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题训练与讲解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题训练与讲解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题训练与讲解

路程、速度、时间关系的应用题训练与讲解。

三者的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

行程问题主要有两大类相遇问题路程=时间×速度

追及问

题追及路程=追及时间×速度差

在流水中的行船问题也是常见的行程问题。

例1. 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5千米,另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相遇时两车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相遇时距中点20千米,说明两车路程差为40千米.

解:相遇时两车所用时间:20×2÷(65-60)=8(小时)

快车行65×8=520(千米)客车行 60×8=480(千米)

答:相遇时快车行520米,客车行480米.

例2.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

分析:两车相遇时,两车共行了38×3千米。所用时间为:38×3÷(8+11)=6(小时).

甲6小时所行路程=8×6=48=38+甲离B的距离.

解:两车相遇时所用时间38×3÷(8+11)=6

两车相遇时距A地38×3-(38+甲离B地的距离)=38×2-6×8=28(千米)

答:两车相遇时距A地28千米

例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求A、B 两地的距离?

分析:设两地距离为a第一次相遇时两车行了一个a ,第二次相遇两车行了2a.

第二次相遇时甲行了 120+120×2=360米。此时离A地150米.

解:两地距离为(120+120×2+150)÷2=255米

答:两地距离255米

例4、一支部队排成1200米长的队伍行军,在队尾的通讯员要与最前面的营长联系,他用6分钟时间跑步追上了营长,为了回到队尾,在追上营长的地方等待了24分钟.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只需多长时间?

解:通讯员与队伍的速度差1200÷6=200米

队伍的速度1200÷24=50米

通讯员跑步回到队尾的时间1200÷(200+50+50)=4(分钟)

答:需4分钟。

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到B地,乙出发3小时后甲才出发,甲走了5小时后,已超过乙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行4千米.甲、乙两人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分析:甲5小时比乙多行的距离就是乙3小时所行的距离。

解:乙的速度(4×5-2)÷3=6(千米)

甲的速度6+4=10(千米)

答:甲每小时行10千米,以每小时行6千米.

例6 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50米,丙每分钟走40米.甲从A地,乙和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和乙相遇后,过了15分钟又与丙相遇,求A、B两地间的距离.

画图如下:

分析结合上图,如果我们设甲、乙在点C相遇时,丙在D点,因为过15分钟后甲、丙在点E相遇,所以C、D之间的距离就等于(40+60)×15=1500(米).

又因为乙和丙是同时从点B出发的,在相同的时间内,乙走到C点,丙才走到D点,即在相同的时间内乙比丙多走了1500米,而乙与丙的速度差为每分钟50-40=10(米),这样就可求出乙从B到C的时间为1500÷10=150(分钟),也就是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到C点相遇的时间是150分钟,因此,可求出A、B的距离.

解:①甲和丙15分钟的相遇路程:(40+60)×15=1500(米).

②乙和丙的速度差: 每分钟50-40=10(米).

③甲和乙的相遇时间: 1500÷10=150(分钟).

④A、B两地间的距离:(50+60)×150=16500(米)=16.5千米。

答:A、B两地间的距离是16.5千米.

例7 甲、乙、丙是一条路上的三个车站,乙站到甲、丙两站的距离相等,小强和小明同时分别从甲、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小强经过乙站100米时与小明相遇,然后两人又继续前进,小强走到丙站立即返回,经过乙站300米时又追上小明,问:甲、乙两站的距离是多少米?

先画图如下:

分析与解:结合上图,我们可以把上述运动分为两个阶段来考察:

设甲乙两地距离为a

①第一阶段——从出发到二人相遇:

小强走的路程=a+100米,

小明走的路程=a-100米.

②第二阶段——从他们相遇到小强追上小明,小强走的路程=2a-100米

+300米=2a+200米,

小明走的路程=100+300=400(米).

从小强在两个阶段所走的路程可以看出:小强在第二阶段所走的路是第一阶段的2倍,所以,小明第二阶段所走的路也是第一阶段的2倍,即第一阶段应走400÷2=200(米),从而可求出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0+100=300(米)。

例8.一只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20千米,在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的江中,往返甲、乙两码头共用了12.5小时,求甲、乙两码头间距离.

解: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之比为(20+4):(20-4)=24:16=3:2

因为路程一定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所以顺水时间:逆水时间=2:3

甲乙两码头距离为=120(千米)

答:甲、乙两码头间的距离是120千米.

例9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

先画图如下:

分析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 到C用6分钟.而从A到D则用26分钟,因此,甲走C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 同时,由上图可知,C、D间的路程等于BC加BD.即等于乙在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与在26分钟内所走的路程之和,为50×(26+6)=1600(米).所以,甲的速度为1600÷20=80(米/分),由此可求出A、B 间的距离。

解:50×(26+6)÷(26-6)=50×32÷20=80(米/分)

(80+50)×6=130×6=780(米)

答:A、B间的距离为780米.

例10.在一条公路上,甲乙两地相距600米,小明每小时行4千米,小李每小时行5千米。8点整,他们两人从甲、乙两地出发相向而行,1分钟后他们都调头反向而行,再过3分钟,他们又调头相向而行,依次按照1、3、5、7……(连续奇数)分钟调头行走。那么,小张、小李两人相遇时是8点几分?

分析:每分钟两人共走了(千米)=150(米)

因为“相同”和“反向”要互相抵消,只有相向而行才能相遇,我们把抵消后相向行走时间称为有效时间.

相遇所需要有效时间是 600÷150=4(分钟)

我们把一次“反向”和一次“相向”算作一轮,第一轮的有效时间是1分钟,第二轮的有效时间是5-3=2(分钟),那么第三轮只需4-1-2=1(分钟)的有效时间即可,即有8-7=1(分钟),此时,他们共走了:1分钟相向,3分钟反向,5分钟相向,7分钟反向,8分钟相向.

解:用去的总时间为:1+3+5+7+8=24(分钟)

答:小张、小李两人相遇时是8点24分。

练习

*1.晶晶每天早上步行上学,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75米,则可提前2分钟到校.求晶晶到校的路程?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5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3.A、B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两车第一次在距甲站32公里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行驶,各自到达乙、甲两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在距甲站64公里处相遇,甲、乙两站间相距多少公里?

**4.周长为400米的圆形跑道上,有相距100米的A、B两点,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相背而跑,两人相遇后,乙即转身与甲同向而跑,当甲跑到A 时,乙恰好跑到B.如果以后甲、乙跑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变,那么追上乙时,甲共跑了多少米(从出发时算起)?

***5.李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学校出发步行到20.4千米以外的冬令营报到,半小时后,营地的老师闻讯前往迎接,每小时比李华多走1.2千米。又过了1.5小时,张明从学校骑车去营地报到,结果三人同时在途中某地相遇。张明骑车速度是多少?

***6.甲、乙、丙三人都以均匀的速度进行60米赛跑。当甲冲过终点线时,比乙领先10米,比丙领先20米。当乙到达终点时,比丙领先多少米?

*1.解:60×5+75×2)÷(75—60)=30(分钟),60×(30+5)=2100(米),或75×(30—2)=2100(米)。

*2.解:①乙丙相遇时间:

(60+75)×2÷(67.5—60)=36(分钟)。

②东西两镇之间相距多少米?

(67.5+75)×36=5130(米)

**3.解法1:第二次相遇时A、B共行3个全程, 第一次相遇两车行一个全程.第一次到第二次相遇行了两个全程,

此时甲行了32×3=96公里,距离A地64公里 .所以两地距离为(3×23+64)÷2=80(公里)

解法2:设全程为x公里,(x-32+x-64)÷2=32,x=64+32÷2,∴x =80(公里).

解法3:设全程为x公里,x-32=(64+32)÷2,x=80(公里).

解法4:64—32=32(公里),32+32+32÷2=32+32+16=80(公里).

解法5:设两地距离为x(x不等于零)千米,时间×速度=路程,首先要知道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第一次相遇时甲所走的路程为32,乙所走路程为x-32,设甲的速度为v甲,乙的速度为v乙,那么v甲/v乙=32/(x-32),第二次相遇时甲所走的路程为2x-64,乙所走的路程为x+64,那么v甲/v乙=(2x-64)/(x+64),那么可以得到

(2x-64)/(x+64)=32/(x-32),解得x=80

**4.解:设甲乙相遇点为乙从相遇点C跑回B点时,甲从C过B到A,他比乙多跑了100米.由此可知,乙从B到C时,甲从A到C,甲比乙也多跑100米.跑道周长400米,所以B到C是100米,A到C是200米.乙每跑100米,甲就多跑100米.要使甲、乙从C点开始,再次相遇,甲要比乙多跑一圈即400米,也就是说,乙要跑400米,甲跑800米才能与乙第二次相遇,再加上甲从A到C的200米,甲共跑了1000米。

***5.解:每小时20千米.提示:2小时时李华与老师距离为 20.4-(4×2+5.2×1.5)=4.6千米,

两人相遇所需时间 4.6÷(4+5.2)=0.5小时张明骑车速度为4×(2+0.5)÷0.5=20千米

***6.解:12米.提示甲,乙, 丙速度之比为 6:5:4,

甲到终点时乙跑了解情况50米,丙跑了40米,当乙再跑遍10米时,丙跑遍10×=8米,尚离终点12米.

时间速度和路程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98页的内容。 教学设想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教学,先让学生熟悉物流知识,让学生感知速度。再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总结出求速度的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让学生看交通警告标志,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探究求路程和时间的数学模型。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三年级属小学中年级学段,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很适应合作学习,也很注重老师的评价。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发展上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善于动手操作,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间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 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科技事业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初二物理速度路程时间典型计算题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路线垂直问题 1.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2.飞机速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15℃) 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 3.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4.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5.长20m的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三.平均速度问题 6.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 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7.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8.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四.回声问题 9.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10.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离高楼500m处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20m后,司机刚好听到鸣笛的回声,求汽车的速度(15℃) 11.一辆汽车以36Km/h的速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00m处鸣笛后汽车直线向前行驶一段路程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离山崖有多远. (15℃) 五.声速问题 12.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1)大炮距坦克多远?(2)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13.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某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先后听到两次响声,其时间差0.7s,试计算铁管有多长(声音在铁中速度为5100m/s,空气的速度为340m/s)? 六.声速测距问题 14.已知超声波在海水找能够传播速度是1450米/秒,若将超声波垂直想海底发射出信号,经过4秒钟后收到反射回来的波,求海洋深度是多少? 15.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0.5cm/s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的安全地区? 16.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位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位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教材分析__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的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纵向作用是让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横向作用是通过教材这种概括的、单列的数量关系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式),这种数学模型将应用到以后文字应用题的学习中去。教材在第一学段已经有了一定的渗透,后面在学习正反比例时,还要利用这个模型。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记忆三者的数量关系,而是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建立三者的联系。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的基础。 2、不同教材版本对比 青岛版教材呈现了一个物流配送的情景图,通过送货这个具体行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掌握速度的意义,并能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北师大版教材的情境图突显了对时间、路程与速度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的探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左边是线段图,右边是计算过程,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理解速度的意义,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与路程、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速度单位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1)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3)突破重难点的关键:速度。通过对“速度”这个概念的不断深入探索,体会每个物体运动的快慢与路程和时间都有关系,将速度的算法与速度的单位紧密联系,从而强化“路程、

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与路程的计算题含答案

目录 1.站在百米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那么参赛同学甲的成绩将会提高多少,你认为怎样计时才能比较准确的记录赛跑时间? (1)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 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108m/s) (2) 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 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 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 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 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求: (1)再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2)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4) 13.某人在相距1000m的两山之间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回声间隔为5s,问此人距离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4) 14.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4) 14.b) 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大山,汽车鸣笛4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54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4.c)一辆汽车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720m处鸣笛后,继续向前行驶40m时,司机刚好听到了回声,求司机行驶的速度。 (5) 15.a)汽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驶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后2s司机听到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可距离高山多远?(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5) 15. b)汽车匀速远离一座大山,汽车鸣笛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离大山400m,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1)汽车行驶的速度(2)鸣笛时,汽车距离高山多远? (6) 15............................................................................................................................................ c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3168÷24=() 2.“小明上学走了6分钟,小红上学走了8分钟,谁走得快些?” “小明家离学校360米,小红家480米,那谁走得快一些呢?” [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明白要想知道谁走得快,不是看谁行驶的时间少,而是要看统一时间内谁跑得远,建立单位时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速度时间练习题.doc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路程、时间与速度练习题 【知识点】: 路程 =()×()时间=()÷()速度=路程()时间 一、填空题: 1. 蜜蜂的飞行的速度是每分钟500 米,可以写作()。 2. 大象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 千米,可以写作()。 二、讲出意义并能比较速度的快慢。 如: 4 千米 / 时表示() 12 千米 / 分表示() 340 米 / 秒表示() 小明骑电动自行车速度为20 千米 / 时从甲地到乙地需要 4 时,共行驶 80 千米。 1.20 ×4 表示 2.80 ÷4 表示 3.80 ÷20 表示 三、填表 火车的行驶情况表 速度时间路程 2 小时450 千米 230 千米 5 小时 300 千米2700 千米 常见题型 1、甲乙两镇的距离是15 千米,如果步行的速度是 3 千米 / 小时,走多长时间可以从甲镇走到乙镇? 2、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 546 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 均每小时行驶 78 千米,上午 8 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3、飞机的速度是1425 千米 / 时,小轿车 3 小时行驶 285 千米。 (1) 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 飞机的速度是小轿车的几倍? 4、甲、乙两地相距150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 3 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 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地相距2760 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以每时120 千米的速度行驶了 20时,离乙地还有多远? 6、汽车的速度是 48 千米 / 小时,飞机的速度是这辆汽车的 30 倍,这架飞机 12 小时可飞行多少千米? 7、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 千米, 4 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 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8、一列火车,提速前平均每小时行驶71 千米,从秦皇岛到邯郸用12 小时,提速后平均每 小时行驶95 千米,提速后从秦皇岛开往邯郸大约需要几小时?

六年级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南城区阳光第一小学曾谷清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①让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了解“速度”的内涵。 ②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③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课件一套,学生练习纸一份,奖励小笑脸。 教学设计 一、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十一”黄金周你们有去旅游吗?(有)去哪里了?谁想告诉老师?生:…… 生:我和爸爸、妈妈坐特快列车去上海玩。 (从旅游将学生引入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这也是让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 师:那你可知道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生:…… 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什么呢? 二、引导探究,自主学习 1、学生认真看书,畅言其发现。 ⑴学生从书中发现“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这句话表示特快列车的速度。

⑵学生发现和知道生活中的其他速度。 ⑶学生发现速度有简便的写法。 2、猜速度 ⑴学生猜速度,让其他学生评价是否合理。 ⑵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的知识来判断同学猜得是否合理,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⑶教师适时进行思想教育。 3、解决生活中与速度相关的问题。 ⑴解决课本第54页例3。 ①出示第54页例3,学生读题,独立完成,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学生板书演示,并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还提出 别的列式方法。 ⑵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①小组讨论:比较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②学生积极表述自己的发现。 从学生的发现中得出:速度×时间=路程。 ③板书课题。 ④知识升华:同样的行程问题学生利用关系式解决。 三、质疑,释疑。 ⑴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54页的内容,敢于质疑。 ⑵学生独立思考,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同学的问题。 从学生的质疑和释疑中,得出: 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⑶利用这两道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勇闯冒险岛,答对的同学给自己奖励一个笑脸,看谁的笑脸多! 第一关:小小法官。 ⑴“小强1分钟打字108个。”这句话表示小强打字的速度。() ⑵红红平均每分钟折12架飞机,可以写作:12/分。() ⑶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就可求得。

(四年级数学教案)《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4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运动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全过程,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并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全过程。 情态态度: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并体会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设想】: 在日常生活中,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把学生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进

行概括总结,让学生理解掌握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本节课的教学,从比较小明和小红的速度及了解、理解生活中的速度着手。先让学生自己汇报自己知道的一些速度,自己研究出速度统一写法的必要性。通过比较不同的速度,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深对速度的理解。学生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时,先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知速度,再总结出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这节课,学生已经对速度有一定的认识,这节课主要是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关系。由于中年级学段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安排与呈现都能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测,做好铺垫 1. 填一填。 132×24=3168 3168÷132=( ) 3168÷24=( )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导学单 班级:四年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合作探究出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时间=路程这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生发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54页,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把自己遇到的或生成的问题标注在问题框中。你们可要动脑筋,多思考哦! 自主预习: 一、自学课本54页,再回答问题: 1、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160千米,也可以这样写:特快列车的速度是 2、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可以写成:普通列车的速度是 3、小林每分钟走60米,可以写成:小林的速度是 ★知识链接:上题中的“每小时”、“每分钟”都表示单位时间,单位时间还可以是每秒、每天、每年、每月、每周……等等,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 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我们可以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如上面我们填的空就是复合单位,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二、学习例3 独立解决第(1)(2)小题,并在书上填空。 我的困惑: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讨论交流下面的问题;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后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看谁最棒哟!

例3中的算式:80×2=160(千米) 225×10=2250(千米) 1、组内交流: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我们把单位时间内走的路程叫,把几小时或几分钟叫,把几小时或几分钟走了多少路叫,路程不同于距离,距离指的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是直线;路程可以是曲线,也可以是直线。 3、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4、暑假里,王英去看望外婆,如果乘大客车,6时可以到达,大客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王英家距离外婆家多少千米? 小组评价: 巩固训练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下面的习题。老师相信你们是很棒的!相信自己,加油! 1、填空: (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 (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 (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写作 2、填一填: 路程360千米16千米 时间1分4时 速度20万千米/秒18千米/分 (4)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每次要用20分钟,他的速度是105米/分,他家到学校有多少米? 4、完成《课堂练习册》相关习题。 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54页的例3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知道速度的表示法,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间的关系,并会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 投影仪(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咱们一起来学习《行程问题》,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间的关系。(齐读目标)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4页的例3及上面的内容,思考:什么叫速度?如何写?怎么读?并填写横线上的内容,识记:速度×时间=路程 (5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题类似的题)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比谁自学后,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5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端正。时间4分钟(教师根据学情自己把握时间) 检测题 (1)()叫速度。 (2)普通列车每小时行106千米,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读作:(),5小时行()千米,列式()。 (3)路程〇时间=速度路程〇速度=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数字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我们一起来评议。

时间、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练习题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姓名: 一、填空题。 1、老虎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80千米,可写作()。 2、小明的行走速度是每分钟66米,可写作()。 4、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钟340米,可写作()。 5、一列普通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60千米,可以写作()。 6、运动员的速度是10米/秒,表示的意思是(), 7、小华的速度是60米/分,表示的意思是()。 *单位时间可以是每时、每分、每秒、每日……等等。 *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也可以是两点间线段的长。 8、一辆汽车的每小时行驶80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每小时行驶80千米 /时”是指汽车的(),“2小时”是指汽车行驶的(),求“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就是求汽车两小时共行驶的()。(在括号里填上“时间、速度和路程”)9、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110千米/时。“110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时行110千米。………( ) 2.速度÷时间=路程。…………………………………………………………………………………( ) 3.飞机飞行的速度为12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80千米/时,这辆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三、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关系,解决问题。 (1)已知速度30千米/时,时间6小时,求路程。 (2)已知速度30千米/时,路程180千米,求时间。

(3)已知时间6小时,路程180千米,求速度。 (4)已知速度50千米/时,路程200千米,求时间。 (5)已知时间5小时,路程300千米,求速度。 四、基础练习。 1.甲船3时行驶60千米,乙船5时行驶90千米,哪条船行的快? 2.甲、乙两地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上午7:00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为60千米/时,这辆汽车是在什么时刻到达乙地的。 3.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 从甲地到乙地936千米,大车行3小时走216千米,从甲地到乙地1066千米,小车行4小时走312千米,问哪车先到达? 5、一辆小汽车4小时行360千米,一辆卡车2小时行170千米。哪辆车跑得快? 6、汽车上山速度为每小时36千米,用了5小时。下山只用了4小时,汽车下山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五、附加题:

路程与速度计算题

1.甲乙两抵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米/秒,一辆自行车同时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他们在离甲地54千米处相遇.求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2.一艘巡洋舰用7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千米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10千米,恰好赶上战斗舰,求战斗舰的速度. 3 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定石子密度,实验记录如下:杯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1=200g,放入石子后,杯子、水、石子总质量m2=215g,取出石子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3=190g,求石子密度。 4 甲乙两同学分别在一跟铁管2侧,铁管长153米,甲在其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听见了两次声音。已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为0.42秒。求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 5 题目: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多少?(设声速v=340米/秒) 6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7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元?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8.张明与李红两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直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与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分别为340m/s和5000m/s。于是张明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李红站在另一端,张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李红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相差2s。问:这段铁路长有多少? 9、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6m,问最初3s内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10、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1)两站相距多远?(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11、一只船在海上行驶,船上发出一鸣笛声,旅客在4s后听到前方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问(1)如果船鸣笛后马上停止行驶,求悬崖与船的距离。(2)若鸣笛后船以20m/s的速度继续向前行驶,求悬崖与旅客听到回声处的距离? 12.站在百米跑道终点计时台上的甲乙两名计时员,为同一跑道上的运动员计时,甲看到起跑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而乙则听到发令枪声才开始计时,则: (1)甲、乙两名计时员谁计时准确? (2)若甲、乙两名计时员的反应速度相同,他们计时相差大约是多少? 13 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长2430千米,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通过一个1050米长的隧道,用了1分10秒钟。求:(8分) (1)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以这个平均速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14.声音在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35米/秒.一架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15. 用回声可以帮助船只测量水深,因此在海洋和江河的考察船上都装置有声纳.如果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米/秒,在考察时发出声音0.8秒钟后接收到了回声,这里的水深为多少?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路程、速度、时间三者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理解速度的意义,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 1、三个动物比快慢。 师:谁最快,谁最慢?快慢是什么意思?怎么比快慢? 学生设计比赛方案: (1)、同时跑60米,理解路程一样直接比时间。 (2)、同时跑2分钟,理解时间一样直接比路程。 2、小明和小东比快慢。 师:出示小明6分钟走到学校门口,小东8分钟走到学校门口。 学生发表想法: (1)、认为时间少的快 (2)、认为路程可能不一样,不能比。 师:出示小明、小东各自到学校的路程,学生列出算式比快慢。 240/6=40(米)每分钟走40米 400/8=50(米)每分钟走50米 3、提出速度的含义。 师:每分钟走多少米就可以表示各自的速度。说一说要求速度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练习求速度 (1)、天宫二号5秒飞行约40千米。

(2)、小龙骑自行车2小时骑16千米。 (3)学生列出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5、引出速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天宫二号的飞行速度和自行车一样快吗?那应该怎么表示呢?每次后面加一句话解释是不是很麻烦?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6、读一读速度单位,并说一说表示的意思。 7、深化速度的含义。 师:像每秒、每分、每时等行的路程都叫速度。 问:速度怎么求? 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刘翔12.88 师:12.88表示什么?路程是多少?怎么求速度?8.5米/秒能感受他有多快吗? 2、出示蜗牛的速度8.5米/时 师:表示什么意思?感受它有多慢 3、出示鹰和飞机的速度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 师:为什么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看见闪电后3秒听到雷声,那闪电离我们有多远? 5、趣味数学 师:人倒着走时,你们认为是耳朵走得快,还是鼻子走得快?怎么用今天学的知识来解释? 三、全课总结 师:回顾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完整word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速度与路程的计算题(含答案)

2.打靶时,人在距离靶340m处开枪,1.5s后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求子弹离开枪膛的速度是多少? (1) 3.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默认看到闪电3s后听到雷声,问打雷的地方距离此人有多远?(忽略光的传播时间) (1) 4.一工人在房顶上敲打,每秒敲4下,一个观察者听到敲打声时恰好看到他把锤子举到最高处,问观察者和工人距离最短是多少米? (1) 5.某人在高处用望远镜看地面上的工人以每秒1次的频率敲钉子,他听到的声音时恰好击锤的动作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两次击锤声,求木工离他有多远? (2) 6.一人在北京歌剧院里看远处的观众,另一个在上海的居民坐在电视机前1m处收看演出,如果两人同时听到演奏声,那么北京的观众距离演奏者多少米?(北京距离上海1.4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6m,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8m/s) (2) 7.超音速飞机的速度常用马赫数来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速(声速是340m/s),某超音速飞机的马赫数是2.5,那么它飞行的速度是多少?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是1.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6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要多长时间? (2) 8.一架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是声速的1.5倍,飞行高度约为2720m。沿水平方向飞行,某人听到飞机在他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抬头看飞机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了? (2) 9.人耳能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为0.1s,求人至少离障碍物多远才能区别自己的原声和回声? (3) 10.利用超声波测量海洋的深度,已知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从海面上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信号经过6s后返回,则海水的深度是多少米? (3) 11.a)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0.3s和0.7s后听到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1.b)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0.3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又经过0.7s听到第二次回声,若声音在1s内传播330m,则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3) 12.某人在平行的陡峭的山谷里放了一枪,放枪的位置距离山谷右侧340m,1.5s后听到第一次回声。求: (1)再经过多长时间他才能听到第二次回声; (2)求山谷的宽度是多少米。 (4) 13.某人在相距1000m的两山之间开枪后,听到两次回声,回声间隔为5s,问此人距离两山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认识及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认识及关系 指导教师:徐娟娟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和“路程”的含义,知道速度的表示方式,能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它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在学习和交流中开阔思维,发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境引问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数学课是一堂探险课,我们要跟随名侦探柯南一起去古堡探秘!你有信心解决案件吗?(有) 师:首先,我们要先去选择就怎样去城堡(引导学生主要讲交通工具的选择)(出示:自行车、摩托车、滑板) 为什么大家选择的交通工具会不同,比如xx同学一定要选摩托车而不选自行车呢?(自行车太慢) 2、引发问题 师:摩托车比自行车快是什么意思?我们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生:在一样的时间里看谁走的路多些,谁就快。 二、解决问题 (一)认识速度 1.理解“速度”的意义。 (1)规定在分钟内看谁行驶的路程长,就表示谁快。这里谁最快! (2)像这样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就叫做速度。 (3)每小时是一个单位时间,想一想,单位时间除了每小时,还有哪些?生:每秒、每分钟、每天、每月等...(板书:每秒、每时) 师:一般我们把每分、每秒、每时、每日、每星期等等称为单位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在一秒钟或一分钟或一小时等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比如(课件出示定义) (4)出示课件,判断那些数量是速度?那些不是?为什么? 小结:在单位时间经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2、速度的表示方法 (1)尝试用复合单位表示物体的速度。 师:(摩托车每分钟行驶900米),摩托车的速度有特定的表示方法900米/分。师:这是速度的简便表示法。(黑板板书)先写所行路程,再写“/”,最后写时间单位,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生齐读:800米/分) 你能不能把刚才这3个速度也这样写一写呢?怎么读? (完成《行知天下》相关练习题) (二)认识路程 从城堡到柯南家的相距的米数叫做:路程。 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关于路程的例子吗? (三)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过渡句:柯南从家出发,骑摩托车8分钟到达城堡,请问城堡距离家有多少米?(a)教学:速度×时间=路程 1、出示:(柯南从家出发,骑摩托车8分钟到达城堡,请问城堡距离家有多少米?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反馈:900×8=7200(米) 3、学生反馈情况,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4、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引导学生说出算式中的数量各表示什么?(分别板书速度、时间、路程)我们知道了800米/分是速度,那么8分钟,表示什么呢?(时间)。那么求出来的7200米表示什么呢?(路程) 900×8=7200(米) ┆┆┆ 速度时间路程 (2)那你们能不能找到速度、时间、路程他们之间的关系式吗?可否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3)展示、得出结论:关系式。速度×时间 = 路程 师小结:你们真聪明,发现了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说课稿

《路程、时间与速度》说课稿 邓州市春风学校周晓莉 说课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4页《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的内容。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意义: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纵向作用是让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运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它的横向作用是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并应用它去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会用统一符号表示速度(2)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种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乐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3、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与时间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从未见过,学生在理解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就特别需要感悟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密切关系。如果速度单位

表示法掌握了,学生也就真正理解、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因此我把难点定为: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是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是关键。 4、说教具: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再向抽象思维转化。为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本节课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二、说教学方法: 下面说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本课教学主要采用问题导学法,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探”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和研究,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问题导入,自主探究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设计了“这个场景”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案

《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题5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3.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使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及将三个数量关系式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列举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咱们班男生谁跑得最快?马存福等想跟他比一比,赛跑50米,你们想不想知道究竟谁跑得最快、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学生赛跑引入:以四位学生50米赛跑引入本课 (1)播放四位同学50米跑的场景,同学们发现谁跑得最快?

想不想知道他用了多长时间?老师把她们四个人的数据都收集了,我们去看看。什么快?(速度)出示四位同学的成绩:路程一定,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质疑: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怎样判定谁的速度更快呢? (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时间越少,速度越快。) (2)刘浩觉得,他跑得比马素夫快,我们去看看。 播放两位同学50米跑的场景,同学们发现谁跑得快?他们俩跑得一样快呀?老师把她们俩跑步的数据也收集来了,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两位同学的成绩: 质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如何比较谁的速度快?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路程越远,速度越快。)

设计意图:在这两张表中,学生通过对路程、时间的对比分析,得出速度的快慢与路程、时间有关系,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2、对比发现,揭题 师:通过学生们的两次比赛,你们发现速度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路程和时间) 如果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如何来比较物体的快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教师板书:路程、时间和速度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速度,找出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有一辆小汽车和小货车也想比一比谁跑得快,我们一起去看看。 小汽车4小时行驶了280千米,小货车6小时行驶了360千米,哪辆车跑的快些? (1)获取信息 (2)独立解决问题(两人板演) 280÷4=70(千米) 小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 360÷6=60(千米) 小客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 70千米〉60千米 答:小汽车跑得快。 质疑:60千米和70千米代表的是什么呢?(小汽车和小客车1时行驶的路程) 师:我们把它们1时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那280、120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