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1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范例)

4-3-3-1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范例)
4-3-3-1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范例)

1123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

五沟煤矿

2008年4月

前言

为了获得五沟煤矿1013工作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沟煤矿决定建立1123回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工作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1013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关系;

(2)获得厚松散层、综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

(3)确定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

通过对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五沟煤矿保护煤柱留设、征地、迁村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三下”采煤技术。

1 1013首采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1013工作面倾向长1000m,走向宽150m,面积约15万m2,平均采深为385m,平均倾角10o,该工作面10煤层厚度在0~5.5m之间,平均3.1m。采用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本工作面掘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本区有“四含”水,其中四含岩性复杂,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差,补给条件较差,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而与上覆一、二、三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该工作面老顶为泥岩、粉细砂岩,岩性和厚度变化大。直接顶工作面外段为中厚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厚度为6.4~10m;中段为灰色~浅灰色粉砂岩,一般厚度为3.7m;里段直接顶板则为深灰色~灰黑色块状泥岩,含炭质,厚度为2.5m。直接底板岩性变化不大,岩性为粉、细

砂岩或粉细砂岩互层。上部松散层厚度为270m 左右。

1013工作面上方主要为农田和沟渠,地表地势平坦,无大型建筑物,地面标高+26.7~+27.5m 。

2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1) 观测站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在观测站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 (2)观测线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采的影响; (3)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

(4)根据开采深度和设站目的,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 (5)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埋设要牢固。在冻土地区,控制点底面应在冻土线0.5m 以下。 2) 角量参数的选定

由于该观测站为五沟煤矿第一个观测站,角量参数的选定只能参照邻近相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成果资料。

徐州西部矿区的角度参数为:

040=?αβ*8.0~750= 000075~7075~70==δγ,

由淮北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报告中经验公式可得:

0000

005.49.585.46.257

.508.71±=±-H h H m -==综综γδ

0000

009.15.589.132.02.247

.555.73±=±--αβH h H m -=综 其中 ?——松散层移动角;

γ、β——上、下山移动角;

δ——走向移动角;

α——煤层倾角;

m ——煤层平均厚度;

h ——松散层厚度;

0H ——回采工作面平均开采深度。 3) 观测线位置的确定

根据观测站设计原则,在1013工作面上方地表布置两条观测线。A 号观测线位于工作面下山边界43m ,B 号观测线位于距离开切眼325m 的采空区上方,详见图1、2。

图1 A 号观测线断面图

图2 B 号观测线断面图

观测站平面位置设计见附图。 4) 观测线长度的确定

根据《煤矿测量试行规程》第217条规定,调整β?、γ?、δ?取020。以剖面法求得A 号和B 号观测线长度分别为1610m 和1095.5m ,共计2705.5m ,如图1所示。

A 号观测线长度按下式计算:

l h A A +?--=)cot()2(H 0581δδ

式中l —工作面走向长度;

δ

?—为走向移动角的修正值。

同理可得B 号观测线的长度:

αγγββcos )cot()cot(21361L H H B B +?-+?-=

式中γ?、β?—分别为上、下山移动角的修正值;

L —工作面倾斜长度;

1H 、2H —分别为采区下边界和上边界的开采深度。

3 控制点及工作测点的个数和埋设方法

1) 控制点及工作测点数

按《煤矿测量试行规范》规定,测点间距为25m,控制点间距为50m,

由观测线长度计算得各测线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的个数,见表1。

2)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结构

所有控制点和工作测点全部为混凝土予制桩,钢筋露出水泥桩的高度

为5mm,如图2和图3。

3)埋设方法

(1)埋设控制点应用全站仪根据施工测量要求按设计坐标在实地标定其位置,工作测点用全站仪标定,尽量使其中心位于同一方向线上,用木桩做标志;

图2 控制点图图3 工作测点图

(2)挖坑前先把点位引到1米外的四个临时十字桩上,在所标定位置

挖一直径为0.5m左右,控制点坑深为0.7m以上、工作测点坑深为0.5m 以上的坑,坑底捣实,先铺一层0.1米厚的混凝土后放置予制桩,并用混凝土固定工作测点及控制点周围,固定高度分别为0.3m和0.5m;由十字桩拉线指示测点位置,控制点的偏心不要大于1cm,工作测点偏心不要大于5cm。观测线上为三个控制点时,先埋设两端点,然后用全站仪标埋中间控制点;

(3)在整个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控制点和工作测点严加保护,如有破坏应及时补埋;

(4)部分控制点和工作测点标定坐标见表2;

(5)观测站各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的埋设工作应于5月10日前完成。

表2 控制点和工作点坐标

4 观测项目、方法、精度和时间

1)连接测量

①平面连接

控制点的平面位置采用D级GPS或全站仪导线控制,点位误差不得大于7mm。全站仪导线布置如图4所示。

图 4 连接测量平面图

②高程连接

由D013、D016点分别向观测线控制点引测三等水准,形成附合水准网,如图5所示。

图 5 连接测量水准网图

观测站连接测量成果的内业数据处理方法和常规方法一样,最终求出观测站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包括全面观测和加密水准测量两大部分,内业均采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2) 全面观测

在观测站未受开采影响之前,独立进行两次全面观测。两次测得同一点的高程差值小于10mm,同一边长的长度差小于4mm,取两者平均值作为原始数据。

高程测量直接从观测站控制点开始,按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工作测点时,可使一些测点作为中间点,但视线不宜超过50m(即不超过3个中间点)。若观测站两端有控制点,可进行附合水准测量;若只在一端有控制点,则需进行往返水准测量(或闭合水准测量)。

平面测量采用全站仪导线,正倒镜往返观测,直接测定出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通过平面坐标反演,确定出各测点的支距和相邻测点之间在观测线方向的水平距离。

3) 日常观测

在首次和末次全面观测之间适当加密水准测量次数,为判定地表是否开始移动,在回采工作面推进一定距离(相当于0.1~0.5平均开采深度

H,

即工作面回采38m),在预计可能首先移动的地表,选择若干个工作测点,每星期进行一次水准测量。重复水准测量的时间间隔,视地表下沉的速度而定,一般是每隔1~3个月观测一次。在移动的活跃阶段,还应在下沉较大的区段,增加水准观测次数。

观测站的各项观测,一般情况下可参照表3的程序进行。为了保证所

获得观测资料的准确性,每次观测应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特别是在移动活跃阶段,水准测量必须在一天内完成,并力争做到高程测量和平面测量同时进行。

表3观测站观测程序

注:地表移动稳定后指6个月内地表各点的下沉值均小于30mm

4) 地表裂隙调查及井下工作面测量

调查记录产生裂缝的日期、位置、长、宽、深及其变化过程,并拍摄图片。

在每次地表移动观测的同时,应在井下测定工作面的推进位置、采厚和采高等采煤状况,并每周测定一次实际回采上限的位置。

5 观测成果的整理

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成果预处理,必须在外业成果无误的基础上进行。观测数据的处理工作包括计算和绘图两部分。

1)观测成果的计算

为了确保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在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之前,应对野外观测成果再次检查,然后进行各种改正数的计算和严密平差计算。

(1) 观测数据的预处理

观测数据预处理主要是计算各测点的高程、相邻两测点在观测线方向的水平距离,然后计算各测点的移动和变形值及下沉速度等。

对于全站仪而言,观测数据的处理除须加入气象改正和斜距改正之外,其余的计算和常规方法相同。有关气象改正和斜距改正的具体计算方法参看全站仪使用说明书。 (2) 移动和变形计算

观测数据经过预处理之后,便可计算观测线上各测点和各测点间的移动和变形值。移动和变形计算主要包括:各测点的下沉和水平移动,相邻两测点间的倾斜和水平变形,相邻两线段(或相邻三点)的曲率变形,观测点的下沉速度等。各移动和变形计算公式如下:

① m 次观测时n 点的下沉

m n n n H H W -=0,mm

式中 n W —n 号点的下沉值;

0n H 、m n H —分别为首次和m 次观测时n 号点的高程。

② 相邻两点间的倾斜

1

~11~+++-=

n n n

n n n l W W i ,mm/m 式中 1~+n n l —n 号点至n 1+号点的水平距离;

1+n W 、n W —分别表示n 1+号点和n 号点的下沉量。

③ n 号点附近的曲率,即n -1号点至n +1号之间的曲率

1~~1-+n n n K =

2

1~~11~~1-+-++-n n n n n n n n l l i i =1

~~11~~1)

(2-+-++-n n n n n n n n l l i i , mm/m 2或310-/m

式中 n n i ~1+、1~-n n i —表示n +1号点至n 号点和n 号点至n -1号点的倾斜;

n n l ~1+、1~-n n l —表示n +1号点至n 号点和n 号点至n -1号点的水平距离。 ④ n 号点的水平移动

n U =nm L -0n L ,mm

式中 n U —n 号点的水平移动;

nm L 、0n L —分别表示m 次观测时和首次观测时n 号点至观测线控制点间的水平距离,用点间距累加求得。

⑤ n 号点至n +1号点间的水平变形

n n ~1+ε=

~10

~1~1)()()(n n n n m n n l l l +++-, mm/m

式中 0~1)(n n l +、m n n l )(~1+—分别表示n +1号点至n 号点在首次观测时和m 次观测时的水平距离。

⑥ n 号点的下沉速度

t

W W V nm nm n 1

--=

,mm/d 式中 1-nm W 、nm W —分别表示m -1次和m 次观测时n 点的下沉值;

t —两次观测的间隔天数。 ⑦ n 号点的横向水平移动

'

n

U =nm y -0n y ,mm 式中 nm y 、0n y —分别表示第m 次观测和首次观测时n 号点的支距值。

横向水平移动是垂直于观测线方向的水平移动,计算时需注意正、负号。

每次观测结束之后应及时进行移动和变形计算,计算数字的取位见表4。

表4 移动、变形计算时的取位参考

(3)地表移动变形参数确定

地表移动变形计算之后,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图和下沉速度曲线图。在图上可确定出移动变形的角量参数有:移动角、边界角、裂缝角、最大下沉速度角、超前影响角等,通过专业程序计算求得的地表移动预计参数有:下沉系数、水平移动系数、主要影响角正切、拐点偏移距等。

2)绘图工作

根据每次观测的计算结果绘制CAD曲线图,由这种曲线图能够清楚地看出沿观测线(主断面)的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绘制移动和变形曲线图时,选择竖直比例尺的原则是:使绘制的曲线能清楚的反映出移动和变形的分布规律,并便于分析比较。水平比例尺与观测站平面图一致。

曲线图和观测线断面图应绘在一起,以表明各种地质采矿条件对移动和变形分布形态的影响。断面图的竖直和水平比例尺与井上下对照图的相同。在断面图上应标出地面,测点及其编号,松散层厚度,岩层柱状,采区位置,开采厚度,各次观测时的工作面位置及采区周围的开采情况等。

在观测站平面图上应表示出:测点的实际位置,地形,地物,钻孔,保护煤柱边界线,每次观测时的工作面位置,回采边界,地表裂缝,塌陷坑的形态及出现日期,并根据实测的移动和变形值勾绘等值线图。

每一次观测后,要及时进行计算和绘制移动、变形曲线图。观测站观测工作全部结束后,为了求出最终结果,应对每次观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获得观测站受开采影响产生的移动、变形的发展过程,以及移动和变形的最终值。

绘制移动、变形曲线时,具有正号的移动、变形值绘在水平线的上方,负号值绘在水平线的下方,但下沉值除外。图6根据观测成果绘制的移动、变形曲线示意图。绘图展点时需注意:下沉是展在测点的正下方;水平移动是依据其正、负号分别展在测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倾斜和水平变形是依据其正负号展在两测点间中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曲率是依据其正负号两相邻线段的不同情况展点;当相邻两线段的长度相等时,曲率点展在中间点的正上方或正下方。

绘制下沉速度曲线时,按下沉速度值,在两次观测时间间隔的正中间展点。

图6移动和变形曲线绘制方法示意图

3)提交成果

观测站的实测资料经过数据处理后,可求得下列成果:

(1)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形状、大小,以及各种角值参数(边界角、移动角、裂缝角、最大下沉角、充分采动角等);

(2)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的移动和变形分布及其特征,移动和变形值的位置;

(3)工作面推进过程中移动和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相应的主要动态参数(起动距、超前距、超前影响角、滞后角等);

(4)地表移动过程中,地表移动速度的变化以及与工作面的相应关系;

(5)地表移动各个阶段(初始阶段、活跃阶段、衰退阶段)的持续时间以及地表移动持续的总时间;

(6)工作面开始回采到地表开始下沉的时间等。

6 观测站经费预算及工作进度

附图: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平面图

矿山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

矿山地表及岩层移动观测 为了保护井巷、建筑物、水体、铁路等免受开采的有害影响,合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并为留设保护煤柱提供技术资料,新建矿井应开展地表及岩层的移动观测工作。 地表及岩层的移动观测工作设置的各种观测站必须编写岩移观测方案,并报请集团公司地质勘测处审批。观测站设计由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组成。文字部分包括观测站设计书。图纸包括井上、下对照图(包括观测线和观测点的位置)、观测线剖面图(包括观测线长度的确定)、岩层柱状图、观测点的构造图等。 矿区设置观测站时应统一规划,并选择在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位置的选择,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初次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的位置应满足:煤层走向、倾角及厚度均稳定,地势平坦,无大断层,单煤层开采,四周无采空区。 地表移动观测站一般可设走向观测线和倾斜观测线各 一条,设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位置。如回采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大于1.4H0+50m(式中H0为平均开采深度),亦可设置两条倾斜观测线,但至少应相距50m,并且应距开切眼或停采线0.7H以上。 观测点间距离应根据开采深度按下表21确定。

表21 矿山企业应根据矿区地面控制网,按5″级导线(网) 精度要求建立岩移观测控制网。各控制点和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应组成水准网,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观测。 控制点和观测点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埋设的控制点和观测点必须用全站仪按设计标定,并应尽可能使观测点中心位于控制点连线的方向上; (二)在非冻土地区,测点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在冻土地区,测点的底面一般应在冻结线0.5m以下。测点可采用浇注式或混凝土预制件; (三)当地表至冻结线下0.5m内有含水层时,一般应采用钢管式测点; (四)埋设的测点应便于观测和保存。如预计地表下沉后测点可能被水淹没,则点的结构应便于加高; (五)在一般情况下,倾斜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走向观测线上观测点编号应按工作面推进方向顺序增加。 在观测站各点埋设10-15天后,即可进行观测。首先应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书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计科对口14 学生:胡闻璐 学号: 19 题目:基于《个人理财通》的计算器 任课教师 # 姓名:东良 起止日期:2017年04月18日至04月30日

目录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1) * 摘要 (3) 1 项目需求分析 (3) 需求分析 (3) 功能需求 (3) 2系统总体设计 (5) 系统架构设计 (5) 系统功能体系 (5) 3系统详细设计 (6) 》 数据库设计 (6) 系统界面设计 (7) 数据存储设计 (13) 信息统计设计 (14) 地图轨迹设计 (14) 服务应用设计 (24) 4系统编码实现 (25) 框架引用 (25) ~ 交互实现 (25) 单元测试 (28) 5 系统测试发布 (29) 手机环境的实测 (29) APP的发布实测 (29) 参考文献 (30) 成绩评定 (31) <

摘要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Android系统平台引用软件的需求随之增大。伴随着Android 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大量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也随之而出,为丰富人们使用Android智能产品的用途,使其可以帮人们记录一些事情。本设计开发通过研究Android体系结构和个人理财管理方面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了个人理财通系统。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获取、汇总、整理、计算等功能,从而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地进行日常的理财活动。 1 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物质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提高,往往有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和迷茫,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钱,但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却往往不知道钱花在哪,为什么每到月底自己的钱包会空空如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需要一款个人理财软件,简单的界面,易懂的操作,十分便携直观的理财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进行个人理财。以下是本软件的一些功能: ①登录界面:初始登陆时没有密码,为了方便用户保护隐私,可以自行设置密码 ②新增支出:添加支出金额、时间、类别和地点等信息 ③新增收入:添加收入金额、时间、类别和付款方等信息 ④数据管理:支出汇总,收入汇总,便签信息 ⑤便签功能:添加便签,设置提醒或事项 ⑥计算器:对数据进行计算,方便记录,长按结果可直接复制 ⑦移动课堂:泛雅平台中的安卓课程访问 ⑧帮助:对个人理财通各个功能部件的使用介绍 ⑨退出:退出该系统 功能需求 目前国外理财软件已有上百种之多,如美国的直觉公司QUICKEN软件为美国13个州及加拿大的客户提供金融管理和预算等财务问题。国在财务管理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金蝶公司。然而,在手机理财软件方面做的很突出的还没有,本软件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一款Android 软件,主要对个人理财收入、支出做一个记录和统计,可以对用户的收入、支出记录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的管理,本软件该具备以下功能: ①功能操作要方便、易懂、,不要有多余或复杂的操作。 ②对用户收入支出信息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 ③系统的功能复合本人的实际情况。

移动终端应用开发设计报告

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开发 设计报告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题目:手机记账软件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110** 设计成绩: 2014年5月15日

一:软件需求分析 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几乎人手一台,手机与生活的关系也愈发密切。 而且日常生活离不开购物消费,所以手机记账软件有强大的市场需求。 学生普遍花钱不记账,有了这个软件,可以经常查看自己的花钱情况,从而做到理性消费,节约开销,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对于工作人员,即有固定收入的人,本软件更为实用,统计收入支出情况,激发奋斗潜能,努力赚钱养家,改善生活质量,奔向幸福美满生活。 综上所述,程序适合使用智能手机的所有人群。 二:软件总体设计 本程序名为“月账单”,用来记录日常消费,程序会按月统计和提醒消费情况,月消费超预定会提醒用户。程序使用Android技术编程,界面要做到实用美观,简约大方。程序需要实现添加用户、用户记账、账单查询、消费统计等功能。

主界面:首次打开程序需要新建用户,以后登录直接进入当前用户操作界面(即关闭程序前登录用户)。主界面包括当前用户余额、其他用户选择、建立新账目、账单查询、帮助,关于等信息。主界面点击余额球,显示当前用户消费统计。 添加用户:程序可为多用户实现记账及统计等功能,添加用户需要输入用户姓名,电话,QQ,生日等信息。添加用户界面下方有确认添加和取消按钮。如果输入没有输入姓名,会提示:请输入姓名。其他信息可以不输入。如果名字重复,提示:用户名重复。 用户选择:选择用户,存储各自账单。用户选择界面有添加用户图标,点击即可添加用户。 用户头像:头像使用注册姓名的最后一个字。主界面点击头像进入用户选择界面。在用户选择界面点击头像选择用户。 用户记账:记账需要选择或输入消费日期、消费项目、项目数量和项目价格。记账结果可以在账单查询页面查看。记账输入完成可以选择录入或取消。输入未完成点击录入,会提示:输入信息不全,请重新完整数据。 账单查询:统计罗列所有消费记录,表明消费日期,消费项目、消费数量和价格等信息。页面包括余额按钮,点击进入消费统计。点击页面下方“+”号按钮,可以进入用户记账页面。 消费统计:统计各月消费。每天消费的钱也许是小数目,但一月下来,往往比预期要花费的多,设置消费统计有利节约开销。消费统计中点击明细查询按钮,进入账单查询界面。 帮助:说明软件使用方法,使用建议,注意事项等。 关于:版本说明,作者介绍,制作日期等信息。 设置:设置页面包括程序背景音乐开关,背景音乐选择,触屏震动,触屏音效,切屏音效,今日消费上限提醒开关,今日消费上限设置,月消费上限提醒开关,月消费上限设置等。 菜单键:选择关闭程序。 返回键:返回上一层,两秒内按两次直接退出程序。 程序bug:程序出现死循环等问题应检验跳出,提示用户选择:关闭程

620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某矿6200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环境与测绘学院 2016年4月17日

目录 一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2) 二设站地区的地形及地质采矿条件 (2) 三观测站设计时所采用的开采沉陷参数 (2) 四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3) 五确定观测点间距、测点编号 (6) 六工作测点和控制点的构造和埋设方法 (6) 七观测站与矿区控制网连接设计 (8) 八观测站日常观测方案, (8) 九观测站成果整理方法 (9) 十观测站经费预估 (14)

一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任务 某矿 6200 工作面西部、西南部有后鲍店村、中鲍店村。为研究地下开采对村庄的影响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参数,拟在该矿6200 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观测,通过观测获得地表移动动态参数和角值参数,同时,监测地下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设站地区的地形及地质采矿条件 6200 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东北部,是该采区设计开采 2 层煤的第一个工作面,北部、东部分别为 3 煤的一采区 1308、1310、1312 采空区和二采区 2310、2311、2312 采空区及未开采区域,南部、西部尚未开采。6200 工作面基本沿倾向布置,为刀把型,倾向长为623~820 m ,走向宽为 46~129 m ,煤层厚度 0.70~1.33 m ,平均 1.10 m ,煤层倾角 4~19/6°,第四系平均厚度 196.16 m 。工作面标高为-233~-303m 。2 煤与下伏 3 煤的层间距一般为 21 m 。6200 工作面上方地表地势平坦,标高为 43 m 左右,冻土深度 0.4m 。 三观测站设计时所采用的开采沉陷参数 根据现场实测,求得本区域实测地表移动参数为:走向移动角=75°,上山移动角 =75°,下山移动角 =75°-0.6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作业 一、设站目的: 某矿6200工作面西部、西南部有后鲍店村、中鲍店村。为研究地下开采对村庄的影响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参数,拟在该矿6200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观测,通过观测获得地表移动动态参数和角值参数,同时,监测地下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设站地区地质采矿概况: 6200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东北部,是该采区设计开采2层煤的第一个工作面,北部、东部分别为3煤的一采区1308、1310、1312采空区和二采区2310、2311、2312采空区及未开采区域,南部、西部尚未开采。6200工作面基本沿走向布置,为刀把型,倾向长为623~820m,走向宽为46~129m,煤层厚度0.70~1.33 m,平均 1.10m,煤层倾角4~19/6°,第四系平均厚度196.16m。工作面标高为-233~-303m。2煤与下伏3煤的层间距一般为21m。 6200工作面上方地表地势平坦,标高为43m左右,冻土深度 0.4m。 三、地表移动参数:

根据现场实测,求得本区域实测地表移动参数为: 走向移动角δ=750,上山移动角γ=750,下山移动角β=750-0.6α,表土移动角φ=450,充分采动角ψ1=ψ2=ψ3=550,最下沉角θ=900-0.5α 平均采深 H=0.5(-233-303)=-268m,煤层平均倾角α

四、地表移动观测线位置、长度确定: 采空区走向长度超过1.2~1.40H (0H 为平均采深),地表走向方向达到充分采动;倾向方向小于1.2~1.40H ,地表倾向方向为非充分采动。 1、走向观测线位置确定: 由于倾向充分采动,走向观测线由最大下沉角θ=900-0.5α或充分采动角ψ1=ψ2=550确定 2、全走向观测线长度确定: m 439)cot()2(H cot 2AB 0=+?--+=l h h δδ? l 为走向工作面长度,m 3、倾向观测线位置确定: 由于走向非充分采动,倾斜主断面位于采空区中央 4、半倾向观测线长度确定: 384cos 2 L )cot(h cot h CD 1=+ ?--+=αββ?)(H 五、确定观测点间距、测点编号: 根据国内对开采沉陷的大量研究,一般根据开采深度确定观测点密度,该矿区平均采深在200~300m ,所以观测点间距为20m 。

中国移动广告词好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移动广告词好多 篇一:史上最让人动心的十大IT广告语 史上最让人动心的十大IT广告语 1、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会实现 还记得中关村的那个著名的广告吗?在电子一条街的一座楼顶,悬挂着一幅巨大的广告,远一站路都能看清上面的广告词:“全世界计算机联合起来,英特耐特就一定会实现。”这个句式大部分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条广告不仅能让人会心一笑,还能让人热血澎湃。 2、赢海威: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1996年深秋的一天,北京白颐路口竖起了一面硕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前方向北1500米,就是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说起瀛海威,很多年轻的网民可能不知情,但是“想当年”,瀛海威曾是一面标志性的大旗,一家名声曾经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先锋企业。张树新为瀛海威打出的这句广告语,其口气

之大、胆色之壮,一夜之间便令瀛海威在中关村地区迅速扬名。说不清是这句广告语成就了瀛海威,还是瀛海威成就了这句广告语,反正这句广告语已经成为很多人对早期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经典记忆,说起来乐此不彼。 3、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联想的这个广告,不光是在IT行业,即使在整个品牌广告领域,也绝对是气势不凡的广告语。在这句广告语里,“联想”是泛义的,可以是和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联系”、“想象”之类;而以“失去??会怎样”这样一种假设反问的形式,更加暗示受众“联想”对人类的重要性。结合前面的“联想电脑”和画面播放,这时的“联想”就成了狭义的,专指“联想”品牌。不同“联想”含义的暗合,使受众产生“联想电脑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很重要的!”这种“移花接木”类型的广告词对于提升大众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比较有效。在配上那一组拥有猩猩、森林的象征着全系列沟通的电视广告也一直让人记忆深刻!联想的这个广告,比后来巨额聘请那些明星拍的广告,不知好了多少倍。 4、诺基亚:科技以人为本 来自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一个小镇的通讯品牌诺基亚,最终能成为一个世界移动通讯巨人,这句广告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科技以人为本”是诺基亚的品牌核心价值。它是诺基亚在品牌传播中始终如一的理念,向消费者传递诺基亚

最新11042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汇总

11042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

六盘水恒鼎实业有限公司 盘县石桥镇喜乐庆煤矿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2015年1月20日

11042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 前言 为了获得我矿采煤工作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我矿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我矿决定建立11042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工作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11042采面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关系; (2)获得厚松散层、炮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 (3)确定采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 通过对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我矿保护煤柱留设、征地、迁村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三下”采煤技术。 一、11042采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4#煤层位于龙潭组上部,上距飞仙关组(T1f)底界平均12.09m。11042采工作面倾向平均长87m,走向长222m,面积约19314m2,平均煤厚为m=2m,平均倾角14o,工作面标高为+1531m~+1541m,该工作面相对范围内地面标高为+1625m~+1655m,其最大开采深度为114m,最小开采深度为94m。上部松散层厚度为h=70m且该工作面上方无农田、建筑物等。 二、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1、观测站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在观测站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上; (2)观测线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采的影响; (3)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 (4)根据开采深度和设站目的,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 (5)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埋设要牢固。若在冻土地区,控制点底面应在冻土线0.5m 以下。 2、角量参数的选定 角量参数的选定只能参照网上相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成果资料。 网上相似地质采矿条件矿区的角度参数为: ,040=?αβ*8.0~750= 000075~7075~70==δγ, 网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报告中经验公式可得: 0000 005.49.585.46.257.508.71±=±-H h H m -==综综γδ 0000 009.15.589.132.02.247 .555.73±=±--αβH h H m -=综 其中 ?——松散层移动角; γ、β——上、下山移动角; δ——走向移动角; α——煤层倾角;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名称:14 计科对口 学生姓名:胡闻璐 学号:19 题目:基于《个人理财通》的计算器任课教师 姓名:刘东良 起止日期:日30月0418042017年月日至

目录 《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设计报告0 摘要2 1 项目需求分析2 需求分析2 功能需求2 3 2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架构设计3系统功能体系343系统详细设计 4数据库设计 4系统界面设计10数据存储设计信息统计设计11地图轨迹设计1113 服务应用设计14 系统编码实现4框架引用1414交互实现单元测试1516系统测试发布5 16 手机环境的实测的发布实测APP1617参考文献18成绩评定 摘要 随着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Android系统平台引用软件的需求随之增大。伴随着Android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大量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基于Android开发平台也随之而出,为丰富人们使用Android智能产品的用途,使其可以帮人们记录一些事情。本设计开发通过研究Android体系结构和个人理财管理方面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了个人理财通系统。能够对理财信息进行获取、汇总、整理、计算等功能,从而实现随身随时随地地进行日常的理财活动。 1 项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 物质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的在提高,往往有很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迷失和迷茫,很多人觉得自己没钱,但每个月的工资也不是很低,却往往不知道钱花在哪,为什么每到月底自己的钱包会空空如也,正因为这样,人们才需要一款个人理财软件,简单的界面,易懂的操作,十分便携直观的理财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进行个人理财。以下是本软件的一些功能: ①登录界面:初始登陆时没有密码,为了方便用户保护隐私,可以自行设置密码 ②新增支出:添加支出金额、时间、类别和地点等信息 ③新增收入:添加收入金额、时间、类别和付款方等信息 ④数据管理:支出汇总,收入汇总,便签信息 ⑤便签功能:添加便签,设置提醒或事项 ⑥计算器:对数据进行计算,方便记录,长按结果可直接复制 ⑦移动课堂:泛雅平台中的安卓课程访问 ⑧帮助:对个人理财通各个功能部件的使用介绍 退出:退出该系统⑨功能需求 目前国内外理财软件已有上百种之多,如美国的直觉公司QUICKEN软件为美国13个州及加拿大的客户提供金融管理和预算等财务问题。国内在财务管理方面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金蝶公司。然而,在手机理财软件方面做的很突出的还没有,本软件是针对个人用户的一款Android软件,主要对个人理财收入、支出做一个记录和统计,可以对用户的收入、支出记录做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的管理,本软件该具备以下功能: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目录 一、建立地表观测站的目的 (2) 二、建立地表观测站的目的 (2) 三、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2) 3.1设站地区地质采矿概况 (2) 3.2地表移动参数 (2) 四、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3) 4.1 观测站设计原则 (3) 4.2观测线长度、位置的确定 (3) 4.3确定观测点间距、测点编号 (4) 4.4控制点、观测点的构造及埋设方法设计 (7) 五、观测站成果整理方法 (10) 六、移动和变形计算 (10) 七、绘图工作 (12) 八、观测成果整理 (12) 九、观测站经费估算 (12)

某矿6200工作面西部、西南部有后鲍店村、中鲍店村。为研究地下开采对村庄的影响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参数,拟在该矿6200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观测,通过观测获得地表移动动态参数和角值参数,同时,监测地下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建立地表观测站的目的 1、由于国内外对重复采动下的地表移动变形及对外建筑物的影响和破坏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所以本项目通过地表移动的观测研究,探寻重复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变形的规律,对本矿区重复开采沉陷问题起到现实的指导意义。 2、综合分析观测资料,求取地表变形的角量参数及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 3、用实测的移动变形参数进行建筑物、铁路和水体下的保护煤柱设计,有效地减少铁路、建筑物、水体下压煤量,并可以合理确定综采工作面的尺寸,提高煤炭采出率。 4、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采矿纠纷,可进行提前预测和防护措施,有利于保护人身、财产安全。 三、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3.1设站地区地质采矿概况 6200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东北部,是该采区设计开采2层煤的第一个工作面,北部、东部分别为3煤的一采区1308、1310、1312采空区和二采区2310、2311、2312采空区及未开采区域,南部、西部尚未开采。6200工作面基本沿走向布置,为刀把型,走向长为623~820m,倾斜宽为46~129m,煤层厚度0.70~1.33 m,平均1.10m,煤层倾角4~19/6°,第四系平均厚度196.16m。工作面标高为-233~-303m。2煤与下伏3煤的层间距一般为21m。6200工作面上方地表地势平坦,标高为43m左右,冻土深度0.4m。 3.2地表移动参数 根据现场实测,求得本区域实测地表移动参数为:走向移动角δ=750,上山移动角γ=750,下山移动角β=750-0.6α,表土移动角φ=450,充分采动角ψ1=ψ2=ψ3=550,最下沉角θ=900-0.5α

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探析

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界面设计探析 随着智能手机上移动应用的流行和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而怎样设计出有良好体验感和较高可用性的移动应用成了进行界面设计需要研究的问题。分析研究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的使用特性对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的设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智能手机上的应用使用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进行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一些设计要点,以达到提升其可用性和体验感的作用。 标签: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体验感设计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急速提升,手持移动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及起来,特别是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几乎人手必备的产品。人们早已不局限于守着电脑来满足某项需求,通过智能手机中的APP移动应用,人们就可以获取或者发布信息,实现听音乐、购物、导航等功能需求。很明显,移动应用的内容和互动方式越来越丰富和复杂,它的普及和流行也无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促进了APP移动应用程序的流行和发展。然而,移动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显露出许多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早期的移动应用中通常直接将较为成熟的桌面应用直接套用与移动终端上。不可否认,这样做可以让桌面应用的成熟用户较为轻松、快速的使用移动应用。但缺陷在于,没有考虑到移动应用特有的交互方式和交互环境,导致可用性不高。很显然,智能手机上的移动应用和PC端的应用产品相比,有其特有的使用特性。只有充分了解移动端应用的使用特性,才能为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二、移动应用的使用特性 1.使用场景 与PC端的使用不同,智能手机的使用场景较为多变,几乎不受限制。使用场所可以是室内或户外也可以是私人空间或公共场所,例如家、办公大楼、餐厅或地铁等。还可以以站着、坐着或躺着等姿态使用。正因为这样复杂、多变的使用场景,一些问题则不得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例如用户在公共场所使用移动应用时,私密性的保证;用户的使用场景发生变化时,使用的便利性和使用过程中断的可能性等。 2.硬件条件 近年来,为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和提升体验感,智能手机的屏幕逐渐变大,“大屏幕”已经成为现代智能手机的一大卖点。虽然智能手机屏幕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但与电脑屏幕相比,仍是相差甚远。同时,在复杂多变的使用场景中用户往往使用单手操作,与电脑的操作相比,控制精度较低,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性

五沟煤矿1013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五沟煤矿1013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安徽理工大学 五沟煤矿 2008年4月

前言 为了获得五沟煤矿1013工作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五沟煤矿决定建立1013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工作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1013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关系; (2)获得厚松散层、综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 (3)确定首采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角量参数、动态参数和预计参数。 通过对首采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五沟煤矿保护煤柱留设、征地、迁村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厚松散层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国“三下”采煤技术。 1 1013首采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1013工作面倾向长1000m,走向宽150m,面积约15万m2,平均采深为385m,平均倾角10o,该工作面10煤层厚度在0~5.5m之间,平均3.1m。采用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本工作面掘进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本区有“四含”水,其中四含岩性复杂,泥质含量高,渗透性差,补给条件较差,直接覆盖在煤系地层之上,而与上覆一、二、三含水层无直接水力联系。该工作面老顶为泥岩、粉细砂岩,岩性和厚度变化大。直接顶工作面外段为中厚层灰白色中、细粒砂岩,厚度为6.4~10m;中段为灰色~浅灰色粉砂岩,一般厚度为3.7m;里段直接顶板则为深灰色~灰黑色块状泥岩,含炭质,厚度为2.5m。直接底板岩性变化不大,岩性为粉、细砂岩或粉细砂岩互层。上部松散层厚度为270m左右。

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尺寸规范

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画布尺寸设计多大(特别是Android)、图标和字体大小怎么定、需要设计多套设计稿么、如何切图以配合开发的实现? 本篇将结合iOS和android官方的设计规范、搜集的资料以及工作中的摸索,来分享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中的尺寸规范等问题,希望能给移动端的新手设计师些许指引。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一、android篇 1、android分辨率 屏幕尺寸 指实际的物理尺寸,为屏幕对角线的测量。 为了简单起见,Android把实际屏幕尺寸分为四个广义的大小:小,正常,大,特大。 像素(PX) 代表屏幕上一个物理的像素点代表屏幕上一个物理的像素点。 屏幕密度 为解决Android设备碎片化,引入一个概念DP,也就是密度。指在一定尺寸的物理屏幕上显示像素的数量,通常指分辨率。为了简单起见,Android把屏幕密度分为了四个广义的大小:低(120dpi)、中(160dpi)、高(240dpi)和超高(320dpi)像素= DP * (DPI / 160 ) 例如,在一个240dpi的屏幕里,1DP等于1.5PX。 于设计来说,选取一个合适的尺寸作为正常大小和中等屏幕密度(尺寸的选取依据打算适配的硬件,建议参考现主流硬件分辨率),然后向下和向上做小、大、特大和低、高、超高的尺寸与密度。 典型的设计尺寸 ? 320dp:一个普通的手机屏幕(240X320,320×480,480X800) ? 480dp:一个中间平板电脑像(480×800) ? 600dp:7寸平板电脑(600×1024) ? 720dp:10寸平板电脑(720×1280,800×1280) Android SDK模拟机的尺寸 屏幕大小低密度(120)ldpx 中等密度(160)mdpi 高密度(240)hdpi 超高密度(320) xhdpi 小屏 幕 QVGA(240×320)480×640 普通屏幕WQVGA400(240X400) WQVGA432(240×432) HVGA(320×480) WVGA800(480×800) WVGA854(480×854)600×1024 640×960 大屏幕WVGA800 *(480X800) WVGA854 *(480X854) WVGA800 *(480×800)WVGA854 *(480×854)600×1024 超大屏幕1024×600 1024×768 1280×768WXGA (1280×800) 1536×1152 1920×1152 1920×1200 2048×1536 2560×1600 注意,ppi、dpi 是密度单位,不是度量单位: * ppi (pixels per inch):图像分辨率(在图像中,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数目)* dpi (dots per inch):打印分辨率(每英寸所能打印的点数,即打印精度)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作业 一、设站目的: 某矿6200工作面西部、西南部有后鲍店村、中鲍店村。为研究地下开采对村庄的影响及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和参数,拟在该矿6200工作面设置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地表移动观测,通过观测获得地表移动动态参数和角值参数,同时,监测地下开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设站地区地质采矿概况: 6200工作面位于六采区东北部,是该采区设计开采2层煤的第一个工作面,北部、东部分别为3煤的一采区1308、1310、1312采空区和二采区2310、2311、2312采空区及未开采区域,南部、西部尚未开采。6200工作面基本沿走向布置,为刀把型,倾向长为623~820m,走向宽为46~129m,煤层厚度~ m,平均,煤层倾角4~19/6°,第四系平均厚度。工作面标高为-233~-303m。2煤与下伏3煤的层间距一般为21m。 6200工作面上方地表地势平坦,标高为43m左右,冻土深度。 三、地表移动参数: 根据现场实测,求得本区域实测地表移动参数为: 走向移动角δ=750,上山移动角γ=750,下山移动角β=α,表土移动角φ=450,充分采动角ψ1=ψ2=ψ3=550,最下沉角θ=α 平均采深 H=(-233-303)=-268m,煤层平均倾角α

四、地表移动观测线位置、长度确定: 采空区走向长度超过~0H (0H 为平均采深),地表走向方向达到 充分采动;倾向方向小于~0H ,地表倾向方向为非充分采动。 1、走向观测线位置确定: 由于倾向充分采动,走向观测线由最大下沉角θ=α或充分采动角ψ1=ψ2=550确定 2、全走向观测线长度确定: m 439)cot()2(H cot 2AB 0=+?--+=l h h δδ? l 为走向工作面长度,m 3、倾向观测线位置确定: 由于走向非充分采动,倾斜主断面位于采空区中央 4、半倾向观测线长度确定: 384cos 2 L )cot(h cot h CD 1=+?--+=αββ?)(H 五、确定观测点间距、测点编号: 根据国内对开采沉陷的大量研究,一般根据开采深度确定观测点密度,该矿区平均采深在200~300m ,所以观测点间距为20m 。 在倾斜观测线上自下山向上山方向顺序增加,分别为B0-B19,在走向观测线上按工作面推进方向顺序增加,分别为A0-A11。

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尺寸设置及规范

【总结】移动应用界面设计的尺寸设置及规范 时间2014-05-04 15:15:07 青溪·札记 原文appdesign-sizesetting/ 主题用户界面设计移动应用 刚接触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最先跳入脑海的疑问是:画布尺寸设计多大(特别是Android)、图标和字体大小怎么定、需要设计多套设计稿么、如何切图以配合开发的实现? 本篇将结合iOS和android官方的设计规范、搜集的资料以及工作中的摸索,来分享移动应用界面设计中的尺寸规范等问题,希望能给移动端的新手设计师些许指引。若有不当之处,欢迎斧正。 一、android篇 1、android分辨率 Android的多分辨率,一向是设计师和开发者非常头疼的事儿。尽管如此,对于多分辨造成的复杂问题,也是大家要优先解决的。Android支持多种不同的dpi 模式:ldpi 、mdpi 、hdpi 、xhdpi 、xxhdpi 、xxxhdpi 注意,ppi、dpi 是密度单位,不是度量单位: * ppi (pixels per inch):图像分辨率(在图像中,每英寸所包含的像素数目) * dpi (dots per inch):打印分辨率(每英寸所能打印的点数,即打印精度) dpi主要应用于输出,重点是打印设备上;ppi对于设计师应该比较熟悉,photoshop画布的分辨率常设置为72像素/英寸,这个单位其实就是ppi 。尽管概念不同,但是对于移动设备的显示屏,可以看作ppi=dpi 。 ppi的运算方式是:PPI = √(长度像素数2 + 宽度像素数2) / 屏幕对角线英寸数。即:长、宽各自平方之和的开方,再除以屏幕对角线的英寸数。 以iphone5为例,其ppi=√(1136px2 + 640px2)/4 in=326ppi(视网膜Retina屏) 对于android手机,一个不确切的分法是,720 x 1280 的手机很可能接近 320 dpi (xhdpi模式),480 x 800 的手机很可能接近 240 dpi (hdpi模式),而320 x 480 的手机则很接近 160 dpi(mdpi模式)。

简单谈谈移动应用的设计

简单谈谈移动应用的设计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进一步风靡,推动了移动应用设计转身跻身于时代潮流之中。一段时间的App运营经历,简单谈谈移动应用的设计。 移动应用的设计质量影响着内容提供方的竞争实力,尽管看起来移动操作系统的竞争还未得出胜败,但客观地看,某些操作系统因为具有独特的用户体验感,已经逐个占领市场,一旦时机成熟必定拿下市场。 不同的操作系统对移动应用的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和约束,但中心概念不离开两点:品牌表达和客户体验。尤其是后者尤为重要,所以在移动应用设计行业内部,设计师要懂得借鉴、参考其他终端的交互设计,开发出真正能吸引用户移动应用。今天就简单说说重点: 现代社会有很多的用户体验设计咨询公司,专门针对网站、桌面系统和移动应用设计的项目提供服务。下面就介绍一下当前所有移动操作系统下典型的设计模式,这些系统下典型应用的界面设计在这里我分了十大类 1.导航设计模式: 主要导航和次要导航模式 主要导航模式也包含多种样式: 跳板式(这种导航对操作系统并没有特殊要求,在各种设备上都有良好表现。它有时也被称为“快速启动板”Launchpad。跳板式导航的特征是登陆界面中的菜单选项就是进入各个应用的起点。实现在运用最广泛的登录界面形式,跳板式导航可以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能够在先是菜单选项的同时显示用户个人资料,通常会提供自定义功能,允许用户改变跳板式导航的布局,不一定非要拘泥于网格布局,可以成比例地放大某些选项,以彰显其重要性)、列表菜单式 与跳板式导航有一个共同点:每个菜单项都是进入应用各项功能的入口点。列表菜单式导航变化形势非常多,一般分为三种:个性化列表菜单(Personalized List Menu)、分组列表(Grouped List)、增强列表(Enhanced List)等、选项卡菜单式、陈列馆式、仪表式、隐喻式、超级菜单式 2.表单设计: 通过表单实现良好的布局和内容输入 3.表格和列表的设计: 通过表格和表单简明扼要地显示最重要的信息 4.搜索、分类和过滤: 通过这些功能地易用性增强用户的主动性

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

旬邑县宋家沟煤矿 xunyixiansongjiagoumeikuang 2026综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 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地测科 编制日期: 2013.06.01

前言 为了获得2026综采工作面最可靠的地表移动参数,掌握该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移动规律,我矿决定建立2026综采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进行该工作面地表移动的观测和研究工作。 2026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掌握地质采矿条件与地表移动的变形关系; 2、获得综采条件下地表移动与变形的分布规律; 通过对2026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的研究,为我矿保护煤柱的留设和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等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探求地表移动规律,丰富和发展我矿采煤技术。

2026综采工作面地表移动 观测站设计方案 一、2026工作面地质采矿条件 2026工作面走向长度为1110米,倾向宽150米,面积约16.65万㎡,平均采深为227米,工作面平均倾角12°,该工作面4-2煤层厚度在2.4-3.0米之间,平均2.7米,采用走向长壁垮落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本工作面掘进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顶底板均为泥岩、粉砂岩,隔水性能好;该工作面老顶为粉砂岩或砾岩,厚度为5.75-75米,该层非常坚硬;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厚度为1.46-6.67米,直接底为细砂岩、砂质泥岩,岩性变化不大,厚度约2.47米,具有膨胀性,上部松散层厚度约为145米。 二、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设计 1、观测站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观测资料,在观测站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观测线应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剖面上; (2)观测线在观测期间不受临近开采的影响; (3)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范围; (4)根据开采深度和设站目的,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 (5)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以外,埋设要牢固。 2、角量参数的选定 由于该观测站为我矿第一个观测站,角度参数的选定只能参照我矿采矿条

岩层及地表移动的各种参数

岩层及地表移动的各种参数(08-12-2修订) 通过地表移动观测确定地表移动参数: 边界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边界点(下沉值为10mm)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考虑松散层时,还要根据松散层移动角确定。 移动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三个临界变形值中最外边的一个临界变形值点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考虑松散层时,还要根据松散层移动角确定。 三个临界变形值为:倾斜变形3mm/m;水平变形2mm/m;曲率变形0.2mm/m2。 裂缝角:在充分采动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内最外侧的地表裂缝至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水平线在煤柱一侧的夹角。 充分采动角: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平地边缘点至采空区边界连线与煤层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以上各角又都分为上山、下山和走向三角。 最大下沉角:非充分采动时,地表移动盆地中心区的最大下沉点至采空区中心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在下山方向的夹角。充分采动

时,在松散层不厚情况下,可依据上下山充分采动角作两直线,其交点至采空区中点连线与水平线在下山一侧的夹角。 开采影响传播角:充分采动时,倾向主断面上地表最大下沉值与该点水平移动值的比值的反正切值。 关于最大下沉角和开采影响传播角,有些书和文章不加区分,其实从以上《规程》中的定义来看,一个通过作图得到,一个通过计算得到,二者从数值上是很可能不同的。 地表移动计算参数: 下沉系数:充分采动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与煤层法线采厚在铅垂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 水平移动系数:充分采动时,走向主断面上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与地表最大下沉值的比值。 主要影响角正切:走向主断面上走向边界采深与其主要影响半径之比。在概率积分法预计时,不用边界角、移动角和裂缝角作为预计参数而一般采用主要影响角正切作为预计参数。 注意:主要影响角与下山移动角是不同的概念。 拐点偏距:下沉曲线的几何拐点与煤壁在水平方向上的偏离距离(偏向采空区)。 对于以上计算参数,《规程》给出了根据地表移动观测站数据计算的方法。对于缺少实际观测资料的矿区,可采用覆岩综合评价系数P及地质、开采技术条件来确定地表移动计算参数(见《规程》)。《规程》还给出了煤层群条件下,如果下层煤开采的影

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创意策略的成功之处

中国移动动感地带的营销成功策略"动感地带"在营销上作了很有意义的探索,是通信业品牌经营和竞争的一个典范。 第一,"动感地带"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所做的一个全新的定位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营销很讲究市场定位的问题,可能同一个产品,比如铃声下载对成年人可以服务,对青少年同样可以服务。但是,当把不同的产品作为一个组合去重新定位,就赋予它一个全新的意义,事实上就变成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在市场营销中有一句话,叫作"分类就是市场",也就是把消费者重新做一个分类,就可能是一个全新的市场。"动感地带"实际上是从年龄上对消费者进行区分,这种年龄上的区分,在很多产品当中也许不一定很典型,但是在通信产品上却找到了非常典型的市场。 第二,"动感地带"这个品牌还是"体验经济"的经典个案。现代经济中,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需求。所谓体验经济就是一种消费过程当中难忘的回忆,体验。产品可能还是那些产品,但是它被赋予了新的文化,赋予了新的概念,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物质产品时,实际上体验出了一些他自己内心当中的东西。比如"动感地带"的品牌特性是"时尚,好玩,探索",这已经让青少年心中增加了很多新的体验。所以,"动感地带"这个品牌的推出,适应了第四代经济的特点。互联网其实就应该是体验经济的一个区域,但现在的互联网经济中,体验经济的品牌塑造还不多见,应当加强。 第三,"动感地带"在高科技领域的品牌传播上,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方式。"动感地带"借助代言人,借助与品牌内涵相关的文化活动,借助与品牌内涵相关的产业结盟来推广品牌。动感地带本身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让人能够处处从生活当中感受到"动感地带"这一品牌的影响力。这种转播是一种全方位的传播,在市场传播当中也创造了一个典范。 第四,"动感地带"是直效行销的成功案例。所谓DM(直效行销)就是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播媒介来跟消费者或者是跟用户直接传递信息。这种方式在现代科技通信手段发达的情况下,其实已经具备了现实可行性。DM这种方式在国外非常流行,通过DM销售的比例能够占到30%以上。"动感地带"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影响消费者,在亚洲直效行销大会获奖,从直效行销的角度讲,是一个比较好的案例。

移动界面设计分析

移动界面设计分析 随着信息化的来临,产品自身的信息化属性也越来越健全,根据人们日常的需要,设计师们在产品的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到人机的交互。科技的日益进步促成了计算机的发展,可以遥控停车的全自动汽车、可以远程控制开关的家用电器等,这些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手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个人电子产品的终端,集娱乐、资讯、生活于一体,其终端性质决定了手机在人机交互界面上更加功能集成化、人性化、趣味化等。随着电子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的功能也得到了迅速拓展,通讯功能不再是其唯一的重要功能,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融合,手机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交互界面也更加多样化。针对移动应用的界面设计也已成为人机交互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移动界面指的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呈现的用户能够体验到的图形形态,主要表现为移动应用平台。而由于移动设备的便携性,置不固定性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无线网络的低带宽,高延迟等诸多的限制,使得移动界面设计又存在着自己的特点。 首先,先谈谈移动界面存在的许多限制和特点吧。 1.资源相对匮乏 由于受到成本,能耗以及移动性的要求,移动设备往往计算能力比较差存储容量较小,显示屏幕小,分辨率低。例如,一般网站的默认分辨率可达1024*768,而手机的显示分辨率也不过320*240因此,手机只有通过设计专门的浏览器才能直接访问一般的网站。其次,移动界面比桌面系统的用户界面更加简单。桌面系统用户界面采用的一般是并行展示各种选择可以在一个大小可调的屏幕中同时显示出来,而在移动界面中,用户需要逐屏逐页寻找合适的选择,当选择过多,就会给用户带来不便,从而引发用户不满意。因此,移动界面设计的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有效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提供的选择必须根据重要性排列。 2.移动设备的种类繁多 由于移动设备的种类极其繁多,软硬件平台规范各不相同,互相之间的兼容性不是太好,其计算能力、储存能力以及声音效果等也千差万别,使得在开发移动应用时很多情况下需要专门针对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