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

添加日期:2012/8/2

张元红何义敏黄彦萍何向龙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上浆率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保证布机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提下,采用高浓低粘高压,降低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降低布场湿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上浆率、纤维特性、织物组织、浆料配方、湿度、浆纱工艺

0. 前言

浆纱一贯被视为织造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上浆,贴伏毛羽,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达到降低断经,提高经纱可织性。近年来,随着新型纤维品种的日新月异,高速、高效无梭织机数量日益增加,高支高密高附加值服装面料、装饰用布及采用新型纤维与棉纤维交织的各种条格织物不断开发,织造生产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质量要求,此外,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影响上浆率的因素、探讨如何在保证织造效率和质量前提下,合理制定上浆率,采用高浓、低粘、高压,实现较低上浆率和压出回潮率,达到降低布场相对湿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1.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

1.1合理控制上浆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上浆技术问题,理想的上浆效果是满足品种织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但由于浆料性能、浆料的工艺组合、上浆设备的机械性能,适应性能以及织机速度、品种、纱支、经纬密、组织、紧度、纤维种类等多因素影响,要想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以较低的上浆率满足织造要求,确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技术性较复杂的问题。过去,为了防止轻浆,造成布机开口不清、阻纬、断经、影响产质量水平提升,我们一度对上浆率提出宁大勿小、大而不并,用浆槽浆液粘度来保证上浆率,片面认为粘度越大,上浆越大,对浆液粘度要求是宁高勿低,导致上浆率越来越高,分纱阻力越来越大,甚至难以分纱,引起断头,导致二次毛羽产生,并纱、倒断头多、落浆多、断经高,织造时,不得不提高织布车间相对湿度,降低断经,以稳定布机效率,但由于湿度加大后,对于回潮率较小的纯涤品种易出现综丝和停经片生锈、挂花,造成布机综合效率降低,所以如何控制上浆率也就成为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1.2目前,我们同日本先进织造企业的工艺及管理水平差距还较大,如生产同样的府绸织物,我们上浆率高达13%左右,而日本上浆率只有8%,是我们日常设计上浆率的50~60%,由于粘度低,浓度高,浆纱浆膜完整,毛羽伏贴,纱体光洁,富有弹性、耐磨,断经、断纬少,为织造车间减少用工创造条件,喷气车间每位值车工看台数达34台,相比之下,我们浆料配方相对于日

1(表1)

注:品种规格:JC60×60 173×120 67"直贡缎

影响上浆率因素分析

2.1纤维的特性及纱线结构

随着大量新型纤维问世,品种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涤棉、纯棉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变,天丝、莫代尔、粘胶、超细旦涤纶等。生产此类产品时,首先须掌握其纤维性能,遵循浆料与纤维的“相似相溶”原理,优化浆料匹配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如天丝特点初始模量大,强力与涤纶相近,湿强较高,但毛羽多且长,纱线较硬,所以上浆目的不在于增强而是贴伏毛羽,其次天丝纤维比较滑,弹性小,织造时开车横档、轧断纱较难解决,若上浆大,尤其明显,所以上浆率宜偏小掌握,细支纱上浆率一般最好控制在10%左右,粗纱上浆率控制在8~9%。莫代尔、粘胶纤维表面没有拒水性蜡质,回潮大、抱合性差、毛羽多,分子结构和棉纤维非常相似,上浆过程中纱线更易润湿,所以浆膜强力不能太大,上浆一定比棉纤维小1~2%,,细旦纯涤纶府绸上浆率要比棉大1~2%,因为涤纶纤维毛羽长、静电严重,如果上浆小,毛羽很容易因为静电粘连在一起,织造时开口不清,形成吊经、棉球。

2.2织物紧度和织造难度系数

织物紧度大,织造难度系数大,上浆率宜偏大,相对于股线品种同样紧度条件下,上浆率偏小掌握设定。

经纬向紧度相近或者纬向紧度大于经向紧度较同类品种上浆率大1~2%,如JC80×80 90×110 64″细布上浆率11%,而JC80×80 90×88 64″细布上浆率10%均可满足织造要求。

2.3织物组织结构

织物组织结构不同,经纱所受的摩擦频次不同,上浆率要求也不同,同样纱支、经纬密的平纹品种上浆率高于斜纹品种,斜纹品种上浆率又高于缎纹品种,若上浆率偏大,会影响纱线的弹性与伸长,平纹织物织造时,断头高、实物质量差,斜缎纹品种织造时布面易产生经缩浪纹,上浆率小,织造时轻浆起棉球,如JC60/2×60/2 144×76 63″3/1线卡上浆率达到10%左右,就可满足织造要求,如果上浆率超过13%,经缩浪纹特别突出,而用此轴生产同规格全线府,上浆率达到 12%,才能满足织造要求。

2.4浆料配方中PVA含量

由于PVA分子结构稳定,有良好成膜性,浆膜强度大,粘着力好,根据纤维性质、品种结构,浆料配方中PVA含量也不同。JC60/T40 45×45 136×72 63″府绸PVA含量70%时上浆率控制在10%左右,PVA含量降到40%,上浆率控制在12%方能保证产质量水平基本稳定。所以经实践,以淀粉为主体的浆料配方较以PVA为主体的浆料配方,上浆率高1~2%。

2.5织机速度

同一品种,织造速度高,上浆率相对也就大一些。如JC60×60 200×160 65″直贡缎在ZAX9100喷气织机上生产时,车速为650rpm,上浆率控制在13.5%,可满足织造要求,而在ZA205喷气织机上生产时,车速550rpm,上浆率12%就可满足织造要求,故织机速度不同上浆率要求也不同。

2.6浆纱设备、工艺部件及工艺

浆纱机型号不同,浸浆形式和浸浆长度不同,压浆辊包覆材料及硬度不同,压浆力大小不同,加榨区宽度不同,压出加重率大小不同,上浆率大小也不同,因此首先必须了解浆纱机型特点,根据品种结构,合理固定浆纱机台,合理制定上浆率,合理选择浆料配方、浆液浓度、粘度,使之达到要求上浆率,如同一品种津田驹HS20-Ⅱ浆纱机上浆率大于S432、GA308浆纱机,所以要想达到相同上浆率,在GA308、S432浆纱机生产时,适当提高浆液浓度,并合理配置浆纱过程中的压浆力,分区纱线张力和伸长,浆槽温度和锡林烘燥温度等浆纱工艺技术参数。压力配置是“先轻后重”,一般前压在900~1100kg之间,后压在1800~3000kg之间,前压压出纱线空气,达到湿润作用,后压达到浆液对经纱浸透效果。如我们生产T/JC32×32 130×70 63″斜纹,压力从15KN提高到23KN,浆液含固率从10%提高到11.2%,上浆率也从11%降低到9.8%,浆液粘度从11秒降低到8秒,压出加重率从115%降低到95%,浆纱增强率从17.8%提高到28.1%,织机断经从0.98根/台时降低到0.57根/台时,纬向断头从5.75根/台时降低到4.55根/台时,织机效率从88%提高到95%以上。

3.采用高浓低粘高压浆纱工艺,合理控制上浆率

由于上浆率与浆液浓度成正比关系,浆液浓度的大小是影响上浆率的主要因素,浓度高、粘度又不低,浆液不易渗透,一般形成表面上浆;浆液浓度低,流动性好,浆液易渗透,但被覆差,高浓低粘浆液,高压上浆,上浆率小于含固率,一般可获得良好的上浆效果。粘度是描述流体流动的行为,是流体流动时内磨擦阻力的物理量,粘度太大,虽然粘着性较强,但压浆辊与纱片之间会发生打滑,反而使粘着性降低,若粘度太小,浆纱机从蜗牛速度上升到I速(5米/分)上浆辊难以带起足够的浆液到挤压区,使经纱吸浆不足,发生轻浆,产生毛轴。一般条件下,只有相对高浓度浆液加上适当压浆力,使压出回潮率较小,上浆率才不受或少受打慢车等因素影响。所以只有在高浓低粘浆液浆纱时,保证一定的上浆率和尽量小的压剩回潮原则下,掌

握低粘度,经过十年的实践,GA308、S432浆纱机粘度范围建议: YT821型手提粘度度3号孔(漏斗水值4.2S)掌握在8━12秒。PVA聚合度为1000━1300的JS-1PVA、JS-3PVA,或者掺用聚合度为500的PVA205MB,变性淀粉10MPa.S左右。高压浆力是以其压浆效果,压出加重率≤100%及压出回潮率≤100%为标志,高压上浆额定压浆力40KN,额定速度为100米/分,低于额定速度按速度系数计算相当压浆力上浆,以达到高压效果。一般我们将压浆力界定为20-40KN,并与相应浆纱速度配合使用,使得纱线内部的纤维之间很好地粘在一起,避免低压上浆带来的表面上浆,手感粗糙。

4.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节能减排

为使经纱有足够的剩余伸长,达到伏毛羽、增耐磨的浆纱目的我们在参考标准上浆率的基础上,通过小试、扩大试,选择满足织造要求的最佳上浆率,由于降低了上浆率,各区烘筒温度降低了20~40℃,千米汽耗量降低20%左右,浆料成本降低22%,织布车间湿度由78%降到74%,布机综合效率稳定在93%左右,下机一等品率达94%以上。主要品种上浆率、浆料单耗、布机效

影响上浆率的因素很多,各个生产厂家实际情况不同,想要达到最合理的上浆率,要调整浆料配方、浆液浓度和粘度及浆纱工艺参数,值车工操作习惯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喷气织机速度不同也对上浆率要求有所不同,所以对于上浆率的制定和控制要结合实际情况考虑,达到理想的布机效率和下机质量是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萧汉滨高压高浓低粘上浆工艺的量化分析【J】棉纺织技术.2000;28(4):8

黄彦萍、何向龙、张新宏国内外新型浆纱机的合理应用与探讨

excel函数公式大全excelXX怎样使用函数公式统计出勤率

excel函数公式大全excelXX怎样使用函数公式统计出勤率 Excel中经常需要用到公式进行计算出勤率,统计出勤率的公式具体该如何使用呢?对于新手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怎么办?下面是由分享的excel统计出勤率公式的用法,以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1:首先我们知道需要用到vlookup函数,那么先介绍一下使用vlookup函数的几个参数,vlookup是判断引用数据的函数,它总共有四个参数,依次是: 1、判断的条件 2、跟踪数据的区域 3、返回第几列的数据 4、是否精确匹配 2:根据以上参考,和上述在总表显示问题的实际需求,在总表相应单元格输入这个公式是: =VLOOKUP($C3,'xx.01工业'!$D4:$P260,3,FALSE)

3:总表里包含12个月的小表。可用分级来隐藏或显示。 =VLOOKUP($C3,'xx.01工业'!$D4:$P260,3,FALSE) 详细说明一下,在此vlookup函数例子中各个参数的使用说明: 4:C3是判断的条件,也就是说分表和总表中名字相同者,即总表假别列对应的数据和分表中名字列C列的数据相同方能引用; 5:xx.01工业'!$D4:$P260是数据跟踪的区域,因为需要引用的数据在P列,所以跟踪的区域至少在P列,xx.01工业'!是不同表间引用所用的表名称,和标志是表间引用的!符号,$是绝对引用(关于绝对引用可以参考这里),$D4:$P260表明从D4到P260单元格的数据区域,如果数据区域不止P26,那么可以直接使用D:P,这样虽然方便但是有风险,因为如果xx.01工业表的下方还有其它数据,就有可能出现问题; 6:3这是返回什么数的列数,如上图的事假是第3列,所以应该是3,如果要求病假的数值,那么此处应该是4 7:最后是否绝对引用,如果是就输入true如果是近似即可满足条件那么输入false(近似值主要用于带小数点的财务、运算等)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烹饪原料的上浆工艺 课目:烹调工艺学 对象:大一新生 课时:一个单位 授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属于《烹调工艺学》中的基础内容,涉及到烹饪原料的风味形成。烹饪原料的质感千差万别,通过适当的加工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烹饪原料的风味品尝价值,较好地呈现原料的固有特质。通过具体的方法演示,要求学习者能够掌握上浆工艺的方法,通过观摩,使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了解上浆工艺的目的,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3、讲演结合的教学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学情分析 大一新生刚接触到这门课程,头脑中烹饪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因而讲述每一个工艺环节都必须简单、通俗。通过同学们对致嫩工艺的理解,初步掌握原料上浆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原料的外表“穿”上一层保护衣,在烹饪行业中称为浆糊处理,是调质工艺的具体手法之一。通过水、蛋、盐、粉等材料调制形成的糊状物包裹在原料的外表,使原料在后续的受热过程中,利用蛋白质变性和淀粉糊化的特征,在原料外表形成一层保护层,可以有效改善原料的质地。通过视频制作,将原料的浆糊处理中上浆工艺完整地展现出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视频教学手段,直观地获悉上浆的操作手法、浆液分类、工艺关键,上浆效果以及上浆后的保护处理等知识。通过对不同种类浆液的调制,完成对原料的加工处理,达到有效保护原料水分的目的。 四、教学策略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简单讲授理论知识,重点演示实践知识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慢慢传递给学生,使同学们通过比较直观的演示教学,学习并领会到上浆工艺的有关知识。演示过程中,通过比较演示的方法展现浆糊处理后原料的观感差异,激发同学们

上浆率测试方法的改进实践

上浆率测试方法的改进实践 佟昀 (江苏省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对上浆率的测试方法进行改进。针对在浆纱生产现场测试上浆率的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采用退浆法测试上浆率试验中的改进之处:对于浆液浸透性高、退浆时间长、毛羽损失率高的纯棉品种,采取毛羽损失率根据实际退浆时间分档测定的方法;试样采用微波炉与烘箱结合烘干法。改进上浆率测试方法后,减少了试验误差,缩短了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精度。 关键词:上浆率;毛羽损失率;烘干重量;快速检测;试验精度 0前言 上浆率是经纱上浆过程中最重要的指标[1],也是工艺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上浆率测试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对控制生产过程、调整工艺参数与配方以及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纺织的特点之一是产品的细特高密化带来的高上浆率;纯棉等吸浆性强的天然纤维产品比重增加;高压上浆[2]与预湿上浆等新型浆纱工艺使得浆液对经纱的浸透性增加等。因而有必要根据新的品种和上浆工艺特点,在生产实践、试验的基础上对长期沿用退浆率的试验方法加以改进。 纺织企业现采用浆轴称重法和退浆法来测试上浆率。由于浆轴称重法求得的是平均上浆率且数据粗略、可靠性差,只能制定轴重的上下限,对超出偏差范围的数据进行反馈以作为工艺控制的参照。因此,普遍以退浆法测试的上浆率为依据。但退浆法也存在毛羽损失率误差、纯棉和粘胶品种退浆时间较长以及整个退浆试验时间过长,不能及时指导生产的问题,需加以改进。 1退浆率计算公式 退浆法是最典型的上浆率测试法,相对于浆轴称重法,数据较为准确。 2 按退浆时间分档测定毛羽损失率 采用退浆法得出的试验结果仍然存在一定的误差。由于采用毛羽损失率β修正退浆率的计算结果,对于确定的品种(原料、品级、纤维长度、成纱捻度、纺纱方式、成纱号数等)的经纱,纺织企业一般取固定毛羽损失率β值。以纯棉经纱和涤棉经纱为例,只有当成纱配棉品级或主体长度发生变化时,才重新测定毛羽损失率β,而实际上,毛羽损失率β是随 着退浆时间长短而变化的动态值,即退浆时间越长,则毛羽损失率届实际值越大。 上浆率高低及上浆工艺(如浸透与被覆的比例)的变化导致退浆时间的不确定性,用固定的毛羽损失率卢修正退浆率计算结果必然引起不同程度的误差。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最新】

HR最常用的64个计算公式 HR经常需要和数据打交道,如入职率、离职率、加班费计算等。虽然日常工作中,单个数据的计算并不麻烦,但几十上百个累计在一起,确实很容易混淆,甚至计算失误。 不过大橙子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64个人力资源计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夹随时使用,也可以打印出来贴在电脑旁边随时查询。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培训专题-【出勤率】人手一份的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 … +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低上浆率织造用浆料的配方设计机制

第37卷一第12期2016年12月 纺一织一学一报JournalofTextileResearchVol.37,No.12Dec.,2016 DOI:10 13475/j.fzxb.20160305705低上浆率织造用浆料的配方设计机制 武海良1,沈艳琴1,姚一军1,毛宁涛1,2 (1.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一710048;2.英国利兹大学设计学院,英国利兹一LS29JT)摘一要一针对目前纺织企业高上浆率织造的问题,采用不同组分的浆料配方对纯棉经纱进行上浆,系统测试了浆纱的上浆率二回潮率和力学性能,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织造,统计了织造过程中经纱二纬纱断头次数及织造效率三通过研究共混浆料浆膜性能二浆膜的织态结构二浆料组分对浆膜织态结构和浆液相分离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各浆料配方织造效率不同的机制,指出了目前高上浆率织造的原因,提出了低上浆率条件下纯棉经纱织造的浆料配方构成机制,推荐了低上浆率工艺下实现纱线高效率织造的浆料配方,当聚乙烯醇与A115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7 5?62 5时,可满足低上浆率条件下织造,为印染前处理减轻负荷三关键词一低上浆率;织态结构;织造;相分离;浆料配方 中图分类号:TS103 846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Sizerecipedesignmechanismforlowadd?onweaving WUHailiang1,SHENYanqin1,YAOYijun1,MAONingtao1,2 (1.SchoolofTextilesandMaterials,Xi?anPolytechnicUniversity,Xi?an,Shaanxi一710048,China;2.SchoolofDesign,UniversityofLeeds,LeedsLS29JT,UK)Abstract一Aimingattheproblemofweavingwithgreatersizingadd?oninexistingtextileenterprise,thedifferentsizeformulationswereadoptedtosizecottonyarnsandthesizingadd?onrate,moistureregainandmechanicalpropertyweretested.Thesizedyarnswerewovenintheactualproduction.Thewarpandweftstops,weavingefficiencywerecounted.Theperformanceandmorphologicalsstructureofsizingmembranes,theinfluencesofsizingrecipecomponentsonmorphologicalsstructureofsizingmembranesandphaseseparationofsizingsolutionwereinvestigated,anditisbelievedthatthismightbethereasonwhygreateradd?onrateofexistingsizingmaterialsarerequiredtomeettherequirementsofhighspeedingweaving.Basedontheaboveanalysis,theprinciplesofdesignsizingformulationsforhighperformancecottonyarnsoflowsizingadd?onrateareproposed,andweavingprocessabilityofcottonyarnsusinganoptimizedsizingformulationcomposedofpolyvinylalcoholandmodifiedstarchKollotexA115ataratioof37 5?62 5forlowsizingadd?onrateof5 5%-6 8%arereportedtoreducetheburdenofdyeingpretreatment.Keywords一lowsizeadd?on;morphologicalstructure;weaving;phaseseparation;sizerecipe收稿日期:2016-03-28一一一修回日期:2016-07-07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5GY161);2014年纺织之光应用基础研究项目(J201407)作者简介:武海良(1962 ),男,教授三研究方向为新型纺织浆料及浆纱工艺三E?mail:whl@xpu.edu.cn三一一退浆废水是印染废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经纱上 浆率越高,浆料消耗越多,退浆废水处理成本越高,所以,低上浆率条件下织造研究成为热点[1]三有文献报道低湿度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时也涉及到了低 上浆率条件下经纱的可织性[2]三上浆率是浆纱工 艺的主要参数之一,影响上浆率的因素很多,包括浆料配方二浆纱工艺参数二品种规格等[3]三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浆料配方起着关键作用三现在纺织厂浆料配方中浆料种类繁多,配方极为复杂三技术人员认为种类多了,各种组分会取长补短,浆纱质量就会提高,殊不知由于各种组分之间热力学相不相容[4-5],反而降低了混合浆液的性能,生产中只能万方数据

HR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HR必备宝速查宝典:最常用的100个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合理控制上浆率

合理控制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生产实践 添加日期:2012/8/2 张元红何义敏黄彦萍何向龙西安四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通过分析影响上浆率的各种因素,提出在保证布机效率和产品质量前提下,采用高浓低粘高压,降低上浆率,提高浆纱可织性,降低布场湿度,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上浆率、纤维特性、织物组织、浆料配方、湿度、浆纱工艺 0. 前言 浆纱一贯被视为织造生产中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过上浆,贴伏毛羽,增强经纱抵御织造时经受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以弥补原纱质量不足,达到降低断经,提高经纱可织性。近年来,随着新型纤维品种的日新月异,高速、高效无梭织机数量日益增加,高支高密高附加值服装面料、装饰用布及采用新型纤维与棉纤维交织的各种条格织物不断开发,织造生产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质量要求,此外,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政策对浆纱工程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就影响上浆率的因素、探讨如何在保证织造效率和质量前提下,合理制定上浆率,采用高浓、低粘、高压,实现较低上浆率和压出回潮率,达到降低布场相对湿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1.国内外上浆率控制情况 1.1合理控制上浆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上浆技术问题,理想的上浆效果是满足品种织造要求和质量要求,但由于浆料性能、浆料的工艺组合、上浆设备的机械性能,适应性能以及织机速度、品种、纱支、经纬密、组织、紧度、纤维种类等多因素影响,要想得到良好的上浆效果,以较低的上浆率满足织造要求,确实是一项系统性较强、技术性较复杂的问题。过去,为了防止轻浆,造成布机开口不清、阻纬、断经、影响产质量水平提升,我们一度对上浆率提出宁大勿小、大而不并,用浆槽浆液粘度来保证上浆率,片面认为粘度越大,上浆越大,对浆液粘度要求是宁高勿低,导致上浆率越来越高,分纱阻力越来越大,甚至难以分纱,引起断头,导致二次毛羽产生,并纱、倒断头多、落浆多、断经高,织造时,不得不提高织布车间相对湿度,降低断经,以稳定布机效率,但由于湿度加大后,对于回潮率较小的纯涤品种易出现综丝和停经片生锈、挂花,造成布机综合效率降低,所以如何控制上浆率也就成为广大技术人员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之一。 1.2目前,我们同日本先进织造企业的工艺及管理水平差距还较大,如生产同样的府绸织物,我们上浆率高达13%左右,而日本上浆率只有8%,是我们日常设计上浆率的50~60%,由于粘度低,浓度高,浆纱浆膜完整,毛羽伏贴,纱体光洁,富有弹性、耐磨,断经、断纬少,为织造车间减少用工创造条件,喷气车间每位值车工看台数达34台,相比之下,我们浆料配方相对于日 1(表1) 注:品种规格:JC60×60 173×120 67"直贡缎 影响上浆率因素分析

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附 1、5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1、5、1设计流量计算 (1)最高日用水量Qd 最高日用水量按式(1-1)计算: 3(/)1000 d d mq Q m d = (1-1) 式中m —设计单位数(如人数、床位数等) q d 一用水定额,见表1-9、10 采用公式(1-1)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该公式适用于各类建筑物用水、汽车库汽车冲洗用水、绿化用水、道路浇洒用水。 2)对于多功能的建筑物,如商住楼、宾馆、大会堂、影剧院等,应分别按不同建筑物的用水量定额,计算各自的最高日用水量,然后将同时用水者叠加,取最大一组用水量作为整幢建筑物的最高日用水量。 3)对一幢建筑可用于几种功能时,应按耗水量最大的功能计算。 4)一幢建筑物的服务人数超过范围时,设计单位数应按实际单位数计算,如集体宿舍内附设公共浴室,该浴室还为其它人员服务时,其浴室用水量应按全部服务对象计算。 5)建筑物实际用水项目超出或少于范围时,其用水量应作相应增减。如医院、旅馆增设洗衣房时应增加洗衣房的用水量。 6)设计单位数应由建设单位或建筑专业提供。当无法取得数据时,在征得建设单位同 意下,可按卫生器具一小时用水量与每日工作时数来确定最高日用水量。 (2)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应根据工业生产工艺、设备、工作制度、供水水质与水温等因 素并结合供水系统状况来选择与确定生产用水量。 (3)消防用水量:见第2章。 (4)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最大小时用水量按式(1-2)计算: 3(/)d h Q Q K m h T = (1-2) 式中Qh —最大小时用水量3(/)m h Qd 最高日用水量3(/)m d 或最大班用水量3 (/)m 班; T —每日或最大班用水时间(h) K —小时变化系数,见表1-9,10 (5)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 1)住宅、集体宿舍、旅馆、宾馆、医院、幼儿园、办公楼、学校等建筑物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应按式(1-3)计算: 0.2(/)g g q KN L s = (1-3) 式中g q —设计秒流量(L/s) a,K —根据建筑物用途而定的系数,见表1-20; g N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见表1-16

出勤率计算公式

出勤率计算公式 缺勤率=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出勤率=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1-缺勤率 =1-(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100%) 一、出勤率统计的人员范围 1、以报告期期末从业人员数为准,不在岗职工不需统计。 2、从业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聘用留用的离退休人员、外籍及港、澳、台方人员、人事档案关系保留在原单位的人员。不包括不在岗职工。 3、在岗职工 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六个月以内)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不在岗职工 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本单位保留人事劳动关系的人员。包括停薪留职人员。不包括本单位的离退休人员。 人事劳动关系指单位对职工有以下承诺之一的:一是负担其养老等各项保险;二是可以参与原单位的住房分配或回单位办理退休手续。如企业的下岗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分流的无岗位仍在册人员、国家机关分流的将来待分配的学习人员、到校办企业工作的教职工、到开发区工作的人员、在单位劳服、三产工作的人员、被劳务输出的人员、长期病休人员等。 因公出国工作或派出劳务人员,如原单位仍发放工资的应在此项中统计其人数,并在相应项目中统计其生活费;如原单位不再发放工资的人员,只统计其人数,境外单位发放的工资不统计。 二、出勤报表 1、按月生成《出勤统计报表》。(详见附件一) 2、已经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可以从系统中导出此表。 3、未使用ERP出勤系统的,参照此表生成适用本公司的表格,作为薪资计算及出勤指标计 算的依据。

三、出勤天数 1、应出勤天数 方案一:不同班制,按统一的应出勤天数计算。 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周六、日天数-法定假天数 方案二:按不同班制,分别计算应出勤天数。 应出勤天数=常日班人数×常日班应出勤天数+四班三倒人数×四班三倒应出勤天数+…+两班两倒人数×两班两倒应出勤天数 说明:各班制应出勤天数=月历天数-各班制应倒休天数 建议:因出勤首先计算缺勤率,再计算出勤率。可以忽略各班制的情况。 2、缺勤天数 缺勤天数=事假天数+病假天数+婚假天数+产假天数+丧假天数+探亲假天数+年休假天数+工伤假天数+旷工天数 3、实际出勤天数 实际出勤天数=应出勤天数-缺勤天数 附件一:《出勤月统计报表》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毛巾织物上浆工艺要点 2008-01-11中国家纺网编辑:张康虎 毛巾织物的上浆与一般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的上浆有着许多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毛巾织物的特点和毛巾织造设备所决定,因此,在毛巾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浆纱工艺制定和设备调整都不能完全参照普通织物的浆纱工艺或在此基础上作简单的调整。 为本文的需要,这里需对毛巾织造设备和与之对应的部分工艺参数作简单说明,以利于对浆纱工艺的阐述。首先,与普通织机相比,毛巾织机有两套送经系统,一套是地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毛巾织物的底布,另一套是毛经送经系统,主要用于织造织物的毛圈部分;其次,相对于一般织物而言,由于毛巾织物毛圈对底布的覆盖,因此毛巾织物不要求地经表面花纹清晰,所以地经纱所需要的张力可以比普通织布机低;第三,毛巾织机与普通织机相比,增加了一套专有的打纬起毛装置,由该装置控制者毛圈的高矮和有无;第四,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的时候较小,但在织缎档时张力须增大,以利于缎档花型清晰;第五,相同宽度的织轴中,毛经纱或地经纱的头份远小于装饰或服装用织物等等。因此,基于上述这些方面的不同,毛巾织物的织造对织轴的上浆质量有着自己特殊的要求。 1. 毛巾产品对上浆的要求 毛巾产品的上浆主要是针对于毛经纱而言,因为对于一般的毛巾织机,用合股纱做地经能满足其织造的张力要求,即使用单纱做地经,也可参照一般织物处理。所以本文在这里只对毛经上浆做初步论述。 在客户要求的外观质量中,毛圈(或绒面)的丰满平整是基本的要求之一,特别对于割绒产品,如果整个货面出现不规则的高毛或凹毛(引起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羽粘连),不仅给后道工序增加不必要的劳动,而且会从整体上影响坯巾的绒面效果和质量。同时,基于上述第四点考虑,即毛经的张力在起毛圈和织缎档时有很大的变化,因此为了保证织缎档时毛经纱有足够的强力而不会使纱线在此时断头,就必须在浆纱时产生一定的上浆率以满足织机张力的需要。结合这些分析,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生产经验的基础对毛经浆纱质量提出了以下基本要求,那就是:在保证经纱强力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浆液在经纱表面的披覆,提高耐磨性能,使经纱表面毛羽服帖并保持纱线良好的弹性,减少在织造过程中相邻毛经间的粘连,保证坯巾表面的毛圈平整度和丰满度。 2. 上浆工艺的分析与选择 我公司浆纱机为郑纺机产G142D单浆槽热风式浆纱机。为保证毛经纱上浆能满足织造上机需要,根据该设备性能,我们经过反复斟酌,按照以下几种上浆工艺参数分别

人事常用数据计算公式

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 情境:假设HR圈内招聘网,月初员工为100人,本月招聘,前来招聘30人,成功录取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 (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100%=入职率:16.6%) 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 月初员工100人,月底员工102人,则(100+102)÷2 本月平均人数101人 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离职3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3÷101×100% 本月员工离职率为:2.9% 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 本月新进员工5人,月平均人数101人, 则5÷101×100% 本月员工新进率为:4.9% 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月底员工102人,月初员工100人, 则:102÷100×100% 本月员工留存率为:102% 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 本月离职员工3名,月初员工100名, 则:3÷100×100% 本月员工损失率为:3% 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 本月入职员工5名,本月离职员工3名, 则:5÷3×100% 本月员工进出比率为:166% 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 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 如:出勤20天,规定的月工作日为23天,

则,20÷23×100% 个人出勤率为:86.9% 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 当月加班6个小时,当月总工作时数为184小时(23天*8小时)则,8÷184×100% 加班强度比率:3.2% 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出勤员工98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98÷102×100% 人员出勤率为:96% 4、【人员缺勤率】:当天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 当天缺勤人数4人,当天企业总人数102人, 则:4÷102×100% 人员缺勤率为:3.9% 三、常用工资计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 1、月薪工资:月工资额÷21.75天×当月考勤天数 2、月计件工资:计件单价×当月所做件数 3、平时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1.5倍×平时加班时数 4、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2倍×假日加班时数 5、法定假日加班费:月工资额÷21.75天÷8小时×3倍×法定假日加班时数 6、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比率:直接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7、非生产人员工资比率:非生产人员工资总额÷企业工资总额×100% 8、人力资源费用率: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销售收入总额×100% 9、人力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成本费用总额×100% 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时期内人工成本总额÷同期同口径职工人数 11、人工成本利润率:一定时期内企业利润总额÷同期企业人工成本总额×100% 四、培训统计分析公式 【培训出勤率】:实际培训出席人数÷计划培训出席人数×100% 五、HR常用基础公式汇总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涤纶长丝上浆工艺小结 文章摘要: 加工涤纶长丝织物时,如果经丝使用的是低捻丝、无捻丝或者是网络丝,织造前必须浆丝,使丝条表面包覆一层光滑、柔韧而牢固的浆膜,以增强涤纶长丝的抱合力和耐磨性,使之能够承受织造过程中的各种摩擦力和张力,使织造生产在优质高产的要求下顺利进行。 文章关键词: 上浆工艺涤纶长丝织物浆料选择工艺参数 文章快照: 浆联合机上直接上浆。采用这种上浆方式对网络丝来说,单纤维在2~3dtex的网络丝或复丝的网络度在35~60h/m范围内,可直接进行分条整经,然后采用轴对轴上浆,还必须指出,无网络的涤纶复丝,不能不加捻就直接上分条整经机整经,也不能采用轴对轴片纱上浆,否则,丝条将会产生粘并,使织造工作无法进行。2浆料的选择涤纶长丝上浆所用的浆料,尤其是采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时,浆料要具有良好的黏着性、集束性、平滑性、耐水性、防静电等性能。目前适用于涤纶长丝上浆的浆料主要是丙烯酸类浆剌在生产实践中,为了获得优良的上浆效果,在浆料的选择和浆料配方制定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1)如用有梭织机进行织造,应选择性能较好的PVA浆料与GM型丙烯酸类浆料混合使用,其混合比例为PVA:GM:1:2.2。生产实践表明,用混合浆上浆,浆丝手感较挺括,集束性较好,能适应织造相对湿度在70%~74%的生产环境。(2)在选用丙烯酸类为主浆料的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原丝性能,在浆料配方中添加各

种上浆助剂。如平滑剂、抗静电剂、消泡剂等优化浆料配方,提高浆液质量,进而促进浆丝质量提高。(3)如用喷水织机进行织造,最好选用黏度较低的防水性浆料。如山东兴鲁化工厂的防水性浆料和上海吴江实验厂的WE 一404浆料,这些浆料黏着性、渗透性、耐水性都很优良。3上浆工艺参数的确定(1)在浆料的调制和浆液的使用上,涤纶长丝使用的浆液要采取低温调浆和低温上浆工艺。调浆时水的温度不超过60℃,供浆温度在40~45~C之间,浆液浓度按上浆率大小确定,并用量糖仪进行测试和控制。(2)上浆形式及压浆辊的压力:上浆形式采用单浸单压,压浆辊的压力视涤纶长丝的旦数而定。如150D涤纶丝,压力为4606N压力为3430N。 (3)浆率的确定:涤纶长丝上浆率的大小,应根据涤纶丝纤维根数、纤度、捻度和织物的密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上浆率不宜过大,上浆率大,不仅丝的表面浆膜过厚,容易造成落浆,而且浆丝发毛,不易织造。涤纶长丝上浆适宜的上浆率,15OD为6%~8%,68D为5%~6%(文中ID=i.iiiidtex)。(4)回潮率的确定:由于涤纶长丝上浆采用以丙烯酸类浆料为主体浆料,而这种浆料一个最主要的缺点是吸湿后有再黏现象,容易使浆丝与浆丝之间产生粘并,使织造难以进行。因此涤纶长丝上浆回潮率应控制在3%以下。(5)伸长率的确定:涤纶长丝系热塑性纤维,受热后会产生不同的热收缩现象,所以选择合理的伸长率很重要。因此一般涤纶长丝伸长率应控制在1%左右,涤纶加工丝控制在3%~4%。(6)烘房温度的制定:合理的烘房温度,对涤纶长丝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涤纶长丝上浆使用国产浆料因黏度偏高而不易烘干,所以在第一烘干室,在不超过极限的范围内温度应尽量升高,其他各室的烘干温度应略低于第一烘干室温度。

低上浆率上浆与高压上浆工艺研究

技术专论 低上浆率上浆与高压上浆工艺研究 萧汉滨 (武汉一棉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50) 摘要: 探讨高压上浆工艺采用低上浆率上浆的可行性。分析了低上浆率上浆和高压上浆的应用背景,进而论述了低上浆率上浆中采用高压上浆工艺的参数选择。指出:在采用高压上浆工艺中,适当降低浆液含固率后,可采用较高黏度的浆料来保证相当黏结力和成膜性,降低慢速压浆力而保持常规速度高压浆力,以避免轻浆;较高的浆纱速度有利于达到高压的良好效果。认为:采用低上浆率的高压上浆工艺可概括为“二高二低”,即“高压浆力,高速度,低浆液浓度,低浆液黏度”的上浆工艺。 关键词: 高压上浆;低上浆率;浆液含固率;压浆力;浆纱速度 中图分类号:TS105.21+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7415(2018)07-0001-04 ProcessStudyof LowerSizingPercentageand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 XIAOHanbin (Wuhan№1CottonGroupCo.,Ltd.,HubeiWuhan,430050) AbstractThefeasibilityofadoptinglowersizingratein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processwasdis-cussed.Theapplicationbackgroundoflowerratesizingand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wereanalyzed.More-over,theparameterselectionoflowerratesizingwith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werereviewed.Itwaspointedoutthattheequivalentadhesivenessandfilm-formingabilitycouldbeensuredbyadoptingthesizewithhigherviscosityafterdecreasingthesolidcontentofsizereasonablyin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process.Thehighersqueezingpressurecouldbekeptatregularspeedbydecreasingsqueezingpressureatlowerspeed.Then,lightersizecanbeprevented.Highersizingspeedwasbeneficialtoobtaineffectofhighersqueezingpres-sure.Itisconsideredthatthesizingprocessofhighersqueezingpressureforlowersizingratecanbesummarizedas"twohigherandtwolower",whichisthesizingprocesswithhighersqueezingpressure,higherspeed,lowersiz-ingrateandlowersizeviscosity. KeyWordsHigherSqueezingPressureSizing,LowerSizingPercentage,SolidContentofSize,SqueezingPressure,SizingSpeed 高压上浆工艺在国内大力推行已近20年,各地纺织厂普遍取得不同程度成效。在目前推行低上浆率上浆的过程中,高压上浆是否仍然重要,两者关系如何,还需加以讨论。 1关于低上浆率上浆 1.1低上浆率上浆概况 近年国内已有一些先进的工厂提出推行低上 作者简介:萧汉滨(1937-),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Xiaohan-bin0523@163.com 收稿日期:2018-01-22浆率上浆,认为其在节约浆料、降低上浆和印染退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浆纱可织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以普通中号棉布为例,在新中国建立前上浆率普遍高达15%以上,不仅为了达到良好的可织性,甚至为了增加重量,保证棉布单位面积重量,以满足商业需要。1954年纺织工业部召开会议[1],提出中粗号棉布上浆率应降低到8%以内,即减幅一半,此后一直按此要求推行。20世纪五六十年代14.5/14.5 523.5/283119.4棉府用淀粉浆上浆,上浆率高达16%以上。使用PVA等化学浆料后,降低到14%以内。国外一个经验公式[2]的计算结果大体符合以上水平,其上浆率S计算公式如下。 】 1 【 第46卷第7期 2018年7月CottonTextileTechnology万方数据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生活给水设计秒流量的概率计算方法 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反映了给水排水系统瞬时高峰用水规律的设计流量。以L/s计。用于确定给水管管径和排水管管径,计算给水管系的水头损失和排水管道的坡度、充满度,以及选用水泵等。 世界各国进行了不少水量方面的研究,并制定出各自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室内给水管道流量的计算方法有平方根法、概率理论法。 目前,国外应用的方法皆以概率为理论基础,概率计算是所有新的设计方法的基础。国外不仅早已建立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秒流量计算式,而且在近几十年来,对用水工况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研究,至今己获得足够的可以更完善地加工整理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资料,这对我国设计秒流量计算方法的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虽然许多国家均采用概率方法为基础,但由于对数据的选取以及处理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方法不同,以美国的亨特概率方法和俄罗斯的概率方法为代表。 2 概率计算方法 2.1 亨特概率方法 2.1.1 亨特概率法的建立[1]

亨特概率法由美国的亨特(Roy B.Hunter)于1924年提出,并在1940年以后发展成熟,得到承认。其基本原理是将系统中卫生器具的使用看作一个随机变量,各种卫生器具的使用是独立的,使用中不存在相互联系,可用二项分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秒流量这一随机变量。 假定某给水管段上连接有n个卫生器具,各个器具的开启和关闭相互独立,每个器具的额定流量为q0,则通过该计算管段的最大给水设计秒流量为q0n,最小给水流量为0,任意时刻通过该管段的给水秒流量q(0≤q≤q0)。设计系统应降低管材耗量,并保证不间断供水,以满足用水高峰时的用水量。假设用水高峰时每个卫生器具的使用概率为p,则不被使用的概率为(1-p),那么在用水高峰时,n个卫生器具中有i个同时使用的概率为: (2-1) 亨特的定义,对根据于只有一种卫生器具构成单一系统,表示如下: (2-2) 其中:Pm—至多有m个器具同时的概率值; m—卫生器具同时使用个数设计值;

上浆工艺的现状和发展 周永元

周永元一、经纱上浆目的的演变:在纺织厂生产中,除了一些股线、强捻丝及某些类型的变型丝(如网络丝)外,大多数经纱在织造之前都必需经过上浆。这个织前准备工序称为《经纱上浆》。经纱上浆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纱的《可织性》,使其在织造时能承受织机上强烈的机械作用。但在具体实现提高《可织性》的内涵上,近代在总结生产实践和深入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展和更深的分析。 a、上浆目的的《传统说法》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无论在纺织厂的工艺设计中或大专院校的专业教说书中都认为经纱上浆目的有三:①增强②保伸③耐磨因此,那时鉴别上浆效果和浆纱质量的指标是:浆纱机上《三个率》(上浆率、回潮率和伸长率)和浆纱质量《二个率》(增强率和减伸率)。致使每个纺织厂的浆纱车间,要对每个织轴从浆纱机上落轴后,迅速称重估算它的"加重"上浆率;每台浆纱机上都装了"回潮率"显示仪;定时用夹纸条方式掌握纱线伸长率。试验室必需定期取原纱和浆纱的试样,在单纱强力仪上测试它的增强率和减伸率。但经常发现"增强率"和"减伸率"这两个指标与织机生产实际不一致。从表1的生产实际结果分析,经纱的织造效果(经纱断头率)有明显差别的三组浆纱,而它们的浆纱增强率与减伸率区分不出有什么显著差异。 表1 涤/棉(65/35)细布(9672)的浆纱比较

又从表2的分析对比可见:4040府绸在有梭布机(1511型)上织造时,经纱在织机处所受的最大张力值,远低于14.5tex(40英支)纱的断裂强度(只有它的20%左右);经纱在织机上正常制织时,所受的最大伸长率是0.65%,也远低于经纱断裂伸长(7%~8%)。由这个测试对比和纺织厂的多数生产实际都说明强力与伸长并不是经纱断头的主要原因。 表2: 40英支经纱在织机上所受机械作用与原纱性能对比 由表2可见,经纱从织机的后梁移动到织口成布,要受到反复拉伸与弯曲达4000多次;经纱之间摩擦,以及经纱与综眼、走梭板、引纬器等摩擦是相当剧烈可观的,都超过了未上浆的原纱的耐磨性。为了降低经纱断头率,提高经纱的可织性及产品质量,必须赋予经纱以更高的耐磨性;粘附贴伏突出在纱条表面的毛羽,适当增加经纱强度,并尽可能地保持经纱原有的弹性。这也是《经纱上浆》成为织造前经纱准备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的原因。 b、上浆目的的《现代说法》通过对上列表1和表2的分析。在80年代的多次全国性上浆研讨会上讨论和认证后,明确了经纱上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耐磨和贴伏毛羽。这是近20年来,在我国已得到了公认,并已列入大专院校教材中。在一本近期出版的高等纺织院校的专业教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