过去、现在和未来构成的过程。可以说,事物就是过程。因此,我们分析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需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的未来。通俗的说,就是要明确事物的“来龙去脉”。 ( (提问) ——老师的做法是建立在学生过去成绩基础上的,正确地运用了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正确的。你理解老师的行为了吗? (提问)评析漫画“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理解“去脉”) ——错误;在处理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时, 要贯彻、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求一条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的道路。 小结: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的“来 龙去脉”,对于我们建设祖国、理解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默 写本要点)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老师领读) 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对事物所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测试题 【检测目标】 1.运用辩证的、全面的分析方法,去认识整体与部分的相互关系,克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片面的认识缺陷。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用联系的观点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试题容】 一、单项选择题 1、“只要你对看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 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2、下列说法中,与“高瞻远瞩”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坐井观天 B. 盲人摸象 C.高屋建瓴 D. 只见树木,不 见森林 3、目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的 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世界是物质的 B.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4、下列没有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 ?唇亡齿寒 C.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D ?渔蚌相争,渔 翁得利 5、今年中国股市暴跌后,全球股市纷纷下挫。据分析,“中国股市下跌对此次全球股市下跌起了促进作用”。 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B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6、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B. 一看不慎,全 盘皆输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 天下难事,必作于 易 7、下列成语中与“见微知著”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 A . 一叶知秋B.盲人摸象C.坐井观天 D.管中窥豹 &在某些大学校园里,星座运程已成为一些大学生的行动指南,被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这些大学生眼中,考试、情感、工作、财运,这一切的未知数都可以和星座运气挂钩。从哲学上看,把考试、情感、工作、财运和星座运气挂钩的观点() A、否认了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看到了人类社会的构成是多层次的 C肯定了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影响的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

高二政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编辑部陆国苑编撰 【教学目标】(四号宋体,加粗) 1、认知目标(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1)理解: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 过程,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还 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3)运用: 运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 史地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2、能力目标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 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等。 【教学重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教学难点】(四号宋体,加粗) 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和地位。

【课时安排】(四号宋体,加粗)1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号宋体,加粗) 导入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复习提问 (l)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今天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知识准备,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对待事物。)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发展的观点。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讲授新课(全部五号宋体,标题加粗)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板书) 教师提问: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分别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和事。这句话说明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教学教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也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框题通过学生对由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联系和作用交织起来的物质世界的壮丽画面的观察和理解,旨在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与学习。它是对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本框题设计了两目。 第一目,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本目的逻辑结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二者相互区别——二者相互联系——学习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第二目,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本目的逻辑结构是:系统的概念——系统优化的方法的内容和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了解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运用整体和部分辨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整体意识,培养全局观念,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或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是这一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落脚点。

教学重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教学让学生归纳抽象的道理、应用观点、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2、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让学生先自学并结合事例,谈谈自己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 3、布置综合实践活动:合作策划高二的学习方法,用系统优化的观点和方法制定实施方案。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视频:成龙演唱的《国家》 新课导入: 师:刚才在课间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由成龙大哥和青年歌唱家刘媛媛共同演唱的歌曲《国家》,不知大家的感受是否和我一样,这首歌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却字字珠玑,深入人心 (幻灯片)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从歌词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国与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实何止国与家,我们所处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师问:大家想想看:国与家谁是整体,谁是部分?

高中政治必修四《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就整本教材来说,“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课是《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二节的内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唯物辨证法第二个总特征发展观点的方法论。掌握他,才能系统掌握发展的观点。 就本章内容来说,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识记目标: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认识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用创新精神看待我国我国社会,坚持与时俱进,树立改革思想。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2.教学难点: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第一,学生缺少历史对比,很难体会各方面创新。需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第二,学生能不能把创新思想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难度极大。

四、说教法 讨论归纳法:构建主义教育观强调: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是教学的最高原则。”根据目前学生在在如何用发展观点看问题上的困惑,主要采用讨论归纳法。把教学内容变成一个个或一组组问题,不断创设最佳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在讨论中启智,在互动中升华. 五、说学法 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创设情景指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促进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体验到面临实际问题。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设置,疑问导入(2—3分钟) 教师:你知道织布机和计算机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超乎你的想象。摆在写字台上的台式机,塞在口袋里的掌上电脑,挂在腰上的移动电话,乃至你家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都是1804年诞生的一台织布机的后代。 上面的这个材料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昨日的织布机为后期计算机的发明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应该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原理)导语设计的依据:通过既形象又生动的情景设疑,既达到导入新课,又促进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下文打下了基础。与课本内容的差异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激发认识冲突,激活思维。 (二) 自主探究,合作共进(30分钟)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板书) (1)以故事引入,知识迁移: 教师:古时,荆人欲夜袭宋国,先派人在白天测量了雍水的水位,而后在夜间徒步过河。结果却溺死千余人,夜袭计划失败。荆人夜袭,本是个好主意,为何失败了呢? 原来夜间雍水暴涨,荆人仍按照白天的结果行动,所以败。荆人处事方法有何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目标: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 教学重点:结合实际,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初步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三个原则)教学难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异同点;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想家的时候》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包括了联系的三性——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我们懂得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道理,就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的同学也许会问,用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价值?)不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有什么坏处? 举例:看到吊灯、房子在颤动,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地震——振震——躲到哪里呢——三角空间,千万不能躲在床底下和桌子底下,这样就会加大了被击中的可能。 煤气泄漏——马上关闸门、开窗 印尼海啸——动物的反应——一个10岁的英国女孩看到了海面的异常,联想到刚刚在书本 上学到的海啸知识,迅速呼喊周围的人逃离,这使得周围百余人因即时撤退而幸免于难。因此,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探究1:—— ——人是一个整体,手包括手指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吴道子所画钟馗“一身之力俱在食指,不在拇指,故不敢改,若改动一个手指,就要改全身、改全画”,如果改动了这一 手指,就会影响到人物的整体,所以,黄筌无法改动吴道子的画。 (过渡)正是因为整体和部分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黄筌跟本无法改动原画。而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那么整体和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用发展的观点问题》教学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是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就全书逻辑体系而言,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本框总共有两目,第一目《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介绍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引导学生要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第二目《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讲的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与质变,介绍它们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要求,启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这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四个必修模块之一,更是由于该模块的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其在中学生心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贯穿于未来的全部人生和事业。本人在组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活动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并对本课题进行反思,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悟哲学 《生活与哲学》教材指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为此,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本人时常把正在发生或学生熟知的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例引人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抽象的哲学观点有了真实切身的感受,甚至使学生每每乐在其中,感叹“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魅力。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你会骑自行车?”“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你是骑自行车上学吗?”“你是怎样来学校的?”……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学习,老师则适时地启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初步感受“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道理,品味哲学的魅力。 2.以事说理,情理交融 从学生已有的学识中选择典型事例,印证所学道理。例如,在学习“事物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同步练习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同步练习 1.北京市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恢复和持续增长,2013年底森林覆盖率已提高到40%,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一事实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C.人为事物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之内D.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2.有报道说马航阴影或导致马来西亚旅游损失超40亿元,自从马航出事以来,从各项旅数据显示,都不容乐观。显然马来西亚会成为第一个受影响的国家。即使飞机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会在人们的旅行心态上造成巨大冲击,尤其对于这次牵动人心的飞机事故事件。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 )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发布。《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4.2013年7月18日,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嘉绍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后,杭州湾产业带内的绍兴与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可实现一小时到达,进一步缩短了和上海之间的车程。材料说明: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 ③整体统率部分,居于主导地位④任何事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着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读下列漫画《高兴早了》(作者:程世碧),该漫画启示我们( )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反思 《生活与哲学》在高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四个必修模块之一,更是由于该模块的独特的学科特点,使其在中学生心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甚至贯穿于未来的全部人生和事业。因此,学生们对这一模块的学习充满期待,老师们对这一模块的教学也大都情有独钟。本人在组织“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活动中,做了这样的尝试,请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感悟哲学 《生活与哲学》教材指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为此,在哲学的学习过程中,本人时常把正在发生或学生熟知的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例引人学习情境,使学生对抽象的哲学观点有了真实切身的感受,甚至使学生每每乐在其中,感叹“生活处处有哲学”的魅力。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你会骑自行车?”“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你是骑自行车上学吗?”“你是怎样来学校的?”……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参与课堂学习,老师则适时地启发学生开启智慧之门,初步感受“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的道理,品味哲学的魅力。 2.以事说理,情理交融 从学生已有的学识中选择典型事例,印证所学道理。例如,在学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回顾:中国民主革命的曲折发展历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的丑剧;旧中国的反动势力针对共产党革命力量实施的“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的白色 恐怖;鲁迅小说《药》中的老百姓围观革命义士被反动势力屠杀以及华老栓等着用沾人血馒头医治自己孩子的病的情节;电影《小兵张嘎》中老百姓宁可舍弃自己的骨肉也要掩护八路军小战士的场景;等等。 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所列事例大多是学生熟知的,因此基本上点到为止,不必详细介绍。主要意图是通过社会生活中大量事例帮助学生理解、领悟、接受抽象的哲学观点。 3.补充论证,科学求是 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于学习和生活,是本框题教学活动的一个重点。 但是,本人认为现行教材关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的部分内容,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够反映社会生活实践中存在的量变和质变关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因此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活动时,将学生引人两个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其内在的道理,以及给人们的启示。 其一,《克雷洛夫寓言》“杰米扬的汤”(故事略)。 其二,“勿以恶小而为之”。 学生探究讨论归纳:情境一主要说明,要使事物的性质保持其稳定性,就必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战国时,燕国太子丹为了让荆轲去刺杀秦王,百般讨好荆轲,特意宴请他。宴会上,太子丹叫来一个能琴善乐的美女为荆轲弹琴助兴。荆轲听着这悦耳的琴声,看着美人那纤细、白嫩、灵巧的双手,不禁魂飞天外,连连称赞:“好手!好手!好手!”并一再表示:“但爱其手。”听到荆轲的称赞,太子丹立即命人将美人的双手斩断,放到一个盘子里,送给荆轲。 教师引导: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获得它的地位。”太子丹割裂了作为部分的手与整个身体的有机联系,只见部分,不见整体。而美人灵巧的双手离开了身体就永远弹奏不出悦耳动听的乐曲了,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这启发我们一定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个故事叫“嘴疼医脚”:有个人嘴上长了一些小疙瘩,后来逐渐严重,满口溃烂。他到医院打针吃药无济于事。后来经朋友引荐,去找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中医治疗。不料,这位老中医开了几味药,并让他研制成粉,用醋调敷在脚心上。这样敷了几次,病就全好了。这人感到很奇怪,去问老中医:听说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为什么嘴疼医脚,药到病除呢? 老中医向他讲了这么一个道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部分之间都密切相连,在病变上也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时病本在上,病状表现在下;有时病本在下,病状表现在上。你这口糜与心脾积热有关,根据“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治,用药敷脚心,通过经络引心脾火下行,因而取得药到病除的疗效。 教师引导:嘴与脚,一个在人体之上,一个在人体之下,表面看都是独立存在、互不影响的,似乎没有内在的联系,实际上它们和人体其他部分共同构成人体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我们不能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推进新课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板书: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从含义上看:整体是事物发展的全局和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2)从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功能和作用来看: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所以,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教师总结:人是一个整体,手是人体的一个部分,手一旦离开了人体,就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不可能发挥它本来具有的功能;钟表是一个整体,各个零件是部分,一个钟表如果被拆开,零散的部件就不能发挥它在钟表里的功能。所以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板书: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问题情境 木桶理论(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