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浅谈

“生民之道,乐为大焉”--从音乐考古学的角度浅谈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打击乐器的运用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按照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教学要求,整合教学框架体系的同时,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教学过程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集中阐释了创新教育机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器;教学;创新 一、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教学过程 教师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体系中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型,建立引导性教学机制和教学措施,建构更加系统化的监督管控体系。 第一,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打击乐自身的音色较为特殊,所以,教师要建立健全系统化导学机制,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整合教学效果。教师要将教学元素和游戏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去感受打击乐的魅力。学生只有从思想意识层面全面接受打击乐的音乐特征,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1]。 第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打击乐的乐器特征予以分析和认知,从而借助学生的直观观察,了解打击乐的材质,并且分析不同形状产生的差异化音色,提高学生对打击乐的理解

和认知水平。学生利用观察能真正了解到相?P信息和音乐常识,逐渐形成学习理念,正是借助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教育,能为后续音乐课堂指导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打击乐进行实践感受,学生在认真聆听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就能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主体地位,确保师生之间能形成更加有效的和谐化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综合实力,确保学生能在打击乐学习上获得成就感,引导学生主动实践相关教学内容,真正强化学生对打击乐的认知水平。 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机制建立后,要建立有效的学习规范,集中引导学生按照标准化操作有效开展学习活动,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体系都对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生只有在不断尝试中体会音乐的实际魅力,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 二、小学音乐课堂打击乐创新教育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音乐素养,就要积极建立健全完整且具有创新性价值的课堂流程,指导学生和教师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确保学生能充分感知打击乐的美感和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打击乐器的美感,并且利用不同的教学机制和措施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理解程度,使得音乐互动教学的实际状态更加活跃。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教案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 活动名称:《葡萄牙舞曲》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曲》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节奏、故事和图形谱简单了解该曲子的音乐结构。 3、让幼儿感受友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葡萄牙舞曲》、故事图片、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教室围半圆坐好。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一次) 三、听故事导入。 丫丫和哈哈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因为一些原因,哈哈在去年搬家了。丫丫非常想念哈哈,下个星期是哈哈的生日,于是丫丫决定去哈哈的新家给她庆生,于是他便带着礼物出发了。在出发之前啊,好朋友哈哈还给丫丫画了一副路线图,可是小迷糊丫丫看不太懂,让我们一起来帮丫丫看看那个的路线图,帮她找到哈哈家好不好啊?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丫丫走过路地全程图片,并开始放音

乐,引导幼儿图形与音乐形成配合。 2、丫丫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左右看哈哈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望一望——钻山洞——望一望),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左右相互望一望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哈哈家,好朋友见了分外高兴,他们高兴的转起圈来,并说丫丫欢迎你。教师引导小朋友一起说丫丫欢迎你,教小朋友打节奏。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浅谈音乐教学课堂 音乐课堂是一个气氛活跃、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思想启发极强的音乐教学重要过程。课堂中的课堂导入、课堂互动及作业成为课堂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本节课的整体效果和意义。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导入犹如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能迅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前进、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出新知识,所谓“温固而知新”,也是复习导入课题。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确的问题导入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师生互动交流的导入。新课题导入,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的问题,诱导学生创设解疑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思维,在教师和学生的一问一答中引出新课题。例如:在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采用提问的方式: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学生踊跃发言,展示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让学生辨认,同时播放几首短小的少数民族歌曲,让学生判断,从而引出《中国民歌》。 在认识导入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导入方法要受到教材内容、施教对象、教学情境、教师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入的设计不能太死板,讲究变化多样性。要因人因时因势而异,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注意导入要新颖别致、有趣味性、语言要简洁明了、有针对性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让导入真正成为教学目的采用的教学手段,真正把学生带入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互动是教学中不可能缺少和必不可少的教学。 音乐课是具有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而在这门课程中,师生互动教学极其重要。在新课程标准中,师生互动能充分激活音乐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在学生的视线中,学生会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富有童贞的语言打动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善于控制语调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要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学生精力集中带入音乐世界。同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讲故事,教师先讲,通过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带动学生一起表演,一起演唱歌曲。通过精心安排,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 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活动是最关键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让学生自己收集音乐相关素材,在收集中激发乐趣,并在课堂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

浅析音乐考古学对音乐史的影响

浅析音乐考古学对音乐史的影响 一、考古史料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极其漫长的,即便是从旧石器时代算起,也大约有 300 万年的历史;而人类用文字记载的历史,也就是说有比较确切的资料可以证明的信史,就中国而言,大约是从公元前 17 世纪的商代开始的,距今不过 4000 年左右。从 300 万年前到 4000 年前,这么漫长的历史,除了通过神话传说获得一鳞半爪的模糊的认识之外,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载: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歌。《山海经大荒西经》载:开(夏后启)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九歌》以下,开焉得始歌《九招》等等。通过这些记载认识商以前的历史不仅模糊不清、无法得以考证,而且也是一种无奈。可见,通过文字了解人类音乐的历史,其局限性不言而喻。而大量考古出土的音乐实物以及对它们所进行的科学研究,不仅改变了我们对史前音乐历史的了解主要依靠神话传说的尴尬局面,也改变了我们对史前音乐历史的认识。例如,1987 年,河南舞陽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 25 支骨笛,据碳 14 测定和树轮校正,距今约 8000-9000 年;根据测音和实际的演奏实验表明,这些音已包括了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并且可以吹奏较为复杂的曲调。这一结果不仅改变了我们之前对新石器时期音乐认识上的空白,而且也改变了对已有的中国古代音乐诸多研究成果的认识,促使我们对其进行重新考量,如学界很长一段时期都在争论的战国时期有无五声音阶以外的偏音的问题;音阶发展史是由少渐多,还是一个从多到少不断规范的过程的问题等。 二、考古史料和文献互证 考古史料和文献史料互证,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源于 20世纪 20 年代王国维对古代历史的研究。他主张研究古史当以地下史料参订文献史料,这在历史学界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被学界称之为二重证据法.二重证据法的提出,一方面导源于对科学研究实证精神的追求,另一方面则是考古学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这一研究方法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也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王光祈在其《中国音乐史》一书就曾指出:研究古代历史,当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类推又次之。其后,学者们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将此方法运用到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实践中,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面貌也因此为之一变,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史学从文献到文献的旧传统,也使研究所得之结论多了些许的实证面貌。例如,古书中有关鼍鼓的记载甚多,《吕氏春秋古乐篇》:帝颛顼令鱓先为乐倡,

中国考古学年表

中国考古学年表(1898~1984) 1898~1899 年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引起金石学家注意。这是近代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俄国学士院派遣D.A.克列缅茨率领的探险队到新疆吐鲁番进行考古发掘,开帝国主义国家派人来中国盗掘并窃取文物的先例。1900 年敦煌石窟发现储存大量古代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的“藏经洞”。 1900~1901 年中国学者章太炎、梁启超等在自己的著作中,论及远古时代考古资料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介绍西方考古学家进行史前时期研究的情况;·英属印度政府派遣A.斯坦因率领的考察队,首次潜入中国西北地区活动,主要在新疆发掘尼雅遗址和丹丹乌里克遗址;·斯文赫定率领的瑞典考察队,在新疆罗布淖尔附近发现并发掘古楼兰遗址。 1902~1903 年德国考察队由A.格林韦德尔率领,第一次到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库车调查发掘;·日本伊东忠太在华北地区进行古代建筑及云冈石窟的调查;·日本大谷考察队开始在新疆活动,这次主要调查克孜尔石窟和库木吐喇石窟,窃取了一部分壁画。 1903 年刘鹗编纂的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出版,孙诒让据以作《契文举例》,甲骨学的研究自此发端。 1904~1905 年德国考察队由 A.von 勒科克率领,第二次来新疆活动,在吐鲁番和哈密调查发掘。 1905 年日本鸟居龙藏,在被日军占领的旅大地区作过初步考古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整个辽东半岛以至东北的大部分地区活动,并进行发掘(延续到1909 年);·德国探险队由格林韦德尔和勒科克率领,第三次来新疆调查发掘,在库车、焉耆、吐鲁番、哈密等地活动,直至1907 年。三次窃取的文物,最重要的是克孜尔石窟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大量壁画。 1906~1909 年斯坦因第二次来中国,继续在新疆发掘尼雅、丹丹乌里克遗址。后又发掘楼兰遗址、米兰遗址,以及敦煌附近出土简牍的汉代烽燧遗址,从敦煌石窟骗取大量写本文书和其他文物;法国中亚考察委员会派遣伯希和来西北活动,起初在新疆发掘巴楚和库车附近的遗址,并调查克孜尔、库木吐喇石窟,1908 年到达敦煌,骗取了写本文书中的精品约5000件;·日本大谷考察队派遣桔瑞超等来西北活动,开始在天山南北和吐鲁番调查,1909 年由楼兰遗址窃取李柏文书;·俄国П.К.科兹洛夫率领的考察队在内蒙古西部调查并发掘西夏到元代的黑城遗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关野贞于1906~1907 年调查河南巩县和洛阳龙门的石窟,陕西的汉唐陵墓,以及山东的汉画像石;·法国学者E.┵.沙畹于1907 年调查陕西的汉唐陵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四川汉阙、山东碑刻,以及通沟高句丽墓群。 1910~1912 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滨田耕作在旅顺刁家屯等地进行汉墓的调查发掘;·桔瑞超于1910 年发掘楼兰遗址和阿斯塔那墓地。1912 年从敦煌石窟骗取一批写本文书。 1912 年法国传教士闵宣化调查内蒙古东部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遗址。 1913 年罗振玉将所藏甲骨文汇编为《殷虚书契》出版。后又出版《殷虚书契菁华》(1914)、《殷虚书契后编》(1916)及《殷虚书契续编》(1933)。殷墟正式发掘前出土的甲骨资料,以此四书收录最多。 1913~1915 年斯坦因第三次来西北活动,除继续在新疆考察外,主要调查发掘了敦煌、酒泉和额济纳河流域的汉代烽燧遗址,西夏至元的黑城遗址,吉木萨尔的唐北庭都护府城址,以及吐鲁番的高昌古城和阿斯塔那墓地,再次窃取大批文物。 1914 年从此年起,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的天津北疆博物院,在黄河流域及白河沿岸开展古生物学和石器时代考古的调查工作;法国V.色伽兰等人调查陕西的秦汉陵墓、四川的汉代崖墓、石阙及广元千佛崖石窟。 1914~1915 年俄国人 C.Ф.奥尔登堡率领的考察队在敦煌进行测绘,并劫去第263 窟的壁画和一批写本文物。1917 年王国维发表《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续考》及《殷周制度论》,对甲骨学研究有较大的推进。1918 年关野贞到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广泛进行古代建筑、陵墓和佛教艺术方面的调查。1919 年桑志华在林西、赤峰一带发现若干新石器时代遗址。 1920 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县北面的晚更新世黄土堆积中发现 3 件人工打制的石制品,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发现旧石器。 1921 年中国北洋政府聘任的矿政顾问、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约请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共同在北京周口店考察,发现龙骨山遗址,发掘出第一颗北京人牙齿化石;安特生发现河南渑池县仰韶村以彩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并与师丹斯基、袁复礼共同进行首次发掘,由此提出“仰韶文化”的命名。同年,又发掘辽宁锦西县沙锅屯遗址;北京历史博物馆在河北巨鹿县发掘宋代故城遗址。 1922 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设立考古学研究室,马衡任研究室主任兼导师;·日本常盘大定调查河北邯郸附近的南北响堂寺石窟。

大班打击乐教案

大班打击乐教案 【篇一: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 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 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 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活动准备 1. 小竹篓一个。 2. 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宝宝们,今天是 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 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 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 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 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 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一)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艺术(一) 摘要:明确课堂教学艺术含义,把握音乐与教育两大门类的结合点,积极研究和正确体现音乐课堂教学的节奏、语言、板书及组织艺术等,对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实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会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音乐;教学艺术 在社会极为关注教育的今天,艺术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学校及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艺术教育的表现形式主要是音乐教学课堂及课外艺术活动。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忽视教学艺术,部分教师不能理解教学艺术的实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简单,不能创建音乐课堂情境,更不注重相关教学艺术的体现。因而,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收效甚微。笔者现对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艺术作简单论述。 课堂教学艺术的含义 在音乐教学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节优秀的音乐课,从设计到进行,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自身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将教学规律与独创性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获得音乐美感的教学过程。 教学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基础之上的一种素质,是教师在实践中长期积累、努力探索、积极创造而形成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运用教学艺术,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学目的、过程、质量和学生情绪进行最优化控制。 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一)课堂教学的节奏艺术 课堂教学节奏是指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有机编排,它包括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新与旧、难点与重点的合理搭配以及教学过程的动与静、开始与结束、发展与高潮的合理设计。每一个教学内容和环节所包含的展开与高潮的起伏变化,在整个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节奏规律,一般遵循弱→强、强→弱或弱→渐强、强→减弱的变化模式。通常情况下,课程难点与重点不宜安排在课堂教学的开始,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规律。有的难点与重点可重叠进行。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和运用教学节奏,能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影响着整个教学效果。对此具体要求如下: 适度的强调、语气和语言节奏语调是指语言的高低、强弱;语气是指语言的轻重缓急;语言节奏是指语调、语气及语速的变换规律。教学语言应该富有美感,语韵和谐,语气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使学生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适度,一般以让后排的学生能听清为宜。语调过高,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情绪,易感疲劳;语调过低,易使学生昏昏欲睡、兴味索然。语气要轻重适当,缓急协调,要与所表达的内容相一致,且根据年龄、课型的不同而相应变化。例如:安静的欣赏课与喧闹的器乐课语调高低要相应调整;一般内容讲解宜轻,难点、重点的强调要加重语气。教师应以强弱交替、快慢相宜、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避免课堂气氛僵滞呆板,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教师如何通过语言将诸多知识信息按一定顺序、层次讲述给学生,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语言中心明确、难点重点突出、条理层次分明。课堂教学开始时语言要短而有疑、短而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语言要短而有情、短而有味,让学生感到意犹未尽。 语言富于感情,富于启发性教师的语言富于感情,这样才能使师生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学生的情绪状态,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学语言必须具有启发性,以调动学生积极

考古学通论

考古学通论考点 1、考古学定义及研究对象(考古学属于历史科学) 定义: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实物资料 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考古学对于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①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研究完全依赖考古资料; ②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③对研究文献不足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极为重要。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定名原则 ①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 ②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 ③以某一遗址的某一典型文化遗存; ④以特征性遗物(不被采用); ⑤以民族名来命名。 5、金石学 金石学是考古学的前身,金,即古铜器;石,即古碑刻,侧重对古器物的研究。金石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代,金石学发展到新阶段,这是其兴盛时期。清代,在乾隆以后达到鼎盛。马衡所著的《中国金石学概要》对金石学作了总结。清末民初,金石学逐渐演化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6、《考古图》 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7、考古学分支(包括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①史前考古学:研究年代范围: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包括新/旧石器时代); 依靠的技术:地层学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 ②历史考古学:研究年代范围: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主要研究: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依靠的技术:历史考古学与历史学相配合,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 遗物--可移动 遗迹--不可移动 (统称文化遗存)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验笔记整理)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考研笔记整理) 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 第二章——秦始皇陵 第三章——秦代官吏与平民墓葬 第四章——秦各项统一措施 第五章——汉代都城 第六章——秦汉地方城邑与长城 第七章——汉代帝陵与王侯大墓 第八章——汉代官吏与平民墓 第九章——秦汉时期农业 第十章——秦汉时期工商业 第十一章——秦汉时期的简牍、帛书和铭刻 第十二章——秦汉时期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考古学文化第十三章——秦汉时期的中外交流及同周边地区的联系

第一章——秦代都城、行宫与直道 秦都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咸阳市东约15km的窑店一带,南临渭河水,北依咸阳塬。秦孝公十三年,秦国正式迁都咸阳,秦惠文王时期,对咸阳城宫室进行了扩建,后直至秦统一全国前,秦咸阳城从渭河北岸向渭河以南发展,最终形成了秦都咸阳的渭北咸阳城与“渭南”宫室苑囿的格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秦都咸阳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扩建。 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工作已开展40多年,已发现战国时代中晚期秦代大量宫殿建筑基址、手工业作坊遗址、居址和墓地,以咸阳塬上今聂家沟至姬家沟之间的遗址最为密集,宫殿建筑遗址群周围大显墙垣遗存,推断这里应为秦咸阳宫殿遗址,以宫殿建筑遗址群为中心,在其西部发现有制陶、冶铸等官府手工业遗址,东部可能为“兰池”及“兰池宫”遗址所在地,西南部大量手工业作坊遗址,秦咸阳城遗址西部发现发掘了大批秦墓,西北部和远郊东南部分布有帝陵区。 宫城城址内发现有西北区、中区和东北区共7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属战国中晚期至秦代,位于亲都咸阳遗址中部地势较高的咸阳塬上。秦咸阳宫发掘的一、二、三号三处大型建筑遗址中,出土遗物主要包括砖、瓦、瓦当、丝绸等。 “渭南”有秦国的南宫(甘泉宫)、章台、诸庙、阿房宫、上林苑等建筑,其建设始于战国晚。秦咸阳城遗址考古发现说明,秦咸阳城的宫殿区安排在都城的高亢之地,宫城宫殿区居东西居中位置,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邻近渭水;秦都咸阳置南宫、北宫是就其方位而言,南、北宫建筑功能不同,秦北宫当为秦咸阳城之王宫或皇宫,亦秦咸阳宫,为都城之宫城,大朝正殿所在,一直作为秦咸阳城的政治中枢,渭南甘泉宫即为南宫,秦王政上台后,甘泉宫取代了作为外交活动场所的章台,并安排太后居住,使之成为太后之宫,因此甘泉宫与咸阳宫才有南、北宫之称,异于西汉长安城的两宫制,秦代都城“两宫制”是初期中央集权封建帝国都城的布局特点之一。秦咸阳城中,秦统治者一改过去宗庙与宫殿“平起平坐”的局面,大朝正殿居于宫室区的中心地位,宗庙居次要地位,且离开了宫城或宫殿区,被安排在渭南地区,充分反映了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国家政治特点。 渤海湾西岸秦行宫遗址 辽宁绥中行宫遗址——宫城平面呈曲尺形,东南部建筑密集,北部和西部较为稀疏。 河北秦皇岛秦行宫遗址——金山嘴秦代建筑群遗址、山海关区石河口遗址。 渤海湾西岸秦代建筑遗址与秦汉碣石宫——姜女石建筑群、石河口建筑群、金山嘴建筑群。 秦直道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25年令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兴建,南起云阳,北至九原,全长“千八百里”,是连接中原与北方草原地区唯一的一条交通纽带,也是支援北方长城沿线地带军事防务的运输线,与长城共同构成秦朝北疆的防御体系。据近年来陕西、内蒙两省的考古调查结果,秦直道除部分地段有小的弯曲处,其他地段基本上是南北直线走向。在秦直道途经路线,目前已发现许多秦汉城址,其中包括南部起点林光宫遗址、北部终点九原郡址以及位于中部的成梁古城等,沿线还出土了大量遗物。考古调查表明,秦直道的施工很好地利用了地形特点,因形就势,不同地段使用不同修筑方面,南段大多利用子午岭的山脊稍加平整而成。秦直道及沿线古城遗迹,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区的历史,特别是交通通信史和民族关系史,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打击乐器进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c7554494.html,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打击乐器进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曹茹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7期 摘要:音乐课堂具有实践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育更需要运用多种手段, 才能让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在课堂中增加器乐演奏环节,可明显提高此种效率。美国当代音乐教育心理学家墨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音乐体验的桥梁。”作为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器乐演奏越来越受到重视。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音乐、律动的必要元素。它的表现可以借助打击乐器,也可运用身体的拍击和人声的配合。新课标指出:面向全体学生的器乐教学,就要选择学生普遍适用的最简易的、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课堂教学乐器”。课堂打击乐器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辅助音乐课的教学,且在小学音乐的教材中,三分之二的内容是用打击乐器来辅助教学的。 关键词:音乐教育;课堂;教学 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元素性的音乐思想,他认为元素性的音乐绝不只是单独的音乐,而是一种融合音乐、舞蹈、语言为一体的整体的艺术。它包括身势体验音乐和灵活演奏等。通过这些整体的艺术活动,加上鼓、木槌、木块以及钟等节奏感强的乐器,孩子们学会了音乐结构,以及如何保持同一个节拍。这种教育方法在打击乐器演奏(伴奏)中可以广泛地运用。 笔者现在教小学三年级,在前两年的唱游课中,学生已经长期使用各种课堂打击乐器(包括碰铃、响板、双响筒、三角铁、沙球、串铃、铃鼓、木琴等),对乐器的使用及节奏感的练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组合的节奏运用比较自如。所以我希望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更高要求的打击乐器演奏(伴奏)。现我以欣赏课《森林铁匠》为例,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打击乐器进课堂中的运用做一些简单探索。 德国作曲家米夏埃利斯(1831—1887)以写通俗名曲见长,《森林铁匠》是德国作曲家特奥多尔·米夏埃利斯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作品,曾被列为最著名的描绘性乐曲之一,具有很强的写实性。所谓写实性,是指音乐描写得非常形象、具体。 《森林铁匠》用G大调写成。主体是2/4拍,开始有个4/4拍的慢板引子,它描绘了森林的晨曦景色,这里有杜鹃和小鸟的啼叫、有小溪的歌唱、森林教堂里传来晨祷的歌声。这个曲调是3/4拍的,带有肃穆的气氛。 经过我的设想和实践,我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 一、身体打击乐的加入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大班奥尔夫打击乐教案《采蘑菇的小姑娘》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而且能发展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表现力。《采蘑菇的小姑娘》曲式轻快活泼,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曲调琅琅上口,节奏容易掌握,在乐器配乐与演奏过程中,在培养幼儿的乐感与锻炼幼儿的演奏能力的同时又能带给幼儿快乐的享受。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了解乐曲结构,掌握X、 XX节奏音型。 2、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能在集体的打击乐演奏中有意识地注意音色、音量、和表情上与集体相协调一致。 活动准备 1. 小竹篓一个。 2. 有皮铃鼓四个、碰铃两对、园舞板四对。 3.《采蘑菇的小姑娘》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宝宝们,今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兔子姐姐邀请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我们要为兔子姐姐准备一份礼物,兔子姐

姐会喜欢什么样的礼物呢)自然引出要以蘑菇作为礼物送给兔子姐姐。(今天啊,参加兔子姐姐的生日聚会我们不光要带上礼物,是不是也应该为她表演个节目啊) 二、感受音乐 1.播放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音乐中的主人公是谁她是怎么采蘑菇的她的心情怎么样) 2.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小姑娘是怎么采蘑菇的她为什么这么高兴听完之后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让幼儿深入体会音乐带来的感受及音乐表现的内容,锻炼幼儿的听力水平。 三、分析歌曲结构,讨论编配方案。 1、根据音乐,引导幼儿分析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哪几个部分。(两个部分,第一句至第四句为第一部分,第五句塞罗罗到最后为第二部分。)教师分段弹奏乐曲,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理解分段原因。 2、掌握X、 XX节奏音型。 (1)把节奏谱贴在黑板上,提问有没有小朋友能打出这个节奏,进行指正。 (2)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用自己的小手把节奏打出来,接着换用其他身体部位在乐曲适当处跟着老师把节奏打出来(跺脚、抖手腕、拍肩等),使乐曲节奏更加生动有趣。 (3)请一位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身体语言。 四、设计配器方案 1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手拿自己的乐器齐奏这首曲子的节奏,探究齐奏好不好听。 2、讨论乐曲该怎样配器,跟幼儿逐句逐段分析。每种方案都用乐器尝试一下。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学科:小学音乐 学校:泗汾镇双塘中心小学 姓名:梁怡芳宋威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联系电话: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音乐课堂;提问;全体学生;独特体验;想象空间;层次分明;因人而异;价值 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交流、交往互动、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独立思考的重要途径。因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就成为提高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渠道。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同样需要以问题作为载体进行。设计问题是音乐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音乐教学中的艺术体现,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音乐课堂教学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想要上好一堂高效的音乐课,准备有效的、带有艺术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向全体全体学生提问。 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个有趣的问题能够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从回答问题的机会中体验参与和表扬带来的愉悦。所以老师在提问时不能忽视设计问题的目的,若是为了提醒某个开小差的学生,或者为了检查某些学生对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而提问,其余的学生就容易放弃问题的思考,达不到问题设计的目的和作用。在提问之前要公平的对待每个学生,不要急于把学生叫起来,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全体学生思考,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所有的学生都会集中注意力思考你所设计的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 二、针对学生对音乐的独特体验而提问。 在欣赏一首由多种乐器演奏的乐曲时,教学中的提问要注意学生对乐器音色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考古学通论》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考古学概论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通常分为房屋、水井、陶窑、村落、运河、墓葬等人工建筑和设施。 考古学中的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人类居住在一地,一般都会在原来的天然堆积或沉积的生土上面,堆积起一层熟土,这种熟土常夹杂着人类无意遗留下来的或有意抛弃的器物;这种包含文化遗物的熟土层,考古学上称为“文化层”。 考古学文化是指考古发现中可供人们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一群遗存。 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前者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后者是指它们的作成距今已有多少年。断定相对年代,通常是依靠地层学和类型学的研究,地层学断代的要旨,是先确认各文化层次序的先后以断定它们的相对年代,然后再以各层所含的遗物断定各层的绝对年代;类型学断代的要旨,是将遗物或遗迹按型式排比,把用途、制法相同的遗物(或遗迹)归成一类,并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或称标型),然后按照型式的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排出一个“系列”,从而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年代。断定绝对年代,在历史考古学的领域内,主要是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的研究;无文字记载的史前考古学的绝对年代的断定,则借助于自然科学的方法,如放射性碳素断代、热释光断代、树木年轮断代等。 利用死亡生物体中碳-14不断衰变的原理进行断代的技术称为放射性碳素断代;一般适用的年代范围是5万年以内;美国芝加哥大学W.F.利比是该方法的创始人。 我们将以青铜作为制造工具、用具和武器的重要原料和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叫做青铜时代。 利用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探寻到的遗迹大体可分为三类:根据土色明暗判别的,如坑穴、壕沟、道路等;阳光斜射阴影显示的,如堤坝、坟丘、城墙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判断,如村落、都市、运河等。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正经补史的目的。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中国很早就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产生于1000年前的北宋,到清代更为发达,形成中国考古学的前身。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考古学诞生标志 1928年10月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试掘,准备大规模地展开工作。这是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1929年,李济作为当时中国唯一具有近代考古学知识和发掘经验的学者,被聘任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主任。同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及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考古组分别成立。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从事考古研究的学术机构。 新生代研究室的周口店发掘 1929年在裴文中的主持下,发现第一个北京人的头盖骨化石。随后,发现大批石制品和人类用火痕迹,使北京人的文化遗存得到确认。1933年由裴文中和贾兰坡发掘山顶洞人及其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殷墟等项发掘 1928~1937年间进行了15次发掘,累计发掘面积达46000多平方米。开始发掘小屯遗址的时候,发掘水平不高,主要目标是有字甲骨,还缺乏分辨复杂遗迹的能力。1930年,在国外专攻考古学专业的梁思永学成归来,不久参与山东历城县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辨识

了仰韶文化以外的又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后被命名为龙山文化。梁思永后又进行安阳后冈遗址的发掘,从地层上解决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相对年代问题。他还参加小屯遗址的发掘,在发掘方法上有明显的改进。 从此,殷墟发掘走上科学的轨道,取得了较大的收获。在小屯村一带,先后发现50多座夯土建筑基址,获得22000多片有字甲骨和其他珍贵文物;又在侯家庄商王陵区发掘10座规模特大的商代大墓以及上千座“人牲”祭祀坑,从而为中国考古学和中国上古史的研究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科学资料。与此同时,又发掘浚县辛村西周卫国墓地、汲县山彪镇和辉县琉璃阁的战国时期魏国墓葬,以及日照两城镇、永城造律台等地的龙山文化遗址。 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广泛采用 国际上从50年代初期开始应用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方法,被视为史前考古学中一场划时代的革命。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8年后划归中国社会科学院)于1965年底建成中国第一个放射性碳素断代实验室,1972年开始公布年代数据。后来,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等单位,也相继建立这种实验室。各实验室已公布考古年代数据10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属于史前时期。放射性碳素断代已成为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必要手段。这为建立各种文化类型的年代序列,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科学根据。在探寻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进行夏文化的探索和先商、先周文化的研究方面,放射性碳素断代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他几种断代方法,例如热释光断代、古地磁断代、钾-氩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打击乐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打击乐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但是,组织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策略,具体到打击乐应该研究些什么呢?我认为,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以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乐曲。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而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小班、中班可以2/4、3/4拍乐曲为主,大班幼儿在此基础上可选择4/4拍的乐曲。如《郊游》这首乐曲很适合小班或中班幼儿作为打击乐的乐曲。这是一首2/4的乐曲,节奏特点非常明显,前八小节与后八小节旋律完全相同,中间八小

节有所变化。在配器时可以根据乐曲中间八小节是高潮的特点,多选用一些乐器,同时节奏可与前后有所不同。前、后两段可以节奏相同,这样既便于幼儿掌握,同时也会使敲击出的效果悦耳、动听。另外,许多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乐曲,节奏型都比较明显,易于幼儿理解把握,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打击乐活动之前要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比如,选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几拍子的,因为拍子不同节奏特点会有所不同,2/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3/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弱,4/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次强、弱;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音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如有位老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时,是这样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第二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整首乐曲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特

2020年大班音乐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大班音乐奥尔夫打击乐教案 导语:我们在音乐的教学中一定要用心,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大班音乐奥尔夫打击乐教案,欢迎借鉴! 设计意图: 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教学内容之一。打击乐器演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初步掌握演奏的一般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中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节奏感,我班幼儿也曾对打击乐器中的响铃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引导幼儿使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极大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增强其节奏感。 动名活称: 《看星星》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旋律 2能根据教师指挥演奏乐器 3初步掌握节奏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在老师的指挥下演奏乐器,初步掌握节奏音型 活动准备: 环境创设:一间宽敞明亮配有钢琴的大教室知识经验:会唱看星星 物质材料:

各种打击乐器若干,小龟和小猪头饰各一个,《看星星》打击乐谱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情境,激发幼儿兴趣老师带上饰品:小朋友们,知道我们是谁吗 幼儿:小猪和小龟 老师: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今天月亮真圆,我们出来赏月喽。哇,好多星星啊 小兔好奇的望着天上说:天上多少星星亮晶晶 小狗看了看回答道:一,二,三,四,五,六数不清小兔乐呵呵地望着天空说:一闪一闪好像小眼睛 小狗说:我要问你明天天会晴? 二,复习歌曲,熟悉旋律 教师配合钢琴,带领幼儿熟悉已学歌曲《数星星》二遍三,引导小朋友们用身体打节奏 1小朋友们跟老师随音乐用自己的小手打节奏 2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己身体其他部位打节奏 3请小朋友上台示范用自己身体打节奏(用不同部位,拍手,跺脚,拍肩等 四.引导幼儿用打击乐打节奏 1幼儿自由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 2全体幼儿由教师引导随钢琴练习打击乐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 谈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浅谈 摘要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逐渐出现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本文旨在研究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现状,提出可以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教学策略,以提升现有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不足。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一、针对学情,注重方法 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年龄特征,知识内容积累的程度、身心特点的差异性,都是我们上课前应考虑的,所谓知己知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情。掌握了学情,教学的观念就会有所转变,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手段,那么教学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考虑,用什么方法去教呢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认为,注重传授方法的研究与改革,突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乐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又能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音乐是有趣的音乐学习是快乐的,在一种自然地学习中提高审美的情趣。不难想象,妙趣横生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参与,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夯实了知识,掌握了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一条不失为能达到目标的良好途径。

举例说明:在我们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喜欢和较难接受的内容就是戏曲和民歌,前者是因为孩子们对其基本没什么概念,仔细分析起来,出现类似现象是不能怪我们的学生,而是我们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音乐课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博大的内涵、感受戏曲悠长的韵致,这样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而民歌也是不太容易让学生喜欢的,因为民歌有很多都是方言演唱的,很多同学都觉得这些太土了,跟不上时代,跟不上潮流,那么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或是教学手段来解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歌曲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在“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歌唱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果老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这种模式下,即便学生会唱一首歌曲,因为不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境和内涵,唱起来也是干干巴巴,毫无情感可言。针对这种局面,我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在歌曲教学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让学生在反复听赏的过程中,受到歌曲情感的熏陶,力图通过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来揭示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以及趣味性,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二、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精神又放松的状态下学习,就要创设欣赏音乐的情境,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