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两个版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两个版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两个版本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两个版本

发生在中国企业界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有两个版本,一是国有企业版本,一是民营企业版本。

国有企业中的萧何即能人。国有企业没有能人会死于保守僵化,效率低下,反应迟钝,墨守成规;有能人会死于唯我独尊,黑箱操作,贪污腐败,化公为私。国有企业改革中时常出现的这一两难现象,正应了鲁迅先生在《两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说的那段话:“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如果当局者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真是太精妙了!

国有企业的能人大多受命于危难之际,机器设备老化、产品乃多年不变的老脸色、老弱病残的员工队伍,“百动不如一静”的老观念,从上到下死气沉沉,从里到外老气横秋。能人接手后,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改革用人、分配、考核机制入手,给每个员工以压力的同时也给每个员工以希望,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人心齐泰山移,企业很快峰回路转,起死回生,焕然一新;员工收入大幅度上涨,喜笑颜开,吃水不忘挖井人,对能人由崇敬到迷信,由迷信到盲从;能人成一家之长,一言九鼎。

能人最初登台亮相时也许并未想到要挣多少钱,只是不甘当无名小子,指望干出点名堂来让大伙瞧瞧。现在企业做大了,自己的名位到手了,生活质量也早已今非昔比,应有尽有了,剩下的就是怎样使自己长期执政,长保富贵?想到这,不禁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自己在马上时,一切都可以职务消费的名义享尽荣华富贵,但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在一个变幻莫测的环境中,谁能保证自己常在江边走,总能不湿脚呢?万一那个,岂不是南柯一梦,白高兴一场?要使自己永远地免于冻馁之苦,只有赶紧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一已之私利,国有、集体有不如自己有,自有自便,自己拥有,才能万里长城永不倒。如此一而三,三而再的39岁、49岁、59岁现象便绵绵不绝了。

同是败于萧何,国有企业版本的原因与民营企业版本完全两样,国有企业主要是监督有名无实、内部人控制、所有者缺位等;民营企业则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终身制文化。国有企业当然也有终身制,也有马上打天下,马下治天下的现象,但不是主流。

民营企业的萧何即创业者。披荆斩棘,茹毛饮血,赤手空拳,好不容易挣下一份家业,精疲力竭太累了,也想歇歇了。但问题是交给谁、怎样交、太费周折。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当宝贝,交给别人照看心里头总不踏实,加上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交接班工作长期处于反反复复的胶着状态,以至创业者回家的打算始终埋心头。

即使创业者真能够勇敢的超越自己,彻底地交接班,也难保后来不出现复辟。因为对创业者来说过去拼死拼活时,虽然觉得累但毕竟充实,现在蓦然停下来,开头似乎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但日子一长则难免如热窝上的蚂蚁,年龄说大不大,吃饭怪多,身体怪棒,就这么闲着,也不是个事。下棋下惯了的人,你让他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简直是一种折磨。

既然创业者继续革命的意志难动摇,则企业的一切,包括理念政策、方式方法都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跳不出老框框、老套路,但市场在变,环境在变,你老革命碰到新问题时不能以变应变,只有被淘汰出局的命,于是民营企业的版本由此铸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漫谈小人物大作用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漫谈小人物的大作用近来读书,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领导身边的人不可小视。从古到今,小人物既能帮助领导建功立业,成就大事业,也能狐假虎威。败坏领导形象,甚至丧心病狂,置领导于死地,下面笔者举正反两方面的例子为证。 上篇:那些成就大事的小人物 我们先来盘点一下那些帮助领就大事业的小人物。 刘邦VS韩信:小人物运筹帷幄,领导者坐拥江山 韩信年轻时带剑投奔项梁,默默无闻;后隶属项羽,也只做个郎中,他多次献策以求重用,项羽都未采纳。刘邦人蜀时,韩信弃楚投汉,依然默默无闻,只任迎宾小吏,后因犯法被处斩刑,刀下口出狂言,惊动滕公夏侯婴,荐为治粟都尉。后萧何发现了韩信这个奇才,但仍未重用。军至南郑,韩信自觉出头无日,便随众将逃亡。萧何未及请示,便月下追韩信。有人向刘邦报告说丞相也逃亡了,刘邦惊怒。过了两天,萧何回来了,刘邦且喜且怒,骂道:“你为什么逃跑了?”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得知他去追韩信,又骂道:“将领们跑了数十人,你没去追,去追韩信,是假的。”萧何说:“诸将易得,但韩信那样的国士,却是独一无二的。大王若只想称王汉中,就用不着韩信;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没有第二个人可同您共谋大事了!”于是劝

刘邦选择古日良辰,斋戒没坛,隆重拜韩信为大将。一夜之间,韩信从一个无名小卒而位冠三军。这就是历史所谓的“成也萧何”。 韩信由一个起初不为领导(刘邦)看好甚至歧视的小人物,幸遇刘邦高级谋僚萧何的举荐才得以重用。后来,韩信运筹帷崛,逐鹿中原,为刘汉王朝打下半壁江山,封王列侯。 只不过,封建时代小人物的命运往往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况且“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向来是封建君主给予开国功臣的“重赏”,比如刘邦以谋反之名清洗功臣、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等。 刚当上皇帝,刘邦便害怕韩信拥兵自重。如何整治韩信呢?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便削了韩信的兵权。汉十年,刘邦亲征陈地叛军。韩信称病未出,却暗中派人与陈联络,其舍人告密,坐镇京城的吕后想召见韩信,又怕他拥兵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计策。解铃还须系铃人,毕竟萧何老谋深算,他派人传旨给韩信,声称陈地叛军已经被捉拿斩杀了,列侯、群臣都要进宫朝贺,并劝说韩信:“你尽管有病在身,也得勉强进宫朝贺,以免皇上生疑。” 可怜韩信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一踏进宫门,即被吕后预伏的刀斧手捆绑,架至长乐宫悬钟室,身首异处了。临刑前,韩信叹道:“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竟被妇人小子

汉书萧何传

《汉书·萧何传》 【原文】 萧何,沛人也①。以文毋害为沛主吏掾②。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③,何独以五④。秦御史监郡者⑤,与从事辩之⑥。 何乃给泗水卒史事⑦,第一⑧。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⑨,得毋行。 【注释】 ①沛:县名。今江苏沛县。 ②文毋害:谓精通律令文而不深刻害人。主吏掾:县令的属吏。 ③送奉钱三:谓送俸钱的十分之三为赆。奉:同"俸"。萧何雄辩 ④以五:以俸钱的十分之五为赆。 ⑤监郡:监察郡县。 ⑥从事:御史的属官。 ⑦泗水:郡名。治相县(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卒史:小吏。 ⑧第一:谓考核成绩最好。 ⑨固请:坚决辞谢之意。 【译文】 萧何原是沛县人。因为他的文章没有人能胜过,而成为沛县的主吏。高祖还是平民的时候,萧何曾多次在吏事上偏袒高祖。高祖后来做了亭长,萧何又经常帮助他。高祖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的时候,小吏们都只拿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唯独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秦御史监郡的人,曾和同僚们辩论过此事。于是萧何被授予泗水郡卒史一职,考核时是最好的。秦御史打算上书于朝廷,请任用萧何,然而萧何坚定地拒绝,这才没有去成。

【原文】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①。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②。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 以何得秦图书也。 【注释】 ①丞:官名。长官的助手。 ②丞相、御史:指丞相与御史大夫两府。 【译文】 后来高祖起义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一职。沛公到了成阳后,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瓜分府库储存的金帛财物,然而萧何却先进去把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能详细地了解到天下要塞、户民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的疾苦等事情,就是因为萧 何收藏了这些图书。 【原文】 初,诸侯相与约,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沛公既先定秦,项羽后至,欲攻沛公,沛公谢之得解①。羽遂屠烧咸阳,与范增谋曰:"巴、蜀道险,秦之迁民皆居蜀。"乃曰:"蜀汉亦关中地也。"故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何谏之曰:"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②?"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③。’语曰‘天汉④’,其称甚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何进韩信⑤,汉王以为大将军,说汉王令引兵东定三秦。语在《信传》。 【注释】

Snapple 成功与失败的营销分析

Snapple 成功与失败的营销分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案例背景: 1972年3个高中就要好的朋友在食品店里卖起了纯天然的苹果汁,并创造了一个品牌Snapple。上世纪80年代末,Snapple已经是美国另类、时尚的代言饮品了。“我们用了15年时间让自己一夜成名。”Snapple的创始人说。 在Snapple的成长期里,由于启动资金限制,Snapple发展缓慢,在发展独立分销商的时候,Snapple的创始人发现必须拓宽生产线,充实自己的分销商货架。于是Snapple开发了新的产品,如碳酸饮料,水果味的冰茶,体饮甚至维他命饮品。这些新产品中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但是成功品种的收益远远大于失败所带来的损失。随着渠道和经销商的拓展,Snapple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在大幅增长。 之后Snapple的创始人决定聘请专业人士Carl Gilman负责公司的营销和销售,让他把Snapple带入第二个发展阶段。Carl Gilman为Snapple做了三件事: 1)强化品牌形象;把广告预算增加到100万美元; 2)在美国东海岸加强独立经销商体系的建设; 3)Snapple聘请Wendy,一位前卡车送货员作为Snapple的形象代言人。Wendy体态肥胖,长相一般,但她古怪的个性吸引着众多媒体的持续关注,使Snapple获得了很多免费宣传的机会。同样思路,Snapple还赞助了两个电台的脱口秀节目。而这两个脱口秀的主持人以低俗和黄色幽默闻名。另类的宣传手法,让Snapple成为时代的焦点。 在1994年Snapple的销售额达到历史最高点6.74亿美元。 而就在这一年,Snapple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一家有名的饮料企业Quaker用17亿美元收购了Snapple,Quaker希望利用Snapple的渠道优势把其融入自己的另一个成功品牌Gatorade。Gatorade是Quaker一个成功收购的典范,它定位大众化。但是这项看似互补的收购并没有给Snapple带来好运,在接下来的四年中,Snapple 销售逐年下降。直到1997年,Quaker以3亿美元的价格把Snapple出售给一家投资公司Triarc。与此同时Quaker的CEO宣布辞职。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商业营销案例,通过此案例我们可以折射出在竞争性的环境中小企业如何能够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产品如何定位,如何构建有效的分销渠道,如何创造客户价值,满意和忠诚,产品的推广,如何创造品牌,如何管理品牌,企业并购的风险等等系列问题,从而反应出市场营销不仅仅是产品的策划和销售问题,它涉及生产或服务的前、中、后,必须起于顾客的需求,终于顾客的满意,因此必须从整体和战略的角度看待营销管理,从而构建有效的营销链。案例分析:

成语病句专项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刚打完这场比赛,队员们又赶往下一个赛场,有人趁乘车时间小憩一会儿,以休养生息。 B.看得出,他对新的工作感到满意,心情很好,否则就不会对我这样娓娓而谈了。 C.有人说:“你就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一场大病,转眼之间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D.听说老李被调走的消息后,人们议论纷纷,办公室里一时空穴来风、谣言四起。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把缺点、错误掩盖起来,装作看不见,那无异于饮鸩止渴。 B.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敬他们,一家人相濡以沫,生活美满幸福。 C.这也许是一种取巧的写法,但似乎也无可非议,因为谁也不能规定作者必须怎样写。 D.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公路被护栏剖成两条河,车辆在各自的河道上奔驰疾驶,川流不息。 B.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C.勤奋与天才息息相关,没有先验论的天才,但是有勤学苦练、以汗水灌溉出来的天才。 D.本次冬奥会,某国派了不少运动员参加比赛,可结果呢,别说金牌,连前六名都未捞到一个,简直是滥竽充数。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舞蹈家在《梁祝》化蝶一场中,翩翩起舞,轻盈飘逸,把观众带进了飘飘欲仙的境界。 B.在沉寂已久的中国文坛,一批青年作家异军突起,写出了大量鲜活的作品。

C.他生活底子厚实,知识渊博,所以写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D.春节前夕,党和政府的送温暖活动,使下岗工人们如坐春风,深受感动。 5.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教育学生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B.某些人以祸起萧墙来解释科索沃地区战乱的根源,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C.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屋子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作品。 D.王帆竞选班长一职成功,就职演说那天,他精心准备后粉墨登场。 6.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苏格兰的一家医院,曾应两名有心理疾病的男子的要求,为他们各自截去一条健全的腿,手术费由患者承担。这样的事情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B.老师批评某些同学写作文总是文不加点,一写到底,却让读者不知所云,令人难以卒读。 C.当初集资办厂还是你出的主意,现在刚有了第一批产品,你却要抽走资金,这不是要大家散伙吗?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这对孪生姐妹在幼儿园时就两小无猜,形影不离,十八岁时又同时跨入军营,比翼双飞。 7.下列加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拼命鼓掌,而更多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B.一旦新的竞争局面到来,一旦国际出版业大规模进入,人才竞争成本加大,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C.我市五篇学生习作光荣入选,听说贵校有一篇就忝列其中。 D.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俗语解释

按下葫芦浮起瓢 【俗语】按下葫芦浮起瓢 【读音】àn xià hú lu fú qǐ piáo 【注】中国古时民间的瓢都是用老葫芦破成两瓣后制成的,相当现代的舀子。经久耐用,而且人们盛水的时候都是大水缸,这种瓢放在水缸里不会沉下去,是浮着的,随用随取。 2详细释义 本义:刚把水缸里漂着的葫芦按下去,瓢又浮起来了。 引申义:比喻做事顾了这头就顾不了那头。形容在遇到问题时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充分而使事情无法得到圆满解决。用一句成语叫作“顾此失彼”。 3示例 监察部部长说:“我们要不断加大打击不正之风的力度,在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出现” 树倒猢狲散:比喻靠山一旦垮台,依附的人也就一哄而散。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读音】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rén zhì chá zé wú tú 【翻译】水如果太清就没有鱼了,人如果太精明就没有伙伴了。察:精明苛察;徒:同类或伙伴。 【含义】做人应当宽容随性,不要过于苛刻。

行百里者半九十[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 此言末路之难也。”。解释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走了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愈要认真对待。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外面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比喻外表漂亮,内里破败。虚有华美的外表,实质却一团糟。金玉:比喻华美;败絮:烂棉花。此成语用来表达贬义,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些华而不实,外表光鲜美丽而无修养内涵的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成语。喻因个体差异,对事物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注音:shang míng zhī xià,qí shí nán fù

6复谚语

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 1竹篮打水—— 2十五个吊桶打水—— 3小葱拌豆腐—— 4擀面杖吹火—— 4黄鼠狼给鸡拜年—— 5孔夫子搬家—— 6丈二的和尚—— 7外甥打灯笼—— 8八仙过海—— 9周瑜打黄盖—— 10姜太公钓鱼—— 11千里送鹅毛—— 12铁杵磨成针—— 跟戏曲有关的谚语 1、台上三分钟,—— 2、师傅领进门,—— 3、要练惊人艺,—— 4、若要戏路通,—— 5、艺多不压身,—— 6百日笛子千日箫,—— 7、三分靠教,—— 古今贤文(真理篇) 不入虎穴,—— 兼听则明,—— 满招损,—— 知过必改,—— 户枢不蠹,—— 从善如流,—— 钟不敲不响,—— 良药苦口利于病,—— 《论语》中名句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 学而不思则罔,—— 温故而知新,—— 一、补充歇后语或谚语 1、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2、孔夫子搬家—_尽是输(书)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4 . _________,不会吟诗也会吟。 二、把下列各句补充完整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 2、前人载树,后人乘凉。 3、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4、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6、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8、三人行,_必有我师焉. 9、__________——多练。 10、__________——多思。 11、逆水行舟,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13、________,人不运动不健康14、_________,节节高。 15、_______,七上八下。16、__________,后来居上。 17、_______________,摸不着头脑。 18、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 19、小葱拌豆腐——____________。 20、周瑜打黄盖——____________。 21、___________,——愿者上钩。 三、写出句子的后半部分 1朝霞不出门,________ 2路遥知马力,_________ 3前人栽书,_________ 4学习如逆水行舟,______ 5一年之计在于春,_______ 6冬天麦盖三层被,_______ 7庄稼一枝花,_________ 8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 9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 10虚心使人进步,_______ 11三个臭皮匠,_______ 1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 13读书破万卷,________ 14熟读唐诗三百首,_______ 15拳不离手,__________ 16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 17吃了人家的嘴软,_______ 18十五个吊桶打水,_______ 19丈二和尚,__________ 20姜太公钓鱼,_________ 21老鼠过街,__________ 22饭锅上的茄子,________ 23小葱拌豆腐,_________ 24茶壶里煮饺子,________ 25外甥打灯笼,_________ 26竹篮子打水,_________ 27绳拴豆腐,__________ 28飞机上吹喇叭,_______ 29炮打蚊子,__________ 30电筒的光,__________ 31鼠狼给鸡拜年,________3 2子头上打伞,________ (38)聋子的耳朵,_________ 四、把下面的谚语.歇后语填完整 1、病从___。2、铁不冶炼不成钢,____3、有理不在___。4、______,忠言逆耳利于行。 5、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 6、虚心___,骄傲_____。 8、有志不在___。?11、哑巴吃黄莲--__12、___--满肚子话说不出 13、老虎挂念珠--__ 14、____得过且过?15、黄鼠狼给鸡拜年--___16、擀面杖吹火--_______17、___--多管 闲事 18、泥菩萨过河--_______?19、千里送鹅毛- -______ 1

成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史记·萧相国世家》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到底是何许人也,让他在历史的轨迹中留下了这么一个典故。 说到萧何,心中出现的多不是什么英雄的场面。杜甫写诗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然而以杜甫那审美判断中,指出萧何有所不足,恐怕就不止个人的主观臆断了。从“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中我们可以看出,萧何在历史上的军事才能评价并不高。萧何缺乏指挥若定的军事才能,没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这是不争的事实。当年追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一班风云人物也都是这么看的。 然而奇怪的是,萧何在刘邦心目中却是头号功臣。 说到头号功臣,又不得不提汉高祖平定天下后的论功行赏。 汉五年,刘邦已灭项羽,平定天下,即皇帝位,于是论功行赏。群臣争功,各不相让,吵吵嚷嚷,闹了一年有余。最后刘邦出来裁决,判定萧何的功劳最大,封酂候,食邑八千户。众人不服,都说:“我等披坚执锐,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多者身经百余战,少者交锋数十回,功劳大小不等。那萧何从来不参与作战,没有任何汗马之劳,只是舞文弄墨,动动嘴皮,发发议论,封赏反而在我等之上,这是什么缘故?”刘邦问:“诸位将军知道打猎吗?”答曰知道。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答曰知道。刘邦就说:“打猎的时候,实际追杀野兽的只是猎狗,然而放纵猎狗,指示野兽踪迹的却是人。诸位将军的才具和业绩,只能追逐猎杀野兽,好比是‘功狗’。至于萧何,却能够发现猎物踪迹,指示捕杀的途径,相当于‘功人’。你们说,‘功狗’和‘功人’的赏赐可以一样吗?再说,诸位都是以单身追随我,最多也就从家里带出两三人;萧何呢?动员全族共计数十人追随我上前线,这个功劳我可不能忘记!”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班劳苦功高的将士哪里还再敢吭声。 封赏完毕,刘邦又建议评比一个“元功十八人位次”。群臣都说:“曹参历年征战,身受创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当排名第一。”刘邦还是想让萧何位居第一。关内侯鄂千秋看出皇上的心思,便上前说:“你们的意见都不对。曹参虽然有野战夺地之功,但这只是一时的功劳。萧何就不同了。陛下与项羽相持,长达五年,其间几度丧失军队,只身逃离险境就有多次。萧何还不等陛下指示,便主动地从关中输送人马,补充兵源,常达数万之众;汉军多次面临粮食匮乏的困境,也赖萧何不断地从关中运输军粮到前线。陛下虽然数次丢失关中以东大片土地,而萧何始终保全关中,使之成为陛下可靠的后方基地。这些都是万世的功劳啊!曹参这样的人,有之不多,无之不少。便是缺少一百个曹参这样的人,汉朝又能有什么损失呢?假如没有萧何,即使有一百个曹参也不足以保全汉家天下。总之,一时之功怎么能凌驾于万世之功呢!萧何宜列第一,曹参次之。”刘邦点头称是。于是让萧何独占鳌头,并赐以带剑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趋”也就是低头碎步急走,这是古代下级觐见上级表示尊敬的礼节。 在论功行赏中,萧何在群臣中的呼声远远没有那些开国功臣来的高,但是,萧何又为何让刘邦如此赏识呢。其实,萧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才能的。作为汉高祖的第一任丞相,他有他的智慧。 当年高祖起兵当了沛公,萧何就作为他的辅佐官,督察处理日常事务。沛公进入咸阳,将领们都争先奔向储藏金帛财物的仓库去分东西,唯独萧何先去把秦朝丞相和御史大夫保管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收藏起来。项羽与诸侯的军队屠杀焚烧咸阳,然后离去。而汉王后来之所以能详细地知道全国各处的险关要塞,户口多少,兵力强弱,百姓们的疾苦,都

萧何的处世之道

萧何的处世之道(秦老师原创) 一:官并非越当的大越好 这个世界进入现代以后,教育愈发普及,学习前人的经验愈发方便,于是许多人"掌握"了一些前人的小把戏,比如能够把鸡蛋竖立起来,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也跟着前人一起叫嚣-----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些人只知道杠杆原理,而不知道这个支点如何安上,这个撬杠需要多长.说实话,任何人都无法撬动地球. 同样狂妄的叫嚣还很多.比如,经商者总是嫌自己的"公司"不够大,吹牛就是世界跨国集团的老总我也照样干;为官者总是埋怨自己的"职位"比较低,自诩省长市长照样当,比他们当的还好些. 或许,老总真的就是人人可以当的,省长也是人人可以当的.奇怪的是"人人"说说而已,并没有去当或者说并没有当成,反而显得汲汲于做官. 萧何是真正的官,而且是"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是并没有谁说他"爱当官",因为他屡次"让官".一次是沛丰起义的时候让刘邦,极力把刘邦推上"一把手"的位置,一次是不久以后让张良,把战争年代最显赫的"谋士"职位让给了张良.应该说,刘邦的"老板"做的很称职,他把公司开遍全国便是明证;张良的谋士当的也很成功,刘邦能够从胜利走向胜利便是明证.反过来说,如果萧何吹牛,一把手我照样当,谋士我照样当,谁会相信你。 萧何的明智在于自知之明,咱没有气魄,就不是"一把手"的材料,咱不敢犯颜直谏,也不是前沿军师的材料.既然循规蹈矩,那就做一个"大管家",勤勤恳恳,打理事物.最后,萧何做的也很成功.古往今来的"理财能手",怕是没有谁能跟萧何相比的。 萧何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他知道,官并非当的越大越好,找到适合你的位置最重要 二:不能总是明哲保身 长期琢磨萧何这个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性格平和,为人端正,有理想有追求,颇能够作为中国文人的代表。萧何处世,颇能够体现”中庸”的特点。比如前文谈论过萧何是想”做官”的,尽管说做官是为了更好地”做事”,但是萧何依然是平和地对待做官的追求,一不是非当不可,例如他曾经拒绝过秦朝御史举荐他到咸阳"做大官”的机会;二不是当得越大越好,主要体现在他在沛丰起义初期放弃当”一把手”的机会,力推刘邦主政,后来又是很”明智”地把首席幕僚职位让给张良. 不过,后人多拿萧何助纣为虐,帮助吕雉实际上就是帮助刘邦杀害韩信来否定萧何的人格,很值得商榷. 诚然,”明哲保身”是封建知识分子的信条之一,毕竟伴君太危险,文字狱太恐怖,天的儿子太无常,稍微弄不好不仅会丧失性命,甚至株连九族,把一切功劳完全否定,或许还要定性为什么”叛国分子”,在这一点上与刘邦自幼莫逆的卢绾的下场就是明证。所以,在某些时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还是可以理解的。况且萧何与刘邦只是”工作关系”,远远与不上卢绾的”私人感情”呢? 应该说,自从建立了大汉王朝,普天之下已经尽为刘家私产.刘邦的一切折腾,无论是得是失,都有自己”兜底”.汉兴之初,刘邦面临匈奴的威胁,他自己陷入”白登之围”,损失惨重,应该是身有体会。此时此刻,韩信作为”连百万之

[总结范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总结范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谁的经历 精选阅读(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是谁的经历? 答案: 韩信。 韩信经萧何举荐被刘邦任为大将军,为汉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劳,汉朝建立后被封为楚王。晚年的刘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后,政权旁落他人,为了刘姓政权的长治久安,务必铲除隐患。他认为在诸位将领中,功劳最大、才能最强、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险的敌人。因此,韩信首当其冲。但是,除掉韩信谈何容易!刘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马也未必能取胜,其他诸将更不是韩信的对手。 刘邦先是用计生擒了韩信。此时的韩信才明白过来,感叹地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刘邦将韩信押回京城后,念其功高且又无罪证,又赦免了韩信,改封淮阴侯。 削去了王位的韩信,心想自己为兴建汉室出生入死,

最后落得个如此下场,既然你刘邦无情,休怪我韩信无义。韩信私下与被任命为赵国相的陈稀相约,陈稀在北方举事,韩信在长安响应。 公元前215年(汉高祖十年),陈稀果然举兵反叛。刘邦亲自带兵平叛,长安空虚。韩信准备在长安举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吕后告发韩信准备谋反。吕后想把韩信召进宫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同萧何商议。最后,由萧何出面,假称北方传回捷报:叛军已败,陈稀已死,邀请韩信进宫向吕后贺喜。韩信哪里想到极力举荐自己而且一向过从甚密的萧何会是杀害自己的主谋。结果韩信刚入宫门,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拥而上,捆绑起来。吕后将这一代名将带至长乐宫钟室,残忍地杀害了。 民间因此有“成也萧何(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韩信被杀是萧何出的计谋)”的说法。之后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比喻事情的成败、好坏都由一个人造成。但是韩信等一类将领,自以为立有战功,应当割地称王,但从人民要求统一的观点看来,不消灭这些割据者,即使期望战祸暂停也是不可能的。萧何协助刘邦臣,削除异己,客观上贴合人民的利益,正因人民迫切需要休养生息。这是汉高祖刘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萧何辅佐刘邦做出的杰出贡献。

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 看完这篇《一堂“失败”的好课》,我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这不是一节是失败的课,恰恰是一节很好课。 说实话,从教化学课以来,像这样类似的例子还真的碰到不少,虽然我也是很认真的备教材和学生,但是由于现在学科之间的教材没有衔接好,如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的实验时,就要解释最后水为什么会倒流入集气瓶呢?这就涉及到物理中压强的知识,而学生还没有学到,只能勉强的让学生先知道,以后就明白了;第二点,这也是关键之处,每届学生的心里状态、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等的不同。如讲解空气的污染时,提到“温室效应”加剧时,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是因为空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过多而造成了,以前的学生还需要教师解释,这样就使我的课有时不能按照课前设计的进行,幸运的是我带了三个班,每个班结束后,我都会在下一节课中删掉没有用的环节,结合实际改善前一节课不足之处,这只能说明前一节课有不足之处,因为它同时为上好后一节课更发现了问题。 那么罗老师的这节课的好处就是她能在短时间内创设情境,从组织者、合作者身份引导学生进入主体学习,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试验中,在激发学生学生的兴趣之外,还无形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说明了这是一节扎实的课;充实的课;平实的课;不足之处是没考虑到小学学生存在“心理存在冲突”。 倘若由我来设计,我会象我给学生上化学探究实验室,把需要且不知道的知识、理论、规律以材料的形式先给出,然后再做实验。在开始就把“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告诉给学生,说明我们这节课的目的就是通过是实验来验证这句话是否正确?在通过事先准备的生活常见的液体,如水、酒、酱油、醋等让学生们分组去做,最后小组之间在进行讨论得出结果,学生会对这节课感到充实又有成就感,当然也是不错的一节课啊!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我认为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公式去嵌套,真正的成败在于教师和学生,因为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只要教师能通过某种途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活学活用,受益终身,这就是一堂好课。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臣的悲惨结局

中国古代史上十大名臣的悲惨结局 商鞅:为强秦奠基却惨遭五马分尸 商鞅(约前395年——前338年),汉族,卫国(今河 南安阳市内黄梁庄镇一带)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 先秦法家代表人物。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这是一个 仅仅29岁的年轻人。然而发布“求贤令”的秦孝公比他还年 轻,22岁,刚刚登基为王。这对君臣的相遇,开启了轰轰 烈烈的变法时代,史称“商鞅变法”。秦国通过变法使国力跃 于各国之首,商鞅功不可没。但商君之法太过刻薄寡恩, 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了许多残酷之刑,尤 其是军功爵制度,造成秦国贵族多怨。秦孝公死后,曾被 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告发他“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 鞅,施以“车裂”之刑(即五马分尸)。一代名臣为强秦奠基, 竟落得如此下场! 商鞅的悲剧充满了历史的浓重感和宿命感。他执掌秦国朝政约20年,秦国大治,这才有了繁华富庶、气势如虹的强秦;才有了始皇帝“续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统一大业;才有了历代王朝沿用的秦汉制度、霸道王道并存的治国传统。而他死于自己制定的法律下,也是以生命维护了变法的尊严。 1000多年后,又一位走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改革家王安石,感叹商君一生,泪湿衣衫,挥笔写下七绝诗句: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李斯:辅助秦王横扫天下竟被腰斩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著名的 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 李斯受赢政的重用,制定了蚕食、各个击破六国的策略 和部署,并努力组织实施,仅仅用了十年的时间,就先后 灭了六国。一统六国有秦军将士浴血奋战的功劳,但最高

喀什地区叶城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检测卷(一)

喀什地区叶城县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检测卷(一)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语文基础知识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A . 枷锁(suǒ)懈(xiè)怠戛然而止纷至踏来 B . 羁绊(pàn)萦(yíng)绕亭台楼阁穿流不息 C . 斡(wò)旋追溯(sù)销声匿迹不知所错 D . 褶(zhě)皱妩媚(wǔ)怒不可遏接踵而至 2. (2分) (2017九上·武威月考) 下列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田圃(pǔ)诘难(jié)恣睢(suì)强括不舍 B . 灰烬(jìn)狡黠(xié)星宿(xiù)铬尽职守 C . 阴晦(huì)汲取(jí)赔偿(sháng)自知之明 D . 晌午(shǎng)襁褓(qiǎng)拮据(jié)涕泗横流 3. (2分)下边划线字的音、形、义都正确的一组是…() A . 忙碌(lù)御聘:皇帝请的人 B . 滑稽(jī)害人听闻:听了令人震惊 C . 赏赐(chì)精致:精细别致 D . 花盖(huá)随声附和:跟着别人说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中学生阅读和理解大量的文学名著,有利于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B . 通过班会,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 现在距离正月初一大约还有半个月左右。 D . 在学习上,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5. (2分)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错的一项是() A .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 B . 我们在田野里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 .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D . 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6. (2分)将下列句子整理连贯,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管理学家看丞相—萧何

刘灿梁 《管理学家看丞相之萧何》 一、萧何拜相 刘邦从沛县带着人到芒砀山起义,到后来成功,只花了七年的时间,这期间有很多人辅助了他。他说我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决胜千里,那我不如韩信;内政外交、法律制度的建立,我不如萧何;那么在这么多人里面,当时在封赏的时候,首功是封给了萧何。可是很多武将不服,你萧何不过守在关中,我们出生入死,尤其最不服气的是曹参,我身上光伤痕、疤痕,你看,七十处。你萧何连个疤痕都没有啊,怎么你第一赏?刘邦说,“你们看过打猎吗?”“看过。”“打猎的时候,猎狗去追猎物,是谁在后面指使的啊?猎人。我告诉你们,萧何就像猎人,告诉你们猎物在哪里,你们一群不过猎狗而已啊,去追猎物。”这样看来,打猎主要的人物是谁,是后面指使的人。“所以萧何第一功哪里错?嗯?” 这时候后面一个卾侯就站起来讲话了,“是啊,皇上没讲错,曹将军是了不起,可战功是一时的,箫先生不是,打从沛县开始,就跟着皇上在一起,从来没有背离过、没有离开过。不但这样,还把举族的人,族人能当兵的统统送到营里来。你们是一个人参军,萧何是举族参军。何况打仗没有后勤、没有粮食,你怎么打仗?” 现在管理学所讲的管理最重要的一个流程,叫做整合的过程(integration process)。一个组织这么庞大,单位这么多,好像一个公司有人力资源部、有生产部、有管理部、品管部、财会部、有业务部,这么多的部门,好的领导要把各部门整合起来,才能发挥团队的运作,管理重在团队运作。 二、箫何在楚汉争霸过程中的贡献 1.深谋远虑,收存典籍 在整个革命过程当中,当时楚怀王告诉项羽跟刘邦,你们两个人谁先打到关中就为王。最后是刘邦先到,一到关中,一进秦皇宫,刘邦醉了,就好像《红楼梦》里写的刘姥姥逛大观园。萧何一样进秦皇宫,他把秦的所有的全国的地图,各地方的县志,风土民情的纪律,各种法律,尤其是商鞅制定的法令,萧何全部带走。全国的人口分布,全部带走。资料、地图、所有的记录全部带走。他收集这个,其他不管。还有秦国剩多少钱,债务怎么样,他全部带走。他来跟刘邦讲,“沛公,你到底要不要王天下?”刘邦一想,也对,眼光放远一点,何必现在贪恋。

萧何生平简历.doc

萧何生平简历 你是否听过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那么,你知道萧何是谁吗?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萧何生平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大家参考。。 萧何生平简历 萧何,江苏丰县人,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高祖死后,他辅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人物基本简介 泗水沛(今江苏沛县)人。曾任沛县主吏掾、泗水郡卒吏等职,持法不枉害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进入咸阳,萧何把相府及御史府的法律、户籍、地理图册等收集起来,使刘邦知晓天下山川险要、人口、财力、物力的分布情况。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养百姓,纳贤才,收用巴蜀二郡的赋税,积蓄力量,然后与项羽争天下。为此深得刘邦信任,被任为丞相。他极力向刘邦举荐韩信,认为刘邦要取得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才干证明萧何慧眼识人。 楚汉战争中,萧何留守关中,安定百姓,征收赋税,供给军粮,支援了前方的战斗,为刘邦最后战胜项羽提供了物质保证。西汉建立后,刘邦认为萧何功劳第一,封他为侯。后被拜为相国。刘邦去世后,继续辅佐惠帝。萧何病危时,举荐曹参接替自己,保证了汉初政策的连续性。但是他也帮助吕后,错杀韩信.留下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典故.这显然在他

语文知识大全八字成语及解释

八字成语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也要一辈子当做父亲看待。比喻对待老 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敬重。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的谚语。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 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喻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 是门当户对、志同道合的统称。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原是佛教用语,苦海无边指生死轮回如同苦海,无边无际。常和“回头 是岸”连用。回头是岸,指通过佛教的修行悟道,才能获得涅槃。[1]后 演变为汉语成语,这个成语现用来比喻做坏事的人只要彻底悔改,就 有出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比喻事情进行波折很多,一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另一个问题又发生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指将才难得。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此词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 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它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 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比喻作恶的人终究逃脱不了天法的惩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只需 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经历一件事情;就不会增长一分智慧。指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知识。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月晕而风不一定出现,已 经做了验证;础润而雨验证为真。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子:对别人的称呼;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挡住敌 人刀箭的牌。比喻拿对方的观点、方法或言论来反驳对方。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道家哲学。释义只能用心去揣摩领悟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意思是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 础,就不能存在。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意思是指对于别人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加以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好让自己以后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出自《论语·学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也萧何”是指韩信成为大将军是萧何推荐的;“败也萧何”是指韩信被 杀是萧何出的计谋。不论是成功还是败亡都是由于同一个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哲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蕴含之哲理Philosophy of “Either Success or Failure Boils Down to the Same Person”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经典的故事,指的是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事情的成败或好坏全由于同一个人的作为。 韩信年轻时生活孤苦,很被人瞧不起。这里面还有两个有名的故事:无赖胯下之辱和漂母的一饭之恩。后来,韩信投奔项羽,参加反秦。他曾向项羽提过一些作战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由于萧何的力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为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刘邦做了皇帝以后,却对韩信越来越不放心。最后,由萧何设计把韩信骗到宫中,吕后以谋反的罪名把韩信杀害。 历史就是这样的让人困惑和无奈,唏嘘之余,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从这悲凉却又沉重的历史中,翻找出些许有价值的东西来。 我们来看几个类似的事件。 崔顺实对于朴槿惠的帮助非常大,也可以说崔顺实是朴槿惠最好的闺蜜,这一点连朴槿惠也承认,曾经在最困难时候得到崔顺实的帮助,对她也很信任。可惜当初帮助朴槿惠的人,也是现在牵连了朴槿惠的人。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朴槿惠对崔顺实的过于信任和失察,被其利用。 华西村创造了很多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华西村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惊人”事迹吸引人们的眼球。华西集团总负债高达近400亿元,说到负债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华西的支撑产业——钢铁业的亏损造成的,数据显示,华西的钢铁业自2008年达到顶峰之后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真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如同投资股票,如只停留在一只股票上,尽管它曾给你带来不错的收益,但有一天你却可能会为其付出沉重的代价,血本无归, 我曾为当地的一家劳务输出公司翻译出国人员的有关材料,公司与我联系的那个女孩因为是老乡,每次翻译的材料数量她也不做统计,过段时间一块结算,价格还算不错。可这女孩在离开这家公司时,竞对我统计的需要支付的翻译材料矢口否认。没有凭证,又过去了不算短的时间,只好自认倒霉了。想一想当初翻译费用来的容易,是因为这个女孩子;待到后来遭受的损失,也是因为这个女孩。 过于相信和依赖别人,当然也包括内心中的那个自我,那就是过于自信,因为其曾为自己带来了帮助和收益,思想上渐渐麻痹,并一直坚持其终不会害我或者我一直能行的观点。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刀剑既能防身,也能伤人。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是韩信,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 韩信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却都得不到任用。不得已转投刘邦,韩信离楚归汉,只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刘邦。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刘邦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刘邦报告“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刘邦,刘邦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刘邦问道:“你去追回来的是谁?" 萧何说:“韩信啊。”刘邦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刘邦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刘邦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刘邦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刘邦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如果任命一位大将,就象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是韩信离去的原因。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刘邦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韩信从一名小军官,一下子被刘邦拜为统率全军的大将。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果然节节胜利。攻下齐后,韩信被立为齐王;最后终于打败了项羽,又被迁封楚王。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眛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平定天下后,便更加对韩信不放心了。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就用计逮捕了韩信。后虽赦免,却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后巨鹿守将陈郗造反,韩信已事先与对方达成默契,在京城做内应。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平叛,韩信借病没有随从,暗中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一位得罪了他的家臣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与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让列侯群臣都来祝贺。韩信一来,萧何就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