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5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5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看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师:怎么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

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线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由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将条件和问题制成的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师:观察同学们的画的图,尽管大家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表示的都是哪两个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6—9=7(人)”。

教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3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步骤

(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解答结果正确吗?

学生: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学生:7+9=16(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加法检验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

(2)回顾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策略。

我们解决问题时,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时什么;

第二步要弄清楚哪两个信息和问题有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画图、操作等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决方法;第三部回顾检验解答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

(三)巩固练习,选择相关的条件解决问题

1完成做一做

教师:要求母鸡有几只?哪两个条件有关系?谁是多余条件?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好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 1.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2.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学习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多角度观察、对比、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会列式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解题方法,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通过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会说出解题的思路。 【评价活动方案】 1.在观察座位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中,计算师生人数的过程,以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师生讨论租的车是否坐得下,以评价学习目标2。 3、在练习中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以评价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4×7= 3×4= 9×6= 5×6= 4×8= 5×9= 2×8= 3×7= 7×6= 5×4= 6×8= 9×3= 2.二年级(1)班有45个小朋友,老师准备了42本笔记本,每人发一本,够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评价目标1) 教师:二年(1)班的同学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在租车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解决好吗?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出示例题 数学信息: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能坐下吗?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执教:房清超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解决问题例5》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最后一个例题知识,这部分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教材编排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进行解决新问题的尝试.让学生经历解决连减相同数的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基础上解决本课时有关问题,一年级学生有较好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他们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题意和探究减相同数的解题思路。 2.在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等的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解题思路,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减相同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 探究、理解减相同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激趣。 看,谁来了(光头强),他最喜欢聪明的孩子了,你们有自信当聪明的孩子吗?让我们一起接受他的挑战吧!

1.口算 2.光头强从城里带来34个橘子到森林住处,被熊大熊二拿走6个,光头强剩下多少个橘子? 【设计意图:引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角色情境,接受口算挑战,体现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新知关联、学生兴趣的情境,促使他们较快融入其中,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计算光头强剩下的橘子数,很自然地引出新知问题。】 二、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题意,讨论探究 为了防止两只熊再拿走橘子,光头强决定把橘子装在袋子里,(出示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装橘子”的表示方法并交流。 (画图圈一圈、用实物分一分、减法计算等)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能正确分析图中信息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装橘子”的表示方法众多,因此设计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该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发展学生思维,交流自己的思想,培养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许学生方法不够完美或是表达的语言不够完整,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鼓励。】 2.比较优化,检验算法 ①说一说:让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②比一比:比较优化出用箭头方法更明了实用。 ③验一验:结果正确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可以怎么检验。 【设计意图:在众多解题方法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说出最喜欢的方法,并说明理由,从而比较优化出最佳解题策略,在检验环节,学生如果表达不出检验方法,教师可适时的引导,用加法来检验减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初步学生基本的检验方法。】3.观察发现,揭示课题。 看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发现,揭示课题,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主题图中的分橘子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易于掌握,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让他们理解题意,明白“装满”的含义之后讨论觖题方法再交流,放手让他们动手圈一圈、减一减,分一分的操作,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安徽省淮南市杨祠小学:信兆月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78页—例5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充分经历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连减同数的新问题。 2.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搭建由减法到除法过渡的桥梁,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 3. 鼓励学生用简单、清楚的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发展学生的解题方法策略。重点:掌握解决连减同数问题的方法,为今后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意义做准备。难点:理解连续减9的道理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情境导入你们已经学习了100以内的口算加减法,再碰到需要计算的问题,同学们能解决吗?考考你们。课件:吃桃子问题。小结:你们不但会口算,还会用连减、加减混合来解决问题了,真棒。可幼儿园的小朋友还不会。他们分水果时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你愿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吗?一起看。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审读信息,理解题意 1、审读信息,完整叙述。 2、理解:“装满”的意思是不能多,不能少,每袋要装几个呀?这个问题你们能帮忙解决吗? (二)自主探究,交流方法 【设问】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也可以在老师给的图上画一画、或者自己列式算一算,来看看,29个橘子9个装一袋,可以装满几袋呀? 1. 独立操作,自主探究 2. 交流想法,反馈结果逐一反馈: (1)实操法:黑板摆小棒。追问:结果是什么?这么摆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呀?小结:他用摆摆小棒的方式,9个9个摆,就知道能装满几袋了。这个办法你们说行吗? (2)圈画法追问:这么一圈,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了?小结:这个同学借助现成的图来圈一圈,9个9个圈,圈出3个9就说明能装满3袋。更是个好办法。 (3)计算法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明白他这个算式的意思吗?预设:28-9=19 19-9=10 10-9=1 追问:你这么减9减9的算,怎么就知道能装满3袋呀? 小结:他这么一算,减1个9就是装满1袋,减了3个9就能装满3袋。 (4)老师是这样想的,你们能看出我怎么想的吗? 板书:29 20 11 2 (每次减得) 小结:意思和你们是一样的,只是表示的方式不同。你们真了不起,这么一个问题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方法看似不同,其实我们想法是一样的,我们摆、圈、算都在想“29里面有几个9就可以装满几袋。” 3. 我们解答的对吗?怎么检查一下?预设:再圈一遍,再数一遍。再算一遍。换一种方法解决,看看结果是否相同,也是检验的好办法。用减法计算的同学

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课题:第2单元百分数(二)解决问题例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综合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每当过节放假,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设计意图】对于商场的促销,学生较熟悉,从生活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就在身边,具有现实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你会建议妈妈去哪家商场呢?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5

2.5 《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读一读、想一想、圈一圈、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熟悉用画图方法解题的策略。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带来乐趣。 教学准备:教具:主题图、课件、图片。 教学重点:会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的问题。 教学难点:会根据情境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回顾经验 (课件出示)复习题 教师:小猴子吃桃子。观察这幅图,你了解那些信息?问题是什么?“还剩几个”怎样解答呢? 自主列式解答。指名回答,个别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解答正确吗?指名回答。 师生小结: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今天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课件出示)例5主题图.

(一)理解图意,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 教师: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发现什么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 根据学生完整的回答,课件出示各信息: 1.有16人来踢球, 2.现在来了9人, 3.我们队踢进了4个, 4.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我们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条件),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1.画图策略,深化理解 教师:我们了解到的条件和问题,除了用文字表示,还能用什么方式让大家看到很清楚?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直观画图的方式表示。同伴合作,设计画图表示方法。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呈现不同的画图策略,可能会有: (1) (2) (3)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例5解决问题》教案

朱田镇水莲小学人人一节公开课教案 《例5解决问题》廉士进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都喜欢哪些运动啊?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3、看到这个热闹而又激动的场面,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共有16人。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 而且还知道了什么?(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5、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让学生继续观察图。 (1)、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会解决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善于发现问题的闪光点。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16—9=7 (2)、为什么用16—9=7来计算呢? (3)、借助画图,理解题意。

︱︱︱︱︱︱︱︱ ︱︱︱︱︱︱︱︱ 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16根小棒表示什么?圈起来的9根小棒表示什么?没圈的表示什么? (4)、谁再说一说16—9=7表示什么意思? 4、再一次理解题意 (1)、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 (2)、要想求“还有几人没来”就得知道什么?谁能再说说? (3)、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小结: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和它有关系的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和它有关系的信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要用哪两个有关系的信息? (3)、让学生完成后,再说一说算式什么意思? 2、练习五的第二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一共有16人。 还有几人没来? 已经来了9人。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科书P97 例5。(解决问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再解决问题时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经历过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会从图中找数学信息,在学生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通过例5,在面对一幅图时从不同的角度收集信息,用不同算式解答应该不会很困难。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从图中提取信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选择加法解决问题。 难点: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理解两种方法的异同。 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8+3= 7+6= 6+5= 8+8= 7+5= 7+7= 9+4= 6+8= 5+9= 8+8= 9+5= 8+7= 指几题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 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后排有8人,前排有7人。 预设2: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预设3:男生比女生多。 …… 板书知道了什么? 教师:为什么同一幅图片观察到得信息不一样呢? (出示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谁能把你知道的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多请几个学生说) 还可以怎么说?

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么列示解答? 板书怎样解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学生独立完成、汇报 预设1:8+7=15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这里的8、7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2:9+6=15人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 你是按什么来分的? 这里的9和6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这两种解答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加数不同,得数相同,都用加法) 问:怎样知道解答正确吗?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查。 回顾小结: 教师:刚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为什么都用加法?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图片,提取了不同的数学信息,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用 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两种不同算式的 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示课件情境图:儿童动物园的大门 师:同学们,儿童动物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生:想)

瞧,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 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同学们必须先回答对老师手中的卡片,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8+3 7+6 6+5 5+6 8+6 9+8 7+9 4+9 (同时老师边边说:XX 同学进去了,后面的要加油!) 师:其他人想不想进去呢?(生:想)那最后一题我们一起回答:4+9 2、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对20 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都非常好,都取得了进入动物园的资格,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示山羊图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山羊馆!快看,多可爱的小山羊呀!仔

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黑色的山羊有7 只,白色的山羊有8 只。(板书:黑色白色) 7 8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黑白两部分。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生:左边有6 只山羊,右边有9 只山羊。 (板书:左边右边) 6 9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左右两部分。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师接着板书问题或课件出示)师:要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山羊”这个问题,你准备选用哪两个数学信息? 师:你能用卡片把你选择的数学信息摆出来,让大家看的更清楚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寻找信息在解决问题的异同。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 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获取数学信息,理解数量间的关系,用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两种不同算式的 异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示课件情境图:儿童动物园的大门 师:同学们,儿童动物园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呀?(生:想)

瞧,儿童动物园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不过老师有一个条件同学们必须先回答对老师手中的卡片,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8+3 7+6 6+5 5+6 8+6 9+8 7+9 4+9 (同时老师边边说:XX同学进去了,后面的要 加油!) 师:其他人想不想进去呢?(生:想)那最后一题我们一起回答:4+9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掌握的都非常好, 都取得了进入动物园的资格,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动物园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板书:解决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情境图,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示山羊图 师:我们首先来到了山羊馆!快看,多可爱的小山羊呀!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来说一说? 生:黑色的山羊有7只,白色的山羊有8只。 (板书:黑色白色) 7 8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黑白两部分。 师:还有不同的发现吗? 生:左边有6只山羊,右边有9只山羊。 (板书:左边右边) 6 9 师:奥,你是把山羊分成了左右两部分。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一共有多少只山羊?(师接着板书问题或课件出示)

二年级上六、例5解决问题教案及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教案 201葛萍 教学内容: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解决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突破: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一份,主题图复印纸若干;学生:练习纸 教学设计: 课前:集体背诵1-9的乘法口诀。

一、游戏导入:“做相反”小游戏,(提高学生兴趣,训练学生反应速度,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客车图片,让学生从观察物体的角度思考客车的座位示意图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出示教材例5:二(1)班准备租车参观科技馆,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 引导:(1)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会知道:有2名教师和30名学生坐车;看到客车示意图上有座位信息,也明确了题中要求什么。 (2)要解决“租下面的客车,坐得下吗”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学生通过仔细思考明确: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做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坐车”我们很容易知道,30+2=32(人)。那“客车能做多少人”该怎么计算呢?先独立思考,试着在主题图上画一画。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其他同学画一画,说一说。 3 . 成果展示,派小组代表把自己小组的方法说给大家听(这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可以让学生多说多练 4. 从不同方面肯定学生的表现,谈话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多算出了客车座位有多少个,这说明只要我们肯开动脑筋,就能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现在,而我们知道了车上有多少个座位,你能回答题目中提出的问题吗?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设计 岳阳市岳化四小 周铁平 教学内容: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科书P67例5 设计特色: “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学生真正理解“至少”和“最多”的意思,正确用“加一法”和“去余法”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同时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对子既是独立的,同时又是互相依赖的,保证学习合作交流的开展,为需要用“加一法”和“去余法”解决的实际问题提供保证。学生通过写、画、算、比、议,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例5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有余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让学生理解“加一法”和“去余法”,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全过程。在教学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应该根据知识点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操作、讨论、合作交流、对比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法简介: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交流、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写、画、算、比、议的学习体验,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加一法”和

小学数学二年级《表内乘法9(二)解决问题例5》优秀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9(二)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学生能从详尽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可以用例外的方法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思考交流的思维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详尽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优良的学习习惯,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喜悦,学习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体会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难点:培养学生如何分析、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方法。 二、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一)、复习旧知识、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口算(并说出口诀) 9x8=6x3=7x5=5x8=9x9= 8x6=6x7=9x3=2x8=7x7= 4x6=8x7=8x8=4x9=5x9= 看图列示 2.同学们,你们喜欢参观科技馆吗?那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乘车去科技馆看一看。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好不好 (二)、整理信息、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5的主题图

谈话:仔细观察,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如下信息:1)从文字信息中知道两名学生和30名学生2)从图片信息中了解到这辆车左右个两列,每列8个座位3)最后一排5个座4)横着看每排4个一共7排,最后一排5个座。 根据学生的汇报信息板书相关信息 参观人数:2名老师30名学生 客车情况:纵向观察------4列,每列8座,最后一排多一座 横向观察------每排4座,共7排,最后一排5座 2.根据信息寻找问题:坐得下吗?(板书) 同学们的信息寻找的很确凿那么解决“坐得下吗”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有多少人坐车”和“客车能坐多少人”这两条信息中哪个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收集信息并提出问题,体现新课标要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存在。学生在寻找问题并探索的过程中,把学习的难点相应分散,更有利于后面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探究效率) (三)、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深入分析 老师现在遇到的问题就是我们租这辆车去科技馆能坐的下吗,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下,要想知道能不能坐下要先求什么?下面同学们先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这道题怎样解答,请你试着把你的想法在主题图上画一画,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教学设计

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例5) 板场乡龙丰教学点:王宜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里最大能填几? 7×()<50 5×()<47 ()×3 < 24 ()×6 < 38 (2)口算 32÷8= 45÷5= 34÷8= 47÷5= 二、出示例题,合作交流 例5: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问题:1. 你都知道了什么? (2)预设:知道了划船的人数,还知道了每条船最多坐4人,要求至少要租多少条船。追问:“最多坐4人”你怎么理解?(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22个学生都上船)。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三、讨论辨析,理解“进一法”。 (一)独立尝试 问题: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提示:可以写一写,算一算,画一画,然后再列算式。 (二)交流想法,体会“进一法”。

找两个学生板书算式并说说理由,为什么要用22÷4(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1)讨论辨析。 问题:竖式中的22、4、5、2各表示什么?(在讨论中规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预设: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解答正确吗?(教师和学生用活动贴纸摆一摆。) 梳理: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四、结果检验,梳理强化。 做一做第一题 有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8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 至少要运多少次啊?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五、交流理解,提升认识。 (一)审读题意,独立尝试。 完成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追问:“最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二)交流想法,体会“去尾法”。 问题:1. 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2.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三)对比感悟,提升认识。 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分析: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_0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例5解决问题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例 5 解决问题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例 5 解决问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六单元例 5 解决问题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课题: 解决问题第四十一课时教学内容: 课本 72-73 页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挂图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学生比一比,填一填。 1 / 5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 10 个三角形,第二行摆 6 个圆形。 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让学生分一分,说说将三角形分成了哪两部分? 3、做一做。 学生看图比一比,说一说将什么分成了哪两部分? 4、摆一摆。 学生按课件上的要求摆一摆,并说一说。 5、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数学问题,共同解决。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先读题,并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教师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出示图片。 2、合作探究,分析题意。 提问: 这是什么和什么比?可以将什么分成两部分?我们将白兔分成了哪两部分?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几只,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学生列式计算,并说一说单位和答。 三、小结: 这节课学了什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例5解决问题》教案

《例5解决问题》一、复习旧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那都喜欢哪些运动啊? 2、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 3、看到这个热闹而又激动的场面,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一共有16人。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 而且还知道了什么?(问题:还有几人没来?) 5、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 6、让学生继续观察图。 (1)、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道题的意思。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会解决吗?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师巡视,善于发现问题的闪光点。 7、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1)、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16—9=7 (2)、为什么用16—9=7来计算呢? (3)、借助画图,理解题意。 ︱︱︱︱︱︱︱︱ ︱︱︱︱︱︱︱︱ 说一说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16根小棒表示什么?圈起来的9根小棒表示什么?没圈的表示什么? (4)、谁再说一说16—9=7表示什么意思? 4、再一次理解题意 (1)、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条信息? (2)、要想求“还有几人没来”就得知道什么?谁能再说说? (3)、解答得正确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小结: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就要找到和它有关系的两条信息,根据这两条和它有关系的信息,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小明家有14只鸡和5只鸭。公鸡有6只,母鸡有几只?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想求“母鸡有几只”?要用哪两个有关系的信息? (3)、让学生完成后,再说一说算式什么意思? 2、练习五的第二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一共有16人。 还有几人没来? 已经来了9人。 有一队踢进了4个多余的 16—9=7(人)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例5教案

《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解决问题例5 教学目标: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与条件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解决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顾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教师: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看下图,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教师:怎么计算还有几只小鸡?你会解答吗? 教师:你解答得正确吗?(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全面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 (1)收集信息。 教师出示情境图 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教师:发线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问题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中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由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 摆一摆——将条件和问题制成的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教师小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在解决问题时没有用,是多余条件。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画图的意识,明确问题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教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教师:观察同学们的画的图,尽管大家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表示的都是哪两个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呢? 教师: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6—9=7(人)”。 教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 3回顾反思,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步骤 (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教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解答结果正确吗? 学生: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 学生:7+9=16(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用加法检验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5)》教案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例5)》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90页例5。本部分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已知单位“1”,比单位“1”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基础上学习的,例5单位“1”具体数量是未知,而且条件单位1不断变化的,发现新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核心能力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发展“四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学习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经历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全过程,掌握解决有关百分数的问题的基本步骤。 2.尝试运用假设法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学习重点 通过假设法,解决“已知一个数量的两次增减变化情况,求最后变化幅度”的百分数问题。 (五)学习难点 单位“1”的不断变化。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一件上衣的价格是100元,先涨10%再降价10%,你认为最后的价钱还是100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二)课堂设计 1.谈话导入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课前完成的题目。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有的说不变,有的说变了。这样的题目怎样解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2.问题探究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5: 某种商品4月的价格比3月降了20%,5月的价格比4月又涨了20%。5月的价格和3月比是涨了还是降了?变化幅度是多少? 师: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下面问题: 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哪些困惑? 预设1:3月的价格都不知道,不能解决; 预设2:5月和3月的价格不变,降了20%和涨了20%抵消了,价格应该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题目并独立思考问题,使所有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问题和困惑。有些学生可能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有些学生会觉得价格是不变的,也有学生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分析与解答问题,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分析与解答 师:既然有些同学认为3月的价格不知道,无法求出最后是涨了还是降了,那么我们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呢? 预设1:我想把3月的价格假设成100元,就能解决了。 预设2:我想把它假设为1000元。 师:非常好,每个同学可以自己选择一个数,假设其为3月的价格,然后来求一求它的变化幅度。完成后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 预设1:100×(1-20%)=100×0.8=80(元), 80×(1+20%)=80×1.2=96(元), (100-96)÷100=0.04=4%。 预设2:1000×(1-20%)=1000×0.8=800(元), 800×(1+20%)=800×1.2=960(元), (1000-960)÷1000=0.04=4%。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单元最后的一个内容,今天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 (2)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3)总钱数一定,用去的钱数和剩下的钱数。(不成比例) 2.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1)例5中的已知条件是: 张大妈家:用了()吨水,水费是()。 李奶奶家:用了()吨水。 所求的问题是: 师:要解决水费的问题,就要知道水的单价和用水量。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水的单价虽然不知道,但它是一定的。 (2)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3)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4)师:像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探究解法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两种量? (2)哪种量是一定? (3)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讨论分析:从上表可以知道(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量)的(比值)相等。 (4)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张大妈家水费 = 李奶奶家水费 用水吨数用水吨数 (5)如果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请根据表中相对应的数据和判断列出比例式,然后解答。 解: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钱。(板书) 28 :8= x :10 8 x=28×10 x=35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和反思

第二单元《包含有多余条件的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教材第20页例5. 【课标要求】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十几减几退位减之后,对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是在以往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多余条件,让学生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找出有用条件,排除多余条件,从而求出另一个加数。 【学情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已经比较熟悉,只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解决一个问题会多出一个数学信息,所以这节课重点就是要理解数学信息,找有用的数学信息。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的策略。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程序】备教材——备学生——上课——作业检查——反思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排除多余信息。 【教学策略】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指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 【课前准备】课件、导学案、练习本 【课的类型】新课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 导入 一、计算铺垫,导入新知 (1)计算 11-2 15-7 15-9 13-4 13-7 13-6 12-3 14-5 16-8 (2)解决问题 动物王国里有14只鸭子,走了8 只。还剩几只? (3)举一个吃早餐需要东西: 碗、勺子、面包、粥、足球,让 学生找出吃早餐用不上的物品。 1)学生通过开火车来 完成口算,并说一说, 是怎么计算的。复习20 以内的退位减。 2)问学生这个题目有 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 什么问题。 3)学生通过画一画, 算一算完成计算,并请 学生说一说。 4)学生通过吃早餐这 种生活中的数学,体会 到吃早餐不需要物品 是足球。 通过复习计算 和解决问题,让学 生复习前面所学 的知识,为后面的 解决问题打下基 础,并导入新课, 激起学生的求知 欲和学习兴趣。 自主 学习 一)让学生自主根据《数学书》20 页学习,并完成《导学案》的第1 页。 二)板书课题,出示本节课的学 习目标。 三)出示课本P20的例5主题图。 1.你从图中知道什么?要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2.要求“还有几人没来”,你们 会解决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来板书。 已知:一共有16人来踢球,现在 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球 (多余信息)。 问题:求“还有几人没来?” 16-9=7(人) 4.你们怎么都没用“我们队踢进 了4个”这条信息? 1)学生已经在家通过 预习完成了导学案。 2)学生齐读本节课的 课题和学习目标,明确 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3)学生回顾解决问题 三步骤。 4)阅读图中的数学信 息。 5)学生独立思考后, 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6)学生汇报知道的所 有数学信息和要解决 的问题。 7)学生开始根据题意 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8)小组讨论:为什么 列减法算式,为什么没 有用到“我们队踢进了 让学生通过自 学,培养学生从情 境中提取数学信 息的能力。 在”怎样解 答?”环节,运用 画图或摆一摆的 策略直观理解“求 另一个加数”的数 量关系,确定解题 方法,并由此认识 到多余条件在解 题过程中是没有 用处的。 - 2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