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_以栖霞市为例

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_以栖霞市为例
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_以栖霞市为例

第27卷 第3期2011年5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G eog raphy and Geo -Info rmation Science V o l.27 No.3M ay 2011

收稿日期:2011-01-06; 修订日期:2011-03-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9GG10009062)

作者简介:李云强(198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土资源信息化。*通讯作者E -mail:qiwei@https://www.360docs.net/doc/277420957.html,

GIS 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

)))以栖霞市为例

李云强,齐 伟*

,王 丹,闫 勇,路 超,王娜娜,秦天天

(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摘要:运用GIS 空间分析技术、景观指数法和Vo rono i 图Cv 值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胶东山区栖霞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均匀性特征,并探讨了农村居民点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全市农村居民点分布的Cv 值为58184%,空间分布表现为随机分布;唐家泊镇、松山镇、臧家庄镇和翠屏街道4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呈集群分布,其他乡镇为随机分布;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区间在1~3地形位,随着地形位的增大农村居民点的优势度降低;农村居民点的面积、斑块数目和平均斑块面积随地形位的增大而减少,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随地形位的增大而增大;同时,公路是影响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研究反映了栖霞市农村居民居住习惯的差异,为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和规划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Vo ro no i 图;农村居民点;景观指数;山区县域;G IS;地形位指数

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11)03-0073-05

农村居民点是农业劳动者共同居住,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1,2]。农村居民点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导致目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零乱分散,集聚能力差,这种松散无序的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不利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影响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迫切需要对农村居民点进行规划,加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不同地域内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4-11],但对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规律的研究较少。地形因子是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山区其影响更为突出。为此,本文利用Vor onoi 图法和景观指数法,结合地形位指数,研究栖霞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均匀性、数量、规模、用地比例和形状以及影响因素,为该区农村居民点整治和规划提供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栖霞市位于胶东半岛中部,东经120b 33c ~121b 15c ,北纬37b 05c ~37b 32c ,土地总面积201717km 2,辖12个镇、3个街道、953个行政村,总户数2315万户,总人口66万人。栖霞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气温1113e ,年均

降水量684158mm 。全市海拔30~815m,境内群山起伏,丘陵连绵,地形复杂,大小山峰2500余座,海拔400m 以上的低山118座,属典型山地丘陵地形,素有

/六山一水三分田0之说和/胶东屋脊0之称。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资料包括栖霞市1B 215万地形图(等高线间距为5m)、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2005年栖霞市统计年鉴。将全市36幅1B 215万栖霞市地形图扫描,在M APGIS 下对等高线进行屏幕跟踪矢量化,把矢量化线文件拼接生成拓扑关系完整的矢量图,再通过文件转化,在ArcGIS 下建立T IN 模型,经过网格化处理得到栅格大小为25m @25m 的全市DEM 模型;农村居民点、公路和行政界线提取自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 基于Voronoi 图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

选取农村居民点Vor ono i 图Cv 值、用地面积、用地比例、密度、平均面积及人均面积等分析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2.1 Voronoi 图的基本原理

采用计算几何学中Voronoi 图的变异系数(Cv )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类型进行分析,Voronoi 图的定义如下[12]:设平面上的一个控制点集p ={p 1,p 2,,,p n },其中任意两点都不共位,且任意四点都不共圆,则任意点p i 的Vo ronoi 图定义为:

T i ={x B d(x ,p i }

(1)

式中:d 为欧式距离,x 表示集合T i 中的元素。T i 是一个凸多边形,而且在特殊情况下是一个具有无限

边界的凸多边形。Voro noi 图是对平面的一种剖分,在任意一个凸Voro no i 多边形中,任意一个内点到该凸多边形的发生点p i 的距离都小于该点到其他任何发生点p j 的距离,这些发生点也称作Voro no i 图的质心或发生元。Cv 值是Vo ronoi 多边形面积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11]:

Cv =标准差/平均值@100%

(2)

Cv 值可以衡量现象在空间上的相对变化程度。当某个点集的空间分布为均匀分布时,其Voro no i 多边形面积的可变性小,Cv 值低;当空间分布为集群分布时,在集群内(/类0内)的Voro no i 多边形面积较小,而在集群间(/类0间)的Voro no i 多边形面积较大,Cv 值高。但是,规则的周期结构和周期性重复出现的集群分布也会形成较高的Cv 值[13]。Duyckaerts 等提出了3个建议值[14]:当点集为随机分布时,Cv 为57%(包括33%~64%的值);当点集为集群分布时,Cv 为92%(包括大于64%的值);当点集为均匀分布时,Cv 为29%(包括小于33%的值)。

农村居民点用地比例(P R )、农村居民点密度(P D )、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P V )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11]

:

P R =a j /A i (3)P D =n i /A i (4)P V =a j /n j

(5)

式中:a j 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km 2

);A i 为研究区面积(km 2

);n j 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

在ArcGIS 中提取每个农村居民点斑块的质心,获得每个农村居民点的中心点。以栖霞市每个乡镇为设置目标,创建以每个农村居民点中心点为发生元的Voronoi 多边形集合,生成栖霞市农村居民点的Vo ronoi 图(图1),从而计算Cv

值。

图1 栖霞市农村居民点V o ronoi 多边形集合

Fig.1 Voronoi diagram set of rural s ettlements in Q ixia C ity

2.2 基于Voro noi 图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分析根据前述Cv 值的分类标准,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类型有集群型、随机型和均匀型3种。其中集群型往往与特定资源的聚集分布有关,均匀分布则体现了资源条件的均匀性或人类活动水平的相似性,随机分布表明农村居民点用地分布受资源条件与人类活动影响不明显。栖霞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7582139hm 2

,有960个农村居民点斑块,人均面积158148m 2,分布密度为0148个/km 2,用地比例为3175%,Cv 为54184%(表1),农村居民点属于随机分布。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是该区地域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栖霞市地处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较少,没有大的水系,自然条件相差不大,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水平趋同,所以农村居民点在全市分布的概率基本相等,形成随机分布。

表1 栖霞市各乡镇(街道)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

T able 1 Sp 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s ettlements

in various towns in Q ixia City

地区

总面积(hm 2)斑块数人均面积(m 2)密度(km -2)用地比例(%)平均面积(hm 2)Cv 值(%)

栖霞市7582.39960158.480.48 3.757.9054.84翠屏街道241.5241117.070.46 2.69 5.8964.63观里镇502.8055166.690.57 5.199.1459.43官道镇537.2650181.200.44 4.6810.7557.35庙后镇247.2833132.110.39 2.907.4959.57蛇窝泊镇737.9890123.330.45 3.668.2054.34寺口镇331.4745165.500.49 3.587.3759.72松山镇485.8960148.290.44 3.558.1071.52苏家店镇472.6557139.820.42 3.468.2960.76唐家泊镇327.9570127.780.50 2.35 4.6875.63桃村镇1027.57119300.880.43 3.718.6450.83亭口镇467.3876142.010.50 3.09 6.1563.50西城镇380.1659153.010.51 3.29 6.4462.47杨础镇390.6149165.910.56 4.477.9742.83臧家庄镇1197.05113163.730.51 5.3510.5966.69庄园街道234.8443126.180.60 3.28 5.4659.04 乡镇尺度上,唐家泊镇、松山镇、臧家庄镇和翠屏街道4个乡镇的Cv >64%,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群分布,其他乡镇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唐家泊镇农村居民点总面积327195hm 2,有70个农村居民点斑块,平均面积为4168hm 2

,Cv 为75163%,表现为集群分布,这是因为镇内有牙山、老虎窝和望母顶3座海拔较高的山,地貌差别较大,农村居民点多选址在西南部地势比较平坦的区域,受地形限制,村庄规模较小;松山镇农村居民点总面积485189hm 2,有60个农村居民点斑块,平均面积为8110hm 2

,Cv 为71152%,表现为集群分布,原因是该镇东北和西南

地势较高,白洋河从中流过,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水

资源丰富,居民点集中在河谷地带;臧家庄镇农村居民点总面积1197105hm 2,有113个农村居民点斑

74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第27卷

块,平均面积为10159hm2,用地比例最大,Cv为66169%,表现为集群分布,主要因为该镇地形平坦并有白洋河流过,居民点多分布在白洋河两侧以及城镇周围;翠屏街道位于栖霞市市区,农村居民点总面积241152hm2,有农村居民点斑块41个,平均面积为5189hm2,Cv为64163%,表现为集群分布,农村居民点布局受主干道路和城镇发展的影响。观里镇、官道镇、庙后镇、蛇窝泊镇、寺口镇、苏家店镇、桃村镇、亭口镇、西城镇、杨础镇和庄园街道11个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总面积5329199hm2,占全市居民点面积的70129%,Cv<64%,空间分布属于随机分布,主要因为其所在的区域基本属于低丘陵地形,居民点选址的限制不大,布局相对自由。

3基于地形位的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

311地形位指数

地形位指数可综合描述高程和坡度属性,其计算公式如下[15]:

T=lo g[(E

E

+1)@(

S

S

+1)](6)

式中:T为地形位指数;E、E分别代表空间任一栅格的高程值和栖霞市平均高程值;S、S分别代表空间任一栅格的坡度值和栖霞市平均坡度值。利用式(6)转换后,空间上每一栅格都有一个地形位,原来的高程和坡度属性即可由地形位综合描述。高程低、坡度小的区域地形位小,而高程高、坡度大的区域地形位大。将栖霞市境内的地形位指数(0115~ 3185)按从小到大等分为10个级别(图2)。

图2栖霞市地形位指数

Fig.2Distribution map of terrain niche index in Q ixia City 3.2分布指数

为了消除不同地形位区段面积差异的影响,引入分布指数(P)来描述农村居民点在地形位上的分布情况,计算公式如下[15]:

P=(S ie/S I)/(S e/S)(7)式中:S ie为e地形位下农村居民点的面积,S I为栖霞市农村居民点的总面积,S e表示栖霞市内e种地形位的总面积;S为栖霞市的土地面积。当P=1时,表示农村居民点在某地形位上的比重与栖霞市内该地类的比重相等;若P>1,表示农村居民点在某地形位上的比重大于栖霞市内农村居民点的比重,则该地形位是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地形位,P越大,优势越明显;若P<1,表示农村居民点在某地形位上的比重小于栖霞市内农村居民点的比重,则该地形位是农村居民点分布的非优势地形位。

3.3农村居民点分布指数在地形位上的分布

分别计算农村居民点斑块在10个地形位上的分布指数(图3),其中,P

>1的地形位区间设定为优势地形位区间。

图32005年农村居民点在地形位指数梯度上的分布

Fig.3Distribution of rural s ettlements with different terrain

niche index grad ient in2005

由图3可知,栖霞市农村居民点分布指数随地形位指数增大表现为波动下降趋势,在1~2级地形位上趋势线平缓上升,2~4级地形位趋势线陡降,在4~5级地形位趋势线又平缓上升,5级以后趋势线随地形位增大而下降,9级以后分布指数降为0。农村居民点分布的优势区间在1~3地形位,随着地形位的增大农村居民点的优势度降低。这主要因为地形位小的区域,土地平坦,交通方便,有利于农业发展,便于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适合居民点的布局。3.4农村居民点景观特征在地形位上的分布

选取栖霞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CA)、居民点斑块数目(NP)、平均斑块面积(AREA_M N)、平均形状指数(SH APE_M N)和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 M N)等景观指数研究农村居民点在不同地形位的分布特征。由表2可知,随着地形位的增大,农村居民点总面积逐渐减小,在1~4级地形位的区域,分布了86169%的农村居民点;农村居民点斑块数目整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在第2级地形位上分布最多,为269块,2级以上呈下降趋势,9级以上地形位没有农村居民点斑块;农村居民点平均斑块面积随着地形位增大而减小,1级地形位上最大为1018hm2,在第8级地形位上最小为2107hm2。这主要因为地形位小的区域地势较低,坡度相对平缓,交通便利,水热

75

第3期李云强等:GIS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

条件好,适宜农业耕作与人类居住。综上,地形位小的地区居民点总面积大、数量多、斑块大;随着地形位的增大,土地变得细碎,交通越来越不便,环境变得脆弱,限制了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布局。

表2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位指数的关系

Table2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and terrain niche index

地形位分级总面积(C A)斑块数目(NP)平均斑块面积(AREA_M N)平均形状指数(SH APE_M N)平均斑块分维数(FRAC_M N) 11296.2512010.80 1.37 1.05

22505.162699.31 1.39 1.06

31799.292267.96 1.44 1.06

4972.61153 6.36 1.50 1.07

5654.19115 5.69 1.57 1.08

6274.5453 5.18 1.59 1.09

774.1421 3.53 1.63 1.09

8 6.213 2.07 1.71 1.10

900---

1000---

随着地形位的增大,平均斑块形状指数随之增

大,说明地形位越大斑块的形状越复杂,越不规则;

地形位的平均斑块分维数较小,不超过1110,原因在

于农村居民点属于人工斑块,受人为影响大,形状较

规则,近似于方形,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随着地形位

的增大,分维数增大。地形的复杂程度影响农村居

民点的形状,地形位越大,农村居民点形状越复杂和

不规则,稳定性越差。

4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公路的关系

交通条件是农村居民点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公路是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获取物质流、能量流和

信息流的重要联结纽带,农村居民点往往分布在公

路能够到达的地区。本文所选公路包括国道与省干

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由表3可知,农村居民点的大

小、分布与交通状况有密切关系。距公路500m范

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总面积最大,斑块数最多,2005年

分别达到了3315179hm2和403个,占全市农村居

民点面积的43173%。距公路越远,农村居民点总面

积越小,斑块数越少,距离公路2500m以外的农村

居民点总面积为529166hm2,占全市农村居民点总

面积的6199%,斑块数有72个,大部分分布在偏远

山地区;农村居民点沿公路分布的特征,一方面由于

人们倾向于居住在交通方便的区域,另一方面由于

栖霞市村村通公路等活动的开展。从平均斑块面积

表3农村居民点分布与距公路距离的关系

Table3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s ettlements and the distance from rural settlements to road

距公路距离

(m)总面积

(CA)

占农村居民点

总面积比例(%)

斑块数

(NP)

平均斑块面积

(AREA_M N)

<500331517943.734038.73 500~10001393.2718.381758.29 1000~1500985.6213.001327.52 1500~2000810.6310.691117.44 2000~2500547.427.22678.55 >2500529.66 6.99727.46看,农村居民点分布规律不明显,因为农村居民守土观念较强,村庄与村庄之间的人口迁移较少。公路是影响山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对偏远的农村居民点,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或进行村庄迁移。

5结论与讨论

栖霞市农村居民点众多,个体差异较大,布局受山体、公路、河流等因素影响明显。全市居民点Cv值为58184%,空间分布表现为随机分布,具体到乡镇,唐家泊镇、松山镇、臧家庄镇和翠屏街道的分布呈集群分布,其他乡镇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根据Vo ronoi图的Cv值可以很好地分析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是度量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均匀性的有效指标,但其分类界定标准还需进一步讨论。

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位指数和公路关系的定量研究表明:地形是影响栖霞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农村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形位较小的区域;公路是影响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农村居民点呈现沿公路分布的特点。农村居民点的整治和规划活动应充分把握农村居民点的分布规律,根据区域经济社会条件,选择适宜的整治模式,引导农村居民点向自然条件以及生活、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转移。

参考文献:

[1]孙华生,黄敬峰,金艳,等.基于GIS技术的县域居民点空间分

布特征分析及其优化布局[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7,33(3):348-354.

[2]闫庆武,卞正富.基于GIS-SDA的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地

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3):57-61.

[3]田光进,刘纪远,张增祥,等.基于遥感与GIS的中国农村居民

点规模分布特征[J].遥感学报,2002,6(4):307-313.

[4]何英彬,陈佑启,姚艳敏,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研究方

76

第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第27卷

法述评[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24(4):80-83.[5] 姜广辉,张凤荣,秦静,等.北京山区农村居民点分布变化及其

与环境的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1):85-92.[6] 范红梅,王秋兵,边振兴.基于GIS 技术的宽甸县居民点空间分

布特征分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2):99-103.

[7] 王成,武红,徐化成,等.太行山区河谷内居民点的特征及其分

布格局的研究)))以河北省阜平县为例[J ].地理科学,2001,21(2):170-176.

[8] 角媛梅,肖笃宁,马明国.绿洲景观中居民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

影响因子分析[J].生态学报,2003,23(10):2092-2100.[9] 梁会民,赵军.基于GIS 的黄土塬区居民点空间分布研究[J].

人文地理,2001,16(6):20-25.

[10] 胡石元,刘耀林.Voronoi 图的扩展及其在土地定级因素影响

半径确定中的应用[J ].中国土地科学,2004(3):46-49.

[11] 刘仙桃,郑新奇,李道兵.基于Voronoi 图的农村居民点空间

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9,25(2):30-33.

[12] 郑新奇,王家耀.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点设置的Voronoi 方法

[J].测绘学院学报,2003,20(4):263-266.

[13] OKABE A,BOOT S B,SUGIH ARA K,et al.S patial Tessella -tion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of Voronoi Diagrams[M ].Ch-i chester,U K:John Wiley,2000.668-671.

[14] DUYCKAERTS C,GODEFROY G.Voronoi tessellation to stud -y the n umerical density and the s patial distribution of neu rons [J].Chemical Neu roanatom y,2000,20(2):83-92.

[15] 斯钧浪,齐伟,曲衍波,等.胶东山区县域土地利用在地形梯度

上的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3):679-685.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Mountainous

Areas at C ounty Level Based on GIS:A C ase Study in Qixia City

LI Y un-qiang,QI Wei,WA N G Dan,Y A N Yong ,L U Chao ,W A NG N a-na,QI N T ian-tian (College of Resour ces and E nv ironment ,S hand ong A gr icul tur al Univer sity ,T ai c an 271018,China)

Abstract:T he r esear 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 n characterist ics of r ur al settlements is o ne of the fundamental tasks o f rural settle -ments conso lidation.Based o n GIS technolog y,landscape ecolo g y metho d and Cv value,taking the mountainous ar ea of Q ix ia Cit -y as a case,t his pa per studied the unifor mity of spatial distr ibution in rural settlements and discussed the influence o f ter rain niche index on rural resident ial dist ributio n.T he results show ed that the Cv o f r ural settlements in Q ix ia City was 58.84%,w hich demonstrated the distr ibut ion of rur al settlements in Q ix ia City was rando m;ho wev er,that o f fo ur t owns c rural settle -ments w ere clustered dist ribution.With the ter rain niche index incr easing ,t he averag e patch shape index and averag e patch fr ac -tal dimension incr eased;inver sely ,the area o f rural settlements,the number of patches and the averag e area o f patches de -creased.It was also concluded that highro ad was the influence fact or of rura l settlements spatia l distr ibut ion.It was pr opos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f inhabitant custo m in rural settlements which prov ided an academic basis fo r r ural settlements consolida -tio n and planning.

Key words:V or onoi diag ram;rural settlement;landscape index ;co unties in mo untainous area;GIS;ter rain niche index

(上接第68页)

Research on Water Resources C arrying C apacity of Liaoning C oastal Economic Zone

SU N Cai-zhi 1,2,CH EN Y u-juan 1

(1.Center f or Studies of M arine E conomy and Sustainable D evelop ment ,L iaoning N or mal Univ er sity ,Dalian 116029;2.L iao ning K ey L abor ato ry of Phys ical Geogr ap hy and Geomatics ,Liaoning N or mal Univers ity ,D alian 116029,China)Abstract:T he pr oblem of w ater sho rtag e is v ery serio us in L iao ning co astal zone,when the development strateg y of Liaoning coastal zo ne w as det ermined to be t he national str ategy ,the significance o f w ater car ry ing ca pacity study become mo re and mo re obv ious.In view of t he higher -o rder,no nlinear and mult-i feedback character istics ex isted in the water r eso ur ces carr ying capacity system,a sy stem dynamics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assessing w ater r eso ur ces carr ying ca pacity.U nder four scenar ios named the cur rent situatio n o f dev elo pment ty pe,eco nomical do minant t ype,w ater -saving ty pe and sustainable develo pment ty pe,the w ater resources car ry ing capacity o f six cities lo cat ed in L iao ning coastal zone was simulated from 2005to 2020.T he r esult s show ed that the ty pe of sustainable dev elopment is the feasible scheme to impro ve w ater resources carr ying capacity in L iaoning coastal zone,and these cities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ut ilization o f non -convent ional w ater resources in or -der to achieve w ater r eso urces,socio -eco no mic and ecolo gica 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coastal zone;w ater resources ca rry ing capacity;L iaoning Pr ovince;sy stem dynamics

77第第3期

李云强等:GIS 支持下山区县域农村居民点分布特征研究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s Vol.26No.1Jan.,2012 第26卷第1期2012年1月收稿日期:2011-08-20 修稿日期:2011-12-22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住宅土地利用分区管制技术研究”(2008BAJ08B03)。第一作者:徐保根(1963-),男,河南焦作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E-mail:xubaogen@zufe.edu.cn Feasibility Assessment on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Use Types in the Land Use Planning at Village-level XUBao-gen,ZHAOJian-qiang,XUEJi-bin,GUHui-na,FANGAi-jun,DONGChuan-de(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ssessthefeasibilityofruralresidentiallanduseinordertoprovidesufficientreferencesfor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and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Methodsusedincludedliteraturereview,expertconsultation,comparativeanalysis,andsumofweights.Theresultsindicatedthat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innewresettlementareascouldbedividedintothreebasicones,i.e.,urban-type,town-typeandcentral-villagetype.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werethestructureoffarmers’employment,theeconomiccapacitiesoffarmers,villagecollectivesandthetownandcitythevillagelocates,etc.HuoyutangVillageandXichengVillageinYiwuweretheurban-type;HenggangvillageandBailianVillageinHaiyanwerethetown-typeruralresidentialareas.Itwasconcludedthattheindexsystemandmethodforthesuitabilityassessmentofruralresidentialareashadcertainvalueofapplicationandcouldguidetheruralresidentiallandreconsolidationandlanduseplanningatvillagelevel. Key words:landadminstration;ruralresidentialland;usetypes;suitabilityassessment 村级土地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 徐保根,赵建强,薛继斌,顾慧娜,方爱军,董传德 (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研究目的: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土地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对比分析、权重和法。研究结果:新安置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可分为城镇型、集镇型、中心村型三种基本类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农民就业结构、农民经济实力、村集体经济实力、村所在乡镇和县市的经济实力等;义乌市活鱼塘村和西澄村可建成城镇型农村居民点,海盐县横港村和百联村可建成集镇型农村居民点。研究结论:建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及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土地管理;农村居民点用地;方式类型;适宜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30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2)01-0027-05

员工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经典员工能力评价案例及分析

员工能力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经典员工能力评价案例及分析 引言: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企业更加注重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但是,在人才选拔或人员晋升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企业欠缺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不能公平公正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出现了人岗不匹配的现象。那么,用什么标准来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呢?此时,通过搭建能力素质模型来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可以公平、公正的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对人员选拔、人员配置等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搭建科学合理的能力素质模型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科学的能力评价,实现人岗匹配的重要环节。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电子元器件行业搭建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员工能力评 价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电子元器件行业 【问题类型】员工能力评价 【客户背景】 深圳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环保节能的电源及磁性元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开关电源适配器、动力电池充电器、音响电源、LED照明电源等产品。产品广泛使用于LED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可视电话、便携计算机等领域。在技术和工艺上,紧跟国际行业技术前沿,不断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拥有200多人的研发队伍,员工总人数达2300人。凭借优秀的研发队伍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公司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优秀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用什么标准来选拔能胜任岗位的优秀人才呢?这一直是该企业的管理难题。因此,企业管理者邀请华恒智信进驻企业,帮助企业有效甄选优秀人才,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现状问题及分析】 为适应企业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加大了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力度,但是,在人才选拔或人员晋升等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公司一直欠缺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过渡依赖评选人员的主观评价,人岗不匹配的现象也比较常见。访谈中,设计部的领导给我们举了一个实例:设计部的李润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较强,但是其协调能力、影响力、组织能力等稍有欠缺,公司领导认为李润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设计师,也投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 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 2.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2.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2.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

月真题工作分析与评价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工作分析与评价试卷 (课程代码41759)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试卷全部为选择题,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的“选择题答题区”内按照试题题号顺序直接答题,答在试卷上无效。 本大题共10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 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从客体分布范围上划分,工作分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中狭义的工作分析是指 P3 A.对某一工作活动的要素进行分析 B.对某一工作活动的过程进行分析 C.对某一组织的内部各岗位工作的分析 D.对社会范围内岗位工作的分析 2.工作分析的思想可以追溯到社会分工,但是这一词汇出现在管理学领域则是在20世纪 初。1916年将工作分析列为科学管理五大原则第一原则的是P35 A.亨利.法约尔 B.马克斯.韦伯 C.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D.吉尔布雷斯夫妇 3.标准的工作分析指标体系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以下哪一选项不是工作分析指标体系的要求P80 A.可操作性 B.可比性 C.独立性 D.简约性 4.工作评价早在上世纪70——80年代就风靡欧美,成为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具。 进行工作评价的目的有很多,但是工作评价最主要的目的是P166 A.为设计公平的薪酬提供依据 B.为考核工作强度提供依据 C.为考核工作难度提供依据 D.为考核工作质量提供依据 5.观察分析法一般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察或工具的协助等方法,记录某一时期工 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有关的工作因素,达到分析目的的一种活动。实施一个完整的观察法包括两大环节,这两大环节是P115

工作分析案例附答案

A公司工作分析案例 A公司是我国中部省份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近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迅速增长,房产需求强劲,公司有了飞速的发展,规模持续扩大,逐步发展为一家中型房地产开发公司。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员工人数大量增加,众多的组织和人力资源治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公司现有的组织机构,是基于创业时的公司规划,随着业务扩张的需要逐渐扩充而形成的,在运行的过程中,组织与业务上的矛盾已经逐渐凸显出来。部门之间、职位之间的职责与权限缺乏明确的界定,扯皮推诿的现象不断发生;有的部门抱怨事情太多,人手不够,任务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的部门又觉得人员冗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公司的人员招聘方面,用人部门给出的招聘标准往往含糊,招聘主管往往无法准确地加以理解,使得招来的人大多差强人意。同时目前的许多岗位不能做到人事匹配,员工的能力不能得以充分发挥,严重挫伤了士气,并影响了工作的效果。公司员工的晋升以前由总经理直接做出。现在公司规模大了,总经理已经几乎没有时间来与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打交道,基层员工和部门主管的晋升只能根据部门经理的意见来做出。而在晋升中,上级和下属之间的私人感情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有才干的人往往却并不能获得提升。因此,许多优秀的员工由于看不到自己未来的前途,而另寻高就。在激励机制方面,公司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非常严重,员工的报酬不能体现其价值与能力,人力资源部经常可以听到大家对薪酬的抱怨和不满,这也是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面对这样严重的形势,人力资源部开始着手进行人力资源治理的变革,变革首先从进行职位分析、确定职位价值开始。职位分析、职位评价究竟如何开展、如何抓住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过程中的要害点,为公司本次组织变革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基础保证,是摆在A 公司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先,他们开始寻找进行职位分析的工具与技术。在阅读了国内目前流行的基本职位分析书籍之后,他们从其中选取了一份职位分析问卷,来作为收集职位信息的工具。然后,人力资源部将问卷发放到了各个部门经理手中,同时他们还在公司的内部网上也上发了一份关于开展问卷调查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配合人力资源部的问卷调查。 据反映,问卷在下发到各部门之后,却一直搁置在各部门经理手中,而没有发下去。很多部门是直到人力部开始催收时才把问卷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同时,由于大家都很忙,很多人在拿到问卷之后,都没有时间仔细思考,草草填写完事。还有很多人在外地出差,或者任务缠身,自己无法填写,而由同事代笔。此外,据一些较为重视这次调查的员工反映,大家都不了解这次问卷调查的意图,也不理解问卷中那些生疏的治理术语,何为职责、何为工作目的,许多人对此并不理解。很多人想就疑难问题向人力资源部进行询问,可是也不知道具体该找谁。因此,在回答问卷时只能凭借自己个人的理解来进行填写,无法把握填写的规范和标准。 一个星期之后,人力资源部收回了问卷。但他们发现,问卷填写的效果不太理想,有一部分问卷填写不全,一部分问卷答非所问,还有一部分问卷根本没有收上来。辛劳调查的结果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与此同时,人力资源部也着手选取一些职位进行访谈。但在试着谈了几个职位之后,发现访谈的效果也不好。因为,在人力资源部,能够对部门经理访谈的人只有人力资源部经理一人,主管和一般员工都无法与其他部门经理进行沟通。同时,由于经理们都很忙,能够把双方凑在一块,实在不轻易。因此,两个星期时间过去之后,只访谈了两个部门经理。 人力资源部的几位主管负责对经理级以下的人员进行坊谈,但在访谈中,出现的情况却出乎意料。大部分时间都是被访谈的人在发牢骚,指责公司的治理问题,抱怨自己的待遇不公等。而在谈到与职位分析相关的内容时,被访谈人往往又言辞闪烁,顾左右而言他,似乎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 摘要: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事关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和用地效率,是促进农村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对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抓好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决定的要求,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缓解建设用地矛盾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做好此项工作,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土资源,又能促进和改善农村环境,同时还可以缓解用地矛盾。拟就农村居民点整理含义、特点、问题、模式及主要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居民点整理;问题;模式;措施 1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1.1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1.2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1.3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70%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2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2)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10%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3)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150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4)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非一家、共有山墙、共有院墙的复杂现象。此外,除了主房、院落以外,还有各种附属建筑物。因此,建筑的复杂性对于宅基地整理牵涉到复杂的权属关系、邻里关系,调解任务繁重,有时候根本办不成功。 (5)农民住房安置的问题。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两种住房安置措施。一是把农民统一安置到建好的居民区,根据城镇用地标准以及原先宅基地房屋情况,给予每户面积不等的住房一套。二是

岗位评价案例分析

岗位评价案例分析 (1)、岗位价值评估模型确认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我们主要选取了以“为能力付酬”为主,“为结果付酬”为辅的模型。 (2)、明确岗位价值评估目的,成立岗位价值评估小组。 岗位价值评估目的一般是出于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的需要,通过岗位价值评估确定岗位等级以及薪酬分配的依据。如果本次是全公司范围的薪酬调整,那么则需要公司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公司高层、人力资源部共同参与,在有条件的话前提下,可以聘请外部专家来协助完成。 明确组织成员后,需要人力资源部组织动员工作会,就岗位价值评估的目的、意义以及行动计划等向组内成员阐明,取得大家的支持和参与。 (3)、岗位价值评估方法的选取。 职位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一致且公平的国际通行方式,基于所有职位(而非在职者)对于贵公司的整体贡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对序列。因此,职位评估方法力求 ·简单明了,让评估者易于理解和操作; ·与职位相关,评估内容基于岗位相关的工作内容或抽象的方面,能够从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中收集信息和依据; ·易于沟通,便于评估者控制评估过程,使评估更便于进行; 人力资源部需要根据公司现有的资源、公司管理现状、岗位价值评估目的等选取可操作的评估方法。对于规模较小、职责划分不是很明确,出于时间和精力的考虑,可能以定性的岗位分类、岗位排列法或者岗位参照等方法就可以了。对于规模较大、管理细化的公司,有条件投入较多人力和物力来进行系统的岗位价值评估,可以选取相对更科学细化的因素比较法和因素计分法。在本案例中,我们选取因素计分法。 (4)、岗位价值评估要素确定 根据因素计分法的步骤,我们首先确定岗位价值评估的主要因素,在本实例中我们选取知识与技能、影响/责任、解决问题/制定决策、行动自由、沟通技能、工作环境等六个因素。在选择因素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原则: ·因素应反映公司的价值取向 ·因素应在一定程度上普遍适用于所有职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农村居民点问题 提要本文在深入分析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规模、布局现状及其历史变化情况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居民点用地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规划、融资、政策等方面,提出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巢湖市;农村居民点;措施 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全国新一轮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相挂钩的理念,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否合理,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现状 1、农村居民点数量与用地规模。2005年末,巢湖市土地总面积939,367.47公顷,全市有1,518个农村居民点,平均密度16个/百km2。全市乡村户数101.24万户,乡村人口312.60万人,农村居民点平均人口规模为667户/个和2,059人/个。 2、农村居民点用地区域差异。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2,363.1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0%,占建设用地比重的66.34%。户均用地714.7m2,人均用地231.5m2。全市四县一区农村居民点用地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庐江县>无为县>居巢区>和县>含山县。 对全市5个地域单元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状况进行分析,从含山县的196.7m2/人到庐江县的253.8m2/人不等,大部分县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0~250m2/人之间。总体上巢湖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比重较大,人均用地较多。 3、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情况。1996~2005年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上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8~1999年由于两次行政区划调整,农村居民点面积有所减少,1999~2003年逐年增加,2003年达到最高值为72,673.30公顷,2003以后逐年减少;2003~2005年农村居民点用地从72,673.30公顷减少到了72,363.16公顷。 二、巢湖市农村居民点用地中的问题

如何看待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

学院:资源与环境 班级:xx级土管x班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时间:2012年10月1日——2012年10月7日

人们往往把“布局合理”作为农村聚落空间分布的一种目标或理想状态,把“布局不合理”作为农村居民点的一类问题,并以此为由,把撤并村庄、腾出农民土地供给城市“集约化利用”作为解决“不合理”问题的主要途径。我认为,泛泛地指责农村居民点布局不合理,简单地拿城市用地方式类比农村的方法,是以“城市偏向”来考虑农村问题的表现。这种偏向在理论上缺乏依据,在观念上有失公允,在实践上非常有害。为解决这类认识偏差,就需要认真研究何谓“布局合理”,什么是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的判据。 一、农村居民点布局是否合理的判据应从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对农村的需求两方面来考虑 (一)判断农村居民点合理性的出发点是尊重农村居民的需要 以村庄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居民点,是农村居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是对村庄的第一位要求;村庄坐落是否能够满足村民对于居住和生产的需求,也是判断村庄布局是否合理的首要判据。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首先必须考虑农村居民的愿望和利益,绝不能按照少数人的意志而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去进行农村居民点布局的调整。 违背农民的利益和愿望,往往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表现为超越农民承受能力和觉悟水平的盲动式调整,即在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调整的时候非要进行调整;另一种情况是在大多数农民希望推进自己家园建设的时候,阻拦他们的行动,表现为调整的滞后性状态。这两种情况都是应当防止的错误倾向。 尊重和维护农民在居民点布局调整中的权益,就要对做出空间调整的农民有合理的生产生活安排。这些安排包括:至少不低于原先状况的居住、收入、就业、保障、子女就学及其他生活服务条件。这些条件的改善,有的要由农民个人和集体来承担部分或全部成本,有的需要由各级政府来支付。政府、农民个人和集体能否按照各自应承担的部分来支付这些成本,是农民权益能否不受到损害的关键。因此,所谓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合理性,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之上的。 农民收入状况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进行合理性调整首先需要考 虑的基本条件。农民的收入状况,是决定农民(在外部不能支付全部成本的前提下)有没有条件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农民收入是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民的需求愿望。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中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 李承桧 2013-05-03 10:19:07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 第7期 摘要:由于历史及地形等方面的原因,重庆市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居民点数量多、规模小、分布零散且利用粗放的问题,阻碍了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推进。以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内农村居民点布局现状进行分析,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了农村居民点规划定位的三种类型,并从微观层面上设计了优化布局的五种模式。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布局,土地利用规划,盘龙镇 长期以来,农村居民点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控制,为便于农业生产、生活,其建设长期处于农民的自发选择状态中,自然村落普遍形成了“满天星”式的散落布局现象,农村居民点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人口的增长,当前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且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加强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研究,引导农村科学用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重庆市荣昌县的盘龙镇为例,在GIS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荣昌县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和荣昌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探讨如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对居民点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对重庆市乃至其他丘陵地区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区概况 盘龙镇位于重庆市荣昌县西北部,介于东经105°19'00~105°26'01北纬29°27'05~29°35'43之间。东与仁义镇、观胜镇为邻,南与龙集镇、四川省隆昌县周兴镇相连,西与四川省隆昌县界石镇、荣昌县远觉镇为界,北与清流镇、吴家镇接壤。有广盘公路、盘周公路、盘仁公路、盘远路、盘吴路等横贯境内,交通条件优越。距荣昌县城34km,距桑家坡高速公路出口23km。全镇总面积1799.56hm2,现辖4个社区,12个村庄。2009年底,全镇总人口7.7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0.42万人,农业人口7.36万人。境内夏布、生姜、花生、西瓜、樱花谷鸭、不锈钢等特色产业优势突出,是一个集农、工、贸于一体的特色经济重镇。 2 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2.1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大、人均水平高

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农村居民点整理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10-06-23 | 作者:张勇| 来源:资源网| 【大中小】【打印】【关闭】 1 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目标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同时也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中,生产发展是手段,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目的,管理民主是制度保证。当前,农村居民点整理已成为我国土地整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提高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及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力实施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村容整洁”的要求,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有效路径。2008年8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纲要》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出发,提出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同时,《纲要》还明确了“加强农村居民点管理”、“严格执行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责任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在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各地在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过程中尤其是在修编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和目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作用与地位进行准确定位,坚持走内涵挖潜、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之路,从严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及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安排专项资金编制乡(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开展村庄治理试点,通过充分发挥村庄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整合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和用地规模,从而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最终实现农村的村容整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 2 现行规划实施中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方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村庄

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收稿日期:2011-11-22 作者简介:冯长春,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与房地产经济。通讯作者:赵若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管理。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中部地区城市带发展土地保障与监管技术系统开发与示范”(编号:201111010)。中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冯长春 1 赵若曦 1 古维迎 2 (1.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深圳市坪山新区规划国土事务中心,广东深圳518118) 摘要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 扩张的作用机制, 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和农村社会经济推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张,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引起的城镇空间扩张,缓解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趋势,在此“一增一减”双重作用下,农村居民点用地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相比于来自区域和城镇的社会经济因素,农村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因素对于省级单元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影响更为重要。不论是对于来自城镇或是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产出效应都比投资和收入效应更明显,在控制产出效应的情况下,来自于城镇和区域的投资和收入效应不再显著。为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过度扩张,政府应在健康快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 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力度,积极投资农村,提高农用地产出,以有效引导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04(2012)03-0006-07 doi :10.3969/j.issn.1002-2104.2012.03.00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城镇化进程产生了对建设用地持续迫切的需求,建设用地扩张,尤其是城镇用地空间拓展成为我国目前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要特征 [1] ,而农村居民点用地在自身经济发展和城镇 用地扩张的双重压力下呈缓慢增长趋势。然而同期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缓慢的用地规模增长意味着快速的人均用地增加,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日益粗放,出现“农村减人不减地”的奇特现象,对我国耕地资源保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2] 。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国内学 者在全国,区域和个案城市三个尺度都有所涉及[3] ,定量 分析以对区域和个案城市为主[4-5] ,在全国尺度上则多为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 [6-7] 。总结已有的研究,影响农村居 民点用地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类:自然因素,如坡度、海拔、耕地资源;人口和家庭因素,如人口规模、家庭结构;社会经济因素,如工、农业产值、农村居民收入因素;交通因素, 如交通运输水平、与河流或者公路的距离;政策制度因素,如农村土地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宅基地政策。上述研究从不同视角揭示了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影响因素,但是对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城镇空间扩张和 乡村自身发展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双重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转换来源和流向的基础上,总结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选择相应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来自区域、城镇和乡村自身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为制定政策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提供一定的实证研究依据。 1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一致性,本文以除香港、澳 门和台湾地区外的22个省、 4个直辖市和5个自治区共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的基本单元,研究时段为2000-2008年。 土地利用类型数据来自于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2000年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2005年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10年各省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户籍人口数据来自于2001-2009年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同时参考了《中国农业年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第22卷第3期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2No.32012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 Vol.23No.9Sep.,2009 第23卷第9期2009年9月收稿日期:2009-01-18 修稿日期:2009-08-12 基金项目:2006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重点科技项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1037)。 第一作者:石诗源(1983-),男,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城乡规划。E-mail:njssy@https://www.360docs.net/doc/277420957.html,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Land Reconsolidation Potential Calcul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Areas in Jiangsu Province SHIShi-yuan,ZHANGXiao-lin (SchoolofGeographicalScience,NanjingNormalUniversity,Nanjing210046,China) Abstract: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featuresandproblemsofruralresidentialareas,andcalculatethetheoreticalandrealisticpotentialsofruralresidentialareasconsolidationof65regionsinJiangsuProvince,andprovidereferencesforlandadministrationworkandnewroundoflanduseplanning.Methodsemployedincludestatisticalanalysis,fieldsurvey,hierarchyanalysis,landtargetspercapita,andmodifiedcoefficientonlimitedconditions.Theresultsindicatethat:(1)theruralresidentialareaisexcessivelylarge,thelanduseareapercapitahasexceededthestandardandthepotentialoflandreconsolidationishugeinJiangsuProvince;(2)themodifiedcoefficientonlimitedconditionsin65regionsisfrom0.2849to0.7281,whichindicatestheabilityandpossibilityoftherealizationoftheoreticalpotential;(3)thetheoreticalpotentialis224546.3hm2andtherealisticpotentialwillbe92727.09hm2from2005to2020.Itisconcludedthat:(1)thepercapitaruralresidentialareaisoutoflimitsandthetheoreticalpotentialisvast;(2)thetheoreticalpotentialislimitedbynatural,economicalandsocialconditions,andtherealisticpotentialdecreased;(3)theregionalconditionsandthedifficultiesoftheruralresidentialareacalculationsaredifferent;(4)itisnecessarytotakeactionsthatsuitlocalcircumstanceandimpellingtheruralresidentialareascalculationsuccessfully.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与整理潜力测算 石诗源,张小林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研究目的:测算江苏省65个地域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为土地管理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人均用地指标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研究结果:(1)江苏省农村居民点面广量大,人均用地超标,整理潜力很大;(2)65个地域单元的限制条件修正系数介于0.2849—0.7281之间, 表示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能力和可能性;(3)2005—2020年,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分别为224546.3hm2和92727.09hm2。研究结论:(1)人均用地超标,理论潜力巨大;(2)整理潜力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现实潜力下降;(3)区域条件差别显著,整理难度不一;(4)应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分析;整理潜力;江苏省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09)09-0052-07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来源:日期:2007-05-09 责任编辑:点击 421次 沁阳市农村居民点规划 (2006-2020) 总则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贯彻“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合理整并”的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配套建设,促进村庄适度集聚和土地资源节约利用。深化新农村建设内容,优化村庄布局,构建合理的村庄等级结构,以村镇体系建设规划为前提,重点建设中心村,控制保留基层村,引导部分村庄搬迁整合,构建有序的现代化村庄网络。结合《沁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0年)》,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逐步缩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规划期内安排王召乡、西向镇等8乡镇33个行政村进行拆并,缩减农村居民点规模400公顷。 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背景及形势 (一)地理位置 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属焦作市所辖的县级市。地处北纬34°58′~35°18′和东经112°43′~113°02′之间,南北长36.80公里,东西宽29.30公里。东以丹河为界与博爱县相望,南与孟州市和温县二市县毗邻,西连济源市,北倚太行山与山西省晋城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595.89平方公里。 境内有太澳、济焦新两条高速公路,常付、冢沁、林邓三条省道,焦枝、候月两条铁路穿境而过,太洛、紫黄公路贯穿全境,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二)地形地貌 沁阳市地处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三种地貌类型。北部山区多为林地,土层浅薄,适宜发展林果牧业;丘陵北接山地至太行山南部边缘洪积扇顶部,南至焦克公路,呈东西带状分布,植被覆盖较差,地表冲沟和砾石较多,除少数园地、人工造田外,多为荒地;平原区分沁北倾斜平原和沁南冲积平原两块,沁北平原地面开阔、地势平坦,是全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布局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 用地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从地域分布来看,农村居民点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平川地区,由于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高,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大;丘陵区和山区,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复杂,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经济较为落后,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密度较低,单个村庄占地规模小。 人均用地规模普遍偏大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平方米的高限标准,人均占地规模普遍相对偏大。 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 根据调查结果,宅基地是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主体,一般占农村居民点用地的以上。宅基地的主导用地特征在村庄内部用地结构中极为明显,其次是道路、畜圈用地,工、商业用地面积极小。 农村居民点布局中所存在的问题 缺少系统规划,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 从总体土看,村庄整体布局较为分散,尤其是山区,道路不连网,房屋不成排,缺少系统的规划,没有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 居民点内部闲置土地比重高,村庄占地面积大。 据调查,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一般约有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在村庄内部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各地仍在农村居民点外围划出一定数量的农田作为建设预留地,致使村庄不断蔓延,占用耕地,蚕食良田。 土地的人口容积率和利用率较低。 全国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一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人均用地平方米的高限标准,尤其在农村居民点内多是平房的“小而全”居住方式的区域,使得农村居民点内土地的人口容积率比较低,从而使得其土地的利用率也比较低。 村庄的复杂性。 很多农村民居以四合院为主,并且随着分家析产和自由买卖,产生了几家共院、楼上楼下

【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概述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工作分析使组织和职位任职人了解职位工作的主要信息,对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和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形成共识,并使职位工作的目标、职责、任务以及职位任职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联系。 工作分析的结果职位说明书为人力资源的规划、聘用、绩效评估、薪酬和培训提供依据。 职位评估是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对职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过程,评估的结果主要为确定职位的薪酬等级提供依据,保证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估讨论的主要目的 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和各级经理学习和掌握工作分析、编写职位说明书和职位评估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解决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关技术问题。 ?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工作分析和编写职位说明书的过程和方法 ?了解典型职位职位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了解职位说明书的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运用工作分析和编写职位说明书的过程和方法编写职位说明书 ?了解薪酬的主要政策和结构 ?了解职位评估的目的和作用 ?掌握职位评估的主要过程和方法 ?运用简单的职位评估方法,并进行一定职位范围内的职位评估。

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

–职位名称 –职位所在部门 –职位上级职位名称 –职位下级职位名称 –职位类别 –工作目标 –工作任务 –工作范围 –内外部的沟通 –接收信息和指令 –输出信息 –受教育程度 –工作经验 –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任职资格 –外语要求 –职位工作要求的基本技能 –相关工作技能 –体力要求 –工作场所 –温度、噪音、粉尘、光线、潮湿、空间等–使用工具、操作设备 –工作班次、时间 –是否经常出差 –劳动强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