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结石性胆囊炎应用不同术式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各30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感染、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5.6±12.1)、术后排气时间(1.5±0.3)、切口感染(1.0±0.5)、住院时间(3.5±1.5)均明显减少,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具有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相对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不同术式;结石性胆囊炎;临床效果;并发症

结石性胆囊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经过内科治疗可以好转,所以患者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但结石性胆囊炎的急性发作作为临床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常需要急诊手术治疗[1]。传统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方法是开腹胆囊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临床上逐渐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而且也逐渐被医护人员和广大患者所接受[2]。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对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两组各30例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痛,可能伴有胆绞痛、右侧肩部腰部的放射痛,具有压痛和反跳痛,Murphy 征阳性),并结合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均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0.2~67.3岁;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40.0~66.3岁。在年龄、性别、原发病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采用“三孔法”进行穿孔(第一个孔:沿脐上缘切开皮肤,做一个大约10 mm的切孔,建立气腹,腹内压大约15 mm Hg,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第二个孔:于剑突下肝圆韧带右侧切开皮肤,做一个大约10 mm的切孔,置入主操作器械;第三个孔:在肋缘与右锁骨中线交点的右下方大约2 cm处,切开皮肤,做一个大约10 mm的切孔,置入牵引钳,对腹腔进行常规探查,解剖Calot三角,充分暴露胆囊管,判断胆囊管有无结石。如果存在结石,将其挤捏进入胆囊内,切除胆囊和结合;如果结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指征的探讨

【关键词】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oc)由于受到手术创伤大、切口长、术后切口疼痛较重、恢复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多不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临床上对手术指征的掌握就相对比较严格,主要适用于慢性胆囊炎有急性发作史、长期间歇发作的消化道功能紊乱、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以及胆囊丧失功能等情况。然而,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 ,其所具有的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微、住院时间短、可早日恢复工作以及手术安全可靠的特点已经被广大临床医生和病员所接受。尤其是随着超声设备性能和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检出诊断率明显提高,加之患者对疾病重视程度的提高,使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也呈现居高状态。我科通过总结 6年中lc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例258例,获得了一些手术适应证的认识和体会供同道们探讨。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2年2月~2008年3月施行lc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共258例。其中男77例,女181例,男女比例为1∶4.2 。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63岁,平均42岁。全部患者均由多次超声检查提示诊断,患者均在医生建议下或本人主动要求lc手术治疗。全部病例中,lc手术中镜下所见,胆囊大小形态正常、胆囊壁未见明显炎性表现、胆囊壁不增厚、色泽呈墨绿或淡墨绿色、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无任何粘连、胆囊浆膜组织层次清楚。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胆囊壁肉眼观察完全正常者27例,占病例总数的10.4%。 全部病例中,镜下见胆囊壁呈可疑灰白色增厚、墨绿色泽可辨,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无任何粘连,胆囊浆膜组织层次清楚。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胆囊壁肉眼观察完全正常者51例,占病例总数的19.7%。 全部病例中,镜下见胆囊壁呈灰白色增厚、墨绿色泽不可辨,胆囊与周围脏器及大网膜有程度不等的明显粘连,胆囊浆膜与黏膜组织结构层次从欠清楚到层次消失者180例,占病例总数的69.7%。其中镜下见胆囊与十二指肠及大网膜有轻度薄膜状粘连者19例,胆囊层次欠清楚,但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等病变,占病例总数的7.3%,占本组病例的10.5%;胆囊与网膜呈大片状甚至包裹性粘连者97例,术中胆囊层次明显不清楚,术后肉眼所见胆囊壁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厚,占病例总数的37.3%,占本组病例的53.8%。其中合并胆固醇结晶12例,胆囊息肉样变3例;胆囊与十二指肠明显片状粘连者21例,术中胆囊层次尚基本清晰,术后肉眼未见明显胆囊壁增厚和其他胆囊壁炎性改变。胆囊与大网膜及十二指肠有明显大片混合粘连者43例,术后肉眼所见胆囊壁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厚改变。 全部病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提示“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的诊断报告。 2 资料分析 全部病例,在手术前均有3个月以上程度不同的上腹部间歇性疼痛、腹胀、厌油腻食物、后背部隐痛症状以及程度不等的消化道功能紊乱主诉。手术前均已经排除了肝功能异常、黄疸及“肝炎”活动病情。 全部病例,虽术后病理检查均提示“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诊断,但根据术中、术后肉眼检查,我们将胆囊完全正常者27例,术中胆囊壁呈可疑灰白色增厚,而术后胆囊肉眼检查完全正常者51例,术中所见胆囊与十二指肠及大网膜有轻度薄膜状粘连,胆囊层次欠清楚,术后肉眼检查未见胆固醇结晶和炎性息肉等病变者19例,胆囊单纯与十二指肠明显片状粘连,术中胆囊层次尚基本清晰,术后肉眼未见明显胆囊壁增厚和其他胆囊壁炎性改变的21例的这四种情况共计118例,人为划分成胆囊炎症不确定组,占全部病例的45.7%。而将术中、术后肉眼所见胆囊与大网膜及十二指肠有明显粘连,胆囊壁有明显增厚等炎性改变者140例,人为划分为胆囊炎症确定组,占全部病例的54.2%。 在胆囊炎症不确定组的118例患者中,术后近期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者72例,占61%。其余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分析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1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诊治措施的不同分为观察组(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80例,分析不同诊治措施的临床效果,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综合治疗的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症状改善、疾病治愈方面好于常规治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有独特的临床疾病特点,综合性的全方位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标签: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急性;治疗分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胆囊管,造成胆囊内胆汁滞留,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对老年患者来说若是胆囊管内结石引起可有胆绞痛的表现,有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等,属临床急腹症,由于其免疫能力下降以及基础疾病的伴随,很易并发缺血、穿孔、梗阻等等[1]。有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胆道结石的发病率为10%左右,相应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也随之增多。病情复杂多变,给临床诊治带来挑战,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对此类患者全面分析病情进行综合诊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就诊治措施的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其中观察组(综合治疗组)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0~72岁,平均66岁,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15 min,最长1 h。57例患者白细胞总数>10×109/L,伴随冠心病23例,高血压21例,糖尿病9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组)80例,男50例,女30例,年龄60~74岁,平均67岁,发病距就诊时间最短20 min,最长1 h。52例患者白细胞总数>10×109/L,伴随冠心病21例,高血压19例,糖尿病7例。所有患者经腹部X线摄片示胆囊区见阳性结石,均经临床病史及相关检查确诊。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伴随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腹痛持续时间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少数患者还有眼白和皮肤轻度发黄。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反应能力低下,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腹部X线摄片可在胆囊区见阳性结石,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 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1.3 方法

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手术的方法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4月~9月收治的患有慢性非结石胆囊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并且选取同时期的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收手术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在疼痛化解具有明显的效果(P>0.05)。结论在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应用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缓解的疼痛,具有积极的临床的意义,可以进行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标签:手术;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胆囊炎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胆囊炎是由于细菌或者是一些化学性刺激导致的胆囊性病变,在现阶段的临床发病率中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由于胆囊炎发生病变会使病情转向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分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病发时伴有右上腹疼痛,并且存在着进食恶心的现象,给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在对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通常采用的是手术治疗,本次研究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和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采用手术的方法治疗,观察两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013年4月~9月收治的患有慢性肺结石胆囊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并且选取同时期的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2例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患者的选入标准:实验组患者伴有胆绞痛的症状,但是经彩照检查后发现没有胆囊结石的存在,对照组患者经彩超检验患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两组患者均需要进行手术的治疗。患者中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59例,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的研究,并且可以进行治疗的配合,排除患者患有其他脏器疾病等可能对本次研究产生影响的病症。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不纳入本次研究的数据统计中,并且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是由于其他方法治疗无效后采用常规的手术方法治疗,患者在手术之前进行了相关的检查,并且在手术后进行了同样的临床护理[2]。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要进行及时的治疗。 1.3效果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并且让患者在入院治疗之前和治疗出院的时候进行病症疼痛评分,具体的评分标准如下:10分表示疼痛无法忍受,0分表示没有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 acalculous cholecystitis) 是指经超声检查、影像学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均未发现结石的急性胆囊炎。其发生率约占急性胆囊炎的5%~10%,病理变化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起病急、病情发展更迅速、临床症状不典型、极其容易出现胆囊坏疽、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2021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急性非结石胆囊炎患者20例,结合本组病例的诊治过程及相关文献,对老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因、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71±6)岁。病程最短的1小时,最长2天,平均8.4小时。合并其他疾病的有18例,其中高血压10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脑血管意外2例,糖尿病2例,外伤性肝破裂修补术后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原因不明2例。其中有两种疾病以上者2例。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以右上腹为主,5例伴有畏寒、发热(大于38.5摄氏度),3例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其中15例患者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1例患者入院时呈感染性休克表现。查体: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叩痛、反跳痛,以右上腹较为明显,莫菲征阳性,肠鸣音减弱。2例压痛范围扩大至整个下腹部。1例疼痛放射至后背及肩部。14例可扪及肿大的胆囊或胆囊周围炎性包块。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7-38.9)×109、/ml,中性粒细胞0.82-0.95;超声检查发现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大,横径大于4cm,胆囊壁不同程度增厚。未见胆囊及胆管结石。11例患者胆囊周围有积液。20例患者术前均确诊。 1.3 治疗方法:20例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前给予支持治疗。经脉

急性胆囊炎及其药物治疗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系因化学性刺激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胆囊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轻度黄疸、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等,是常见外科急腹症之一,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急性胆囊炎的药物治疗包括: (1)解痉镇痛对症治疗:有阵发性腹痛者,可予以山莨菪碱或阿托品肌内注射。诊断明确而腹痛剧烈者必要时可用派替啶肌内注射。吗啡可使胆道平滑肌张力增加,故不宜使用。可用33%硫酸镁溶液口服或胃管注入利胆治疗。 (2)抗生素应用:急性胆囊炎应及时控制感染,改善症状。胆系感染的细菌可能为大肠杆菌、肠球杆菌、肺炎杆菌、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宜选用在胆汁中浓度高的药物。一般可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喹诺酮及抗厌氧菌药物。 (3)口服溶石治疗:各种口服溶石药物如鹅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等,均是通过降低胆固醇饱和度起到溶石作用,故仅对胆固醇结石有效。 熊去氧胆酸 【适应证】用于胆固醇型胆结石及胆汁缺乏性脂肪泻,也可用于预防药物性结石形成及治疗脂肪痢(回肠切除术后)。 【注意事项】(1)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外周血小板的数量。 (2)如治疗胆固醇结石中出现反复胆绞痛发作,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出现明显结石钙化时,则宜中止治疗,并进行外科手术。 (3)本品不能溶解胆色素结石、混合结石及不透X线的结石。 【禁忌证】(1)严重肝功能减退者禁用。(2)胆道完全梗阻、急性胆囊炎、胆管炎。(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胆结石钙化病人,出现胆管痉挛或胆绞痛时。 【不良反应】常见腹泻;偶见便秘、过敏、头痛、头晕、胰腺炎和心动过速等。 【用法和用量】口服:成人按体重一日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疗程最短为6个月,6个月后超声波检查及胆囊造影无改善者可停药;如结石已有部分溶解则继续服药直至结石完全溶解。 【制剂与规格】熊去氧胆酸片:(1)50mg;(2)150mg;(3)250mg。 熊去氧胆酸胶囊:(1)50mg;(2)150mg;(3)250mg。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机理以及治疗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5-12-31T11:44:50.0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4期供稿作者:贺曙麟 [导读] 湘乡市金薮卫生院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湘乡市金薮卫生院湖南湘乡 411443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解释性胆囊炎发病机理及中西医治疗效果比对;方法: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医组34例,中西医结合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同西医组76.47%比较,明显较高(P<0.05);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同西医组20.59%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较为复杂的发病机理,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效果;发病机理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为胆道常见顽固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数据统计显示[1],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病率占胆石症15%~28%。主要为左右胆管交汇部以上分支内胆管结石,可单独存在,也能与胆外结石共存。针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主要采取外科方案治疗,虽然可以彻底清除结石,但是大多数老年患者难以耐受,甚至因产生并发症而影响预后,因此,选择中医方案治疗,成为临床青睐的治疗方案。本组研究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理机制进行分析,了解其治疗方法,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6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分为西医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21-73岁,平均(45.7±3.2)岁,中西医结合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20-75岁,平均(46.1±3.4)岁。纳入标准: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者;白细胞总数>10×109/L者;经影像学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确诊者;对本研究药物无过敏史者。排除标准: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年龄<18岁者;与本研究不配合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生素及解痉镇痛药物,并对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进行纠正,保证绝对卧床休息。西医组加用熊去氧胆酸片(江苏黄河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715),8-10mg/kg,口服,早晚进餐时分次给予。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柴胡汤加减治疗,柴胡、黄岑各12g,太子参、滑石各15g,法夏、炒山栀各10g,甘草6g,病初起伴寒热头身痛者加板蓝根、羌活;胁痛剧者加炒青皮、郁金;黄疸甚者加田基黄、茵陈;呕恶著者加白蔻仁、藿香。水煎至300ml,1剂/d,早晚分服。 1.3疗效标准 治疗效果根据《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2]中相关标准进行判定,显效:腹痛、恶心及发热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明显好转,白细胞总数下降;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PSS17.0软件中分析,率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同西医组76.47%比较,明显较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结石、胆囊、蛔虫等引发胆囊颈、胆囊管梗阻,引发胆囊粘膜缺血,继发细菌感染,是急性胆囊炎形成的主要因素。非结石性胆囊炎

胆囊炎患者症状与治疗方法

胆囊炎患者症状与治疗方法 (一)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二)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参考资料:胆囊为什么容易发炎1胆囊是胆囊管末端的扩大部分,可容胆汁30~60ml,胆汁进入胆囊或自胆囊排出都要经过胆囊管,胆囊管长约3~4cm,直径2~3mm,胆囊管内粘膜又形成5~7个螺旋状皱襞,使得管腔较为狭小,这样很容易使胆石,寄生虫嵌入胆囊管。嵌入后,胆囊内的胆汁就排不出来,这样,多余的胆汁在胆囊内积累,长期滞留和过于浓缩,对胆囊粘膜直接刺激而引起发炎。2供应胆囊营养的血管是终末动脉,当胆囊的出路阻塞时,由于胆囊粘膜仍继续分泌粘液,造成胆囊内压力不断增高使胆囊膨胀、积水,胆囊壁的血管因此受压而缺血、坏死。当胆囊缺血时,胆囊抵抗力下降,细菌就容易生长繁殖,趁机活动起来而发生胆囊炎。3由于胆囊有储藏胆汁和浓缩胆汁的功能,因此胆囊与胆汁的接触时间比其他胆道长,而且,接触的胆汁浓度亦高,当此时人的胆道内有细菌时,就会发生感染,形成胆囊炎的机会当然也就增多了。手术治疗胆囊炎的效果如何手术治疗胆囊炎,是目前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有上百万的病人要作这种手术,但是手术治疗也不是十分理想的治疗方法,有的术后还会产生并发症,仍有0.5~3的病死率。特别是因病情突然恶化而被迫施行手术者,病死率更高。一般来说,手术疗效取决于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年龄越大,手术时间越晚,效果越差。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手术方法的改进,已使手术安全性和治愈率有了很大提高,术后一般都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临床上对于有下列情况者,就要及时选择手术治疗。1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病情继续恶化,非手术治疗不易缓解的病人。2胆囊肿大或逐渐增大,腹部压痛明显,腹肌严重紧张或胆囊坏疽及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者。3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经治疗后腹部体征加重,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者。4化验检查,血中白细胞明显升高,总数在20×109/L以上者。5黄疸加深,属总胆管结石梗阻者。6畏寒,寒战,高热并有中毒休克倾向者。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其手术方式一般有2种:一是胆囊切除术;二是胆囊造瘘术,造瘘术多用于较晚期的病人,估计难以耐受胆囊切除或者有严重并发症的病人,以引流脓液或去除结石,一般经6~8周,病情稳定后再行胆囊切除术,如全身情况极度虚弱,也可长期安置胆囊造瘘管引流,至经胆管系统造影无结石存在时,可以拔除造瘘管。如果诊断不能十分确定,或合并有心肺等严重疾患者,可待诊断明确或全身状况得到改善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临床实践表明,发病后48小时内施行手术治疗者,其中15已有胆囊坏疽甚至穿孔,如发病超过72小时,手术病死率增加,所以一旦出现手术指征应及早手术治疗。胆囊炎患者的家庭常备药物有哪些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常常发病突然,尤其在抵抗力很差的时候,或内心苦闷,精神不振,或暴食暴饮或饱餐以后,常常会出现胸闷、消化不良、恶心、食欲不振等胆囊炎发病的轻度症状,一时到医院求医又十分不方便怎么办呢可以在家庭中准备一些常用药,一有症状,就可进行自服,缓解症状。如:口服消炎药:①氟哌酸:一日3次,每次1~2粒即0.1~0.2g空腹口服。②红霉素:0.3g,一日4次,饭后服。③氯霉素:0.5g,一日4次,饭后服。④洁霉素:一日4次,每次1~2粒0.25~0.5g。⑤灭滴灵甲硝唑片一日3次,每次一片即0.2g,饭后服,孕妇禁用。⑥先锋Ⅳ胶囊:一日4次,每次0.25~0.5g。利胆药:有胆通、胆宁、胆益宁、胆乐、胆酸钠、利胆酸等,也须备用。在发病时,可在以上各类药中,选择一种药服用。服前应看说明书,避免错服。如果症状越来越重,就应去医院就诊。现代名老中医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经验有哪些蒲辅周经验: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为胆火上逆,胃气受阻,以致胆胃不和。治法先宜清疏肝胆,和胃降逆,用四逆散、左金丸加味。董建华经验:我认为一定要抓住肝胆郁滞的病机,注意气滞血瘀、湿热蕴阻、肝病及脾、肝气犯胃,或土壅木郁之兼并,选方多以柴胡剂为主,随证加减用药。岳美中经验:大柴胡汤加味治慢性胆囊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治疗急性胆囊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由化学刺激和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胆囊炎症。临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疼痛,可有轻度黄疸和血白细胞(WBC)增多等。X线摄片、胆管造影、B超、CT检查等有诊断价值。 (1)白细胞(WBC)计数及分类(DC)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均可轻度升高,如明显升高应考虑可能为胆囊坏死或积脓。 (2)血清淀粉酶(AMY)测定:血清淀粉酶常可轻度升高,并发急性胰腺炎时则显著升高。 (3)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可有轻度升高。 急性胆囊炎检查项: 1、白细胞(WBC或LEU) 2、白细胞分类(DC)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4、淀粉酶(AMY) 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6、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 白细胞(WBC或LEU)(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个/升(个/L) 【正常值】 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百分比(%) 【正常值】 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0.01~0.05(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0.50~0.70(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淀粉酶(AMY)(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单位】 单位/升(U/L) 【正常值】

胆囊结石如何治疗好

胆囊结石如何治疗好 发表时间:2019-07-23T14:16:16.957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5期作者:罗长顺 [导读]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酒桌上,总有人说,最近犯胆囊炎,不敢喝;在餐桌上,也可能碰到这样的人,一见到鸡蛋的时候就变了脸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亲朋好友会被胆道疾病困扰,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胆囊结石同样也是胆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成都台双医院四川成都 610000) 细心的人会发现,在酒桌上,总有人说,最近犯胆囊炎,不敢喝;在餐桌上,也可能碰到这样的人,一见到鸡蛋的时候就变了脸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总会有那么几个亲朋好友会被胆道疾病困扰,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胆囊结石同样也是胆道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顾名思义,就是在胆囊中淤结了 “一块石头”,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提到胆结石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实际上呢,结石会发生在胆道的很多位置,比如在肝内胆管、肝外胆管等等。在胆囊内最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医学界通常把胆囊结石成为胆结石。 二、胆囊结石的致因 (一)运动量少 运动量少的人不一定都有胆囊结石,但是有胆囊结石的人十有八九是不爱运动的人。运动量少,身体代谢慢,胆囊肌的收缩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削弱,胆汁排除的速度变慢,容易导致淤积,胆固醇晶体析出,日积月累就成了结石。 (二)体质肥胖 临床数据表明,在肥胖人群中,患胆囊结石的人要比普通人多出至少一半的数量。 (三)不吃早餐 由于现在的生活节奏比较快,许多人养成了不吃早餐的陋习,长期不吃早餐会对导致胆汁浓度上升,进而容易形成胆结石。 (四)遗传因素 胆囊结石与遗传因素还有着一定的关系,事实证明,患胆囊结石的近亲患者不在少数。 三、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一)腹痛 腹痛是胆囊结石在临床上最为主要的表现之一。胆囊结石在发作的时候多表现出绞痛,主要表现为腹部靠上或腹部的右上部阵痛,阵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加重。腹痛的原因其实很简单,胆囊结石要从胆囊腔内向外移动,但是移动的时候被胆囊管阻塞,结石排不出来导致胆囊内部气压升高,胆囊肌收缩能力下降导致痉挛,并拼尽全力欲将胆结石排出而导致剧烈胆绞痛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九成以上的胆绞痛都是前期毫无征兆突然发作,经常出现在饱餐、剧烈运动过后。除了表现出剧烈的加重性疼痛之外,还常伴有坐立难安,躺在床上翻过来翻过去久久不能入睡、烦躁不安、盗汗、面色残白等症状。每次发作的时间很难确定,或长或短,一般要几天以后疼痛才能有所缓解。 (二)胃肠道不适 胆囊结石由于发作较为突然,事先毫无征兆,前期表现为腹部及周围的阵痛,在这之后常常还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但在吐完后腹痛并不会有所缓解。 (三)黄疽 临床上有一部分胆囊结石患者可能会出现黄疽,大多在剧烈腹部阵痛后,索性黄疽比较轻,多表现为双眼巩膜变黄。 以上就是胆囊结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具体的情况还是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并结合检查结果做出判断。 四、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对于胆囊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可是有很大的讲究,选择对了合适的治疗方法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一)无明显症状外露的胆囊结石 这种胆囊结石在临床上通常被叫做隐性胆囊结石,患此类胆囊结石的患者不会表现出任何异常症状或是异常反应,最多会表现的有点消化不良。因此治疗此类胆囊结石不主张采取胆囊切除的治疗方法,但在临床上很多外科大夫对此却各抒己见。不主张做胆囊切除的原因是:这类病人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并不明显,且并没有给患者本身带来太多的痛苦,没有必要进行切除,如若贸然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可能比疾病本身处理起来更棘手;而主张切除胆囊的医生认为,这类结石很难从体内消失,最关键的是这类结石的发病时间具有随时随地性,而且并发症远比切除后的并发症更为严重,甚至会导致癌变,所以这类医生认为隐性胆囊结石存在患者身上就是隐患,像在身体上绑了定时炸弹,所以长痛不如短痛,尽早切除。大多数患者选择了先观察,待到手术时机成熟再考虑切除手术;还有部分患者选择药物治疗的手段,服用溶石性药物;还有一些患者采用排石治疗的疗法,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选择这种治疗方式要慎重,在临床上胆囊结石的排石率很低,成功率乐观的说大约在3成,可能会导致胰腺炎等其他并发症而且过程长,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生命。 五、有明显症状外露的胆囊结石 (一)急性胆囊炎引发的胆囊结石 急性胆囊炎引发的胆囊结石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通过静脉点滴的方式来控制急性胆囊炎表现的症状,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急性胆囊炎引发的胆囊结石要果断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如并发性胆囊结石、梗阻性胆囊结石等。 (二)慢性胆囊炎引发的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长久性痛苦,因为长期的病理改变,普通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基本已无济于事,应该尽早采用手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

治疗胆囊炎偏方几则 一、玉米须茵陈饮: 玉米须、茵陈各30g。水煎代茶饮。 二、鸡胆汁黄瓜饮: 1、配方:黄瓜100g,洗净煎水100mI,新鲜鸡胆1个,取汁冲服。 2、功效:黄瓜味苦性寒,能消炎菌;鸡胆汁苦寒有清热利胆、杀菌消炎之功效。此方对胆囊炎、胆石症有很好疗效。 3、宜忌:此方大寒,对素有虚寒证患者不宜。 三、冬瓜皮汤: 冬瓜皮60~90g。加水煎煮至烂熟成汤。日分2~3次服。 四、黄瓜饮; 黄瓜100g,鸡蛋清适量。先用水煮黄瓜,临熟时去留汁,再入鸡蛋清服之。 五、鲤鱼赤小豆陈皮粥: 鲤鱼一条,赤小豆120g,陈皮6g。将鱼去及内脏后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入豆、陈皮同煮,至烂熟成粥,去鱼骨。不拘时食之。 六、金钱败酱茵陈茶: 1、配方: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g,煎汁1000mI,加白糖适量温服代茶。 2、功效:金钱草甘咸微寒,入肝、胆、肾、膀胱经,功能利胆

排石,清热解毒;败酱草辛苦微寒,能清热解毒化消炎,配茵陈消炎利胆。此茶有排石利胆消炎作用,经临床多次验证,效果良好。 3、宜忌:须多服方见疗效,慢性胆囊炎患者,可经常用之。 七、消炎利胆茶: 1、配方: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g,加水100mI,煎去渣,加白糖适量,温服。每日3次,每次250mI。 2、功效:玉米须甘平,能利尿利胆,清热消炎;蒲公英甘苦性平,能健胃利胆,抗菌消炎;菌陈甘苦微寒,有张胆管利胆清热及进肝细胞再生作用。此茶对胆囊炎、胆结石发热疼痛期,有显着;疗效。但必须大量饮用。 3、宜忌:此方对急性黄型肝炎亦宜。 八、消石散: 1、配方:金粉20g,白矾粉15g,火粉30g,滑石粉60g,甘草粉10g,研细,混合,每服10g,大麦粥汁送下,每日3次。 2、功效:金味辛苦性寒,入肝、胆、心、肺经,幸开苦降,芳香透达,能行气去,清心解,用治胆结石取其利胆之功;白矾酸寒入胆,能清胆经之热,有消化之功,对阻塞性黄有效;滑石甘寒,能利水清热消炎;石幸苦咸,大温,入三焦、胃与大肠,能破坚积,荡宿,逐通,虽其性大温,但能治疗火之疾,即〈内经〉“火以发之”的用意,故与大队寒药为伍,可减其大温;甘草、麦粥以调和其药性,所以绝对安全。 3、宜忌:此对方因胆囊炎、胆石症而发热者甚有效。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急性胆囊炎论文治疗论文 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急性胆囊炎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49例,保守治疗16例,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应持积极的态度,明确手术指征,把握好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合理处理及手术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治疗。 急性胆囊炎在胆道疾病中发病率较高,80%~90%伴有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病情发展快,且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急诊或早期手术又相对择期手术要困难,因此,及时、恰当地选择治疗方法和手术时机直接影响疗效,决定了病人的预后。本文总结我院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65例,对治疗方法、手术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予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3月~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共计65例,结石性胆囊炎53例,非结石性胆囊炎12例;保守治疗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27~70岁,平均43.5岁;手术治疗49例,男21例,女28例,年龄31~69岁,平均49岁;发病后48h内入院者51例,超过3天者14例。

1.2 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右上腹疼痛病史,体温高于38℃者49例,其中高于39℃者6例。查体: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全腹压痛,39例伴局限性腹肌紧张,31例有轻度黄疽,莫菲氏征阳性者35例。 1.3 治疗 入院后予以解痉镇痛、抗感染、禁食、补液等处理。其中,16例经保守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患者暂不愿手术,其余49例行手术治疗。入院12~72h手术38例,4~7天内手术11例。术式选择:行胆囊切除术40例,胆囊大部切除术7例,胆囊造瘘术2例。 2结果 1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好转出院,49例行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均非手术治愈,患者住院8~17天,平均9.1天。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3种[1]:①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②由于细菌的入侵。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③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及临床分析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及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手术治疗体会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肝胆外科接治的3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尽早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在不必要的前提下不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16例患者治疗有效,只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高达94.12%;对照组中,14例治疗有效,3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2.35%;除了观察组中的1例和对照组中的3例之外,其余3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胆囊炎切除手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法,尽早地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胆囊全切术,不仅能够提高疾病的治愈率,还能帮助患者尽早地恢复健康,提高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标签: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临床疗效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治疗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的发展速度较快,并且会让患者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地治疗的话,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目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胆囊切除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肝胆外科接治的3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急性胆囊炎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的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本院肝胆外科接治的3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观察组的1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7例,年龄为23~66岁,平均年龄为(40.01±1.16)岁;对照组的17例患者中,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6例,年龄为22~65岁,平均年龄为(39.96±1.61)岁;经过本院医生的全面检查后,34例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胆囊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尽早地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胆囊切除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在不必要的前提下不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 胆囊炎切除术术前、术后处理:在行手术前,了解患者的病史、体征、临床病症,并为患者进行腹部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糖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CT检查,了解患者有无合并病症,减少患者因合并症而影响到胆囊切除术

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一例胆囊炎患者的护理评估 类别:□心得报告 □读书报告 ■案例分析 □EBN报告(N1N2) □N3教案 □个案报告 □行政专案 □研究论著 □实证护理 进阶层级: 单位: 编号:2015084 姓名:周颖颖 联络电话: 审查结果:分数:□及格□不及格 审查者签章: 一、前言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少,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炎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二、案例说明 患者简介:患者章月微,住院号00473779,女性,60岁,已婚。 疾病过程 现病史:患者6小小时前在家中无明显诱因下突然出现中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为绞痛,呈持续性有肩背放射痛,有巩膜轻度黄染,伴腹胀,伴嗳气,伴大汗淋漓,伴恶心,无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头晕胸闷,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于当地诊所输液(具体不详),为见明显好转,遂至我院急诊,查腹部CT提示“脂肪肝,胆囊结石”,现为求进一步治疗,拟“胆囊炎”收治入院。患者患病以来神志清,精神软,胃纳一般,睡眠安,小便清长,大便黄软,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患者过去体质一般,有高血压病史3年,不规则服药,血压控制可,有“胆结石”病史10余年,5年前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右脚踝于院外一月前摔伤,无糖尿病、心脏病、肝病史、肾病史、肺病史,无传染病史。未曾接种预防疫苗,无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无长期用药史,无服用成瘾药物。 查体:P 70次/分R 18次/分BP 156/98mmHg T 36.1℃神志清,精神可,巩膜轻度黄染,颈静脉无怒张,未及浅表淋巴结,两肺呼吸音清,未问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问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阳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肝肾区无叩痛,病理征(-),双下肢无水肿。 实验室相关检查:腹部CT(2016-02-28 CT368410)脂肪肝,胆囊结石。 三、文献查证 胆囊炎是较常见的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其临床表现和临床经过,又可分为急性的和慢性的两种类型,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急性胆囊炎为病症名。指细菌侵入所引起的胆囊的急性炎症。属祖国医学“黄疸”范畴。胆管阻塞常是诱因之一。[1]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0例论文

2012年6月95%,特异性为97~100%[5],不受病人体位影响,操作相对容易,无 创伤,可重复检查,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它既可获得血管壁、血管 腔和管周结构的二维图像,又可动态观察血流状态和侧支循环,既可判断血栓部位,确定病变范围,又可了解管腔阻塞程度,且对 肌间静脉血栓的诊断率高于静脉造影[2],因此临床已将其作为下 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筛查依据。在将来发展中,利用超声造影诊 断DVT 及超声溶栓可能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DVT 需要注意几点:①注意 适当调低彩色标尺、增大彩色增益、调整取样框角度:当血流极度 缓慢或管腔内回声极低时,管腔内可能不显示彩色血流信号,需 要进行调整以防止漏诊。如仍无血流信号显示,可以挤压局部管 腔及远端肢体,观察管腔内血流显示情况,确定有无血栓。②当近 段静脉尤其股静脉附壁血栓造成管腔未完全阻塞时,远端静脉内 仍可见回流信号,但频谱形态失去自主性周期性变化,应结合静 脉频谱形态变化综合判断。③一旦发现下肢近段静脉内急性血 栓,应绝对避免局部探头用力加压或用力挤压远端肢体,尤其发 现游离状态的血栓时禁忌挤压,以免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④应重视对小腿远端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全面检查,采用横切及纵切 法仔细扫查小腿肌肉,用二维显像显示肌肉内扩张的静脉结构, 探头挤压观察管腔是否变扁,然后叠加彩色血流信号,观察管腔 内血流显示情况。小腿肌间小静脉缺乏自主血流信号,可能造成 假阳性结果[2] , 应适当调低探头频率,增加彩色增益,挤压远端肢体配合探头加压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检查部位不能局 限,应当广泛扫查。静脉常有两支与同名动脉伴行,注意多角度扫查,以免漏诊。⑤注意必要时及时复查,避免漏诊。⑥对腓静脉这一有争议静脉力争进行检查,我们主张行双侧下肢静脉检查,尤其是双侧下肢检查对恶性肿瘤病人尤为重要,不但可以发现潜在血栓,而且对可疑血栓可双侧对比进行确诊。通过我们的观察发现:小腿静脉瓣很多,是血栓的好发部位;远端静脉 (胫后静脉以下及分支)血栓发生率占绝大多数,因此,应当重视胫后静脉及小腿肌内静脉分支血栓的早期超声检查,防止血栓的延伸。在肢体深静脉血栓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多见,发生部位以左下肢最多见[6] ,还应当注意有4.26%的健侧肢体发生血栓。从发病年龄看,随着年龄增长,静脉血栓的发生呈递增趋势,老年患者发生率占44.29%,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4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也不应该忽视,本组发生率占8.51%,避免漏诊;所以对于部分无症状的患者应当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总之,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 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老年、手术时间长者好发,多发于下肢远段静脉,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高敏感性、高准确性、直观、无创、可重复检查、便于床旁操作等特点,可作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参考文献[1]何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诊断[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7 ):615.[2]张晓蓉,何文,唐华,等.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064-1067.[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国临床医生,2002,30:26-30.[4]查长松,赵玉华,林荣莉,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不同方法的对比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7):53.[5]刘禧.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急性下肢血栓形成及其演变[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1,17(50):365-366.[6]谭旭艳.肢体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10):637-63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10多年间收治的40例老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结论:争取在48h 内进行早期胆囊切除术是防止胆囊穿孔、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治疗措施。关键词: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治疗;观察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093-02 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0例临床观察 肖建中* *吉安县人民医院(343100) 2012年4月1日收稿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占急性胆囊炎5~10%,胆囊内无结石 存在。老年人AAC 症状不典型,并发症多早期不容易诊断,病程大于48h 的患者化脓、穿孔的发生率明显增加。AAC 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通常在严重创伤、烧伤、腹部非胆道手术、脓毒症等危重病人中发生。有多种因素参与发病过程。多数认为与胆囊内 胆汁淤积、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菌感染有关[1] 。 现对我院10多年收治的老年人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0年1月~2011年12月共收治老年ACC 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2~84岁,平均73岁。患者发病前均无胆囊炎病史。本组病例发生于创伤及手术后共8例,其中胃次全切除术后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术后2例,小肠破裂术后4例,肾切除术后2例;合并发高血压6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糖尿病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2例;其余病例无合并疾病。分别误诊为消化道穿孔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肠梗阻2例。临床表现与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上腹部压痛、反跳痛、轻度腹肌紧张。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右上腹胀痛,恶心、呕吐28例,畏寒、发热27例,黄疸9例,休克2例,右上腹压痛伴肌紧张31例,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23例:术前均B 超或CT 确诊。B 超示:胆囊增大、壁厚。CT 示: 胆囊增大、胆囊壁厚。WBC (10~20)×109 /L ,N >0.84。本组各例结合 术中观察术后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术前诊断为 AAC 者28例,其余分别误诊为消化道穿孔5例,急性胰腺炎3例,急性肠梗阻4例。本组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胆囊切除术2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1例,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胆囊大部切除术6例;胆囊造瘘术3例;3例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 形管引流术。2结果 本组病人均手术治疗,治愈38例,转院2例,治愈率95%,转院原因为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术后发生并发症者7例(发生率为7.5%),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1例,隔下感染1例,尿路感染1例。本级病例住院时间12~36d ,平均17d 。3讨论 AAC 好发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征性,发病率相对较低,容易误诊和漏诊,病情进展迅速,极易穿孔和坏疽。笔者体会:①尽管该病发病率远低于结石性胆囊炎,但后果严重,在老年患者以及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长时间使用TPN 等有AAC 发病基础的病人,要考虑该病发生的可能。②右上腹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提示本病,需有B 超或CT 证实。强调对腹部体征的反复观察以早期诊断,避免出现腹膜刺激征后再实行手术,此时穿孔或坏疽的可能性极大。③对发热、黄疸患者,早期腹部体征不明显,可以作AAC 首要症状出现。④AAC 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极其重要,首选B 超。B 超声像特点为:胆囊内无结石,胆囊膨大,胆囊壁增厚,浆膜下水肿引起双边征和胆囊周围积液等。当肠道积 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