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寓言_富兰克林自传_的结构分析

身份的寓言_富兰克林自传_的结构分析
身份的寓言_富兰克林自传_的结构分析

2004年1月2004年 第1期

外国文学

For eig n L iterature

Jan.2004

N o.1,2004

身份的寓言

富兰克林自传 的结构分析

赵白生

内容提要: 富兰克林自传 是一部身份的寓言。它主要叙述了 印刷人 和 公益人 这两个身份 四大工程 的故事,但又不限于此,还同时揭示这些身份背后的 寓意 。富兰克林在自传结构上有效地运用身份认同,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之中,从而使家庭故事升华为民族寓言。

关键词:富兰克林 自传 身份 寓言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5529(2004)01 0085 06

富兰克林是寓言型作家。他会讲故事,而且念念不忘曲终奏雅,把故事升华为寓意。这种 小故事大道理 的写法符合他的哲学。讲故事要 有用 ,就是说,故事要有 教育意义 。这一点可以从他的作品里找到大量的佐证。7岁时,他被口哨的声音迷住了,就用手头所有的钱买了一个。可是他的兄弟姐妹们告诉他,他花了几倍的冤枉钱,用这些钱他完全可以买到其他的好东西。小富兰克林懊丧得大哭了一通。在故事的结尾处,他写道: 这件事后来对我是有用的 ,当我想买什么不必要的东西时,我就对自己说,不要在口哨上花太多的钱;这样我省下了钱。 另一则 有用 的小故事是讲他的一次撞头经历。在波士顿,富兰克林去拜访清教著名牧师考顿 马瑟(Cotton M ather)。离开时,马瑟带他走一条捷径,捷径上有一根横梁。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跟在后面的马瑟提醒他弯腰。但富兰克林说话时没有在意,一头撞在了横梁上。马瑟立即认识到这件事的 教育意义 ,不失时机地说: 你年轻,整个世界都在你跟前;但入世时要弯腰,这样你就不会总是撞破头皮。 富兰克林写道: 这个忠告就这样打入了我的脑袋,对我常常有用。

事实上, 打入 富兰克林 脑袋 的不仅仅是 忠告 ,还有马瑟的寓言式施教方法。芮特(Esmond Wrig ht)认为,这个小故事 代表了清教徒的习惯,从每段经历中寻绎道德教诲。 塞厄(Robert F ree man Sayre)指出,在 富兰克林自传 的后半部分, 几乎每次历险之前或之后都有寓意或原则 。 桑福德(Charles L.Sanford)干脆断定: 他的自传是一部了不起的道德寓言,在世俗的层面上展现了约翰 班扬 天路历程 的主题。 塞厄的评论微观明了,但宏观的提升略嫌不够;桑福德的看法大方向可以,然而把 富兰克林自传 说成是 天路历程 的世俗版,是不是忽略了世俗经验的特殊性? 富兰克林自传 是寓言,但它是一部特殊的寓言 一部身份的寓言。

富兰克林是什么身份?哲人休姆(David Hume)惺惺惜惺惺,在信里直截了当地称富兰克林为美国

Charles L.Sanford, An American Pilgrim s Progress ,A merican Quarterly6(1954):297-310.

Robert Freeman Sayre, T he W orldly Frankli n and the Provincial Critics ,T exas S tudies in L iterature and L an g uage,4(1963):512-524.

Esmond W right,ed.Benj amin Franklin:His L if e A s He Wr ote It(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p.53.

Ibid.,p.1092.

Benj amin Franklin,Writings,ed.J.A.Leo Lem ay (New York:Library of America,1987),p.932.

第一位哲人,第一位真正伟大的文人 ; 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在历史小说里给富兰克林这样定位:

印刷人、 邮政局长、历书作者、随笔家、化学家、演

说家、打杂工、政治家、幽默家、哲人、par lour man 、政治经济学家、家政教授、大使、公益人、箴言写家、草药医生、才子:样样懂,样样通,无人会 他那个国

家的典型和天才。

这里显然有些戏说的成分,可是如果把麦尔维尔的身份定位与范道伦(Carl Van Doren)在富兰克林传记里叙述的各种身份相比,我们发现这个单子仍然不够全面。传记还写到了富兰克林的其他身份:电学家、战士、代理人、议长、和平缔造者、宾州总统等等。难怪范道伦说富兰克林是 一个和谐的人

类组合体 。 可是,这好像不是富兰克林眼里的富

兰克林。富兰克林是谁,富兰克林想让人知道他是谁,富兰克林在自传里所叙述的他是谁,简言之,富兰克林的富兰克林是谁?

对此,富兰克林可谓成竹在胸。他立过两份遗嘱,一份写于1750年,一份写于1788年。第一份遗嘱开门见山地写道: 我,费城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印刷人 第二份遗嘱这样开头: 我,费城的本杰明 富兰克林,印刷人,前美利坚合众国驻法全权公使,现任宾夕法尼亚州总统 两份遗嘱相隔38年,时间有变,内容有别,但共同点却一目了然:那就是富兰克林给自己所做的身份鉴定 印刷人 。富兰克林既没有认定自己是哲人或文人,也没有像麦尔维尔和范道伦那样把自己说成是分身有术的孙行者。在他眼里,富兰克林的头号身份是印刷人。这两份遗嘱分别立于中年和晚年,而他青年时

所写的墓志铭早就在这一身份上做起了 文章 。

可见, 印刷人 身份是富兰克林一以贯之的身份认同,而这种身份认同在他的自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印刷人身份是自传第一部分的主干,它构成了这个部分的主题结构。首先,富兰克林对他从业的来龙去脉娓娓而谈。他想出海当水手,可他父亲再三考虑,决定就他性之所近,让他做印刷所的学徒,师傅是他的哥哥。他接着讲他怎么与哥哥闹翻,学徒期没满就离家出走。在纽约碰壁之后,他转到费城,在一家印刷所找到了工作。他经不住州长的怂恿,东渡伦敦,本想购置印刷设备,自己独立开业。希望很快落空,他就在伦敦当起了印刷工,边干边自修。他回到费城仍然重操旧业,不久就与老板发生冲突。后来,他与人合伙开了一个印刷所,由于合伙人退出,他才自立门户,从此结束了学徒、技工的生

活。这是自传第一部分的框架,富兰克林自始至终都以印刷人的身份出现。

富兰克林如此看重印刷人的身份,是因为这是他的安身立命之本。在他编印的历书里,穷查理说过: 人有手艺,才有家业。 对富兰克林来说,这门手艺就是印刷术。即使在晚年,富兰克林身居要职,仍然不忘故技,在巴黎的住地开设印刷所,并让他的外孙跟他学习这门手艺。关于这件事,他在给女婿的信里写道: 格言说: 官不遗传 ,我现在对这一点深信不移。我已经下决心让他学一门手艺,这样他会有所依靠,不必向人求情或求职。 事实上,在富兰克林看来,一门手艺不但是 有所依靠 的谋身之术,更是 保持自由和正直 的立命之本。这一点他在给妹妹简 米考姆(Jane M ecom )的信里说得非常清楚。他说,他在官场上之所以不见风使舵,能为

美利坚仗义执言,是因为 我有一门手艺 。

手艺被富兰克林视为根本。这颇合 论语 的古

训: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不过,富兰克林在写自传时却反其道而行之,更多地强调 道生而本

2004年 外国文学 第1期

朱熹: 论语集注 (齐鲁书社,1992),第2页。Fran kli n ,W ritings ,p.864.Van Doren,ed.,Benj amin Franklin s A utobi ographical W ritings ,p.614.

Benj amin Franklin,Poor Richard :The Almanacks f or the Years 1733-1758(New York:Paddington Press Ltd.,1976),p.94.

Ibid.,p.29.墓志铭的内容如下:

本 富兰克林,印刷人,

他的身体

(像一本旧书的封面它的内容已被撕破字母和镀金已经脱落)躺在这里,充当虫食。可是作品将不会消失;因为(他相信)它会重新出现,在一个崭新的、更加典雅的版本里

修订和校正来自作者。

Ibid.,p.688.

Carl Van Doren,ed.Be njamin Franklin s A utobi o graphic al Writings (New York:The Vi king Pres s,1945),p.65.

Carl Van Doren ,Benja min Fra nklin (New York:T he Viking Press,1938),p.782.

H erman M elvil le,Israe l Potter :His Fif ty Years of Exile (1855),in Benj amin Fr anklin s A utobiography ,ed.J.A.Leo Lemay and P.M .Zall(New York &London:W.W.Norton &Company,1986),p.269.

Printer 可以翻译为印刷工、印刷商,这两个身份富兰克林兼而有之,因此,本文译作印刷人。

David Hume, David H um e to Franklin,Edin

burgh,M ay 10,1762 ,T he Papers of Be nj amin Franklin ,Vol.10,ed.Leonard https://www.360docs.net/doc/283325210.html,baree,W i lliam B.Willcox,et al.(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59),pp.81-82.

立 。身份是本,这固然重要,但洞晓 本立 之 道 更为关键。所以,富兰克林说,他写自传的目的就是要告诉后人他从 一穷二白默默无闻 到 宽裕富足

略有声名 的 途径 (means)。

熟悉富兰克林作品的人不难看出,自传里所说的成功 途径 实际上就是他的名作 致富之道 (T he W ay to Wealth )里的 道 。也就是说,富兰克林在自传里不但谈身份,而且还要谈身份背后的 道 身份之道。换言之,他要把身份寓言化。他谈他的职业身份,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透过职业身份让你看到他的个人身份,即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印刷人。双重身份叙述的实质就是揭示身份背后的自我

身份的身份。

富兰克林的立本之道是什么呢?

写作是富兰克林特别看重的立本之道。在自传里,他极其详尽地叙述了他学习写作的方法。这些段落几乎与他初进费城的段落一样家喻户晓。如果说富兰克林特意把他进费城的那段经历写得富有标志性是为了强调他 一穷二白 的物质起点之低,那么他跟在 旁观者 大手笔后面亦步亦趋地模仿写作无形中说明了他在精神上取法的层次。印刷人的身份是卑微的,卑微得甚至连娶老婆时都不忘要对方分担债务,可是一个能文善写的印刷人注定不会永远卑微。这就是为什么富兰克林在自传里如数家珍地叙述他写的东西:他写 檄文 ,声讨麻省州长,为麻省议会声张正义;他写 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 ,说明它能繁荣商业、推动就业和增加人口;他写方案,提议创办学院,发展教育;他写文章,列举花一点点钱雇人打扫街道的好处;他写 广告 ,为英国军队征购车马;他写对话,动员人民结成联盟,军事上连防自保 他写写写,因为他深知写的 富 作用: 檄文 让他的报纸订户激增; 纸币 一文发表后广受好评, 我那边的朋友认为,我服务有功,理应奖励我,就雇用我来印刷钱币。这是一份利润丰厚的活,对我大有帮助。 所以,富兰克林在写 关于宾夕法尼亚青年教育的议案 时醒目地写着:来函请寄 费城本 富兰克林,印刷人。

印刷人富兰克林不但善写,而且嗜读。小时候,他就饱览班扬、普鲁塔克、笛福、马瑟等人的卷卷雄文,却后悔没有读到更多的好书,而把大好时光虚掷在卷帙浩繁的宗教书籍上。学徒期间,他早晨上班前读书,晚上下班后读书,礼拜天全日制读书,甚至饭间休息也挤出时间学算术。如此学习法,难怪他16岁就在报上撰文嘲讽哈佛学子,说他们与懒散太太和无知少女日日厮混,对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来

文一窍不通,毕业后 穷得像教堂的耗子,既无力拿

锹,又无脸要饭 。

学而思则优。富兰克林一方面博及群书,一方面笔耕不辍,可是在 读 和 写 的同时,他还得力于 思 、 辨 、 行 。富兰克林十分看重逻辑和方法,即 思维术 。在自传里,他说他读过 思想的艺术 ,后来在一本书里看到介绍苏格拉底方法(Socratic M ethod),就欲罢不能,随即通读色诺芬的 苏格拉底奇事录 (M emor able T hings of Socr ates ),对苏格拉底的思维术了然于心。不仅如此,他立即把所读的方法付诸行动,一改从前的正面争辩法,把自己装扮成谦卑的发问者,以退为进,釜底抽薪。他还把这个方法用在老板凯墨(Samuel Keimer)身上,让他在辩论时屡屡落入圈套。尽管富兰克林一再强调辨者不善的一面,但不可否认他的两个好友柯林斯(Jo hn Collins)和拉尔夫(James R alph)都曾起到 疑义相与析 的辩友作用。后来这个功能部分由 互助会 (Junto)承担了。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动议,有什么发现,他总要写成文章,在 互助会 里宣读,让会友们讨论辨析, 新知培养 加邃密 ,最后转化为行动。在 行 的方面,富兰克林还提供过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读过屈翁(T homas T ryon)关于素食的作品之后,就立地成 素 。在伦敦时,他被嗜酒如命的英

国同行称为 喝水的美国人 。

可见,富兰克林决非简单地读写,背后隐藏着被人忽略的极其关键的思辨行。 读 、 写 、 思 、 辨 、 行 五结合是富兰克林独特的自修法。正是这五者的一体化,富兰克林才成为富兰克林 一个特殊的身份标志。

立本之道的另一个核心是发挥 人的因素 。 我的朋友 虽然与胡适的名字难以分割,但 专利 似乎可以追溯到对专利不感兴趣的富兰克林身上。 我的朋友 是富兰克林的口头禅,他在自传里花了相当多的篇幅介绍这些朋友。 我的朋友 包括柯林

赵白生 富兰克林自传 的结构分析

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99.

Ibid.,p.13.Fran kli n ,W ritings ,p.323.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124.

For a general discussi on of identity,see Paul du Gay,Jessica Evans an d Peter Redman,eds.Id entity :A Reader (2000;rpt.,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2002).

Benj amin Franklin,The A utobiography of Ben

j amin Franklin ,ed.Leonard https://www.360docs.net/doc/283325210.html,baree,et al.(New Haven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4),p.43.

斯、拉尔夫、汉密尔顿、邓汉姆(T homas Denham)、科尔曼(William Coleman)、布瑞特诺尔(Joseph Br eint nall)、格雷诗(Robert Grace)、艾伦(John Allen)、巴斯第尔(Samuel Bustill)、皮尔逊(Isaac Pearson)、库柏(Joseph Cooper )、几位史密斯(the Smiths)、迪考(Isaac Decow) 对于这么多鱼贯而入的人名,吉伏理勋爵(Fr ancis,L ord Jeffr ey)甚至抱怨说,富兰克

林不应该把那么多 默默无闻的人 写入自传。

但他实际上不了解 我的朋友 的价值。对印刷人富兰克林来说,朋友是他生意的无形资本,因为 这些朋友以后对我极为有用 : 互助会 的朋友 尽力把生意推荐给我们 ;议院的朋友 投票选取我们为他们下一年度的印刷商 ; 我的朋友 汉密尔顿从中帮忙使他得到了印刷纸币的机会;最让富兰克林难忘的是, 两个真正的朋友 科尔曼和格雷诗慷慨解

囊把他从破产的边缘解救出来。

所以,富兰克林借穷查理的口说: 真正的朋友是最好的拥有。

略微注意,我们不难看出富兰克林人际关系的重心。除了论学的道友外,他的朋友多半是实权派人物。 你会看到,一个勤于志业的人,他将站在国王的面前。 这是所罗门的一句格言,富兰克林的父亲在他小时侯一再用来教导他。不知道这句话是否激起他对权力的敬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在自传里写到两位州长召见他时确有受宠若惊之感。不过,无论是域外的国王,还是本地的州长,他们都不如朋友来得实际。在穷查理的眼里, 朋友是帝王的

真正权杖 。

确切地说,有权的朋友才是 帝王的真正权杖 。这是富兰克林引而不发的 道 。

自传第一部分主要讲述印刷人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寓意往往点到为止,有时甚至密不示人,因此,我们不妨用穷查理的格言来 互文 ,以彰显富兰克林的身份之道。可是,到自传的第二部分,整个寓言水落石出。从结构上讲,自传第一部分是寓言的故事部分,自传的第二部分则是寓言的寓意部分。当然,这个寓意背后还有更大的 寓意 。

道德完美工程 是自传第二部分的核心,它由 十三点品德 构成。我们之所以说它是寓言的寓意部分,是因为这 十三点品德 在自传第一部分多半都有故事的基础:第一部分的素食故事为 十三点品德 的第一点 节制 埋下了伏线;富兰克林年轻气盛爱争好辩, 沉默 自然是良药;他反思自己的宗教观和在伦敦所写的小册子,谈到人和人之间关系的3项原则 真理、真诚和正直 ,这些基本上对应了 十三点品德 里的第七点和第八点;他还提到年轻

时 难以遏制的情欲 使他饥不择食,找下等女人泄欲,因此 贞洁 是必要的;他恃才傲物, 谦卑 务必殿后。但他谈的最多的品德是 节俭 和 勤劳 。他说,作为印刷人,他内有债务,外有竞争,但能在印刷行业脱颖而出,主要归功于 节俭 和 勤劳 。他在自传第一部分两次写及这些品德,第二部分又追加一笔,最后把它们纳入他的 十三点 。

富兰克林的 十三点品德 并不显得 十三点 ,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叙述这些品德时非常艺术,既用悖论,又用反讽,左右开弓,损己利人。在谈 秩序 时,他就利用了悖论法。他说他在 秩序 方面简直 不可救药 ,事实上他最懂秩序。看看他一天24小时的时间表,井井有条。再看看他 道德完美工程 所用的方法:这里既有时序(第一周专注第一种品德),又有时长(十三周一个轮回),更有时频(一年四个回合,更重要的是 十三周一轮的每日检查 )。这样深得时间三昧的人,你能说他不懂秩序吗?富兰克林欲引故躲,金针度人。他不道貌岸然,而是道道之道。说出 道德完美工程 的方法,这才对人真正有利。同时,他还用反讽 来损己:

事实上,我们最难克服的天性或许是骄傲。掩饰它,斗争它,打倒它,窒息它,不管怎么遏制它,它照样活着,还不时地窥探时机,露它一手。你或许在这部历史里常常看到它。因为即使我觉得我已经完全克服

了它,我很可能为我的谦卑而感到骄傲。

人性洞明即文章。富兰克林看重过程,但一点也不忽略结果。如果你不实际体验 掩饰它,斗争它,打倒它,窒息它,不管怎么遏制它 的过程,你很难有所

2004年 外国文学 第1期

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160.

Cf.Daniel B.S hea,Sp iritual A utobiog rap hy in Early Amer ica (1968;rpt.,M adison:University of Wiscon sin Press,1988),pp.245-247.

它们是节制、沉默、秩序、决断、节约、勤劳、真诚、正义、温和、清洁、宁静、贞洁和谦卑。最近,传记作家艾萨克生(W alter Isaacson)给富兰克林做了一个 长时段 透视,归纳出七大品德:憎恨专制、言论自由、幽默、谦卑、外交上理想主义、妥协、宽容。See Wal ter Isaacson, Citizen Ben s 7Great Virtues ,Time (July 7,2003):40-53.

Fran kli n,Poor Ric har d :The A lmanacks f or the Years 1733-1758,p.231.

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144.

Fran kli n,Poor Ric har d :The A lmanacks f or the Years 1733-1758,p.119.

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p.113-125.

Fran cis ,Lord Jeffrey,Ed inburgh Rev iew ,8

(1806),p.344.

感悟,洞悉 谦卑的骄傲 这一悖论式反讽。富兰克林力行实悟。这就是为什么他写 带斑点的斧头 这则小寓言。 带斑点的斧头最好 这个观点似是而

非,因为它教人 放弃努力 。

一旦省略了这个过程,结果你的斧头很可能会长满斑点。允许斧头上有斑点,这不是印刷人的逻辑。在印刷人看来, 斑点 就是 印刷错误 (Err ata),再版时应该予以修正。

富兰克林在自传第一部分写了他的5次 印刷错误 :跟哥哥争吵并闹翻毁约;挪用佛农(Samuel Verno n)的钱;疏远与里德小姐(M iss Read)的关系;在伦敦印刷 论自由与必要,快乐和痛苦 (A Disser tation on L iber ty and N ecessity ,Pleasur e and Pain )的小册子;向朋友的女友提出非分的要求。卢梭在 忏悔录 里也多次写到自己的错误,但往往悔而不改,富兰克林则不同。他对每次 印刷错误 基本上都有 交代 :他帮哥哥的儿子上学立业,以弥补他给哥哥所造成的损失;他宽裕后连本带利还清了佛农的钱,还加上许多感谢;他跟里德小姐后来结为夫妻,白头到老;他反思自己和身边无神论朋友的不良行为,并对伦敦小册子里所写的观点产生了动摇。值得注意的是, 交代 时他总是特意指出 印刷错误 得到了校正。富兰克林是印刷人,一旦有 印刷错误 ,就应当加以校正,这是印刷人的基本信条。显然, 印刷错误 的暗喻浓缩了印刷人的人生哲学,这也许是富兰克林最重要的一条身份之道。

印刷错误 还有潜台词:它们需要勘误表。有这么多 印刷错误 ,再加上没有归入 印刷错误 的错误,如轻信、虚荣、喜欢争辩等等,富兰克林自然需要一份勘误表,这就是自传第二部分的 道德完美工程 。可见,富兰克林写 十三点品德 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深层结构上早已用 印刷错误 的暗喻做了铺垫。正是这个深层结构的存在,印刷人才水到渠成地呈现这份勘误表 道德完美工程。

然而,这个道德完美工程还有更大的 寓意 。它是身份转换器,暗示了富兰克林是怎样由一个卑微的 印刷人 转变为 国父 型人物的。

这里两封来信起到了关键作用。富兰克林故意把两封来信放在自传第二部分的 头版头条 ,其导向性是不言而喻的。这两封信长短不一,但在3点上却惊人地一致。首先,这两封信的作者不约而同地把富兰克林的个人故事跟民族历史联系在一起。詹姆斯(Abel James)认为,富兰克林的自传将对 百万大众 有用 ;沃甘(Benjamin V aughan)说得更为详尽: (您的历史)还将是一张简图,展示你们国家

的基本国情 您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也与一个上升的民族息息相关,具体而微地再现了它的举止、它的境况。 这么紧密地把个人和民族捆绑在一起,富兰克林当然能体味话里的弦外之音:78岁的他在这个年轻的民族里将承担一个什么角色?

其次,青年是这两封信的重点话题。两位书信的作者都强调富兰克林自传对青年的教育意义,这样,富兰克林就担负起了教育下一代的使命。用什么来教育下一代呢?两位书信作者又是英雄所见略同。詹姆斯写道: 我不知道有哪位活着的人物,或者他们多位加在一起,能有您那样的力量,用勤劳和早年对事业专注的伟大精神、节约和克制来教育美国青年。 不过,沃甘觉得,让美国青年来效仿富兰克林的这些品德似嫌不够,还应该加上两门 重头课 : 谦虚 和 无私 。出乎沃甘和詹姆斯意外的是,富兰克林一共写了 十三点品德 ,一个名副其实的道德工程。

至此,道德完美工程的 寓意 和盘托出:用 十三点品德 来教育下一代,通过影响美国青年,把个人身份转化为民族身份。

自传第三部分具体叙述了这种身份转化。富兰克林的起点仍然是印刷人。他讲了他生意上的3大支柱:年历、报纸和合作伙伴。这3项给富兰克林创造了可观的 经济效益 ,对此他直言不讳。不过,叙述时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把重点放在它们的 文化效应 上。5穷查理历书6出版25年,年销量近万册,在只有几万人口的宾州内外,很可能家阅户读。5宾夕法尼亚报6每周发行约1500份,占他业务

的百分之六十左右,/收益颇丰0。

?可是富兰克林并没有把它们视为摇钱树,而是用作老百姓的教科书。他广收各国格言,博采古今警句,网罗天下作家,含英咀华,推陈出新,使年历和报纸几乎成了拿来主义的集散地。当时的殖民地几近文化荒漠,富兰克林的文化种子不但生根存活,而且还产生了规模效应。历书格言的合集5致富之道640年重印约150版,

/转载于(北美)大陆的所有报纸0,?影响波及英法。这么大的文化效应是富兰克林始料未及的,但有一

赵白生 5富兰克林自传6的结构分析

1o???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164.

Law rence C.W roth,/Benjami n Franklin:The Printer at W ork0,Jour 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234(1942):163,173.

Ibid.,p.134.

Ibid.,pp.134-135.Ibid.,p.156.

点他深信不移。品德教育是历书报纸的/第一义0。他的历书报纸极富艺术性地揭示了美德之美,特别是/勤劳0和/节俭0,因为这些品德是他的/致富之道0,也是他本人身份转换的基础。

把品德教育确立为历书报纸的文化身份,这是富兰克林的战略。没有媒介,个人身份无法参与铸造民族身份。富兰克林敏锐地认识到正是通过文化身份的建构这一媒介,他才/润物细无声0,把个人身份渗透到民族身份中。由于历书报纸的巨大影响力,

富兰克林逐步地变成了民族寓言里的父型人物。

1在父型人物的形成中,公益事业的作用最为关键。这是自传第三部分的重点。从印刷业功成引退之后,富兰克林身兼数职。他讲述了多种身份背后的故事,如哲人、官员,包括各种委员、议员和邮政总长等。可是,这些身份都不是富兰克林叙述的重点,他叙述的重点是/公益人0(public projector)。在这一身份下,他细大不捐,几乎写尽了他所提议、创办和参与的所有项目,大到军事防御,小到街道清洁,他无所不谈,而且谈起来无不头头是道。城市巡夜形同虚设,富兰克林撰文指陈弊端,力主改革,这个方案后来对立法产生了影响;火患猛如虎,富兰克林敲响了警钟,消防队应运而生;百年大计莫如树人,富兰克林为设立学院撰写方案,物色人选,计划一度搁浅后仍然不屈不挠,直至事成;他还随便提及他创办的哲学学会;军事防御是殖民地的头等大事,富兰克林把它的意义诉诸笔端,自发组织的人民联合会诞生了,人数上万;医院建设计划行将流产,富兰克林参与后献计献策,它才起死回生;费城街道宽大整齐,可是一遇下雨便泥潭丛生,一旦天气干燥就灰尘四起,富兰克林发起了铺路工程;他谈他改进路灯的每一个细节,就像吝啬鬼数钱一样津津有味;最令人难忘的是,他居然在自传里摘录了五节他的伦敦街道清扫方案,方案之细连运泥车的格子底部怎样放草渗水都一一写明,,

富兰克林没有忘记把这件小事升华:

有人可能觉得这些小事不值得留心或叙述。在刮风的日子里,灰尘吹进一个人的眼睛,或者一家店铺,那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是,在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里,这类事情数不胜数,而且频频发生,那它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考虑到这一点,也许他们就不会过分责难那些关注表面上是小事的人了。造成人类幸福的与其说是千载难逢的大好运,倒不如

说是天天发生的小便利。

o富兰克林的小事哲学目标远大:他希望,这件小事能

够给人提供/一些暗示0,或许对他热爱并居住的城

市,以及/美国其他一些城镇0/有用0。

?富兰克林力主模仿。/模仿耶稣和苏格拉底0这两位德智双全的父型人物是他/十三点0里的压轴功课。他的自传开宗明义就说,期望他的某些方法适宜/我的后代0/模

仿0。?推而广之,/美国青年0也是富兰克林的/后代0。/模仿富兰克林0,这也许是他给美国后代的一点/暗示0。

细究一下,我们发现,富兰克林的公益事业几乎囊括了政治、军事、教育、法律、文化、卫生等未来国家机构的主要方面。公益人身份的寓意何在?富兰克林一反寓言的常态结构,把故事置后,寓意提前。这些公益故事的寓意预先放在了第三部分开头的两篇断想里:

不管怎么伪装,从事公共事务的人几乎没有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来行事的;尽管他们的行为也会给国家带来真正的好处,但是人基本上认为他们本人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不以善的原则为

标准来行事。

?上帝最能接受的服务是给人做好事。

?/善的原则0是富兰克林的公益方针;/做好事0是他的公益行动。表面上看,这是他/道德完美工程0的必然结果。但实际上这一切都离不开印刷人的智力基础和朋友们的鼎力相助。确切地说,富兰克林在自传里不是叙述了一个工程,而是讲解了四大工程:读写思辨行的/智力培养工程0;/我的朋友0密布的/人际关系工程0;十三点品德砥砺的/道德完美工程0和习惯性做好事的/公益事业工程0。/智人道公0揭示了富兰克林由个人身份向民族身份转换的根本,但根本的根本还是用穷查理的一句话来概括:

/品德和手艺是少年的最好命运。0?

身份的寓言尽在其中。

t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

北京 100871

2004年 外国文学 第1期

1o?????Fran kli n,Poor Ric har d :The A lmanacks f or the Years 1733-1758,p.222.

Ibid.,p.162.

Ibid.,p.161.Ibid.,p.43.Ibid.,p.208.Fran kli n,T he A utobiography of Be nj amin Franklin ,p.207.

https://www.360docs.net/doc/283325210.html,w rence Buell,/Autobiography in the Ameri 2can Renaissance0,A merican Au tobiogr aphy ,ed.Paul John Eakin(M adi son: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91),p.59.

最新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精品)

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两则》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 2.学习第一则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 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

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③‘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 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 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 四、总结 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 2.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答案(更新至第十章)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2015-1-4 BY:二专业の学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讨论下列各组概念的关系 答案之一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λk吸收〈λkβ发射〈λkα发射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λkβ发射(靶)〈λk吸收(滤波片)〈λkα发射(靶)。任何材料对X射线的吸收都有一个Kα线和Kβ线。如Ni 的吸收限为0.14869 nm。也就是说它对0.14869nm波长及稍短波长的X射线有强烈的吸收。而对比0.14869稍长的X射线吸收很小。Cu靶X射线:Kα=0.15418nm Kβ=0.13922nm。 (3)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 答:Z靶≤Z样品+1 或Z靶>>Z样品 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稍大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或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大大小于被照射试样的吸收谱。在进行衍射分析时,总希望试样对X射线应尽可能少被吸收,获得高的衍射强度和低的背底。 答案之二 1)同一物质的吸收谱和发射谱; 答: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受到激发而发光,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发射光谱的谱线与组成物质的元素及其外围电子的结构有关。吸收光谱是指光通过物质被吸收后的光谱,吸收光谱则决定于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分子中的双键有关。 2)X射线管靶材的发射谱与其配用的滤波片的吸收谱。 答:可以选择λK刚好位于辐射源的Kα和Kβ之间的金属薄片作为滤光片,放在X射线源和试样之间。这时滤光片对Kβ射线强烈吸收,而对Kα吸收却少。 6、欲用Mo 靶X 射线管激发Cu 的荧光X 射线辐射,所需施加的最低管电压是多少?激发出的荧光辐射的波长是多少? 答:eVk=hc/λ Vk=6.626×10-34×2.998×108/(1.602×10-19×0.71×10-10)=17.46(kv) λ0=1.24/v(nm)=1.24/17.46(nm)=0.071(nm) 其中h为普郎克常数,其值等于6.626×10-34 e为电子电荷,等于1.602×10-19c 故需加的最低管电压应≥17.46(kv),所发射的荧光辐射波长是0.071纳米。 7、名词解释: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 答:⑴当χ射线通过物质时,物质原子的电子在电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产生交变电磁场,其频率与入射线的频率相同,这种由于散射线与入射线的波长和频率一致,位相固定,在相同方向上各散射波符合相干条件,故称为相干散射。 ⑵当χ射线经束缚力不大的电子或自由电子散射后,可以得到波长比入射χ射线长的χ射线,且波长随散射方向不同而改变,这种散射现象称为非相干散射。

《伊索寓言》赏析及其仿写

《伊索寓言》赏析及其仿写 教学目标: 1、在独立阅读《伊索寓言》,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语言材料,主动交流,联系实际,领悟其中的道理,增长自己的人生智慧; 2、进一步通过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掌握一定阅读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通过导读,让学生学会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3、通过对《伊索寓言》的学习,鼓励学生读古今中外更多的寓言故事,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 4、通过仿写,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小故事体现大智慧。 教学的重难点: 1、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会阅读,再读整本书,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仿写。 教学准备:每人一本《伊索寓言》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伊索寓言》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有的同学也许在一、二年级就已经读过它了。它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诞生于公元3世纪左右,流传了好几千年,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它的迷人魅力,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去一探究竟。 二、解读《伊索寓言》。 (一)作者:伊索是个机智幽默的奴隶。 师:大家都知道,《伊索寓言》之所以叫《伊索寓言》,是因为它和一个叫伊索的人有关。那么,这个伊索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何以创造出这么优秀的作品? (生答师述。) 资料: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奴隶”在希腊文里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一个是doulos,指生而为奴者;另一个是andrapodon,指当了战俘卖身为奴者。伊索属于后一种他身份。这一身份其实对他更为不利,容易被人转卖而应享有的权利也随之丧失干净。伊索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与人商讨事务常常以动物故事作比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惊四座,当时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之倾倒,就如同时人为刘德华所倾倒一样。《伊索寓言》中有一文《伊索在造船厂》:会讲寓言故事的伊索于闲暇时来到造船厂。造船的工匠嘲笑他,激他答话。伊索便对他们说:上古的时候,一片混沌,到处是水。宙斯想叫土元素出现,便吩咐土吸三次

材料分析方法答案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用来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的X射线学分支是() A.X射线透射学; B.X射线衍射学; C.X射线光谱学; D.其它 2. M层电子回迁到K层后,多余的能量放出的特征X射线称() A.Kα; B. Kβ; C. Kγ; D. Lα。 3. 当X射线发生装置是Cu靶,滤波片应选() A.Cu;B. Fe;C. Ni;D. Mo。 4. 当电子把所有能量都转换为X射线时,该X射线波长称() A.短波限λ0; B. 激发限λk; C. 吸收限; D. 特征X射线 5.当X射线将某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打出去后,L层电子回迁K层,多余能量将另一个L层电子打出核外,这整个过程将产生()(多选题) A.光电子; B. 二次荧光; C. 俄歇电子; D. (A+C) 二、正误题 1. 随X射线管的电压升高,λ0和λk都随之减小。() 2. 激发限与吸收限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3. 经滤波后的X射线是相对的单色光。() 4. 产生特征X射线的前提是原子内层电子被打出核外,原子处于激发状态。() 5. 选择滤波片只要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材料,而不需要考虑厚度。() 三、填空题 1. 当X射线管电压超过临界电压就可以产生X射线和X射线。 2. X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可以产生、、、、 、、、。 3. 经过厚度为H的物质后,X射线的强度为。 4. X射线的本质既是也是,具有性。 5. 短波长的X射线称,常用于;长波长的X射线称 ,常用于。 习题 1.X射线学有几个分支?每个分支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分析下列荧光辐射产生的可能性,为什么? (1)用CuKα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2)用CuKβX射线激发CuKα荧光辐射; (3)用CuKαX射线激发CuLα荧光辐射。 3.什么叫“相干散射”、“非相干散射”、“荧光辐射”、“吸收限”、“俄歇效应”、“发射谱

最新伊索寓言中的人物形象--1221

浅析《伊索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内容摘要】《伊索寓言》出色的艺术技巧也是历来受人称道的。《伊索寓言》中除了一部分是以现实的人作为故事人物外,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动物寓言的特点是将动物拟人化,让动物像人一样行为和说话。寓言中这种拟人化来自对动物行为和生活习性的精细观察,因而体会非常入微。《伊索寓言》的鲜明的叙事特点是简明、自然、逼真。 【关键词】伊索伊索寓言奴隶象征 一、伊索和《伊索寓言》简介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西特拉图。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现在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和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耶稣会传教士在明代把伊索寓言传入中国,金尼阁口

材料分析方法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四章 1、波谱仪和能谱仪各有什么优缺点 优点:1)能谱仪探测X射线的效率高。 2)在同一时间对分析点内所有元素X射线光子的能量进行测定和计数,在几分钟内可得到定性分析结果,而波谱仪只能逐个测量每种元素特征波长。 3)结构简单,稳定性和重现性都很好 4)不必聚焦,对样品表面无特殊要求,适于粗糙表面分析。 缺点:1)分辨率低。 2)能谱仪只能分析原子序数大于11的元素;而波谱仪可测定原子序数从4到92间的所有元素。 3)能谱仪的Si(Li)探头必须保持在低温态,因此必须时时用液氮冷却。 分析钢中碳化物成分可用能谱仪;分析基体中碳含量可用波谱仪。 2、举例说明电子探针的三种工作方式(点、线、面)在显微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答:(1)、定点分析:将电子束固定在要分析的微区上用波谱仪分析时,改变分光晶体和探测器的位置,即可得到分析点的X射线谱线;

用能谱仪分析时,几分钟内即可直接从荧光屏(或计算机)上得到微区内全部元素的谱线。 (2)、线分析:将谱仪(波、能)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把电子束沿着指定的方向作直线轨迹扫描,便可得到这一元素沿直线的浓度分布情况。改变位置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情况。 (3)、面分析: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作光栅扫描,将谱仪(波、能)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一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此时,在荧光屏上得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改变位置可得到另一元素的浓度分布情况。也是用X射线调制图像的方法。 3、要在观察断口形貌的同时,分析断口上粒状夹杂物的化学成分,选用什么仪器用怎样的操作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答:(1)若观察断口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而要分析夹杂物的化学成分,得选用能谱仪来分析其化学成分。 (2)A、用扫描电镜的断口分析观察其断口形貌:

寓言伊索寓言及其选篇赏析

寓言、《伊索寓言》及其选篇赏析 时间冲淡了记忆,人走楼空之后,留下的只有历史的文字。寓言故事是美丽的,没有雍容华贵的辞藻与写作手法的刻意雕琢,有的只是淳朴的语言与动人的故事,仅凭只言片语就能揭示人世间的善恶美丑。 一、关于寓言 一)什么是寓言?《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二)特点 1.寓言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主题思想大多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 3.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象征、拟人等。 5."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三)寓言的类型大约有两种:一种是用夸大的手法,勾画出某类人的特点和思想;另一种是用拟人的手法,把人类以外的动植物或非生物人格化,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或某种人的特点。 四)寓言和其它体裁的比较 1、童话与寓言 1)相同点: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故事都是假托的、创造的、幻想的,都可以采用各种生物或非生物来充当故事的角色,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也都富有教育意义。 2)不同点:从篇幅大小讲,童话情节比寓言更丰富、更多变化,更生动有趣,结构也更复杂,所以它的篇幅较长,长篇可达数万字,短小者一般也一二千字;而寓言的篇幅一般较为短小,结构单纯,语言朴素,幻想的程度也较轻。 从写作对象讲,童话的结构比较曲折,能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幻想也比寓言更为丰富、奇特。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它描写的内容,表现的生活,都照顾到儿童的知识范围和心理特点,所运用的语言也易为儿童接受。 从表现重点讲,寓言着力表现内含的讽喻和教训,重在思想,有的寓言在开头或结尾就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告诫的意思。而童话则重在刻画形象,教训意味不那么强,教育意义往往寓于整个故事之中,不直接点出来,科学童话则重在知识的传播。 从情节结构讲,寓言的故事比较简单,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要求塑造性格鲜明的拟人化形象。童话在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有较高的要求。 从幻想法则讲,童话的幻想必须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与现实的结合也必须和

(完整版)材料分析方法_俞建长_试卷5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5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年级班级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课程200—200学年第学期()卷期末考试题( 120 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时间 题号得分分数 主考教师:阅卷教师: 材料现代分析方法试题5(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共10题,每题5分) 1.若X射线管的额定功率为1.5kW,在管电压为35kV时,容许的最大电流是多少? 答:1.5kW/35kV=0.043A 2.证明()、()、()、(01)、(12)晶面属于[111]晶带。 答:根据晶带定律公式Hu+Kv+Lw=0计算 ()晶面:1×1+1×+0×1=1—1+0=0 ()晶面:1×1+1×+1×1=1—2+1=0 ()晶面:×1+2×1+1×1=(—3)+2+1=0 (01)晶面:0×1+×1+1×1=0+(—1)+1=0 (12)晶面:1×1+×1+1×2=1+(—3)+2=0 因此,经上五个晶面属于[111]晶带。 3.当X射线在原子例上发射时,相邻原子散射线在某个方向上的波程差若不为波长的整数倍,则此方向上必然不存在放射,为什么?

答:因为X射线在原子上发射的强度非常弱,需通过波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而产生干涉加强后才可能有反射线存在,而干涉加强的条件之一必须存在波程差,且波程差需等于其波长的整数倍,不为波长的整数倍方向上必然不存在反射。4.某一粉末相上背射区线条与透射区线条比较起来,其θ较高抑或较低?相应的d较大还是较小? 答:背射区线条与透射区线条比较θ较高,d较小。 产生衍射线必须符合布拉格方程2dsinθ=λ,对于背射区属于2θ高角度区, 根据d=λ/2sinθ,θ越大d越小。 5.已知Cu3Au为面心立方结构,可以以有序和无序两种结构存在,请画出其有序和无序结构[001]晶带的电子衍射花样,并标定出其指数。 答:如图所示: 6.(1)试说明电子束入射固体样品表面激发的主要信号、主要特点和用途。(2)扫描电镜的分辨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给出典型信号成像的分辨率,并说明原因。(3)二次电子(SE)信号主要用于分析样品表面形貌,说明其衬度形成原理。(4)用二次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在显示表面形貌衬度时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 答:(1)背散射电子:能量高;来自样品表面几百nm深度范围;其产额随 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多.用作形貌分析、成分分析以及结构分析。 二次电子:能量较低;来自表层5-10nm深度范围;对样品表面状态十分敏感.不能进行成分分析.主要用于分析样品表面形貌。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学生卢阳 指导教师周丽明 年级2007级 专业汉语言文学 系别中文系 学院人文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0年 6 月

论文题要 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东西方共有的文学样式,借寓言反映社会也是一种共同的文化选择。《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向前发展,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这个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直接指向故事的结尾。 二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伊索寓言》用动物的行为象征人的特点,如狐狸象征着人的狡猾、羊象征着人的弱小等等。 三是《伊索寓言》体现了东西方共有的文化,也是一个传授知识经验的形象化工具,并带有明显的“教训”意味。

浅析《伊索寓言》的特点 卢阳 摘要:寓言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同时也体现出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关键词:《伊索寓言》的结构象征意义东西方文化 寓言,是借某种自然物(动物、植物、无生物)或人的活动现象,来表现作者对某种人或社会现象的理想、评价、赞扬、批判或嘲讽。[1]它是民间故事的一种形式,也是百姓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获得前人的经验教训,避免生活中的灾祸的一种学习方式。《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故事中精彩的一部分,其特点是单线的故事结构、拟人化的动物和东西方共有的文化。 一、单线的故事结构 首先,《伊索寓言》的故事结构是单线的,故事的发展过程是单独的一条直线,故事的主角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到达寄予着某种意义的结局,而有些寓言只是把故事讲出来。如《狗的房子》中提到:“冬狗冻得使劲把身子缩成一团,这是它决定要给自己盖一所房子。夏天来到了,它全身舒展开了,舒舒服服地睡大觉,觉得给自己建造一所房子栖身,实在是既浪费时间,又完全没有必要。这个故事是说,人在危难的时候会痛定思痛,但危机一过就忘了”,这样叙述的故事更是事件和道理的直接相加,去除了华丽的修饰和优美的辞藻,露出了质朴的文字,使故事结构单纯明了。 其次,《伊索寓言》的情节是按照结构的需要设置的,即一条直线和既定方向,没有戏曲的表演和小说的悬念及多条线索的共同推进。因此,大部分情节是合理的,如《老鼠开会》中提到:老鼠想在猫的脖子上系上一个铃铛,以此预示猫的到来,但是当老鼠讨论派谁去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只老鼠肯去,这种结果是合理的,因为猫和老鼠原本就是天敌;而有些情节则显得牵强,如《农夫和蛇》讲的是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反而被蛇咬伤的事情。就现在来看,这则寓言只是为了说明即使对坏人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不会改变,并没有考虑蛇的危险是可预知的。虽然单线的故事结构设置的情节看上去过于简单,并且情节只能向既定方向发展,但是却直观地将道理呈现出来,没有隐含和暗示,达到警醒世人的目的。 二、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 (一)“狡猾”的狐狸 狐狸象征虚伪、奸诈和狡猾,而“狡猾”更是成为了狐狸的标志性词语,狐狸也在寓言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五、古代寓言两则(苏教版七年级上) 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使学生知道,学习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讲的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学生知道,这两则寓言是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背诵课文,领悟、积累语言。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五、作业: 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刻舟求剑》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难点: 理解课文,明白那个人的想法错在哪里。 教学方法: 想象描述法、直观演示法

材料分析方法之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结构显微分析 内部资料 姓名: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编号: 绝密文件

目录 第一章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1 第二章X射线衍射方向----------------------------------------------------------------------------------1 第三章X射线衍射强度----------------------------------------------------------------------------------2 第四章多晶体分析方法----------------------------------------------------------------------------------3 第八章电子光学基础-------------------------------------------------------------------------------------4 第九章透射电子显微镜----------------------------------------------------------------------------------5 第十章电子衍射-------------------------------------------------------------------------------------------7 第十一章晶体薄膜衍衬成像分析----------------------------------------------------------------------8 第十三章扫描电子显微镜-------------------------------------------------------------------------------10 第十五章电子探针显微分析----------------------------------------------------------------------------10

伊索寓言阅读备课

《伊索寓言》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学生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从活动中认识更多的寓言课外书; 2、调动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并进一步形成寓言的阅读习惯; 3、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激起学习欲望 二、复习《寓言两则》寓意,介绍出处 1、提问:什么是寓言呢? 2、介绍出处:其实,我们的世界还拥有很多的寓言故事,相信你一定看过不少。 三、班内互相推荐寓言故事交流活动 1、小推荐,讲一讲:把你想说的寓言故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自己说出故事中的道理,或者考考同组同学你的故事说明的道理; 2、演一演,评一评:同组同学可以帮帮忙,演一演故事,提一提意见,为全班汇报表演做好准备。 3、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给予指导,让孩子更完整地发言。 4、提出班内交流要求,激发求知欲望。

5、小推荐:每组派一名同学当代表讲故事,注意要把寓言故事说清楚,有准备的小组,同组同学还可以帮忙演一演; 6、小评论:代表讲完之后,其他同学来评一评; 7、小评选:其他同学要当评委,评出你心目中的最佳推荐员,谁的推荐令你心动,想立刻阅读那本书。 8、小结: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会阅读了,他们刚才介绍得多好啊。如果你还能与别人分享你的故事你的书更好。但也要注意,记得爱护别人的书籍啊! 四、推介《伊索寓言》,延展课外知识 五、总结 通过这次交流,同学们收获可真不少,不但听到那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还了解了不少寓言故事书,更学到了寓言故事阅读的好方法。其实,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一本好的课外书,不仅能拓宽我们的阅读视野,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说──阅读,爱读,多读,反复读。

古代寓言两则翻译及寓意

30. 《古代寓言两则》复习材料 塞翁失马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意思】:指在一定条件下,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译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靠近长城一带的人中有个精通术数的人),马无故亡而入胡(【他家的】马无缘无故的逃跑进入胡人的领地)。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数月(经过几个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这匹马带领胡人的骏马回来了)。人皆贺之(人们都祝贺他),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能为祸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家富良马(家中有很多好马),其子好骑(他的儿子喜欢骑马),堕而折其髀(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皆吊之(人们都对其不幸表示安慰),其父曰(那个老人说):“此何遽不为福乎(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居一年(经过一年),胡人大入塞(胡人大规模入侵边塞),丁壮者引弦而战(壮年男子拿起弓箭去打仗)。近塞之人(靠近边塞的人),死者十九(绝大部分都战死了)。此独以跛之故(这个人惟独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相保(父子俩相互保全了性命)。 【寓言寓意】: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

【启示】:人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身处逆境时我们不要气馁;身处顺境时,我们不要沾沾自喜,要居安思危;要以辩证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智子疑邻 【成语】:智子疑邻 【意思】: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译文】: 宋有富人(宋国有个有钱人),天雨墙坏([因为]天下雨[他家的]墙坍塌了)[坏:毁坏]。其子曰(他的儿子说):“不筑([如果]不修补),必将有盗(一定会有盗贼[进入])。”其邻人之父亦云(他隔壁的老人也这样说)。暮而果大亡其财([到了]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的财物),其家甚智其子(他们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是盗贼])。智:以......为聪明。 【寓意(道理)】:以感情的亲疏远近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 【启示】: 富人角度: 1、对人不能有偏见,要尊重事实。 2、听别人的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邻人之父角度: 3、向别人进言要看自己和人家的关系远近,交浅不能言深。

材料分析方法考试试题大全doc剖析

材料结构分析试题1(参考答案) 一、基本概念题(共8题,每题7分) 1.X射线的本质是什么?是谁首先发现了X射线,谁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答:X射线的本质是一种横电磁波?伦琴首先发现了X射线,劳厄揭示了X射线的本质? 2.下列哪些晶面属于[111]晶带? (111)、(3 21)、(231)、(211)、(101)、(101)、(133),(-1-10),(1-12), (1- 32),(0 - 11),(212),为什么? 答:(- 1 - 10)(3 21)、(211)、(1 - 12)、( - 101)、(0 - 11)晶面属于[111]晶带, 因为它们符合晶带定律:hu+kv+lw=0。 3.多重性因子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某立方晶系晶体,其{100}的多重性因子是多少?如该晶体转变为四方晶系,这个晶面族的多重性因子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答:多重性因子的物理意义是等同晶面个数对衍射强度的影响因数叫作多重性因子。某立方晶系晶体,其{100}的多重性因子是6?如该晶体转变为四方晶系多重性因子是4;这个晶面族的多重性因子会随对称性不同而改变。 4.在一块冷轧钢板中可能存在哪几种内应力?它们的衍射谱有什么特点? 答:在一块冷轧钢板中可能存在三种内应力,它们是:第一类内应力是在物 体较大范围内或许多晶粒范围内存在并保持平衡的应力。称之为宏观应力。它能 使衍射线产生位移。第二类应力是在一个或少数晶粒范围内存在并保持平衡的内应力。它一般能使衍射峰宽化。第三类应力是在若干原子范围存在并保持平衡的内应力。它能使衍射线减弱。 5.透射电镜主要由几大系统构成? 各系统之间关系如何? 答:四大系统:电子光学系统,真空系统,供电控制系统,附加仪器系统。 其中电子光学系统是其核心。其他系统为辅助系统。 6.透射电镜中有哪些主要光阑? 分别安装在什么位置? 其作用如何? 答:主要有三种光阑: ①聚光镜光阑。在双聚光镜系统中,该光阑装在第二聚光镜下方。作用:限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代寓言两则》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寓”等7 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则寓言各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弄懂两则寓言的寓意。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短文的品读,体味文章机智幽默的语言之美。 二、学法引导 学生借助文后注释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理解短文中词意、句意,领悟寓意。 (二)解决办法 1.学生依据注释自读短文,理解词句,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寓意。 2.教师讲解有关古汉语知识,帮助理解句意。 3.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2.讲解学生自己不能理解的词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活动设计1.自读短文,结合注释了解字义,理解句子意思。 2.对难理解的词句,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 3.正确朗读短文,弄清寓意。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5 课《古代寓言两则》。齐读 课题。 2.解题: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 (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

一则寓言《矛与盾》。 (板书:矛与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题: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大概说出即可。)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 2. 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 (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 和矛的人”。②“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 字均可理解为的”。③ 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④“其人弗能应 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 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 通顺。(学生练说) 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

《伊索寓言》知识点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两千多年来以其特有的人生智慧和艺术魁力受到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伊素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一、请你根据提示回答: 1.书中不少内容是影射当时杜会现实的, 如、 就以绝妙的讽刺笔法,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

则把为富不仁的富人与坏人归于一类,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2.书中更多的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 如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1) 写的是掉在井里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的故事,表 示

。 (2)《乌龟和老鹰》通 过 ,说明 。 (3)《伊索寓言》还有不少故事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的, 像:、

嘲笑吹牛皮说大话,《蚂蚁和蝉》讽 刺; 批评贪得无厌,都对人们有教育意义。 3.这些故 事 ,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是《伊索寓言》的魁力所在。 4.《伊索寓言》大部分 是,少部分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

述一个故事,最 后 。它们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 用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诸如豺狼的凶残、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威猛、山羊的怯懦,都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汗刻的印象。 二、写出下面寓言的寓意。 1.蚂蚁和蝉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寓意: 2.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造人,给每个人挂上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恶行,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有别人恶行的口袋挂在前面,把另一只挂在后面,因

《古代寓言两则》复习

六年级语文《古代寓言二则》复习 课型:新授课执笔人:段学锋审核:刘胜军时间:2013.12.12 学习目标:①积累文言词句。②熟记寓意 基础复习:1、文学常识: (1)《智子疑邻》节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2)《塞翁失马》节选自,由淮南王编著。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其父曰:“此何遽 ..不为福乎?”居.数月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 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 .. 此独以.跛之故.引弦 ..而战 3、翻译句子:(1)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4)马无故而亡入胡 (5)人皆吊之,此何遽不为福乎? (6)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9)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4、(1)《智子疑邻》寓言的寓意是: ; “智子疑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 (2)《塞翁失马》寓言的寓意是: ; 成语“,”出自这则寓言故事,它的含义是:。 拓展练习:写出下列寓言故事的寓意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寓意: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於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意: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现代材料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265794

1. X射线衍射的几何条件是d、θ、λ必须满足什么公式?写出数学表达式,并说明d、θ、λ的意义。(5分) 答:. X射线衍射的几何条件是d、θ、λ必须满足布拉格公式。(1分)其数学表达式:2dsinθ=λ(1分)其中d是晶体的晶面间距。(1分)θ是布拉格角,即入射线与晶面间的交角。(1分)λ是入射X 射线的波长。(1分) 4. 二次电子是怎样产生的?其主要特点有哪些?二次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的什么特征?用什么衬度解释?该衬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6分) 答:二次电子是单电子激发过程中被入射电子轰击出的试样原子核外电子。(1分) 二次电子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二次电子的能量小于50eV,主要反映试样表面10nm层内的状态,成像分辨率高。(1分) (2)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与入射束的能量有关,在入射束能量大于一定值后,随着入射束能量的增加,二次电子的发射系数减小。(1分) (3)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和试样表面倾角θ有关:δ(θ)=δ0/cosθ(1分) (4)二次电子在试样上方的角分布,在电子束垂直试样表面入射时,服从余弦定律。(1分) 二此电子像主要反映试样表面的形貌特征,用形貌衬度来解释,形貌衬度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试样表面相对于入射电子束的倾角。(1分) 2. 布拉格角和衍射角: 布拉格角:入射线与晶面间的交角,(1.5 分) 衍射角:入射线与衍射线的交角。(1.5 分) 3. 静电透镜和磁透镜: 静电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等电位面的电极装置即为静电透镜,(1.5 分) 磁透镜:产生旋转对称磁场的线圈装置称为磁透镜。(1.5 分) 4. 原子核对电子的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电子散射后只改变方向而不损失能量,(1.5 分) 非弹性散射:电子散射后既改变方向也损失能量。(1.5 分) 二、填空(每空1 分,共20 分) 1. X 射线衍射方法有劳厄法、转晶法、粉晶法和衍射仪法。 2.扫描仪的工作方式有连续扫描和步进扫描两种。 3. 在X 射线衍射物相分析中,粉末衍射卡组是由粉末衍射标准联合 委员会编制,称为JCPDS 卡片,又称为PDF 卡片。 4. 电磁透镜的像差有球差、色差、轴上像散和畸变。 5.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分为光学成像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气系统。 1. X射线管中,焦点形状可分为点焦点和线焦点,适合于衍射仪工作的是线焦点。 2. 在X 射线物象分析中,定性分析用的卡片是由粉末衍射标准联合委员会编制,称为JCPDS 卡片,又称为PDF(或ASTM) 卡片。 3. X射线衍射方法有劳厄法、转晶法、粉晶法和衍射仪法。 4. 电磁透镜的像差有球差、色差、轴上像散和畸变。 5. 电子探针是一种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相结合的微区分析。 二、选择题(多选、每题4 分) 1. X射线是( A D ) A. 电磁波; B. 声波; C. 超声波; D. 波长为0.01~1000?。 2. 方程2dSinθ=λ叫( A D ) A. 布拉格方程; B. 劳厄方程; C. 其中θ称为衍射角; D. θ称为布拉格角。 3. 下面关于电镜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 B D ) A. 电镜只能观察形貌; B. 电镜可观察形貌、成分分析、结构分析和物相鉴定; C.电镜分析在材料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因为放大倍数高,与分辨率无关; D.电镜在材料研究中广泛应用,是因为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及 相关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作者介绍】 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父名激,母邹氏。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

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有关寓言的知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经常采用寓言阐明道理,保存了许多当时流行的优秀寓言,如:《亡鈇》《攘鸡》《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汉魏以后,在一些作家的创作中,也常常运用寓言讽刺现实。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进行散文创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驴、鼠3种动物的故事,讽刺那些恃宠而骄、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达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国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创作,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多见。 中国民间寓言极为丰富。除汉族外,还有各少数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创作的寓言,多以动物为主人公,利用它们的活动及相互关系投进一种教训或喻意,达到讽喻的目的。反映了劳动人民健康、朴实的思想,闪耀着人民无穷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