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专家述评#

瘀热病机研究述评

周学平,吴勉华,潘裕辉,叶放(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瘀热属中医学病机概念范畴。其致病范围较广,可见于临床各科病证。近20年来已由一些医家关注/瘀热0的致病作用,从瘀热辨治临床各科疾病,但大多仅为零星、初步的临床报道。迄今为止,以周仲瑛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报道最早、最多,对/瘀热0理论的阐发较为系统、深入。今后拟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文献、临床、实验等方面开展研究,以冀形成系统的/瘀热0病机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瘀热;临床各科疾病;中医药疗法

中图号:R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005(2008)04-0217-04

瘀热,是指瘀和热两种病理因素互相搏结,胶结合和所形成的具有新的特质的病理因素,属中医学病机概念范畴[1]。其致病范围较广,可见于临床各科病证,常常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病机。因此,根据审证求因(机)的原则,开展/瘀热0病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从瘀热辨治感染性疾病

慢性乙型肝炎迁延难愈,易致肝硬化;重症肝炎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周仲瑛教授提出湿热瘀毒互结为慢性乙型肝炎的病理基础,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治以清化瘀毒,药用虎杖、平地木、半枝莲、垂盆草、土茯苓、田基黄、败酱草、贯众、片姜黄等,降酶保肝效果较好。对于重症肝炎,周仲瑛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认为,重症肝炎兼具外感和内伤瘀热相搏证的特点,虽然主要为感受湿热疫毒而成,但病机关键在于湿热疫毒内逼营血,血分瘀热,火毒炽盛。由于血分瘀热与湿热疫毒的胶结,形成了恶性循环。治疗应凉血清热、化瘀通络、泻火解毒并重,辅以利湿退黄,并认为凉血与化瘀联用有退黄、止血、利尿、醒神等作用,方首选犀角地黄汤,酌加紫草、栀子、大黄、玄参等[2-5]。薛博瑜等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肝解毒针(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大黄、山栀、茵陈、血余炭、煅人中白等)治疗重型肝炎38例,存活率为61.16% (24/38),单用综合治疗的对照组存活率则为40% (14/35)(P<0.05),同时治疗组用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酯酶都有显著改善[6]。霍清萍等选择肝病瘀热互结与非瘀热互结患者各20例,分别给予清热化瘀方(茵陈、黄芩、丹参、桃仁等)和辨证方药治疗,结果表明肝瘀热互结患者血清?型胶原(C?)和透明质酸(HA)水平明显高于非瘀热互结患者;瘀热互结程度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呈正相关;清热化瘀方不单缓解瘀热互结程度,且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初步认为肝瘀热互结是肝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基础,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7]。

流行性出血热为一急性传染病,急性肾衰竭、出血为常见的致死原因。周珉等认为瘀热水结证是出血热急性肾衰竭的病理重点所在,治以泻下通瘀,崇张仲景桃核承气汤为基础方组成泻下通瘀合剂(大黄、芒硝、枳实、桃仁、赤芍、生地、麦冬、木通、泽泻、茯苓、猪苓、白茅根等),取得了满意疗效。并经实验研究证实,泻下通瘀合剂对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肌酐,以及主要脏器脂质过氧化物,减轻大鼠肾组织瘀血程度,减少肾小管内管型数目等,均明显优于速尿组(P<0.05)和生理盐水组(P<0.01)[8,9]。沈洪根据周仲瑛教授把出

收稿日期:2008-04-11;修稿日期:2008-04-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9730计划中医理论专项(2006CB504807)

作者简介:周学平(1960-),女,浙江鄞县人,医学博士,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217 )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7月第24卷第4期JOU RNAL OFNA NJ ING TC M U NIV ERSITY V ol.24No.4July.2008

血热出血证归纳为瘀热型血证的经验,运用其研制的地丹凉血针(水牛角、生地、山栀、赤芍、丹皮等)治疗出血热出血30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平均止血时间(3.10?1.97)d,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为59.09%、(5.68?2.81)d,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10]。金妙文等实验研究表明,地丹凉血针能动态地调节/TXA2-PGI20这一系统,防止内毒素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内皮损伤,阻断高凝-低凝-纤溶亢进的病理演变[11]。

2从瘀热辨治内科疾病的研究

出血性中风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周仲瑛教授认为瘀热阻窍是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基本病机,瘀热为致病之本,风、火、痰、虚皆因瘀热,治宜凉血化瘀、通泄腑热。并认为凉血清热可折其病势;通下瘀热,可以顺降气血;凉血化瘀能防瘀热动血;通脉散瘀可化蓄血。以犀角地黄汤为基础研制成凉血通瘀注射液(大黄、水牛角片、黑山栀、生地等),临床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32例,总有效率为93.75%,优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1例)的74.19%(P<0.05);用药后意识障碍恢复率、存活率、神经系统体征总积分下降及脑内血肿减小程度,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实验研究表明该方能减轻脑组织损伤,减轻脑水肿,促进吞噬细胞吞噬,减少脑血肿量,促进胶质细胞修补病灶,促进脑血肿吸收。周仲瑛教授进一步指出瘀热也是引起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12-14]。蔡桂英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认为,脑出血急性期部分患者出现不同脏腑、不同程度的瘀热证[15]。谭锋等亦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瘀热阻窍为其中心病理环节[16]。

风湿免疫性疾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周仲瑛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肝肾亏虚,气血失调为本,风毒痹阻,络热血瘀为标[17]。周学平等认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大多有瘀热证的表现,只因疾病的阶段不同,而有程度的轻重。往往在急性活动期表现为以瘀热证候为主,治疗宜凉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在病情相对稳定或缓解期则表现为以肝肾阴虚为主,兼有瘀热证候,治疗应养阴清热、补益肝肾为主,佐以凉血化瘀[1]。相关文献亦认为SLE急性活动期与瘀热病理相关,提出凉血解毒、活血通络是关键,且可贯穿于治疗过程之始终[18,19]。有专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RA)之所以难治,其原因就在于经络中的瘀热毒邪长期不能得到清除,因此,治疗应重用清热、祛毒、化瘀药[20,21]。丁素先等[22]认为硬皮病早期辨证为血瘀毒热,治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方用硬皮病方:金银花、鸡血藤、泽兰、丹参、玄参、何首乌、夏枯草、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等,取得较好临床疗效[22]。

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升高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周仲瑛教授根据长期临床观察和现代研究资料,发现孙络瘀热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病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治以清泄络中瘀热,用升降散(蝉衣、僵蚕、姜黄、大黄)制成胶囊剂,治疗23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结果血清甘油三酯浓度平均下降9.77mmol/L,服药前后对照差异显著(P <0.01),与C-月见草油胶丸疗效相似(P> 0.05),且能显著改善部分患者的心绞痛等症状[23]。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孙淑芬从瘀热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02例,分为风热兼瘀型、热毒兼瘀型、虚火兼瘀型分别辨治,结果痊愈79例,好转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达93%。并且认为瘀热在里,可使小儿过敏性紫癜病情反复发作,迁延日久[24]。

周仲瑛教授论治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从/络热血瘀,瘀热搏结0着手,法取清热凉血化瘀,以犀角地黄汤为主,在患者临床症状得以缓解的同时,实验室指标亦趋改善[25]。对糖尿病提出/三热0论,从燥热、瘀热、湿热论治,收效亦颇佳[26]。刘锋认为,周围血管病的主要病机为瘀热,以清热化瘀法治疗效果较好[27]。陈四清认为瘀热搏结、络损血溢是肺癌大咯血的病理关键,自拟大黄牛角汤(大黄炭、水牛角片、牡丹皮、生地黄、赤芍、黄芩炭、紫天三七)治疗,止血较快[28]。周燕青等认为,瘀热是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的关键环节,因此治疗上除益气养心或化痰理气外,注重活血通脉,清热凉血,重用赤芍、牡丹皮、黄连[29]。黄绍刚提出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瘀热内阻,健脾清热化瘀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抗溃疡及复发的方法[30]。

3从瘀热辨治外科疾病的研究

用通列舒胶囊(由土茯苓、蒲公英、王不留行、板蓝根、荔枝核、莪术、瞿麦等组成)治疗慢性前列

)

218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7月第24卷第4期

腺炎(瘀热阻络型),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不适、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1]。窦钦鸿常从瘀热入手治疗粉刺,采用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降火法选药组方,收效较快[32]。张丰强认为黄褐斑的病机关键为瘀热,热为因,瘀为果,因热致瘀。用清肝、凉血、化瘀法治疗,一般3个月即可痊愈或减轻[33]。

4从瘀热辨治妇科疾病的研究

丁启后老中医认为,上环术后诸证的起因主要是/瘀热0,自拟环宁安冲汤(生地、茜草、白头翁、败酱草、山药、白芍、生龙骨、生牡蛎、乌贼骨、延胡索)治疗68例,总有效率为91.2%[34]。

5述评

/瘀热0作为一种病理因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疾病的病变过程中,越来越受到更多医家的关注。尤以周仲瑛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报道最早、最多,对/瘀热0理论的阐发较为系统、深入,并明确提出了/瘀热0病机的概念,目前正针对/瘀热0在内科难治病发病中的机制开展研究,以冀形成系统的/瘀热0病机学说,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提高内科难治病的疗效,完善、丰富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尽管已有一些医家关注/瘀热0的致病作用,但仅为零星、初步的临床报道,因此今后拟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

(1)文献研究。通过系统整理和研究相关的古今文献,寻找/瘀热0所致疾病的文献依据,为研究/瘀热0在发病中的机制、本质及用/瘀热0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并为研究总结/瘀热0学说提供有益的启示。

(2)临床研究。选择中医药治疗具有优势、临床常见的疾病为切入点,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研究,结合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瘀热0在病变过程中存在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凉血化瘀方药应用的有效性,为辨证依据的形成提供量化和客观的依据,也为临床前瞻性研究确立治疗方案提供依据;通过开展规范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评价凉血化瘀法的临床疗效,从而反证/瘀热0的客观存在。

(3)实验研究。吸收、运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从多组学的角度进行临床实验和动物实验研究,诠释/瘀热0病机本质,为凉血化瘀法的疗效机理提供佐证。

总之,通过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研究,分析和阐明/瘀热0所致疾病的相关问题,形成基于临床、指导辨证论治的/瘀热0病机学说,使中医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提高中医药的诊疗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学平,吴勉华.从瘀热论治风湿免疫性疾病)))周仲瑛学术思想举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44-46.

[2]周仲瑛.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从书)))周仲瑛[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16,124.

[3]樊蓥.周仲瑛教授治疗重型肝炎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1997,6(4):165-166.

[4]陶夏平,周仲瑛,姚乃礼.重型肝炎瘀热相搏证治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51-52.

[5]周仲瑛.重症肝炎辨治述要[J].新中医2002,34(3):3 -6.

[6]薛博瑜,周仲瑛,金妙文.凉血解毒法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1996,5(2):51-54. [7]霍清萍,张延超.肝瘀热互结与肝纤维化关系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1999,31(4):36-37.

[8]周珉.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探瘀热水结证[J].中国中医急症,1994,3(2):69-71.

[9]周珉,周仲瑛.泻下通瘀合剂对大鼠缺血性急性肾衰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1,22(5):289.

[10]沈洪,周学平,金妙文,等.地丹凉血针为主治疗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出血证30例[J].陕西中医,2003,24(10): 874,880.

[11]金妙文,沈洪,汪红,等.凉血化瘀法对瘀热型血证模型家兔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A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11(5):10-12.

[12]周仲瑛.出血性中风(瘀热阻窍证)证治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2,20(6):709-711.

[13]周仲瑛,周珉,金妙文,等.凉血通瘀注射液治疗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9(5):276-278.

[14]周仲瑛.瘀热论-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3-55.

[15]蔡桂英.脑出血急性期瘀热证探讨[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1(4):321.

[16]谭锋,王灿晖,杨进.凉血散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理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1):29-30. [17]樊蓥.周仲瑛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J].中医杂志,1997,38(11):658-659.

[18]宫卫星,宋苏德.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从瘀热论治[J].新中医,1996,28(2):8-9.

[19]来春荣.从风毒瘀热论治红斑狼疮[J].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0):446-447.

)

219

)

周学平,等:瘀热病机研究述评第4期

[20]适燕笙.试从瘀热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6):41-42.

[21]王义军,胡荫奇.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探[J].陕西中医,1999,20(1):508-509.[22]丁素先,梁健,边天羽.52例全身性硬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天津中医,1987,(5):6.

[23]周仲瑛.瘀热论-瘀热相搏证的系列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212.

[24]孙淑芬.从瘀热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102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6):70-71.

[25]刘菊妍,顾勤.周仲瑛应用犀角地黄汤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0,15(1):55-57.

[26]晁梁,周仲瑛.周仲瑛辨证论治糖尿病的经验特色[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2):1536-1537.

[27]刘锋.从瘀热论治周围血管病[J].光明中医,2006,21(12):73-74.

[28]陈四清.大黄牛角汤治疗肺癌(瘀热型)大咯血探讨

[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6.

[29]周燕青,张国英.关于/瘀热0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探析[J].中医药学报,2002,30(5):7-9.

[30]黄绍刚,周福生,黄穗平,等.脾虚瘀热病机在消化性溃疡中的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0):728-729.[31]李信平,关伟.通列舒胶囊对慢性前列腺炎(瘀热阻络型)症状评价影响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6,38(4):38-39.

[32]薛莉,李忠雷,薛玲.窦钦鸿教授治疗粉刺经验谈[J].甘肃中医,2005,18(5):12-13.

[33]张丰强.从瘀热论治黄褐斑[J].浙江中医杂志,1995,30(6):282.

[34]丁丽仙.丁启后/从瘀热论治0上环术后诸证)))附68例临床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22-24.

(编辑:范欣生)

On Research of Pathogenesis of Febrile Diseases

ZHOUXue -ping,WU Mian -hua,PAN Y u -hui,Y E Fang (First Clin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 iversit y of Chinese Medicine,Nan -jing ,Jian gsu,210046,China)

ABSTRACT: Febrile diseases have different kinds of pathogenesis and are present in various kinds of syndromes.In the past 20years,great concerns have been shown to the mechanism of /accumulated heat 0in causing diseases,which are treated based on syn -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reference of accu mulated heat.So far ,the earliest and most reports have come from the research group led by Professor ZHOU Zhong -ying,which has put forward systematic and profound theories on /accumulated heat.0In the future,i t is advis -able to adopt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carry out further researches in literature,clinical practice and experiment,so as to form a the -oretical system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ccu mulated heat 0and provide new thou ghts and method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which is of i 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accumulated heat;various clinical diseases;TCM treatment

#征订#

5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6 南京中医药大学主办,全国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设有学术探讨、临床研究、经验交流、方药研究、针灸推拿、医史文献等专栏,刊登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有关情报资料。读者对象为临床各科中医师,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教学与科研人员。每期72页,定价10.00元,全年定价60.00元,逢单月10日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5005,国内统一刊号CN32-1247/R 。南京市邮局发行,邮发代号28-232,也可向编辑部直接购买。地址:南京仙林大学城仙林大道138号南京中医药大学42号信箱;邮编:210046;电话:(025)85811934;E-mail:xbnju tcm@https://www.360docs.net/doc/0e14146886.html, 。

)

220)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年7月第24卷第4期

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进展 许广帅 (化工学院化工一班) 摘要:由于有机溶剂易使酶蛋白变性、失活或抑制其反应,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概念:酶反应需在水溶液中进行。尽量避免使用有机溶剂。随着酶学研究的进展。经过近十年的大量研究,人们发现。只要条件合适,酶在有机溶剂中是完全能够起催化反应的。1985年欧洲生物技术联合会召开了“生物催化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随后又组织了“有机相中的酶催化讨论会,引起了与会科学工作者扳太的兴趣。近年来。有机合成化学领域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应用微生物或酶进行催化反应。由于酶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使得这种合成与转化在合成化学领域中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潜力。 关键词:酶、有机溶剂、生物催化剂、催化反应 Abstract: Because the organic solvent is easy to make enzyme protein denaturation and inactivation or inhibit the reaction, therefore, for a long time, form a concept: enzyme rea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queous solution. Try to avoid using organic solvent.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enzymology. After nearly 10 years of research, people found. As long as conditions are right, enzymes in organic solvents is fully capable of catalytic reaction. In 1985 European biotechnology federation held a \"the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atalyst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then organized\" seminar on enzyme catalysis in the organic phase, aroused the interest of the scientific workers pull too. In recent years. A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organic synthesis chemistry i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organism or enzyme catalytic reaction. Because the enzyme catalytic reaction are highly specific, makes the synthesis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synthetic chemistry has great theory value and application potential. Key words:Enzyme, organic solvents, catalysts, catalytic reaction 1 前言 酶除作用于天然底物外,还可作用于与其底物结构相似的物质发生非自然催化,从而构戚了一个特殊的化学合成新锈域。通过酶催化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如:氧化、脱氢、还原、脱氨、羟基化、甲基化、环氧化、脂化、酰胺化、磷酸化、开环反应、异构化、侧链切除、缩合以及卤代等反应。由于酶催化较化学法催化具有区域选择性、立体选择性、条件温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轻型飞机设计说明书

飞机构造学结课大作业 -----轻型飞机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邓忠林 学院:航空宇航工程学院 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学号:2008040301019 班级:84030101 姓名:刘百川

目录 一.轻型飞机总体外形设计-------------------------------------------------------------3 二.机翼结构设计---------------------------------------------------------------------------4 1.机翼的功用-------------------------------------------------------------------4 2.机翼外形-----------------------------------------------------------------------4 3.机翼的受力构件------------------------------------------------------------5 4.机翼与机身的连接--------------------------------------------------------8 三.机身构造设计---------------------------------------------------------------------------8 1.机身的功用-------------------------------------------------------------------8 2.机身主要受力构件--------------------------------------------------------8 3.机身形式----------------------------------------------------------------------9 四.尾翼构造与设计-----------------------------------------------------------------------9 五.起落架的结构与设计----------------------------------------------------------------10 六.飞机动力装置设计-------------------------------------------------------------------11 七.设计体会---------------------------------------------------------------------------------12 八.参考文献---------------------------------------------------------------------------------12

音响音质评价的八大重点

音响音质评价的八大重点 一、音场的舞台表现 音场的空间感和喇叭摆位关系重大:音场立体性的高、宽、深延伸到墙,此高、宽、深会形成前凸后凹或比较平面或四方或长方或椭圆等形状,也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延伸的整体音场空间感形状,此音场形状就是各种不同形状的空间感,最佳空间感是弥漫整个聆听室,轻松通透的四面八方庞大无边之感的音场空间感,甚至有穿透四周墙壁之感的表现,基本上除了器材好之外还要有适当空间大小,太小空间比较难达成完美空间感。 音场中乐器和人声的层次和定位感,层次是指音场之中乐器等发声体的立体性以及或深浅或远近距离的变化,定位感是指发声体音场立体性的左右和上下的位置。层次和定位感良好,各种乐器和人声等就有立体形体感,若音响系统器材不够好或是音箱摆位不好是听不到形体感的,尤其是有深度层次的形体感。而整体音场应该成形于左右喇叭后方舞台,如若声音向前冲就不对了,尤其低频表现前冲时有重击胸膛之感,一时以为是大音量的力道感觉过瘾,但如此听久了会很不舒服,是不正确的表现。 二、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在整体音场形状内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密度和重量感与声音细节多寡及音场稳定度有关,声音音场稳定度高,重量感强,也是乐器定位准、形体感不飘移的表现。声音的密度高是细节多、音感充实的表现,密度高对双耳或身体的包围感或拥抱感感觉越好,会有如临现场亲历的感觉。 三、声音的透明感与清晰度 音场的透明感和乐音的本身以及背景干净程度有关,以仪测而言和 S+N/N 的对比程度有关。透明感好、空间感好,清晰度一定好,音混、音糊如隔层雾或朦着纱,音场一定比较扁平无深度、音像较大甚或糊成一团,常见的低音肥大即是一例,亦或低音糊成一团也是,有人以为是低频浑厚有力而自喜这其实是不对的,听听现场音乐演奏会当可比对得知。 清晰度常和中高音量感较多偏亮的现象混为一谈,中高音偏亮、偏多、整体低频比例减少,听感不自然,若同时唇齿音较多定会刺耳难受。低频清晰度较难做好,可以从大鼓皮尾韵或Double Bass弦的微震的鉴别程度认定。 四、声音的解析力和细节 解析力强,细节才可能多,一般音响系统以低频解析力最难做好,细节多才能听到弦乐的绵密擦弦的微震(或称松香味)和钢琴击槌瞬间敲击的木头味,以及而后的尾韵延伸和钢弦与琴腔、琴反射板的共鸣,又如人声微弱气息的情感表达,低频如鼓皮被槌打时的瞬间张力与延伸尾韵等。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

有机化学发展简史i “有机化学”这一名词于1806年首次由贝采利乌斯提出。当时是作为“无机化学”的对立物而命名的。19世纪初,许多化学家相信,在生物体内由于存在所谓“生命力”,才能产生有机化合物,而在实验室里是不能由无机化合物合成的。 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氰经水解制得草酸;1828年他无意中用加热的方法又使氰酸铵转化为尿素。氰和氰酸铵都是无机化合物,而草酸和尿素都是有机化合物。维勒的实验结果给予“生命力”学说第一次冲击。此后,乙酸等有机化合物相继由碳、氢等元素合成,“生命力”学说才逐渐被人们抛弃。 由于合成方法的改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化合物不断地在实验室中合成出来,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与生物体内迥然不同的条件下台成出来的。“生命力”学说渐渐被抛弃了,“有机化学”这一名词却沿用至今。 从19世纪初到1858年提出价键概念之前是有机化学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已经分离出许多有机化合物,制备了一些衍生物,并对它们作了定性描述。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有机化合物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他的研究工作为有机化合物元素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1830年,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发展了碳、氢分析法,1833年法国化学家杜马建立了氮的分析法。这些有机定量分析法的建立使化学家能够求得一个化合物的实验式。 当时在解决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各原子是如何排列和结合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最初,有机化学用二元说来解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二元说认为一个化合物的分子可分为带正电荷的部分和带负电荷的部分,二者靠静电力结合在一起。早期的化学家根据某些化学反应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由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基团和在反应中起变化的基团按异性电荷的静电力结合。但这个学说本身有很大的矛盾。 类型说由法国化学家热拉尔和洛朗建立。此说否认有机化合物是由带正电荷和带负电荷的基团组成,而认为有机化合物是由一些可以发生取代的母体化合物衍生的,因而可以按这些母体化合物来分类。类型说把众多有机化合物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有机化合物按不同类型分类,根据它们的类型不仅可以解释化合物的一些性质,而且能够预言一些新化合物。但类型说未能回答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问题。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

中医病名及症候分类

感冒 证候分类 风寒束表风热犯表 暑湿袭表咳嗽 证候分类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肝火犯肺痰湿蕴肺肺阴亏虚 肺气亏虚风温肺热病 风热犯肺痰热壅肺肺胃热盛热闭心包气阴两虚 邪陷正脱肺痈 初期 成痈期 溃脓期 恢复期 肺痨 肺阴亏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 阴阳两虚咯血 肝火犯肺阴虚火旺 痰热壅肺 气虚血瘀 悬饮 邪郁少阳 饮停胸胁 肺络不畅 喘病 风寒束肺 风热犯肺 痰湿蕴肺 水气凌心 肺脾两虚 肺肾两虚 哮病 .1发作期 1冷哮: 2热哮: 3虚哮: 2缓解期 1肺气亏虚 2脾气亏虚 3肾气亏虚 胃脘痛 肝胃气滞 寒邪犯胃 胃热炽盛 食滞胃肠 瘀阻胃络 胃阴亏虚 脾胃虚寒 噎膈 痰气阻膈 瘀血阻膈 津亏热结 气虚阳微 呕吐 寒邪犯胃 食滞胃肠 痰饮停胃 肝气犯胃 脾胃虚寒 胃阴亏虚 吐血 胃热炽盛 肝火犯胃 瘀阻胃络 脾不统血 肝胃阴虚 便血 胃肠积热 湿热蕴结 肠风伤络 脾胃虚寒 痢疾 湿热蕴结 寒湿困脾 脾阳亏虚 热毒炽盛 正虚邪恋 泄泻 寒湿困脾 肠道湿热 食滞胃肠 肝气郁滞 脾气亏虚 肾阳亏虚 黄疸 肝胆湿热

湿困脾胃 热毒炽盛寒凝阳衰水臌 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 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便秘 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虚气弱 脾肾阳虚阴虚肠燥紫癜 风热伤络血热伤络 阴虚火旺气不摄血湿温 湿郁卫气 气分湿热热入营血霍乱 中焦湿热寒湿困脾 亡阴证亡阳证中暑 阳暑 阴暑 暑厥 暑风 疟疾邪郁少阳 暑热内郁 暑湿内蕴 疫毒侵袭 正虚邪恋 胸痹心痛 心血瘀阻 寒凝心脉 痰浊内阻 心气虚弱 心肾阴虚 心肾阳虚 心悸 心虚胆怯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心血瘀阻 水气凌心 心阳虚弱 不寐 肝郁化火 痰热内扰 阴虚火旺 心脾两虚 心虚胆怯 自汗、盗汗 肺卫不固 营卫不和 阴虚火旺 郁病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忧郁伤神 心脾两虚 癫病 痰气郁结 气虚痰结 心脾两虚 阴虚火旺 狂病 痰火扰神 火盛伤阴 气血瘀滞 痫病 痰火扰神 血虚风动 风痰闭窍 瘀阻脑络 心脾两虚 肝肾阴虚 头风 肝阳上亢 痰浊上扰 瘀阻脑络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眩晕 风阳上扰 痰浊上蒙 气血亏虚 肝肾阴虚 痿病 肺热津伤 湿热浸淫 脾胃虚弱 瘀阻脉络 肝肾亏虚 中风 肝阳暴亢 风痰阻络

有机电化学合成及研究进展

有机电化学合成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 介绍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研究内容。有机电化学合成与传统合成的优势,介绍中国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发展以及有机电化学的新进展。有机电化学的高效、经济、无污染性。还有有机电化学合成的若干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有机电化学发展方向绿色化学 Review on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principl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of organic electro- ynthesis---one of the most efficient green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The principle of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ap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co- mparing to the tradition organic synthesis were expounded.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organic electrochemistry.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of high efficiency, no pollution. There are several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organic electrosynthesis. Key words:organic electrosynthesis;developments of research;Green Chemistry; 引言部分 以电化学方法合成有机化合物称为有机电合成,它是把电子作为试剂,通过电子得失来实现有机化合物合成的一种新技术,这是一门涉及电化学、有机合成及化学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学科。由于电化学早已有之,合成技术、化学工程技术和化学材料不断更新,因而,有人称之为“古老的方法,崭新的技术”[1]。 有机电合成是有机合成的一个分支学科,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优势。有机电合成与一般有机合成相比,有机电合成反应是通过反应物在电极上得失电子实现的,一般无需加入氧化还原试剂,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通过调节电位、电流密度等来控制反应,便于自动控制。这样,简化了反应步骤,减少物耗和副反应的发生。可以说有机电合成完全符合“原子经济性”要求,而传统的合成催化剂和合成“媒介”是很难达到这种要求的。从本质来说,有机电合成很有可能会消除传统有机合成产生环境污染的根源。有机电化学合成也是一种绿色化学,中国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化学合成中有机电合成将会占很大比例。将是未来的合成化学的

声音质量的评价

声音质量的评价 默认分类2007-02-26 10:00:19 阅读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音质标准 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 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对模拟音频来说,再现声音的频率成分越多,失真与干扰越小,声音保真度越高,音质也越好。如在通信科学中,声音质量的等级除了用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外,还用失真度、信噪比等指标来衡量。对数字音频来说,再现声音频率的成分越多,误码率越小,音质越好。通常用数码率(或存储容量)来衡量,取样频率越高、量化比特数越大,声道数越多,存储容 量越大,当然保真度就高,音质就好。 声音的类别特点不同,音质要求也不一样。如,语音音质保真度主要体现在清晰、不失真、再现平面声象;乐音的保真度要求较高,营造空间声象主要体现在用多声道模拟立体环绕声,或虚拟双声道3D环绕声等方法,再现原来声源的一切声象。音频信号的用途不同,采用压缩的质量标准也不一样。如,电话质量的音频信号采用ITU-TG·711标准,8kHz取样,8bit量化,码率64Kbps。AM广播采用ITU-TG·722标准,16kHz取样,14bit量化,码率224Kbps。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由ISO和ITU-T联合制订,CD11172-3MPEG音频标准为48kHz、44.1kHz、32kHz取样,每声道数码率32Kbps~448Kbps,适合CD-DA光盘用。对声音质量要求过高,则设备复杂;反之,则不能满足应用。一般以"够用,又不浪费"为 原则。 音质评价方法 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例如: 1.语音音质 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1(劣),极其讨厌,令人反感。一般再现语音频率若达7kHz 以上,MOS可评5分。这种评价标准广泛应用于多媒体技术和通信中,如可视电话、电视会议、语音电子 邮件、语音信箱等。 2.乐音音质 乐音音质的优劣取决于多种因素,如声源特性(声压、频率、频谱等)、音响器材的信号特性(如失真度、频响、动态范围、信噪比、瞬态特性、立体声分离度等)、声场特性(如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两耳间互相关系数、基准振动、吸声率等)、听觉特性(如响度曲线、可听范围、各种听感)等。所以,对音响设备再现音质的评价难度较大。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使用仪器测试技术指标;二是凭主观聆听各种音效。由于乐音音质属性复杂,主观评价的个人色彩较浓,而现有的音响测试技术又只能从某些侧面反映其保真度。所以,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能真正定量反映乐音音质保真度的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但也有报道,国际电信联盟(ITU-T)近期已批准一种客观评价音质的被称之为电子耳的新型测量方法,可对任何音响器材的音质进行客观听音评价,也可用于检测电话通讯语音编码系统的缺陷。 现将乐音音质评价方法综述如下: (1)主观听判音效 通常,据乐音音质听感三要素,即响度、音调和愉快感的变化和组合来主观评价音质的各种属性,如低频响亮为声音丰满,高频响亮为声音明亮,低频微弱为声音平滑,高频微弱为声音清澄。下面结合声源、 声场及信号特性介绍几种典型的听感。

风 温 肺 热

风温肺热 风温肺热病是由风热病邪犯肺,热壅肺气,肺失清肃所致,以发热,咳嗽,胸痛等 为主要临床表现。相当于急性肺部炎性病变。. 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肺炎等疾病与之颇为相似,可参考本病证辨证 施护。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 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最常见为细菌性肺炎。近年来,由于环境改变,抗 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等,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新的病原菌发生率耐药 菌株不断增加,使肺炎总的死病率有上升趋势。 【病因病机】 1.冬季气候反常不寒而暖,或春季风气当令阳气升发,均可使风邪从热化,成为风温之病邪。 2.人体由于起居不当、过劳伤正、素体虚弱等导致卫外功能低下,感受风温病邪而发病。一 3.风温阳热之邪,易伤津液,病情变化迅速,病变常从肺卫而传里。若邪热炽盛,正气又虚,病邪可由卫分直传营血或逆传心包;热邪内陷,则出现正虚欲脱的重证。 4.常见的病因有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理化因素(如放射线、 吸入化学性气体等),另外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亦可弓I起。 【评估证候特点】 1.风热犯肺身热无汗或少汗,微恶风寒,咳嗽痰少,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2.痰热壅肺身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或痰黄带血,胸闷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洪数或滑数。 3.肺胃热盛身热,午后为甚,心烦懊憔,口渴多饮,咳嗽痰黄,腹满便秘,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脉滑数。 4.热闭心包壮热,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痉厥或四肢厥冷,舌绛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沉数。 5.气阴两虚身热渐退,干咳痰少而粘,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6.邪陷正脱呼吸短促,鼻翼煽动,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甚则汗出如油,四肢厥冷,紫绀,烦躁不安,身热骤降,或起病无身热,面色淡白,神志逐渐模糊,舌质淡紫,脉细数无力,或脉微欲绝。 【诊断要点】 临床表现 肺炎的症状取决于病原体侵袭力及宿主的状态,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咳痰、或 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或不伴胸痛。 早期肺部体征无明显异常,重症或病变范围大者可有呼吸频率增快,发绀或呼吸困 难等:肺实质时体征比较典型,如叩浊音、语颤增强或闻及湿性哕音。 部分肺炎痰液具有特征症状,如肺炎球菌肺炎科咳铁锈色痰、肺炎克雷伯杆菌咳砖 红色胶东样痰、卫氏并殖吸虫病为果酱样痰等。 辅助检查

飞机装配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9911839隔框的装配型架设计 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专业:飞行器制造工程 班级: 1434030302 学号: 143403030226 姓名:高越 指导教师:王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8年1月

摘要 飞机装配型架主要由:骨架、定位件、夹紧件和辅助设备组成。其主要功用是保证产品准确度和互换性,改善劳动条件、提高装配工作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型架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型架设计基准选择;装配对象在型架中的放置状态;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确定主要定位件的形式及其布置,尺寸公差的选择;工件的出架方式;型架的安装方法;型架结构形式的确定;骨架刚度验算;骨架支撑与地基估算;考虑温度对型架准确度的影响。本文针对9911839隔框的相关结构特点,进行工艺分析,结合装配使用要求对该隔框进行了装配型架的设计,主要包括对两种形式加强筋的定位与夹紧,对缘条与腹板的定位与夹紧等,并对所设计型架的工艺特性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 CATIA、型架、定位件、夹紧件、骨架

目录 第1章引言 (1) 第2章装配件工艺分析 (3) 2.1 工艺分离面的选择 (3) 2.2 9911839隔框结构分析 (5) 第3章装配型架及其零件设计 (6) 3.1 装配型架的功用及技术要求 (6) 3.2 产品的放置状态 (7) 3.3 产品的出架方式 (7) 3.4 骨架的设计 (7) 3.5 定位件与夹紧件的设计 (9) 3.6 温度对型架准确度的影响 (12) 第4章型架的安装 (14) 4.1 安装方法的选择 (14) 4.2 标准样件安装方法优缺点 (14) 4.3 型架的安装过程 (14) 4.4 型架总装图 (15) 第5章创建二维工程图 (16)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声音音质评价专业术语

声音音质评价专业术语 1、声音亮---在音质评价中,有时又称作明朗度或明亮度。整个音域范围内低音、中音、高音能量充足,并有丰富的谐音和高频上限谐音衰变过程较慢。同时,混响声比例合适,失真小、瞬态响应好。给人一种亲切、活跃感。 2、声音暗---这是缺少高频和中高频的一种反映,尤其是在5000~6000Hz以上有明显衰减,录音棚或听音室音响条件差,中、高频混响时间短,都会在听觉上感到声音暗哑无光彩。 3、声音干---主要是录音棚或试听定音响条件差,扩散不好,混响时间短,特别是缺少中高频混响声所造成,听起来感到干涩、费力。为了改善音质,常在录音棚内加设一些不规则的弧形扩散板,增加反射声,或采用人工混响器。 4、声音有水分---失真很小,频响宽而均匀,声音出得来,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混响声与直达声的比例合适,尤其是中高频混响适量,在听觉上感到不干,圆润并有水分。 5、声音粗---低频声音密度大,中高频相对较少,音色粗犷,力度较大,明朗度和混响声感到很差。 6、声音细---声能密度小,响度不够,声音纤细无力,缺氏频,偏中高频及高频,混响声不足,如有些声源本身发音细,缺少共鸣。 7、声音发炸---声能密度大,高频及中高频过多,在录放声或扩声系统中过调幅失真严重,并有过载削顶的现象。 8、声音发沙---通频带失真较大,有附加的高次谐波,且伴有瞬态失真现象,在电声器件、声频设备中有过载失真,例如象电子管放大器中的交连电容漏电,晶体管放大器中的静态电流过低,扬声器音圈有些散落或碰圈,演员嗓子不好,都可能产生沙哑的感觉。 9、声音发破---声能密度太大,有严重的谐波和互调失真。从传声器能够承受声源的最大声级至调音台,录音机的线性保留到放大器、扬声器的功率余量,任何一级有过载削顶失真,都会产生破的感党觉,严重的还会伴随着卟卟地杂声,录音磁带上剩磁感应太高,光学录音带严重过调幅也会产生破的音质。10、杂音水平---这是高保真度音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杂音水平低,能提高乐声或语言的清晰度,扩大声音的动态范围。杂音包括背景,录放音设备的本底噪声,唱片片基的爆裂声,乐器演奏和演员讲话时本身所产生的噪声,录音、听音场所的环境噪声以及有无回声或颤动回声干扰等。11、混响声响度---是相对于直达声而言的响度,因为不同的声源根据其需要,可选择不同的混响手段(包括混响时间、比例、特性),正确运用可提高声音的响度和清晰度,有助于声源的美化。12、活跃度---是音质呆板、干涩、木的反义。录音棚、演出厅的音响条件好,声场均匀,扩散度好,混响特别是中高频足够,并有一定的响度和亮度,便感到声音活跃,它有助于音乐的丰满和语言的清晰。34、直达声响度---直达声与混响声的比例,根据不同的需要可利用其造成空间感,一定的直达声加上近次反射声产生的响度,可使声音突出有力。混响声太小,会造成声音干涩。13、声音空---混响太大,直达声比例过小,传声器方向没有对准声源,传声器距离声源太远,或在混响较大的场合用无方向性传声器接受声源,就会感到声音空,清晰度差,主音不突出,甚至会觉得声源的方位不清楚。14、声音实---结实,中低频声能平均匀能级较大,高频及中高频不缺,直达声比例较强,混响声适量,声音厚实、明亮、失真度小、响度高。15、声音缩---声音密度较小,声音送不出来,缺中频,混响声少,响度低,失真大。如有些响条件差的剧场,混响偏短,扩散不好,演员大声说话,声音还是出不来,总觉得声源较远缩在里面,清晰主度差,音色不丰满面。16、声音弹---声音密度大,低音合适,中音足量,有一定的响度,失真小,动态大,频响宽,如多传声器距离处理的人工混响只要配合适量就感到焦点实,声音送得出,而有弹性。17、声音窄---高、低音两头欠缺,频带不宽,混响偏短,中频过份突出。如用多频率音调补偿器在800赫提升过多,便感到声音窄,高音缺少层次,低音丰满度差。18、声音宽---频带宽、失真小、线性好、动态范围大,并且分布比较均匀,中、低频段能量较突出,混响声比例合适,在听音上感到音域宽广、丰满舒适。19、声音薄---音色单薄,缺乏力度,共鸣差,

有机化学中用来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有机反应机制的研究方法 有机化学中用来解释反应机理的传统方法主要集中在Kinetics 和Dynamics两方面,即理解势能面、深入研究分子运动和碰撞、测定活化参数、测定速率常数、确定某个反应机理中一系列化学步骤的顺序、确定反应限速步骤和决速步骤。 研究机理的关键目的是反应机理知识可以对如何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操纵物质给出最快速的洞察,而不是依靠运气来获得偶然性的变化从而获得想要的结果。由于动力学在辨别机理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所以动力学是整个有机反应机理研究领域中最重要的分支之一。 传统的反应机理研究方法除了动力学分析之外,还有同位素效应、结构-功能分析等。这些都是研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标准实验工具,然后实验化学家可以根据其想象力和化学创造性,设计出一些完全不同于之前出现过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总结了一些最为常见的方法。首先分析最简单的实验,例如产物和中间体的鉴定。但也会分析一些更为微妙、精细的实验,如交叉和同位素置乱(cross-over and isotope scrambling)实验。 1.改变反应物结构以转变或捕获预想的中间体 有时可以通过合成一种类似于所研究的反应物的新反应物来破译中间体的性质,但是这需要所预测的中间体能以一种可预想的方式进行反应。没有标准的方式来处理这一类实验,所以实验者必须根据具体实验情况来设计实验。下面以酶反应作为此方法的应用实例。 Lin[1]等人设计了一种转变中间体的方法。扁桃酸消旋化酶可使扁

桃酸根离子的对映体(2-羟基苯甲酸)互换。位于羧酸跟α位的碳负离子被认为是中间体。为了测试此中间体是否存在,作者合成设计了扁桃酸跟离子的类似物i,并用酶对其进行了外消旋化。其过程是首先形成碳负离子,然后经过溴化物的1,6-消除,最后经过互变异构化,分离得到产物ii。此结果支持了在扁桃酸根离子路径中碳负离子中间体iii的存在。 2.捕获实验和竞争实验 鉴定中间体的一种常见方法是通过加入额外的试剂来捕获中间体。目前存在着几种自由基不伙计,许多好的亲核试剂是半衰期很短的亲电试剂(如碳正离子)的可行的捕获剂。必须以自己的化学知识来设计捕获中间体(如碳正离子、卡宾等)的捕获剂。但是活泼中间体的半衰期很短,所以捕获剂必须是具有很高的活性,并能与活泼中间体的标准反应路径进行竞争。同样,因为捕获反应是典型的双分子反应,所以要求捕获剂具有高的浓度。另外,还可以将捕获剂与反应物共价结合,以便更容易地捕获活泼中间体。 与捕获反应所不同的另一种反应是竞争反应。在一般的动力学实

有机合成现状及最新发展

有机合成现状及最新发展 唐彬 (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08化工一班20084064026) 摘要:本文针对有机合成的现状、合成方法和最新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同时结合各种技术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与突破,对其前景作了简要概述。 关键词:有机合成最新进展波促进生物催化光化学离子液 0引言 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据统计,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全部生产中,化学过程的工业占高比例,以美国为例占到35%。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1]。自从1828年合成尿素以来,有机化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有机合成则是有机化学的核心,下面就有机合成的方法与应用作一综述: 1绿色有机合成 1.1 高效、无毒的溶剂和助剂 有机溶剂因其对有机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但有机溶同相合成的剂的较高的挥发性毒性成为有机合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新型绿色反应介质代替有机溶剂成为绿色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2]。目前,水、超临界流体、离子液体、仿酶化学和含氟溶剂作为反应介质的有机合成在不同程度上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用离子液体作有机反应的介质,可获得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速率,同时还具有条件温和、环境友好的特点[3]。Vincenzo 等[4]在离子液体中以钯催化烯丙醇的芳基化Heck 反应,可以高选择性地得到芳香族羰基化合物或芳香族共轭醇。Doherty 等[5]在非对称性Diels-Alder 反应中采用离子液体作溶剂,获得了比常规的三氯甲烷溶剂更高的对映选择性和反应速率。 有机合成研究发现,在固态下能够进行的有机反应大多数较溶液中表现出高的反应效率和选择性。无溶剂有机合成具有高选择性、高产率、工艺过程简单和不污染环境、能耗少和无爆炸性等优点。Zhang 等[6]对水介质中1,4-苯醌的芳

简介滑翔机原理

简介滑翔机原理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简介滑翔机原理如图一所示,飞机必须以升力克服重力,以推力克服空气阻力才能飞行。飞机产生升力是借着机翼截面拱起的形状,当空气流经机翼时,上方的空气分子因在同一时间内要走的距离较长,所以跑得较下方的空气分子快,造成在机翼上方的气压会较下方低。如此,下方较高的气压就将飞机支撑着,而能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所谓的伯努利(十八世纪荷兰出生,后来移居瑞士的数学与科学家)原理。 根据伯努利原理,飞机速度愈快,所产生的气压差(也就是升力)就会愈大,升力大过重于重力,飞机就会向上窜升。滑翔机没有引擎的动力,它可以靠四种方式升空:(1)弹射器—将滑翔机架设在弹力绳并向后拉,由驾驶员给予讯号后释放绳索而弹射出去。(2)汽车拖曳—将滑翔机系绳于车上拖曳达适当高度后,驾驶员将绳索松开。 (3)绞车拖曳—与汽车拖曳相似,只是利用固定在地上以马达驱动的绞车来拉滑翔机。(4)飞机拖曳—以另一部有动力的飞机拖至一定的高度后,滑翔机脱离而自由翱翔。 滑翔机升空后,除非碰到上升气流,否则空气阻力会逐渐减缓飞机的速度,升力就会愈来愈小,重力大于升力,飞机就会愈飞愈低,最后降落至地面。为了让滑翔机能飞得又远又久,它必需有很高的升力阻力比,这就是为什么滑翔机的机翼那么细长,如何突破滞空时间以及飞行高度的纪录是滑翔机设计与制造的最大挑战。滑翔是一种需要高度技巧与飞行知识,借着自然能量遨游天空的运动。 图一 (撷取自"万物原理知多少",读者文摘出版) 滑翔机术语

主翼 是产生升力的最主要结构,没有它,滑翔 机就只能待在地面上了。滑翔机飞行时, 受到气流的影响,会倾向左右两边摇摆, 所以两翼要造成微微向上倾,形成上反 角,亦即从机身前、后看,两翼略成V字 形,以减轻左右摇晃的倾向。滑翔机的机翼要有足够的挠性,飞行中遇上紊流,可以稍微上下扑动,避免因变形而折断。 副翼 副翼是连动的,也就是当驾驶杆扳向右,右副翼向上摆时,左副翼同时向下摆,如此滑翔机会往飞行员右下的方向翻滚。 扰流板 车子在路上跑时,如果想慢下来,踩煞车就可以了,但是滑翔机如何煞机呢?扰流板向上打开时,会将机翼上的气流扰乱,而使滑翔机减慢速度并下降。这个功能在降落时也是很有用的。 水平尾翼 主翼除了提供升力之外,亦产生一个会造成滑翔机沿着主翼翼展方向的轴向下翻转的力矩。这是造成许多飞行先驱丧生的原因之一。水平尾翼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矫正滑翔机俯仰或上下摇动的力矩,以确保飞行中的稳定性。 垂直尾翼 垂直尾翼能校正飞行中的偏行或左右回转,保持方向的稳定。 升降舵

音质好坏评价

音质好坏评价 在关于音响设备的试听报告中,对设备声音的表达都要以专门的词语,作为评价的术语,故而它们所包含的意义,与物理特性的关系,都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确切了解音质好坏与物理特性的关系,这对于制造者或是爱好者都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因为它能帮助解决音响设备物理性能很好,但音质评价不好的问题。下面就音质评价与物理特性的关系作个简单探究。 声波是空气的疏密波,人耳能感觉到的波动就是声音。声音的物理属性有频率、声压、波形等,它们分别与声音的高低(音调)、声音的强弱(响度)、音色等心理量相对应。这些量中,音色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音质评价属于心理声学的课题,涉及音质和音色问题。心理声学(psychological acoustics)是研究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客观参数间关系的科学。音质(acoustics) 就是声音的品质,主要指声音的构成结构,可不考虑节奏和旋律。音色(timbre) 就是声音的特征,主要指声音的谐波结构(频谱)和时间结构。 听音评价是涉及人的心理听觉和生理听觉的系统的最终效果,牵涉诸多技术和艺术领域,而且主观评价因人而异, 与人的文化背景、主观习惯、偏爱和修养等因素有关, 故而一致性较差, 极为复杂。例如, 名气、自我暗示等会影响听感, 盲目测试也会影响听感,训练有素的耳朵与心理因素的影响远超过耳朵天生的敏锐程度。而且若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不高,因无法正确判断器材的表现,也会出现问题。另外听到的声音即使相同,但难以用语言文字作确切的理性表达,常因人而异,这也是要考虑的因素。通常对音响设备采用的是相对评价, 就是将评价样机和参考样机重放同一组节目源, 区别其差异作出评价。影响音质评价的因素有①个人偏好,②音乐软件内容, ③听音室声学特性。 从心理上说,要确切表示声音音质的术语,以凭感觉的朴素语言为好。这些语言是与声音的物理条件或对应关系的术语。使用音质评价术语的目的,是综合判断音质的好坏。音质的评价术语相当多,而且一个音质评价术语能与几个物理特性有关,为了作出正确评价,其涵义一定要弄清楚。 通常音质评价可从8个方面来进行, 即明亮度、丰满度、清晰度、平衡度、柔和度、力度、真实感和立体感。对于音质评价用语,不管是名词还是形容词,必须对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充分掌握,否则就会造成差错。 明亮度:高、中音充分, 听感明朗、活跃。不良的系统则听感灰暗。 丰满度:即温暖感,中、低音充分, 高音适度, 响度合宜, 混响适中, 听感温暖, 舒适, 富有弹性。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单薄、干瘪。 清晰度: 语言可懂度高,乐队层次分明,有清澈见底感。不良的系统则听感模糊、浑浊,声像不明确。 平衡度:节目各声部比例谐调, 高、中、低音均衡, 左、右声道一致性好。不良的系统则不平衡。 柔和度: 即松软感,声音扩散良好, 松弛不紧, 高音不刺, 听感悦耳、舒服。不良的系统则听感尖硬。 力度:声音坚实有力, 有冲击力,出得来,能反映声源动态范围。不良的系统则冲击力不足、出不来, 动态范围受压缩。 真实感: 能保持原声的特点。不良的系统则听感不真实, 失真, 有声染色及炸、破、颤抖等现象。 立体感: 能清晰感到声源在空间的各自位置, 声像定位准确,声像群分布连续,有适当宽度及纵深感。不良的系统则定位漂移, 声场缺乏纵深感, 宽度不当。 根据听音感觉, 使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所听声音意见的形象化词汇, 就是音质评价术语。例如:

有机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幻灯片2 有机化学反应过程研究方法一一动力学方法 ●既理论化又简单化的方法才具有实用性。 ●在有机反应的过程中运用宏观动力学概念,研究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使工艺优化过 程理论化。 ●在应用动力学概念优化工艺时不需要求取动力学数据,使反应过程研究简单。 幻灯片3 ●动力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动力学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动力学研究方法举例 ●分离过程优劣的检验标准 ●多步反应过程的分离方法简化原则 幻灯片4 动力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 ●选择性 ●收率 ●平行副反应与连串副反应、活化能与反应级数 ●主副反应的速度比---对比选择性 ●温度效应 ●浓度效应 幻灯片5 转化率 ●转化率的定义为:反应物A所反应掉的分数。其数学方程式为: ●转化率=反应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应加入原料A的物质的量 幻灯片6 选择性 ●选择性定义:反应掉的原料中,生成目的产物所占的分数。其数学方程式为: ●选择性=反应生成主产物所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反应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 幻灯片7 收率 ●收率概念定义为:加入的反应原料中,生成目的产物所占的比例。 ●其数学方程式为:

●收率=反应生成主产物所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反应加入原料A的物质的量 ● 幻灯片8 ●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综合函数。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反应的收率,之所以引进转化率和选择性的概念,是因为收率更抽 象,而转化率和选择性更具体。 ●研究的对象越抽象,则影响因素越多,因果关系越复杂,分析起来越难;而研究的对 象越具体,影响因素越少,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用具体的概念代替抽象的概念,才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幻灯片9 ●对于有机合成工艺的优化 , 往往以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为目标 , 由于影响因素较 多 , 问题复杂。 ●动力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是提高选择性 , 这就剔除了转化率的影响 , 使目标更具体 了 , 此时只有温度和浓度才是选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技术关键找到了。因在一定转化率下 , 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 , 副反应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反应产物增加。 幻灯片10 ●转化率X与选择性S各自的函数关系为 : X=f ( C i · T · t) S=f ( C i · T) ●未提及压力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 而只是温度或浓度的函数。 ●表面上看 , 转化率较复杂 , 但要提高转化率实际上却非常简单 , 要么延长时间 , 要么升高温度 , 要么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移出产物 , 而再无别的办法。 ●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 , 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研究较复杂的收率问题 , 可以将其分解成选择性和转化率问题 , 分阶段研究 , 逐 项解决 , 以简化研究过程。 幻灯片11 平行副反应与连串副反应、活化能与反应级数 ●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应抑制副反应。 ●副反应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只有两种: ●平行副反应 ●连串副反应 幻灯片12 平行副反应 ●为方便讨论,可设定 A, B, C …为反应物,p 为目的产物,S 为副产物,设在同 一反应过程中 , 同时发生如下两种反应类型: ● A+B→P (1) ● A+C→S (2)

CO2参与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新进展

CO2参与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新进展 本文对二氧化碳参与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不包括二氧化碳与环氧烷烃的环加成及交替共聚反应、超临界条件下二氧化碳参与的反应)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具体内容包括合成羧酸,合成羧酸酯及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活化二氧化碳及其反应三部分。 一,合成羧酸 二氧化碳与Grignard试剂、有机锂等亲核试剂制备羧酸是经典的有机合成反应。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碳碳不饱键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有机锌、有机硼等亲核试剂与二氧化碳的催化转化合成羧酸是二氧化碳参与的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热点[1]。 1,碳碳不饱键化合物与二氧化碳反应 丙烯酸是目前具有广泛用途且需求量巨大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由二氧化碳与乙烯反应直接合成丙烯酸的方法倍受瞩目。从热力学上考虑此反应是完全可行的[2],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开发出有效的催化剂,只是发现少数金属有机配合物能与CO2进行计量反应得到丙烯酸[3]。 一些低价态的金属有机配合物能与CO2及含有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反应得到金属杂五元环内酯化合物,这是CO2与含碳碳不饱和键化合物反应合成羧酸的理论基础[4]。 在零价镍配合物存在下,CO2能与炔烃、共轭二烯烃及联烯等在常压条件下反应形成相应的镍杂五元环内酯化合物,经酸化便得到相应的羧酸[5]。体系中加入DBU通常可促进反应的进行。由于镍杂五元环内酯化合物酸化后不能再生

形成零价镍配合物,所以整个反应需要反应当量的零价镍配合物。 在以上反应体系中加入反应当量的烷基锌,使其与镍杂五元环内酯化合物进行金属交换反应,然后通过还原消除便可以实现零价镍配合物的再生,使零价镍配合物参与的的计量反应变成零价镍配合物催化的反应[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