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部分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部分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部分课后思考题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

第10章

1、什么是食物中毒?有什么特点?食物中毒的类型有哪些?

答: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特点:(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短时间内可能有多人同时发病(2)病人都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3)发病与食入某种中毒食品有关(4)发病率高而且集中,人与人之间不直接传染类型:(1)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摄入含病原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2)真菌性食物中毒:指食入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入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4)植物性食物中毒:指食入植物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5)化学性食物中毒:指摄入化学性有毒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2、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哪些?

答:(1)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大量的活细菌

(2)毒素性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细菌所产生的毒素

(3)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或细菌及其毒素

8、当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经加热煮沸后食用仍能引起食物中毒,为什么?

答:葡萄球菌的致病力取决于产生毒素和酶的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能产生肠毒素,而葡萄糖球菌肠毒素最大的特点是耐热性,可以经100℃30min 不被破坏。故当食物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后,经加热煮沸后食用仍能引起食物中毒。

第9章

1、常用的物理防腐保藏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1)低温保藏。如:冷藏、冷冻

(2)气调保藏。降低含氧量,提高二氧化碳或氮气的浓度,如:充气包装、减压真空保藏(3)加热杀菌保藏。

(4)非加热杀菌保藏。如辐射杀菌、超声波杀菌等

(5)干燥脱水保藏。如:日晒、阴干等

(6)化学保藏。如:盐藏、糖藏、防腐剂保藏等

基本原理:防治微生物污染、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以及延缓食品本身组织酶的分解作用。

2、常用的化学防腐剂有哪些?防腐机理是什么?

答:化学防腐剂分为无机和有机防腐剂两大类。其中,有机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脱氢醋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丙酸盐类、双乙酸钠、邻苯基苯酚、联苯、噻苯咪唑等;无机防腐剂有二氧化碳、过氧化氢、亚硫酸盐、及硝酸盐、食盐等。防腐机理:抑制微生物酶系的活性以及破坏微生物细胞的膜结构。

3、何为栅栏效应?其原理是什么?

答:栅栏因子:阻止食物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因子。栅栏因子的相互作用效应决定了食物中微生物的稳定性,这就是栅栏效应。

原理:运用不同的栅栏因子进行科学组合,发挥协同作用,对微生物进行多靶攻击,保证食

品的安全性。

4、HACCP指的是什么?谈谈其原理。

答:HACCP体系是:危险分析与关键点控制体系,是一套科学的质量监控系统。

原理:对食品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食品的质量管理,侧重于预防,不依赖于对最终产品进行检测,将危害降到最低。

第8章

3、食品中微生物的消长规律及特点是什么?

答:加工前:食品原料已被污染,微生物数量表现为增加;加工过程中:一些灭菌工艺处理使得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若残留微生物在加工中有繁殖机会,也会出现有骤然上升现象。加工后:食物中残存微生物或再次污染的微生物遇到合适条件,数量迅速上升,一定程度后,渐渐下降,若有能适应变质食物的微生物存在,则微生物数量再度再度升高。残余微生物没有适宜生长条件,加工后食品又不受微生物污染,则随着储藏日期延长,微生物数量日趋将少。

5、食品中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答:食品中细菌总数的食品卫生学意义:(1)作为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标志。细菌总数越多,食品被污染程度越严重,对人体健康危害越大。(2)用来预测食品可存放的限期。细菌数量越少,可存放时间越长。

大肠杆菌的食品卫生学意义:(1)作为食物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2)作为肠道病原菌污染食品的指示菌

7、霉菌及其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是什么?

答:(1)霉菌污染引起食品腐败变质(2)引起人类霉菌毒素中毒

第7章

2、微生物在食品制造应用中菌种扩大培养有哪些共同特点?

答:(1)有效性(2)逐步放大(3)扩大培养的基本途径相同。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而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内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三、怎样理解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安全等用语是怎样释义的?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五、简述安全食品所包括的层次及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上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课后答案

伤寒与细菌性痢疾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伤寒可能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引起()出血和穿孔。 A、肠道 B、胃 C、肾 D、肺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传播渠道。 A、唾液 B、食物 C、水源 D、体液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单选题】通过()传播有可能会感染伤寒沙门氏菌。 A、空气 B、水源 C、唾液 D、接触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判断题】采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寒病死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霍乱与破伤风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不是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的是()。 A、经飞沫传播感染 B、棒槌状 C、广泛分布与环境、土壤 D、厌氧细菌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霍乱从1817年到1923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了()次。 A、6次 B、5次 C、4次 D、3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分泌外毒素,造成末端神经系统急性中毒的症状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判断题】几乎不引起局部炎症症状,煮沸即可使之失活是破伤风感染。()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梅毒与幽门螺杆菌已完成成绩:75.0分 1 【单选题】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病症,()是十二指肠溃疡。 A、95% B、85% C、90% D、80%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梅毒在不治疗的情况下,死亡率约达()。 A、50% B、30% C、40% D、20% 我的答案:D 3 【判断题】存在于胃的上半部分幽门附近的病菌是幽门螺杆菌。()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微生物复习思考题加答案

什么是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 定义: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种类: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 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属于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非细胞:病毒、朊病毒 原核生物:细菌、支原体、放线菌 真核生物:酵母、真菌等 一些国家的微生物教学体系内容中还涉及藻、地衣、线虫、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举例加以说明。 体形微小,结构简单 易变异,适应性强:变异率10-6 易于培养与繁殖:大肠杆菌20min/代 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易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种类多,分布广:海洋、硫矿、热泉 微生物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为谁? 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时期) 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时期)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时期)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1843~1910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快速发展时期 青霉素的发现 大量抗生素的发现 发酵工业技术的发展 分子生物学发展阶段(成熟时期)微生物成熟时期 1950s DNA双螺旋的发现, 1970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发展 4.试述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他没有过大学,是一个只会荷兰语的小商人,但却在168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巴斯德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柯赫(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流动蒸汽灭菌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食品安全法》习题.doc

《食品安全法》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本法自(A)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 A、2009年6月1日 B、2009年6月28日 C、2009年8月1日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保障(C)。 A、公众身体健康 B、公众生命安全 C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A)年。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应当真实,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A、2 2 B、3 3 C、5 5 4、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要求支付价款(C)倍的赔偿金。 A、3 B、5 C、10 5、安排患有本法第三十四条中所列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将处以(B)元以上(B)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A、1000 10000 B、2000 20000 C、3000 30000 6、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A)。 A、免检 B、不定期抽检 C、定期抽检 7、被吊销食品生产、流通或者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B)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违反本法规定,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处分决定作出之日起()年内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3 5 B、5 10 C、5 5 8、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C)。 A、道德谴责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微生物课后答案

绪论 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为了识别和研究微生物,将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谈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的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小到大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6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①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②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③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④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 1病毒是一类怎样的微生物?他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素主体内的超微笑微生物。它们只具有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特点:个体小、

没有合成蛋白质结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需的酶系统,不具有独立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和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具有怎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病毒的化学组成由蛋白质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还含有脂质和多糖。病毒没有细胞机构,确有其自身特有的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够成核衣壳。完整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不具被膜(囊膜)的裸漏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4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吸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及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侵入:噬菌体的尾部借着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的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ATP获得能量而收、、、、、、、、、、、、P18 5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噬菌体有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种类型,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维恩和噬菌体则是:当他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6什么叫溶原细胞(菌)?什么叫原噬菌体?

微生物思考题(三)

微生物复习思考题(三) 1.什么是定向育种,如何在生产中应用? 定向育种是指在某一特定条件下,长期培养某一微生物菌群,通过不断转接传代以积累其自发突变,并最终获得优良菌株的过程。 2.什么是诱变育种,结合微生物试验课的内容,物理诱变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3. 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优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 4. 物理诱变的原理:通过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快中子,激光和热的处理,使突变加速产生。 5.注意事项: 1.选择起始菌株时注意选取具有有利性状的菌株,以及对诱变剂的敏感性 2.敏感期和合适对象的选择 3.诱变剂要选取有效诱变剂,通常两种交替使用,诱变剂多致癌,使用小心 4.诱变剂使用量要注意,高剂量可能负突变率高,偏低的剂量中正突变率高 3.诱变育种的原则和营养型缺陷的筛选? 原则:出发菌株的挑选;敏感期和合适对象的选择;诱变剂的选择;诱变剂量的选择;初筛;复筛。 营养缺陷型:指某一菌株在诱变后丧失了合成某种营养成分的能力,主要是合成维生素,氨基酸及嘌呤,嘧啶的能力,使其在基本培养基中不能正常生长,

而必须在此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物质才能生长的突变体。 筛选方法:中间培养,淘汰野生型,营养缺陷型检出(点种法,夹层检出法,限量补充培养基检出法,影印法),营养缺陷型鉴定(缺陷营养类别的确定,缺陷营养因子的确定)。 4.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中的酶学及简要操作过程? 基因工程:指用人工合的方法,通过体外基因重组和载体的作用,使新构建的遗传物质组合进入新个体,并在新个体中得以稳定地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基因工程中的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外切酶,反转录酶和连接酶。 操作过程:获目的基因;体外重组;载体传递;选择或筛选。(250页) 5.什么是合成生物学,什么是菌种退化和复壮及菌种保藏的原来喝方法? 合成生物学:通过设计和构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物系统,以解决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包括:一,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零件,组件和系统;二,对现有的,天然存在的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以供人类利用。 退化:指群体中退化细胞在数量上占一定数值后,表现出菌种生产性能下降的现象。 复壮:因为在退化的菌种中仍有一些保持原有菌种特性的细胞,故有可能采取一些相应措施,使这些细胞生长、繁殖,以更新退化的菌株,称之为菌种的复壮。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如何理解食品安全的概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作为一“种”概念,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 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内容和全部环节。 三、安全食品包括哪些层次?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四、食物链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不安全因素。 英国(1993)对当代发达和较发达社会或国家提出的一张饮食风险清单: ①微生物、寄生虫等生物污染。 ②环境污染。 ③农用、兽用化学物质的残留。如化肥、农药、兽药等。 ④自然界存在的天然毒素。 ⑤营养素不平衡。 ⑥食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毒素。 ⑦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⑧食品掺伪。 ⑨新开发的食品资源及新工艺产品。 ⑩包装材料。 ⑾过量饮酒。 ⑿其他。 五、简述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一)食品标准化工作正在不断完善 食品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健全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网络,其中

微生物课件上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细菌有哪3种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各有何作用 +菌和G-菌细胞壁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4.青霉素和溶菌酶为什么不能杀灭革兰阴性菌 5.简述革兰染色法操作步骤 参考答案 1 基本形态三种:球菌;杆菌;螺形菌 2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荚膜功能:抗吞噬作用:是病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抗杀菌物质损伤:如溶酶体、补体 粘附作用:形成生物膜与致病性有关 鞭毛功能;有鉴别意义, 鞭毛蛋白有抗原性:H抗原 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有关 菌毛功能:细菌的黏附结构 介导细菌在局部定植 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性菌毛还能传递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 芽孢功能:具有很强的抗高温、抗干燥、抗化学消毒剂和抗射线能力 3 革兰阳性菌: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其中肽聚糖又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三维立体结构。革兰阴性菌:由肽聚糖和外膜组成。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二维平面结构 4 G-有外膜阻止抗菌素进入;保护细胞壁组分肽聚糖不受溶菌酶分解 5 革兰染色法步骤: 涂片→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复红复染 观察结果:G+菌:紫色G-菌:红色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2.细菌生长曲线分哪4个阶段 3.细菌根据对氧的需要程度分为哪几种类型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有哪几种 5.常用的消毒剂有哪些种类 6.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7简述紫外线杀菌的作用机制 8.在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湿热灭菌法的效果比干热法好 参考答案 2.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四阶段 3.专性需氧菌2)专性厌氧菌3)兼性厌氧菌4)微需氧菌 4.源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色素等 5.①酚类②醇类③重金属盐类④氧化剂⑤表面活性剂 6.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②破坏细菌的酶系统③改变细菌细胞壁或胞浆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死亡7.其波长在200-300nm有杀菌作用,其中以265-266nm最强,这与细菌DNA吸收光谱一致。细菌DNA吸收紫外线后,使一DNA条链上两个相邻胸腺嘧啶公假结合成二聚体,改变了DNA分子构型,干扰了DNA 的复制和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微生物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术语或名词 1.微生物(microorganism)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这些微小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数成员是肉眼可见的。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肉眼难以看清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分离和培养这些微小生物需要特殊技术。 3.分子微生物学(molecularmicrobiology)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4.细胞微生物学(cellularmicrobiology)重点研究微生物与寄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科学。 5.微生物基因组学(microbic genomics)研究微生物基因组的分子结构、信息含量及其编码的基因产物的科学。 6.自生说(spontaneousgeneration)一个古老的学说,认为一切生命有机体能够从无生命的物质自然发生的。 7.安东·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荷兰商人,他是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第一人,他利用自制放大倍数为50~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当时被称之为微小动物),首次揭示了一个崭新的生物世界——微生物界。 8.路易斯·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法国人,原为化学家,后来转向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主要贡献:用曲颈瓶实验彻底否定了“自生说”,从此建立了病原学说,推动了微生物学的发展;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其后他又研究了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并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

【高考生物】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 要点

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及知识要点 (可能在整理时部分问题未能考虑全面,若有异议,请同学们自行从网络或课本上搜索查找)微生物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鉴别 1.吕氏碱性美蓝染液浓度和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是分析其原因。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蓝色,还原型无色。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时,由于细胞的新陈代谢作用,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由蓝色的氧化型变成为无色的还原型。因此,具有还原能力的酵母活细胞是无色的,而死细胞或代谢作用微弱的衰老细胞则呈蓝色或淡蓝色,借此即可对酵母菌的死细胞和活细胞进行鉴别。 美蓝浓度高了,代谢不太活跃的活细胞也会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多,活细胞较少;反之,则代谢微弱的细胞也能还原美蓝,不被染色,从而使观察到的死细胞较少,活细胞较多。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 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2.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杀死菌体,这与自然死亡的菌体有何不同? 自然死亡的菌体本身已经部分自溶,结构已经改变。固定杀死细菌时细菌结构是保持死亡时的状态的。 3.不经复染这一步能否区分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能。在酒精脱色后,不被酒精脱色而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G+),被酒精脱色为革兰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考试类型有名词解释、选择、问答和论述题,17周考试 第一章绪论 一、简述食品安全的现代涵。 1、食品安全完整的概念和围应包括两个方面:⒈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⒉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 2、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3、食品安全可具体理解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4、食品安全具有相对性,绝对安全性或零风险是很难达到的。 二、为什么说食品安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相关方面的容和食品(食物)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环节。而作为属概念的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通常被理解为部门概念或者行业概念)均无法涵盖上述全部容和全部环节。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营养等在涵和外延上存在许多交叉,由此造成食品安全的重复监管。 三、怎样理解食品安全是一个“法律”的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从社会系统工程建设的角度出发,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2000年欧盟发表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食品安全白皮书》,2003年日本制定了《食品安全基本法》。部分发展中国家也制定了《食品安全法》。综合型的《食品安全法》逐步替代要素型的《食品卫生法》、《食品质量法》、《食品营养法》等,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自此已经实施14年的《中华人民国食品卫生法》同时废止,这意味着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食品、食品安全等用语是怎样释义的?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五、简述安全食品所包括的层次及之间的区别。 我国目前生产的安全食品广义上包括以下层次:常规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常规食品:指在一般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加工的产品,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或质检部门检验,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是目前最基本的安全食品。

微生物实验报告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微生物的简单染色思考题 1油镜与普通物镜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应特别注意些什么? 答:油镜在使用时必须在载玻片与物镜之间滴加镜头油。油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1)、使用后镜头的清洁:镜面只能用擦镜纸擦,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用完 油镜必须进行“三擦” (观察完毕,上悬镜筒,先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再用擦镜 纸沾取少量二甲苯(或者乙醇乙醚溶液)擦去残留的油,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二甲苯, 后将镜体全部复原)。 (2)、 .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 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2、使用油镜时,为什么必须用镜头油? 答:在使用普通显微镜时,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3、镜检标本时,为什么先用低倍镜观察,而不是直接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 答:低倍镜视野比较大,能看到的范围大,容易找到观察的目标,然后在用放大倍数高的高倍镜或油镜有目的的观察。 实验二、革兰氏染色 (1)为什么必须用培养24 h 以内的菌体进行革兰氏染色? 答: 24h 以内的菌体处于活跃生长期,菌体细胞壁具有典型特征,而处于老龄的革兰氏阳 性细菌壁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染色时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2)要得到正确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必须注意哪些操作?哪一步是关键步骤?为什么? 答:应注意如下几点: 其一,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其二,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其三,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3)当你对未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时,怎样保证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答:当要确证未知菌的革兰氏反应时,可用已知菌进行混合涂片,使二者染色条件保持一致,如果已知菌的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证明操作操作正确,结果可靠。 实验三、微生物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答: 1)优点:直观、快速、操作简单。 2)缺点: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微生物和微生物学 答: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的微小生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生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学指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2.微生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广 3.为什么说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生物所代替 答:微生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涉及到人类的生存。许多重要产品如面包,奶酪,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和酶的生产离不开微生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但它也给人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食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生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答: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世界 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病疫苗,进行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d.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立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5.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 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有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被推到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生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和扩展将使微生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用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面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1、为什么要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无菌技术? 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用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生物呈共生关系,而一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无菌技术指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种微生物时,防止其被环境中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它是保证微生物研究正常进行的关键。 2、采用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的主要方法。 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方法:涂布平板法;稀释倒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摇管法;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化细菌方法:稀释法;富集培养。 3、微生物的保藏方式有哪些? 传代培养保藏;冷冻保藏法;干燥保藏法。 4、显微镜有哪几种类型? 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透射显微镜;扫描电镜;隧道扫描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5、产芽孢的细菌主要属于哪些细菌?目前发现的最大和最小的细菌是什么细菌? 产芽胞的细菌主要属于好氧性的芽孢杆菌属和厌氧性的梭菌属;最大细菌:纳米比亚硫磺珍

周德庆第三版《微生物学》第八章部分名词解释及思考题答案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 名词解释 1、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9、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较稳定且一般是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称为正常菌群。 30、宏基因组:出生后才驻入人体,尤其是肠道内1000 种左右的正常菌群——共生微 生物群的总基因组,即宏基因组。 31、微生态学:以微生物学和实验动物学为基础,研究正常微生物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新兴边缘学科。 32、微生态系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个体20?200卩m不同种类组成的生 物群与其环境组成的整体。 34、微生态失调:正常的微生物群之间和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35、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37、微生态制剂:用于提高人类、畜禽宿主或植物寄主的健康水平的人工培养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或促进宿主或寄主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物质制剂之总称。可调整宿主体内的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 38、益生菌剂:通常是指一类分离自正常菌群,以高含量活菌为主体,一般以口服或粘膜途径投入,有助于改善宿主特定部位微生态平衡并兼有若干其他有益生理活性的生物制剂。 39、益生元(双歧分子):专指一类人类不能消化吸收的低聚糖类食物成分,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改善寄主健康的物质。 41、悉生生物: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种或某些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动物或植物,即已知其上所含微生物群的大生物称为悉生生物。 52、混菌培养(混合培养):混菌培养又叫混合培养,也称混合发酵,是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纯培养基础上的人工“微生物生态工程” ,指将两种或多种微生物混合在一起培养,以获得更好效果的培养方法。 54、菌根:菌根是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 66、微生物杀虫剂(生物农药):微生物杀虫剂是利用微生物的活体制成的。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对害虫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利用这种致病性来防治害虫是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从这些病原微生物中筛选出施用方便、药效稳定、对人畜和环境安全的菌种,进行工 业规模的生产开发,从而制成微生物杀虫剂。 79、细菌沥滤(细菌冶金):细菌沥滤又称细菌浸出或细菌冶金,指利用化能自养细菌对矿物中的硫或硫化物的氧化作用,让其不断生产和再生酸性浸矿剂,并让低品位矿中的铜等金属以硫酸铜的形式不断溶解出来,然后再采用电动序较低的铁等金属粉末进行置换,以此获得铜等有色金属或稀有金属的过程。 80、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通常发生在通气良好的土壤、厩肥、堆肥和活性污泥中。 82、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 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 )的过程。 90、生化需氧量:生化耗氧量是“生物化学需氧量”的简称。常记为BOD ,是指在一 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 表示。它是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一个综合指标。如果进行生物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食品安全学课后思考题 第1章 1、食品安全学的定义是什么? 食品安全学可以表述为: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健康。 2、食品安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①. 食品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性质、作用、含量水平、监测管理以及预 防措施; ②. 各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食品加工技术存在的卫生问题及防控措施; ③. 食源性疾病及食品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特别是食品中毒及预防措施的建立; ④.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措施的建立和实施等。 3、按污染物的性质,食品污染分为哪几类? 按食品污染物的性质,可将食品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第2章 1、什么是食品腐败变质? 一般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2、简述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食品的腐败变质与食品本身的性质、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当时所处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方法:加热杀菌法(在于杀灭微生物,破坏食品中的酶类)、低温保藏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作用,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是最常用的食品保藏方法)、脱水干燥法(抑制微生物生长)、增加渗透压保藏法(与脱水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原理有关)、化学添加剂保藏法、提高食品氢离子浓度、辐照食品保藏法 3、蛋白质类食品腐败变质主要发生哪些变化?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⑴主要变化:

微生物课后思考题-推荐下载

各章习题 阅读人数:408人页数:6页各章习题第1章 1.什么是菌落?了解菌落有何实际意义?2.绘出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图。 3.比较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及化学组成的差异。4.试述脂多糖及外膜蛋白的组成及功能。5.叙述细菌核体与真核细胞核的异同。6.解释荚膜的概念及其功能。7.S 层是什么样的结构?8.试述鞭毛的结构和功用。 9.菌毛的本质、分类及功能如何? 10.叙述芽胞的结构、功能及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11.根据鞭毛、芽胞为何能鉴别细菌? 12.什么是革兰染色?有何意义?其染色机制如何?13.试述应用电镜观察细菌有哪些特点和限制?第2章 1.细菌菌体分裂为什么只需较短时间?2.细菌的生长曲线如何确定?有何意义?3.试述细菌生长的各个期的特点。4.培养基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用途?6.生物被膜有何特点? 7.何谓密度感应系统调控?举例说明其作用。8.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9.何谓菌群失调?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 10.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第3章 1.何谓灭菌、消毒、防腐?举例比较它们的异同。2.试述影响微生物的主要物理因素及其实用价值。3.试述各种热力灭菌法的方法原理及其主要用途。 4.根据对微生物的灭活作用可分为哪些类型?列举常用的辐射方法及其杀菌原理和应用。5.试述滤过除菌的概念及其应用。第4章 1.什么是柯赫法则?如何从分子水平解释柯赫法则?2.试述致病菌侵入宿主细胞的主要过程。3.什么样的细菌能内化入胞?意义何在? 4.什么是细菌外毒素?其基本特性及组成如何?5.什么是类毒素?有何用途? 6.试述内毒素的来源、组成、致病意义及检测方法。1/6 7.比较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异同点。第5章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农林大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影响下,由微生物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失去或降低使用价值的一切变化,包括食品成分和感官性质的各种变化。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残留的数量称为残留量。 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食品非热力杀菌:指食品在杀菌过程中不引起食品本身温度有较大增加的杀菌方法。 超高压杀菌:将食品放置在高压容器中,在常温或低温下,对食品施加100MPa 以上的压力完全杀死或降低食品中的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同时能较好地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品质的一种物理杀菌方法。 转基因食品:是指用转基因生物所制造或生产的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绿色食品: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有机食品:指根据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准而生产出来的,经过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又称生态食品或天然食品。 二、新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后,与老的《食品卫生法》有哪些不同点? 1.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 2.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3.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 4.取消食品“免检制度” 5.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 6.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 7.民事赔偿优先8.“问题食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 9.保健食品宣传不得涉及治疗功能10.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