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_快速解耦潮流算法

高斯_快速解耦潮流算法
高斯_快速解耦潮流算法

第33卷第3期电网技术V ol. 33 No. 3 2009年2月Power System Technology Feb. 2009 文章编号:1000-3673(2009)03-0053-04 中图分类号:TM712 文献标志码:A 学科代码:470·4051

高斯–快速解耦潮流算法

彭谦1,胡国新2,张利3

(1.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北京市昌平区 102206;

2.北京首钢设计院,北京市石景山区 100043;

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市海淀区 100192)

A Load Flow Algorithm Based on Gauss Algorithm and Fast Decoupling Algorithm

PENG Qian1,HU Guo-xin2,ZHANG Li3

(1.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102206,China;2.Beijing Shougang Design Institute,Shijingshan District,Beijing 100043,China;3.School of Automation,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Haidian District,Beijing 100192,China)

ABSTRACT: In load flow calculation by traditional Gaussian algorithm,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omputation frequently becomes slower when the PV nodes are transformed into PQ nodes. For this reason, an approach using fast decoupling method to process PV nodes is proposed. In the proposed approach, traditional Gaussian algorithm is used to process PQ nodes and the PQ part of the network is eliminated by Gaussian elimination method, thus a network consisting of PV nodes and a balance bus is obtained, and then the obtained network is solved by fast decoupling method to implement fast convergence of the algorithm. The features of the proposed approach are as following: constant Jacobian matrix, less memory occupation, reliable convergence and high computing speed.

KEY WORDS:load flow;Gaussian algorithm;fast decoupling load flow;power system

摘要:高斯法潮流计算中,PV节点转化为PQ节点易造成计算收敛缓慢,对此文中提出了应用快速解耦法处理网络中PV节点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传统高斯法处理PQ节点,利用高斯消元法消去网络中的PQ部分,得到了一个由PV节点和平衡节点组成的网络,然后用快速解耦法求解这个网络,从而实现了算法的快速收敛。该方法有恒定的雅可比矩阵、且内存占用量小、收敛可靠、计算速度快。

关键词:潮流计算;高斯法;快速解耦法;电力系统

0 引言

电力系统中潮流计算最常用的方法有:高斯法、牛顿法和快速解耦法[1]。

高斯法根据迭代方程的不同,可分为以导纳矩阵为迭代矩阵的Y-bus法[2]和以阻抗矩阵为迭代矩阵的Z-bus法[3]。Y-bus法内存占用量少,但是收敛速度慢;Z-bus法内存占用量多,但收敛迅速。目前工程应用中广泛采用因子表技术进行潮流计算[4-5]。它使高斯法既有Y-bus法内存占用少的优点,又有Z-bus法收敛迅速的优点。但是对于含有PV 节点的网络,高斯法通常是把PV节点转化为PQ 节点进行处理,这使得迭代收敛缓慢甚至不收敛。因此,目前高斯法通常应用于PV节点较少的配电网络。

牛顿法是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的有效方法[6]。它把非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的相应线性方程求解[7]。牛顿法的突出优点是收敛速度快[8],但是它必须反复形成修正方程[9],因此对大规模电网进行潮流计算时,计算速度缓慢[10-11]。

由于交流高压电网电抗远远大于电阻,因此电力系统具有如下的物理特性,即有功功率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电压相位角的变化,而无功功率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电压模值的变化,因此可以得到解耦的方程组[12]。快速解耦法在进行输电网潮流计算时具有良好的收敛可靠性[13],但是对于配电网络,由于系统网络不能满足电抗远远大于电阻的条件,会出现迭代次数大大增加甚至迭代不收敛的情况[14],因此快速解耦法很少被用于配电网潮流计算。

前推回代法及其变形是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有效方法[15],具有编程简单[16]、数值稳定性好[17]、效率高等优点。在辐射状配电网潮流计算中,如果配

54 彭谦等:高斯–快速解耦潮流算法 V ol. 33 No. 3

电馈电线负荷为恒功率负荷,前推回代法与牛顿法有相似的快速收敛性。但是前推回代法不是一种通用算法,对于含有多环网的电网,前推回代法不能保证迭代计算可靠收敛。

为得到一种定雅可比迭代矩阵、适应各种网络类型、快速收敛的潮流计算方法,本文提出将高斯法与快速解耦法结合起来进行潮流计算。

1 高斯–快速解耦算法

1.1 PQ 节点的处理

对网络节点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 I YU (1) 设网络总节点数目为n ,展开式(1)得到 =1

=1,2,,n

i ij j

j I Y U i n =∑ " (2) 网络分析时,给定的运行变量一般不是注入电

流值,而是各节点的注入功率,对于节点i ,两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j ??i i i

i i i

S P Q I U U ?== (3)

式中?S 、?U 分别为节点功率、节点电压相量的共轭。把式(3)带入式(2)得到

=1j =1,2,,?n

i i

ij j j i

P Q Y U i n U ?=∑ " (4)

潮流计算时,应用式(4)处理网络中的PQ 节点。

1.2 PV 节点的处理

网络中PV 节点给定的运行参数为节点有功功率和电压幅值,无功功率未知,无法得到节点功率

相量?S

,因此不能应用式(4)进行计算。 对于n 节点网络,设其中平衡节点的数目为1个,PQ 节点的数目为m 个,PV 节点的数目为n ?m ?1个,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n 节点网络

Fig. 1 Sketch of n node network

图中节点1~m 为PQ 节点,节点m +1~n ?1为

PV 节点,节点n 为平衡节点。应用式(1)对图1网络列写方程得到

PQ PQ

11121321

2223PV PV 313233n n ????????????=????????????????????

Y I Y Y Y Y Y Y Y I Y Y Y Y I (5) 式中T PQ

1[]m U U = "U ,T PV

+1-1[]m n U U = "U 。 对式(5)进行初等行变换,应用第一行第一列元

素Y 11消去其余行第一列的元素,得到 PQ PQ 11121322

23PV PV 323300n n

????????????′′′=????????????′′′?????????? U I Y Y Y Y Y U I Y Y U I (6) 1111,,=2,3ij ij i 1j i j ?′=?Y Y Y Y Y 1PV PV 2111PQ ?′=? I I Y Y I 13111PQ n n ?′=? I I

Y Y I

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的注入电流变化为初始注入电流与PQ 节点的等效注入电流的代数和。等效系统网络如图2所示。

图2 等效网络 Fig. 2 Equivalent network

图2相对于图1消去了PQ 节点对应的部分,同时把PQ 部分电流等效注入到了PV 节点以及平衡节点中。图1所示网络转化为一个由PV 节点和平衡节点组成的等效网络。

系统中的PV 节点电压幅值已知,相角未知。系统运行时,一般相角的偏差量较小,所以整个系

统的收敛基本由PQ 节点决定,

PV 部分相角可以应用快速解耦法得到,PV 部分相角计算误差随着PQ 部分电压相量计算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快速解耦法的有功功率迭代方程为

??′=P B θ (7)

式中1

=ij ij B X ′?,=ii

ij j i

B B ∈′′?∑,,=1,2,,i j n "。 对于图2所示网络应用式(7)进行计算,ij

B ′为22′Y 、23′Y 、32′Y 、33′Y 中非对角线元素,=ii ij j i

B B ∈′′∑ 。

第33卷 第3期 电 网 技 术 55

设节点k 为PV 节点,网络PQ 部分k 点等效

注入电流为k

I

′ ,k 点注入电流为?(j )k

k

k

P Q U ?,则 k 点的注入功率为

j ???k k k k k k P Q S U I U ??

?′=+??????

(8) 求解式(8),则k 点初始有功功率变化为k P ′

?Re()k k k k P U I P ′′=+ (9)

2 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计算流程

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的流程如下:

1)输入原始数据,对网络重新编号,使得PQ 节点的编号范围为1~m ,PV 节点的编号范围为

m +1~n ?1,平衡节点编号为n ,修改支路首末节点编号。

2)计算生成导纳矩阵Y ,然后消元形成前m 行的因子表。

3)

用消元的导纳矩阵生成PV 部分的计算矩阵′B ,然后计算′B 的因子表。

4)应用式(3)计算所有节点的注入电流,然后应用导纳矩阵因子表前代m 行。

5)把前代的电流应用式(9)计算,得到PV 部分节点有功功率,然后应用消元的导纳矩阵和电压计算PV 节点的有功功率,两个计算结果相减作 差得到?P 。

6)′B 的因子表前代n ?m ?1行,把第n ?m 行 对应的计算结果赋值为0,然后回代n ?m ?1行,对

PV 节点相角进行修正,然后计算PV 节点电压相量,把计算结果带入导纳矩阵因子表方程。

7)把导纳矩阵因子表回代m 行,计算结果替换PQ 部分对应元素。

8)判断是否收敛。如果收敛,转步骤9);如果不收敛,转步骤4)

。 9)输出结果,程序结束。

3 算例分析

3.1 输电网计算结果比较

在处理器为1.7 GHz ,内存为512 MB 的个人机上应用VC 6.0分别编写牛顿法、快速解耦法和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程序,收敛条件为电压幅值偏差小于0.000 1。

对输电网络模型进行牛顿法、快速解耦法和高斯–快速解耦法迭代次数的比较。分别采用IEEE3、IEEE5、IEEE9、IEEE14、IEEE30、IEEE57、IEEE118

和IEEE162系统进行测试,迭代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3种算法的迭代次数比较

Tab. 1 Iteration number comparison of

3 kinds of algorithm

迭代次数

测试系统牛顿法 快速解耦法

高斯–快速解耦法

IEEE 3 4 6 2 IEEE 5 9 7 15 IEEE 9 4 4 6 IEEE 14 4 5 5 IEEE 30 4 5 6 IEEE 57 4 5 7 IEEE 118

5

5

6

从表1可知,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对于输电网络具有良好的收敛性。 3.2 配电网计算结果比较

应用IEEE 43系统进行测试,牛顿法迭代8次收敛,计算耗时0.812 ms ;快速解耦法不收敛;高斯–快速解耦结合法迭代33次收敛,计算耗时0.656 ms 。

对于配电网络,快速解耦法不能保证可靠收敛,而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仍能保证收敛。虽然迭代次数相对于牛顿法有所增加,但是由于高 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是定因子表计算,因此计算速度仍然比牛顿法快。

3.3 3种方法计算时间比较 比较3种方法的计算时间,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3种算法的迭代时间比较

Tab. 2 Iteration time comparison of 3 kinds of algorithm

迭代时间/ ms

测试系统牛顿法快速解耦法 高斯–快速解耦法

IEEE 14 0.609 0.219 0.219 IEEE 30 1.312 0.437 0.454 IEEE 118

5.078

1.016

1.265

由表2可知,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比快速

解耦法略慢,但比牛顿法快。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高斯–快速解耦结合算法的优势更为明显。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斯–快速解耦相结合的潮流算法。应用高斯法计算网络中的PQ 节点,并用快速解耦法计算网络中的PV 节点。通过算例分析可知,该方法对各种网络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性,算法的通用性优于快速解耦法。虽然迭代计算次数较牛顿法有所增加,但由于该方法的雅可比矩阵为恒定的稀疏矩阵,因此计算速度快于牛顿法。高斯–快

56 彭谦等:高斯–快速解耦潮流算法V ol. 33 No. 3

速解耦相结合的潮流算法具有内存占用量小、收敛性强、计算速度快、通用性强的优点,在工程实际中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珩.电力系统稳态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2] 诸骏伟.电力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5.

[3] 张伯明,陈寿孙.高等电力网络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

[4] 彭谦,姜彤,曲鹏.修正节点接入导纳潮流算法[J].电网技术,

2007,31(10):61-63.

Peng Qian,Jiang Tong,Qu Peng.Power flow algorithm by amending injected admittance[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10):61-63(in Chinese).

[5] 彭谦,张弘鲲,刘海燕,等.基于集抄系统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

法[J].电网技术,2007,31(7):69-72.

Peng

Qian,Zhang Hongkun,Liu Haiyan,et al.Load flow algorithm for distribution network based on centralized meter reading system [J].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7,31(7):69-72(in Chinese).[6] Tinney W F,Hart C E.Power flow solutions by Newton's method

[J].IEEE Trans-PAS,1967,86(11):1449-1460.

[7] 周勇.电力系统三相不对称潮流计算[J].电网技术,1996,20(1):

24-29.

Zhou Yong.Three phase load flow calculation for unsymmetrical power system[J].Power System Technology, 1996,20(1):24-29(in Chinese).

[8] 朱辉,郭志忠.电流注入模型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J].电网技术,

1998,22(11):39-41.

Zhu Hui,Guo Zhizhong.Power flow algorithm based on current influx model[J].Power System Technology,1998, 22(11): 39-41(in Chinese).

[9] Lrving M R,Sterling M J H.Efficient Newton-Raphson algorithm for

load-flow calculation i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J].IEE Proc-Generation,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1987,134(5):325-327.

[10] 孙德胜.电力系统三相潮流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1999.[11] 吴政球,荆勇.考虑负序零序非线性求解的三相潮流计算方法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22(4):77-81.

Wu Zhengqiu,Jing Yong.Three phase power flow solution based on node injection current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01, 22(4):77-81(in Chinese).

[12] Stott B.Review of load-flow calculation methods [J].Proceedings of

IEEE,1974,62(7):916-929.

[13] Stott B,Alsac O.Fast decoupled load-flow[J].IEEE Trans- PAS,

1974,(93):859-869

[14] 褚文捷,张小平,陈珩.不对称三相P-Q分解法潮流的并行计算

[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5,15(3):185-192.

Chu Wenjie,Zhang Xiaoping,Chen Heng.Unsymmetrical three- phase P-Q decoupled load flow study[J].Proceedings of the CSEE,1995,15(3):185-192(in Chinese).

[15] 王守相,王成山.基于区间算法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模型[J].中

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2):52-58.

Wang Shouxiang,Wang Chengshan.Distribution three-phase power flow models based on interval algorithm[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2,22(2):52-58(in Chinese).

[16] 王成山,王守相.基于区间算法的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及算例分

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3):58-62.

Wang Chengshan,Wang Shouxiang.Distribution three-phase power flow based on interval algorithm and test results [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2,22(3):58-62(in Chinese).

[17] 车仁飞,李仁俊.一种少环配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新方法[J].中国

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74-79.

Che Renfei,Li Renjun.A new three-phase power flow method for weakly meshed distribution systems[J].Proceedings of the CSEE,2003,23(1):74-79(in Chinese).

收稿日期:2008-05-25。

作者简介:

彭谦(1980—),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

配电网自动化,E-mail:pq.ncepu@https://www.360docs.net/doc/1d14356146.html,;

胡国新(1965—),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

事电力系统电气设计方面的工作。

(编辑王晔)彭谦

我国首条75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全线贯通我国首条750kV同塔双回架设的输电线路——兰州东—平凉—乾县线路于1月9日正式全线贯通,这标志着我国已通过自主创新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电压等级同塔双回关键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减少输电线路走廊征地30%,降低工程造价20%,在大幅度提高输电线路自然输送功率、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工程造价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将为我国750kV主干电网架的快速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

750kV兰州东—平凉—乾县输电线路全长442km,途经甘肃、宁夏、陕西3省(自治区)14个县市,是我国西北地区750kV主电网架的枢纽工程,也是西北水、火、风电打捆实施“西电东送”战略的主通道,对于加强陕西、甘肃电网之间的联络,推进西北能源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具有重大意义。该线路是同塔双回架设技术在我国750kV电压等级输变电项目中的第一次工程实践,从关键技术研究到工程建设,完全由我国电网科研人员自主创新完成。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matlab程序

disp('划分为M*M个正方形') M=5 %每行的方格数,改变M可以方便地改变剖分的点数 u=zeros(M+1);%得到一个(M+1)*(M+1)的矩阵 disp('对每个剖分点赋初值,因为迭代次数很高,所以如何赋初值并不重要,故采用对列线性赋值。') disp('对边界内的点赋初值并使用边界条件对边界赋值:') for j=1:M-1 for i=1:M-1 u(i+1,j+1)=100*sin(pi/M*j)/M*(M-i);%对矩阵(即每个刨分点)赋初值 end end for i=1:M+1 u(1,i)=100*sin(pi*(i-1)/M);%使用边界条件对边界赋值 u(1,M+1)=0; end u tic %获取运行时间的起点 disp('迭代次数为N') N=6 %迭代次数,改变N可以方便地改变迭代次数 disp('n为当前迭代次数,u为当前值,结果如下:') for n=1:N for p=2:M i=M+2-p; for j=2:M u(i,j)=0.25*(u(i,j-1)+u(i+1,j)+u(i-1,j)+u(i,j+1));%赛德尔迭代法 end end n %输出n u %输出u end disp('所用的时间:') t=toc %获取算法运行需要的时间 [x,y]=meshgrid(0:1/M:1,0:1/M:1); z=u(1,:); for a=2:M+1 z=[z;u(a,:)];%获取最终迭代的结果,幅值给z,z的值代表该点的点位值 end mesh(x,y,z)%绘制三维视图以便清楚地显示结果 mesh(x,y,z,'FaceColor','white','EdgeColor','black') %绘制三维视图以便清楚地显示结果

潮流计算问答题

1.什么是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整定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2.潮流计算有哪些待求量、已知量? (已知量: 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 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 待求量:系统稳态运行状态 例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3.潮流计算节点分成哪几类?分类根据是什么? (分成三类:PQ节点、PV节点和平衡节点,分类依据是给定变量的不同) PV节点(电压控制母线):有功功率Pi和电压幅值Ui为给定。这种类型节点相当于发电机母线节点,或者相当于一个装有调相机或静止补偿器的变电所母线。 PQ节点:注入有功功率Pi和无功功率Qi是给定的。相当于实际电力系统中的一个负荷节点,或有功和无功功率给定的发电机母线。 平衡节点:用来平衡全电网的功率。平衡节点的电压幅值Ui和相角δi是给定的,通常以它的相角为参考点,即取其电压相角为零。 一个独立的电力网中只设一个平衡节点。 4.教材牛顿-拉夫逊法及有功-无功分解法是基于何种电路方程?可否采用其它类型方程? 基于节点电压方程,还可以采用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等。但是后两者不常用。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随着被控系统越来越复杂,如不确定性、多干扰、非线性、滞后、非最小相位等,需要控制的变量往往不只一个,且多个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即耦合,传统的单变量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显然无法满足要求,工程中常常引入多女量矗解WSi+o其思想早在控制科学发展初期就已形成,其实质是通过对一个具有耦合的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配以适当的补偿器,将耦合程度限制在一定程度或解耦为多个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其发展主要以.血豹疔1964年提出的基于精确对消的全解竊映右全向癌及 Rosenbroc好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基于对角优势化的现代频率法为代表,但这两种方 *法都要求被控对象精确建模,在应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 近年来,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多种解耦控制方渕应运而生,如特征结构配置解須、自校正解粮、拿性二次型解耦、奇异摄动解耦、自适应解耦、智能解耦、模糊解越等等护解耦控制丄直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针对解耦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 一、解耦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传统解耦控制 传统解耦方法包括前置补偿幺和现代频率法。前者包括矩阵求逆解耦、不变性解耦和逆向解耦G扁陶鮒滾漆nuM玆佼疇fW擄林遞跖网禅融8 据是其理论基础,比较适合 于线性金常竝力系统。主要尙括:七?? 1)逆奈氏阵列法

逆奈氏阵列法是对控制对象进行预先补偿,使传统函数的逆成为具有对角优势和正规性的矩阵。由于正规阵特征值对摄动不敏感,因而有较强的鲁棒性,其应用广泛。当然,当正规阵的上(下)三角元素明显大于下(上)三角元素时,可采用非平衡补偿法进行修正来提高鲁棒性,同时由于利用逆奈氏判据选择反馈增益时并不能保证闭环传递函数本身的对角优势,因此需反复调整补偿器的参数,使设计结果真正符合对角优势。 2)特征轨迹法 特征轨迹法是一种分析.必滋系统性态的精确方法。当采用其中的増益平衡法和特征向量配正法对补偿器进行近似处理时,其精确性难以得到保证,因而工程应用有限。倘若采用并矢展开法,则可利用其对角分解中变换矩阵与频率无关的特性解决补偿器工程难以实现的问题,但要求被控对象能够并矢分解,往往此条件难以满足’因而工程中应用不多见。 3)序列回差法 该方法是将补偿器逐个串入回路构成反馈,易于编程实现。从解耦的角度看’类似三角解耦,但其补偿器的确定方法并不明确,不能实现完全解耦。 4)奇异值分解法 包括奇异值带域法和逆结构正则化法。主要是先绘制开环传递函数的奇异值图,采用主増益、主相位分析法,或者广义奈氏定理来确定主带域与临界点的关系,从而判别系统的鲁棒稳定性,特别适于无法特征分解或并矢分解的系统。它是近年来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成功的频率方法,包括相对増益法、逆曲线法、特征曲线分析法。以上解耦方法中,补偿器严重依赖被控对象的精确建模,在现代的工业生产中不具有适应性,难以保证控制过程品质,甚至导致系统不稳定。即使采用这些方法进行部分解耦或者单向解耦,也不能实现完全解耦,而且辅助设计的工作量很大,不易实现动态解耦。 自适应解耦控制 自适应解耦岡是将自适应控制技术与解耦控制技术相结合并用于多变量系统,也即将被控对象的解耦、控制和辨识结合起来,以此实现参数未知或时变系统的在线精确解耦控制。吉禹萸底宴将耦合项视为可测干扰,采用自校正前馈控制的方法,对耦合进行动、静态补偿,对补偿器的参数进行寻优。它是智能解耦理论的基础,适于时变对象。对于最小相位系统,自适应解耦控制采用最爪分臺佥前俺可以抑制交联,对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它可采用广义最小方差控制律,只要性能指标函数中含有耦合项,就可达到消

高斯赛德尔法潮流计算

高斯——赛德尔法潮流计算 潮流计算高斯——赛德尔迭代法(Gauss一Seidel method)是求解电力系统潮流的方法。潮流计算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又分导纳矩阵迭代法和阻抗矩阵迭代法两种。前者是以节点导纳矩阵为基础建立的赛德尔迭代格式;后者是以节点阻扰矩阵为基础建立的赛德尔迭代格式。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这是数学上求解线性或非线性方程组的一种常用的迭代方法。 本实验通过对电力网数学模型形成的计算机程序的编制与调试,获得形成电力网数学模型:高斯---赛德尔法的计算机程序,使数学模型能够由计算机自行形成,即根据已知的电力网的接线图及各支路参数由计算程序运行形成该电力网的节点导纳矩阵和各节点电压、功率。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高斯---赛德尔法概念的理解,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建立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掌握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熟悉各种常用应用软件,熟悉硬件设备的使用方法,加强编制调试计算机程序的能力,提高工程计算的能力,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问题结合起来。 高斯---赛德尔法潮流计算框图

[1]系统节点的分类 根据给定的控制变量和状态变量的不同分类如下 ①P、Q节点(负荷节点),给定Pi、Qi求Vi、Si,所求数量最多; ②负荷节点,变电站节点(联络节点、浮游节点),给定P Gi、Q Gi的发电机 节点,给定Q Gi的无功电源节点; ③PV节点(调节节点、电压控制节点),给定P i、Q i求Q n、S n,所求数量 少,可以无有功储备的发电机节点和可调节的无功电源节点; ④平衡节点(松弛节点、参考节点(基准相角)、S节点、VS节点、缓冲节 点),给定V i,δi=0,求P n、Q n(V s、δs、P s、Q s)。 [2]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1)线性的节点电压方程YV=I 根据S=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可得非线性的节点电压方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I的共轭) YV=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多变量系统解耦现状的分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多变量系统解耦现状的分析 作者:达成莉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陕西西安,710055 刊名: 工业控制计算机 英文刊名: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年,卷(期):2011,24(12)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5条) 1.闵娟;黄之初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 2004(z2) 2.王启智工程解耦控制系统的研究 2002 3.史继森精馏塔的控制[期刊论文]-自动化博览 2008(08) 4.王诗宓多变量系统分析和设计 1992 5.李旭;张殿华;何立平特征轨迹法解耦活套高度和张力控制系统 2006(01) 6.古孝鸿;周立峰线性多变量系统频域法 1990 7.蒋慰孙;叶银忠多变量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2001 8.Kouvaritaskis B;Rossiter J A Multivariable Nyquist self-tuning:a general approach 1989(05) 9.Wittenmark B;Middleton R;Goodwin G C Adaptive decoupling of multivariable systems 1987(06) 10.舒迪前;奉川东;尹怡欣多变量系统神经网络解耦广义预测控制及应用 2006(04) 11.平玉环;于希宇;孙剑多变量系统模糊解耦方法综述[期刊论文]-仪器仪表用户 2010(01) 12.曾静;薛定宇;袁德成非线件系统的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13.尹成强;岳继光多变量时滞过程的鲁棒解耦控制 2009 14.王晓燕多变量解耦内模控制在锅炉燃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 2008 15.戴文战;丁良;杨爱萍内模控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控制工程 2011(04) 引证文献(1条) 1.张建华.鞠晓峰基于LMDI的中国石化产业CO2排放的解耦分析[期刊论文]-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0)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1d14356146.html,/Periodical_gykzjsj201112033.aspx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第四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计算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与控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安全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电磁暂态分析的基础(稳定性分析和电磁暂态分析需要首先计算初始状态,而初始状态需要进行潮流计算)。其根本任务是根据给定的运行参数,例如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电网各个节点的电压、相角以及各个支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分布及损耗。 潮流计算的本质是求解节点功率方程,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是节点电压方程乘以节点电压构成的。要想计算各个支路的功率潮流,首先根据节点的注入功率计算节点电压,即求解节点功率方程。节点功率方程是一组高维的非线性代数方程,需要借助数字迭代的计算方法来完成。简单辐射型网络和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是以单支路的潮流计算为基础的。 本章主要介绍电力系统的节点功率方程的形成,潮流计算的数值计算方法,包括高斯迭代法、牛顿拉夫逊法以及PQ 解藕法等。介绍单电源辐射型网络和双端电源环形网络的潮流估算方法。 4-1 潮流计算方程--节点功率方程 1. 支路潮流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计算电力系统的功率在各个支路的分布、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以及各个节点的电压和各个支路的电压损耗。由于电力系统可以用等值电路来模拟,从本质上说,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首先是根据各个节点的注入功率求解电力系统各个节点的电压,当各个节点的电压相量已知时,就很容易计算出各个支路的功率损耗和功率分布。 假设支路的两个节点分别为k 和l ,支路导纳为kl y ,两个节点的电压已知,分别为k V 和l V ,如图4-1所示。 图4-1 支路功率及其分布 那么从节点k 流向节点l 的复功率为(变量上面的“-”表示复共扼): )]([l k kl k kl k kl V V y V I V S (4-1) 从节点l 流向节点k 的复功率为: )]([k l kl l lk l lk V V y V I V S (4-2) 功率损耗为: 2)()(kl kl l k kl l k lk kl kl V y V V y V V S S S (4-3)

快速解耦法

第五节快速解耦法 电力系统规模的日益扩大 在线计算要求的提出 为了改进牛顿法在内存占用量及计算速度方面的不足,人们开始注意到电力系统有功及无功潮流间仅存在较弱联系的这一固有物理特性,于是产生了一类具有有功、无功解耦迭代计算特点的算法。 1974年由Scott B.提出的快速解耦法(Fast Decoupled Load Flow,简写为FDLF)是在广泛的数值试验基础上挑选出来的最为成功的一个算法,它无论在内存占用量以及计算速度方面,都比牛顿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从而成为当前国内外最优先使用的算法。 (一)快速解耦法基本原理 ?Scott B.提出的快速解耦法是脱胎于极坐标形式的牛顿潮流算法,经过演化而得到的。以下对演化过程作一个简短的复习。 ?由于交流高压电网中输电线路等元件的x 》r,因此电力系统呈现了这样的物理特性: 即有功功率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电压相位角的变化, 无功功率的变化则主要决定于电压模值的变化。 ?这个特性反映在牛顿法修正方程式即式(1-30)雅可比矩阵的元素上,是N及M二个子块元素的数值相对于H、L二个子块的元素要小得多。 XB方案:在构成B’的元素时不计串联元件的电阻R,仅用其电抗值X,而在形成B”的元素时用精确的电纳值B。 BX方案:在构成B’的元素时不忽略串联元件的电阻R而采用精确的电纳值B;仅用其电抗值X,而在形成B”的元素时却略去串联元件的电阻R,仅用其电抗值X。

系系系系系系系n-m-1系系系系系. 系M 系系系系系H 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10o--20o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系 B ii 系系系 ij B 2i ii U B ”系系系 交流高压电网中输电线路等元件的x>>r 电力系统呈现物理特性: 有功功率的变化主要决定于电压相位角的变化 无功功率的变化则主要决定于电压模值的变化 反映在牛顿法修正方程式雅可比矩阵的元素上,是N 及M 二个子块元素的数值相对于H 、L 二个子块的元素要小得多。 ? 作为简化的第一步,可以将它们略去不计,于是得到如下两个已经解耦的方程组: ? 这一步简化将原来2n-m-2阶的方程组化为一个n-1及一个n-m-1阶的较小的方程组,显著地节省 了内存需量和解题时间。但H 及L 的元素仍然是节点电压的函数且不对称. (/) P H Q L U U θ?=-??=-?

P-Q分解法潮流计算方法改进综述

P-Q分解法潮流计算方法改进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P-Q分解法潮流计算方法的数学模型,简化假设及特点,总 结了P-Q分解法在低压配电网络中,随着支路R/X比值的增大所带来的迭代次数 增大和不收敛性的解决方法,及该方法在不同假设条件下收敛性,并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 关键词: P-Q分解法;收敛性;大R/X比支路 1 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P-Q分解法又称为快速解耦法,是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改进,其基本思想是:把节点功率表示为电压向量的极坐标方程式,抓住主要矛盾,把有功功率误差作 为修正电压向量角度的依据,把无功功率误差作为修正电压幅值的依据,把有功 功率和无功功率迭代分开进行【1】。 对一个有 n 个节点的系统,假定第1个为平衡节点,第 2~m+1号节点为PQ 节点,第m+2~n号节点为PV节点,则对于每一个PQ或PV节点,都可以在极坐 标形式下写出一个有功功率的不平衡方程式: 这些假设密切地结合了电力系统的某些固有特点,作为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广泛使用的一 种算法,P-Q分解法无论是内存占用量还是计算速度方面都比牛顿-拉夫逊法有了较大的改进,主要反映在以下三点: ① 在修正方程式中,B’和B’’二者的阶数不同。B’为n-1 阶,B ‘’为m阶方阵,简化了牛 顿法的一个n+m-1的方程组,显著减少了方程组的求解难度,相应地也提高了计算速度。 ②用常系数矩阵B’和B’’代替了变系数雅可比矩阵,而且系数矩阵的元素在迭代过程中 保持不变。系数矩阵的元素是由导纳矩阵元素的虚部构成的,可以在进行迭代过程以前,对 系数矩阵形成因子表,然后反复利用因子表对不同的常数项△P/V 或△Q/V进行前代和回代 运算,就可以迅速求得电压修正量,从而提高了迭代速度,大大地缩短了每次迭代所需的时 间【2】。 ③用对称的B’和B’’代替了不对称的雅可比矩阵,因此只需要存储因子表的上三角部分,这样减少了三角分解的计算量和内存【2】。 3 P-Q分解法的收敛性改进 在各种文献中,都有对P-Q分解法从不同方面提出了讨论和改进,有些是对硬件的改进,如使用并行算法和相应的并行软件来替代原来的串行处理,有些是对算法程序做出了改进, 方法众多,不在此累述。但是我注意到,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理论与实际复杂多变的差别, 一些网络如果不满足P-Q分解法的前提假设,可能会出现迭代次数增加或不收敛的情况,而 一些病态系统或重负荷系统,特别是放射状电力网络的系统,也会出现计算过程的振荡或不 收敛的情况。针对此类异常网络,从网络参数改进的角度出发,对此做出了总结。 3.1 大R/X比支路的处理 一般来说,110KV以上的高压电力网中,输电线支路易满足R<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数值分析实验五 班级: 10信计二班 学号:59 姓名:王志桃 分数: 一.实验名称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二.实验目的 1. 学会利用高斯赛德尔方法解线性方程组 2. 明白迭代法的原理 3. 对于大型稀疏矩阵方程组适用于迭代法比较简单 三.实验内容 利用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下列方程组 ?????=++=-+=+-36123633111420238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 其中取→=0)0(x 。 四、算法描述 由Jacobi 迭代法中,每一次的迭代只用到前一次的迭代值,若每一次迭代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迭代值,即在计算第i 个分量)1(+k i x 时,用最新分量)1(1+k x ,???+)1(2k x )1(1-+k i x 代替旧分量)(1k x ,???)(2k x )(1-k i x ,就得到所谓解方程组的Gauss-Seidel 迭代法。 其迭代格式为 T n x x x x ) ()0()0(2)0(1)0(,,,???= (初始向量), )(1111 1) ()1()1(∑∑-=-+=++--=i j i i j k j ij k j ij i ii i i x a x a b a x )210i 210(n k ???=???=,,,;,,, 或者写为 ?? ???--=???=???==?+=∑∑-=-+=+++)(1)210i 210(1111)()1()1()()1(i j i i j k j ij k j ij i ii i i i k i k i x a x a b a x n k k x x x ,,,;,,, 五、 编码 #include #include

高斯赛德尔与超松弛迭代法

分别运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和超松弛迭代法解线性方程组:????? ??-=????? ??????? ??--243024410143034321x x x 。 1.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编程思路: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实在雅克比迭代法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得到的,即在进行迭代时,将已经算得的第k+1步的迭代值代入第k+1步后边的变量的计算当中去,从而加快了迭代速度。 程序代码: function varargout=Gauss_Seidelli(varargin) A=[4 3 0;3 4 -1;0 -1 4]; b=[24 30 -24]'; x0=[0;0;0]; x=Gauss_Seidel(A,b,x0) function x=Gauss_Seidel(A,b,x0) n=100;%最大迭代次数 ee=0.0001;%精度 n1=length(b); for i=1:n x1=x0; for j=1:n1 s=0; for k=1:n1 if k~=j s=s+A(j,k)*x0(k); end end x0(j)=(b(j)-s)/A(j,j); end if norm(x1-x0)

2. 超松弛迭代法 该方法是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基础上将前一步的结果)(k i x 和)1( k i x 进行适当的线性组合以加速收敛,松弛因子ω的选择是关键,当1<ω<2时,即为超松弛迭代法。 程序代码: function varargout=SORli(varargin) clc A=[4 3 0;3 4 -1;0 -1 4]; b=[24;30;-24]; x0=[0;0;0];w=1.3; x=SOR(A,b,x0,w); for i=1:3 fprintf('%4.2f ',x(i)); end fprintf('\n'); function x=SOR(A,b,x0,w) %AX=b %x0初始点 %w 为 松弛因子 n=100;%最大迭代次数 ee=0.0001;%精度 n1=length(b); for i=1:n x1=x0; for j=1:n1 s=0; for k=1:n1 if k~=j s=s+A(j,k)*x0(k); end end x0(j)=(1-w)*x0(j)+w*(b(j)-s)/A(j,j); end if norm(x1-x0)

潮流计算简答题

潮流计算数学模型与数值方法 1. 什么是潮流计算潮流计算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潮流计算,电力学名词,指在给定电力系统网络拓扑、元件参数和发电、负荷参量条件下,计算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电压在电力网中的分布。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非常重要的分析计算,用以研究系统规划和运行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规划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检验所提出的电力系统规划方案能否满足各种运行方式的要求;对运行中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预知各种负荷变化和网络结构的改变会不会危及系统的安全,系统中所有母线的电压是否在允许的范围以内,系统中各种元件(线路、变压器等)是否会出现过负荷,以及可能出现过负荷时应事先采取哪些预防措施等。 2. 潮流计算有哪些待求量、已知量 (已知量:1、电力系统网络结构、参数 2、决定系统运行状态的边界条件 待求量:系统稳态运行状态 例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3. 潮流计算节点分成哪几类分类根据是什么 (分成三类:PQ 节点、PV 节点和平衡节点,分类依据是给定变量的不同) 4. 教材牛顿-拉夫逊法及有功-无功分解法是基于何种电路方程可否采用其它类型方程 答:基于节点电压方程,还可以采用回路电流方程和割集电压方程等。但是后两者不常用。 5. 教材牛顿-拉夫逊法是基于节点阻抗方程、还是基于节点导纳方程进行迭代计算的试阐述这两种方程的优点与缺点。 1.不能由等值电路直接求出 2.满秩矩阵内存量大 3.对角占优矩阵。。 节点导纳矩阵的特点:1.直观容易形成2.对称阵3.稀疏矩阵(零元素多):每一行的零元素个数=该节点直接连出的支路数。 6. 说出至少两种建立节点导纳矩阵的方法,阐述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与过程。 方法:1.根据自导纳和互导纳的定义直接求取2.运用一节点关联矩阵计算3.阻抗矩阵的逆矩阵 节点导纳矩阵的形成:1.对角线元素ii Y 的求解)1,,0(=≠==i j I i ii U i j U U I Y 【除i 外的其他节点接地,0=j U ,只在i 节点加单位电压值】解析ii Y 等于与i 节点直接相连的的所有支路导纳和2.互导纳),0,1(j k U U U I Y k j j i ij ≠===,ji ij Y Y =(无源网络导纳之间是对称的)解析:ij Y 等于j i ,节点之间直接相连的支路导纳的负值。 7. 潮流计算需要考虑哪些约束条件 答: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满足以下的约束条件: 对控制变量

多变量解耦控制

多变量解耦控制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对过程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一个生产装置中往往设置多个控制回路,稳定各个被控参数。此时,各个控制回路之间会发生相互耦合,相互影响,这种耦合构成了多输入-多输出耦合系统。由于这种耦合,使得系统的性能很差,过程长久不能平稳下来。例如发电厂的锅炉液位和蒸汽压力两个参数之间存在耦合关系。锅炉系统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发电锅炉中,液位系统的液位是被控量,给水量是控制变量,蒸汽压力系统的蒸汽压力是被控量,燃料是控制变量。这两个系统之间存在着耦合关系。例如,蒸汽负荷加大,会使液位下降,给水量增加,而压力下降;又如压力上升时,燃料量减少,会使锅炉蒸汽蒸发量减少,液位升高,如此等等,各个参量之间存在着关联或耦合,相互影响。 实际装置中,系统之间的耦合,通常可以通过3条途径予以解决: (1) 在设计控制方案时,设法避免和减少系统之间有害的耦合; (2) 选择合适的调节器参数,使各个控制系统的频率拉开,以减少耦合; (3) 设计解耦控制系统,使各个控制系统相互独立(或称自治)。 8.4.1 解耦控制原理 工业生产中可以找出许多耦合系统。下面以精馏塔两端组分得到耦合,说明解耦控制原理。精馏塔组分控制如图8.65所示。 图中 q ),(t r q s (t)分别是塔顶回流量和塔底蒸汽流量; y 1(t),y 2(t)分别是塔顶组分和塔地组分。 显然,在精馏塔系统中,塔顶回流量q ),(t r 塔底蒸汽流量q s (t)对塔顶组分y 1(t)和塔底组分y 2(t)都有影响,因此,两个组分控制系统之间存在耦合,这种耦合关系,可表示成图 8.66所示。 图中R 1(s),R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的给定值; Y 1(s) Y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的被控量 D 1(s) D 2(s)分别为两个组分系统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g 2(s)是对象F(s)的传递矩阵,其中G 11(s)是调节器D 1(s)对Y 1(s)的作用通道。G 21(s)是调节器D 1(s)对Y 2(s)的作用通道。G 22(s)是调节器D 2(s)对Y 2(s)的作用通道。G 12(s)是调节器D 2(s)对的Y 1(s)作用通道。 由此可见,两个组分系统的耦合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对象特性G 21(s), G 12(s)相互影响的。为了解决两个组分之间的耦合,需要设计一个解耦装置F(s)。如图所示。F(s)实际上由F 11(s), F 12(s), F 21(s), F 22(s)构成。使得调节器D 1 (s)的输出U 1(s)除了主要影响Y 1(s)外,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一、 实验目的与要求 对于线性方程组?????=++=++=++69228281027321 321321x x x x x x x x x 1. 用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求此方程组的近似解(终止迭代过程的最大允许迭代次数N ,近似解的误差限eps ,均由用户设定); 2. 通过数值实验说明,求此线性方程组的近似解时,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的收敛速度比雅可比迭代法的收敛速度要快一些。(用同样精度要求的条件来比较迭代次数) 二、 实验方案(程序源文件) 运用MATLAB 软件编辑M 文件如下: function EX() a=input('请输入系数矩阵a :'); b=input('请输入矩阵b:'); N=input('请输入最大迭代次数N :'); esp=input('请输入近似解的误差限:'); if any(diag(a))==0 error('系数矩阵错误,迭代终止!') end D=diag(diag(a)); X0=zeros(size(b)); x1=0; x2=0; x3=0; X1=[x1;x2;x3]; h=inv(D)*b; B=inv(D)*(D-a); B1=triu(B); B2=tril(B); k=1; fprintf('高斯-赛德尔迭代法 \n'); fprintf('第0次迭代得:') disp(X1'); while k<=N x1=h(1,1)+B1(1,:)*X0; X1=[x1;x2;x3]; x2=h(2,1)+B1(2,:)*X0+B2(2,:)*X1; X1=[x1;x2;x3]; x3=h(3,1)+B2(3,:)*X1; X1=[x1;x2;x3]; if norm(X1-X0,inf)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毕业时间

毕业 一、题目 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对所学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原理、控制系统仿真、电子技术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加深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设计计算、数据处理、文件编辑、文字表达、文献查阅、计算机应用、工具书使用等基本事件能力以及外文资料的阅读和翻译技能;掌握常用的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要求认真复习有关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认真对待每一个设计环节,全身心投入,认真查阅资料,仔细分析被控对象的工作原理、特性和控制要求,按计划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的任务,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写好毕业论文。 三、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系统满足以下要求: 每一个输出仅受相应的一个输入控制,每一个输入也仅能控制相应的一个输出。 四、进度和要求 1、搜集中、英文资料,完成相关英文文献的翻译工作,明确本课题的国内 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1、2周) 2、完成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并撰写开题报告;(第 3、4周) 3、分析控制系统解耦;(第5、6周) 4、应用前馈补偿法进行解耦;(第7、8周) 5、应用反馈补偿法进行解耦;(第9、10周) 6、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第11周) 7、整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 (1)初稿;(第12、13周)

(2)二稿;(第14周) 8、准备答辩和答辩。(第15周) 五、主要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1]卢京潮.《自动控制原理》,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6 [2]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科学2008,6出版社,2008.6 [3]薛定宇.陈阳泉,《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 [4]王正林.《MATLAB/Simulink与控制系统仿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7 [5]刘豹.《现代控制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6]古孝鸿.周立群.线性多变量系统领域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7]李帆.不确定系统的解耦控制与稳定裕度分析[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1. [8]柴天佑.多变量自适应解耦控制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9]张晓婕.多变量时变系统CARMA模型近似解耦法[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4,15(4):284-286. 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

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解耦新方法

1999年 6月第20卷第3期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eastern U niversity(Natural Science)Jun.1999Vol 120,No.3 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解耦新方法 X 靳其兵1 曾东宁o 王云华1 顾树生1 (1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 110006;o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 110006) 摘 要 利用前馈补偿的原理,设计了两种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解耦方法#一种利用神经网络实现前馈补偿,使补偿以后的系统实现解耦,且解耦单变量系统具有原对象主通道的特性#第二种方法将解耦和神经网络逆动态控制结合起来,使对象的输出跟随对应输入值的变化#两种方法均可适用于多变量非线性系统# 关键词 神经网络,前馈补偿,非线性系统,解耦,神经网络逆控制#分类号 TP 2731112 对多变量系统实现解耦控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闭环自适应解耦控制中,实现解耦的基本思想可归结为[1,2]:对于某一通道,可以将其余通道对它的影响看成是干扰信号,用前馈补偿的方法进行消除#本文就借鉴这一思想,设计了两种多变量系统的神经网络解耦新方法,这两种方法均可适用于非线性系统# 1 方法1:基于神经网络的开环前馈 解耦 以一个二输入、二输出对象为例,神经网络开环前馈解耦示于图1,其中f 11,f 12,f 21,f 22为对 象特性,且y i (k +1)= 62 j=1f ij [y i (k),y i (k - 1),,, y i (k -n i j ),u j (k),,,u j (k -m ij )] (i =1,2) (1) N 12,N 21为神经网络解耦环节#对于第一个主通道f 11和输出y 1(k +1),可以将第二通道的输入u 2(k)看成一个可测干扰,通过引入前馈补偿环节N 12进行消除,根据前馈补偿的原理可知,当取 N 12=f 12#f -1 11时,就可以消除u 2(k)对y 1(k +1)的影响#同理,当取N 21=f 21#f -1 22时就可消除u 1 (k)对y 2(k +1)的影响#不难看出,引入N 12,N 21 以后,y 1(k +1)只受r 1(k)的控制,且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为f 11,y 2(k +1)只受r 2(k)的控制,两 者之间的映射关系为f 22,即解耦以后的单变量系统具有原对象主通道的特性# f 11和f 22通常是未知的,可预先建立它们的估计模型f ^11和f ^22,并且利用下列J 1和J 2分别作为对N 12,N 21进行训练的性能指标函数: J 1= 12 [y * 1(k +1)-y 1(k +1)]2J 2=12 [y *2(k +1 )-y 2(k +1)]2 (2) 其中,y *1(k +1),y *2(k +1)分别是r 1(k),r 2 (k)作用于f ^11和f ^22产生的输出(如图1所示)# 图1 神经网络开环前馈解耦 下面讨论N 12,N 21的神经网络实现#由于N 12=f 12#f -111, 所以N 12的功能可以看成由f 12和 f -111两部分串接而成(如图2)#由式(1)所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可知,将 u 2(k),u 2(k -1),,,u 2(k -m 12),w 1(k),w 1(k -1),,,w 1(k -n 12) (3) X 1998 09 04收到# 靳其兵,男,28,博士研究生;顾树生,男,59,教授,博士生导师#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970514)#

多变量耦合系统中文

多变量耦合系统在工业中的应用摘要:在机组功率调节、供热抽汽压力调节、工业抽汽压力调节时各受控对象相互影响,因此该系统为多变量耦合系统,一般的控制方法难以得到满意的控制效果;针对系统的上述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把它们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考虑,并将多变量串级解耦技术应用到控制系统当中,使该系统的控制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在自动投入后,电厂发电、热网供热、工业抽汽系统能够经济、稳定地运行,为电厂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功率调节工业抽汽供热抽汽多变量解耦 引言 供热抽汽采用两机的低压缸前抽汽为汽源,由两个由油动机驱动的蝶阀控 制抽汽压力,供热抽汽的额定压力为0.196MPa;工业抽汽承担供气的重任,它 采用两机的一级调整抽汽为汽源、由四个油动机驱动的调节阀门(中调门)控制 工业抽汽压力,工业抽汽的额定压力为4.122Mpa,满负荷为160T/H。当机组 功率、供热抽汽压力、工业抽汽压力中任一变量发生扰动时,其它两个变量都会 受到影响,而它们的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这个变量,因此,在考虑控制策略时,不应把系统分开对待,应将各系统看作一个多变量整体。这种电、热、汽联调的 机组在内蒙尚属首次,这也增加了控制策略选取和自动投入的难度。 为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调试时采用多变量解耦控制策略,尽可能减 少变量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到实际应用时,控制策略受DCS系统运算速度和对

象数学模型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我们将一些控制方法做了一定的简化,使其更适合实际运用。 1 理论依据 1.1控制对象介绍 系统在实际应用时,有以下三种情况 (1)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投入,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未投(电汽联调) (2)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未投,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投入(电热联调) (3)供热抽汽压力自动投入,工业抽汽压力自动投入(电热汽联调) 前两种方式为双输入、双输出的多变量控制系统;在第三种情况下,系统控制对象为三输入、三输出的多变量对象:三个输入调节量为高调门指令u1,中调门指令u2,低压缸出口碟阀指令u3;三个输出控制量为机组实发功率P,工业抽汽压力P1,供热抽汽压力P2。三种情况的传递函数分别如式(1)、式(2)、式(3) (1) (2) (3)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计算计算法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算法设计及实现 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分析中的一种最基本的计算,它的任务是对给定的运行条件确定系统的运行状态,如各母线上的电压(幅值及相角)、网络中的功率分布以及功率损耗等。 建模是用数学的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但它严格依赖于物理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条件,按给定的变量不同,一般将节点分为PQ节点,PV节点,平衡节点三种类型。当这三个节点与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结合起来时,便是潮流计算的数学模型。 PQ节点:有功功率P和无功功率Q是已知的,节点电压(V,δ)是待求量。通常变电所都是这一类型的节点。 PV节点:有功功率P和电压复制V是已知的,节点的无功功率Q和电压相位δ是待求量。一般选择有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具有可调无功电源设备的变电所作为PV节点。 平衡节点:在潮流分布算出之前,网络中的功率损失是未知的,所以,网络中至少有一个节点的有功功率P不能给定,这个节点承担了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所以称为平衡节点。一般选择主调频发电厂为平衡节点。 潮流计算的约束条件是: 1、所有的节点电压必须满足: 这一约束主要是对PQ节点而言。 2、 2、所有电源节点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必须满足: 对平衡节点的P和Q以及PV节点的Q按以上条件进行检验。 3、某些节点之间电压的相位差应满足: 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条件。 功率方程的非线性 雅可比矩阵的特点: ●各元素是各节点电压的函数 ●不是对称矩阵 ●因为Y =0,所以H =N =J =L =0,另R =S =0,故稀疏 两种常见的求解非线性方程的方法:1)高斯-赛德尔迭代法;2)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潮流计算

1、方程表示: ①用高斯-赛德尔计算电力系统潮流首先要将功率方程改写成能收敛的迭代形式; ②Q:设系统有n个节点,其中m个PQ节点,n-(m+1)个是PV节点,一个平衡节点,平衡节点不参加迭代; ③功率方程改写成: 2、求解的步骤: 1)上述迭代公式假设n个节点全部为PQ节点。 2)始终等号右边采用第k次迭代结果,当ji时,采用第k次迭代结果。 对于PV及诶单,节点有功功率P和电压幅值V是给定的。但节点的无功功率只在迭代开始时给出初值Q(在给定初值时,对该类节点增加初值Q =0.5P ,此后的迭代值必须在迭代过程中逐次算出。所以,在每次的迭代中,需要对PV 节点做以下几项计算。 ①修正节点电压:保留节点电压相位δ,而把其幅值直接取为给定值V ,令: ②计算节点无功功率: ③无功功率越线检查:第二步计算出的无功功率要按下面的不等式进行 检验: a) Q Q 计算的得到的结果比允许的最大值还大,不能以计算得到的结 果再代入进行迭代,以Q作为PV节点的无功功率,此时,PV节点转为 PQ节点; c) Q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大作业——基于高斯赛德尔法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姓名: 学号: 学院(系):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 题目: 基于Matlab的高斯和高斯—赛德尔法的潮流计算指导老师: 2014年12月

摘要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分析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计算之一,是电力系统其他分析计算的基础,也是电力网规划、运行研究分析的一种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典算法有高斯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及牛顿法等,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应用非线性规划法及智能算法等优化方法求解潮流问题,提高了收敛的可靠性。 高斯-赛德尔迭代法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一种直接迭代求解方程的算法,既可以解线性方程组,可以解非线性方程组。高斯法求解节点电压的特点是: 在计算节点 i第k+1次的迭代电压时,前后所用的电压都是第k次迭代的结果,整个一轮潮流迭代完成后,把所有计算出的电压新值用于下一轮电压新值的计算过程中。该计算方法简单,占用计算机内存小,能直接利用迭代求解节点电压方程,对电压初值的选取要求不是很严格。但它的收敛性能较差,系统规模增大时,迭代次数急剧上升。 本文首先对高斯—赛德尔算法进行了综述,然后推导了该算法的计算过程,通过MATLAB软件计算了该算法的实例。 关键字:潮流计算高斯法高斯-赛德尔法迭代

Abstract Power flow calculation is the one of the most basic and the most important calculation in the steady state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It is the foundation of other analytical calculation of power system, a method of analysis and planning, operation of power network.So it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power system. The classical algorithm is the Gauss method, Gauss - Seidel iterative method and Newton's method, in recent years.Scholars began to applicate non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and intelligent algorithm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power flow problem, enhances the reliability of convergence. Gauss - Seidel iterative method began in the 50's of last century, is a direct iteration equation algorithm, which can solve the linear equation and nonlinear equ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Gauss'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node voltage is: in the iterative calculation of node i’s K + 1-times voltage, the voltage is used the results of K-times iterative.After completing the whole round of power flow iteration, all voltage value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next round of new voltage value of .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captures small memory.It also can directly use the iterative solution of the node voltage equation .the selection of initial values are not very strict. But it has poor convergence performance. The system scale increases,when the number of iterations rise. This paper gives an overview of the Gauss Seidel algorithm at the first.Then it show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of this algorithm through the MATLAB software. Keywords: Gauss Gauss - Seidel iterative method the method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