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框架

第一节我国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框架

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以三网一库为核心和基本架构

三网:

政务内网平台:政府部门内部办公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政务专网平台: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时行信息共享、传递及协同办公

政府外网平台: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为公众提供信息发布与互动、政务公开、网上办公等服务

一库:政府信息资源库

电子政务关键是:政务处理的信息化,它更多的体现在前端。

一、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描述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

1,网上信息发布。

2,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

3,网上交互式办公

4,各部门资源共享并协同工作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体系:G2G ,G2B,G2C

1, 政府间的电子政务,运转在政务内网和政务专网上,其内容:

第一、电子法规政策系统

第二、电子公文系统

第三、电子司法档案系统

第四、电子财政管理系统

第五、电子办公系统

第六、电子培训系统

第七、业绩评价系统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这些业务运转在政务外网上。

第一,电子采购与招标

第二,电子税务

第三,电子证照办理

第四,信息咨询服务

第五,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府: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系统为公司提供各种服务,这些服务主要运转在政务外网上,主要内容:

第一,教育培训服务:全国性教育平台;购买教育资源;加强教育与培训

第二,就业服务。提供工作机会和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第三,电子医疗服务

第四,社会保险网络服务

第五,公民信息服务

第六,交通管理服务

第七,公民电子税务

第八,电子证件服务。

二、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框架的不同结构层次:

一)电子政务系统的技术层次结构

具有分布式多层结构和集中式管理相结合的特征:

基础电信网络-》安全支撑平台—》中间层,电子政务业务支撑平台和应用中间件—》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横/纵向结构

横向结构:国家级电子政务系统;省级电子政务系统;地市级电子政务系统和县级电子政务系统;侧重于同一层面上各政府机关和业务系统之间的行政管理和协作。

纵向电子政务系统:各级政府职能部门按业务层次序列构成,测重同一种业务中的各级政府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的业务处理。

电子政务系统中要建立以政府办公厅为中心节点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其主要功能:实现办公厅内部,各部门,各下级地方政府的联系,并与党委、人大、政协等系统建立联接。

办公厅配套5个服务中心:

第一,政务信息交换中心,

第二,政务数据中心

第三,政府认证授权中心

第四,政务网络信息中心

第五,政务网络管理中心

三、我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框架的特点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要求高:总体结构由“三网一库”向政务内外网结构转变

二)安全支撑体系具有通透性: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

三)标准化是必由之路

第二节我国电子政务内网平台

政府内网:省级以上政府业务网络、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以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政务部门为服务对象,具有办公事务处理、信息管理和资源共享等功能,是政务部门获得信息资源,实现网上办公的基础平台。

一,政务内网平台结构:省、市级区域性网络平台

二,政务内网平台的主要应用

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办公

办公自动化:内部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主要包括文件、信息,会议,督察,档案,值班、领导批示等办公业务应用,同时实现内部电子邮件的畅通,并与其他单位,部门实现互连互通。

网络性质:内部网

办公的性质:数字化办公

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数字化办公:授权与开放,基于WEB的工作流

办公自动化建设:

1,在组织实施上,要从传统的工业项目管理体制转向专业化和产品化实施休制,确保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系统的持续升级,走合作和分工并举的道路

2,在技术方面选型方面,选择与世界发展潮流相吻合的技术

3,系统设计方法: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相结合;

4,在设计思想方面:从面向业务的设计转向面向用户的设计

5,在实现方面,从传统的结构化设计转向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

二)电子邮件

1,电子政务对电子邮件的系统的需求

一,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三,具有高度的可管理性

四,具有实用易用的扩展功能

五,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标准性

2,我国主要电子邮件:电信运营商,商业化电子邮件,群件邮件,免费电子邮件系统。三)多媒体应用:视频点播、数据广播、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视频会议

四)决策支持应用

好的决策应具备以下特点:

1,辅助决策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

2,允许用户试探几种不同的决策方案

3,必须具备决策支持模型的管理功能

4,把数学模型或分析技术与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结合起来

5,系统必须具备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

6,系统必须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可以满足不同环境和用户的需求

具体步骤:

一,智囊系统利用信息,制定决策方案

二,智囊系统将决策方案上报给决策系统

三,确定最优的决策方案,生成必要决策指令

四,决策系统将决策指令下发给决策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

五,决策执行系统负责执行决策指令

六,决策指令的执行情况和结果通过信息系统反馈给智囊系统

七,智囊系统将具体情况向决策系统提供反馈信息和决策修正方案

八,决策系统针对反馈信息或修正方案,确定新的方案,并下发执行

主要技术:

数据仓库技术:

联机分析处理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

内部网站:政府部门、部门介绍,大事记,公用通讯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各种文件等基本资料信息

第三节我国电子政务专用网平台

政务专网平台:办公业务资源网络,根据机构职能,其在业务范围内与内网有条件互联,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无纸化平台,以及实现各级政府涉密信息共享,另外通过各级政府的专网互联,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网之间的互联和资源共享。

政务专网平台的体系结构:

一)电子政府认证中心

二)中间件应用系统

三)政府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框架

第四节我国政务外网平台

一)网站服务

二)定期邮件/报表服务

三)电话咨询服务

四)公共查询触摸屏

五)大屏幕

二、体系结构:

服务模型:政务办公信息流,公共事务信息流,政务查询信息流

体系结构:政府信息门户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交换解决方案,基础网络平台(安全性,整合性)

第五节我国政府信息资源数据库

组成部分:数据中心,交换中心和服务平台

重要的9个战略数据库:

1,宏观经济管理:金融管理,税收管理,海关管理,财政管理

2,保障社会安定:社会保障管理,公检法司

3,基础性:电子身份证和居民注册信息资源库,企业注册信息资源库,国家地理信息资源库。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报告

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研究报告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构建政府管理体系。认为的电子政府是指基于信息技术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认为电子政府由政务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影响和推动,促使政府机制和体系重组,而形成的适应电子化、信息化需求的政府结构形式,实现政府再造,电子政府的核心内容是建构一个虚拟状态的政府及其部门结构体系。认为所谓电子政府通常是政府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电子化的虚拟政府,确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运作模式。改革论观点强调通过改革从传统政府转向

电子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传统政府模式,从内在本质上更加注重追求效率、公平和服务品质。对电子政府的不同理解,是因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对电子政府从价值趋向、技术平台和作用功能不同认识构成的。可以认识到一点,电子政府是基于信息与通讯和互联网为技术平台构建的。他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实体科层制政府,他具有虚拟性,强调网络化、信息化、数值化等特征,强调信息技术的执行功能。在他的背景环境下必然存在信息与网络化的高度发达的虚拟社会。所以电子政府的构建完全取代实体科层制政府治理现在社会把政府的功能延伸到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讨论电子政府必定把他的背景上升到网络社会的范畴。电子政府具有技术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思路,而制度主义是起主导作用的,也就是说制度按照自己的规则运用技术。技术和制度之间的护理效果不是直接的和结果性的,而是复杂的和高度依赖的。所以电子政府构建应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起源与现状 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部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公共服务。 目前,电子政务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即使电子政务发展最快的国家,能够做到双向互动处理事务的电子政务项目尚不足30%,能对现有政府形态实施电子政务改造的就更少。因此,电子政务的发展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同时,不可否认也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下面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与趋势作一个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

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 这一阶段,政府办公使用计算机、传真、打印、复印机等现代办公设备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协助处理信息,从而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 “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 第二阶段为专业领域信息化阶段,此阶段是政府为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和社会发展而提出的计算机联网、应用工程在专业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为金字工程建设。起步于1993年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现已发展到“12金”甚至更多,即金税,金财,金盾,金贸,金农,金保等。 “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基本上是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历程同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 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青岛市为例 学校:山东农业大学 学院班级:文秘教育专业3班 姓名:李梅 学号: 摘要: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信息社会政府运行的平台,是新时期服务型政府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政府机构通过在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模型可简单概括为两方面: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二是政府部门与社会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促进政务公开等等。电子政务建设不只是信息技术在政务领域的简单推广和应用,不是简单的把现有政务职能和业务流程电子化,它本质上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重大创新和改革。在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需要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中引用一定的方法体系,建立一套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切实可行的电子政务建设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的推行电子政务,保障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效、稳健、快捷和可持续发展。青岛市作为电子政务起步较早的城市和全国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城市,近年来进行了一些颇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在电子政务技术体系建设、运行机制和应用模式上不断创新,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青岛市电子政务网络——“金宏网”成为我国省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布局最完整、最大的网络之一。青岛政务网以一网式协同办公为基础,通过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切实提高了网上公共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电子政务公共管理政府治理 实施电子政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对政府部门的自身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两年来青岛市电子政务的建设、应用,我们深刻认识到: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软件平台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我国电子政务细分市场现主要以硬件和服务为主,占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比重均在30%左右。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市场主要竞争企业为浪潮、太极、中国软件、神州信息等,Top5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53.10%。 “六五”时期国家提出开始建立数据中心并开始进行电子数据处理,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正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频发,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支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1、中国电子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稳步推进。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注:截至2020年3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暂未发布2019年数据,多有不便敬请谅解。 2、2019年中国电子政务市场规将超3300亿元 2014-2018年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逐年扩张,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8%。2018年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9.74%,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增长,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

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一):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成果典型案例 ——专业改革典型案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改革背景 目前我国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尚无明确标准,本专业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与就业关联不够,学科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用不一致,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没有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我校通过示范性学校建设要着力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主要目标是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设置的需求,专业设置标准及调整机制,专业设置管理,专业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制定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可行实用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二.改革的保障条件与措施 我们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建设示范性学校,有专项资金保障教学改革。成立以校领导牵头的汽车运用与维修示范专业项目建设工作组,明确各人员的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实行项目责任制。详细制定改革项目组织实施,定期召开项目会议,审查项目进度、资金落实使用情况等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项目组长:苑国旭 项目组成员:李宏业、王胜利、王福、王永明、张琛、郭长录、邵小龙、王长友、龚建平 三、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1.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制定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把企业实用有特色的项目充实到课程中。 3.建立专门化方向课程 从调研报告的分析可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所急需的岗位有汽车维修机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坂金工、汽车维修漆工、整车与配件销售和汽车美容装潢工。每个岗位除共同的必须知识外,都有各自的专项技能和要求,因此,本次专业课程的第二个改革就是设置六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门化方向,针对每个专门化岗位所需的专项技能设置必须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后一年半时间内学完共用平台课程,然后按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分流进入到各专门化课程学习,最后完成学业对口进入到行业所需的岗位工作,基本实现订单式培养。 4.采取一体化教学模式 吸取国外先进的职业教学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在实训室边教边练、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融合在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

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方案 为加快我县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促进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发挥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效能建设、改进为民服务、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推行网上为民办事和普及党政机关文档电子化,通过推进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及部门的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改善招商环境,扩大吸引外资,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原则。 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政府主导;统一平台,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工作目标。 以《安徽省“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发展规划》为指导,到XX年,全县电子政务系统框架基本形成。通过统一的电子

政务网络交换平台,推进政府机关内部办公自动化、公文交换无纸化、管理决策网络化、公共服务电子化,实现政务工作全面信息化。建成连接各乡镇及县直各部门、各单位的信息网络系统;建立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充分共享和广泛使用;建立政府辅助决策和指挥调度系统,提高政府决策和应变能力;初步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在网上提供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政务服务。 二、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规划 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对外服务的政务外网、党政内部办公的政务内网,在政务内网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网络拓扑图见附件)。 政务外网:在互联网上建立公共行政部门统一的门户网站,为各公共行政部门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对外宣传交流提供平台。政务内网:建立党政职能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运用先进的数据交换、共享、采集、发布手段,使得各部门在同一平台上开展业务。通过政务内网为党政机关日常电子化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包括公文收发、会议管理、人员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政务活动电子化。 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之间进行隔离,保证政务数据资源及应用的安全性。 三、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完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提升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水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历程电子政务的发展源于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进,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条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建设电子政务虽然只是近几年的事,但从历史沿革来看,80年代中期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建设,就已经拉开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帷幕。从这一时间段来划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办公自动化阶段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的概念被引入中国,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政府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在政府管理中应用的基础,也是开展电子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OA经过从80年代末至今10多年的发展,已从最初提供面向单机的辅助办公产品,发展到今天可提供面向应用的大型协同工作产品。中国政府最早提出办公自动化建设的目标源于1985年的“海内工程”。当时的主要想法是在中央政府开展办公自动化建设,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完成一些最基础的政务活动,譬如文件电子化处理、数据电子化存储等。此后国务院又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办公自动化工作会、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在全国各地政府机构掀起了学习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的热潮,一些部门还在工作中建立了小型的内部办公网络和专门的信息中心,帮助政府部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决

策水平,为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在政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三金工程”实施阶段 1993年12月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系列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这一阶段实际上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阶段。 “金桥工程”的全称为“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之一,它与原邮电部通信干线及各部门已有的专用通信网互联互通,互为备用,建成覆盖全国、天地一通的中速信息通信网。这一工程虽然不是广为人知,但事实上却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96年9月中国首次开通因特网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 “金关工程”是国家为提高外贸及相关领域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而建立的信息网络系统,主要通过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政府部门的联网,向企业提供相关服务。目前已经制定并实施了进出口企业代码、进出口商品代码两项标准,建设了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管理系统、出口退税管理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等应用系统。金关工程一方面是出自外贸领域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国际贸易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要求使用电子交易、电子结算,对不使用电子交易方式的贸易不予受理,也使得中国在这方面加快了实施的步伐。2001年6月,金关工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主要问题 考号:姓名: 【内容提要】 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技术来推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如何充分的利用电子政务的特征来组建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目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摆脱干扰,快速提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的内容电子政务的特征措施 电子政务是通过电子技术来推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方式,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

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效能。 (4)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务电子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领域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以制定正确的决策,作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进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5)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并最终建立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回应机制。政府信息化可以使政府机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网络基础,建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广泛的沟通网络,从而打破时间、空间及行政管理部门与层级之间的限制,提高政府部门内外的沟通效率,及时传达政府的施政意图、方针政策。同时,借助网络上的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栏、在线论坛等,与民众建立迅速、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意见反馈机制,从而实现和扩大公民对政府公

务管理的参与,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程度。 (6)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电子政务的实现,必将对实体政府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方式发生变革和 冲击,使传统的科层组织朝网络组织方向发展,打破了地域、层级、部门的限制,促使政府组织和职能的整合,促使政府的程序和办事流程更加简明、畅通,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 二、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必然结果,但决不仅仅像政府上互联网那么简单, 从资源建设方面看,包括: 政府的信息服务各级政府在 Internet网上建有自己的网站,公众可以查询其机构构成、政策条文、国务院公告,相当于 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分析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笔者就是在此基础上,从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提出电子政务工作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今后电子政务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网站 一、引言 1993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三金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输送数据和信息。在1998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政府提出了政府上网的构想,并将1999年定为“政府上网年”,从而揭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二、对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认识

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清醒意识到信息技术革命将会带给世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因而便开始在一些政府部门尝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实施一些最基础的政 务活动,比如,管理档案、处理公文等活动。这便是所谓的OA(办公自动化)工程。 然而,随着信息产业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真正的电子政务绝非只是简单的政府上网、“三金工程”或办公自动化(OA)。它所需要的早已不是安装几台电脑(PC),连接打印机和扫描仪,处理文件和打印报表,甚至也不仅是建立门户网站,收发电子邮件,无纸化办公等。 现代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电子化内部办公、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它的建设是一个分步骤、分层次发展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基础网站、创办通讯窗口到开放性信息服务和大网络政府。 三、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程度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电子政务工作还显得不够完善,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自2002年中办17号文发布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已从部门办公自动化,开始走上了支撑部门职能业务的发展道路。

中国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课程作业题目:中国的电子政务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2014年月日

电子政务 --中国电子政务及其发展历程 摘要:以计算机、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多方面信息化的热潮。我国的电子政务基本上是与我国自己的信息化历程同步发展的,目前已进入电子政务工程的全面建设阶段。 关键字:信息化;效益化;功能化;整体化 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子政务是沿着“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部门的电子化(如‘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电子政务”这一主线展开的。具体来说,我国 的电子政务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初始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办公自动化在国内引起热潮,政府机构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而且建立了一些信息中心。随着PC的普及政府机关也逐渐适应了 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传送等新工作方式。 1.起步期 20世纪90年代中期,启动了一些工程,主要如1993年年底启动的“三金 工程”,即“金关”、“金卡”和“金税”工程。它们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以政府信 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 3.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以后,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1999年被定为“政府上网年”。在2000年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截至2001年1月底,以https://www.360docs.net/doc/fd16228390.html,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4722个,占国内域名总数的4%, 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达3200个,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 4.整体发展期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电子政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电子政务建设的系 统指导和科学规划得到加强。2002年7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通过了《国 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线规划》和《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两者为中国电子政务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功能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对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的批示中明确指出:推进

电子政务反面案例

电子政务反面案例 ------引进,失败了。是再引进还是干脆自己做,重头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并充分吸收教训,肯定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 继续引进产品还是痛下决心,自主开发,2001年的春天,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信息中心领导面临这种无奈而又必须的选择。因为,他们当时的电子政务建设实际上已经到了失败的边缘。 第一次探索贫瘠的应用 1999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政府信息化开始起步,用现任滨城区信息中心主任张海滨的话讲,开始了第一次探索。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滨城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205与220国道的交汇处,辖8个乡镇,6个办事处,人口58万,是滨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滨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内上规模企业达46家,其中大中型企业18家,总资产达36亿元,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6亿元,实现利税2.7亿元。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造纸、印刷、食品等支柱产业。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响应国家“政府上网工程”,树立滨城区政府全新形象,滨城区政府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筹集资金30万元,购置了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建起了滨城区政府局域网。据张海滨介绍,当时网络用户仅仅限于滨城区委、区政府、人大、政协领导和区委办公室、区府办公室、计委等政府主要部门,只有50多个计算机结点,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公务人员。到1999年底,才在Internet上建设了滨城区政府网站,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当时,网站主要采用静态HTML网页,只是一种滨城区形象的展示。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在1999年,

滨城区已基本形成了政府内、外网的雏形,标志着滨城区政府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 但是,实际运行一段时间后,张海滨发现政府工作人员基于网络的应用只是简单的上网看新闻、发电子邮件等等。在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及政府的行政能力方面,没能充分体验到信息化到来的好处。因此,经过一阵狂热的信息化建设之后,人们开始质疑信息化的作用,政府领导的信息化热情也受到一定挫伤,政府信息化工作一度徘徊。如何有效发挥信息化的优势,依托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政府公务员、服务于百姓呢, 第二次探索失败的引进 张海滨他们想到的是引进成熟的办公软件。2000年底,信息中心提出建议:购置成熟的网络办公软件,以求实现网上无纸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在信息中心的积极建议和争 取下,区政府领导决定投资10万元,通过山东省信息中心购置了一套网络办公平台软件,开始推行网络办公。 购置的网络办公软件很快安装到位,其功能十分强大。但也许是功能太丰富,太大而全了,在工作人员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了两个主要问题:一、不能充分体现滨城区政府的办公特点;二、软件操作方式上的繁琐。同时,由于当时政府工作人员信息技能普遍匮乏,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拗口的技术术语,工作人员普遍表现出了抗拒情绪。领导在时,使用网络办公平台,领导不在时,照样按以前的办公方式,“无纸办公”推进受阻。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痛苦的使用之后,10万元购置的网络办公软件被无可奈何地“束之高阁”,停止了使用。人们又开始延用传统的办公方式,最多依靠它发发电子邮件,传递信息,政府信息化工作再次陷入僵局,滨城区电子政务建设第二次探索又面临危机 痛下决心自主建设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中国电子政务趋势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内部电子办公已全面向“电子政府”或数字化办公转移,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了蓬勃进展的新时期。与之相应,中国电子政务应用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空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it产品采购量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政府采购154.9亿元 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显示,2002年上半年,中国各级政府it设备采购情形良好,销售额达到154.9亿元人民币,中国各级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基础it设备采购量迅速增加。 从电子政务的产品结构分析,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硬件产品采购额为107.3亿元,软件产品采购额为21.1亿元,信息服务投资额为2 6.5亿元。 可见,硬件设备投资仍旧是电子政务市场投资的主体部分。此外,当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软件和信息服务的投资比例还比较低,两者相加仅为30.7%。 由于硬件产品采购幅度的连续增加,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政府机构各类硬件产品的拥有量已有明显提升。 近两年,电子政务建设的高潮迭起,为高速进展的中国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而电子政务的专门性为民族软件企业的进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据赛迪顾咨询统计,2002年上半年,中国政府机构电子政务建设

软件投资额达21.1亿元,占软件总体市场的比例为14.7%。其中:平台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系统及网络治理软件)的采购额为6.60亿元,中间软件(包括中间件、网络安全软件)的采购额为1.79亿元,应用软件的采购额达12.71亿元。可见,在各个细分的市场中,政府机构对电子政务软件的采购规模都十分可观 网络服务迅速增长 政府上网工程 我国电子政务的构架包括统一政府信息网络平台和政府业务处 理系统。中国“政府上网工程”的重心一直集中在政府专网建设、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和公布改革等方面,纵向网和跨部门网络建设连续呈快速进展之势,业务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也取得了令人中意的成绩。据赛迪顾咨询统计,截至2002年6月底,通过“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已有81.1%的省、部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主页,57.5%的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并提供主页开展公众信息服务。 电子政务业务系统建设 2002年上半年,中央政府和部分省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设力度连续加大。据赛迪顾咨询调查,截止到2002年6月底,81.7%的省市级以上政府部门建立了核心办公类应用系统,93.2%的政府部门建立了辅助业务治理信息系统,30.1%的政府部门建立了领导决策支持类应用系统, 应该看到,有关于网站和内部办公系统的建设,中国电子政务业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电子政务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一、电子政务的目的 电子政务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的。从本质上讲,政府所需要的并不是一套网络,那么掩藏在政务网背后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适应形势,转变职能:从“管理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提高效率,精简机构:配合转变职能,裁减冗员,节约成本; 政务公开,廉政建设:加强政务公开程度,提高政府透明度; 加强行业管理和规范:加强行业监管,稳定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秩序; 科学决策,提高执政水平:依靠科学数据,预测和规避风险; 政策宣传和民众教育: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国民素质; 这些才是政府的真实需求,任何信息化的建设都必须要围绕这样的目的来进行。 二、电子政务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建设可以促进政府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电子政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牛鼻子” 由于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和应用者,因此电子政务也就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中心环节,发展电子政务可有力地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2. 电子政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助推器” 政府工作千头万绪,但最根本的有两项:一是推行政令,二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偏重第一项职能,而忽视了第二项职能,使服务变成了口号。发展电子政务,可有效地增强政府的公仆意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 电子政务是传递政令的“千里马” 长期以来,政府政令的传递速度慢,现实情况和问题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反馈回来,应变能力较差。电子政务可通过网络传递,提高政令推行的时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4. 电子政务是反腐倡廉的“好帮手” 电子政务可对行使权力的过程进行监督,提高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防止以权谋私,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 5. 电子政务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电子政务可使政府及时地了解到社情民意,集中群众智慧,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同时也有利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 6. 电子政务是节约行政开支的“好管家”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十年成就 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主持会议并制定了信息化推进方针,决定以电子政务作为突破口来带动国家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当时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以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 十年进展 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向深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网络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业务的需要。总体上看,电子政务网络已经覆盖了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90%以上的市和80%以上的县。网络基础设施在支撑政府信息安全高效采集、传输、存储、加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部委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大多数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基本上覆盖到县级单位。 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有很大提高。以办公自动化业务为例,在本世纪初期中央一级单位覆盖率只有10%,目前已达到100%。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涉及的“金”字重点工程,如金关、金审、金税、金盾等涉及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部分工程达到了100%。根据调查结果,东部地区省市一级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达到80%以上,区县一级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但西部地区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还相对较低。 重要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部分基础数据库已经建成。其中,人口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工商系统建设的企业法人数据库也基本完备;民政部建立的社团机构基本信息库和中编办建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库也基本建成;还有统计部门搜集了大量统计信息,建立了统计数据库;测绘局建立了空间地理系统数据库等。 电子公共服务体系从无到有,具有一定规模。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区县一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也达到了90%,成为信息公开和网上办事、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大厅已经达到4500多个,也是由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来支撑的。金农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信息安全保障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最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基础设施都得到加强,普遍实行了等级保护、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和演练等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信息安全的投入。 在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相关的政策制度和培训方面都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十年成效 对于十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的成效,有如下三点: 首先,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一些与金融、税收、海关、审计等经济运行管理直接相关的信息系统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如金税工程一期投入25亿元,当年就带来税收增加250亿元的效益。在金融监管信息化中,仅反洗钱系统2009年发现的可疑资金交易就超过4000多万份,涉及金额超过800亿元。 从间接经济效益看,通过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如税务、工商等部门,十多年来业务量成倍增加,但公务员数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此外,电子政务还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其次,信息化使政府行政手段更加丰富,行政行为更加高效。如海关及其所有监管现场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 题分析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而构建的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近几年,我国电子政务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 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创新和利用科学技术的历史,随着以全球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步人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起,一场新的信息化浪潮迅速席卷全球。这场新的信息革命就是以数字化多媒体集成和互联网络等技术综合而成的第二次信息化浪潮,网络技术是其主要标志。电子政务就是在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政府管理的改革。 本书从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高度,总结和介绍了电子政务的一般理论,同时立足中国国情,重点探讨如何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问题.其中,既有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也有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紧迫问题提出了意见。 关键词:电子政务、电子政务现状、电子政务发展 目录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分析 第一章前言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在本世纪后半期得到持续而又快速的发展,政府在办公方式、管理方式等领域内形成了一股改革浪潮。在各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列为五大应用之首的“电子政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一改革适应了当代政府公共服务改革对低成本运营和高效率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在西方国家政府公共服务改革中引起了深入而又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也将1999年命名为“政府上网年”。因此,对“电子政府”的研究就更有其现实意义。 电子政务的本质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推进政务改革,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改造、优化和完整政府的业务流程,不断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综合决策的协调性。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系统的体制创新工程,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综合性、复杂性、长期性的特征。我们要以时代和战略的眼光,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实行正确的决策,加快电子政务的进程,通过政府信息化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电子政务-办公信息系统“整合集成”案例分析

电子政务办公信息系统“整合集成”案例分析 【前言】 自20世纪90年代电子政务产生以来,地方政府机构乘着电子政务概念普及的东风,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招标引进、自主开发后,逐步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穿插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大量的基础办公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初步实现了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办公制约,建成“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典型案例】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十几年的多元建设,社会分工的细化与深入,“多头牵建、多点对口”大量信息系统的弊端正日益显现,仅以地税部门某一个县级局为例,在2012年日常办公中,由于各信息系统职能模块的不同,一般工作人员需要同时保持在线,承办业务的办公平台就多达9个,如: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政务信息报送平台、区电子政务协同平台、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市综合治税分析平台、市商用密码通讯网、权力阳光系统等等。如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由于个人原因的无意疏忽,或者任一办公信息系统的宕机,极大可能会造成工作环节的迟滞,甚至推送业务流程的延办,给纳税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给个人自身工作形成恶劣的影响。为此,将各个信息系统加以统筹整合利用,成为当时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心声。

2013年,在经过充分论证与调研,以及多方的资金筹措和技术力量的整合,由省局对业务平台的全部工作流进行重新归集整理,将“档案、影印”等子系统全部归入内网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在线答疑、电子税票开具”等模块全部归入外网办税服务厅,截至2014年2月,江苏地税系统在涉税业务流程的办理上,实现了信息化系统的扎口集成,工作人员仅需凭各自工号,就能实现职责范围内涉税业务流的全过程干预与处理,极大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办税效率。然而,对于政务办公平台“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功能集成”的整合破冰,却依然仅是一个“未知”。 【问题成因】 目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各个政府部门自行开发而言,信息化模块多是从单向业务系统开始,不同系统的开发方式,以及对于开发规范的遵从程度都有所不同,这就使得系统间存在较强的孤立性,加之对电子政务外部信息未于足够的重视,致使各部门开发的信息系统,最终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造成系统之间交换信息困难。其次,大多数电子政务都有由过去遗留下来的异构的系统、应用、商务流程,以及数据源构成的应用环境。应用环境的通信状况是混乱的,只有很少的接口,并且维护、甚或放弃这些系统也需要付出巨大代价。 【分析】 一、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集成需要“顶层设计+适度前瞻” 集中建设模式的应用系统,基本都属于基础性的、大型的、复杂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策研究 电子政务作为国家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安全保障事关经济发展、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公众利益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随着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突出、严重。认识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革命,它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方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高效快捷地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 近几年来,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成绩有目共睹,在某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多方面的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电子政务发展目前还只能说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理论、实践问题需要分析研究,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去面对和解决。 一、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上的误区。 有些人认为OA就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上级的指令,电子政务是一种补充,项目资金应用于购买设备等。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 (二)我国电子政务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标准。 在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的出现困扰着电子政务的实施;地区不平衡,一些落后地区在建立电子政务的过程中会遇到比其他地区更多、更复杂的困难;部门不平衡,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有很多基层的政府机关根本就没有建网,更谈不上搞什么电子政务了;即使是那些建立了网站的政府机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仅功能少、质量差,而且实用性、互动性不强。 (三)资源利用不合理。 “信息孤岛”现象、网站信息陈旧资源浪费现象等普遍存在。与西方国家以“区域性管理为主导”的网络体系不同,我国采用的是“区域管理与行业管理并存”的网络体系,且在具体实施中多以纵向的网络建设为主,逐渐形成了网络分离和条块分割的局面。在这样的网络结构中,链路备份困难,带宽难以共享,网络难以互联,管理投入过大,由此引发了“信息孤岛”问题,造成各种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层次,政府网站无论是在信息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还是在沟通的及时性和公开性方面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普遍存在资料缺少价值,不能及时更新、内容平淡重复,实用信息缺少,网页质量不高等缺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