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电子气体理论

金属电子气体理论
金属电子气体理论

一,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

1.1 经典电子论

特鲁德电子气模型:特鲁德提出了第一个固体微观理论利用微观概念计算宏观实验观测量

自由电子气+波尔兹曼统计→欧姆定律

电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运动论→电子的热导率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1

1.自由电子近似:传导电子由原子的价电子提供,离子实对电子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离子实的作用维持整个金属晶体的电中性,与电子发生碰撞。

2.独立电子近似: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外电场为零时,忽略电子之间的碰撞,两次碰撞(与离子实碰撞)之间电子自由飞行(与经典气体模型不同,电子之间没有碰撞,电子只与离子实发生碰撞,这一点我们将在能带论中证明是错误的。)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2

3.玻尔兹曼统计:自由电子服从玻尔兹曼统计。

4.弛豫时间近似:电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一次的几率为1/τ,τ称为弛豫时间(即平均自由时间)。每次碰撞时,电子失去它在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即电子和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仅仅是通过与原子实的碰撞实现的。

特鲁德模型的成功之处——成功解释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E j ρ=(或j E σ=),其中E 为外加电场强度、ρ为电阻率、j 为电流密度。

202()1I j nev ne S

j E eEt m v v E j m ne eE m v m τρτστρ?==-??=??-??=+??=????==???=-??

1.2.经典模型的另一困难:传导电子的热容

根据理想气体模型,一个自由粒子的平均热量为3/2B k T ,故

333

(),222A B e U U N k T RT C R T ?====?

33/29v ph e C C C R R =+=+≈(卡/molK.)

但金属在高温时实验值只有6(卡/molK.),即3v C R ≈。

1.3 Sommerfeld 的自由电子论

1925年: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6年: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 1927年:索末菲半经典电子论

抛弃了特鲁德模型中的玻尔兹曼统计,认为电子气服从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得出了费米能级,费米面等重要概念,并成功地解决了电子比热比经典值小等经典模型所无法解释的问题。

量子力学的索末菲模型

1、独立电子近似:所有离子实提供正电背景,忽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自由电子近似:电子与原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被忽略。

3、采用费米统计以代替玻尔兹曼统计。

传导电子的索末菲模型

1,自由电子模型

电子在一有限深度的方势阱中运动,电子间,电子与原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不计

电子按能量的分布遵从Fermi —Dirac 统计 电子的填充满足Pauli 不相容原理 电子在运动中存在一定的散射机制 V=0,薛定谔方程(不考虑自旋)为:

2

2()()2r E r m

ψψ-

?=

作行波试探解:1()ik r

k r e V

ψ?=

对应的能量本征值:2

2

()2k E k m

=

K 与未知无关的矢量。已作归一化处理:2

1|()|V

r dr ψ=?

引入周期性边界条件:

(,,)(,,)(,,)(,,)(,,)(,,)x L y z x y z x y L z x y z x y z L x y z ψψψψψψ+=??

+=?

?+=?123222x

y z

k n L

k n L k n L πππ?=??

??=??

?

=??

可见,状态是分立的,(不考虑自旋),在k 空间中每一分立的点代表一个状态。每个状态在k 空间所占体积为3(2/)L π。

波矢空间

以波矢k 的三个分量x k 、y k 、z k 为坐标轴的空间称为波矢空间或k 空间。 金属中自由电子波矢:12x k n L π=

,22y k n L π=,32z k n L

π= (1)在波矢空间每个(波矢)状态代表点占有的体积为:3

2L π??

???

(2)波矢空间状态密度(单位体积中的状态代表点数):3

2L π??

???

(3)~k k dk +体积单元dk 中的(波矢)状态数为:33

02L dZ d k π??= ???

(4)~k k dk +体积单元dk 中的(波矢)状态数为:3022L dZ π??

= ???

K 空间状态数

对半径为k ,各向同性的波矢分布,被电子占据的状态数为:

3

3324386V Vk k πππ

?= 再考虑自旋:3/2

3222233Vk V mE N ππ??

== ?

??

对于~k k dk +球壳内电子占据的态数为:2

2

32248V Vk k dk dk πππ

??=

费米球和费米面

费米面:在绝对零度下,k 空间中被电子占据与未被占据的分界面。以n~22

10

个/3cm ,代入得0

~5F E eV 基态,T=0K

用泡利不相容原理来处理多体问题 定

3

23F

V N k π

=

21/321/3(3/)(3)F k N V n ππ==

定义费米能:2

22022/3(3)22F

F

k E n m m

π=

= 能态密度:E~E+dE 之间单位能量间隔中的能态数 定义能态密度:单位能量的状态数()/N E dN dE =

对于能量低于E 的状态数有:3/2

2223V mE N π??

= ???

态密度:3/2

1/22223()22dN V m N

N E E dE E

π??

==??=

?

??

电子的能态密度并不是均匀分布的,电子能量越高,能态密度就越大

粒子的平均能量

000

11

3()2F

F

E E N

E E N E dE E dE N N

E

=

?=

?

?

?

03/23/20

220

1

323()3235

F

E F V m E dE E eV N

π=

=≈?

如果把电子比作费米子的理想气体分子,则在绝对零度,电子基态的平均能

量相当于T~23077K ,对应于平均速度为

263||110/~1/300B e

k T

v v m s m ∴==

≈?光速 定义费米速度1226

F F e k v c m =

≈ 若采用Drude 模型所算出的14210τ-=?s ,电子平均自由程:

200F l v A τ=≈,月100个原子间距。

量子统计:Bose —Einstein 统计和Fermi —Dirac 统计

经典统计—Boltzmann 统计:()~exp B E

f E k T

??-

???

量子统计:

Bose —Einstein 统计:

()/1()1

B E k T f E e μ-=

-,其中μ是化学势,对光子、声子μ=0

Fermi —Dirac 统计:

()/1()1

B E k T f E e μ-=

+,T=0的化学势μ=费米能0

F E =5eV

T=0时,费米能2

202F F

k E m

=,费米半径0

2

2F

F mE k =,费米动量F F F P k mv == 在E~E+dE 中的电子数为:()()dN f E N E dE =

系统的自由电子总数为:0

()()()F

E T N f E N E dE N E dE ∞

==???→??

3/23/21/203/2

2223

2(2)()()23F

E F V m V m N E dE E ππ==?

()

2/3

2

2

2/3

0223322F

N E n m V m

ππ??

==

?

??

n ——自由电子浓度

定义Fermi 温度:0

F

F B

E T k =

物理意义:设想将0

F E 转换成热振动能,相当于多高温度下的振动能。

金属:F T :4510~10

二,托马斯-费米近似方法

用托马斯一费米模型处理原子中的问题.为方便起见,下面均采用原子单位.即。e= hba=μ=1 的单位制。

基于统计的考虑,Thomas 和Fermi 于1927年曾几乎是同时地分别提出,将多电子运动空间划分为边长为l 的小容积(立方元胞)3l v =?。其中含有N ?个电子(不同的元胞中所含电子书不同)。假定在温度近于0K 时每一元胞中电子的行为是独立的Fermi 粒子,并且各个元胞是无关的。则有三维有限势阱中自由里子的能级公式

22

22

22228)(8),,(R ml

h n n n ml h n n n z y x z y x =++=ε 其中量子数,...;3,2,1,,=z y x n n n h 为Planck 常熟;m 为电子质量。对于高量子态上式中R 值将是很大的。于是能量小于ε的风力能几个数可以近似的由在空间

),,(z y x n n n 中以R 为半径的球体的八分之一的容积来确定。即量子态数()εφ,为()2

322

3863481???

?

??=??? ??=h ml R εππεφ 而在δεεε+~间的能级数可如下给出

()()()()(

)

2

2

12

3

22

84δεδεεπεφδεεφεεO h ml g +???

?

??=

-+=?

式中()εg 为能量为ε的态密度。

为了求出含N ?个电子的元胞的总能量,需要用能量ε的战局概率)(εf ,由Fermi-Dirac 分布,有

()

μεβε-+=

e

f 11

)( 在0K 附近温度,上式可转化为如下阶梯函数,即

001)(F

F

→=

T f 当εεεεε

式中F ε为Fermi 能级。可知,能量小于F ε的态是电子占据的;而高于F ε的态则是空的。F ε乃是化学位μ的零温度极限。

下面由不同能态贡献的加和来求元胞中电子总能量如下

()()2

5F 32

320

2

33

2

3

2258242F

επεεπε

εεεεl h m d l h m d g f E ??? ??=??? ??==???

式中积分号前因子2是考虑到每一个能级是双占据的,即有电子自旋为βα与的电子各一。由于F ε与元胞内的电子数N ?有关,即有

23

32

32238)()(2N F l h m d g f επεεε??

? ??==??

再由(1-6)式,便可得出E ?与N ?的关系式如下

35333

2

2

8310353E ??

? ?????? ??=?=?l N l m h N F πε

式中ρ=??=?V N/N/3l 为每一元胞的电子密度。所以上式反映出电子动能与电子密度之间的联系。

加和所有元胞的贡献,便得总能量

[]()dr r C F TF ?=3

5T ρρ

式中()871.2310

33

2

2==πF C

对于多电子原子,若只考虑核与电子以及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时,则能量公式为

()[]()()

()()212

1213

5

21E dr dr r r r r dr r

r z dr r C r F TF ???

?-+

-=ρρρρρ 这就是原子的Thomas-Fermi 理论的能量泛函公式。

三,哈特利-福克近似

我们写出N 个电子的多体问题的哈密顿量:

2

22

2,122i i i j i l i j i l e Ze H m r r r R ≠??=-?+- ?--?

?∑∑∑ 为简单起见,取离子实的正电荷数Z=1,则上式右边最后一项代表晶格周期势,单个电子的晶格周期势用V (r )表示。系统的波函数用传统的斯莱特行列式形式,这样系统的能量平均值写为:

()()()23

*

22i

i i E d r r V r r m ψψ??

=-?+????

∑?+

22

233'''

1()

()2i j i j e d rd r r r r r ψψ≠--∑? 233'**''

'

,//1()()()()2i j i j i j e d rd r r r r r r r

ψψψψ≠-∑? 其中等式右边第二项是电子间的直接库伦作用,第三项是来源于泡利原理的平行自旋电子间交换作用。对上式波函数进行变分,由于波函数需要满足正交归一条件,在进行变分时引进拉格朗日乘子i ε[3]:

()2

22

23'''

()()2j i j e V r d r r r m r r ψψ??

??-?++--????

∑?

2

3'

*'

''

,//

()()()()j

i j i i j e d r r r r r r r

ψψψεψ=-∑?

这就是著名的哈特利-福克方程,等式左边方括号中包含了离子实的晶格周期势和体系中所有电子产生的平均库仑势,均是与所考虑的电子状态无关的,容易处理。但左边最后一项是交换作用势,是与考虑的电子状态'()i r ψ有关的,只能通过迭代自洽求解,而且在此项中还涉及其他的电子态,使得求解时仍须处理N

个电子的联立方程组,这是交换势的非定域性所导致的。

我们将(3)式写成:

()()()22()()2c ex i i i V r V r V r r r m ψεψ??-?+++=????

其中 ()2

3'

'

'

()c e V r d r r r r

ρ=-? ()2

3'

'

'

(,)HF ex av

e V r d r r r r r

ρ

=--? 分别代表电子所感受的体系中所有电子产生的平均库仑势场和定域交换势,而其

中()r ρ和'(,)HF av r r ρ又分别为在哈特利近似下由所有已占据(occ )单电子波函数

表示的r 点电子数密度和一个仍然与所考虑的电子状态有关的非定域交换密度:

2

()()occ

i i

r r ρψ=∑

*'

*'

'2

,//

()()(,)()

()()

occ

i j HF

av

j i j i r r r r r r r ψψρ

ψψψ=∑

由于交换密度的求解仍然涉及N 个联立方程组,斯莱特指出可以采用对其取平均的方法来求解。这时描述多电子系统的哈特利-福克方程简化为下列单电子有效势方程:

()22()()2eff i i i V r r r m ψεψ??

-?+=????

()()()()eff c ex V r V r V r V r =++

这就是传统固体物理学中单电子近似的来源,其中拉氏乘子i ε通过进一步说明可知[4]

:i ε为在多电子体系中移走一个电子而同时保持所有其他电子的状态不变时,系统能量的改变,代表在状态i ψ上得“单电子能量”,此即库普曼斯定理.

实际上,当一个电子状态发生改变时,很难保持其他(N-1)个电子的状态不变,另外这里哈特利-福克方程忽略了自旋反平行电子之间的相关能,在计算方面也是相当复杂。

四,动态介电函数方法

在静电场下测得的介电常数称为静态介电常数,在交变电场下测得的介电常数称为动态介电常数,动态介电常数与测量频率有关。前面主要介绍了在静电场作用下的介电性质,下面介绍一下在交变电场作用下的介电性质。

因为电介质的极化强度是电子位移极化、离子位移极化和固有偶极矩取向极化三种极化机制的贡献。当电介质开始受静电场作用时,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极化强度才能达到相应的数值,这个现象称为极化弛豫,所经过的这段时间称为弛豫时间。电子位移极化和离子位移极化的弛豫时间很短(电子位移极化的弛豫时间比离子位移极化的还要短),取向极化的弛豫时间较长,所以极化弛豫主要是取向极化造成的。当电介质受到交变电场的作用时,由于电场不断在变化,所以

电介质中的极化强度也要跟着不断变化,

即极化强度和电位移均将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 如果交变电场的频率足够低,取向极化能跟得上外加电场的变化,这时电介质的极化过程与静电场作用下的极化过程没有多大的区别。如果交变电场的频率足够高,电介质中的极化强度就会跟不上外电场的变化而出现滞后,从而引起介质损耗。

动态介电常数也不同于静态介电常数。所谓介质损耗,就是在某一频率下供给介质的电能,其中有一部分因强迫固有偶极矩的转动而使介质变热,即一部分电能以热的形式而消耗。可见,介质损耗可反映微观极化的弛豫过程。

若作用在电介质上的交变电场为:

由于极化弛豫,P 与D 都将有一个相角落后于电场E ,设此角为?,则D 可写为:

对于大多数电介质材料,D0与E0成正比,不过比例系数不是常数,而是与频率有关。为了反映这个情况,引入两个与频率有关的介电常数:

0cos()E E t ω=)t sin(D )t cos(D )t cos(D D 210ω+ω=δ-ω=)cos(E D E D )(0

0011δ==

ωε)

sin(E D E D )(0

022δ==ωε

金属自由电子气理论

金属自由电子气理论 特鲁德电子气模型:特鲁德提出了第一个固体微观理论利用微观概念计算宏观实验观测量 自由电子气+波尔兹曼统计→欧姆定律 电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运动论→电子的热导率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1 1.自由电子近似:传导电子由原子的价电子提供,离子实对电子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离子实的作用维持整个金属晶体的电中性,与电子发生碰撞。 2.独立电子近似: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外电场为零时,忽略电子之间的碰撞,两次碰撞(与离子实碰撞)之间电子自由飞行(与经典气体模型不同,电子之间没有碰撞,电子只与离子实发生碰撞,这一点我们将在能带论中证明是错误的。)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2 3.玻尔兹曼统计:自由电子服从玻尔兹曼统计。 4.弛豫时间近似:电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一次的几率为1/τ,τ称为弛豫时间(即平均自由时间)。每次碰撞时,电子失去它在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即电子和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仅仅是通过与原子实的碰撞实现的。 特鲁德模型的成功之处——成功解释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E j ρ=(或j E σ=),其中E 为外加电场强度、ρ为电阻率、j 为电流密度。

202()1I j nev ne S j E eEt m v v E j m ne eE m v m τρτστρ?==-??=??-?? =+??=????==???=-?? 2.经典模型的另一困难:传导电子的热容 根据理想气体模型,一个自由粒子的平均热量为3/2B k T ,故 333 (),222 A B e U U N k T RT C R T ?====? 33/29v ph e C C C R R =+=+≈(卡/molK.) 但金属在高温时实验值只有6(卡/molK.),即3v C R ≈。 4.2 Sommerfeld 的自由电子论 1925年: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6年: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 1927年:索末菲半经典电子论 抛弃了特鲁德模型中的玻尔兹曼统计,认为电子气服从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得出了费米能级,费米面等重要概念,并成功地解决了电子比热比经典值小等经典模型所无法解释的问题。 量子力学的索末菲模型 1、独立电子近似:所有离子实提供正电背景,忽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自由电子近似:电子与原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被忽略。 3、采用费米统计以代替玻尔兹曼统计。 传导电子的索末菲模型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第四章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1.金属自由电子论作了哪些假设?得到了哪些结果? 解:金属自由论假设金属中的价电子在一个平均势场中彼此独立,如同理想气体中的粒子一样是“自由”的,每个电子的运动由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电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电子不服从经典统计而服从量子的费米-狄拉克统计。根据这个理论,不仅导出了魏德曼-佛兰兹定律,而且而得出电子气对晶体比热容的贡献是很小的。 2.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是何形状?费米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都是球形。费米能量与电子密度和温度有关。 3.在低温度下电子比热容比经典理论给出的结果小得多,为什么? 解:因为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的能量远低于费米能,由于受泡利原理的限制基本上不能参与热激发,而只有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能被激发从而对比热容有贡献。 4.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指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时间,它的引入是用来描写晶格对电子漂移运动的阻碍能力的。驰豫时间的大小与温度、电子质量、电子浓度、电子所带电量及金属的电导率有关。 5.当2块金属接触时,为什么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解:由于2块金属中的电子气系统的费米能级高低不同而使热电子发射的逸出功不同,

所以这2块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6.已知一维金属晶体共含有N 个电子,晶体的长度为L ,设0=T K 。试求: (1)电子的状态密度; (2)电子的费米能级; (3)晶体电子的平均能量。 解:(1)该一维金属晶体的电子状态密度为: dE dk dk dZ dE dZ E ? == )(ρ …………………………(1) 考虑在k 空间中,在半径为k 和dk k +的两线段之间所含的状态数为: dk L dk dZ π =?= k 2 …………………………(2) 又由于 m k E 22 2 = 所以 m k dk dE 2 = …………………………(3) 将(2)和(3)式代入(1)式,并考虑到每个状态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得该一维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状态密度为: E m L E 22)( πρ= …………………………(4) (2)由于电子是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即在平衡时,能量为E 的能级被电

金属中的电子气的理论

金属中的电子气的理论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并非真正自由,而是要受到金属离子的周期势场的作用,因此一些自由电子理论并不能解释金属的全部性质。由F.布洛赫和 .布里渊确立的单电子能带论解释了金属导电性与绝缘体和半导体的差别(见能带理论,半导体),并能定量计算金属的结合能,在考虑了金属离子的热运动的影响后,在描述金属的导电和导热等输运过程方面均取得了很大成功。金属中自由电子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在低温下考虑了电子通过晶格推动相互耦合就能很好地解释单电子理论无法解释的超导电性。近年来,研究合金中电子运动规律的合金电子理论也是金属电子论中的重要内容。 一、托马斯-费米近似方法 在相互作用强度很大的情况下,相互作用能在系统能量中占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处于基态的系统的粒子由于受到非常强的相互排斥作用,其运动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动能就会远小于相互作用能。这时候,哈密顿量中的动能就可以忽略掉,被称为托马斯-费米(Thomas-Fermi)近似。一维定态GP 方程变为 则玻色子的密度分布为

同时玻色子密度分布的边界满足,在外势为简谐势的情况 我们得到凝聚体的半径为 则系统的粒子数为 将上式变换一下,得到化学势μ 满足 其中单粒子基态的特征半径为 边界R满足 化学势u和边界R都是随着粒子个数N和相互作用强度U1的增加而增加的。

在处理多电子原子问题中,、通常采用Hartree-Fook近似方法比较好,但是计算比较繁复,工作量大,在电子计算机使用以后,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大量的计算,减轻人们的负担,但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有一个缺点,就是计算机只能进行数值计算,而不能解出一般形式,我们希望能找出一个普遍形式,这样对各种具体问题都能适用。 费米模型认为将金属中电子看作限制在边长为a的立方体盒子中运动.盒子内部势能为0.盒外势能为无限大,这样通过解定态薛定谔方程,可得出金属中电子的许多性质,如电子能级,电子的最高能量,电子的平均能量,电子气的压强,电子气的能级密度和磁化率,而且费米气体模型在固体理论中和原子核结构上也有很大用处,可以推出原子核的质量公式,跟实验结果比较符合得很好。 对于多电子原子应用如下的近似方法,即托马斯——费米方法,这是一个统计方法.它不是直接解薛定愕方程,可得出一些有用结论,其基本思想是在重原子中把正电荷看作连续分布(背景),电子在背景中运动n,这样处理中性原子运动比较成功。 二、哈特利-福克近似方法 通过绝热近似,把电子运动与离子实的运动分开,但系统的薛定谔方程仍然是一个多体方程。由于电子间存在的库伦相互作用,严格求解这种多电子问题是不可能的。通过哈特利-福克(Hartree-Fock)近似,可以将多电子的薛定谔方程简化为单电子有效势方程。 哈特利波函数将多电子波函数表述为每个独立电子波函数的连

金属电子论

第六章 金属电子论 1列出你所知道的几种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名称。 Wilson 转变,派尔斯转变,Mott 转变,安德森转变 2什么是由于无序而导致的安德逊(Anderson )金属-绝缘体相变 改变无序度,使迁移率边的位置移动,就可能使费米面能级从位于定域态区域经过迁移率边进入扩展态区域使电导从非金属型转变成金属型,反之亦然,这类金属-绝缘体转变称为安德森转变。 3什么是派尔斯(Peierls )金属-绝缘体相变 4描述固体中电子输运的Boltzmann 方程和Kubo-Greenwood 公式各自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5什么是金属的剩余电阻,起因是什么 6利用费米子统计和自由电子气体模型说明低温下的电子比热满足T 线性关系。 0T K =时,自由电子气的总能量为:()()0,NE Ef E T N E dE ∞ =?,可以求出电子平均能量E 为:()22354B F F k T E E E π=+。其中第一项是基态的电子平均能量,第二项是热激发的能量,由此可得电子的比热为:e E C n T T γ?==?,222B F nk E πγ=。——电子比热系数。 7重费米系统、接触电势、安德森转变。 重费米系统: 接触电势:任意两个不同的导体A 和B 相接触,或以导线相联结时,就会带电并产生不同的电势V A 和V B ,称为接触电势。 8为什么金属电子自由程是有限的但又远远大于原子间距?

按照能带论,在严格周期性势场中,电子可以保持在一个本征态中,具有一定的平均速度,并不随时间改变,这相当于无限的自由程。实际自由程之所以是有限的,则是由于原子振动或其他原因致使晶体势场偏离周期场的结果。 9利用能带图定性说明主要金属-绝缘体转变类型 10在低温下金属钾的摩尔热容量的实验结果可写成 C= + mJ/mol?K,如果一个摩尔的金属钾有N =6×1023个电子, 求钾的费米温度T 。

金属中自由电子气体

1)经典定理固体原子作独立的简谐振动+能量均分定理仅在室温和高温范围内符合实验 2)爱因斯坦理论固体原子的振动模满足谐振子解+所有固体原子作同频共振+原子在振动模上服从玻尔兹曼分布在低温上定性符合3)德拜理论(非金属固体)固体原子的振动模式按频率的分布服从驻波条件+固体原子的振动模式的能量满足谐振子解+每一个振动模式只与一个原子的振动相对应+原子在振动模式上服从玻尔兹曼分布在低温时定性符合4)索末菲理(金属固体)对于金属固体:离子振动贡献+自由电子气体贡献。对自由电子气体: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电子的量子态满足驻波条件+自由电子在量子态上的填充满足费米分布。对离子振动:服从德拜理论,在低温处①金属中的自由电子形成强简并的费米气体,或者说自由电子气体以强简并形式占据量子态。 ②德布罗意假设——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③电子自旋为1/2,且电子间为库仑相互作用。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服从费米分布 ④在体积V 内,能量在的范围内,电子的实际量子态为⑤0K 时费米温度和电子简并压。当T=0K 时,化学势设为,则由费米分布有平均粒子数(体现了占据最低能量态和泡利不相容原理) 一般情况下,,即电子气体的分布与0K 时相差不大,与十分接近。由的分布可知,只有能量在附近,量级为的范围内的电子对热容量有贡献。这部分粒子数为、对能量和热容的贡献为固体的热容量问题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由自由电子在量子态上的费米分布,总电子数为 费米能级 费米动量费米温度(根据单个粒子的等效热温度概念) 0K 时的自由电子气体的内能 0K 时的自由电子气体的压强 T>0K 时自由电子气体性质自由电子气体的热容量的定量计算 低温下金属固体的实际定容热容量贡献的来源:金属中的离子振动——德拜理论+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气体——索末菲理论。低温下金属的总定容热容量为自由电子气体

(完整版)第四章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第四章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1.金属自由电子论作了哪些假设?得到了哪些结果? 解:金属自由论假设金属中的价电子在一个平均势场中彼此独立,如同理想气体中的粒子一样是“自由”的,每个电子的运动由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电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电子不服从经典统计而服从量子的费米-狄拉克统计。根据这个理论,不仅导出了魏德曼-佛兰兹定律,而且而得出电子气对晶体比热容的贡献是很小的。 2.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 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是何形状?费米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 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都是球形。费米能量与电子密度和温度有关。 3.在低温度下电子比热容比经典理论给出的结果小得多,为什么? 解:因为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的能量远低于费米能,由于受泡利原理的限制基本上不能参与热激发,而只有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能被激发从而对比热容有贡献。 4.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指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时间,它的引入是用来描写晶格对电子漂移运动的阻碍能力的。驰豫时间的大小与温度、电子质量、电子浓度、电子所带电量及金属的电导率有关。 5.当2块金属接触时,为什么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解:由于2块金属中的电子气系统的费米能级高低不同而使热电子发射的逸出功不同,所以这2块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6.已知一维金属晶体共含有N 个电子,晶体的长度为L ,设0=T K 。试求: (1)电子的状态密度; (2)电子的费米能级; (3)晶体电子的平均能量。 解:(1)该一维金属晶体的电子状态密度为: dE dk dk dZ dE dZ E ? == )(ρ …………………………(1) 考虑在k 空间中,在半径为k 和dk k +的两线段之间所含的状态数为: dk L dk dZ π =?=k 2 ………………………… (2) 又由于 m k E 22 2η= 所以 m k dk dE 2η= …………………………(3) 将(2)和(3)式代入(1)式,并考虑到每个状态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得该 一维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状态密度为: E m L E 22)(ηπρ= (4) (2)由于电子是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即在平衡时,能量为E 的能级被电子占据的几率为: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第四章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1.金属自由电子论作了哪些假设得到了哪些结果 解:金属自由论假设金属中的价电子在一个平均势场中彼此独立,如同理想气体中的粒子一样是“自由”的,每个电子的运动由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电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电子不服从经典统计而服从量子的费米-狄拉克统计。根据这个理论,不仅导出了魏德曼-佛兰兹定律,而且而得出电子气对晶体比热容的贡献是很小的。 2.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是何形状费米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都是球形。费米能量与电子密度和温度有关。 3.在低温度下电子比热容比经典理论给出的结果小得多,为什么 解:因为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的能量远低于费米能,由于受泡利原理的限制基本上不能参与热激发,而只有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能被激发从而对比热容有贡献。 4.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指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时间,它的引入是用来描写晶格对电子漂移运动的阻碍能力的。驰豫时间的大小与温度、电子质量、电子浓度、电子所带电量及金属的电导率有关。 5.当2块金属接触时,为什么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解:由于2块金属中的电子气系统的费米能级高低不同而使热电子发射的逸出功不同,所以这2块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6.已知一维金属晶体共含有N 个电子,晶体的长度为L ,设0=T K 。试求: (1)电子的状态密度; (2)电子的费米能级; (3)晶体电子的平均能量。 解:(1)该一维金属晶体的电子状态密度为: dE dk dk dZ dE dZ E ? == )(ρ (1) 考虑在k 空间中,在半径为k 和dk k +的两线段之间所含的状态数为: dk L dk dZ π =?= k 2 (2) 又由于 m k E 22 2 = 所以 m k dk dE 2 = …………………………(3) 将(2)和(3)式代入(1)式,并考虑到每个状态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得该一维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状态密度为: E m L E 22)( πρ= (4) (2)由于电子是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即在平衡时,能量为E 的能级被电子占据的几率为: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结构理论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简略地讲了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和金属晶体的圆球密堆积结构。在本节中将介绍这两种理论的有关史实,并对理论本身进一步加以阐述。 一、金属键理论及其对金属通性的解释 一切金属元素的单质,或多或少具有下述通性: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良好的导热性与导电性、有延性和展性,熔点较高(除汞外在常温下都是晶体),等等。这些性质是金属晶体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 金属元素一般比较容易失去其价电子变为正离子,在金属单质中不可能有一部分原子变成负离子而形成离子键。由于X射线衍射法测定金属晶体结构的结果可知,其中每个金属原子与周围8到12个同等(或接近同等)距离的其它金属原子相紧邻,只有少数价电子的金属原子不可能形成8到12个共价键。金属晶体中的化学键应该属于别的键型。 1916年,荷兰理论物理学家洛伦兹(Lorentz.H.A.1853-1928)提出金属“自由电子理论”,可定性地阐明金属的一些特征性质。这个理论认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失去其价电子成为正离子,正离子如刚性球体排列在晶体中,电离下来的电子可在整个晶体范围内在正离子堆积的空隙中“自由”地运行,称为自由电子。正离子之间固然相互排斥,但可在晶体中自由运行的电子能吸引晶体中所有的正离子,把它们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金属键的自由电子理论模型。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看出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这个模型可定性地解释金属的机械性能和其它通性。金属键是在一块晶体的整个范围内起作用的,因此要断开金属比较困难。但由于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原子排列方式简单,重复周期短(这是由于正离子堆积得很紧密),因此在两层正离子之间比较容易产生滑动,在滑动过程中自由电子的流动性能帮助克服势能障碍。滑动过程中,各层之间始终保持着金属键的作用,金属虽然发生了形变,但不至断裂。因此,金属一般有较好的延性、展性和可塑性。 由于自由电子几乎可以吸收所有波长的可见光,随即又发射出来,因而使金属具有通常所说的金属光泽。自由电子的这种吸光性能,使光线无法穿透金属。因此,金属一般是不透明的,除非是经特殊加工制成的极薄的箔片。关于金属的良好导电和导热性能,高中化学课本中已用自由电子模型作了解释。 上面介绍的是最早提出的经典自由电子理论。1930年前后,由于将量子力学方法应用于研究金属的结构,这一理论已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在金属的物理性质中有一种最有趣的性质是,包括碱金属在内的许多金属呈现出小量的顺磁性,这种顺磁性的大小近似地与温度无关。泡利曾在1927年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正是这一探讨开辟了现代金属电子理论的发展。它的基本概念是:在金属中存在着一组连续或部分连续的“自由”电子能级。在绝对零度时,电子(其数目为N个)通常成对地占据N/2个最稳定的能级。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要求,每一对电子的自旋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外加磁场中,这些电子的自旋磁矩就不能有效地取向。 当温度比较高时,其中有一些配对的电子对被破坏了,电子对中的一个电子被提升到比较高的能级。未配对的电子的自旋磁矩能有效地取向,所以使金属具有顺磁性。(前一节中介绍价键理论的局限性时已指出,顺磁性物质一般是具有自旋未配对电子的物质。)未配对电子的数目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然而,每个未配对电子的自旋对顺磁磁化率的贡献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对这二种相反的效应进行定量讨论,解释了所观察到的顺磁性近似地与温度无关。 索末菲与其他许多研究工作者,从1928年到30年代广泛地发展了金属的量子力学理论,建立起现代金属键和固体理论──能带理论,可以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去加以理解。(可参看大学《结构化学》教材有关部分) 二、等径圆球密堆积模型和金属单质的三种典型结构 在高中化学课本“金属键”一节中,讲到金属晶体内原子的排列,好象许多硬球一层一层地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形成晶体。课本中还画出了示意图。所谓等径圆球紧密堆积,就是要把许多直径相同的圆球堆积起来做到留下的空隙为最小。

2金属自由电子气的Drude模型

上讲回顾 ?固体的微观定义 *固体中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微小振动 ?贯穿课程的主线→ *周期性→波在周期性结构中的运动 10.107.0.68/~jgche/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1

本讲内容:建模→推演→比较→修正?如何用在1900年左右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假设、 前提和经典理论,在微观层次上建立研究金属 宏观性质的模型,解释实验观察到的金属的良 好导电和导热现象 *对已知现象,用已有知识,抓住要点 *困难之处施展腾挪手段 #一时搞不清楚的相互作用,用近似和假定绕过去?自由电子近似、独立电子近似、弛豫时间近似*用该模型研究金属的电导、热导→ #成功地解释Wiedemann-Franz定律 *对比实验,分析该模型的局限,提出模型改进之道10.107.0.68/~jgche/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2

第2讲、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 1.已知的金属性质 2.模型的建立——基本假定及其合理性分析 3.金属电导率 4.金属热传导 5.Wiedemann-Franz定律 6.Hall效应和磁阻 7.Drude模型的局限 10.107.0.68/~jgche/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3

1、已知的金属性质 模型建立的依据 10.107.0.68/~jgche/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4

为什么研究固体从金属开始? ?金属最基本物质状态之一,元素周期表中有2/3是金属元素,应用很广泛,当时对金属的了解 比其他固体多 *比如,电导、热导、光泽、延展等性能很早开始就 被广泛应用 *区分非金属,实际上也是从理解金属开始 ?当时已经知道很多其他固体所没有的金属性质*这些性质很多已经有应用,亟需知道其之所以有这 些性质的原因 10.107.0.68/~jgche/金属电子气的Drude模型5

第一章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

第一章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 1.1 (1)在绝热近似条件下,外场力对电子气作的功W 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dU ,即 PdV W dU -== , 式中P 是电子气的压强。由上式可得 V U P ??- = 。 在常温条件下,忽略掉温度对内能的影响,则由教材(1.1.25)式得 F N U εε5 3 0= = 其中3 2 2 2 22 322??? ? ??==V N m m k F F πε 由此可计算压强: V V N V V U P N F N 325300εεε=??? ????-=??? ????-=??- = (2) 由热力学可知,压缩系数的定义是:单位压强引起的体积的相对变化,即 T P V V ??? ????- =1κ 而体弹性模量等于压缩系数的倒数, T V P V K ??? ????-== κ1 故体弹性模量为: () V V V N m N V V V V P V K T T 9109103253320 13 2 3 2 220επε= ? =??? ????-=??? ????-=-- 1.2 He 3 的自旋为1/2,是费米子,其质量24 10 5-?≈m g.在密度3 081.0-?=cm g ρ的液 体He 3 中,单位体积中的He 3 数目为: 3283221062.11062.1--?≈?≈= m cm m n ρ 其费米能为: () 3 2 22 2 2322n m m k F F πε == 将n,m 值带入;得到: J F 23 10 8.6-?≈ε

其费米温度为: ()K K k T B F F 9.410 38.1108.623 23 ≈??≈=--ε 1.3 由教材(1.2.20)式知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气体内能: ()()2 2 06 T + =B k g F επμμ 则1mol 自由电子气体的内能为: ()()?? ????T +=??? ??=B 22061K g n n N n N U F A A επμμ 自由电子气体的摩尔热容量为 (利用了教材(1.1.29)式): ()??? ? ??== ??? ????=F B A F V e T T R T K N g n T U C 2322 2πεπ ………… ① 又知低温下金属钾的摩尔电子热容量 321008.22-?=??? ? ??= T T T R C F e π K ≈?19726F T 由 ① 式可知:费米面上的态密度: ()3 1462 32221073.71008.2333---??≈??===m J RK n T RK nC T K N nC g B B e B A e F πππε (其中取:3 28 104.1-?=m n ) 1.4 ⑴ 3223231042.864 95.811002.6--?≈???== cm cm A Z N n m A ρ ⑵ s ne m m ne 14221071.21 -?≈=?==ρ ττσρ ⑶ ()()eV J n m n k m k F F F F 71012.1323218322 232222 2≈?== ??? ??? == -πεπε ()1631 2 1057.13-??===s m n m m k v F F π ⑷ m v l F F 8 1025.4-?==τ

第四章 金属电子论

4.1 经典电子论 特鲁德电子气模型:特鲁德提出了第一个固体微观理论利用微观概念计算宏观实验观测量 自由电子气+波尔兹曼统计→欧姆定律 电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运动论→电子的热导率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1 1.自由电子近似:传导电子由原子的价电子提供,离子实对电子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离子实的作用维持整个金属晶体的电中性,与电子发生碰撞。 2.独立电子近似: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外电场为零时,忽略电子之间的碰撞,两次碰撞(与离子实碰撞)之间电子自由飞行(与经典气体模型不同,电子之间没有碰撞,电子只与离子实发生碰撞,这一点我们将在能带论中证明是错误的。)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2 3.玻尔兹曼统计:自由电子服从玻尔兹曼统计。 4.弛豫时间近似:电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一次的几率为1/τ,τ称为弛豫时间(即平均自由时间)。每次碰撞时,电子失去它在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即电子和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仅仅是通过与原子实的碰撞实现的。 特鲁德模型的成功之处——成功解释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E j ρ=(或j E σ=),其中E 为外加电场强度、ρ为电阻率、j 为电流密度。

202()1I j nev ne S j E eEt m v v E j m ne eE m v m τρτστρ?==-??=??-?? =+??=????==???=-?? 2.经典模型的另一困难:传导电子的热容 根据理想气体模型,一个自由粒子的平均热量为3/2B k T ,故 333 (),222 A B e U U N k T RT C R T ?====? 33/29v ph e C C C R R =+=+≈(卡/molK.) 但金属在高温时实验值只有6(卡/molK.),即3v C R ≈。 4.2 Sommerfeld 的自由电子论 1925年: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6年: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 1927年:索末菲半经典电子论 抛弃了特鲁德模型中的玻尔兹曼统计,认为电子气服从费米—狄拉克量子统计得出了费米能级,费米面等重要概念,并成功地解决了电子比热比经典值小等经典模型所无法解释的问题。 量子力学的索末菲模型 1、独立电子近似:所有离子实提供正电背景,忽略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自由电子近似:电子与原子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也被忽略。 3、采用费米统计以代替玻尔兹曼统计。 传导电子的索末菲模型

金属电子论-正文

金属电子论-正文 研究金属中电子运动状态的理论。金属由一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所组成。晶体学和金属学从原子尺度研究金属,而电子论则从电子的运动状态阐述金属的结构与特性。当孤立的原子结合成金属时,各原子的原子核和内层电子所构成的离子实变化很少,而外层电子的运动状态则显著改变。金属中带正电的离子实组成周期排列的空间点阵,而带负电的外层电子则由原来被束缚在单个原子内的局域状态变为整个点阵所共有的状态。因此,这些电子可以起到导电、导热作用,称为传导电子或自由电子。传导电子的公有化是金属键的主要特点。 电子论阐述;①单个电子在金属中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在其作用下电子的运动状态;②金属中数量极大,本质上相同的电子在不同的能量状态中的分布;③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对电子进行统计研究,获得有关的宏观性质。 金属中的传导电子,既受到所有离子实的作用,也受其他众多的传导电子的作用。 早期的经典电子论,把金属中的传导电子作为在金属内部自由运动的经典粒子。除碰撞外不受点阵离子实的作用。它们相当于容器中自由运动的理想气体的分子(因而称为自由电子气),电子的能量是可以连续变化的,自由电子气服从玻耳兹曼(Boltzmann)分布律。 量子力学建立之后,用以处理自由电子运动,并采用量子统计,使自由电子论得到了发展。后来又用周期场来反映离子实点阵的作用,得到了能带理论。 在具有周期起伏势场的离子实点阵中,在相邻两阵点间的中点附近,场强接近于零;但在离子实中心附近,电子受到很强的吸引力,处理这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近似方法。 近自由电子理论以自由电子状态作为起点,考虑一个微小起伏的周期势场的影响,用微扰法解薛定谔方程。图 1b是一维情况下的主要结果(图 1是自由电子论中自由能级和波数的关系曲线)。对于大多数能级,电子和自由电子相似,E-k曲线仍为抛物线,E为电子能量,k为电子波数。但在(a为点阵周期,n为整数)附近,曲线发生间断,出现能隙,E-k曲线偏离原来的抛物线。准连续的能级分成一些能带,电子不能具有能隙内能级的能量(即禁带),能隙宽度决定于周期势场相应的傅里叶分量,因而与该方向上的点阵周期和势函数的形式有关。出现间断的条件相当于电子波在相应晶面反射的布喇格条件nλ=2d sinθ(d为晶面间距,θ为入射波与晶面的夹角)。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四章金属自由电子理论 1.金属自由电子论作了哪些假设得到了哪些结果 解:金属自由论假设金属中的价电子在一个平均势场中彼此独立,如同理想气体中的粒子一样是“自由”的,每个电子的运动由薛定谔方程来描述;电子满足泡利不相容原理,因此,电子不服从经典统计而服从量子的费米-狄拉克统计。根据这个理论,不仅导出了魏德曼-佛兰兹定律,而且而得出电子气对晶体比热容的贡献是很小的。 2.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是何形状费米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金属自由电子论在k空间的等能面和费米面都是球形。费米能量与电子密度和温度有关。 3.在低温度下电子比热容比经典理论给出的结果小得多,为什么 解:因为在低温时,大多数电子的能量远低于费米能,由于受泡利原理的限制基本上不能参与热激发,而只有在费米面附近的电子才能被激发从而对比热容有贡献。 4.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解:驰豫时间的物理意义是指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的平均自由时间,它的引入是用来描写晶格对电子漂移运动的阻碍能力的。驰豫时间的大小与温度、电子质量、电子浓度、电子所带电量及金属的电导率有关。 5.当2块金属接触时,为什么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解:由于2块金属中的电子气系统的费米能级高低不同而使热电子发射的逸出功不同,所以这2块金属接触时,会产生接触电势差。 6.已知一维金属晶体共含有N 个电子,晶体的长度为L ,设0=T K 。试求: (1)电子的状态密度; (2)电子的费米能级; (3)晶体电子的平均能量。 解:(1)该一维金属晶体的电子状态密度为: dE dk dk dZ dE dZ E ? == )(ρ …………………………(1) 考虑在k 空间中,在半径为k 和dk k +的两线段之间所含的状态数为: dk L dk dZ π =?= k 2 (2) 又由于 m k E 22 2 = 所以 m k dk dE 2 = (3) 将(2)和(3)式代入(1)式,并考虑到每个状态可容纳2个自旋相反的电子,得该一维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的状态密度为:

金属电子气体理论

一,金属自由电子气体模型 1.1 经典电子论 特鲁德电子气模型:特鲁德提出了第一个固体微观理论利用微观概念计算宏观实验观测量 自由电子气+波尔兹曼统计→欧姆定律 电子平均自由程+分子运动论→电子的热导率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1 1.自由电子近似:传导电子由原子的价电子提供,离子实对电子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离子实的作用维持整个金属晶体的电中性,与电子发生碰撞。 2.独立电子近似:电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外电场为零时,忽略电子之间的碰撞,两次碰撞(与离子实碰撞)之间电子自由飞行(与经典气体模型不同,电子之间没有碰撞,电子只与离子实发生碰撞,这一点我们将在能带论中证明是错误的。) 特鲁德(Paul Drude )模型的基本假设2 3.玻尔兹曼统计:自由电子服从玻尔兹曼统计。 4.弛豫时间近似:电子在单位时间内碰撞一次的几率为1/τ,τ称为弛豫时间(即平均自由时间)。每次碰撞时,电子失去它在电场作用下获得的能量,即电子和周围环境达到热平衡仅仅是通过与原子实的碰撞实现的。 特鲁德模型的成功之处——成功解释了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E j ρ=(或j E σ=),其中E 为外加电场强度、ρ为电阻率、j 为电流密度。 202()1I j nev ne S j E eEt m v v E j m ne eE m v m τρτστρ?==-??=??-??=+??=????==???=-?? 1.2.经典模型的另一困难:传导电子的热容 根据理想气体模型,一个自由粒子的平均热量为3/2B k T ,故 333 (),222A B e U U N k T RT C R T ?====? 33/29v ph e C C C R R =+=+≈(卡/molK.) 但金属在高温时实验值只有6(卡/molK.),即3v C R ≈。 1.3 Sommerfeld 的自由电子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