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廉

正方:西安交通大学高薪能够养廉

反方:上海外国语大学高薪不能养廉

正方:一辩田岚、二辩郭宇宽、三辩樊登、四辩路一鸣

反方:一辩刘春明、二辩鲁俊、三辩鲁文倚、四辩方静旖

主席:张泽群主席:现在要进入的是自由辩论阶段,首先请正方向反方提问。有请。

正方四辩:请问对方辩友,把隐性收入显性化算不算堵上财务漏洞?如果算,能不能说高薪可以养廉呢?(掌声)

反方一辩:隐性收入显性化,这能补上财务漏洞吗?我们的腐败一向是在偷偷地做,可谓隐性了吧。请问,你的高薪如何让腐败本身显性呢?(掌声)

正方二辩:所以我们让“偷偷的”隐性量化嘛!你再“偷偷的”,就能养廉了嘛!(掌声) 反方二辩:对方说隐性收入可以偷偷地来,那么我请问:腐败是不是只有经济这一种原因呢? 正方一辩:对嘛,隐性收入偷偷来,所以让它公开化、显性化,让大家都知道嘛!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的意思是让腐败公开显性化就能养廉了吧?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难道不希望把这些腐败的蛀虫挖出来曝曝光吗?(掌声)

反方三辩:我想请问:以权谋色是不是腐败呢?江西太和县原县委书记因为贪恋女色收受巨额贿赂,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色。请问,高薪如何能让人戒色呢?(掌声)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的意思就是说,当一种药能治病的时候,就像这种药能包治百病,而且吃了这种药一辈子都不生病,这才叫能治病。这种药我们到蓬莱仙境也找不到!(掌声)

反方一辩:但是这种药如果什么病也不能治,这不是“万能药”而是不能“要”!对方辩友,如果你的高薪不能戒色,那么,河北省某县原县长张新振只喜欢赌,却不喜欢钱,他腐败的原因是为了赌,请问你的高薪如何让他戒赌呢?

正方四辩:他们去赌、去嫖娼的钱来自哪里呢?如果这个隐性收入能够显性化,让人民来监督,这叫不叫养廉呢?

反方三辩:有受贿必然有行贿。行贿当然也是一种腐败,对方给多高的薪能堵住行贿这张嘴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的意思是高薪一定要把它量化为多高的薪,而我们知道很多东西根本就是不能量化的。比如我们说胡子多的人是络腮胡子,对方辩友是不是一定要问有多少根才算呢?(掌声)

反方三辩:可是对方一辩的陈词中明明说高薪养廉的可行性是高薪可以量化,这不是矛盾了吗?再请问,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竞选自民党副总裁时曾向党内人士行贿七亿日元。请问,高薪如何制止行贿呢?

正方四辩:我再次重申:高薪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请问对方辩友,高薪对于养廉是不是一点作用都没有呢?

反方四辩:我方已经申明腐败有很多表现形式,但如果这药连“根”都没有治住,怎么能说这药是有用的呢?请问,以情乱法是不是一种腐败行为?

正方一辩: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权情交易,而高薪能对权情交易起制约作用。对方辩友说高薪是不是可以养廉呢?

反方二辩:可腐败者贪权、贪钱、贪色,可谓五毒俱全。对方只靠高薪一剂解药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而有限的高薪能扼制无限的贪欲吗?

正方二辩:所以我们用高薪养的是廉不是贪,对方辩友为什么对贪权、贪色的人也要给他高薪去养呢?(掌声)

反方一辩:如果你不扼制贪欲,养廉又从何而来呢?

正方一辩:我们扼制贪欲要通过法制而不是高薪呀!

反方四辩:我看对方辩友是想用有限的高薪去填一个无限的漏洞吧!日本前自民党总裁董宛

兴有动产不动产一百亿日元,可仍贪污二十九亿日元,这难道是高薪制止得了的吗?(掌声)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的问题是现在公务员的待遇实在是太低了,为什么要把所有的合理的需求都当作是贪欲呢?

反方三辩:对方二辩明明在陈词中告诉我们:“我方不否认现在公务员的待遇不可谓不低。”可现在又告诉我们公务员的待遇是很低的,明明又自相矛盾了嘛!

正方四辩:对方三辩在陈词中也告诉过我们:“给了贪者的钱他会要得更多更多。”我请问在座的评委,你们在拿到自己合理工资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更贪一点呢?(掌声)

反方三辩:我是说对于一个本身就很贪的人,你给了他钱,他当然会更贪了。再请问,北京某公司会计史健宏用公务之便贪污八千万美金,这么大的胃口你高薪填得了吗?

正方三辩:所以说对方在这里又混淆了两个概念,那就是“养廉”与“惩贪”。惩贪要用法制去惩,养廉要靠高薪呀!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一直不回答我方问题。那么我们再来看一个事例。震惊全国的红塔集团高层贪污案,若不是外人揭发,总裁、副总经理以及总会计师联手作案可谓滴水不漏,这完全是财务制度上的漏洞。高薪如何堵呢?

正方三辩:看一看吧,财务制度已经成这个样子了,如果再不量化会成什么样子呢?(掌声)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说廉和贪是无关的,养廉和惩贪是不一样的。什么叫养廉呢?养廉是防止人由廉变贪。如果我们不对贪的本质作分析怎么养廉呢?

正方一辩:对呀,养廉是防止人们由廉变贪,而不是由贪变廉。

反方二辩:现在的贪污者是不是由廉变过来的呢?在重大贪污案中,有百分之九十的人收入高于大学教授,这样的收入还要用高薪给他们改善生活吗?

正方二辩:问题是对方将合理的需求当作了贪。我请问,当你大学时找到了一份工作,你努力劳动却得不到应得的报酬,你会不会有想法呢?既然自己也会有想法,为什么要把官员当作杨白劳、高玉宝来对待呢?(掌声)

反方二辩:但对方凭什么说我们现在的公务员没得到合理的收入呢?

正方三辩:对方很喜欢举例,那就提一个例子:大庆和深圳都实行了公务开支薪水化,这是为什么呢?

反方二辩:公务开支薪水化就是对方所说的高薪吗?对方一辩也承认养廉就是防止由廉变贪,贪的原因一个是内在的贪欲,一个是权力。那么请问,高薪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 正方四辩:这一点我已经解释过了。请问,我们用外在的制度制约个人权力,这算不算能够养廉呢?

反方一辩:但是请问,你的隐性收入显性化到底是如何制约权利的呢?体育场上也有贪污,足球运动员的收入……(铃声)谢谢大家。(掌声)

正方一辩:显然对方辩友又把我方的高薪理解为仅仅提高薪水。我方的高薪是守制度、重制度,能够扼制对方辩友所说的贪污,全力制约。这不是很好的一种高薪养廉吗?

正方三辩:对方辩友现在已经开始关心到我们的可操作性问题了。说明对方已经感到高薪能够养廉,具体怎样操作我们下来再说。(掌声)

正方四辩:我们现在政府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政府购买。请问对方辩友,扼制浪费、政府购买,这算不算是养廉呢?

正方一辩:高薪使更多德才兼备的人加入公务员队伍,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时候,高薪能不能养廉呢?

正方三辩: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我们需要有竞争力的薪水”,这是李光耀说的话。吸引大批德才兼备的人进政府,就不愁政府里没有好人了。

正方四辩: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经济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建设怎么能行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所有导致贪的事例都不是高薪造成的,而是因为制度上其它的漏洞,这

分明是脚不正,怎么能说鞋是歪的呢?(掌声)

正方一辩:我们说高薪能够养廉,难道仅仅是光靠高薪就能……(铃声)(掌声)

一高薪养廉并不是新加坡人发明的,是我们那些聪明绝顶的老祖宗发明的。清政府因为官奉太低,低过维持不了官员的基本生活,所以采纳了养廉银制度。列位看官比我还明白,我就不赘述。

高薪养廉在咱们国家提出来,他隐含的要表达的思想是这样的:

你看,你们挣钱那么多,我挣钱这么少,我心里能平衡吗?

我手里有权,我能禁得住诱惑吗?

贪污你不能怪我。要不然你多发点儿给我让我心理平衡平衡。

问题是这话是冲谁说的?政府?百姓?

公务员是考试录用的,你要是嫌钱少,你可以打别的工或者经商挣钱。

俺没请你做我们的公仆,俺也不需要你为我们劳苦大众做奉献。

你辞工不干还有好多人等着这窝儿--俺就想干公务员,工资再低点儿都行。

你要干这份工作,好好干是应该的,不贪污还需要额外奖励?

-俺看见廉政的字眼就生气。

在中文里,廉和贪是没有模糊概念的,按照通常的定义,要么廉--应该的,要么贪。大伙说廉政模范的意思是不是剩下的官员就都是贪官了?

--成何体统!

二香港回归已经十年了,如今国人对“高薪养廉”也并不陌生。香港政府设立的廉正公署确实有效的行使了监督政府官员廉洁的职能。香港政府“高薪养廉”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不过,目前我们国家是一国两制,现在我们的政府和香港特区的体制完全不同。

有人提出应该在大陆也实行“高薪养廉”。我们知道,政府已经在用渐进式的方法推行这一政策,尽管它没有公开这么说。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的提高公务员待遇的行动,在悄悄的扩大范围。同时,这一政策马上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和反对。抗议的呼声甚至要求立即降低已经提高了的公务员待遇。

“高薪养廉”它有效吗?“高薪养廉”在什么体制下才有效呢?

我认为,“高薪养廉”只是廉政的一种手段而已。它在任何政治体制下都会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廉政的根本保证却不是“高薪养廉”,政府廉政的根本保证应该是监督机构的群众性和监督机构法规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如果监督机构不具有群众性,也就是说,不是由民众民主选举产生的,或在其中民意代表没有实质性发言权的监督机构那就是形同虚设。这正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弊病,也正是腐败频发的根源所在。

找到根源就不愁没有反腐败的锐利武器。

三高薪养廉的前提

这几天,在人民网博客“公务员之家”中又看到一些贴子,认为我国公务员待遇太低了,当公务员就像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平心而论,我国公务员待遇确实低了些。但是,自从1999年连续几年加薪后,跟事业单位比,不算低;跟效益差的企业比,那就更

不用说了。本人赞成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再提高公务员待遇,甚至于较大幅度提高公务员待遇。但是,提高公务员待遇要以以下几点为前提:

第一,按十三大的思路,缩小公务员范围。十三大的思路是:“政府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建立类似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党组织的领导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由各级党委管理;群众团体的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原则上由所在组织或单位依照各自的章程或条例进行管理”。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人类,最后解放自己”,党的干部怎么好意思向人民提出“高薪”呢?群众社团本来就应当自己养活自己,怎么能向纳税人伸手哟?

第二,按十三大的思路,将国家公务员分为政务和业务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两种公务员混在一起谈待遇是不科学的。

第三,按十三大的思路,政务类公务员(或称政务员、政务官)实行任期制。在任期内应当实行高薪,因为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劳动。任期届满,给予一定补偿后,就不应该再享受公务员的任何待遇。

第四,按十三大的思路,业务类公务员(或称事务员)实行常任制。此类公务员实际上为专业技术人员,按其业务能力逐年提高待遇。只要不犯错误,不能随便解聘。但也不能当官,想当官必须辞掉业务类公务员。退休时可享受较高退休待遇,不会有后顾之忧。

第五,政务员和事务员的岗位设臵由人大立法。谁也不得随意增加岗位。谁批准增加的岗位,就由他个人支付报酬。现在一方面是“官多为患”,六套班子,每套班子都几正几副,甚至于几正十几副,然后再伸手向纳税人要高薪,要终身待遇,纳税人承受得了么?例如,许多国家的州一级官员,一般只有一名州长,加上参众两院各一名议长,也不过三名“州级干部”。而我们每个省六套班子就有数十名现任省级干部,如果加上享受省级干部待遇的历任省级干部,那就有大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如果将这些人的待遇总和除以三,不也就是“高薪”了吗?再说普通干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苦乐不均:有些单位公务员确实很辛苦;有些单位事情不少,但雇佣了大量“协管员”,“协管员”顶岗干,公务员站在边上看;有些单位本来就没什么活可干,许多人上班就是上网炒股、玩游戏。请问:后两种公务员也该“高薪”么?

第六,政务员和事务员的公务开支由人大立法,超出部分由个人支付。现在的问题是:工资待遇不高,其他待遇不低。如公车一项开支,就比工资高得多。吃喝就更不用说了。

还有一点更重要:公务员如果想“高薪”,其观念实在需要更新。前些时候,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贴子:“说公务员由纳税人养活,难道我们都是不劳而获?”我看,这位公务员连什么是公共管理都没弄懂!高培勇先生访问美国,到一位美国朋友家里作客。正好朋友家的猫跑到屋顶上下不来了。朋友马上打了个电话给警察,没过几分钟,警察就带着工具来了。一会儿,猫被解救下来了。高培勇问美国朋友:你们美国警察怎么也管这些事?朋友说:公务员是我们养活的呀!笔者想:这种公务员才是“公仆”——公共的仆人!而我们的公务员老想当“公主”——公共的主人!想一想:人民愿意给“公主”高薪么?想要高薪,这观念非改不可!

以上七条如能做到,公务员高薪是理所当然的。

五一个官员,特别是一个级别较高的领导干部,应当是社会遴选出来担任组织、动员、调控、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是对社会经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精英人物,社会当然有理由让他们获取足够高的回报。这与在一个企业当中,经理层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拿比普通员工高出一大截的薪水是一个道理。有人会说,领导干部的实际收入水平已经比普通群众高出不少了,还要再“高薪”的话就是更严重的两极分化了。其实,领导干部现有的正当收入水平并不高,那些看起来很高的收入当中,往往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巧取豪夺所致。高薪养廉当然不是要给每个官员加薪加到像贪官成克杰、胡长清那样的“高收入”水平,即并非要使贪官从事腐败获得的高收入合法化,而不过是要付给官员与其才能、责任、尊严相匹配的合理报酬,如此而已。

对官员而言,只要他第一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第二不是不知人民币为何物的白痴,那么给他高薪有可能使他廉洁(即“养廉”),而给他低薪则几乎不可能使他廉洁。官员通过对国家、政府这个特殊“企业”的成功经营,使百姓发家致富,使社会财源滚滚,在此基础之上,他们拿到比普通群众高出许多的薪水,享受到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的待遇,实在是一件再诚实、再正常的不过的事。你要没那本事,就别想着在官场上混饭吃。而一边养着一大帮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处长”、“科长”,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死工资”之外上下其手大发不义之财,一边又口口声声标榜“领导干部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当官不许发财,违令者斩”,我看再没有比这更虚伪、更不正常的事了!

防止腐败有两手,一是高薪,二是严惩.中国经济不富裕,过高的高薪加重国家负担,拉大贫富差距,所以不应过度提倡高薪养廉.现在的问题是严惩太不够.

我在95年的深圳特区报看到过这样的评论.报纸说到我国为何不能高薪养廉,主要是不符合我国国情,还有就是我国的体制和其他的国家不同,是在发展中的国家.很的机制有待完善. 不过,高薪养廉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重要的是政府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公务员要有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而不是因为能做在其位就可以疯狂的进行掠夺.人心不足蛇吞象,高薪养廉在封建社会就实行过,可自古以来贪官污吏何其之多

七人性的角度监督完善,法制健全的社会,高薪确实能养廉。而在一个贪腐者又做运动员,又做裁判的社会,再高的薪水也满足不了他。墨者黑,近朱者赤,性本无善恶之分,而在于所接触的环境及所受的教育。“高薪养廉”要一分为二分析,有些人可能有用,有些人没用。养廉还要靠制度和监督。个人认为,应该先讨论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才能确定“高薪养廉”是否可行??大家觉得呢??

人性若本恶,那如何满足得了贪欲?

高薪是一种社会体制,养廉是一个过程。其好处有很多方面:养廉制度提高了贪污受贿腐败堕落的成本,让人们更加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杨涟制度让公务员官员们在心理天平上达到平衡,更加踏实的为社会做事;高薪有利于完善社会监督体制,是对官员行为的肯定。在发达国家,因为这种制度的引进,使得贪污受贿有很大的减少,更多的官员安心于自己的工作,不会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我方认为高薪可以养廉,是站在解决腐败问题的社会性立场之上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行业,高回报都能使之稳定,政府工作也不例外,从人性角度来说,高薪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和心理平衡;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人常说的“禄以养廉”也正是这个道理。而我们也应看到新加坡、芬兰等国家已在“高薪养廉”的政策上取得了成功,而且还有阿根廷、秘

鲁等国家逐步加入进来,可见,“高薪养廉”已是大势所趋

首先,对方辩友认为高薪对养廉的作用微乎其微,而真正起作用的是社会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我们从未否认道德、法律在促进廉洁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我们也说,必须有了这些完善的机制作保障,“高薪养廉”的政策才能有的放矢。但对方辩友却因此指出,高薪不具备单独作用的能力,进而认为它就失去了作用。这种逻辑是显然不能成立的。抛开一切其他条件,单独的道德或者法律也不能养廉,而对方辩友为什么说他们就能养廉,而高薪就不可以养廉呢?

第二,对方辩友认为人的贪欲才是贪污的本因,而与高薪并无直接联系。对方辩友显然没有意识到,贪污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人贪污,可能是因为他的欲望膨胀,也可能是因为他的虚荣心作祟,同样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不能满足本身的需要,我们说“高薪养廉”,正是为了使这一部分人悬崖勒马,这也就是它的作用所在。比如我们说,今天医学高度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治之症,难道我们就说“医学不可以救人”吗?

第三,对方辩友认为“高薪养廉”不能实施是因为高薪势必会带来一些危害。而对方辩友并没有看到,任何事物都是具备两面性的。且不说对方辩友所陈述的这些危害是不是危言耸听,即使这些危害都是真的存在,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塑料袋的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它同样带来了白色污染。那我们说“塑料袋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这句话本身错了吗?

而我方认为高薪可以养廉,是站在解决腐败问题的社会性立场之上的。从经济学角度来说,任何一个行业,高回报都能使之稳定,政府工作也不例外,从人性角度来说,高薪能满足人的合理需要和心理平衡;从历史角度来说,古人常说的“禄以养廉”也正是这个道理。而我们也应看到新加坡、芬兰等国家已在“高薪养廉”的政策上取得了成功,而且还有阿根廷、秘鲁等国家逐步加入进来,可见,“高薪养廉”已是大势所趋,对方辩友怕是孤身难敌巨浪,不如让我们形成统一的战线,共同分享“高薪养廉”带来的成果。谢谢大家!”

高薪养廉首先是新加坡政府李光耀提出的,而现在新加坡的政治情况,说明了这是正确的。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我方认为高薪能够养廉。

1,人有欲望,但人也有理性,薪水的增加,使其个人及其所要负担的责任能承担得更多。一旦他拥有的多了,如果他铤而走险,他所摔的交也就很大了。

2,我方说能养廉不代表使官员廉洁的重任就全交予高薪了,高薪只是手段之一,还有制度,教育都必须共同努力。比如我我想交到众多好朋友,我热情是其中原因之一,但不能囊括所有

3,众所周知,想和绅可以富可敌国,而刘庸告老还乡,一匹毛驴就带走了所有家当。对于廉洁的官员,我们又如何忍心?今天我们提倡高薪养廉,不仅希望能减少贪官出现,更希望这种廉洁的官员不用出现物质上的尴尬。

高薪确实不一定能养廉,但没有高薪却是肯定养不了廉的,也就是说“高薪”只是“养廉”的一个必要条件。对于那些爱财如命的人,薪酬的高低并不是其犯罪的决定因素,但高薪养廉针对的是广大普通公务员,以期杜绝他们的吃、拿、卡、要,并提高行政效率。

我们在实施高薪的同时,对公务员实施严密的监督和对违反者实施严厉的制裁,能收到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提高行贿者的成本,比如原来工资千元,行贿者千八百就能将事情搞掂,现如今提高到万元,那么行贿之金额也就水涨船高,行贿者不得不重新权衡。另一方面,是提高受贿者的犯罪成本,原本每月千元工资,被发现不过如此,现在万元,被发现则亏大了。一边是合法的高薪,一边是违法的代价,相信大部分人会仔细掂量了。

从“高薪”的绝对标准而言,“高薪”是绝对可以养廉的:现在,公务员贪污受贿的动机,无非就是为了使得自己的钱能够达到某种生活标准,比如购买豪宅、豪车或者包养“二奶”、“三奶”,或者为了子子孙孙都挥霍不尽;因为现在贪污受贿的风险虽然较小,但毕竟还是要承担风险的。如果公务员的“高薪”达到了可以购买豪宅、豪车乃至于包养“二奶”、“三奶”、并且其钱可供子子孙孙挥霍不尽的时候,钱对于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多大的用处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失去了贪污受贿的动机,就会“视金钱如粪土”了,达到“养廉”的效果了;但这恐怕需要倾国、倾城才能够满足公务员的“养廉”,显然这样的“高薪”纳税人是出不起的。

在考虑公务员的薪水标准的时候,还应当考虑到“高薪”的相对标准,即公务员薪水自身的合理性。因为公务员是为了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因此,公务员自身的收入还应当与其所服务社会的平均收入相联系;为纳税人服务应当有多少收入首先还应当看看纳税人的生活水平。否则,不看中国的国情而一味地追求“高薪养廉”,显然公务员的“高薪”就已经失去了其合理性。

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一般的国家都将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定位于仅次于企业经营人员、一些需要特殊技能的行业之外比较高的水平;因此,目前,我国公务员的收入在社会之中,究竟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中国的绝大多数人口是农业人口,还有不少工人处于下岗待业的状态。我认为:现有公务员的薪水收入已经处于仅次于企业经营人员、一些需要特殊技能行业的地位了;并且,相对于农民与下岗工人,其收入是稳定的。因此,从“高薪”的相对标准而言,公务员现有的薪水已经属于“高薪”了,本身就应当能够起到“养廉”的作用了。

判断某种职业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还应当看该职业在劳动市场中的竞争程度。现在高校毕业生选择职业时,公务员往往是他们在外企之外首选的职业之一;并且,从公开招收公务员的招收名额与报考名额之间的比率就可以看出公务员在劳动市场中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这恐怕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公务员在社会中仍然处于一种比较高的地位。这样的位臵,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也应该可以养廉了。

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GCZY社会;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还得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公务员这种职业的收入应当与其对社会的贡献、与社会的平均收入综合予以考虑,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收入水平。而如果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平均收入,而一味地强调“高薪养廉”,且莫说社会可接受的程度,仅仅从公务员这种职业的目的而言,也是不合理的

高薪不能完全养廉,但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薪水足够高的话,

第一,腐败成本就加大了,他要考虑为了腐败丢掉工作值不值。

第二,由于工资高了,贪心也就没有那么大了,主动伸手的情况会少些。

第三,收入增加了,人的素质会提高,这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第四,嫉妒心会少些,毕竟你有钱,我也有钱了,不会看到别人挣到钱心理不平衡

辩论赛开篇立论怎么写

辩论赛开篇立论怎么写 开篇立论无须在理论的层面上过多纠缠,立论要求逻辑清晰,言简意赅。下面小 编为你整理辩论赛开篇立论,希望能帮到你。 辩论赛开篇立论怎么写 这一环节的作用,重在于解释辩题,扬明主题,确定观点,同时也是为后面的攻 辩提供理论和拓展的依据一辩如果很棒,把舵把得很出色,那么全队都会打得较轻松。 三段式立论。 第一部分--理论溯源,对概念的解释,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理论的引导或者是佐证,充分发挥理论作用于实践的作用,将理论同辩题相结合,起到抛砖引玉和正本清 源的作用。但是要明确的是,理论涵盖的不仅仅是大家公认的定理定律,政治家、文 学家、民主人士的名言警句也属于这个范畴。 第二部分——价值实中,双方立场的确立,各方理论给予了佐证,开篇中占有重 要地位的就是对立场价值的肯定与阐述,如果没有他自身的价值,那立场就会显得脆弱,攻击就会显得无力。所以突显立场的价值就显得犹为重要了。价值的作用展示的 方式就是用事实作为依据,事实是展现在大家的眼中或者有文字可以考证的,事实胜 于雄辩,配合以图表和数字文字表达,更加具有说服力。 第三部分——比较择优,辩论双方的立场存在差异,自然存在一种比较。比较可 以突出主要次要,可以解释存在与否,可以支持应该与不应该,只有进行了比较,才 能更好地展示题目存在的必要性,才能更好地表达你对辩题的理解程度。在比较双方 立场的过程中找到己方优势,扬长避短。比较的方式很多,可以结合价值与理论进行 分析,比较出我方立场的优势,或者对方的劣势。 第四部分——社会升华,结合当代社会的情况是相当有必要的,这也是综合以上 三个部分的特点进行的,关乎现实的探讨,所以这一部分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也 是一辩开篇要花大量时间寻找的资料。联系社会是很好的实践佐证,同时很多社会现 象可以是榜样、警钟、案例、模板等,可以引发大家的思考,也是为后面的比赛提供 资料的很好途径。 以上四部分,是我们将开篇陈词分成的四个要点,四个部分相互依存,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并不是独立存在,他们相辅相承,共同作用在开篇这一部分。

红楼梦 灯谜诗

谜语是表现机智并培养智慧的民间语言艺术,是世界各民族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文学体裁。谜语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神话中就记载着原始谜语的使用情况。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谜语的翻译自然也有其独特之处。从整体上对其进行考究,我们认为谜语的翻译应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在意义上,谜语的翻译必须做到底面扣合。 一则精巧的谜语,应该是隐中有显,显从隐出。也就是说,谜底既要深藏于谜面之下,又要透过谜面巧妙地显露出来,而制谜者的艺术手腕以及猜谜者的分析判断能力,也就在融合隐与显这一矛盾过程中充分表现出来。 其二,形式工整。我们知道,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各民族语言中的谜语既有其普遍性,又不乏特殊性。在我国,谜语大都为四句式,每句又以五、七言居多,比如咏物诗就是典型的例子。鉴于谜语这种整饬的对称结构,汉语谜语外译时应尽量重现形式美就显得颇为必要了。 其三,在不同语言中,谜语的普遍特征是音韵和谐,音调铿锵,虽然也有不用韵者,但所有的谜面总是节奏鲜明、声调铿锵。因此,只要不会产生因韵害辞的结果,谜语的翻译就应该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音乐美。 上述三点是汉语谜语翻译的一般原则。但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制,红楼梦灯谜除具有谜语的一般特征外,更不乏自身的复杂性与独特性。比如俞平伯在关于红楼梦的语言成分一文中这样写道:红楼梦里有诗,有赋,有词,有曲,甚至于灯谜酒令,都无不精巧绝伦,达到中国古典文学成就的最高峰。而且作者并不是孤零零的,没作用地写出了这些东西来,把它生硬地塞到红楼梦里去;而是使它在书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的用它来更生动更活泼地表现出书中某些人物的性格。 的确,红楼梦中的灯谜几乎都被作者赋予了个性化、诗谶化、拟人化和隐喻化的特点。 《红楼梦》书中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有宝黛钗的三首诗: 其一(宝钗) 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 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其二(宝玉) 天上人间两渺茫,琅玕节过谨隄防。 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

古诗9首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原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一作: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注释 (1)偶书:随便写的。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作者介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从军行七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王昌龄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短, 一座城池遥望着玉门关。 身经百战,黄沙穿破了金甲, 不攻破楼兰城坚决不回家。 注释 青海:青海湖 穿:磨穿 楼兰:汉西域国家。元封三年归汉,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内。这里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敌人。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汇总》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3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大全

经典辩论赛题目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 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 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 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 (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 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 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7.正方:人性本善 反方:人性本恶 (’93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8.正方:女性比男性更需要关怀 反方:男性比女性更需要关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1场辩题) 9.正方:治愚比治贫更重要 反方:治贫比治愚更重要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2场辩题) 10.正方:愚公应该移山 反方:愚公应该搬家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3场辩题) 11.正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有利反方:信息高速公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95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 12.正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能统一 反方:金钱追求与道德追求不能统一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 13.正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法律 反方: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靠道德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 14.正方:知难行易 反方:知易行难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 15.正方:各国政府应该全面禁烟

辩论稿写法

辩论赛一辩陈词格式: 辩论赛一辩陈词没有固定的格式,大致上就是阐述己方观点,进行论证,总结几部分。 提供一个辩词范本: 我方观点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谓“不拘小节”?这是一个很泛化的概念,为了使讨论更有针对性,我们自然需要对其给出一个合理的界定。正本清源,“不拘小节”一词出自《后汉书·虞延传》,商务印书馆的解释是形容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在这里有两个词需要对方辩友尤其要注意:“拘”和“小节”。首先,“拘”在这里是拘泥的意思,形容被束缚其中。很明显,不拘泥并不等于不注重,不遵守。不束缚于小节,让我们做事的眼界更宽阔、更灵活。其次,“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生死攸关。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伟大的雷锋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在乎己身利益,更是不拘小节啊!此外,“小节”不等于“细节”,“细节”是构成事物的要素,不可或缺。小节是事物发展的次要矛盾,把握事物的发展更应看方向和主流。 那么,成大事者为什么不拘小节呢?我方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从“成大事者”的主体特点看。成大事者,决非普通的成才。他必然在某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并持久的积极影响。纵观古今之成大事者,可以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征:(1)具有长远的眼光,对事物发展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力;(2)他们善于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能够明晰“小节”的地位作用,不会拘泥于无原则的琐事上;(3)成大事者往往性格独特,不拘小节。小平同志的人才思想中就提到:要用人唯贤,不拘小节……包括一些有怪脾气的人(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这就从客观上肯定了人才与不拘小节的关系。第二,从现实角度分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欲成大事,必需洞察方向、把握大局。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心无旁骛,才能专心致志。若拘于小节,将精力和时间过度的投放在非原则的琐事之上,“眉毛胡子一把抓”,必然对成大事产生阻碍作用。 第三,从理论层面判断:事物的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方向”、“大局”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小节”是次要矛盾。处理问题不能舍本逐末。要知道,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次要矛盾也能迎刃而解综上三点所述,我方一致认为: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https://www.360docs.net/doc/ff10454138.html,/question/75306340.html 辩论赛四辩陈词格式: 四辩总结陈词,既是对本方观点的再一次申述、总结,又是一个最终的升华、点睛。写好总结陈词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与其他选手全面分析、讨论辩题,了解其他辩手的观点 2、全体辩手根据辩题和讨论情况,制定一个总体的功防策略,每个人负责一个或者几个重点问题。 3、四辩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要照顾本方观点,同时加以升华。 4、四辩的总结陈词,在比赛前可以根据辩题的情况事先写好,但是在比赛中,应当根据对方的实际辩论情况,随机应变加以修改,争取做到在最后陈述时:既顾及、重申本方观点,又弥补对方再辩论过程中对本方的攻击,同时还能起到攻击对方弱点、再次全面揭示对方缺陷的作用。

【诗词典故】武备兵器

武备/兵器 【匕首献】《史记·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荆轲将匕首藏于所献之燕督亢地图之中。及见到秦王,“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O喻最终显露本意或真相。宋钱惟演《始皇》:“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还献督亢图。”另参见器用部·其他“图穷”。 【三刀】参见人事部·睡梦“三刀梦”。唐李商隐《街西池馆》:“太守三刀梦,将军一箭歌。”【大刀头】参见人事部·情感“刀环有约”。《玉台新咏·古绝句》:“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 【牛刀】参见文明部·礼乐“武城弦”。O喻有大材之人。唐孟浩然《赠萧少府》:“鸿渐升羽仪,牛刀列下班。” 【吕虔刀】参见人事部。富贵“有佩刀”。唐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前军苏武节,左将吕虔刀。” 【犊佩】参见政事部·治理“卖剑买牛”。O指佩带刀剑,或指弃农背本。来苏轼《次韵聪上人见寄》:“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笑里刀】《新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几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O喻阴险狠毒。唐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之十四;“且灭嗔中火,休磨笑里刀。”另参见人事部·情感“笑中有刀”。 【馀刃】参见九流部·杂技“庖丁解体”。宋苏轼《再送蒋颖叔二首》之二:“馀刃西屠横海鲲,应余诗谶是游魂。” 【干将】参见武备部·兵器“干镆”。唐韩翊《送刘侍御赴陕州》:“金羁映骕骦,后骑佩干将。”【干镆】汉赵晔《吴越春秋·阎阎内传》:“干将者,吴人也,与欧冶子同师,俱能为剑。……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候天伺地,阴阳同光,百神临观,天气下降,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女、童男三百人,鼓槖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日干将,阴曰莫邪。”o喻宝剑,或喻良才美器。唐李商隐《赠司勋杜十三员外》:“心铁已从干镆利,鬓丝休叹雪霜垂。”另参见武备部·兵器“干将”、武备部·兵器“莫邪”。 【丰城龙剑】《晋书·张华传》:“初,吴之未灭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及吴平之后,紫气愈明。(张)华闻豫章人雷焕妙达纬象,乃要焕宿,屏人曰:‘可共寻天文,知将来吉凶。’因登楼仰观。焕曰:‘仆察之久矣,惟斗牛之间颇有异气。’华日:“是何详也?’焕曰:‘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因问日:‘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华大喜,即补焕为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遣使送一剑并土与华,留一自佩。……华诛,失剑所在。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于腰间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不见剑,但见两龙各长数丈,……须臾光彩照水,波浪惊沸,于是失剑。”O指宝剑,或喻出类拔革之人及华美宝贵之物。金元好问《赠答平阳仇舜臣》:“沧海骊珠能几见,丰城龙剑不终藏。”另参见天文部·天体“星辰剑”’。地理部·城建“‘丰城气”、动物部一鳞介“未掘双龙”、九流部·神仙“剑为龙”、人事部。冤怨“剑埋狱底”、人事部·病死“剑化”。【太阿】参见武备部·兵器“欧冶剑”。唐钱起《秋霖曲》:“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

人教版一年级至三年级古诗大全精编版

(人教版)小学一至三年级古诗汇总 1、一年级下册春晓①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处处闻啼鸟③。夜来风雨声④,花落知多少。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②不觉晓: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早晨的来到。 ③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④夜来:夜里。 译文: 春日酣梦不知不觉到了早晨, 到处都是鸟儿明快的啼叫声。想起夜里的那阵阵风雨声, 感叹不知多少花儿零落在庭院。 2、村居①北宋]张舜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②醉③春烟。儿童散学④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⑸。注释: ①村居:住在农村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③醉:迷醉,陶醉。④散学:放学。⑤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 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所见清]袁枚 牧童⑴骑黄牛,歌声振⑵林越⑶。意欲⑷捕⑸鸣⑹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⑵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⑶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樾(yuè):树阴凉儿。⑷欲:想要。 ⑸捕:捉。⑹鸣:叫。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4、小池①唐]杨万里 泉眼①无声惜②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小荷④才露尖尖角⑤,早有蜻蜓立上头⑥。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朱子感兴诗

元赵孟頫书朱子感兴诗卷 .. 【规格】全幅27.5x317.4公分;拖尾27.8x59.8公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公元1254至1322年)。湖州吴兴人。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宋宗室裔。仕元。 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諡文敏。诗文清远。书画为后世所宗。明王世懋评其书曰。文敏书多从二王法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王羲之。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王献之。至书碑。则酷李北海李邕岳麓娑罗体。元黄溍评云。赵氏用意楷法。穷极精密。故其出而 为行草。无不妙契古人。此卷为其行楷之精而清妙者。 陈子昂为初唐文坛首开风气的诗人,《全唐诗》存其诗近一百三十首。他创作的《感遇诗 三十八首》,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新唐书·陈子昂传》中有言:[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南 宋文学家刘克庄例举《感遇诗三十八首》中的一些篇章,称其“读之有眼空四海,神游八 极之兴。”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亦喜爱这组感遇诗,受其启示,曾作感兴 诗二十首。元皇庆二年,赵孟俯书写朱熹的《感兴诗二十首》,赠给友人。此卷用笔清 秀苍劲,多含楷书笔意,结字大小相近,肥瘦参差,体势奇宕多姿。这卷墨迹纵二十八点 二厘米,横三百多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博学多才,.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在我国书法史上 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 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 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

高薪不能养廉辩论赛一辩立论

感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能与对方辩友讨论“高薪能不能养廉”这个问题,对方观点,我方不能苟同,我方观点是“高薪不能养廉”。古代二十四孝中有“恣蚊饱血”一事,在晋朝,有个吴猛,他年幼时,每当在蚊子叮咬他便听之任之,以为这样蚊子就不会叮咬他的父母,诚然,吴猛的孝心可嘉,但是其行为如“高薪养廉”一般荒唐幼稚。试想,多高的薪水才能让官员不会心无旁骛? 下面,让我就辩题来明确几个概念。“高薪”简单地说就是超出普遍水准的报酬,深层次是指公务员所得报酬高于其拥有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做出的贡献,它是一个可量化的数据。“能”是在某一事件中其核心作用的方可称之为能。“养廉”是促使人廉洁,培养廉洁的社会风气。 首先,让我们看一组数据,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8年全国公务员平均工资为3386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61元。作为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公务员,理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以要在收入水平上积极响应“先富起来”的号召?如果再无止境地给公务员加薪,必将拉大收入不平衡,从而激起民怨,招来祸患。 第二,德行,君子之本,也是为政之本,更关系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廉洁本应是公务员的基本职业道德,任何一级公务员都应是的德性高尚,廉洁奉公之人,又何须将他们的高尚德行商品化,用金钱来衡量?更没有道理用加薪、加薪、再加薪来维系公务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底线。 第三,我们并不偏颇地认为,公务员的工资不能提升,毕竟,公务员也是社会的人,也要先满足基本物质需求,再谈精神境界提升。可是,高薪只能给人一时的满足,无限的物质追求和有限的给予,又如何能保证廉洁的持续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前铁道部长刘志军虽身居权位,手拿高薪,却仍要收受巨额贿赂,走向犯罪。因此,盲目高薪不仅不利于社会公平,更不利于社会稳定。 养廉不在于高薪,而在于解决造成不廉洁的诸多因素,首先,要倡导廉洁奉公的精神,巩固公务员的信念追求;其次,要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再次,要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辩论一辩稿范文

谢谢主席: 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应该提倡陈光标式的高调慈善。陈光标式即公开、透明、并且捐助方与受助方面对面的慈善方式。下面我方将从企业家、公众及社会三方面来论证其应该性: 第一,从企业家个人来说,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有助于企业家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同时又避免非议,减少诈捐,虚假捐款的出现。中国从来就不缺少身家显赫的企业家,也不缺少好善乐施的好人,缺的是恰恰是既有钱又懂善之士。从规定员工“捐款以10元为限”,到频频曝出的“诈捐门”,再到担心“劝捐”而拒绝参加慈善晚宴,富人们的“伪慈善”与“假爱心”面目一次次被戳穿,留下的是“吝啬鬼”和“守财奴”的负面性公共形象。即使有些企业家真的想捐,但又怕高调亮相要遭受各种评说。陈光标的出现,有着标本意义,至少让社会大众感觉到,比尔·盖茨与巴菲特不仅仅存在于外国,中国也有乐于慈善事业的富豪。 第二,从公众来看,公众最在意的往往不是捐助形式,而是捐助物款是否真正到了弱势群体手中,是否真正缓解了困难。据民政部的调查,大陆75%的慈善组织存在不透明,善款流向总成未知数,很多慈善款沿途大量蒸发。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使公众明白白的可以看到有多少捐款,流向了何处,便于对善款的监督,同时又保证了受助者可以实实在在拿到捐款,也避免了第三方从中抽取一部分款项,使受助者可以拿到更多捐款。

第三,从社会来看,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对于整个社会的慈善事业都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及导向作用。从五百多名企业家纷纷相应其号召为西部贫困地区捐款四千多万,到飞往玉树的一架飞机上,普通民众短短半小时内就捐款56400元,再到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内蒙古等一百多名企业家纷纷表示愿意捐献一部分或全部的财产。陈光标的号召力及影响力显而易见。陈光标式的高调行善恰似一剂清醒药,注射在患有“慈善变异症”的社会肌体上,时刻给公众以启迪。企业家不应只是冷漠的赚钱机器,富豪也不能止于炫耀式烧钱游戏,其真正价值不仅体现在能够为社会创造多少GDP,更体现在能够承担多少公民责任、履行多少社会义务。应该说,慈善与爱心,不是出于勉强和敷衍,而是一种发诸内心、见之行动的全民性自知自觉,无论是坐拥亿万财产的富翁,还是日子过得平平的普通人,都概莫能外。 回顾陈光标的慈善历程,虽然赞誉之中不乏争议之声,但并不影响他成为公众心目中的“中国首善”。慈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战役”,虽然“中国首善”陈光标只有一个,但社会需要更多自愿投身于慈善的王光标、刘光标、李光标……

《短歌行》诗歌赏析

《短歌行》诗歌赏析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 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 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歌辞就是上面这首《短歌行 》。 这是一首很有名的诗,苏东坡在《前赤壁赋 》中就提到它,后来经过小说 家渲染, 更是家喻户晓了。 但此诗究竟写什么?唐代吴兢说它“言当及时为 乐”(《乐府古题要解》)。罗贯中则又给此诗蒙上“诗谶”的迷信色彩,说曹 操“乌鹊南飞”诸句是不祥之兆, 预示他赤壁之战的失败。 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 点子上,我认为还是清代张玉穀说得对:“此叹流光易逝,欲得贤才以早建王业 之诗。”(《古诗 赏析》卷八)陈沆也指出:“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这是劝人及时行乐吗? 诚然这是曹操对人生短促的感叹, 但他不是因流年易逝而生贪生畏死之想, 联系 全篇来看,他感叹的是战争频仍,大业未成,因而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正如 他自己所说:“不戚年往,忧世不治”(曹操《秋胡行》),所以他这“人生几 何”的慨叹,并不软弱消沉,而是为了执着于有限之生命,珍惜有生之年,思及 时努力,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魏源说得好:“对酒当歌,有风云之气。” 历来创业雄主深知一条成功之路, 要治国平天下, 首先要有经天纬地之能人。 马上得天下的汉高祖唱《大风歌》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是他发乎其中 的心声。此时曹操,“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他更迫切需要辅佐 自己打天下的人才。所以,当此月明星稀之夜,“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之时, 不禁一吐其求贤若渴之情了。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他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 》中的名句。自续二句曰:“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本是女子对情人 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了。“呦呦鹿鸣”四句,是《诗经》中诚恳 热情欢宴宾客的诗篇, 曹操又信手拈来, 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 “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又把贤者比为高空的明月, 光照宇内; 可望而不可即, 不由使人“忧
1/6

借景抒情的诗句

篇一:借景抒情的古诗 借景抒情的古诗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5、《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6、《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1、《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10首中国最经典的古诗词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 “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杜甫称赞他: 白居易赞他:“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都对他在唐诗发展上的功绩有高度的肯定,也反映了唐代诗人的公论,至于他的《感遇诗》直接启发了张九龄《感遇》和李白《古风》的创作,李白继承他以复古为革新的理论,进一步完成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我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由湖北搬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

张祜的诗词《宫词二首》(其一)赏析

张祜的诗词《宫词二首》(其一)赏析《宫词二首》(其一)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赏析】 何满子是唐玄宗时歌手,据说她因故得罪了皇帝,被推出就刑。 就刑前她张口高歌,曲调悲愤,使“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结果皇帝 闻之,终因惜其技艺难得而落旨缓刑。因为何满子出色的技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都相继为之赋诗,其中以张祜的这首诗最为感人。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这句一开始就从大处着手,勾勒 出一幅生活全景图,将一个供人悲惨的一生高度概括出来。上句从空 间着眼,下句从时间下笔,“三千里”、“二十年”,哪一个都足以 让人喟叹。“故国”这里指家乡,与家乡相隔三千里之遥,不得与亲 人相见,已经够悲惨的了,更何况漫长的二十年都是在幽深的宫墙内 度过。她的青春,她的年华都已经被消磨殆尽了。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人生已经是悲剧,唱一曲悲歌, 便忍不住双泪潸然。前两句的悲惨处境已蓄足了力量,因此这两句的 出现,是感情的喷薄与倾泻。“双泪落君前”,是终于得以见到你, 我才感动得落泪吗?显然不是,她的“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遭遇,给她带来的只有怨恨与*。 这首诗以“三千里”表明距离,以“二十年”表明时间,以“一声”写唱歌,以“双泪”写泣下,句句都用了数目字,使得语意凝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扩展阅读:张祜简介

张祜,唐代清河人,他为人清高,就称自己为处士。张祜颇有诗才,他的知心朋友都是当时的杰出人物。不过可他却不习科举文章。 在元和至长庆年间,张祜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令狐楚的奏章 大意说:“凡作五言诗,应包含六艺。如今人多文笔放诞。诗坛没有 宗师。张祜多年流落江湖,很久以来精于诗赋。他钻研深入用心良苦,搜求意象功力很深,受到同辈诗人推崇,诗赋风格罕有人比。谨此请 人抄写其诗作,到光顺门进献,乞望皇上交给中书省、门下省办理。”张祜到京城,正值元稹号称心机深陷难测,在朝廷里权势很大,皇上 于是把元稹召来,问他张祜的诗写得好不好。元稹说:“张祜的诗乃 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 下的风俗教化。”皇上听了点点头。就这样,张祜寂寞归乡。张祜于 是寓居淮南。 当时杜牧当度支使,待张祜十分优厚,杜牧有一首诗赠给张祜说:“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张祜作诗常反复吟诵,雕琢 字句,妻子儿女每次叫他他都不应,说:“我刚要口里生花,难道还 顾得上你们吗?”张祜生性喜爱山水,游览了许多有名的佛寺,例如杭 州的灵隐寺、天竺寺,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善权寺、润州的甘露寺、招隐寺,所到之处往往题诗作赋。张祜曾谒见淮 南节度使李绅相公,张祜自称为“钓鳌客”。李绅觉得不同寻常,就问:“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说:“用彩虹。”“用什么做鱼钩?”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回答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李绅觉得张祜气势雄壮,就赠给他许多礼物 让他走了。张祜当初经过广陵,写诗道:“十里长街市井连,明月桥 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年间,他果然 死在丹阳隐居之地,据说人们认为这是诗谶。 卫同蘧伯玉以独为君子为耻,令狐楚先生大致与他相似,元稹却 不是这样了。十次赞誉尚嫌不足,一次毁谤就已有余。人的成就大小 不同,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为人。元稹说张祜的成就是琐细的雕虫小技,而元稹的本领也还不就是这一套?忌恨贤才,不等他进门就加以

唐代著名诗词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官之作 鸡声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皇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岑参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杜甫 这里有四首七律唱和诗,是宋元以来许多谈诗的人喜欢评论的。唐肃宗至德二载九月,广平王李傲率朔方、安西、回纥、南蛮、大食之兵二十万人收复长安,平定了安禄山父子之乱。十月丁卯,肃宗还京,入居大明宫。三年二月丁末,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此时李唐政权,方才转危为安,朝廷一切制度礼仪,正在恢复。中书舍人贾至在上朝之后,写了一首诗,描写皇帝复辟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并把这首诗给他的两省同僚看。两省是门下省和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左右,是宰相的办公厅。中书省有政事堂,是宰相和大臣会议政事的地方。当时,杜甫官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岑参官为右补阙,属中书省。王维本来是给事中,做了安禄山的伪官,此时刚才获得赦免,降为太子中允。他们都是诗人。贾至是中书舍人,是他们的上司,因而每人都做一首诗来奉和。当时和诗的一定不止他们三人,不过我们现在只能见到这三首。贾至首先作诗,称为原唱,王、岑、杜三人的诗是和作,合起来称为唱和诗。 官位较高的诗人,有资格每天进宫中朝见皇帝。他们对于宫廷中那些威严而又华贵的礼仪,印象极深,往往有诗记录。唐宋诗人作这一类诗的不少。方虚谷编《瀛奎律髓》,给这一种诗取了一个分类目,名为“朝省诗”。 朝省诗和应制诗同样都是宫廷文学。字句要求富丽,对仗要求精工,思想内容要有感恩颂德之意。创作方法纯然是赋,不能用有言外之意的比兴。这种诗,在初、盛唐时期尤其多,诗人们往往用这种作品表示其写作翰苑文章的才学。我们研究唐诗,也应该了解一下,虽然现在它们已没有用处。 贾至的诗第一联是描写一个“早”字。进宫去朝见皇帝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还得用蜡烛。到了宫城里,才是黎明。“天”代表皇帝,朝见皇帝称为“朝天”。“紫陌”是紫红泥铺的路。第二联写大明宫的景色:千株嫩柳挂在宫门外,飞来飞去的黄莺绕着宫殿鸣啭。“建章”是汉高祖造的宫殿,规模宏大,传说有千门万户,后代诗人就用来代表宫殿。第三联写百官上殿朝见的情况:穿着朝服的官员肃静无声,走上白玉的阶陛,只听得身上悬挂的剑和佩带物的声音。衣冠端正的身上,沾染着两旁香炉里散发出来的香气。第四联就是感恩效忠的话了。我们大家都在凤池中享受皇帝的恩泽,应该天天写文章侍候皇上。凤池是凤凰池的简称,代表中书省的官署。此诗末一句,《唐诗纪事》作“终朝默默侍君王”,错得可笑。 王维的和作是紧紧扣住贾至原唱柏。第一联也写“早”:戴红头巾的卫士在宫门外传呼天亮了,宫里专管皇帝衣服的女官才把翠云裘送来伺候皇帝视朝①。汉朝时,卫士在宫门外学作鸡鸣以报晓,称为鸡人。翠云裘见于宋玉的赋,用来指御衣。晓筹是铜壶中报晓的筹子。第二联写朝见情况:宫殿的门都开了,各国官员都来朝拜皇帝。九天是最高的天,阊阖是天门。这一句实际上是宫殿开门的倒装句法。衣冠代表人物,冕旒是皇帝的朝冠,此处用作皇帝的代词。第三联写朝见时的景色:太阳光才照临到殿前的承露盘,薰炉中的香烟要飘浮到皇帝的衣服上去。汉武帝曾铸铜为仙人,掌上托着一个承接露水的铜盘,放在宫殿前。此处用来指宫殿前陈列的装饰物。皇帝的衣服绣有龙纹,称为龙衮,亦可称衮龙。第四联讲到自己的职司:朝罢之后,回到中书省,就应当为皇帝办事,起草各种诏书。“五色诏”是用典故,石季龙的诏书是用五色纸写的,故曰五色诏。此处只是用来作“诏”字的修饰语,其实唐代的诏书是用黄麻纸写的。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唐诗三百首】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欣赏 【作品简介】《登幽州台歌》由陈子昂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作者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所采纳,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书法作品来自网络谢谢作者) 【注解】:(1)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2)前:向前看。(3)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4)念:想到。(5)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6)怆然:悲伤的样子。怆(chuàng 创)然:凄伤的样子。(7)涕:古时指眼泪,此

指流泪。涕下:流眼泪。【韵译】: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讲解】:这就是陈子昂登《幽洲台歌》的原文。这首诗曾被誉为初唐诗歌之绝唱,是陈子昂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的这四句诗从语言、文字上没什么障碍。大意是,往前看看不到古人,往后瞧瞧不见后来的人。天地宇宙茫茫无垠,遼阔无边,自己孑然一身、无限孤独,禁不住伤感地流下了眼泪。不过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这首诗能成为初唐诗坛之绝唱,为历代所传诵,决不是这样简单的意思,而是有着更为深刻、丰富的含义,更为复杂的心情和丰富的余蕴的。那么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这得结合陈子昂的经历、诗歌主张及创作实践加以探究。陈子昂生活于初唐向盛唐过渡的年代,他出生于富豪之家,受家庭影响,“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卢藏用:《陈氏别传》)。他年青时向往着那仗义勇为,打抱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伸张正气,常常义气用事;后来自己闭门谢客,在家研读经史。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治家,由于他在政治上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多次上书皇帝指问政事,指陈时弊;因而屡遭排斥打击,曾两次从军出塞。才华不得施展,最后终于被酷吏诬陷死在狱中,时年四十二岁。陈子昂不仅诗歌创作丰富,在诗歌理论上也很有建树。他在初唐诗坛的出现,

英语辩论稿范例

Member of opposition I don’t agree to criminalize the payment of ransom. Now I will give my two reasons of my idea. The first reason is, paying the ransom is the kidnapper’s idea, while the payer is innocent, not the one to be blame. How can we criminalize the people who are forced to pay the ransom for the sake of their family member’s safety? What if the kidnapper kills the victim? Compared with money, apparently, people’s lives are much more important. When the police can arrest the terrorist in time, the payers will surely not worry about anything, but if the police fail, paying the ransom is the only choice for the payers. In this case, they don’t have any guilt, and there isn’t a proper reason to criminalize them at all. If paying ransom is criminalized, it will cause some bad effects. When faced with the case of blackmail, people will be in a dilemma. In one hand, paying the ransom will be regarded as crime; on the other hand, the terrorist is keeping the hostage in dangerous all the time. This is unfair for them, especially when police can’t arrest the criminal in time. But what is law for? For forcing people to choose from breaking the law or seeing their dears killed by the kidnapper? Absolutely not! The law is supposed to benefit each citizen instead of punishing the innocents.Therefore, the decision of criminalizing the payment of ransom seems totally going against th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