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4 (专题提升)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4 (专题提升)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高频点4 (专题提升)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Word版含答案

高频点4人文精神的产生与发展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福建宁德二模)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苏格拉底的观点为重视知行合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不能体现该观点,故A项错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能够体现出“知行合一”的观点,故B项正确;“真正高贵并非无成,而是自为的”不能体现“知行合一”的观点,故C项错误;“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不能体现“知行合一”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5·四川德阳一模)《论法的精神》:“古代哲学的各种流派,可以看做是一种宗教,其中没有一个流派的道义比斯多亚学派的道义更有益于人类,更适宜于培养善人。”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理由是斯多亚学派第一次()

A.将西欧人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论证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D.促成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解析斯多亚学派虽然强调人,但并未否定神,未将人从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故A项错误;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的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而非斯多亚学派,故B项错误;

斯多亚学派第一次提出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有利于人的发展,也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故C项正确;促进人类自我觉醒的是智者学派的人是万物尺度,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5·安徽蚌埠三模)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得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解析材料中“精通体育和艺术”“跳舞音乐”“拉丁文和希腊文”等信息说明此时期注重人文主义标准,属于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注重信仰的推崇,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注重理性,提倡民主和科学,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注重技术,不是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A

4.(2015·河南郑州一模)“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

A.启蒙思想家B.宗教改革者

C.人文主义者D.古代儒学大师

解析题干主要体现对财富的追求,没有强调理性,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到信仰问题,故B项错误;由“应当追求财富”和“只要不损害别人”可知这属于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故C项正确;题干鼓励追求财富,与儒家轻利思想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5·广东深圳二模)“在肯定人的显示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段话可能是在评述() A.古希腊的哲学著作

B.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

C.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

D.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作

解析基督教相传发迹于公元1世纪,与“古希腊的哲学著作”没有交集,故A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人文主义,“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说明得到封建君主的支持,与世俗权力结合紧密,应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故B项正确;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构想主要是三权分立与制衡,人民主权,反对君主专制,与材料中“赋予了人间的帝王”矛盾,故C项错误;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诗作向往自由,充满了想象,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B

6.(2015·北京丰台一模)16世纪,欧洲的一场争论很快扩展为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新思想”的核心是指()

A.因信称义B.知识即美德

C.人非工具D.人民主权说

解析16世纪,关于上帝与人类关系的新思想指宗教改革的思想,马丁路德提出了“因信称义”,故A项正确;“知识即美德”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的观点,故B项错误;“人非工具”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康德的观点,故C项错误;人民主权说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观点,故D项错误。

答案 A

7.(2015·陕西西安模拟)1617年,德意志萨克森的新教徒们制作了一张《宗教改革百年纪念宣传画》,画中的路德正就着从天堂射下的一束光阅读《圣经》,他抬起了头,光芒照在他面前的书页上,阅读它就是与上帝相逢——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这表明,宗教改革()

A.否定天主教会及其教皇的作用

B.废除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束缚

C.维护了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

D.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

解析此材料体现了宗教改革的作用,教徒有了独立阅读《圣经》的权利,而不是完全听信于教皇,“而这一切并非发生在教堂内”则体现了对教会作用的一种否定,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并没有废除宗教的精神枷锁,故B项错误;维护德意志各个阶层的利益,与题目无关,故C项错误;把矛头对准了封建专制制度是启蒙运动,不是宗教改革,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5·山东日照二模)金观涛在《探索现代社会的起源》中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从不同方面刻画了同一过程。”“同一过程”是指()

A.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摆脱教会对人性的束缚

C.宣扬俗权至上增进民族意识

D.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

解析古希腊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故A 项错误;文艺复兴强调人性的回归、人生的现实幸福,宗教改革强调人的信仰自由和发财致富的权力,都强调了人性的解放,故B项正确;C项只符合宗教改革,故C项错误;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才全面批判封建意识形态,故D项错误。

答案 B

9.(2015·湖南岳阳一模)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明他主张()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

C.天赋人权

D.主权在民

解析材料未提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A项错误;提取材料关键信息“人类的集合体”、“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表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高三第二路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更为接近高考,所以在进入第二轮复习之前要做好复习计划。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计划 明确复习依据,把握命题趋向 《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更是复习备考的指南。所有高三历史教师都很重视考试说明,每一年考试说明都和上一年的有所变化。很多老师关注考试说明只是关注考试范围有没有变化,实际上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分析与解读。还要认真研读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参考例卷中参考样题的调整和变化,这些变化是新的命题思路和导向,在复习中要给予足够重视和渗透。 要把握高考命题趋势除了研究考试说明外,更要研究近几年本省高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笔者对福建近几年文综历史主观题试题进行简单梳理,发现命题由注重通史、阶段性特征向主题立意迈进。2009年与2020年福建文综历史卷主观题考查均以"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凸显阶段特征"为重点。 2020年开始变化,2020年高考第38题在注重考查阶段特征同时向主题立意迈进。2020年高考第38题主题立意确立为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考查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2020年以近现代工业化模式为主题,考查了苏联、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道路。2020年第38题以科举制为载体,

融会贯通古今中外。 主题化命题是近年历史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2020年福建高考第38题应该还是这种思路,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概括、理解和把握,更应注重主题式复习,整合知识,实现有效备考。 抓住主干知识,形成专题网络 就历史学科而言,主干知识是指在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能够起到纲举目张和总揽全局的作用,能够反映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进程。在二轮复习中能否在抓住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对专题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成为决定高考胜败的关键性因素。 另外,在进行主干知识专题复习时要把握好专题的跨度与深度。所谓跨度,即以社会形态、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等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对所学相关知识加以总结。所谓深度,即运用文明史观等理论,科学地阐释社会形态内部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发展演变的本质、趋势和规律等。例如,对农业文明的复习,在跨度上,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在深度上,可分析其对古代、近代社会的影响,而闭关锁国政策即是其在"深度"上的体现之一。 用多元史观观察和思考历史,以新史观统领复习内容 纵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三个必修模块,突出地体现了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学观点。对这些史观的把握,既是我们进行新课程教学的前提,也是我们备考指导与复习的基础,因为与这些史学观点相关联的知识均是历史的主干知识点,最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不但符合高考考查主干知识的命题思路,也体现了关

历史高三二轮复习高考40题概括、特点类资料

高考材料题40题考查方式及答题技巧之 概括特点、变化、比较类 【考题分布】一般集中在新课标卷40(1)和选修题(1)考查 【考向分析与知识定位】概括特点类试题难度大、易失分。这主要是由于其概括性强并且思路不容易把握造成的。特点,顾名思义,就是“特别之处”,但在回答历史问题时,它还应包括“突出之处”。 总的来讲,分析历史事物的特点还须从历史事物的组成元素入手;换句话说,也就是 争方式、 历史地位等, ; …… 划分材料主要信息,结合分值归纳要点。这种题型是现在高考最常考的类型。 其实,所有这些规律都是知识结构的再次运用。建立牢固的、完整的、具有宏观与微观双向性的知识结构是答好历史问题的基础,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良策。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常用和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是在答题时的首选思路。根据试题的具体设问,以及所赋的分值,有时也需要我们做一些灵活取舍。 回答特点时各领域应考虑的要点: 【分类做题思路】 一、设问类型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点)? 相关真题: 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2016年新课标卷一 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 2015年新课标卷二 40(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014年新课标卷40(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 2013年新课标卷 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做题思路: 答案80﹪来自材料,20﹪来自知识!要点言简意赅,学科术语! 做题思路: 1、迅速浏览本题大导语与设问要求,确定本题核心主题。 2、阅读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首先要找出材料中心;并根据句号、冒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划分对材料进行分层,在卷面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圈划和批注。 3、将解读信息进行概括合并,尽量上升到历史事件的属性和角度,并注意联系上下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4、根据分值判断要答几个要点,组织答案,尽量用专业化、学科化语言,尽量简练。 【强化训练】 1、(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庄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同《中国城市发展史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背景。(12分) 2、(3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以至于有“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之说。明后期付元初在《论开洋禁书》中说:“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缎杂缯”,湖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至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产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中后期商业发展的特点2、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 二、设问类型二:概括变化、发展过程的特点或者趋势(此类问题材料有明显的时间分期或阶段性提示) 相关真题: 2016年新课标卷二4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2016年新课标卷40(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2016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 做题思路: 注意在概括变化的时候要从历史事件的各个角度出发;概括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整体趋势,联系上下文。其他同设问一思路。 三、设问类型三:比较异同类。 相关真题: 2015年新课标卷一40(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同之处。 2016年新课标卷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 做题思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序号专题内容课时 1 民主与法制建设 3 2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2 3 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3 4 “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3 5 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3 6 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2 7 中国的对外关系 2 8 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3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 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 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4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 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 .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 项说法错误。] 2. (2014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 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 A .宗法制 B .分封制C.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 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 (2014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 A .血缘亲疏 B .地位尊卑 C .长幼有序 D .先帝遗愿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巩固第一轮复习效果,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 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提高考试大纲要求的阅读、提炼、概括、分析、比较、迁移、阐述、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适应文综考试的要求。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培养学生的 人文精神,特别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二、复习措施 1、深入研究考纲及近年高考题目,把握高考命题趋向,做到复 习有的放矢,增强复习的实效。 2、合理划分好专题。专题的划分既要考虑到知识点的完整性, 又要兼顾到高考改革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3、备课组分工合作,集体备课,加强学习与交流。根据历史学 科的特点,专题复习应集全组之力,集体备课,各位老师应对照自 己的任务安排,认真备课,在上课前三天拿出教案和试题。同时备 课组内部多听课,多交流。 4、实施分层教学。A、B层次班级要求复习完全部专题,并且在 A层次创新各种形式,加大培尖力度。C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多看教材,扎扎实实搞完第一轮复习,选取几个重点专题讲述。 5、提高课堂效率,杜绝“满堂灌”。专题的知识梳理,不能由 老师包办,要求学生紧扣教材,在老师的布置下,课前或课堂上完

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律性问题,得出结论,从而使基础巩固和 能力培养同步进行。 6、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 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7、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8、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9、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 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三、时间安排 3月26日——5月15日学科内专题复习 5月15日——5月20日热点专题复习 5月20日——6月初查缺补漏 四、学科内专题划分 1、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3、民族关系、国家统一与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化 4、“三农”问题的历史沉思 5、手工业的发展与经济近代化 6、国共两党的发展历程及两党关系 7、中国的对外关系 8、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 9、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 10、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作业24高考热点专题 含答案

课时作业(二十四) 1.(2015·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模拟题)李鸿章在奏章中说:“近年部议停购船械,自光绪十四年后,我军未购一船,倭人心计谲深,乘我力难添购之际,逐年增长。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通过上述材料可知() ①北洋水师缺乏政府大力支持②中国海军在整体上落后于日本 ③日本海军力量获得长足发展④李鸿章正确指出中国战败根源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北洋水师多年未购一船,体现出了其缺乏政府的大力支持,故①正确;此材料并未将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整体实力做比较,故②错误;日本海军的力量在逐年增长,故③正确;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腐败和落后,而不在于船速不及日本,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示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变法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3.(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信徒和上帝,犹如两个相爱的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第三者”。此话最有可能出自()A.薄伽丘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孟德斯鸠 答案 C 解析材料认为信徒只要虔诚地信仰上帝就能得救,不必通过教会和教皇。这和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一致,故选C项。 4.(2015·福建省高考集结号模拟题)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A.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C.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思想变化 D.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答案 C 解析工业革命后,工厂制度建立,工厂之间需要自由的竞争,使得过去的特权公司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了,经济思想因为工业革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选C项。A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是说的本国的经济的思想的变化,并未涉及到国际竞争;B项说法错误,生产组织的变化指的是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D项科学技术并未体现其作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策略 一、整合教材,按照历史发展科学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高中课改教材编写采用了专题式的体例,分成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相对独立的专题。割裂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学生就难以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知识结构。如何来构建知识体系,这应该是教师在第二轮复习的主要工作,让学生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对某一段历史,某一个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认识,也就是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角度去理解.从这个层次来说,就是新课程回归老教材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教师首先学会整合.形成一种复习的思路,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这里的思路借鉴了兄弟省的经验.大致思路如下 一、按照考纲的历史顺序,结合教材编排顺序,重新制作学案,为学生建立宏观的历史知识体系,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和历史思维能力。 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依次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二战前)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二战后)中国现代史。每一时期又根据政治、经济、文化顺序复习编排。具体如下: 中国古代史:1古代政治制度史、2、古代经济、3、古代思想、4古代文艺与古代科技 5、春秋战国社会巨变、 6、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

世界古代史:古希腊和古罗马历史、 世界近现代史:1、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体建立4、两次工业革命5、近代工人运动6、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7、俄国和苏联历史 8、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9、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10、世界近现代科技 中国近代史:1、19世纪中期列强侵华与中国抗争2、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略与抗争3、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4、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现代史:1、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2、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4、中国近现代科技和文化 二、关注热点和地方史(湖南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 高考历来不回避热点,备考无疑不关注热点。根据08—09年来重大时政要闻,找出历史学科与地理、政治学科有可能进行综合的结合点。从历史学科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和探讨,为学生解答综合题,备好料、选好材,找准角度。圈定以下几方面精心准备,仅供参考。 1、一是中国的08奥运盛会、和谐社会与儒家思想公平正义与启蒙思想 知识连接:孔孟思想及评价、西方启蒙思想自由平等观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提升训练一

训练1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2·沧州质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特点及影响。解答此题抓住关键信息“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说明了宗法制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材料不符;D项说法错误。] 2.(2012·滨州二模)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B[解答本题注意题干的主要信息“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迁移分封制的内涵,可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分封制下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但受封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并未完全实现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 3.(2012·漳州质检)《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

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 C.长幼有序 D.先帝遗愿 答案B[材料反映了长子微子启虽为长,但其出生时母地位贱,而同母弟弟辛出生时母亲已经为王后,立的人为少子辛,故可以看出其为嫡长子继承制。从材料和所学史实可知,当时影响王位继承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正确答案为B项。] 4.(2012·河北测试)下列是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其中表述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答案B[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同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但两者在官员的出任方式上有区别。分封制下的地方长官可以世袭,而郡县制下的地方长官只能由中央直接任命。故选B项。] 5. (2012·长宁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 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答案C[依据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枝叶)越来越小,中央集权(本干)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表明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doc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方法: 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在第二轮复习期间进行关于历史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 (1)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 (2)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 (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 (5)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将教材上的知识依据一些专题重新组织起来,最好不要做成流水账的样子,高考不会出那样低水平的问题,应该根据历史发展的内在特点,找到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规律性的东西。 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将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分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等专题。 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来,这些阶段性呈现给我们一个一个重要的历史横断面,这些横断面既是我们

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相应的也就会成为考查我们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现象认识的重要切入点。与考查历史发展的线索相比,考查一个历史横断面在命题上自由度更大,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这种命题思路下有更多的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同时,多数这类题目的难度也要高于依据历史线索形成的题目。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其特征。 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代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 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古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可以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有关历史复习方法推荐: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每一个专题前的导语和每一节前面的课前提示。这两部分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材所涉及的历史阶段特征和主要内容。比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16世纪前后的西方世界等,考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来进行概括归纳其历史特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高中记忆量大的科目,关于二轮历史复习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篇一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 历史高中记忆量大的科目,关于二轮历史复习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二轮复习计划篇一 为进一步搞好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工作,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质量,努力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我校高三历史备课组全体老师经过酝酿讨论,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历史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解题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和力量,扎实抓好专题教学,加强学法指导,坚持高效训练,力争我校在07年高考中历史学科取得理想成绩。二、学生现状 与同类兄弟学校相比有很大差距,要想在高考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我们任重而道远,学生基础需进一步加强,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措施 1、精编复习专题,指导学生依据考纲掌握知识点前提下形成知识的专题化、系统化、网络化,构建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

2、精选练习试题,习题要精选、精练、精讲,突破重难点,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加强对学生学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 3、深入钻研考纲和教材,研究近三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适当关注新课标和新教材,认真研究学情,多方搜集高考信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做好拔尖补差工作,对优秀生给予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更细致的指导帮助,促进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差生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信心,提高兴趣,加强督查,力求少拖后腿。 四、专题安排 从4月份开始二轮专题复习,共分十八个专题,到5月中旬结束,共一个半月左右,具体专题安排如下: 《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古代重大政治制度和政治改革 专题二古代封建赋税制度的演变 专题三古代农业、手工业、封建城市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专题四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和管辖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专题六中国古代思想及其演变 《中国近现代史》 专题一近代各个时期列强侵华的演变 专题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及资产阶级各个阶层的探索 专题三世界进步潮流影响下的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进程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欧美代议 制的确立与发展) 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难得的资料。 一、选择题 1.(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18)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第三共和国时期,以非武力的争斗成为主要形式,合法斗争成为各阶级、阶层的首选方式。法国从此稳固了民主共和制。这主要说明( ) A.政治制度的选择过程中必然充斥着暴力斗争B.法国大革命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C.和平方式取代暴力才能推进政治制度建设D.政治制度的确定与完善有时要经过各种尝试 2.(2016·四川内江高一上学期期末·17)“共和制”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1701年《王位继承法》B.1781年《邦联条例》 C.1787年宪法D.1871年宪法 3.(2016·四川宜宾一模·34)19世纪70年代中后期,德意志帝国议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如银行法、专利权法、统一货币法、统一关税法等。这些法案的颁布和实施( ) A.为德意志实现统一提供了法律依据B.促进了德意志经济的迅速发展 C.大大推动了德意志政治民主化进程D.削弱了联邦议会在议会中的权力 4.(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22)读图6,图中著作的部分目录及内容研究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 5.(2016·四川德阳高一上学期期末·21)读表2,表中内容说明这次议会改革( ) 表2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中国 古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浙江某地农民每逢二、五、八日都到中心集镇赶集,这种交易的风俗是由古代的“草市”发展而来,古代的“草市”可以追溯到() A.商代 B.六朝 C.宋代 D.明代3.(2011年3月蚌埠市质检1题)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B.商汤C.周武D.秦皇 4.(2011年1月北京东城区高三期末统考6题)自秦以后,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古代中枢权力机构也不断发生变化,其中为分割宰相兵权而设立的机构是() A.枢密院B.中书省C.三司D.内阁 5.(2012年辽宁沈阳四校阶段测试)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铁牛具、牛耕的推广B.水利工程的兴修 C.社会秩序的稳定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6.(2012年3月泉州市质检14题)“春秋出孔子,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座落在武夷山的“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对以上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朱熹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局面B.福建是朱熹宣传理学的重心 C.朱熹继承与创新了儒学思想D.朱熹思想的影响力超过孔子 7.图1—49是中国境内出土的早期人工冶炼铁器,其冶铸时间是()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政治

专题一古代中国政治 一:早期的政治制度 1.宗法制 (1)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为纽带,等级森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 (3)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 (4)作用:①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②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⑸宗法等级制: 2.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 (3)内容:主要是分封土地和人口。 (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 (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时各国推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3.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⑴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⑵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 ⑶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决策方式)。 ②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2. 君主专制的逐步强化(专制主义逐步强化) 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中央官制的演变上、实质在于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变化(1)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军务,彼此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便于皇帝专制集权。 (2)汉——设立中朝,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改变了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 (3)唐——三省六部制度,三省长官皆是宰相,通过增加宰相人数来削弱相权 (4)宋——增设参知政事等副宰相,使相权进一步被削弱。 (5)明——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明成祖设立内阁,皇权专制加强。 (6)清——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补充一: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这样既可以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再由尚书省交给六部执行。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补充二: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卷8

古今中外农业政策史 一.知识归纳 新课标版: (1)土地和赋税制度的演变 在原始社会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在。夏、商、西周的土地国有制被称为“井田制”,特点是:层层分封;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集体耕作,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耕地十分规整,成方块状。春秋时期,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土地转让关系进一步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为了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他提出: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成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面对土地高度集中,历朝政府都采取措施抑制兼并,维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并绘制图册,因所绘田亩图册很像鱼鳞,称“鱼鳞图册”,它是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这些措施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土地兼并。 (2)商鞅变法时的农业政策: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的农业政策:推行均田制,租调制:颁布均田令,把国家掌握的荒地分给农民,由农民承担一定的租税、徭役和兵役——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恢复和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你一定要知道这些中国通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 一、-------------------------- 原始社会(二三百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过渡时期(皇帝尧舜禹时期大约4000―― 5000年前)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一一春秋时期公元前476年) 三、封建社会(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一鸦片战争1840年)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 五、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 ―― 1956年) 六、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一一今天) 一、奴隶社会的发展史: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一一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一一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一一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一一前476年) (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一一前221年 二、圭寸建社会的历史沿革: 1. 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一一589年隋朝建立) 3.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一一907年) 4. 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一一960年北宋建立) 5. 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一一1368年明朝建立) 6.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一一1912年清帝退位) 1. 如何巧记方法 以奴隶社会为例: 夏(前21世纪)减去5个世纪一一就是商(前16世纪) 再减去5个世纪一一就是西周(前11世纪)一一减去3个世纪(就是东周即春秋时期开始(前8世纪前771年) 再减去3个世纪(就是战国时期开始(前5世纪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 理解记忆:半殖民地一一政治上主权部分沦丧,区别于印度、埃及等殖民地。 半封建——经济上资本主义开始兴起,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020年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精品)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指导意见 高三二轮复习从2020年3月开始,至5月上旬结束。本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指导思想 本轮复习的指导思想是:以2020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为主要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从二轮复习实际和学生已有学习水平出发,进一步明确备考内容重点,优化备考实施过程与策略,在一轮复习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任务与目标 二轮复习备考指导要围绕“提高”做文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与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提高。既要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全程提高。做到学、练、考、补有机结合,保障学生学习环节的完整性。 3.全员提高。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扶弱促强,特别是通过帮扶,让学生通过本轮与后期的复习,各有所得,各得其所,稳步提高。 三、基本原则与要求 二轮复习要在科学备考、规范备考、精细备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精准备考原则,提高复习指导效益。 “精准”是备考指导的质量要求,其基本要求就是备考指导要符合考情(考纲、考题、考卷)、符合学情、符合轮情、符合课情(不同课型)。“准”是备考质量的核心、方向,“精”是备考质量的具体要求与保障。高考备考指导必须研考情,明学情,识轮情,熟课情。 在备考指导活动中,课堂指导是主阵地与主要环节,精准指导更显重要。课堂复习指导“精准”要做到“四度”:内容要有深度(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