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编写意义和要求

导学案编写意义和要求
导学案编写意义和要求

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推陈方能出新,抛砖在于引玉。下面,就导学案的编制与使用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偏薄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导学案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抓手,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需要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一是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理解,二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不仅要条理清楚、由简到难、循序渐进、提炼知识,而且教师要转变角色,站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理解水平上进行设计。下面我从导学案的含义、特点、教案与学案的区别、学案导学的作用、编制导学案的目的、导学案的编制、导学案使用要求、导学案的评价、导学案的上课流程等几个方面具体的来讲。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指南针”、“方向盘”。

二、学案的特点:

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学案的重点,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学案的特色,可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思考,也可为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兴趣,设计一系列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包括与所教内容密切相关的发展史、著名专家的科研业绩、现代科学的热门话题等。

4、巩固练习是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对探索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通过解题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

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案与学案的区别:

目的: 教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学案——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性质: 教案——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

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角色: 教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学案——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表达: 教案——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

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上课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以“教师为本”, 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是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并重点突出,难点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是专为教师的“教”而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这样学生在上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学生上课只能是一种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

"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仅是组织者、引领者的角色,而且是整体活动进程的调节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角色。“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

四、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

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导学案的作用: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

通过“学案导学”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五、编制导学案的目的

1、方便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被形象地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

2、创设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和课堂动态生成情境;

3、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效结合;

4、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学习的分层次和各项化,体验知识的“超市自选”。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中小学计算机课教案及导学案 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 长治市郊区老顶山镇西长井学校周力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课程标准】 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 活动5:免费邮箱我拥有。 【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是山西经济出版社编著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小学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了“电子邮件”和如何“申请免费邮箱”的相关知识,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会申请免费邮箱的同时,能了解到电子邮件也是因特网上的一项重要服务,通过它,可以方便快捷地帮助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由于登录的网站不同,申请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在教学中要我会注意引导学生找出共性的东西,灵活运用,这也是本课的特点所在。 为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和修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协作式学习,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到不同网站申请电子邮箱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 【重点难点】1、了解E-mail地址,2、掌握在互联网上申请电子邮箱的方法 【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操作性极强,其操作的内容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比较大,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由于学生有上网浏览信息的基础,学习本课并不困难。考虑到不要因为我们过多的申请电子邮箱,给商业网站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教学中,我不会让学生反复练习申请,可采用多名同学共同申请一个邮箱或教师做演示示范的方法来教学。【教学策略】 本课采用了网络教室及多媒体辅助,以“自主探究”为中心,使用激励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媒体】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与Internet相连);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素材资源:教师为学生提供传统的邮件发送/接收 过程的步骤或相应的动画短片。

比例尺导学案(2)

狮子庙小学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题:比例尺(2)课型:新授 主备:高海竹使用教师:审核: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习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图上距离或是实际距离,灵活的运用比例尺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3. 巩固比例尺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并且渗透一些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图上距离或是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灵活的运用比例尺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一.温故互查(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互评) 1. 什么叫做比例的性质?() 2. 求下面各比例中的未知项X。 1:450=12:X X:40=5:8 11:X=25:225 3. 什么叫做比例?() 4. 什么叫做比例尺?() 二、自主感悟 1,设问导学(一)自学课本50页例2 完成下面各题 (1)读题并思考:题目中已知条件是( ),所求问题是() (2)根据比例尺的定义写出比例尺的关系式()?(3)已知比例和图上距离,那么我们先把已知的写上,比例是()表示(),图上距离是() (4)那么现在这个比例,有三项是已知的,求其中一个未知项,这是我们学过的() (5)在解比例前对于这个未知项,我们该怎么处理?()列出比例式() (6)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解这个比例() (7)这里的5000000是什么单位()那么5000000厘米=()千米(8)我们刚才用的是设未知数,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

离,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求出答案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呢?试试看 三,课堂检测 1.在一幅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6cm。 (1)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km?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km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要几小时才能到达? 2、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0.5cm。在比例尺为40:1的图纸上,它的长是多少? 3.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 完成52页“做一做”第一题。先指名学生说明线段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指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或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方法一: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先列出比例式,再解答,注意单位的换算 方法二: 六.拓展延伸 1,在一副比例尺是1:200000地图上,量出AB之间的距离是8厘米,求出AB两地的实际距离。 2,如果同样的距离在另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几厘米? 课后反思;

信息技术导学案

《制作课程表》 教师寄语: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目标】: 1、学会插入表格,并进行简单得编辑与排版。 2、能够正确使用表格加工处理相关信息。 3、养成做事有计划、有条理得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插入表格得方法,认识并初步能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难点:灵活运用表格工具编辑、修改表格。 【学习过程】: 一、自学研讨,初识表格 1、同学们,下面就是七班得《课程表》,请您瞧一下这个表格得结构及所包含得 内容。 2、请您举例,说一下您所见过得表格及结构。 (1)使用菜单命令创建表格 3、创建表格得三种方法(2)使用工具栏中得“插入表格”按钮 (3)使用“表格与边框”工具栏绘制表格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创建表格 (1)了解《课程表》结构。 (2)打开Word,输入表格得标题“课程表”,保存文档。 (3)执行“表格”→“”→“表格”,弹出“”对话框,在“列数”

框中输入8,在“行数”框中输入6,单击“确定”按钮。 任务一:创建一个简单得6行8列得表格。 2、表格得缩放 ⑴当鼠标指针指向表格得右下角(小方块)时,鼠标指针变成得形式,这时拖动鼠标,当表格达到合适大小时松开鼠标就完成了表格得缩放。 ⑵设置准确得行高与列宽 (1)选定整个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命令,打开“”对话框。 (2)在“表格”选项卡中将表格得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对齐。 (3)单击“行”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1.5厘米。 (4)单击“列”选项卡。设置表格行高为2.5厘米。 任务二:将任务一中得表格拖放到适当得大小。 2、插入行 (1)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键即可,插入一行。 (2)操作一点通: ①如果要同时插入多行,选定得行数与插入得行数要相同。 ②将插入点光标移动到表格得最后一个单元格中,按Tab键可以在底部插入一行。 ③将光标定位表表格最后一行段落标记前,按Enter键也可插入一行。 任务三:插入两行(第7、8行)。 3、合并单元格 合并单元格时,首先选定要合并得单元格→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命令,完成操作。 任务四:对比我们得课程表,现在需要将第七、八行进行一些合并。 具体要求:将第七或第八行得2~8个单元格合并为1格。操作步骤:先选定2~8这几个单元格→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合并单元格”即可。 4、绘制单元格中得斜线 方法:点击“表格”菜单→选择“绘制斜线表头…”命令→在弹出得“”对话框中选择合适得表头样式,并添加行标题与列标题→点击“”。 任务五:完成斜线表头得绘制。 5、编辑美化表格文本 (1)输入表格中得内容。 (2)根据《课程表》,完善设置。 任务六:完成课程表得制作。 三、合作探究 1、根据教师讲解,与同组同学完成我们班《课程表》得制作。 2、探究步骤 1)启动Word,输入标题《课程表》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课前延伸】 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课内探究】 学习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在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合理推理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学习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学习难点:比例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 仔细观察信息窗,从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并能提出哪些关于比的数学问题? 我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5分钟) (1)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 (3)观察两个比,它们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你的发现,自学课本36页比例、比例的项、比例的外项、比例的内项。并举例说明。 2、组内讨论,合作交流(5分钟)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以16:2=32:4为例研究) 我们的发现: 这是不是一个规律?我们来验证一下。举出一个比例,并进行验证: 通过举例,我们发现:

3、班内交流,质疑补充 (5分钟) 一小组发言,其它小组给以补充,质疑,总结本节课规律。 (三)精讲点拨,内化提升(2分钟)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练习巩固,反思评价 1、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下题,把能组成比例的比连起来。(4分钟) 80:4 0.4:0.8 18:12 21:4 1 40:80 0.8:0.04 20:10 30:20 2、前3天加工了150个,后4天加工了200个。(4分钟) (1)前3天加工的数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2)后4天加工的数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 (3)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能组成比例吗?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5分钟) 6:9 2.8:4 41:10 1 2:2.5 14:20 85:41 0.4:0.5 0.9:1. 2 4、判断能否组成比例,不仅看比值是否相等,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比例补充完整。(5分钟) 2:1=4:( ) 1.4:2=( ):3 2012=5() 21:3 1=3:( ) 8:( )=( ):5 (五)反思与提高(总结思考两分钟后自由发言)(2分钟) 1、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时需要提高的? 【课后提升】 用2 3 4和6四个数能组成几个比例?

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心得体会 朱国斌导学案,对我来说既是个新事物,又不是个新事物,说它不是个新事物,因为它和我们以前用的教学案有着相同之处既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说它新事因为它又和教学案有着本质区别,教学案是以老师怎么教为主线,而导学案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加以老师的的学法指导,把主动性还给了学生。这样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率。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为了切实落实构建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我校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一、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怎样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更有效,更充实;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更优化,减少无效或低效活动,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3、发挥集体校研的力量。通过本组内各位教师的出谋划策,不断创新,不断修改,我们群策群力,共同设计出了版面精美,环节清晰,重点突出的导学案。

二、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为了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将学案的编写分为“预习学案”、“导学案”、“达标反馈学案”三个环节。 主要环节“导学案”的设计,结合课堂教学过程的要求分为七大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法指导、学习过程、合作探究、拓展迁移、课堂小结等。 实行个人划分任务原则,我们每个人负责一周的备课,为了设计好导学案,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是绞尽脑汁,仔细认真的设计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知识点,力争呈现给学生的是最完善的设计。 三、导学案的具体使用 1、指导课前预习:每节课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活动中有的放矢,学生有了清晰的思路,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有所了解,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学习活动。 2、课堂引导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须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比例的应用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导学案 单位: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中学 备课老师:六年级数学备课组(张华、时素玲、司海荣等) 课题:比例尺(2)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根据比例尺公式求图上距离,并能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学习重点】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解决简单的作图问题。 【学习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比例尺知识解决作图问题。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比例尺的意义? 2.填一填: (1)图上距离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2)在一张图纸上,用6厘米的线段表示3毫米,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3)()。 3.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的平面图上,量得学校操场的长是8cm,宽是7cm,学校操场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究 1.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m;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小红家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在下图中画出他们三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比例尺1:10000)。

思考如下问题: (1)题目中蕴含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 (2)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什么?怎么求? (3)绘制平面图要注意什么?尝试画一画。 (4)解决这类题的大致步骤是什么? 2.做一做(课本55页) 学校要建一个长80m、宽60m的长方形操场。请在课本的相应位置画出操场的平面图(比例尺1:2000)。 三、达标练习 1.一种零件长5毫米,在比例尺为40∶1的图纸上,应画多少厘米? 2.小明家正西方向500m是街心公园,街心公园正北方向300m是科技馆,科技馆正东方向1km是动物园,动物园正南方向400m是医院。(先确定方向,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导学案

第4单元 比 例 第3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练习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熟练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进一步掌握解比例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解比例。 2. 能灵活利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能解决与解比例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用线连起来。 2.解比例。 3. 练习八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八第10题。 2.练习八第11题。 三、提高练习。 1. 练习八第12题。 2. 练习八第14题。 3. 练习八第15题。 1753)1(x =8.2:75.1:5.3)3(x =11:63 2:)4(=x 94:2:21)2(=x

小提示:()×足球单价=()×篮球单价,所以:足球单价:篮球单价=():() 三、课堂达标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6=4.6:() 6.3:()=5:9 ():4 5 =3: 3 2 45:7.5=(): 2 3 2.解比例: 3.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很高兴和你再次相遇。满足您的需求,能够帮到你是我最大的快乐。愿在知识的海洋里,你我携手共同进步。请您阅读此文章后,对该文档进行点赞或留言。文档如有不妥或需改进的地方,请您告诉我,我将尽快更新或完善,以便更好的提高文档质量,为您服务。在此我深表感谢!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你的宝贵意见,是我前进的方向。其目的是文档能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是一点点,我也倍感欣慰。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愿你我相伴。共同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向美好的未来。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导学案编写及使用的基本要求 一、导学案编写 1、成立组织。备课组成立导学案编制小组。备课组长担任编制小组长,成员由本组骨干教师组成。 2、合理分工。编制小组长开学前召集成员开预备会,把本学期学习内容按章节合理分工,前面的章节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作为主备课人承担编写任务,后面的章节可以由青年教师编写。 3、编写学案。 (1)编写准备。编制小组长提前两周召集导学案编制小组老师就一周内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研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分析教材和学情,设计教学流程,主备人做好记录。 (2)编写草案。主备人根据编制小组的意见编写好一周的导学案草案,包括自学导航、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 (3)学案定稿。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在教研活动中组织本组所有教师对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修改定稿。 二、导学案使用 1、课前。提前1—2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自主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用“导学案”学文本,而不是用文本完成“导学案”。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明确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可以指导学生用双色笔或多色笔在导学案上对理解掌握的和疑点等做出不同标记。 上课前半天,教师将导学案收回,检查“自学导航”部分学习情况,掌握学情,预设课堂应对措施,保证点拨精当简洁。 2、课堂。第一步,发回导学案。在课前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习小组合作交流,解决自学遇到的疑难点。第二步,组织学生探究导学案上“合作探究”板块中的问题。老师巡察指导。第三步,组织小组成员展示成果,通过展示解决重点、难点。教师适时点串。第四步,组织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板块。教师总结升华。 3、课后。教师要对导学案在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形成书面意见交给主备人。主备人第二次修改,把最后定稿交备课组长。 备课组长把每个章节的导学案整理装订成册,一份备课组保管,一份交教科

六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含答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一、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相关知识】 1、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比和比例的区别: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 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如:280=5200 80×5=2×200 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是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学过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4、解比例:如果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5、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10厘米: 10米,要把后项的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③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或后项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比例尺通常写成20:1或 100 1 二、方法归纳 1、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4. 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假设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再算出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3×8=24)和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4×6=24)。因为3×8=4×6.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所以3:4和6:8可以组成比例,3:4=6:8。 3、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 80 :2=:200 :5 80:2=40 └-内项-┘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 └------外项-----┘ 200:5=40 两个外项的积是80×5=400 80:2=200:5或280=5200 ) 两个内项的积是2×200=400 80×5=2×200 4、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六年级数学下册53页《比例尺》第一课时导学案

《比例尺》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3页“比例尺”例1。 学习目标 1.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能正确计算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比例尺。 学习过程 一、课前练习 1. 下面的单位换算,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 (1)1km =()m =( )cm (2)50km =( )m =( )cm (3)300km =( )cm (4)100000000cm =( )m =( )km (5)2000000cm =( )km 2、脑筋急转弯: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两分钟,为什么? 在绘制地图或平面图的时候,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再画在图纸上。这就用到今天要学的新知识----比例尺。 二、自主探究 任务一: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自学课本53页,尝试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一幅图的()和()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实质上就是一个(),前项是(),后项是()。 2.比例尺的形式有()比例尺和()比例尺两种。 (1)1:100000000是()比例尺,也可以写成(),表示图上1cm的距离相当于实际()km 的距离;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0 50km (2) 是()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cm相当于实际距离()km,你能把它改成数值比例尺吗?(写出过程) 3.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2:1,它表示( ),这是一个(选放大或缩小)的比例尺。 4.为了计算简便,一般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形式。任务二:求比例尺 例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自主解答 求比例尺时,我想提醒大家的是: 三、课堂达标

信息技术导学案

信息技术《版式美化》导学案 徐钰烊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所接触的资料当中,无论是报纸还是书籍,还有我们检测用的检测试卷,都有一个漂亮的页面,今天我们一块探讨本节课的内容,如何设置一个美丽的页面——版式的美化。 二、目标、重、难点概括 知识目标:设置适当的纸张类型,并能调整页边距 插入适当的页号形式 设计美观的页眉与页脚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编辑制作之前对页面进行设置及对版面进行勾划的良好习惯。 重、难点:页面的设置、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 三、任务驱动,学生自学,合作探究 (1)设置纸张大小: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单击“纸型”选项卡,从“纸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A4”规格,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并将方向设置为“纵向”。最后单击“确定”按钮使设置生效。(图见课本)) 自学任务:设置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分别为2厘米。 (2)设置页号 第一步:执行“插入/页码”菜单项 第二步:在“页码”设置对话框中设置页号的位置与对齐方式 自学任务:在页面的底端中间设置页码,格式为1,2,3…… (3)设置页眉、页脚 第一步:点击“视图”菜单,选择“页眉和页脚”命令。 第二步:编辑页眉和页脚(编辑页眉这时,将显示“页眉”框和“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将鼠标指针移至页眉框内,即可开始输入和编辑页眉内容。要回到主文档,可选择“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上的“关闭”按钮,或者双击主文本区。要重新进入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可在主文档页眉或页脚区域内双击鼠标。若要删除页眉和页脚,则在页眉和页脚编辑状态下删除所有的页眉和页脚内容即可。(“注”:一页操作,全页删除) 第三步:编辑页脚 单击切换页眉和页脚按钮,可把插入点在页眉或页脚区之间切换。将鼠标指针移到页面底部,然后在页脚框内单击,亦可。 自学任务:设置页眉为:信息技术导学案 设置页脚为:作者,页码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一、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老师用的,学案使学生用的。既然为学生服务,学案就要有学法指南。学生依据学法指导知道该怎样学。《伟大的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抓住细节描写,品味生命的顽强。 4.学习斯科特等人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读懂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悲剧”的“伟大”意义理解。 【学法指导】 1.静思、合作相结合,加强课文朗读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从古人飞天的梦想到登陆月球的成功,从世界最高峰的珠穆琅玛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从人迹罕见的大河源头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人们因为求知而探险,又因为探险而求知。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今天让我们探险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南极。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 1、在通读全文基础上,积累雅词:(3分钟) 2、自我检验,选词说话:(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5分钟) 请至少选用两个积累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 3.预习检测:(教师寄语:书要细细读,淘尽黄沙始到金!)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主要内容有: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 因为本单元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数与代数”领域,又涉及到了“空间与图形”领域,所以,教学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由于比例知识不但在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还是今后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所以教学中要注意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以促进学生对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3.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4.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5.使学生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课时 (2)正比例和反比例 4课时 (3)比例的应用 6课时 (4)整理和复习 1课时 (5)单元核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 1课时

课题申报范本:4385-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运用导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健康课堂的实验研究 选题目的: 在上世纪,就有学案导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应用,到现在导学案铺天盖地,风靡全国,“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微课、幕课、反转课堂等新概念扑面而来。在“学案导学”研究的切入点上,不少研究者倾向于研究老师的“导”,而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的还不够,没有较好地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大部分教师会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但并没有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学生获取的学习内容仍然停留在较简单的文字内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反思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资源有限。因此,我们力求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的不仅仅是方法,还有内容。 研究内容: ⑴探讨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的客观规律以及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 ⑵探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影响因素及导学案、信息技术手段对其影响作用的范围; ⑶探明学案导学的基本规律,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研制开发适应于中学实际的文本和网络学习资源; ⑷科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在不断的实践中验证假设并总结归纳将学案和信息技术手段更好地作用于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对策。 重点:学案导学的设计、应用以及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积累一批多媒体素材(包括文字、图片、图形、动画、音频、视频)、多媒体课件及优秀教学案例、学案、练案、文献等,并将它们转化为师生共享的学习资源库。 难点:学案慧点的体现,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尤其是制作水平)的提高,学案、练案等文本资源以及微课、翻转课堂等网络资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全覆盖和有效实施。 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案例行动研究法、实验观察法和调查法等。 理论意义:将信息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载体,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目标有机整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带动教育现代化。实践意义: (1)改变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本课题研究,转变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学案、微课、翻转课堂等,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最大程度的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提高学生学习品质。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优化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主动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着力培养一批勤于实践探索、善于反思总结、乐于奉献的科研型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15年10月——2015年12月) ①组织研究队伍,确定研究主题、研究路线。 ②查询、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 ③对教师进行“导学案的编制和实施”的优化和反思。 ④初步完成信息技术设备的添置、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在提升的培训。 (2)实施阶段(2016年2月——2019年2月) ①将编写的巧学案及策略指导系列化 ②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完成各科学习的量化数据,是教学更具针对性

比例的认识 导学案及反思(何自棠)

比例的认识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比的知识基础上教学的。包含三个内容: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教材的编排是先由国旗长与宽的比认识比例的意义,再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最后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学习判定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预习学案.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二、设问导读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16页图。 每幅图中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 1.教师提问:从上面两图中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的长和宽都相同吗? 但不管大小,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分别是多少?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都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2.4:1.6=60:40=所以2.4:1.6=60:40 也可写成竖式: 3.揭示意义:像2.4:1.6=60:40、 5:=15:10 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①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和6∶4 (4)0.6∶0.2和4 ∶3 ②教材的做一做第2题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60∶40=15∶10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

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通过自主整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及掌握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判断方法,并能够利用比例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4、在复习中,通过小组合作、精巧的练习设计等,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学习难点】: 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复习方法】:合作探究,分类整理,小组配合 【复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班男生有多少个?女生有多少个呢?(生答)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男女同学人数的关系?(生答师板书)谁能说一个和它相等的比?(生答师板书)如果把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叫什么?(比例)那么现在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整理复习什么内容了吗?(比和比例)(板书课题:比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关于比和比例,你懂得了什么知识? 二、合作交流,整理知识: (1):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回忆知识,小组活动,梳理知识。

要求:a、4人小组合作,共同回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b、尽可能地有条理地分类进行整 理;c、把整理的结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d、时间为5分钟。学生分小组合作整理。 2、汇报交流。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比例的意义和性质等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方法都不错,整理得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 下好吗? 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我们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2)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为什么? 3.解比例。 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活动。 (2)说一说解比例的步骤,每一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信息技术新课导学案

信息技术新课导学案 _____学校______年级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编号01 学习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学生姓名 学习内容 第三单元电子表格——Excel 第一节数据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Excel窗口。 (2)会输入数据。 (3)能够调整表格的行高和列宽。 (4)会添加表头。 (5)会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求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使用Excel,使学生了解电子表格在表达信息方面的功能作用、它与普通表格的异同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小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方法的应用。 重、难点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法进行数据求和 一、学前准备:(本节必用的基础知识、训练题、需要提前准备的实验、素材、作品、器材等) 1、“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情况表.xls”文档 2、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 二、课堂学习:(自主探究,拓展延伸) 1、认识Excel窗口 (1)你知道Excel是什么软件,它有哪些主要功能。 (2)试一试:怎样启动Excel。 (3)理解表格常见术语:工作薄,工作表(当前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4)试一试:分别指出A4,D5,H7,A10单元格的位置。 (5)了解多个单元格的表示方法,如A1:A10表示哪些单元格,A1:H1呢?

(提示: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与Word窗口以及普通的表格分别加以对比,从而使更好的理解组成Excel窗口的各个部分的含义及作用。) 2、数据输入 试一试:将(课本第80页)的表格输入到Excel软件中。 提个醒:在输入过程中,如果双击单元格,那么光标就会插入到数据中,可以进行修改;如果单击单元格,那么在输入新数据的同时,原有数据将会消除。 试一试:调整行高和列宽。调整行高:选中某行,选择“格式”菜单——行——行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改变默认数值并确定。调整列宽:选中某列,选择“格式”菜单——列——列宽,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改变默认数值并确定。 提个醒:移动鼠标指针到行标(列标)下边线,指针变成时,上下拖动鼠标就可以改变行高(列宽)。 探究:如何调整多行(或多列)的行高(或列宽)? 3、添加表头 在第一行输入表格名称,然后合并第一行的单元格并居中显示后,第一行就会成为只有标题内容的表头 提个醒:“合并及居中”单元格,可以有两种方法,参考课本第83-84页。 4、数据求和(重点) 计算出每年的家庭消费总支出,也就是计算每行的数据总值。可以用公式和函数两种方法。参考课本第84-85页“试一试”栏目。 5、数据分析 比较不同年度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情况,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6、Excel工作表在计算机中存储为.xls类型的文件。 自我评价1、学习过程: 遇到的困难: 存在的困惑: 2、学习成果: 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 本节小结 1、生: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 课后作业复习用公式和函数求和。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数据的排序。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 导学案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实现再创造的(利器)教具。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构建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一、导学案的编制 (一)导学案的制作流程 导学案编写流程:主备人先行自主备课——备课组集体研备——主备人再备——备课组长检查、印发——个人课前再备。每周集体备课时,组内成员集体备课,研究商讨主备人所备的下一周的导学案,并且分配接下去一周的备课任务。修改后交给主备人,主备人再次进行修改、整理后交给备课组长签字后送油印室印刷(没有备课组长的签名,油印室不予印刷)。 具体流程为: 1.备课组长提前将备课任务分配给本组内各位教师。 2.主备人根据备课组要求独立备课。 3.主备人备好所承担任务的课,按学校统一格式,制作导学案。并在集体备课前一天发给该备课组内每一位老师。 4.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对导学案进行修改,并完成导学案。 5.备课组按规定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中研讨。主备人说课,其他教师提供修改意见,主备人做好记录。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讨论后,确定导学案的每一各环节。备课组活动一定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定内容。 6.主备人根据集体备课的研讨结果修改导学案,形成规范的导学案。 7.把关人审核导学案并签字。 8.交油印室印刷。 9.分发给任课教师。 10.任课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科任教师以导学案为蓝本,根据本班学情及自身教学个性,形成自己的教案。此教案要求有较强的课堂执行性,能一定程度反映教师课堂的组织、发动、引导、点拨、归纳、板书等行动策略设计。 (二)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1.容量要求,8开纸,页边距上下为2厘米,左右为1.5厘米.页眉页脚为小五号,正文为5号宋体。填写编号时,要符合要求,如第四章的第六课时的编号为0406.正面导学,作业全部放在背面(此作业非课下作业,而是在课前或课上完成的,提高课堂内学生的训练效果)。导学案的电子稿要以科目和编号命名,例如:数学0203(数学,第二章第三节) 2.页眉页脚部分 页眉部分要注明课型、学校、年级、时间;要留出编制人、把关人、包科领导签字的地方。例如:南京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编号0201编制人:孙*马*把关人:包科领导_时间:2012.9.9 页脚部分可以写一句总结本学科重难点知识的语句。例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也可以是激励、警示学生的语句。 3.知识问题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过程,要根据知识的生成过程来设计问题,问题要求明确且问题坡度较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完成学习的过程。 4.问题层次化。 问题设计分为A、B、C、三个层次(A为识记题,B为理解题,C为应用拓展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问题的设计顺序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螺旋上升的逻辑关系。 4.联系生活: (1)源于生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有效学习的基础,选取学生熟知的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2)高于生活:从琐碎、具体的生活中概括出共性的学科理论。 (3)回归生活:用学科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 5.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每周一检测);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 (6)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首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提高方法、知识运用的技能,形成优良的思维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