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和对策——毕业论文

广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和对策

专业、班级:

层次、形式:

姓名:钟冠杰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学点:

继续教育学院制

毕业论文(设计)诚信保证书

我保证我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

》,

没有购买、由他人代写、剽窃(抄袭)或者伪造数据等作假情形,若出现上述情形,产生的后果一切由本人负责。

继续教育学院级专业班教学点

保证人签名:

二O 年月日

备注:1.所有毕业生都必须签订本诚信保证书:

2.本诚信保证书与论文一起装订。

国有企业资产流失问题和对策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间,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诸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国有资产尤其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现象。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造成我国经济建设资源的极大损失,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本论文将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资产流失的途径和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企业;对策

目录

摘要 (3)

一、国企资产流失现状 (5)

二、国企资产流失的原因 (6)

(一)、操之过急 (6)

(二)、制度缺陷 (7)

(三)、主体不分 (7)

(四)、暗箱操作 (8)

(五)、机制缺陷 (8)

(六)、虚假评估 (9)

三、国企资产流失途径 (9)

(一)、资产不入账 (9)

(二)、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0)

(三)、企业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0)

(四)、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1)

四、如何减少国企资产流失 (11)

(一)、清产核资 (11)

(二)、民主决策 (11)

(三)、健全法规 (12)

(四)、规范产权交易 (12)

(五)、完善激励机制 (13)

(六)、明确产权关系 (13)

(七)、改革用人制度 (14)

(八)、完善财务制度 (14)

五、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6)

近来,关于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中国经济学界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事实上,国有企业及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我国由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目庞大、分布广泛,因此管理难度更大。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轨时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国有资产的经验不足,相关法制也不健全,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漏洞,从而使国资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国有资产流失不仅有损政府及国有企业的形象,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而且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一、国企资产流失现状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依法取得和认定的各种资产。按照其存在的形式,全部国有资产可分为四类:一是实物形态国有资产,二是货币形态国有资产,三是资源形态国有资产,四是无形国有资产。从国有资产的经济性质来看,可将其分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因此从广义上看,国有资产流失应当包括各种形态、各种性质的国有资产的流失。但现实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实物和货币形态国有资产、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忽视了资源和无形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流失。目前经济学界正在争论的国企改制中的国资流失问题,实际上就是将其限定在经营性的、实物和货币形态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样一个比较狭窄的范畴之内。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通常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理解有缩小化的倾向。

企业为了减轻改制后的负担都要争取在改制时尽量多核销一些不良资产,一些有可能收回的债权也不再去催收,统统作为呆坏帐申请核销。一些企业在完成改制后对已核销的“坏帐”继续催讨,催讨回来的资产就归个人所有。个别企业与债务人私下达成协议,有意将还债期限放在改制之后,双方共同侵占国有资产。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将良好资产做成烂帐,向有关部门争取核销。这些在改制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烂帐,应当看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我国国企产权改革已全面铺开,但由于没有一套健全、科学的操作规范,致使国有资产流失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据国务院国资委2003年对全国23个省的调查显示,一些县已将国有企业全部卖光,已经没有经营性的国有资产;地市一

级中,60%~83%的国有企业已被卖掉。许多地方用搞运动的方式出售国有资产,形成了新一轮出售国有资产热。虽然出售国有资产未必造成国资流失,但是在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这种风险是很大的。因此,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我国经济管理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

企业为了减轻改制后的负担都要争取在改制时尽量多核销一些不良资产,一些有可能收回的债权也不再去催收,统统作为呆坏帐申请核销。一些企业在完成改制后对已核销的“坏帐”继续催讨,催讨回来的资产就归个人所有。个别企业与债务人私下达成协议,有意将还债期限放在改制之后,双方共同侵占国有资产。还有一些企业甚至将良好资产做成烂帐,向有关部门争取核销。这些在改制过程中人为造成的烂帐,应当看作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不仅会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收到破坏,而且还会威胁到社会财富的累积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企业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企业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二、国企资产流失的原因

要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必须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就我国当前的形势而言,特别是目前经济学界正在争论的国资流失问题,应当说是国企改制的伴生物。近几年发生的较严重的国资流失事件,都是有关人员借体制改革之机侵吞国有资产造成的。因此,从现象上看国企改制与国资流失好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是进一步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国资流失与国企改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方式较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之过急

操之过急,优惠过多。当前,一些地方政府有一种错误意识,认为国企是政府的负担。觉得只要国企退出了,给职工一笔经济补偿费,解除劳动合同,就不用纠缠

政府了。为尽快完成国企改制,这些地方政府大都制定改制时间表,成立督导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企业改制。更有甚者,把完成改制当成一项政治任务,给“一把手”下指标、限时间、压担子,否则“乌纱帽”难保。重压之下,为了赶进度,国企改制往往走调变样,国有资产很容易被低估贱卖、“合法”流失。(二)、制度缺陷

企业的高层多为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甚至有部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就是由政府官员兼任,这些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对任命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而不对企业和企业的职工负责,他们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决策时就有可能只注重上级主管部门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不注重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企业经营利润降低,国有资产出现流失。

我国正规的经理人市场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评价都没有实现市场化,使得企业的管理人员大多不是专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对经营者的外部约束作用十分微弱,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得不到监督,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主体不分

(1)国有企业所有权模糊,所有者主体缺位

所有者缺位造成所有权虚置既是传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首要弊端,也是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体制性症结所在,这在理论界和改革实践中己达成共识。所谓“所有者缺位”是指在经济转型期,由于制度缺损,使所有者在公司内部治理过程中无力担任治理主体,不能主导监督、约束和激励等治理机制,从而丧失对企业资源控制权和剩余支配权的支配地位。

(2)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政府既是资产的代表者又是社会管理者,其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不分。政府可利用手中的权利不规范地干预企业,而企业因不具备独立的财产权,无独立的法人产权,无法抵御政府干预。政府以种种理由截留企业权利,导致企业经营自

主权无法真正落实,企业难以承担独立的责任,财务约束软化,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二者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四)、暗箱操作

自卖自买,暗箱操作。在国企产权改制各种形式中,最具争议的是管理层收购(M BO)。这种行为是指:公司的管理人员通过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改变公司股权结构,成为公司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层收购之所以成为一些地方国企改革的主要模式,在于它是实现国企股权多元化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所有者的缺位问题,还可以解决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问题。不过,在改革实践中,被人称作国有资产“自卖自买”的管理层收购模式很容易走样。虽然经国家有关部门叫停,但仍有许多企业抵挡不住诱惑,偷偷地施行管理层收购。

(五)、机制缺陷

(1)国有企业内部治理多重委托代理主体的模糊性

如前面所述,与资本主义企业自然出资人不同,从所有者角度看,我国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虚拟性使其在现实中无法追溯到具体的自然人主体,国家及其派生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都只能是抽象的虚拟自然人主体,其合法身份只不过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表,无法具备自然出资者所具有的资本增值动力;而作为国有资产终极所有者的全体国民,由于不具备谈判和订立契约的行为能力而无法获得充当初始委托人的资格,全体国民要行使所有权必须通过多层次的行政性的委托——代理关系才能进行,因而国有资产的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代理人代理代理人”的关系。这种多层次的委托代理链,造成初始委托人虚置、代理环节成本增多、对最终代理人的监督努力消减甚至灭失,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无从实现。

(2)国有企业内部治理中间代理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

在我国,国有资产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按这样的顺序延伸的,即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全体国民委托国家作为“全民财产”的代理者,国家又委托国有资产管理局

作为“国有资产”的代理者,国有资产管理局再委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投资主体,然后由国有企业及其股份制企业的厂长、经理或董事长、总经理具体执行国有企业保值增值任务。这一系列长长的委托-代理链条,从最终所有者一级到企业经营者一级,中间要经过性质非常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由初始的政治关系,通过中间的行政关系,最后传递到经济关系。由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以及每个链中人具有的委托-代理双重角色,国有资产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国有资产无法得到很好地保护。中间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实质上是政治体制的性质和效率决定的权责制约关系的低效或无效。”

(3)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存在问题,“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失控是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转制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现象,二十年来与企业改革紧紧相伴的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当前许多地方部门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多数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领导要负大部分的责任。

(六)、虚假评估

收人钱财,给人“方便”。按照规定,国企改制之前,必须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审计、评估,评估结果作为产权转让价格的直接依据。中介机构能否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审计、评估,是决定国有资产流失与否的关键环节。但中介机构为招揽客户,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往往投企业所好,看企业“脸色”行事,与企业联手,低值评估、贬损国资。“收人钱财,给人方便”,审计、评估工作中走过场、造假,使“评估报告”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帮凶”。

三、国企资产流失途径

(一)、资产不入账

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

帐外。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二)、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 ;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 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只笔、一张嘴“。

(三)、企业改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

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四)、管理不善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如何减少国企资产流失

毋庸置疑,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国企改革势在必行,而国有资产流失也不是无药可救,是可以有效预防的。如何防止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呢?我个人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清产核资

国有资产的账面价值缩水已成为一些人侵吞国有资产的理由,因此,做好清产核资工作,全面掌握国有企业的资产及财务状况,核实国有资产的实际价值,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其他防止国资流失工作的基础。清产核资工作应由国资监管机构组织并委托中介机构具体实施。要防止企业瞒报资产、虚列债务、冲抵权益的现象,更要防止企业与中介机构相互勾结。清产核资后要建立国有资产财务档案,并对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二)、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严格程序。涉及企业改革决策,事前务必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改革能够统筹兼顾国家、债权人和职工等各方面的利益。改制不规范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原因。要堵塞国资流失黑洞,必须规范操作,切实增加改制过程的透明性、竞争性。操作过程中,要把好评估、交易和决策“三道关”:在资产

评估工作中要引入竞争机制,从有资质的评估公司中选择具体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由出资单位进行审查批准;国企改革必须充分发挥产权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决定国有资产的转让价格,通过产权市场实现公开、公正、透明交易;由于国企改革涉及各方面复杂的利益关系,具有挑战性和风险性。所以要加强决策的规范性,要求决策过程要民主科学,结果要公开透明。

(三)、健全法规

健全法规,强化监管。没有规矩,难成方圆。目前,国企改制的规章制度尚存漏洞、不够完善,有的还缺乏法律效力。所以,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规则和程序,加强国企改革的法规建设,堵塞由于法规缺位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

管理层收购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环境。在目前条件下,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企业不宜实施管理层收购并控股。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可以探索试行管理层收购或控股。中小国企试行管理层收购,必须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法规建设要重点突出以下几点:要限制管理层的持股比例,管理层不得参与具体收购过程,要进场交易、公平竞价,不得向包括本企业在内的国有企业借款,更不得以拟收购的企业资产作抵押进行融资或贷款。

要健全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产权交易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国有产权的转让必须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认定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实现“阳光交易”;国有产权的转让必须按照规定的内容、方式、时间公开披露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以杜绝暗箱操作,逐渐形成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市场发现机制;国有产权必须实行竞价交易。

(四)、规范产权交易

交易性流失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把好交易关是遏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重要措施。要在国有资产交易中实现充分的透明和充分的竞争,保证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形式主要采取进场公开拍卖和招标,严格限制内部型交易。

(五)、完善激励机制

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是相辅相成的。对国企经营者和管理者的激励不够或不科学,监督机制就很难实行。激励机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利益激励,其中主要是合理的、市场化的薪酬制度。此外,期权制也是将企业经营者与国有资产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有效方法。在条件成熟时还应当建立对国资监管机构的激励机制,依据其管理国有资产业绩的情况来制定待遇。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在企业的分配制度上,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机制约束人力成本,激励人力资源,使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薪酬与其职责挂钩。完善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推行和完善年薪制、齐全激励制度,从而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国有资产在发展中保值增值。

建立严格的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体系和奖惩体系,对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按照考核体系进行公正合理的奖励和惩罚。对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实行责任人制度,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所要承担的责任要与他的职务挂钩。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对企业国有资产的增值或贬值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明确产权关系

我国应当严格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企业进行改革。要明确各级国资委(局)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履行出资人职责,以股东方式行使权力,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和方式管理企业。国资委应当只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并且按照同股同权的原理,依法享有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出资人权益。

调整重组企业的出资人所有权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一个国有产权可转让的开放性竞价机制,使之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推动国有产权的有序流动,同时保护和监管国有资产,组建产权交易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规范和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提高其运营效率。加强产

权交易的监督力度,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国有产权在公开的产权交易市场应当以竞价的方式进行交易,保证交易的公平、公开和透明。根据最新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法》,除法定直接协议转让的以外,国有资产的转让应当在依法成立的产权交易场所公开进行,应当公开竞价。参与转让的相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参与转让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的各项工作

(七)、改革用人制度

要建立现代企业的用人制度,杜绝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形式,同时解决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又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现象。要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的企业的经营者。在人员选聘方面要公正、公平、透明,强调专业性、技术性和社会性的特征,实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人员选聘制度。

要大力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形成一个高素质的无行政依附和单位依附的企业家阶层,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企业家市场。

(八)、完善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取确定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逐步考核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考核。建立一个严格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这种考核要从企业规模效益的角度对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价,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企业要做好扎实的财会基础工作,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企业财会账目要严格真实地反应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和约束机制。做好各项国有资产的管理,加强资金的管理,把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不定期监督检查经常化制度化。

完善企业的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和先进性,利用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监督,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监督。规范和完善董

事会监事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要聘任社会专家担任独立董事,提高公司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在企业议事时应当引入和实行“投票制”,对重大事项,应通过集体研究决定,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避免企业个别领导者的“一言堂”。

企业决策程序要科学严密,在决策的过程中要吸收职工加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在决策时要有科学依据,决策所用的数据要准确,决策的手段要逐步现代化。

五、结论

防止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必须加强改制的外部监督制约力量,加大上级督察力度,鼓励广泛的社会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国有企业在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和产权转让不规范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检查和查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的国有资产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意义重大。我国的国有资产是国家得以存在,国家机器得以运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增值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加强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解决我国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能够有利地推动我国的现代化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任士伟. 对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相关问题的探讨[J]. 财经界.

[2] 邓军.浅议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24).

[3] 徐传谌孟繁颖.国有资产流失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7(1).

[4] 董峻张文杰介清涛.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对策及前景[J].河南建材.2009(1).

[5] 任秋月.国有资产流失与治理[J].科技信息.2010(23).

[6] 马金玉.国有资产流失的关键环节及其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59).

[7] 叶盛华.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治理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

[8] 倪小玲.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刍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9).

[9] 齐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对策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10] 杨满洲.国企改制和经营过程中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J].当代经济研究. 2010(2).

致谢

感谢所有教导过我的老师们,你们辛勤的教导,让我的学习生涯充实而又愉快,并且使我在离开的学校的时候,仍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和重新学习的心态,这将是你们赠予我今后面对困难与挑战最有力的武器。感谢我所有的师兄师姐们,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优良的品质,并以此作为学习的目标。从你们身上,我看到诸多优异的品质,促使我不断地完善自己,这些影响,将远超过学术和生活上的帮助,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烙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尽管感谢千万次仍不为过的父母,你们辛勤的劳作和长远的眼光,以及为努力让我能脱离碌碌无为的命运而倾力的付出,将永远是我在学习和工作中无尽的动力。你们赋予我的善良与勤奋的天性,将是我最为骄傲的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