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定一:中国无车承运人平台发展展望及政策解读

戴定一:中国无车承运人平台发展展望及政策解读
戴定一:中国无车承运人平台发展展望及政策解读

戴定一:中国无车承运人平台发展展望及政策解读

无车承运人还不是一个政策,只是安排了一些试点的步骤,究竟什么叫无车承运人,怎么审批、管理、立法,实际上我们面对的是共同来参与无车承运人的政策的制订,我们怎么去理解、发出我们的声音,所以我今天讲两个重点。

第一,市场的变化,当然主要是指公路货运市场;

第二,是无车承运人的政策,我的观察和理解,而不是政策的解读。

在讲政策的部分,我用一组简单的数据谈谈我的理解和观察,这个曲线叫做货运量,货运量每年的增长速度,这个曲线在我们刚才的壳牌梁先生的图里面也似曾相识,也就是说所有的曲线都是这样的框架,他被分成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

我们看到在每一个阶段里面都会展现这样的要素,这些数字是每年的增长速度,绿色是全国的货运市场的增长速度,这里说的是货运量,就是需要运输的货物有多少吨,是一个吨数,并不是物流量,还不知道运多远,只是经过运输的货运有多少吨。也就是说,我们货运的对象有这么多东西,中间有一个起伏,本来应该下来的又上去了,这就是4万亿,但是现在我们看到急速的下降,已经接近于零点,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有一点其他的辅助材料会知道,我们现在要运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主要是运输的大宗物资、钢铁、煤炭、粮食、化肥、建材,这个几乎占了我们国民经济运输的绝大部分,现在大家都知道五花八门的民生用品、高科技、运量很小,但是价值很高,而且是碎片化的,而不是这种大宗的集中运输,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运输对象的变化,这个变化会不会持续呢?这就是我们要回答的,也就是说这个下滑的曲线有没有到头呢?

第二个曲线是我们周转量,周转量就是一周运多少公里,这就是运输里面的物流量,这个物流量也是货运量,这个是指公路市场在整个市场中的变化,因为我们知道在运输里面公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多种的运输方式,在总吨数里头,我们会看到公路货运的市场是比较稳定的,现在大概仍然在70%以上,也就是70%以上的货物还要经过汽车的运输。

但是在吨公里数里面会看到一开始很少,到后来有一个快速的增长,特别是干线运输会增长很多,高速公路的修建等等,增加30%,甚至会更多,但是近几年开始趋稳甚至开始有点下降,这个是整个公路的态势,这个态势我们也需要回答,再往下往何处去,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件事情就是平均运距,这是我们公路平均运距,从开始的60多公里,平均每一单的运输距离,60多公里,70多公里,然后急速地增长到100多公里,我估计这里面有经济上的因素,也有统计上的调整,但是快速增长的格局是不会判断的。但是近几年开始出现了稳中有一点降,也说是短途的运输增长了,长途的运输增加的比较慢,就是这么一个特点。

这十来年整个公路市场的生命周期,我们现在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如果我们认识这个生命周期的曲线的话,他确实到了成熟期,要展开下一个周期,如果没有新的特征出现的话,会慢慢的衰老,除非进入新的一个时期,完全不按照

原来的轨迹走,这个就是时代的切换点。

除了这个统计之外,我们还会看到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说铁路是干线运输目前增长最快或者最有潜力的要素,铁路本身在改革,不仅加快一些干线网络竞争,而且也开始了公铁联运,在配送到短途业务市场,所以这对我们来讲,对公路来讲,既是有关竞争也有机会。

第二整合的资源形式多样化,有联盟、协议、APP软件等,整合的资源已经不是完全靠过去那种资产的兼并重组去整合,有各种各样的整合资源的方式,所有的整合资源的方式最重要的是解决提高资源利用率,凡是不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整合一定不会有效果,一定不会成功,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到了一个资源过剩,产能过剩的时候,所以再往里面投资源,资源的规模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现在是如何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这样一个变革会压缩传统货运的空间,你干的还是原来的那个,你没有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能会很难生存。

再一个是差异化需求上升,差异化需求需要有更多的分工协作的体系,所以我们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要求有更多商业合作的环境来加强我们的分工合作而不是自己所有的事情自己都干下来。

另外就是技术,刚才罗宾逊的老总讲到了技术,信息化的升级的,这些逐步成为我们核心市场的竞争力,过去我们公路运输里面拿订单靠喝酒,靠关系,现在越来越走向比较规范的技术、创新、服务等,其中技术的竞争力会越来越明显。

还有一项技术就是集装单元化的普及,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暴光,但是从根源上会不改变我们的物流市场,我们期待着谁能够把它推动一把,我认为所有的物流技术都会在集装单元普及之上,我们的装备、仓储运输都应该构建在普通的集装单元化上面,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只有集装单元化普及了,我们才有可能会实现效率的提高,而且物流会改变世界,改变制造业,改变农业,改变商业,他的连接作用真正会发挥出来。

总的来讲,我们通过这组数据和情况的罗列,大致需要我们回答我们这个时代是不是到了一个转折,也就是说,我们听见了初创、快速增长到了一个成熟期甚至到了老年期,按照传统模式可能会很难走下去,所以今天我们要有变革、创新、结构调整的模式,来开拓下一个周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无车承运人政策的出台,就会有不一样的意义,就知道它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这个政策其实来源于一些已有的成功实践,首先来源于无船承运人的实践和政策,因为无船承运人在国际上是通用的,因为船运是跨过的,大家的政策基本上是差不多的,这个实践实际上把自有资质和资产分开,你有权没权和能不能搞船运是两件事情,过去是搞在一起的,现在把这件事分开,分开以后,有了更多的分工合作的机会,有更多的优化的机会,同时也能够提高船的资源利用率。

但是问题来了,因为一分工就带来交易成本责任的清晰认定,以及法律的问题,所以实际上我们用这些成本换取效率,一方面我们要解决分开以后能够得到效益;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解决分开以后我们所付出的成本能够降到最低,风险、责任、诚心这些,事实上这些就是一个事,就是分工以后带来的副产品。

在实践上,我们已经出现了资产的所有权分离的事情,实际上货代和无车承运人从理论上来讲是两件事情,一个是收运费,一个是收代理费,承担的责任也

不一样,但是在实践中已经有货代企业做承运的事情。作为承运人一方,这个实践现在没有法律上的保障,所以会受到很多资质、法律、风险上的问题,所以现在要急需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无车承运人适应现在改革的需要。

现在还不是政策,还只是看到了这样的需求和发展规律,我们需要去推动这件事情,核心矛盾就是风险控制和责任清晰如何与资产脱钩,进行新的责任权利,当你有了新的分工以后,一张合同变成两张合同以后,核心矛盾是什么?过去你拿你的资产去做风险控制和责任,现在你没有更多的资产,怎么办?就是如何去建立这样分工下的责任权利的新的均衡,你应该有什么样的利益和责任。

在无船承运人里面会有很多风险控制的要求,比如说你要有一定的规模,不一定是船,但是你一定要有钱;第二要有很强的信息化手段去实现控制;第三做这些业务要有保证金;第四你必须要有一些强制保险,分担你的风险,这个是无船承运人的若干措施,这东西在那儿比较成熟,得到共识。

但是在无车承运人里面要出什么化解这些风险的具体要求呢?这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政府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弄,所以现在推出的是一个试点,试点就是说大家共同从实践中,从多方利益的博弈中去探寻一种新的责权利结构,然后由政府来进行监管。

政策的内容其实不是很确切,所谓的政策实际上就是试点安排的意见,核心的内容就是无车承运人的身份与托运人签订合同,承担和运人的责任和义务,突破资质原有的限制,你现在没有车也可以签运输合同,下一个你就是签另外一个合同,把你的业务真正转移到有车的人的手里,一张合同变成两张合同,要决定他的合法性。

还有就是怎么去摸索这个标准和将来监管的要求,什么都没有,就是怎么安排试点,试点具体的方法就是到11月,由各个省的交通主管部门来确定首批的试点名单,据说数量是有控制的,每一个省多少,申请的各个企业可以到你所在的县市申请无车承运人的资质,他们进行初审然后推进到省里面进行审批,进行一年的时间然后再具体出什么政策,所以这个是试点的方案而不是无车承运人的政策。

这个实践是非常大的,有可能是里程碑的实践:

第一,他降低了资产占有的地位,提升了责任担当的价值,有利于差异化竞争。这里我稍微解释几句,过去我们是扩大资产、资源的规模,有了资产就可以参加竞争,但是竞争来竞争去,价格是越压越低,但是现在我们发展在无车承运人的管理下,我们需要责任的担当,你才能拿得到订单,所以责任的价值会提升而不是你有车,你敢承担运输的责任,这个你会拿到订单,别人会找你,而且你责任担当的越厉害,你可能会出高价,所以会出现差异化的竞争,大家为什么会在压价竞争?一是我不知道客户有什么需求,只会降低价格;二是我们用户有新的需求,有高价的需求找不到能够给他完成的供应商,所以这样一来他只好压价,并不是说他没有需求,这一点从顺丰的快速增长我们会发现市场上存在着高端需求,而且高端需求会发展的很快,高端需要会引领这个行业发展,这个就是顺丰的经验。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如果我们不是靠运价去竞争,我们靠责任和担当去竞争,我们可以会打开新的一片市场,去适应无车承运人的事态,出了事,我不仅会赔

一倍的运价而且还是两倍、三倍的运价,这个就是责任的担当。

第二,改变了企业的努力方向,强化投资与提升效率,风险控制,同时也会改变资本的运营规律,我们现在有钱的资本太多了,怎么投呢?过去可能会投资产的存量,但是现在或者往后我们会看到资本会帮助你提高你的风控能力,而不是给你增加很多很多的车,当然车的更新换代是需要的,但绝不是靠规模取胜,而是提高质量和风险控制担当。

这个资产会往这方面转,所以我们会看到整个产业的价值观开始扭转,企业的投资方向会开始扭转,资本的推动和导向会开始扭转,最后也会改变监管方式,这种监管方式也是重点在责任担当方面。这样一来会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的建设,这种诚信体系的建设会更大规模的促进社会分工协作的分化,换句话说,商业文明替代我们传统的经济、权力文明,真正靠诚信、制度、法律、合同去构建社会的关系、协作体系,这是非常深刻的社会变化。

政府正在从事这方面的变革,所以我们会看到整个事情背后的方向和意义是非常远大。

最后我有几句结束语:

第一,公路货运市场进入一个结构调整为主的发展时代,也是一个依赖技术、模式、服务创新的发展时代,以及分工合作更加深入的时代;

第二,无车承运人的政策顺应了当前市场结构调整,快速变化的要求,促进了社会分工协作的深化,提升了分工中责任和风险控制的价值,是顺应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第三,无车承运人的政策将是一个里程碑,对货运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教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年1月6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发展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解析无车承运人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

无车承运运人已渐行渐近,最近这个概念让很多物流人兴奋不已,但无车承运人真的那么神奇吗,无车承运人到底能给物流行业带来什么变化,它能改变中国物流的格局吗?中国会培养起一家中国的罗宾逊吗?叭叭速配高管来为我们深度解析无车承运人模式在我国的落地可行性。 一、无车承运人是换了外衣的物流黄牛吗? “无车承运人”网上标准的解释:它是由美国track broker(货车经纪人)这一词汇演变而来,是无船承运人在陆地的延伸。“无车承运人”指的是不拥有车辆而从事货物运输的个人或单位。“无车承运人”具有双重身份,对于真正的托运人来说,其是承运人;但是对于实际承运人而言,其又是托运人。“无车承运人”一般不从事具体的运输业务,只从事运输组织、货物分拨、运输方式和物流运输线路的选择等工作,其收入来源主要是规模化的“批发”运输而产生的运费差价,其通过对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多样化业务形式的创新运作,以达到多方利益共赢的目的,其本身一般不从事具体的运输业务,采取轻资产运作。 “无车、整合上下游、轻资产运作、不从事具体运输业务……,”这样听下来,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咱熟悉的黄牛、信息部或大小三方物流们都就在干的活嘛。是的,一点不错,一样的性质,最起码现在看来“表”是一样的。当然,我们的专家和政府们说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未来的无车承运人在企业的经济、系统等软硬实力、以及信誉和保障体系上是不同的,老漂总感觉这有点牵强,这个区别仅仅是政府设置的一种进入门槛的壁垒而已,“表”上的差异,“里”子似乎一样,而对一些有实力的大三方来说,这无成承运人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换了一个名字。如果没区别,那是不是意味我们这些黄牛、信息部、没车的大小三方们未来都能摇身一变都变成无车承运人了呢,就像当初我们从某某运输部、某某运输公司摇身变成某某物流公司一样呢?这个还得拭目以待了。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不仅仅停留在“以孝为先,以文相授”的层面。如今,人们更关注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多种类型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人才结构的调整、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半城镇化”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坚持向工农开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有计划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有

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乾坤纵横科技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XX物流无车承运人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XX物流无车承运人平台项目 建设方案 XX科技集体有限公司 2018年11月

目录 第1章项目概况 (1) 1.1建设目标 (1) 1.2建设内容 (2) 1.3编制依据 (3) 第2章需求分析和建设必要性 (4) 2.1现状分析与存在问题 (4) 2.1.1公司信息化现状分析 (4) 2.1.2业务现状分析 (5) 2.1.3存在的问题 (7) 2.2项目的需求分析 (9) 2.2.1主要用户群体分析 (10) 2.2.2核心功能需求分析 (11) 2.2.3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3) 2.3建设必要性 (19) 第3章项目建设方案 (20) 3.1总体架构 (20) 3.2基础层(IaaS) (22)

3.3.1数据采集与接入 (23) 3.3.2分布式异构数据统一存储 (24) 3.3.3数据总线服务 (28) 3.3.4算法算子服务 (29) 3.3.5分布式计算服务作业 (30) 3.4平台层(PaaS) (31) 3.4.1数据应用支撑服务 (32) 3.4.2外部集成网关 (33) 3.4.3统一身份认证 (35) 3.4.4统一流程管理 (36) 3.4.5 GIS服务 (37) 3.4.6在线交易支持 (38) 3.4.7位置服务支持 (39) 3.4.8实时通信支持 (41) 3.4.9移动应用支持 (43) 3.5应用层(SaaS) (46) 3.5.1无车承运人服务 (46) 3.5.2车后市场服务 (46) 3.5.3物流增值服务 (47) 3.5.4物流电子政务服务 (47)

3.5.6运输管理服务(TMS) (48) 3.6区块链层(Ray BaaS) (48) 3.6.1技术架构 (49) 3.6.2主要特性 (51) 3.6.3建链类型 (54) 3.6.4核心架构设计 (55) 3.6.5功能及特色 (58) 3.6.6区块链物流 (59) 3.6.7仓储区块链 (60) 3.6.8物流运力共享 (61) 3.6.9跟踪溯源 (61) 3.7安全保障体系 (62) 3.7.1规划原则 (62) 3.7.2安全体系架构 (64) 3.7.3安全技术体系 (65) 3.7.4数据安全保障 (66) 3.7.5安全管理体系 (67) 3.7.6安全运维服务支撑体系 (69) 第4章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 (71) 4.1项目实施机构 (71)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无车承运人解决方案

无车承运人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无车承运人作为一种新型运作模式,将运输市场经营主体、运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进行全面整合,利用互联网开放运营平台,实现优质高效、各方利益共赢,对于整合物流行业市场资源、规范各项业务标准和实现信息流智能化追溯,促进物流行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需求分析/行业痛点】 ●管理制度还不适应发展需要,亟待健全完善 ●行业数据共享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缺乏 ●行业企业规模仍然偏小,影响力不足 ●智能化程度低,平台缺乏核心技术内涵 ●风险管控、信用体系和服务质量体系等配套运营支撑体系尚不成熟 ●商业模式不健全,尚未实现大规模盈利 【方案内容】 无车承运人平台涵盖合同物流、车货匹配、物流金融、在线交易和后市场服务等几大业务板块,以承运人身份通过蓝河马OMS订单管理系统和車马帅TMS管理系统,通过服务数据统计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高效的服务,形成统一品牌、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的“四个统一”目标。 华为&阿帕无车承运人主要分货主端、运营后台、司机/车队端、后市场等4大部分。 平台前端:可根据企业要求,为企业定制信息共享、平台交易类的web平台系统; 平台后端:后台管理系统,包括车辆服务、车队管理、用户管理、定位追溯、财务、统计分析、发票管理等功能; 托运人APP:托运人(货主)APP,为货主提供货源发布、信息管理、运单管理、收发货统计等功能; 承运人APP:承运人(司机)APP,为司机提供货源大厅、订单管理、运单管理等功能。 数据中心:通过对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并且通过联合华为等业内领先的硬件厂商为企业提供大屏解决方案。 【方案价值】 ●托运人公司 发货企业可通过托运人APP添加公司成员,实现免审核添加系统会员。系统为不同的成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完整word版)《无车承运人》目合同

无车承运人项目开发合同 甲方: 地址: 乙方: 地址: 委托项目:无车承运人项目 为配合甲方对“无车承运人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多维角度服务和市场影响力与关注度,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总则 根据双方交流,达成如下共识:甲方授权乙方作为甲方“无车承运人项目”的技术合作公司,在合作期内负责无车承运人项目技术开发服务。乙方根据甲方的要求,全面配合甲方要求,并符合甲方对“无车承运人项目”的整体定位,乙方接受委托并保证将遵照本委托书中各项条款执行此委托。 第二条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服务内容包含 1、乙方协助配合甲方申请“无车承运人牌照”,提供相关的申报材料、演讲PPT 等资料,并且参与政府组织的评审会议。 2、乙方配合开发“无车承运人项目”具体功能列表:详见附录1。 第三条交付与验收 1、乙方收到预付款且平台功能沟通需求明确后30天内交付无车承运人项目,因甲方原因导致无车承运人项目开发周期的延长,不计算在开发时间内; 2、验收标准:乙方交付无车承运人项目之日起1个月为试运行阶段,试运行阶段

须无任何问题;主页无文字拼写及图片错误(以甲方提供的资料为准),并应符合已经确认的无车承运人项目整体功能、设计风格、数据库稳定运行、无车承运人项目日常维护方便、上传下载流畅等;无车承运人项目须能在各类手机设备及手机系统上运行。若无以上问题则视为验收合格。 第四条甲方权利义务 1、及时向乙方提供及时有效的项目、企业等所需信息; 2、对双方制定的开发时间周期予以支持与配合; 3、项目交付后,乙方提供无车承运人项目管理后台给予甲方,并培训甲方使用。 4、甲方对本合同中的页面、图形及数据、程序享有其他合法使用权。 5、甲方对乙方提供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负有合理审查义务,如甲方未尽合理审查义 务致使侵犯他人权益的文字及图片发布出去,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甲乙双方共 同承担责任。 6、甲方有权对不符合要求的内容提出修改要求。 7、甲方不得未经乙方允许将乙方的运营数据及所提供的任何资料、项目创意、项 目整个文件以任何方式透露给第三方。 第五条乙方的权利义务 1、须提供专业的运营团队、维护人员与甲方保持联络。 2、按合同的要求,进行无车承运人项目的开发。 3、在合同要求的期限内,完成无车承运人项目的开发,并及时通知甲方进行验收;并在验收期内甲方的要求下对不合格地方进行修改。 4、乙方对甲方提供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负有合理审查义务,如乙方未尽合理审查义务致使侵犯他人权益的文字及图片发布出去,造成他人损失的,由甲乙双方共同承担责任。 5、乙方不得未经甲方允许将甲方的营业数据及所提供的任何资料、项目创意、项 目整个文件以任何方式透露给第三方。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发展模式的不断转换 综观百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 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才”。最典型的代表即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至1894年前后,我国共创办了30所左右的此类学堂。这些学堂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外来因素的诱发下创办的。所谓外来因素的诱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它们是清政府在外力胁迫下应急反应的产物,是为了培养应付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所急需的人才而开办的;第二层意思是,这些学堂都标榜以西方为榜样,然而,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却并不明确,笼而统之地把西方称之为“泰西”。从时人留下的大量文献分析,所谓“泰西”,包括了英、法、德、美等国。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西方”是一种泛称,还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模仿对象。 第二个时期(1895年至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1895、1896和1898年分别成立的天津中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和京师大学堂一般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大学的雏型。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第一部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全国性学制——《癸卯学制》。直到辛亥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层面、制度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以日为师”的氛围。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的第一份章程就是由梁启超“略取日本学规,参以本国情形草定规则八十余条”[1],即主要是参照日本东京大学的规程制定的。《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条文也几乎与日本学制中的相关规定一致。与前一个时期相比,学习的目标由泛化而集中,“泰西”一词被一个具体的国家——日本所取代,价值取向明确而单一。可以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步时期,是以日本为模式的。 第三个时期(1912年至1927年)。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1912年至1927年的十几年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时期。民国初年在蔡元培主持下所进行的教育改革形成的新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颁布的《癸卯学制》中有关高等教育的内容作了相应的改革。其间,教育部还陆续公布了《大学令》、《大学规程》、《专门学校令》、《公立、私立专门学校规程》和《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等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的法规法令。众所周知,作为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总设计师,蔡元培非常关心高等教育,《大学令》就是由他亲手制定的。他多次谈到,《大学令》中许多内容是“仿德国制”,“仿德国大学制”[2]。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借鉴德国高等教育是蔡元培多年的宿愿。但是,从实践的层面考察,蔡元培的理想并未实现。摆脱日本单一模式束缚的努力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大学设评议会、教授会的条文列入了《大学令》,但在当时的高等学校中并未实行。直到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他的高等教育的理念——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才部分地在他所主持的北京大学付诸实施。 就在蔡元培以德国高等教育为模式对北京大学进行深刻改造的同时,另一所国立大学——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东南大学迅速崛起。留美归教育博士郭秉文主持下的东南大学以美国大学为榜样,延揽一批留美学生到校任教,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一体,从管理体制、系科设置、课程内容以至经费筹措等,全面学习、借鉴美国高等教育。至20年代中期,东南大学声誉日隆,影响日广,成为与北京大学南北呼应、交相辉映的中国高等教育的又一重镇。 第四个时期(1927年至1949年)。在此22年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的主旋律是,在融合美国和欧洲各国特点的进程中,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如果说20年代后期曾经是美国高等教育影响最盛的时期,从对地方分权制的教育体制的模仿,到大学实行选科制、学分制,以至于大学各专业缺乏明确的课程标准等等都显示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大影响;那么,进入30年代,则表现出一种比较主动地吸收和借鉴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经验的倾向。如在高中毕业生中实行会考制度,以整齐大学生的入学程度;教育部制订并实行有关大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法令;强调大学毕业考试制度等等,这些举措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吸收了欧洲各国高等教育的具体做法。但是,这一时期从总体上讲是以美国模式为基本走向。其间,有一个短暂的插曲,即1927年至1929年期间实行的大学区制。实行“大学区制”用蔡元培的话来说是“仿法国制度,以大学区为教育行政之单元”[3]。众所周知,大学院制试行不及两年就无疾而终,对全国高等教育的实

中国无车承运人项目

大同国际陆港物流有限公司无车承运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无车承运人概述 一、道路货运代理现状 1.发展现状 2.存在问题 二、无车承运概述 1.无车承运含义 2.无车承运人与货运代理人比较分析 第二章无车承运人发展分析 一、无车承运人形势分析 二、无车承运人政策分析 1.无车承运人相关政策 2.无车承运人相关政策影响 第三章无车承运人企业创新的管理模式与制度 一、无车承运人企业经营条件 二、无车承运人企业创新的管理模式与制度第四章无车承运人经营模式分析 一、无车承运人经营模式 1.罗宾逊格式 2.甩挂模式 二、无车承运人的瓶颈与建议

1.税负畸高问题 2.缺乏运输担保机制 第五章不同类型无车承运人的发展路径差异 一、背景视角的无车承运人分类 二、各类无车承运人发展路径的差异分析 第六章无车承运人未来发展模式分析 一、国家层面高度关注,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二、行业发展时间短,仍处于初步探索期

第一章无车承运人概述 一、道路货运代理现状 1.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作为交通运输五大方式之一(道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道路运输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对公路设施的发展高度重视给予了很多政策倾斜,把道路运输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以此带动和提振其他产业的发展。在这种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增加,公路总量持续增长。公路技术等级和路面等级进一步提高,公路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公路建设投资额及公路里程增长也在逐年递增。 2.存在问题 虽道路货运代理自改革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效益,但道路货运市场仍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货运信息不足,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体制性障碍依旧;市场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导致运输市场总体效率低下。因此要从理论上探索实现道路运输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推动和促进道路货运的网络化与集约化发展,保证道路货运代理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中,规模经济意味着固定成本可以分摊到产品中,因此随着厂商规模的扩大,其产品的单位平均成本也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范围经济是指对多个产品进行共同生产相对于单独生产的经济性。道路货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作者:————————————————————————————————日期: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 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 针对性的 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 绪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论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论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反思一下中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60年代的教育,搞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80年代搞的是基础加应试的教育,90年代在一个不懂教育的人指导下,搞得是产业化教育,由此而导致了教育乱收费,滋生了教育领域的腐败远远超过了官场的腐败。我在2003年的强国论坛和发展论坛上以“毛泽东时代谁家的孩子没有上学”和“对中国教育的再认识”为题对我国现阶段教育问题进行了公开批判。可以说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拉响了“丧钟”。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出现问题,事实上是全民族的危险。有人还厚颜无耻的说,不主张教育产业化,有人把公共资源说成是自己的能力,有人还为教育的问题不断辩解。凡此等等,是把中国教育引向企图,一些主流教育专家的沉默,无疑证明了明哲保身的思维。今年1000万的高考学生,是扩招的表现,扩招就是教育产业化的派生!我敢问,1000万的高校毕业生4年后的就业基础是什么?北大领导人以“北京学生素质高”竟然成为降低北京学生走进知名学校的理由,我为此曾经回帖说:北京的少管所难道管理的是其他省的少年吗?这位领导人的沉默足以说明,他的言辞十分不妥。今天看了“海艺的学生打老师”事件的网上流传,事件真实和虚假我们姑且不论,但折射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就是:国家制定的教育管理政策是不是需要改改了,比如,从小学的初中、高中一直到中专、大学的各个环节的教育中,怎么能出现形同社会黑恶势力的“学霸”和与社会上带有黑恶势力的人同伙敲诈勒索学生财物呢,怎么能将老师斩首学门口。是不是需要国家考虑了。“减负”要从书包做起,但教育要从小孩开始。如果我们在熟视无睹学生学习期间的犯罪问题,社会的稳定就很难出现理想的时期。中华民族的振兴就很难实现。 中国教育的弊端; 1、奴化。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我们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存在不同的思想。即使偶尔允许有不同的思想,那也是在若干原则的规范之下的。 2、捷径。为了考试,所以有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后果还不是学不到知识,而是学生们在思想中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那就是只要通过了考试,就是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所以,这些学生无论到了哪里,都想找到类似的方式。在他们眼中,无论在哪里,都不过是考试,只要是考试,就有通过考试的捷径。 3、猥琐。这里的猥琐不是说形容很猥琐。而是说不懂得与人沟通和协调。要么忍着,要么爆发,没有任何的中间状态。 4、残忍。也就是没有人性,当我们去赞扬一个小孩子杀死了所谓敌人的行为的时候,也就证明了,只要面对那些敌对的人,我们有权,而且必须采取一切手段去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灵魂。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教育也是利用的教育,怪不得国人对于吃狗虐猫没什么感觉呢,我们教育不就在培养这样的暴民吗? 5、钻空子。从捷径观念出发,一部分人进化为抛弃一切信义,特别是公共领域的信义,去钻一切可以钻的空子。考试的捷径之一就是作弊。既然只要通过了就没有人追究,老师的教育方式也是:不要作弊,除非你不被人发现!那么,聪明的学生就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不被发现。 6、承诺。承诺没有了价值,宣誓就像吃菜。小学生就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时刻准备着!跟背书一样。其实脑子里一点也没有这个东西。久而久之,长此以往,这样的人怎么能成为司法制度下值得信赖的人呢,我们的证言如何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怪不得中国的司法体系中,证人远远不够,人证不如物证呢。 中国教育存在的十大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中国思想真空与文化沙漠;单一形式和内容、呆板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让中国 人失去了吸纳、鉴别多元文化和思想的机会,失去了站到人类文明成果巨人肩膀上继续创新的可能。 失去思想自由和可能的民族正在走向思想真空与文化沙漠。我们曾经拥有光耀千古的灿烂古文明,我们正在成为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 二、应试教育摧毁中华民族科技创新的根基;应试教育的典型特点是死记硬背,是刻板地继承人类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