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

一、填空(10%)

1、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具有明显的。

2、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其根本差异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

特性。

3、20 世纪70 年代人文地理学引入了学的分析方法,被地理学界

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

4、文化结构中的物质文化具有三个特点,

即、、。

5、在西方地理学研究中首先对人地关系研究提出系统理论的是德国地理学家,他把的观点引入了地理学。

6、人口分布是一种社会现象,因素特别是

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二、名词解释(20%)

1、人文地理学

2、环境感知

3、可持续发展

4、文化景观

得分

评卷

5、长期性资源问题

得分

评卷

三、问答题(40%)

1、举例说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试比较自然地理学家与经济地理学家的二元论有何异同。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和新变化?

4、我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任选其中两个方面说说我国人口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的关系。

得分

评卷

三、综合分析题(30%)

1、以某一区域为例,分析其人地关系的现状,并以此说明区域人地关系协

调的复杂性。

2、试从人类意志决定论产生的背景出发,分析其主要观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在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正确认识人类意志决定论有何重要意义?

(完整)人文地理期末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人文地理学》试题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包括社会性、和。 2、在文化的扩散过程中,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等级扩散、和 。 3、佛教根据传播方向及教义的不同可分为、南传佛教和。 4、现代农业类型有:牲畜育肥农业、、、市场园艺农业、 和谷物农业六种。 5、第一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称之为石油时代。 6、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有和。 7、世界语言主要有、汉藏语系、、乌拉尔-阿尔泰语系、非洲语言和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8、世界各国的人口政策差别较大,但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和。 9、世界上主要的旅游目的地有地中海、、东南亚和。 10、民俗的内涵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地方性、、和集团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泰勒) 2、人口迁移 3、环境感知 4、旅游动机

··················密···················封·····················线·················· 第2页共4页 5、形式文化区 6、政治地理单元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2、用图示法说明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型 3、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因素 4、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兰迪人口转变的“三个序列”

··················密···················封·····················线·················· 第3页共4页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人文地理学》试题3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区域性综合性(2分) 2、接触扩散刺激扩散(2分) 3、北传佛教藏传佛教(2分) 4、种植园农业乳品业大牧场农业(3分) 5、蒸汽时代电气时代(2分) 6、集聚力离散力(2分) 7、印欧语系闪含语系(2分) 8、限制人口增长鼓励人口增长(2分) 9、加勒比海阿尔卑斯山(2分)10、民族性约束性(2分)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文化 文化或者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2分),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2分)。 2、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变动(2分),是以寻求新的居住地为目的的非暂时性人口移动(2分)。 3、环境感知 广义是指个体周围的环境在其头脑中形成的映像,以及这种映像被修改的过程(2分);狭义是指环境质量在个体头脑中形成的印象(2分)。 4、旅游动机 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者动力,是旅游行为形成的基础。 5、形式文化区 指某种文化现象(1分),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1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2分)。 6、政治地理单元 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条件下形成(1分)、由具体政治组织或者集团支配(2分)、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 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1分)。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生物适应与文化适应的相同之处 (1)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1分)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期末考试知识复习(本科)

第一章区位和疆界 1、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大国。中国的人口比重居 世界第一位。 2、中国陆地面积约为960万k㎡,次于俄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3、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 四至点:西至点,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缘73°22′E; 东至点,黑龙江省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135°03′E; 北至点,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53°31′N; 南至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3°51′N 4、位置: ○1地球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东部,最大海洋太平洋西岸(介于地球上最大大陆欧亚大陆与最大海洋太平洋之间/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东部东亚季风显著; 加上青藏高原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造就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 ○2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北递减,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5、新疆:与毗邻国家的陆地边界线最长和毗邻国家最多 6、山系:

7、国土:狭义的国土指主权国家管理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政治地域概念;广义的国土还包括国家所拥有的一切资源。 8、简述中国地形大势的特点及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特点:①中国地势西高东底,呈三级阶梯; ②山地多,平原少; ③以山地为骨架,形成了网格状的地形格局。 分界线:①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 ②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第二章自然结构 1、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阐述我国气候环境的特征。 答:我国气候的基本气候特征为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和水热同期。下面分别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来阐述: (1)地理位置角度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 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国土辽阔,西部深入内陆,且高山盘踞,受海洋影响微弱,降水由东南至西本递减, 由湿润、半湿润向半干旱、干旱气候更替,自然景观呈现明显的海陆分布地带性差异。 深居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则大陆性气候强。 (2)地形角度:我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1).青藏高原的影响:阻挡高原两侧冷暖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高原季 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2).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 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2、试析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此特征的主要因素。 答:特点:季风气候明显;大陆性气候强;气候类型多样;水热同期 因素:(1)地理因素 1).经纬度: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热力对比强烈,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

人文地理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的是希腊学者。 A、希罗多德 B、希波革拉第 C、柏拉图 D、埃拉托色尼 3.编著了我国第一批地理教科书。 A、竺可桢 B、胡焕庸 C、张相文 D、李旭旦 4.制度文化亦称为文化。 A、社会 B、政治 C、经济 D、法律 5.文化扩散可以分为两类,即扩展扩散和。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6.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除历史、政治、社会经济因素外,还有。 A、自然因素 B、行为因素 C、气候因素 D、海拔因素 7.人口迁移一般是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A、出生地 B、定居地 C、迁入地 D、迁出地 8.1934年,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了人口转变理论。 A、寇尔 B、布莱克 C、兰迪 D、诺特斯坦 9.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指的是内部不同属性之间的比例关系。 A、人地系统 B、生态系统 C、社会系统 D、人口系统 10.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大体分为两类:一是人口压力说,二是说。 A、食物短缺 B、食物过剩 C、宴享 D、需求 11.原始农业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业类型,即农业。 A、狩猎 B、采集 C、定居 D、迁移 12.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与生产能力过剩。 A、需求不旺 B、需求过旺 C、需求稳定 D、需求波动 13.种族是指在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A、文化形态 B、社会形态 C、自然体质 D、心理素质 14.一般认为,是语言产生的唯一源泉。 A、思维 B、劳动 C、行为 D、心理 15.以下属于宗教传播方式之一的是。 A、交流和转教 B、经商与贸易 C、武力侵略 D、文化侵略 16.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 1 / 5 A、资源价值 B、收入水平 C、距离远近 D、感知环境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 B、通勤 C、地域 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 B、国家 C、地区 D、世界 19.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 A、麦金德 B、马汉 C、柯恩 D、斯皮克曼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D、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科依桑语系A、汉一藏语系B得分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人文地理学 二、填充题 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神的意志决定和生产关系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文化地理问题和政治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对立统一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 6、人地关系研究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人地关系论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人地相关论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行为革命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区域性性、综合性性和社会性性。 三、名词解释 1.现代地理学:地理学系统,三大子系统,五大圈层,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 联系。2.二元论:自然地理二元论:地理学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不包括研究人文现象 的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二元论:经济地理研究应从经济部门为出 发点,抛弃自然地理空间基础。3.人地关系适应论:人地关系的本质是适应,即人对地理环境及社会环境的适 应性。4.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5.人地关系:人与地理环境之间以物质流、能量流为纽带,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6.人地相关论:人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是积极因素;人地互为因果。7.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人文现象是社会现象;人文现象时间发展即变化。8.人地关系的动态变化性:人类利用环境的范围和强度不断扩大;人类对环境 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不断加强。9.人地关系的多样性:人地关系包括人与自然地理环境、人与人文地理环境的 关系,内含多种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10.现代人文地理学中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新的科学理论:和谐论、人地共创论 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协调论、耗散结构。 四、问答题 1、详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地表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形成演化过程及产生原因。 包括(1)空间分析(2)时间序列分析(3)人地关系分析 主要内容:(1)基本理论:元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人文地 理学方法论;(2)应用理论:区域人文地理学、部门人文地理学(3)应用学科:综合人文地理学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全面夸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反作用,认为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一 切,时代背景(1)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2)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

《人文地理学》试卷(A) 年级班级姓名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 A.人地相关论 B.生态论 C.适应论 D.环境决定论 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 A.接触扩散 B.等级扩散 C.刺激扩散 D.迁移扩散 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 A.大豆 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 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 D.辣椒(墨西哥、秘鲁) 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 A.沙特阿拉伯 B.以色列 C.伊拉克 D.埃及 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 A.英语 B.日本语 C.西班牙语 D.印地语 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州 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 A.大国 B.中等国 C.袖珍国 D.特大国 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 A.吴方言 B.客家方言 C.赣方言 D.闽方言 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 A.美国 B.印度 C.梵蒂冈 D.印度尼西亚 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 A.日本 1 B.巴基斯坦 4 C.俄罗斯 130+ D.中国 56 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括号内打“√”或“╳”) 1.实证主义方法论,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归纳逻辑。(×)演绎逻辑 2.形式文化区是一种文化认同现象。(√) 3.历史因素是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影响因素。(内在性因素)(╳)P88 4.种族是自然地理概念。(╳)P92 5.语言不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 6.佛教是民族宗教。(╳)P269 道教,印度教,犹太教 7.海登(B.Hayden)提出了农业起源的人口宴享说。(√) 8.聚落是人类活动的中心。(√)191 9.基督教由耶稣在犹太教的基础上创立。(对)271 10.政府的质量是构成国家权力的所有要素中最重要的。(√)336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 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 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 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 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 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⑵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大。 ⑶经济活动方式:劳动密集性活动方式促进人口密集,如精耕细作农业区人口较 密,第三产业发达地区人口较密。 ⑷交通运输条件:交通线对人口分布具有突出的“磁力”作用,交通线的建设推进 往往促进人口的聚集。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⑴历史文化因素:历史越悠久,人口越稠密;传统越强大,人口越密集。 ⑵政治因素:政局越稳定人口增长越有规律,人口越密集。

世界地理期末试卷(大学)

院( 系): 专业 : 年级 : 学生姓 名: 学号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密 ---------------------------------- 封 ----------------------------- 线 ---------------------------------------------------------

人文地理学期末试题

咸宁学院资环学院 2009年秋季学期 2008级地理教育本科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人文地理学 2、城市化 3、综合国力 4、文化 5、国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地理环境由无机的、有机的、社会的三个方面要素构成,分别受自然规律、生物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 2、李特尔被公认为近代人文地理学开山大师,拉采尔被视为政治地理学的开创人。() 3、白兰士的人地关系思想可概括为可能论或者或然论。() 4、文化决定论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思想。() 5、人地关系论就是人地关系各种理论、思想的汇总。() 6、按性能和作用我们可将光源划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 7、人口是一个综合概论,它包括了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 ) 8、自然资源的丰饶程度对国家安全及国家实力的影响愈显重要。() 9、以人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传统观念不是科学的环境观。() 10、生产力水平越高,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作用越强,自然因素作用弱。() 11、近60多年来,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基本未变。() 12、旅游地有等级之分,共分四级。() 13、政治地图有三个层面:国际层面、国家层面、国内层面,其中国家层面是研究的重点。 ( ) 14、拉采尔的政治地理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5、领土的形状和大小对一国国力和国家安全有很大影响。()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54分) 1、简述文化隔膜机制。 2、马汉的“海权论”主要观点及该理论的影响。 3、中国目前国内旅游客流间流动规律。 4、经济全球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5、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征。 6、简述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 7、简述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 8、简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2. 首创“地理学”

高中地理 世界地理综合测试题

作业题 1. 下列四幅图分别是东、西、南、北四个半球,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 ) 2.下列有关亚洲描述,不正确的是() A.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C.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D.面积最大的大洲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图,甲至辛是经纬线坐标上的八个地点。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各点之间若以最短距离来比较,下列两点间在地球表面上的实际距离最远最近的分别是() A.己辛和甲戊 B.丙庚和戊己 C.乙己和甲戊 D.甲戊和戊己 4.亚特兰蒂斯是个传说中的古文明大陆,后人曾透过柏拉图提出的地球六分说,也就是把地球360度切成六等分,来推论亚特兰蒂斯的地点。其推论依据是沿着同一条纬线时,亚特兰蒂斯往东60度为古埃及文明之处,往西60度则为玛雅文明北方的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依此推论,亚特兰蒂斯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 A.庚B己.C.丙 D.乙 5.对四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平洋面积最大,印度洋面积最小 B.大西洋的形状像“S”,太平洋的形状像“W”

C.北冰洋纬度最高,太平洋跨经度最广 D.太平洋的面积与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洋面积之和几乎相等 甲乙丙丁四个世界著名海峡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上图甲、乙、丙、丁四个海峡中代表直布罗陀海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对马六甲海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海峡上通过的巨轮,主要运输的货物是煤炭和铁矿 B. 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C.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D. 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 8.关于四个海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东半球 B. 乙在西半球 C. 丙是大洲分界线 D. 丁沟通了印度洋和大西洋读图甲和图乙,完成各题。 9.甲国首都(图甲)位于甘德机场(图乙)的()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10.关于图中两地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濒临大西洋 B.纽芬兰岛位于太平洋 C.甲国属于北美洲 D.纽芬兰岛位于亚洲东岸 11.甲国首都(图甲)距甘德机场(图乙)的距离最接近() A.4500千米 B.450千米 C.3000千米 D.2500千米 读“沿30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3 山西师范大学期末考试试题(5A卷) 学年第学期 1.人文地理学: 2.政治地理学; 3.文化区: 4.传染扩散: 5.人口自然结构; 6.地理物象: 7.地理人种:&可持续发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0分。请在题后的括弧里填上正确答案的代号A或B 或C) 1、“地理学” (Geographe)这一需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 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徳:C希罗多徳() 2、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是: A麦金徳:B森普尔:C白兰士() 3、文化的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即: A书而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 B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居住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4、我国饮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 A迁移扩散:B接触扩散:C刺激扩散 5、“挑战和应战”、“逆境美徳”和''中庸之道”文明起源三原则是下列哪一位历史学家提出来的 A汤因比:B斯宾塞:C马克斯.韦伯() 6、2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岀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 B髙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 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7、根据普雷徳行为矩阵的基本理论,越接近矩阵的哪个位置所选择的工业区位便越接近最佳区位 A左下角:B右上角:C右下角() 题号—* 二三四五七八总分分数 评卷人 复查人 院系:城环学院专业:考试科目:人文地理学试卷号:A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20分) ¥琼a 的11

8、北美的制造业集中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该区被称为: A中大西洋工业区:B五大湖沿岸工业区:C北美工业带() 9、下列哪一组语言属于日耳曼语族 A英语、徳语、意大利语; B徳语、荷兰语、法语; C瑞典语、挪威语、丹麦语() 10、地划往往能反映该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历史状况,形成独特的地名景观。下列哪一组地名属于反映自然状况的地名景观 A临汾、蚌埠、三门峡:B王家坪、沁源、神池:C天津、辽宁、风陵渡() X、印度教可分为许多教派,其中视牛为圣神的属于哪个教派 A毗湿奴教派:B湿婆教派C性力教派() 12、16世纪,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影响下,岀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派,称新教。下列哪一组国家为信奉新教的国家 A西、窗、意、法、爱:B英、徳、美、力[]、澳:C俄、罗、保、希、塞() 23、烧出聚落属于古代聚落的一种类型,在当前的世界上仍有存在,主要分布在: A热带季风区和热带沙漠区;B温带季风区和温带草原区: C热带雨林区、热带季风区和热带草原区() 24、某一国家的首都人口为510万人,居第二位的城市人口为170万人,该国首都的城市首位度为: A3; B : C 1/5 () 15、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多少美圆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 A 400美圆: B 800美圆: C 1000美圆() 26、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被称为: A政治地理现象;B政治地理单元:C政治地理结构() 27、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除环境感知和最大效益原则外,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 A性别及年龄:B旅游偏好;C职业及学历() 28、国家权力又称综合国力,它由八大要素组成。除领上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和国民士气七大要素外,还有一个要素是什么 A地理位置:B政府的质疑;C社会制度() 19、“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 A斯皮克曼:B柯恩:C麦金徳() 20、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一著名的研究报告发表后,才在世界范用内引起可持续发展的热潮。这一报告是谁撰写的 A联合国环境规划署:B挪威首相布伦特夫人;C联合国环发大会() 三、填空题(每一个填空分,共20分。在答题纸上写上填空序号及相应的答案) 近代地理学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四欧,徳国地理学家(1)和(2)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教学文稿

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 材料

10资环《人文地理学》期末复习材料 填空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单选题20分;简答24分;论述题26分 复习材料一 填空题 1.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城市地域结构是由集聚力、离心力和摩擦力三种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 3.形式文化区的特征是,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 4.德国地理学家冯?杜能在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运用抽象法 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5.瑞典学者哈格斯特朗创立的时空棱柱体模式,主要利用时间、空间分析法研究人们通勤的行为空间范围。 6.美国地理学家H.H.巴罗斯提出的生态论,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7.衡量人口迁移的指标通常有迁出率、迁入率和净迁移率等。 名词解释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1.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3.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 4.文化景观:叠加在自然环境基础之上的人工创造物 5.功能文化区: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性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它不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拥有中心、范围和确切的界线。 单选题 1.德国地理学家 B 冯·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A 亚里士多德 B 冯·洪堡 C 卡尔·李特尔 D 哈特向 2. 法国地理学家 D P.维达尔·白兰士提出的可能论思想在于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完整word版)高中世界地理期末测试题.docx

和诚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高二地理知识清单 易错题目定时训练( 16) 考试范围:世界地理;考试时间:45 分钟;命题人:李风兰 第 I 卷(选择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 ,每小题分 ,共 7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奥伊米亚康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东北部的一个盆地,海拔约750 米,也是一个村庄,距离北极圈仅有350 千米。奥伊米亚康位于西伯利亚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同名盆地中央,东、南、 西三面较高,仅北面地势较低。右图为俄罗斯年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圣彼得堡相比,奥伊米亚康年均温明显 偏低的原因是 ①盆地地形,冷空气易聚集②深居内陆, 冬季低温时间长 ③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小④受千岛寒 流影响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作为人类最冷的永久定居点,下列对奥伊米亚康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的夜晚非常短 B.气温年较差非常大,气温日较差却很小 C.为防止室内热气融解冻土地基,该地民居多建在深埋于地下的木桩上 D.由于气温低,全年降水中的大部分是固态降水 “一半冰川,一半火焰”,冰岛这个地方就是冰与火的美丽邂逅,十分迷人!它有着独特的地 质,温泉的数量更是全球之冠。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森林分布面积广,主要是亚寒带针叶林 B.地热资源丰富,水力资源非常缺乏 C.地处高纬度,有极昼现象,气温年较差大 D.苔原广布,草原面积分布较广,畜牧业发达 4. V 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会导致 ①附近河流水位暴涨②全岛平均海拔升高 ③航空港关闭④北美大气能见度降低 A .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2016 年 1 月 4 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回答下列 问题。 5.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 A.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 B.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 6.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 延的方向是()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C.西北方向D.西南方向 7.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 B .太阳辐射会增强 C.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 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读美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关于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 卷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 性、、 。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 区、、 。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 。 4.关于农业的起源 有、两种主要学说。 5.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和佛教。 6. 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 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 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语系。 8. 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 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 英国政治地理学家麦金德提出了 “”学说。 10. 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创立的, 创立了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勒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的需要,又不对 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A. 德国学派 B.法国学派 C.美国学派 D.英国学派 2.汤因比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 A.挑战和应战 B.逆境美德 C.中庸之道 D.命定论 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 A.水果 B.花卉 C.油料 D.蔬菜 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 () A.中国 B.伊拉克 C.菲律宾 D.印度尼西亚 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 A.法语 B.汉语 C.西班牙语 D.葡萄牙语 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 A.大国 B.中等国 C.小国 D.特大国 8.在中国,最晚形成的南 方方言是—— () A.粤方言 B.客家方言 C.湘方言 D.吴方言 9.下列国家,宗教现象最 简单的是—— () A.伊拉克 B.印度 C.俄罗斯 D.以色列 10.下列世界特大城市,不临海的是—— () A.莫斯科 B.里约热内卢 C.东京 D.上海 1、文化区(举例说明): 2、人口转变: 3、城市化: 4、国家(政治地理学角度): 5、地理物象:

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 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2.下列关于世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城市聚落的差异,与劳动生产方式关系不大 B.中东地区居民属于白种人,使用阿拉伯语 C.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欧洲 D.凡人均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便为发达国家 3.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 4.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 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 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 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 5.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 6.不利于聚落形成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土壤肥沃B.山地崎岖、气候寒冷 C.资源丰富、气候宜人D.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7.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B. C.D. 8.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 9.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 10.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 11.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某市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B.某学校冬季和夏季使用不同的作息时间 C.某学校正午旗杆的影长夏季比冬季短 D.地球上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12.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B.小汽车C.农产品D.纺织品 13.“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气温分布受()影响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14.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 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 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 16. 读图,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根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被分成自然地理学和两部分. A、经济地理学 B、人文地理学 C、文化地理学 D、政治地理学 首创“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试题(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地关系。 2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 3乡土文化区: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认识。 4文化整合: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形成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 5文化景观(人文景观):是居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求,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 6地理人种: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有一定的影响,导致地理区范围内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人群称为地里人种。 7人口转变: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度。 8民间文化(民俗):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 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9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是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 10基督教: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各教派的统称(其中包括天主教、正教、新教、和其他一些较小教派) 11旅游资源: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作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口创造物。都称之为旅游资源。12政治地理单元(政治区、政治空间组织):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 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有的地理学家称之为政治区,也有的称为政治空间组织。 13地理物象: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识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 14行为空间: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 15适度人口:是指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并带来最大社会效益的相对稳定的人口。 16.人种: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17民族: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 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 18观光农业: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19聚落:是指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称为居民点。 20城市化: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的过程 1. 2 . 4 . 5 . 6 . 9. 10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_______ 社会文化系统内人地关系的四要素:人口、自然生物环境、社会组织、技术。_________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人口迁移的机制:经济方面、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生态环境的变化。划分种族的标志:毛发、肤色、身高、头颅形状、鼻型、血型、指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共同特征: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丿__________ 城市化的类型有:向心型和离心型、自力型和它力型、景观型和职能型、突发型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集聚力、离散力、摩擦_________ 语言的本质属性:社会性、交际性、工具性 _ 汉语的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____________ 英语属于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 法语属于罗曼语族 11. 12. 13.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14.语言传播特性:外延性和连续性、距离衰减性、层次性和阶层性、复合性、竞争性和同化性、演化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