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

之一。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

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排放单位进行了管理和监督。本文将

重点探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意义和目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限制和规范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

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生

态安全。其主要目的包括:

1. 保护环境: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降

低环境污染程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 预防健康问题: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通过限制排放标准,减少人们接触污染物的机会,降低患病风险。

3. 加强企业管理:排放标准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升企业对环境保

护的意识,迫使企业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对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详细清单,包括不同行业和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数据。其主要目的

和意义包括:

1. 数据基础:通过排放清单的编制,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详细

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督管理:排放清单的建立可以加强对排放单位的监管和管理,

确保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环保要求。

3. 信息公开:排放清单数据的公开与共享,有助于提高环境信息的

透明度,加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方法和要点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以下是编制排放清单的一些方法和要点:

1. 数据收集:收集排放单位的生产产值、燃煤、燃油、废气处理设

施以及其他排放源的有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计算: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和排放物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

方法估算排放量,如使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系数、燃煤消耗量和排放

因子等。

3. 数据汇总:对估算的排放量进行汇总,得出各个行业、各种排放

源的排放清单数据,形成全面的排放情况描述。

4. 数据审核:对排放清单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同时进行合理的数据校正和完善。

5. 数据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报告排放清单数据,实现信息

的公开和共享,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与协调。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是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我们可以获得详尽的排放数据,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持。同时,加强对排放清单数据的监督和公开,促进公众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持续发展和可持续环境的目标。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是一个记录和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情况的工具,它对于评估和监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挑战。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在大气中的积累会导致地球气温上升,从而引发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编制和分析可以帮助政府、企业和个人了解其排放贡献,识别主要排放部门以及相关排放活动,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减排措施。通过定期的排放清单更新和对比分析,可以检验减排措施的有效性,并为制定更加科学、可持续的减排目标提供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的背景和重要性,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于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并促进各方采取积极的减排行动。

本文档介绍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包含的气体种类以及相应的排放标准。 二氧化碳(CO2)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排放标准:根据国家和国际标准,各行业应制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减排。 甲烷(CH4) 温室效应:甲烷是温室效应较高的气体,对气候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排放标准:各行业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甲烷的排放,以符合国家和国际的减排要求。 一氧化氮(NOx) 温室效应:一氧化氮是温室效应较低的气体,但仍对大气环境有一定影响。 排放标准:各行业需要依据相关的排放标准限制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氟化物(F氟、Cl氯等) 温室效应:氟化物属于温室效应较强的气体,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大。

排放标准:应通过合理技术措施减少氟化物的排放,以满足相 关的国家和国际减排要求。 请注意,以上只是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的气体种类和标准,具体清单内容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确定。这是您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文档内容,其中列举了部分温室气体种类以 及对应的排放标准。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 善清单内容。请注意,以上只是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中的气体种 类和标准,具体清单内容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确定。这 是您所需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文档内容,其中列举了部分温室 气体种类以及对应的排放标准。请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进一 步补充和完善清单内容。 本部分将介绍相关的监管机构和政策,以确 保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 本文档描述了如何收集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 数据,以及相关的要求和程序。 数据收集要求

大气污染源解析与排放清单建设

大气污染源解析与排放清单建设 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为了有效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建立排放清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本文将从大气污染源解析和排放清单建设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大气污染源解析 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点源和非点源两大类。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交通等 固定位置的设施和活动,例如工厂的烟囱排放、交通车辆的尾气排放等。非点源污染则是指无固定位置的污染源,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建筑施工扬尘等。 在点源污染方面,建立一个全面分类的污染指标体系至关重要。这个指标体系 应该包含不同产业和企业的排放标准,将不同行业的排放情况进行详细分类,以便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同时,要督促企业加强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确保排放达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释放。另外,推动研发和使用清洁能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可以减少对煤炭等污染物较多的能源的依赖。 对于非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 化肥和农药会通过河流、土壤的流失而进入大气中。因此,通过合理使用化肥、控制农药使用量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在建筑施工扬尘方面,可以要求工地采取覆盖、湿润等措施,有效防止扬尘的产生和排放。 二、排放清单建设 排放清单的建设是对大气污染源全面梳理和监管的重要手段。建设排放清单需 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包括企业名称、行业分类、产能、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建设排放清单的关键。

政府在建设排放清单方面应起到主导作用,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企业提供信息。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加强数据监测和审核,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此外,鼓励企业自行监测并公开排放数据,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透明度。 建设排放清单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数据,可以了解到不同企业、行业甚至地区之间的排放差异,为精准治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建设排放清单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源解析和排放清单建设是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两个关键步骤。从解析大气污染源的角度来看,深入了解不同污染源的特点和排放方式,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而建设排放清单则是对大气污染源进行全面梳理和监管的手段,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加强合作,推动清单的建设和完善。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正日益严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已经成为影响环境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陆续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定义、意义、原则、内容和实施效果等方面。 一、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定义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是以保护大气环境为出发点,根据污染物排放的特点和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等,依据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行性等综合因素,制定的规范化排放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总量、排放方式等具体的指标和要求。 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意义 1、保护大气环境: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可以帮助我 们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有效保护大气环境,减少污染对人类健康和大气生态造成的危害。 2、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 需要投入大批的环保技术和设备,因此,也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 3、加强环境管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实施后,企 业必须按照标准要求对污染排放进行监测和管理,从而有助于

加强企业对环境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促进企业的环保管理。 4、提高国际竞争力: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制定了严格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如果我国的企业能够按照世界先进水平制订和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原则 1、科学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应该以科学数据和技术为基础,全面反映现有技术和环境污染情况,符合国际先进水平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2、公正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应该依据公正、民主、透明和权威的原则制定,考虑社会各方面利益,体现公平和公正。 3、可行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应该兼顾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确保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实施和达成。 4、优先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应该优先考虑重点污染行业和地区,对于纳入排放标准要求的企业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限制污染物排放量。 四、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内容 1、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制定不同行业、不同污染物的限值排放标准。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GB/T13201--91 (1991年8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1992年6月1日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3.5本标准各条规定在一般条件下具有同等效力,但对同一污染源标准中各条所确定的允许排放限值不一致时,应以其中最小允许排放限值为准。 3.6附录中各条规定供使用本标准时参考。 4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及大气环境功能分区 4.1气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以下简称总量控制区)是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城镇规划、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求而决定对大气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的区域。总量控制区以外的区域称非总量控制区,例如广大农村以及工业化水平低的边远荒僻地区。但对大面积酸雨危害地区应尽量设

置SO2和NOX排放总量控制区。 4.2大气环境功能区是因其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环境保护提出不同要求的地区,功能区数目不限,但应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城乡总体规划分为一、二和三类与GB3095中3类大气质量区相对应,即: 一类区: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a----总量下标; k----某种污染物下标。 5.1.2各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由式(2)计算: 式中:Qaki----见5.1.1定义; S----总量控制区总面积,km2;

Si----第i功能区面积,km2; Aki----第i功能区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104t·a-1·km-1,计算方法见5.1.3。 5.1.3各类功能区内某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由式(4)计算: 式中:Aki----见5.1.2定义; Cki----GB3095等国家和地方有关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所规定的与第i功能区类别相应的年日平均浓度限值,mg·m n-3; 方法求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 之一。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各国纷纷制定了相 应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排放单位进行了管理和监督。本文将 重点探讨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清单编制。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意义和目的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了限制和规范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 放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总量,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和生 态安全。其主要目的包括: 1. 保护环境:通过严格的排放标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降 低环境污染程度,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2. 预防健康问题: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有害,通过限制排放标准,减少人们接触污染物的机会,降低患病风险。 3. 加强企业管理:排放标准的明确规定,有助于提升企业对环境保 护的意识,迫使企业采取更为环保的生产方式。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对工业、交通和生活等领域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详细清单,包括不同行业和不同排放源的排放量数据。其主要目的 和意义包括:

1. 数据基础:通过排放清单的编制,掌握大气污染物排放源的详细 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 监督管理:排放清单的建立可以加强对排放单位的监管和管理, 确保其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达到环保要求。 3. 信息公开:排放清单数据的公开与共享,有助于提高环境信息的 透明度,加强公众对大气污染问题的了解和参与。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方法和要点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以下是编制排放清单的一些方法和要点: 1. 数据收集:收集排放单位的生产产值、燃煤、燃油、废气处理设 施以及其他排放源的有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计算:根据排放源的类型和排放物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计算 方法估算排放量,如使用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系数、燃煤消耗量和排放 因子等。 3. 数据汇总:对估算的排放量进行汇总,得出各个行业、各种排放 源的排放清单数据,形成全面的排放情况描述。 4. 数据审核:对排放清单数据进行审核和核实,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同时进行合理的数据校正和完善。 5. 数据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报告排放清单数据,实现信息 的公开和共享,促进大气污染治理的合作与协调。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与排放源解析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与排放源解析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各国纷纷制定和执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本文将就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以及排放源的解析展开讨论。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是为了确定和量化各种污染物的来源和排放量,并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管理措施提供依据。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的数据,包括工业企业的产量、能耗数据,机动车和火力发电厂的燃料消耗量,以及其他污染源的排放数据等。同时,还需要考虑不同行业、地区和时段的差异性。 在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时,需要采用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例如,可以使用排气排放监控系统、废气分析仪等设备监测和测量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此外,还可以利用建立的统计模型和数学模型来估算未监测或难以监测的排放源。全面、准确的数据和方法论是编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和前提。 二、排放源解析 排放源解析是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解释具体排放源的 特征和影响因素,为采取环境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排放源解析可以帮助识别和区分污染物的来源。例如,在一个城市的大 气污染物排放清单中,可能存在来自工业企业、机动车、火力发电厂等多个排放源的污染物。通过排放源解析,可以确定不同排放源对污染物的贡献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其次,排放源解析可以揭示污染物排放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例如,某 个排放源可能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域或交通枢纽周围,其排放对附近地区的污染物浓

度影响较大。通过排放源解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高浓度区域和高浓度时段,有助于优化环境管理和资源调配。 最后,排放源解析还可以推测和预测未来的排放趋势和影响。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某个行业的排放源可能逐渐减少,或者由传统污染源转向清洁能源。通过排放源解析,可以评估这种转变对大气污染物的影响,并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应对措施。 总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编制和排放源解析是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准确地获取和分析排放数据,了解和把握各种排放源的特点和趋势,我们能够更好地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提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技术水平,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大政策法规的力度和执行力度,共同应对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的挑战。

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研究共3篇

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研究共3篇 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 研究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就是颗粒物。颗粒物对人类健康、能见度、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为了更好地控制大气污染,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组成,同时评估其中的有害成分的风险,并建立相应的清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组成。颗粒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为源和自然源。其中,人为源包括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农业生产等。而自然源主要包括沙尘暴、火山喷发等。从组成上来看,颗粒物可分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两种,其中PM2.5的直径小于等于2.5 微米,PM10的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 接着,我们需要评估其中的有害成分的风险,主要包括痕量金属、有机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痕量金属主要包括铅、锌、镉、汞等,它们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被吸入人体,从而影响人类的健康。有机物主要包括多环芳烃、挥发性有机物等,它们同样会通过空气中的颗粒物进入人体,这些有机物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还有一些其他的有害物质,如硫化物、氮化物等,它们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因此,针对这些风险,我们需

要建立相应的应对策略。 最后,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清单,并针对不同的来源及其组成成分采取相应的措施。首先,我们需要建立工业、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的颗粒物排放清单,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的排放源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其次,需要建立颗粒物成分的清单,了解其主要来源和组成成分,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测和数据统计,从而对空气质量的变化进行实时跟踪,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的问题。了解颗粒物的来源及其组成、评估其中有害成分的风险以及建立相应的清单,是我们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的基础。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各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更加良好的环境质量 综合考虑大气污染的影响和危害,我们需要建立全面、有针对性、科学的应对策略。这包括加强大气污染监测和数据统计,建立适应不同排放源的颗粒物清单,并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以及评估不同颗粒物成分的风险。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实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促进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大气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组成、有害组分风险评价及清单构建 研究2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污染源的排放与成分构成,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颗粒物是造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

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研究作者:周君蕊黄宇邱培培刘浩肖凯 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5期 摘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查获得典型行业污染源活动水平,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利用排放因子法建立2014年武汉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结合经纬度、人口密度分布、土地利用类型、道路长度等数据将排放清单进行了3km×3km网格化处理.结果表明,2014年武汉市SO2、NOx、PM10、PM25、CO、BC、OC、VOCs和NH3排放量分别为103、170、163、71、631、06、04、198和16万t.固定燃烧源为SO2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64%;移动源为NOx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约51%;颗粒物排放主要来源于扬尘源和工艺过程源;CO和VOCs主要来源于工艺过程源,BC和OC排放均以移动源和生物质燃烧源为主,NH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青山区至新洲区一带.关键词排放清单;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武汉 中图分类号X511 文献标志码A 1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武汉,430015 0引言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是基于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尺度对影响空气质量的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是描述污染物排放特征的有效方法,也是制定城市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开展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区域覆盖中国各大城市、城市群,污染物涵盖大气常规污染物、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15]. 武汉市以PM25、O3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灰霾现象频繁发生.2017年武汉市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8、53μg/m3,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257%、514%;全市O3污染超标天数为26d.同时,武汉市环境空气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颗粒物污染较重,夏季臭氧污染突出.为了研究武汉市空气污染状况和确立合适的减排方案,建立完善的高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清单十分重要. 本研究以2014年为基准年,以大气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编制技术指南为参考,建立了武汉市9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通过3km×3km网格化分析了污染物排放的区域分布特征. 1研究方法 11编制范围

VOCs排放源清单与控制技术指南

VOCs排放源清单与控制技术指南 近日,环境保护部第七轮次“2+26”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发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问题最突出,占本轮次检查发现问题总数的38.6%。大部分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而且还是影响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无论是民众关心热议的细颗粒物(PM2.5)还是臭氧(O3),都和VOCs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特邀我院张新民研究员就VOCs污染的现状、来源以及控制对策进行系统介绍。 VOCs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指在常压下,任何沸点低于250℃的有机化合物,或在室温(25℃)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以气态分子的形态排放到空气中的所有有机化合物的总称。VOCs不仅本身具有较强毒性,还是影响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和参与物。因此,控制VOCs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VOCs污染的危害性和控制的必要性

VOCs共包括烷烃、芳香烃类、烯烃类、卤烃类、酯类、醛类、酮类和其它化合物8类。大约1/3的VOCs是有毒的,芳香烃类、酮类、酯类等可以引起皮肤、眼睛、呼吸系统、血液、肝肾脏、神经系统等中毒,如甲醛、苯等。VOCs不仅对人体有明显的毒性效应,还具有多重环境效应。VOCs可以和氮氧化物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也能与大气中的·OH、NO3-、O3等氧化剂发生多途径反应,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对环境空气的O3和PM2.5均有重要影响(图1)。 图1 VOCs多重环境效应(左)及近地面臭氧生成机制(右)(来源:US EPA)在国际上,美国、欧盟等很早就认识到了VOCs 对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VOCs 污染控制政策。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复杂,呈现高污染负荷、多污染物叠加等特征,已从传统的煤烟型污染逐渐过渡为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复合污染。2016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六项监测指标中O3是唯一一个不降反升的污染物。因此,必须加快推进O3和PM2.5的协同控制。VOCs作为PM2.5和O3共同的关键前体物,控制VOCs排放将有利于降低PM2.5和O3的浓度,减少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 我国VOCs排放特征 1:行业分布 我国VOCs排放来源非常复杂,工业门类齐全,产业规模庞大,且VOCs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公告2014年第55号),排放源主要包括交通源、工业源、生活源和农业源四大类。其中交通源包括道路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源和油品储运销等;工业源包括化石燃料燃烧和工艺过程;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随着国家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大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而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更是备受关注。为有效控制这些有机物的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应运而生。 一、什么是大气挥发性有机物?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是指在常温下易于挥发成气态的有机物质。常见的有机物质包括石油和石化工业中的烃类物质,涂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和溶剂、汽车尾气和化学药品等。这些有机物质的排放对于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编制VOCs源排放清单? 针对大气污染,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法规,并且加强了对企业的监管。实际上,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政府部门需要了解到企业的排放造成的影响,VOCs源排放清单编制就是为

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因为只有对企业的排放清楚了解,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大幅度减少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三、如何编制VOCs源排放清单? VOCs源排放清单的编制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物力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数据收集 在编制VOCs源排放清单时,首先要收集企业的各种数据,包括企业名称、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类型、使用的原材料、设备种类、排放口数量和污染物种类、排放量等。此外,还需要现场勘察,对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对于排放未经控制的VOCs用量需要进行实际测定。 2.逐层分析 对于每家企业,建立其逐层分析的排放清单,分析每一种产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原材料、辅助剂和催化剂、原料的化学反应产

生的VOCs产物、每一生产工艺中涉及到的挥发有机物的制备、保养和应用操作、储存和处理等步骤中产生的VOCs排放,以及VOCs排放控制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等信息。 3.模型计算 在收集了企业的各种数据和进行了逐层分析之后,需要使用数据模型进行计算。这种计算需要使用到国家大气污染计算模型,根据某一企业的排放数据,来进行贡献和影响的计算。一旦计算得到某一企业对于大气环境的排放贡献和影响,便可探讨如何推行VOCs和空气净化技术来降低企业的排放。 结论 总之,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通过对不同企业的排放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及时采取有效的VOCs和空气净化技术,才能够有效地遏制大气污染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深入了解VOCs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提供有益参考。

大气污染源解析与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

大气污染源解析与排放清单编制方法研究 大气污染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都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大气污染问题,解析污染源并编制排放清单是控制和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对大气污染源解析与排放清单编制方法进行研究。 大气污染的来源众多,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排放等。想要全面解析 不同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贡献,需要从不同维度对其进行分析。首先,可以通过区域或国家层面的数据统计,确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排放情况。例如,通过对各个行业的废气处理设施、产能和生产规模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初步确定各个行业对大气污染的排放贡献。 其次,要对不同的污染源进行详细的解析,特别是对于重点污染行业和地区进 行深入研究。比如,钢铁行业和燃煤电厂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针对这些行业的工艺流程、排放设备和排放标准等进行详细调查,并结合大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来确定它们对大气污染的具体影响。 另外,对于移动污染源,例如汽车尾气排放,需考虑交通流量、车辆年限和排 放标准等因素。通过测量不同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并结合车辆的使用情况和排放标准,可以计算出相应的尾气排放量,以此来推算汽车对大气污染的贡献。 编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方法有多种。一种方法是利用统计数据和监测数据 进行计算。通过对各个行业和地区的排放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以得出不同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这种方法适用于规模庞大、数据完备的区域或国家。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模型进行估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排放源的传输、扩散和转化过程,以及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对大气污染源的排放量进行估算。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完备数据或涉及复杂非线性关系的情况。

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和方法

附件5 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生物质燃烧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适用范围 1.2.1 本指南明确了生物质燃烧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1.2.2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生物质锅炉、户用生物质炉具、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秸秆露天焚烧等生物质燃烧过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工作; 1.2.3 本指南涉及的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SO 2、氮氧化物NO x 、氨气 NH 3、一氧化碳CO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吸入颗粒物PM 10 、细颗粒物;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 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大气细颗粒物一次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大气氨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生物质燃烧:包括锅炉、炉具等使用未经过改性加工的生物质材料的燃烧过程,以及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秸秆露天焚烧等; 生物质锅炉:以未经过改性加工的生物质为燃料的锅炉; 户用生物质炉具:以未经过改性加工的生物质为燃料、具有炊事或采暖功能的户用炉具; 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标准状态下饱和蒸气压较高标准状态下大于、沸点较低、分子量小、常温状态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 μm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PM 10 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μm的颗粒物; 排放清单:指各种排放源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 活动水平: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以及在界定地区里,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的生产或消费活动的量; 产生系数:指使用污染控制设备或措施前,单位活动水平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量; 排放系数:指使用污染控制设备或措施后,单位活动水平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无污染控制措施时,排放系数等于产生系数; 指导原则 1.5.1 科学实用原则:在确保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的同时,增强为污染防治决策服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5.2因地制宜与循序渐进原则:各地根据自身污染特征、基本条件和污染防治目标,结合社会发展水平与技术可行性,科学选择所需数据的获取方法;随着环境信息资料的完备,不断完善和更新源排放清单;

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建立及举例

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建立及举例 一、什么是VOCs 一、什么是VOCs 挥发性有机物(VOCs)定义五花八门,综合可归纳为基于物理特性、基于化学反应性和基于监测方法的三类定义。 基于物理特性,从“沸点”和“蒸汽压”两个参数确定。如:在101.325kPa标准压力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250℃的有机化合物;在293.15K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等于10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不包括甲烷)。 基于化学反应性定义——主要基于有机物反应性,参与不同光化学反应而带来臭 氧和雾霾污染来确定。如:除CO、CO 2、H 2 CO 3 、金属碳化物或碳酸盐、碳酸铵外, 任何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美国)。 基于监测方法定义,主要考虑到监测方法多能识别的目标污染物范围来确定。如:利用TenaxGC或TenaxGA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于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正己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物。 我国2015年颁布的《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31570)、《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31571)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国标31572)中对VOCs的定义为“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与2014年上海《汽车制造业(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1/859)中的定义一致。该定义是基于有机物的“化学反应性”和“监测方法”两方面综合定义的。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VOCs监测体系并不完善,尚未纳入日常监测体系。

二、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的建立 VOCs排放分天然源和人为源,天然源不可控,更多关注人为源。工业源排放占人为源的60%左右,相较于交通源和生活源有更大更直接点减排潜力。准确的排放清单是是研究国家及区域污染源排放特征、识别其排放时空分布的重要基础。工业源VOCs排放清单建立思路—“源头追踪”,对工业VOCs物质流动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梳理,VOCs产生于四个环节:VOCs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以VOCs为原料的工艺过程和含VOCs产品的使用和排放。如图1,通过全过程追溯分析,可以清晰得到VOCs在该行业、区域及城市的排放状况分布。 三、典型化工园区VOCs排放清单建立 化工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我国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源VOCs排放量的34%。化工园区作为化工企业的聚集地,VOCs组分复杂、排放特征不明、缺乏有效控制。基于此,以珠江三角洲某大型综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清单技术指南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清单技术指南 非道路移动机械是指用于土方工程、筑路工程、矿山工程、建筑工程、港口工程等领域的移动机械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打桩机等。这些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 成潜在的风险。因此,为了控制这些排放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制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清单技术指南是非常必要的。 一、排放清单的制定目的 1.确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 提供数据支持。 2.评估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3.为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促进非道路移动机械制造企业和使用单位采取措施,减少机械排放 对环境的影响。 二、排放清单的编制内容 1.机械设备的详细信息,包括型号、制造商、使用年限等。 2.排放物种类的识别和测定方法,包括固体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 化碳、非甲烷总烃等。 3.排放物的排放因素和排放系数,包括机械设备的使用模式、工作负荷、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 4.不同机械设备的排放清单,包括不同型号、不同使用状况和不同排 放控制设施等情况下的排放物量。

5.排放物的监测数据和数据分析,包括不同时间段、不同使用场景和 不同燃料类型下的排放表现。 三、排放清单的编制方法 1.数据收集和整理。收集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的相关数据,包括型号、制造商、使用年限、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 2.排放物测定和数据分析。使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排放 物进行测定和分析,得到排放物的种类和数量。 3.排放因素和排放系数的确定。根据机械设备的使用模式、工作负荷、燃料种类和使用效率等因素,确定排放物的排放系数。 4.排放清单的制定和修订。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制定非道路 移动机械的排放清单,并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 四、排放清单的应用与推广 1.政府监管部门可以根据排放清单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标 准和环境管理政策,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2.机械制造企业可以根据排放清单的数据,开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机 械设备,提高竞争力。 3.机械使用单位可以根据排放清单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排放控制措施,减少机械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4.学术界和科研机构可以基于排放清单的数据,开展环境效应评估和 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

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的技术流程、技术方法、质量控制等内容。 1.2 本标准适用于内河运输船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 1.3 本标准中,内河船舶大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 x)、碳氢化合物(HC)、二氧化硫(S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 2.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97 船舶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一、二阶段) GB 7727.2 船舶通用术语总体性能 GB/T 21404 内燃机发动机功率的确定和测量方法一般要求 SH/T0689 轻质烃及发动机燃料和其他油品的总硫含量测定法(紫外荧光法) 3 术语和定义 GB 15097-2016、GB 7727.2-19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以下重复列出了GB 15097-2016、GB 7727.2-1987中的一些术语和定义。 3.1 排放清单 emission inventory 各种排放源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和空间区域内向大气中排放的大气污染物的量的集合。 3.2 内河船舶 inland vessel 指在除长江以外内河水域航行的船舶。 3.2.1 干货船 dry-cargo ship 以运载干燥货物为主,也可装运成桶液货的货船,包括杂货船、散货船、多用途货船三大类。 3.2.2 散货船 bulk carrier 专运谷物、煤、矿砂、盐、水泥等大宗干散货物的干货船。 3.2.3 杂货船 general cargo ship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保护环境,广东省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这些限值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宜居的环境。 广东省作为中国南方的主要工业省份,长期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广东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加。这些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广东省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这些限值规定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这些标准的制定是基于科学的评估和广泛的环境影响评价。 为了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实施,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新建的工业企业和现有的企业,都要求安装先进的污染控制设施,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于超过排放限值的企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整改要求。广东省还建立了严格的环境监测体系,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进行实时监测。

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后,广东省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根据最新的环境监测数据,广东省的PM5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氮氧化物浓度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由于大气污染物的减少,广东省的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恢复和保护。 通过实施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广东省成功地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这表明,只有通过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严格的环保措施,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为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健康、更宜居的世界。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广东省仍在努力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他们将通过持续的环境监测和严格的执法,确保所有企业和个人遵守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他们还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 广东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科学的环境政策和严格的环保措施来改善空气质量。这一经验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以实现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长期目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了解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特征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对其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清单及特征进行研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 658—2012)修改单(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二〇二〇年四月

目录 1项目背景 (1) 1.1任务来源 (1) 1.2工作过程 (1) 2标准修改单的必要性 (2) 2.1环境质量面临挑战,达标形势依然严峻 (2) 2.2严格标准限值要求,降低污染排放水平 (2) 2.3落实国家及地方要求,提升污染控制水平 (2) 2.4应对污染特征变化,满足环境管理需求 (3) 3国内外锅炉氮氧化物排放控制相关标准及技术研究 (4) 3.1国外相关标准 (4) 3.2国内相关标准 (6) 3.3现有标准与国内外标准氮氧化物限值对比 (12) 3.4烟气脱氮技术 (14) 4重庆市锅炉概况 (18) 4.1重庆市工业锅炉概况 (18) 4.2重庆市生活锅炉概况 (22) 4.3现有锅炉污染排放情况 (25) 4.4修改单修改的主要内容 (28) 5技术经济及环境效益分析 (29) 5.1技术可行分析 (29) 5.2技术经济分析 (29)

5.3环境效益分析 (30)

1项目背景 1.1任务来源 为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少大气中NOx的排放水平,降低大气环境中NO2、PM2.5、O3等污染物的浓度,支撑大气污染控制管理需求,提高环境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地规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为,促进氮氧化物减排和总量控制,强化污染治理力度,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下达了重庆市地方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 658-2016)的修改单编制任务。 1.2工作过程 自标准任务下达以来,课题组分四个阶段开展相关工作。 第一阶段(2019年5月-6月):对《重庆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 658-2016)使用情况进行评估,进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征、控制技术调研,梳理现行标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评估现行标准的使用情况。 第二阶段(2019年7月-9月):通过由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方案论证后,项目组结合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要求,对比国外及我国其他城市现行锅炉标准,确定标准修订的方向和具体内容。对重庆市锅炉容量分布、排放现状进行调研,现场走访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巴南区、北碚区、江津区等各类锅炉使用企业,并与重庆市本地锅炉生产企业进行了交谈。梳理重庆市锅炉使用、各类污染物削减方法、大气污染物排放、运行治理成本分析,分析修订的可行性和带来的影响,并进行相应评估。 第三阶段(2019年10月-11月):形成《重庆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征求各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意见,召开专家论证会,根据收集意见情况对标准文本及编制说明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报批稿。 第四阶段(2019年12月):形成标准修订建议送审稿和编制说明,并通过专家论证。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19(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组 2019 年 12

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编制说明 目录 一、项目背景..................................................................................................... - 1 - 1.1 任务来源 ................................................................................................. - 1 - 1.2 工作过程 ................................................................................................. - 1 - 二、行业基本概况............................................................................................. - 3 - 2.1 定义和范围 ............................................................................................. - 3 - 2.2 基本情况 ................................................................................................. - 6 - 2.3 污染概况 ............................................................................................... - 11 - 2.4 政策梳理 ............................................................................................... - 12 - 2.5 排放标准梳理 ....................................................................................... - 15 - 三、标准实施回顾........................................................................................... - 17 - 3.1 标准基本情况 ....................................................................................... - 17 - 3.2 标准实施情况 ....................................................................................... - 20 - 3.3 实施中存在问题 ................................................................................... - 23 - 四、与国家标准对比情况............................................................................... - 24 - 4.1 适用范围 ............................................................................................... - 24 - 4.2 术语和定义 ........................................................................................... - 24 - 4.3 有组排放要求 ....................................................................................... - 26 - 4.4 无组织管控要求 ................................................................................... - 30 - 4.5 其他内容 ............................................................................................... - 32 - 五、标准修订必要性....................................................................................... - 33 - 六、总体思路、编制原则和技术路线........................................................... - 34 - 6.1 总体思路 ............................................................................................... - 34 - 6.2 编制原则 ............................................................................................... - 34 - 6.3 技术路线 ............................................................................................... - 34 - 七、修订主要内容........................................................................................... - 36 - 7.1 修订主要内容 ....................................................................................... - 3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