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建筑是什么,与绿色建筑有什么区别

低碳建筑是什么,与绿色建筑有什么区别

低碳建筑是什么,与绿色建筑有什么区别

字体大小:大 - 中 - 小jiaqikuai发表于11-05-07 10:23 阅读(139) 评论(0)分类:公司文章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自然的我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0%,国内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倍~3倍,新建建筑中有80%以上是高能耗建筑,存量建筑中有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能耗将持续增高。低碳建筑是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角,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建筑是指建筑材料生产商在生产建材、设备时,业主在使用建筑时,建筑施工商在修建、拆除建筑时,尽量提高能效,降低能耗,减小二氧化碳排放量。由此可见,低碳建筑强调的是组成建筑各元素的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只有将建筑物每个组成元素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分析后,才能判断其是否为低碳建筑。

我们应科学地制定低碳建筑标准。对于建筑师来说,有了低碳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就等于有了设计手册;对于管理部门来说,有了低碳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就等于有了管理标准;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有了低碳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就等于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区别:如果说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的微观表达,那么低碳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的概念延伸。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的概念基本一致,但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物在修建、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忽视建筑物在拆除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建筑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而部分绿色建筑不能叫低碳建筑。

浅析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浅析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环境、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随之人们对居住的环境以及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低碳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过程中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本文从低碳角度出发就城市建筑设计进行探究。 标签:低碳理念;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低碳理念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城市建筑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倡导将低碳理念应用到城市建建筑设计中,降低城市建设成本,降低能源的消耗率,实现低碳生活,促进城市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建筑低碳设计理念 首先,对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基本内容进行分析,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了解与掌握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基本内容,这样才可以为后期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建筑低碳设计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所谓“低碳”,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以及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意义,建筑低碳设计理念的基本内容指建筑对环境不产生任何破坏,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建筑低碳设计不仅仅可以做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建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现在的时代更加注重提倡节能环保,我国也倡导走持续发展的道路。现阶段,建筑低碳设计理念被提出,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体现绿色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贯彻我国的战略目标。建筑行业必须要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建筑低碳设计的应用,符合人社会发展的需求,符合人们的居住要求,有利于扩展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建筑设计策略 (一)低碳施工管理的规划设计方面 建筑工程是一项系统又复杂的工作,对相关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低碳施工方案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能源消耗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低碳施工方案内容需要明确具体,对施工的各个环节与各个阶段的节材措施、环保方式以及节水、节电、节能等多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为后期施工建设的奠定良好基础,保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依照施工方案进行,从而保证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基于低碳理论背景的建筑施工绿色化研究 李奋志

基于低碳理论背景的建筑施工绿色化研究李奋志 发表时间:2018-05-25T13:53:29.9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李奋志 [导读] 摘要:目前国内绿色施工多以传统的施工流程为基础,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功能设计和成本考虑不足致使绿色建筑各阶段的方案优化、选择混乱的问题,给后期的运营维护增添很大负担。 中山市华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 摘要:目前国内绿色施工多以传统的施工流程为基础,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功能设计和成本考虑不足致使绿色建筑各阶段的方案优化、选择混乱的问题,给后期的运营维护增添很大负担。发展绿色建筑的目的是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本身适用性、保障能源安全、改善建筑与自然环境质量、提高建筑实用性等等。本文以低碳理论为指导,在节能减排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了绿色建筑中的低碳理论。 关键词:绿色建筑;低碳理论;建筑施工 一、绿色低碳建筑的理念 绿色低碳建筑施工需要在传统的进度、质量、费用安全施工目标上考虑节能环保、以人为本、绿色创新等目标。 绿色低碳建筑所倡导的理念有: 1、节约土地 土地是人类生存之母,绿色低碳建筑必须合理规划,节省土地资源。在建筑建设过程中避免或禁止采用粘土砖,采用环保砖,有利于节省耕地资源。 2、节约水源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强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环境保护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绿色低碳建筑应具有的特性之一。绿色低碳建筑在整体规划中应该制定有关建筑节水的技术政策,推广节水技术与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3、节约材料 建筑结构采用新型墙体一一围护结构和内隔断结构,可以减少钢筋的用量。另外装修材料的原材料大多是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材料和高科技人工饰材。建筑装修应符合“住健康、可回收、低污染、省资源”的原则。 4、绿色循环 循环可持续发展是绿色低碳建筑的核心,绿色低碳建筑首先必须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关心居所拥有者、周围居民及环境,便于人与自然环境的沟通,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包容未来科技的应用和发展,使建筑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 二、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施工论述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成为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与现代建筑产生严重的矛盾。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各行各业的低碳发展,要求各行各业执行绿色发展模式,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建筑业是城市化进程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如何实现绿色建筑施工,构建一个舒适人类居住、环保、节能、健康的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最佳选择。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绿色建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结合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提出精益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三、低碳理念绿色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原则 1、充分利用再生能源。低碳理念的根本核心就是要节能,因此为了把低碳理念在建筑中得到实现,就是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在建筑中的利用,各类型的地下或者半地下的覆土建筑都充分利用了地热能,使建筑在不消耗能源的前提下同样具有冬暖夏凉、坚固耐用的优点。 2、应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以及保证建筑物具有适当的间距。当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向时,可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达到节能和杀菌效果。对于建筑物的朝向应不让建筑物大面积外表面朝向冬季主导方向,以减少对流换热损失。 3、选取有效的建筑体形以及平面形式,可有助于获取更好的空气流通,从而折省制冷与制暖的能力,有效实现建筑物的低碳。 4、应当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有效减小建筑物内能量的耗散。因此在进行建筑的绿色设计时,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总热阻不低于最小热阻,以能有效地控制内表面温度;同时应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避免潮湿、防止壁内产生冷凝。 四、绿色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 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绿色建筑施工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施工企业的绿色施工意识还比较欠缺,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没有切实的树立绿色施工的观念。一方面是施工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不重视甚至是忽视绿色施工。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教育,很多建筑施工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绿色知识,素质偏低,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到环保的要求,造成资源的浪费,产生比较大的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其次,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为了降低由于绿色建筑要求投入的成本,在建筑原材料的选择上没有按照环保的要求,选择一些不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材料。在施工过程中也缺乏对造成的污染进行有效的处理。 再次,绿色建筑施工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不够先进,需要进步一步发展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的一线人员居多是农民工,缺乏专业的绿色建筑知识与技能,环保和节能意识比较淡薄。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和设备仍然是比较落后的,而建筑施工的工艺和流程也不够科学和规范,缺乏对新的建筑工艺,新的建筑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并且,在建筑施工现场,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对于原材料的使用管理不够规范,存在比较大的随意性。导致了绿色建筑施工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最后,对绿色建筑施工缺乏有效的科学的监管,绿色监管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缺乏对现代绿色建筑施工的有效的法律政策,导致绿色建筑施工没有法律和法规可以遵循。 五、绿色建筑施工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1、加大绿色建筑宣传力度,树立绿色施工的理念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缺乏绿色建筑施工的观念和意识的问题,必须切实的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和绿色施工的理念。施工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_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年 第35 卷 第2 期 VOL.35 NO.2 FEB. 201120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enomena of high carbonation city and the lik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green urban design to low-carbon city and their main contents. Finally, it brings forward the accessible path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green building to low-carbon city with the views of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manager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green urban design; low-carbon city 1 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1]。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是:高碳城市:从城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堵城”现象在我国已经司空见惯;三是城市产业发展高能耗、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运行的高碳化。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种问题,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型建筑,由于建设者的好大喜功和设计师过度的求新求异,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二是高耗能建筑,要么过度依靠人工能源将建筑与外界环境隔离运行,要么过度开放缺乏必要的隔热等措施,节能环保意识缺乏。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10亿m 2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2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十二五”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另一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又是我国城镇化继续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王建国 王兴平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 事。 王兴平(1970-),男,东 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2-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批 准号:50978052)。——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TRE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ANG Jianguo; WANG Xingping

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

无锡生态文明助推经济发展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7版(2011年8月10日) 2008年和2009年,环境保护部批准了两批18个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目前,全国有14个省开展了生态省建设,另有5个省正在启动。 作为生态省建设的细胞工程,全国超过1000个县(市、区)开展了生态县(市、区)的建设,并有38个县(市、区)建成了国家生态县(市、区)。这些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赢得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优势。 为鼓励不同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模式和途径,本版特推出生态文明建设系列报道,刊发一些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地区的经验。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国家生态市,江苏省无锡市在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本期刊发相关报道,以期对读者有所借鉴。 随着近日金城湾公园的正式开放,太湖内湖——蠡湖长达10年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画上了圆满句号。夏日的清晨,站在渔父岛西堤拱桥之上,桥下湖水清澈,湖水之下有着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是一些沉水植物,如苦草、微齿莲子菜、鱼腥藻等,正是因为这些沉水植物牢牢固定住了底泥,不再搅动,从而使得湖水清澈,透明度显著提高。目前,蠡湖的水质已由10年前的劣Ⅴ类上升至Ⅲ类。 蠡湖水质的变化,让人不禁感叹,怎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个在水上吃过亏的城市,利用10年时间治理好一个湖泊?又是怎样的动力让它成为全国首个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的地级市?江苏省无锡市委书记毛小平一语中的:“蠡湖治理的成功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现,无锡要走一条发展之路,就是要探索生态文明。” 正是有了像蠡湖成功治理这样践行生态文明的一个个闪光点,才使无锡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加速冲刺。 发展理念与具体行动同步 毛小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阐述了他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我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项包括建立生态经济体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摘要】阐述了低碳建筑的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设计应贯彻的基本理念和设计原则,并结合上海世博会的案例介绍了低碳技术在建筑上的一些应用。提出加强低碳建筑理念的宣传和推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低碳技术;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目前建筑领域在不断探索着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城市、营造生态社区、推广绿色建筑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从定义上来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舒适健康的建筑物,这就要求必须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并强调以人为本,追求人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 1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 低碳建筑与绿色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围绕四节一环保,注重技术策略的集成和标识性,而低碳建筑则强调能耗控制和能源低碳化,两者的结合就是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 低碳型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路径是:以生态位原理(适宜生态位、生态位分离、潜在生态位等)和木桶原理(接长短板、展宽长板)为指导思想,以低碳为关键抓手,采用被动优先于主动优化的实施策略,协同整合植被碳汇、加强外围护性能、被动优先的室内环境控制、能源结构低碳化、水资源的循环再生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等低碳技术策略,大道

低碳、零污染、高效宜居、持续发展的目标。 2 低碳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原则 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建筑设计是源头,设计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能源与资源消耗特性。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推进绿色建筑,抓住问题的关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筑师的设计对于建筑能耗的作用至关重要。 低碳绿色建筑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建筑细部构造完成都必须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体设计和在项目初期制定该项目的设计策略指导手册。对建筑追求新、奇、怪、豪华、气派和新潮而悖于低碳建筑的原则,将带来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绿色建筑设计必须把使用功能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放在重要的位置,确认某项技术判断的标准为是否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相符,并贯穿于设计的始终。 3 选择适宜的低碳技术和辅助设施 所有的节能技术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所以在设计阶段必须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使用功能等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 适宜的技术并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也可能是传统的被动式设计技术。所以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合适的建筑形式。被动技

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

低碳城市建设的内涵 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之中。有效利用能源,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已是城市重点工作内容,与提倡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不谋而合。具体应如何建设低碳城市? 首先,要明确低碳城市的内涵,对低碳城市进行概念界定,并且科学地界定城市发展边界,高效地利用土地和能源。 其次,在区域环境和资源约束前导性指标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量化的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并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和考评体系之中。 第三,科学的城市规划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第一步。由于中国的城市规划带有刚性的性质,一旦形成和实施就很难改变,因而低碳城市规划设计应该使城市经济具有蓬勃发展的活力、清洁的环境质量和生态保护、便捷舒适的交通系统、适合居住的绿色建筑、清洁高效的低碳能源、健康理性的生活方式。 第四,低碳城市的工业产业布局应低碳化、循环化。城市是经济增长的重点,新型的工业布局可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提供就业机会。实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 第五,低碳城市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和新能源利用。中国的经济结构势必要改变,重点目标是改变现有的资源的高投入、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模式,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绿色能源”。 第六,构建绿色交通体系,倡导和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和主导的交通模式。低碳城市的交通战略可从两个方面实现:控制私人交通出行的数量;降低单位、私人交通工具的碳排放。 第七,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当前,人们对绿色建筑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绿色建筑是昂贵的建筑,是形式呆板的建筑,是仅有绿化的建筑,是高科技建筑,等等。 第八,倡导绿色消费。有关研究显示,1999-2002年间,城镇居民生活用能已占到每年全国能源消费量的大约26%,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城市应当倡导和实施一种低碳的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在维持高标准生活的同时尽量减少使用消费能源多的产品。

关于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研究

关于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6-11-11T16:01:45.80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吴焕斌[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和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建筑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步伐愈发快速,为了生态保护,响应国家“四个全面”的号召,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工程施工中。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建设环境现状,结合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以实现低碳环保为目标,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应用措施,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生态化建 设水平。 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 51000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大气污染和越来越强的环保意识,使得建筑这一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绿色低碳步伐愈发快速,为了生态保护,响应国家“四个全面”的号召,低碳环保绿色建筑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工程施工中。本文针对我国建筑建设环境现状,结合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以实现低碳环保为目标,建筑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应用措施,通过绿色施工技术来提高我国生态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绿色节能 引言 目前,在我国,建筑的相关能耗已经超过工业成为了社会第一大能耗行业,施工建筑也不例外,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逐渐增强。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建筑的“低碳”和“节能”必将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在减碳上潜力巨大,更加切合全球“节能减排”的发展潮流,以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本文重点从低碳环保绿色施工技术展开论述。 1我国低碳环保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现状 1.1我国低碳环保技术在建筑上面临的问题 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是目前国际国内向低碳经济转型战略举措的重要而必须发展的一个方向。当前我国住宅低碳建筑技术仍存在着很多不足:节能产品成本过高,不利于低碳住宅建筑技术的普及。目前我国居民建筑节能意识仍较为薄弱,间接造成了开发商对低碳住宅的漠视,低碳住宅推广困难。建筑所引起的电磁污染、光污染以及空气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三分之一还要多,而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垃圾总量中,有一半左右都是建筑垃圾。低碳建筑应用产品良莠不齐。低碳技术研发及产品转化存在一定困难。当前我国住宅低碳技术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研究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技术不成熟、推广宣传力度不够、市场前景不确定等,造成转化的成功率较低,产学研无法有机结合。通过了彩色建筑,能够充分的利用一切的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的从设计、规划以及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各样的绿色手段和技术将建筑室内的舒适度合理的提高,在为人们提供较好的生活环境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保障人们的健康。因此,治理因建筑业带来的大量温室气体、污(废)水排放,倡导和发展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攸关整个低碳经济转型政策实现的关键一环。 1.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提出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节能减排,同时建设低碳绿色建筑、低碳生态社区、低碳生态城市,这也已经成为全球为了应对气候挑战所主要攻破的领域。低碳建筑的侧重点是减少碳排放,而绿色建筑的侧重点则更侧重于减少污染的排放,而这些也更加符合全球节能减排的主题。 2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节能技术通常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重点: 2.1首先,绿色施工技术融合了传统的施工工艺,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可以回收和降解的施工材料。绿色建筑技术通过对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例如隔热保温材料的使用,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例如在木头的选择上,施工方不会选择直接乱砍滥伐来破坏环境。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施工是一种传统的施工理念,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观必然会遭受自然严惩。新型绿色建筑技术制作的建筑材料不仅仅轻便,并且还有隔热保温等效果,对建筑物的节能有很大的帮助。 2.2节约用电 我国当前电能主要通过火力发电来获得,而火力发电不仅仅要浪费大量的煤炭等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坏。而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可以节约大量的电能。 2.3节约用地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前,要把危险设施与材料交予专人封存看管,施工设计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科学规划,必须要把设备安在适当的施工位置,保证施工时可以对其合理应用,以防对施工现场产生浪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在许多大城市,建筑用地越来越紧张,所以我们应当尽量的节约建筑用地。对混凝土和沙子等施工材料要放置于合适位置,以便集中保管,集中利用,也可以节约施工用地。 2.4节油措施 在施工中必然会采用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要消耗大量燃油,为了促进节能减排的施工形式,以防由于技术以及机械故障造成耗油量大幅加多,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对机械设备问题检修,技术人员应该对施工难度以及施工规模的耗油总量有整体控制。 2.5节约用水 水资源在我国已经呈现出严重不足的态势,所以在施工时要减少水资源浪费,必要时需要引进节水方法及建设集水储备井,防止缺水时无水利用。而我国当前的建筑物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较低。绿色建筑能够通过对水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或者对建筑排放的废水进行净化之后用作其他用水。同时施工方能够把施工现场的地下水得到开发利用,以弥补水资源的不足。 2.6制定并完善低碳环保建筑评价标准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要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低碳评价标准,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形成共识,通过合作把低碳进行到底。制定确实可行的低碳等级认定标准,从而构建我国低碳建筑标准的第三方测评体系,并由第三方测评机构对建筑的能耗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出具建筑物能耗等级的证明,并将此证明作为低碳建筑政策扶持对象的依据之一。

节能 低碳 绿色 生态 可持续建筑区别与联系

节能建筑: 节能建筑:是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 低碳建筑: 所谓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供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它不仅能提供舒适、健康而安全的内部环境,同时具有与自然相和谐的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性的建筑。绿色建筑不但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空间,同时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 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的概念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合理地设计和建造居住、办公、商贸、生产等用房,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国际上,通常认为“生态建筑”体现三大主题:一是以人为本,健康舒适;二是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三是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协调,生态建筑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建筑。 可持续建筑: 指以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建筑,包括从建筑材料、建筑物、城市区域规模大小等,到这些有关的功能性、经济性、社会文化和生态因素。可持续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环境负荷,与环境相融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减少能耗、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健康、提高生产力、有益于子孙后代, 关系: 生态建筑归纳起来称为“资源有效利用”的建筑(Resource Effieient Buildings),又称之为“4R”建筑,即:Reduce: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在结构允许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 绿色建筑、低碳建筑都是可持续建筑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建筑包含了低碳和绿色建筑,其关注的内容和着眼点更加广泛而完整。例如在减耗方面,可持续建筑不仅要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也减少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其他有害气体对臭氧层的破坏,减少磷化物和重金属的排放,以避免对全球环境造成更严重的破坏。

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摘要: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能源消耗量日渐增大,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城市规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具有专业性、技术性与前瞻性的公共政策,对与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从城市空间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产业规划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 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城市空间;交通;产业结构 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概述 (一)低碳城市理念的含义 低碳城市指的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转变居民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创新低碳技术,最终实现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建设低碳城市应该从三方面着手,包括技术应用、理念认识与制度安排。技术应用是使节能减排目标得以落实的主要手段,制度安排是使政策得以落实的机制保障,理念认识是促使人们形成低碳生活理念的认知引导,只有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 (二)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也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有长期的结构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一旦城市规划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确立,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尤为重要。 二、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及实现方法 (一)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

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施工策略

低碳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施工策略探析摘要:绿色建筑施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材料,因少处理污染所投入的费用,能够有效的实现资源节约,降低成本,加强造价控制的目标,对于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绿色建筑;施工策略 abstract: the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resources, saving material, because less pollution treatment of their invested cost, can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reduce cost, strengthen the cost control target, to improve building enterpris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benefits have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words: low carbon idea;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f7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低碳理念下绿色建筑施工论述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能源危机问题。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成为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建筑施工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能源与现代建筑产生严重的矛盾。

城市化与低碳城市建设

城市化与低碳城市建设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从产业结构、消费模式和日常运行等多角度建设低碳城市是我国抓住低碳发展机遇的关键。面对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严峻形式,融合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发展的低碳城市发展路径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想选择。 标签: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城市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80年的19.39%发展到2009年的46.59%。作为世界上城市化进程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低碳城市是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一、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借鉴 (一)政府的推动作用 低碳城市是政府、公众和市场共同协作的结果,政府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国外政府注重从立法层面制定行动方案,建立完整的目标体系。例如,苏格兰政府在2007年制定了《气候变化框架》(Climate Change Framework),并确立了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体系,包括2050年目标、过渡期目标以及年度目标。美国有两部重要的能源法案与低碳城市建设相关,一个是2005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EPACT: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另一个是2007年颁布的《能源独立安全保障法》(EISA:Energy Independence and Security Act of 2007)。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总统发表美国能源与环境计划,今后十年对绿色能源领域投资1500亿美元,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电力供应中所占比例,实行温室气体总量管制与排放权交易制度。哥本哈根在全球首次提出要在2025年之前成为碳中和城市,并陆续出台政策措施,集中在能源、交通、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实施,旨在通过政策制度创新来实现以上目标。政府的推进、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市场化的管理体制为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企业的积极参与 企业作为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和低碳产品研发的核心组织,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中坚力量。企业将自身掌握的低碳技术或服务进行商业化开发,依靠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客户、企业和城市都获得相应的利益。例如,柏林能源服务公司通过向建筑业主提供建筑低碳改造服务来获利,为业主节省能耗开支的同时,推动了柏林市的低碳建设。当然,企业的参与也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挥企业的力量推进低碳城市的建设,例如,日本政府于2009年实施了规模为15.4万亿日元的“追加经济刺激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刺激活力发展低碳经济,为低碳技术、太阳光发电、节能、低碳物流等领域的企业提供金融援助和技术支持。

低碳环境下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低碳环境下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 发表时间:2017-06-13T11:32:13.1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2月下作者:李海军 [导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促进其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进步。 摘要:如何更好的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筑是一个耗能大户,在建筑设计中融人生态化模式符合节能环保的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还可以满足绿色性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生态化模式已经开始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对低碳环境下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碳环境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了促进其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进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低碳生态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绿色建筑趋势。绿色建筑具有应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功能,还能够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再利用,并从节能建筑系统和环保建筑系统两方面体现出了其设计的要点。 1 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1.1节能原则 对绿色生态建筑来说,节约能源是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节能原则,从而突出绿色生态建筑节能的优点。通过研究表明,设计中节能原则主要体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大绿色建材的使用。首先,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采取诸如在建筑屋顶设计太阳电池板(光伏发电)或风力发电设备等。其次,在加大绿色建材使用中,设计中应尽可能利用可降解、可再生以及无污染或零污染的建筑材料。 1.2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指的是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采取相对应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设过程中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破坏程度,并在建筑投入使用后能够与生态系统和谐共处。为此,设计人员可以采取诸如降低对周边生态基质、板块以及廊道破坏程度的施工方法、在科学合理预估建设所造成破坏情况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生态修复和重建等补偿措施以及施工过程中周边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等。 1.3因地制宜原则 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因地制宜原则进行设计同样重要。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建筑地块在地质情况、气候环境以及周边生态系统均会有所不同,因而要想实现最优的绿色生态建筑设计,设计人员因地制宜进行设计至关重要。对此,设计人员在设计前必须充分掌握建筑地块实际情况,随后在根据相关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最后再次基础行制定出与地块特征紧密联系的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技术原则则,并选择适宜技术与建筑材料等。 1.4整体性原则 良好的绿色生态建筑应当是节约能源与生态环境友好兼具的,即达到较好的整体性。为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中不必刻意地追求某一方面设计达到最优,而应从建筑项目实际着手开展综合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从而使得建筑节能性与生态性都能达到满足。 2 低碳环境下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2.1建筑材料选择的节能 材料在建筑设计行业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成本低、效果好的材料是建筑企业所青睐的,然而当今社会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更好,对健康材料、环保材料的选择占到了绝对大的比重,因此,选择材料对于环保十分重要。首先是框架选择,以钢结构为例,钢材为可回收利用材料,在建筑拆除后钢结构框架可以回收,因此,钢结构的应用本身就节省了资源。在结构上,钢结构大大降低了梁高,节省了空间。其次,窗户的用材,同朝向的双层窗的节能率必然比单层窗更加节能。窗户设计的时候尽可能选用断热桥铝合金窗或塑钢窗,少用或者不用单玻彩铝窗、单玻推拉塑钢窗。虽然初期成本较高,但随着节能效率的提高,其耗能的减小,保温效果的提高,从其电费的节省来讲,很快就能收回。 2.2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现阶段实施节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将一部分热量进行提前储存,并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从而减少能耗。在这过程中能够对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和生物能等) 进行充分的利用,减少对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及太阳运行轨迹等客观条件,通过选择太阳能蓄热和通风等技术,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针对建筑物的表面要应用保温和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取暖,夏季则能够在这样设施的保护下降低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环保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3建筑的外观设计中的节能 建筑的朝向、构型、窗户、屋顶等方面的设计都对耗能产生影响。第一,对于建筑物的朝向设计,原则是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第二,体型,如何合理地确定建筑形状,必须考虑本地区气候条件,冬、夏季太阳辐射强度、风环境、围护结构构造形式等各方面的因素。应权衡利弊,兼顾不同类型的建筑造型,尽可能地减少房间的外围护面积,使体形不要太复杂,凹凸面不要过多,避免因体形复杂和凸凹太多形成外墙面积增大而提高体形系数,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第三,窗的设计与建筑节能。现代建筑的窗户较大,大窗是现代建筑美观设计的趋势,然而,大窗设计不利于室内温度的调节,尤其是冬季不利于保温,夏季室内温度上升加快,侧面加大了空调暖气的使用频率,增加了建筑的能耗。第四,屋顶绿化设计。屋顶绿化设计是一项很理想化的设计,且从畅想到实践已经改良了很多次,屋顶绿化经过多年的技术改进,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的节能标志,屋顶绿化不但能改变环境与生态,还能在保温与生活用水的利用上给建筑提供很大帮助。 2.4水资源循环 水资源建设也是绿色生态建筑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建筑内应有室内给排水系统,从而确保合格的用水供给和畅通的排水处理。另

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手段

低碳城市建设的城市规划手段 陈群元喻定权 进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进展观的全然要求,是转变进展方式的必定选择。经济活动的重心在都市,因此进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也在都市,建设低碳都市是进展低碳经济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内容。建设低碳都市应重视都市规划、建筑节能和规划环评等领域。科学的都市规划是建设低碳都市的第一步。 一、对建设低碳都市的总体认识 建设低碳都市,第一要对低碳经济的内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也是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等一脉相承的概念。低碳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环境友好型社会紧密关联,既包含资源节约的内容,又包含环境友好的内容,然而,低碳经济并没有涵盖两者的全部内容。资源节约包括节能、节地、节材、节水等一切生产资源的节约,而低碳经济的重点是针对节能、节材。环境友好是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一切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良好共存的状态,而低碳经济的重点是改善大气环境和生态环境。因此,我国提出的两型社会建设包含了比低碳经济更宽泛的内容,更切合我国的国情。进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进展观、转变进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新型都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以及进展循环经济等一系列政策与国际接轨的做法。 低碳都市的本质是在都市实行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连续的能源生态体系。目前,发达国家建设低碳都市的体会要紧包括:进展清洁技术、清洁能源;推行可连续进展的设计和建筑;制定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倡导资源回收利用和绿色消费。建设低碳都市,一是着眼于“碳源”的替代、减少和提升效率,二是着眼于“碳汇”处的吸取。其中,最主动的方法是减少输入端的高碳能消耗,这需要把重点放在推行低碳导向的新型工业化、新型现代化及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