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装设计提升空间价值

软装设计提升空间价值
软装设计提升空间价值

软装设计提升空间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家庭室内设计与装饰。软装作为室内设计的一部分,自然受到十分的重视。

软装好比是给房间穿衣裳,人人都会穿衣,但未必能穿出品味。买来的衣裳不适合,可以收进衣柜,当作闲置束之高阁。房间的衣裳没选对,那可是躲无可躲,避无可避,即便讨厌也要天天面对。软装设计就是面对层出不穷的家居饰品进行选择搭配,让家居空间变得更搭、更协调、更有格调。

软装设计近年来方兴未艾,是和个人审美品味、文化修养以及素质的提高密切相关的。当人们具有了相应的物质基础,不在为生活日常去精打细算讲求“性价比”时,家居装饰的品味格调与个性化需求就变得非常重要。

软装设计的主要消费群体,以见多识广,对生活有追求的成功人士居多。他们不满足那种千家一面的装饰风格,也不会把另类当作个性。家居空间对他们而言已经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对于家的概念,追求舒适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家居装饰还要能够凸显高雅气质和身份地位,衬托出个人独特的品味。

软装对设计有很高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的风格搭配光线、色彩,确定摆设位置,核实尺寸,以及把包括灯具、饰品、配画等的搭配方案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对软装设计师而言,不仅要制定详细完备的软装设计方案,还需要协调指挥十几个产品商家配合,同时对软装的最终效果负责。专业的软装配饰设计师要拥有项目操作能力、方案制作能力、元素摆放能力以及产品把控能力。这样才能够结合客户需求设计出一整套的软装配饰设计项目,满足客户物质与

精神的双需求。

所以说一名专业的设计师需要懂得的知识是很广泛的,专业技能以及生活常识都要具备,室内设计也就是设计生活,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一名软装设计师,会有更多的时间可以思考和品味生活。通过自然环境配合业主的生活习惯打造一个舒适科学的生活空间。不仅要使室内空间美观,还要根据业主的生活起居习惯使其日常活动区域更舒适合理化。从事软装设计,要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引入多年训练培养而成的专业素质,通过与硬装格局相配套的区域划分——避短扬长的最大化实现空间格局的有效规划,并通过家具、壁纸布艺、窗帘灯饰、装饰摆件等各种家居配饰品丰富空间表情,以专业整合能力实现空间价值的提升。

软装设计师通过不同元素、风格的引用提升了空间的表现力,同时弥补了硬装时期难以规避的缺陷,不只提升了空间品质,融入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升华了客户的品位气质,更提升了空间的价值,让别墅、高端住宅物超所值。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城市空间分析

城市广场空间研究 1.我国城市广场建设现状及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领域研究借鉴西方成果时出现的盲从倾向,使得个性认知的淡化成为国内广场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设计师从第一位的主动创造者沦为了被动模仿者,很多设计千篇一律,缺乏个性;另外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使得多方矛盾得不到有效协调。 2.空间与人 事实上,广场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交流的场所,应是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空间,应当有“空间感”和“场所感”。 2.1 人性空间的认识 人与空间存在互动关系,因此在空间的营造上,一定要考虑人的多层面、多方位的不同需要,以达到空间环境与人行为活动的有机统一。这一需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要“宜人所用”,二是要“宜人所感”,“人性空间”的本质是“宜人”的。 2.2 城市广场与人 作为城市中最有活力、最有标志性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广场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方面,广场要满足人们交往、流通、休憩、娱乐等多种不同的行为活动需求,为这些活动提供理想的场所;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广场气氛、文化内涵的营造,给人以亲切、舒适、愉悦的心理感受。以下通过不同角度对广场空间形态进行研究分析。 2.2.1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广场的设计进行空间形态构成研究广场处于城市空间环境中,在城市规划背景下的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设计,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确定了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广场空间形态的构成。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广场的过程中,认真分析该地区的城市设计成果,研究广场的空间形态,构成要素、手段,空间位置、规模,围合程度,该空间与周边空间的联系,包括功能的、景观的,以及在城市空间中的地位等方面。从这些分析研究结果出发,重新审视原来的城市设计成果中广场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汲取其合理的成份到广场设计中来,同时也应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且进行修正完善,最终应该是广场设计与城市

张宇星: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

张宇星: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 编者按以价值链来解释城市空间的生成, 是不是找到了一种城市发展规律? 当代城市的变态生长和同质面貌是依附于不同的资 本掌控地位吗? 应对未来的城市使用场景,城市设计生产什么产品 体系和空间体系? 或许你对上述问题有不同判断,但不得不说,4月8日的“星空语系”,提供了一份脑洞大开的论卷,特别是在当前城市设计自我识别的讨论中,大家多以回顾和检讨为己任,以犀利的评价和判辩为突破口,“生态位、商业嗅觉、行为接口、差异性可以象商品一样被研发和消费、地球上的所有东西都是全球产业资本的信用品”,这些“星空语言”,让我们承续着潮流的未来,再回望现在。 空间品质无疑是地方性的选择,但每每事至,我们往往纠结于立场、纠结于语言,因为全球化已让每个城市、每个项目参与其中。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对城市设计实践产生指南?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典型城市空间,如何在未来的价值社区中被重新认识?在碎片化的现象评点中,“星空语系”的构建,不失为一条系统化路线。 2015~2016年以来,城市设计的天光云影不断徘徊。中央城

市工作会议、城市设计立法的讨论、城市设计有序无界的辨析、城市设计不同专业视角的读解、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的成立,都在一步步地促进城市设计在中国的本土价值成长。问渠哪得请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往知来,让我们听听“妙宇星空”的声音,听听如何让城市设计“复魅”。 讲座实录 2016年4月8日下午,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和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的《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学术讲座,在深圳市规划大厦201报告厅举行。讲座特邀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建部城市设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博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UABB)的主要发起人、组织者和推动者之一,深圳趣城计划总策划人张宇星作为主讲嘉宾。 讲者已同意公开发布讲座实录,感谢主办单位:深圳市城市规划学会和深圳市城市规划协会的授权和支持。城市设计的未来价值主讲人:张宇星PART1城市空间的价值逻辑 城市分两部分,看得见的城市和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城市纷繁复杂,但只是是冰山一角;看不见的城市无处不在,遵循着大道至简的法则。我们在设计城市时,不应该简单去设计城市中能够看见的风景,更需要设计整个风景后面隐匿的规则、权力、权利和价值逻辑。城市设计应该分成四个层次: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发表时间:2017-12-28T17:14:16.69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刘素[导读] 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同时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如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34-02 1.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1.1 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有的关于地面环境和关于美化的设计是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而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环境设计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等等好多的学科。因为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设计。如今环境设计和社会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形成了环境社会学,因为这门科目的有趣性,使更多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加入其中,研究的领域变得更加宽泛,而世界各国也开始高度的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2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才可以得以实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分为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它既是技术也是一种生态需求,并且展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人们提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会想到它的功能、美学和生态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对象指向具有社会性的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而这些人必须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的人。想要对环境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对人进行研究,而研究人就必须能够对社会性进行研究,这样就会使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趋向更加稳定的方向。其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对于公共空间来说,这种公共性不仅仅指的是物质空间上,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意义的环境——人——社会这样的一种关系。在公共空间中人与人进行自由交流和言论中所涉及到的公共性问题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而公共空间的承担价值体系可以延伸到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 如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得到满足,使人们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使人与社会和谐相互,使社会秩序能够获得更好的维护和改善。所以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够带给社会更多的意义。 2.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2.1 社会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到上层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古代因为受到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意识的支配便形成了古代城市,古代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充斥着皇权专制意识。比如说隋唐的“里坊制”,就体现了宫殿不与居民相参的方式。而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侵占过的青岛、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氛,展现出了资本主义特征。 2.2 公共空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了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站在公共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拥有着单一的公共空间形式,都是以大房子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氏族成员的房子,展现出了带有血缘的社会关系。宋朝的瓦子,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有了大量的商业中心,比如说夫子庙、城隍庙等等。公共空间开始向集会方向发展。工业革命带给社会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公共空间有了更加充分的细化,公共空间能够为大众呈现更多的作用和价值,而公众也越来越喜欢公共空间的形成,如此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性。 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3.1 市民的教育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种高深的艺术,艺术能够表现一种社会生活,能够使作者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一定会教育和教化公众,会对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公共空间中人和人是能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而环境与人也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所以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使人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体现社会价值的所在,那么它的设计必定是卓越的,因此会严重的影响到公众的审美价值。所以说在审美经济的时代,审美教育能够展现出市民的综合素质,一定要引导大众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要引导和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能够带给公众更好的主流审美观念。 3.2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好的形象,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的外在部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那么就会向着精神方面进行发展。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在交流中提生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和市民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程度的建设。比如说要用雕塑来体现城市的精神,这便带给市民足够城市归属感,能够加强市民的文明建设,能够使城市与社会一起向前发展。 3.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说,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上,能够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看法,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使带给人们一种责任意识,使人们体会到只有改变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才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最终带给社会更多的和谐,使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城市空间的资源探索及文化活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ff5753391.html, 城市空间的资源探索及文化活力 作者:张博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年第07期 摘要:城市文化活力是城市文化传播的主要动力,对城市的发展与进步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探索,展现更多的城市空间文化活力。从城市空间资源的内涵与价值、城市空间资源的特点两个方面,简单论述城市空间的资源,针对城市空间的文化与文化活力进行浅析,并基于内在性思想理论的文化活力分析与基于实证性思想理论的文化活力分析两个方面,探究城市空间的资源与文化活力,以期能够促进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城市进程的建设。 关键词:城市空间;资源探索;文化活力 城市化进程不但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在。城市是人类文化的聚合体,在当前人类实践互动的过程中,承载着多元化的人类发展现状,展现出不同城市氛围、城市发展环境下的精神与气质、印象与理想,等等,展现出独具一格的城市文化空间。加强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探索,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城市文化模式,展现更多的城市文化活力,构建富含魅力的城市文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完整而清晰的城市化格局。文章将结合城市空间的资源探索及文化活动研究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相关观点与建议,希望能够对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构建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城市空间的资源 (一)城市空间资源的内涵与价值研究 城市是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基础,以社会发展与进步为目标的空间地域系统。城市是集人口、科学文化与经济为一体的区域体系。从城市的发展来看,城市肩负着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实现社会分工与联系的推动性力量,如果没有城市,则各项活动难以深入开展。城市空间的利用情况则会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的发展,加强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相关研究,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城市空间资源的开发与探索,具体指的是根据城市综合发展中的地面、高空与地下三个部分内容,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调整,提升城市的整体容量,合理挖掘城市中的空间资源,提升城市交通整体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基于立体概念可以看出,城市系统中的各项功能均需要在地面、地下亦或是高空中实现,城市中的各项资源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优化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城市资源,能够改变城市内部功能,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空间资源的特点分析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理解城市空间形态价值标准理论 摘要:书中从价值观的角度研究并提出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本文系统的理解该理论,基于城市的动态化、多元化特性,在价值观的意义及来源、城市形态理论的实践和价值标准理论的应用方法三个方面受以启示。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价值观、标准理论 中图分类号:TU9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空间形态多种多样,大到整个城市,如格网城市、星形城市等,小到单一的功能区,如社区商业中心、CBD、城市商业中心等,然而即使是同一种功能的城市空间也会呈现出不同形态,在诸如繁星般的城市空间形态中,到底是哪一种好?哪一种不好?确无一定论和统一的评价标准。 林奇的《城市形态》(Good City Form)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与价值标准之间的关联的著作。书中对评价城市空间形态的价值标准理论提出五项基础指标,分别是活力、感受、适宜、可及性和管理和两项辅助指标,为效率与公平。 活力:即是生命力价值。指城市空间形态在人类、自然等生命、种族的延续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持作用,而其最重要的是符合什么样标准的城市空间形态的这种支持作用是最为显著的。活力性能标准所以应包含延续性、安全、和谐等子项,考虑生存条件、物质的供应与弃置、居住密度与资源的相对比例、聚居位置、建筑布局、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维持物种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 感受:每个居民对于所生活的城市的最为直接的认识,被问及时都针对自己或熟悉或模糊的城市空间好与坏,方便与不方便等。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不仅仅是在空间能被感觉,在时间上也能被感觉,并且应该是易辨识的、心理感觉与实际功能是一致的,能够通过感觉认知该地方的某种或某些特色。

软装服务内容

服务内容: 专业从事整体软装配饰,主要为客户提供整体软装设计(包括家居饰品、花艺、窗帘、地毯等的室内陈设与布置)、选材、预算的一条龙服务,本公司承接各种公共空间的室内软装配饰工程,并承接各种楼市的样板房、五星级酒店、别墅、会所等的室内软装配饰工程。而且本公司整合专业的设计施工力量,承接家庭室内软装配饰工程。为每一位普通客户提供最专业,最诚信的服务。 服务对象: 样板房、住宅、高星级酒店、别墅、会所、俱乐部、公共/娱乐场所、办公\商业空间。 软装饰服务流程 初步接触→概念方案(免费)→签订设计合同(收费)→深化设计阶段→签订软装配套服务合同(产品合同)→订货、采购、陈设、安装、验收→饰后服务一、初步接触 介绍公司情况,了解项目信息,设计要求及时间进度。 二、概念设计阶段(免费) 出概念方案。并可提供类似房型、类似风格的设计方案。(3~5日)提示:此概念方案包括平面布置、空间构思及概念设计,可提供参考图以确定风格、材质以及色彩等。

三、签订设计合同(收费),收费标准见后。 概念设计经客户确认后签订《软装设计合同》,第一期设计费:按设计费总价的80%收取。 四、深化设计阶段 第二期设计费:深化设计,修改、确定最终方案。深化设计最终方案确定后按设计费总额的20%收取第二期设计费。深化设计方案根据设计合同要求通常包括:平面搭配、色彩配置方案窗帘布艺方案灯具配置方案家具配置方案装饰品及艺术品配置方案 五、签订《配套采购合同》 预算员根据设计方案出具购物清单及预算,签订《配套采购合同》。确定服务项目、确定软装产品的采购、定制及安装配套时间等。 六、订货、采购、陈设、安装、验收 设计师根据设计需要,跟踪部分主要产品的陈设、安装及验收。 七、饰后服务 回访跟踪、保修勘察及送修 上门测量收费标准:建筑面积150平方以下300元建筑面积150~250平方500元建筑面积250平方以上1000元 设计合同收费标准: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673-1387(2007)01-0046-04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郭 彬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 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思想。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关怀;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众多领域之一,就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来讲,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地面环境和与美化有关的设计领域;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设计。但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环境设计,都是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对环境进行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化活动,属于新兴的既边缘又综合的学科,就学科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主要有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人类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针对城市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化和社会危机,基于社会学角度对环境设计的研究呼之欲出。这表明,作为一个学科,环境设计的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出现了如环境社会学等一些新的学科。环境社会学由起初的人口学者、农村社会学者、城市社会学者、发展社会学者等组成,围绕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后来,也吸引了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的加入,研究领域逐渐扩 大到住房与建筑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等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对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2]。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要遵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既是艺术的范畴,又要满足生态的需求,还要体现其社会价值。以往人们在评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标准时,过多地强调它的功能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的社会价值。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而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人必须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样,以社会性的人为中介,无形中搭建起了一个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实体与社会这个以文化方式存在的系统之间的桥梁。所以,在环境———人———社会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要想研究环境必须研究人,而要研究人必须涉及到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这样,以人为中心而产生的社会种种问题应该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必须涉及到的内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公 收稿日期:2006209207 作者简介:郭 彬(197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 2007年1月第9卷第1期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Jan.2007 V ol.9,N o.1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制约因素和基本模式 (一)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和制约因素 1.经济发展是城市空间扩展的根本动力。 第一,经济发展中的集聚和扩散效应是城市空间扩展的直接动力。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重要空间,优越的区位、丰富的资源、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已形成规模的工业、繁荣的商贸活动、多样便捷的服务和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等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引力场,吸引着各种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当这种集聚达到一定程度(即不经济)时,便会引起各种生产要素向周边地区的扩散。而无论是集聚还是扩散都将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新的需求,带来城市空间的扩展。换言之,城市空间的扩展是在集聚力和扩散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 第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决定了城市空间扩展速度和扩展形式的周期性变化。一方面,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大城市不同时期的空间扩展情况看,城市空间扩展是非匀速推进的,表现出加速与减速的交替过程,直至进入稳定期。当经济高速发展时,城市建设投资增加,城市空间扩展加速,反之则放缓,使城市空间呈现出“年轮”性特征。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还影响着城市空间扩展的形式。当经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时,城市空间扩展形式主要表现为外延式水平扩展,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粗放、松散,紧凑度指数下降。当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或缓慢增长阶段时,城市空间扩展则转为内涵式垂直空间扩展,以内部填充、改造为主,建筑密度加大,紧凑度指数明显上升。 2.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居民对居住条件改善的需求是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力量。 在城乡差距存在且政策开放的情况下,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导致城市住房需求猛增。新增人口中的低收入群体通常在市区的边缘地带栖身,由于边缘区的土地价格较低、交通便利、房租较低、管理松散,同时建造商在郊区建设新屋的成本也较低,城市空间以空前的速度向外扩展。另一方面,城市中的高收入群体,不满于中心区的喧闹、拥挤和环境的日益恶化,纷纷向郊区迁移,追求更加宽敞、更接近自然的舒适居住环境,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土地空间作保障。与之相适应,部分产业向这些地区的迁移以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兴建,又进一步增加了对土地的占用。 3.交通网络的拓展对城市空间的扩展具有明显的引导作用。 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轻轨等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城市的对内对外联系,大大提高了城市空间的扩展速度并改变着城市空间的扩展方式。由于便捷的交通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并给居民的工作、生活、出行带来方便,因此,在重要的交通站点会形成新的集散中心,并沿主要交通干线轴向扩展。发达的交通线路对各种生产生活要素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而纵横交错、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使城市空间扩展最终呈现网结状格局。 4.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扩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建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垂直扩展,在一些聚集效应较高的城区,土地供给非常紧张,人们凭借先进的技术使建筑向更高处发展,建成高楼林立的中央商务区或住宅区,从而使城市空间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水平扩展,也改变着城市的空间形态。在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网上购物、网上办公 城市空间扩展方式研究 陈玉光

软装设计工作流程

软装设计工作流程 一、首次空间测量 工具:尺子(5m),相机。 流程:1、了解空间尺度,硬装基础。 2、测量尺寸,出平面图、立面图。 3、拍照:a平行透视<大场景> b成角透视<小场景> c节点<重点局部> 要点:测量是硬装后测量,在构思配饰产品时对空间尺寸要把握准确。 二、生活方式探讨 流程:要就以下四个方面与客户沟通,努力捕捉客户深层的需求点。 1. 空间流线<生活动线>——人体工程学、尺度。 2. 生活习惯。 3. 文化喜好。 4. 宗教禁忌。 要点:空间流线是平面布局<家居摆设>关键。 三、色彩元素探讨 流程:详细观察了解硬装现场的色彩关系及色调,对总体方案的色彩要有总的控制:浅暖,深暖,浅冷,深冷。 ※把握三个大的色彩关系: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及其之间的比例关联 要点:由于硬装设计师不太重视色彩,在做软装配饰设计时要把色彩的关系确定后,做到既统一又有变化并且符合生活要求。 四、风格元素探讨 流程:1明确是与客户探讨 2尊重硬装风格 3尽量为硬装做弥补 4收集硬装节点<拍照> 要点:风格定位以客户的要求结合原有的硬装风格。 注意:硬装与后期配饰的和谐统一性,与客户沟通时尽量从装修时的风格开始。涉及到家具、布艺、饰品等产品细节的元素探讨,捕捉客户喜好。 五、初步构思<定位方案> 流程:※设计师综合以上四个环节进行对平面草图的初步布局。 ※把拍照元素进行归纳分析。 ※初步选择配饰产品<家具、布艺、灯饰、饰品、画品、花品、日用品、软装材料> ※构思阶段,需要设计师对产品进行分析初选。 要点:首次测量的准确性对初步构思起着关键作用。 六、二次空间测量 流程:设计师带着基本的构思框架到现场,反复考量,对细部进行纠正。 ※产品尺寸核实,尤其是家居,要从长宽高全面核实。反复感受现场的合理性。 要点:本环节是配饰方案的实操关键环节。 七、初步方案

软装的设计要点和风格

装的设计要点 现今的家居装修中软装的设计不容忽视,一副画一个摆件无不体现居者的品位及个性,如何在家居空间里合理利用软装来为你的生活空间增光添彩就成了重要的环节! 软装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去入手:1、尺度2、色彩3、质感4、材质5、意境6、生活方式, 由于内容较多本人将分多次讲述个人对软装设计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将来进入软装行业的设计师带来帮助,有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包含!

本文所用图片由美博时空整体软装中心提供 1、尺度 在家居空间中一件家具、一个花瓶都有自己的尺度,当他存在与空间中时他的尺度大小就与空间发生了必然的联系,成为整体的一个部分;与6个面围合的空间之间就形成空间的“场”,当这个场内构成物的体积大小发生了变化场也发生了变化,有时会显得拥挤有时会变的空旷,只有在适当的时候才有完美的视觉节奏感,类似音乐的节奏高低起伏,快慢变化,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再看

墙面的挂画就更能体现尺度的重要性,一个墙壁可以视为一张纸你在纸上画些方形长方形运用平面构成合理的大小和位置就能使得这些形状产生好的视觉效果。 2、色彩 说到色彩先让大家了解下色彩的三大要素: 色相-----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色色别的名称。如红、黄……等。 纯度-----指色彩的纯净程度,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比例愈大则色彩愈纯,比例愈低则色彩的纯度就愈低。 明度-----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如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感觉 由于眼睛感觉的关系,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常有不同的感觉。设计师常利用这种微妙的色彩特性来增强设计的效果。 前进色和后退色: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愈高,色相便愈鲜明。例如红、黄、橙等暖色,因为是鲜明色彩,所以有一种膨胀和迫近的感觉,称为“前进色”。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愈低,色相便愈晦暗。例如青、蓝、紫等冷色,便有一种收缩和远离的感觉,称为“后退色”。但绿色处在中间状态,不是前进色,也不是后退色。 色彩的面积:不同明度和纯度的色彩会产生面积不同的感觉。明亮的色彩比晦暗的色彩有面积较大的感觉,而暖色比冷色有面积较大的感觉。 色彩的质感:在视觉上色彩有柔软和坚硬的区别。浅淡色彩有柔而滑的感觉,而晦暗色有坚实的感觉。 色彩的重量:明亮的色彩如黄、橙等色便有轻快活泼的感觉;晦暗色彩如蓝、紫等色则有沉重的感觉。 色彩的节奏感:鲜明色彩表示高音调,晦暗色彩则表示低音调。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感:明度高而鲜艳的色彩具有明快的感觉,而晦暗的色彩则具有忧郁的感觉。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感:鲜艳明亮的色彩具有华丽的感觉;晦暗色彩则具有朴素的感觉。

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以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 关键词:公共景观开放空间空间活力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 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 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 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

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研究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角度对高层建筑设计和规划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空间外部尺寸规划设计 引言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城市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场所。这个可以说是城市空间比较科学的定义,而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城市空间则更形象具体,主要指城市内的建筑物、道路、绿地、广场、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以及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也是人们处在其中能真实、直观感受到的空间。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空间融洽,其评价好坏相当一部分取决于民众的感受,简单的说就是人对其所处空间的感受。所以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而且还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及其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在进行一项高层建筑设计时,开发商受利益的驱使,往往不会考虑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此时,政府规划部门所出台的各种条文政策及规范将扮演重要角色,它强制性的要求建筑必须顾及城市环境,营造舒适的城市空间。可以看出,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在两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作用下来完成的,即:建筑设计和规划。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1.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我们注意到高层建筑的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很大,这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高层建筑在城市中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城市轮廓线的规划要求,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布置。 1.1.1城市中,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聚集在一起布置会有相互干扰,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高层建筑布置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采用相仿高度间距拉开的办法,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丰富行人的视觉观赏。 1.1.2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的布置,就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也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效果。

被遗忘的角落——关于公共空间的探讨

被遗忘的角落——关于公共空间的探讨时间:2011-03-13 作者:孔祥伟来源:《景观设计》2006年第3期 城市活力的丧失 很难考证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衰落的抱怨始于何时,但1961年发表的简?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的确是一个标志,此书是对当时的美国城市规划的强烈批判,雅各布斯提出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要挽救大城市活力,必须体验真实的城市人的生活。城市活力的丧失似乎是快速城市化运动的产物,雅各布斯描述的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现象直指今日超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规划,城市化对旧城而言,“拆”字当头,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公共生活的格局,直接导致公共空间的破碎;对新城而言,似乎是为了避免犯错,规划了大尺度的交通和绿色空间,但可达性差及尺度的失衡造成了参与性的缺失,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演变与剧变 公共空间在漫长的城市与聚落的演变过程中曾经是充满活力的人性场所,足以承载人们日常公共生活的需求。在西方,中世纪的城镇广场或方场被称为公共空间的典型,它是城市居民户外生活、聚会、了解新闻、谈论时政或观察事态万象的场所,也是集市和庆典的场地,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概念里,其本质是一个对话性的场所,人们聚集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作为平等的参与者面对面地交谈并形成“公共生活”。对中国而言,生活意义上的传统公共空间主要表现为街巷、聚落集市及城市市井,按照一种松散而有机的形式存在。这一时期的城市及聚落的演变具有“记叙文”般的性质,好象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连续地讲述一个长篇的传说故事一样,自由驰骋、情节繁多,但都是由一种渊源深远的语言纽带给串联为一个整体了。城市和聚落本身不是目标,而是由于使用而形成的一种工具,在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形成了具有魅力的人性场所,至今能为户外活动提供极好的条件。 城市规划以剧变而非演变的形式自上而下改变了城市形态,重视物质问题的规划理论造就了“直线式”的城市改造思维和“推土机策略”。现代功能主义规划忽视了建筑与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心理与社会方面的因素,对公共空间本身也不感兴趣。格登?库伦用“荒漠规划”

城市空间发展 相关书目

专著: 1.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段进、比尔·希列尔等;空间研究3:空间句法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3.张勇强;空间研究(2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与城市规划);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张京祥罗震东何建颐;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5.杨冬辉;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自然演进:城市发展的自然演进规划研究——中国城市规划·建筑学·园林景观博士文库;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6.陈泳;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006年10月 7.王兴中;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01年1月 8.周春山;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1月 9.(美)刘易斯·芒福德编译者:宋俊岭倪文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3月 10.王旭了;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11.何念如、吴煜;中国当代城市化理论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学位论文: 1.王晓燕;银川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毕凌岚;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3.沈磊;快速城市化时期浙江沿海城市空间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熊国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05年 黄大鹏;芜湖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曹坤梓;城市化进程中山地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王剑锋;城市空间形态量化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张愚;基于可见性的空间及其构形分析[D];东南大学;2004年 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空间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丁小兰;大城市周边地区小城镇整合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7年 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杜聪;济宁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及其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严昕;厦门近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范少言;城市地域系统演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李世峰;大城市边缘区的形成演变机理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邹卓君;大城市居住空间扩展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城市空间生产_性质_逻辑和意义

39 城市空间生产:性质、逻辑和意义 孙全胜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摘要】工业化生产与城市空间生产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两个不同过程:工业化生产包含城市空间生产,并促进城市空间生产;城市反映工业化生产,并反作用于工业化生产。为了克服城市空间生产问题,就要实行都市革命、变革城市空间结构和生产出差异空间。城市空间生产是全球化的背景资源与现实语境,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沿袭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逻辑理路与分析方法,从空间维度补充了马克思主义,对于分析发达工业社会的城市化趋势和中国城市化问题,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列斐伏尔;城市空间生产;理论意义【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ZX07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JA720004) 0引言 列斐伏尔①凭借空间生产视角为城市发展研究补充了空间维度。他将空间生产与城市空间、都市革命结合起来,开启了后现代城市空间批判。城市空间生产既是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扩张的主要手段,又是后现代消费社会空间生产的集中展现和运作逻辑。城市空间生产让城市空间碎片化,也让城市空间从静止走向流动。列斐伏尔考察了城市空间成为商品的过程,并对城市化和空间生产的关系做了考察。研究城市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无论是对继续推动社会空间理论的发展、增强空间意识,还是对深入认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本质,以及促进中国特色城市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指示作用。 1 城市空间生产与城市革命 1.1 争取城市权利 列斐伏尔清晰界定了城市空间生产和工业化 生产的关系,揭示了城市化对日常生活的价值,主张争取城市权利和差异空间,以复归日常生活的真 正含义。“城市权利”就是居民能够自主控制城市空间生产过程,而有权拒绝外在力量的专制操控。城市化让商业集中于市中心,需要哪里的居民迁 走,实现城市权利,公民就有权不搬迁。差异空间 就是反对空间生产的同质化,即拒斥空间生产的僵化模式。列斐伏尔声称,社会学的创新点在都市空间,而不是荒芜的乡野。人们要拒斥的是技术工具理性,拒斥日常生活的无聊循环。都市革命是艺术化的变革,是反抗城市景观控制的试验运动,是灵动的生活,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存在。现代都市是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结果。城市空间生产是少数资本家操控、民众被迫观看的作秀。城市化的背后推动力量是利益。受利益驱动的城市空间生产铺天盖地的向人们涌来,让人们眼花缭乱。控制与被控制、观看与被观看构成了城市空间二元对立的因素。城市问题已经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工业革命改变了乡村,而城市革命能变革日常生活的质量。城市革命既关注城市的建构和发展问题,又关注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的质量。城市空间不只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的上层建筑,而且生产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并引导社会空间形态改变。因此,城市已经取代技术、工业变成革命的主导因素。城市空间是资本主义增殖的承载者。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空间生产延续了生命。由此,城市空间转换为商品,城市空间生产成为发达工业社会的内在机制。于是,革命将爆发于聚集了过多经济政治压迫的中心城市,而不是边缘空间。 1.2变革空间结构 列斐伏尔呼吁变革都市空间结构,生产出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