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治理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治理复习资料

地方政府治理(闭卷)

一、简答题

1、请阐述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1)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私营部门、第三部门;(2)主体间互动与合作:权力依赖、互动、合作伙伴关系;(3)形成自主网络:各治理主体都放弃部分权利,依靠各自资源,通过对话增进理解,最终建立一种公共事务的管理联合体。

2、请简述前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五大挑战

一是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二是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三是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与网络组织化程度高并存;四是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五是公共服务需求多元与供给单一并存

2、请阐述民生的内涵

1)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凡是同人有关的事情,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广义上的民生概念几乎可以延伸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任一领域。

2)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从这个角度看,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

3、请简述改善民生为重点的中国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1)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3)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文明的前提和基础。

4)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新举措,发挥民生政策的生产性功能

4、请阐述前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五大挑战

1)外来人口流入易与融入难并存

2)是市场化不足和市场化过度并存

3)是社会组织化程度低与网络组织化程度高并存

4)是公众权利意识强与社会责任意识弱并存

5)是公共服务需求多元与供给单一并存

5、请阐述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的内涵

所谓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执行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政策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政策现象。

政策执行偏差与政策执行的创造性原则不是同一范畴。因为政策执行的创造性以遵循政策目标为前提、以坚持政策的基本原则为灵魂,要求保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

6、请阐述经济环境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的最深层的环境,是公共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状况、国民收入水平、社会生产关系、经济体制等,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两大方面。

(1)生产力发展状况对政策执行的影响:物质生产的发展状况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政策执行的社会管理功能更为突出和复杂。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政策执行的影响。

(2)生产关系状况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经济基础决定公共政策执行的性质和功能发挥。经济基础中的利益结构特点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方向与程度。经济体制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和运行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目标群体对政策执行的参与和关心程度提高,使政

策执行更注意协调和平衡利益。

7、请阐述突发事件的内涵

国外学者一般认为突发事件(危机)是指一种情境状态,在这种形势中,其决策主体的根本目标受到威胁且作出决策的反应时间很有限,其发生也出乎决策主体的意料之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8、请阐述我国的突发事件呈现的新特点

一是数量增加。目前我国社会突发事件进入高发期,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长期存在。

二是类型多样。目前中国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并行,传统因素、现代因素与后现代因素并存,导致现阶段是社会不和谐因素的活跃期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各类突发事件的数量都呈上升趋势。

三是危害程度提高。工作化、城市化大大加强了突发事件受损的强度。

四是叠加现象明显。不仅危害会迅速扩散到其他领域,而且次生性灾害也会持续很长时间。

9、请阐述当前公民参与的困境

1)公民自身素质制约参与能力:教育水平制约公民参与能力,公民资格与公民精神的认同缺乏

2)地方政府吸纳公民参与能力不足:地方政府对于公民参与政策执行的认识滞后,地方政府保障公民参与政策执行的制度不健全

3)公民参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公民参与方式形式化,公民参与影响力有限

10、请阐述影响公民参与的制约因素

1)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不仅奠定了公民参与的经济基础,也开拓了公民参与的社会和政治空间。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要素,要求政府将权力下放给分散、独立的市场主体,推动个人对政府的依赖,肯定个人作为独立自由的经济主体而存在,同时使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不受国家控制的私人生活领域。

2)公民参与制度化水平:制度化参与是相对于非制度化而言的,是一种体制内的参与。人们通过体制内的渠道参与公共政策过程,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法律性的公民参与机制,政府性的公民参与机制,新闻舆论体现的公民参与,民意代表机制,协商合作机制等。制度化的参与方式是有序、理性进行,是一种体制内的非暴力行为。

3)社会组织化程度: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规范运行,有利于社会建设,提高社会自主能力,凝聚社会资源和力量,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实现公民有效参与。

4)传统政治文化:中国所特有的、在过去产生、经历了历史的社会化过程、至今仍在政治生活中有影响的东西,是积淀于中国民众心里层面上的政治价值与习惯取向,是中国政治物体和政治运作的观念依托。

11、请阐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

我国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分类别、分部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应急管理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

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务院是国家紧急事务管理的最高行政机构,统一领导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具体工作机构是国务院应急办。遇到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由国务院分管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部门参加,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对口主管部门,统一指挥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应急处置工作。

部门分工负责。国务院各应急部门分别负责一种或几种相关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其他相关部门协助配合。负有直接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部门,都建有相应的应急指挥机构、信息通讯系统、防灾设施装备、应急救援队伍,建立了监测预报体系、组织指挥体系和救援救助体系。

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在条块关系上,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规模和范围,实行分级管理。对于由地方为主处置的突发事件,中央部门给予指导、协调和帮助,实行条块结合管理。

12、请阐述治理与管理的主要区别

治理与管理的区别在于:基础不同,治理是国家和公民社会在认同和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主体差异,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它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向度多元,治理的运行是多向度的,它是一个上下左右互动的管理过程;目标共享,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支持的,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认同为先,治理的权威源于公民的认同和共识,它是建立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的,治理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13、请简述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现状

1)我国公共服务提供的水平总体偏低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职能主要体现为建设性财政,政府不仅负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介入竞争性私人产品领域。而在公共支出中,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从1978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扣除行政管理费的因素,公共产品的支出比重一直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我国公共服务分布不均衡性明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享受的社会公共服务却不尽一致。

14、请简述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

广义范畴,包括就业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务,包括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事件和基本医疗、公共文化等公共事业性服务,也包括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基础性服务以及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等方面的公共安全性服务。狭义范畴的基本公共服务,就是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事实上,基本公共服务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充实内容的,各地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探索。

15、请简述当前我国开展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自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

社区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水平的“试金石”,社区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排气阀”,社区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练兵场”,社区是党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连心桥”。

二、论述题

1、请论述地方治理的理论基础

1)“多中心”治理:打破“单中心”传统权威模式,如下特点:地方社会中存在公民自治、自主管理力量;将公民参与和社群自治作为基本策略;多元主体得利益多元;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多种制度选择来提供。

2)“第三条道路”:直接授权于民,建立参与式民主基础,形成包容型国家-社会关系结构;超越政府与市场的二元对立,把国家、市场、公民三种力量有机结合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拓展民间组织作用,形成政府与社区公民组织合作的网络关系体系。

3)集体行动理论:理性人假设的前提下,合作与集体共同行动的前景不乐观,出现公用地悲剧,但引入其他因素,会改变上述集体行动模型,形成发展互惠关系,形成利他行为,促进集体合作,发展合作策略。

4)社群共同体思想:认为原子式个人主义逻辑夸大了个人权利对社会的绝对优先性,忽略了人与社会互动的客观现实。人是个体的,但更是在社群或公民社会共同体中生活的一员人们以社群为基础建立的互惠、资源共享、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关系,比原子式个人抉择的结果更能推动共同利益的发展。强调社会共同体的优先性和公民美德。

2、请结合实际论述影响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执行主体与政策执行:所谓公共政策执行主体,是指负责组织落实公共政策的人员或组织。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政策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被赋予执行权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以及供职于这些机关的公职人员。政策执行是一种组织行为,需要依托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府组织。执行组织结构的合理性、权责的明确性直接对政策执行的力度与效度产生重大影响。执行人员是执行组织的主要元素,因而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执行人员的利益、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着执行系统的有效运行。

2)政策对象与政策执行:政策对象是政策执行主体在实施政策过程中所发生影响和作用的承受者。他们具有政策规定性,受动性,主观差异性。他们的利益取向,文化心理因素和文化教育程度影响政策执行。

3)政策环境与政策执行:政策环境是指政策系统边界之外并和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所有事物。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政策环境可区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请论述如何构建公众参与政策执行的制度支持

1)完善支持公民参与的顶层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公民参与的政治制度,完善公民参与的经济制度,完善公民参与的法律体系

2)建立和完善支持公民参与的中层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制度,公民参与途径制度化,公民参与保障措施制度化

3)完善支持公民参与的基层制度体系。建立支持公民参与的基层制度体系的核心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为依据,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制度与实践。

4、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提高公民参与能力

1)加强对公民的培训和引导。首先,通过教育的途径,从小培养公民参与的兴趣与习惯,使政治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其次,引导公民树立民主参与的公共利益目标。公民参与应以

公共利益为导向的。在实践中,很多的公众漠视公共利益,反而把公民参与的机会变成个人谋利渠道,或者抱怨的发泄渠道。这些都不是成熟、理性公民参与应有的表现,尽管个体的角色定位存在多样性,往往会发生冲突,但是如何在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是参与的艺术。

2)增加民主参与的实践锻炼。首先,培育公民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最能发挥效果的通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而不是由单独的个人进行。因此政府需要培育公民社会,在公民社会中,公众才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选择公众容易进入的公共事务领域,使利益相关民主参与到真实的流程之中。培养具有权利与义务观念的公民,不仅要发挥正规的学校的教育功能,也要通过社区等终身学习的渠道来增加公民参与的实践锻炼机会。

5、请论述应急管理机制中社会协同机制建立的必要性

与政府体系相比,非政府组织的组织行动具有更灵活、更高效、更能持久等多方面优势,运用得当,可以成为政府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和危机状态的好帮手。

第一,社会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热情,调动社会资源。社会组织成员一般具有较强的使命感、责任心,热衷于自己所开展的事业,在不需要外界激励与监督的情形下就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这一点使他们的行为更有说服力,更能吸引和调动社会资源投入危机管理中。

第二,社会组织可以极大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社会组织往往在知识、技能、人员、网络等多方面具有复合型的特长,应对突发事件效率更高。

第三,社会组织参与应急管理可以大量节约社会成本。与政府机构相比,社会组织大量吸引和招募志愿者加入,使用他们所提供的低廉和免费服务,大大降低了运作成本。

第四,社会组织的中立性有助于引导舆论。由于自身的非官方性质,所以很容易在公众中产生亲和力,其主张也更容易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和配合。由社会组织在“前台唱戏”,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从具体事务中脱身出来,更好地进行全局性的指挥和调度,更好地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支撑与服务。

第五,社会组织的非官方性更容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社会组织这一桥梁和纽带,可以避开意识形态的争执,在应急管理中更容易得到国际上在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支持,更方便双方开展多层次的合作。

6、请论述如何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快速反应机制

现代社会中,随着网络的发达和各种复合型危机的出现,事变的头4个小时是处理的关键。这就决定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是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核心环节。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我们迅速组建精干队伍,领导靠前指挥,在明确分工配合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事件的危害控制到最低程度。

应对危机,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作出反应。由于危机事件具有易变性和危害性,反应迟缓必然加重危机状态。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与救援上,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先避险、后抢险,先救人、再救物,先救灾、再恢复”的原则。

靠前指挥是关键。应对突发事件,一分一秒都显得异常宝贵,严密高效的组织指挥是实现最佳境界的决定因素。领导靠前指挥,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不仅有助于缓解群众的情绪,并且有助于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经验表明,只有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才能掌握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动权,将可能产生的后果控制在最低程度。面对突发事件,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在第一时间亲赴现场、快速反应,在基本判明事发地点和类型之后,立即部署处置力量,做好先期的稳控工作。

事发地的单位和群众也要积极行动。应该不等不靠,在第一时间将情况迅速报告有关单

位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先期处置,防止事件扩大、蔓延或升级。各相关部门和有关方面必须服从指挥,全力配合,联防联动。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网考题库) 已整理试用,百分之90的题目。 判断题 1.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地位。A正确 2.按照政府经济学的理论,政府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B错误 3.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是政府履行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职能的目标。B错误 4.一般来说,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实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府经济政策。B 错误 5.边际利润大于边际成本,资源配置可达到最优状态,也就是“帕累托效率”(B错误) 6.公共物品的消费既具有竞争性也具有非竞争性。(B错误) 7.布坎南提出的“俱乐部物品”是属于准公共物品的范畴。(A正确 8.准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对于准公共物品,消费者数量增加到某一个值后,就会出现边际成本为零的情况。(B错误) 9.产权的界定和保护属于市场化解决外部性问题的方法。(A正确) 10.总的说来,管制方法通过牺牲经济效益来实现环境目标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手段。(B 错误) 11.从公共选择的基本含义及其理论发展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公共选择的程序.公共选择的决定机制没有很大的差别。(B错误) 12.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A正确) 13.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多峰偏好,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B 错误) 14.政府购买性支出不能遵循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准则。(B错误) 15.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内在因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B错误) 16.公共投资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基本手段,也是政府提供公共劳务的前提与基础。(A正确)17.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同时具有利润的项目。(B错误) 18.财政贴息实质是政府财政代替企业向银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利息,是政府财政支持有关企业或项目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对) 19.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筹集的一切预算内资金的总和。(B错误) 20.政府收入对纳税人经济行为会产生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影响。(A正确) 21.国有资产收益的来源是国有企业或国家参股企业的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A正确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物品由政府无偿提供,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强制.无偿征收的税收。(B错误) 23.公共定价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公共物品,其收费主要考虑能否弥补成本,而不考虑是否取得利润。(B 错误) 24.行政规费是指政府机关为某些特定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应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这些收费主要是配合国家对有关行为.活动的统计.管理,并适当弥补政府管理成本费用,不以增加政府收入为目的。(A正确)25.公债即“国债”,它是政府债务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政府财政活动的重要内容。(B错误) 26.公债的债务主体是公共管理部门。(B错误) 27.资本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B错误) 28.社会主义国家发行的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B错误) 29.公债最初是作为弥补财政赤字手段而产生的。(A正确) 30.公债依存度是衡量一定时期公债累积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其计算公式是: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 (B错误) 31.建国以来,我国一直编制传统的政府预算,也称为功能预算。(B错误) 32.部门预算是市场经济国家比较通行的预算编制方法。(A正确 33.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基数+增长”,这种方式既简单易行,又科学合理。(B错误) 34.预算的执行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管理”。(B错误) 35.预算调整的主要形式是预算的追加。(B错误) 36.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A正确) 37.政府预算收支范围的划分是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A正确) 38.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B错误)

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一、学派名称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英文名为Empirical management school。 二、产生背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德鲁克创立的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常见解决措施。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强项和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的战略等负有重大

责任的个体,这与之后德鲁克的管理者任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集中研究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高层管理者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则的研究方法。而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正式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正在这时,由于他于1942年写的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引起了时任通用汽车(GM)总裁的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lred Sloan)的注意并且为之深深折服,于是邀请德鲁克到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调研,随后德鲁克受聘为GM顾问,让他有机会深入到了一家公司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而在1950年,德鲁克进入纽约商学院(NBS)学习,那年元旦,他探望了自己的老师、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熊彼特,此时熊彼特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对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经验主义学派至此正式形成了。 三、理论思想归纳

南开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1——答案分享

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aopopenjyfd 10. 下列国家中属于联邦制国家的是() A. 德国 B. 日本 C. 法国 D. 英国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20. 随着地方政府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A. 扩大化 B. 直接化 C. 微观化 D. 隐性化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30. ()是造成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A. 外部性 B. 逆向选择 C. 道德风险 D. 合成谬误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40. 现代政府内部按照严格的专业分工,实行分区治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这是政府()的含义。 A. 主权性 B. 整体性 C. 专业性 D. 普遍性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0. 下列国家中地方政府的运行模式为地方自治模式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日本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6. 现代政府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A.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 实现政治文明 C. 加强社会稳定 D. 最大限度地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7. 恩格斯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这句话说明政府的一个功能是() A. 处理国家的阶级性与社会性关系 B. 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 C. 处理集中与分权关系 D. 处理国家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8. ()的管理是政府的一种责任,是衡量政府成败的标志之一 A. 社会性事务 B. 国际性事务 C. 统治性事务 D. 政治性事务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9. ()划分依据中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承袭性和地域的整体性。 A. 地域性地方政府 B. 城镇型地方政府 C. 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 D. 特殊类型地方政府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10. 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受到一定的竞争压力驱使,下列不属于地方政府横向竞争的压力的是()

《政府经济学》复习资料(2012新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说明:选择题没有重点,需全部掌握;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的重点题号上加框,并且题目用红色标出。 一、单项选择 1.政府经济的主体是( A )。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行业协会 2.政府经济的依据是( B )。 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 3.政府经济的目的是( A )。 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B、追求商业利润 C、满足官僚享受 D、维护阶级统治 4.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量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 C )。 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 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 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 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 5.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 D )。 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 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 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 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 6. 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是( B )。 A、公平与效率兼顾 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 7. 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 C )。 A、道路 B、教育 C、皮衣 D、医疗卫生服务 8.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数量上的区别是( A )。 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 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 9. 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 A )。 A、免费搭车的问题 B、逆向选择问题 C、委托代理问题 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 10. 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 )。 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 11. 科斯定理的前提假设是(A)。 A、交易成本零或很低 B、交易成本很高 C、交易价格很低 D、交易价格很高 12. 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办法是(C)。 A、征税 B、财政补贴 C、交易 D、排污收费 13. 外部正效应指的是(A)。 A、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B、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C、社会净收益大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高 D、社会净收益小于个人净收益,产品产量偏低 14. 公共选择理论的创立者是(B)。 A、马斯格雷夫 B、布坎南 C、德斯坦 D、维克塞尔 15.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对象是(A)。

地方政府学(整理版)

(三)填表题 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基础设施职能、社会事务职能都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但是,它们在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职能机构中各自具有不同的地位。对中央政府来说,政治职能在各项基本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经济职能是一项重要职能;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由于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基础设施职能和社会事务职能在地方政府职能中居于优先位置。4.分税制下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各自的税收范围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增值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即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等集中缴纳的收入(包括营业额、所得税、利润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中央企业上交利润即外贸企业出口退税等。 地方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不含上述地方银行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地方企业上交利润,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含铁道部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交纳的部分),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和赠予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等。 中央、地方共享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 5.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与公共管理职能分类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内容主要是组织机构管理(议行合一型、议行分立型、混合型)、人事管理(地方政府人事行政的更新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调控机制)和机关事务管理(公文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 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6.地方政府有两项基本职能,即政治管理(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一)地方政府政治事务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可以划分为三类:1、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运用地方政府的强力机构如警察局、国家安全局等,对企图分裂国家、叛国、里通外国的间谍分子和分裂主义活动依法实行专政制裁;2、维持辖区社会治安,对偷窃、抢劫、杀人、伤害、奸淫等危害社会秩序的人和事进行打击;3、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组织和保障辖区的民主活动,如选举、地方全民公决和游行集会等政治活动正常进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合法使用。 (二)社会事务管理:1、经济事务管理;2、公用性事务管理;3、公益性事务管理。 (一)选择题 - _ D.分*_是国家设置*目的。 _A.财__一直是中*内容。 _A.中*_是决定地方*前提。 _B.外*_是地方政府*目的。 _ D. 权*是中央与地方*基础。 _A.地方议决*_是自治体*部分。 C 城镇型*满足_C.城*_的需要。 从行政*分为(A.一* B.特*) D 当代中国的基层*几种( # ) 地方财政收入的*包括(#) 地方选举制度的*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通*包括(#) 地方议决机关一*_A.表*_做*。 地方政府单位的基础是(B)B.*行政* 地方政府的内部管理包括(ABC)A.自*B.各*C.运* 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环境包括(#) 地方政府活动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包括(ABD ) 地方政府内部管理的目的在于(C.*益) 地方政府权限涉及的法定范围包括(A.地*B.事*) 地方政府研究包括(# ) 地方政府研究必须以研究_A.*排_为核心。 地方政府在职责权限、管理*在于( B.*同) 地方政府职能的_C.双*,产生*重来源。 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特性包括 (#). 服务行政从观念上讲要求地方政府( A.以* ) G 国家权力的_A.有限性_属性要*的权限。 J 进入现代以后,随着*安排中,_A.自*_成为主流。 M 美国的市政府由_B.州议会_批准设立。 民族自治地方的地方政府除享*有(A.立* B.外*C.军*) 目前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用(A增*). P 评判地方政府活动是*依据是(C )C.*的 S 省作为地方政府的建制单位,最早出现于(C.宋朝) T 推动中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原因有(#) W 我国地方政府单位的组成包括地方执行机关和(B)*议决* X 西方发达国家*是,_A.服*_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发展目标。 下列属于地方政府的是(BC)B.*所属* C.单* 行政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方式主要是(A.由* ) 选举的实质是_B_的过程。 B.人* Y 英国的市议会是(C.既* ) 影响一个国家地方政府层级的因素有( # ) 影响中层地方政府设置的主要因素有(#) Z 在地方政府关系内容上,_D_最为突出。 D.权* 在中国开展地方政府原理研*以归结为( A.服*B.寻*C.提*) 在中世纪,__D.英国_的地方政府便具*方自治的特点。 中国的省长之名始于_B_时期。B.北* 中国地方选举制度包括( A.普*B.平*D.秘*) 中国确认当选有效的机构是(B.各*员会) 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存在的差别表现在(A.管* B.履*C.与*)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权力形成主要是(B.通*) 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是(A)A.选*人判断题 D 大陆法系模式国家的自治程度相对低一些,中央政府对于自治事务具有最终决定权。 地方分权的模式中,地方政府总要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中央政府的控制。 地方政府层级多少是由国家行政效率的高低决定的。(×) 与国家行政效率高低并不构成直接关联。 地方政府关系的性质与状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关系 地方政府履行职能的标准化强调地方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在承担公共管理 和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严格按法律规范的要求来进行。(×)法制化 H 混合体地方政府首长是由上级政府任命产生的。(×)当地居民选举 混合型地方政府地方议会的组成人员不能成为地方议会成员。(×) 地方议会常设机构的组成人员 J 绝对议行合一体制的地方政府不存在专设的地方政府首长。 M 民族乡因其规模太小,不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享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 T 通常情况下,层级越高的政府,其政府职能中的社会职能更为凸显。(×)政治同一国家地方议决机关的法定任期都是相同的。(×)可能相同,但不同层级、 同一层级不同地方政府单位的议决机关也可能是不同的。 W 我国的地区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都是地方政府。(×) 是一级地方政府(省、县、市辖区)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我国的县、乡级政府由省级政府批准设立。(×)县政府是有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 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间接选举产生的。(×) 县级、乡和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我国古代的选拔,也是由人民自下而上进行选择统治者的过程。(×) 是统治者自上而下选择代理人 X “相对议行合一”体制下,执行机关行使的权力并不来自于议决机关的授予, 执行机关并不从属于议决机关。×)相对议行分立体制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的重点在于完善地方政府内部体制与机制(×)同中央政府的关系Z 在联邦制国家,联邦成员政府属于地方政府。(×)联邦成员政府下设的地域性政府在一般情况下,一切国家活动都是通过完成社会管理,使社会处于统治阶级期 望的秩序状态,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政治统治。 在议行分立型地方政府中,地方政府对自己内设组织机构管理权限较大,具有较大自权× 需要依据相关法律严格执行,基本没有自由裁量权。 在中国,地方政权与地方政府的含义是相同的。(×)地方政权是指由同级地方国家机关 组成的整体,在县以上地方各级政权中,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地方政府则是指由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政府组成的一个政府单位在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政府关系往往呈现出主动型模式。(×)被动型 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的地方自治就是由公民选举产生市议会和市行政首长。(×) 实际是地方精英或乡绅享有特权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地方政府管理没有组织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任务。 自治体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不纳入国家公务员行列,而另列为地方公务员系列 论述题 结合实际阐述选举对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意义p67 在自治体和混合体地方政府权力中,选举是地方政府权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首先,选民通过选举将自己治理本行政区域的权力委托、授予他所选择的人,由他或他们代表自己来行使。其次,全体选民通过法定的选举程序与规则,将分散在每个选民手中的权力,集中到经由选举产生的地方政府手中,转化为代表全体居民的一种地方性公共权力,即地方政府权力。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职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方政府职能在经历转型期的职能转变后,将迈入政府职能现代化的阶段。 在职能内容方面,定位日趋明确。 在职能实现模式方面将从管治型走向服务型。 在职能目标方面,将从追求效率、社会效益,进而发展为追求综合效益。 阐述地方政府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P241-243 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问题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推动的过程。 其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 再次,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性改革工程。 最后,地方政府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负复杂过程。 结合实际,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内事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革,要求地方政府改变其活动内容与方式。 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法律精神的增强,要求地方政府提高工作效益,维护人民的正当权益。 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要求地方政府行为与国际接轨。如何正确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限?p134 第一,必须界定中央及地方政府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必须坚持合理集中与适当分权有机结合的原则 第三,必须明确维护中央权威的前提 第四,在事权与财权划分,应坚持事权相对分散,财权与事权基本一致的原则。 第五,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 地方政府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政治作用 1、对国家政治统治的持续和稳定有重要的影响 2、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加强和发展 3、有利于中央政府完成对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 (二)地方政府的社会作用 1、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 2、有助于形成凝聚地方居民向心力的共同体,从而促进地方的社 会进步。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制度通常都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设有民选产生的地方政府自治机关 第二,中央与地方自治政府的权限划分,通常是通过《地方组织法》或《地方自治法》等法律加以确定和调整。 第三,各地方自治单位依据法律承担地域性、社会性、服务性的公共管理职能。 第四,地方自治单位内部的自治权力包括:组织权、财政权、公共执行权、地方立法权、制裁权 第五,中央政府通过立法、行政、财政方式监督控制地方自治单位的活动。 1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高度的自制力,并且成为他人追随的典范。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 以正确的价值领导众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领导能力是人物的新型品质,被领导力所感染的人们会产生对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并乐于追随他。领导力的关键条件就是拥有典范型的举止,成为他人的榜样。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所有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完善自我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孔子认为,领导者道路有两大目标:内部目标是通过修身达到个人的完善;外部目标是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目标一:通过修身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领导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发现并培养自己与生俱来的品质。一个人必须从自身着手,发现并勤奋地发展这些品德。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获得并非对外界信息的积累,而是对自身优秀品质的察觉,知识指的就是自身潜在美德的恢复。 完善自我的途径也就是发现我们已经拥有了些什么,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其进行发展、完善,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完美是我们期望的最终目标,但是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离完美就已经不远了。孔子说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我们怎么样才能到达完美的最终目标呢?有3条值得注意的途径:细致地思考,小心地说话,以及严谨地行动。目标二: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宪法一类的东西。法律书籍非常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庭或警察。很少有学者对学习法律感兴趣。那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凝聚在一起的呢?是她的文化。文化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看起来比任何军队或防御系统还要强大,保护着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一直都是她的文化。一个强大的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持久力;而另一方面,文化的落后一直就是国家没落的象征。政府工作的成功履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都依赖于大多数官员和群众的道德水平。国家的健康

奥鹏20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2017秋学期《现代政府理论》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政治性分权与行政性分权的最大区别在于() A. 向社会分权的程度不同 B. 地方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基础不同 C. 地方高官的人事任免制度不同 D. 属于不同的法系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2. 下列现代政府职责中,不属于中间层次政府的是() A. 公安 B. 卫生保健 C. 中小学教育 D. 社区服务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D 3. 以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卫生以及保护环境和防止灾害为目的,对物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伴随着提供它们而产生的各种活动制定一定的标准,并禁止、限制特定行为的规制属于()规制 A. 经济性规制 B. 社会性规制 C. 直接规制

D. 间接规制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4. 在多民族国家中,中央政府为处理好少数民族问题,依法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设置的是() A. 地域性地方政府 B. 城镇型地方政府 C. 民族自治型地方政府 D. 特殊类型地方政府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5. ()是决定一个国家政府官员规模的最关键因素。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发展水平 C. 政府财力 D. 政府职能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B 6. 地方政府运行的政党控制模式并不是政党直接控制地方政府和直接代表政府行政,政党作用的唯一合法的渠道是() A. 地方议会 B. 司法监督

C. 人事任命 D. 财政分配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A 7. 中国政府职能在纵向上配置的总特点可以概括为() A. 上下对口 B. 左右对齐 C. 责职同构 D. 上下对齐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8. 政府发展主要是通过()得以实现的 A. 政策创新 B. 协商民主 C. 政府改革 D. 引进人才 满分:2 分 正确答案:C 9. 合法政府的基本条件是() A. 以宪法为基础 B. 程序合法性 C. 行为合法性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政府经济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二)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政府支出相对量 2、购买性支出 3、转移性支出 二、单项选择题 1、政府支出规模一般呈现()趋势 A、不变 B、增长 C、减少 D、无法考察 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瓦格纳对政府支出增长规律解释的是() A、随着社会的发展,完善国内外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随之递增 B、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大 C、在经济工业化和随之而来的管理集中化、劳动力专业化的条件下,经济结构以及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D、政府为应对急剧增加的支出,将被迫提高税率或增设新税种 3、下列支出项目中适合用公共定价法的是() A、公路 B、国防 C、政治 D、资本性投资 4、在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政府支出项目时。所使用的贴现率一般是() A、等于一般贴现率 B、小于一般贴现率 C、大于一般贴现率 D、无法确定和一般贴现率的关系 三、多项选择题 1、影响政府支出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性因素 B、经济性因素 C、社会性因素 D、国际性因素 2、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的有()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C、科技三项费用 D、农业支出 3、政府支出绩效与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绩效相比,差别主要在() A、经济活动的地位不同 B、成本与收益的计算范围不同 C、在具体进行相关方案的选择的标准不相同 D、支出的目的不同 4、在衡量政府支出的成本时需要考虑() A、政府实施该项目过程中实际花费掉的人力、物力 B、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C、间接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实际损失 D、机会成本 5、与私人采购相比,政府采购有以下特点() 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B、采购目的的非盈利性 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 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 6、政府采购一般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A、竞争性原则 B、公开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盈利性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2、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

比较政治制度、地方政府学重点

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提到了“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请回答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上关于总统选举是怎么规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来规定?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美国总统届、任、位如何进行区分? 2.材料二显示了2000年由选举人团制度和1787年制宪会议弊端引发的世纪诉讼的相关内容,为什么选举人团制度会备受质疑?最后在法制与民主的较量中是谁胜利了?如何理解这一特殊情况? 3.材料二中联邦最高法院的判决才成为总统选举诉讼的最后判决,显示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材料三体现了为后来的联邦最高法院地位提升的那个案件?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是什么?该案的意义有哪些? 1、(1)1787年美国的制宪会议规定美国总统是由各州选民选举的选举人团对总统进行直接选举,而不是由选民进行直接选举,获得选票人数过半数的总统候选人当选。(2)这样规定有利于简化选举程序,客服直接选举的技术困难。(3)美国总统的大选一般要经过:预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竞选、总统大选四个阶段。(4)总统的每一次选举成为一届,担任总统一届为一任,同一位总统担任两届总统也称为一任。位是指从历史上第一位总统至今的总统个数。 2、(1)因为选举人团制度并不一定代表多数,它采用“胜者通吃”的原则,只要候选人在选区获胜就获得该选举的全部选票(2)法治胜利了(3)说明美国的法制问题,信奉法治至上,认为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法律解决,体现了美国的法治思想和完美的法律体系 3、(1)马伯里诉麦迪逊一案(2)约翰·马歇尔的最后裁决:①依据宪法规定,麦迪逊拒绝发出委任状是不对的②依据宪法规定,最高法院没有对此类案件的初审查权,法院只对涉及到一方为国外或州的案件中才有初审查权。马伯里既不是一个外国人,也不是一个州,故最高法院无权作出强制麦迪逊发出委任状的裁决③1779年司法法却赋予了最高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初审的权力,与宪法相抵触,故是无效的(3)里程碑的意义:①最高法院具有司法审查权,及对法律解释的权利。即包括国会在内的一切政府部门都要受法律裁决的约束,因为宪法在制定时没有规定谁对宪法有解释权,而该案件确定了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即最高法院具有宪法解释权。法院的裁决体现了宪法的最高意志,而宪法又是国家的最高大法,所以法院的裁决对一切政府部门都有约束力②该案件确立了法院特别是最高法院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法院与司法部门、政府部门鼎足而立。 简答题 1.现代民主制度的形式有哪些?直接民主制与间接民主制、代议民主制、行政集权民主制、共同参与民主制 2.主张一院制的原因有哪些?(1)两院无异于两个主权,若意见分歧,其中必有一院不能代表公共意志;如果两院意见一致,其中必有一院是多余的,故没有设立的必要(2)两院造成互相推诿,办事拖拉,浪费人力物力;一院则行动敏捷,建华机构等,可以曾强议员的责任感(3)两院制往往会引起议会内部的矛盾,使行政机关有机可乘,容易导致行政机关操纵议会,使代表公众意志的议会丧失能力,这是与人民主权的原则不相符合的。 3.英美两党制有哪些不同特征?(1)政治体制不同,使英美两大党对政府的影响力完全不一样(2)就政党的纲领来看,英国两党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而美国两党则没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分歧(3)英美两党制下的政党组织结构不一样,英国两党的组织体系较为严密,而美国两党则组织松散(4)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下,英美两国政党发挥作用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4.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的原因有哪些?(1)首先,国内经济状况的变动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根本原因(2)其次,国内政治矛盾的激化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3)此外,法国政党体制的新变化是主要原因之一(4)再次,戴高乐政治哲学理念及其实践的深远影响(5)最后,法国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强有力的政府的意愿是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建立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建立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是历史必然的产物。5、中西方代议制度的区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政府经济学考试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政府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公共选择理论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 1.人的道德缺陷 2.政府失灵 ·3.市场失灵 4.个人主义 2:某个城市的供水系统由一家公司提供的主要原因在于()。 1.经济实力雄厚 ·2.自然垄断 3.政府保护 4.其他主体缺乏供给意愿 3:现代市场经济中德国模式的特征为()。 1.对于自由市场的强调 ·2.强调社会公平的市场机制 3.政府的强有力指导 4.平均主义 4:对选民行为进行研究时提出了“理性的无知”的经济学家是()。 1.奥尔森 2.布坎南 3.尼斯坎南

·4.唐斯 5:专利制度所形成的垄断现象就其成因看属于()。 1.经济垄断 ·2.行政垄断 3.自然垄断 4.科技垄断 6: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取的收入分配政策是()。 1.按劳分配 ·2.平均主义分配 3.按需分配 4.按阶级分配 7:正的外部效应指的是()。 1.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2.社会净效益小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3.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低 4.社会净效益大于个人净效益,产品产量偏高 8: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所提出的最大结论在于()。 1.市场失灵 ·2.政府失灵 3.外部性 4.官僚也是经济人 9:下列西方发达国家中,尚未建立福利性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是()。

1.英国 2.瑞典 ·3.美国 4.挪威 10: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技能的需求与劳动者自身的技能结构不相符造成的失业类型属于()。 1.摩擦性失业 2.周期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1:垄断问题形成的基本原因是()。 1.道德缺陷 ·2.进入障碍 3.供给意愿不足 4.资源短缺 2:最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西方国家是()。 1.美国 2.法国 3.瑞典 ·4.英国 3: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债危机演化而来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同样对我国造成了不利影响,受此影响我国政府将财政政策调整为()。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地方政府学》 课程教学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地方政府学》课程是人事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共同建设的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一般地方政府的产生和演变,了解地方政府管理体系,掌握地方政府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依据我国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解决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地方政府学》是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政治学、行政管理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组织行为学、政府经济学等课程都是它的基础课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以《地方政府学》教材为基本内容,结合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指导地方政府学课程的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专题分组座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公务员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 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 2、选用《地方政府学》,由徐勇、高秉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学和考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网上答疑、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专题分组研讨、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公务员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的基本要求 《地方政府学》课程结业考核实行全国人事系统电大教学点统一考试,考试水平达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要求。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人事系统)专业本科学生。考核教材使用徐勇、高秉雄主编的《地方政府学》。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技能的了解与掌握的程度,考核分为:“一般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的具体考核要求是:“一般了解”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基本掌握”是指在“一般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重点掌握”是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考核采用平时作业考核和期末结业考试想结合的方式,两者的比例分别是40%和60%。平时作业由人事部高培中心统一布置,共安排四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绩平均分的40%计入课程总成绩。期末考试才用闭卷方式,未完成平时作业及平时作业不合格者,不得参加课程结业考试。期末试卷按百分制评阅,其成绩的60%计入课程总成绩。 期末考试的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为10%、10%、20%、30%、30%。本课程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一节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精简版)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一)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1)交换最优条件。2)生产最优条件。3)产品混合最优条件。 (二)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 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1)公共产品的提供。2)垄断。3)外部效应。4)市场的不完全。5)信息不完全。6)优值品、劣值品。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8)分配问题 (三)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些不同属性? 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 公共产品属性:1)不可分割性。2)非竞争性。3)非排他性。 (四)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几种? 答: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对付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1、征税或罚款。2、补贴。3、政府管制等。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管制外部效应水平。B、管制生产过程。 (五)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1)利用市场机制。2)政府管制 (六)垄断可分为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答: 1)自然垄断。2)行为垄断。3)法定垄断。 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他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他本来愿意的支付。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能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损失了消费者剩余,两者相抵,整个社会的福利遭到了净损失。除了上述效率损失外,垄断厂商没有动力去改善管理,创新技术也是一种效率损失。垄断导致低效的资源配置,这是政府干预的主要原因。 (七)财政政策的目标和工具是什么? 答:1、财政政策的目标指国家通过运用财政政策工具所要实现的目的。它构成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是财政政策中的主导方面。 1)财政政策最终目标:确立财政政策的最终目标,首先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要求,即社会主义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 2)财政政策中间目标:A、物价相对稳定。B、收入的合理分配。C、经济适度增长。 2、财政政策工具,亦称财政政策手段,指国家为实现一定财政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措施。1)国家预算。2)税收。3)公债。4)财政投资。5)财政补贴。6)公共支出。 (八)简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区别。 答: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交换为标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这些公共支出并不反映政府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只起中介作用。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 (九)简述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 1)经济效益原则。2)公平原则。3)稳定原则。 (十)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答: 1)标准差。2)离散系数。3)分组计算法4)洛伦兹曲线。5)基尼系数。 (十一)简述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筹集模式。 答: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 分为三种模式:1)基金制模式。2)社会保险税模式。3)混合制模式。 (十二)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答:1)税收收入。2)债务收入。3)国有资产收益。4)政府费收入。5)其他收入。 (十三)如何理解现代税收原则的含义? 答: 1)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公认的税收的首要原则,这一方面由于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必不可少,另一方面由于税收矫正收入分配不均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是不可或缺的。人们对税收的公平原则做出了许多种解释,大体区分出了两个子原则,即受益原则和能力原则。 2)效率原则。税收的效率原则即为税收征收的所得和所费的关系。讲究效率要求尽可能增加所得和尽可能减少所费。税收效率原则包括经济效率和税务行政效率。 3)稳定经济原则。稳定经济原则也称作“机能财政原则”。这一原则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宏观调控思想的一个表现,现在已成为政府干预和调节经济的杠杆,发挥引导和保持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