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手抄报_历史手抄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手抄报_历史手抄报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思想解放新思潮。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题

百家争鸣 一、单项选择题 1.孔子思想中主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马夫属“圉”,为最下等级之人。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主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3.右图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B.启发式教学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 4.《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这段材料说明孔子() ①既重视“仁”,又强调“礼”②认为“仁”和“礼”是相辅 相成、不可分割的③认为“仁”和“礼”是相互矛盾的,两 难选择④主“礼”“仁”并行,相互制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冉求胆小怕事,遇事畏缩,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抓紧,要 立即去做;仲由敢作敢为,但做事鲁莽,孔子就教导他凡事要冷静,请教父兄后再去做。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A.有教无类 B.温故知新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6.某人到崂山旅游,看到岩石上刻有《道德经》。石刻上会出现的容是( )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C.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 7.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出自《道德经》)。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A.唯物论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 D.民本思想 8.“明礼义以化之,起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重视礼仪教化 B.主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 9.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以下评论正确的有() ①战国时期,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壮大,这是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②“兼爱”“非攻”反映了劳动人民希望平等相处、过安定生活的要求③“尚力”“节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④因其阶级立场的局限,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荀子认为“天行有常”,主“制天命而用之”。下列人物的思想与其对立的是() A.墨子 B.庄子 C.孟子 D.非 11.“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复习提纲)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原因、条件):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上,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小农经济出现;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纷争,士大夫阶层崛起; ③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原来属于社会低层的“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④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了私人讲学。 这样,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主要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即“诸子百家”。诸子百家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影响 ★儒家学派 (一)孔子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时代背景: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与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鲁国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①春秋末年,社会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诸侯争霸、兼并的战争频繁,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 ②思想意识和文化上,“学在官府”的局面逐渐被打破。 ③同时,儒家学派诞生于鲁国,也与鲁国特定的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春秋时期,鲁国在文化上仍旧保留着最多的周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对孔子有很大影响,为他创立儒学提供了条件。孔子把西周以来的礼乐文化思想,改造成为以“仁”为核心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从而创立了儒家学派。 2、孔子的思想主张 (1)哲学方面①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对“鬼神”的态度: (2)政治方面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3)教育方面①思想上:“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②实践上: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教育对象范围。逐渐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3、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二)孟子 (1)孟子的思想主张:政治思想――①“仁政”学说(核心);②重民思想:“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论;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2)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 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 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做端午节手抄报

做端午节手抄报 做端午节的手抄报一次考试时候没有考试而是在家里玩基本上每次我们班都是全级第一我们班那些坏学生好学生无论如何都是拼尽全力的学习各种活动我们也都是团结起来就算是只有一次小小的广播体操比赛永胜老师也扯着喉咙为我们喊着 1234。5678。这我一直都记得。但是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志伟我们班都叫他杨主任话说我们班里面还是我最低的但是志伟也非常关心我可是我却是不领好意每星期都请假为了请假还跟他吵了一架但是他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看着我我根本不知道就如何是好他总是一脸慈祥温和的笑脸每天晚上查完寝室后在冒着寒风骑着电车回端午节端午节的来源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但有例外东吴一带的端午节历来不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吴越地区以龙舟竞渡在此日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更是早

于春秋很久。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史记·屈原贾生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学案

考点2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经济因素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迅速发 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因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 的各种方案 文化因素 “私学勃兴”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 阶级关系因素“士”的地位上升,代表本阶层和政治派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 学术环境 宽松 在缺少绝对权威和政治控制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不受束缚和制约 2.特点 流派众多,著书立说,提出不同治国济世主张;各派别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实质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4.影响 (1)“百家争鸣”为封建社会提供了多种思想范式。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

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如中庸(“过犹不及”)、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重亲情等。 (3)“百家争鸣”对后代文化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道德经》《论语》《韩非子》等经典著作滋养着一代代中国人,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 二、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及其主张和评价

【图示历史】数字法记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考向一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观点的相同之处 1.三者的思想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从三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2.三者都以“仁”为思想核心 孟子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荀子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这些都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三者都提出民本思想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则看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4.三者都对人性进行了研究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大全 [导语]清明祭拜早,纸钱坟前烧;怀念先人恩,哀痛泪淋淋;杯酒地上洒,天堂平安行;愿长眠者安息,身边人健康。以下是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2021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篇二]关于清明节的手抄报内容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

分类垃圾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垃圾分类手抄报带黑白线条版本可编辑/可打印/word

什么是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 可回收资源 主要包括:1.纸类:未严重玷污的文字用纸、包装用纸和其他纸制品等。如报纸、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片、纸盒等;2.塑料:废容器塑料、包装塑料等塑料制品。比如各种塑料袋、塑料瓶、泡沫塑料、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硬塑料等;3.金属:各种类别的废金属物品。如易拉罐、铁皮罐头盒、铅皮牙膏皮、废电池等;4.玻璃:有色和无色废玻璃制品;5.织物:旧纺织衣物和纺织制品。不可回收物指除可回收垃圾之外的垃圾,常见的有在自然条件下易分解的垃圾,如果皮、菜叶、剩菜剩饭、花草树枝树叶等。 垃圾分类的好处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50%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废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第1—2课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1—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1、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yi)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B.爱惜民力C.“克己复礼”D、“仁义”和“王道” 2、“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C.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D.有利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 3、孔子曾用“而立”“不感”“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C.40岁、50岁D.50岁、60岁 4、以下四种政府孔子认为哪一个是最好的? A.人民只知道政府的存在,但不知道它做了什么事情B.政府的执政得到广大人民的赞扬 C.政府充满威严,人民因为对它畏惧而安分D.被人民轻视、打心眼里瞧不起的政府 5、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强调“大一统”B.推崇法的作用C.主张顺应自然D.相信天人感应 6“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A.孔子“仁”和“礼”的学说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 C.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7、2009年4月25日,第十九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山东举行。开幕式上由10部巨型“书”拼接而成的背景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下列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现实意义的是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议论政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9.以下对“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家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各家之长 B.“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墨家思想成为显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10.“视人之国若视己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11.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聚在一起进行辩论,根据下列三段文字排列的先后顺序判断,参加了这次辩论的学派依次是①“兼相爱、交相利”②“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③“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A.墨家、儒家、法家 B.墨家、法家、道家 C.墨家、道家、法家 D.墨家、法家、儒家 12.孟子认为:“……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①这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③客观地反映了战争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④站在平民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①③ 1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合作探究】(2013年江苏高考21题) 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材料二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中国的汉字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阶段,至今普遍使用楷书,但仍未完全定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欢迎阅读参考! 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1 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2 三年级的汉字手抄报简单又漂亮3 每当我坐在窗前默默地看书时,常常会为了面前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那一个个方块字多像 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时而让你哭笑不得,时而让你陶醉不已,时而又把你带入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 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一百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历代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揭开汉字起源 之谜。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文献上有多种说法,但不论是哪种,都能表现出中国文字独有的魅力。 在书法家的笔下,汉字经历了由隶、草至行楷的由繁趋简的演变。在这其中,更能彰显汉字 无穷无尽的变化,或顶天立地,或方正端庄,或奔放如马,或流畅如溪。有时,像一座山顶天立地;有时,像一朵艳丽的鲜花悄然开放;有时,像一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腾;还有时,像一条清澈的`溪流,流进我的眼睛,流入我的心房,渲染我的情绪,在他们笔下,行书自然流畅,正楷仪态端庄,篆书和隶书,充满了古老的气息,草书则奔放大方,好似凤舞龙翔……令人流连忘返,浮想联翩。 在古今作家的眼中,就更能感受到中国文字又是何等的精妙。它令人猜不透,却有人为之而 痴狂,为之而沉醉,而它似乎也很宽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如既往的纵容她们,娇惯她们。于是,一篇篇流传至今的古诗词横空出世了。刹那间,我穿越时空,来到苏轼那儿,他眉头紧锁,遥望着天空中的明月,月亮在蓝丝绒般的天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哦,是那是圆圆的月亮勾起了他的相思之情。我也把冰心的《小桔灯》挂在了床前。接着,我又来到了鲁迅那儿,狂人日记啊!一篇《狂人日记》让他成了中国白话史上的一位奠基人,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他笑着给我写了一行字:与孙丽丹共勉。我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横空出世,天马行空的创意,它们在文字领域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雕刻家的手中,中国文字又具有何等令人赞叹不已的风韵。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矫若惊鸿,千变万化,令人惊叹不已。想象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钟情于那让我赖以思维和交往的中国汉字,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啊!我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怕是再没有敢与它比肩的文化了。 面对科学家的研究,中国汉字更是以其瑰丽雄健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是电脑接 受了文字,而并非电脑改变了文字。在科学攀向高峰所出现的复杂思维状态中,古老的中国文字却焕发出了青春,轻而易举的用原有的词汇构成新的概念和术语。在世界的文字之林中,中国的文字魅力的确是异乎寻常的,它用一个个方块字培育了五千年古老的文化,维系了一个统一大国的存在,不管这块东方的土地上有多少种不同的语言,讲着多少互相听不懂的方言,这汉字却成了交响乐队的总指挥! 像夏夜美丽的星空,轻轻划过天际的流星,似乎轻易就能让别人所喜爱——她完美的无法挑剔,她优秀的无法取代!她魅力四射,风韵无穷!她是民族的瑰宝,国家的国粹! 中国汉字我爱你!

WORD小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智汇 专业文档 智汇 专业文档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影戏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剪纸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起源及归宿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起源及归宿 首先什么是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指东周周平王在各个诸侯国的帮助下建立西周朝开始,一直到秦国灭掉齐国统一六国为止这500年的时间(前770年-前221年)里,因为周王室的衰微,各个诸侯争相称王称霸,各国战事频发的时期叫做春秋战国。再来看什么叫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在这段王室衰微各诸侯争霸是文化上的一种现象,各个学派的知识分子涌现,并且各流派争芳斗艳。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春秋战国独有的学术方面的现象,向前推周、商、夏至三皇五帝没有出现过相似的文化繁荣,向后推至清代末年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多本土学术流派共同繁盛的局面。那么为什么百家争鸣的局面单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春秋战国的环境开始分析,东周的开始周平王复国考的就是各大诸侯的支持,为什么诸侯要帮助周平王复国而不是开始混战夺得周王室的权利呢,那是因为当时人们所接受的思想是宗法制为主体的,这种宗法制从周公始,历经周代多位天子已经趋于完善是当时人们接受的主流的也是唯一的道德标准,父业子继一切的权力分配是按照血缘的关系来定的,几乎阶级是固化的,王、诸侯、士、平民、奴隶的地位是一直不变的,所以没有别的道德体系所支持的各诸侯只能遵从了宗法制,但是这时的诸侯的权力已经高于周王室的确是事实。这时各诸侯国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的不对等,使得宗法制之下的君臣关系出现矛盾,待到时机成熟便开始称王但是称王称霸需要自己的国家要比其他国家强大,就会促使生产力的提升,这种提升所需要的条件不仅是科技的进步还需要社会体制的改革来适应生产力,而原本诸侯国称王也是需要打破宗法制这套制度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社会道德价值标准来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这种时候各国就开始重视人才了,于是使得原本在社会中下层有才华和思想的平民和士有机会通过到各国从政来提高自己的阶级(在宗法制中的阶级是通过血缘固定死了的)于是文人学士纷纷建立自己的学派思想交流碰撞,都想寻求一种新的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当然诸子百家不仅在文化思想上推动着变革,起初推动百家争鸣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也因为思想交流解放进一步促进生产力提高。 既然百家争鸣的起始是源于政治需求,文化需求,那在这诸子百家中又是怎么影响着当时的人们。当然高中历史课本上讲的已经很多了。但是我有着自己的一些对于诸子百家影响的看法,诸子百家起于乱世,按道理来说他们都是寻求为乱世国君提供一种富国强兵之策,一种优于宗法的新的体制,按理说每一次的变革都会破坏既得利益阶级的利益,那那些个学派的人为什么还能得到贵族的支持呢,因为生产力发展?不,原因可以从历史现象上去解读,就比如说当时的各国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欢迎阅读参考!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1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2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3 1、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赵鼎《寒食》 2、春空云淡禁烟中,冷落那堪客里逢。——朱孟德《西夏寒食遣兴》 3、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薛昭蕴《喜迁莺·清明节》 5、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云表《寒食诗》 7、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8、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9、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杨万里《寒食上冢》 10、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11、肠漫回,隔花时见,背面楚腰身。——吴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12、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13、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沈佺期《寒食》 14、闻道山阴会,仍为火忌辰。——胡皓《和宋之问寒食题临江驿》 15、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阳春四月,我们又迎来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当我站

在烈士墓前,耳边久久回荡着那庄严的国歌声,就不禁回想起解放前那段战火弥漫、血流成河的日子。无数革命先烈在国家危难之际,在人民受难之时,挺身而出,他们为了国家的兴旺,人民的幸福,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同敌人进行搏斗,他们为新中国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让新中国迎来胜利。革命先烈为此作出了多大的`牺牲啊!可是,今天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记得这些革命先烈呢?我们沉浸在自身的快乐中,可又有谁知道是革命先烈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不应该,更没有理由去忘记这些革命先烈的伟绩。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向前进吧! 同学们,我们幸运地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我们有这样幸福的生活靠的是谁?难道不是那千千万万,可亲可敬的先烈吗?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感谢老师,无私地传授给我们知识,让我们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感谢他们,在我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而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身为革命事业的下一代继承人,应该更加感谢革命先烈。是他们,造就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有责任为国家的建设尽微薄之力,为万里长城添砖加瓦,让它在风雨中永远屹立不倒!我希望,每个同龄人都不能忘了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不能再浪费青春时光,要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当中去,让祖国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让中国巨龙永远腾飞在辽阔的天空下! 【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简单又漂亮】相关文章: 1.缅怀先烈手抄报边框简单又漂亮 2.简单的缅怀先烈手抄报图片 3.缅怀先烈的手抄报图片简单 4.2020年缅怀先烈手抄报的图片 5.高中缅怀先烈手抄报图片 6.2020缅怀先烈的手抄报图片 7.缅怀先烈的手抄报图片一等奖 8.缅怀先烈手抄报图片 9.关于缅怀先烈手抄报图片及内容

语文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五年级

语文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五年级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语文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五年级》的内容,具体内容:做语文手抄报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简单又漂亮的五年级语文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简单又漂亮的五年级语文手抄报图片欣赏图一图... 做语文手抄报也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方法。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简单又漂亮的五年级语文手抄报图片及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简单又漂亮的五年级语文手抄报图片欣赏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资料1:危在旦夕 太史慈是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将领,他年轻的时候就武艺高强,很有心计,远近闻名。当时大名士北海相孔融听说了太史慈这个年轻人,对他非常欣赏,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结交,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向他的母亲赠送了丰厚的礼物。这让太史慈的母亲非常感动。

当时还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这个地方,结果被黄巾军管亥包围,情势十分危急。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便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你和孔融并不认识,但是他在你走后,派人非常周到地照顾我的生活。今天他被敌军围困,你应该赶紧去救他啊!" 太史慈赶到都昌城下,趁夜间找机会进入城内,拜见孔融。孔融便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搬救兵。太史慈来到平原,对刘备说:"我与孔融非亲非故,但都是讲道德仁义的人。今管亥暴乱,孔融被围,危在旦夕。您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因此孔融让我冒着生命危险突出重围向您求救。"刘备闻言,恭敬地回答:"孔融知道这人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吗?太看得起我了。"刘备于是立即调遣精兵三千跟随太史慈驰救都昌,黄巾军听说有救兵前来,便四散而去。 成语"危在旦夕"本意是指危险就在早晚之间;后来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情况十分紧急。旦夕,早晨到晚上。 2:好句好段摘抄 1) 我想,他们每个人都对同一事物同一个词抱于不同态度,期待在不同人的内心也是千奇百怪的,无法用固定的词语替代。每个人都有期待的时候,但是期待的时间会有很不同。可能是一天一周一月几个月或者几年......更有甚者等到自己逝世的那天,都无法使期待的事情实现。 2) 在这些人身上,我们感受到太多太多对生命信仰的坚强守护对人生信念的勇敢追寻。《野性的呼唤》作者杰克伦敦对写作生涯的坚持;约翰克里斯朵夫对音乐的坚持;都助他们谱写了非凡的生命之曲......我们,让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异同点 战国诸子百家,儒道墨法最为声名显著,虽争鸣对立而实渊源流长。儒家鼻祖孔子,曾适周问礼于道家始祖老子;墨家出于儒家;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乃是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且韩非深受道家影响,《解老》《喻老》即是明证。四家虽渊源深厚,然亦经历了争鸣、结合、重组的对立与融合过程。 一、儒墨、道法四家的对立点与相同点。儒道墨法四家,就其对待“人”和“社会”而言,可以分为两类: 1、儒家和墨家,两家虽表现为对立,然墨家出于儒家,故“天志”之与“天命”,“兼爱”之于“仁”,何其相似!儒墨两家,均重视人与人之情感,表现为“以人为本”,关爱社会,只不过儒家是知识分子为统治者着想,希望恢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而墨家则是手工业者为下层劳动人民着想,建立一个“尚同”“尚贤”的小生产者的乐园。 2、道家与法家,法家与道家渊源密切,申不害、慎到,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深受道家影响。此两派虽然社会观炯然不同,然出发点却很一致:都是从自然主义出发,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目的是恢复“结绳而治”的“小国寡民”的氏族社会,其本质仍然是代表下层知识分子和劳动者;法家则从道家吸取了自然主义,从自然动物性的“恶”来定位人本性,制定了法、术、势三结合的一整套统驭之术,专门为上层统治者作独裁服务。 二、儒道墨法在汉代以后的整合。虽然儒家和墨家,道家与法家各有相同之处,然而,因为各自立足之本位不同,故自汉代始,不断整合。首先是汉初,吸取秦亡的教训,“法道合流”,用道家来包装法家,汉初黄老之术盛行,其本体曰“道生法”,是为“道法家”。然而,因为其各自代表的阶层利益不同,特别是汉武帝时,综合国力强盛,故这个联盟很快瓦解,因为统治者驭人则可,一切法“自然”则绝对不能。故此时,董仲舒应运而生,“阳儒阴法”外加阴阳,即以法家为骨骼、以儒家为血肉肌肤、以阴阳家为外衣装饰。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实际上是儒家和法家的有机结合,二者一拍即合,影响中国政治历史两千余年。而自汉代始,道家和墨家也开始相互融合,它们亦和阴阳家,特别是先秦神仙方术相结合,组建了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即以墨家的严密组织与纪律,与道家的精神有机结合,而笼罩以神仙方术阴阳五行。 个人观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何以自先秦严重对立而于汉代如此结合?从根本上说,儒家法家都是为统治者着想,道家和墨家均代表没落或下层知识分子,或劳动者的利益,各自所代表直接层利益一致。在先秦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明显带有区域性色彩,当是时,国家尚未统一,全国性的统一阶层亦尚未形成,故百家争鸣、互相攻讦。一俟统一与一统,则全国文化整合,阶级、阶层整合,故诸子百家之儒道墨法重新有机整合,瓦解构建、优势互补,也就不足为怪了。 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12级初教一班 姓名:徐林山学号:12371055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试题(历史)

1、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案 一、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二、基本知识点回顾与思考: 1、什么叫百家争鸣?(阅读第二课前言、阅读与思考)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条件?百家争鸣局面有何重要意义?(从对传统文化的奠基、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社会变革的推动思考)

材料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二、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请回答: 上述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老子倡导怎样的治国思想?具体含义是什么?历史上哪个朝代应用最为明显?怎样评价这种治国思想?

3、(孔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厩(马圈)焚。子退,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材料二、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以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檀弓下》材料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为政》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学而》材料五、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材料六、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请回答: ⑴据材料,概括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⑵材料一、二,体现了孔子的“仁”,据材料一、二分析其有何作用? ⑶材料四反映的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孟子思想)阅读思考: 材料一、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长治县二中张红星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其思想对中国回世影响深远,在世界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其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理论要求度高。 (2)教材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孔子和老子》与第二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由于这两课都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在时间上、内容上有链接性,所以作为复习课,这两课可并在一起复习学习,形成系统的学习体系,可以使学生系统的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校学生普遍学习基础薄弱,加之处在会考前的复习阶段,时间短,复习任务重。复习阶段,学生对重新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寻找既能提高复习效果,又能使学生对重新复习的知识不感到枯燥,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普遍对历史科知识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和探知欲,所以教学这节课内容要兼顾学生的趣味性、哲理性、探究性的综合运用,以此带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知道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思想主张。知识点要求牢固掌握,历史概念内涵要正确把握,特别要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2.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四、复习重点:诸子百家及其各自的思想主张。 五、复习难点:探究诸子百家思想的核心内涵和意义。 六、导学策略: 由现实生活中学生常见的问题入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引导学生依据学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或情境完成对本节课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引深探究,最后再从学习历史的情境回归现实。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 八、教学过程:(五个环节) 1、第一环节:教师展示问题,引发思维 (用多媒体展示案例) 最近咱们学校的学生公寓楼里脏乱差、浪费等问题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男生宿舍屡上红榜。尽管学校政教处屡屡通报批评,但一些宿舍的脏乱差现象和某些学生的浪费现象依然如故。请从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出解决办法。 儒家:_______法家:_______ 道家:_______墨家:_______ (这一环节问题在叫学生解答时,学生感觉难答。我及时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二环节学习。)

小学生手抄报我爱足球

巴西足球 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 战,整个城市空无一人,而赛场人山人海。巴西几乎人人都是 球迷,他们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当不上巴西总统 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巴西人认为,足球理应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他们把足球称为“大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 活的主流,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 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战,整个城市空无一人,而赛场人山人海。 运动的好处 1、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 之一。 2、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3、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 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 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 的正常进行。 4、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 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 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5.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 的机会. 足球明星 1、迪斯蒂法诺(1926年生,阿根廷-西 班牙,前锋)五十年代率领皇马神话般地连 续五次夺取欧洲冠军杯。 2、马拉多纳(1960年生,阿根廷,前锋或前卫) 为足球而生的一代球王。 3、贝利(1940年生,巴西,前锋)迄 今享誉最多的足球运动员,三届世界杯得主。 4、普斯卡什(1927年生,匈牙利, 内锋)五十年代战无不胜的无 冕之王匈牙利队的领军人物。 巴西足球 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战,整个城市空无一人,而赛场人山人海。巴西几乎人人都是球迷,他们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 当不上巴西总统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巴西人认为, 足球理应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他们把足球称为“大 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都有人踢球。

春秋战国时期(第二课教案)培训资料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第2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与思想文化 【学习目标】 1. 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相继出现的史实。 2.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大背景下儒、墨、道、法各家的出现及其主张著,理解“百家争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 3.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观测、水利工程和传统医学等取得较大成就,感受我国早期科技发展的水平。 【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西周后期,随着周王室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地方上诸侯的实力越来越强。诸侯开始不听命于天子,维护周天子统治的国家制度崩坏,王室衰微。国家发展日益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我们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这节课,我们来一同学习这一时期社会的变革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新课讲授】 一、社会巨变 1. 讲述西周末年平王迁都的史实,学生理解周王权势下落的原因。西周末年,镐京被西北少数民族犬戎攻破,幽王被杀。新王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因为新的都城洛邑在原来都城的东边,历史上就把从公元前770年开始的这一个新的时期称为东周时期。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王直接管辖的地区缩小,财源、兵源大大的减少,趋于枯竭,再没有力量支持原有的威风与尊严。诸侯的势力却越来越强大。在这样的实力对比下,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开启了东周诸侯纷争的历史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 展示“春秋形势图”。讲述前后出现了“春秋五霸”。重点介绍第一个霸王齐桓公。他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改革,使齐国迅速富强了起来。同时,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用“攘夷”积极开展对外活

动,获得诸侯国的支持,增强齐国的号召力。“尊王攘夷”口号的提出是齐桓公成功的对外政策,也是他争霸的有力手段。 3. 战国形势图,讲述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经过春秋时期咄咄逼人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到春秋末期,诸侯国的数量由一百多个锐减到二十几个了。最后形成七个大国对峙的局面,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开始。 讲述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战争的不同,国时期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的一大特点是变争霸战争为兼并战争。原来国家弱小还可以苟延残喘,战国时期,弱小就意味着被消灭。因此,各国都开始推行变法改革,如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等。最后形成七个大国,学生记忆七国名称和位置。 4. 乱世中各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变法。主要介绍商鞅其人,商鞅原名卫鞅,是卫国国君后裔,到他这一代已经衰落了,他精通法家学说,在魏国不受重用的情况下,被小人迫害下逃到秦国,想在秦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商鞅的变法得到了当时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但是守旧群臣仍然反对商鞅变法,商鞅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道理舌战保守群臣。同时立信于秦国,为变法铺平了道路。 引导学生思考商鞅会采取什么变法措施。为解决将士、农民的后顾之忧,土地的归属问题自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秦国奖励耕织和军功,人们生产、战斗的激情、积极性会大增,秦国在诸侯争霸中的实力自然也就会增强。这些获得土地、爵位的人,依然担心自己开垦的私田是否合法化。那该如何解决这样农民、将士的后顾之忧呢?承认开垦私田的合法化。如何强兵呢,如何激励将士们上场杀敌呢?奖励,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若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商鞅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他的改革增加了国家的财富积累,激起了农民生产热情和士兵的杀敌热情,促进了国富兵强,加强了中央集权。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但却触犯了旧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旧奴隶主、贵族对商鞅恨之入骨,秦孝公去世后,他们挑拨秦惠王以谋反罪逮捕商鞅。商鞅被捕后,惨遭车裂而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