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论文

闽南文化论文
闽南文化论文

学期论文题目:闽南話

姓名:蔡福平

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班级: 11级网络2班

学号:1108000251 指导教师:郭联志

日期:2012年11月11日

闽南話

摘要:简述闽南话的起源。

关键词:闽南话福建。

闽南方言是全国七大方言之一,其不仅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而且在区域间乃至国际间的文化、经济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一、★闽南话的起源★

闽南方言俗称闽南话,说它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是因为它与其它方言相去甚远,与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更是大相径庭,它们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至于它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类在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时,语言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从历史上看,闽南地区曾经是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唐宋以来,闽南的泉州、漳州等曾是全国海外交通的重要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就以之为起点;到了近代,厦门成了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极大的发展,地位上升到几乎与省会福州比肩;改革开放后,厦门成为特别行政区,闽南被划为“金三角”地带,是中国沿海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市场。

从地理位置来看,闽南地处东南沿海,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是祖国大陆对外开放的门户之一,在与美洲、大洋洲、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起重要作用。还有,它具有很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我国最大的未被统一的海上领土——台湾仅有一水之隔,如果两岸真能实现“三通”,闽南在全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无疑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经济现状来看,闽南地区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内地,因而与内地的经济交往十分频繁,无论是资金、人才、技术等的输入输出都非常活跃。

在文化领域方面,闽南地区虽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文化伟人和文化现象,却也地灵人杰,有较深厚的文化积淀。自福建被开发以来,闽南地区在文化领域方面出现过不少杰出人物和文化盛事。最著名的是朱熹曾在今泉州一带讲学,并在开元寺题词:此地原系佛国,满街都是圣人。可见当时此地的文化和文明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后来的郑成功、李光地等对闽南的文化繁荣和交流作出重要贡献。闽南有闻名全国的古老曲艺——南音,其曾被清乾隆皇帝封为“御

前清音”,与本地区最古老也最具特色的剧种——梨园戏在全国都得到很好的传播,并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合以上几点可知,闽南是个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较发达的地区,它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十分活跃的。而无论是哪方面的交流,语言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除了普通话,闽南话应是本地区与外地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因而了解、学习、熟悉甚至精通闽南话是其它地区的人了解闽南,在闽南施展才华,功成名就的必备条件,也是闽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介绍闽南话这一独特的方言。

二、★闽南话的形成与流播★

闽南话与其他方言一样,其形成有各种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原因是居民的集体迁徙。

据考证,闽南话的形成与发展是古时中原汉人为避乱或因“征夷”而数次迁移入闽的结果。

从秦汉开始,中原汉人便迁移入闽,在晋唐时达到鼎盛。汉人的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入闽在公元304—439年,当时由于异族入侵,北方汉人背井离南迁大江东西、五岭南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胡乱华时期。据《闽书》记载:永嘉二年(308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何胡是也。这指的就是当时中原汉人避乱入闽的事。这批汉人有的到了今泉州一带扎了根,他们带来四世纪上古汉语语音、词汇方面的一些特点仍可在今闽南话里找到许多遗迹。七世纪汉人第二次较大规模南下入闽。据《漳州府志》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泉潮间蛮獠啸乱,朝廷以河南中州固始县人陈政总岭南军事,偏裨132员从焉,镇绥安(今漳浦县),政兄敏嗣领58姓入闽相助。陈政死后,其子元光领其众,勘定蛮乱,奉命世镇漳州,遂屯师不旋。世谓漳州开辟自此开始。这批汉人带来七世纪中古汉语的语音、词汇的特点,对闽南话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不无影响。

唐末王潮、王审知率兵入闽,后据闽在福州立闽国称帝,宋元及其以后,北方汉人也因避乱避祸或其他原因又陆续南下入闽,不少人的足迹涉猎闽南。他们带来不同时期北方汉语的语音词汇特点都对闽南话的发展变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闽南话是由古汉语分化出来并经过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其历史悠久,语音词汇多层次重迭,因而内部纷繁复杂。但无论它怎样演变,如何复杂,它的根在中原,它的源头是古汉语。

闽南话最早以泉州话为代表。因为泉州在闽南是开发最早的地区,也是福建开发较早、经济文化较繁荣的地方。唐以后,泉州被开辟为海港,成为全国海外交通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成为闽南政治经济的中心。由于交往频繁,泉州话对闽南各地的方言土语有很大影响。梨园戏和南曲至今仍以泉州音为标准音。元灭后,漳州港取代泉州成为闽南对外贸易的商业中心,漳州话的地位曾有一度提高。厦门话成为闽南话的代表是清末以后的事情,它是随着厦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地位的逐步上升而实现的。明末清初,厦门便是郑成功早期抗清的重要根据地;鸦片战争后,厦门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取代漳州,成为闽南对外贸易和进出海外的中心,地位几乎与省会福州比肩。厦门话的影响随之扩大,地位也跟着上升,又因它本是同安话的变体,而同安话是界于泉漳之间的一个土语,兼具有泉州话和漳州话的成分和特点,所以厦门话在闽南的通行面最广,终成为闽南话的代表。

当然,闽南话不仅流行于福建南部,它是一个跨越地区,超出省界,甚至是超越国界的汉语方言。它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

1、福建南部:包括泉州、漳州和厦门地区的20个县市,约1200万人。这是闽南话的“正宗”,以厦门话为代表。

2、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台北、台南、台中、高雄的市县,桃园、苗栗、基隆、南投、屏东、彰化、花莲、嘉义、宜兰、云林、台东、澎湖、新竹等21个县市,约1400万人,以台北话为代表,其跟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基本一致,但分泉州腔和漳州腔。

3 、广东东部潮汕地区12个县市:汕头、潮州、澄海、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潮阳、揭阳、汕尾、陆丰、海丰、揭西,约1000万人,以潮州话为代表,其与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有一些差别。

4、海南省18个县市:海口、琼山、文昌、屯昌、琼海、定安、万宁、澄迈、昌江、东方、乐东、陆水、白沙、崖县、保亭、琼中、临高、儋县,约400万人,以文昌话为代表,其与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话有较大差别。

此外,广东雷州半岛湛江、徐闻、海康、遂溪、廉江、吴川、屯白等7个县市约400万人;广西平南、平乐、北流、陆川、柳州等县市17万人;浙江温州、苍南、平阳、泰顺、洞头等县市约140万人;江西上饶、广丰、玉山三县市和江苏宜兴部分地区约20万人,都讲闽南话,它们同福建境内的闽南话有程度不同的差别。另外,港澳同胞、南洋群岛诸国及世界其他地区侨胞约1000万人讲闽南话。这些侨胞所讲的闽南话分别与福建南部、广东潮汕地区的闽南话较接近。

包括国内外在内,目前讲闽南话的人数至少在5000万人以上。除了福建南部和广东潮汕地区的闽南话以外,国内外各地区的闽南话,都跟闽南、潮汕两地的移民有密切关系。如台湾,很早有闽、粤沿海的移民,清后更是不可胜数,且

大多数与闽南同宗同祖,语音相同,生活习俗也相似,故有“闽台一家亲”之说。

三、★闽南话的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历史以及方言自身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种种原因,闽南话有着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不同的一些特点。

语音方面,主要特点是:1、有浊音声母。如b(米文模母麦),d(l)(李料流宁力)g(语言玉岳义)等。2 有三套鼻音韵尾;--n(信真先便坚),--η(英雄宫政兵),--m(音森金签点);有四套塞音韵尾:--p(合纳吸湿立)—t(设别笔乞),—k(革局竹角国),—j(舌铁薄郭甲0。3 有不少的鼻化韵母,特别是鼻化入声韵母,如?(馅敢担)、?(圆生见)、??(羊场长)、?p(物捏闪)、êp(脉)。4 有一定数量大类型复杂的文白异读。这个特点,在闽南话表现得非常突出,是普通话及其它方言少见。5 有辅音充当韵母的声化韵m、?。如:“梅”“姆”m,“媒”?m,“黄”?,“饭”p?等。6 有入声声调。平上去入分阴阳调类,即:阴平(生衣天)、阳平(平明)、阴上(齿喜)、阳上(坐近)、阴去(大树)、阴入(铁)、阳入(白月)。泉州话上声分阴上、阳上,去声不分阴阳;厦门话无阳上调,去声分阴去、阳去,泉州话阳上字在厦门话里归阳去。7 各个声调的字在连读时一般都发生变调,变调后调值互换,一般不产生新调值。

词汇方面:

1 、普通话许多双音合成词在闽南话里是单音节词,如鼻子----鼻,抽屉---屉,勇敢、健壮---勇,爽快---爽,安装---安,封闭---封等。

2、保留普通话和其他方言所没办法或少有的古语词。如伊---他,饮---米汤等。

3、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长期以来同南洋诸国的关系,吸收了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诸国里的一些语词为外来词。如巴刹---市场,斟---吻,妈干---吃等。

4 有自己特殊的一些造词法。如利用文白读音的不同造新词:落落---丢失,行动---行为动作等;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形+双声或迭韵”式:“番汰汰---不明事理变为:“番耻汰”或“番使汰”等。

语法方面:

1 、虚词中副词、介词、连词叫法多与普通话或其他方言不同。

2、有些词类的某些语法特点为普通话或其他方言所没有或少有。如某些名词兼有形容词的特点;数词与量词结合中的某些省略法;动词时态的表示法;动词重迭式的某些特殊格式与语法功能;形容词三迭式的语法特点。

3 、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少见的特殊句式。如差比比较句的特殊句型;“有(无)”句式的特点;处置句、被动句的表现法;处置句与被动句相结合的句式,等等。

掌握闽南话的这些特点,对清楚了解和学习闽南话有帮助,对闽南区人民克服方言影响学好普通话也有很大的好处。

四、★闽南话与普通话在语词、语法上的主要差异★

从上述情况可知,闽南话与普通话存在语音、语词、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语音的地域特征最明显,也最复杂,限于篇幅不细述;而语词和语法较直观,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准备从词汇和句法方面比较二者的不同。先从词汇上看,二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义异形

同开异义是指词形基本一样而词义不同。这类词在普通话里有的具备两个以上的义项的,我们推举与闽南话相对应的义项,下面是闽南话与普通话对应词语或词义例举:粗俗---俗气,手指---戒指,猫面---麻脸, 豆油---酱油,拍(拍球/拍草鞋/拍电影)---打/编/摄制。(左为闽南话,右为普通话)

以上列举的词例,可以看出闽南话与普通话在词形相同的情况下,词义差异有三种情况(1)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豆油”之类的对这类词要特别注意不用方言义顶替普通话义,否则会造成歧义或发生误会;(2)有的方言含义既有与普通话相同的意义,又有自己特殊的含义,如“拍”、“暗”、“出”之类,凡属方言的特殊意义,普通话应另找相应的语意表达;(3)有的方言义比普通话狭窄,如泉州话的“走”与“跑”同义,均由“走”顶替。讲普通话时分别对待。

(二)同义异序

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闽南话有些复音词和普通话的语素相同,语义相当,但组合次序相反。这类词语经常在口语交际中出现。例如:性癖癖性,鸡母母鸡,闹热热闹(左为闽南话,右为普通话)

(三)更换部分语素

闽南话某些词语虽然与普通话词义相当,但往往抽换个别语素再组合成自具特色的词形。例如普通话的“清洁”“电池”,用泉州话说是“清气”“电涂”,而语义是相似或相同的。

闽南话没有普通话的儿化词,也没有“儿“的附加式词尾。有些要体现“细、微、小”或某些感情色彩的后缀词,通常用“仔、囝”等来代替“子、儿”等一类后缀词素。如:普通话“桔子、小孩子”在闽南话中是“桔仔、细囝”。

(四)增减部份语素

闽南话中有些词语由于强调程度、结果、语气等表现形式或由于增添感情色彩的需要,往往比普通话词语增加个别音节。如:小只----细仔只,小瓶----细仔瓶等,后者为闽南话。一些名词、行为情态词也比普通话多加音节,如:耳聋---臭耳聋,幸运---好字运。普通话中某些词语须双音节或多音节才能符合规范表达的,闽南话却简省为单音节,如:安装---安(安电灯),蛮横---横(这人很横)。(虚线后为闽南话)

语法方面,闽南话有好多结构形式独特的句式,如果直接带入普通话,也会因表达不规范,使人误解语义,进而影响交际效果。下面将闽南话中几个常见的句式与普通话加以分析比较,了解二者间存在的主要差异。

(一)“会”字句

1、闽南话“会”作动词时,其词义和用法跟普通话一样,表示肯定性的判断,有懂得、熟悉、精通几方面的意义。如“我会煮菜”、“我会游泳”等。

2、闽南话“会”字还经常出现在动词前面,有时具有能愿动词性质,表示对动作行为、事物情状、现象的认定、推测,在普通话里有类似的词“能、可能、可以”等;有时直接当动词用,类似普通话的“懂得、合宜”等;有时却能体现副词性能,类似普通话的“一定”之义。这要看具体的话题场景如何而定。如:这样讲听会吗?(“听会”即普通话的“听懂”)

(二)“有”字句

闽南话“有”字句,通常表示事物、现象的存在、领属或表动作行为、情态的持续,其构造形式较特殊,如果直译为普通话,会造成语法和意义上的错误。

1、“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表事实的存在或对事实的肯定,相当于普通话的“过、了、曾经”;未实现的相当于普通话的“要、将要”;表动作行为、情态持续的,相当于普通话的“还、正”等。例如:

他有去上海。(他去过上海)

明曰有开会。(明天要开会)

门有开,你快来。(门正开着,你快来)

2、“有”用在名词性词语前,其后面所带名词词语的语义可能另有所指,不能直译。如:看你有现(器重你);看你有空(看你富裕)。

3、“有”也可直接附加在动词后做补语,说明动作行为有肯定性结果。例:这话我听有。(这话我听明白了)

4、“有”附加在动词、形容词前还表示对事物的性态进行程度描摩说明。例:这衣服很有穿。(这衣服很耐穿)

5、“有”还可与“无”对举或连用,构成“有---无”或“有无”句式。例:你买有,我买无。(你买着了,我没买着。)东西有无找着。(东西找着了吗?)这种句式语义含混,还有待规范。

(三)来去句

“来去”是闽南话的口语词,其中“来”字类似于普通话里的“(用某种方法方式、前提等)来研究、来处理”的半实半虚动词词义句式,但实际意义被削弱了,一般是“去”在起作用。例如:来去吃饭。(去吃饭。)来去开会。(去开会。)这种名式的语法也不合规范,与外区人交际时应加入具体语境或避免使用,否则会造成误会。

(四)比较句

闽南话的比较句有三种格式,一种是“甲比乙较”,如“你比他较高”(你比他高);一种是“甲较乙”,如:我较矮你(我比你矮);还有一种不出现“比”或“较”,但有比较意味,如:他肥你十斤。(他比你胖十斤)

五、★闽南语歌曲★

《爱拼才会赢》、《坚持》等等唱出了闽南人拼搏向上的精神,闽南文化富有特色,闽南歌曲中还能听出闽南人精神。

我很喜欢听翁立友的歌曲,他的歌很有激情,让人有奋劲!当然了,他也有很多轻快的歌曲,表达爱情的歌曲也很多,而且显得感情很专一,很投入,把内心的思想之情表达的很具体!

我觉得闽南语确实很能够表达生活,也就是具有体现生活化这个特点。我对闽南也比较了解,个人觉得闽南歌有一种哀怨,清苦的感觉,为了爱,为了情付出不少,但是依然坚持,执着;我知道真正的生活不是很苦,但是歌曲这种文化形式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改变得,闽南语歌曲也可能体现了前辈们所经历的生活,漂泊南洋,辛勤耕作等等;现在的歌曲往往也是在表达爱情,尤其是表现男女双方如何思想对方,内心的活动比较逼真,比较重点;总之一句话,闽南语歌曲的生活化特色很浓厚!我爱闽南语,不因为我是闽南人!

六、結語

首先,我十分感谢学校开《闽南文化》这门课,身为闽南人的我,不上不知道,原来自己确实对闽南文化了解甚少,闽南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研究。其次,我建议:希望学校能办一些有关闽南文化知识的一些竞赛,以促进闽南文化在学校的传播,培养广大学生对闽南文化的热爱。谢谢!O(∩_∩)O哈哈~

参考文献

[1] 周长楫《闽南话概说》福建人民出版社 , 2010 年

[2] 黄敬安《闽南话考证:证说文解字举例》文史哲出版社1977年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

闽南文化论文资料

婚嫁习俗 结婚在诏安民间称为“嫁娶”,由于各种礼品都得贴上红纸,门口要贴红联,故又称结婚为“做红事”、“喜事”或“好事”。结婚的环节是很多的,首先要择日(用男女的生肖、出生日辰,由算命先生或懂阴阳五行术数的专业人士,按五行相生相克去挑选一个所谓黄道吉日),婚期择定后,男女在十二天前要“行聘”(如男方入赘,就不用这项)过去,所谓“行聘”实际是送彩礼行聘送礼主要包括:聘金、酒、肉、大饼等,后来改为衣料、金银首饰、食品和其他用品,并议明数量,实际上是变相买卖。女方在收到礼品后,便全面准备嫁妆。在制新衣服中,一定要制二套“象头衫裤“(用白布制成的贴身衣裤,这种衣裤结婚后一般不穿,留为百岁后收殓的内里衣裤)。 嫁前姑娘要“挽面”,(先由一个中年妇女用粉抹姑娘的脸,然后用二支纱线交叉松紧拉动,拨掉脸上汗毛)表示成人。姑娘出嫁距今五六十年前是坐轿。轿分两人抬(小轿)或四人抬(大轿)到夫家门口,还有一套仪式:女婿要踢轿门,公公要用米筛引媳妇进门。后来没有轿子也,改为步行,有了自行车以后,出嫁时改骑“脚车尾”(自行车后座,现在改坐轿车),新娘穿新衣服,头发扎红头绳,插红石榴花(纸制的),过去女方如果嫁妆多的要装在嫁妆匣里,每匣二人抬着,沿途让人观看。陪伴新娘到新郎家的,要有一个中年妇女(俗称“指古妈”负责孝礼节),还有一个男孩,手执枝叶齐全的榕树枝,叫“拖青”寓意婚后的日子如榕树般茂盛长青。对抬嫁妆、拖青的人称为“青奴”,结婚双方都热情招待,每人并送一个红包。 新娘一般应在中午前抵夫家,下午由新郎伴同吃“新娘桌”,旧上摆十二碗菜,由“指古妈”代新娘夹菜,每夹进新娘碗里一种菜,就要说一句顺口溜的吉利话,如“吃鸡,百岁好夫妻”、“吃猪肚,好性素(好脾气)……等等。”新娘桌“要庙在洞房里,过去“吃新娘桌”要点一对红烛,表示洞房花烛。桌上摆一个红斗,内装白米,上插一把红尺,一把戟,一个红竹筒。表示婚后财丁兴旺,百年偕老。吃“新娘桌”时,村里的人可以挤围在周围观看。 晚上是闹洞房,闹洞房的花样很多。新人睡前还有两个节目:一是新郎新娘要搓“合房圆”(合读鸽)这是搓一种糯米浆的红团子,寓意——和合之意,一种是由新郎的弟侄辈(年纪几岁)一人,登床翻滚,寓意——婚后早生孩子之意。第二天,新娘对长辈要拜茶(请长辈吃密枣,长辈要赠送礼物或红包等),第三天新娘一早要下厨,饭后要回娘家“做三日客”(也有十二天才回娘家的),去时要带饼、肉和糖果,在娘家不能过夜,傍晚要赶回来。路途遥远的也有改为“做满月客”,去时可住3~5天,回来时,新娘的小弟弟(或堂弟)要带一瓶花生油,称巡油,婆家要宴请小舅子。捧油寓意——“添丁”的意思。女儿回去时,娘家要送一对童鸡,寓意——传宗接代。

新加坡的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浅谈新加坡的文化对国际营销的影响 新加坡共和国是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的一个岛国。其北面隔着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紧邻,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新加坡是全球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并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新加坡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的排名,新加坡是继伦敦、纽约和香港之后的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工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快速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炼油国,以及世界电子工业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成绩斐然,故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新加坡的特色文化 (1)宗教 佛教与道教:新加坡佛教是全国第一大宗教,约占人口的33%。多年以来,各个佛教团体通过主办各种宗教、文化、社会福利计划等活动,将佛法与公众的距离拉近。新加坡境内寺庙林立,属于北传佛教的寺院超过一百五十所,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约有二十余所。其中,新加坡双林寺既是我国第一座寺院,也是最大的丛林之一。新加坡道教占人口的11%。南来的华人移民,带来了他们的宗教信仰与习俗,早期潮侨和闽帮所创建的粤海清庙和天福宫,也获赐清帝御题,可见在百年以前,这两间古庙已名扬海外。另外,四马路观音堂也是新加坡最著名、香火最鼎盛的庙宇之一,每天来庙堂烧香进贡的香客络绎不绝。天主教与基督教:教徒占人口的18%。新加坡共有260多座教堂,最早的教堂是阿美利安教堂和圣安德烈教堂。在新加坡草创初期,不同的团体,比如海峡华人族群、海外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对两个教会的发展作出独特贡献。新加坡天主教教会也先后开办学校、医院、老人院和儿童收容所等慈善组织来帮助社会上有需要的人。伊斯兰教:占人口的15%,教徒约有65万人。马来或巴基斯坦血统的信徒基本上属于伊斯兰教的逊尼派,另外也有部分印度血统和华人信奉回教。新加坡建有回教堂共80座,当中较为著名的有花蒂玛和苏丹回教堂。兴都教:信徒约10万人,占人口的5%。新加坡共有24间主要的兴都庙,大部分是以南印度的风格为主,其中马里安曼兴都庙和尼瓦沙柏鲁马兴都庙都被完整保留了下来。锡克教与其他宗教:

(完整word版)大学生闽南文化保护知识竞赛决赛题目

大学生闽南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大赛 决赛试题 1、各代表队基准分为100分,在此基础上通过竞赛增减,比赛结束依据各 队得分高低排定名次。 2、结束后如出现平分,加试一题以决出名次。 一、必答题 1)嫩饼也称“煎饼”,类似春卷,为闽南什么时节的特色名菜。 A清明B中秋C端午D除夕 2)厦门作为最早的对外开放城市之一,它除了以泉州和漳州菜路为主体, 亦兼收了粤菜和另一种什么菜的风味。 A湘菜B川菜C粤菜D西餐 3)下面哪句话可以形容泉州饮食风气。 A 日日酱瓜豆鼓,终年不知肉味。 B 饭稻羹鱼 C 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D 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窝 4)以下哪位民间艺术大师不是木偶艺术大师: A蔡文通B杨胜C徐竹初D黄奕缺 5)以下哪一位总结出歌仔戏杂碎调,为歌仔戏的发展奠定基础,他创作的 许多歌,至今还在闽南民间广泛传唱。并被称为是闽南音乐和闽南方言 的集大成者,有着“闽南第一戏仙”之誉。这个人是: A唐美云B王海玲C邵江海D何凤珠 6)以下哪个福建民间信仰是起源于闽南地区:

A临水夫人B妈祖C清水祖师D护国尊王7)以下哪种民间舞蹈的起源与戚继光抗倭有关: A车鼓舞B大鼓凉伞舞C拍胸舞D罗伞舞8)有一位著名侨胞,深受岳父陈嘉庚先生影响,一生热衷社会公益,对新 马地区和故国桑梓的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请问他是谁: A.李清泉 B.李光前 C.李献兰D李庭芝 9)福建第一个设市的城市是: A厦门B福州C泉州D漳州10)福建土楼产生于什么时期: A北宋末期B宋元时期C明朝中叶D清朝初期11)以下哪一个世遗景区最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A武夷山C福建土楼B清源山 D泰宁丹霞地貌 12)漆线雕工艺是受宋元线雕工艺特别是沥粉和泥线雕的启发而产生。经过 三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的漆线雕工艺也可以将漆线雕图案做成独立的装饰艺术品。那么请问漆线雕发源于哪个地方: A厦门B北京C杭州D泉州13)民间剪纸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剪纸艺术传承人。 如林桃、陈金、黄素、陈匏来四位老艺术家还有闽南“四大神剪”的美誉。请问剪纸在过去一般是用于什么: A春节B婚礼C葬礼D端午14)为了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 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中国从2006年开始设置文化遗产日,那么中国“文

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 导读:本文高一传统文化议论文800字【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性何种的历史星河中,有一束星光从未熄灭,它只是默默的在哪里闪烁着光芒。他的光透过了重重云雾,照射入华夏民族的心房,并在此植根,永不磨灭。它便是历经岁月考验的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 古者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存高远;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精神;有陶渊明的“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洒脱。诗词文学之精华流传至今,亦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诗词文化的平平仄仄跨越了千古与今人对话,彰显其情感与精神。这就是传统诗词文化在时间跨度上的价值超越。 众所周知,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民族传统节日是融合了各个不同时代的人民的美好祝愿与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朽支柱。它行走于华夏儿女心中,谁能否认它存在的价值? 说起“否认”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不由想起近代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派对传统文化全盘否认的极端行为。他们全盘否认了传统文化,忽视了其存在的价值与精华,并且幻想全盘西化。连民族的精神与根基

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又怎么会成功呢? 我认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根基,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更是一个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诗词文化对于所处时代的感受与表达,包含了文学界生生不息的动力,包含了中华儿女的情感,更是包含着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我们要肯定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而对于高考中新添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我对其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它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局限在当代星光“再现”。它以新的形式与方法,再次发挥其所包含的民族情怀的作用,再次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芒,是再一次的弘扬中华民族难能可贵的精神。让优秀传统文化再次在当代的学生身上“再现”。 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考验在当今时代再次发挥光和热。而我们所需做的,便是秉承它的内涵并且发扬。我们要以此建立一个具有强大的,追求卓越的,境界高远的华夏民族。让我们让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星光照亮更广阔的中华大地吧!【篇二】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

闽南文化故事

(第一张图闽南文化的图)宝;闽南文化丰富多彩,可谓卷帙浩繁,而闽南文化故事传说又是闽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很多闽南人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那么今天呢,我们闽南文化卫视的记者采访了泉州某小学,该小学为让孩子不忘闽南文化历史,特地在每周五的课外活动课上开设了一门名叫《闽南文化故事讲堂》的课程,接下来让我们去看一看现场的情景吧。(开场点题,说明我们的表演属于闽南文化,宝佳学姐可以再改一改,使之更适合你的风格)开始播放背景音乐欢快的儿歌 燕舒走上讲台,说;上课。 苗;起立 三;老师好。 燕;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老师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喜欢闽南文化故事吗? 三;喜欢。本站起来:老师,我不光喜欢闽南故事,我也喜欢你呢。(众笑) 燕;同学们不要笑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站起来的这个小朋友吧。他是刚从特殊学校转来的,智力可能有点缺陷,大家要多多包涵一下哈。 苗;什么智力缺陷,他明明就是个智障嘛。 本急;我不是智障,我妈妈说我可傻了,啊不是,可聪明了。 燕;好好好,老师知道你很聪明,那老师再问你一个问题,在咱们众多的闽南文化故事中你喜欢什么题材的啊? 本不好意思;爱情。 燕;别看这孩子傻呼呼的,他还知道爱情,那好,今天老师就听你的,给大家讲一段非常经典的闽南文化故事传说,故事发生在明朝,主人公有……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陈三五娘》(第二张图,背景音乐结束) 第一幕;元宵灯会上,五娘正在吹奏乐器,丫头在一旁伴舞,陈三和林大在路上经过,都被五娘吸引。 陈三;啊,好美的女子,好美的音乐,好美的场景啊。 林大;(天津话)我要是能娶她当老婆该有多好啊,心动不如行动,先下手为强,就这么决定了(走) 陈三五娘深情对望。五娘羞涩。 陈三;小姐好。五娘;公子好(多次重复) 第二幕;林大来提亲,五娘父亲满口答应。 林;伯父您好,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我叫林大,林是森林的林,大是大小的小,是林老员外的儿子,在元宵灯会上,我不小心看上了您的女儿五娘,我想娶她做老婆,您看成吗?伯:带聘礼了吗? 林;带了,在这呢,嘿嘿,(道具) 伯接过聘礼;哎呀,果然不愧是林老员外的儿子啊,真是一表人才啊 林对观众傻笑 伯接着说;啊,既然聘礼都送来了,这事,我看行,(问下人或观众;你看怎么样?下人;我看也行。)嗯,好,这事就这么定了,我——相信群众。 林;哎呀,伯父真是深明大义、通情达理、顾全大局、义薄云天、英明神武啊。 伯;哈哈,来,小婿,这边请,咱们屋里喝杯茶。(下场) 第三幕;

闽南文化论文闽南文化论文资料

闽南文化论文闽南文化论文资料 婚嫁习俗结婚在诏安民间称为“嫁娶”,由于各种礼品都得贴上红纸,门口要贴红联,故 又称结婚为“做红事”、“喜事”或“好事”。结婚的环节是很多的,首先要择日(用男女的生肖、出生日辰,由算命先生或懂阴阳五行术数的专业人士,按五行相生相克去挑选一个所谓黄道吉日),婚期择定后,男女在十二天前要“行 聘”(如男方入赘,就不用这项)过去,所谓“行聘”实际是送彩礼行聘送礼主要包括:聘金、酒、肉、大饼等,后来改为衣料、金银首饰、食品和其他用品,并议明数量,实际上是变相买卖。女方在收到礼品后,便全面准备嫁妆。在制新衣服中,一定要制二套“象头衫裤“(用白布制成的贴身衣裤,这种衣裤结婚后一般不穿,留为百岁后收殓的内里衣裤)。 嫁前姑娘要“挽面”,(先由一个中年妇女用粉抹姑娘的脸,然后用二支纱线交 叉松紧拉动,拨掉脸上汗毛)表示成人。姑娘出嫁距今五 1 六十年前是坐轿。轿分两人抬(小轿)或四人抬(大轿)到夫家门口,还有一套仪式:女婿要踢轿门,公公要用米筛引媳妇进门。后来没有轿子也,改为步行,有了自行车以后,出嫁时改骑“脚车尾”(自行车后座,现在改坐轿车),新娘穿新衣服,头发扎红头绳,插红石榴花(纸制的),过去女方如果嫁妆多的要装在嫁妆匣里,每匣二人抬着,沿途让人观看。陪伴新娘到新郎家的,要有一个中年妇女(俗称“指古妈”负责孝礼节),还有一个男孩,手执枝叶齐全的榕树枝,叫“拖青”寓意婚后的日子如榕树般茂盛长青。对抬嫁妆、拖青的人称为“青奴”,结婚双方都热情招待,每人并送一个红包。

新娘一般应在中午前抵夫家,下午由新郎伴同吃“新娘桌”,旧上摆十二碗菜, 由“指古妈”代新娘夹菜,每夹进新娘碗里一种菜,就要说一句顺口溜的吉利话,如“吃鸡,百岁好夫妻”、“吃猪肚,好性素(好脾气)……等等。”新娘桌“要庙在洞房里,过去“吃新娘桌”要点一对红烛,表示洞房花烛。桌上摆一个红斗,内装白米,上插一把红尺,一把戟,一个红竹筒。表示婚后财丁兴旺,百年偕老。吃“新娘桌”时,村里的人可以挤围在周围观看。 晚上是闹洞房,闹洞房的花样很多。新人睡前还有两个节目:一是新郎新娘要搓 2 “合房圆”(合读鸽)这是搓一种糯米浆的红团子,寓意——和合之意,一种是由新郎的弟侄辈(年纪几岁)一人,登床翻滚,寓意——婚后早生孩子之意。第二天,新娘对长辈要拜茶(请长辈吃密枣,长辈要赠送礼物或红包等),第三天新娘一早要下厨,饭后要回娘家“做三日客”(也有十二天才回娘家的),去时要带饼、肉和糖果,在娘家不能过夜,傍晚要赶回来。路途遥远的也有改为“做满月客”,去时可住3,5天,回来时,新娘的小弟弟(或堂弟)要带一瓶花生油,称巡油,婆家要宴请小舅子。捧油寓意——“添丁”的意思。女儿回去时,娘家要送一对童鸡,寓意——传宗接代。 送礼和请客:结婚,男女双方的亲友都要送礼,女方的亲友送礼称为“添妆”礼 物多半是布类或化妆品(现改为红包),男方亲友送礼称为”相贺”礼物一般布轴,轴面贴红纸贺词,也有送房中摆设、生活用品的(现也改为送红包)。礼物一般都要凑成双数,表示“好事成双”。结婚双方对送礼的亲友均应回送礼物或寓请喜筵,男女双方对亲友回礼主要是大饼。这种大饼由男方供应,男方供应不够,或补

闽南民俗文化

闽南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 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 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 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 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 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 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 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 “搏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1. 普渡与祭祖 闽南据史料载,历史上泉州于元代开始将所管辖范围划分为东、南、西三“隅”;明代沿元制。至清代增设城北隅,并在四隅下设三十六“铺”,每铺下又分若干“境”。这就是今日在泉州常常听到的“铺境”、“三十六铺”一语的初始。据一些后世的文字资料以及老人们的口头讲述,轮流普渡乃起自清朝,因为祭祀行为集中、祭品的需求也集中,七月半市场供求紧张。人们常为买东西打架。清乾隆年间,由地方乡绅出面呈请由抽签决定城厢三十六铺的轮流普渡日期,而七月半节依旧家家祭祀祖先。从那时起,鲤城区以及相关联的部分乡村都以铺境为单位轮流做普渡。而现在的泉州,在整个旧七月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角落轮到做普渡,但任何角落的住户在七月十五这天都不做普渡而要祭祖先无论哪个铺境、角落,普渡的基本结构主要有三部曲——竖旗?竖灯、普渡、重普,此外还有“结尾缘”。第一仪式从旧历六月开始。最终仪式则在旧历八月至十月之间。近水的铺境和住在水边的人们还要做“水普”。泉州郊区有个渔村,旧历七月十五“七月半”要去祖厝“敬公妈”,七月二十七“普祀?普渡”。普渡时在门口摆酒菜、点香、烧金、放鞭炮。菜肴类里注意不能有带锋利边缘贝壳的海鲜,有则要剥去贝壳再煮菜。摆好祭品后要卜问,卜问普渡公之后才可以烧金、放炮送普渡公走。渔村的各家则是普渡日上午去家庙烧香、供奉酒菜、“烧金”。下午在家门口供酒菜、烧金祭普渡公。 闽南城区旧式住房的普渡和乡村类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门的里面或大门外面摆桌子、放酒菜祭品、烧金。随着高层多户杂居式楼房的增加,产生了一个 普渡祭祀地点的问题。从个案看到的楼房住户的普渡方 式现有三种: ●在自家大门内面向楼道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在楼道内自家大门外摆祭,到楼外面烧金; ●下到一楼露天处摆祭并烧金。 这是居民们在新的居住方式与传统祭祀行为之间调节的 结果。三种类型做法里,烧金行为都要在楼房外面做,这 不单单是出于安全或通风的考虑,而是人们对传统意识的 承袭。祭祀仪式一般在下午四五点开始。无论城区还是乡村,左邻右舍总要前后呼应式地开始做普渡仪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户的酒、菜“供不应求”引得普渡公生气对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后邀亲唤友来“吃普渡”也是泉州城乡共同的特点,祭祀仪式结束后的晚饭,除亲戚外还广邀朋友来喝酒,人们常常吃了这家又赶到那家去吃,这里刚吃着,那里的催促电话就打来了。不拘城乡,热闹的“吃普渡”成为泉州地区普渡全过程的一个高峰。有人说,各家各户请很多客人是为了显示自己,也有人说是怕普渡公吃完祭不走,叫来很多人壮胆,可以吓走普渡公。我想,后者的理由也许是比较原始的,前者则是派生出来的一种客观效果。事实上“吃普渡”表现出今日的普渡活动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于轮流做普渡,使人们有更多互访机会以及参加“吃普渡”的自由度高,普渡时节的社交圈大于春节,这是普渡的一大特点。

闽南文化创意作品展

闽南文化创意作品展 主办: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省人民政府 承办: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 特别支持: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时间:2011年11月11-13日 设计与制造之约 创办于2008年的中国(顺德)国际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简称“顺德设计展”),以“设计与制造之约”为长期主题,以强化设计和制造对接融合为核心定位,致力打造国际工业设计展示交易服务平台。迄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专业化、国际化不断提升,历届参展商达已达1000多家,总参观人数超过15万人次,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的工业设计专门展会之一。 关于承办地--顺德 顺德区是广东省直管县试点,中国制造业名城,地处珠三角世界级制造核心区,是美的、格兰仕、万家乐等多家中外知名品牌企业总部所在地。工业企业达2万余家,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携同周边珠三角其他城市,构成中国目前最大的制造业集群和工业设计需求市场。 顺德又是中国新兴的工业设计服务业集聚地。2008年起承担建设国家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顺德)基地。经过三年发展,国家基地已形成三大核心园区的集群发展格局。至2011年5月,顺德集聚的中外工业设计机构以及紧密关联企业超过200多家,成为华南重要的工业设计服务基地。 2011 相聚广东工业设计城 广东工业设计城,由广东省经信委与顺德区政府实行省区共建,坐落于顺德制造业重镇-北滘,以旧工业区改造为基础,正在规划建设的2.8平方公里工业设计高端服务业集聚区。09年启动以来,顺德工业设计园、国际大师工作室、德国红点中国办事处、粤港创新中心等十多项组成项目已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园区已入驻中外设计机构50多家,设计师达600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现代服务业500强”,并逐步成为珠三角重要的设计采购地。 2011年,顺德设计展首度移师广东工业设计城举行,以“展城结合”的崭新姿态,提供更多对接商机,竭力为与会中外商家铺就设计与制造的合作共赢之旅。 本届特色 1、展城融合(设计展与设计城实现资源共享,商机无限) 2、设计为主(一改设计与制造混合参展,万家制造企业将临展为客) 3、重在对接(力推项目、人才、思想三种对接,奖励设计交易) 4、凸显引领(反映趋势,关注未来,推出新行业、新领域设计专题展) 展览内容 综合展览区(设计城展览馆):7000平方米 一层:(1)国际设计机构及伙伴国展区;(2)国内设计机构区; (3)港台设计机构区;(4)设计院校及综合配套服务区。 二层(隔层,高4米):(1)老年产品设计区(2)名师作品区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4篇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4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一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就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吧。我最喜欢的还是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先说春节吧!春节里,要吃饺子,饺子的音和交子相近,新的一年交好运的意思。还要放鞭炮和守岁。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小镇,山上有个叫年的怪物,一到春节,就下山抢食物吃。一天,一开始,人们击石、钻木取火烧竹子放起了“爆竹”,年就再也不下山了。现在叫做放鞭炮了。还有也是重要的----贴春联。人们把红纸上边写上祝福的字,贴在门两边上,祈祷第二年平安。 元宵节里,人们吃元宵,意思是团团圆圆,还要看花灯,猜灯谜。 端午节要吃粽子,在楚国时代,屈原就在五月初五跳江自杀,人们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用竹叶包上糯米,给鱼吃。 中秋节的时候,人们要吃月饼,赏月亮。 中国有许多传统文化,我们要去发现、探寻。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二 端午又称重五。许多习俗也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系在儿童的脖颈、手腕或足踝上,称为长命

缕。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南方过端午节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无论南方北方,这一天还要用雄黄在儿童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还要佩带五颜六色的香囊。 每适端午节,人们把房子打扫干净,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用来杀死毒虫或防止毒虫孳生。 关于端午节,还有一个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沅、汀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投汩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汩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三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僻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

《依托综合活动 走进闽南文化》综合实践案例

依托实践活动亲近闽南文化 ---三年级校本课程之《有趣的闽南童玩》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需要以校为本的研究。基于我校“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的校本课题,依托“有趣的闽南童玩”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近闽南文化,推动课题延伸的教育教学成效。 闽南童谣、玩具及游戏等传统的闽南童玩是聪明、勤劳的闽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宝贵文化遗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给孩子带来快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智的发展。本着外来学生占95%左右的校情,我校开发了“走进童谣亲近闽南”的校本课程,《有趣的闽南童玩》成了我们重要的课程资源,并在一二年级下册的《品德与生活》的“闽南文化月”活动中进行学科的整合渗透,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选择以“有趣的闽南童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保护和传承闽南童玩,而且能分散沉迷于电玩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感受到闽南童玩的乐趣,并在学校这块乐土上健康、快乐地成长。 【案例描述】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而就一个具体的活动,又往往是由搜集信息、资料查询、走访调查、总结提炼一系列过程来完成,怎样在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又快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呢?这就取决于各小组成员中的分工合作与个人任务的出色完成。通过成果的汇报与展示,能清楚学生在此次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能力提升程度及活动收获,检验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从而验证活动目标是否落实。 一、关注课堂生成,渗透闽南语言教学 在实践成果的展示过程中,戏谣小组成员通过走访老一辈闽南人,结合校本课程《闽南童谣》搜集相关戏谣的信息,有的用表演的形式念唱戏谣《捻称仔》《猪八戒》《炒米芳》……;有的则自编闽南戏谣,然后写在自制的书签上。 该小组成员上台展示写着戏谣的书签,老师相机采访其中一位同学。 师:这首童谣是怎么来的? 生:爷爷教我编的。 师:你怎么会想要编这首童谣呢? 生:我在玩“献纸炮”时突然想到的。 师:你能现场再为我们展示一次献纸炮吗? 该生边展示“献纸炮”动作边念童谣:听着砰一声,逐个都青惊,其实你免惊,我是献纸炮,互你听! 师:哇,你真厉害,玩玩具时还能编出这么有趣的童谣,确实值得大家学习。你当小老师教大家念这首童谣好吗? …… 师:这首童谣里有一个“惊”,谁知道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

闽南传统文化

《闽南传统文化》心得 对于闽南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的延津之行,我对闽南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更深的认知。闽南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泉州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闽南文化,起源于泉州。系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主要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泉州市、厦门市、漳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 它具有的特点有: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4、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与闽南文化

浅谈闽南方言文化 据记载,大约1500年以前(甚至可能比记载的时间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华夏民族为了躲避战乱,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等地辗转到福建,此后再迁至闽南,因为很完整地保留了唐、魏及五代十国等时代的古代中原河洛音,故称河洛语。闽南语又可称为“福佬话”,闽南方言的早期代表是泉州话,但随着现在厦门经济和影响力的提升,已经让位给厦门话。但不得不说的是,泉州话的影响力仍然很大,闽南早期梨园戏仍是以泉州话为标准音。 不懂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外地人以及国外朋友可能会疑惑台湾话和闽南话是不是一样呢,毕竟听起来会有不同。这里主要的区别是音调的变化。台湾话发源于福建省闽南地区的闽南方言。但是,台湾经过西班牙、荷兰、日本的殖民统治,在本来的方言基础上会增加很多外来语,以此跟原来的闽南话就会有差异。比如,香港人讲的粤语与广东人说的粤语,听起来就感觉会有明显差别。 粤语有自己特别的“粤语歌”。闽南语也有自己擅长的“闽南语歌”。虽然大部分闽南语歌大众可能并不熟悉。但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爱拼才会赢》,想必大众一定会很熟悉。这首1988年叶启田用闽南语所唱,1988年,正逢台湾经济低迷,台湾许多人因为面临失业的危机而倍感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这首歌的歌词极具时代特色,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勇敢前行的乐观态度。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已经成为20世纪台湾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经典之作。此歌曲词曲结合的特色,歌曲音乐旋律及结构的特点,以及歌曲的思想、精神内涵,认为其不仅代表了台湾闽南语歌曲柔媚、亲切的风格特色,而且传播和弘扬了中华民族闽南文化和民族精神,突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在台湾闽南语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首短小、典型而优秀的中国民族音乐结构思维的闽南语励志歌曲代表作。 闽南方言的使用范围之广泛是大众为之惊讶的。从地理范围来看,闽南文化以福建的厦门、泉州、漳州三市和台湾省为核心区,包括广东、海南的一些区域,以及浙江、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的一些分散的讲闽南方言的县、镇、村,此外,香港、澳门也有近200万人使用闽南方言,在某种意义上也属于闽南文化区域。这些讲闽南方言的区域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闽南文化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海洋开拓性。闽南地区大都地处沿海,由内陆延伸至海洋,兼有农林业和渔盐业之利,能沟通内陆,拓展海外,陆海相连,面对大海,闽南方言区的民众,在文化上往往富有开拓精神,敢于冒险,勇于创造,这是海洋精神的体现。闽南人地处陆海相连的区域,具有海洋文化的开拓精神,闽南商业文化富有市场观念,敢于冒险开拓,追求效益,讲求效率,注重实效,这哺育和成就了一代代的闽南杰出商人。 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对人类思维起制约作用。方言则是划分我国戏剧文化圈的决定因素。闽南戏剧文化圈的划分,首先依据的便是方言。运用闽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歌剧和用闽南方言对话的话剧,都按照这一标准划进这一戏剧文化圈。所包含的剧种主要有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潮剧、四平戏,闽南方言话剧与歌剧及偶戏,比如,布袋戏,提线木偶戏、皮影戏等等。其中最为代表性的就是成为戏曲“活化石”的“梨园戏”。梨园戏以其雍容典雅的音韵唱腔、曼妙多姿的舞步手势,深受当地民众乃至海外侨胞的喜爱。其唱腔源于晋唐古乐,一字多腔,唱词多为长短句形式,曲韵属古中州韵,用泉州话演唱。语言声调分七声,即除去声外,平、上、入三声分阴、阳。男女同腔同调,本嗓发声。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梨园戏历经岁月千年洗礼、洗尽铅华后仍如钻石般璀璨夺目,在以泉州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圈中依然具有不可撼动的位置。

最新闽南文化知识竞赛题目

“方志文献杯”首届闽南文化知识竞赛试题(初赛) 1.闽南语“无头神”,普通话的意思是:(B ). A.一会儿 B.健忘 C.扒手 D.没力气 2.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屈斗宫宋元窑址位于( C )城东南郊. A.安溪 B.南安 C.德化 D.永春 3.( B )与杭州丝织画、苏州缂丝画、四川竹帘画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家织"。 A.南安纸织画B永春纸织画 C.德化纸织画 D.安溪纸织画 4.( D )是厦门历史最悠久的工艺品,集景德镇陶瓷、福建脱胎漆器和北京景泰蓝于一体。 A.影雕 B.石雕 C.木雕 D.漆线雕 5.“阮淋着冷冷的雨水 无奈你已经无惦阮身边 不知你置叨位 甘有将阮放忘记”这段歌词来自于闽南语歌曲( B )。 A.小雨 B.雨水我问你 C.西北雨 D.车站 6.( C )是中国著名的“石雕之乡”,其石雕艺术的文化历史可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晋代。 A.南安 B.永春 C.惠安 D.石狮 7.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 B )”,

A.布袋 B.嘉礼 C.杖头 D.药发 8.以闽南方言表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以韵语对话为主要形式,其艺术手法幽默、风趣、诙谐,成为闽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它是( C )。 A.讲古 B.善书 C.答嘴鼓 D.讲鉴 9.妈祖祖庙祭典在每年农历三月(D )妈祖圣诞之日举行。 A.十五 B.十三日 C.初三 D.二十三日 10.因率领中原十八姓族开发漳州有功,而被漳州人尊为“开漳圣王”的是( C )。 A.陈政 B.朱熹 C.陈元光 D.颜思齐 11.妈祖名林默,父母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生于( A ) A.莆田 B.福清 C.厦门 D.晋江 12.1621年,漳州月港成衣匠颜思齐以诸罗山为根据地,开拓疆土,分设10寨,被众拥立为( A )。 A.开台王 B.开漳王 C.开闽王 D.开泉王 13.九龙璧石(华安玉)与水仙花、( D )、片仔癀并列为漳州四宝。 A.农民画 B.灯谜 C.剪纸 D.八宝印泥 14.( B )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四川绵阳”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木版年画。 A.泉州 B.漳州 C.厦门 D.莆田 15.闽南人的端午节习俗除了赛龙舟,还有(A)补天。 A.煎堆 B.听香 C.吃粽 D.除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明天的太阳,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必须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不忘记传统文化的前提下,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近日,我们通过对大中小学课本进行了大量的收集后发现:现在大中小学课本中,传统文化的分量和地位越来越重要。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是聪明智慧的民族,是开拓创新的民族经过长时间的淘漉和历史沉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记录风雨,贮藏丰碑,凝结精魂,激励后辈自从盘古开天地后,中华各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古老而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不仅创造了无穷无尽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独具特色、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的谆谆教诲,语重心长,句句箴言,滋润心田,教我做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果,闪烁聪慧,展示魅力,开启脑力,启迪子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陈酿,历经沧桑,遗存华章,哺育华夏,福及人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断增值的民族资本,璀璨夺目,点墨是金,亘古常青,价值永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培育气度,激励自信,陶冶人格,塑造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精深厚重,传承文明,营

养无限,永屹世林 2、当今的大中小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格状况需要国学 八十后九十后的特点就是张扬个性,创新而丰富的文化底蕴是才培植个性培养创新不竭的源泉创新可以说是悟性和灵性的结晶,而悟性和灵性的根系却深植于丰厚的文化底蕴里因此,语文教育应充分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沉积,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1)积累文化底蕴,培植创新的悟性和灵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情趣,在丰富生活阅历中不断积累文化底蕴;要在熟读的基础上,抓住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去感悟课文的整体美;要注意抓住课文耐人寻味处、意义深远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去感悟课文的意境美、内涵美,体验文化美感;要引导学生涵咏富有人情味和浪漫情调、诗情画意的优美词句,领悟课文的艺术美、情感美,体验文化情趣,使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如枝头上的嫩芽在春雨沐浴中焕发生命活力。 4、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其文化品位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冲击下,功利主义思想泛滥,高职教育也难免

(完整word版)浅谈闽南文化中的闽南民间歌谣

浅谈闽南文化中的闽南民间歌谣 蔡家谱 闽南歌谣与闽南文化的构成关系极其密切,是闽南文化的折射和体现。闽南文化与闽越文化的遗风、中原文化的传入、宗教文化的传播关系相当大,闽南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闽南文化独有的丰富内容。 中原文化因北方汉人的大量的迁入而传入闽,所以福建闽南歌谣中的许多表现与中原文化相关的内容。如闽南民歌当中的传说故事歌——史诗类:德化的《舜哥歌》从盘古开天地唱起,讲了尧舜禅让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唱的:姚舜行孝传天下,堪称国内第一人;尧帝当面就禅让帝位自称臣。姚舜听了心不宁,便对尧帝当面讲分明:帝殿君王的福分,从小不敢相争登。尧帝再三表真诚,行孝爱民人人敬;。。。。。。安溪的茶歌调《孟姜女送寒衣》对孟姜女从成婚到为丈夫寒衣再到与秦王对骂进行描写,以致“秦王被骂跳入海,东海传来水牛声。”许多传说故事歌中的人物和情节其源头都可以追溯到中原。 福建的宗教十分兴盛,特别是佛教和道教长期影响着福建人民的生活。如惠安的《正月正》歌中有一段唱佛教的盂兰盆节的热闹:“盂兰大会号无遮,到处募缘笑语哗。演唱《木连》三日夜,纷纷看剧乱如麻。”各类巫师在举办各种法事时常唱出独特的经咒诀术歌谣,如永春的《乌髻观音咒》、《黄公祖师咒》、德化的《关帝咒》等

闽南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多元性,闽南歌谣的特点与闽南文化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这里说的多元性指的是闽南缺乏一种征服力很强的强势文化,谁也征服不了谁,谁也取代不了谁,由此形成的文化割据的状态。在闽南文化当中有:厦门文化(作为经济特区和历史上五口通商的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比较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交流,这是主要针对岛内而言的,针对岛外,海沧、杏林、集美、同安,又因距离差距大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方言区,这是由于这些地方靠近内陆又没有对外开放所决定的。)、泉州文化(沿海的石狮、晋江文化与山区的安溪、永春文化又不一样。)、漳州文化(从石码、东山、漳州市区等地又随着地理位置、经济情况的差异表现出的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这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各文化区域人的性格差异、方言差异、民间信仰差异、民俗民风差异、民间艺术形式差异等方面,正是这些差异使闽南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作文闽南文化载体之一的闽南民间歌谣,其多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同属闽南语,乡音各异。闽南语极其复杂,而其复杂性在于同是在闽南方言区内有厦门话、漳州话、泉州话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使闽南各地的民歌传播与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使各地的民歌更具乡土气息。一些民歌如不加注解,便很难了其原意。 如:闽南劳动歌《过山过岭挽茶叶》中有许多地方为闽南方言,如“挽茶娘仔真硬正”,“硬正”为闽南方言“硬朗结实”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