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

一五规划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珠海市发展与改革局

珠海市海洋与渔业局

二○○六年八月

目录

珠海市是海洋资源大市,海域广阔,海洋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把建设南方枢纽大港,发展临港工业,打造滨海旅游品牌等事关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议题列入《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之中。“十一五”时期是珠海市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提高海洋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对形成珠海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建设海洋经济强市、构建和谐海洋具有重要的意义。

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结合《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订《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涉及的主要海洋产业有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信息业,以及以滨海电力业、船舶制造业、临海石化工业和临海钢铁工业为主的临海工业等。规划范围包括珠海市管辖的海域、海岛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依托的相关陆域。规划期为2006年—2010年。

一、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海洋经济的发展受到海洋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珠海海洋资源丰富,环境优良,国民经济基础雄厚,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海洋资源条件

1、海域面积大,海(岛)岸线漫长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岸。东与香港、深圳隔海相望,南与澳门陆地相连,西邻江门,北与中山接壤。领海基线内面积约6135km2,海岸线曲折蜿蜒800多km;海上岛礁星罗棋布,岛岸线长达498.82km,是珠江三角洲沿海城市中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海(岛)岸线最长的城市,海洋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2、港口条件优越,航道资源丰富

珠海港湾与深水岸线众多,集河口型、海岸型和岛屿型为一体,通海航道和锚地条件优越,能建成大中小配套、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大型港口。目前珠海港已形成包括高栏港区、万山港区、九洲港区、香洲港区、唐家港区、洪湾港区、斗门港区等7个港区群组成的总体格局,其中高栏和万山为深水港区,其它为中小泊位区。珠海港的航道分为西部、东部和市区三部分。西部高栏港区主航道可乘潮通航5万吨级船舶;东部万山港区为天然深水航道;市区九洲港区按乘潮通航万吨级船舶的标准设计,目前按乘潮进港3000吨级船舶标准维护,香洲和唐家港区为天然水深航道。

3、岛屿众多,开发潜力广阔

近几年,通过“岛连陆”、“岛连岛”等海岛开发活动使珠海的海岛数量有所变化。根据《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统计,珠海总共有海岛190个,90%以上岛屿分布在珠海东部,面积314.39km2,岛岸线长共603.94km。其中,面积大于500m2的128个,面积共174.3272km2,1km2以上的有23个;大于10km2以上的有7个。在这些岛屿中,无居民海岛117个,面积261.7km2,岛岸线307.79km。

按照岛屿的成因,珠海海岛属大陆岛和冲积岛,其中属大陆岛类型的占海岛总数的90%以上。不但热量充沛,光照充足,而且各种资源禀赋丰度较高,有被称为“海上森林”的红树林,杜鹃、棕竹、龙船花、猕猴桃等50多种野生观赏植物,鸟类102种,占华南地区511种的五分之一。其中外伶仃岛、二洲岛、大忙岛和担杆岛为广东省临濒动物保护区。

4、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渔业条件良好

珠海市海域属于亚热带近岸和河口港湾区,生物饵料充足,栖息环境良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据90年代初调查统计,珠江口浮游植物有287种(变种、变型);春

季平均生物量为118×104个/m3;浮游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147mg/m3;底栖生物量平均为27.4g/m3;潮间带生物量年均1192.23g/m2。河口区水域有鱼类154种,隶属于15目57科87属;浅海水域采集到鱼类119种,隶属于11目50科84属。万山渔场具有捕捞价值的鱼类2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

5、滩涂资源类型多种多样

珠海市滩涂面积万hm2,占全市土地面积%,其中超高滩,高滩,中滩,低滩,浅滩。按滩涂底质分为泥滩(占%)和砂石滩%)。全市滩涂可分4个区:(1)磨刀门口门滩涂区,包括鹤洲北、鹤洲南、三灶湾、洪湾西、洪湾北、洪湾南等6片,占滩涂总面积%; (2)东部沿海滩涂区,包括金鼎、唐家、香洲等片,占滩涂总面积%;(3)西部沿海滩涂区,包括雷蛛和平沙两片,占滩涂总面积%;(4)近岸岛屿滩涂区,包括淇澳、横琴、三灶、南水、高栏诸岛,占滩涂总面积%。

6、滨海旅游资源特色明显

珠海市海洋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众多的海岛与美丽的海湾、沙滩形成别具风格的亚热带风光的海上旅游资源。有东澳南沙湾、三灶金海滩、高栏飞沙滩、荷包大南湾、九洲东沙滩等泳场,东澳、桂山连岛、外伶仃、大万山等游艇区和东澳岛、万山垂钓区,最宜开辟广州—珠海海滨—万山群岛的海上娱乐区、生态区、文化科学区等南亚热带海洋风光旅游网络,构成了珠海沿海旅游山海呼应的特色而着称,并呈现为集游、购、娱与行、住、吃为一体的滨海旅游胜地。

(二)社会经济条件

珠海现辖香洲、斗门、金湾3个行政区以及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横琴经济开发区和珠海高栏港经济区五个经济功能区,总面积7653km2,其中陆地面积1687km2;200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万。

1、优越的区位优势

珠海位于珠江三角洲出海口,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结着珠江三角洲与内地广阔的腹地,是粤西、粤北乃至大西南物流的重要通道,处于中国与东盟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设有拱北、九洲、高栏、万山、横琴等7个国家一类口岸和7个二类口岸。拱北口岸是我国第二大陆路口岸,九洲口岸是我国最大的水路客运口岸。

2、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中央、广东省加快海洋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珠海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把海洋经济作为珠海四大特色经济之一,强调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珠海经济的重大举措,为珠海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横琴经济合作区作为“9+2”区域合作的发展平台和重点发展地区,给珠海提供了一个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参与经济合作竞争的卓越平台。

3、较强的经济实力

珠海市作为全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经济发展条件优越,成就显着。2005年本地生产总值(GDP)达到亿元,“十五”时期年均增长%,高出“九五”时期3个百分点;人均GDP由2000年的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万元(折合约5765美元);工业和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和%。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5年的∶∶。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08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6550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和%。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继续在珠三角城市群中保持前列,恩格尔系数由2000年的37%改善为2005年的%。

4、完善的基础设施

珠海市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拥有高栏、九洲、万山、斗门等港口口岸,高栏港是中国沿海主枢纽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深水港;已经形成以高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城市为中心,向县区辐射,连接城镇、口岸、机场的陆路交通网络;珠海机场设计能力年起降航空器10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40万吨,已开通多条航线。粤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建成通车,江珠高速公路珠海段即将完工,广珠城际轨道交通正式动工。高栏港区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工建设,珠海港已成为珠三角重要的进口液化气仓储转运基地。广东省第二个LNG接收站落户珠海。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珠港大道、昌盛大桥、横坑大桥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多条主干道改造工程完成,有效改善了市区交通状况。城中村改造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了居民居住环境,大学园区、高新区和临港工业区等园区配套建设逐步完善。珠海电厂3#和4#机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情侣北路等项目正加紧建设。

5、优美的自然环境

珠海长期坚持对自然与环境的保护政策,重视城市的绿化、美化,构筑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处青山绿水,城市大气、水体、声环境均保持了全国领先水平。组团式城市结构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山海环抱的地形地貌优势,营造了优美宜人的城市风貌和赏心悦目的建设环境。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联合国“最适于居住的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城市知名度。

二、珠海市“十五”期间海洋经济发展状况

(一)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十五”以来,珠海市紧紧围绕实施“海上珠海”建设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五次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做出“率先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蓝色产业带”战略部署,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快体制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发展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临港工业,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和海岛基础建设步伐,海洋经济总量连创新高,继续保持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发展环境逐步改善,产业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海洋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十五”期间,珠海市海洋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步入快速增长期,总量取得了较大突破,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海洋产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5年亿元,年均增长%。2005年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2、海洋产业体系不断扩展,结构得到改善

随着海洋资源的全面开发,海洋经济体系已扩展到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行业。2005年第一产业产值亿元,第二产业产值亿元,第三产业产值亿元。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调整为:: ,得到明显改善。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中转仓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四大重点海洋产业产值达亿元,占全部海洋产业总产值的%。

3、旅游业强劲增长,滨海旅游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十五”期间,珠海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4%,旅游业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005年共接待游客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境外游客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占%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占%亿元)。旅游业产值在海洋产业中占%,继续发挥领头羊作用。

4、海洋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临海工业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以钢铁、石化、电力为代表的临海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依托高栏港口建立的“珠海临港工业区”发挥了临港工业积聚优势,已发展成为珠海五大经济功能区之一。高栏港经济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其中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完成亿元,增长%。在珠海临港工业区的支撑下,初步形成了以石化、电力、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重化工产业格局,共引进以英国石油(BP)、英荷壳牌、德国阿尔塔纳、韩国LG、中国石油、和记黄埔等世界500强企业为龙头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168家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还有5家国务院直属50强大型企业、4家广东省50强企业。

5、港口运输条件明显改善,物流业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珠海市加大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港口贮运条件,促进了物流业迅速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了海洋、内河、公路、铁路和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建成了由高栏、万山、九洲、香洲、唐家、洪湾、斗门7个港区组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港口网,港口泊位达100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拥有码头长度9492m。以高栏港为主体的珠海港被确定为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广东五大主枢纽港之一。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0年的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万吨,年均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国际标准集装箱1997690TEU。美国道化学、法国道达尔、荷兰壳牌、韩国三星、LG和日本三菱等30多家物流企业相继在高栏港开展物流业务。

6、海洋渔业经济不断改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迈进的步伐加快,渔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渔民转产转业取得明显成效。海水产品总产量从2000年的万吨减少到2005年的万吨,年均递减%。海洋渔业产值从2000年的亿元减少到2005年亿元,年均递减%。

“十五”期间,海洋渔业在调整中力争改善产业质量,一是渔业产业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已形成捕捞、养殖、水产品加工及渔船、渔机、渔网修造等相配套的产业化

体系。渔业工业产值从2000年的1386万元减少到2005年678万元。2005年水产品加工总量为3169吨,产值5900万元。服务业得到一定发展,2005年渔业服务业实现产值3745万元。

二是养殖水产品质量标准得到广泛推行。“十五”期间,致力于推广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至2005年底,已制定和实施8项水产品无公害食品标准。三是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养殖技术的研究和引进不断加快,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经过试点也取得了成功经验,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发挥。

7、渔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渔港经济区建设有新起色

沿海渔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渔民收入稳步提高。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元增加到2005年的9215元,劳均纯收入17753元。渔业收入从2000年亿元增加到亿元,年均增长%。渔民人均纯收入6550元,比2000年增长%。

珠海各地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水泥路,城乡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农村饮水工程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率先取消农业税,农、渔民负担大幅减轻。香洲渔港是全市的中心渔港,也是广东省七大文明渔港之一,投入相关资金共计约1千万元,整治与建设渔港取得成效,提高了渔港安全保障能力,渔港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以海洋捕捞业为主的渔民主要集中在香洲区和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初步建立了适合渔民经济收入状况的合作保险制度,基本解决渔民医疗保险。

8、海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管理取得成效

随着全社会对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的重视,海洋开发投入不断增加,海洋综合开发能力显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一是以“科技兴海”战略为导向,不断增加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完善海洋科技知识推广普及体系,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取得成效;以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重大科技兴海项目取得丰硕成果,启动建设了广东省省级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珠海园区。二是以强化海洋意识为重点,加大海域使用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海域使用管理法》及相关制度;全面开展海洋监察执法工作,有效遏止非法用海行为;全面推行海域使用许可证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坚持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确保海洋开发有序发展。三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依照总体规划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产业进行布局。开展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加强对围海填海、大中型用海项目的管理。加强海岛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具有珠海特色的无居民海岛开发保护管理新模式。四是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修

复力度,建设了6座人工鱼礁和淇澳岛红树林保护区、横琴岛红树林保护区、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芒岛野生动物放养保护用海区自然保护区。五是对旅游岸线加强管理,划定岸线建筑限制建设区域。加强滨海沙生植被的维护和沿海防护林的维护和建设,严格控制和管理海滨湿地和防护林内的建设用地,加强海滨湿地和防护林管理和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海洋经济在“十五”期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对海洋经济的认识有待深化

珠海市政府已经认识到海洋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但是思路不宽、研究不深,被一些现实问题所局限。在实践中,强调发展临港工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和港口交通运输业,对船舶制造业、海洋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制药业、滨海电力业以及海洋信息业等海洋产业重视不够。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具有战略性的总体规划,目标体系不明确,对海洋经济发展缺乏整体协调和宏观指导。

2、海洋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珠海的海洋经济与省内外其他沿海城市相比,无论总量还是质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珠海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从现有资料看,滨海旅游占较大比重(%),其次是电力业(%)和港口运输业(%),最后才是渔业及其相关产业(%)和船舶制造(%)。临港工业、海洋生物制药业开始起步,经过前期较大规模的投入,但还没有发挥效应。海水综合利用及其化工业还是空白。这些薄弱产业有待于战略性引导,增加投入,促进海洋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充分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

3、渔业发展不稳定,突破困境需要另辟蹊径

由于万山海区地处珠江出海口,环境质量下降,传统渔汛逐渐消失。因此,珠海渔业一直处于下滑过程中。珠海市政府看到了这个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提出了“稳定捕捞,主攻养殖”的发展思路,但是,没有明显改善渔业发展趋势,以至于捕捞与养殖产量之比由2000年的∶调整为2005年的∶。渔业资源锐减和近海过度捕捞构成渔业发展的障碍,远洋捕捞的“突围”受到技术及设备、经营组织化及风险问题

的限制,严重困扰渔业整体发展。渔业发展需要重新定位,转换思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浪费比较严重

在海(岛)岸线、港湾及深水港、滩涂等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被现实的涉海部门争议和矛盾、“国防用地”所限制,不能有所作为,美好的开发蓝图和规划不能实施。海岛及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巨大的能源资源,海水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等开发利用处于空白,造成宝贵的海洋资源浪费。

5、近海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海域环境压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珠江入海的陆源工业污染、交通污染、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各类污染源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尚未得到有效缓解,赤潮灾害、溢油事件时有发生,河口区和近岸海域的生态系统总体恶化的趋势仍得不到有效的遏制。不合理的围(填)海造地和采石挖土破坏了海岸、海域和海岛的生态系统,给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造成不利的影响,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没有理顺,部门管理不够协调

海洋经济发展缺乏宏观指导、协调与规划,开发组织程度不高,部分海域和海岛开发秩序混乱,用海矛盾突出;海洋开发管理体制尚未健全,涉海管理部门在空间上、管理范围和职权划分不清,制约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的协调和综合管理。经济功能区是珠海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载体,但由于历史原因,高新区、横琴区、临港区都存在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开发权限未落实,管理缺位等体制不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些园区的发展。

7、海洋科技人才不足,创新能力不强

“十五”期间,珠海市政府围绕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海洋渔业、海洋食品与药物业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养殖技术、海洋制药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引进,也启动建设了广东省省级海洋与水产高科技园珠海园区。但是,海洋科研实力比较薄弱,缺乏高层次的海洋科技人员与高素质管理人员,海洋高新技术发展缓慢,科技对海洋经济的支撑力较小和贡献率较低,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海洋产业起步较慢。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决定,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确立海洋经济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珠海市经济发展“工业强市”、“科教兴市”、“三产旺市”三大战略引领下,围绕“建设珠三角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行示范市”的目标;以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为核心;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珠海区位优势和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以“四个加强、四个促进”为基本途径——加强港口开发建设,促进港口运输及中转仓储业、临港工业的大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海上客运条件,促进滨海旅游业的大发展;加强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的海洋渔业向休闲渔业的转型和发展;加强海洋科技事业及人才建设,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与功能食品工业、海水综合利用及海洋化工业、滨海电力及海洋能源产业等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构筑具有珠海特色的多层次海洋经济新格局,力争到2010年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再造“海上珠海”。

(二)基本原则

海洋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一些原则,实现海洋经济活动的协调统一。

1、统一规划与协调发展的原则

对珠海海洋开发、海洋经济发展必须进行统一的战略规划、科学合理布局,提升海洋开发的科技含量,使海洋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与其它产业发展相协调,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

2、海陆一体化和综合开发的原则

海洋开发必须以沿岸陆域为依托,以港口为基地,海洋为发展空间,海洋资源为开发对象,海洋产业为主体。统筹海陆规划,实现海洋资源开发与陆地开发一体化。通过海洋与陆地资源综合开发,增强海陆资源的互补性、产业的互动性和经济的关联性,实现海洋经济的跨越发展。

3、江海联动的原则

实施江海联动,与珠江流域的开发形成互动,进一步拓展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空间,增强珠海作为珠三角西翼的地位和份量,带动珠三角西部地区、粤西地区经济发展。

4、海洋开发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海洋经济发展以海洋开发为基础,但必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海洋开发过程中实现合理开发与严格保护的相互促进。

5、科技兴海的原则

充分发挥现有科技力量和科技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海洋科技、海洋教育与海洋经济有效结合的体制与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依靠科技和人才,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海洋经济的素质和水平。

6、以港兴区的原则

突出以港口开发为轴心统筹考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布局,大手笔、高水准地构筑最有集聚效应、最能形成持续竞争力的发展载体,以港口开发来集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珠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推动“和谐海洋”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市,再造“海上珠海”。通过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海洋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海洋科技贡献率显着提高,海洋重点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得到突破,优势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走出一条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形成人与海洋和谐共处的新局面,到2010年基本达到海洋经济强市的建设目标。

2. 具体目标

(1)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实力,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提升海洋经济总量。把海洋经济作为全市重大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植,推动海洋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20%,到2010年全市海洋总产值达到亿元,占全市GDP的%,海洋经济GDP达到亿元,占全市GDP的15%,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制度创新,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到2010年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为2:40:58。

——重点发展临港工业。构建以石化、滨海电力、钢铁、新型建材、造纸、船舶修造、汽车零部件和装备制造业八大产业为主的临港工业体系。到2010年,临港工业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

——积极发展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接待条件和水平有较大提高,“十一五”期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2010年,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亿元。

——构建港口型物流基地。加大对港口及海运业的投入与建设力度,努力实现港口跨越式发展;拓展港口功能,积极培育港口型物流基地。2010年,实现港口年吞吐量9830万吨,其中集装箱300万TEU。围绕建设南方大港的思路,加大高栏主枢纽港以及万山深水港的建设,“十一五”时期计划投资亿元,新增泊位19个,扩建高栏港二期7万吨级、三期10万吨级航道。

——优化海洋渔业结构,实现渔业经济转型和发展。在珠海滨海旅游稳定发展势头的影响下,海洋渔业到了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休闲渔业方向转化,为珠海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充当“配角”,以此振兴珠海渔业和走向新的发展道路。为此,要求调整渔业经济结构,争取2010年的结构为:渔业产值占30%,渔业工业及加工业产值占30%,渔业流通与服务业占40%。实现海洋渔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亿元,年均增长10%,达到农业总产值的1/3;其中海洋渔业产量万吨,其中海洋捕捞量万吨,海水养殖万吨。

(2)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010年,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建立起海洋环境监测、饲料生产、水产品质量与安全、加工操作规范的标准体系及全程监控体系,海洋高新技术成果的开发与转化取得突破,部分领域或项目取得重要成果,形成高科技的蓝色产业示范带。

(3)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得到加强

提高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海洋保护方面,进一步遏制海域环境恶化,合理控制污水、废物的排放以及海洋倾废。2010年,近岸海水达到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近海海水保持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港区、拆船厂、排污口的海水为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通过制度保证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的控制,工业废水排放达标;入海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2010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在海洋资源保护方面,新建个自然保护区,完成人工鱼礁座,红树林公顷,珍稀海洋生物、深水港湾、滩涂等海洋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灾害监控体系基本建立。

(4)新渔区建设要有新进展,渔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改善渔区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以提高渔民收入和生活质量为中心,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抓好强镇富民、安居乐业、生态文明、扶贫济困、固本强基五项工程,发挥城市对渔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工业对渔业的反哺作用。到2010年实现渔民人均纯收入元,年均增长7%。

(5)海洋管理体制有创新

创新海洋管理体制。逐步完善现代海洋管理协调机制,强化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经济管理职能,按照权威性与科学性统一,精简和效能的原则,保证结构完整和要素有用,实现责、权、位、能相对应的系统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海洋综合管理体制。

四、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转变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促进海洋产业生态化建设,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推动海洋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以港口建设为重点,促进海洋运输及物流业再上新台阶;以临港工业园区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壮大临港工业;以创建旅游品牌为核心,推动滨海旅游上档次;以休闲渔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推进海洋渔业及加工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以科技兴海为途径,推动海洋产业优化升级。通过五年的努力,形成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发展协调的滨海旅游业、港口运输业及物流业、海洋渔业及加工业、临海

工业为代表的主导产业,海水综合利用及化工产业、海洋能源产业为等代表的新兴产业,海洋信息业、海洋文化产业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的产业体系。

(一)做大临海工业

1、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构建大中小型企业配套、轻重工业并举、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相结合、有规模有特色的工业体系。重点发展石化、能源、钢铁、造纸、装备制造业,把高栏港经济区建设成为集群效应强、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的临海工业聚集地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中心。

2、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珠海临海优势大办工业,依托港口资源办大工业。结合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外引内联,引进一批大项目,培育一批大企业,做大做强临港工业。通过港口资源科学分区和合理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优先发展以信息、生物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临港工业区石化工业基地建设,把临港工业区建设成为集群效应强、生产规模大、产业链条长的重化工业基地。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对潮汐能、海洋风能等绿色环保能源的研究试验工作,积极发展波浪、潮流能等其他具有发展潜力的海洋能源技术。

3、规划项目:

——重化工项目:①续建年产90万吨PTA项目二期工程,总投资320000万元;

②新建年加工凝析油450万吨、年产70万吨对二甲苯振戎芳烃项目,总投资700000万元;③新建年产30万吨聚苯乙烯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④新建年产20万吨丙烯酸脂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⑤新建年产丙烯8万吨、聚丙烯4万吨宝塔石化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⑥新建年产6万吨聚四氢呋喃韩国晓星公司聚四氢呋喃项目,总投资250000万元;⑦新建年产8万吨苯酐、12万吨增塑剂科迪化学项目,总投资97000万元;⑧新建年产20万吨润滑油项目,总投资80000万元;⑨新建一期年产量800吨、二期年产2500吨天佳特殊纤维项目,总投资50000万元。

——滨海能源工业:①加快珠海电厂3-6#机组和LNG电厂建设,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②续建3#,4#2×60万千瓦机组,“十一五”期间剩余投资265300万元;③新建5#,6#2×60万千瓦机组,总投资600000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150000万元;④新建珠海LNG接收站一期工程,包括1个10万吨级泊位,总长约290公里的管道,年周转量370万吨,总投资450000万元;⑤新建珠海LNG配套电厂3×35万千瓦

燃气机组,总投资410000万元;⑥新建高栏港石化专区热电联供项目共2×18万千瓦,总投资120000万元。并吸引电冶联营、热电联产、粉煤灰利用等后续产业。

——临海钢铁工业:①新建年产2000万吨球团矿项目,总投资亿元;②新建年产100万吨中宽板项目,总投资6亿元。

——造纸工业:①加快佛山华新发展集团首期投资12亿元建设的30万吨高档灰底白板纸项目工程建设,总投资300000万元;②新建年产80万吨纸浆及造纸项目,总投资1200000万元。形成全国重要的特种纸和纸制品特色产业基地。

——海洋装备制造业:引导现有制造业由加工装配向零部件制造、研发设计延伸,实现“珠海制造”、“珠海创造”转变,增强产业竞争力。重点引进大型船舶修造、集装箱制造项目,加快游艇制造基地和大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设备制造项目建设。作好荷包岛修造船作业区的修船基地和大型海洋钻井平台生产基地的选址建设规划。新建以星集装箱制造项目,总投资7亿元;新建钻井平台设备制造项目,总投资亿元。

(二)做旺滨海旅游业

1、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珠海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挖掘滨海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取“十一五”期间珠海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万元。

2、发展思路:围绕休闲度假、海洋海岛、自然生态、人文历史、会议展览五大特色,挖掘珠海滨海旅游业发展潜力。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为导向,强化海岛与海岸带旅游联动,主动融入珠三角旅游区;依托海岛、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统一规划,突出“海上云天、天下珠海”形象,塑造“浪漫之城”品牌。一是对旅游景点进行重新整合,构造各种特色旅游线路,培育具有珠海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品牌线路”。二是加快景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景点、景区的形象,延长旅游产业链。三是拓宽旅游商品的领域,注重旅游产品包装,做到淡季有活动、旺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新。四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沟通与其它旅游城市的合作,构建以珠海为核心的旅游网络。五是对海洋旅游资源开发的投资进行倾斜,鼓励外来资金积极介入旅游资源的开发。

3、规划项目:“十一五”期间,珠海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重点是提高中部、完善东部、开发西部,中心是建设三个各具特色的旅游功能区。

——中部滨海旅游区:重点是建设“两岛一路”及发展旅游会展业。“两岛”是指珠海主城区沿海东侧的野狸岛和九洲岛,要求将“两岛”山水景观与区域内的现有景观整合为一体;“一路”是指情侣路,主要是丰富情侣路文化内涵,构筑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显山露水的珠海城市品牌。通过引进国际会展品牌,推进会展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

——东部海岛旅游区:“十一五”时期结合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的规划,高起点建设东部海岛旅游区,深度挖掘万山海岛旅游资源,建设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效益好的旅游精品工程和拳头品牌。

——西部滨海旅游区:充分利用温泉、湿地、山脉、田园等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旅游项目。近期重点建设以海泉湾为核心的区域性会议旅游休闲度假区,续建港中旅海洋温泉项目二期工程,包括体育健康设施等度假城配套建设,总投资150000万元。

(三)做强海洋交通运输业

1、发展目标:“十一五”期间,把珠海港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主枢纽港的阶段性目标,并将珠海港建设成为一个以集装箱、原材料运输为主,支撑临海工业发展的区域性物流中心。依托万山港口优越条件,积极开发建设中转仓储业。争取2010年中转仓储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20%。

2、发展思路:构建以“珠海港”为龙头的现代化海洋交通运输网络,增强城市的承载能力和集散功能,实现珠海由交通末梢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一是抓好港口规划建设,调整港口结构,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形成大中小港口相结合、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港口群,并不断完善综合运输体系,提高港口吞吐能力。二是加大对港口及海运业的投入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港口运输竞争力、吸引力与辐射力。以能源、石化物资为重点,大力发展集装箱贸易。组建大型运输集团,建立若干定期航线,加强与内地、港澳及东南亚大港口的运输业务联系,积极拓展南太平洋及欧洲远洋货运业务。三是重点推进高栏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及干散货码头、油气化工码头的建设,增强港口运输、装卸、仓储、中转转换、加工、综合服务功能。四是抓紧万山港区深水岸线资源的规划研究和开发利用,利用珠江水路连接珠江两岸各中小港口,发展海上中转

仓储业(物流业),并加强陆地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努力建设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四是要科学制定海运业发展规划,全面衔接与之密切相关的港口、船舶修造业、临港工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态势。

3、规划项目:

“十一五”时期重点促进东西两翼中转仓储业的发展。西部以珠海港为重点,发展进出口货物中转仓储,利用广珠铁路连接广东西部地区,并向内陆延伸,扩大腹地,使珠海港成为广东西部乃至西南地区进出口货物的集散地;东部以万山港区为重点,利用珠江水路连接珠江两岸各中小港口,使万山港区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海上仓储中转、江海联运的枢纽。

——西部高栏港重点建设项目:在南水和南迳湾作业区,①续建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一期,即九洲港区货运搬迁工程,2个5万吨级泊位,计划总投资189000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150000万元;②新建高栏港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共4个10万吨级泊位,计划总投资400000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250000万元;③续建高栏港石化公用码头及库区共2个8万吨级泊位、4个5千吨级泊位、44万平方米库区,总投资80000万元;④新建高栏港大宗干散货码头2个15万吨级矿石泊位,投资21亿元,1个10万吨级煤炭泊位,投资亿元,“十一五”计划投资324000万元;⑤新建高栏港1个30万吨级泊位原油码头,计划总投资100000万元,“十一五”计划投资20000万元;⑥新建高栏港航道扩建工程,第二期按7万吨级,第三期按10万吨级,总投资30000万元。

——东部以万山港区重点建设项目:①改建桂山岛成品油码头,由5万吨级多点系泊码头改造为10万吨级固定式码头,1个泊位,扩建20万方油库,总投资24000万元;②新建万山港10—15万吨级油码头,共2个泊位,总投资100000万元。③建设3个1000吨级陆岛运输客货运泊位、1个万吨级通用码头、1个2万吨级油气码头。

——新建海港物流园区,规划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年作业能力210万吨,主要用于集装箱中转,拆装箱,联运,化工产品的运输、储存及其他物流服务。

(四)做优海洋渔业

1、发展目标: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渔业产业体系。进一步推进渔民转产转业,全面提高渔区的经济水平和渔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传统的生产性渔业向现代效益型渔业的转变。

2、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海洋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海洋渔业经济转型,按照“主攻养殖、调整捕捞、深化加工、拓展流通、发展休闲”发展思路,着重发展健康的养殖业、科学的海洋捕捞业、高效的水产加工业、繁荣的水产流通业、新兴的休闲渔业。

——主攻海水养殖。合理开发利用独特的海洋型、淡水型、河口型渔业资源。改变传统养殖方式,提高集约化和现代化水平;加大特色贝类、藻类生态养殖力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改善养殖环境,开发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型养殖方式;推广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殖,建设一批出口创汇养殖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优化养殖区域布局,形成以抗风浪网箱鱼类养殖和海底岛礁群水域的海胆、鲍鱼等珍稀水产品养殖为主的深海养殖区,以发展浅海滤食性贝类(近江牡蛎、翡翠贻贝、巴非蛤、红肉河蓝蛤)的增养殖为主的浅海养殖区区,以牡蛎、泥蚶、文蛤等贝类为主的滩涂养殖区,以鱼虾蟹贝为主的围塘养殖区,以放流名贵海洋生物为主的人工鱼礁区,以岛礁自然增殖、人工养殖、海洋牧区化养殖等生态型开发为主的岸礁生态利用功能区,构建珠海“海上牧场”。

——加快海洋捕捞结构调整。完善海洋捕捞准入制度,严格执行休渔期、禁渔区制度,降低近海捕捞强度。改变捕捞作业结构,鼓励发展和培育外海远洋捕捞,重点扶持一批远洋捕捞骨干企业。近中期以大陆为依托建设城市中心渔港,远期建设万山渔港与水产品交易中心。

——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水产品保鲜、保活和低值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搞好水产品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公司+基地+渔户”的形式把渔民同大市场联系起来,推动特色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创立名牌产品,认真执行水产品绿色认证标准。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

——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强渔业与旅游的结合,结合渔港和人工鱼礁建设,鼓励支持渔民转产转业,积极发展海上游钓、滩涂旅游、观赏、品鱼等多种多样的休闲渔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渔文化活动。开发“渔家乐”等特色旅游项目。增加渔民收

入。

——加快发展渔港经济区。充分发挥渔港经济区的海洋渔业、信息、物流、文化、休闲、集镇等集聚功能作用,全面开发环渔港经济带,建设成为以渔港为依托、以渔业产业为基础、集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集散和加工、休闲渔业为一体,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加强珠海渔港和万山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渔业发展后劲。

——建设区域性水产品交易中心。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海产品市场建设,积极开发国内国际市场。近中期以大陆为依托建设城市中心渔港,远期建设万山渔港与水产品交易中心。在斗门区建立一座渔业物流和信息中心市场,集渔业物资、生产技术、价格行情一条龙服务的“中国国际渔业城”,逐步将斗门区培育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渔业物流中心。

3、规划项目:①扶持2-3家企业成为省级龙头企业,达到省级渔业龙头企业标准;引进3-5家大型水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扩大加工规模。争取到2010年全市30%以上的水产品得到加工。②依托珠海广达、北极品水产(珠海)有限公司、香港中亚海产公司等大型加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重点开展海鲈、牡蛎等特色海产品精深加工研究,③续建珠海渔港和万山渔港,并开展以重点渔港为主的集交易、仓储、配送、运输为一体的水产品物流中心的规划和前期工作。④结合养殖多元化和无居民岛开发以及人工鱼礁建设,发展生态观光养殖、海钓、品鱼、观赏等配套项目。

(五)培植海水综合利用业及海洋化工业

1、发展目标:把发展海水利用及海洋化工业培植成珠海战略性的接续产业。

2、发展思路: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扩大海水利用产业规模,逐步使海水成为工业和生活设施用水的重要水源,缓解海岛淡水用水紧张。继续进行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化学资源开发的技术革新,加强系列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技术。对海洋化工业进行结构调整,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3、规划项目:

镇村及海岛供水工程。发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术,进行管网改造、水表更新,总投资37000万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满分答案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单选题(共5题,每题4分) 1、广东省政府2019年“一号文”《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系列措施,除了课堂上介绍的以外,还有另外两条分别是加强科研用地保障,以及加强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建设,这样总共合计有(D)条 A、8条 B、12条 C、15条 D、20条 2、以下哪个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D) A、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B、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C、“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D、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3、以下哪个不是湾区经济的基本特征:(D) A、开放 B、港口 C、城市群 D、现代农业 4、哪个不属于对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正确描述(B) A、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B、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C、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D、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5、哪一项不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现代产业体系的 规划内容(D) A、现代服务业 B、战略性新兴产业 C、先进制造业 D、现代农业 E、海洋经济 判断题(共20题,每题4分) 1、2018年全国主要城市群优良天数比例珠三角最高。(√) 2、《2019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香港排名第10。(×) 3、大湾区建设是广东2019年着重抓好的十项工作之首。全省各地都要对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在融入过程中推动改革开放的新进程。(√) 4、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清远市等珠三角九市。(×)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防科工委 目录 序言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增强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全面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二)启动并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带动科技跨越发展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 (四)加快空间技术发展,提高业务服务能力 (五)积极拓展空间应用,提高航天产业发展能力 (六)持续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扩展人类认知领域 (七)加强行业管理,营造有利于航天发展的良好环境(八)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加强航天先进文化建设 (九)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序言 航天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航天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高技术产业。发展航天是增强我国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十五”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航天科技工业基础和研发能力大幅提升;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取得快速发展,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突破,月球探测工程进展顺利;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航天为我国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确定了在本世纪前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经济建设、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都对航天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相关规划制定,明确了“十一五”时期航天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指导航天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四个坚持”为指导,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统筹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应用卫星和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_文本_2009-5

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文本与图集 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二OO九年五月

委托单位:珠海市规划局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编制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项目主持: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总工副教授) 报告编制: 吴仁海(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韦献革(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博士) 李耀初(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副教授) 林海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曾建军(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硕士) 技术顾问: 汪晋三(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报告审核: 陈新庚(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教授)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领导小组 组长:毛东信 副组长:熊豪品潘明 成员:陈金华贾建红吴纯德吴锡汉梁玉昭王淳麦驱海曲波陈长才卢晓波 陈永章邵英贤廖中和王泽俊詹林 刘荣茂叶建勋刘重阳 《珠海市环境功能区划(修编)》课题珠海市参加工作人员 珠海市环境保护局 梁玉昭张勇黄汉鹏苏锦顺侯小凤李慧 毕冬静湛福祥关群顺洪国荣钟浩文

目录 1. 总则 (1) 1.1修编背景 (1) 1.2主要修编依据 (2) 1.3修编指导思想 (4) 1.4修编范围 (4) 1.5修编原则 (5) 2. 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6) 2.1自然环境概况 (6) 2.2社会经济概况 (8) 2.3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概况 (10) 3. 地表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规划 (12) 3.1珠海市河流水系及湖库概况 (12) 3.2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9) 3.3珠海市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20) 4.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1河流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26) 4.2水库水质现状 (27) 5.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及存在问题 (30) 5.1珠海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现状 (30) 5.2珠海市周边地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概况 (30) 5.3现行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问题 (33) 6.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1水库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6.2河流环境功能区修编方案 (35) 附件 (40) 一、附表 (40) 二、附图 (46) I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

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 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快步走向繁荣富强的五年,也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在科学、理智、现实地制定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后,全校上下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在规划实施的旅程上成功地迈出了坚实而可喜的步伐,现将我校“十一五”规划的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始终如一地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遵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以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德智并重、科研兴校、教学相长、双向成才,”的治校方略。以发展求生存,以质量求规模、以特色塑形。 二、有序达到各项目标的拓展、完成 1、新一轮课改全面实施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十一五重点工作之一,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分批次逐步推进和方式,达到了在职老师的全员角色转变。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一个由新课程标准武装起来的教育教学队伍已经形成。学校领导和教师以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支撑,初步具备了创新力、战斗力和研究力;在工作中出新,在工作中积累,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十一五期间我校获县级优秀课5节;市级优秀课12节;省级优

秀课3节;国家级优秀课1节。完成教育局安排的城乡互动任务4次,累计送教 28节课,既锻炼了自己又发挥了辐射作用。全校教师在十一五期间获奖论文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省级1篇、国家级2篇)。 为了全面提高教师实施新课改、把握新教材的能力、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为老师提供开放的、可持续的教学发展空间。我校在2006年制定了教师“星级达标课方案”,将小学阶段9个学科均分成了低、中、高三个达标段,教师每学期至少申报一个学科,达标后可变化年段,变化学科,迄今为止,已经开展到第十届。目前,有一名教师已经获得了“七星”,有1人获得“五星”,5人获得“四星”,8人获得“三星”,获得“二星”,2人获得“一星”。这一教学竞赛活动有效地、长久地激励教师教学探究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地推动了教学改革实施。目前全体老师已经有效地融入新课改,正逐着课改的浪潮前行。 2、坚持德育为首,创设和谐的充人氛围 强有力地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首先建设的实施意见》八荣八耻内容的落实,以及有序的推进《弟子规》的消化,确立德育的首要地位。 (1)建立师德高尚的队伍:教师敬业爱生,无体罚侮辱学生现象,以奉献为荣;无一例收费补课,私订教材用书,搭车收费现象;精心研究教材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有效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 (2)全面落实“八荣八耻”:将八荣八耻细化,具体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每周一个小方面(如“以自觉保护环境为荣,以破坏环境为耻”)在逐条的落实中,有效促进学生行为习惯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发展战略

海洋经济产业科技发展战略 本文作者: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单位:珠海市海洋农渔和水务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亮点。珠海作为海洋大市,如何以更广阔的视野积极制定发展战略,投身海洋竞争,是珠海市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选择。本文依据国家、广东省的宏观发展政策文件精神和规划要求,以及珠海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要求,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两带六区”空间格局、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科技兴海等四个方面提出珠海市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一、实施产业支撑战略,构建五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海洋经济的发展需要产业支撑,珠海市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构建现代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海洋渔业、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五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一)重点发展现代临港工业集群 按照“以港引工、以工促港、港工互动”的发展思路,实施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战略,全面突出港口、园区与城市的相互融合,形成港口、临港工业、临港产业园区、港口物流一体化的“港口-园区-基地”开发构架。依托高栏港港口资源优势,以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业等重化工业为主导,以高栏港经济区为载体,构建大中小型企业配套、轻重工业并举、高新技术和实用技术相结合的临港工业集群,使之成为集聚效应强、生产规模大、产业链长、发展水平高的

华南临港工业基地,以及广东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和新兴的现代重化产业基地。推进三灶航空制造及航空服务基地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把斗门虫雷蛛作业区建设成为集休闲旅游、装备制造和现代物流三位一体的临港产业园区。大力建设平沙游艇技术创新专业镇,把珠海建成国内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游艇产业中心和游艇消费兴盛的滨海城市。 (二)全力推进两大物流中心建设 整合港口资源,优化港口功能结构,着力构建以高栏港区和万山港区为龙头,以九洲、香洲、唐家、洪湾、斗门港区为有机组成部分的现代港口体系,逐步建设成为面向港澳、面向国际的全国沿海主枢纽港。按照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大型集装箱、油气化工和大宗干散货深水码头建设。规划建设疏港公路、铁路等完善的集疏运系统,拓展粤西、粤北乃至中南、西南经济腹地,开辟连接“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经济圈的国内航线和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洲、美洲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班轮航线和集装箱公共快线,力争到2015年全市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超1亿吨。加快高栏港2个5万吨级和4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个30万吨级原油码头、2个15万吨级矿石干散货码头以及1个10万吨级煤炭码头建设,打造区域“港口物流中心”。加快珠海综合保税区、珠海保税港区和自由贸易区的申报,建设区域“综合保税物流中心”,形成能够提供仓储、运输、配送、加工、海运代理、货运代理、订单代理、库存代理、分销覆盖、交叉作业、信息处理等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体系。

十一五发展规划

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七年一月

前 言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世界的37%。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随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煤炭用途的扩展,煤炭的战略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组织有关研究单位和大型煤炭企业编制了《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分析煤炭工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煤炭工业的发展方针、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规划》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以煤炭整合、有序开发为重点,完善体制、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保障安全,改小建大、优化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升级,深度加工、洁净利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规划》提出了煤炭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即优化煤炭布局,调控煤炭总量,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矿区。 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健全和完善煤炭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加快煤炭企业重组,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矿区环境,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煤炭工业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依据。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总报告(DOC)

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总报告 (报批稿) 珠海市水务局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008年6月

项目名称:珠海市水资源综合规划 委托单位:珠海市水务局 承担单位: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余荣霭(市政府) 副组长:梁社新(市水务局)、武林(市发展计划局) 成员:钟惠明(市水务局)、何洪广(市发展计划局) 郑卫东(市经贸局)、张瑞雄(市国土资源局) 熊豪品(市环保局)、黄东(农业局)、李叶新(市气象局)技术小组成员: 钟惠明、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张渊、程远 项目总负责: 陈晓宏教授(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中心)主任,博导) 专题负责: 刘青娥博士(专题一),吕幼治副教授、林文杰硕士(专题二),张灵博士(专题三),李艳博士(专题四),江涛博士、黎坤讲师、黄凡工程师(专题五),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六)、刘丙军讲师、刘德地博士(专题七),吕幼治、林文杰(专题八),刘祖发副教授(专题九)、陶贞副教授(专题十) 参与人员: 中山大学陈晓宏、江涛、刘祖发、涂新军、刘丙军 黎坤、陶贞、黄凡、吕幼治、陈俊合 于海霞、叶锦昭、石教智、刘德地、刘青娥 王兆礼、李艳、张灵、谢东瑜、林文杰 李晓华、张贞遴、孙夏平、刘霞、肖华斌 任秀文 珠海市水务局赵适剑、窦永强、侯卫东、郭家圣、张渊 程远、杨旻 总报告汇总:林凯荣 总报告审阅:陈晓宏

目录 前言 (1) 1 总纲 (1) 1.1珠海市自然社会基本认识 (1) 1.1.1 自然地理 (1) 1.1.2 河流水系 (2) 1.1.3 社会经济概况 (4) 1.2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8) 1.2.1 指导思想 (8) 1.2.2 规划原则 (9) 1.3规划单元与水平年 (9) 1.3.1 水资源5级分区 (9) 1.3.2 规划基准年和水平年 (10) 1.4目标与任务 (10) 1.4.1 总体目标 (10) 1.4.2 主要任务 (10) 1.5规划专题 (11) 1.6规划依据及参考材料 (11) 1.6.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1) 1.6.2 广东省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成果 (12) 1.6.3 珠海市相关法律法规、资料 (12) 2 水资源调查评价 (14) 2.1水资源调查评价概述 (14) 2.2降水 (14) 2.2.1 降水空间特性 (15) 2.2.2 降水时间分布特性 (15) 2.3蒸发 (16) 2.4地表水资源量 (17) 2.5地下水资源量 (18) 2.6地表水水质 (18) 2.7水资源总量 (22) 2.8水资源可利用量 (22) 2.9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23) 2.9.1 水资源数量演变趋势 (23) 2.9.2 水资源质量演变趋势 (24) 2.10水资源评价 (25) 2.10.1 水资源量与全省、全国的比较 (25) 2.10.2 珠海市水资源特征 (25) 3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27) 3.1供水情势分析 (27) 3.1.1 供水基础设施 (27) 3.1.2 供水能力 (27) 3.1.3 供水量 (28) 3.1.4 供水量变化趋势 (29)

珠海发展分析

珠海发展分析

————————————————————————————————作者:————————————————————————————————日期:

珠海城市发展分析 1.1 现况 1.1.1 城市规模与分区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端,珠江口伶仃洋海湾的西侧,南临南海,东与深圳、香港隔海相望,西与台山、新会毗邻,北与中山市接壤,市区南部与澳门陆地相连。东距香港36海里,离香港最大海岛大屿山仅3海里,北至广州约140公里。介于东经113o02′27″~114o24′25″,北纬21o43′31″~22o29′14″之间。全市海陆总面积约7653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域面积1687.8平方公里(其中东部海岛面积为86.8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965.2平方公里,海岸线(含海岛岸线)总长700公里,境内有大小岛屿144个。由于地处珠江三角洲河口,水网发达,珠江八大出海口门中有五个(珠江口、磨刀门、泥湾门、鸡啼门和崖门)经过珠海。 珠海市为省辖地级市,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特区设在香洲区内,1983年6月增辖斗门县。2001年,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快城市化的进程,经国务院批准,珠海市对斗门撤县设区,并新设立金湾区。目前,珠海市辖香洲、金湾、斗门三个行政区以及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保税区、万山海洋经济开发试验区、横琴经济开发区和珠海临港工业区五个经济功能区。到2007年末,珠海市常住人口为145.44万人,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人口规模最小的城市。

图1-1 珠海市行政区划图 建市之前,珠海市是一个经济落后、以渔农业为主的边陲小县。设立经济特区后,珠海市依托毗邻港澳地区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中央给予的经济优惠政策,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内、外商投资设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珠海已经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海滨城市。 1.1.2 产业经济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从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至2007年,珠海市的GDP总量从 2.61亿元增长到886.84亿元,27年来GDP年均增长21.2%。1980年以来珠海市GDP增长趋势见图1-2。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十一五规划学习心得体会 当我们理性地审视即将来临的“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个重大命题摆在面前,亟待破解。这不仅关乎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新农村建设,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议》中的亮点之一,被认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解释说:“新农村的‘新’,就‘新’在农村的发展,既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能够体现和谐社会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徐小青指出,提出新农村建设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二元结构特征还非常明显,要达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难点都在农村;第二,我国现在总体上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事实上,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工业化达到一定阶段,都会适时提出新农村建设。温铁军说,与时俱进地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当前中国非常紧迫的“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出来,既符合我们国家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上通行的规律。《建议》中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一共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以看得出来,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

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常修泽提醒说,新农村建设不能简单理解为单纯改变村容村貌,要防止在实践中将其狭隘化甚至低层化。自主创新,一个战略课题在《建议》中,自主创新是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提出来的。在总书记的论述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很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贯穿发展诸多方面的事情,是一个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总的说来,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创新技术含量不高。前不久,在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中国的名次再一次下滑,其中技术革新指标低水平徘徊是重要原因。国家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元指出,中国要保持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要增强国家实力,需要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落实自主创新的战略,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支撑。常修泽认为,需要完善和创新的制度包括:一是产权保护制度,二是风险投资制度,三是技术入股和技术期权制度,通过对创新技术的评估、作价、折股,推进“技术资本化”,给技术人员安上激励机制的“马达”。产业结构,期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指出,在“十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偏差:一是产业结构偏离了原来的目标,第二产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d13426245.html, 国外海洋经济发展成功经验启示与借鉴 作者:王志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07期 [提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陆地空间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压力日益增大,人们逐渐将关注的目光转向了占地球总面积70%的广阔海洋,蓝色海洋正越来越成为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领域。为此,世界各国政府均加大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采取多项政策措施,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梳理和分析澳、美、韩、日等典型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现实,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海洋经济;澳大利亚;美国;韩国;日本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海洋经济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贡献与拉动效应研究》(项目编号:L13BJL011)部分内容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2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既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 各国政府均加大了对海洋的重视和开发利用程度,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所谓海洋经济就是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据测算,近年来世界海洋生产总值以平均每年11%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2020年将达到3万亿美元。从拥有海洋资源的数量来看,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然而,从对海洋的开放和利用程度来看,中国却远远落后于诸多发达国家,尚处于海洋开发和利用的初级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逐步认识到海洋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诸多政策措施,中国海洋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国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也从2006年的4%增加至2011年的9.7%,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尽管如此,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统筹规划,法律法规不健全;海洋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考察和梳理世界海洋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分析其中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和借鉴,对于大力推动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国成为海洋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 综观世界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全世界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已经制定了详尽的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澳、美、韩、日等主要海洋国家均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并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且取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珠海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珠海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港口是珠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将是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重要的增长板块。港口作为一个综合度极高的经济体系,珠海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要将港口打造为珠海经济的支柱产业。重视研究以港口优势整合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海域和海岸的空间布局,改革港口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培育港口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业、港口服务业和港口旅游业“四业”协调发展,推动珠海经济实现质的飞跃和跨越式全面腾飞。 关键词:珠海港口经济发展分析 港口是珠海核心战略资源,是建设海洋经济大市的重要依托,是珠海建设珠江三角洲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珠海在2008年"两会"期间确立"以港立市"的发展战略,以港口建设为引擎,以港区发展为龙头的全市经济发展新格局,从高栏港经济区开始启动。按照珠海港总体规划,重点打造高栏港区,加快提升万山港区,尽快把珠海港建设成华南地区重要枢纽港,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实施以港立市战略,加快港口建设,不仅可以推动经济规模上水平,还将大大提升珠海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珠海港是全国21个沿海主枢纽港之一。目前,珠海港已形成包括西部的高栏港区、东部的桂山港区,以及市区的九洲、香洲、唐家、洪湾、井岸、斗门等港区的港口格局。2008年12月,高栏港区两个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建成投入使用。这是珠海港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结束了珠江西岸没有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的历史,标志着珠海港由喂给港发展成为远洋干线港,适应了国际航运船舶大型化、经营集约化的趋势,极大增强了珠海港参与国际航运的竞争力,提升了珠海港的吞吐规模和运作层次,珠海"以港立市"的战略跨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战后日本经济复苏,2 0 世纪亚洲“四小龙”出现,以及我国沿海、珠三角、长三角崛起,都说明了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珠海的港口由于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如何应对经济一体化带给珠海港的挑战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港口是珠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应充分认识港口在珠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当前,周边地区港口发展如火如荼,珠海进入了港口发展的重要黄金机遇期,加快发展港口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调整战略布置,深化改革力度,千方百计加快珠海港口的发展。这对于珠海建设珠三角西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珠海港的发展现状 1. 珠海港的历史 (1).珠海市委市政府重视港口的发展。上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初步提出了建设大港口,以大港口带动大工业的发展思路,“一港带全局”曾在一段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

珠海市海洋功能区划(2015—2020年) 文本 珠海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四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区划目的 (1) 第二条区划依据 (1) 第三条区划目标 (3) 第四条区划原则 (5) 第五条区划范围 (5) 第六条分类体系 (6) 第七条区划成果 (8) 第二章海洋开发保护现状与面临形势 (8) 第八条地理概况和区位条件 (8) 第九条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9) 第十条开发利用现状 (10) 第十一条面临的形势 (11) 第三章海洋基本功能分区和管理要求 (13) 第十二条总体布局 (13) 第十三条海洋基本功能分区概述 (15) 第十四条农渔业区 (16) 第十五条港口航运区 (16) 第十六条工业与城镇用海区 (17) 第十七条旅游休闲娱乐区 (18) 第十八条海洋保护区 (19) 第十九条特殊利用区 (19)

第二十条保留区 (20) 第四章实施保障措施 (20) 第二十一条区划实施管理 (20) 第二十二条海域使用管理 (22) 第二十三条海洋环境保护 (23) 第二十四条基础能力建设 (23) 第二十五条监督检查与执法 (23) 第二十六条法制建设与宣传 (24) 第五章附则 (24) 第二十七条区划效力 (24) 第二十八条区划附件 (2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划目的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使用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是海域资源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以及编制各类涉海规划的法定依据。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海洋开发保护的方针、政策,在综合考虑珠海市海域自然属性、开发利用与保护现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技术指南》,制定本区划。以协调和规范珠海海域开发活动,加强对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保障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海域开发、保护和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区划依据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 1 —

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发展规划

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 “十一·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十·五”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是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立足资源优势,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市场为导向,成本为重点,人才为关键,统筹兼顾,严格管理,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基本实现了“十·五”发展目标,全面完成了“十·五”总体发展战略任务。,总资产、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均在“九·五”末的基础上实现翻番。职工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改革不断深化 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目标,实施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改革。 成功进行股份制改造。公司抓住锰业市场的历史性机遇,以债务重组为重点,整合社会资源、做精做强和重组上市为目标,增资扩股,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对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 6月,公司与冶金集团和中国信达3方在昆明正式签订债务重组协议;9月,冶金集团与北京中冶联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战

略合作伙伴签订预期债券转让协议,并协商一致,同意债权转股权;12月,云南省国资委批复设立“云南文山斗南锰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资本金由3000万元增至9660万元;2月,股份公司在云南省工商局注册,已按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作。 深化人事、劳动、工资三项制度改革。“十·五”期间,对中层干部实行民主评议,按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在劳动用工上,实行长期合同制、短期合同制和轮换制的用工形式,择优录用,能进能出,并不断优化员工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在分配上,经营管理班子实行年薪制,生产单位领导的薪酬与绩效和职工收入挂钩,主要生产单位实行计件工资,对职工实行集体工资协商制度,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 二、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发展 以成本为中心,以提产、提质、提效和降耗、降本、降费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基础管理。 在成本和财务管理上,完善、分解和落实经济责任制,强化指标控制,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成本控制、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运作效率。 在市场营销上,畅通主渠道,支持信誉好、有实力的中间商做大,建立杭州和天津办事处,实行仓储式销售,缩短与客户的距离。 在品牌塑造和质量管理上,“斗南”商标已经国家工商总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