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职音乐欣赏课

2

2012

艺术教育

谈中职音乐欣赏课

●吕

[摘

要]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发展形象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音乐素质,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音乐欣赏课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欣赏;流行音乐;多元化

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如何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如何增进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能力,同时掌握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呢?笔者任教于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余年,期间上过师范班的音乐课,少数民族歌手班、图音班、幼师班的声乐、钢琴、乐理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教学经验,以下谈谈笔者的一些教学经历。

一、从学生们喜欢的流行音乐入手

众所周知,传统的音乐欣赏课教材比较陈旧、选曲风格比较严肃,未能照顾到学生追求歌曲琅琅上口以及流行的时效性等特点,所以不太受学生的欢迎。特别是现在,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流行音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以前的老歌曲往往让他们敬而远之。

怎么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对音乐课程的浓厚兴趣,这样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音乐教师的面前。

一次,笔者在课间休息随手用钢琴弹日本民歌《四季歌》,很多学生都停下来静听,有的还跟着哼唱,一副自我陶醉的样子,让笔者很是惊讶。很多同学都问:咦,老师也会弹劲舞团的音乐?后来笔者借机和学生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还延伸谈到日本的地理环境、日本的国花樱花、日本的历史经济等,并谈到电子琴及卡拉ok (音乐伴奏)。笔者告诉学生,好的歌曲不仅仅只在当下流行,那些穿越时空、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音乐才是最优秀的音乐……

在以后课堂里,笔者就常常将学生喜欢的通俗歌曲如朴树的《白桦林》、唐磊的《丁香花》、张惠妹的《听海》等引入课堂,将与歌曲有关的历史、人物、背景及歌曲的旋律特点糅合到一起介绍。从略带忧

郁风格的

《白桦林》中,学生通过旋律了解到俄罗斯小调的结构特点,知道了歌曲中的故事以及高加索的白桦林、苏联红军,还可以引申谈到斯大林、列宁,俄国十月革命,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前苏联解体,等等。同时,笔者还鼓励学生模仿明星进行表演,从中借鉴及体会。这样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学生们兴趣更加浓厚,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开阔了视野、

提高了文化修养。二、深入浅出

提到欣赏音乐课,很多人就会想到交响曲、序曲之类的,都觉得内容太长、太深奥,离现实很远,不自觉地产生抵触心理。其实,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些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为点,再以点带面展开教学,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如圣一桑的管弦乐套曲《动物狂欢节》就是一首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音乐作品,它通俗易懂让人容易明白。透过音乐旋律,大家可以想象出前来参加晚会的动物:威风凛凛的狮王、“咯咯嗒”叫着的母鸡与公鸡、急驰的骡群、缓慢爬行的乌龟、沉重笨拙的大象、机敏灵活的袋鼠、游动的鱼儿、啼叫的杜鹃、高贵的天鹅,等等。作曲家将最有代表的动物形象进行自由穿插和综合,并以富有节奏性欢乐热闹的主题贯穿全曲,增加了狂欢的情绪,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笔者运用了两架钢琴与一个小型管弦乐队结合的方法,根据每首乐曲不同要求和情趣,自由选用器乐组合,获得了丰富的效果。每次听完作品,学生们都讨论得兴高采烈,为哪段是写乌龟哪段是写大象争得面红耳赤……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从单一化到多元化

正如著名音乐家科普兰所说的:“全部投入音乐意味着要扩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欢传统类型的音

107

2

2012

艺术教育

乐是不够的。趣味象灵敏度一样,在某种程度上是天生的,但这两者都可以通过明智的练习得到发展。”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一)欣赏中国特色的音乐

作为中国人,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是理所当然的事。

(1)中国第一部音乐史诗《东方红》。其中的歌曲

《东方红》、《情深意长》、《南泥湾》等是我们在电视里喜闻乐见的歌曲,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不但要听还应该学会唱。

(2)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它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融合,开辟了芭蕾舞蹈本土化的新纪元,中西文化在芭蕾艺术领域完美融合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中国芭蕾。

其中的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红色娘子军军歌》等也广为传唱。

(3)中国第一部建立在自己民族音调基础上的歌剧《白毛女》。它的音乐主要是以北方民歌和传统戏曲音乐为素材,同时吸收了西洋歌剧音乐的表现方法,具有独特的现代民族风味。剧中的《北风吹》、《扎红头绳》在民间广为传唱。

(4)电影《上甘岭》主题曲《我的祖国》。它生动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物产,赞颂了人民的勤劳勇敢,宽广胸襟,旋律明亮、流畅,激动人心,令人陶醉和向往。

(5)我国第一部音乐风光片《刘三姐》。剧中壮族人民在歌仙刘三姐的带领下用山歌来歌唱生活、赞美爱情,并用山歌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影片中的山歌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生活气息和浓郁地方色彩,悦耳动听的歌声与美丽的桂林山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影片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每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里面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既可提高审美能力,也可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人间的真、善、美与丑恶。

(二)接触中外优秀民歌、名曲

在中外的音乐作品中精选出传世佳作及优秀作品,从审美的高度,剖析它们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殿堂,提高音乐素养和鉴赏水平,获得

艺术美的享受。

1.声乐曲。通过欣赏《阿里》、《三套车》、《青藏高原》等作品,让学生对民歌的特点和类型有相关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听来自不同民族的民歌,可以体会不同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与音乐特点。

2.器乐曲。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及交响乐曲

《春节组曲》、《命运交响乐》等作品,感受不同音乐节拍的强弱特点,各种乐器演奏的效果,进而了解作品的风格流派以及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

学习这些知识不是为了对音乐作品进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音乐作品的外部音响形式,同时还能通过这些音乐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

四、从品到学

当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他们的学习劲头会更高,有部分学生会随之转换角色爱上音乐。做为音乐教师,不仅要做好音乐传播工作,还要当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从音乐课中发现和培养好苗子,为更高层次的院校输送人才,壮大和发展音乐工作者队伍。

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欣赏音乐是一种高尚且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活动,它不仅可以娱乐身心、起调剂生活的作用,还有助于增长知识、提高艺术趣味和培养高尚的情操,从而达到美的欣赏、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将音乐的这种情感艺术魅力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美,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展开联想的翅膀,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参考文献:

[1]王盛昌,李保彤.中外名曲欣赏[M ].太原:山西教育

出版社,2005.

[2]陈静梅.音乐欣赏[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3]钱学康.音乐欣赏讲话[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

(吕莹,女,壮族,广西民族中等专业学校音乐讲师)

责任编辑黎学锐

1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